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论文 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建构的目的及意义

时间:2019-05-13 21:1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德育论文 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建构的目的及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德育论文 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建构的目的及意义》。

第一篇:中学德育论文 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建构的目的及意义

第三教育网海量教育资源免费下载

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建构的目的及意义

一、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建构的必要性

价值作为表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概念,是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是主体与客体有用性及其意义的评价。价值既是一种存在、一种动力,也是一种目的,它决定人的生活和行为态度。当价值存在通过人的理性把握而转化为观念时,就会以一种相对独立的要素并入社会系统的运行之中,发挥重要的导向功能,成为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对一个人来说,价值观念不是孤立的,它是基于人的情感需要、在道德实践的过程中生成的。价值观念在实践中生成,通过行为得以表现。因此,不能把价值观念简单地、孤立地、片面地简化为道德价值、伦理、观念、信条,等等。价值观念、行为能力和道德情感是三位一体的,这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必然性选择。

道德价值是道德本质的真正体现。在道德领域,价值就是精神空间的取得及其被开拓、涵厚、化通的程度,也即是生命被整体提升的程度。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的实践精神。正如马克思所指出:道德是以“实践精神”来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①。道德教育的本意不在使人拥有某方面谋生的本领,而旨在使人成为人。道德的价值基础在于人的精神的自由本性。价值体系是由一系列价值观念构成的逻辑体系,它包括价值目标、价值标准、价值规范、价值信念、价值追求、价值取向、价值标准等内容②。价值体系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两个方面。没有前者就没有确定的价值标准和规范,就不会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作用,因为确定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是价值实践与观念创新的依据;而没有后者,社会思想将失去活力和前进的动力,也就失去了新价值体系形成的条件。可见,价值体系是绝对和相对、抽象和具体、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辩证统一。价值领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是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显示了时代的进步。

当代职业院校学生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社会转型时期,随着观念转型和市场功利泛化,传统价值与市场伦理、民族道德与外来观念同时作用于学生的价值心理,使个体的人格处于多变的、相互冲突的多元价值之中,再加上他们特殊的知识背景、人生经历及人格特点,其价值观念的不确定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和强烈: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的神圣性受到冲击,使部分学生背离社会主导道德,社会公德意识淡薄;注重追求工具主义价值的实用主义,道德价值理想追求荒芜;传统美德被弱化,主导价值的统摄作用被质疑,职业道德缺乏内涵。价值的空心化不仅使得人文精神在学生群体中贬值,而且使其观念吸纳和创新的主体精神与批判精神失去了价值归依,从而加剧了青年学生的价值混乱趋势,也增加了新的价值体系建立的难度,因此,人们普遍认为青年学生“道德重建”“价值重构”势在必行。

道德价值体系建构的目的在于用确定性的价值来消除“不确定性”的影响,克服不确定性增加带来的“价值信念危机”和价值混乱,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目标与追求,建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形成完善的道德人格。职业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的建构上,不仅对学生个体的道德发展具有规范和引导作用,而且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具有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确定价值追求奋斗的目标,确立评价自我、他人及社会的标准,确立努力的方向和选择的道路。

二、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建构是促进个体道德完善、深化学生职业道德和提升学生道德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

第三教育网海量教育资源免费下载

人类的道德文明是在个体道德素质发展的基础上,通过道德创新和完善,进而形成和发展。社会道德文明归根到底要落实到个体道德学习、道德行为和道德发展上。社会道德水平、道德文明程度的高低,从本质上取决于个体道德学习、行为、发展方式、能力等水平的高低。美德伦理学从道德源于完善自我品德的需要出发,认为道德的终极价值在于完善每个人的品德、实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人之所以为人者。其实,道德就其本质而言,既是社会关系的调节方式,也是人类自我实现的方式和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道德价值取向既具有客观性、规范性,又具有主观性、自为性。就当代中国而言,确立道德价值取向的最终目标是要在和谐的社会发展和个人自我实现间确立一种平衡机制,实现美德价值与功利价值的有机统一。使人们获得道德价值,是道德教化的根本任务。“德性”是道德价值的实现。德性不是对社会现实的消极适应,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协调、创造和批判。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的涵义是在德育论和系统论指导下,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遵循人的知、情、意三方面的需要,按照价值体系要素群建构起价值目标、价值追求、价值取向、价值评价等,即以真、善、美为价值内容的体系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道德教育体系。

