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公共道德演讲稿
社会公共道德演讲稿_征文演讲_演讲致辞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社会的公共道德。社会公共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等。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说到公共道德我想起了我们学校师生对乡中学的对口扶贫行动资助贫困的同龄人完成学业这不正是良好的社会公德的体现么 再看一个外国的例子。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社会公德的体现么 我这里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道德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道德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道德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一个社会的公共道德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道德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清朝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公德的历史教训。公共道德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道德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吗不会个人道德修养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必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道德修养。人的道德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道德的基础。而一个社会的道德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道德。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地冲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要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也是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从小接受社会公共道德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社会公德。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社会公共道德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公共道德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公共道德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公共道德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第二篇:公共道德
文章简介:文章标题:社会公德演讲稿今天要讲的题目是:社会的公共道德。社会公共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等。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说到公共道德,我想起了我们学校师生对乡中学的对口扶贫行动,资助贫困的同…
文章标题:社会公德演讲稿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社会的公共道德。
社会公共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等。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公共道德,我想起了我们学校师生对乡中学的对口扶贫行动,资助贫困的同龄人完成学业,这不正是良好的社会公德的体现么?
再看一个外国的例子。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社会公德的体现么?
我这里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道德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道德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道德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道德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道德,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清朝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公德的历史教训。
公共道德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道德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吗?不会!个人道德修养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必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道德修养。人的道德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道德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道德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道德。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地冲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要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也是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社会公共道德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社会公德。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社会公共道德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公共道德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公共道德,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公共道德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社会公德演讲稿》网,本站为所有正式会员免费提供文章查找帮助。欢迎阅读社会公德演讲稿。
第三篇: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意识现状调查
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意识现状调查 目录:1大学生道德追求
