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德育价值”
浅谈“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德育价值”
文章内容摘要: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校的课堂,课堂教学的氛围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知识以及价值观的吸取。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内化德育行为。老师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学生就会体会到自信与温暖。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德育工作顺利开展。德育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作为老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
关键词:课堂 和谐 价值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目标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这个目标充分重视说明了德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当然也不能例外。新的课程不仅要传授知识,更是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因此,我认为课堂更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校的课堂,课堂教学的氛围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知识以及价值观的吸取。如果老师创造设计一个积极向上、气氛活跃的课堂,学生就会很主动地积极思考,从而形成良好的态度、价值观。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优化课堂,让学生乐于接受教育教学。我在上四年级苏教版下册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第一课时时,在黑板上板书“试一试”中的2的倍数有哪些时,写了2、4、6、8、10、12,没有写省略号,当我刚一转过身来时,下面的陈邦国同学就大声叫起来:“陈老师,陈老师,你应该还要写省略号。”我愣了一下,但并没有生硬地说:“这个问题,老师一会儿会讲。”而是不慌不忙地请陈邦国同学站起
来,他站起来后很紧张,以为老师会批评他。我说:“陈邦国同学,你为什么这么说呢?”他说:“陈老师,昨天晚上我回家去做完家庭作业后,预习数学书的时候看过,因为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写都写不完,所以为了简便,写几个之后要用省略号。”我马上肯定了他的说法:“嗯,不错,陈邦国同学讲的,就是我一会儿要讲的知识:因为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写都写不完,所以写几个之后要用省略号。”看他脸上露出笑容后,我请他坐下,又接着说:“同学们,以后你们要像陈邦国同学一样,回家之后能认真预习书本知识,在课堂上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如果老师有失误,就指出来;但是要举手,不要影响其他同学,好吗?”迎得了同学们的一片喝彩。这节课,同学们听得更认真了,学得也更好了。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优化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接受教育教学。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内化德育行为
老师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学生就会体会到自信与温暖。从而会更加热爱老师,尊重老师,充分信任老师,而且还会效仿老师的行为。老师所呈现出的态度、价值观、处事方式就会自然而然地被学生所接受,继而真正地实现德育目标。我班有一学生郭磊,父母经常外出打工,基本上没有时间在家陪伴他。我深知学生的成长是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主体框架教育体系中进行的。在学校靠老师,在家靠父母。而像郭磊这样的同学基本上得不到家长的陪伴和照看。他的自觉养成习惯差,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学习成绩也不理想,所以我就充当起父母的角色,在课余时间,经常和他一起聊天,谈的最多的是他的父母问题,向他解释说爸爸、妈妈也是为了家庭的生活才出去打工,他们是最爱你的人,他们希望你能安心读书,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用的人。除了经常和郭磊交谈外,我还经常和他的父母通电话,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家庭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和终生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道防线。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不要误认为只要能挣到很多的钱,就能保证孩子上好小学,读好中学,能上大学,接受好的教育,就尽到了家长的职责。把教育的任务完全交给学校和老师,这实际上是对子女不负责任的表现。”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有一次在和郭磊聊天时,他竟然主动地对我说:“老师,我现在知道了父母工作 的艰辛,他们虽然没有太多的时间陪我在家,但是我一定会听爸爸、妈妈和老师的话,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他们。”所以,老师一定要蹲下来和学生交流,和他们做朋友,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从心里面信任你,从而取得好的效果。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德育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作为老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所以,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直接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试想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要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诚实守信,吸烟有害,劳动光荣等,而老师一出校门就叼起一支烟,满嘴的粗话,随手扔垃圾等,被学生看到后影响是非常不好的。在课堂上,如果老师的板书工整、字迹干净、设计巧妙,老师上课时语言优美,仪表端装。无形中就会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做作业时也会学着老师的板书,认认真真、干干净净地做,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影响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自我约束力,自觉地进行行为反思,道德约束。在学习知识和思想道德方面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相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不和老师交流,甚至会厌恶老师,从而影响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与完善。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创造了积极认识自我,反省自我的平台,而且学生通过不断地完善,还会更好地前进与发展。
第二篇:和谐师生关系与高效课堂