对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进行建构,旨在引导学生在继承弘扬传统道德价值的基础上,积极吸纳外来道德价值的合理成分,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建构起职业院校学生主导道德价值,使学生在求真、向善、获美的道德践行中构建完整的人格。主导道德价值作为多元价值格局中对学生观念进行整合及引导的因素,相对于传统道德的习惯性和外来观念的自发性而言,是最具理性和自觉的力量。集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于一体的主导道德价值的建立是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内容的核心部分,因为主导道德价值是平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关系、校正价值观发展方向的关键力量;是发掘、弘扬传统道德的积极成分,防止转型过程中青年学生道德倒退和僵化的前提所在;是吸纳、内化价值移入先进成果,避免转型过程中学生价值混乱和偏激的有效手段;是维持稳定、有序的思想环境,保持社会价值体系活力与创新的措施保障;也是主导价值在“多元”之中保持“主导元”和竞争力的重要依据。

在建构职业院校学生主导道德价值时,要对传统道德和外来道德成分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如应引导学生继承传统道德中的倡仁义、扬人道、讲诚信、尚礼义、重奉献的价值取向和“慎独”“自省”“感悟”“体道”的自我约束修炼方法;对昭示着现代价值走向的诸如主体精神、效率观念、平等思想、竞争意识等西方文明成果进行借鉴与吸纳,这些文明成果对青年学生人格的提升和灵魂的净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及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点,进一步强化职业院校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意识,努力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升公民素养。

总之,对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进行建构对于引导职业院校学生确立正确的道德价值目标,激发学生积极的道德价值追求,形成主导价值取向,促进个体道德完善,深化学生职业道德,提升学生道德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建构起来的道德价值体系同时是学生进行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的依据,为学生进行个体道德价值建构,将价值理念、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信念,达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性自觉境地,即“道德自律”提供了价值标准,这对促进学生道德完善、塑造道德人格,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三、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建构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更加显著和深刻,各行各业对一

线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只有培养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才能振兴民族伟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取向也日益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好主客体关系、利益关系、人际关系,使这些关系得到合理的整合,朝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发展,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所面临的新问题。以人为本,完善人的德性,始终是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集体和社会是每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每个人人生价值的唯一场所。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除了要加强制度建设,从宏观上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以促进社会道德不断地内化为社会成员的个体道德外,还要从微观上、在具体的方法上注意提高社会成员的个体道德修养,做到知行合一,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促进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优化,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和完善,为学校道德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连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是新世纪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目标。《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新世纪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些道德原则和规范是道德价值对象性的“凝结物”,由此而产生的道德信念、道德理想、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作为人们行为的“应当”的问题,也就是道德价值问题,就个人而言,它们构成了人的行为的价值指向或价值方针,就整个社会而言,则是社会的价值导向问题,它们对于社会及其成员个人的道德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总则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上述这些为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的建构与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政策、环境方面的保障。

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个人的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是整个社会自由发展的前提。”“没有大多数个体的道德自觉,没有他们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就难以为社会有序运行提供道德上的保证,更不可能有社会道德的进步。”③职业教育担负的神圣使命决定其培养目标绝不是被动的“知识存储器”,也不是被动的“技能机器人”。一个“生物人”只有经过职业教育才能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人,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职业人,而是一个要生存、要发展的社会人。正如鲍曼所讲的,真正的现代人不是单一的经济人或道德人,而是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美德价值与功利价值相统一的社会人。为此,职业院校应对人的素质中居核心地位的“道德”给予高度关注,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型劳动者的需要,也是职业院校适应市场要求的需要。正如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指出的:“如果学校只培养学生的头脑而不培养其心灵,等于给社会培养了一个麻烦。”④技术知识的丰富并不能弥补精神的荒芜。人们高尚的道德行为、崇高的道德品质、完善的道德人格、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优良的道德传统、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等,都是在“应当”指导下,通过人们的道德实践所创造的道德价值。道德可以促成幸福美满的生活、公正有序的社会。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社会或国家对个体的一种规约和要求,也不仅仅是用社会性的价值标准去要求个人,职业道德对个人的要求最终应当是关注个体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道德按照善的法则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关系及其自身的这一价值目的,要求职业院校道德教育的过程应当是一个能够充分激励价值创造、价值追求,确立更高价值目标的过程,是一个实现人的价值观念现代化的过程。为此,职业院校应通过建构学生道德价值体系,致力于对独

