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争做村小课改工作的“领头羊”
———邳州市邢楼镇优秀青年教师朱新炜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邳州市邢楼镇中心校 朱新炜
2000年7月,我从江苏省运河师范学校毕业,同年8月入党并参加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事迹材料。8年以来,我一直持守在村小教师这个的平凡岗位上。我始终坚持以“勤学、善思、求实”为指针,认真、务实地走过每一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战线上的一次突破性的改革措施。本人有幸投身于这场涉及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状态以及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等一系列领域革命的重大改革中。作为学校课改领导小组主要成员,我负责指挥、调控和监督学校课改工作的整体运作;曾承担过除毕业班以外的年级数学学科的实验任务。在课程开发、实验与管理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为思田小学、邢楼镇乃至整个邳州市的课改实验工作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一、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从我市全面铺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后,我便主动要求参加各种市内外课程改革培训。如2004年7月参加邳州市首届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进行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和学科教材教法培训,从05年起阶段性地参加教育学会系统的省市级科研课题主持人培训和各级的课改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学习他们的课改经验。
为了洞察最新的教改动态,关注教学改革实践和研究成果,我坚持阅读了大量的教学刊物,如《新课程》、《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等,在这些杂志报纸中吸取营养。我还借助网络这一快捷的信息资源,从专家和同行的优秀经验中去深深体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我快速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与此同时,我积极引领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并透彻领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学习课改的前沿理念和可资借鉴的教学策略。坚持定期开展专题讲座、课改沙龙等学术活动,为教师们切实开展好课改实验工作搭建平台。
二、立足课堂教学,有效推进实验工作
在教学观念上,我提倡“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展开新知的教学”;在课程设计上,从传统的“我教你学”转变为学生的“我要学”;在学习内容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学生掌握:在教学方式上,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转向强调教学中“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我秉承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沿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努力营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氛围。学生们都爱上我的课,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激活学生经验、贴近现实生活、追求真实有效”独特的教学风格,事迹材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工作以来,我先后12次在市、镇两级各类优质课评选中获奖,承担镇级以上示范课、引路课10余节。“更加真实、更具特色,更富灵性”的教学风格是我课堂教学的不懈追求。
我积极探索符合课改理念和教育教学实际的评价方式,在课程的评价上,由过去强调考试甄别、比赛获奖选拔的评价方式,转向着眼于提高每个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纵向比较,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在获得知识、增加技能的同时,思维活跃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三、勤于质疑反思,潜心提炼实验成果
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透彻了解他的学生,不断反思教学常态下的师生活动,课改实验工作尤为如此。几年来,课程改革使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教育科研意识对新课程的作用。实践中我能在有意识的繁衍教学经验的同时进行理性思考,在总结中有所发现。教学之余,我坚持质疑反思,尤其善于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去关注学生,研究学生。我还不时地把自己在教育教学、课改实践中的点滴感悟流淌于笔尖,通过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多种渠道与专家对话,与大师交流,在反思中行动,在行动中反思,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已有近20篇教育论文、教学案例发表在市级以上刊物,或在省市级各类论文评选中获一、二等奖。
我所撰写的《儿童经验——不容忽视的课程资源》荣获徐州市第七届“科研杯”优秀论文二等奖;《儿童经验——教师教育科研的新视点》荣获徐州市教育学会2007年优秀论文一等奖,《理性处理教学中的“失误”》荣获徐州市首届中小学教学案例一等奖;《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探索》、《步骤偏多就意味着超纲吗?》等文章发表于《邳州教育》、《实验通讯》、《徐州教育科研》等刊物。