数学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培养与高效课堂的形成知识在更新,人类在进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双方民主平等交往、和睦相处、互相关心、尊重、理解、信任、教学相长而呈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是和谐社会的缩影。怎样才能建立新课程目标下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和谐的师生关系与高效课堂又有怎样的因果关系呢?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1、和谐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学过程它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教师在课堂上犹如指挥家,只有师生密切配合,才能弹奏出优美的教育乐章.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真挚的师生感情,才能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应倾心构建这样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多一些感情投资,真正使这一宝贵资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教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从我现在所教的两个班级我就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点,由于师生关系的和谐,我每天都是面带微笑走入教室,以更愉快的心情离开教室。我在课堂上享受着指挥家演奏优美乐章时的快乐,我的学生也如此。虽然我作为任课教师,但我的教学质量在所教班级中与其他学科相比总是第一,与年级同学科相比也总是第一,且几乎每次平均成绩超出年级平均分10分左右。不仅成绩领先,在其他能力方面他们也各具特色。都是平行班级,我教的班级会处于领先地位这取决于和谐的师生关系。
2、和谐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动力
教师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在学生心中建立一定的地位,否则根本谈不上与学生关系和谐。教师能心情愉快的上完一节课,就想将下一节课上得更愉快。这也促进教师认真备课,钻研业务,重视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设计出最合理的教学方案,科学讲授,特别是发挥教学机智,及时捕捉课堂上的思想火花,寓教于乐,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人们常说好老师成就好学生,我认为这是相互的,好学生同样成就好老师。好学生对课堂提出了更
1高的要求,促使教师更用心的去备好每一节课。
二、怎样才能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我的体会如下:
1、更新教学理念,相信学生.。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我在教学中倡导如下三种理念:其一是开放讲台,让讲台成为学生自我锻炼、自我成长的阵地。正如我每天都坚持做的课前3分钟练习,就是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由学生轮流当小老师,他们在课前自己准备好题,上数学课前将题写在黑板上,铃响同学们便自己做题,然后再由他们自己讲解,教师完全作为旁观者。出题前学生会用心的去找题,而且他们讲得头头是道,下面听讲的学生热情也很高。这样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特别是讲题的人得到了锻炼,能力得到了提高。其二是站到学生的后边去,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求学,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其三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师生情感。人是最富有感情的,心灵之窗总是向热情,信任的人敞开着.教师的信任是师生间感情交流的入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思想基础.因此,教师必须相信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去相信每一个学生,尤其是要相信那些有失误的学生,不戴”有色眼镜”去看他们,而是给予他们信任和期待,拉他们一把,相信会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进步因素,产生自信,产生力量,从而能消除不足,更新自我,创造成绩。
2、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形成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
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艺术水平。教学上,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上好课,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加强个别辅导、教育,促使每一个学生不断进步。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以自己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去影响学生,学生自然会看出来“老师多么认真地工作,这都是为了我们好。”事实表明,责任心强的老师学生总是欢迎的。其次,要以身作则。在行为上做学生的模范。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应先提前到达教室。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老师批改作业、试卷就要及时;要求学生热爱劳动,劳动时老师也应带头参加;甚至老师自己有过失时,也要勇于承认错误„„身先士卒的将军,总能一呼而百应,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为他的部下树立了榜样,更重要的是他借自己的行为使下属感到“将军和我们同生死”,拉近了同下属之间的距离。这就是以身作则有融洽师生关系的原因。
3、用高效的课堂吸引学生
展示教学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才是优化师生情感的重要策略。教师应注意用生动活泼、知识渊博、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学来吸引学生。在课堂上,探究一个知识点时,巧妙地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结合真切的生活经历理解知识;将知识点归纳成顺口溜,既丰
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激起学生学习上的兴趣。其次是恰当分配时间,优化课堂结构,实施当堂作业及检测。课后做作业,学生虽然完成了,但有一部分学生是抄抄了事。教师批改后不能所馈到真实信息,学生也没有起到巩固练习作用,课后作业成了一道虚设的工程,费时费力无效果,且形成恶性循环,逃学、厌学者应运而生。现在为了真正地能反馈到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程度,同时为了真正地减负增效,尽量留一些课堂时间(一般5~10分钟)给学生用来完成作业。教师同时巡视、察看学生当堂的作业情况,获得正确反馈并可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学生也会最大限度的自己开动脑筋考虑问题,独立完成作业,真正做到“做有成效”。课堂上作业后,课外可以少布置或布置一些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让学生没有那种课业负担的心理。在轻松活泼的氛围理学生将知识的巩固了,情趣盎然的教学使学生陶醉其中,师生关系趋向和谐,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4、要热爱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唤.它需要教师从情感上热爱学生,从生活学习的细微处关爱学生,处处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难.尤其对那些身处逆境的孩子,教师更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温暖他们,不失时机地给他们一个微笑,一句安慰的话,让他们时刻感到你是他们的贴心人.要让学生总跟着你学,与其总是给他讲大道理,不如耐心细致的给他讲一道题。在他学习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就不会形成恶性循环,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信心,他自然就会喜欢上这位教师。因为,”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我虽然不是班主任但我的学生非常喜欢跟我交流,遇到什么问题他们会先来跟我交流。可见,教师用自己高水平的情商给学生以”细无声”的”滋润”,不但会使学生爱其所教的学科,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情感效应,而且会促使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良好品质的形成。只有师生关系处在这样一种关爱、平等的和谐气氛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学习任务。
