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安类演讲稿《那一抹鲜艳的红》
那一抹鲜艳的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战友们:
大家好!
我叫xxx,来自xx公安分局,我演讲的题目是《那一抹鲜艳的红》
1921年,历史不会忘记,夜色逐渐深沉的南湖上,红船在自由的荡漾,这只满载着中华民族希望和企盼的红船里,几位中华民族最杰出的儿女正将铁锤和镰刀绣到一面红旗上,从此,这面旗帜撑破黑沉沉的夜空,那一抹鲜艳的红指引着中国人民开始了慢慢的救国征途。
时光荏苒,今天的那一抹红更加鲜艳光明。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大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在十八大精神的引领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决心毫不动摇,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毫不缩减。
在这一抹红的指引下,我们穿上了警服,从那一刻起,警察这两个字便以一种不平凡的方式流进了我的血液,融入了我的生命,像燃烧的火焰,时刻鼓舞着我的热情,像神圣的明镜,时刻警醒着我的使命。
作为一名新警,一名普普通通的社区民警,平凡的工作注定了我不会像雄鹰一样的高空展翅飞翔,更不会像暴风雨来临之际的海燕划破长空,我们每天做着平凡而又普通的工作,忙碌而充实,党和人民赋予我的工作职责和特殊使命让我思考,我前进的方向和标杆在哪里?环顾我的四周,我的战友,我的前辈,他们用忠诚和热情给了我这样的答案。
透过那一抹红,我看到了黑马市场工地惊现抗战遗留炸弹,群众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我们的民警田连祥、霍爱明挺身而出,徒手搬离炸弹排除险情;透过那一抹红,我看到了以队为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刻苦钻研指纹破案的孟令山,在微机前废寝忘食,凭借自创的“五查一扩”工作法,抓获逃犯于千里之外,攻破大要案于方寸之间;透过那一抹红,我看到了公安民警舍生忘死,接力施救落水儿童的过程。二00九年大年三十的下午,人们正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在运河边玩耍的两名儿童不慎落入冰河中,一旦冲到冰层下面,后果不堪设想。那是两条生命!两条活生生的生命呀!七名民警没有丝毫犹豫,他们顾不上零下十五度的低温、来不及脱掉身上的警服跳进湍急的河水中,刺骨的河水毫不留情的侵占着他们的每寸肌肤,民警们冻得瑟瑟发抖,但是他们只有一个火热的信念,那就是“救出孩子!”经过十分钟短暂而又漫长的携手奋斗,两个脸色已发白的孩子救到岸边脱离了险情。滔滔大运河,见证着他们视百姓安危重于自己生命的优秀品质。
我庆幸成为德州公安的一员,更庆幸能加入运河公安分局这个团结向上,催人奋进的集体;我渴望早一天在党旗下宣誓,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人生;我甘愿做一名扎根基层的普通女警,即使没有鲜花掌声,即使不能裙舞飞扬,也依然坚守这
份公安事业的追求之梦,用满怀身身深厚的感情,走入辖区的千家万户,用爱编织最美的风景!
仰望那一抹红,我们警察如排排青松,刚劲挺拔!
仰望那一抹红,我们警察似群山列队,整装待发!
