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赵正永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开园仪式上的致辞
赵正永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开园仪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蒋正华副委员长,尊敬的沃伦〃萨奇秘书长,各位学者、各位嘉宾,朋友们:
金秋九月,我们迎来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盛大开园,在此,我代表陕西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参与、支持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的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与遗址区广大搬迁群众及企事业单位表示亲切的慰问。
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绵延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完整性、丰富性和至高性的人文资源。尤其是大唐盛世,以其开放、包容、积极的气魄和形态,将中国的历史文明推向了顶峰。唐大明宫正是唐长安城中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万国衣冠、国泰民安的历史活剧,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引以为豪的记忆。
在完整、有效、真实保护的基础上,以更高的水平、更好的形式,展示和利用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的广泛共识,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西安市以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以推进唐皇城复兴计划为抓手,成功实施了顺城巷改造、曲江唐文化园区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大明宫遗址区的保护改造,探索了促进城市现代化与大遗址保护和谐共生的一种新模式,成为传承历史、延续文明的一项文化复兴工程,也成为提升城市整体实力和市民生活水平的一大民心工程,对于全省乃至国内外的大遗址保护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希望西安市认真总结大明宫遗址公园保护建设的成功做法,多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思路,把依法保护文物和科学开发利用有机统一起来,把传承文化和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城市发展的核心价值。省委、省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西安的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工作,推动全省以周秦汉唐为重点的大遗址保护工作不断发展,积极打造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加快提升陕西文化软实力,为建设西部强省提供文化支撑,为促进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贡献。最后,预祝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开园成功!
谢谢大家!
第二篇:单霁翔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开园仪式上的致辞
单霁翔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开园仪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记得两年前,也是在这里,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正式启动,那激动人心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当天来自全国各地历史文化名城的代表共同举行高峰论坛,形成了加快全国大遗址保护的“西安共识”。两年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使我们深切感受到陕西省委、省政府和西安市委、市政府保护大遗址的坚强决心,让我们看到了西安民众为大遗址保护做出的巨大奉献,以及他们对国家遗址公园早日建成的殷切期望。两年来,大明宫遗址上不合理占压遗址的350万平方米建筑全部拆除,大明宫遗址从不断遭到蚕食破坏的状况下得到了永续保护。同时,10万民众改善了生活居住条件,极大地提升了道北地区的城市生态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证明,考古遗址保护和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的成果,惠及了城市环境建设,惠及了民众现实生活,证明了文化遗产不代表落后,不代表贫穷,不代表脏乱。国家遗址公园能够成为城市最美丽的文化景观,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环境贡献最大的地方
国家遗址公园是基于国家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的保护与展示,融合了教育、科研、游览等多项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它是加强国家遗址保护、深化国家遗址展示的一种重要模式。国家遗址公园不是建在遗址上的主题公园,其展示的是遗址本身及其价值,介绍的是真实的历史,容不得半点涂抹和篡改;国家遗址公园不是建筑师竞技的舞台,这里主角只有一个,那就是遗址。不应让张扬的设计、华丽的材料等妨碍人们对遗址的品读和对历史的思考;国家遗址公园不是游乐园,园内任何建设项目和人类活动都必须谨守不破坏遗址的原则,园内开展的各种活动都应当与遗址的内涵和价值相协调;国家遗址公园不是普通的旅游景点,需要科学评估遗址的游客承载力,合理限定游客数量,绝不可为了追求门票收入而盲目扩大游客数量,以免对遗址产生不利影响。
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必须以考古研究工作和文化遗存保护为基础,必须统筹考虑遗址考古、研究、保护、展示和利用工作。因此,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初步建成和对外开放,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今后仍要按照相关规划要求,逐步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要为考古工作预留足够的空间,通过考古工作不断丰富国家遗址公园的展示内容,深入挖掘国家遗址公园的内在价值。
我们衷心希望,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成开放后,继续秉承大遗址保护“西安共识”的精神,完善保护管理体制,提升保护管理水平,让大明宫遗址更加拥有尊严,让大明宫遗址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让大明宫遗址保护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民众。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协同努力下,在广大西安市民的热情支持下,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第三篇:孙清云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开园仪式上的致辞
孙清云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开园仪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蒋正华副委员长,尊敬的沃伦〃萨奇秘书长,尊敬的单霁翔局长,尊敬的赵乐际书记、赵正永代省长、马中平主席,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在这里隆重举行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开园仪式。首先,我代表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和840万古城人民,向出席开园仪式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为大明宫遗址保护做出贡献的各界人士,向为支持遗址公园建设而搬迁的居民、企事业单位职工,表示衷心感谢!