2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现状
3影响大学生社会道德的因素
4如何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意识 内容摘要:大学生是一个高知识水平的群体,有着自己的价值导向和价值判断,而他们的社会道德意识状况却有喜有悲,需要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形成良好的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氛围,使大学生能真正引领我们社会的主流道德力量。
1自身追求
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是树立良好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加强自身修养是确立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我们所提倡的修养,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武装头脑,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做到“真、善、美”的统一,不断完善人格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脱离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把良好社会道德作为提高自身修养追求的核心方向,弘德扬善,到达“真、善、美”统一的崇高境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核心是集体主义,先公后私的精神。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未来的科技骨干和栋梁,应当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模范。要做到知行一致,严于律己,见贤思齐,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希望大家都能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向先进人物学习,增强修养,朝着“真、善、美”统一的崇高境界迈进。2大学生社会道德意识现状
在市场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个人利益的实现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传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公共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发展。
(一)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存在矛盾
在这个科技发展,思想开放的时代,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他们是非分明,崇尚奉献,注重中华优良传统美德,能对个人和社会道德失范行为进行鞭笞,而对于自己在社会道德失范上往往缺失自律或放任自流,在学习生活上也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协作精神,很多大学生行动上缺乏具体实践,导致道德行为和认识存在滞后于经济向上,出现断裂和脱节现象。
在公共生活中,文明礼貌、说话和气、待人热情、自觉维护公共秩序等道德行为和伦理规范,会令人满意并受到赞扬。但有少数大学生连起码的社会公德都没有。一是表现在伦理道德方面的某些缺陷。比如,在校内反映在:教室垃圾视而不见、墙上脚印无故出现、桌上涂写、图书撕页、购饭插队、水电浪费等缺乏文明的倾向;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乘车无序、待人无礼、随心所欲、自私自利等社会公德的缺失行为。也有的大学生明哲保身,面对他人不文明的行为往往不闻不问、熟视无睹、甚至见怪不怪。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在自己上学的城市在社会公共道德还比较关注,经常可以看到公交车上大学生给老弱妇残让座,又礼貌的关心需要帮助的人,而到了不在公共场合下,或不会被更多人关注下,一部分大学生就会抛开心中的社会道德意识,忽视公共道德规范,对社会公共问题置之不理,例如很多大学生到了
自己家乡在公交车上就不会再主动让座了;还有很多大学生自己很注重自身卫生却对身边的公共环境卫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例如很多大学生在假期回家在车站等车乱扔自己用来擦座
位的餐巾纸和吃的零食等,这些小的细节都影响着大学生社会道德形象。也许很多人是受环
境影响,把自己心中的道德意识掩藏了起来,没有了那份“美好的冲动”,没有了乐于助人的勇气,没有了付出的精神,总而言之还是社会公共道德意识薄弱,需要加强和提高。
大学生是一个高知识水平的群体,有着自己的价值导向和价值判断,而他们的社会道德
意识状况却有喜有悲,需要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形成良好的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氛围,使
大学生能真正引领我们社会的主流道德力量。现实生活中的越界行为由于价值和道德的约束
才不致发生,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要擅闯道德底线,维持好我们的社会公共道德体系。
3制约大学生社会道德意识的因素
(二)大学生道德标准被动化
传统的德育注重外塑过程。师生间隐含着森严的等级关系,教育者居高临下,强制性的灌输现成的道德规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大学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义现象严重,尤其在如何进行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着问题,道德教育只强调抽象的道德原则,而不
太重视人格的培育,即德育目标和要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品德心理的严重背离,把学生驯
化成了绝对服从者。当然,这种“权威性、约束性、强制性、被动性、他教性”的传统道德
教育模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培养青少年责任感和义务感、更好的运用道德的约束功
能制约个体行为具有一定积极作用。然而伴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手段的突飞猛进,传统的学校德育模式日益呈现出其明显滞后的一面。在网络时代,德育工作对象的人际交往
频繁,在对外界社会有了更多的了解的同时,他们对单纯灌输的内容与外界现实的矛盾差异
感到迷惑,他们对现实中师生尊卑与网络所赋予的民主、自由感到不解,从而导致其道德价值观的混乱,进而会感到现实社会的虚伪产生对。学校道德教育的排斥和逆反,致使学校德 育收效甚微甚至难以开展.(三)责任意识淡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个性独立化程度越来越高,加之不良的社会风气使社
会失去了过去那种强大的凝聚力,权力金钱化现象也使人们对社会的离心力逐渐增大,个人
只要权利,不要责任、义务,这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必然的也是严重的。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
89.3%的学生所追求的人生目标是“为自己”,很多大学生“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在人生