2004年7月25日,我申报的课题《儿童经验对探究性教学的制约和影响》被江苏省教育学会评审立项为省级“十五”教育科研课题,从而弥补了邢楼镇课题研究“0”的空白。在研究周期内我带领课题组成员以课堂教学为依托,深入学生群体,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因为学校资金短缺,我累计提前垫付三四千元。没有经验,我不厌其烦地外出学习邀请专家指导,同知名学校交流。课题组在研究中学会研究,逐步形成了“师本化”的研究特色。在结题时,受到了省市专家的高度评价,该课题为实施新课程、体现新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个案。其研究成果荣获省市教育学会系统“十五”优秀成果一等奖,并排名第一。在徐州市教育科研专项课题研究成果发布会上,邳州市教研室伏荣超同志,以该课题研究为实例,做了《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在邳州市“十一五”课题研究分片观摩活动上,我应邀做了专题发言。教研室魏星老师,对课题组“课堂即研究,课题研究完全可以和教师的日常工作巧妙完美的相融和”的研究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作为一所村级小学,在自选课题方面取得如此收效,而且能牢牢把握住“研究学生”这一教科研的永恒主题,这在全市乃至全省并不多见。
作为“十五”课题的延伸和拓展,2007年12月30日,我申报的课题《生活经验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研究》被徐州市教育学会立项为 “十一五”重点课题,并推荐申报省级科研课题。2008年5月顺利经过省教育学会专家评审,获得立项。目前,“十一五”课题已进入中期研究阶段。我和我的同行们将研究视角定位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的相互关联,在课程资源开发、校本教研等领域,逐渐形成一定的特色,成为苏北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一大亮点。
我曾先后6次被市镇两级政府和教育部门授予“优秀教师”、“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年度考核连续五年均为优秀。
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激情、希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情不自禁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第二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文地镇堂兰村小学:阮书培)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深深地懂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含义。从教廿几年来,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学习新基础教育课程教育理论,忠于职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使本职工作不断跨上新台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积极投入新课改工作之中,以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发展观来看待学生。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反思,探索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新方法、新路子。
一、以研促教,勇创新路
为了在工作中能夯实教学教研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牢牢抓住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加强教学管理,落实有效教学,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全面开创了教研工作的新局面,提高了教学质量,保证了教学质量在全镇领先的地位。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改革了教师听课方式,采取了推门听课,说课,汇报课,示范课相结合的方式,讲完就评,把重点放在评上。上课“研”过程,说课“研”教法,评课“研”效果。这样一来,教师的业务能力大大提高了,他们都能积极备课,这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此外,我们还坚持实施教学常规工作月查制度和随机抽查制度,受到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肯定。
好的质量源自好的教学,好的教学源自好的教师,好的教师源自好的教研。校本教研坚持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重点,解决教师关注的实际问题。我把校本教研送到课堂,从小处入手,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真正走向教学实际,提出“问题即课堂,教学即研究,成功即成果”的理念,对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细小问题或解决起来不能得心应手的问题,通过课后同事间交流、研讨的形式解决。长此以往,老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大大提高了。
经过实践,我探索出“教学中教研—教研中研讨—研讨中指导—指导中提高”的课题研究校本教研模式。
二、更新观念,投身课改。
新课程改革之路,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更需要学会在学习中不断思索。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先生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我深刻认识到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是成长的必由之路。为此,只有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心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去,才能迎接挑战、赢得主动;才能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游刃有余。
1.角色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传统的教与学,就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是知识的主宰者和阐述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和储存者,没有教师对知识的输出,学生就接收不到知识,学生没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完全处于单一的、被动的接受状态,失去了自主性和独立性。所以,在课程改革中,我狠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生学习引导者转变。
