一个人事经理的自白(定稿)

时间:2019-05-13 21:5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个人事经理的自白(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个人事经理的自白(定稿)》。

第一篇:一个人事经理的自白(定稿)

作者:云中雪山(发表于天涯社区的职场天地版块)

一个人事经理的自白(写给所有辛苦打拼着的从业者们)

我本科毕业于一所国家重点大学,由于读的是工商管理,所以找起工作来也是颇费了一番周折。其实大家也清楚,一个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在刚进入社会时,肯定不是你去管别人,而是别人来管你。管理这玩意儿说到底就是一门艺术,不是书本上学得来的。

毕业这么多年来,我先后在股份制银行、私企﹑事业单位工作过,现在在一家大型国企的人力资源部担任要职。由于工作的性质,我接触到了许多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在目睹了他们的成功与失败时,我也常进行着自我反思,并考虑着未来的发展道路。

生活让我变得越来越现实,有时回想起过去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行为时,都不免觉得可笑甚至是自责,但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人只有在批判过去的基础上才会去发现未来。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在我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以来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以至于很多人都会有这么一个疑惑:知识到底能不能改变命运?

对此我的回答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就如我曾经对一位蚁族朋友所说:“通过读书,你拿到了学位,找到了工作。也许你过得并不顺心,但至少你可以不用回家种田,不用去工地上做苦力,不用去血汗工厂出卖劳动力。你之所以认为读书无用是因为你的预期与现实差的太远。”

但知识仅仅只是能够改变命运而已,它并不能扭转命运。扭转命运要靠智慧,知识不等同于智慧,因为知识是理,智慧是心;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知识只能帮你解释许多现象,而智慧能够帮你解决许多问题。

智慧来自于对知识的思考与总结。比如我们大家都是工厂里的工人,凡人往往只是依照所学的知识以及现有的操作程序来按部就班地干活,而智者想的是如何干才能提高效率,生产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否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书本上所说的工厂管理方法有哪些是值得吸取的,有哪些是不适用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干了一辈子还是个工人,而有些人却可以从工人一直干到厂长。

所以我们要常做有心人,不要被工作的繁忙和生活的烦恼蒙蔽了原本智慧的心灵,以至于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以上仅仅是我的一些个人观点,那么接下来,我想以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身份来阐述对于职业发展的看法。

首先从社会大环境谈起

当我们用一种理性的目光来看待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的那些成功人士时,不难发现这么一种现象,就是他们的成功不光是个人努力,更重要的是把握住了时代赐予他们的机遇。比如像一些五零后的省部级官员,他们一般都是在三十多岁时就已经在某些部门担任要职,或是在地方县市担任主要领导,这种情况若是放在今天是不大可能出现的。其原因是在八十年代中央提出了干部知识化﹑年轻化的政策,只要你拥有大学学历就会被快速提拔起来,那时每隔两三年就升一级的官员大有人在。

说完了八十年代,再来看九十年代。那时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便有许多人下海创业。我所接触到的一些老板们都说,那个时候赚钱比现在容易得多,因为在私营经济刚起步时,相关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再加上国家也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所以便成就了许多的创业奇迹。

接下来到了本世纪初,也就是十年前的时候,当时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就是互联网,它孕育了一批财富新贵,比如陈天桥﹑丁磊﹑马化腾(想想也真够郁闷的,毕竟他们比咱们这些八零后也大不了多少)他们都是最早一批在互联网领域创业的人,而在他们之后从事互联网的基本都已失败告终,就如一句商场名言所说:先进场的永远都会有肉吃,后进场的连汤都没得喝。

那么着眼于当前,是否也存在着某种机会呢?我认为很难出现,因为整个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了。不知大家是否有这么一种体会,现在各行各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了,利润也越来越薄了,门槛也越来越高了,换句话说就是,无论什么行业,都越发的不好做了。我有个亲戚是卖IT数码产品的,他说在七八年前,当时卖一部数码相机有两三百甚至更多的利润,而现在卖一部数码相机顶多也就赚四五十块钱。

许多人都说我们八零后是幸运的一代,因为我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享受到了比前辈们优越得多的成长环境,但我想说的是,我们八零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不幸的一代,因为当我们走入社会后就会发觉到,机遇已经不再像过去那么多了,而竞争倒是越来越残酷了。

对于那些一心想着创业的年轻人来说,如果你没有什么特殊的背景与渠道,那么我还是劝你把这个念头搁一搁,因为时代不同了。如果你想着去效仿一些企业家的成功案例的话,那么你十有八九会失败,因为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正如那句股市名言所说:何时买卖股票比买卖何种股票更重要。

可能有些人会不甘心﹑不服气,觉得人就应该胸怀大志,只要奋力拼搏就能够取得成功。那么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们在创业之初,绝不是像某些书中描述的那样雄心勃勃立志成就一番大事,而是认认真真的从小事做起,等自己的事业有了一定的规模时,正好社会又需要它,于是便一发不可收拾。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自己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即古人所说的顺势而为。

好了,说完了社会大环境,接下来我就要从个人自身谈起。

其实我觉得人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认知水平,为什么有很多聪明绝顶,能力超群的人在经历了辉煌后又迅速的跌入谷底?其根本原因是认知上的偏差。

想法支配着行为,如果想法是错误的,那么所做的一切都将不会有意义。所以无论是对人对事,养成一种冷静并富于理性的观察力至关重要。

有很多人觉得关系非常重要,把自己混得不好归结为没有家庭背景。但我想说的是,你们大可不必为自己的出身而烦恼,因为关系这东西,可以让你受益一时,但绝不会让你受益终身。

关系的核心是什么?是人。而人往往是最靠不住的,今天都还是朋友,没准明天就成了敌人,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当然了,父母是可靠的,但父母也有老去的一天吧,到时候你靠谁去?

人只能靠自己,因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你指望从别人的身上得到好处,可你有没有想过,别人还指望从你的身上得到更多的好处呢。

只要看看那些杰出的政治家,优秀的企业家的简历时,不难发现他们几乎都是平民出身,可能有人会说:“他们当中还不是有官二代与富二代”。没错,是有。但你们是否注意到,他们在年轻时也都是经受了许多磨难的。都说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这话一点都不假,因为

人只有在苦难中才会对一些人生道理有更深刻的体会,才能更加清醒的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如果一个人的成长总是顺风顺水,没有经受历练的话,即便是他仗着家庭背景一时风光着,但最终他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关系也不例外。就拿我的一位朋友来说吧,他九十年代初大学毕业时班里的许多同学都出国留学了,以他的条件其实也可以出去的,但他没有,他通过他爸的关系进了一家效益非常好的事业单位。后来由于他爸退休了,靠山没了,工作了几年专业也荒废掉了,自己又不会搞关系,所以到现在还只是个普通的办事员。今年年初见到他时,只见他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头发也白了不少。他唉声叹气的对我说:“当时真不该靠家里的关系,应该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应该出国留学去。我那几个出国留学的同学现在都过得非常好。”

不通过努力而通过关系得来的是没有价值的,因为人从来不会珍惜来得容易的东西,这是人性的弱点。注意,我说的是弱点而不是缺点,弱点是无法克服的。就像在股市中,尽管有无数的先例都证明了一定要见好就收,但还是有很多股民将原本轻易赚来的钱又重新投入以至于亏损累累。

