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课堂需要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课堂需要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案例背景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在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生在我和学生之间的故事让我深深地感觉到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体育教学的催化剂。
案例描述
有时在上课的时候,有些学生不管上什么内容的课他就浑身不自在。我在讲解示范的时候注意力不在学习上,要么和同学说笑,要么就“想入非非”,或者看其他班级上课。这种藐视课堂的行为让我非常气愤,自己年轻气盛,哪容得下他这样随意、无礼。那一次刚开始上课,我在讲解上课内容时他又在下面也与同学讲个不停,根本不把课堂放在眼里,也无视我的存在,我气不打一处来,顿时火冒三仗:“你不想上课就给我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指着他。可以看得出,那一刻他无地自容,原来还眉色飞舞的表情在一瞬间凝固,然后转身就走:“不上就不上!”在接下来的几节课中他没有来,我向班主任汇报了这一情况,班主任来了个缓兵之计,先由他去,看来他是班上的“顽固分子”。就这样这件事随着时间渐渐地淡了。再后来我同样去上课,在我还没有到达学生集合地点的时候,我看到他一样的向教室奔跑,从他的脸上没有看出一点我们之间发生的那件不愉快的事情。当时我虽然因为剥夺了他的上课权利而有一丝丝胜利的闪念,我还是把他叫了过来,并与他进行了沟通:“你想上课吗?”“想!”他回答。“既然想上课就得好好上,遵守课堂纪律”他认错的态度非常好,他又回到课堂上来了。在以后的课中他表现很好,违纪现象再也没有发生,但从此让我加深了对他的印象。
几年后的一天我在超市里碰到他,我一眼就认出了他。我们不约而同的把手握在了一起,像分别已久的老朋友。我们交谈了很久,尽管谁也没提以前发生的事,但这件事让我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也领会到了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案例评析
这件事尽管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但同样或相似的情况还在不少课堂上发生,分析这件事发生的经过许多事情的处理都需要教师的智慧与方法。
1.了解学生兴趣,满足学生需求
每位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对不同的体育项目也有自己的需求与爱好,也因为学生的个性不同所表现的强烈程度不同。因此,一些同学尽管对老师安排的上课内容不喜欢但能克制,而一些学生则表现强烈,表现出明显的不满情绪,熊建伟同学的强烈表现正说明了这一点。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能及时了解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爱好,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如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一节课中可适当开辟一块“自留地”,给学生展现的机会,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也就不会出现课堂中像熊建伟同学一样上课没有心思而出现各种不良状况。当学生通过一些不良状况来表示自己的不满时,我不仅不去了解学生的所做所思,反而进行无情的批评,从而导致矛盾激化,这是传统的师道尊严所致。
2.对学生要进行心理疏导
无论上什么内容的体育课,一堂课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这时就需要
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明白不可能按他们的兴趣爱好上课,体育课有学习的目标与内容安排,如果喜欢可以课余时间来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如果教师讲道理,分析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于将近成人的高中学生来说他们不是不能接受。在这则案例中因为自己缺乏经验与方法,当时也怕停下来影响课堂教学进度没有很好的做好熊建伟同学的工作,也让他的这种行为在课堂中反复出现,从而导致后面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3.教师要讲究方法,不能强制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具有绝对的权威,并且神圣不可侵犯,而学生就应该对教师尊敬并且服从。再加上自己才走上工作岗位,对这种情况缺乏应对的方法,所以处理起来非常简单,甚至采用了粗暴的方法来强制。当着全体同学的面,没有给熊建伟同学一点面子,对一个自尊心非常强的同学来说,让谁能接受呢?所以也导致了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激化,也就出现了他不上体育课的现象。现在想想我这种不讲方法的结果是剥夺了他上课的权利,实在不该,不讲方法的这种强制是要不得的。
案例反思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全心的面貌,师生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课堂中需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维持正常的课堂秩序
一直以来,教师习惯运用权威和压制来建立课堂秩序,并在这种秩序下完成对学生的知识与技术的灌输。在新形势下,教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从控制课堂秩序入手。首先,教师要彻底放弃不合理的权威和不平等的压制,依靠教师自身素质与人格魅力以及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依靠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以及高度的自觉性,共同营建一种新的课堂秩序;其次, 教师要有教育民主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案例中因为我的专制而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从而使师生矛盾进一步激化。这种采取专制的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不利于课堂秩序的维持。因此,教师只有对学生亲和、平等,能听取学生的意见,将专制型教学作风变为民主型教学作风才能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维持正常的课题教学秩序。
2.正确处理“两主”关系