2.课堂教学多模式。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模式不改将会导致课改的失败。如今在我县较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县三小的“三环四标”、三育的“四步教学法”及那林中心小学的“五环大课堂”等教学模式。为此,我着力把创新教育思想融入课堂教学,积极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创新教育经验、方法,仔细推敲,领会其实质,融百家之长,在实践中反复提炼。课堂教学中学生真正成为主人,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把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把发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学的过程放给学生,并积极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意见”。在课堂上深入学生,并与他们一起交流探讨。走进我的课堂,听到的是:“大家商量商量吧”,“你回答得真好,谁还有别的方法?”“别紧张,再想想”„„课堂教学充满民主、和谐的气氛,焕发出前所未生机与活力。3.学习知识多形式。课堂上实行“活动化”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教材的理解、自主探究和同伴合作交流。促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会学习,同时也使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得到体验。为了便于学生多感官接受和传递信息,增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我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学习互相交流。小组学习时,让小组长当小老师检查、辅导本组学生,并选出学习好的小组到前边讲台教全班学生读写等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效果大幅度提升。4.评价学生多视角。在教学实践中,我强调评价学生要“重过程”、“多角度”、“全方位”,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注重和发展学生的多项潜能。评价的方式也是多样化模式,如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课堂观察,课后访谈,教学成长记录,撰写小论文和活动报告等,还可同伴评、老师评、家长评、自我评、定性与定量相评等评价,通过不同侧面与侧重点去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的发展。
三、乐于进取,善于总结。
在探究新的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新课改的同时,我时刻不忘朝着科研型教师发展。从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的工作思路就是:实验—反思—调整—改进—再实验。每次上课前,我都会认真的备好每节课,认真钻研教材,在认真备好教材的同时备好学生,思考在课堂上怎么体现合作交流与自主学习。在上完课之后认真思考这节课的得与失。学校组织开展的每次公开课,我都认真备课,并在上完课后认真听取有经验的教师评课,认真总结,反思,经验继续发扬,失败作为教训。这样不但积累了经验,也使我对今后的教研工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确的思路。为了提高自己,也为了带动别人,我除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公开课讲评外,还积极走进特岗教师的课堂,无私地把自己的先进教学经验与他们分享。在我的精心辅导下,我校特岗教师宾丽娟、阮春兰、阮素英、邹丽敏、宋琪琪参加镇新课程目标课堂教学比赛均获得一等奖,大大提高了她们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
四、积极向上,争创佳绩
三江中心校自任命我为堂兰村小学教导主任以来,使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既要抓好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又要做好率先垂范。为了做到教学管理与个人教学两不误,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研究制定教学改革各项制度及细则,积极同有经验的领导和老师交流关于学校教学工作的不足和整改措施。全体老师在我的引领下,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实践,取得显著的成绩。2013---2016四个我校连续获得了三江小学六年级学科毕业检测积分第一,当年被县教育局评为“优秀学校”。个人获得荣誉方面:2014年09月由于教学成绩显著被评为玉林市优秀教师;2015年12月获得2014--2015学博白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2016年10月由于教学成绩突出被评为博白县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新目标孕育新辉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以学习和实践,以改革和创新,以敬业和激情,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为基础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事迹(本站推荐)
课改中我的学生在变
——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事迹
阳城县实验小学 张蒲霞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自从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至今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二十多年的春华秋实。二十多年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始终以“当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努力方向。上学期“主体多元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展开了。通过短短一个学期的实践,我欣喜地看到我的课堂活起来了,我的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
