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龙纸业张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大全5篇)

时间:2019-05-13 21:1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玖龙纸业张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玖龙纸业张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

第一篇:玖龙纸业张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

玖龙兴安纸业张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

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在刚刚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玖龙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做大做强的同时更加努力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玖龙的发展目标就是把企业打造成为世代相传百年老店。

打造能传承百年的企业,是企业家的梦想和终身奋斗的目标。时光流转中,涌现过很多优秀的企业,大浪淘沙也淘汰掉了很多昙花一现的企业。企业要做大做强,要传承百年,既考验着企业家的的智慧,也要求企业要顺应时代潮流,做出高品质的产品,塑造有口皆碑的品牌。

以玖龙纸业为代表的环保造纸正带领中国造纸进入绿色造纸的新时代。“没有环保就没有造纸”,是玖龙纸业的信条。玖龙始终坚持以废纸作为主要原材料,大力倡导环保造纸,推进了地方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除废纸作原材料,玖龙在造纸的内部生产环节还多处体现循环设计,如玖龙在国内同行中率先兴建了全封闭、自动化的环保煤仓;生产用水全面循环再用,以最大程度减少用水消耗;采用通过配备的环保焚烧炉处理固体废物发电供热,实现变废为宝;以及采集污水生化处理时产生的沼气,回用于发电供热等环保措施。

张茵在论坛上还表示,人民发展经济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任何发展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要从我做起,人人做起,才能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碧水蓝天。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玖龙将坚定不移的走绿色发展道路,做大做强的同时更加努力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的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大陆女首富 玖龙纸业张茵简介

尽管1990年起就和丈夫已前往美国共同创办中南控股,但张茵却依旧乡音无改,言语中浓浓的东北口音也让人觉得分外亲切。这似乎也意味着张茵尽管在美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她的未来却植根在中国。

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女士

张茵祖籍山东,出生在东北,完成学业后,在工厂做过工业会计,并在深圳信托下属的一个合资企业里担任财务工作,直到在一家香港贸易公司做包装纸的业务。

1985年,张茵放弃了在内地所取得的成就,只身携带3万元前往香港创业。回忆起那段岁月,张茵说道:“香港从事废纸回收的虽然是些文化程度较低的人,但特别讲信义,与我特别投缘,再加上我坚持废纸的品质,恰好赶上香港经济蓬勃时期,因此6年内我就完成了资本部分积累。”

但香港到底只是一个小小的岛屿,原料有限,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张茵和丈夫毅然将事业的重心迁往世界最大的原材料市场—美国。刚到美国,张茵就为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尽快成为美国的造纸原料大王。

由于有了香港的行业经验,诚信的准则,充足的资本,银行的支持和明确而专一的目标,1990年起,张茵的造纸原料公司中南控股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造纸原料出口商,并蝉联至今。目前中南控股已是全球最大的纸原料出口商,年出口超过500万吨,并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业务遍及美国、欧洲、亚洲等,在美国各行各业的出口货柜数量排名中位列第一。

由于如今世界造纸原料市场已进入了一个价格透明,低利润竞争的时代,因此张茵在形容中南控股时频繁的使用“稳定”、“扎实”等字眼,稳定的合作伙伴,稳定的管理层,扎实的原材料网络成为如今中南控股最核心的竞争力。

张茵果断地抓住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造纸原料市场的空白,但她事业的高峰却是在1995年后。她告诉《胡润百富》杂志:“美国丰富的纸原料市场奠定了我事业未来发展的基础。同时,我也从国际原料市场看到了中国造纸市场的未来,并于1995年在东莞投建了玖龙纸业。”

虽然是一位女性,但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张茵却具有连男性都难以企及的魄力和眼光。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绝大部分中国的造纸厂还只是处于5万吨左右的年产规模,所用机器也是国产机,但张茵在东莞投产的第一台机器就是20万吨的年产规模,而且从一开始进入造纸行业,张茵就为她世界第一的包装纸厂商的目标设定了详细的规划,在东莞和江苏太仓的征地足以年产900万吨包装纸。她说:“我们在太仓有几千亩土地,在2000年前后这么大规模的拿地是绝无仅有的。超前的眼光、大量的预投资使得我们很快就成为了行业的领导者。”此后几年,由于中国对箱板纸的需求不断增长(图1),张茵不断投资大型造纸机(注