5、教师要宽容理解学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是未成年人,犯错误是难免的.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应少加些指责,批评,多一些循循善诱.切忌与学生计较,粗暴地训斥学生,这样将导致学生疏远你,敌视你.宽容不是无能的表现,而是教师人格美的体现.宽容有时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有力量。我现在所教的班级中就有个心理有问题的男生,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他母亲对他也是无能为力,只能带他去进行心理辅导。他对任何事都特别敏感,同学随便说句话他都会认
为在说自己而跟其他同学打起来,遇到老师批评他也会跟老师争吵,时常跟班主任发生争执,威胁班主任和同学,将班主任气得不行,很多人都避而远之。我看到这种现状后经常跟他母亲进行交流,了解他的各方面的情况后,时常找他谈话,鼓励他,且从不当着同学的面批评他,在课堂上经常给他展示自我的机会。结果他跟我非常亲近,不管在那里遇到都会主动的来问好,并聊上几句,显得很可爱,就这样我们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因此他的数学成级位居班级前列而其他科目却不尽人意。我想如果我们对学生都能做到爱和宽容那问题学生就会少很多。宽容作为一种教育态度,既不是消极的放任自流,也不是有意回避矛盾,它和严肃批评一样,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冷静反省,认识缺点,从而改正错误.既然批评和宽容的最终目的一样,而经常批评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用宽容对待学生却能保护学生的自尊,那么,我们对学生少进行些批评,多给予宽容不是更容易与学生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吗?
以上是我从教多年来几件小事的真实记录,也是我对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探究。和谐师生关系能使学生进步、教师开心,校园处处充满生机。我们何乐而不为,关键是找到合适的方法,处处留心,真正做全方位关心、帮助、爱护学生,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师生关系就象一面镜子,当你真诚地对它笑时,它也会呈现给你一张温暖的笑脸。
2011年6月
第三篇: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师生关系
我们对于过去老师对学生的统治深恶痛绝,于是我位置上学生的展在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上,从情感、态度和言行等方面给教师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这种规定被全社会所认同并被不折不扣地执行,以维持师生关系的发展。诚然,老师作为引导者和灵魂工程师,应对和谐的师生关系负责,但我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师生关系的构建者之一,学生也应付出努力。正如有学者指出:强调老师在教育中的发燕尾服,与学生一道获得幸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考虑老师的幸福只考虑学生幸福的教育,客观上是要求老师都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这是不现实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学生作为被统治者对老师的绝对服从,也不是老师作为工具任凭学生游戏。只强调单方面的师生关系是不健康、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乃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含义及特点
师生关系,是指老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从师生关系的概念中我们可以认识到:首先,师生关系是通过老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即老师作用于学生,学生也要作用于教师。其次,师生关系中师生通过相互作用产生了相互影响,即在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对老师产生了影响。再次,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但又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是在特殊的环境——学校中,通过专门培养人的老师及其精心组织的教学过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发展的美好阶段,对于老师和学生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那么,什么是和谐呢?一般认为:“和谐”是事物发展的成熟阶段,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原始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三个时期,而和谐只产生于成熟阶段,和谐是人的思想协调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正确作用的结果;和谐是事物内部关系全面协调的统一。由此可知,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师生通过相互作用和影响,通过协调内部关系而形成的,是师生关系发展的成熟阶段、完美阶段。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特点:一提到师生关系时人们更多地会想到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对话,强调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和谐的师生关系当然包括这些内容,但这些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区别于一般的师生关系的本质特点。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均衡发展: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但又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间为完成教育任务而发生的工作关系,为满足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以情感、认识等交往为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其中师生的工作关系是最根本的并受教育目的制约,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根本需要,是师生最基本的关系;人际关系是师生社会化和个人满足的需要;心理关系是师生的情感和认识的需要。这三个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相互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这三种关系的均衡发展。忽略了师生之间任何一咱关系的发展都是不和谐的而且是不健康的师生关系。
