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钱不能买什么读书笔记
《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读书笔记
作者:张芩
在这一书中,桑德尔教授论述了当下最为突出的道德问题之一:在我们这个世界,任何事物都可以出售,这个世界难道没有问题?如果是这样,我们又该如何防止市场价值观侵蚀本不该由它们主导的领域?市场的道德界限又何在?近几十年来,在我们生活的几乎每一个层面,医疗、教育、政府、法律、艺术、体育,甚至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等,非市场的准则都已被市场价值排挤出局。桑德尔认为,我们已经从一个拥有市场经济的社会变成了市场化的社会。
市场与道德,在现代的市场化社会中,一直是饱受热议的两个话题。市场代表着金钱,经济准则,而道德,则是人性的代表,是公平的代表。
似乎有这样一种事情,在一些情况下,人们会花费更多的金钱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一个重感冒的病人愿意花费一千美元治病,一个lady gaga的狂热粉丝愿意花好几倍的价格从票贩子手里购买一张一等票,一个有钱人愿意花大价钱购买一些虚有其表的奢侈品,一些人愿意花钱插队,等等。这都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或多或少的违背了一些人类的社会道德。但是,即使违背了道德,我们在现实面前也是无能为力的,不可能去改变这种社会现实。
那么对于金钱与道德,人们该如何选择?为了金钱,放弃道德底线?还是为了道德,放弃唾手可得的金钱?对谁来说,都将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具象化的来说,像票贩子的问题。票贩子,究竟有没有错?在北大演讲时,桑德尔教授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引起了现场激烈的争论。有些人认为,市场并没有错,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从而放弃了道德,而有些人,为了得到稀少的门票,心甘情愿的出更高的价,买更好的位置。另外一些人则认为,票贩子为了金钱而放弃了道德,这是违背常理的。票贩子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进去听一场音乐会或者讲座,而只是为了钱,这对于那些真心想听的人就是不公平,对于想听又没钱买高昂的黄牛票的人更不公平。这种情况同样也适用于中国春运时期的火车票,所有人回家都有回家的权利,可有些人故意哄抬票价,导致一些工薪阶层的农民工不能回家,这剥夺了他们的权利。在我看来,错的是没人来调控市场,市场是有它的弊端的,盲目性、滞后性、自发性使得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就是计划性的市场经济。所有的参与者,票贩子、有钱人、穷人都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因素。真正的市场操纵者是计划性的经济,就像一只看不见的大手,在左右着市场经济的起伏。事实上,金钱的社会作用,还是很大的。如果没有了金钱,那就没有了社会再生产,经济活动也随之减弱,这种情况,除了原始社会就是共产主义。金钱可以调配社会资源,使社会资源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进行流动。金钱是经济的象征,同时也可能是一些非人性化的市场性的经济活动。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获利与道德的平衡。金钱和道德,两者要兼顾。有些东西,如果有金钱的介入,包括激励、补偿等,这些东西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或价值。比如说学校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设立奖学金。是否会改变读书的目的是一种兴趣和爱好,而不是为了挣钱的目的呢?还比如说如果我们献血实行有偿制度,那么还会有更多的人去献血么?金钱说到底不过是一种手段,并不能永久的用来衡量某种事物,所以我们此时需要用道德标准来衡量它。有些妇女染上了毒瘾或者得了艾滋病,那么当地政府为了保证婴儿的健康,鼓励这些妇女做节育手术,甚至还可以获得300美元的补偿,这种时候,我们就不能只用金钱标准来衡量,而是要用道德标准去判断。实际上,已经有3000多名妇女成功手术,并收到了应得的奖励。为了金钱,这些妇女宁愿放弃生育的机会。评论家抱怨说,金钱并没有帮助接受者戒掉毒瘾,反而是在资助她们吸毒。正如一位该项目的推销员所说的,“不要
让怀孕破坏你的毒瘾习惯”。
我们可以把这种交易看成是一种市场交易,因为它使双方都获得了益处,并且增加了社会功利。毒瘾患者得到了300美元,交换条件是她放弃生育孩子的能力。通过支付300美元,哈里斯和她的组织得到了这样一个保证,即毒瘾患者不会在未来再生育身患毒瘾的孩子。根据标准的市场逻辑,这种交易在经济上是有效的。它把物品——在这个事例中是指对身患毒瘾者再生育孩子能力的控制——分配给了那个愿意为此支付最高价格、因而被认为最珍视其价值的人。