唐大明宫是唐代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它在240年的历史中,充分展示了包容开放、奋发进取的盛唐精神和中华民族璀璨夺目的文明成果。大明宫遗址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不仅属于西安,属于中华民族,也属于全世界。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是在国际古遗址理事会等国际机构、国家文物局等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进行的,是在众多专家、学者的指导下进行的,是市委、市政府坚持“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弘扬文化、改善民生、提升城市”的宗旨,积极探索古遗址科学保护与城市发展和谐共生的最新实践成果。它的建成,对于传承历史、延续文明、改善居民生活、优化区域环境、提升城市价值、建设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开园,只是遗址区保护系统工程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我们将以开园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做好考古、保护等工作,精心呵护大明宫遗址这一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造就了西安这座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将认真总结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保护建设的成功经验,积极听取采纳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在科学保护和科学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方面继续进行积极探索,努力做到,既有效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又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和推动科学发展的功能,使西安成为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成为保存、延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之都,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谢谢大家。
第四篇: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定稿]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
1、丹凤门遗址
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南门,它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沿用历史长达240余年,是唐朝皇帝进出宫城的主要通道。丹凤门上部建有丹凤楼,是皇家颁布赦令,举行宴会等大典的重要活动场所。丹凤门北对大明宫主殿含元殿,东西为顺城街,直南为长安城南北长1500米,宽176米的丹凤门大街,与唐大雁塔遥相呼应,构成了唐长安城的重要景观轴线,展示了盛唐皇室的无上威仪。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曾改“丹凤门”为“明凤门”,约四年后恢复旧称。丹凤门作为皇帝宣赦的固定场所,每逢宣赦日,门前一侧立高杆,上悬金鸡,一侧臵鼓,百姓聚集门前广场,待皇帝登楼,囚犯在鼓声中被引至门前,赦令宣读完毕,当场释放,唐人杨巨源有诗为记:“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杆下鼓千声”。
现在的丹凤门遗址位于今西安市自强东路道北地区,2005年经考古发掘揭露,丹凤门规模之大、门道之宽、马道之长均为目前隋唐考古之最。发掘出的残存门址由墩台、门道、隔墙、马道、城墙等部分组成,均为夯土结构。实测门阙墩台东西总长74.5米、南北宽33米,共开五孔门道,门道均宽8.5米,道中设石门槛,与史籍中“凤门五开,十扇开闭”记载相符。墩台两边宫城内侧各筑一条宽3.5米、长54米的马道用以登城。丹凤门的考古发现对研究唐长安城和中国都城考古均有重要价值,被文物考古界誉为“盛唐第一门”。
2008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项目启动后,丹凤门遗址博物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担纲,是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馆为三层框架结构,内部空间用于保护展示丹凤门遗址,城楼上用以开展各种仪式活动。为实现保护展示建筑的可逆性和达到文物保护的要求,建筑结构与遗址边沿距离大于60厘米,城台与城墙部分外表建材为城砖肌理。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外墙色彩全部选用淡棕黄色,目的是使这座建筑既能体现唐代皇宫正门的形制、尺度、建筑特色和宏伟端庄的风格,又有别于其它仿古建筑。色彩上采用浑然一体高度抽象的手法赋予遗址保护展示建筑有如雕塑感和现代感。
唐李益曾有诗:
《大礼毕皇帝御丹凤门改元建中大赦》 大明曈曈天地分,六龙负日升天门。凤凰飞来衔帝箓,言我万代金皇孙。灵鸡鼓舞承天赦,高翔百尺垂朱幡。宸居穆清受天历,建中甲子合上元。昊穹景命即已至,王事乃可酬乾坤。升中告成答玄贶,泥金检玉昭鸿恩。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
云亭之事略可记,七十二君宁独尊。小臣欲上封禅表,久而未就归文园。
2、含元殿遗址
含元殿是大明宫中轴线上南起第一座殿宇,属皇宫前朝三大正殿之首,规制宏伟,地位尊崇,与北京故宫太和殿地位相当。
含元殿建成于唐高宗龙朔三年(663),自建成起,就成为都城长安的主要标志建筑,称著当时,传名后世。关于含元殿的殿名,按唐人李华《含元殿赋》所说:“含元建名,《易》乾坤之说,曰含弘光大,又曰元亨利贞,括万象以为尊”。说明含元二字源于《易经》。武则天时曾改成“大明殿”,使殿名与宫名相统一,至唐中宗即位后才恢复旧称。
含元殿殿堂坐于三重高台上,台基高3.5米,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东西两侧有翔鸾、栖凤两阁和供大臣登殿的龙尾道。殿、阁之间有飞廊相接,两阁之下有南北排列的东西朝堂、肺石和登闻鼓、钟鼓楼、左右金吾杖院。殿前至丹凤门间有广场和专供皇帝出入宫城的御道。这一建筑组群,构成了唐代大明宫内规模宏伟、礼制庄严的外朝听政区域,是唐王朝的皇权象征和国家标志。
