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题党课: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专题党课: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也很高兴能有这么一次机会来到我们XX市的最高医学殿堂,与大家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从一踏进校园的那一瞬间起,就感觉到无比的亲切,特别是看到各位同学意气风发、青春洋溢、充满朝气,仿佛自己也年轻了很多。
根据上级要求和工作安排,我们市级干部要进入高校进行政策宣讲,当我看到被安排到咱们XX医科大学的时候,我就想,给同学们讲点什么内容呢?思来想去,最后确定了今天这个主题:深入学习贯彻xxx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主要是基于三点考虑:其一,学校的研究方向与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息息相关。生态文明建设,说白了,就是讲生态、讲环境、讲保护,而环境与卫生、卫生与健康、健康与医学是密不可分、紧密相连的,所以,在医科大学讲生态环保我觉得是合适的,恰到好处。其二,这是学习贯彻xxx生态文明思想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位置,尤其是xxxxx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xxx生态文明思想,为做好生态环保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党的十九届四次全会又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前,学习宣传贯彻xxx生态文明思想,让先进思想、精神入高校、进课堂,讲给青年人听,让青年人懂,是当前我们各级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以上考虑,今天想跟大家就贯彻落实xxx生态文明思想进行沟通交流。来之前,我也对咱们医科大学进行了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进行了关注,发现咱们学校设有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多个特色学科,这些都与生态环境直接相关,在这些领域肯定会有很多的专家学者和教授,对xxx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比我还要深入透彻,今天与大家既是交流也是探讨。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xxx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
生态文明这个概念提出以后,社会上、学术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多,大体上有两个分析构架。第一种分析构架认为,我们人类历史上有几种文明,开始是农业文明,后来是工业文明,现在是生态文明,也就是说生态文明是目前为止人类社会文明的最高阶段。这种观点争议比较大,大家特别是专家学者不太认同,因为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之间,没有一条清晰可见的界限,反过来讲,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之间,农业文明和原始社会之间,它的界限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大家比较主张第二种分析构架,那就是社会主义文明,总体上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这四个文明构成,也就相当于是一张桌子的四条腿。这种理解在操作上也方便,也更容易落实。为什么?不管是十八大报告还是十九大报告,并不是就环保抓环保,而是讲“五位一体”,我们要通过更好的经济发展,更好的政治运行,更好的社会制度,更好的文化意识,我们的世界观、生活方式的改变,来促进生态文明的进步,这样讲就完整了。而且这与我们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更加的契合。生态文明的提出,让我们对社会主义文明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它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明的一个创新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后,xxxxx对生态建设、生态文明极为重视,可以说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度,他在不同的场合,发表了各种各样的讲话,尤其在去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系统阐述了生态文明思想,“xxx生态文明思想”这一重大理论成果也由此确立。关于xxx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集中体现在“六项原则”上。就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地,这一思想集中体现为“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下面,我们主要探讨其中的部分思想和内涵。
(一)“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怎么理解这句话呢?生态是文明的基石。生态一旦被破坏,再好的文明也将难以维持下去。这是从大的方面来理解的,纵观我们人类成长的历史,有很多典型事例可以为我们理解xxxxx关于“生态和文明间的兴衰关系”提供有益的启示。比如,我们众所周知的“四大文明古国”,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无一不发源于水量丰沛、森林茂密、田野肥沃、生态良好的地区。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印度文明是印度河-恒河流域孕育的馈赠,古中国是长江黄河孕育的中华文明。正是先有“生态兴”,勤劳智慧的古国人民才得以在此基础上创造出闻名世界的繁荣胜景和灿烂文化,即“文明兴”。但是为什么发展到今天,有的文明却消失匿迹、不复存在了呢?如,古巴比伦文明,到现在为止,只能是活在人类的历史上。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古巴比伦人对森林大肆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沙化;另一方面,古巴比伦人只知道引水灌溉,不懂得如何排水肥田,由于缺少排水系统,致使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下水位不断上升,给这片沃土罩上了一层又厚又白的“盐”外套,使淤泥和土地盐渍化。生态的恶化,终于使古巴比伦葱绿的原野渐渐褪色,雄伟的神庙和美丽的花园也随着马其顿入侵者的重新建都和人民的被迫迁移而坍塌。再如,我们的古楼兰,楼兰古国的遗址在今新疆罗布泊西北岸。