1),目前玖龙纸业成为了世界第八、中国第一的包装纸生产商。

由于张茵在玖龙纸业成立之初就以国际化的规模、国际化的效益为目标,因此在经过玖龙人十年的努力,只用了短短7个月时间,玖龙纸业就于今年3月3日在香港成功上市,并最终获得了578倍的超额认购,募集资金38亿港元。

由于玖龙的表现令到投资者认同,在上市后短短的不到半年的时间,成为“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环球指数、标准指数的成份股,并加入香港恒生综合指数。谈及今年3月的IPO,张茵至今仍感到十分兴奋。

她说:“行业的成长性;以中南为基础庞大、稳定的原材料供应;玖龙管理层前瞻性的发展眼光、专一性的经营理念;超前的环保理念;完善的管理和配套服务以及规模效益是玖龙上市时获得投资者认可的重要原因。”

惊人效益

就在《胡润百富》杂志采访张茵的前一天,我们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参观了玖龙纸业在东莞的工厂,并对其自动化设备、环保以及配套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占地几万平方米的造纸厂房只有几十位工作人员;所有的环保设备均进口自欧洲;自建的热电厂不仅能满足于自身生产的需要,在市场缺电时还有多余电量上网,双方得益,待新纸机投产后可以平衡自用电量;自建的码头和络绎不绝的数百辆自有卡车忙碌的穿梭在厂区中,而这些或许就是玖龙纸业上市时获得投资者追捧最直接的原因。

成功的上市带给玖龙纸业的是机遇,更是挑战。上市前,玖龙纸业只是张茵的私人公司,发展所需各项资金只能靠自身的累积利润和银行贷款。而上市之后,给玖龙奠定了国际的资本舞台,使玖龙继续抓住更多的机遇。

张茵说:“没上市前,市场有些需求虽然存在,但不能完全满足抓住市场需求的机遇,上市后,玖龙将更好地抓住未来发展的机遇。我们最近刚刚获得3.5亿美元的银团贷款,产能将进一步扩大至明年的535万吨,08年的715万吨,届时资本开支将达到总共70亿元。”而在张茵看来挑战就是当市场低增长时,如何建立企业的成本优势,虽然中南控股是玖龙纸业的大后方,但张茵绝不会区别对待玖龙和其他的客户,因为透明、公正的价格是中南的立业之本。所以她更为关注如何在研发和控制成本方面有所创新。

由于工作的习惯,《胡润百富》在采访过程中称呼玖龙纸业为民营企业,张茵更正这个说法。她说:“玖龙纸业是一家完全来源于香港和美国的外资企业。”当然,我们之所以这么称呼玖龙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将玖龙和国内的一些民营造纸公司做些比较,但在张茵看来,玖龙有自己的专业眼光和专业团队,会专心走自己的路。而与国内的民营造纸企业之间与其说是互相竞争,不如说是和气生财。”

张茵专注也是我们所不多见的,她非常确定地说:“玖龙纸业将不会进入新闻纸领域。”但她现在所经营的包装纸客户却是相当多元化的,她说:“玖龙的客户都是全球性的,最大客户只占其销售总量的3%,40%的客户都是国外企业和直接出口部分,包括许多财富500强企业都是我们的客户。”

正是由于张茵及其专业化团队的超前、专注与魄力,玖龙纸业已成为一家市值300多亿港币的国际化上市公司。

张茵出身清贫

虽然创造了惊人的企业效益,但张茵同样十分看重社会效益。谈起环保时,她不假思索地说道:“没有环保,就没有造纸。”在公益事业方面,张茵也有其独到的看法:“企业必须要在公司与社会之间取得平衡。我们每年会从贫困地区招募数百个孩子供他们念大学,并在学成后留在玖龙工作。这样既帮了社会,也帮了企业。此外,我不仅是自己做善事,也鼓励员工多做公益事业,只有这样才是和谐的,才能更好的带动整个社会的善心。”

采访中,张茵真诚、直率、开朗,她不仅聊了她的企业,也谈了她对人生和家庭的体会。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军人家庭的张茵,尽管幼时家境清贫,还有七个弟弟、妹妹要照顾。

但回忆起那段岁月,她却感到份外甜蜜,她说:“那时虽然只能逢年过节吃上肉,衣服也是修修补补,但正因为物质上的稀少才让我觉得拥有的可贵。父母也总是鼓励我们独立自主的去面对人生、解决问题,这也为我现在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张茵自己也许并不知晓,在不知不觉中,她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白手起家的女富豪,紧随其后的西班牙女富豪罗撒丽亚?麦拉,她以从事睡衣和内衣的制造而起家。