2、双方付出:从上述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办公室中我们可以发现,和谐师生关系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不是老师或者学生任何一方的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尤其是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人们在重视老师如何处理情况下,学生也应抓住时机,积极配合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因为:学生是学校中任何革新活动的参与者或革新者的主体之一,而不仅仅是获益者。只有师生 的共同作用才能 发生革新。我们要突破以前不良的师生的界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共同付出。
3、双方获益: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双方相互促进、共同获益的结果。一方面,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取得好的效果,还让学生感受到有种安全感、归属感和爱,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情感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是有重要意义的。另一方面,和谐的师生关系也会满足老师作为人的心理需求。学生的进步也体现了老师之作为老师的价值,体现了他们的能力。曾有人指出,在教学过程中,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这一过程 中,老师获得的发展则是这一目标派生出来的产品。可见促进学生发展这个活动本身的结果也是老师发展、老师获益的一部分。哈格里夫斯曾提到师生关系依据彼此情景定义的一致性与否存在着三咱可能:和谐、不和谐、假和谐。其中和谐就是师生双方均获益,不和谐是师生双方均受害,假和谐是有时获益有时受害。他指出,尽管老师拥有绝对的权利,但事实上很少有老师会不折不扣地使用;尽管学生处于被动、无权的状态,但事实上学生仍可以通过破坏等手段以无形的力量进行对抗。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双方共同促进,彼此获益的结果。
4、双方愉悦: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彼此感到愉悦、满足。首先,这种关系是以一种平等的、信任的、尊重的态度和行为来维系的。这种过程是令人轻松、愉悦。任何一种以牺牲师生任何一方的愉快和满足为代价换来的师生关系的和谐都不是持久的和谐,是一种假和谐或者是不和谐。在师生交往过程中,通过师生双方各自合理发挥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彼此尊重、相互促进,在愉悦的气氛和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师生关系才是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完成的。师生双方应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运用各种策略来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掼,树立正确的观念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老师应做到: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老师应热爱教育事业,将学生的最大发展看成是自己最大的成就和满足。认识和履行老师的职业道德,认识到职业道德是老师的灵魂,是穿教育的精神支柱。其次,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认识到教学不仅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要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操,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以成绩的好坏、是否对自己言听计从来评价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能,把学生作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再次,树立正确交往观。老师应正确认识社会中的不良观念给师生关系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自觉抵制不奶思想的侵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名利观,不以学生家庭的财富和免得来确定交往的对象和交往的目的。同时,学生也应做到:第一,树立正确的老师凤。学生应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尊重老师的人格,支持老师的教学工作。学生还应从小学会宽容、学会爱自己和爱别人。学生应知道老师也是人,也需要爱。学生对老师的爱表现在学生对老师的接纳,真诚、热心地对待老师。第二,正确的学习观。学生学习观是指学生个体对知识、经验所持有的直觉认识,也有人把它看成是学生个体对知识和学习的一 认识论信念系统,它涉及对知识性质、学习性质、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等多的直觉认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对于正确指导自己的学习行为、评教和师生关系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第三,正确的自我观。学生应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发挥自己的优势,改变自己的劣势。这就要通过与老师的交往,竞争者监督阅历、经验和见解等作为自己的借鉴。学生应树立自信,克服胆怯心理,认识到老师是一般的、同自己地位平等的人,敢于同老师交往,乐于同老师交往。
(二)提高能力,正确对待
能力素质是师生能否建立起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师生提高彼此的能力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为此,老师应做到:第一,提高自身素质。老师应注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来提高自身素质。在道德方面,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做到为人师表。在个性方面努力做到开朗大方、积蓄可亲、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等。第二,全面了解学生。老师只有全面地学生才能正确地对待学生。如果老师没有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他就常常对学生抱一种完全不正确的看法。因此老师需要全面地观察、了解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性格特点,考虑学生的举爱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第三,平等对待学生。学生对老师对待自己和同伴的态度是很敏感的。学生会为老师对自己的不公平待遇而对老师产生反感态度,并进而影响师生关系的发展。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曾指出: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自己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因此老师应不因学生的家庭条件、外貌特征、成绩状况、性格特点等而不公平地对待学生。第四,主动关爱学生。爱是一切情感建立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公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良好 心理品质的形成,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爱。只有教师和学生真诚地相互关爱,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发展。教师还要对每一个学生抱有期望。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期待会带来对象的戏剧性变化,即按照期待的结果变化。因此,教师应对每个学生抱有期望,主动与每个学生接触,更多地关注学生,关心滨身体和心理,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同时,学生也应做到:第一,主动提高自己,始终追求进步。