奋斗目标上表现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淡漠已
渐成必然,突出表现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现象。第一、“无兴趣”。
即有些大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没有劲,表现在行动中就是情绪冷漠、消极,情
感萎顿、空虚,整天无精打采、懒洋洋的。第二、“无所谓”。就是学习无所谓,工作无所
谓,成功无所谓,失败无所谓,赞扬无所谓,批评无所谓。一切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
起”的虚无主义态度。第三、“无意义”。有些学生似乎看破了红尘,将社会发生的一切都
看成是“演戏”,将人们的活动都看成争名夺利,因而对他人、对社会都看得很黑、很阴暗,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毫无意义,心态渐渐变得冷漠起来.(四)人生价值错位
人生的价值取向是贯穿于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个人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倾向性,主要取
决于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关系。由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调整和变革,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价值主体日益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化,从注重理想到更多地注重现实和功利、从无私奉献或奉献与索取并重到更多地注重金钱的价值、感官的享受,淡化了社会责任和集体观念。
4如何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的责任感.(一)加强学生德育意识培养是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效果的根源。
诚信教育是重中之重,深刻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公共道德的实现。借鉴先进经验,创新大学德育教育,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法规制度,使大学生确立“诚信是立身之本”,树立“有信用者荣,无信用者耻”的信念。其次,创新德育教育。我们要把社会、家庭、学校三个重要阵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个阵地的优势,灵活采用适合各阵地的教育方式。创新道德教育的方法,这是克服空洞说教取得诚信教育成功的关键。一是从社会角度来说,必须为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不断赋予诚信以新的“内涵”,做到与时俱进。二是从家庭教育角度来说,父母是孩子的天然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他们的诚信意识如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他们而言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身体力行。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时时处处加以正确引导。三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探讨,首先应建立一个有诚信内涵的校园大环境,建立起严谨、求实、创新的校园诚信文化。真诚的诚信教育不应该把起点放在要不要诚信上,而应让学生思考怎样建立诚信,怎样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诚信。实际上,这种思考就是在追求诚信,坚持诚信,而且会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设计个人诚信,培养的是思想独立和精神自由,培养的是诚信道德的自觉。让学生实践诚信,从而实践自己心中的社会道德责任。
(二)增强大学生将道德意识转化为社会实践的责任感。
意识就是人在头脑意念中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德育是指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使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就学校而言,德育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具体来说,是培养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等种种心理意识,从而让学生的意识正确地支配自己的言行活动,逐步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仅是一个人的道德意识,更是当代青年必备的基本素质。“道德”并不单纯是外在行为的枷锁和规范,更主要是内在情感的认同和顺从。我们大学生要加强道德信念,身体力行,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勇于付出,从点滴小事做起,不抛弃,不放弃,坚持生命的原则与道德理念。
(三)培养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认知。
“道德”并不单纯是外在行为的枷锁和规范,更主要是内在情感的认同和顺从。“生态”是真善美的体验。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具有生态文明的社会,关键是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氛围,而大学生自作为高知识水平群体更应该引领这股风尚的主流。公众的生态道德已经成为反映一个社会道德水准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者潘懋元教授曾指出:“许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应负主要责任者很多是我们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专门人才。”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栋梁和明天的决策者,对我们的环境现状应该有着更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因此,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重视其生态道德的养成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
生态教育,德育先行。在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中,努力改善个体生态知识与生态行为相脱节的状况,做到知行统一。
对于道德教育,蔡元培的看法是,“道德不是记熟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而是要注
重实际行为,要“随时随地,抱着实验的态度”。因此,在人类意识普遍觉醒之时,高校首先迫切需要做的工作就是,使每一个觉醒的大学生将道德意识付诸行动,实现意识由知到行的转化。
第四篇: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意识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意识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人:陈竹羚