在处理师生关系的问题上, 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自己主导者的角色,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启发学生学习,转变“师道尊严”和“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学习和发展是学生的权利,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适应千差万别的学生,而不是要求千差万别的学生去适应同一目标、同一规格、同一要求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如果加以强制,则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会发生转变,被动地附和教师学习,让教师成为了教学的主体,而学生成为被动的学习的客体。因此,教师时时要保持头脑的清醒,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内在的动力之下,对学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正确引导,或采取一定的方法满足他们合理的要求。如案例中我如果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做好他的思想工作,再在完成教学任务以后留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活动时间,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3.建立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努力创造和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是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手段。调节课堂心理气氛的方法有很多。(1)改善课堂用语。教师要加强教学用语的幽默性与情趣性,打破课堂的沉闷局面,缓解紧张、慌乱情绪,融洽师生情感,激发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受到启迪。如案例中如果我当时用一种幽默的语言给予熊建伟同学以暗示,相信结果又会发生转变;(2)要建立和谐交融的人际关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多走到学生中间去,如多参加学生的活动等,关键是教师要放得下架子,多与学生平等交往。
(3)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情绪。首先,教师不应该让学生的情绪来左右自己。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充满个性的孩子,学生总会制造一些让老师不如意的事情来,教师要反复提醒自己,这毕竟是一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度地包容,才不会被孩子的情绪所左右。其次, 要善于用自己积极情绪去感染学生。孩子心情与表情是善变的, 教师如果有丰富的感情, 而且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感染、调节孩子们的情绪并不是件很难的事情。
师生和谐,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有学者认为: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是保证社会机体协调发展的基础。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便是构成了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的主体。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往,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如果真诚对待学生,学生也会用坦诚来反馈,师生关系才会和谐。课堂上,老师亲切和善的教态,善意的微笑,生动幽默的语言,鼓励的目光,一个强而有力的手势,一声由衷的赞许,甚至一个默许的眼神,都会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应注意和学生建立一种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1、教师要有一颗与学生交朋友的心
陶老曰:“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教师要学会从各方面了解学生心理、生活、学习和家庭,真正亲近和走近学生,与学生谈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最可亲的,是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通常一个受学生爱戴的教师,他就会以极大热情投入到老师的学科学习中。可见,教师与学生心理距离的缩小,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教师要有一颗欣赏学生的心
陶行知老先生曾在《创造的儿童教育》里着重指出“学生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教育者的任务是要加入到学生里去开发、解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造成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乐园‟。”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每个人天生喜欢别人的赞美。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他们身上的优点去克服他们的缺点,用积极的心态克服消极的心态。往往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赞美,会给学生开辟了另一片天地。教师对学生适度的赞扬,及时的肯定能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学好数学的积极信念,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励心理。自信心是学生学习进步,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师要注意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经常鼓励,赞美学生。
课堂上要有“爱意”,教师不必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要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一定行的,再好好想想,老师相信你!”课堂上教师言语亲切,神态和蔼,举止大方得体,拉近师生距离,使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3、教师要有一颗角色换位的心
首先老师要学会当学生。教师要以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学。老师要放下架子,诚心诚意当学生。要学会“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意见”,走到学生中间,走到学生的心中,以指导学生为主,以真实虚心的态度来换位,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其次学生要学会当老师。我们教师以我们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为我们的学生构建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给学生以主动权、选择权,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心。和谐是一种美,和谐是一种艺术。和谐教育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让我们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的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在数学的王国中自由地遨游。
第二篇: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与人之间理解与沟通,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教育过程的进行和教育目标的达成,那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使自己成为学生敬佩和拜的人,学生觉得老师好伟大对老师有好感,才愿意亲近老师,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建立起来。