大多数经济学家不喜欢讨论道德问题,至少在他们以经济学家这个身份自居的时候是如此。他们说,他们的工作是来解释人们的行为,而不是对其进行判断。他们坚持认为,告诉我们什么规范应当用来调整某种活动或者我们应当如何评价某种物品,并不是他们要做的事情。价格体系是根据人们的偏好来分配物品;至于那些偏好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赞赏或者是否适合于某种情势,价格体系一律不予评价。然而,尽管经济学家们极力坚持上述观点,但他们还是越来越发现自己深深地陷入了各种道德问题之中。
在市场侵蚀非市场规范的地方,经济学家(或某个人)就必须确定这是否代表我们失去了我们应予以关注的某种东西。我们是否应当在意:家长是否不再为迟接孩子而感到内疚,并是否应当用一种更为工具性的方式来看待他们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如果付钱鼓励孩子读书会使孩子把读书看成是一份赚钱的工作并且会减少读书本身的乐趣,那么我们是否应当在意呢?问题的答案会依情形的不同而不同。但是,这个问题使我们不只是对某种金钱激励措施是否会起作用这一点进行预测。它还要求我们对下述问题做出道德评价:金钱可能会侵蚀或将其排挤出去的态度和规范具有何种道德重要性?非市场规范和预期的缺失是否会以我们感到懊悔的方式改变那种活动的性质?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是否应当避免把金钱激励措施引入这种活动之中,即使这些措施有可能带来某种好处?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取决于相关活动以及界定该活动的规范的性质和目的。即便是托儿所在这个方面也各有差异。在一个合作性质的托儿所中,父母们每个星期都会自愿花几个小时去做义工;而在一个传统的托儿所中,父母们则会付钱给老师让他们去照顾孩子,尔后去干自己的事情。因此,就一个合作性质的托儿所与一个传统的托儿所相比较而言,取代人们对彼此义务的共同预期会给前者带去更多的伤害。但是无论如何,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我们处于道德领域之内。为了决定我们是否应当依赖金钱激励措施,我们需要追问这些激励措施是否会腐蚀那些值得我们予以保护的态度和规范。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市场逻辑必须变成道德逻辑。不论如何,经济学家必须“进行道德买卖”。
第二篇:《金钱不能买什么》读后感
《金钱不能买什么》读后感
这是一本问题简单却论辩犀利的书,这是一本大众话题却又蕴含哲思的书,这是一本从买和卖之间探索人类生存模式和发展趋向的书,这是一本独特、有趣而又严肃、深刻的书。其特别之处有三:
一是熟悉的话题引出陌生的答案。哲学家的本事就是能让人对习以为常的事情产生陌生感,然后经他一番批讲又产生一种完全不同且更加深刻的认识。作者迈克尔.桑德尔就有这种本事。这本书研究的命题人人熟悉,人人都能聊上几句,但说着说着也许就被绕住了、卡壳了,进而陷入迷茫困惑之中,由起初的熟悉、了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种陌生的、甚至是诡异的境界。在读这本书中,顺着作者的思路,读者会慢慢发现,“金钱究竟不能买什么”这个问题回答起来还真不是那么简单。
二是身边的小事折射宏大的命题。乍看起来,金钱能买什么、不能买什么,似乎只是个消费和市场问题,但经作者引用大量案例的分析和推理,读者才慢慢认识到:兹事体大。此所谓管中能窥豹、见叶可知秋。从消费趋向和市场运行轨迹中,人们发现,金钱像一种癌细胞,在市场经济的大肌体环境中,逐渐由经济领域侵入到道德范畴。更令人匪夷所思和忐忑不安的是,这种侵蚀往往又被很多人欣然接受和推崇。人类究竟将要进入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模式?传统的价值观是否真的会被逐个颠覆?人们究竟应该拥有怎样的生活才是正确的、合理的、健康的?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三是通俗的论述蕴含缜密的思考。这是个大家都能参与的话语沙龙。这本书之所以富有吸引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没有摆出哲学家的架子,没有故作高深采用晦涩难懂的表述方式,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的案例,分析论述了一个关系人人且又严肃、深刻的命题。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讨论和思考当中:我们是想要一个市场经济还是市场社会?市场在公共生活和个人伦理中扮演什么角色?我们怎样决定什么东西可以买卖,什么东西不能买卖?哪里是金钱应该止步的地方?