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有了较强的学习独立性,有了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权利,有了独立思考、独立表达、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学生成为了真正的“主角”。《新方案》是我们本学期学生学习的依据,课前要结合课文独立预习,对知识、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然后完成“基础达标”和“设问导读”。关于预习情况的检查,我把权利放给了小组,由组与组之间互评作业,以分数呈现结果。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很自觉的去完成作业,谁也不愿在这一块拖小组的后腿,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多学生都能自觉认真预习,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课堂上,各组所有成员大胆质疑、交流,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与对子或伙伴开展认真的对话与交流,大部分学生由“看客”变为“参与者”,都在为展示作充分的准备。这样的课堂不再是个别学生精彩展示的舞台。曾经的张晏豪上课是见不到他举手的,虽然成绩排在前三分之一,但他的内向性格使得他知道的问题也不敢发言。但因为课改小组捆绑评价的机制,这个学期的他上课明显积极多了,都能主动并且积极回答问题了。今天的课堂,真正成为了所有学生共同展示、发展的课堂。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初步养成了
经过一个学期的课改实践,我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新方案》为依托,学生能够在课前根据知识内容、重点、难点把握学习思路,自主地展开预习,学会边看、边学、边思,并在书本上做适当的勾划和批注,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进入课堂,能够做到全神贯注地学习,积极认真地思考,并将预习时对教材的理解与对子交流,对小组内成员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小组展示时,他们争先恐后地进行质疑、纠错、补充、点评,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课后,学生能利用《新方案》消化、巩固、深化课堂所学知识,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有一次,我因和一位家长谈话耽误了几分钟,当我走近教室门口时,却发现同学们有序地进行展示,讲台上的在滔滔不绝地讲着《新方案》,而其他小组的同学不仅听得认真,还不时向台上的同学提出质疑。原来,班干部了解到老师有事,就组织大家自觉地讲起课来。这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展示将孩子们的求知欲和认同感统领起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主动。
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
课堂上我不断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真实感受,引导学生说心里话,自己的话。为了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学生彼此之间也会自然地开展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经常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彼此的看法、思想情感的体验。不知不觉中,学生“敢说话”“会说话”了,“说”的能力普遍提升了。闫琳洁是个非常内向的孩子,刚开始上台讲解课文时的她,脸涨得通红,声音也和蚊子一样,感觉如果给她个地洞,她会钻进去。现在的他,每天发言都非常积极,倘若一节课没抓住机会发言定会非常生气的。三个月的课改,她整个人都变了,在前一段举行的班级口头作文活动中,她还踊跃报名参加了,并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郭蓓蓓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记得第一次上台讲解时,她紧张得都有些结巴,虽然心里知道,但苦于锻炼的少,最终没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现在你要是到班上看看,她讲课俨然一个小老师的模样,脸上完全看不出胆怯,说起话来那可是滔滔不绝。
四、学生的学习激情点燃了
通过一学期的课改,学生的学习激情点燃了。就拿语文复习课来说吧,以前往往是让学生写写生字词,背背课文,做做练习,甚至还要把一些重要课文、重要知识点重新讲解。这样的复习课,不少学生总会缺少一些学习激情,提不起精神,总是表现的很麻木。现在的复习课,我首先把纪律和复习要求告知学生,然后把复习任务布置下去,让组长在规定时间内带领他们的组员自觉去学习,最后进行达标测试并根据达标情况给小组奖分。作为组内一员谁也不愿拖队伍的后腿,他们就会彼此监督学习。课堂上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沉闷和压抑,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有的独立看书复习,有的相互提问,还有成绩优秀者带着复习的。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及捆绑式评价,真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自我复习效果如何,作业是否认真完成,在这一环节可以得到很好的验证。我仍是把考查权交给了学生。由小组出题去考察另外一组的同学,根据解答情况给出合理的分数。这样的复习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的把握知识点,还更好的展现了他们的个性风采。
五、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
课堂上,针对学生的表现在每一环节我都会给出分数的评价,每天以总分相加的高低评出明星小组和反思小组,并确立自己的竞争对手。这样一来就建立了组与组之间的合理竞争机制,展示的时候,每个小组的成员都会竭尽全力地为本组加分,倾听的时候,都在开动脑筋,边听边思边记录,为纠错、质疑、补充作准备,以此给小组加分,为本组贡献一份力量。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互助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懂得了在和人相处中要谦让的美德,懂得了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有更多成功的道理。张坜垭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唯一的缺点是爱计较,曾经经常听到她来告状说同组某某欺负她的话。但最近很少听到她抱怨别人了,他们组还被评为最佳和睦小组,为了这个最佳,她学会了如何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学会了与他人的合作。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坚信课堂教学这片沃土一定会培育出绚丽的创造教育之花,收获到丰硕的创造教育之果。
