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效应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几点启示[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21:4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木桶效应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几点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木桶效应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几点启示》。

第一篇:木桶效应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几点启示

木桶效应对增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几点启示

摘要: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部队官兵的思想也产生了一系列变化,给部队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怎么利用木桶效应加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既要求稳固底板,又要认识“长板”和“短板”对加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不同作用,还要学会“补短”。

关键词:木桶效应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启示

木桶效应又称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这就是说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木桶效应告诉我们,要想盛满水,首先底板要牢靠,另外装水者还应考虑到“长板”与“短板”、桶箍等方面的问题,这些思想对于当前增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稳固底板”是增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根本要求

底板是组成木桶的基座,也是决定木桶能否容水的最重要因素。没有好的底板,木桶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个底板就是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只有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了坚定地政治信念、扎实的文化功底、过硬的军事素质和坚强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行为和形象,并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时,才能真正增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木桶盛水越多,对底板的挑战越大,因此,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水平有多高决定了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起到多大作用。

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政治立场是人们在观察和处理政治问题时的立足点和根本态度。作为进行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这种政治上的坚定性,在战争年代主要表现为阶级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经得起生死考验,具有崇高的革命气节。在现阶段,就是要自觉维护和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经得起敌对势力“西化”“分化”阴谋的考验,坚决维护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充分体现“三个代表”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真正成为官兵政治上的带头人和领路人。

其次,要有扎实的文化功底。文化素质,即进行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政治理论。科学文化素质对人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具有支撑作用,我军当前的目标就是使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知识化。

政治理论修养是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保持政治坚定的根基,是指导和从事政治工作的依据。不用革命理论武装头脑,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难以胜任政治工作。因此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比军事、后勤干部更加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只有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特别是学好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理论,才能如党章所说,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才能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明辨各种思想理论是非,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二、认识“长板”与“短板”是增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前提条件 木桶能盛多少水,不仅取决于“长板”还取决于“短板”,所以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要认识到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有利条件,还要认识到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存在的问题。只有认识了“长板”与“短板”,才能制定正确的措施。

(一)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长板”

1、继承了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我军思想政治工作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具有特色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这是我军的宝贵财富,也是新时期我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源泉[1]。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我们的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没有丢弃我军的优良传统,而是继承优良传统,并努力与创新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使我军思想政治工作朝生机勃勃方向发展。

2、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极大拓宽了教育渠道。网络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直接影响着部队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我国网络用户已达9400 万,国内互联网上的各种军事网站达3000 多家。截止2009年1月底,我国的手机用户已达6198 亿。这一方面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阵地,增强了教育的直观性、时效性和感染力,提高了教育效果。

(二)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短板”

1、教育目标定位过高。有些部队教育长远目标设定较高, 而近期目标不够明确具体, 高层次的要求与官兵多层次的思想基础不太合拍。这些年来, 大部分部队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把培养“四有”军人作为一项长远目标, 而落实到基层部队官兵的不同层次或每个层次的不同阶段上, 却缺少具体目标和不同的要求。因此, 一些官兵感到教育“大”而“空”, 和自己的思想“挂不上钩”, 产生了逆反心理。

2、教育内容不够系统。首先,缺乏从官兵入伍到复员转业系统规范的基本教材, 使教育长年处在材料缺乏、东拼西凑的状态。其次, 交叉杂乱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旦各主管部门在教育时协调不力, 就会出现教出多门、内容重叠、安排随意、疲于应付等状况。

3、教育手段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教育条件差, 教育手段和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虽然现在绝大部分单位都配置了电脑,但是思想政治工作仍然习惯于“一张纸、一支笔、一张嘴”地搞教育, 电脑成了简单的文字处理机器, 更不要说运用多媒体、投影、影音合成等现代化教学设备[2]。另外, 绝大部分部队从机关到基层各单位也都实现了网络联通, 但网络上的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网页内容陈旧, 形式单一, 致使点击率不高, 造成了网络教育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4、教育时间难以落实。时间紧、任务重, 部队进行训法、战法改革, 大量新装备列装, 加之受有些器材老旧等因素的影响, 每年完成军事训练任务要下很大功夫, 导致政治教育的时间被挤压。而且还要经常进行质量安全法规大检查, 进行训练安全教育、整顿等等, 落实政治教育时间就更显得困难。