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首先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不断努力学习使自己身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学生会赢得教师对他的好感,并激发教师教学以及与学生交往的热情。这种好感和热情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另外,学生还应注意自己的交往方法,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第二,尊敬教师,善待他人。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叫育人,这种劳动是不能用金钱来徇的,它是倾注了教师大量的心血、精力以及情感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总和。因此,学生应该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爱教师。学生的尊敬和爱慕,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的爱,而学生的对立情绪又往往是许多教师感到对学生爱不起来的原因。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是人格上的尊重,而不是对教师一味地服从,学生还应主动关心和善待身边的其他人通过善待其他人,能更好 地记得他人和教师的好评和喜爱。
(二)运用策略,深入交往
由于教师经验的丰富性和角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师生关系的构建中处于主要的地位,因此我们这里主要探讨教师如何运用策略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换位思考。师生应多丫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彼此交往的态度、言行等。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兴趣爱好,理解学生不成熟的态度和言行。教师在要求学生的时候,应考虑是否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且自己应做出表率。
2、兴趣融合。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爱好,形成与学生兴趣的融合点,再逐步扩大对话范围。兴趣融合点就是双方共同感兴趣的事物,它不是强者对弱者兴趣的剥夺,即不是教师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兴趣也不是教师迫于某种压力而向学生的兴趣无原则的让步,而是形成师生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兴趣是师生扩大和深入交往的基础,是师生形成良好的印象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3、批评的艺术。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而是要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批评方式。在批评学生的错误时应视其所犯错误的性质、严重程度、学生的性格和批评的场合,灵活地运用批评。在批评学生后,应适当给予安抚。这种批
评不会伤害学生自尊心,学生易于接受和改正并且不伤害师生关系。
4、恰当赞赏。教师应对学生的进步和优秀表现加以赞赏。老师的赞赏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因素。恰当的赞赏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挑选值得赞赏的地方来以各种方式进行赞赏。这种赞赏包括教师眼神的肯定、语言的赞赏、行为的认可、物质的奖励等。教师在称王称霸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赞赏过度和赞赏不及,避免对不值得赞赏的行为的赞赏。
5、及时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谈话、匿名信等方式保证学生反馈通道的畅通。这种反馈包括学生自己的教学、交往的方式自己做错的要改正,做得不好的要改进,学生误会的地方要想办法澄清。
第四篇:课堂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范文模版]
课堂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常会遇到这样的局面: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了语言交际的模拟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对话操练,但总有学生羞于开口,特别是叫他们站在教室前面演示对话时,众目睽睽之下,不远处还站着老师监督着,他们更显得局促不安,话语说得语无伦次。教师们免不了感叹:这可怎么办才好,让他说,他不说,时间倒是浪费了不少。的确,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在课堂上,他们努力为学生创造说和练的机会,模拟各种情境,力图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但苦恼的是:学生不参与!其实,课堂情境仅仅靠模拟是不够的,它毕竟是在课堂中,所以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心理上分析学生的愿望,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起一种协调、和谐、互补的师生关系。
一、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
教师在学生面前是以一种权威的形象出现的,学生对教师心存敬畏,这不免拉开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尤其在课堂上,学生担心回答问题出错,更造成了一种心理紧张。要解开这道锁,还得先从教师做起。首先要给予学生以尊重,对课堂提问答不出的同学说一声:不要紧,在仔细想想,而不是让他长久地站着;对回答错的同学说一声:没关系,爱动脑就是最棒的了。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不会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挫。其次,要认识到课堂便是情感场,教师面带微笑、亲切和蔼地与学生交流,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间无心理距离。可见,温暖而有鼓励性的教学气氛能够在心理上给学生一种安全感,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
二、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人施教,面向全体
不可否认,学生之间在能力和智力方面确实存在差异,同样的学习内容,有的学生掌握快一些,有的学生就慢一些;有的善于口头表达,有的善于书面表达;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善于形象思维,如此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集中在同一个课堂中学习,倘若教师对所有学生施以千篇一律的教学,强求他们齐步前进,这是不符合学生的客观需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仔细琢磨学生的个性,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人施教和面向全体相结合。比如,课堂提问时,简单单一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回答,力争使全班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
三、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他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对学生而言,即要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满足自我实现。在英语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加以鼓励和表扬,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出卷考试时,不是想法让学生考不出,而是让学生感到跳一跳能够得着,多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帮助他们找回自信。的确,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它有如一棵幼苗,需要师生共同施肥,悉心护理,才会茁壮成长。教师只有成为学生心理上的朋友,才能被学生所接纳,彼此才会沟通,课堂气氛才会融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被唤醒。可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