战友们,让我们用赤诚的情感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如既往的抒写生命的壮歌,让我们用无比的忠诚在新长征路上继续谱写光辉的篇章!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那一抹艳红散文
那一年,她19岁,外婆89岁。
午饭刚过,艳陽高照,她们正坐在院里的枣树下闲聊。三月春陽早已将严寒的凛冽一扫而尽,微风送来阵阵油菜花香,漫山遍野的红杜鹃似早已按捺不住深闺寂寞的新嫁娘,将娇一艳与美丽尽情绽放,午后的太陽蜜一样流着,陽光里充满了详和与惬意。突然,一阵喜庆的爆竹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一对新人由远而近,在众人的簇拥下,喜气洋洋地从门前缓缓走过,新郎西装革履,春风满面;新娘一袭白纱,面若桃红。“好俊的姑娘。”外婆说,慈祥的目光中流露出喜悦。
晚宴时分,新人过来敬酒,外婆颤微微地站了起来,凑上前去,拉着新娘的手,想再仔细地端详,可新娘却别过脸去。外婆神态黯然地坐回了椅子。
翌日清晨,小俩口路过外婆家门口去河边洗衣服,“这么早就下河呀,也不多睡会儿。”外婆看见他们依旧笑盈盈地上前打招呼,小俩口装着没听见,仍旧低声私语。此刻她再也忍不住了,大声叫道:“大宝哥,姨奶和你讲话,听不见呀?”小俩口停了下来,大宝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叫了声“姨奶”。然后拉了拉他新媳妇的袖子,“还不快叫姨奶”。新媳妇也红着脸轻声叫到“姨奶”。“哎,好孩子!”外婆的脸顿时盛开了一朵菊花。
“艳,还没回城呀,在这呆了快一个月了吧?”大宝陪笑着说,“我想多陪陪外婆。”她狠狠地瞪了大宝一眼,扶着外婆转身离去。其实,她心里很清楚,他们为什么会如此冷落外婆,因为外婆老了,历经风霜雨雪,岁月侵蚀了她的容颜,就像村口那棵歪脖子老槐树,人们只有在树下纳凉时,才会感觉到它的存在;外婆的耳朵背了,别人和她说话费劲,她听起来也吃力,久而久之,村里的人,特别是一些年青人都懒得搭理她。可外婆在她心中的份量却很重很重。
村里人知道:每逢节假日,这个俊俏的姑娘都会出现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天气好的时候,她会搀着外婆坐在院子里,给她洗洗头,剪剪趾甲,虽然外婆头发的油味很浓,一双裹脚时时传来阵阵异味,但她一点也不嫌弃,没有感到任何的不舒服,依旧乐呵呵地为外婆做这做那。她似乎看到外婆为年幼的母亲梳洗打扮的情景,这也是她童年生活中
常有的事。只要她在,外婆总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有时候,村里的人看她拎着外婆的马桶和脏衣服到河里涮洗,就好奇地问她,你一个城里的姑娘家,在家里都不干家务,怎么跑到这涮起马桶了,不嫌脏呀?她只是笑笑。因为没有人能够理解她对外婆的那份深厚感情。
晨曦微露的田间,夕陽西下的路旁,人们时常能看见这一老一少携手并肩、相依相偎的身影;无论何时,她都是外婆最忠实的听众,有时她也会把大山外面的所见所闻大声地讲给外婆听,说笑话,说她在外婆家的童年趣事,常常把外婆逗得眉开眼笑,惹来旁人驻足观看。而此刻的她们怡然自乐,她因外婆而快乐,外婆因她而满足。
“我结婚那会儿,也挺漂亮的。”外婆边走边唠叨开了,“记得那会儿,我身穿红色*罗裙,头戴凤冠霞帔,你外公用八抬大轿把我抬回了家,就这样,我做了他18岁的新娘。我永远都记得那个大红盖头,那个艳呀,那个红呀,就像一一团一火,烧得我心里像揣着个小鹿一样咚咚直跳。大家都说好看,你外公为了这场婚礼,也很是破费了一把,那个大红盖头还是他特意从浙江带回来。可惜呀,他走的太早了,没赶上现在的好日子,那个红盖头也不知道啥时候不见了。”外婆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就是那种红吗?”她指着崖畔上一簇火红的杜鹃花问,外婆含笑着点点头。就在此时,她仿佛看见一袭象征着喜庆,象征着幸福,红红艳艳的大红盖头,从遥远的天际向她缓缓飘来,暖暖地滑过心间。她羡慕地说“外婆,等我结婚时,我也要穿红罗裙,你得亲手给我盖上红盖头,然后和我一块住在城里。”