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和谐德育论文和谐德育教育论文:中学和谐德育的建构与操作5篇

时间:2019-05-12 20:0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和谐德育论文和谐德育教育论文:中学和谐德育的建构与操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和谐德育论文和谐德育教育论文:中学和谐德育的建构与操作》。

第一篇:初中和谐德育论文和谐德育教育论文:中学和谐德育的建构与操作

中学和谐德育的建构与操作

老周场中学 李永鸿

目前,中学生道德失范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成为国际问题,并把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称之为三大公害。尤其是青少年犯罪问题,各国引起了高度重视,无论是教育职能部门还是国家政府,包括联合国组织,都将其作为首要问题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是从法律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哲学的角度全方位展开的,研究的重点定位在德育“预防”上。但是,对于如何实施“和谐德育”,从本源上解决问题,尚未引起重视。

中学和谐德育操作的基本举措有:

1.改革学校教育实践,优化有序教育机制

(1)德育目标以人为本。德育是为了让人远离自然性的不足,远离社会流弊,按照人类共享的道德正义优化心理,提升精神,形成良好的人格和个性。

(2)学科教育以德育为归宿。把学科教育作为培养道德体验、道德能力的过程,让学生在进行以探究、归纳、反思、领悟、体验和经验重组为特点的学习活动中,充分注入个性、情感、态度、思想和观点,获得选择、参与、探索、挫折、合作、成功、赏识、接纳、包容、激励、约束、调节的心理经历、心灵体验和学习能力,这本质上就是道德体验和道德能力。

(3)学校管理坚持制度育人、情感感人、目标引领人和积极因素激励人。管理者从个体人、职务人和组织者的角度出发,提高管理的能力和素质;从品格因素、才智因素和情感因素三个方面发展管理的非权力因素;从道德方式、民主方式和文化方式三个方面发展权力因素。推进个性化管理、服务性管理和动态性管理。以优化的管理为德育渠道。

(4)优化师资,打造和谐德育的核心力量。立足教师专业生命的发展,加强师德修养,培养教师良好的人格性格、情感态度和教育技能,让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心灵世界,以和谐的人格魅力影响和爱心关怀,影响学生的道德成长。

(5)优化道德评价,促进主体道德形成。评价以生命因素为依据,重视个性、人格情感、思维的发展状态。评价以学生参与为主体,在提高评价的民主性和公正性的同时,培养参与者的道德体验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评价以多元活动为对象,指向学生的体能素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素质,着眼生命因素的和谐发展。评价倾向弹性发展,即淡化数据评估,忽略结论评估,取消封闭评估,强化发展因素和发展趋向的评估,建构道德形成的过程、体验和故事。评价以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即重道德主体的主体性成长、个性化形成、社会性素质提高,鼓励学生不断追求自我完善,朝人生美好境界迈进。

2.加强关联性教育,优化无序教育机制

以优化强连结和弱连结的渠道为基本点,改变德育环境和主体自我的素质状况。

(1)创新校园人文环境,形成良好的隐性德育关联。这就是加强学校教学与生活设施、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校园自然环境、教育资源、人文精神,以及思想意识、办学理念、治学态度、学习风格等等方面的建设,突出德育指向,形成潜移默化的德育氛围。

(2)提高家庭和社区的教育素质,形成良好的无序德育关联。为此,学校要采用多种措施,激发家教意识,提高家教素质,优化家庭的话语态度、情感意识和思想文化,搭建家庭实践平台,形成良性家庭德育特色;要运用多种渠道,激发社区组织的德育责任感,加强社区治理,弘扬积极因素,消解消积因素,建设和谐的社区环境,搭建社会实践平台,提高社区德育质量,形成良性的社区德育特点。

(3)提高主体心灵素质,形成关联外界的和谐道德机能。要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个维度,“知———能———情———意———行”五个维度,全方位探讨个体心理世界发展的途径,形成理想自立、生活自理、行为自为、独处自控、心理自健的德育引导机制,培养学生心理对良好德育因素进行正关联的性能,提高对影响良好道德的负关联进行有效自控的能力。

3.描绘生涯德育蓝园,建构道德意义

这就是指导学生观照个人所经历与发展出来的活动、兴趣、能力及知识状况,构划出个人倾向,以目标和职业特点匹配必备道德要素和共享道德要求。

4.搭建生态体验平台,让学生在主体性实践中实现自我(1)学习连接平台。学生的家庭和社区同样是学习的主战场。学校、家庭和社区要引导学生在校主动学习,在家自觉学习,在社区关注学习,特别是要鼓励学生利用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进行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利用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培养自组学习资源自觉生成道德因素的能力。