楼兰这座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边陲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的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根据权威专家分析,楼兰的消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而导致的,楼兰人盲目的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土壤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终因断水而被废弃。又如,塔克拉玛干沙漠蔓延湮没了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沙漠的扩张毁坏了敦煌古城,黄土高原因为过度垦荒导致水土流失、沟壑纵横,等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应该说数不胜数。但无论是哪种文明的消失,背后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生态环境的衰退引发了文明的危机,最终导致了文明的消退。这也都证明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深刻道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也写道过: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对此,他深刻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所以,人类文明要想继续向前、推进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好“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并将其置于文明根基的重要地位。其实,在我们国家的发展中,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发展模式加剧了资源供需矛盾,自然环境不堪重负,优质生态产品总体短缺,生态环境成为国家发展的短板,也成为人民生活的痛点。在不少地方,老百姓以前盼温饱,现在盼环保;以前求生存,现在求生态。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才将生态文明建设定性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根本大计,足以体现出党中央和xxxxx的深邃历史观和长远的战略眼光。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相信很多同学都知道,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两山论”思想。“两山论”思想是xxxxx在浙江工作时提出来的,发展到今天,已经构成了xxx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涵。它的重大意义就在于,生动形象、入目三分地阐明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如何正确认识“两山论”思想呢?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还是需要转化为金山银山?其实,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xxxxx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绿水青山可以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只有“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没柴烧”,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xxxxx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时,是在浙江省湖州市的安吉县,多年来,安吉县也是按照“两山论”的引领一路走了过来,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了呢?前段时间,我专门安排有关同志到安吉县蹲点学习,了解到了不少东西。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是xxxxx“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以前的安吉是浙江省20多个贫困县之一,为了加快发展,走上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路子,相继开办了一批造纸、化工、建材等企业,GDP一路高长,但对生态造成了巨大破坏,被国务院点名批评、黄牌警告。后来,安吉县痛定思痛,不惜断腕对全县污染企业进行强制治理,关停污染严重企业33家,特别是关闭了当时全县第一利税大户,占县财政1/3左右的孝丰造纸厂,第二年财政收入就锐减7000多万元,这对于当时财政总收入仅1.46亿元的安吉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考验,更是巨大的压力。一系列关、停、并、转的措施,让安吉的发展速度停了下来,也很快拉开了与周边的差距。但他们很清醒,也认识到,生态环境是安吉最大的资本和优势,唯有转变观念,才能另辟蹊径;于是在2000年,安吉县果断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这在当时“唯GDP论”的时代里无异于是一个“异类”,安吉承受了包括来自于上级在内的各方面思想压力、来自于执政一方的考核压力。但是,他们没有放弃、没有动摇,而是顶住各方面的指责,毅然决然扛起“生态立县”大旗。在2003、2005年,xxxxx先后两次调研安吉,提出了“两山”思想,为安吉“生态立县”战略吃了定心丸。十几年来,安吉牢记总书记嘱托,秉持“宁可不要金山银山,也要守住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共享“两山”转化成果,实现了从环境污染负面典型到生态文明样板示范的蝶变,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产业发展道路。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4.32亿元,财政总收入80.0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92亿元;今年财政总收入有望过1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近70亿元。现在的安吉产业体系,基本没有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全部都是生态绿色产业。