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记录片《最后的山神》影评
纪录片<<最后的山神>>影评
看了纪录片《最后的山神》感受颇深。序幕从春节过后的第一个早晨拉开。在中国东北部大兴安岭的鄂伦春族孟金福仍然过着游牧生活,靠狩猎生活但是大多数人已经永远地结束了狩猎生活,居住在了山下的定居点。而孟金福,则依然保留着最原始的生存方式,信奉火神、月神,万物皆神,尤其是信奉山神,相信是山神给了他猎物和住所。孟金福在很多树上雕刻了山神的摸样,对他膜拜。本片忠实记录了这些鄂伦春人的最原始的生存方式,尤其是他们制作桦皮船的工艺,但是随着这些老鄂伦春人的逝去,古老的传统就渐渐遗失了。
《最后的山神》表层记录了大兴安岭鄂伦春人孟金福夫妇在山林中的生活,内在却“自始至终形象地表现了一个游牧民族的内心世界”——“以自然万物为神灵,日月水火,山林草木,都可以成为他们膜拜的对象。”
在人物塑造上着重塑造了孟金福以他的一板一眼一言一行形象的刻画了这位鄂伦春族游猎者,突出了他的纯朴、善良、真诚营造了他的原始气息。
影片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层层展开描绘,结构严谨叙事清晰情节真实感人,无不表现了孟金福纯朴,善良,真诚的一面。
细节可以说是所有影片的重要环节。该片最突出的就是对动作细节的运用。孟金福作为鄂伦春最后一位萨满,他的行为中必然带有很多原始宗教崇拜的痕迹,也就是把大自然的万物都看作是神来崇拜。比如: 虔诚地在松树前雕刻山神,并顶礼膜拜;每次进山打猎都要请求山神赐予他猎物;当打猎有所收获时,他就认为这是山神的意思,便要虔诚地给山神进贡祭品。有时没有祭品时就给山神点根烟,这些细节都是人物性格的外化。孟金福老人身上的很多传统反映了鄂伦春人的心灵。比如: 孟金福老人的猎枪老了,老的很不容易找到同型号的子弹;他在打猎中坚持不用套锁和夹子打猎,反映了鄂伦春人不“涸泽而渔”、保护生态环境、爱护生命的品质;他捕鱼时用大眼渔网的动作细节,反映了他内心的善良;当它割树皮时不伤树干,不正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爱吗!物件细节比如:马尾上的红布带、猎枪上的红布、松树上雕刻的山神像等等,反映了原始的宗教崇拜。捕鱼前女人用来打男人的柳条,表明了鄂伦春人独特的风俗和情感表达方式。刮胡子的匕首、跳绳用的萨满鼓,都是老萨满古朴遗风的物化象征。
纵观全片,用光上最大的特色在于大量逆光的使用,不少镜头还把太阳包含在画面中形成眩光的效果。运用这种手法的目的似乎很显然,就是要体现山神在孟金福心中权威神圣的地位。然而摄影师并没有止步于此,根据主人公所处的不同情景,所拥有的不同心情,相应对“逆光”这一技法作出了恰当且出色的变化。金黄的色调,巨大的太阳,舞动的剪影。在黄昏下表演萨满跳神这一段落中,摄影师利用夕阳特有的方向和色温,借着最后一次萨满跳神暗示神灵的远去,更渗透着鄂伦春人对民族没落的无奈与悲凉。一棵雕有山神的大树被砍伐了,摄影师把孟金福“有一种自己被砍伐了的感觉”体现为大面积沉重的低调,孟金福夫妇坐在山坡上,两个人沉重的剪影贴在低暗的天空上。从天空透出的那一丝光线便是逆光的光源,似乎山神的光已经不能普照在他们的身上。主人公的失落感尽在不言中。
定居以后鄂伦春人已经不再在正月十五祭月神了,而孟金福却执着地坚守一贯的传统,深信此时月亮神仍然在天上望着人们。微弱的月光,撒在孟金福的胳膊上形成隐约的轮廓,低调的逆光运用,正是大量的细节丢失和黑暗中微光的点缀,使画面弥漫着一种原始却神秘的宗教色彩。
逆光可以说是全片光的运用的骨架,不仅可以突出被摄主体,还支撑着全片的光影基调,着重把各种“无形”的神通过逆光加以表现。而对于日常生活的其它细节的刻画,光的运用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一种用光技巧就借用了自然的“道具”——雾和烟。
孟金福妻子在住处煮食所产生的烟,一方面描写了他们的日常煮食这个细节,另一方面利用烟的大气透视效果把从顶上照进来的太阳光显现出来,或许是在暗示住处的简陋,从而体现孟金福夫妇执着的信仰,又或许是在暗示神明在他们头顶守护。无论摄影师的意图是什么,没有烟这一“道具”的话,整个场景就会变得索然无味。