(2)社会实践平台。要设计、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小区服务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融入社会的素质和服务精神。

(3)家庭实践平台。要安排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和感恩父母的活动,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家庭感情,理解父母,提高情商。

(4)个性发展平台。要在音、体、美、种、养、写作、园艺、演讲等等方面,提供学生表现的机会,支持他们的个性选择,发现和培养他们的特长。

(5)环境影响平台。要放手学生到各种可能的环境中去,特别是到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去,感受复杂和丰富,感受困难和挫折,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承受能力,培养精神情操和意志毅力。

(6)项目合作平台。学校、家庭和社区要提供合作项目,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合作办事的活动中认识自我,锻炼自我,培养吸纳精神、合作态度、和谐人格,以及分担任务的责任感。

(7)生活体验平台。让学生在节假日参加打工求职活动和生活劳动,体验创造生活的味道,感受生活的本质,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8)“参政议政”平台。学校、家庭和社区要有意识吸引学生讨论学校、班级、家庭和社区的一些事务,广开言路,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尊重、支持、理解和采纳他们的见解,培养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养成关心集体、关心家庭、关心社区的习惯。

5.强化元认识过程,让再认识推动道德形成强化元认知过程,重点培养道德自知能力,道德体验能力、道德反思能力、道德评价能力和道德调控能力。这落实到日常具体道德生活上,要让学生每天每事自觉认知、反思和监控自己遵纪守法、尊师敬长、诚心待人、踏实做事、言行文明、与人为善、友好周围、帮助他人、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讲究卫生、沉着冷静、适应环境、知错善改、勤奋俭朴、性格情绪、践行理想、意志毅力等状况。并从这些方面制定出更为具体的细则,建构评价标分。让具体的细节过程推进学生和谐道德的形成。

第二篇:初中和谐德育论文和谐德育教育论文:中学和谐德育的建构与操作

中学和谐德育的建构与操作

老周场中学 李永鸿

目前,中学生道德失范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成为国际问题,并把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称之为三大公害。尤其是青少年犯罪问题,各国引起了高度重视,无论是教育职能部门还是国家政府,包括联合国组织,都将其作为首要问题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是从法律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哲学的角度全方位展开的,研究的重点定位在德育“预防”上。但是,对于如何实施“和谐德育”,从本源上解决问题,尚未引起重视。

中学和谐德育操作的基本举措有:

1.改革学校教育实践,优化有序教育机制

(1)德育目标以人为本。德育是为了让人远离自然性的不足,远离社会流弊,按照人类共享的道德正义优化心理,提升精神,形成良好的人格和个性。

(2)学科教育以德育为归宿。把学科教育作为培养道德体验、道德能力的过程,让学生在进行以探究、归纳、反思、领悟、体验和经验重组为特点的学习活动中,充分注入个性、情感、态度、思想和观点,获得选择、参与、探索、挫折、合作、成功、赏识、接纳、包容、激励、约束、调节的心理经历、心灵体验和学习能力,这本质上就是道德体验和道德能力。

(3)学校管理坚持制度育人、情感感人、目标引领人和积极因素激励人。管理者从个体人、职务人和组织者的角度出发,提高管理的能力和素质;从品格因素、才智因素和情感因素三个方面发展管理的非权力因素;从道德方式、民主方式和文化方式三个方面发展权力因素。推进个性化管理、服务性管理和动态性管理。以优化的管理为德育渠道。

(4)优化师资,打造和谐德育的核心力量。立足教师专业生命的发展,加强师德修养,培养教师良好的人格性格、情感态度和教育技能,让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心灵世界,以和谐的人格魅力影响和爱心关怀,影响学生的道德成长。

(5)优化道德评价,促进主体道德形成。评价以生命因素为依据,重视个性、人格情感、思维的发展状态。评价以学生参与为主体,在提高评价的民主性和公正性的同时,培养参与者的道德体验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评价以多元活动为对象,指向学生的体能素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素质,着眼生命因素的和谐发展。评价倾向弹性发展,即淡化数据评估,忽略结论评估,取消封闭评估,强化发展因素和发展趋向的评估,建构道德形成的过程、体验和故事。评价以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即重道德主体的主体性成长、个性化形成、社会性素质提高,鼓励学生不断追求自我完善,朝人生美好境界迈进。