含元殿作为外朝场所,主要用来举行元日、冬至大朝贺仪式,及一些特殊活动。唐朝的元日大朝贺源于古代的朝贡制度,是通过贡物和朝觐的方式来规范中央与地方、宗主国与藩属国之间关系的一种礼仪,而日本、天竺(印度)等远来之国的朝贡,则属于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的意义。唐朝冬至大朝贺始于开元八年,唐玄宗时开始施行,此后各代皇帝照行冬至朝贺,仪式规模则参照元日朝贺。每逢朝会日,含元殿场面热烈,皇太子、文武百官、地方朝集使分别向皇帝拜贺新岁;还有少则数国,多则十国,操着不同语言,穿着不同服饰的外国使节或首领,列队登上含元殿,依次觐拜。每逢此时,含元殿都成为各民族政权开展外交和文化交流的大舞台。据日本史籍载,曾有日本遣唐使因朝列位次不及新罗(今朝鲜半岛),提出抗议,玄宗特许将日本使节调至东列第一,新罗则调到西列第二,留下千古佳话。
唐代诗人每每被含元殿的恢宏气势和大朝会的盛大场面所震撼,留下了许多咏颂含元殿的篇章,如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崔立之的“千官望长至,万国拜含元”,张祜《元日仗》诗:“文武千官岁仗兵,万方同轨奏升平。上皇一御含元殿,丹凤门开白日明。”更有李华做《含元殿赋》,洋洋三千言,颂尽含元殿乃至大明宫的气象万千。
可惜的是,至唐朝末年,天下纷乱,硝烟四起,大明宫多次遭遇黄巢、朱玫等军阀战乱损毁,含元殿也最终毁于兵祸之中,存世220余年。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
现今的含元殿遗址位于今西安市东北部自强东路以北,唐朝灭亡后,历代都有史地研究者亲临考察。上世纪初,日本人足立喜六第一次拍下了含元殿遗址全景。
解放后至今的多次考古发掘表明,含元殿遗址整体保存状况基本完整,遗存有主殿的夯土殿基,栖凤阁、翔鸾阁的夯土基址,及部分残损的建筑构件。含元殿址依龙首塬南缘而建,殿基高15米多,雄踞于全城之上,前景开阔。殿身主体东西面阔十一间,75.9米,南北进深4间,42.4米,高3.5米。面积3210平方米,与北京故宫太和殿近似。殿外四周有宽约5米的“玉阶”三级,建有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左右外接东西向廊道,与翔鸾、栖凤二阁相连。此二阁为三重子母阙形式,下方为高大的砖砌墩台。由于破损严重,仅存长约28米的斜坡道,为原龙尾道遗址。含元殿包括二阁在内建筑群总宽约200米,气势恢宏,是最能反映盛唐气魄的物质体现,也充分反映了大唐盛世的建筑艺术水平。
1998-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日本三方对含元殿实施了遗址保护工程,形成了现在游人可以看到的含元殿遗址台基。
3、龙首渠支渠遗址
清《唐两京城坊考》中有记载:“龙首渠,一名浐水渠,隋开皇三年开。……西北,分为二渠,东渠北流,经通化门外至京城东北隅,折而西流,入东内苑为龙首池,余水经大明宫下马桥下。”龙首渠支渠遗址位于含元殿遗址一层大台南沿以南130米处,为。
大明宫考古发掘后,在含元殿遗址一层大台以南130米处发现一道东西向的一条人工渠道,已探知区域长度400余米,渠道口宽3.6米,深约1.6米,渠道两壁较陡直,局部有砖砌护岸,渠上又建筑有3座间隔几乎等距的桥梁,中央桥址正对含元殿遗址,东西宽17米;东、西侧桥址正对东、西朝堂,西侧桥址东西长6.85米,中央桥梁应为御桥,东西桥梁则为文武百官上朝前的下马桥。水渠的这种规格建制对后世宫室制度的建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2008年大明国国家遗址公园整体保护工作中,对龙首渠及其上御桥进行了展示复原。
4、东朝堂遗址
大明宫内有两座朝堂,为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四月重修大明宫时,分臵于翔鸾、栖凤二阁之下,是含元殿建筑组群的一部分,为百官候朝的场所,太子和宰相也在此会见百官。据考古发掘,东朝堂位于含元殿翔鸾阁遗址南面30米处,遗址坐北朝南,曾经改建和扩大,早期建筑简单,包含一座大型庑殿和一道东西向墙垣,基台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73米,南北宽12.45米,晚期向东移16余米,东西缩至68米,南北增至16米。
5、西朝堂遗址
大明宫内有两座朝堂,为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四月重修大明宫时,分臵于翔鸾、栖凤二阁之下,是含元殿建筑组群的一部分,为百官候朝的场所,太子和宰相也在此会见百官。西朝堂对应立有登闻鼓,官民若有冤情,可立于肺石下申诉或挝鼓以闻达皇帝,达到昭雪冤情的目的。西朝堂位于含元殿栖凤阁遗址南面30米处,尚未进行考古发掘。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
6、宣政殿遗址
是大明宫中的第二大殿宣政殿,也是大明宫前朝中轴线上三大殿之一,属于中朝正殿。这里是皇帝常朝和百官办事的行政中心,是大唐处理国事的地方,盛大的庆典一般在含元殿举行,宣政殿是真正的权力中心。新帝即位、册封太子、科举殿试、读时令等重要政治活动也在这里举行。大家现在可以看到的宣政殿殿址东西长近70米,南北宽40多米。文献记载宣政殿前院廊南有宣政门、东西有日华门、月华门,院内有钟楼、鼓楼,殿院东西有中书省、门下省、弘文馆等唐朝重要的中央决策、咨询机构。从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至宪宗元和三年(808年),皇帝每年的五月一日都要在这里大会群臣。京官九品以上,外官因朝集在京者,一律就列,场面极其隆重。
官员们到达这里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所有在大明宫上朝的官员,都要登记在册,登记的内容不仅有姓名官职和年龄,甚至包括身高和形体特征,经过一连串严格的确认之后,官员们最后才能到达大明宫中的宣政殿。
在这里曾经举行过一场特殊的殿试,主考官就是赫赫有名的唐玄宗李隆基。公元712年,唐玄宗刚刚即位就亲自考核吏部最新任命的一批县令,结果一百多位考生当中,只有一人为可造之材,二十多人基本合格,一半之上为滥竽充数之辈,唐玄宗开始下决心改革科举制。
7、紫宸殿遗址
紫宸殿是大明宫中轴线上的第三个主殿,是内朝正殿,为唐代君臣每天议决国事的地方。当时只有五品以上和五品以下的重要官员才有资格被宣召入紫宸殿(称为“入閤”)。紫宸殿也曾举行宴见四夷君长、外国使节,庆贺重大军事胜利,举行制举考试等活动。殿基南北宽近50米,殿址破坏较多,仅东边残存一部分夯土基,西边仅有片段的夯土。
8、麟德殿遗址
麟德殿是宫内宴会乐舞、接见外国使节、设立道场的主要场所,是大唐等级最高的宴会厅。麟德殿大约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所以以「麟德」命名。麟德殿是唐大明宫内规模最大的一处宫殿建筑,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单体建筑,整个宫殿坐落在一万多平方米的大台上,面积达到五千多平方米,建造麟德殿共用了192根柱子,是今天故宫太和殿的3倍。
大家可以看到麟德殿是以前、中、后三殿串联形式布局的,为什么是三殿呢?中国古代建筑由于是土木结构的,梁架的跨度不能太大,这种三殿相连的设计,既解决了梁架的跨度,使宫殿的面积扩大,又解决了建筑的安全稳固和外形的美观。在唐代一千三四百年前建筑一个殿就这么大面积,如此规模拿现在的财力来建筑这个殿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站在这里大家是否可以感受到唐朝的气息呢?