第五篇:论构建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现实意义
构建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现实意义
在校园生态系统中,教师与学生是其中最活跃的因子,是校园生态的活的创造力。师生关系是学校诸多要素关系圈中最关键的链节之一,它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决定着校园生态的和谐状况及发展水平,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非常紧迫,而且意义重大。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当今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必然
在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的大部分时期,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主宰,是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校师生关系在现实条件下面临并呈现出各种新情况需要重新审视与研究。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明显增多,前喻文化、后喻文化和并喻文化相汇交融,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传递的价值观念往往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冲击;学生独立自主意识增强、思想更加活跃,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教育途径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旧的师生关系的不和谐越来越明显,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势必遭受强烈的冲击甚至遭受瓦解,时代的发展要求重塑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更注重倡导“以人为本”,更注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表现在课堂上,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本次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也是素质教育能否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必须把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必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取知识的。因此,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主从型师生关系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应当是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等素质教育要求的平等合作、相互信任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建设现代和谐校园、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随着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社会和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日益增长,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广大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竞争。教师因此患有比一般人更多的心理障碍,如焦虑心态,嫉妒情绪,神经质、抑郁症和失眠等。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老师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长此以往,教师就会变的更加忧郁、消沉、焦虑、烦躁、愤怒、失望、愁苦而导致心理疾病,教师对其职业就会感到厌恶。这种“负螺旋”态势是校园内部的“隐形炸药包”,将是学校和谐发展的严重障碍和危害。相反,如果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在课堂上给予积极的配合,充分显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激情,教师受到了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就会增强自尊、自信和荣誉感,就会觉得尽管工作很忙很累,报酬也不高,但精神上很充实,心理上很愉悦,我这样做值得,从而减少或消除本来存在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隐疾,促进教师以更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工作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奉献,使教师工作由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需要。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很大影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导致在校学生心理疾患和校园环境不和谐的重要原因。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训斥、批评和冷遇,学生就会产生自卑、恐惧、屈辱、焦虑甚至敌视等情绪,加上学生本身的压力也不小,容易患上不良的心理疾病。例如,在教学中,当教师对待学生偏袒不公时,当学生总是受到老师忽视时,学生就会感到痛苦失落,情绪激动,举止冲撞,待人态度生硬,好发脾气,不听劝告,表现为“过度激动症”。当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受到老师讽刺、训斥后,忧虑、失望、愤怒、不满,表现为“激愤症”。再如,在紧张的师生人际关系下,一些学生因为怕分数差受到批评,从而对周围的一切非常敏感,总是提心吊胆,十分紧张,表现为“恐惧症”。相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热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师生间保持着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生就会自尊自信,心情轻松愉快,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就会在精神、心理、价值观以及行为等方面与教师进行合作与交流,在交流与合作中双方共同调节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关系的不断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和谐教育更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不断调适师生心理状态,促使师生身心和谐,有利于促进现代和谐校园建设,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地发展。