1、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形成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
2、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
二、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让每一个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学生觉得爱他、重视他、才能接近老师,才乐意接近老师,才能真正的爱老师,师生之间的爱才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
三、民主平等地师生交流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途径。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初步的分析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不盲目地崇拜教师,对教师的一言一行已有了自己的看法,对教师的要求接受程度也不同。针对这些情况,我觉得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做到:
1、提倡民主、广开言路
2、课堂上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综上所述,教师良好的形象,以及对学生的热爱,是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交流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第三篇:如何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何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内容提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教育改革能否向纵深发展,学校办学蓝图能否得以实现,学校和班集体凝聚力能否形成,学生的身心素质能否健康地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都与师生关系密切相关。师生关系是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各种互动的交往形式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有别于以双方互惠为原则的一般人际关系,它是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最终目标的。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它需要重新界定师生地位,放下权威架子平等相处,放弃中心地位平等参与,放开领导权力民主管理,使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氛围中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形成自我约束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关键词:教育教学活动 民主和谐 师生关系 构建
一、民主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
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和谐师生关系,是实施教育影响的前提。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积极培植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学艺术来挖掘学生的潜能,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地成长。这些都有利于新型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1、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
信任是在感情基础上建立的,师生间必须培养一种相互信任的感情,建立一种朋友之间的友谊,也就是说,教师要把学生当成朋友。这种教育观念的核心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生理实际,以学生的需要作为教育工作的第一选择,让教师的教育措施变成学生心理的渴求,达到相互沟通及教育学生的目的。其实学生非常渴望与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教师应善于与学生沟通,懂得用自己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学生,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与老师接近,尊重老师的劳动,愿意向老师袒露自己的心扉。
心理学家康姆斯和斯奈格对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提了一些建议:其中一条提的就是“给学生必须提供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为此,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到耐心启发,循循善诱,而不是颐指气使,“横桃鼻子,竖挑眼”的。只有我们给予学生应有的平等和尊重,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了教师,才能激发学生潜化的思维意识和创新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表扬和鼓励,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满腔热情的肯定和评价,如“你的想法很好,你还有其他想法吗?”“再动动脑筋,你肯定能想得出”“××同学的思考很细致,你同意他的看法吗?”等等,通过激励性评价,既能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充满学习的信心和乐趣,又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要教师耐心、用心引导,其他能力考核相对较弱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被调动起来。不论什么样的学生,都能接受情感教育,不论什么教育内容,都可以转化出情感教育的内容。没有什么差生,只有未被开启的心灵。
2、热爱并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
教师只有首先热爱学生,才能去尊重学生,才有可能产生出教育的智慧和艺术,从而在师生之间形成亲切友好的双向交流。而这正是给学生施加良好影响的前提之一,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保证。
要尊重学生并不是说要放弃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要尽量地多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地尊重一个人。”所谓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就是指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的特点和个性提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要求,并指导和督促学生去完成。教师的“严”是对学生“爱”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并非表现在形式上,重要的是在情感上与学生沟通,使人心悦诚服。教师教育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启迪其思维,而这种智慧又衍生于对学生的热爱,激励教师以慈爱之心关注学生的成长,不惜为下一代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每天给学生一脸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中国有句谚语:“谁也说不清哪块云彩会下雨。”而我们却应该相信我们的每一块“云彩”都会“下雨”。