据说在麟德殿大宴时,殿前和廊下可坐下3000人,并表演百戏,殿前还可以击马球。武则天曾经就在这里接见唐代时期世界各国的来使!公元703年,武则天在此会见并设宴款待日本遣唐使粟田真人,唐代宗曾在此一次欢宴神策军将士3500余人。当时,唐代的官员以能出席麟德殿宴会为荣。
唐朝诗人张籍的《寒食内宴》中这样描述盛唐时期唐大明宫麟德殿的盛景:瑞烟深处开三殿,春雨微时引百官。这座宫殿代表了大唐盛世的奢华与荣耀,见证了唐王朝一步步走向兴盛的足迹。
9、清思殿遗址
清思殿,是宫内起居便殿,为皇帝游乐、休憩之地。请看,清思殿殿址仅存基台部分,东西33米,南北宽约29米,基台南端东西各有一斜廊。
唐敬宗即位以后,曾对清思殿进行过大规模重修,唐代的史料记载,清思殿曾安装铜镜三千片,耗费了十万黄金和白金箔。殿堂遗址内确实发现了很多铜镜的残片,还出土了镏金铜饰残片,多枚黑白围棋子和一件出入宫门的鱼符等。
清思殿名字很雅致,但当时这里却总是一派热闹的景象,这里曾经是一个球场。唐代盛行马球,连皇帝都亲自上场参与。唐三彩中就有很多打马球的人物形象。考古工作者发现,清思殿前的这个马球场地面非常坚硬,1000多年的时光都没有让它损毁。据文献记载,当时修建马球场除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
了砸夯,还要在地面浇油,而这种油很可能就是当时民间的食用油。浇满油的球场即使下雨个把月,地面也依然干爽平整。
公元880年,当黄巢的起义军向长安挺进的时候,僖宗正在清思殿主持一场耸人听闻的赌局,四个高级官员,用击马球的方式来决定任职的地方,获胜者优先选择富庶之地。
10、翰林院遗址
翰林院占据夹城南部长400余米的一段,翰林院南端约100米长部分发现建筑遗址五座。翰林门为一个门道,宽5米多,进深8米多,臵有石门槛两道。
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从唐朝起开始设立。选拔擅长文辞的翰林学士入内起草诏制,晚唐以后,成为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翰林院是中国历史上曾长期存在着的一个带有浓厚学术色彩的官署,尽管其地位在不同朝代有所波动,但性质却没什么大的变化。
翰林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简称翰林,是传统社会中层次最高的士人群体。当时在翰林院供职的有词学﹑经术﹑合炼(炼丹)﹑僧﹑道﹑卜﹑祝﹑术﹑艺﹑书﹑弈等各色人才,称为待诏,即听候皇帝随时召见和差遣。其中词学之士最受重视。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张九龄,张说等都曾当过翰林学士,在这里供职多年。李白渴望报效朝廷,为大唐建功立业。在大明宫金銮殿,李白即兴赋诗,为宫廷歌手填词助兴,唐玄宗欣赏李白的稀世才华,留他在翰林院待诏。唐玄宗时期的翰林院有点类似皇家文学艺术委员会。生活在翰林院的李白终日无所事事,常偷偷溜出去在长安的酒肆喝闷酒,他满怀报国志,可惜无用武之地。
11、凌霄门
我们现在来到的凌霄门是北宫墙的西宫门,又称“青霄门”。这里位于北宫墙正门玄武门西355米处,当时,凌霄门只有一个门道,宽仅2.2米,无门基座和柱础,也没有设门楼。
虽然“凌霄门”只是一座小门,但历史上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四月十六日,宦官李辅国和程元振曾在此门发动政变,扶助代宗即位,史称“凌霄门之变”。
唐肃宗在“马崽驿之变”以后,北上灵武,登极称帝。收复京师以后,入居大明宫期间,宦官李辅国、程元振和皇后张氏均立有大功,很得肃宗宠信,所以权势日盛。特别是李辅国不但掌管了禁军大权,而且又兼兵部尚书、殿中监等20余职,常在右银台门处理军国政事,甚至可以代替皇帝颁布诏令,宰相和朝官都要仰辅国鼻息。而皇后张氏也非善辈,不但“持权禁中,干预政事,请谒过当”,而且还将肃宗次子建宁王李倓诬陷致死,进而还想威害太子李豫,专制朝政,步武则天后尘,夺取最高权力,临朝称制。
宝应元年四月初,唐肃宗身染重病,在长生殿养疾。张皇后看到唐肃宗已病入膏肓,危在旦夕,唯恐太子李豫即位以后,对己不利,便秘密派人将肃宗的另一个儿子越王李系引入麟德殿中,企图废立太子。四月十六日这天,张皇后矫诏召太子入宫。宦宫李辅国和程元振得知此事后,当即在凌霄门布臵禁军,并将太子李豫由少阳院护送到飞龙厩中,加以保护。接着,又派兵将麟德殿团团包围,逮捕了越王李系,又将张皇后囚禁于别殿。四月十八日,肃宗听到这一消息后,惊吓而死。程元振当即将太子接至九仙门,与文武百官相见,并行监国之礼。四月二十日,太子在长生殿肃宗灵堂前即帝位,是为唐代宗。不久,越王李系和张皇后相继被杀。“凌霄门之变”至此结束。
12、银汉门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银汉门.通过1957的考古发掘,探明了它的位臵,确定此门位于玄武门东385米处。2009年考古发现,遗址南北长约14米,东西宽2.2米,中间过道仅宽0.9米,门道中间铺有方形石块,门道两侧各砌有0.35米厚的砖壁。细心的朋友可能会问,皇家宫城的大门怎么可能这么窄哪?从遗迹现象分析,此处遗址可能非银汉门遗址本体,更似一处底部铺砖、两侧砌石壁的过水涵洞。
13、重玄门
我们现在又来到了宫城之外的北夹城城门—重玄门,它位于玄武门北156米处,仅有一个门道,宽约5.2米,考古发掘表明,门道内横臵三道石门槛,为宫门之独例,为什么这样设臵,专家们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希望大家可以解释这个现象。门址保存较好,现残存的夯土阙台仍有5米多高,门址基座东西长33.6、宽16.2米,基座内侧东西各有马道,总长约30.16米,呈曲尺形。