所以当你看到某个人靠关系进了好单位时,你不要去羡慕他嫉妒他,相反你还真要替他担心,因为他不会珍惜这份工作,所以也就不会干得好。这样的例子我见得太多了。

说完了社会关系,下面再来谈谈学历。

我敢说现在绝大多数读研的人不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而是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可问题是当他们毕业时,却发现好工作依然难找。那些看似收入高的工作都是以高付出为代价的,实在称不上是好工作。

目前在一些城市,高学历白领过劳死的案例层出不穷,以至于很多人都觉得学历与幸福感似乎越来越搭不上边了。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可能很多人给出的答案是:社会竞争激烈了,求职的人太多了。但这一切都是很肤浅的解释,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我们每个从业者自身。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到研究生,几乎都是在被动的接受着知识,而很少去主动的思考,学来学去都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符合那些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要考得好就是学得好。

所以当不少人走入社会后,他们只能做着低微的事,干着辛苦的活,说得不好听点,就是受别人的剥削,因为他们没有思想﹑没有主见﹑缺乏创造性,面对复杂的问题他们不知所措。他们只会按部就班的干活,正如过去按部就班的解题一样。

我所认识的几个企业家学历都不高,而给他们打工的却尽是些名牌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所以那些老板也觉得奇怪,这些人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可为什么考虑起某些问题来却会如此的单纯幼稚?

你们不要小看那些学历低的老板,他们所掌握的知识都是有价值的,因为那都是经过自身的实践与思考得来的。正如我前面所说,扭转命运要靠智慧,而智慧来自于对知识的思考与总结。

如果你觉得加班很累,工作很辛苦,那么你就应该问问自己:你所做的工作技术含量高不高,如果不高的话,那么你辛苦是很正常的。因为有太多的求职者可以胜任你的工作,你只能通过拼命的干活来保住饭碗。

何谓技术含量?它不是仿造别人的东西,不是对着一堆表格去统计各种各样的数据,不

是去写一些没多少人愿意看的分析报告,也不是成天对着电脑编一些简单的代码。它是创新,是专业化。比如你提出的方案很新颖,也很可行,而且大多数人都想不到,那这就是高技术含量。再比如你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比别人更深刻,更全面,这也是高技术含量。

我经常发现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本科学历的人常常后悔当初应该去读个研究生,因为有了这个头衔才会有升职的空间﹑加薪的可能以及跳槽的资本。而研究生学历的人常常后悔不该读研,因为他们觉得在花费了时间与精力拿到了硕士学位后,就业情况却并没有他们预想的那么美好。

我觉得他们都是把学历与职业发展划上了等号。就像对待读研,如果你抱着一个混学历的态度,那么最终吃亏的一定是你自己。如果你认为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可以增长自己的智慧,可以学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那么你就去读,将来你一定会胜任许多技术含量高的工作。

下面我要谈论的话题是考证热。

现在职场上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了,以至于很多人都利用业余时间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考各种各样的证书。

我有个在银行工作的朋友去年报名参加了一个理财方面的资格认证考试,在考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在认认真真的复习着。有天我无意中翻了下他的那些复习资料,看到里面讲的都是些很复杂的数学模型与数学公式,比如像什么期权定价模型﹑投资最优化模型等等。于是我便问他:“你平时帮别人理财,用得着这么高深的概念吗?”

他回答:“肯定用不着了。”

是啊,既然用不着干嘛还要学呢?因为那是考试的内容。所以他学这些东西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等考试一结束便会忘得干干净净。

所以我觉得这完全是在做无用功,是对时间与精力的一种浪费。也许有人会反驳:“虽然学这些东西没什么用,但至少可以通过考试拿到职业资格认证。”

好了,那我就得问问你,除了收获到一个证书外你还收获到了什么,或许你会回答:“我多少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那我得遗憾的告诉你:考试资料上的那些东西大多不适用于我们目前的金融市场,那都是国外人提出的理论。他们的金融市场是以规则为主导的,而我们的金融市场是以人为主导的。人能够用数学模型和数学公式来分析吗?

所以我的观点是:与其辛辛苦苦的学习那些考试资料,还不如轻轻松松的看些财经评论﹑财经新闻,保证收获更大。

咱们就是喜欢自己折腾自己,都以为学习就得是头悬梁锥刺股,看电视那就是玩,就是不务正业,一大批书呆子便在这种错误的认知下孕育而生。

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就会慢慢发现,证书只是一个外在的东西,想要获得成功必须依靠自身内在的东西,说得明白点,就是自身的智慧。

我在前面曾说过:知识不等同于智慧,因为知识是理,智慧是心。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在此我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

比如有一个外形不规则的玻璃容器,需要测量它的容积。张三会用高等数学,立体几何等各方面的知识来对它进行测算;而李四则会用很简单的办法:先把容器里倒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筒中,水面上显示的刻度即是它的容积。

张三是靠知识解决问题,李四是靠智慧解决问题。显然,靠智慧解决问题更有效率。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张三根本就没有用心,他缺乏智慧。

当然这仅仅只是一个例子而已,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采取李四的办法。但我想说的是,我见过太多的像张三那样的人,只知道一味的苦学加蛮干,而从不用心思考。所以即便是他有一大堆的资格证书别人也不会重用他,因为他干不好事。

其实我并不反对考证,正如一位朋友所说,现在中国的社会,还是很讲究证书、学历、职称的。

我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通过考证你是否学到了很多真正有用的东西并增长了自己的智慧。我觉得从长远来看,这比获取一个证书更重要。

就像现在的高中生都想将来能上重点大学,但他们读大学恐怕不只是为了收获一个毕业证与学位证吧,他们主要还是想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学到很多使自己终身受益的东西。我始终认为过程比结果重要,我见过不少重点大学的学生自从上了大学后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成天都在玩,觉得只要能顺利毕业就行。所以他们在进入社会后便显得很平庸,还比不上某些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

当然还是有很多人既拿到了证书也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识,那我觉得这就很好,他们的未来一定是充满希望的。

我觉得学习不能仅仅限于书本,报纸媒体网络都是学习手段,因为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相互支撑。

现在的社会很复杂,有许多职场人士在面对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或是在接受了一个新的工作任务时,总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往往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办才好,常会觉得迷茫甚至沮丧。

我认为这是由于他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足够的了解。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只有在充分了解对手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去驾驭他,征服他。

或许有人会说:“我当然也想去了解许多情况,但这很困难。因为有些事情别人不会告诉你,而且还有不少人会对你防范有加。”

对此我只能说:持这种想法的人缺乏足够的智慧。

其实人所能感知到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就好比走在大街上,你所能看到的只是你视野范围内的东西,大多数东西你是看不到的。

但你可以从某些现象与细节中推断出一些事实来,比如你看到路边的一位车主手里拿着一张单子正在和交警商量着什么时,那你基本可以断定在那块地段是不让停车的。

你不了解真实情况,但你可以依据自己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人和事来推断出一些真实情况来。

当然了,有很多事情都非常复杂,使得你不容易察觉到其中的真相,这就需要你用心体会﹑用心思考,不要被外界环境与他人的闲言碎语所干扰。做到这一点往往是很不容易的,它需要足够的智慧。