三、补“短”是增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根本途径

(一)继续发扬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站在信息时代的高度充分认识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摒弃落后的、不符合时代的方式方法,保留行之有效的原则制度等,并借助于信息化更好地发挥作用。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是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人民军队建设和人民战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挥出积极作用、因而沿袭下来的。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依据新的历史条件创新发展。

(二)优化教育载体,增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阔性。当今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已成为消防部队思想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它不仅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料,而且可以提高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不仅可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且可以提供更加广阔的教育渠道和空间。一积极利用现代信息理论和网络技术,重视互联网的作用,认真研究网络和“网民”的特点,加大力度,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制定适合自己部队的目标。教育目标是选择教育内容的前提。要区分不同对象、不同层次, 确定教育具体目标, 要根据具体目标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作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站在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的高度, 依据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

设的发展战略, 制定出要素全、管长远的目标, 又要结合部队现状和本单位实际, 制定出细化到位、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实现的阶段性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确保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协调、持续地发展[3]。

(四)规范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对象的具体化,是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围的基本界定。首先,贴近部队的特点, 确定教育重点。部队情况千差万别, 干部战士的思想反映千变万化, 教育的重点不可能是一个模式。在部署教育时, 军以上机关在贯彻上级指示的同时,要结合部队特点, 原则确定全年的教育重点, 具体教育计划应由师(旅)团根据本单位实际自行制定。一是指令性教育内容要减少。上级部署的专题教育, 时间和内容不能统一得过死, 给部队一定的教育自主权。二是理论性太强的教育要压缩。对战士应侧重于政策、法规和军人使命、战斗精神方面的常识教育。三是经常性思首先,规范从官兵入伍到复员转业系统规范的基本教材, 使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有章可循。其次, 解决交叉杂乱的问题。主管部门协调多门功课,尽量避免所学知识内容出现重复,让受教育者感到乏味。

(五)落实教育时间。时间紧、任务重, 部队进行训法、战法改革, 大量新装备列装, 加之受有些器材老旧等因素的影响, 每年完成军事训练任务要下很大功夫, 导致政治教育的时间被挤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要根据单位实际需要,把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到军事训练中去,做到“边训练,边教育”,并且最终要达到官兵的自愿,由官兵自己下决心,而不是教育者代替找时间去教授教育,而是要把党的意志变成官兵的自觉行动, 摸清官兵的脉搏, 尊重官兵的意愿相信官兵的智慧, 使官兵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40-41.[2]

[3]罗运银,等.加强基层官兵心理疏导的思考[J].政工研究文摘,2005,(1)

Bucket effect in enhanc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efficiency of Inspiration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reform, opening up and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Xunsufazhan, troops also produced a series of ideological change on the armed forc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force a new challenge.How to strengthen forces using bucket eff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ot only demands a solid floor, but also understanding of “long board”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roles, but also learn to “weaknesses”.Keywords: cask effect of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force Inspiration;Revelation

第二篇:试论如何增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试论如何增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龙岩市适中中学——吴新强

思想政治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这门学科的开设和改革。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修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进一步要求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究竟如何增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以及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必须实现以下三方面的转变。

一、实现书本位到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位的转变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制约下,过分地强调课程的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虽然进行了七次课程改革,而且这种改革一次比一次更重视人的资源的开发,但以谁为教育本位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国又一次进行的课程改革,旨在实现由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到关注人的发展的转变,以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培养更多更好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有”人才。为此,我们必须:

第一,确立新的学生观。

学生是教育工作的最主要的对象,学生观的核心内涵是把学生看作人还是看作物。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在口头认为学生是人,而在实际工作中普遍把学生当做物摆布的现象,彻底改变把学生当着消极被动接受知识、应付考试的“存储器”的一切做法,把学生当着真正的学习主体。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上,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实现由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转变。

