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和谐德育实验报告
2014年和谐德育实验报告
--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增强学生法律意识
一、实验背景:
目前,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它已成为世界性问题,有人将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三大公害。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中学阶段是中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增长知识,增强责任感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中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养成遵守纪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否则,培养的人就有可能有智商而没有智慧,有知识而没有文化,有文化而没有修养,有欲望而没有理想,有目标而没有信仰,有青春而没有热情。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科教学中适时引导,严格要求,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实验目标
通过这一学年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实验,进一步加强我校的法制教育工作,通过课堂教学方式,认真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提高教师认识、更新观念,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提高学生法律素质,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理念;树立爱国意识,守法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确保青少年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完成基本法律知识的普及任务,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网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维护在校学生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三、实验时间:
2014年3月—2014年12月
四、实验对象: 九年级全体学生
五、实验过程:
1、主要任务:
(1)、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交通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
(2)、着重进行社会主义与法治观念教育,学习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论,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犯罪教育,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2、实施途径:
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包括其他实验教师,其它教学学科。实施的学科为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但主要还是以和谐德育为主。在教学工作中还在班上开展一些法制教育知识问答等方面的活动,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实施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教学始终是一项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中小学在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列,并在学科教研活动时列为研究内容,特别是在和谐德育主题活动中更是要把法制教育作为重要的学习主题。
(2)、整合性原则: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尊重教材,尊重教学活动,因势利导,科学、巧妙地导入法制内容,使法制内容适中地在教学中顺势而出、合情合理、贴切自然。
(3)、针对性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来选择法制教育的内容和程度,既要遵循思想道德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法制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
4、实施步骤:
(1)、动员、准备阶段:根据和谐德育课题的精神,把和谐德育的实验教师和其他科的教师都积极的调动起来,主动的参与到我们开展的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工作中来。同时也把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一名学法、知法、懂法和用法的好学生。
(2)、全面实施阶段:把学生和教师调动起来参与到实施活动中,在这一年中各教师通过自己的备课,在备课的内容、在上课中把法制教育贯穿在所上知识中。在教学中还要多带学生到多媒体教室观看有关法制教育的专题片,让学生从中学习一些经典的案例,从中也吸取一些教训。在学校我们还要开展一些有关法制教育的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法制教育的熏陶,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一种法制教育的学习氛围。
(3)稳定维持、巩固创新阶段:通过一学年法制教育教学实验,对教学中取得的成绩要及时做好总结,不断探索法制教育工作中的有效形式,制定一些更好的、更有利于教学的方案,争取在来年的工作中更能为教育教学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要不断的挖掘内涵,勇于创新,不断提升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凸显法制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法制教育的内在联系,体现知识与法制、教育与教学、教书与育人的辩证统一。
六、总结 通过这一年教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教学法制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知识面还不广。因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发现,涉及到的法律知识点很多,且种类繁杂,所以目前我们学习的法律知识太少了,根本满足不了现状。
2、在集中学习中,缺乏对相关法律案例的讨论不够,对于法制教育的方法及案例讨论太少。
3、没有学会“走出去,请进来”,实地观摩他人的法制教育方法的机会太少,缺乏交流与讨论。
总之,为了把法制教育工作搞好,让学生获得实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挤出足够的时间来组织老师们学习各种法律法规,一定走出去和他人进行交流研究,一定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积累丰富的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经验,让我校的学生在课堂中学到足够的法律知识,让他们拥有法律的武器。
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求,也是提高公民素质的有效途径,只要适时、适度,坚持不懈地加以渗透,对中学生来说是一种良好的教育,对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努力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014年12月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和谐德育
幼儿园大班和谐德育《户外活动好》活动教案
贵州省荔波县第二幼儿园:任宗美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能遵守交通规则,与同伴和睦相处分享快乐的心情。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合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提高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投掷、跳跃、奔跑等综合运动力和创造力。
4、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有保护自己身体的意识。
活动过程:
一、出示儿歌,小朋友,快来瞧,运动场上真热闹。
又踢球,又赛跑,又跳远,又跳高。
大家快乐像小鸟,天天锻炼身体好。
1,老师读儿歌,出示一些幼儿户外活动的图片。让幼儿初步知道锻炼身体的处。
2,幼儿观察书中图画,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结合自己平时做的,让幼儿自由说,)
3,针对“我能做到的”进行讨论,幼儿说说自己能做到了哪些户外活动。
二、完成“我来说”
1、小朋友观察书中的几幅图,说图中的小朋友哪些做对,哪些做得不对?