有句话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有很多人不认同这种说法,他们反驳道:“那牛顿力学﹑浮力定律,还有几何学的那些定理,大多数人都清楚,难道它们就不是真理?”我觉得这是对真理的一种误解。真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比如计算一艘前进中的船所受的水的阻力,要是放在牛顿那个年代,即便是人们知道力学三大定律也无法将其算出。于是在后来,便有许多天才将牛顿的力学定律加以运用,加以深化,提出了流体力学的概念,从而轻易算出了水的阻力。

道理其实大家都明白,但往往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道理是知识,真理是智慧。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智慧来自于对知识的思考与总结。

为什么说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就拿牛顿力学定律来说,大多数人只能用它去解释一些现象,只有少数人才能用它去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

同样的,大多数人只能靠道理明白一些事情,只有少数人真正领悟着道理,并使自己在现实中受益。

第二篇:一个人事经理的自白:写给刚开始辛苦打拼的从业者

一个人事经理的自白:写给刚开始辛苦打拼的从业者

我本科毕业于一所国家重点大学,由于读的是工商管理,所以找起工作来也是颇费了一番周折。其实大家也清楚,一个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在刚进入社会时,肯定不是你去管别人,而是别人来管你。管理这玩意儿说到底就是一门艺术,不是书本上学得来的。

毕业这么多年来,我先后在股份制银行、私企﹑事业单位工作过,现在在一家大型国企的人力资源部担任要职。由于工作的性质,我接触到了许多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在目睹了他们的成功与失败时,我也常进行着自我反思,并考虑着未来的发展道路。

生活让我变得越来越现实,有时回想起过去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行为时,都不免觉得可笑甚至是自责,但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人只有在批判过去的基础上才会去发现未来。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在我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以来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以至于很多人都会有这么一个疑惑:知识到底能不能改变命运?

对此我的回答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就如我曾经对一位蚁族朋友所说:“通过读书,你拿到了学位,找到了工作。也许你过得并不顺心,但至少你可以不用回家种田,不用去工地上做苦力,不用去血汗工厂出卖劳动力。你之所以认为读书无用是因为你的预期与现实差的太远。”

但知识仅仅只是能够改变命运而已,它并不能扭转命运。扭转命运要靠智慧,知识不等同于智慧,因为知识是理,智慧是心;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知识只能帮你解释许多现象,而智慧能够帮你解决许多问题。

智慧来自于对知识的思考与总结。比如我们大家都是工厂里的工人,凡人往往只是依照所学的知识以及现有的操作程序来按部就班地干活,而智者想的是如何干才能提高效率,生产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否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书本上所说的工厂管理方法有哪些是值得吸取的,有哪些是不适用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干了一辈子还是个工人,而有些人却可以从工人一直干到厂长。

所以我们要常做有心人,不要被工作的繁忙和生活的烦恼蒙蔽了原本智慧的心灵,以至于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以上仅仅是我的一些个人观点,那么接下来,我想以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身份来阐述对于职业发展的看法。

首先从社会大环境谈起

当我们用一种理性的目光来看待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的那些成功人士时,不难发现这么一种现象,就是他们的成功不光是个人努力,更重要的是把握住了时代赐予他们的机遇。比如像一些五零后的省部级官员,他们一般都是在三十多岁时就已经在某些部门担任要职,或是在地方县市担任主要领导,这种情况若是放在今天是不大可能出现的。其原因是在八十年代中央提出了干部知识化﹑年轻化的政策,只要你拥有大学学历就会被快速提拔起来,那时每隔两三年就升一级的官员大有人在。

说完了八十年代,再来看九十年代。那时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便有许多人下海创业。我所接触到的一些老板们都说,那个时候赚钱比现在容易得多,因为在私营经济刚起步时,相关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再加上国家也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所以便成就了许多的创业奇迹。

接下来到了本世纪初,也就是十年前的时候,当时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就是互联网,它孕育了一批财富新贵,比如陈天桥﹑丁磊﹑马化腾(想想也真够郁闷的,毕竟他们比咱们这些八零后也大不了多少)他们都是最早一批在互联网领域创业的人,而在他们之后从事互联网的基本都已失败告终,就如一句商场名言所说:先进场的永远都会有肉吃,后进场的连汤都没得喝。

那么着眼于当前,是否也存在着某种机会呢?我认为很难出现,因为整个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了。不知大家是否有这么一种体会,现在各行各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了,利润也越来越薄了,门槛也越来越高了,换句话说就是,无论什么行业,都越发的不好做了。我有个亲戚是卖IT数码产品的,他说在七八年前,当时卖一部数码相机有两三百甚至更多的利润,而现在卖一部数码相机顶多也就赚四五十块钱。

许多人都说我们八零后是幸运的一代,因为我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享受到了比前辈们优越得多的成长环境,但我想说的是,我们八零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不幸的一代,因为当我们走入社会后就会发觉到,机遇已经不再像过去那么多了,而竞争倒是越来越残酷了。

对于那些一心想着创业的年轻人来说,如果你没有什么特殊的背景与渠道,那么我还是劝你把这个念头搁一搁,因为时代不同了。如果你想着去效仿一些企业家的成功案例的话,那么你十有八九会失败,因为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正如那句股市名言所说:何时买卖股票比买卖何种股票更重要。

可能有些人会不甘心﹑不服气,觉得人就应该胸怀大志,只要奋力拼搏就能够取得成功。那么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们在创业之初,绝不是像某些书中描述的那样雄心勃勃立志成就一番大事,而是认认真真的从小事做起,等自己的事业有了一定的规模时,正好社会又需要它,于是便一发不可收拾。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自己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即古人所说的顺势而为。

好了,说完了社会大环境,接下来我就要从个人自身谈起。

其实我觉得人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认知水平,为什么有很多聪明绝顶,能力超群的人在经历了辉煌后又迅速的跌入谷底?其根本原因是认知上的偏差。

想法支配着行为,如果想法是错误的,那么所做的一切都将不会有意义。所以无论是对人对事,养成一种冷静并富于理性的观察力至关重要。

有很多人觉得关系非常重要,把自己混得不好归结为没有家庭背景。但我想说的是,你们大可不必为自己的出身而烦恼,因为关系这东西,可以让你受益一时,但绝不会让你受益终身。

关系的核心是什么?是人。而人往往是最靠不住的,今天都还是朋友,没准明天就成了敌人,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当然了,父母是可靠的,但父母也有老去的一天吧,到时候你靠谁去?