第二,确立新的人的全面发展观。

自古以来,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但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往往只专注知识和技能,甚或只专注考试分数,只重视人的工具价值。较少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阻碍了人的本体价值的实现。事实上,人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是内在地统一于人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之中的。我们必须明白21世纪的教育不仅仅在于知识和技能的把握,更不是单纯地追求考试分数,而是养成学生健全的个性、人格。这就要求我们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确立新的教师观和教学观。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只负责教,学生只负责学,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知识的宝库、活的教科书、知识的化身。没有教师的教,学生难以学到知识。课堂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教代替了学,会教才会学,教会就是学会,学会就是教会。形成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和分数中心,学生和教师均成为分数的奴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跟着老师转,教什么学什么,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教支配学,不教不学,学无条件服从教。教学的双边活动成了单边活动,学的独立性、品格丧失,最终导致越教越不爱学,越教越不会学。甚至造成师生对立,引发各种难以根绝的矛盾、后果。新的课程改革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上课不是单项的付出,而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学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教师应是“平等对话的首席”、教学的主导,学生应是主体、主角。上课对学生而言,主体得到突现,个性得到展示,创造性得到发挥;对教师而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努力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形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发展,身心得到健康成长。我们应在诸方面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上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实现由书本位到以学生这一人本位的转变。

二、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教材特别是国家专门机构审查通过并在一定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教科书,一直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教师凭其而教,学生依其而学。在传统意义上,一直奉为圭臬,极具重要性、权威性和严肃性。政治学科就更为突出,政治教师既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更是马列主义的义务宣传员,既充满自豪感,又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宣传纪律,不得越教科书雷池半步,并且只能按要求进行“灌输”。刻板的规定,导致政治教学明显的“教死书,死教书”、“教条条,背条条,考条条”倾向,弊端尤其突出。如此情况,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还有一定的市场。必须坚决予以扭转,其最为有效的做法就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首先,“用教材教”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使然。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是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对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非常明确地规定了思想政治课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功能和目标。这一规定同时也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学不可以再走纯知识化的老路,不可以继续沦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附属品。现行思想政治教学必须迅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恢复其应有的地位和功能,实现其固有的目标。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功能和目标决定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可变性;教学过程的机动性、灵活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先进性。思想政治教材仅仅是实现其根本目标的基本依据,而非唯一凭借,必须依据学生实际增添鲜活内容。做到既忠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

其次,“用教材教”是新的教材观使然。从新的课程理念和时代发展要求来看,教材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亦呈下降趋势。新的课程标准已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局限,合理构建了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新编思想政治教材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了。从课程改革的要求来看,教材特别是思想政治教材应不断加以开发和建设,以体现时代要求。教材原本不是圣经,应在实际使用中得到建设。广大教师虽说不是教材的编写者,但完全可以成为教材的建设者。学校、学生及学生家长都可以也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并发挥积极作用。再者,“用教材教”是思想政治课固有特点使然。思想政治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的显著特点在于最直接地培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完美的品质高尚的人格,其实现过程必然是动态性的。而思想政治教材则相对固定不变。如若刻板地使用一册相对不变的教材,那是万万不能适应动态性的灵魂工程建设之需要的。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创造性地“用教材教”,用出个性化,用出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简单地一成不变地照本宣科。新课程改革时刻,如若再简单地生搬硬套,机械地“玩条条”,那怎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怎能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那又将是多么的不切时宜、落后和可笑。

三、实现纯知识化课堂教学到课堂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转变

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还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实现根本转变,必须以素质化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取代单一的机械的纯知识化教学。这势必要求我们做到:

第一、确立新的认知观。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离不开学生这一认知主体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探究、选择、创造的过程,是学生科学精神、创造精神乃至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和存储知识,充当“存储器”,而是学会探究,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必须克服书本中心、教师中心和死记硬背,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特别是分数的束缚,做知识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第二,高度重视并搞好活动课教学。初中各年级思想政治新教材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用活动替代了以往的课后练习。这是一种新型的更为别致的练习,这是充分考虑了青少年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而作出的重大改革,为青少年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培养技能、提高觉悟创造了实践机会和具体前提条件。新教材对活动的安排是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耀眼的亮点,得到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充分肯定。为保证活动课的有效开展,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特意规定用总课时20%的时间开展活动或进行实践,可见对活动课的重视程度。活动作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还在于活动本身的特殊功能。有专家言:活动是沟通青少年心理与社会的桥梁,是合成理性行为与境遇性行为的反应堆,是感悟人生与体验人生的场域,这是很有见地的。对青少年来说,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特殊心理变化历程,需要适当的形式予以修炼,而活动恰恰为青少年锻造良好的心理品质提供了机会。青少年学生大可通过活动的参与,探究、体验、感悟人生,获取终身有用的东西,养成良好的品德。我们教师不但要增加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表演以及观看影视录象等活动成分,而且要充分利用所在地的教育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举办展览、壁报等活动。并安排高年级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讲究针对性,讲究实效性。