第四篇: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名单
附件2:
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名单
南京市(40人)
南京市教育局中教处
王 卫 南京市教育局高师处
桑志红 南京市教研室
汪笑梅 南京市教研室
马 黎 南京市教研室
岑 芳 南京市第一中学
张 红 南京市中华中学
严龙文 南京市金陵中学
蒋桂林 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宋 辉 南京市外国语学校
谢嗣极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卢新建 江浦高级中学
晋先英 南京市玄武区教科所
陈立春 南京市成贤街小学
蔡 燕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附属幼儿园 李 漫 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
徐瑞泰 南京市田家炳中学
浦丽华 南京市拉萨路小学
江和平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
丁玉祥 南京市郑和外国语学校
杨 婧 南京市南湖第一中学
马 峰 南京市金色家园幼儿园
吴兴莉 南京市秦淮区教育局
于 琳 南京市小西湖小学
邓雪霞 南京市下关区第二实验小学
郭学萍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黄云龙 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
周春燕 南京市板桥小学
潘来强 南京市扬子一中
刘一峰 南京市上元中学
李杏莉 南京市科学园小学
陈 宾 浦厂中学
任卫兵
六合高级中学
蒋小润 六合区程桥高级中学
齐月忠 溧水县第二初级中学
方红明 高淳县教科研与培训中心
赵 凯 南京市第29中学
侯正永 南京市栖霞区教研室
王进宏 南京市东山小学
蔡小平高淳县实验小学
王一鸣
无锡市(38人)
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
王名扬 滨湖区教研发展中心
黄一敏 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
江苏省羊尖高级中学
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
宜兴市中小学教研室
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
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
宜兴市实验中学
无锡市东林中学
无锡市蠡园中学
无锡新城中学
无锡市阳山中学
无锡市厚桥中学
锡山高级中学匡村实验学校
无锡市塔影中学
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
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
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
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小
无锡市崇宁路小学
无锡市北塘区教育局教研室
江阴市实验小学
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
无锡市新区旺庄实验小学
无锡市玉祁中心小学
田胜龙 陈平高惠洪 丁 伟 任才生 杨培明 王 星 李 青 王 俊 李惠琴 钱云祥 高 萍 张文胜 章晓东 周荣伟 朱丽芳 伍红霞 黄 波 吴红华 张明霞 尤靖希 程继德 何 琼 顾燕萍 顾万春 陈卫平无锡市港下实验小学
李淑英 无锡市南长区教研室
焦肖燕 江苏省无锡连元街小学
顾苏湘 无锡市吴桥实验小学
张 荣 江阴市澄江中心小学
汪燕芬 无锡沁园实验小学
肖 群 无锡新区第一实验学校
蒋春丽 无锡市钱桥中心小学
钱凌洁 无锡市鸿声中心幼儿园
吴建英 江阴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陈晓萍
徐州市(46人)
丰县教育局
郭先锋
丰县实验中学
王绪东 丰县大沙河镇中心校
孙敦宝 丰县宋楼初级中学
刘继华 丰县民族中学
周兴东 沛城镇中心小学
吕永立 沛县湖西中学
张之光 沛县杨屯中心小学
董继荣 沛县城镇孔庄小学
陈艳春 铜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张敬义 铜山县汉王镇中心中学
黄 华 铜山县汉王镇小学
曹玉辉 铜山县张集镇小学
刘吉永 铜山县徐庄镇毛庄中学
刘 峰 睢宁县双沟第二中学
睢宁县官山中心小学
睢宁县凌北中学
睢宁县实验小学
徐州贾汪区教育局教研室
徐州贾汪区大吴中学
徐州市九里中学
徐州九里区杨屯中学
徐州市云龙区教育局
徐州市鼓楼区文教体局
徐州民主路小学
徐州市湖滨中心小学
徐州泉山区文教体局教研室
新沂市第一中学
新沂市高流初中
新沂市棋盘镇中心小学
新沂市新安镇中心小学
新沂市窑湾镇中心小学
邳州市铁富初级中学
邳州市教研室
沛城镇中心小学
邳州市碾庄中学
邳州市教育局基教科
徐州经济开发区大庙中学
徐州经济开发区大黄山中学
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
宋晓楼 高 键 余耀清 王少平郑卫红 秦敬元 孙明莉 石 婷 丁建华 刘尊立 赵智红 戴海明 王诗讯 孙 宁 徐言军 晁 远 王 军 胡松年 王继然 张 建 盖鸾英 刘立新 索会堂 崔朋增 高发亮 王永臻 徐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李之刚 徐州市第十中学
陆 荣 徐州市第三中学
赵立胜 徐州市西苑中学
蔡卓莹 徐州市教育局
刘 勇 徐州市中小学教研室
程廷伟
常州市(36人)
金坛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曹少华 金坛市第三中学
贺小黑 金坛市华城实验小学
王粉林 金坛市实验幼儿园
吴 芳 溧阳市别桥中心小学
虞 莉 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刘福根 常州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
郑宇明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
张世善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
