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修期末考试复习
思修期末考试复习
1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 细心体察,大胆实践 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2培养优良学风的要求:勤奋,就是要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严谨,就是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到严肃,严格,严密
求实,就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轻信,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创新,就是要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 3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3)用以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4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的含义: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价值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的特征:现实可能性超前性具有历史差异性(不同的历史阶段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理想)实践性
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且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的特征:稳定性多样性层次性执著性自觉性亲和性
5如何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6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7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8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9时代精神的内涵:
(1)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2)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3)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
(4)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爱国主义包括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爱国情感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爱国思想是人们对祖国的理性认识。爱国行为是指人们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只有做到爱国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爱国主义不仅代表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更体现为现实的义务和责任。脚踏实地,做忠诚的爱国者,应当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基本追求。
11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观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人生观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联系:世界观与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着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12人生观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人生目的的作用: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标准。
13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标准:(1)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2)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评价:(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14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合理调控情绪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15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总和。
道德起源: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16道德的主要功能:
(1)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2)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与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3)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向导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这些功能都是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方面的具体体现,都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础之上。
17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看法,既不能全盘肯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要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工作。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成分,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特别是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依然具有借鉴意义的积极内容。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另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18公民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1)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
(2)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该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
(3)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
(4)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该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
(5)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社会
19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0社会公德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3)爱护公物(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 21思考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现状,原因以及如何解决
22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23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
(1)指引作用(2)预测作用(3)评价作用(4)强制作用(5)教育作用 24《集体游行示威法》的适用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集会,游行,示威,均适用《集体游行示威法》。该法所称集会,是指集于露天公共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活动;所称游行,是指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进行,表达共同意愿的活动;所称示威,是指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活动。露天公共场所是指公共可以自由出入的或者凭票可以进入的室外公共场所,不包括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内部专用道路以外的道路和水路。
文娱,体育活动,正常的宗教活动,传统的民间习俗活动,不适用《集体游行示威法》。
25《环境保护法》对于环境的界定:
《环境保护法》将环境界定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古迹,人文古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该法在明确了依法保护环境的同时,特别强调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26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
(1)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劳动争议,但协商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不愿协商的,可以申请调解。
(2)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但调解也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当事人任何一方不愿调解的,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调解原则也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3)调解不成的,当事人一方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仲裁委员会是指县,市,市辖区设立的裁处企业与职工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的组织机构。
(4)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依法具有终局法律效力的裁决外,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由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7失业类型:
(1)结构性失业(2)摩擦性失业(3)发展性失业(4)周期性失业
28爱情的含义
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依赖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爱情的本质是基于一定自然基础上,并且受制于社会物质的文化因素的互相爱慕精神。
29恋爱中的道德要求:(1)尊重人格平等
(2)自觉承担责任
(3)文明相亲相爱
30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尊老爱幼,互相帮助。31结婚的条件
结婚的法定条件分为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
结婚必备条件:(1)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2)必须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男不早于22岁,女不早于20岁)
(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结婚禁止条件:(1)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2)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结婚除了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外,还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即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结婚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
3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33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
(3)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34新的国家安全观:
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
35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与特征
含义: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在通常情况下,法律问题还包括道德、经济或政治问题。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里
36宪法的特征: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2)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37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
(2)人民主权原则
(3)公民权利原则
(4)法治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二篇:思修期末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
题型:名词解释、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题
1、大学阶段,应当树立怎样的学习理念? ①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② 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③ 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④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成才目标和崭新形象?