2、每幅图中的小朋友的做法有什么好处,做得不对的小朋友会发生什么?
三、拓展活动
1、教师带小朋友到户外进行活动,有意识锻炼小朋友的耐力。
2、提醒小朋友户外活动时,注意安全。
第三篇:和谐德育案例
2011年“和谐德育”课题实验个案分析
丢掉“有色眼镜”
贵州省平塘县平湖第一小学袁兴绒
通过我校“十一五”和谐德育“打造儒雅校园,培养博学新人”的课题研究,使我知道一个“和谐校园”的建设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教师德育研究中要“育德于心”,用一颗公平、公正之心对待每个学生,任何时候都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因为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着每个学生人格的塑造,影响学生一生的做人品质,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一旦形成,就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简单消失。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过分的关注“强者”,忽视或是歧视“弱势群体”,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老师对待“强”与“弱”的教育行为,试想将来这帮“强者”走入社会,他们会怎样对待弱者?回想我过去的一些教育教学行为,我庆幸我能早早丢掉“有色眼镜”,如果这幅“眼镜”老是这么带着,我不知道,会对我的学生有着怎样的影响,会对和谐的社会有怎样的影响。
那天傍晚,刚进家门,雨就哗啦啦下了!端起碗,准备吃饭,电话就响了。“喂,袁老师吗?打搅你了!我是谭存雨的妈妈!”电话那头的声音显得很急促。“什么事?”我有些生气,回到家已经六点半了,饭都还没吃,这学生的家长又来烦我。“哦!你们班有个叫金崇威的和他爸在我家这儿,说把谭存雨的一百块钱丢了?”这都什么跟什么?我更气,金崇威拿了谭存雨的钱,应该是谭存雨家找上门,怎么还反过来了。“袁老师,您能来一趟吗?”谭存雨的妈妈问。我无奈,我能不答应?这“问题”学生金崇威什么时候才能让我省省心啊?
幸好他家不远,我拿着伞出门,不久就来到谭存雨家,她妈妈就在自家摆的水果摊前,站在一旁的除了低着头的谭存雨外,还有金崇威和他爸。“对
不起,袁老师,麻烦你了!”两位家长陪笑。尽管心理有气,但我还是很努力的挤出一丝笑。“怎么回事?”我问那两个孩子,两个都没吭声。“快点!说给老师听!”谭存雨妈妈敲了敲他。“是,是,我!还有金崇威„„”谭存雨结结巴巴。“你说,是不是皮子又痒了?”没等谭存雨说完,我就首先质问起了金崇威。因为自从接了这个班,这个金崇威就没少让我操心,他的“事迹”办公室每个老师都略有所闻。“我没犯事,是他自己硬揣给我的?”金崇威面带委屈。“怎么我越听越糊涂?到底怎么回事?”我更生气了。“是这样的,”金崇威的爸爸说,“金崇威他公说中午见他身上有一百元钱,刚想问他怎么回事,他却跑学校去了。下午回家他公把情况跟我说了,我追问他,他才说是班上同学谭存雨让他代管的。我让他把钱给人送回来,他却说在学校弄丢了。”原来是这么回事。那他父子俩来此目的又是什么,推脱?还是?我都糊涂了。
“谭存雨,你哪来那么多钱?”先“审”谭存雨再说。“我,我在休闲广场捡的!”还是结结巴巴。“什么?捡了多少?”我问他。“三百!”这孩子明显撒谎。可金崇威说他真的看见谭存雨早上有三百元,他告诉班上同学说是他的压岁钱。漏洞百出,我与谭存雨妈妈一直引导,直到他妈妈答应只要说出事情始末,就不打他,他这才承认是从妈妈的水果摊的钱箱里拿走的,而且中午放学请班上同学吃汉堡花掉了二百元,剩下的不敢带回家,让金崇威代为保管,他也没有想到“金崇威”会办“事”不力,把钱给弄丢了。
事情终于水落石出,我耐心的对谭存雨进行了教育,他也取得了妈妈的原谅。可问题是现在那一百块钱丢了,我想金崇威的家长肯定不会有所表示的,正想着怎样打圆场,金崇威爸爸做了一个让我不敢相信的举动,他拿出一百元钱,塞到谭存雨妈妈手里,说:“对不起,孩子把钱丢了,我来赔。”此时此刻,我真难把他和刚认识的那个家长联系在一起,因为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他对自己孩子的关注不够,而且是属于那种市侩小市民,每次学校春
游或是其他活动,他为孩子准备的东西少之又少。没想到,今天竟然。“不,不用,你能这样带着孩子来把情况弄清楚,帮我教育了谭存雨,我就觉得很感谢了!”谭存雨的妈妈把钱硬塞回他的手里。钱虽然又回到了金崇威爸爸的手里,但我看得出,他很不好意思,他尴尬的对我说:“袁老师,你看这事整的?我没好好教育好孩子,对不起!”
其实,我觉得我才该不好意思,我才该说对不起,因为长期以来我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甚至连带了他们的家长,我为自己刚才面对两个孩子与家长的不同态度态度自行惭愧。今天两位家长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 “课”,特别是金崇威的爸爸,一个我一直认为的市侩小市民居然能采用自己这样特殊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犯错之后要勇于承担。当两个孩子稚嫩的说“老师,对不起,让你操心了,今后我们会听话的!” 我内疚万分,在回来的路上,雨还在下,我告诉自己,要用今天的雨洗涤我镜片上的“颜色”,让自己能“明亮”的看着每一个学生成长,用一个宽容豁达的心与家长交流,用自身的行为去感染学生,远胜于枯燥的说教。
事情过去一个学期,在一路继续“和谐德育”研究的日子里,我一直告诫自己,教育孩子时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善于给予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孩子毕竟是孩子,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会有很多次“错”,关健在于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如何引导他们,我们冲动中一些过激的行为对于全体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有影响的,特别是对待差异不能让心中的“天平”失衡。今天的我更加笃信在那个傍晚的决策是正确的,我也想告诉全天下和我一起“经营”教育事业的同行们,不要总带着“有色眼镜”看孩子,对待那些对我们老师打心眼里尊敬的家长们。要用我们的真心换取一颗童心,用我们的一颗爱心,换一颗真心,凡是讲究平等,这样才无愧于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第四篇:《构建和谐德育之我见》
构建和谐德育之我见
