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寻觅中华有感
读《寻觅中华》之“古道西风”有感
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寻觅中华》带着我又一次以文化的角度浏览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它从炎帝一直讲述到“文化大革命”、从甲骨文一直谈到了白话文。中国文化的起落沉浮在这里展现淋漓尽致。使我在另一个角度看到了中华文化的伟大。一次次惊叹一次次感慨使我无法入眠。
当我跟着余秋雨先生的思路看到“古道西风”一章时有一段文字在我头脑里产生了一个大大的“?”。使我产生要马上要看《道德经》的渴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世界上几千年来被翻译成外文而广泛传播的著作,第一是《圣经》,第二是《老子》。《纽约时报》公布,人类古往今来最有影响的十大写作者,老子排名第一。全世界哲学素养最高的德国,据调查,《老子》几乎每家一册”。看到这里我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老子写的五千字在德国有那么多的人看,而在中国为什么只有极少的文人在研究?”当晚我上网下载了《道德经》,细细的咀嚼起来。它不但讲解了如何做人还讲到了如何安邦。它不但讲解怎么自我生存还讲到了如何养生。等等其中有一段“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中的“终日号而不嗄”使我想到了已故的世界著名的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他总结胸腹组合换气法就是从婴儿终日哭而不哑中悟出的道理。当时我就想,其实我们中国人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知道了这个道理。看到这里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在中国虽然现在研究《道德经》的人比较少。但我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二篇:读中华经典有感
读《西游记》有感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唐诗宋词灿若星汉,四大名著脍炙人口„„徜徉在经典之中,如吮吸甘露,如沐浴春风。《弟子规》《三字经》让我聆听到了圣贤教诲,吟诵唐诗滋润我的慧心意气,咀嚼宋词我感受到了“凄凄惨惨”的婉约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感受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与感慨。拜读四大名著,我懂得了历史沧桑变化,贾宝玉,林黛玉,张飞,关云长,武松,林冲„„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呼之欲出。
《西游记》我百读不厌,含英嚼华,一次又一次的收获。
第一次拜读,孙悟空的形象深深吸引了我。他出生传奇,引人入胜,给人无限遐想。他搅乱蟠桃会,大闹天宫,愤世嫉俗,大快人心;炼丹炉内,七七四十九天,愈焚弥坚,百折不挠,令人赞叹;七十二变,武艺超群,令人佩服;降魔除妖,正直无畏,令人敬佩。我喜欢孙悟空。唐僧的善恶不辨,菩萨们对悟空的无原则惩戒,悟空多次被逐出师门,我反倒不得其解。
带着疑问,我二次拜读。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一行西天取经。日夜兼程,爬山涉水,路途艰险,人心险恶。屡遭妖魔鬼怪暗算,每遭险阻都是孙悟空化险为夷。孙悟空一个筋斗就能飞十万八千里,唯其如是:为何不让孙悟空一人去取经?可省去许多麻烦。
带着迷惘,我三读《西游记》。这次阅读中,我读懂了师徒四人不离不弃的合作精神,我读懂了他们历尽艰难,战胜险阻仍不放弃的进取精神,在一次次的磨难中与一次次的磨难的斗争中,猪八戒的贪欲减少了,孙悟空的傲气戒除了,师徒的合作更加和谐了„„最终经书取到了,他们立地成佛了。我终于明白了,《西游记》作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过程很重要,我们做学问不也是如此吗?
另外,《西游记》描写西天意境优美,语言华丽,真值得一读。经典传文明,浸润人生。
字数:723
页数:2
第三篇:读中华经典有感
我读中华经典
忆往昔,缅怀英烈;看今朝,催人奋进
——读《毛泽东诗词》有感
时光如梭,转眼间我已告别学生时代十多年了,那些青春的日子已经成为记忆中的美好回忆,当我再次捧起《毛泽东诗词》时,别样的感觉油然而生,那不是儿时的懵懂,也不是青春时的冲动,更不是盲目的崇拜,那种感觉应该是在时间的积淀下所具有的一种理性的思考。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正所谓: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此时这种情感便化作滚滚的热泪滑过脸颊,那些激情燃烧的时光缓缓流过我的脑际,我看到了一群为祖国奋不顾身的革命先辈,他们用耀眼的红色缔造了这个伟大的祖国!