二、创设民主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教育氛围
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后,教师要重新认识新时代的教师角色,重新认识新时代学生的心智特点、成长规律以及心理需求,营造一种有利于合作精神培养的教育氛围。
1、创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在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中学生心情轻松愉快,无压抑感,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交互作用中容易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分歧也容易沟通,集体中容易形成聚合力。
2、尊重学生情感并信任他们,评价时少批评多鼓励。
学生在集体环境中会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愉悦情绪,因为愉悦的情感体验可使学生感受敏锐,思想活跃,积极向上;而消极的情感体验则使学生感受到群体的否定和排斥,进而消极悲观,不思进取,甚至自暴自弃。教师要用自己的真挚激发学生的真情,有了进步及时表扬,对于后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大加赞赏,对常犯错误的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了解学生真实想法,会使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成长产生和谐共鸣,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大有益处。
3、在交往中培养合作精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是“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交往。”学生在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中体验各种社会角色的职责和生活情感。只有尝试角色间的自主与合作,才能使责任感、荣誉感得到升华,才能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合作精神的人。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重视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1、改革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实行“小班主任制度”和“值周班长制度”,使每个学生在自己上岗的那一天充分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发挥其个性。从实践、记录到总结,使得每一个孩子都要认真去思考怎样与同学更好地交往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得以顺利地开展。这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往舞台,创造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但是,低年级学生一般还缺乏协调的管理能力,需要班主任做过细的工作,悉心帮助指导。
2、除原有的班委会职务外,还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状况,因地制宜设置合适的职务和岗位。例如“环境管理员”、“安全监督员”、“节能大使”、“先行者”、以及各类兴趣小组组长等,使每一个学生既是集体的一员,又是管理者,从组织体制上确立每一个成员的主体地位。
3、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评比活动。平时对学习、纪律、劳动等方面实行“红花奖励”,两周评比一次,对红花最多的小组发给“流动红旗”。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互相取长补短,合作互助。
三、增强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力
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教育工作也是如此。一般说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强制性影响力,就是教师以强制性措施或凭借学校所赋予的权力对学生施加影响。第二种是专长性影响力,即教师以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对学生施加影响。一般来说,一个有知识、有能力、经验丰富、方法灵活的教师比较容易取得学生对他的佩服,从而形成影响力。第三种是亲密性影响力,也称师德影响力,就是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以及教师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教师以良好的师德修养对学生倾注充满友善和无私的爱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这种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有殷切期望,真诚地关心和爱护学生并耐心指导。学生在教师的热情帮助下获得了成功,取得了进步,会使学生更加信赖自己的老师,亲近自己的老师,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和要求,乐意接受老师施加的影响。教育实践证明,在教师的三种不同性质的影响力中,亲密性影响力所取得的效果最好也最持久。
亲密性影响力并非每一位教师都能形成,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师德修养外,还要求教师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德施教。
1、更新观念,走出误区
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是文化知识的接受者,对知识机械记忆,死记硬背。也即教师是“教书匠”,学生是接受知识的“机器”。课堂没有一丝生机,单纯的机械学习使学生的好奇性和自主探究愿望被压抑,学生在各种行为规规范中,不再积极探究,不再充满好奇,不敢突发奇想。枯燥的学习中,学生调不动主观能动性,培养不出能力在片面追求分数面前,它忽视了学生通过什么方式和过程去获取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其他能力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在单纯地追求对知识的有效传递过程中,时间被教师的讲授掠去了,被大量的习题训练代替了。正所谓“见多识广,题海战术”嘛!在枯燥的学习中,学生没有消化知识,对所学不能牢固掌握。
2、班级活动中实施民主化管理