人只能靠自己,因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你指望从别人的身上得到好处,可你有没有想过,别人还指望从你的身上得到更多的好处呢。

只要看看那些杰出的政治家,优秀的企业家的简历时,不难发现他们几乎都是平民出身,可能有人会说:“他们当中还不是有官二代与富二代”。没错,是有。但你们是否注意到,他们在年轻时也都是经受了许多磨难的。都说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这话一点都不假,因为人只有在苦难中才会对一些人生道理有更深刻的体会,才能更加清醒的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如果一个人的成长总是顺风顺水,没有经受历练的话,即便是他仗着家庭背景一时风光着,但最终他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关系也不例外。就拿我的一位朋友来说吧,他九十年代初大学毕业时班里的许多同学都出国留学了,以他的条件其实也可以出去的,但他没有,他通过他爸的关系进了一家效益非常好的事业单位。后来由于他爸退休了,靠山没了,工作了几年专业也荒废掉了,自己又不会搞关系,所以到现在还只是个普通的办事员。今年年初见到他时,只见他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头

发也白了不少。他唉声叹气的对我说:“当时真不该靠家里的关系,应该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应该出国留学去。我那几个出国留学的同学现在都过得非常好。”

不通过努力而通过关系得来的是没有价值的,因为人从来不会珍惜来得容易的东西,这是人性的弱点。注意,我说的是弱点而不是缺点,弱点是无法克服的。就像在股市中,尽管有无数的先例都证明了一定要见好就收,但还是有很多股民将原本轻易赚来的钱又重新投入以至于亏损累累。

所以当你看到某个人靠关系进了好单位时,你不要去羡慕他嫉妒他,相反你还真要替他担心,因为他不会珍惜这份工作,所以也就不会干得好。这样的例子我见得太多了。

第三篇:一个营销企划经理的成长自白

一个营销企划经理的成长自白

2004年,如全国零售市场敲响竞争的钟声一样,淄博市场也逐渐变的惨烈起来,2005年伊始就是在国际的舞台上各色人等的综合竞争,我们作为内资零售企业从业人员,有些许激动、点滴触动但是更多的则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激情。作为我个人,在营销策划部副经理的位置上已经作了整整两年,回想这两年和当初做普通职员之时明显的感觉到了不同,其间收获和感触颇多,但是更多的则是一种使命感和压力。1、2004年自身的工作总结 2004年是我做企划的第四个年头,整整四年的企划工作经历让我从当初对企划片面的认识,即企划就是写写策划文稿,提供给有关部门参考,然后再在广告方面加上力度;到四年之后我逐步明确了,营销策划工作是一个综合性工作,一方面有策划文案的提供,广告力度的支持,更为重要的则是贴近市场,靠近顾客的一线业务知识,周密细致的前期市场调查和预测,关注并时刻跟踪竞争对手,广泛的涉猎先进企业的企划经验等等。回顾2004一年的工作,有得有失,现分别总结汇报如下:

分管工作:(1)营销策划方案提供 总起来看,2004年的营销策划方案提供较之于以前有了更多的针对性和合理性,被业务部门采用的范围更加广泛了,执行的力度和深度也得到了加强。2004年重点围绕空调节、五一黄金周、十一黄金周和店庆、元旦春节市场等策划较为重要的大型活动下功夫,突出早计划早安排,前期调查、竞争对手预测、活动展开的层次、一线状况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涵盖。

(2)市场调查 在市场调查方面着重围绕专业公司提供的数据进行了系统地挖掘,整理出了××广场满意度调查报告,结合315独立运作了××购物广场顾客状况调查,并形成了较为详细的书面调查报告,从中得到了一些靠想象无法得到的数据,为今后的营销策划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其次安排本部门新进员工某某密切关注平面媒体的竞争对手和本公司广告投放情况,一方面培养年轻同志关注零售市场,更多的则是为了积累一些竞争对手发布广告的规律,由于该工作刚刚起步,加之该同志平时日常工作比较繁琐,该项工作做得还不够系统,但是已经为我们今后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3)网站建设和管理 2004年是××315网站投入最大的一年,也是改版较为彻底的一年,完成投资5000元,基本具备了一个企业网站的所有功能,企业邮箱由原来的20m扩展到100m,邮箱用户名由原来的2个扩展的4个,扩充了财务、经理办公专用邮箱。此次该版重点建设了论坛平台、电子商城试点、维护系统建立等,今后××315网站的维护完全可以不需要专门的计算机人才,只需要懂得日常的办公软件即可进行维护,提高了维护的效率,避免了人为原因造成公司网站的瘫痪,并为今后各商场发布信息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4)广播媒体的管理;根据部门安排,我负责广播广告的发布维护工作。经过与电台合作伙伴的亲密配合,未发生严重的广告责任事件,并且理清了××广告发布的时间序列(见上表)。2、2004年自身意识转变 意识决定行为,2004年的工作过程中自己更为注重自认意识形态的转变,从原来的企业职工过渡的企业主人,企业的一草一木、一滴水一度电都关系到自身的收入和发展状况。变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个保持旺盛斗志的主要因素。(1)管理理念的变通 管理,历来是一个矛盾体,如何能够树立管理者的威信,我的理解并不能单纯依靠手中的权力,更多的则是权威,作为营销策划部的管理者,尽管是副职,但是必须对本部门的业务熟练掌握,只有业务熟练了,才能够正确地引导本部门员工,不懂的、不明确的更要有虚心的心态去向他们请教,而不能仅仅依靠手中的权力不懂装懂故弄玄虚,2004年本部门员工进出不太频繁,但是每一名职工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我结合自己年轻的特性,通过与他们建立伙伴关系,用自己的业务意识去引导他们学习业务,利用自己心细的特性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对一些个别问题则毫不留情的批评,通过多层次引导,全方位个性化疏导,使得部门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

(2)从业道德的明晰

做人做事都需要一个人有起码的道德意识,在这个问题上我始终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从业一天就要负责一天,在这个位置上干一天就要对这个位置负责一天,就要对企业负责一天,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人的道德滑坡就直接影响个人的发展!道德不过关,就一事无成遗憾终生!

(3)竞争学习观念的主导 竞争是市场发展的主旋律,刚刚踏入社会的时候,还不能够正确理会竞争的含义,逐渐的随着零售行业和我们公司面临的竞争局面日益严峻,才真正的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竞争,惨烈的竞争中不进则退,进步慢了仍然是退步。结合于此,我通过积极与业内同行联络,并借助于国内零售门户网站联商网,担任了该网站营销策划论坛的版主,使得我自身有了一个学习的好天地,能够结识国内零售业界的精英,也拓展了自己的眼界。竞争的压力让我拥有了一种使命感,唯有自身的快速发展才是立足于零售业界之基本,唯有不断学习提升才是个人快速发展的唯一通道!

(4)大局观念的提升

在企业里面,各个部门都是企业这个大型机械的零部件,只有更加宏观的,更加理性的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够更好的为兄弟部门服务,为业务经营献力,通过2004年的工作我更加坚定了大局重于一切的信念,树立全局意识的信心。

3、2004年存在的不足 04年尽管有了一定程度微不足道的进步,但是结合实际、结合行业发展来看,自身还是存在很大问题的,这些问题急需要在05年乃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改进。(1)创意缺乏、方案的新颖程度欠缺

有些时候过多地依靠一种惯性,说的客观一些就是有些“懒惰”,认为有些东西已经是成熟的,不需要再变动,直接拿来就用;还有就是对自己的“失败”不能够正确理解,认为有些东西已经向领导提出,既然领导不采用,或者执行上贯彻力度不够,就没有必要重复说了,形成了一定的“免疫力”。个人认为这些都是一些意识问题,是一些有待于迅速解决的束缚自己发展的“意识休眠”。