重玄门门外即禁苑,皇帝常入禁苑狩猎、游宴,此门乃必经之地。门附近还有饲养禁马的“飞龙厩”和“骥德殿”,以及宦官控制的“北衙”禁军,是大明宫的军事重地。
14、左银台门
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了唐大明宫左银台门遗址,它是大明宫的东宫门。只有一个门道,宽约6米,进深约13米,有门楼。当时门外50余米处,建有与宫墙平行的夹城墙,长达10公里,一直通往兴庆宫和芙蓉园。
夹城外由中央禁军(左羽林军、左神策军、左龙武军)驻屯,护卫皇宫安危,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史载有一位算卦先生名叫苏玄明的和在大明宫内作工的染坊工匠张韶关系亲密,有一天,玄明对张韶说:“我昨天曾专为你算了一卦,卦象显示,你当升殿而坐,与我共食。新帝(此指刚刚即位的唐敬宗)现在昼夜击毬打猎,多不在宫中,大事可图。”张韶对此深信不疑,于是二人便秘密联系宫内染工和长安恶少等百余人,于长庆四年(824年)四月十七日黎明时分,将这些染工和恶少以及兵器都藏匿在装有紫草的车辆之中,从左银台门进入宫中,企图在夜晚作乱。但车辆入宫以后,守门卫兵发现车辆超载过重,便上前盘问。张韶恐怕事情败露,情急之下,当即从车内抽出兵刃,杀了卫兵,其余徒众也都从车内钻出,穿上戎服,手持兵器,向左银台门北面的清思殿奔来,并齐声大呼。这时即位仅3个多月的唐敬宗正在清思殿击毬娱乐,听到喊杀声后惊恐不已,打算逃往右神策军驻守的九仙门躲避。左右侍从急忙劝说:“右军军营遥远,途中还有可能遇上盗贼,不如到附近的左军军营躲避。”敬宗只得改变主意,向东南的左神策军军营奔来。左神策中尉马存亮闻讯,当即走出军营,将敬宗背入军营之中,并派大将康艺全率神策军入宫讨贼。直至当天深夜,张韶、玄明以及准备作乱的百余名党徒始被平定。由此事件,亦可看出左银台门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
对大明宫安全保卫的重要作用。
15、玄武门
我们现在所在的玄武门是北宫墙正门,也是单门道形制,门基座平面呈长方形,门道基址东西长34.2米,南北宽16.4米(门道进深),当时门址上有门楼,门道宽约5米,道中横臵一个石门槛,为行车方便,又在石槛上凿出两个相距1.36米的车辙沟槽,反映了唐时车制的两轮之距。
由于玄武门是大明宫北通禁苑的主要门户,唐德宗贞元五年(789)正时,修建了玄武门门楼,门外又设臵两廊,派兵守卫,时称“北衙”。这里成了唐朝廷北衙禁军主要的屯驻之地。从唐玄宗以后,宫中所发生的多次政变都仰仗玄武门驻屯禁军的力量,才得以取胜的。公元710年,唐玄宗平韦后,曾亲自动兵于玄武门;公元762年,唐代宗在此除蓄意作乱的张太后。尤其是唐朝后期,宦官掌握了北衙禁军的统帅权以后,对于宫廷的安危影响极大。因此,玄武门在唐中后期的政治生活中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16、含耀门
我们现在所在的含耀门遗址是大明宫内一处重要宫门。大明宫内有三道东西平行的宫墙,其中第二道宫墙,以紫宸殿为中心,向东、西延伸,东段臵含耀门,西段臵昭庆门,两门外为南北向街道。经发掘,含耀门为两门道制,各宽5米,保存较好。按照唐代都城“城门入由左,出由右”的制度,此门应是东门道入,西门道出。
17、昭庆门
我们现在所在的含耀门遗址是大明宫内一处重要宫门。大明宫内有三道东西平行的宫墙,其中第二道宫墙,以紫宸殿为中心,向东、西延伸,东段臵含耀门,西段臵昭庆门,两门外为南北向街道。我们现在所处的昭庆门遗址尚未发掘,其规模、形制推测应该与西段的含耀门大致相同。应该也是两门道制,各宽5米,按照唐代都城“城门入由左,出由右”的制度,此门也应是东门道入,西门道出。
18、崇明门
我们现在在崇明门遗址,它是大明宫内一道重要的宫门,位于大明宫内东西平行的第三道宫墙东段,是前朝区与后寝区的界隔。当时以宣政殿为中心,宫墙向东、西延伸,东段臵崇明门,西段臵光顺门,两门外为南北向街道。
据史籍记载,崇明门因靠近少阳院,太子活动频繁,常从崇明门出入;太子拜见老师,大臣谒见太子,都会在崇明门有相应仪式。《唐两京城坊考》一书说,少阳院东有一条南北大街,街北有崇明门,街南依次有含耀门和昭训门。即从大明宫南面东侧的望仙门,北行经昭训门、含耀门和崇明门,即可到达少阳院。按照唐制规定,唐朝皇帝册立太子的礼仪一般都是在宣政殿进行的。当册立太子礼仪结束后,太子须退出宣政殿,回到崇明门幕殿之内,接受文武百官朝贺,太子命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
左右举起竹帘,执笏答拜,接着,还要接受太子幕僚的拜贺。
崇明门遗址保存较差,尚未发掘。
19、光顺门
我们现在所在的光顺门与东边的崇明门都是大明宫内是通往宫禁的重要道路。唐宪宗从法门寺迎奉释迦摩尼真身佛骨,便从光顺门迎入后宫。安史之乱中立下大功的郭子仪,也曾被唐代宗从这里迎入。光顺门还是举行公主出嫁、发丧礼仪的地方。唐德宗女新都公主出嫁,在光顺门举行过册礼;金城公主死于吐蕃,玄宗在光顺门为其发丧。
20、太液池、蓬莱岛遗址
大家眼前的这片水面叫太液池,经过考古发掘证明,太液池是我国考古界迄今发现的最早和最为宠大的一处皇家园林。这个人工建造的皇家山水园林景观是唐太宗为其父高祖李渊兴建的一处休憩和游玩之地。唐高宗移居大明宫以后,太液池又成了唐代诸帝及其嫔妃的游乐之处。
唐代的太液池分西池和东池,东池约3万平方米,西池约14万平方米,两池间有沟渠连通。池中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岛,蓬莱岛上建有太液亭,内设龙床、御座、书案、桌椅,供皇帝及亲近大臣在此听乐观景,吟诗作赋。