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离不开构建和谐德育,那么什么是和谐德育呢?所谓和谐德育就是以满足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教育过程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协调相应、配合得当,形成合力,以引导教育者掌握德育规律,提高育人能力,从而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和谐德育的的主要基本理念是:
一、师生“两主体”和谐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应该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提高教育的效果。学生也会真正的尊敬你,爱戴你,喜欢你,进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切忌武断,一言堂,什么事情都说了算。这样做的结果学生也许嘴上臣服你,但是心里不认可你。从而使教育效果打折扣,甚至造成师生关系的对立。即使是好心也不可。所以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条件,而且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在德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如果能够平等相处,诚恳相待,学生人格就会得到尊重,个性潜能就能得以展示;教师的高尚道德情操、优良个性品质就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
二、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在突出了学生认知目标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情感目标和态度目标的的培养。然而在教育实践中,“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和谐发展。和谐德育认为,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和谐统一的结果。在人的心理过程中,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都是在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支撑下进行的。这些起着支撑作用的心理因素,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对事物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勤奋的学习态度,爱科学、爱创造、爱事业、爱祖国的情感,抵抗挫折、坚忍不拔的毅力,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对人的智力和创造活动起着导向、动力、调节和支撑作用。这些非智力因素与智力活动是一个相互依托、相互作用的整体,两个方面协调发展,才形成健全人格。实践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和谐德育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建了一系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如主题班会活动、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
三、德育过程应该做到知情意行相和谐
和谐有序的德育过程是对受教育者传授道德知识、陶冶道德情感、培养道德意志,引导道德行为的过程。简言之,就是“知情意行”的过程。“知”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基础,“情”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它又是“知、意、行”的内在动力,“意”对“知、情、行”具有促进作用,“行”以道德认知为指导,受道德情感与意志的支配,同时它又对道德认知、情感与意志起到检验作用。学校德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取决于四个环节的和谐统一的程度。和谐德育将“知、情、意、行”和谐地整合在一起,以传授道德知识作基础,涵养道德情感为关键,培养道德意志作保证,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归结,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德育实效。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和谐育人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基本环境,只有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和谐一致的时候,才能形成育人合力,学生的思想品德才能健康发展。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个家庭的成员结构、文化背景、职业特点、家长素质各不相同,家庭教育存在许多误区,如家庭暴力、溺爱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庭教育的缺失,离异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畸形等。社会上存在的封建迷信思想、消极腐败问题、黄赌毒邪黑等现象,特别是黑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异常严重,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少年儿童思想道德素质的健康发展。这就是教育界深感头疼的“五加二等于零”问题(学生在学校五天获得的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仅仅一个双休日,就由于社会和家庭的某些不良影响化为零)。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和谐育人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关工委、共青团、妇联的思想道德教育职能,充分发挥广播影视、报刊杂志、各类网站等媒体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使之合而不同、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形成合力,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目标趋同,德育理念融通,德育过程协调,德育方法互补,德育资源共享,德育评价一致。和谐德育,为孩子健康的成长撑起一片蓝蓝的天空。