2.加强关联性教育,优化无序教育机制

以优化强连结和弱连结的渠道为基本点,改变德育环境和主体自我的素质状况。

(1)创新校园人文环境,形成良好的隐性德育关联。这就是加强学校教学与生活设施、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校园自然环境、教育资源、人文精神,以及思想意识、办学理念、治学态度、学习风格等等方面的建设,突出德育指向,形成潜移默化的德育氛围。

(2)提高家庭和社区的教育素质,形成良好的无序德育关联。为此,学校要采用多种措施,激发家教意识,提高家教素质,优化家庭的话语态度、情感意识和思想文化,搭建家庭实践平台,形成良性家庭德育特色;要运用多种渠道,设和谐的社区环境,搭建社会实践平台,提高社区德育质量,形成良性的社区德育特点。

(3)提高主体心灵素质,形成关联外界的和谐道德机能。要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个维度,“知———能———情———意———行”五个维度,全方位探讨个体心理世界发展的途径,形成理想自立、生活自理、行为自为、独处自控、心理自健的德育引导机制,培养学生心理对良好德育因素进行正关联的性能,提高对影响良好道德的负关联进行有效自控的能力。

3.描绘生涯德育蓝园,建构道德意义

这就是指导学生观照个人所经历与发展出来的活动、兴趣、能力及知识状况,构划出个人倾向,以目标和职业特点匹配必备道德要素和共享道德要求。

4.搭建生态体验平台,让学生在主体性实践中实现自我

(1)学习连接平台。学生的家庭和社区同样是学习的主战场。学校、家庭和社区要引导学生在校主动学习,在家自觉学习,在社区关注学习,特别是要鼓励学生利用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进行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利用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培养自组学习资源自觉生成道德因素的能力。

(2)社会实践平台。要设计、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小区服务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融入社会的素质和服务精神。

(3)家庭实践平台。要安排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和感恩父母的活动,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家庭感情,理解父母,提高情商。

(4)个性发展平台。要在音、体、美、种、养、写作、园艺、演讲等等方面,提供学生表现的机会,支持他们的个性选择,发现和培养他们的特长。

(5)环境影响平台。要放手学生到各种可能的环境中去,特别是到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去,感受复杂和丰富,感受困难和挫折,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承受能力,培养精神情操和意志毅力。

(6)项目合作平台。学校、家庭和社区要提供合作项目,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合作办事的活动中认识自我,锻炼自我,培养吸纳精神、合作态度、和谐人格,以及分担任务的责任感。

(7)生活体验平台。让学生在节假日参加打工求职活动和生活劳动,体验创造生活的味道,感受生活的本质,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8)“参政议政”平台。学校、家庭和社区要有意识吸引学生讨论学校、班级、家庭和社区的一些事务,广开言路,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尊重、支持、理解和采纳他们的见解,培养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养成关心集体、关心家庭、关心社区的习惯。

5.强化元认识过程,让再认识推动道德形成

强化元认知过程,重点培养道德自知能力,道德体验能力、道德反思能力、道德评价能力和道德调控能力。这落实到日常具体道德生活上,要让学生每天每事自觉认知、反思和监控自己遵纪守法、尊师敬长、诚心待人、踏实做事、言行文明、与人为善、友好周围、帮助他人、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讲究卫生、沉着冷静、适应环境、知错善改、勤奋俭朴、性格情绪、践行理想、意志毅力等状况。并从这些方面制定出更为具体的细则,建构评价标分。让具体的细节过程推进学生和谐道德的形成。

第三篇:中学德育论文 让我们更加和谐

让我们更加和谐

——论师生关系与德育工作的相互影响 转眼半个学期已经过去,回顾前面的德育工作,我觉得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德育和知识教育工作的实施都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更好的组织教育。师生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关系,每一个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表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师生关系在现今条件下面临并呈现出各种新情况需要重新审视与研究。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主从型师生关系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应当是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等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我认为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教师应该做到:

一、以理服人,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师人格。

教师的人格对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深刻地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人往往是他的老师。“亲其师,信其道。”现代教师人格,内在地规定了教师应成为学生政治思想的领路人,道德品质的塑造者。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若不重视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在言行上出现双重人格,学生对教师关于做人的教诲就难以信服,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正如孔子所讲的那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作为一名教师要管好自己的学生,首先要管好自己,自己要以身作则,起到表率的作用,在学生面前要树立榜样。

这样,教师处处从严要求自己,学生对教师也会产生一种信任感,从而自己也会从严要求自己,这样一来,会不自觉地把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达到和谐的关系。