只有当民主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条件具备之后,班级民主化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为保证这种影响力落到实处,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制定班级公约。在科学管理上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方法。如班干部“轮流坐庄”,竞争上岗;师生共议,同树良好班风;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班纪;建立班级量化考核管理制度。班级公约是班集体赖以维系的保障,它的制定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内容上应明确师生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教师要虚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应以谦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知错就改。教师能以身作则,学生自然也能敢于承认错误并加以改正。要有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品格,要有甘当学生的勇气,更应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的道理。
对待学生提出的不足,教师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虚心接受,正确面对,而不是盛气凌人,咄咄逼人,以势压人,让学生看到老师是一个敢于面对并虚心接受不同意见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以促进师生的互信,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
第三、搞好班级活动的民主化。要想把一个班管好,必须讲究科学,讲究方法,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开展比、学、敢、帮、超竞赛活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开展班级各类明星评比活动;选好主题,定期召开班会;正确使用表扬和批评这一武器,建立问题集体评议制度;按学生类型,召开教导会或进行个别谈话;建立家长联系制度等等。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处理学生问题上堪称楷模,他在任育才中学校长时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候。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接过糖,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陶先生便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掏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总之,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既有利于师生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开展,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敢于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只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对话交流,实现知识同步、思维共振、感情共鸣,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现代教师素质论》
朱仁宝主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3、《用心做教育》
张思明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4、《教育学》 罗正华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5、《现代教育原理》 厉以贤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班级管理学》 郭
毅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和谐师生关系与高效课堂
数学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培养与高效课堂的形成知识在更新,人类在进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双方民主平等交往、和睦相处、互相关心、尊重、理解、信任、教学相长而呈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是和谐社会的缩影。怎样才能建立新课程目标下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和谐的师生关系与高效课堂又有怎样的因果关系呢?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1、和谐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学过程它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教师在课堂上犹如指挥家,只有师生密切配合,才能弹奏出优美的教育乐章.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真挚的师生感情,才能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应倾心构建这样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多一些感情投资,真正使这一宝贵资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教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从我现在所教的两个班级我就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点,由于师生关系的和谐,我每天都是面带微笑走入教室,以更愉快的心情离开教室。我在课堂上享受着指挥家演奏优美乐章时的快乐,我的学生也如此。虽然我作为任课教师,但我的教学质量在所教班级中与其他学科相比总是第一,与年级同学科相比也总是第一,且几乎每次平均成绩超出年级平均分10分左右。不仅成绩领先,在其他能力方面他们也各具特色。都是平行班级,我教的班级会处于领先地位这取决于和谐的师生关系。
2、和谐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动力
教师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在学生心中建立一定的地位,否则根本谈不上与学生关系和谐。教师能心情愉快的上完一节课,就想将下一节课上得更愉快。这也促进教师认真备课,钻研业务,重视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设计出最合理的教学方案,科学讲授,特别是发挥教学机智,及时捕捉课堂上的思想火花,寓教于乐,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人们常说好老师成就好学生,我认为这是相互的,好学生同样成就好老师。好学生对课堂提出了更
1高的要求,促使教师更用心的去备好每一节课。
二、怎样才能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我的体会如下:
1、更新教学理念,相信学生.。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我在教学中倡导如下三种理念:其一是开放讲台,让讲台成为学生自我锻炼、自我成长的阵地。正如我每天都坚持做的课前3分钟练习,就是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由学生轮流当小老师,他们在课前自己准备好题,上数学课前将题写在黑板上,铃响同学们便自己做题,然后再由他们自己讲解,教师完全作为旁观者。出题前学生会用心的去找题,而且他们讲得头头是道,下面听讲的学生热情也很高。这样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特别是讲题的人得到了锻炼,能力得到了提高。其二是站到学生的后边去,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求学,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其三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师生情感。人是最富有感情的,心灵之窗总是向热情,信任的人敞开着.教师的信任是师生间感情交流的入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思想基础.因此,教师必须相信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去相信每一个学生,尤其是要相信那些有失误的学生,不戴”有色眼镜”去看他们,而是给予他们信任和期待,拉他们一把,相信会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进步因素,产生自信,产生力量,从而能消除不足,更新自我,创造成绩。
2、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形成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
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艺术水平。教学上,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上好课,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加强个别辅导、教育,促使每一个学生不断进步。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以自己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去影响学生,学生自然会看出来“老师多么认真地工作,这都是为了我们好。”事实表明,责任心强的老师学生总是欢迎的。其次,要以身作则。在行为上做学生的模范。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应先提前到达教室。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老师批改作业、试卷就要及时;要求学生热爱劳动,劳动时老师也应带头参加;甚至老师自己有过失时,也要勇于承认错误„„身先士卒的将军,总能一呼而百应,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为他的部下树立了榜样,更重要的是他借自己的行为使下属感到“将军和我们同生死”,拉近了同下属之间的距离。这就是以身作则有融洽师生关系的原因。
3、用高效的课堂吸引学生
展示教学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才是优化师生情感的重要策略。教师应注意用生动活泼、知识渊博、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学来吸引学生。在课堂上,探究一个知识点时,巧妙地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结合真切的生活经历理解知识;将知识点归纳成顺口溜,既丰
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激起学生学习上的兴趣。其次是恰当分配时间,优化课堂结构,实施当堂作业及检测。课后做作业,学生虽然完成了,但有一部分学生是抄抄了事。教师批改后不能所馈到真实信息,学生也没有起到巩固练习作用,课后作业成了一道虚设的工程,费时费力无效果,且形成恶性循环,逃学、厌学者应运而生。现在为了真正地能反馈到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程度,同时为了真正地减负增效,尽量留一些课堂时间(一般5~10分钟)给学生用来完成作业。教师同时巡视、察看学生当堂的作业情况,获得正确反馈并可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学生也会最大限度的自己开动脑筋考虑问题,独立完成作业,真正做到“做有成效”。课堂上作业后,课外可以少布置或布置一些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让学生没有那种课业负担的心理。在轻松活泼的氛围理学生将知识的巩固了,情趣盎然的教学使学生陶醉其中,师生关系趋向和谐,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4、要热爱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唤.它需要教师从情感上热爱学生,从生活学习的细微处关爱学生,处处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难.尤其对那些身处逆境的孩子,教师更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温暖他们,不失时机地给他们一个微笑,一句安慰的话,让他们时刻感到你是他们的贴心人.要让学生总跟着你学,与其总是给他讲大道理,不如耐心细致的给他讲一道题。在他学习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就不会形成恶性循环,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信心,他自然就会喜欢上这位教师。因为,”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我虽然不是班主任但我的学生非常喜欢跟我交流,遇到什么问题他们会先来跟我交流。可见,教师用自己高水平的情商给学生以”细无声”的”滋润”,不但会使学生爱其所教的学科,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情感效应,而且会促使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良好品质的形成。只有师生关系处在这样一种关爱、平等的和谐气氛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学习任务。
5、教师要宽容理解学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是未成年人,犯错误是难免的.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应少加些指责,批评,多一些循循善诱.切忌与学生计较,粗暴地训斥学生,这样将导致学生疏远你,敌视你.宽容不是无能的表现,而是教师人格美的体现.宽容有时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有力量。我现在所教的班级中就有个心理有问题的男生,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他母亲对他也是无能为力,只能带他去进行心理辅导。他对任何事都特别敏感,同学随便说句话他都会认
为在说自己而跟其他同学打起来,遇到老师批评他也会跟老师争吵,时常跟班主任发生争执,威胁班主任和同学,将班主任气得不行,很多人都避而远之。我看到这种现状后经常跟他母亲进行交流,了解他的各方面的情况后,时常找他谈话,鼓励他,且从不当着同学的面批评他,在课堂上经常给他展示自我的机会。结果他跟我非常亲近,不管在那里遇到都会主动的来问好,并聊上几句,显得很可爱,就这样我们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因此他的数学成级位居班级前列而其他科目却不尽人意。我想如果我们对学生都能做到爱和宽容那问题学生就会少很多。宽容作为一种教育态度,既不是消极的放任自流,也不是有意回避矛盾,它和严肃批评一样,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冷静反省,认识缺点,从而改正错误.既然批评和宽容的最终目的一样,而经常批评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用宽容对待学生却能保护学生的自尊,那么,我们对学生少进行些批评,多给予宽容不是更容易与学生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吗?