(2)数据调查的力度和专业性相应不足 虽然2004年做了一次大型调查,但是总感觉调查的力度和频次还有所欠缺,专业性也不太高。在进行的3?15调查中,仅仅利用了《鲁中晨报》一个媒体刊登征求意见的表格,所以导致对媒体的调查数据明显地出现了偏差,如针对平面媒体的调查中,很明显的鲁中晨报的好评率占据了绝对优势,这与事实是不太符合的(晚报的数据不应该如此之低),还有针对电视媒体,由于此次调查的受众主要是平面媒体的读者,这部分人对平面媒体关注(至少是一个读者),那么对电视媒体的关注自然就会相应的降低;而且鲁中晨报的读者自然不能够代表更为广泛的百姓大众。所以,这一次调查虽然有些方面较之于以往是一个突破,但是很明显的存在漏洞,也是今后应当极力避免的。(3)广播媒体广告的分布和到达还有待于优化

我公司在广播媒体上投放的时间段分析如上所述,我个人的理解,这些分布还是有些明显的不足的,如经济和文艺频道的下午的播出时段应当调整,经济台的××信息港作用不明显,不如更换形式,通过加大播出频此来弥补作用上的不足。

2005年,从我个人来讲还是比较乐观的,从更多地宏观数据来看,只要本土零售企业不是在睡大觉,被动的等待竞争,还是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的,深圳的零售市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作为最早开放零售市场的城市,截止到2004年,内资零售企业不但没有倒下,反而在各个方面都较之于外资零售进入之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鲜活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有活力,只要有准备,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困难永远只会给我们让路。

1、公司营销策划方面

(1)媒体投放;’在媒体投放方面,一方面加强媒体投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更多地则是加强媒体投放的监督和控制。

平面媒体,抓好晨报、晚报的覆盖作用,积极稳妥地做好两大媒体的公关,为了避免新闻曝光事件的发生,除了原有的和两报广告部加强业务往来降低费用支出外,也应当加强与新闻部门的感情联络。加强联络的方式除了正常的友好往来之外,可以结合会员卡的改革,为他们积极争取vip会员资格,一来他们可以正常享受折扣,显示他们的身份,更多地则是借助于他们的关系资源,放大我们的会员制优势,起到双重效果。在平面媒体广告投放方面,我们可以尝试有针对性的投放,如晨报的读者群覆盖比较大,个人用户比较多,而晚报则是机关用户比较多,老年用户比较多,那么在投放广告的时候,可以做到几个相结合,覆盖面和成本相结合,根据活动商品的用户群性质决定用哪一个媒体,不贪图低的千人成本;平面广告和dm夹报相结合,该期活动有dm的,可以采取一个报纸硬广告投入,另一个媒体夹报投递dm的方式;投放和监督相结合,在广告文案上或者活动执行上加大灵活性,可以采取单次加大成本测得有效数据的办法,调查实际到达率和有效率,从而对广告的到达率指标进行测评,并指导我们的广告投放方向。

dm的印数针对性变化,并加强投放的监督。针对超市的可以相对的保持稳定,如果是针对综合卖场的可以适当的加大投放的印数。在投递的方式上,根据每次活动的力度和针对性适当的调整,夹报发行仅仅针对综合卖场,而且在该媒体没有硬广告或者至多有软文广告,人工投递则适用于超市活动,并且在投放的时候,不能过多的贪图范围的广度而忽略了投放的密度。无论是夹报还是人工投递,都应该定期的顾客分析,调查dm相应的到达率,结合卖场销售数据综合分析,不能够只把广告投放出去了事,广告的投放只是营销活动的开始,更多地工作依靠后一个流程的数据分析来完成,大幅源的dm投放管理就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广播和电视可以适当的降低硬广告的投入,结合媒体调测,可以有针对性地放弃一些频道投入(没有效果还不如不投放),适当的加大新闻报送,避免曝光事件的发生。其他媒体,现在一些广告公司利用自身的特点,创办了一些直投广告,在这方面投入的时候我们应当引起注意,有些制作精良,投递渠道畅通的我们可以考虑合作,甚至是投入,但是对于一些粗制滥造,渠道不畅,甚至是利用我们渠道的直投广告,我们应当避免投入,即便是免费的(这方面可以理解为对方在利用我们品牌)。银座商城曾经发现过某些广告公司利用“曾经为银座做过广告”的舆论去拉广告的现象,也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网络媒体,今年中央9大部位通过网络向广大网友拜年,已经在网络界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也着实说明了网络媒体的成熟,我们公司可以探讨在网络媒体上适当的投入;另外,通过与商场、供应商联手做活公司××315网站仍然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的网络广告方式。

(2)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作为一项非常有效的数据来源方式,得到了各类公司的肯定和应用。我公司在市场调查力度方面明显的偏弱,除各商场派员到竞争对手那里采集价格之外,基本上没有大型的市场调查活动。对于2005年,沃尔玛特、易初莲花、利群国内先进的零售商场进入之后,市场调查对于我们零售类公司显得尤为重要。据传,义乌小商品城目前正在展开对各大卖场食品类零售价、批发价、来源等方面的专项调查。对于我公司来说,一方面从市场调查队伍上应该建立健全,或者说应当实现共享,即由原来各商场负责的市场调查事项,改由商场和营销策划部共同管理,以策划部管理为主,由策划部对所有数据进行及时整理,形成书面的报告,转交各商场使用,急需的数据可以由调查人抄报两份分别报送;另一方面,调查的内容进一步拓展,即由原来的单一价格调查,可以根据季节、时间的不同进行相应的丰富和调整,比如315期间可以展开顾客满意度的面对面问卷调查,重大活动期间可以进行购买意愿调查,相对淡季期间可以进行商圈调查,关于竞争对手的全面调查纳入平时的基本调查内容。这样,由策划部对调查队伍的成员进行单项考核,纳入该同志岗位工资考核的一部分指标。现在营销策划部划归业务对口管辖,正好避免了原来经营策划两张皮的弊端,如果能够进一步整合原有的资源,实现营销策划部市场调查功能的完善和提升,将对我公司营销策划工作水平的提升有一个良好的基础作用。

(3)活动执行力监测 反思以往,业务经营部门谈到某些活动的力度不可谓不大,营销策划部门的宣传也不能说不够轰轰烈烈,但是就是活动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业务经营部门所说的效果不明显我想一般情况下是指的营业额。与兄弟公司,尤其是国内大型成熟零售公司所进行的营销活动相比较,我们的活动监测力度明显的偏弱。浙江银泰百货是一个专门以年轻人为基础消费群的有活力的公司,该公司原总经理厉玲曾经在03年首届营销策划论坛上提出,执行力大于一切!该公司认为营销策划方案的给出,仅仅是营销活动的第一步,执行力度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最终的营销效果。

我认为,在我公司营销活动当中,往往出现策划执行两张皮的状况。一方面,策划的工作截止到广告推出、现场装饰完毕,经营部门的工作截止到促销内容报送完毕,现场海报张贴完毕,而穿插于两者之间或者贯彻始终的一根线没有接续起来。根据现有的状况,营销策划部门在方案制定的时候,应当详细给出执行方案,具体细化到每一步的操作,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并结合方案的实际,给出测评表格,如销售额度对比、顾客流量、商品销售数量、当天折扣情况、赠品总数量、有无赠品的顾客需求状况等具体的指标,由前台营业人员和后台综合业务多角度给出,活动期间每天一报,营销策划部则根据现场指标反馈状况进行方案的调控、广告投放的策略更改、现场装饰的改变等等。每一次营销策划文案提报结束之后,随之而来的不是任务的完成,而是一个开始,一个新一轮的分析数据、测评营销效果、为下一次营销策划提供依据的新开始。营销策划工作不仅仅是广告策划的过程,这一点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部分部门认为只要广告打好了,活动就会有效果,活动效果不好,就是宣传广告没有做好,有些部门或许会认为只要广告出去了,策划就算完成了,就只等着收获销售额和利润,这只能说有些片面,营销过程不仅仅局限于广告过程,需要各部门、各个层次人员的亲密配合,各类数据有效支撑,是一个科学的论证和修改的过程,绝对不是拍脑袋、出点子、想办法的过程。对比优势企业我们在营销策划方面的偏弱还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人才问题,更多的则是一个意识问题,信念问题。