比如,一产方面,有“一片叶子、一根竹子”,叶子是白茶,竹子是毛竹,撑起了安吉的农业产业;二产方面,重点是绿色家居、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三产方面,主要是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民宿旅游、健康养老、休闲运动,201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50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24.74亿元。安吉的发展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除了安吉,还有淳安县,淳安县是xxxxx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八八战略”的基层起源地,多年来,淳安县也是坚定不移践行“两山论”思想,走出了一条立足生态优势的绿色发展之路。淳安就是千岛湖的所在地,可能有的同学也去过,对淳安也有一定的了解。原来的淳安不像安吉那样贫困,原先的淳安县是很富裕的,是浙江省的甲等县,后来,为了建设我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淹没了2座县城、5个集镇、30万亩良田和绝大部分基础设施,255家企业外迁,29万群众远离故土、背井离乡,淳安由建库前的浙江省甲等富裕县变成了建库后的贫困县,老百姓对此曾“恨之入骨”,坊间流传过这样的说法“要想富先炸库”。既然贫困就要谋发展,当时的淳安也把矛头指向了工业,提出了“工业兴县”的口号,但是,经过七八年艰苦卓绝的发展,淳安大型工业项目没有发展壮大,梦寐以求的工业体系没有建立,工业发展成效微乎其微,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系列环保问题。经过一段时期的反思,淳安上下痛定思痛,摒弃了过去“唯GDP论”的思想,把发展理念转换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上来,提出了“以湖兴县”的发展思路,围绕千岛湖,放大水优势,着力发展旅游特色产业,把旅游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首位经济,探索出了独特的千岛湖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实现了由“唯工业论”向“唯两山论”的转变,现在淳安的旅游总收入占据经济总收入的半壁江山。在这一过程中,为保护好千岛湖,淳安县提出了“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决不在产业结构调整时接受污染转移、决不在招商引资中降低环境保护门槛”的“三个决不”的原则;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在年财政收入仅有不到20亿的情况下,累计投入100亿元,通过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涵养水土、保护生态,把一个当年水土流失严重、到处荒山秃岭的库区,变成了如今山清水秀、环境一流的千岛湖。现在,“坐拥千岛湖,是淳安人的幸运;守护千岛湖,是淳安人的历史责任”已经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现在的淳安,到处充满生机与活力,县城虽小,但环境承载力却大的惊人,虽然是县城,其活力甚至强于地级城市。现在的淳安群众,对千岛湖变成了“爱之愈切”。无论是安吉还是淳安,都用实实在在发展实践,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也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也能推动一个地方实现高质量发展。所以,践行xxx生态文明思想,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为什么说生态环境成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要从经济领域切入。人们要过上更好的生活,就必须发展经济,过去我们都普遍认为生产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的活动才是经济活动,才是发展。但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的需求呈现多元化、高标化,除了对农业品、工业品、服务产品有需求外,还需要生态产品,需要清洁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舒适的环境。过去之所以没有将这些生态产品定义为产品,没有将提供生态产品的活动定义为发展,是因为在工业文明之前以及工业文明的早期,生态产品是无限供给的,是不需要付费就可以自然而然得到的。但是,现在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灾害频发,清新空气、清洁水源、舒适环境越来越成为稀缺的产品。特别是因为生态环境恶化产生严重后果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比如: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再如,1952年发生在伦敦的烟雾事件,相信不少同学也都知道这件事,在当时应该说也是轰动全球的,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大气污染,空气中二氧化硫混入了黑烟,停滞在地面,充斥了整个伦敦。由这两件事件可以联想到近年来世界各地频发的雾霾天气,远的不用说,就说我们国家,雾霾天气近年来几乎年年发生,躲都躲不掉,它就是环境污染导致的产物,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危害民众健康,引发交通事故,大家都是学医的,雾霾的危害肯定要比我清楚。我国每年因为大气污染而引发疾病的不再少数,导致死亡的更是不少,这就是因为破坏环境而导致的血淋淋的教训,是需要付出生命代价的。除了以上两个事件,与之并存的还有其他八件环境污染事件(马斯河谷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日本水误事件、神东川的骨痛病、日本四日市事件、日本米糠油事件、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印度博帕尔事件),这十大事件并成为“20世纪世界十大污染事件”,这十大污染事件让近3000万人直接受害,死亡人数也数以万计。又如,水质的污染、酸雨的产生、疾病的传播、土质的沙化,等等,都是因为人的破坏行为而使生态环境恶化,导致了各种危害的发生。尤其是对于疾病来讲,大家应该也都清楚,生态环境的好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很多疾病都是因为污染而造成的,这点不用跟大家多说。通过刚才我举的这些例子,大家也都有切身的感受,环境问题最终的承担着、受害者都是人民群众。所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已经成为了最基本的民生。我们国家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也开始凸显,已经成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xxxxx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实际上是强调要从民生改善与人民福祉的角度去改善生态环境。