徐惠仁 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 朱炳助 常州市武进东青实验学校
汤国忠 常州市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
蔡自力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 周建芳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心小学 万莺燕 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中心小学 王 瑛 常州市新北区教研室
陈建伟 常州市天宁区教研室
陶建平常州市博爱小学
杭 燕 常州市解放路小学
吴 珺 钟楼区教研室
周 蓓 常州市觅渡桥小学
章 玲 常州市五星实验小学
张 姝 常州市戚墅堰实验中学
刘光会 常州市潞城中学
朱 嵘 常州市潞城小学
季春风 常州市实验小学
杨文娟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姜明红 常州市北郊中学
邓 勤 常州市朝阳中学
符爱琴 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丁建伟 常州市第二中学
郑 瑜 常州市实验初中
王 熹 常州市丽华中学
汤亚琴 常州市第三中学
张志平常州市教育教研室
张 春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周雪峰
苏州市(39人)
苏州市电化教育馆
殷建华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
柳袁照 苏州市实验小学校
徐天中 苏州市第十六中学
宋 化 苏州市花朵幼儿园
孟 瑾 张家港市暨阳高级中学
张建华 大新中心小学
张家港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
常熟教育局基教科
常熟市石梅小学
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常熟市东张中学
太仓市经贸小学
太仓市教师培训研究中心
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
昆山市实验小学
昆山市实验幼儿园
昆山市葛江中学
吴江市平望中心幼儿园
吴江市芦墟实验小学
吴江市中学
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吴中区东山中心小学
相城区教育局教研室
相城区陆慕高中级中学
平江实验学校
东中市实验小学
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校
沧浪区教育局教研室
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
夏 敏 钱爱萍 刘 慧 薛文元 高 丽 唐建雪 杨水根 陆莉玲 顾永丰 张 庆 俞培菊 周菊芳 龚建青 夏丽萍 沈群英 顾伟峰
郭瑞燕 王海赳 孟晓庆 宁建英 盛文学 俞 辰 顾宇恒 汤 岚 戴海林 潘建萍 金阊区局教研室
董 华 园区唯亭中心小学
顾 超 园区教研室 吴县中学
顾建元
张华中 园区苏大附中
张 援 苏州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黄承虹 苏州高新区实验幼儿园
张晓怡
南通市(40人)
海安教育局教研室
颜 敏 海安县韩洋初级中学
王建富 海安县海陵小学
徐金贵 海安县特殊教育学校
孙厚清 海安县第一实验幼儿园
汤燕云 如皋市教育局
冯建卫 如皋市教育局
丁 非 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幼儿园 尤素敏 如皋市白蒲小学
邵明道 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
顾康清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魏文华 如东县实验中学
吴丛铎 如东县实验小学
张 斌 如东县掘港双语小学
骆舒洪 如东县掘港童店初中
杨陆军 如东县教育局教研室
朱唤民 南通市通州区教育局
郭志明 南通市通州区教研室
瞿德泉 南通市通州区二窎中学
王振华 南通市通州区川港中学
袁 冲 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姜新荣 江苏省海门中学
施静娟 海门市东洲中学
滕玉英 海门市实验学校
吴 勇 海门市教研室
徐 强 江苏省海门中学
高迎九 启东市汇龙中学
周鑫荣 启东市第一实验小学
季国栋 启东市大江中学
徐正辉 江苏省启东市实验小学
陈金飞 启东市百杏中学
杨雪华 南通市港闸区教学研究室
周立栋 南通市天星湖中学
单冬旺 南通市教科研中心
陈晓凤 南通市教科研中心
须 中 南通市启秀中学
李庾南 南通市第二中学
陈育彬 南通市市级机关第一幼儿园
张梅琴 南通市跃龙中学
胡 健 南通市教育局
顾志刚
连云港市(39人)
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科所
张廷亮 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
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
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
连云港市教育局基教处
赣榆县教育局教研室
连云港新浦区教育局教研室
连云港开发区教研室
灌南高级中学
灌云高级中学
赣榆高级中学
连云港东海县白塔高级中学
连云港东海高级中学
连云港海州高级中学
连云港新海高级中学
连云港新海高中东方分校
灌南县第四中学
赣榆县外国语北校
赣榆县实验中学
连云港东海县黄川中学
连云港东海县第二中学
连云港海州区板浦初级中学
连云港连云区新港实验学校
连云港连云区东港中学
新海实验中学
海州实验中学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
陶卫东 顾长明 周 薇 吉海霞 宋世亮 刘 岩 王秀梅 杨 帆 陈广团 张修前 赵继光 赵士祥 李兴远 李 庆 张长松 左贞柏 张永谦 张 玲 郭早阳 葛其联 徐加法 刘 涛 施 玥 马晓燕 孟庆亚 郝志刚 连云港开发区中云中学
李效祥 灌南第二实验小学
杨晓莉 灌云实验小学
徐正文 灌云县侍庄小学
朱春雷 赣榆县实验小学
朱红甫 赣榆县青口小学
王聿松 赣榆县海头小学
梁培斌 东海县实验小学
姜彩清 连云港连云区东港小学
刘虎平连云区墟沟小学
姚玉琴 连云港师专一附小
张晓英 连云港师专二附小
孟庆甲
淮安市(39人)
淮安市教育局
陈 东 淮安市教研室
薛祝其 江苏省淮阴中学
皇立同 江苏省清江中学
刘金龙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王 浩 淮安市实验小学
孙孝忠 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
庄德勇 淮安市北京路小学
周 武 淮安市特殊教育学校
蒋正才 淮安市清河区教研室
周文虎 淮安市淮海路小学凤凰新村幼儿园 张 昕 淮安市第三中学
丁健平淮安市繁荣小学
盱眙县实验小学
江苏省马坝中学
江苏省盱眙中学
淮安市清浦区教育局