二、课堂上多些微笑,多实施“探究性学习”为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还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教师脸上的表情是课堂教学中的“晴雨表”,如果教师脸上表情呈现出严肃,那么学生会有一种畏惧心理,他怕上课教师提问自己答不出而受到教师的批评,从而使课堂活跃气氛很难上来,教师上课感到吃力,学生听课也感到吃力,这样一来,教师既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又不能调节师生关系的和谐。反之,如果课堂上多带些微笑,“探究性学习”为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创设宽松、活跃、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身心放松下来,得以改变在课堂上不爱问、不想问、也不知道问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学生在宽松的、无责怪的氛围中,才能勇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动手”的条件,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创设轻松活泼的校风和人际关系,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学生在学校的课堂上,不仅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个人的长处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生的胆量也会逐渐变大。而且进一步促进了师生关系健康和谐的发展,最终达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目的。

三、遇事要有耐心,不可心急。

现在的学校教育主要是素质教育,而不是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学生个性多了,共性少了,这样一来,难免会出现一些违犯校纪校规的学生。怎样来对待那些经常违纪的学生呢?这就需要教师的耐心;千万不能过急,否则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局面。结果只有师关系越来越僵,越来越复杂。如以前我教的学生中有一个叫夏斌,该学生是个脾气较大、有点不服管的孩子,而且脾气比较强,但该学生有一个优点,就是在体育方面有特长,曾在校运会上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绩,对此,本人从几次教育失败的教训中总结出:对待这样的学生需要根

用心

爱心

专心 据他的特点,要拿出比别人更多的耐心,因此,本人是先叫他到房子里,跟他谈心,先肯定他的优点,鼓励他去发展自己的优势,而后把谈话的语调变得轻松自如,把讲道理变成聊天式的谈话,使他那紧张的心得到放松,使他那种厌学的情绪得到控制,并且在本人的帮助和教育下,他不仅和本人的关系变得很融洽,而且学习成绩相对于开学时有所进步。试想,如果当时不采取持久战耐心的教育,而只是一味地强调严紧的话,那么效果可能没现在那么大的局面,师生关系也不会如此融洽

四、树立正确学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能否真正地促进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教育是否使个体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个体能否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持一种怎样的学生观及如何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个最主要的因素,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的学生观。因为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我观念、自尊心,有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追求和个性等主观意识。在这种主观意识的支配下,个体不是消极、被动的被外界环境机械地决定,而是具有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行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要始终以学生发展为起点,以学生发展为归宿。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丝毫不意味着低估、忽视或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加强。离开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可能自发形成,甚至可能迷失方向。不过,教师的 “主导”,不是“主宰”,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使学校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促进个体的发展。再次,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卡尔·罗杰斯在《给学习自由》一书中说:“在学习开始,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渊博的知识,课的组织,视听工具的使用和教学程序的决定,讲座质量的高低和参考书的多少,全不相干,尽管这些因素在某一时刻是有用的,甚至是有益的。但是学习不靠这些,学习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靠这关系之中的态度。” 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培养,对提高其全面素质,起着关键作用。实践也表明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率及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都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自己的德和才影响教育学生,把传授知识同思想启迪、陶冶情操、心灵塑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协调发展。

这几年来随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展开,每学期我们每位教师都要与某一位学生结成对子,进行各方面的帮助,经过几年的经验,我觉得我们对待学生时应注意:

(1)关心了解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了解优缺点和内心世界。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学习、身体、家庭环境等情况,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特点,找到合适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尊重信任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首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现其特点。其次要创造条件给学生表现特长、发展兴趣和爱好的机会。再次是教师要信任学生,尽管学生有这那样缺点,但心灵深处都隐藏着自信心的渴求,即使是差生,也有自身的闪光点,要善于捕捉,发扬光大。(3)严格要求学生。“不要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对学生的缺点姑息迁就、文过饰非,就会贻误学生。当然,用心

爱心

专心 严格要求要合理、适度,做到严慈相济、严中见爱。一是要求有利于学生道德、智能、身心和审美情趣的发展;二是要求必须是善意的、真诚的、同志式的:三是现实的、学生能够做到的。

总之,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是我们更好的深入教育的前提,没有道德和情感的熏陶,学生就会变得难以管教。而要顺利进行德育工作,我们必须和学生结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否则德育工作必定难以实行。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为创设我们美丽的校园,为了培养出更多对社会有益的人才,更加努力吧!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四篇:建构和谐师生关系