可以说,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决定着民生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民生。必须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增长点。这也突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四)“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由于气候和地形的差异,不同区域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这些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环境、人文条件。“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是指不同立地、水分条件下森林、农田、湖泊和草原各种生态系统在合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下形成的统一体。一个区域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支撑和环境保护,而且这些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农田主要提供人类的食物,健康的农田生态系统的维持,离不开森林、草原和湖泊所提供的优质环境和对气候变化缓解的作用,山水的保护是所有生态系统维持的根本。这就如同xxxxx指出的那样,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举个例子,内蒙古草原大家都很熟悉,是咱们国家最佳的天然牧场之一,一提到内蒙古,可能大家就会联想到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群马驰骋,牧民们载歌载舞,蒙古包里还不时响起委婉动听的马头琴声。这样的场景非常的漂亮、非常的震撼。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内蒙古草原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其中生态环境的问题成为了草原最大的短板和痛点:中部、东部地区草原面积呈现减少趋势,草原植被平均高度、牧草产量持续下降;同时,矿山开采、旅游无序开发、过度放牧等问题突出,造成草原严重破坏。近年来,为了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内蒙古也下了不少功夫,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他们的方式方法也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其中,生态环境的“分头治理”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极大的教训,所谓“分头治理”,大体的意思就是种草的只管种草、护田的单纯护田,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概念提出后,他们也对自己的方法进行了自我反省,“分头治理”的教训他们也总结了几点:其一,就是没有全面考虑一个区域的总体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其二,就是没有整体考虑一个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没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其三,就是各部门的工作没有合作和衔接,各行其是,造成了很大浪费,生态治理效果不明显。说到底,就是没有做到系统治理。内蒙古的生态治理问题只是一个个例,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长期以来,受持续增长的人口压力、高强度的国土开发建设活动、自然资源大范围开发利用等因素影响,我国部分地区生态系统退化严重。针对这些生态退化区域,国家相继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生态保护与建设重大工程,在提高林草植被、森林覆盖率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由于工程之间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谋划,存在着各自为战、要素分割、“各扫门前雪”、局地效果较好但整体效应弱的突出问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恢复和提升。这种问题不单单存在于我国,在国外,很多国家的生态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修复,都经历了从单一要素管理到多要素综合统筹的过程。所以,xxxxx关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论断,既科学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唇齿相依的共生关系,又深刻揭示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的统筹优化对人类健康生存与永续发展的意义,更为生态环境的系统治理提供了科学的自然观和方法论。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思维,按照自然生态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以及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游,进行系统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在这里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要坚持“保护为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这里面有两层意思,第一层:要保护,就是更多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少一些开发,少一些建设,多一些保护,这层意思很好理解。关键是第二层,一定要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我举两个例子,第一个,复旦大学旁边原来有一个军用机场,现在变成了新江湾城。军用机场是日本人建的,日本侵略中国以后,第一时间修建了机场。后来国民党拿去了,再后来解放军拿去了,一直都是军用机场,所以,对外界它也是一直封闭。因为那块地很好,就在复旦大学旁边,所以九十年代末、2000年的时候,上海市政府看中了这块地,就跟部队谈,在崇明区拿一块地跟他换。封闭了几十年没有人进去,重新进去后看到了什么?飞禽走兽,里面有狐狸、黄鼠狼、老鹰、猫头鹰、蛇,等等,数也数不清。中央为什么强调要以自然修复为主?也就是说,人类的工程修得再漂亮,永远比不上大自然的杰作。不管什么土地,圈起来一百年不许人进去,它就是一片原始森林。现在有不少同学都玩抖音,前段时间有一段视频,我相信非常的火,抖音的标题是“假如人类突然消失,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虽然视频的内容没有进行过科学的论证,但是它的大概意思是没有错误的,其中有一个片段,当人类消失20年后,乡村道路将被杂草覆盖,50年后,像伦敦这样繁华城市的街道也将被野生植物占据,看不出道路的样子,人类留下的足迹,在1000年内也将消失殆尽,当然,不考虑化学、辐射成分,20万年之后,地球将再也找不到与人类挂钩的半点东西。这也就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不算什么。