第五篇:十七中和谐德育计划
呼市第十七中学
《学校和谐德育途径方法体系研究》2007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中央教科所和谐德育总课题组和呼市教科所的指导下,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积极探索创建和谐校园的有效德育工作途径和方法,将课题研究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用研究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研究内容:
1、加强对课题研究小组骨干成员培训,让他们能够将自己所开展的课题研究做得深入,取得实效。
2、探索德育项目管理对构建和谐校园关系的积极作用;
3、探索师生情感教育对构建和谐学生关系的积极作用。
4、探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对创建和谐校园的积极作用;
5、持续探索开展亲情补位教育活动、心理训练营活动对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积极作用;
6、积极开展人人讲故事活动,通过讲故事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更好的精神营养,用故事滋润学生的心灵。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三、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对象的变化,特别是要进行实验对象的对比研究来科学判断研究效果。
2、访谈座谈法:通过走访实验对象,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认识、想法、感受、体会以及心情的变化等状况,来感受实验研究效果。
3、调查访问法:就是通过对实验对象的家长、亲戚以及邻居的调查访问,对比研究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间接分析实验效果。
四、月研究安排
9月:
1、课题研究组长制定课题的学年研究计划和本学期研究计划;
2、召开课题研究小组骨干成员座谈会,讨论本学期研究计划及个人研究任务;
3、课题研究小组骨干成员制定本学期个人研究计划。
10月:
1、课题组骨干成员开展个人课题研究;
2、召开课题小组骨干成员座谈会,了解课题研究开展情况。
3、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让课题研究能真正促进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11月:
1、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及和谐校园的认识;
2、组织课题小组骨干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提高他们对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12月:
1、召开课题小组骨干成员座谈会,反馈个人课题研究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2、安排本期课题研究小结工作及要求。
3、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课题研究的成果,为撰写本期课题研究小结报告
搜集第一手资料。
1月:
1、课题组骨干成员整理本学期个人课题研究记录资料;
2、撰写本学期研究工作小结和课题研究论文。
呼市17中“和谐德育途径方法体系研究”课题组
二○○七年九月二日
呼市第十七中学
《学校和谐德育途径方法体系研究》2008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中央教科所和谐德育总课题组和呼市教科所的指导下,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积极探索创建和谐校园的有效德育工作途径和方法,将课题研究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用研究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研究内容:
1、整体构建和完善“和谐德育”管理体系
“和谐德育”需要和谐的管理,整体构建和谐的德育管理体系,是实现“和谐德育”的保证。构建和谐德育管理体系就在于使德育组织保持良好的机能状态,使德育工作者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以保证增强德育实效,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它是整个德育工作的指挥和保证系统,具有协调、组织、实施和评价的功能。我校的“和谐德育”管理体系它包括德育领导体制、德育规章制度、德育队伍建设、德育网络建设、德育环境创设、德育督导检查等几项内容。
2、整体构建和完善“和谐德育”目标体系
德育目标是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所应达到的规格要求,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发,根据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在“德”的方面的要求,遵循青少年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提出初中阶段和谐德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尊重、学会诚信、学会感恩,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总目标下,提出一到九年级各年段的“分层德育目标”。根据各年级德育目标制定出各年级分阶段实施目标。
3、整体构建和完善“和谐德育”内容体系