作者指出,在过去市场经济大行其道的30年中,市场似乎无所不能、所向披靡,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人们开始质疑“市场必胜论”。作者认为,市场和市场价值观已经侵入了它们本不属于的那些生活领域。金钱能够买到的东西越多,社会不公的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富人会越来越富,穷人会越来越穷,社会的矛盾也愈发尖锐。作者还敏锐地发现,其实市场本身并非完全是中性的,它还具有腐蚀性。市场在所谓的“公平交易”原则作用下,实际上侵蚀了很多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价值观念。这一观点的提出,应该说是作者的一大学术贡献。
这本书还给人一种启示:面对一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我们应该保持敏锐的思想触觉,养成积极理性思考的态度和习惯,只有这样才会练就一双慧眼,在别人视而不见之处,能见人之所未见;在别人见怪不怪的细微之处,能发现生活的真相和人生宏大的命题,从而升华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信息中心张小春)
第三篇:读《金钱不能买什么》有感
读《金钱不能买什么》有感
美国学者迈克尔·桑德尔的《金钱不能买什么》这本书介绍了现代商业与社会道德产生的矛盾实例,和由此引发的相关问题的思考。这本书的副标题“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正是这本书所探讨的问题。
迈克尔认为很多东西是不能用金钱买的。一是因为看似平等的市场交易,可能因为支付能力的不同或一方陷入困境而变得实际并不公平;二是因为某些价值一旦用金钱来评价会对其本身有所贬损,例如外部(正向或负向)激励会贬损内在激励的作用。
比如在第一章“插队”中,用教皇弥撒门票、雷克萨斯专用道、特约医生等丰富的案例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当市场的逻辑(价高者得之)与排队的逻辑(先到先得)发生冲突时,人们在很多情况下会直觉性的反感市场的逻辑。
对于这一点,迈克尔的公开课“公正”上有另一个例子: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关于如何分配笛子的问题,此公认为最好的笛子应该分配给最优秀的笛手,不是因为他能因此吹奏出最美妙的音乐,而是因为这就是最好的笛子被创造出来的“意义”——被最优秀的笛手吹奏。
在支持市场伦理的方面,书中分别列举了个人自由、社会效用最大化两派观点。而排队伦理方面,则有不公平(对不富裕者)、花钱最高者不等于最珍视者以及腐败效用对物品意义的侵蚀三种观点。
本书作者是风靡一时的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的讲师,他获得了哈佛大学教学卓越奖,同时也获得了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特别成就奖。如果这本书不是桑德尔写的,估计不会这么引人关注。书中涉及问题很广泛,但我个人感觉论述的深度不够,大量的事例也并没有让表达的观点变得足够深刻。这可能和作者学者的身份相契合,作为一名哈佛教授,迈克尔只是引出问题让学生和读者去思考,而没给出或论证自己鲜明的立场。
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生活的辛苦是无法逃避的,无论道德层面如何,有钱人还是以各种方式获得更多资源。越早认识、接受、承受这一点,生活才能越来越轻松。人生不易,唯有努力,其它的矫情都只会徒增人生的难度。
平安小果果
第四篇:超市食品哪些不能买
超市食品哪些不能买?