(五)“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种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xxxxx反复说过: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只有施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最严格”表明了党和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和态度。为什么要靠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这是与我们的问题短板相适应的。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就是在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成本低而生态环境治理成本高、惩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力度小而生态损失大。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环境违法成本平均不及治理成本的10%,不及危害成本的20%,有的企业宁愿接受国家的处罚也不停止污染行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处罚的金额远远赶不上因污染行为所获取的利益。因此,环保执法也常常会陷入“排污—查处—罚款—继续排污—继续查处—继续罚款—再继续排污”的恶性循环。所以,建立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刻不容缓。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从2013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若干规章制度,比如,《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等等。尤其在2015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正式实行,这部法律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律,因为它新增了“按日计罚”的制度,即对持续性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按日、连续的罚款。这意味着,非法偷排、超标排放、逃避检测等行为,违反的时间越久,罚款越多。之前法律规定的针对环境违法的罚款,是一个定数,数额并不大,导致违法成本较低,不少企业因而怠于治污,新法施行“按日计罚”之后,罚款数额上不封顶,将倒逼违法企业迅速纠正污染行为。还有一个重要的条款,新的《环境保护法》作为一部行政法律,罕见地规定了行政拘留的处罚措施,对污染违法者将动用最严厉的行政处罚手段。新法规定:对情节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适用行政拘留;对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机构,规定承担连带责任。在上述探索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以来,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将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作为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任务。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深入贯彻xxx生态文明思想,必须“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必须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这样,我们就将“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据最高法院官方通报,自新环保法施行以来,截止到今年7月底,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108万件,审结103万件。通过具体案件的裁判,落实法律规定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违法成本,发挥司法的震慑作用,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维护了环境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唯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制度和法律保障。这里也向大家推荐一部电影,可能有的同学已经看过了,这部电影叫《可可西里》,看完以后,相信同学们会有很大的感触。
(六)“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刚才也已经讲过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生态环境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独占性,是与所有群体都相关的,这就决定了美丽中国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曾经有一位环卫工人讲过:“千人丢,一人捡,怎么能有干净整洁?”话很朴素,但是道出了人人参与的重要意义。当前,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并不全都是大工厂、大企业及其非法牟利性行为导致的,很多环境问题更是与群众的日常行为息息相关,比如,白色污染,俗称废塑料,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包装袋、吃快餐用的快餐盒、各类塑料瓶,也包括我们的医疗垃圾,等等,使用后被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给生态环境和景观造成污染。这种东西被乱扔乱丢到什么程度,据通讯报道,在今年5月份,一组探险团队在马里亚纳海沟潜水到了10927米处,在打破潜水最深记录的同时,也在海沟的底部发现了一个塑料垃圾。马里亚纳海沟什么概念?