读《毛泽东诗词》,如同跟着一代伟人走进了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我仿佛真切地看到湘江岸边,橘子洲头,风华正茂的毛泽东正对着“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大好河山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大胆发问;我仿佛看到了井冈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风展红旗如画”“战地黄花分外香”“风景这边独好”的美景;读着毛泽东诗词,我仿佛再一次感受着娄山关上“残阳如血”战争的残酷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战士勇往直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每当我咏读毛泽东诗词中“三军过后尽开颜”“不到长城非好汉”“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时候,那激动、热烈、壮美的场景在我的眼前,犹如一幅幅展现中国革命波澜壮阔最真实的历史画卷。一次次的阅读,我一次次地分享着红军喜庆长征胜利和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直捣南京府推翻蒋家王朝的喜悦。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脍炙人口,旁征博引,古今绝唱的《沁园春•雪》,不是诗人笔下倾情描绘的情景交融最壮美的诗画吗?那一句句咏山,咏雪,咏梅的沁心佳句,让我深深感受着诗人毛泽东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他浪漫主义的革命情怀。
诗人毛泽东,面对着“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跹”悦目场景,舞动着一支苍劲的大笔,描绘着“换了人间”的新中国,抒发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豪情。当年毛泽东畅游长江时挥笔写下的,“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美好夙愿,在他亲手缔造的新中国,六十年来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得以实现。
《毛泽东诗词》就像一首史诗,展示了一段慷慨激昂的历史,洋溢着一种乐观与大无畏精神,更重要的是,没有一种对祖国深沉的爱,无法写出如此壮丽的诗篇。毛泽东,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名字,是时代的音符,是历史的壮歌,毛泽东代表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内涵与精神,他的身上,是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毛泽东以诗言志,挥洒的淋漓尽致的豪迈与爱国之情谁读了都会被深深感动。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重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着海的欢乐。”我感谢和敬仰毛主席——这位时代的巨人,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革命的年代早已远去,可光辉的精神永远不会老去,我还是铭记着历史,怀念着无数为祖国献身的人,也谨记着历史赋予我,我们这一代人的重任。曾去过北京,去瞻仰过毛主席的遗像,在他面前深深鞠躬,深深的在心中把一种情感诉说,那就是——我爱你,祖国!
页数:3页
字数:1468字
第四篇:《寻觅中华》读后感
这本黑皮的《寻觅中华》是上学期吴老师推荐给我们的。书的作者是余秋雨。自从妈妈给我买来后,我就爱不释手,反复阅读。
书中讲述了上至远古,下至近代的许多历史故事和人物。介绍了气吞山河的黄帝与和平务实的炎帝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战;意气风发的曹操、凄凉的曹植、春风得意的曹丕;周游六国四处讲学的孔子;一生执著于黑色的墨子……唐、宋、元、明、清,一篇篇散文将原本不太清晰的中国历史梳理的井井有条。尤其是对那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全新评价,读来让我眼界开阔,感触很深。
三国演义中的一代奸雄曹操在余秋雨的笔下却成为一代文化巨人,也让我们重新读懂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一首《短歌行》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曹操的从容大气!难怪余秋雨先生发自内心的感慨道:曹操一心相当军事巨人和政治巨人而十分辛苦,却不太辛苦地成了文化巨人。
书中最使我迷恋的人物是墨子。墨,黑也。墨子在余秋雨先生的笔下活了起来。他的“兼爱”、“非攻”的理论似乎是墨翟先生用坚毅的腔调说出来的一样。当我和爸爸谈起余秋雨这些思想时,总能引起我们父子的唇枪舌战,余秋雨大师的思想总是那么有新意,总会引起我们的思考。这也让我想起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吧!
第五篇:读《中华少年》有感
读《中华少年》有感
六(3)班赵诗佳
每一次仰望飘扬的五星红旗,每一次唱起庄严的国歌,爱国之情便在我们的胸怀激荡。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我们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
读着《中华少年》这一文,就唤起了我们的爱国之情。
读着《中华少年》的第一自然段。我可以了解到中华少年虽然年纪还小。但是已经拥有了飒爽英姿。已经时刻准备为祖国效力,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读完第二自然段,我们了解到了祖国的锦绣山川养育了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提供给我们的生活必需品。我们一定要保卫好自己的祖国。
从第三自然段中,我了解到了中华有悠久的历史,优秀的文化与不屈的人民。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值得大家去探究。
第四自然段使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曾遭受的磨难以及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了我们祖国奋勇崛起,我们就应该助一臂之力,好好读书,将来报效祖国。
读完第五自然段我了解到了中华少年一定会传承这悠久的历史。我们也一定会像中华少年一样,传承祖国悠久的历史。
第六自然段让我了解到中华少年要勇敢,面对困难,自强自主,不要沉迷幸福时刻,要时刻准备战斗。将来为祖国效力。
今天,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接,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传承,让我们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响亮回答:“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