从语言上来说,全片的点睛之笔就是解说词中的一句话“在孟金福(老一辈)的眼里,山林是有灵魂的;而在郭保林(年轻人)的眼里,山林就是山林。”这些细节的对比,反映出两代人的巨大差异。
可以说《最后的山神》具有较大的艺术价值,首先它的真实性就是历史地再现,教育的典范。另一面揭示了民族的变迁,没落不仅仅是族人生活方式得变化,更是一种文化在世界各种大潮的冲击中的消失,与昌盛。
任何作品不可能都十全十美,多少会有些瑕疵,本片中孟金福在渔船上的时候说:“女人打男的一下,今天就有运气,不能空手回来”这句话说得给人一种些莫名其妙的感觉,我们虽然知道是摄影师问的,但突然出来这么一句话略显仓促。但无论从主题,人物刻画、细节描写还是艺术价值上来说都是很不错的,可以说是纪录片史中的典范。
第二篇:最后的山神 观后感
1楼
最后的山神》记录是鄂伦春族最后一个萨满,67岁的猎人——孟金福对山林的特殊情感。山神不仅仅是影片中孟金福在树干上画的山神,也是精神的向往,更是古老鄂伦春人对神灵的崇敬和庇护。而最后的山神,是心中神灵的消失,是鄂伦春古老文化的消失,更是精神向往的一种消失。鄂伦春人以他们特有的文化生活习惯为人们讲述着它独特的历史。以下便是我对纪录片《最后的山神》的分析。
镜头与场景的运用
该片多次采用特写镜头,生动形象的描绘出鄂伦春人特有的生活习俗。比如影片的开始,主人公为马尾扎红绳祈求神的保佑,又或是老人用刀刮胡须都采用了特写镜头。长镜头也是导演惯用的手法之一。老练的作船手法以及主人公打猎的镜头都是用长镜头所刻画的。影片的最后,采用俯拍、远景的拍摄手法,暗示影片的结束。在场景方面,导演选取了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能够更真实的展现出传统鄂伦春人的生活习俗及风土人情。传统的住房及生活器皿。使纪录片更具有真实性。
光线、色彩及蒙太奇的运用
在这部纪录片中,光线变化较多,色彩也较为强烈,蒙太奇的运用也较为娴熟。在影片中多次采用背光、逆光等手法,真实生动的描绘出烟雾缭绕的环境,再现了神秘的鄂伦春人的生活环境。在体现新老两代鄂伦春人对神及生活习俗的差异。巧妙的运用了蒙太奇手法,使观众更加能够清晰明了的发现两代人的差异,这些都是本片的特点及导演的特色。
背景音乐、声音及思想内涵
本片最大的特色是声画对位。它生动描绘出影片中的场景,声画结合让观众深入其中。影片的背景音乐是影片的亮点之一。它采用民族器乐所奏而成,更加具有神话色彩。为这个神秘的民族披上了又一层面纱。在描绘美景时,则选用了舒缓的民乐合奏,声画同步让人领略这个民族的美丽。在思想内涵方面,多次用暗喻的手法,富有哲理和寓意。如影片中老枪暗喻主人公生活上的守旧,及结尾鼓声、华服,最后一代撒满的最后神舞,暗示着这个神秘民族被同化慢慢的消失。
小结。
一幅生动的山神画像。
一位年迈的鄂伦春老人。
一份虔诚的敬仰。
随着激烈的手鼓声,慢慢的,随着老人渐渐走远。覆盖在皑皑白雪之下……
第三篇:《苹果记录片》影评
苹果记录片影评
一口气看完了苹果记录片,我吁了一口气,好像我也走了很远的路
苹果二字的由来,据我所知,是在一辆前往某个产品宣讲会的车上决定的。在车上,乔布斯的小伙伴同时也是苹果创始人之一的“胖子”沃兹奈克,提出有关于公司名字的最初设想,但是都被乔布斯否决,最终拍板决定使用“Apple”作为公司名称,其决断力和可见一斑。
乔布斯和电子迷又是好朋友的沃兹奈克研制出了可以在屏幕上显示键盘操作的芯片组,卖给了一家配件店起价,不断招人,不断壮大,期间,还加入了一位富豪级的创始人,“苹果Ⅱ”才得以问世,值得一提的是,乔布斯在苹果公司崛起期间,从百事公司挖来了当时的销售天才副总裁,打算从抢占市场份额方面,狙击当时风头正盛的IBM公司。可是带来巨大销售业绩的同时,也预示了苹果灾难之路的开始,由销售天才组成的董事会与乔布斯的理念不一样,宣称Mac在当时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奢侈品,打算用低于实际价值的价格出售,而且令人反感的把乔布斯从当时他正负责的项目中抽调走,来到一个几乎成死局的项目中重新再来……而后因为董事会的多次干预,乔布斯遇阻不断,他的改变世界之路遇到很大的阻挠,甚至出现了自己开“NEXT”公司跟“Apple”公司对着干的乱象。