是目前人类已知的海洋最深处,在那里从来没有过人类活动,但是人类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影响到了那里,而这种污染的成因就是人类最看似平常的乱丢弃行为。据统计,人类每天产生的垃圾是非常惊人的,每天地球大约产生134万吨,而一年就是4.9亿吨,而且正以每年8.42%的速度在增长,如果这些垃圾不经过妥善处理,必然会让未来的人买单。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回收垃圾的能力越来越强,乱丢垃圾的现象也减少了,但是分类丢垃圾的意识还不行,只要丢到垃圾桶之中就不管了,这无形加剧了垃圾处理部门的工作量,所以“垃圾分类”这个概念已经提出来了,而且逐渐的在进入我们的生活。再如,我们的医疗垃圾造成的污染也是触目惊心,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在医疗活动产生的废物总量中,约85%属于一般无害废弃物,其余15%被认为可能属于传染性、化学性或放射性的危险物质。高收入国家平均每天每张病床产生的有害废物为0.5千克,而低收入国家平均为0.2千克。据有关部门推算,每年我国仅因住院产生的医疗废物总量在384万吨至960万吨,其中有害医疗废物量57.6万吨至145万吨。如此庞大的数量,如果医疗垃圾处理不当,更会引发难以想象的后果,而且,医疗垃圾不同于一般垃圾,它是有传染性、化学性或放射性的,所以,如果乱丢乱弃,将会引起难以估量的恶果。讲这些,主要是为了告诉同学们,头顶的蓝天、脚下的沃土、远处的山水、眼前的林木,良好生态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也需要每个人都有各尽所能的责任感。作为党委、政府来讲,就是要研究制定促进环境保护、低碳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作为个人来说,就是要养成环境保护、低碳生活方式,从我们身边的小事,一点一滴做起,节约能源,减少浪费,少消费或不消费高碳的产品。只要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把这些要求落实在具体的实际行动中,自觉履行环保这一基本义务,就能营造出一个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可供生存的碧水蓝天。
以上是我跟大家分享交流的第一部分内容,下面,我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XX市是怎么践行xxx生态文明思想的。也就是我要讲的第二部分:xxx生态文明思想的XX实践,这部分,我简要说一下。
二、xxx生态文明思想的XX实践
大家都在XX学习生活,相信大家在报考医科大学的时候,也肯定会在网上搜搜XX这个地方,了解一下自己将要迈入的新城市,上学以后,在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候也会到市内的各个地方,特别是旅游景点上逛逛看看,对于XX或多或少的也会有一定的了解。XX是文化之城,在2007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生态之城,山好、水好、生态好,是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更是诚信之城,重礼节、讲信义、热情好客、忠诚可靠的品质,已经成为XX人干事创业的基石和底色。对于生态文明建设,XX市委市政府和XX人民历来是高度重视的,都列为头等大事,这么多年来,也是孜孜不倦予以追求的。尤其是近几年来,XX市深入贯彻xxx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优先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有效,污染治理成效初步显现,环保责任普遍增强,全市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市森林覆盖率保持全省内陆城市第一,全年“蓝繁”天数保持全省内陆城市第一。总投资XX亿元的“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也在扎实推进;仅去年冬天以来,XX城绿化就新植各类树木6.9万株。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几年,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我相信,未来的XX,活力将无限释放,必将成为水清、岸绿、景美、宜居宜游、舒适怡人的区域性生态高地。下面,我们探讨第三个部分,xxx生态文明思想的学生担当。
三、xxx生态文明思想的学生担当
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无论是毛主席的教诲还是总书记的希望,听来很是亲切。今天在座的都是大学生,是最具活力、最富激情的群体,更是推进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当前,xxx生态文明思想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也明确了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作为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承载着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明传承的重大使命,肩负着为人民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职责,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理应有作为、有担当。而且,xxxxx也指出,要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xxxxx列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时间表,根据时间推算,大家恰好是这一时期内的时代新人,将成为践行xxx生态文明思想的骨干力量,所以,践行新思想、新理念,大家责无旁贷。那么,在践行xxx生态文明思想中,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中,作为大学生,应该怎么办?我给大家提几点要求。
1、希望大家要有一颗报国之心。xxxxx指出,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学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关系祖国和民族未来。希望大家秉持一颗报国之心,深入学习贯彻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听党的话、跟党走,树立振兴中华远大志向,始终铭记国家培育之恩、父母养育之恩、老师教诲之恩,以青春梦想和实际行动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