因此,张茵对于女性创业的建议便格外具有价值。她说:“女性创业者在创业之前首先就要明确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要勉强;其次要有宽广的心胸和敢于冲破压力;然后要有健康的体魄,取得身心平衡。此外,家庭与事业间的平衡也是女性获得事业成功的关键:你的另一半必须与你共同对事业有着同样的专注与热爱,一切以事业为重,相互理解,这样才会有家庭幸福的生活。”

与所有的其他母亲一样,子女的成功也许对张茵来说比事业的成功更有意义。她的儿子目前正在攻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是最令她感到自豪的事情。由于张茵从小的灌输,她的儿子对造纸行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假期时还会到工厂实习。张茵从小就给儿子树立目标、培养其独立性和责任感,因为在她看来,这是为了将来发展百年基业所必备的素质。

事业上的丰收,爱情上的美满,子女教育上的成功,这一切都来源于张茵的平衡之道,因为平衡而幸福、自信、美丽。

女首富张茵详细资料

张茵-观澜湖2006胡润百富榜: 第1名 年 龄: 49

第三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新发展党的教育理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开创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道路,既凝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教育事业的基本经验,又反映了世界教育发展规律,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理论,又体现了中国国情,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又借鉴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继承了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刻回答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为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唯一正确道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教育优先发展之路

当今世界,随着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面对更加激烈的挑战,我们只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先行开发,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我国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强国必先强教”的科学论断,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出了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的工作部署,明确把是否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检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是否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十六大以来,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得到有效实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正在实现,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合力已逐步形成。学前教育加快发展,2011年全国幼儿园比2002年增加5.42万所,在园人数增加了1388万人,学前教育“短板”状况大为改善。义务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2011年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实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中国领先于其他发展中人口大国实现“两基”意义重大,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标志性成果。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毛入学率从2002年的42.8%提高到2011年的84.0%。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分别占到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半壁江山。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从2002年的15%提高到2011年的26.9%。1998年印度大学生数量是中国的2倍,2007年中国大学生数量是印度的2倍。2010年,我国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亿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000年的3611人上升为2010年的8930人,从业人员中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已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已经从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实践表明,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根本任务。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明确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育人为本之路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青少年要担负起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必须全面提高素质。当前,我国青少年的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在新的形势下,青少年成长成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创新型国家,给青少年提出了新要求;互联网等传媒中传播的一些有害信息,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教育必须把育人为本放在首位。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坚持全面发展,促进德智体美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十六大以来,中央专门就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等下发文件,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创新型人才、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等作出专门部署。各级各类学校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引导学生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规范,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大学生入党踊跃,仅2010年一年就发展大学生党员123.6万人,占全国当年新发展党员总数的40.2%。

实践表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根本使命。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过硬的专业素养、健康的身心素质,担负起崇高的历史使命。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改革创新之路

我国教育事业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渴望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要进一步解决好教育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还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还不尽合理等问题,实现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创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教育发展为了人民、教育发展依靠人民、教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对教育改革创新作出总体部署,提出了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和具体举措。强调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出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加快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机制。明确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化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协同创新,扩大教育开放,通过改革创新办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

十六大以来,中央加强对教育改革创新的顶层设计,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扩大教育开放等方面的改革向纵深推进。逐步形成了国务院领导、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规划实施、以县级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理顺和规范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形成了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教育投入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建立健全公共教育财政制度,强化政府对公共教育的保障责任;改革非义务教育阶段成本分担机制,形成了义务教育由政府负全责、非义务教育阶段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机制。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同步发展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

实践表明,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最根本原因,是教育发展的最鲜明标志,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的根本保证。必须始终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促进教育公平之路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人民群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教育公平始终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目标,但资源配置还不够合理,教育发展还不够均衡,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愿望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的矛盾比以往更加突出。建设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取向。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强调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明确了促进教育公平的总体要求,强调以促进教育机会公平为关键,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根本措施,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利为基本要求,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不断加大推进教育公平的力度。明确了基本思路,强调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以发展促公平,以改革促公平,以政策支持促公平,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提出了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强调要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快缩小校际、城乡和区域教育发展差距;着力完善国家助学体系,切实解决特殊群体的上学问题,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着力促进教育制度规则公平,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坚持用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