第三,改革现行评价方法,倡导多样化教学方式,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思想政治课评价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指挥棒,直接关系到改革的进行和成效。其“评价方式和手段,应坚持倡导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鼓励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挥,鼓励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坚决改变以死记硬背为主的纯知识性考试,坚决改变单一追求考试分数的评价标准,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努力营造有利于老师大胆改革,开动脑筋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探究、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条件。

除此,还要正确处理好新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批判继承其合理、有益的内核;加强课题研究,努力探求新的教学方式;主动进行相关、边缘知识的学习,努力克服知识过于单一化的倾向,力求向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老师转变。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愿初中思想政治课老师率先突破“应试教育”的框框,适应课程改革和时代的要求,坚持改革创新,勇于与时俱进,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努力培养“四有”人才,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共生效应对班级管理的启示论文

共生效应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摘 要: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而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管理好学生是班主任首当其冲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一个班主任,既肩负着教书的责任,也担负着育人的重任,因而一个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等,与班主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这些,离不开师生的积极配合。因而笔者认为,在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中,学生管理是基础,是班主任管理好班级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自然界存在着一种共生现象,科学家称之为“共生效应”,在社会科学中反映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个基本的哲学规律。在我们的班级管理中同样存在着“共生效应”,以“共生效应”理论为指导的理论实践对班级管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思考价值。

关键词:共生效应;班级管理;启示

一、文献综述

人类社会中也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共生效应”:从1901年至1982年间,英国有一所举世闻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这个实验室里的科学家先后有25位荣获诺贝尔奖,从而使这里成为各国萃萃学子向往的“圣地”。这种现象令人吃惊,更让人不解:一个小小的实验室,何以能获此殊荣?卡文迪许实验室之所以出现这么多优秀的人才,就是因为这里的科学家密切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集体的作用,产生了“共生效应” [1]。

《辞海》把“共生效应”的概念界定为是一个群体在各个个体间相互制约、相互给予、相互依存的过程产生一种新功能、新作用、新效果[2]。

根据这一原理,我觉得我们各个班集体也是一个可以产生“共生效应”的团

队。如果我们各个团队可以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那么我们的未来是很光明的。借鉴到我们班级就是:你安静,我安静;你学习,我学习;你的成绩提高,我的成绩也提高,相信这种结果众望所归[3]。

地球上从来没有一种生物可以单独生存,而共生现象就是推动发展,而不是所谓的生存竞争[4]。而在课堂中,不仅仅只有老师的脸面,更多的是学生的脸面,所以师生是否能在课堂中共生将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5]。老师在课堂中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产生互动[6]。学生同时也应该积极配合老师,交流意识。供应链中企业的知识结构、企业文华、技术专长、发展水平等各不相同,各企业之间互相学习、相互影响,往往能使其互补,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共同取得更高的发展,这就是共生效应[7]。

在班级管理中,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他们既是信息的获得者,又是信息的输出者,他们在相互刺激、相互作用中产生巨大的作用与效果[8]。教育心理学家发现:参加学习小组的学生,其学习习近平均成绩高于不参加合作组的79%;在需要长期努力的事业中,集体奋斗者的成功率在80%以上,而孤军作战者的成功率只有5%[9]。班集体作为一个共生共荣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它所倡导的是,以共存、共享、共赢、共惠、共荣为主要地位的精神追求以及价值趋向,表现出来的是个体之间相互促进、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和谐伙伴关系,是当前科学发展的必然需求[10]。