当今社会,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方向,而且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就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可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并找出对策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及特点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人生理想、社会理想等内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才,责任心、使命感明显增强。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其
一、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
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其
二、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随意、庸俗被少数学生看作是一种“潇洒”,而对道德、纪律的蔑视与叛逆却被看作是有个性。
在男女交往中,只注重感情体验、生理要求,面忽视男女双方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责任,甚至有个别学生对学校严令禁止的婚前性行为的做法漠然臵之,认为这是个人的自由。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不少学生对这一体现大学生责任感与文明程度的规范未加重视,甚至行为失范:考试作弊、损坏公物、随地吐痰、买饭加塞等现象时有发生。其
三、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档化,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青年学生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在生活方面,推崇及时行乐,吃讲排场、穿讲高档、玩讲多样、相互攀比、超前消费。生日及节假日往往成为他们物质消费的庆典,狂欢宴饮、挥洒人生,甚至一些来自边老山区的学生出现不惜“借钱过好日子”。
而对提倡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嗤之以“小农意识”;在学习方面,贪图安逸,缺乏积极进取向上精神,声称“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的所谓“治学原则”;在爱护保护他人成果方面,表现出道义上的缺失,随意破坏、剽窃事情时有发生。如上种种现象表明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与党和国家对于青年学生高素质的思想要求相差甚远,与肩负未来的历史使命所需格格不入。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
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从这一方面来说,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即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其消极因素也是非常明显的。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大学生注重实惠的目标和追求,无不体现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另一方面,党风、社会风气不正,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崇尚奢糜等腐败之风也极易造成大学生对社会消费产生不平衡心理,荣辱观发生倒臵性变化。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在这社会负面现象的影响下使部分青年学生走上了躬行践履的道路。
(二)、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
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也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失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由于较少把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选择能力同具体规范协调起来,不少学生受同乡、好友感情的驱使,无视学校纪律,参与打架,搞同乡会,甚至代人考试。校园中大学生重人情、轻法度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道德文明的偏离。
(三)、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的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大学,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过分溺爱。不少学生已习惯以我为中心,“人人为我”视其为理所当然,至于“我为人人”既不去想,也不愿去做,久而久之,尊敬师长、敬老爱幼观念淡薄了,冷漠、自私、怕苦、怕累的坏习气养成了。一些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受累,节衣缩食,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舒舒服服、体体面面上学,对他们有求必应,很少甚至不去过问他们的花费去向,这无疑变相地鼓励了孩子的高消费,滋生了摆阔气、讲排场的恶习。(四)责任意识淡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个性独立化程度越来越高,加之不良的社会风气使社会失去了过去那种强大的凝聚力,权力金钱化现象也使人们对社会的离心力逐渐增大,个人只要权利,不要责任、义务,这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必然的也是严重的。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89.3%的学生所追求的人生目标是“为自己”,在人生奋斗目标上表现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淡漠已渐成必然,突出表现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现象。第一、“无兴趣”。即有些大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没有劲,表现在行动中就是情绪冷漠、消极,情感萎顿、空虚,整天无精打采、懒洋洋的。第二、“无所谓”。就是学习无所谓,工作无所谓,成功无所谓,失败无所谓,赞扬无所谓,批评无所谓。一切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态度。第三、“无意义”。有些学生似乎看破了红尘,将社会发生的一切都看成是“演戏”,将人们的活动都看成争名夺利,因而对他人、对社会都看得很黑、很阴暗,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毫无意义,心态渐渐变得冷漠起来,严重者则走上出家乃至轻生的道路。
(五)人生价值错位