历史使命: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①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②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成才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①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③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④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崭新形象: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历史的重任,是社会上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群体。良好的形象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同学们要适应时代要求,自觉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崭新形象。
①理想远大,热爱祖国;②追求真理,善于创新;③德才兼备,全面发展;④视野开阔,胸怀宽广;⑤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科学内涵: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用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更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4、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
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它一方面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另一方面又引导着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
①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在大学“做什么人”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②理想信念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
③理想信念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我们都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
5、大学生应当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应当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同时,大学生中的共产党员的先进分子,还应追求更高的目标,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6、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①热爱祖国,矢志不渝;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维护统一,反对分裂;④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7、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①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轰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②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③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现实情况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也必然要面对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它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
8、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9、如何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①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②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③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10、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①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②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自觉做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模范,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思想、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③增强国防观念,它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④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要自觉弘扬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身体力行,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的人生追求。
11、人生自我价值、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
①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②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12、大学生应当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①人生须认真。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
②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人生态度,正确面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
③人生应乐观。乐观积极的态度是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要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调整心态,磨炼意志,优化性格。
④人生要进取。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要积极进取,不断丰富人生的意义,要发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坚忍不拔的精神,充分发挥生命的创造力,在创造中书写人生的灿烂篇章。
13、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个体自身条件主要包括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要素。应当实事求是地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客观地认识自己,是确定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
②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个人的主观努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人的能力具有累积效应,能够通过学习、锻炼而得到强化。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创造实现人生家孩子的良好条件。
③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人生价值终究要通过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展现出来。人生价值,尤其是人生的道德价值的实现就在尽职尽责、奋发努力的过程中。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信的精神。当代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需要在实践中继承和弘扬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只要人生价值目标符合社会总目标,即使自身条件有所欠缺,也要尽心尽力、一往无前。只要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人生终会有价值。
14、什么叫健康?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与道德良好等方面因素的整合与统一,这是对健康更为科学、系统、深刻的理解和阐述。
如何保持: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为大学生的人生提供导向,也为其心理活动提供“定位系统”,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
基础。
②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还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自觉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③合理调控情绪。在产生心理困惑时,首先要弄清自己的情绪状态,对不良的情绪和生活中的烦恼要及时合理地宣泄或转移,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④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健康的人际交往有利于交往各方的学习进步、个性完善、情绪稳定。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也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15、促进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①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每个人都希望在交往过程中得到别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平等待人就是要学会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只有平等待人,才能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平等相待。②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诚”是“信”的内在思想基础,“信”是“诚”的外在表现。诚信历来被视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准则。诚信要求在交往中,彼此应当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重信用、守信义。
③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并不可少的条件。宽容对于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也有助于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矛盾。宽容不能区域怯懦,不等于无原则地一味容忍退让,更不等于拿原则做交易,在实际交往的过程中,要善于把宽容与对坏人坏事的姑息迁就区别开来。
④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在交往中了解他人的困难,主动地帮助他人,是交往关系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努力为他人排忧解难,真诚地与周围的人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16、如何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人生的内容是由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构成的。个人与社会不可分离,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个人与社会的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只有科学地把握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才能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
①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人具有个体性,有其特定的思维、行为方式和需要。人又具有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人,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在社会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人的个体性中蕴含着社会性。人以个体的形成存在,同时又以社会的形式存在。
②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有维持个体生存的发展的基本需要。人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要,即使是人的本能需要,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历史的印记,成为社会性的需要。人的需要的满足,只能借助于社会,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个人需要不再是各人的,是社会需要反映,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③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社会利益时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社会成员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肌醇,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个人应自觉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当两者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
④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个人的权利是在社会中获得的。离开了个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个人的权利也无从实现。享受个人的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是
统一的。但承担社会责任不与享受个人权利简单对应,不应把是否享受个人的权利作为承担社会的责任的先决条件。
个人与自然:①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
②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人对自然的改造存在两面性,即人类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夺自然资源,只考虑当前需要而忽视后代利益、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等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人类以及人类的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③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产劳动为中介,而生产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人类正是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中结成了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
17、道德的功能与社会作用。
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其主要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此外,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
作用: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①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②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③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④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⑤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⑥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18、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究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1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①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③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20、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1、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公民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为基本要求,增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
22、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①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身奋斗的理想信念。
②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大学生只有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坚守道德规范,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实现全面发展。③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只有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奠定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23、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1)高度的自觉性是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
①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这样才能满腔热情地、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去思考、去体验,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
②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坚忍不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进行道德修养;
③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
(2)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人道德修养的实践经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道德修养。①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 ②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年头,并加以及时抑制和克服;
③深度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
④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 ⑤知行统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24、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25、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有了进一步发展。一方面,一些在长期公共生活中形成的、得到社会成员广泛认可的规范以民间风俗、礼仪和宗教教规、戒律等形式继续发挥着作用;另一方面,一些公共生活中的基本秩序及其规范开始以成文法的形式出现,以强制的方式对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行为作出限制和规定,为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道德和法律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关系:道德与法律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
道德是法律的补充。法律的属性决定它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全部纳入其调控范围,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能调整许多法律效力力所不及的问题,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个体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为法律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26、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指引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预测作用。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的行为趋向与后果。
评价作用。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对其行为的评价标准就是合法与不合法。强制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
教育作用。法的教育作用是指法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27、大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
①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
②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从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问好,让座,排队,随手关灯等。
28、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①正确使用网络工具;②健康进行网络交往;③自觉避免沉迷网络;④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29、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继承了传统职业道德的优秀成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的基本特征,具有崭新的内涵。
爱岗敬业。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
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办事公道。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服务群众。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奉献社会。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都体现了奉献社会的精神。
在职业活动中,不同的价值追求所体现的人生境界是不同的,所产生的价值和意义也不同。
30、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择业观、创业观?