立、求新、平等、诚信、互信、竞争、效率、法制、自主、实干、公平、勤劳等道德价值的建构,并通过赋予价值新的内涵,使学生道德价值体系不断吐故纳新,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整合能力,促进学生的道德理性,实现学校德育目标,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二篇:浅析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学生道德良知的养成

浅析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学生道德良知的养成龙银成(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也在发生变化。面对现实,确有必要采取些措施,以促成美好道德良知的养成,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复兴民族。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道德良知养成据报道:2011年10月17日,广州佛山的小悦悦“她两岁,在被两辆车先后碾压后,驶机不管她,18个路人也不闻不问”,令人再也难以淡定。这则消息,再次撕裂了善良人们脆弱的情感,引发人们对社会诚信、社会道德问题的反思,18比1拷问着我们的良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职业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已占居半壁江山,高职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的、庞大

[1]群体,其道德良知状况如何,影响深远。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却发现:有的学生经常旷课、有的学生破坏宿舍共用桌椅板凳;有的学生出言不逊;有的学生面对父母时的态度生硬;有的学生集体观念淡薄;有82.52%的被调查学生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有一点”或“非常缺乏”社会责任感

[2]„„可见,学生所掌握的道德良知知识与其外在的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做到“学做结合”、“知行统一”呢?笔者结合平时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如下思考:

一、运用新媒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抓好网络道德建设。大学生是网络的一个重要群体,为管好、用好网络,我们应加强网络道德研究,通过论坛、QQ、微博、短信、校园网等宣传道德、传播道德,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办法,营造网络道德自律的良好氛围,把校园网络打造成为真正的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舞好网络这把双刃剑。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交流越发快捷、方便、深入,应充分运用电台、网络、报纸、宣传橱窗等媒介,发挥道德良知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争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坚持用正面宣传,塑造美好心灵,激励学生们奋发向上;同时坚持舆论的监督,抨击违背社会道德良知的丑恶现象和行为,严防网络弊端的出现。搭建社会舆论不舞台。当前,应紧密围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去寻找、开拓建设社

[3]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和空间。对于明显违背道德良知的言论和行为,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惩戒相关人员,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培育社会自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搭建好社会舆论平台。

二、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充满道德良知的校园

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应借助社会各方的力量,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一方面,加大对硬件的投入,积极创建优美、舒适、文明的校园环境。另一方面,注重对软环境的建设。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广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抵制道德失落现象。通过“诚信考试”、“文明就餐”、“宿舍文化节”等同学们广泛参与的活动,弘扬社会正气、净化道德环境。

同时,特别注重班级、学生组织、社团、党员基地等的氛围的营造,选好载体,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抓好典型,强化考核,搭建班委服务平台,通过同学日常交流制,建设文明健康班风,[4]通过兴趣小组、互助体系、工学结合,培养职业发展核心能力。让同学们在健康有益的集体环

境中,逐渐养成敬业精神、乐业意识、勤业作用和精业态度,提高同学们整体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促进同学们道德良知的加强。

三、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一要发挥学生党团组织和群众组织的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集体主义观念、校风校纪教育及班风学风建设,如开展党日活动、技能大赛、创业大赛、文明宿舍建设等思想性、知识性相结合的活动,让同学们在各种有益活动中陶冶情操,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二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结合各种“志愿者”、“社区行”、“三下乡”、“送温暖”、“扶贫助残”、“校企合作”、“社会实践”

[4]等活动,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学在活动中受教育,在教育中受熏陶,在熏陶中塑素质,促成道德良知的养成。

四、巩固家庭教育阵地

心理学研究认为,亲子关系对儿童的社会化、认知能力、人格发展、人际关系等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要让孩子有基本的人性,有基本的公民素养,最为需要的是父母的平等的、富有爱心的教育。父母不把孩子视作自己的私产,不在爱的名义下去伤害,这样,孩子的人格才是独立的、完整的。重视感恩教育、责任教育,让家庭成为学生成人、成才、成长的真正港湾。

五、拓展校园育人平台

坚持教育与管理并举。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在实践中,我们应进一步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根据新时期的特点,修订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综合测评,引领学生关注时事、关注身边的事情,并针对一些现象召开讨论会、辩论会,举办专题讲座或以文艺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地接受多样化的教育,打好道德良知