以上是我从教多年来几件小事的真实记录,也是我对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探究。和谐师生关系能使学生进步、教师开心,校园处处充满生机。我们何乐而不为,关键是找到合适的方法,处处留心,真正做全方位关心、帮助、爱护学生,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师生关系就象一面镜子,当你真诚地对它笑时,它也会呈现给你一张温暖的笑脸。
2011年6月
第五篇: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师生关系
我们对于过去老师对学生的统治深恶痛绝,于是我位置上学生的展在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上,从情感、态度和言行等方面给教师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这种规定被全社会所认同并被不折不扣地执行,以维持师生关系的发展。诚然,老师作为引导者和灵魂工程师,应对和谐的师生关系负责,但我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师生关系的构建者之一,学生也应付出努力。正如有学者指出:强调老师在教育中的发燕尾服,与学生一道获得幸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考虑老师的幸福只考虑学生幸福的教育,客观上是要求老师都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这是不现实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学生作为被统治者对老师的绝对服从,也不是老师作为工具任凭学生游戏。只强调单方面的师生关系是不健康、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乃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含义及特点
师生关系,是指老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从师生关系的概念中我们可以认识到:首先,师生关系是通过老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即老师作用于学生,学生也要作用于教师。其次,师生关系中师生通过相互作用产生了相互影响,即在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对老师产生了影响。再次,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但又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是在特殊的环境——学校中,通过专门培养人的老师及其精心组织的教学过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发展的美好阶段,对于老师和学生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那么,什么是和谐呢?一般认为:“和谐”是事物发展的成熟阶段,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原始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三个时期,而和谐只产生于成熟阶段,和谐是人的思想协调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正确作用的结果;和谐是事物内部关系全面协调的统一。由此可知,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师生通过相互作用和影响,通过协调内部关系而形成的,是师生关系发展的成熟阶段、完美阶段。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特点:一提到师生关系时人们更多地会想到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对话,强调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和谐的师生关系当然包括这些内容,但这些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区别于一般的师生关系的本质特点。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均衡发展: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但又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间为完成教育任务而发生的工作关系,为满足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以情感、认识等交往为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其中师生的工作关系是最根本的并受教育目的制约,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根本需要,是师生最基本的关系;人际关系是师生社会化和个人满足的需要;心理关系是师生的情感和认识的需要。这三个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相互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这三种关系的均衡发展。忽略了师生之间任何一咱关系的发展都是不和谐的而且是不健康的师生关系。
2、双方付出:从上述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办公室中我们可以发现,和谐师生关系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不是老师或者学生任何一方的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尤其是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人们在重视老师如何处理情况下,学生也应抓住时机,积极配合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因为:学生是学校中任何革新活动的参与者或革新者的主体之一,而不仅仅是获益者。只有师生 的共同作用才能 发生革新。我们要突破以前不良的师生的界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共同付出。
3、双方获益: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双方相互促进、共同获益的结果。一方面,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取得好的效果,还让学生感受到有种安全感、归属感和爱,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情感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是有重要意义的。另一方面,和谐的师生关系也会满足老师作为人的心理需求。学生的进步也体现了老师之作为老师的价值,体现了他们的能力。曾有人指出,在教学过程中,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这一过程 中,老师获得的发展则是这一目标派生出来的产品。可见促进学生发展这个活动本身的结果也是老师发展、老师获益的一部分。哈格里夫斯曾提到师生关系依据彼此情景定义的一致性与否存在着三咱可能:和谐、不和谐、假和谐。其中和谐就是师生双方均获益,不和谐是师生双方均受害,假和谐是有时获益有时受害。他指出,尽管老师拥有绝对的权利,但事实上很少有老师会不折不扣地使用;尽管学生处于被动、无权的状态,但事实上学生仍可以通过破坏等手段以无形的力量进行对抗。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双方共同促进,彼此获益的结果。
4、双方愉悦: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彼此感到愉悦、满足。首先,这种关系是以一种平等的、信任的、尊重的态度和行为来维系的。这种过程是令人轻松、愉悦。任何一种以牺牲师生任何一方的愉快和满足为代价换来的师生关系的和谐都不是持久的和谐,是一种假和谐或者是不和谐。在师生交往过程中,通过师生双方各自合理发挥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彼此尊重、相互促进,在愉悦的气氛和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师生关系才是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完成的。师生双方应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运用各种策略来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掼,树立正确的观念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老师应做到: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老师应热爱教育事业,将学生的最大发展看成是自己最大的成就和满足。认识和履行老师的职业道德,认识到职业道德是老师的灵魂,是穿教育的精神支柱。