二、“共生效应”在班集体管理中的运用

(一)关注上课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期待

由于学生正处在特别敏感的年龄段上,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来肯定自己,增强自信心。加上可能我的年纪与他们相差不大,因此他们对我的态度是有点轻佻但不失尊重。刚开始上他们班课时,有几位男同学比较吵闹,我不是在讲课而是在喊课。面对他们,我没有发火没有停止讲课,而是随着他们从课本讲到他们正在说的话题,再兜回课本内容上。整个过程就是微笑、气和。作为他们的新老师,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采取罚骂的方式,学生会对我有一种恨,因此我选择“亲民”路线,把课堂气氛一直保持在平和水平上。我想让他们知道我会尊重他们,体谅他们,也爱着他们,希望他们也会尊重我体谅我,并且能从我身上学会压住脾气,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沉着冷静,不骄不馁。这样,课堂气氛一定非常

和谐,促进师生关系,提高课堂质量。

(二)正确地评价学生

管理制度的制定的目的并不是进行管束、制约学生,真正的目的是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例如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班主任应该积极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总结一段时间的班级管理工作,并且每一位学生要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针对于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等。通过这种自我 总结的活动逐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为中学生的将来起到积极的影响。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对此,班主任一定要掌握评价学生的方法,要正确评价学生,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作为一名班主任,使班级成为一个具有很强的凝聚力的和谐优秀班集体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这,从很大程度上说,取决于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只有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极为融洽的关系,才有可能师生都“以班为家”,进而师生都齐心协力地为班级的荣誉而努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班主任必须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让教育教学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提高,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此外,班主任还应注意,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放大其优点,使其能有更大的进步。切不可偏爱成绩优异的学生而歧视学困生,要注重对学困生的帮助,比如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利用分层教学法来使学困生也有所进步。要做到“蹲下来看学生”,也就是站在师生平等的角度来对待学生,善于换位思考,真正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从而成为学生最信任的良师益友。

(三)共生共赢,个体的发展演绎为师生共同成长

笔者认为,班主任在工作管理中其最大价值就是提升师生双方的生命价值和追求师生的共同发展。教师领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要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指引他们发展时,由不是激发出内心的创造性,享受到作为教师来自于教育的一种幸福呢?其实,对于教师来说,其幸福主要在于合作以及共享,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去教人,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去教学生,最最重要的是以一种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说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的话,那么教师的最大价值其

实就是在工作中促进自己的成长。师生共同成长的最大收获就在于生命对生命的塑造和滋养、个体小爱和师长博爱的对接。随着“共生圈”的形成,师生对话的展开,师生共同追寻智慧、探索成长意义的旅途将更为快乐与顺畅。

(四)学习要有好环境

可以小组内约定,也可以小组间竞争,还可以班委倡议,大家发自内心地遵守并且互相督促,坚持好的东西,摒弃坏的东西。这样做很有好处,不仅有利于养成好习惯,而且同学关系融洽了,好的班级风气也有了,这不正是“共生效应”的很好体现吗?

另外,学会换位思考。好心情是学习好的保障,对于心态的调整,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字的理解,宽恕的“恕”字:我们把“恕”字拆开,会得到“如心”两个字,“如心”就是用自己的心去比拟别人的心,它的真谛就是换位思考,学会换位思考,凡是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这样我们就会变得更宽容、更善待他人,能够做到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我们就少了许多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少了些不必要的烦恼,多了些积极上进的自信。

(五)共生共荣,个体汇聚凝结为精神的共生

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化解大家心理矛盾、减少心理冲突、缓解心理压力、优化心理素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教师要真正做到对学生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可以让“共生圈”中的每一位学生都体验这样的感受,从唤起自主参与意识、形成自主参与意识、促成自主参与学习与提高自主参与能力等四方面入手,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班级管理中的情感共生效应能够在课堂上创造出一种浓厚的情感氛围,师生之间能够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建立一种融洽的和谐氛围,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从而对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增强课堂趣味性

课堂中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课堂上要达到共同学习的效果,除了老师将课外,还需要学生们主动学习。老师尽可能地把内容讲得生动有趣,引起学生的注意。但确实有的专业课程内容比较理论化,内容多而枯燥,这时老师应该结合多媒体,把课堂内容以图片的形式或视频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也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法。

(七)运用“共生效应”实现学生课堂学习层面的优化

要优化课堂教学,除了要优化教师层面的教学外,还要优化学生层面的学习。事实上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学习潜能,如果我们能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就可以实现学生课堂学习层面的优化。结论