幸运的是,乔布斯在后期被老伙伴请回来了,在董事局主席的帮助下,换下了总经理。接着用高额劝退金把其余董事支走,把公司牢牢捏在手里,在后世缔造了一个个传奇。
乔布斯一开始给自己的定位就很准确,知道自己的有用的地方在哪里,不像那些技术达人猛钻技术难题层面,自己作为一个领导者,就公司发展方向、攻坚位置拿主意。而且他的眼神很犀利,处处透露着自信的精芒,游目四顾,所有人
都能被这股自信打成筛子,如火的热情融化了内心的坚冰。
但是乔布斯也有点不近人情,在上市的时候以“其他人也能做他的工作,他现在的工作不具有不可替代性”为由,不分给创始人股份,这一度让他的小伙伴寒心。
第四篇:记录片 思想的历程 相关影评要点
記錄片 思想的歷程 相關影評要點
1紀錄片的特性:纪实性
体现在1长镜头2同期声3 跟踪拍
纪录片的分析方法(由于追求真实性及拍摄时的不可控性,一般分析记录片时不分析光画面等视听语言。)
评点 第一段一般是评点主题
2可评点片名
3评点编导风格:是客观介绍还是优美含蓄。或说教的风格
4评点影片纪实性(重要)
纪实性三点,举出长镜头的例子分析其纪实性,时间空间的连续性
同期声:在画面中现场同期录制的声音,如现场采访。作用1弥补画面信息 2增强客观性3增强生动性,套话:不仅使观众观其形,还能闻其声,做到是试听立体感和亲临现场体验事实的真实感。让观众有亲切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激发观众的认同与参与意识。体现了电视记录片的真正特性。
跟踪拍也体现纪实性。
长镜头:表现拍摄兑现保持了时间连续性空间的完整性,达到了剪辑加工的真实,因而具有写实主义的美学特征。
5评点声音:解说词(可以分析其客观性(但有一定主观性,要慎重运用)背景音乐(营造或增强画面的心理氛围,思想情感,煽情效果,协助统一结构和深化认识 协助影片时空定位。)现场同期声 音乐与画面的结合。
另外在专题记录片中,可以分析丰富的史料,大量照片影响资料与解说的结合配合论述增强真实性历史感等等
结尾就总的而言,影片运用—有—优点,不失为一部杰作之类的忽悠的话
第五篇:最后的骑士影评
最后的骑士影评
影片《最后的骑士》导演是纪里谷和明、编剧是迈克尔·康尼维斯,导演为曾经执导过《侠盗石川》。
影片《最后的骑士》以未知时代为背景,讲述的是勇猛忠诚的将军雷顿(克里夫•欧文 饰)和其拥戴的强悍君主巴托(摩根•弗里曼 饰)二人为挑战腐败不堪的绝对权威,不惜让自身卷入生死攸关的事件,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故事。将军雷顿(克里夫•欧文 饰)如此卧薪尝胆的复仇精神确值得称道。
电影的故事背景架空于历史使得编剧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片中的几个反派演员对人物的把握到位,剧情中夜袭首象府是最精彩的一段,只可惜前期的剧情铺垫少使得故事发展很生硬,还有两个军团长之间应该加上英雄相惜的桥段才更丰满,这是一部处处中规中矩却又总是在关键剧情处欠火候的影片
最后一幕导演用了倒叙的手法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让我们思考而又带有温暖的结局,我觉得这是这片唯一的亮点了。首先,主角没死。铁证就是他妻子的一句”我最难忍受的是不知道你的生死。“最后的行刑场,国王是没理由要独自一人去见他的,见他只是为了给他一个信号,你之前的所有一切都死了,以后的路你想怎么走,看你!(是跟着我,还是被砍头)看过电影的都知道,一般角色在死之前如果猛然有一个动作,那必然他死不了或者留有后着,更何况这是发生在有光环的主角身上。其次,主角杀掉会子手后回去见他老婆,这时他的一切就只剩下他和他老婆两条命了,其它的都已经不存在了,那么他以后能干什么?又不能抛头露面。那么只有继续他的忠诚,为帝王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