营销策划发端于数据,接续于数据,最终落脚还是在数据。

(4)学习提高 学习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对于营销策划人员基本素质和现实变化的矛盾则显得更为突出。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营销策划界更没有永远的大师,更何况我们目前的状况。学习,则是我们先期的投资,更是我们保持相对胜利的法宝和武器。对于营销策划人员来说学习显得点多面广,经营一线的知识要熟悉,商品属性要熟悉,顾客心理要掌握,购买过程要体会,竞争对手的营销会跟踪分析,营销基本业务知识要熟练,国内外先进的营销措施要接触,并能够运用于自己工作实际当中。结合当前的实际,我们一方面要注意走出去,到优势企业和发达城市去参观去体会,光看还只是一个很浅薄的方面,需要和业界的同行多交流,交换看法,沟通有无;另外还需要自身的涉猎要广泛,营销策划人员注定是一个杂家,多方面的知识都要涉猎,要善于结合实践运用知识;所谓提高则是在一个层面上有否定自我的勇气,有否定自我的能力,不能呆在原地踏步走,要学会向更高层次迈进。

(5)人才培养、引进 营销企划工作需要依靠一个团队,形成团队的战斗力,才能够推陈出现,披荆斩棘。所以说,我公司应当积极引进相关营销策划人才。客观地讲,目前的人才市场是一买方市场,人才供大于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公司如何在这种市场状况下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则是我们应当着力探讨的问题。但就营销策划人才的引进来说,我认为人才引进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大学毕业生刚刚毕业并不能被称之为人才,只能说是毕业生或者人才胚子,毕业生踏入企业之后通过一个良好的平台,一个竞争的平台从而最终实现赛马的效果,才能够真正使得人才脱颖而出。严格地讲,目前大学内专业的营销策划学科并没有系统地建立,多数的营销策划人员是来自市场营销专业、广告学专业,而大部分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有纷纷流向营销业务工作,广告学专业的学生进入专业广告公司比较多,从事营销策划工作的比例偏低;从另外一个层面讲,许多毕业生对于营销策划工作又有着较多的天真地理解,认为营销策划就是忽悠,就是出点想办法,而忽略了系统的营销知识的全面应用,因而会导致人才定位的不准确,或者说高估自我现象的出现。对于此,我公司应当积极地走进校园,大胆的尝试推销自我,为什么沃尔玛能够吸引那么多的各学科的毕业生,我想除了品牌作用之外更多的则是对于行业的信心。对于学生们比较关心的薪酬待遇问题不防设立一个跳一跳可以购得着的目标值,大量的吸纳毕业生,结合工作的过程实现逐步淘汰,实现优中选优。此类毕业生进入企业之后,需要有营销策划部门制定一个科学的实习体系,让毕业生全方位多角度认识企业,熟悉业务范畴,熟悉工作职责,学会工作程序。应当说,大学毕业生的基本素质是比较好的,但是也是心理比较脆弱的一类人群,他们往往会把理想与现实经常对立,往往会在现实中迷失方向,所以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疏导。

人才除了引进,大多数企业比较喜欢的是内部培养。内部培养的人才相对忠诚度更高,也比较容易进入角色,在这一方面,我公司不妨敞口口子,通过内部招聘的方式来尝试选拔营销策划人才。

2、公司企业文化方面

(1)内部顾客概念的确立:职工凝聚力、职工积极性、职工自豪感。沃尔玛、西尔斯等大型国际零售巨头,对于本公司员工的购买潜力都有着比较系统的认识,员工同样认同为顾客(内部顾客),员工购买都有着固定的员工通道,并能够享受较为理想的折扣。社会上许多企业对于本公司员工也都有着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如烟草行业让职工有限额购买折扣烟的特权、通信类公司会让职工限额使用通话时间、电力自来水等公司会把本公司的产品作为职工暗补的一种福利等等。我公司不妨在这方面进行尝试,以一种相对合理的价格、限额方式向职工公开提供优惠(只有公司职工享有这种权利),既能够有效挖掘职工(乃至家属、亲戚朋友,在目前公司积极展开亲情卡、团购工作的情况下,显得更有意义)购买力,又能够增加职工的凝聚力、积极性和自豪感。

(2)社会形象定位的提升: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注意自身宣传导向、建立售后服务系统、提出售前服务新理念。在众多社会公益活动中,经常能够见我们的竞争对手的影子,投入并不一定非常大,但是效果出奇的好,所以在以后的营销系统中,不妨专门针对公益活动进行研究和探讨,积极参与,并及时“提高曝光度”,让社会大众知晓我们的公益行动,从而增加“××”品牌的公益成分含量,提升我们的社会形象。

对于服务理念的宣传定位,我们的竞争对手淄博商厦是宣传“购物无风险,退换更方便”,银座则是“购物银座,享受生活”,我们原有的宣传是“百姓生活广场”,突出了百姓价位的概念,下一步我们是否能够“售前服务”上下功夫,结合前期我公司进行的知识服务,比如进行“引领消费,一步到位”“可信赖的服务,最贴心的呵护”等的宣传(未经过详细推敲的说法),突出售前服务的功效,从而避免了“退换”带来的时间和精力的消耗,退换再方便也不如一次准确购买舒心,相对于“退换方便”似乎更有可炒作的余地,也更符合百货零售的发展趋势。当然,在这同时积极疏通退换货的渠道,在退换上不次于对手,可能更能够在市场上形成领先的优势。当然,对于具体的运作过程和操作手法,还需要比较深入的进行调查和整理才能够大力宣传。

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唯有全力拼搏,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全新的2005年扑面而来,我,作为内资零售从业人员,有信心,有能力把我们的企业建设的更加强大,更愿意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一个人事经理的自述

一个人事经理的自述,企业内耗9现象

摘自:职场指南 2006-02-28

以下是最近广泛流传于网络的一篇文章,作者(姓名不详)原在一个生物技术企业做市场工作4年,最近一年被调到人力资源部当经理。一年的人事工作经历使他对企业里的坏毛病有颇多感慨和无奈。尽管作者的有些观点还值得商榷,但本刊予以删节刊载(文章标题由编者所拟)的原意是让职场中人都想一想:文章中的人和事 在我的身边发生过吗?

1人人相轻

中国人不是文人相轻,而是人人相轻,只要想轻视别人,总有相轻的理由。在企业里面,就表现为硕士轻视本科,本科轻视大专,大专轻视中专,名校轻视非名校,干部轻视职员,职员轻视工人。更搞笑的是学理科的轻视学文科的,学文科的轻视学理科的,市场部的轻视技术部的,技术部的轻视市场部的。这不是随口乱掰,我就常听到“他们技术部的水平不行,解决不了什么质量问题”、“他们市场部的人员素质太低了,基本的产品知识都不具备”这样的废话。都是一个公司的,别人不行要伸手帮忙,站在那里说风凉话能解决什么问题呢?说句老实话,在一个公司里面,都是出来打工的,谁比谁高多少呢?