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学生的成才不仅仅是简单的问题,不仅需要先天性的秉赋,更是受到后天环境以及教育的影响,更在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奋进。我们需要注意和利用课堂中的这只无形的手---师生共生效应,构建一个师生互动共生的家园,让每位同学都成长为主动创造积极创新的新新人类。

参考文献:

[1]木心.“共生效应”与人才团队[J].中国人才.2009(05)[2]尹伟.领导方式理论及其对班级管理的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01)[3]谭文绮.目标管理理论视野下的班级建设与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9(15)[4]王少军.素质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和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2009(15)[5]周鹏.基于“共生效应”视角下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的建构[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7)[6]徐矫健.班级管理之圆心理论——好班主任与学生等距离[J].职业.2007(10)[7]王金琼.论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的共生效应[J].中国高教研究.2007(11)[8]霍本斌.试论班级管理中的七大理论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11)[9] 贾会会.浅谈如何构建团结和谐的班集体[J].中等职业教育.2005(20)[10] 赵学芳.论班集体内凝力的建设[J].考试周刊.2011(06)

第四篇:几种心理效应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

几种心理效应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

(一)“手表效应”:注重各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手表效应”是说一个人如果只有一只手表,他知道几点了;如果有两只表,他往往不知道现在准确的时间。也就是说,他无法知道哪一只表更精确,于是他也就无法确定准确的时间。

“手表效应”对班主任的工作启示:班主任要通过与其它任课教师的交流沟通,让任课教师对自己的班级管理理念、班级发展方向和班级的奋斗目标有所了解以达到认同。这样,每一位任课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学科学习要求就能够与班主任制定的班级奋斗目标保持整体上一致,从而避免了学生接收到不同学科的老师不一致甚至是相互

冲突的要求而感到无所适从。

(二)“破窗效应”:慎重对待问题的“第一次”

“破窗效应”源于一个实验,在一座闲置的居民楼里,有一扇窗户的玻璃被打破,如果及时安上新玻璃,以后就不会再有人破坏其它玻璃;如不及时补装,人们就会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公众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从而诱发犯罪思想的滋生。

“破窗效应”给班主任的工作启示: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把班级工作做在学生思想的前面。班主任要在平时工作中通过学生的言谈举止明察秋毫,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将班级中的常规隐患消弭于萌芽状态。如学生中的早恋、班内的非正式群体、同学之间的矛盾等,都需要班主任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否则,就会出现“破窗”后的结果;同时还要慎重对待学生犯错误的“第一次”。对于“第一次迟到”、“第一次早退”,班主任如果过于迁就、宽容,或者视而不见,就造成对他人的一种潜在的纵容。伴随着这“第一块未及时修理的玻璃”,班级的各种问题就要层出不穷,很快就可能导致班级管理陷入困境。

(三)“泡菜效应”:环境熏陶教育

“泡菜效应”的含义是: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分开煮,其味道是不一样的。同样,人在不同的环境里,长期的耳濡目染,其性格、气质、素质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差别,这正如《学习的革命》中所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泡菜效应”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要注重班级环境对学生的感染熏陶。班主任要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班级环境,不仅公是桌椅摆放整齐有序,地面墙壁保持干净整洁,还要在班级的舆论创建、班风建设上做文章,更要在班级规章制度上体现民主性、人文性,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稳定和谐的良好氛围。

(四)“马太效应”:正确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

马太效应源于《马太福音》中“凡有的,还要给他,叫他更有;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两名话。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时有发生:一个人得到了,往往会更容易得到,以至得到更多;而有些人缺乏某种东西,往往得到更少,以至更难得到。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给班主任的启示:在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上都不要以偏盖全。在看到优秀生特长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不足之处,常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引领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而对待后进生则更要多一双发现的眼睛,让他们身上的亮点早日发出光彩。

第五篇: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王东维 路建华 [摘 要] 党的历史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加革 命和建设的积极性,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现阶段农村思想政治教 育要借鉴历史经验,结合农民特点,实现以下六个方面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党的中心工 作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与给农民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相结合; 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教育对象 的层次性相结合;说理教育与形象教育相结合;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结合;先进性与广泛 性相结合。[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 农民 ;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启示