建构和谐师生关系,提升班级工作效能

学科:语文 作者:倪志英 上传时间:2009-4-29 浏览次数:1

建构和谐师生关系,提升班级工作效能

——谈小班化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技巧 倪志英

有一句广告词说:愿每个孩子都长得像树一样高„„自从开展小班化教育实践活动以来,这种“小班额,大教育”的实践模式就使得这句广告词变得更付诸现实。教师们在“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放飞人生”等小班化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后续进行小班化教学实践的老师提供了可贵的财富。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作为小班化教育的“前沿战士”,我积极参与一系列有关小班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工作。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有关小班化教育实践的众多课题中,“优化小班化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策略”课题的实践和研究无疑是当前实施小班化教育实践的重中之重,是一个迫不及待需要实践和研究的课题之一。其成功与否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到学习环境的创设,更会影响到师生共同的人生发展。

一、问题的缘起

教学班级小班化是一个班的学额概念,是教学空间的组织形式,其基本内涵是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学生数量,只要每个班级学生控制在30个学生以下就可以叫做一个小班。小班化教育的本质是关注每个学生、促进个性发展、提升生命质量;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在于注重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得到个别化的教育,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由此可见,把班额减下来,看上去是一个“数”的变化,实际上是“质”的更动,它不但没有降低对原有班主任工作的要求,使其工作负担减轻,反而给小班化背景下的班主任提出了更高、更艰巨的挑战。

从上述两表中不难看出,两位班主任只有在“身教”项目上满意度大体相当,而大多数项目的差距甚大,B班的班主任甚至有几个项目的满意度比大班额教育的班主任还低。从测试的项目细表分析,有近50%的学生认为他们与老师的关系处于淡漠状态,缺少爱和关心。这无不说明了即便在小班化教育进一步推进和深化的今天,在小班化教育活动展开得得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的热潮中,我们仍有少数教师在教育理念上、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上没有跟进,未能充分满足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需要,未能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未能提供一个足够烘托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从而出现了“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的种种与小班化教育不和谐的状况。这种现象的存在不得不给我们敲起了警钟,引起我们广大的实践老师的高度重视。

为此,我们在课题的实践和探究中,充分认识到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理念及策略在小班化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建构和谐师生关系,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与研究思路,其目的就是通过构建比较的完善师生关系,来提高学校德育效果,让素质教育在小班化背景下彰显出独特的风格,让学生的个性在小班化背景下发挥得淋漓尽致,让学生的人生在小班化背景下润泽得丰富多彩。

二、问题解决的思路

(一)建构和谐师生关系,建立深厚师生情谊 在师生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教师在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中起主导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

1、真爱是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动力,师生爱得越真挚,师生关系就越和谐、德育效能就越大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和核动力,没有爱不可能有真正的和谐,没有爱的德育不可能有大的效能。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东西方中心的理查德?维亚教授在他的论著中写道:“我顺便要说一个词儿,虽说我不知道你是否在你的师范培训中心听我说过这个词儿,我想这可能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词儿,这个词儿就是‘爱’”。列?尼?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

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合作的伙伴;要让学生真正感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发展潜能;始终以亲切、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们。教师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个期待的目光,都会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教师要用博大的爱去关怀学生,感化学生,把爱的甘泉洒向学生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帮助每个同学树立起成功的信心,让学生从老师那儿感受到爱的力量,继而转换成健康成长的内部诱因。事实上,这种群体信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的相互作用和良性循环,会逐渐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背景,这种和谐人际环境的情绪效应反映在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往和更多的相助机会,师生间的隔膜会在一次次活动中消失。学生也因此会真正把老师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也愿意主动向老师倾诉内心苦恼和种种愿望,从老师那儿及时得到爱抚和鼓励。

2、平等是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试金石,师生民主平等程度越高,师生关系就越和谐、德育效能就越大

师生关系是否平等是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的重要判定标准。德育只有在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前提下才能有大的效能。陈桂生教授认为:“教师是否平等地对待学生,不只是教师与某个、某些学生之间的个人关系问题,它牵涉到把学生训练成顺民还是国家与社会未来的主人问题。不管学校中的民主教育、法制教育如何进行,师生之间长年累月相处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隐性课程。它或者是一种看不见的民主生活训练,或者是一种捉摸不定的顺民训练。”

平等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的学生观,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基本看法。教师持有的学生观不同,是他们具有不同的教育观的表现,这会使他们在教育中持有不同的教育态度、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正确的学生观就是把学生视为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独特个体。要认识到学生具有两重性,即既有“向师性”又具有“独立性”。学生都希望能得到教师的注意、重视和关爱,这些决定了学生具有“向师性”。同时,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都有某种程度的独立倾向和要求,这些决定了学生具有独立性。教师持有正确的学生观,就能产生应有的情感,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运用适当的方法。所以,正确的学生观是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