[5]的根基。让学校成为培养人格健全、能自食其力的人,并不是成名家名者的摇篮。

“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韩诗外传》)。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因此,要学生做到的老师要先做到、先做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受到教育、受

[4]到感染,净化灵魂。一个道德修养崇高的老师,才能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起到主导作用。当

然,这只是外因,学生方面及学生的内心信念是内因,相信,只要内外因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学生的道德行为将向我们期待的目标趋近。

思想教育与人文教育、活动相结合。现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思想道德素质并不是《两课》自能承担提了的,需克服传统的灌输式,发挥公共课和专业课的载体作用和渗透作用,把人文和社会科学、哲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美学等作为德育的重要课程,通过选修、必修、公开课等形式,让显性与隐性课程中的理性与道德的因素影响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此外,应当力求思想教育与学生活动的结合,寓教育于学生活动中,同时吸引学生会、党团组织、教学组织、群众社团等参与,实现完美结合。

打造有战斗力的班集体。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应该是同学们的心情愉快,对集体的力量和未来充满信心,团结友爱,相互尊重,互相爱护,有自尊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有自制的能力和习惯。也只有在这样的学生集体的熏陶、教育和监督下,每个学生才能真正把自身融入集

[4]体之中,使自己的观念和行为符合集体公认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的要求。

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然后创造条件给予发扬,使他们的优点不断增强、扩大,缺点不断减弱、缩小,不提过多、过难的要求,积极、热情、诚恳、耐心、细致地做他们的工作。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文艺会演、演讲比赛、辨论赛、大学生艺术团、文明礼仪社、文学社等平台,营造育人的精神氛围。让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成为学生道德良知养成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宿舍基地的作用,并采取多种方法奖优罚劣,营造奋发进取的校园精神氛围,促进良好品格的养成。

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和改进大学生思想的一种良好方式。良好道德良知的养成,需要经历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要把道德观念、认识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养成道德习惯,指导自己的言行,就必需努力实践。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持续不断地重复、强化,道德才能成为一贯的、稳定的、自觉的行为方式,因此在学习、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学生文明

守则》的时候,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落实在行动上,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日常生活和平凡工作中,努力做到知行统一。要多渠道的提供实践渠道,使同学们能够更充分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在服务社会的同时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为以后真正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抓住创新这根主线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11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加强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举措,贯彻实施好《纲要》、《决定》对于促进民族素质的提高,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

[6]接班人,我们就坚守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应创新载体,典型引路,做好道德良知养成。一

是道德建设的内容要体现时代要求,摆脱传统的单纯说教式,讲究方式方法,体现特色。在内容上要鲜明地体现责任、准则和良知。二是在形式上要具体、灵活、多样,可采取同制度、守则等相结合的形式,使同学们易于接受和便于实施,还可通过演讲、竞赛、模拟表演、文艺演出、报告会等形式,寓教于乐,提高学习兴趣,力争好的效果。凝聚起巨大的精神力量,让道德教育成为学生成人、成材、成长的基础,成为学生提高竞争力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 龙银成等.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成因初探.出国与就业,2009,(5):65-66.[2] 龙银成等.浅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及其强化途径.管理观察,2009,(5):46-47.[3] 梅敬忠.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新意新举措.党课参考[M],2011年第11期.[4] 龙银成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管理事务的创新与发展.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2):28-29.[5] 何世娣等.论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及其教育方式.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23-25.[6] 龙银成等.“创先争优”活动背景下对毕业生党员人格魅力塑造的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9):3-4.作者简介:

龙银成(1978.6-),男,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研究。联系电话:***,通讯地址: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文澜路99号,邮编:210046,电子信箱:njlongyc@sina.com

第三篇:中学学生道德承诺书

**中学学生道德承诺书

我以共青团员的名义承诺,做一个文明 的好学生。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懂礼仪

1、认真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做文明规范的共青团员。

2、见到老师、同学主动问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校做好学生;在家孝顺父母做个好孩子,在外懂得相互谦让,遵守社会公德,做文明小市民。

二、懂感恩

开展为父母分担家务、帮父母洗碗、做饭、洗衣、叠被、扫地、浇花等活动,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和主人翁意识,养成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三、倡文明