择业观:①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②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③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创业观:①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②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③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31、爱情的本质是什么,怎样理解爱情与人生?
真正的爱情是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着人的自然和社会的双重需要,并通过生活而获得充实的意义。
爱情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生在具体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展开,理解和把握爱情的真谛或本质,要考虑到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考虑到一定的文化传统、社会心理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32、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谐,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33、“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而“法制”通常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
3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③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④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⑤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⑥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⑦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35、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等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
①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只有既了解法
律、法规在某个问题上的具体规定,又了解法律的原理、原则,才能更好地领会法律精神,养成法律思维,并运用法律思维思考和处理各种法律问题。
②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人们从法律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法律方法构成法律思维的基本要素,法律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我们邀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必须掌握法律方法。
③参与法律实践。法律思维方式是一种在法律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脱离具体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实践,不可能养成法律思维方式。只有通过参与各种法律活动,在法律实践中运用法律知识和方法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才能养成一种自觉的法律思维习惯。这既对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提供了良好条件。
36、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从法律的历史和实践来看,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复杂关系。一般说来,可以把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概括为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总量上的等值关系、功能上的互补关系等三个方面:
①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对立统一的。法律这一事物中两个分离的、相反的成分和因素,是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同时,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②总量上的等值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是等值的。首先,一个社会的法律权利总量和法律义务总量是相等的。其次,在具体法律关系中,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互相包含。③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各有其独特的、总体上又是相互补充的功能。法律义务以其强制某些积极行为发生、防范某些消极行为出现的特有约束机制而更有助于建立社会秩序;法律权利以其特有的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而更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
名词解释
理想:①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风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②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理想不仅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③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因为对人们有巨大的感召力,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④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只有科学的、崇高的理想,才能够给人们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⑤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
信念:信念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认识、情感和意志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某种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饶地追求理想目标。
爱国主义: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应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爱国主义是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钦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法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
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八荣八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既有先进性导向,又有广泛性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结婚:结婚是指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它包括三层含义:结婚必须是男女双方两性的结合,结婚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遵守法定程序,结婚是男女双方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法》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第三篇:思修期末考试