农民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党发挥思 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民为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 的贡献。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做好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增强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既是形势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困 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现实问题以及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总结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凝练其对当代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回顾 “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问题始终是毛泽东关注的一个根本问题,他坚持历史的、辩证的观点,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好农民问题的思想、方法,为解决农民问题作出了重要的理 论贡献。邓小平也曾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 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基于对农民重要地位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一直非常重视农民思 想政治教育问题,对农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1.革命战争年代,党通过实行民主选举、“耕者有其田 ”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 加革命的积极性,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就对农民问题有所认识,早在二大时党就意识到中国三万万农民 乃是中国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党的三大通过了《关于农民问题的决议案》,毛泽东、李 大钊、蔡和森、彭湃、瞿秋白等党的早期领导人纷纷发表文章,提出了农民运动的理论和 政策,动员和组织农民投入于大革命的洪流,给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政治宣传 的普及乡村,……使得农民如

同每个都进过一下子政治学校一样,收效非常之广而速”。彭 湃在广东海陆丰领导的农民运动以及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的农民运动,都是早期农民思想政治 教育的典范。北伐战争时期,在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中,党通过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开 展扫盲识字运动等,培训农民运动骨干,普及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农民的阶级觉悟和自身 素质;通过建立新型农民协会,提出“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领导农民向封建势力展开政 治经济斗争。井冈山时期,党对积极分子开展普遍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边界群众宣传 红军的政策,对农民群众开展以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武装和政权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农会组织,“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我 们是这样做了么,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 光荣的旗帜”。由此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艰辛探索、深入思考和长期实 践,在对广大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内容丰富多样、方法生动灵活、

1

极具特殊性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在动员和组织农民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起到了非 常重要的作用。抗日战争时期,党通过创办学校、发挥报纸电台等媒体的宣传作用、召开 群众会议等形式,积极宣传抗日主张,开展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启发群众的民族 革命意识,推动抗日救国运动,通过实行“精兵简政”,推广大生产运动,开展劳模运动、“拥 政爱民”和“拥军优属”活动等,树立起了吴满有等农民典型,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极大 地缓解了军民关系,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农民思想教育服务于中心 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紧紧围绕反攻和进军生产的“支前”及“改造” 任务,发动农民开展土改运动,鼓励农民积极生产支援前线,在“参军保田”等口号的鼓动下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的生动局面。2.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积极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激发了农民社会主义 建设的热情,但同时受到“左”的思想干扰,使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在曲折中前进。在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中,对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影响的农民进行思想 政治教育,任务非常艰巨。党结合土地改革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 和政策水平,确保了土地改革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贯彻实施; 在恢复国民经济过程中开展增产 节约思想教育,为克服困难、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抗美援朝特殊时期,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思想教育,有力地调动了群众参战卫国的积极性;在农业社会主义 改造中,毛泽东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科学论断,开展了过渡时期总路 线的教育;通过集体化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三级改造等,提高了社员 的社会主义觉悟,农民真正当家作主,积极性、创造性得到极大提高,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 的第一次高潮,为“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空前高涨。然而,“在 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的影响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严重的‘左’ 的偏差”,由于错误地提出“兴无灭资”、“政治挂帅”等口号,片面强调人的主观意志和精神 作用,以致损害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权威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之后,党及 时纠正了偏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农业方面制定了《农业六十条》,要求人民公社中的党组织把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通过各种方式向广 大农民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以群众运动的方式发 展生产力,通过开展“农业学大寨”等活动,树立起了陈永贵、史来贺等农民典型,激发了人 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对于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效果显著。1963 年到 1966 年,党又在农村开展了“四清”和“五反”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虽然出现了一些偏差,但效果基本还是应该肯定的,其中采用的正面教育、自我教育、点面结合、与生产密切结 合等方法值得借鉴,广大农民受到了深刻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文化大革命 ”时期,在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误导下,农村的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在指导思想、领导体制、方针原则、内容方法上均出现了根本性的错误,尤其是 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遭到了严重扭曲,过分注重政 治动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思想上的极度混乱。