1、文明乘车。按序乘车,先下后上,相互礼让;主动购票,照顾老幼,礼让病弱;爱护设施,讲究卫生,注意安全;乘车时语言文明、行为得体。

2、文明购物。尊重店员,以礼相待;态度谦和,不吵不骂;遵守秩序,按序购物。

3、文明出游。遵守浏览规定,按序购票进场,不插队挡道;爱护公共设施,爱惜花木景观,不乱刻乱画;讲究环境卫生,保持景区整洁;不谈情说爱,搭肩搂背。

4、文明观演。遵守观看纪律,不随便走动,不中途退场,不大声喧哗,不鼓倒掌、不起哄;爱护场所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

5、文明穿着。着装整齐,仪容雅观,穿戴得当,不露身体,仪表端庄,不失常礼。

6、做到 “三别、四带、五无”

“三别”: 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

“四带”: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孝敬带给家长、把微笑带给同学、把谦让带给社会。

“五无”:地面无痰迹、校园(教室)无纸屑、校园(厕所)无烟头、墙壁无印记、语言无脏话。

四、养习惯

1、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自主、合作学习形成素养,读书写字姿势端正,教学卫生胸、眼、手做到“三个一”。

2、维护校园环境整洁,不乱丢纸屑垃圾袋,主动捡拾垃圾。

3、讲文明话,行文明路,干文明事;在家做一个文明的孩子,在学校做一个文明的学生,在社会做一个文明的公民。

我签名、我承诺,做一个有道德的好学生。

签名:

日期:

第四篇:二十中学学生道德行为规范

二十中学,德育为首;追求卓越,全面发展;

课前预习,及时复习;作业认真,考试诚信;晨逢师长,鞠躬问好;发言起立,声音洪亮; 遵规守纪,自觉自律;买饭排队,停车归位;

课间楼道,轻声右行;双手递接,礼让他人; 爱护公物,整洁环境;文明如厕,垃圾分类;

出操集合,快静有序;做操用力,整齐划一; 孝敬父母,学会感恩;分担家务,承担责任;集会无声,坐姿端正;迟到报告,外出慎行; 热爱集体,帮助他人;团结合作,自尊自强;

仪容仪表,贵洁免华;发型标准,青春焕发; 志愿服务,奉献社会;常怀善念,永存爱心;着装校服,规范大方;不戴饰物,轻俗重雅; 志存高远,品学兼优;身心和谐,能力卓越;会学乐学,惜时勤奋;课无杂念,善思好问;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报效祖国,无悔青春。

第五篇:初中和谐德育论文和谐德育教育论文:中学和谐德育的建构与操作

中学和谐德育的建构与操作

老周场中学 李永鸿

目前,中学生道德失范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成为国际问题,并把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称之为三大公害。尤其是青少年犯罪问题,各国引起了高度重视,无论是教育职能部门还是国家政府,包括联合国组织,都将其作为首要问题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是从法律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哲学的角度全方位展开的,研究的重点定位在德育“预防”上。但是,对于如何实施“和谐德育”,从本源上解决问题,尚未引起重视。

中学和谐德育操作的基本举措有:

1.改革学校教育实践,优化有序教育机制

(1)德育目标以人为本。德育是为了让人远离自然性的不足,远离社会流弊,按照人类共享的道德正义优化心理,提升精神,形成良好的人格和个性。

(2)学科教育以德育为归宿。把学科教育作为培养道德体验、道德能力的过程,让学生在进行以探究、归纳、反思、领悟、体验和经验重组为特点的学习活动中,充分注入个性、情感、态度、思想和观点,获得选择、参与、探索、挫折、合作、成功、赏识、接纳、包容、激励、约束、调节的心理经历、心灵体验和学习能力,这本质上就是道德体验和道德能力。

(3)学校管理坚持制度育人、情感感人、目标引领人和积极因素激励人。管理者从个体人、职务人和组织者的角度出发,提高管理的能力和素质;从品格因素、才智因素和情感因素三个方面发展管理的非权力因素;从道德方式、民主方式和文化方式三个方面发展权力因素。推进个性化管理、服务性管理和动态性管理。以优化的管理为德育渠道。

(4)优化师资,打造和谐德育的核心力量。立足教师专业生命的发展,加强师德修养,培养教师良好的人格性格、情感态度和教育技能,让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心灵世界,以和谐的人格魅力影响和爱心关怀,影响学生的道德成长。