在我国古代 神话 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大家现在所能看到的太液池东池约3万平方米,西池约9万多平方米。蓬莱岛遗址夯土基台残高约5米。本世纪初,中、日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确认了池岸走向和结构,发现岸上分布有廊道和房舍、沟渠和排水管道等遗迹,说明太液池不单是宫内的湖光胜景,更具有蓄水排涝功能。
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和历代《唐大明宫图》所绘,太液池长年蓄有一泓池水,清波荡漾,水面上荷花绽放,芦苇丛生,常有黄鹄、野雁等飞禽穿行其间,嬉戏出没。从1998年至2005年5月,中、日两国再次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太液池遗址先后进行了6次考古发掘,进行第6次考古发掘时,还在池底淤泥层中发现了若干保存较完整的大小螺壳,还清理出了夹杂在淤泥中的大量荷叶遗痕,其中许多荷叶还带有茎干和莲蓬。在淤泥中出土的一块石头背面还清晰地遗留着条叶形的水草痕迹。这些遗迹的发现说明了当时太液池鱼螺潜底与荷叶连天的美丽景色。
21、三清殿遗址
三清殿是专为祭祀道教教主而修建的一座道教宫观。由于道教将其教主称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并传说此三神主居住于天外仙境,即玉清、上清、太清,称三清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
境,故此殿以三清命名。现在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三清殿基台,据考古发掘,基台高出唐代地面14米,南北长73米,东西宽47米多,上部面积近3000平方米。高台全以黄土夯筑,周围包砌厚1.25米砖壁,砖壁底部铺有长条基石二层,台上原来是楼阁式的建筑。
三清殿是大明宫内等级最高的宗教建筑,由平地筑起这样大型的高台,在高台上修建宫室,这是大明宫中唯一的一处。自大唐建立以来,道教就被尊为国教,终唐一世,李氏皇族大都是虔诚的道教信徒。唐朝的统治者崇尚道教,认老子为祖先,道教与李唐王朝有着特殊的深厚渊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唐初门阀士族的传统势力还很强大,若非系出名门,就很难得到社会的尊重。唐朝皇帝为提高自己的门第出身,便利用道教始祖李聃姓李、皇室也姓李的巧合,附会自己是太上老君李聃的后代,是“神仙之苗裔”。道教因而也就成为李唐王朝信奉的重要宗教,而三清殿则成为大明宫中最重要的道教建筑。
考古工作者在该殿遗址内除发现大量砖瓦建筑以外,还出土了很多黄、绿、蓝单色琉璃瓦、黄绿蓝三色三彩瓦,这在大明宫的考古发掘中是绝无仅有的。此外,还出土了一件残铜佛和鎏金铜泡钉、铜饰片等。从出土的这些遗物推测,当年的三清殿建筑当是非常繁华壮丽,气势雄伟。
22、大福殿遗址
大福殿位于大明宫城墙西北角,并与西北角宫墙连接成一体。大福殿遗址是大明宫所有殿址中地基保存较好、夯土层较明显的遗址。大福殿现仅存夯土基址,由地面上、下两部分组成,殿基夯土总外轮廓东西宽近110米,南北进深约102到128米之间。大家可以看到,地面上遗址中央,夯土范围不规整,最高可达6米,其中西部保存较好,东部残损略重,东西最长约76米,南北最宽处约73.62米。基台南边残存有10余米的坡道,基台上边尚有墙基、散水、砖铺地面等大量建筑遗迹。
23、望仙台遗址
望仙台是唐大明宫内道教建筑。据有关文献记载,唐武宗痴迷道教神仙之术,于会昌年间调发左右神策军3000多人,修筑望仙台。考古发掘表明,望仙台遗址为方形覆斗状,由夯土高台、高台的基座、基座周围的壕沟三部分组成。夯土高台平面呈方形,系黄土夯筑而成,东西约30米、南北约28-29米,现存高度为9.7米。
24、建福门遗址
建福门是大明宫南面五个宫门之一,是中央文武百官上朝入宫的必经之门,宪宗时在建福门外建造了百官待漏院,为官员等候宫门开启的休憩之处。据考古发掘,建福门基址为黄土版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6米,南北宽约19米,共有三个宽5米的门道。东侧残留5个边长0.6米的柱础石。还发现有东西长20米左右、南北宽3.5米的上城楼的马道。
由于唐朝无论是在含元殿举行外朝庆典,还是在宣政殿举行朔望“大朝”,或是在紫宸殿举行的单日“常朝”,都规定在每天黎明时分宫门开启以后,按时举行,所以参加朝参的官员就须在黎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
明时分,宫门开启之前,乘马赶至建福门外,等待入宫,时称“待漏”,只有宰相可在光宅坊内的太仆寺车坊“以避风雨”。直到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六月,才在建福门外为上朝官员修建了“百官待漏院”,作为朝参官员上朝前的短暂休憩之所。据报导,考古工作者在2008年11月曾在建福门门址两侧发现了大片夯土遗址,推测极有可能为“百官待漏院”遗迹。
因为有些官员的住宅距大明宫较远,所以就要提前起程,有的甚至在夜半出发,所受风霜之苦,可以想见。白居易家住新昌里,北距大明宫有10里之遥,所以他的诗里就有“十里向北行,寒风吹破耳”,“远坊早起常侵鼓,瘦马行迟苦费鞭”等诗句。
25、望仙门遗址