十六大以来,我国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全面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惠及1.6亿多适龄儿童。这一重大举措,与取消农业税、终结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一样,都是惠及民生、载入史册的巨大成就。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初步建立,每年资助近1.8亿学生,保证了每个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260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益的营养改善计划启动实施,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初步解决。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教育发展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正在缩小。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教育乱收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普通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取得明显效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实践表明,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促进教育公平,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懈的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根本目标。必须抓住机会公平这个关键,满足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利的基本要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提高教育质量之路

追求规模、搞外延扩张而对教育质量重视不够,是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立足我国现代化建设阶段性特征,顺应国际教育发展潮流,把提高教育质量确立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时代的要求。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提出了提高教育质量的总体框架: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坚持规模与质量的统一,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紧紧依靠教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保障。

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全面规划提高教育质量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建立国家教育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测评估制度,推动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高中教育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学习方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把教师队伍作为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程来抓。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深入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等,全国农村小学大专及以上学历、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分别从2007年的63.4%、41.4%提高到2011年的78.6%、62.8%。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2010年的国家三大奖项中,高校获奖比例均超70%。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提高,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发挥了支撑和引领作用。高校集中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80%以上的研究人员和成果,在党的理论创新和国家重大战略决策中“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更加凸显。

实践表明,实现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规模是基础,质量是关键。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根本方针。必须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不断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四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思想精神旗帜,走什么样的文化发展道路,事关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条文化发展道路,进一步回答了我国文化建设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这个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反映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实践探索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凝结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人类文明进步有益成果,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具体体现在党提出的关于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之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两手抓、两手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发展道路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长期艰辛探索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充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探索,强调要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奠定了我国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我们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进一步深化了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着力破解文化发展难题,不懈探索文化建设规律,提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新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日益明晰。

有什么样的文化发展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发展道路。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进步,最根本原因在于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新的思想观念涵盖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凝结成了广泛共识。比如,提出文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强大动力,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基本目标,在服务大局的同时必须实现自身的繁荣发展;文化不仅具有教育人、引导人的作用,又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文化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是引领风气之先的工作、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文化改革出动力出活力,早改革早受益;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在把握导向、保证方向的同时,要重视市场、占领市场;文化的对外交流合作是大势所趋,必须统筹好两种资源、用好两个市场,等等。这些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是文化建设长期实践探索的根本结论,冲破了文化建设上的种种思想迷障,初步构建了一整套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形成。

开辟文化发展道路,必须科学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实践中,正确处理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形成了一系列规律性认识。比如,正确处理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关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两个效益有机统一;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全面繁荣;正确处理发挥政府作用与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努力形成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努力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积极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正确处理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积极性与培养造就大批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科技型等新型人才的关系,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保障,等等。这些规律性认识,是对新的文化发展理念的丰富和发展,反映出我们党对文化发展的认识日益深化,标志着文化发展的道路日趋成熟。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正确选择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思想观念实现大飞跃,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大突破,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实现大跨越。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一条复兴之路、成功之路、光明之路。

这条文化发展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文化建设只有在明确方向和道路的前提下,才有健康发展的可能。马克思主义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特征。我们党强调建设和弘扬先进文化,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在探索建设先进文化实践中取得的最重要成果。当前,我国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思潮更加多变,更加凸显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历史经验表明,如果不注重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必将会影响和冲击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和冲击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真正有效引领社会思潮,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不断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文化,保证文化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一句话,只有坚持这条文化发展道路,才能保证文化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

这条文化发展道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科学发展观不仅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而且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正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党提出了文化发展的一系列新思想,逐步形成了新的文化发展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进一步提出了“五个坚持”的文化发展方针,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重要遵循。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存在着若干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自觉把科学发展要求贯穿文化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不断提高文化发展科学化水平。一句话,只有坚持这条文化发展道路,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

化大发展大繁荣。

这条文化发展道路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确立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根本任务。我们要建设的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人民是文化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最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道路,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道路,它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在实现和发展好人民经济权益、政治权益的同时,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当前,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素养的提升,人民群众对实现自身文化权益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越来越热切,这就要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坚持文化发展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不断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一句话,只有坚持这条文化发展道路,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这条文化发展道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解放思想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们近些年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都是改革创新的成果。因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也是坚持这条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文化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时期,能否牢牢把握机遇,不断推动文化发展取得新成就,不断创造文化发展的新辉煌,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进一步创新文化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一句话,只有坚持这条文化发展道路,才能不断开创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三、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表明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一条不断开拓文化发展新思路、提升文化发展新境界的开放之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只有更加自觉、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坚持它、发展它,才能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没有核心价值体系,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就要坚定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理想信念,培育全社会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人民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力量。文化为了人民、属于人民,也源于人民。必须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牢记文化建设的根基和力量在人民。充分尊重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首创精神,充分挖掘蕴藏于人民之中的文化创造潜能,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引导文化工作者向人民学习、拜人民为师,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挖掘素材,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提炼主题,努力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大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积极搭建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平台,支持群众依法兴办文化团体,总结推广源于群众、生动鲜活的文化创新经验,更好地激发群众投身文化建设的热情。