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师生教学相长,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宗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把教师看做最信赖和仰慕的人,他们喜欢上这种精彩的课,把它当成一种享受,他们懂得尊重教师就是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所以他们总会积极配合,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努力学习,努力珍惜和维护这种和谐关系,比较容易接受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批评意见,对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信息,会尽量吸收,不仅避免由于人际关系而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和教师教学态度的事件发生,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的效果。对于教师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尊敬、信赖并且喜爱教师,这对教师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教师为了继续保持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对教育、教学就会更加负责,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千方百计地想把课上好,把学生教好。每节课情绪饱满,激情洋溢,精益求精,并针对学生特点组织和增补内容,择其最适宜的手段和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尽量使教学最优化、最有效,把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通过教学活动体现出来。教师正是用认真的备课和课堂中优雅、亲切的教态,生动优美的语言,准确精练的讲评来博得学生的好感和尊重的,而且不断地从学生的笑脸和进步中得到激励和安慰,思路更为敏捷,教学信息渠道畅通无阻,使教育、教学超水平发挥,提高了教的效果。教育心理学家专门研究过课堂气氛对于学生的影响,发现在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愉快,精神舒畅,反应灵敏,容易形成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激起感情共鸣,学生会感受到老师的热情和爱,并把对老师的爱迁移到老师所授学科上去,增强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和信任度,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实现教育的功能。而学生良好的情绪反应反过来又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情绪,二者合理互动,良性循环,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反之,如果学生对老师有反感和抵触情绪,就会心情烦躁,如坐针毡,精力分散,思维消极,反映迟钝,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潜能 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人的需要是产生动机的源泉。和谐的师生关系恰恰满足了学生对爱与被爱、民主平等、受人尊重、自尊及好奇心等心理需要,同时让学生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和承认。他们不仅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的营养,而且获得了爱护与支持,尽管学习很艰辛,有时是枯燥无味的、紧张的,学生也会全力以赴地、轻松地、愉快地去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还影响着学生学习动机的选择性。学生都喜欢上自己喜爱或崇拜的教师的课,愿意为他们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皮格马利翁效应”又促使学生追随和效法教师,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学习符合教师的标准和期望,借以获取教师的赞许和关心,给他莫大的宠爱和鼓舞,因而努力于该科的学习。我国有关调查也表明:许多学生在大学学的专业大多是中学阶段很喜欢的教师所教的学科;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学科兴趣和学习成绩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一致的状态,构成“正反馈”的趋向。
创造是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的一种活动,它意味着运用一个人的全部能力和潜力,它需要有宽松的环境和对人的充分地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代的学生民主意识和成就意向强,他们思想解放,少条条框框,不避嫌疑,少盲目服从,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民主权利,希望有个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平等的环境,讨厌专制式的领导方式,喜欢平等的讨论问题,民主的解决问题。和谐师生关系可以让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产生满意、愉快、羡慕、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在这种清新浓郁的民主气氛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记忆更加清晰牢固、想象更加丰富广阔,从而有利于对学生创造性活动的培养。
五、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对学生道德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教育与培养。号称“中国基础教育活化石”的教育家吕型伟曾说:“如果孩子能对你讲悄悄话了,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在和谐的师生氛围中,因为相互认知、相互信任和尊重,视教师为知己,则可消除对方的顾虑,让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扉,把他的困难与问题在一个轻松和讲理的环境中说出来,从而得到一些精神上的发抒和松弛,然后教师就可以对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信其道才愿受其教。师生关系融洽亲密,学生对教师的教导,在感情上才具有相容性;而在不融洽不亲密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容易形成对教师的“逆反心理”,与教师的教导背道而驰。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心灵深处的了解和洞察,及时矫正学生不良动机和行为。
和谐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身教示范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是教育思想的抽象的体现者,而是活生生的个性------我们对学生来说,应当成为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才有道德上的权利来教育学生。”任何教学都是具有教育性的,教学活动既是传习文化知识的过程,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学生具有道德示范的作用。学生视教师为楷模,他们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品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在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享受到师爱的温暖和师生友谊的快乐,使他们相信人世间是真诚美好的,从而体验到友爱、尊重、诚实、平等等道德经验。相反,如果学生在师生人际关系中见到的是自私、圆滑、冷漠、虚伪、怀疑,他们就会以为世界是冷酷无情的,从而得到仇恨、势利、自私等道德经验。正如斯宾塞所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和谐的关系,才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从而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