重庆医科大学学生思想调查分析报告
【摘要】1.重庆医科大学学生学习目的及就业价值观之调查分析
2.重庆医科大学学生对社会热点关注情况之调查分析
3.重庆医科大学学生法律意识之调查分析
【调查对象】重庆医科大学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10年12月24日至2010年1月3日
大学生始终是这个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思想行为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面向重庆医科大学全体学生开展了重庆医科大学大学生思想调查活动,现报告如下:
一.重庆医科大学学生学习目的及就业价值观
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学习,然而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学习效率的高低。而学习积极性在各方面也会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是否确立了正确的学习目的,是否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等等
根据我的调查显示,重庆医科大学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有着明确的认识。42.3%的人选择了自我增值,44.2%的人选择将来就业,只有极少部分人选择报效国家,更好的生活,实现个人理想。学习目的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充当着指向标的角色,正确的学习目的更是推动着我们前进。而在明确了学习目的的同时,仅有17.3%的同学确立了大学的奋斗目标,并为之持之以恒地奋斗着;而有50%的同学有目标,却只是间断性地奋斗(即想起时就努力,忘了就稍微松懈了);另有23.1%的同学空有目标,而从未付诸行动; 7.7%的同学仍未找到目标。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却没有相应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我们大学生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提。为此,我特别做了相关的了解。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认为学习无用,只是为了将来就业,充满功利性,没法从心里热爱学习。
2.认为学习太过枯燥乏味,对专业课兴趣不大。
3.无法适应大学生活,缺少自律性。
4.个人情绪问题,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由此可见,要想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不光是要同学确立学习目的。学习兴趣的缺失实际上很大程度来源于学生价值观的偏失。我们应该要明白学习不单单是为了一份好工作,我们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是通过学习获得良好的自身素质,确定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在当今社会中,个人价值往往体现在个人财产多少,社会地位高低。由此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产生了了错误的价值取向。认为只有工资高,社会地位高的工作才是好工作。而社会的关系网理论更是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社会失去信心,而更多地去面对自身利益,抛弃自身价值,而从自身利益出发去选择工作。调查显示,在重庆医科大学,有44.2%的同学认为在就业中最重要的是待遇高,有50%同学认为最重要的是符合自己的兴趣,只有极少部分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具有发展前景,稳定,父母喜欢。然而在另一项调查中,有75%的同学愿意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只有19.2%的同学只考虑条件优越的工作,由此可见,重庆医科大学大部分学生有着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只有少部分同学的价值观出现偏差,使得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减少。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学校特别开设了就业规划与指导这门课,这很好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就业。而从学生本身出发,我认为我们应该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寒暑假课余时间多多参加社会实践,切身投入到社会中去,实实在在地了解各行各业。这更有利于我们极大地激发学习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重庆医科大学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情况
投身社会是我们的必然结果。所以身处大学校园里的我们更加应该关注社会,了解社会。人之所以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个体,就是因为我们需要眼睛去看,耳朵去听,嘴巴去说,用我们的身心去感受,去触碰,去了解。
在重庆医科大学,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程度并不是很高。仅有46%的同学会主动关注社会热点,54%的同学都是无意间听到或看到。其中88.5%的同学是通过手机或电脑上网关注到,其余则是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甚至道听途说。由此可见,重庆医科大学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途径较为单一,并且,通过手机电脑上网关注社会热点的时间一般都不长。这使得同学们在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没有太大的兴趣,也让他们形成了一个错误的想法——社会问题是国家的问题,与自己并没有多大关系。在对社会得点看法的这一调查中,我发现仅有13%的同学愿意自发地组织讨论,开展相关活动;而38.4%的同学则认为了解就好,与自己无关;剩下的48.1%的同学希望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关注内容上,同学们普遍选择了国际新闻,社会道德,体育娱乐。另外还有少部分人选择了教育就业,科学研究。
然而,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无论如何,我们终将踏入社会这个大家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是我们融入社会的必经之路。在这个社会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我们不仅仅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更是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更应该主动去关注,去了解。学生对社会得点关注程度不高,原因也有很多:
1、自己没兴趣
2、没时间
3、在学校看电视,听广播时间时间短。且电视广播效果差,总是故障 在我看来,学校在课程安排上给了大一新生很大的空余时间。那么如何充分利用者一部分空余时间呢?我认为我们大可以抽出一点时间来去关注社会热点,每天半个小时左右足以。当然我说的绝不仅仅是看看而已,我认为可以在关注的同时记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甚至可以在网上发表。很多的社会热点往往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在关注的同时应该认真思考,对社会不利的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对社会有利的我们应该如何吸取。另外我认为班级或者学办可以定时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会,辩论赛等。这不仅能使学生更充分地认识社会,也能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也更有利于学生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最后,我认为,在社会热点的关注内容上,我们应该正确汲取对我们有利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内容。