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文化凝结着过去,联结着未来。发展先进文化,必须承续民族传统、植根伟大实践、秉持开放包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深厚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新要求,不断赋予中华文化以新的活力,使古老的中华文明之树开出新的时代之花,成为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博大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

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自觉担当历史责任。思想上的自觉,工作上的主动,是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文化自觉不仅关涉文化的繁荣发展,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文化自觉就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文化发展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肩负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重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运用高新科技成果,大力推进文化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创造新的文化样式,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努力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推进、协调发展,不断把文化创新的丰硕成果奉献给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谱写文化建设的新篇章。(作者: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

第五篇:坚定不移的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坚定不移的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对xx区发展城郊农业的思考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由之路。推进农业产业化,关键在龙头,基础在农户,根本在人才,核心在机制,目的在增收。近年来,xx区在推进城郊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立足自身实际,坚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农户参与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手段,找准市场定位,坚持四化联动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实行“工业反哺农业”,既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我们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思路、机制和办法抓农业,以规模工业的发展带动现代农业的突破,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一方面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发展壮大长城乳业、玉晶食品加工、张家口泰昌粮油有限公司、河北新纪元种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同时,带动玉米及玉米籽种种植、奶牛养殖等传统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以市场经营理念助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流通催生大市场、促进大生产,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把准市场供求关系,瞄准市场需求组织农业生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拓产品市场,1

大力发展农产品营销组织、营销大户和农村经纪人,积极支持超市、物流公司等市场载体合作发展农产品、农资连锁经营,建立起农资进入农村和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快速流通渠道,形成外联市场、内联农户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推动在生产经营上实现低成本扩张,夯实工农业发展基础,推进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向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换。

以城镇化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张家口市未来政治、文化、金融、商贸中心,我们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注重做好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结合文章。借势主城区加速南扩,xx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以城镇聚集、辐射效应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城镇集聚功能,始终把加快城镇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全力推进以现代物流、现代服务、总部经济、现代文化、高新技术为主的二、三产业的发展,吸纳大批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奠定农村土地流转基础,创造农业产业化发展条件。

以园区化实施农业产业化。园区化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必然道路,是农业生产现代化的理想境界,近年来,我们立足城郊农业实际,紧紧围绕服务城市建设和居民消费,积极发展高效农业,着力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将产业比较优势转化为集群发展优势,逐步形成多个产业共同发展、多个渠道促农增收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我区东部和南部大力发展精细蔬菜集中

连片生产,建成京张农业协作精准蔬菜示范区和凯方农业合作社种植园区,辐射带动东部和南部以及周边县区;以流平寺村、南庄村兰花基地为中心,打造全市兰花种植特色园区,带动周边村发展规模花卉生产;扩大姚家房镇食用菌种植面积,加大科技、资金的支持力度,形成城郊食用菌种植基地;发挥品牌效应,以久负盛名的王家寨果品基地为核心,提高良种率,在姚家庄镇退耕还林经济林区内,发展一个季节分明的杂果采摘区,打造久保桃原产地标志品牌。

以生态化引领农业产业化。生态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我们坚持生态化引领的原则,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注入生态化因素,坚持农业发展园区化,农业产品品牌化,实现产销一体化,以“绿色、有机”为导向,把产品质量作为进入现代化市场流通营销系统的重要基础,作为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坚持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布点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化企业;立足城郊农业优势,注重绿色、人文、效益等多方面因素,强化近郊生态观光旅游业的发展。着力建设集绿色采摘、餐饮、娱乐、培训、游泳、垂钓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农业园带,逐步打造多条各具特色的农业旅游观光线路。把属于第一产业的农业和属于第三产业的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将生产活动、生态保护和旅游活动协调一致,实现物质生产价值、生态环境价值、精神文化价值的互补共赢。

下载玖龙纸业张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玖龙纸业张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