外婆笑了,“傻丫头,你结婚得穿婚纱,坐轿车,还穿那个老古董。”“不嘛,我一定要穿。”她撒娇道,“好,好,好,我答应你。”外婆乐悠悠地应允着。她娇一笑地挽着外婆向前走去。一个袅袅娉娉,一个童颜鹤发,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可是在那个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八月,还没等她披上嫁衣,外婆就突然地走了,静静地走了,就像村头那棵枯干的老槐树,终抵不住凄风苦雨的侵蚀,悄然倒下,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她悲痛欲绝,为了离去的外婆,更为了那个再难以实现的诺言。
几年后,在待嫁前夕,她寻遍了城里的大街小巷,始终找不到那个令她魂牵梦萦的大红盖头。但那一抹艳红却始终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
第三篇:那一抹绿色
那一抹绿色
九(7)班
刘乐
曾经,我感受过花开的芬芳四溢;曾经,我也看见过小树生绿叶的翠色青春;唯独那抹绿久久不能让我遗忘,它总会像璀璨亮丽的星星点缀着我的内心世界。不过,在这长河里,有一种光芒最为耀眼,它来自那寒冷寂寞的春天。
记得那时我还在上小学,那年的冬天特别冷,每次回到家总会在院子里活动活动。又一次,我和伙伴在玩耍,突然刮起了大风,我们就停止了游戏,靠着墙,突然我的伙伴大叫一声“哇,那是什么?”另一个同伴说“只不过是一堆枯草罢了,有什么可惊奇的”。突然,我脑袋里蹦出了一个奇怪的念头“不如把它烧掉,取一下暖”。这个想法立即被赞同,我们找来了火柴,点燃了。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点燃了那团在墙角冻僵了的枯草,顿时烟雾四处飘散,它为了我们带来了冬日的温暖。虽然只是很短暂的时间,但却已经被烧焦了,化为灰烬,消失在那个墙角处。
第二年初春时,就下来了蒙蒙细雨。雨水滋润着万物,在雨后我尽情的呼吸清新的空气,诱人的花香,眼角出突然出现了一团绿色。走近一看,原来那几颗小草发芽了,它们就在墙角悄无声息的萌芽了。我愣住了。望着它们上面的雨滴,我思索着:那不就是它奋斗的泪泉吗?它是那么的鲜明耀眼,它不就验证了白居易的那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吗?
望着这个幼小的即将破头而出的小生命,顿时我心里有一种情愫涌上心头,或许是懊悔,或许是敬佩,但过多的是感动。
绿叶虽枯黄坠落,但我们不能忘记它在夏日里奉献的浓荫:流星虽然会稍纵即逝,但我们不能忘记它在星空中划出那片彩虹:小草虽然会枯萎,但我们不能忘记它在春天里带来的那抹绿,不会忘记它带来的那份深深的感动和震撼。
总评:虽是写草的一抹绿色,却体现了生命力的顽强,主旨鲜明构思巧妙。(指导老师 张仁文)
第四篇:那一抹绿色
那一抹绿色
一缕春风吹绿了树上的一抹绿色,吹过脸颊,拂过发梢,暖上我的心头。周末我与同学相约去书店,路过一家敬老院。里面静谧清幽的环境吸引着我,看看离约定的时间还早,我决定进去坐坐。初春的气息泛着丝丝的凉意,淡淡的阳光懒懒地打在身上,投下一片小小的光晕。
我坐在了长椅上,仿佛没有了中考的重重压力,只享受这难得的闲适。微微仰头,看见身旁一棵腐朽的老树执拗地不愿倒下,原来是另一棵树支撑着它。我的心头莫明的泛着层层暖意,春风拂过,我隐约看见了枝头的一抹绿色。
眯着眼,我有些陶醉的沉迷在春的怀抱。静谧的晨简单清浅。忽然我隐隐听到了一阵脚步声,循声望去,一对年迈的夫妇映入眼里。那位老爷爷坐在轮椅上,花白的头发,老奶奶则推着轮椅,弓着的背给人一种无言的安心。走近了些,我看到老奶奶把嘴贴到了老爷爷的耳边,低声地说着什么,老爷爷不知回了些什么,老奶奶的脸上是一阵会心的笑意。
老奶奶推着轮椅越走越远,看着他们的背影,我突然觉得他们一点也不像是两个年近花甲的老人,那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感情在春风中轻轻的低吟。那一缕带着希望与生机的春风轻抚着我,在我心头晕开了一抹淡绿。抬头,依然是老树不愿倒下的身影,另一棵树顽强地支撑着,那一抹绿色似乎更鲜明了,这或许才是它不愿倒下的理由吧。