人生的价值取向是贯穿于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个人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倾向性,主要取决于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关系。由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调整和变革,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价值主体日益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化,从注重理想到更多地注重现实和功利、从无私奉献或奉献与索取并重到更多地注重金钱的价值、感官的享受,淡化了社会责任和集体观念。具体表现在:一是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目前,有一部分大学生只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视社会需要,更有甚者以牺牲集体利益来获取个人利益。更多的大学生表现为关注自身发展和现时利益,如获得奖学金、困难补助、评先评优、入党、担任主要学生干部等等,而很少关心他人、集体和社会,且对别人的要求十分苛刻。二是重物质享受,轻精神追求。大学生中对物质生活和个人需要过分看重,对精神生活和集体事业普遍冷淡,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学习目标短浅,缺乏远大志向,学习目的功利化,在就业选择时,以单位所在地、经济待遇、工作环境等作为重要条件。三是重索取,轻奉献。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过分强调权利强调所得,而忽视责任忽视奉献,他们不再赞赏只讲耕耘、不问收获的观念,而把工作的付出和取得视为等价。捞党票,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就业;当学生干部,是为了给自己积聚资本;获得奖学金,只认为是自己努力所得。只愿从社会、集体中索取,只要求他人、群体、社会对自己负责,奉行利己主义;而不讲奉献、不愿为他人、群体、社会负责,没有履行自己责任、义务的自觉意识。四是感情冷漠、极端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大约有占大学生总人数6.5%的学生暴露出的首先是个体的感情冷漠、极端自私,责任意识淡漠。
(六)道德缺失
在公共生活中,文明礼貌、说话和气、待人热情、自觉维护公共秩序等道德行为和伦理规范,会令人满意并受到赞扬。但有少数大学生连起码的社会公德都没有。一是表现在伦理道德方面的某些缺陷。比如,在校内反映在:教室垃圾视而不见、墙上脚印无故出现、桌上涂写、图书撕页、购饭插队、水电浪费等缺乏文明的倾向;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乘车无序、待人无礼、随心所欲、自私自利等社会公德的缺失行为。也有的大学生明哲保身,面对他人不文明的行为往往不闻不问、熟视无睹、甚至见怪不怪。二是表现在法纪规范方面的意识不够。譬如大学生刘海洋公园硫酸泼熊事件,曾一度引起社会轰动和高校反思。三是在道德信仰上,一些大学生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迷失了自我,信奉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人生信条,为谋求金钱和私利不择手段,损害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甚至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四是心理耐受力、意志力、抗挫折能力较低,不能正视人生矛盾,无力排除人生困境。自杀和伤人事件并不罕见,缺乏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七)行为失范
大学生的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日常行为失范。不遵守公共秩序、不爱护公物、出言不逊、恶语伤人、失礼不道歉、与异性交往缺乏分寸等等。二是学术行为失范。有的大学生混文凭、信奉“60分万岁”,把许多宝贵的时间消磨在吃喝玩乐之中;考试舞弊、科研造假、抄袭论文等现象已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声誉和发展。三是就业行为失范。有的大学生一切以个人的得失为出发点:如少数大学毕业生毁约现象,在职业选择上不愿意从事收入较低、条件艰苦的工作:甚至为了博得用人单位的好感,昧着良心制造假证书、编造成绩单。四是网络行为失范。部分学生沉溺网络之中,废寝忘食,甚至忘记上课、考试,导致学业荒废。五是竞争行为失范。有些大学生缺少良好的竞争风范甚至无视校纪校规。
总之,由于大学生自身责任感的缺失,对社会义务和责任存在一种淡漠态度,一方面导致自我评价降低,缺乏信心、勇气,学习自觉性差,不要求上进;另一方面导致社会信任度
降低,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人才质量纷纷提出质疑,纷纷批评大学毕业生在高校没有学会做人,如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不会合作,欠缺团队精神;缺少学习的动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等等。
二、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对策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对当代大学生来说,爱国主义就是要以国家利益为重,民族利益为先,具有神圣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应当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大力宣传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他们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爱国者。二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优良的道德传统值得继承发扬,大学生要深入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明确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将传统优良品质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三是要注重历史教育,引导大学生了解中国的国情。只有铭记历史,记住封闭、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把改革开放视为己任,树立赶超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二)坚持养成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道德习惯养成教育,也就是要逐渐培养大学生守规矩的良好习惯,是对大学生开展责任教育的重要环节。一旦养成了良好行为习惯、责任习惯,大学生就能够做好本职工作,产生一种积极的进取精神。目前,一些大学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虽不成气候,但却严重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形象,因此,大学生应加强道德行为习惯训练,提高文明素养,树立大学生的良好形象。第一,大学生必须以公民道德建设为己任,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既对自己也对别人负责,犯错时不推诿、不找借口,要敢于承担责任:要讲诚信、重承诺,不能说话不算数;要尊师崇道和关爱身边的人与事物;对人要有礼貌,要文明修身,谦虚谨慎,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二,积极参与和管理校园的各级各类活动,在承担责任中锻炼自己,养成大处着眼、小事着手的思维方法,“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第三,树立节约意识,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做起——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节约一滴油、节约一粒米、节约一块煤,要养成“饭菜不剩、钱不乱花”的好习惯,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切不可舍“小”求“大”。