淮安市清浦中学
淮安市第二中学
淮安市人民小学
淮安市新安小学
淮安市车桥中学
淮安市楚州区教研室
淮安市深圳路小学
淮阴区开明中学
淮安市淮海中学
淮阴师范二附小
涟水县第一中学
涟水县郑梁梅高中
涟水县教育局教研室
洪泽县实验中学
洪泽县教研室
洪泽县共和中学
洪泽县实验小学
江苏省金湖中学
金湖县教学研究室
金湖县外国语学校
金湖县实验小学
张业松 田永凤 王海兵 刘兴东 沈文汉 陆仁华 邵其国 朱正林 张大冬 吴金荣 张 健 王玉龙 王修忠 王开林 吴玉国 周培跃 稽雷高 任文珍 徐寿耀 翟启连 万泽林 张 辉 柏传松 吴承坚 汪德洪 邰凤琴 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黄建萍
盐城市(40人)
东台市教育局教研室
东台市第一中学
东台市实验中学
东台师范附属小学
大丰市教育局
大丰市实验小学
大丰市初级中学
江苏省射阳中学
射阳县教育局教研室
射阳县第二中学
射阳县黄沙港初级中学
建湖县幼儿园
建湖县芦沟中学
盐城市亭湖小学
盐城市人民路小学
盐城市南洋中学
盐城市第二小学
盐城市龙冈中学
盐城市第一中学
盐城市时杨中学
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
阜宁县教育局教研室
季 东 张锦堂 郭春旺 仇志刚 何 钢 丁善辉 姜忠雷 吴少然 王克亮 印众庆 葛松超 凌翠苹 王孝荣 倪习龙 杜凤巧 陈文平王冬林 王良洪 王洪明 张成华 林成国 卢国华 阜宁县明达中学
赵永林 阜宁县特殊教育学校
魏善庆 江苏省滨海中学
施问华 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于利军 滨海县实验小学
於红中 响水县第二中学
张海洪 响水县运河中学
程 卫 江苏省盐城中学
陈俊江 盐城市初级中学
朱 斌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杨天成 盐城市盐阜中学
朱丽萍 盐城市第一小学
何 灿 盐城市实验小学
王建荣 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
张 和 盐城市双语小学
于伟伟 盐城市教科院
顾俊琪 盐城市教科院
陈小平盐城市教科院
杨玉明
扬州市(36人)
扬州市竹西中学
刘 岚 扬州田家炳实验中学
束玉良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董爱华 扬州教育局教研室
杨志才 扬大附中 扬州一中
何继刚
赵 云 扬大附中东部分校
宝应曹甸高中
宝应县教研室
宝应县安宜初级中学
宝应县柳堡镇中心初中
宝应县实验小学
高邮市第一小学
高邮市天山小学
高邮市开发区初中
高邮市郭集初中
高邮市教育局教科室
江都市育才幼儿园
江都市仙女镇中心小学
江都市邵伯小学
江都市教育局教研室
邗江区教育局教研室
邗江实验小学
邗江公道中学
邗江陈俊学校
邗江月亮城幼儿园
仪征四中
扬州南师大二附中
仪征马集中学
仪征市教育局教研室
仪征真州小学
广陵区教育局教研室
柏素霞 王桂喜 朱文凯 沈可平沈兆刚 郝玉梅 吴如渊 徐德兰 黄桂山 李长青 徐晓思 吴雪梅 于正军 王宝林 殷传勤 滕家庆 黄 彪 许兴震 许 健 李奕文 方 江
丁建生 王 勇 俞万所 李 鸣 吴成慧 扬大附属小学
潘 宁 扬州市梅岭小学
张 亮 扬州维扬区西湖实验学校
王红梅 扬州开发区施桥中学
姜 晶
镇江市(30人)
江苏省镇江中学
嵇云霞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
黄法祥 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
冯章葆 镇江市外国语学校
邹 敏 镇江市江南学校
周晓华 镇江市第四中学
蒋 红 镇江市江滨中学
孙洁梅 丹阳市第五中学
朱禾勤 丹阳市第六中学
朱万喜 丹阳市云阳学校
王钊方 丹阳市开发区中心小学
陆国杰 丹阳市教育局教研室
王先进 丹阳市导墅中心小学
蔡建良 句容市第三中学
张 春 句容市教育局
房家义 句容市第二中学
侯红宝 句容市春城中学
朱兴杰 句容市教育局教研室
李陆林 扬中市新坝幼儿园
王海英 扬中市实验幼儿园
李红梅 扬中市第一机关幼儿园
王 莉 江苏省大港中学
叶忠明 丹徒区支显宗中学
李文化 镇江市实验小学
施 勤 镇江市素普实验学校
丁海红 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
倪梅芳 镇江市第九中学
谢群芳 镇江市润州区教育局教研室
陆其勇 镇江市润州区教育局教科室
郭昌华 镇江市金山小学
汤春芳
泰州市(38人)
泰州市教育局
翁光明 泰州市教育局
胡唐明 靖江市第一中学
李 兴 靖江市实验学校
陈兰彬 靖江市外国语学校
何 良 靖江城西小学
印永桂 靖江市特殊教育学校
赵红钦 靖江市教研室
周玉明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陈民生 泰兴市洋思中学
秦培元 泰兴市襟江小学
乔 新 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小学
姚恒章 泰兴市教育局教研室
赵鹤立 姜堰市教研室
王书月 姜堰市教研室
沙华中 姜堰市第二中学
蒋天林 姜堰四中
钱 岗
姜堰市溱潼中心小学
陈志明 姜堰市实验小学
刘丽萍 兴化市教育局中教科
陆仁杰 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刘安早 江苏省兴化中学
孙 庆 兴化市安丰初级中学
张仕进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
李 宁 兴化市实验小学
孙万寿 海陵区教育局
杨剑平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
魏新仁 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
魏 斌 泰州市扬桥中心小学
乔春朋 泰州市幼儿园
冯玉桃 高港区教育局
吉 波 泰州市口岸中心小学
陈 李 泰州市寺巷中心小学
邢红扣 省泰州中学 省口岸中学 省泰中附中
夏淑萍
李立群
吕同林 泰州实验学校
曹文兵 泰州莲花学校
刘 琳
宿迁市(41人)宿迁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
宿迁市教研室
宿迁市教研室
宿迁市实验学校
宿迁市实验小学幼儿园
宿迁市晓店中心小学
沭阳县建陵中学
沭阳县七雄初级中学
沭阳县胡集初级中学
沭阳县悦来九年制学校
沭阳县东关实验中学
沭阳县实验小学
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
沭阳师范附属小学
沭阳县韩山中心小学
沭阳县周集中心小学
江苏省泗阳中学
泗阳县众兴中学
泗阳县双语实验小学
泗阳县致远中学
泗阳县庄圩中学
泗阳县来安小学
泗阳县教育局教研室
江苏省泗洪中学
泗洪县教育局教研室
泗洪县第四中学
王 波 朱京霞 王邦柱 王 勋 朱媛媛 吉广国 许大成 孙玉丁 张 潼 朱卫兵 周海洋 吴兴荣 程士杰 荣学工 周相柱 孙其飞 徐海龙 晁德山 蔡志坚 韩广军 唐善胜 李明旭 赵文超 程振理 范晓红 祖 瑞 泗洪县第三中学
蒋 宇 泗洪县实验小学
黄德忠 泗洪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钟永华 宿豫区顺河中心小学
宿豫区实验小学
宿豫区来龙初中
宿豫中学
宿豫区教育局教研室
宿豫区教育局教育科