2缺乏团队精神

人人相轻,自然学不会相互合作。加之私心重、视野窄、眼光短,所以中国人在企业里面非常缺乏团队精神。

我最近在公司推行绩效考核,有些部门经理不爽了,因为他们一算,自己的奖金要变少,还要被公司考核,于是背后说坏话的也有,开会大吵大闹的也有,不闻不问的也有,种种姿态,不一而足。有同事问我:“不至于那么严重吧,不就是搞绩效考核吗?一个制度而已。”制度本身倒不复杂,但是损害了某些人的个人利益,于是这个事情就变得复杂了。这些经理不会说自己的奖金变少了,而会说本部门的奖金变少了,本部门的风险变大了,或者挑起部门员工对制度的敌意,来对我施加压力。

其实在一个企业,团队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一致的,公司好了大家好,公司垮了,个人也拿不了几个月薪水。老外很崇尚个人价值,但在企业和组织里面非常遵循个体服从整体的准则,这就是对企业的正确理解。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其实很不职业,就是没有团队精神,把个人或者部门凌驾于整个组织之上。开会讲话都是“我们市场部”、“他们技术部”、“他们物流部”、“他们财务部”,听起来不像是一个公司的,像有仇似的。我记得有次一个经理为他部门员工薪酬的事情问我:“你们公司„„”我当时反问:“我们是谁?公司是谁?”他一下子愣住了。

缺乏团队精神,企业内耗就多了,在我们公司,有40%的工作时间是去解决内耗的,因为部门间的摩擦太多,个人间的摩擦太多。这不是一个管理制度或者管理手段的问题,而是一个文化的问题。私心太重,就不会顾全大局;不顾全大局,就学不会妥协;不会妥协,就天天吵架,你争我斗———企业就在这样的内耗中完蛋了。

3疑心大,不诚信

人事经理免不了和人沟通,我就发现我们公司人与人之间特别不坦诚,大家总是相互猜疑,经常听到:“我知道他是这样看我的„„”“他肯定在老板面前说了我的坏话„„”“这个事情我不好说,不想惹麻烦„„”人前不说真话,人后乱说坏话。于是,企业的市场问题、生产问题变成了人际关系的问题,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了。

我刚做人事经理的时候,很多人跟我说,人事经理就是老板的传声筒,做这个职位只有死路一条,千万不要做啊!我做了一年,发现其实老板没什么大问题,而是其他人天生爱猜疑老板,又不当着老板的面说实话。

我们跟老外打交道,有问题他们会当面指出,不管多难堪,也不妨碍他吃饭时跟你谈笑风生。所以老外开会,会上可能有10种声音,但会后只有1种声音;我们开会,会上没人说话,但会后可能有10种声音。我们老板开会结束时会问:“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全体沉默。一出会议室,跑到自己办公室门一关就开起小会了!

4蔑视制度

当人事经理的第一天,老板就跟我说:你最大的任务就是把公司的管理制度化。起初还不大理解,后来明白了老板的苦心,公司的各种制度不少,就是基本上没人遵守。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制度设计本身有缺陷,二是员工意识里根本就没有对制度的概念。

我上任后订了一个考勤制度,规定迟到一次扣10元,第二次40元,累积3次计旷工一天(因为公司的迟到现象很严重)。结果制度出来后,我一看有的员工迟到3次了,想着旷工罚款太重,心一软,就对员工说:“到了第三次迟到就补请一个事假吧,事假总比旷工好,下次不要迟到了!”结果有的员工下个月仍然迟到3次,刚开始请迟到后事假,后来请病假(因为病假扣的钱更少),后来每次迟到都请病假,到后来连请假条也没有了,打个电话就完事„„我痛定思痛,反思洪水泛滥起因是自己放闸,下了一个通知:“以后迟到一律不准事后补假。”不准事后请假,迟到的员工就把请假条的时间提前一天,反正经理们不管。我那时想到了《鹿鼎记》里面康熙对韦小宝说的一句话:“鳌拜逼朕一步,朕就要退一步,朕实在是退无可退了啊!”最后实在没辙,宣布“迟到一律不准请假”。实施的当月有个女职员迟到3次,我通知她被记旷工了,她委屈得快要哭起来:“我从小就没有旷过课,现在居然被记旷工,你可以问××经理我那天迟到是因为„„”最后一句是:“公司讲不讲人性化管理?!”

5敏感度太高

我在公司跟员工谈话,结尾通常会说:“今天我跟你谈话的意思只是这个事情本身,没有别的意思。”听起来有点绕口。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他们非常敏感。你说他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他会联想到公司是否想炒他;你问他们部门的工作量是否饱和,他会联想到公司是否想炒他;你问他最近有没有继续进修的打算,他会联想到公司是否想炒他。他可能根本不在意你跟他谈话的内容,而是花很长时间来琢磨为什么要炒他。

企业内耗多,有个原因是说实话的成本太高。大家喜欢猜来猜去,相互不信任。比如我对一个经理说“你处理这件事情有问题”,他可能联想到我不喜欢他这个人,有意针对他。然后他会思考我为什么不喜欢他,是不是上次请客没有叫我?最后一定找一个理由,于是误解就造成了。

6犯“君子”错误

这世界真正坏人不多,就像真正好人不多一样。但中国人喜欢把“好人”与“坏人”这个本身就很模糊的道德标准去评判一个人企业行为。公司要炒人,就有员工说:“他很好,公司为什么要炒掉他?”拜托,如果只有“坏人”才能被炒,请告诉我“坏人”在哪里?我从不认为我们公司的员工中有坏人,我只评判他是不是合格的企业人。

我在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中规定,每个部门每年必须有5%的员工被评为不合格,经理们不愿执行,他们说:“如果我的部门员工都合格,你一定要弄出个5%,怎么办?我只好安排员工轮流坐庄了。”他们说得理直气壮,因为觉得自己是君子,对得起身边的兄弟。我的回答是:“GE公司的淘汰率是20%,你认为我们公司员工都比GE的员工优秀?”如果一个经理在符合组织利益的前提下做“君子”,与员工讲情义,绝对是好事,但如果违背组织利益去对员工做人情,那么这个“君子”不仅毫无价值,简直形同犯罪。

7推卸责任

我们公司的经理总抱怨老板不授权,权力太小,无法管理员工。可真正遇到麻烦时,他们会把问题往老板那里一交:“你看怎么办?”这些经理不去想,他的薪水比员工多,权力比员工大,问题就应该到他为止,不然老板要你做经理干什么?可他们总是把权力与责任分开,权力就是拿的钱多,管的人多,没想过其实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你有多少权,就要负起多少责。

在我们公司,人事和财务工作不好做,因为他们代表公司行使职权,最容易被经理们“转手”责任。当你正常过问他们事务的时候,经理们会很反感,认为你触了他的一亩三分地,挑战他的权力;可一碰到员工要加薪、预算被削减这样的事情,他们会说:“你加薪我是同意的,可是人事部不同意!”“花这个钱我是同意的,可是财务部不同意!”其实决定是大家一起下的,但出现问题的时候经理们不去与员工沟通,把责任和矛盾推卸到我们头上。8缺乏包容性