3、改革开放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开拓创新,再次激发了广大农民参加生产、勤劳致 富的热情,但也出现了一些重

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农民思想素质滑坡现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农村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党加强了对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力争用社会主 义思想占领农村阵地。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

2

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其必要。1983 年 1 月,党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农村思想 政治工作的通知》 提出必须围绕使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这一农村工作的中心思想,加强 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提高农民的政治思想觉悟,使人人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党、爱集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民,为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 作指明了方向。从此,党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围绕使农民富裕这一中心工作,根据改革开 放以来农村思想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项改革和生产生活中,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创建文明村镇等教育活动,既促进了农民思想政治觉 悟和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也保证了农村改革和生产任务的完成。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也非常重视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强调“农 村的思想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落后的、错误的思想就必然去占领。这个问题务 必引起各级党组织的严重注意”。针对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还不适应新的 要求的状况,党集中开展了一次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使得“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出现了新的转机,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初步得到了纠正”。江泽民同志 亲自为农业部编写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读本》撰写序言,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加强农民思想 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之后,1995 年 10 月颁布了《关于深入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 在农村先后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学习宣传活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更加关注“三农”问 题,重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在 2005 年开始的农村保 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胡锦涛同志指出: “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合农村实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 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 取得实效”。党的十

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全局,强调要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的大好形势,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 好又快发展。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曾一度出现了一些 重视物质文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滑坡现象,尤其是受全球 化、市场经济、信息技术发展等带来的某些消极影响,农村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鱼龙混 杂,农民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的人生价值观有所抬头,给农民思想 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

二、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的启示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我们可 以看出,不同历史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些本质属性和共同规律,尤其是结合中 国农民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当代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论研 究与实践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思想政治教育与给农民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相结合,切实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和关心群众生活相结合是党的思想政治 教育的特色和优势。纵观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不难看出坚持物质利益原 则是一条坚定不移的基本准则: 什么时间这一准则贯彻得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显 著;什么时间贯彻得不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差。革命时期,在毛泽东“一切空 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思想的指导下,强调“对被领导者给以 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 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党把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武装农民、围绕反帝反封建这个中心将

3

奋斗目标与群众切身利益结合起来,通过实行打土豪、分田地,废除高利贷和苛捐杂税,民 主选举和土地改革、减租减息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掀起了农村革命的高潮。进 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江泽民同志也非常清晰地认识到: “我们党正确处理同农民 的关系,保持同农民群众的坚强团结,靠的是什么? 就是靠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靠不 断地给农民群众看得见的物质利益,靠对农民的坚强有力的组织工作和服务工作,还靠加强 对农民的教育。胡锦涛总书记 2005 年在山东省寿光市调研时也曾指出: ” “作为农业职能部 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把

着力点放在为农民服务、为农业服务上”“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就是要体现在带领农民致富上。”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利益,更是成为新时期农村 思想政治工作最现实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做好农民的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决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灌输和空洞的说教层面,必须紧密结合农民生活和 生产实际,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农民关心的增产 增收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农民心坎上,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2.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结合,怀着深厚的感情去做农民朋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的自觉能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巨大的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对象思 想行为发展变化的规律,了解人的政治、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确实解决群众的思想问 题和实际问题,激发人的自觉能动性,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中 国农民有其自身的特点,纯朴是其中很重要的优点,这决定了农民思想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说过: “群众不讲真话,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你的来意究竟是否于他 们有利。”党创立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各级干部密 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军队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纪律,拉近了和老百姓 的感情距离,广大农民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力量,密切联系群众也因此 成为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多次强调要密切联系群众,开展调 查研究;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拉家常、交朋友,替老百姓着想,确实把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了农民的心坎上。邓小平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实行改 革政策,想到了老百姓最想解决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加生产的积极性。胡锦涛总 书记 2008 年在陕西省安塞县调研时也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 把村庄规划好,另一条就是要尊重群众意愿”,他希望在信访部门工作的同志们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信访工作能力,热情 帮助信访群众排忧解难,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贡献。”历史已经证明,对于纯朴的 中国农民,只有走群众路线,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结合,怀着深厚的感情去做他们的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尊重、关心农民,和农民群众

下载木桶效应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几点启示[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木桶效应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几点启示[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