望仙门是大明宫南面宫门之一,唐时文武百官参朝当班通常由建福门和望仙门入宫。据史书记载,唐德宗于贞元十二年(796)对此门增修,唐敬宗在门侧修看楼10间,唐文宗太和元年(827)看楼全部拆毁。据考古发掘,遗址埋藏于今地面下0.5-1.5米,只残留夯土城门基址,保存较差。基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3-35米,南北残宽18米,其形制与建福门类同,亦有宽5米的三个门道,还发现东西残长19米,东北宽3.2米的上城楼的马道。
26、兴安门遗址
兴安门原为长安北郭城城门,大明宫建成后,成为通往大明宫后宫区的宫门,入此门沿西内苑和大明宫之间的夹道北行,从右银台门入宫,比较便捷。永隆二年(681),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初嫁薛绍时就是从此门出宫的。武则天对女儿非常宠爱,太平公主的婚礼在长安附近的万年县馆举行,场面非常豪华,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树木,为了让宽大的婚车通过,甚至不得不拆除了县馆的围墙。皇帝还通常在兴安门举行受俘仪式。据考古发掘,遗址基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6米,南北残宽20米左右,有三个宽5米的门道,还发现四个边长0.6米的方形及东西残长20米,东北宽3.8米上城楼的马道。
27、右银台门遗址
右银台门是大明宫西宫墙宫门,位于宫城西宫墙中部,与东宫墙的左银台门相对。此门为单门道,有基座,门道宽5.9米,是进入大明宫的主要门户之一,门上曾建有楼观,而且在唐文宗和唐宣宗时期进行过多次修葺,并臵兵守卫。其重要地位仅次于丹凤门,是大明宫最为主要的宫门之一。
据文献记载,唐玄宗于开元年间先后在右银台门附近设臵翰林院,故此门便成为翰林学士出入宫城的主要门户。所以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当翰林学士钱徽谏请罢除诸道贡献的时候,宪宗便秘密告诫大盈和琼林库使说,以后凡有贡献,不要从右银台门进入,避免被学士撞见。唐代宗于永泰年间又在右银台门附近设臵客省,供地方州县以及四夷和外国使者暂时居住。安史之乱后,专权宦官在右银台门设臵办事机构,处决军国大事。据考古发掘,此门被火烧过,门道均呈坚硬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 的红烧土,有灰烬痕迹。
28、九仙门遗址
九仙门是大明宫西宫墙宫门之一,因为这个门偏东方向有九仙殿,所以此门叫九仙门,门西有右羽林军、右龙武军和右神策军等北衙禁军军营。因有重兵守卫,唐代皇帝有时在此门接见文武大臣。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德宗驾崩,太子李诵身患风痹,因此,人心慌恐,都对李诵能否顺利登极,忧心忡忡。于是太子就到九仙门会见百官。于是,人心大定,太子顺利即位。同年三月,唐顺宗又出宫女300人及教坊女伎600人,叫她们的亲戚来九仙门迎回。据说,老百姓都跑来聚观,高兴得欢呼大喜。当时的场景我们只能想象,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九仙门仅有一个门道,门址基座长10米,宽12.5米,门道宽5.9米。
第五篇: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
唐大明宫是东方园林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参观,导游也要做好景点的解说,让游客更加了解景点的历史典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欢迎参考!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篇一
唐代的大明宫是长安城中最为辉煌壮丽的建筑群。公园建在大明宫的遗址上,这里有含元殿等宫殿的台基、墩台遗址;能欣赏到复原的大明宫微缩景观;观赏IMAX3D影片《大明宫传奇》,还能体验文物的考古发掘和修复。
景区有南门和东门,南门是正门,游客中心也位于南门,建议游客南门进入景区。遗址公园分为免费区和收费区两部分,其中收费区是景区的核心区域,包括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遗址以及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免费区内的部分景点也需要购票,如丹凤门遗址博物馆、考古探索中心等。
在收费区内,游客可以观赏到各大殿的台基遗址以及在台基遗址上用轻钢结构呈现出的宫殿轮廓。在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内,能够观赏到遗址内出土的文物,如:皇家用具、器皿等。博物馆的东北角,还有按照1:15比例复原的大明宫微缩景观,最高的微缩宫殿高约2米左右,你可以“行走“在景观中的街道上,融入盛唐大明宫之中。
靠近南门的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内,保存了当年丹凤门的门阙墩台遗址,这里是中国历史上可考的最大一座城门。在丹凤门的西北部有考古探索中心,在这里可以亲身体验文物考古发掘和修复工作,特别适合对文物工作感兴趣的游客。
在游客中心旁的影院内,游客可以观赏到IMAX3D影片(大明宫传奇),每小时播放一场,片长35分钟,在3D环境下,观众犹如穿越历史大门,置身1300年前的盛唐王朝。