有句话说一个人的成就有多大,取决于他的胸怀有多大。做了人事经理后,我对这句话的感受尤为深切。

我们公司有个部门经理,在公司创立初期做了很大贡献,公司也一直想培养他。但他的心眼特小,私心特重,毫无包容精神,这是个很要命的缺点。他几乎永远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理解任何事情,比如,他认定他的上级(总监)不如他,但年终奖比他高,令他无法容忍,所以他常跑到老板那里去说上级的坏话。我跟他说,别人能做你的上级,肯定有他的长处,即使别人有问题,你也应与他达成谅解和共识,原因很简单:你们是为一个目标工作,而且他是你的上级。可是直到今天,他还在固执地寻找一切机会攻击他的上级。组织行为学里面有句话说“屁股决定大脑”,就是本位主义,他的大脑就完全被他的屁股(个人立场)控制了。

与自己不喜欢或不喜欢自己的人相处,是对胸怀的一个极大的考验。做大事的人的胸怀都是被反对者撑大的,就像李敖所说“男人的胸怀是被女人撑大的”一样。摩托罗拉的总裁高尔文喜欢驾船航海,万科的总裁王石喜欢登山,那都是练胸怀去了,人面对大海和高山的时候,心胸自然开阔,连心思都要透亮些。所以我总劝员工在工作之外多想想生活,多见见世面,多长长见识。老窝在办公室那点地方,做手头那点事情,怎么大气得起来?有点事就急了。

9缺乏文化性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中国人在一家国内的跨国公司工作,有一个到海外出任分公司CEO的机会,结果公司把机会给了一个他认为专业技能、学历背景都不如自己的老外。他去问老板,老板说:因为公司觉得那个老外有更高的人文修养和更开放的心态,而到一个不同的国家,面临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发生冲突的时候,需要他把各种文化和价值观糅合在一起,去实现公司的目标,这远比技能重要。我周围的很多职业经理人用各种证书、MBA学历把自己武装到牙齿,恨不得一个个都变成经济动物,谈起工作都是专家,就是不会与人相处。

„„有的企业做不长,做不强,技术和管理是表象,真正原因是缺乏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那种文化传统和底蕴是气质,不是画个浓妆就学得会的。学历和技能是衡量一个人的硬件标准,但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是他的软件,是性格和态度,是文化。所以外企招聘员工强调“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就是他们更注重内在素质,这才是决定个人价值的关键。

第五篇:一个差生的自白专题

我无法否认我是一个差生,不折不扣的差生。在同学与老师眼中没有任何优点,而家中则只有妈妈无尽的叮咛和爸爸疼爱的责备,我也很自责。上初中后,我更是一次一次问自己为什么努力了但每次考试中依然考不好。

我想方设法去尽力弥补,但无论我怎么努力也取得不了理想的成绩。每当我看到同学拿着满分的答卷喜气洋洋的回家,而且得到了爸爸妈妈的表扬和鼓励时,我却拿着不及格的卷子,准备接受爸爸的责备。爸爸为我操了多少心啊,每次我拿着不及格的卷子回家时,爸爸的血压就会骤然升高,肩膀也会疼痛不已。看着爸爸眼眸中无尽的心疼,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他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我是真的不想让爸爸再生气了,生气只会让爸爸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所以每当我考得不好的时候,都把卷子藏起来,不让爸爸看见,尽管这样做很不对,但只要爸爸的病情不会加重,这就够了。

有一次晚上我回到家中,和爸爸说:“明天我英语演讲。”爸爸鼓励我道:“你明天要好好表现,让同学们对你刮目相看。”吃罢晚饭,我立刻回到房间,准备明天的演讲。时钟“嘀嗒、嘀嗒”伴着我一遍一遍的念着那些看起来生硬的字母,8点、9点、10点,对面楼上的灯一盏一盏地熄灭了,而我的屋子里依然灯火通明,直到12点我才怀着忐忑的心情睡下了,梦中全是老师亲切的赞扬与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可我错了,错得很彻底,老师严厉的话语与同学们的哄堂大笑让我心中溢满了苦处,我好想一下子跑掉,我五个小时的努力就这样烟消云散,无影无踪了。

一个差生是多么渴望老师的赞扬与同学们的鼓励呀!每次有大型活动时,同学们都不带上我,甚至连一次小小的英语对话都不同我做,只是因为我成绩不好。这偌大的教室中根本没有我的一席之地,我觉得孤独、寂寞,我能感到的只有冷漠与无助。在班里我只是个被抛弃的人,只能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歌德曾说:“第一粒纽扣没扣准,整件衣服的纽扣就无法扣好。”我就是那个纽扣,走错了一步,接下来的步骤就会一错再错。

我不能再被他们当成笑柄了,我不能再让妈妈伤心让爸爸生气了,我要把这纽扣解开,我要将它重新上步一步的扣好,也许这将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但是请相信,我不会放弃,我一定做得到,一定。

我承认昨天我曾是一个差生,今天我依然是一个差生,但从明天起,我将不再是个差生,我将成为父母无穷的骄傲。

下载一个人事经理的自白(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个人事经理的自白(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个书虫的自白

    一个书虫的自白 七年级10班韩昕芸 我是一名资深的书虫,每天遨游在书的海洋里,贪婪地享受着这精神的食粮,不断地搜寻着各种各样的“宝藏”,别提多开心了。 我喜欢徜徉在古代诗词......

    一个财务总监的自白

    一个财务总监的自白 2016-10-15 入T公司很偶然,我原来所在的公司因业务拓展的需要,董事会决定将集团公司迁往上海那个全国的金融中心,说是融资等等更加便利,我作为财务总监,虽对......

    一个教师的自白

    一个青年教师的自白 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 我笑了,笑得那样灿烂,那样动人。 我爱草的绿色,花的芬芳; 我爱山的挺拔,水的清澈; 但我更孩子天使般的脸庞,水晶般的梦想; 于是......

    一个初中生的自白

    我是一名普通的初中生,但是我的烦恼与忧愁,失败与痛苦皆由这三个字引起。 每天早晨都必须在睡梦中起床,披星戴月的去上学。在等着一块儿走的人时,怕迟到了,摧人家又不好意思。这......

    一位离职基金经理的自白

    一位离职基金经理的自白 11-01-25 21:06:44 作者:未知 来源:尤旭东的博客------------------[免责条款:本站发展的宗旨是成为价值投资者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的专业价......

    一个数学研究者的自白

    一个数学研究者的自白 上周写完了博士论文。从最初的写作到最终的出街,历时三年。博士论文写的挺长,总共190页。正文主体发表了30页, 没发表有130页。发表的部分保证了我在程序......

    一个女交易员的自白

    一个女交易员的自白:如何提高胜算 这个话题太沉重,我不轻易想起,虽然知道过去的经历都是可转变成人生的财富的,但也不爱回忆,一方面觉得回忆是退出江湖时要做的事情,一方面也觉得......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书笔记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读书笔记“这些广告原则和技术——我指的并不是生产方面的技术——大部分仍然在今天的市场上起作用。消费者购买的东西仍然是广告向他们允诺的那些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