三.重庆医科大学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下,我注意到有很多社会问题直指我们国家的法律建设。胡锦涛同志指出,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社会。培养公民现代法律观念,推动公民法律意识的现代化就成为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基础性工程。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的栋梁,是中华民族腾飞的希望,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认识水平的高低,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有
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了解当代中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法律意识的大学生群体,对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包括对法律的认知、服从、评价和期待等的内心体验,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备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又有自己的特点。
在对重庆医科大学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63.5%的同学认为法律跟自己的生活关系密切,32.7%的同学认为关系一般,只有极少数的同学不清楚。其中42.3%的同学对法律很有信心,认为法律能够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2.7%的同学认为现在不能,但随着社会进步法律会逐步完善,15.4%的同学认为法律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它是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代表。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仅有28.8%的同学会利用法律武器解决,65.4%同学会一句依据事情大小决定用什么方法,极少数选择用武力解决。而在对法律认识的调查中,仅有7.7%的同学认为法律没用,纯属摆设。另外一部分同学对法律认识不深。由此可见,重庆医科大学学生的法律意识一般,法律认识程度较浅。同学们更多关注的食欲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甚至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而对其它法律认识很少,甚至没有。
纵观其成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1、课堂教学受限,导致大学生整体法律认知水平不高
2、社会消极文化影响,导致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
3、社会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缺乏应有的法律信仰
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其实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时刻刻都与法律及其法律相关的问题紧密联系,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在对大学生是否希望在学校学习法律知识的调查中发现,32.7%的同学表示非常希望,55.8%表示想要学习,所以我认为,学校或者学院可以增加相关的法律课程或者组织法律知识讲座,有可能的话,希望学校组织法律旁听或者组织模拟法庭审理让学生真实地接触法律,了解法律。真正使学生成为一个知法识法守法的人。
第四篇:思修期末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知识基础》论文参考
题目(方向)
一、题目
1、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认识
2、“网络审丑”现象探析——_以凤姐为例
3、结合“彭宇案”分析社会公德的现状
4、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分析
5、“人肉搜索”的道德与法律分析
6、浅论大学生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7、浅论成功的要素
8、大学生婚姻爱情观的调查与报告
9、我的价值观
10、结合现在的环境问题谈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
11、谈谈如何从我做起发扬爱国主义
12、慎独在大学生修养中的作用
13、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14、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还是道德
15、结合自身专业谈一谈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识
16、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7、从高铁动车事故谈社会诚信的价值
二、论文协作规范要求
(一)规范
1、文章由题目、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组成。
2、字数不少于3000字。
3、最好为打印稿
(二)正文版面格式:
1、页面设置:
(1)页边距
上:2.5厘米下:2.5厘米左:3厘米右:3厘米装订线:0厘米
(2)页眉:1.5厘米页脚:1.5厘米
(3)纸型:A4,纵向
2、插入页码:位置:页面底端
3、注释:
采用尾注,自定义标记为[1],[2],[3]„„
例:
[1] 肖建国.中国少年法概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3.112.[2] 曹诗权.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240.„„
注:专著为[M],报纸为[N],期刊文章为[J],论文集为[C],学位论文为[D],报告为[R],标准为[S],专利为[P]。
4.参考文献:
格式同上
第五篇:思修复习
考试题型:
一、简答题;
二、辨析题;
三、论述题;
四、材料题;
五、案例题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
第一章重点
理想、理想的类型、信念、信仰
第二章重点:
全章都要仔细看
第三章重点
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生价值的特征、人生价值的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四章重点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第五章重点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第三节 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第六章重点第三节
恋爱、婚姻、婚姻法、重婚、离婚
第七章重点
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第八章重点:民法、刑法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不考试的内容
第五章
第三节138页第(二)《集会游行示威法》
140页第(三)《环境保护法》
第六章职业家庭
第一节 153页与《公务员法》相关内容
第二节实体法律
223页《合同法律制度》
224页《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225页《商事法律制度》
226页《行政法律制度》
229页《经济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备考提醒:
一、认真通读两本教材,明确主要的章节和概念。
二、到公邮下载各类法律条文,阅读并适当理解。
三、回顾课堂所涉猎过的案例和视频。
四、在试卷问答中注意:
第一,寻找与题目相关的道德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和法律依据(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和诉讼法等等)。
第二,回答问题要有一定的条理(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从主观上说、从客观上说;从道德层面、从法律层面;一二三)。
第三,回答主观题一定要尽量填写完整,多表述一些文字,切忌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