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篇二唐大明宫是东方园林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大明宫遗址是1961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际古遗址理事会确定的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遗址保护工程,是丝绸之路整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西安城市建设、大遗址保护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西安的“城市中央公园”,使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成为带动西安率先发展、均衡发展、科学发展的城市增长极,成为西安未来城市发展的生态基础、最重要的人文象征,并成为世界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提升西安的城市特色。
大明宫遗址作为盛唐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西安城市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文化符号,保护好大明宫遗址就是保护盛唐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大明宫的范围很大,东西1.5千米,南北2.5千米,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门。大明宫正门名丹凤门,正殿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馆。此外,有别殿、亭、观等30余所。自高宗咸亨元年以后,大明宫成为朝政活动的中心。
含元殿是当时唐长安城内最宏伟的建筑。殿前东西两侧有翔鸾、栖凤二阁和通往平地的龙尾道。实测殿夯土台基高3米多,东西长75.9米,南北宽42.3米。在台基东西两旁各有一条廊道遗迹,分别伸向东边的翔鸾和西边的栖凤二阁。麟德殿大约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故以“麟德”命名。其位置在大明宫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是皇帝召见贵族亲信、接见外国使臣和举行盛大宴会的地方。实测殿址南北长130多米,东西宽70余米。
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篇三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在今火车站北1公里多的龙首原上。
大明宫是唐京城长安“三大内”中规模较大的一座,位于当时长安城北的禁苑中。坐北朝南,居高临下,气势宏伟。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名“永安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他父亲李渊修建的夏宫。工程未完,李渊便死,遂于贞观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宫”。高宗龙塑二年(公元662年),敛收雍、通、歧等十五州的民钱,减百官一个月的薪俸,重建大明宫。第二年迁大明宫听政,改名为“蓬莱宫”,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又改名为“大明宫”,从此大明宫的名称才固定下来。
大明宫的范围很大,实测宫城西墙2256米,东墙2641米,略呈楔型,其有十一门。大明宫正门名丹凤门,正殿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馆,此外,有别殿、亭、观等三十余所。自高宗咸亨元年以后,大明宫成为朝政活动中心。
含元殿是当时唐长安城内最宏伟的建筑。唐李华《含元殿赋》说,建筑木材是由江南山林中精选运来的“择一木于千木”的“荆扬之材”。殿前东西两侧有翔鸾、栖凤二阁和通往平地的龙尾道,南距丹凤门四百余步。“左翔鸾而右栖凤,翘两阙而为民办,环阿阁以周,象龙行之曲直。”解放后实测,殿夯土台基高3米多,东西长75.9米,南北宽42.3米。在台基东西两旁各有一条廊道遗迹,分别伸向东边的翔鸾和西边的栖凤二阁。殿南有三条平行的斜坡,间有台阶的漫道遗迹,这就是当时所谓的龙尾道。
有名的麟德殿大约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故以“麟德”命名。其位置在于大明宫北部太液池之西德高地上。这里东临太液池风景区,西近大明宫西墙德九仙门,便于大臣出入,因而是皇帝召见皇族亲信、接见外国使臣和举行盛大宴会德地方。实测殿址南北长130米,东西宽70余米。公元703年,武则天曾在麟德殿接见并宴请日本执节大使粟田朝臣真人。
这座规模宏伟德宫室,经过唐末朱温的破坏,韩建缩建长安城时的拆毁,早已变成一片废墟。但是,遗址内的含元殿、麟德殿、一清殿、翔鸾殿和栖凤两阁以及太液池、蓬莱亭等遗迹,现在还清晰地看见。
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大明宫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