3、沟通是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立交桥,师生沟通渠道越畅通,师生关系就越和谐、德育效能就越大

沟通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上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沟通也是德育的重要工作方式,因为沟通的重要目标是师生的相互理解。保持沟通渠道的畅行,促进师生的相互理解,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力保证。师生之间的沟通理解,它不仅是改善师生关系的一种立交桥,同时沟通理解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潜在的德育效益。首先,在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中沟通。教师要有一颗童心,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真正理解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师生才可以和谐沟通。教师不能总是以成人的眼光、成人的价值观、成人的行为准则和标准去看待学生所做的一切。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客观上的差别是存在的。且因教师的世界观、人生阅历、年龄状况的不同,在看待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教师的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如果教师总是用成年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来对学生强求一律,把这些东西强加在他们身上,师生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就会不断加大,沟通就必定会出现障碍。当然,这样讲并不是一切去迁就学生,完全按照他们的标准来对待他们,而是要求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适当调整思考的方式。

其次,在学会与学生共同分享中沟通。分享,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分享,往往代表着一个群体共同的喜悦,在分享的过程中最容易产生友好、融洽的氛围,因此一个聪明的教师要善于与学生分享。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许多东西,包括大自然、礼物、作品、书籍、喜讯等。在分享的过程中所有的心灵都能体验到快乐、平等、愉悦,师生之间的心就贴得更紧了。对于教师来说,能和学生分享他的内心世界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分享更深层次的思想与情感,教师才能用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喜爱之情和学生真实地沟通交流,才能以此感染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喜爱。这样一来,就会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信任与友情。在分享过程中,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评论,每一次快乐和惊叹都是师生沟通的良机。要对学生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做出回应,顺着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兴趣。你会发觉,一旦你尊重学生的想法,师生之间的相处就会变得轻松而愉快。教师要敏锐的捕捉住分享的最佳良机,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

第三,在创设丰富多元的平台中沟通。中国传统的师生沟通方式本身就十分丰富,现代科技又为师生沟通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促进师生的充分理解。诸如面谈、笔谈、家访、电话交谈、网络对话、短信交流等,还可以通过班会活动、团队活动、春游活动、联欢活动、问卷调查、师生辩论等进行沟通。这就要求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创设师生交流的环境,相互敞开胸怀,在和谐中沟通,在沟通中和谐。

4、榜样是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航标灯,教师的表率性越强,师生关系也和谐、德育效能越大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崇高的教师形象像航标灯一样指引着学生发展的方向;榜样是重要的德育资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德育。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榜样,提高德育效能需要榜样。

用大方得体的装束亲近学生。当今的学生,跟进时代的能力十分强劲,他们追求个性化的色彩,喜好多元化的装束。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特点,改变过去一味追求庄重严肃的传统观念,在运用主观创设的榜样形象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外在形象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吸取学生适合时代发展规则、适合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重新建构自己的外在的职业形象。教师的衣着打扮要带给学生新鲜、潇洒、现代、自信的感觉和美的享受。学生有自己的审美观,当你穿上一条大方得体的裙子或衣裳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会毫不吝啬的赞美:“老师,你今天真漂亮!”大方得体的装束,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有利于德育效能的提高

用熊熊燃烧的激情感染学生。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的激情,师生的激情会产生德育效能。教师的激情会感染学生,教师的激情会拉进师生的情感。传统的教师太理性,庄重严肃似乎成了教师的独特标志。现代的学生不愿在冷峻中生活学习,他们需要一个情感的世界,教师在情感上也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首先,要充满生活的激情。教师是生活的热爱者,始终要保持阳光的心态。每天走进学校、走进班级、走进学生,都应保持快乐的情绪,不要宣泄消极的情感,不要把家庭和个人的苦闷情绪带给学生。其次,教师要充满学习的激情。孔子云:此生亦有涯,而学海亦无涯。校园是由知识构成的校园,校园具有文化的属性;教师是知识的代名词,学习是教师的职业行为,不爱学习的教师不是真正的教师。教师要满怀激情去学习,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精于研究,要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智慧,高强的能力,让学生钦佩效仿。再次,教师要充满工作的激情。可以说,谁选择了教师,谁就选择了奉献。教师既是崇高的职业,也是十分辛苦的职业。作为教师,需要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作为生命的需要,对每一项工作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给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这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德育。