(三)深化实践教育
在大学教育中,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也不仅仅要具有承担责任、奉献社会的意识和品质,还应采取措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力所能及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大学生承担责任的落脚点就是要运用所学所知,即学以致用。社会实践活动是在校大学生承担责任、奉献社会的途径,也是磨炼意志、砥砺品格的重要条件,团中央16号文件明确提出,社会实践对于增强大学生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使大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意,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锤炼出敬业、奉献、爱民、亲民的优良品格;也使大学生能进一步树立孝敬、友善、勤劳的传统美德。大学生通过实践教育,还可校正价值观,找到社会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结合点,在实践中校正就业、服务理念。
(四)强化榜样示范作用
榜样是人们模仿的对象,榜样教育的效果是通过向榜样学习而实现的,这种学习主要是靠大学生个人对榜样行为的模仿,从而转化为自觉、自愿、自发的自我行为。第一,“感动中国”的人物、道德楷模、抗冰抗洪英雄等等,是青年大学生最崇敬的榜样,先进典型的道德力量和伦理精神,使大学生不仅学到了优良的精神品质,更重要的是可以由人及己,体会
人生真义,发掘自身的道德潜能,自强自立,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第二,家长和教师,是青年大学生最接近的榜样。勤劳善良的家长是青年学生最先模仿的对象,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不仅在于养,更在于育;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教师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对青年学生起着感化、熏陶和示范的作用。第三,青年学子中的优秀典型,如“三好学生”、“自强之星”等,都是青年学生最熟悉的榜样。这些榜样跟青年大学生生活在一起,年龄相近,经历相同,有共同的语言,具有强烈的可比性,容易激发大学生的上进心。
(五)突出艰苦奋斗教育
邓小平同志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今天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要我们再去爬雪山、过草地、吃野菜、穿草鞋。艰苦奋斗首先是指在思想上、工作上和学习上要有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自觉抵制各种奢靡之风,增强艰苦创业的意识。其次,当代大学生要有正确的消费观念,抑奢少费,崇俭守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提倡艰苦奋斗,大兴勤劳节俭之风,人人奋发努力,个个勇于负责,才能生生不息,蓬勃发展。据调查,湖南某高校学生月消费一般在400---600元之间,月消费在iooo元以上的约占18.2%,消费在3000元左右的竟达4.1%,大学生还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主要经济来源还是来自父母的供给,要培养他们的节俭观念,教育他们消费要恰到好处,不能攀比、更不能挥霍、浪费。艰苦奋斗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必由之路,当代大学生要真正担负起振兴中华的责任,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勇气是不行的。
三、大学生的责任
责任是对承担一定角色的人所应当担负的任务、职责、使命等方面的规定。人所承担的角色不同,责任也就不同,责任总是与人的角色紧密相连。大学生的责任就是从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责任主体出发,分析他们行为的价值取向,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起自己所应尽的责任、从而形成自觉的责任意识的一种理论形式。大学生尚未走向社会,许多方面尚未定型,所以大学生的责任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责任或者说是向未来敞开的责任,因而大学生的责任更多地所表达的就是国家、社会对大学生一种社会使命或历史任务的期许和引导。
青年大学生只有牢记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和伦理品质,培养德性,把个性的发展与社会要求联系起来,使自己的成才目标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振兴祖国、强国富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提高个人修养,使学业、德业得到不断更新,“德”才不会苍白,“育”才不会显得乏力,“以德治国”才能深入人心。
第五篇: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意识调查问卷
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意识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为了进一步了解我校新生的社会公共道德意识,我们正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我们需要同学们能够给我们提供此方面的意见。调查资料所涉及你的个人信息,我们将完全保密。希望同学们能够抽出一点时间,对于你们的帮助我们不胜感激!
以下为调查内容
1、过马路时,看见老人,你会上前搀扶吗?
A会B有时会C不会D当没有看到
2、乘坐公交时,你会给老弱病残及有孕乘客让座吗?
A会B有时会C不会D当做没有看到、在公共场合,你会不会随地吐痰?
A会B有时会C不会
4、在公共场所,你会不会大声喧哗?
A会B不会C有时会
5、在校园里,你见到老师会不会主动问好?
A会B有时会C不会
6、上完课离开教室时,你会不会随手关灯、关窗?
A会B不会C有时会
7、在课堂上,你会不会把手机调振动?
A不会B会C有时会
8、在校园里你会不会给他人起外号?
A会B不会C有时会
9、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你会不会自觉排队?
A会B不会C有时会
10、外出旅游时,你会不会在景点设施上随意刻画?
A不会B有时会C会
11、在公园、广场、校园等公共场所,你会不会乱摘花果与乱踏草坪?
A不会B有时会C会
12、在公共场所里,当你看到有小偷时,你会不会及时提醒他人?
A不会B有时会C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