德育内容是为实现德育目标而确定和安排的特定的教育内容。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保证。根据各年级“和谐德育”目标构建相应的“和谐德育”内容体系。同时,根据各年级德育内容制定出各年级分阶段教育内容。
4、整体构建和完善“和谐德育”途径体系
德育途径是对学生实施德育影响的渠道,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落实德育内容的组织形式。德育途径体系是以完成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为目的。学校德育主要途径包括:思想品德课教育、各学科教育、主题活动、四育人(教
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班主任工作、党团队和学生会工作、志愿者服务与社会实践、课外活动、校外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心理辅导、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德育导师等。
5、整体构建和完善“和谐德育”方法体系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为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实施德育内容的手段。德育工作要有效地实现德育目标,必须使德育方法科学化。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学校德育工作经验,创新德育方法,不断完善德育方法体系。
6、整体构建和完善“和谐德育”评价体系
德育评价,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德育目标及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多方面收集事实材料,对德育工作及其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德育”评价体系,探究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的“和谐德育”评价方式是建立“和谐德育”工作体系的一项重要课题。
三、主要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根据研究过程的具体情况,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并边实践边修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
2、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并把握本课题研究的对象、内容、原则和方法。
3、经验总结法
根据课题实践的事实,通过不断探索总结,把研究过程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概括出有价值的经验。
本课题研究的其它辅助方法有:个案研究法、座谈讨论法等。
四、月研究安排
9月:
1、课题研究组长制定课题的学年研究计划和本学期研究计划;
2、召开课题研究小组骨干成员座谈会,讨论本学期研究计划及个人研究任务;
3、课题研究小组骨干成员制定本学期个人研究计划。
10月:
1、课题组骨干成员开展个人课题研究;
2、召开课题小组骨干成员座谈会,了解课题研究开展情况。
3、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让课题研究能真正促进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11月:
1、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及和谐校园的认识;
2、组织课题小组骨干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提高他们对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12月:
1、召开课题小组骨干成员座谈会,反馈个人课题研究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2、安排本期课题研究小结工作及要求。
3、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课题研究的成果,为撰写本期课题研究小结报告搜集第一手资料。
1月:
1、课题组骨干成员整理本学期个人课题研究记录资料;
2、撰写本学期研究工作小结和课题研究论文。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09年4月---2010年9月),具体研究步骤为: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4月---2009年6月)
(1)酝酿、设计、申报研究课题《整体构建初中阶段和谐德育工作体系的实践与研究》;
(2)组建《整体构建初中阶段和谐德育工作体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落实研究成员,并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
(3)完成课题申请,召开“开题论证会”;
(4)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学习内容:《中学德育大纲》、《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文章。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年7月---2010年6月)
(1)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在学校开展具体的研究与实验活动;
(2)定期举行课题研讨会,及时交流意见,查漏补缺;
(3)重视信息的反馈与收集,及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0年7月---2010年9月)
(1)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撰写论文;
(2)分析、总结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工作;
(3)将研究结果汇编成成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