宿城区教育局基教股
宿城区教育局教研室
宿迁高等师范附属小学
宿城区第一初级中学
宿城区洋北初级中学
宿城区洋河实验小学
许兴奎 朱秀玲 金庆军 徐 超
张 明 袁 军 王宿梅 卢书茵 吴志刚 陈 涛 宋光金 姜广辉
第五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衡水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朱立功,男,48岁,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故城县故城镇中心校副校长。在课程改革的这几年中,善于学习、勇于挑战自我,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取得骄人成绩。
一、积极投身课改,为自己赢得荣誉
持之以恒的教改实验探索,丰富了我的教育理论修养,锤炼了教学艺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2009年我被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研究中心聘为国家级研究员;2010年被衡水市教育协会评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10年指导胡峰老师参加河北省教育厅举办的小学英语整合优质课,获指导奖二等奖;2011年11月,凭借深厚的教学基本功,我获得第七届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英语优质课第一名;2011年被县政府评为县级优秀教师。为我校和故城教育争得了荣誉,展现了新课改形势下我校课程改革的力度和水平。
我还积极致力于英语教学的改革实践,近年来承担和参与了几个国家级课题实验。我于2008-2009年承担了全国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实验研究,并于2009年顺利结题。2010年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的研究,也顺利结题。
二、兢兢业业,以校为家
作为中心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我不但为众多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而且从不吝惜将宝贵的经验授之予人。工作期间辅导青年教师多次获县级和市级赛课一等奖,主持并参加了对新教师的“传、帮、带”活动。除了在教学工作上带头,还努力做好行政工作,出色完成领导
1交给的各项任务。自担任中心校副校长以来,为不影响上级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将工作带回家干到深夜十一、二点。在我与各级领导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我们故城镇中心校被县政府评为先进乡镇中心校;2010年和2011年两次被县政府评为义务教育先进学校;2010年被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研究中心评为全国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研究优秀实验单位。2011年11月被国家基础教育研究会评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三、管理工作,常抓不懈
为了在工作中能夯实教学教研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心校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牢牢抓住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加强教学管理,落实有效教学,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全面开创了教研工作的新局面,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保持了中小学教学质量在全县领先的地位。
为了课堂教学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改革听课方式,加强了领导听课,杜绝不备课上课。我们采取了推门听课为主,与说课,汇报课,示范课相结合的方式,讲完就评,把重点放在评上。上课“研”过程,说课“研”教法,评课“研”效果。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促使教师们积极备课,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中心校在开学前还统一进度教学,凡擅自停课,调课都视为责任事故,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为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坚持实施教学工作月查制度和随机抽查制度,受到上级主管单位的肯定。
好的质量源自好的教学,好的教学源自好的教师,好的教师源自
好的教科研。校本教研坚持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重点,解决教师关注的实际问题。我们把校本教研送到学校,送到课堂,从小处入手,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真正走向教学实际,提出“问题即课堂,教学即研究,成功即成果”的理念,对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细小问题或解决起来不能得心应手的问题,通过课后同事间交流、研讨的形式解决。常此以往,提高了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
经过实践,我们探索出教学中教研—教研中研讨—研讨中指导—指导中提高的课题研究的校本教研模式。
四、与时俱进,培养名师
为了让教师们能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脉搏,我们要求全镇40岁以下的教师全部接受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我们聘请县教研室领导亲临学校坐阵,随堂听课指导。我们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对其他教师进行传帮带,实施名师工程,使教师专业成长沿着新—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名师的方向不断攀升,有力促进了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由于全镇教师的不懈努力,我镇小学教学工作一直在全县的前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树立更新更高的目标,不断开拓创新,为全县教育和谐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