(5)优化道德评价,促进主体道德形成。评价以生命因素为依据,重视个性、人格情感、思维的发展状态。评价以学生参与为主体,在提高评价的民主性和公正性的同时,培养参与者的道德体验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评价以多元活动为对象,指向学生的体能素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素质,着眼生命因素的和谐发展。评价倾向弹性发展,即淡化数据评估,忽略结论评估,取消封闭评估,强化发展因素和发展趋向的评估,建构道德形成的过程、体验和故事。评价以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即重道德主体的主体性成长、个性化形成、社会性素质提高,鼓励学生不断追求自我完善,朝人生美好境界迈进。

2.加强关联性教育,优化无序教育机制

以优化强连结和弱连结的渠道为基本点,改变德育环境和主体自我的素质状况。

(1)创新校园人文环境,形成良好的隐性德育关联。这就是加强学校教学与生活设施、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校园自然环境、教育资源、人文精神,以及思想意识、办学理念、治学态度、学习风格等等方面的建设,突出德育指向,形成潜移默化的德育氛围。

(2)提高家庭和社区的教育素质,形成良好的无序德育关联。为此,学校要采用多种措施,激发家教意识,提高家教素质,优化家庭的话语态度、情感意识和思想文化,搭建家庭实践平台,形成良性家庭德育特色;要运用多种渠道,设和谐的社区环境,搭建社会实践平台,提高社区德育质量,形成良性的社区德育特点。

(3)提高主体心灵素质,形成关联外界的和谐道德机能。要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个维度,“知———能———情———意———行”五个维度,全方位探讨个体心理世界发展的途径,形成理想自立、生活自理、行为自为、独处自控、心理自健的德育引导机制,培养学生心理对良好德育因素进行正关联的性能,提高对影响良好道德的负关联进行有效自控的能力。

3.描绘生涯德育蓝园,建构道德意义

这就是指导学生观照个人所经历与发展出来的活动、兴趣、能力及知识状况,构划出个人倾向,以目标和职业特点匹配必备道德要素和共享道德要求。

4.搭建生态体验平台,让学生在主体性实践中实现自我

(1)学习连接平台。学生的家庭和社区同样是学习的主战场。学校、家庭和社区要引导学生在校主动学习,在家自觉学习,在社区关注学习,特别是要鼓励学生利用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进行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利用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培养自组学习资源自觉生成道德因素的能力。

(2)社会实践平台。要设计、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小区服务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融入社会的素质和服务精神。

(3)家庭实践平台。要安排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和感恩父母的活动,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家庭感情,理解父母,提高情商。

(4)个性发展平台。要在音、体、美、种、养、写作、园艺、演讲等等方面,提供学生表现的机会,支持他们的个性选择,发现和培养他们的特长。

(5)环境影响平台。要放手学生到各种可能的环境中去,特别是到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去,感受复杂和丰富,感受困难和挫折,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承受能力,培养精神情操和意志毅力。

(6)项目合作平台。学校、家庭和社区要提供合作项目,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合作办事的活动中认识自我,锻炼自我,培养吸纳精神、合作态度、和谐人格,以及分担任务的责任感。

(7)生活体验平台。让学生在节假日参加打工求职活动和生活劳动,体验创造生活的味道,感受生活的本质,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8)“参政议政”平台。学校、家庭和社区要有意识吸引学生讨论学校、班级、家庭和社区的一些事务,广开言路,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尊重、支持、理解和采纳他们的见解,培养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养成关心集体、关心家庭、关心社区的习惯。

5.强化元认识过程,让再认识推动道德形成

强化元认知过程,重点培养道德自知能力,道德体验能力、道德反思能力、道德评价能力和道德调控能力。这落实到日常具体道德生活上,要让学生每天每事自觉认知、反思和监控自己遵纪守法、尊师敬长、诚心待人、踏实做事、言行文明、与人为善、友好周围、帮助他人、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讲究卫生、沉着冷静、适应环境、知错善改、勤奋俭朴、性格情绪、践行理想、意志毅力等状况。并从这些方面制定出更为具体的细则,建构评价标分。让具体的细节过程推进学生和谐道德的形成。

下载中学德育论文 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建构的目的及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德育论文 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建构的目的及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