站在中考的门槛,几许迷惘,几许憧憬,但我知道父母的鼓励,老师的支持就如那棵树支撑着我,是我努力向前、不愿倒下的理由。
绿色,承载着大地母亲的爱,寄寓了无数人的希望。那抹生命的绿色,是不离不弃的相守,是相濡以沫的扶持,还是默默无闻的关爱„„我相信它一定是这世上最朴素最美好的情感,就像是时光的伴侣,悄悄流淌在你我身边。
滚滚红尘,我们需要的只是一颗单纯而执着的心。就像老树,就像老人,珍惜爱自己的人,我们都能收获那一抹生命的绿色,那便是在心上开花、生果„„
第五篇:那一抹桂花香
那一抹桂花香
东阳人民医院脑外科 任爱兰
1988年8月刚走出校门的我们来到东阳市人民医院报到。这次我们共同进院的有14位同事。院长,与书记与我们开了个小会。就把我们安排在了一幢冬暖夏凉的宿舍区二楼。当时那幢楼里每层一个公用卫生间,一个公用自来水间。我们分到了一张床垫与床架。5个19-20岁的女孩子一个宿舍,隔壁的隔壁是吴金忠他们,也是五个人一间。每间房子除了一张床,一些日用品,就没有什么空间了。在那挤日隆隆的日子里,我们开始了我们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实践工作。我被分配在了外科。在病房大楼的五楼。整个病房大楼高6层,内外妇儿及骨科各一个科室,每个科室40张床位,6楼是手术室。大楼前小花园里,茂盛的草苹,边上种植着好几株茶树,桂花树,夜间在养花师傅不在的时候也曾去摘过那诱人的桂花插在瓶子里,那样整个宿舍就全弥漫了这桂花香。大楼门口是一个假山小池。池里养着好几尾红鲤鱼。上下班时经过常看着好几尾鱼摇着大尾巴悠闲地游着。再往前就是我们的门卫了。那时有严格的病员探视制度。家属要有我们护士提供的小卡片才能在医生查房时间探视患者。出了门卫往左拐20米就是我们的宿舍楼了。
早晨我们迎着朝阳上班,那浓郁的桂花香总让人充满人青春与活力。交班后做好晨间护理,医生开始查房。我们完成输液等治疗任务后就在办公室里做些棉球,棉签,那时执行的是功能制护理。我的第一位护士长是金菊芳,她严谨而慈爱。那时的病人对我们真的是很尊
重。医务人员说的几乎是言听计从。也因为如此,感觉自己做一个小小的护士,能为病人解除一些痛苦也很幸福。
很快的那一幢病房大楼不够解决病人的住院问题了。就在那房子的西边扩建了同样高的一层楼房,扩充了一倍的科室。
94年在王锡伍的资助下造起了急救中心大楼。有幸在那急救中心大楼的ICU病房工作了5-6年。想当年,ICU的成立真的挽救了好多本来不能挽救回来的生命。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患者成功抢救了生命以后,在社会上就流传了,只要能送到医院,患者就有生的希望。慢慢地除了单纯的抢救重病人,为更好地利用资源,扩了心内科病区。同样的心内科病人也因此得到了新生。在金爱娟主任,厉伟民主任及后来的李国洪主任。赵水花护士长,王静雅护士长带领下,ICU兼心内科病房的工作开展的很顺利。在心内科危急病人多,多年来都实现了安全医疗,为心脏病患者谋得的健康的福祉。当时的功能制护理,责任制护理,已逐渐转变为整体护理。整个护理工作程序已是完全不同。除了治疗以外,更加注重的是健康教育,病人的满意度,如何满足越来越高的健康需求,如何满足越来越高的对医护人员的要求。
如今在医疗第一线奋战的我们,看到的已是面目全非于进入东阳人民医院第一天的景象。整个医院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已天然不同。几乎所有的建筑都已换了新面貌。包括楼房前的一草一木。那种花的老师傅也应该是早就修身养性去了。秋天到了,那扑鼻的桂花香还在否?走在那病房大楼前曲折的小公园里,那些花,草,树啊的都是那么陌生又是那么熟悉。一阵风吹来,哦,那是桂花香。20年过
去了。作为一个小小的护理分子。在自己的平凡的岗位上也曾为人民的健康奉献我们的青春与汗水。医院有了蓬勃的发展,而我们的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以后在未来在我尽可能的能力内,我将继续在这里为人民的健康服务。见证我们医院健康蓬勃的发展,为人类的健康谋求更高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