脱脂并不代表真健康
如果你想了解食品工业的内幕,那么,就去超市的糖果区走一遭。那里,你一定还会看到“脱脂”的字样,而超市也是以这一点作为他们的营销战略。但是这些不含卡路里的垃圾食品几乎全部是用糖及加工后的碳水化合物制成的。
举例来说,前面提到的“脱脂”糖果,制造商所希望的是,当顾客看到“脱脂”,就会把这当成是“健康”、“不会发胖”的食品,从而就全然忘了这些食品中含有的糖分。这是一种分散注意力的策略:食品公司的广告只会展示他们想让你注意到的那一面,而超市里的糖果区仅仅只是个开始。
解密超市食品:食品添加剂或损伤肾脏健康
大概绝大多数的消费者都不知道,我们眼前超市的购物架上到底暗藏了多少秘密。让我们对各个超市货架进行一次调查吧,揭露食品工业不为人知的秘密!他们掠夺的不但是大家的期望、金钱,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掠夺了健康!
数字也能骗人
在一瓶低糖茉莉花茶的瓶子上,你会在包装的含量表里看到这样的字样:“含糖量低于4%”。而在茉莉蜜茶的包装上,只表明了含有白砂糖,并没有表明含量多少,这可不会为你的健康带来多少好处。尤其是那些患有糖尿病的人。
所谓的半脂芝士其实不存在 那么所谓的半脂芝士到底是什么样的食品呢?当你了解了以后,你就会为所付的钱而大感失望:每100克原味芝士片含脂肪26克,能量1300千焦,而半脂芝士片含脂肪12克,能量1049千焦。为什么不在营养表上标注卡路里的含量呢,实际上,全脂和半脂芝士卡路里含量不会相差太多。那么,你打算消化多少克的卡路里呢? “对心脏有益”的麦片,糖分含量并不少
就算产品中含糖量严重超标,也仍然可以合格。食品工业不会让你知道,食品公司是要付钱才能得到AHA对其产品的认可。
藏匿在货架上的反式脂肪酸食品
在超市的过道里充斥着各种各样危害健康的反式脂肪酸类食品。最糟糕的点心是袋式爆米花,每份含有6克反式脂肪酸,一袋实际上是三人份的,因此吃下它就相当于消耗掉18克反式脂肪酸,而人体最多每天能承受2克反式脂肪酸量。购买球状的膨化食品之前,仔细研究它的营养成分表。
毫无疑问,在超市的任何一样食品商标上,你都能看到这样的标语:该产品是含有一种或多种维他命或矿物质的优质补充剂。但是你需要知道的是:所谓的某种维他命或矿物质的优质补充剂,其每一份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只是每日需求量的10%。
拿高钙梳打饼干举例来说,其标签上写着:“高钙”二字,每100克饼干含钙300毫克。而太平梳打饼干,并没有打出高钙的字样,每100克含钙量却达320毫克。
第五篇:《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读后感
《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这十天我读的是《金钱不能买什么》,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为什么我们会对这个一切都能用钱来衡量的社会感到担忧”作者总结了两个原因:
一是会导致不平等。我们知道某些东西是不能出售的,比如大学会录取最优秀的学生,而不是那些最早申请或者付钱最多的学生,医院的急诊室是根据病情的紧迫程度,而不是是否支付额外费用对待病人的等等,都可证明市场伦理无法成为唯一的选择。
二是会导致腐败,腐蚀我们的生活。在全球变暖的`问题上,如果允许富裕国家通过从其他国家那里购买排放权,从而使它们在能源使用方面不做减排的做法,会破坏共同牺牲精神。让富裕国家通过花钱而不纠正他们浪费资源的习惯,会强化这种错误的态度:即认为自然是那些能负担费用的国家可以随意倾倒垃圾的地方。花钱购买排放权的激励措施,无论其有多么高效,都会使我们更难培养起一种负责任的节制和共同牺牲的习惯。在我们今天生活的时代,很多人都会认为,金钱可以买到一切,没有金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种想法最为危险的地方就在于,它是悄无声息地腐蚀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却毫无知觉。无限制的放大金钱和市场的作用,不仅会加剧社会的不平等,腐蚀我们的生活,还会使人陷入道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