(二)提升班级工作效能,提升学习快乐总量 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从各个学校毕业的三十名同学跨进了同一个教室,拉开了为期三年初中小班化学习的序幕。人数的减少让班主任在充足的时空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释放。为使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充实紧张而有丰富多彩,每个同学都充分发展个性,建立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就显得很是重要。

1、掌握学生的特点,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学生,教师就像黑夜里走路。初中生和小学生有很大的不同,根据初中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初中学生属于青少年期。身体发育趋于成熟,情感强烈,富于热情和激情,意识在行为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能够独立、自觉地按照一定的目标和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平时具体表现为:他们更多地要求行为、道德评价和情感上的自主,希望父母、老师对其行为不做过于严格的限制,能够支配自己,对保姆式教育产生抵触甚至厌恶情绪;在人格上需要他人尊重,常用自己的眼光来认识主评价外界事物。要建立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而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则能帮助班主任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指班级成员共同具有的理想、追求和希望达到的成果,也是班级发展的导向、全班同学人生的导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自身融入到集体中去。当然,制定奋斗目标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心理学研究表明,价值较高的长远目标,其激励程度高于价值较低的中、短期目标。但如果长远目标目标脱离实际,其价值就会激不起相应的热情。所以制定目标时应把长远的总体目标和中近期的行动目标相结合,以使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一直处于新的追求之中。在共同奋斗目标的激励下,同学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逐步就会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2、发扬民主作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

民主是一个世界潮流,也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推行,人们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地增强,初中学生也不例外。班主任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对班级目标、计划、制度的制定及重大活动,必须经全体同学讨论,采取民主集中制的管理方法。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不再是主宰,而是参谋,起指导作用。

如果说一个班级是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起指导作用的班主任是这条船上的舵手,学生则是奋力划行的船员,只有靠他们,班级之船才能驶向理想的彼岸。也就是说,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人。所以,班主任要采取民主竞选的方式建立班委会,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威信、有能力的班干部对班集体的建设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同学们熟悉之后,愿意当班干部的同学通过竞争演讲,其他同学们民主选举选出班干部。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也使每一个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引导学生多为他人着想,使学生学会共同生活

“为他人着想”和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并不矛盾,教育家雅克德洛尔认为一个能够得到较好发展的人,不只是要“学会生存”,还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和“学会共同生活”。良好的班集体,不仅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机构,还要同学们自觉遵守校纪班规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些都是和同学们的“共同生活”分不开的。多学生,在小学是老师的宠儿、同学的宝贝、家中的小太阳。进入新的环境之后,一些同学可能会产生失落心理,从而导致情绪低落、表现孤单。班主任要注意引导学生面对现实、正视自我,在共同生活中挖掘自身的价值。

首先,抓住良好时机进行教育。初中阶段一系列的集体活动正是教育学生学会共同生活的大好时机。如在运动会上,班主任强调对运动员的服务其实也就是引导学生多为他人着想。只要班主任加强教育,相信通过一次次的集体活动,同学们一定会逐步养成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的习惯。

其次,开展有意义的主题班会。有意义的主体班会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初一的主体班会应以教育学生怎样相处为重点。例如可以开展以“同学们是否能够真的以诚相待”为题目的辩论会,以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学会共同生活。

初中阶段是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时期,建立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提供赏心悦目、积极有为的学习环境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它也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

三、思考的问题及后续打算

小班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促进作用,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研究的进程我们思考:

1、如何彰显小班化教育的特色,更好地发挥学校特点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焦点之一。

2、小班化教学因组织形式等的区别,与大班学生在人格因素,如交往水平、责任意识等,这些方面发展的差异性研究。

3、小班化特色教育及相关研究。

“小班化”教育增加了教师和每个学生互动的机会,提高了师生间的和谐关系,让教师能灵活运用教育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它就像一朵绚丽的花,一首动人的诗,一幅优美的画,孩子们在这样的诗情画意中张扬着个性,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拥抱着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构建和谐校园德育教育重中之重-德育

构建和谐校园德育教育重中之重

文/马树凯

和谐是多么美好的词语,和谐又是多么美妙的意境。古往今来,和谐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到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人和”的论断,从孙中山“大同世界”的理想到毛泽东“环球同此凉热”的追求。悠悠中华几千年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无不推崇和谐的理念,和谐社会是人类崇高的理想。和谐校园的和谐师生关系让“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灵魂构筑在最高的理念之上。从而,学校德育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主体,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石。