其次,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认识到教学不仅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要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操,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以成绩的好坏、是否对自己言听计从来评价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能,把学生作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再次,树立正确交往观。老师应正确认识社会中的不良观念给师生关系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自觉抵制不奶思想的侵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名利观,不以学生家庭的财富和免得来确定交往的对象和交往的目的。同时,学生也应做到:第一,树立正确的老师凤。学生应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尊重老师的人格,支持老师的教学工作。学生还应从小学会宽容、学会爱自己和爱别人。学生应知道老师也是人,也需要爱。学生对老师的爱表现在学生对老师的接纳,真诚、热心地对待老师。第二,正确的学习观。学生学习观是指学生个体对知识、经验所持有的直觉认识,也有人把它看成是学生个体对知识和学习的一 认识论信念系统,它涉及对知识性质、学习性质、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等多的直觉认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对于正确指导自己的学习行为、评教和师生关系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第三,正确的自我观。学生应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发挥自己的优势,改变自己的劣势。这就要通过与老师的交往,竞争者监督阅历、经验和见解等作为自己的借鉴。学生应树立自信,克服胆怯心理,认识到老师是一般的、同自己地位平等的人,敢于同老师交往,乐于同老师交往。
(二)提高能力,正确对待
能力素质是师生能否建立起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师生提高彼此的能力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为此,老师应做到:第一,提高自身素质。老师应注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来提高自身素质。在道德方面,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做到为人师表。在个性方面努力做到开朗大方、积蓄可亲、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等。第二,全面了解学生。老师只有全面地学生才能正确地对待学生。如果老师没有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他就常常对学生抱一种完全不正确的看法。因此老师需要全面地观察、了解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性格特点,考虑学生的举爱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第三,平等对待学生。学生对老师对待自己和同伴的态度是很敏感的。学生会为老师对自己的不公平待遇而对老师产生反感态度,并进而影响师生关系的发展。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曾指出: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自己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因此老师应不因学生的家庭条件、外貌特征、成绩状况、性格特点等而不公平地对待学生。第四,主动关爱学生。爱是一切情感建立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公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良好 心理品质的形成,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爱。只有教师和学生真诚地相互关爱,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发展。教师还要对每一个学生抱有期望。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期待会带来对象的戏剧性变化,即按照期待的结果变化。因此,教师应对每个学生抱有期望,主动与每个学生接触,更多地关注学生,关心滨身体和心理,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同时,学生也应做到:第一,主动提高自己,始终追求进步。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首先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不断努力学习使自己身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学生会赢得教师对他的好感,并激发教师教学以及与学生交往的热情。这种好感和热情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另外,学生还应注意自己的交往方法,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第二,尊敬教师,善待他人。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叫育人,这种劳动是不能用金钱来徇的,它是倾注了教师大量的心血、精力以及情感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总和。因此,学生应该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爱教师。学生的尊敬和爱慕,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的爱,而学生的对立情绪又往往是许多教师感到对学生爱不起来的原因。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是人格上的尊重,而不是对教师一味地服从,学生还应主动关心和善待身边的其他人通过善待其他人,能更好 地记得他人和教师的好评和喜爱。
(二)运用策略,深入交往
由于教师经验的丰富性和角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师生关系的构建中处于主要的地位,因此我们这里主要探讨教师如何运用策略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换位思考。师生应多丫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彼此交往的态度、言行等。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兴趣爱好,理解学生不成熟的态度和言行。教师在要求学生的时候,应考虑是否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且自己应做出表率。
2、兴趣融合。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爱好,形成与学生兴趣的融合点,再逐步扩大对话范围。兴趣融合点就是双方共同感兴趣的事物,它不是强者对弱者兴趣的剥夺,即不是教师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兴趣也不是教师迫于某种压力而向学生的兴趣无原则的让步,而是形成师生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兴趣是师生扩大和深入交往的基础,是师生形成良好的印象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3、批评的艺术。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而是要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批评方式。在批评学生的错误时应视其所犯错误的性质、严重程度、学生的性格和批评的场合,灵活地运用批评。在批评学生后,应适当给予安抚。这种批
评不会伤害学生自尊心,学生易于接受和改正并且不伤害师生关系。
4、恰当赞赏。教师应对学生的进步和优秀表现加以赞赏。老师的赞赏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因素。恰当的赞赏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挑选值得赞赏的地方来以各种方式进行赞赏。这种赞赏包括教师眼神的肯定、语言的赞赏、行为的认可、物质的奖励等。教师在称王称霸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赞赏过度和赞赏不及,避免对不值得赞赏的行为的赞赏。
5、及时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谈话、匿名信等方式保证学生反馈通道的畅通。这种反馈包括学生自己的教学、交往的方式自己做错的要改正,做得不好的要改进,学生误会的地方要想办法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