首先学校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尊重学生的发展,维护学生的尊严。

努力做到以人为本,与人为善,与人同乐,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把尊崇学生的个性,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作为德育出发点;把德育教育构建在和谐、完善、多元、人性化的校园文化上。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面貌,是一种环境的教育力量。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净化师生的心灵、陶冶师生得的情操、可以焕发师生的激情、催人奋进。我校一进大门,左边是边琳琅满目的画廊非常醒目,这不仅展示了学校深邃、厚重文化的底蕴,而且也让学生书写自己的人生轨迹;学生的优秀作品被张贴在画廊上,使他们感到是一种成就,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鼓舞,心里便油然而生的产生一种自豪。每班教室内悬挂的国旗、国徽,走廊张贴的名人刻苦求真奋发向上的名言,学校的一草一木无处不在发挥德育的作用,潜移默化地成为学生心中的信条。

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活动更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延伸。因此,每学期学校大队部都有计划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每周一早晨的升旗仪式,大队部都要选出上一周值周成绩较高的班级作为升旗班级,选出优秀同学做为升旗手,富有魅力的国旗下讲话,是培养学生上进心、荣誉感、责任感的有效阵地,每日的升降国旗,师生们只要听到升降国旗的曲子,都会静静地站立,行注目礼,这个场面早已成为我校的一个新的亮点。

当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学校都组织召开一次以继承先烈遗志为主题的大队会,每班都自编自演一些弘扬烈士英雄事迹的文艺节目,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要珍惜现在美好的学习时光。

每年的五月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各个班级都召开一次班会,内容是每名学生讲一个亲身经历的母爱伟大的真实故事,写一篇感恩母爱的作文,帮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以此来烘托学生的感恩情怀。

我校每一学年的上学期都要搞一次大型的艺术节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每年都有创新,有书法、绘画、作文、体育活动,还有文艺表演,在这里学生可以尽情张扬个性,放飞理想、憧憬美好未来;

校园广播站作为学校德育活动的一个平台,通过广播、为校园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天地。学生能在广播上播音自己写的文章脸上都洋溢着激情的喜悦,为此,学生对广播有着浓厚的兴趣,听校园广播投稿件是学校的一种时尚,使校园文化呈现丰富多彩的特点。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活动实施的园地。它像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更像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精神振奋。

再者教师的亲和力是实施学校德育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桥梁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的亲和力是教师在教书育人各个环节中与学生的融合桥梁,既使是犯错误的同学,其人格也要受到尊重。无论是什么样的错误,都会让学生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和他谈心,使其心悦诚服的接受教育。

德是师之本,德是师之魂,教师的亲和力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是最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影射力。教师的亲和力是教书育人环境中的一股清泉,它是自然流淌的;教师的亲和力是构建和谐校园以德育人环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构建和谐校园我们无怨无悔,展望未来,我们踌躇满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德育倡导者,要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让我们扬帆起航,不懈的摇桨,为构建和谐校园奏响欢乐的乐章。

下载初中和谐德育论文和谐德育教育论文:中学和谐德育的建构与操作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和谐德育论文和谐德育教育论文:中学和谐德育的建构与操作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和谐论文

    永葆先进性,创建和谐单位--**公司创建和谐单位实施细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人与......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 (一)师生关系的时代特点1、师生关系的业缘性 [理论阐述] 师生关系的业缘性意指师生关系基于教师的职业身份形成的交往特性。 (1) 业缘性的师生关系相对于类......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 (一)师生关系的时代特点1、师生关系的业缘性[理论阐述] 师生关系的业缘性意指师生关系基于教师的职业身份形成的交往特性。 (1) 业缘性的师生关系相对于......

    德育论文 和谐之美

    和谐之美 ——论班主任在和谐德育中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激励着人们积极探索建立和谐社会的途径。作为教育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今天的学生,将是明天祖......

    和谐德育论文和谐德育的论文_: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德育和谐发展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德育和谐发展 摘要:德育的根本是培养人的品德,而品德包含若干心理要素,因而首先要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政治思想和......

    如何建构和谐氛围的教育管理模式论文

    摘 要: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方面。校园文化体现在各种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而且对于师生校园文化意识的树立具有重要影响。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教......

    整体建构和谐教学心得体会

    我们的心声 不知不觉中,整体建构已和我们见面一年多了。伴随着知识树、高效课堂等特色环节和生活的相融洽,我们同学也有了许许多多的新感受,我们相信我们能创造奇迹! 同学A:一年......

    解读阅读教学 建构和谐课堂[推荐]

    解读阅读教学 建构和谐课堂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