2、希望大家要有一颗崇学之心。xxxxx说,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不同的时间管理,结果却千差万别。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时间往往在不经意间消失了,真的不知道去哪儿了。最近有一个调查,看后令人担忧。这个调查说,有55.6%的大学生课余时间耗费在睡觉、发呆、无所事事上,仅有23.9%的大学生把课余时间用在泡图书馆和学习。不知道在座的同学是属于哪种情况。希望同学们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各种知识,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发奋读书,练就能担重任的过硬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材。因为大家都是学医学的,医学与生态环保息息相关,所以,也希望大家在抓好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在空闲时间,多看看生态文明方面的书籍,多了解一下xxx生态文明思想,从现在起就树立大健康的意识,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为以后打好基础。
3、希望大家要有一颗尚德之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想,同学们不但要在学业上成为“学士”“硕士”“博士”,在品德上更要成为“学士”“硕士”“博士”。所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希望大家要立大德、讲公德、有品德,以大德铸魂、公德善心、品德润身,做一个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希望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爱护身边的环境,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志愿服务和生态文明创建等活动。尤其是,大家毕业以后将要进入各医疗医学机构,从事具体的医学行为,希望大家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履职尽责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为解决医疗环境污染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的就跟大家分享交流这么多,在这里还想跟大家说几句题外话。现在的XX正处在“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关键时候,这里的发展机遇一点不比外边少,发展环境一点不比外面差,发展空间也一点不比其他地方小,希望大家毕业以后,能够留在XX,在XX继续学习工作生活,让我们一起把XX建设的更加美好!
同学们,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你们是令人羡慕的时代骄子,未来你们将在工作岗位上担当重任,你们将亲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与荣耀。希望你们坚持理想信念,为祖国、为人民脚踏实地、奋发进取,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今天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第二篇:2020-2021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2020-2021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也很高兴能有这么一次机会来到我们XX市的最高医学殿堂,与大家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从一踏进校园的那一瞬间起,就感觉到无比的亲切,特别是看到各位同学意气风发、青春洋溢、充满朝气,仿佛自己也年轻了很多。
根据上级要求和工作安排,我们市级干部要进入高校进行政策宣讲,当我看到被安排到咱们XX医科大学的时候,我就想,给同学们讲点什么内容呢?思来想去,最后确定了今天这个主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主要是基于三点考虑:其一,学校的研究方向与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息息相关。生态文明建设,说白了,就是讲生态、讲环境、讲保护,而环境与卫生、卫生与健康、健康与医学是密不可分、紧密相连的,所以,在医科大学讲生态环保我觉得是合适的,恰到好处。其二,这是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位置,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做好生态环保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党的十九届四次全会又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前,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让先进思想、精神入高校、进课堂,讲给青年人听,让青年人懂,是当前我们各级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以上考虑,今天想跟大家就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沟通交流。来之前,我也对咱们医科大学进行了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进行了关注,发现咱们学校设有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多个特色学科,这些都与生态环境直接相关,在这些领域肯定会有很多的专家学者和教授,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比我还要深入透彻,今天与大家既是交流也是探讨。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
生态文明这个概念提出以后,社会上、学术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多,大体上有两个分析构架。第一种分析构架认为,我们人类历史上有几种文明,开始是农业文明,后来是工业文明,现在是生态文明,也就是说生态文明是目前为止人类社会文明的最高阶段。这种观点争议比较大,大家特别是专家学者不太认同,因为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之间,没有一条清晰可见的界限,反过来讲,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之间,农业文明和原始社会之间,它的界限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大家比较主张第二种分析构架,那就是社会主义文明,总体上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这四个文明构成,也就相当于是一张桌子的四条腿。这种理解在操作上也方便,也更容易落实。为什么?不管是十八大报告还是十九大报告,并不是就环保抓环保,而是讲“五位一体”,我们要通过更好的经济发展,更好的政治运行,更好的社会制度,更好的文化意识,我们的世界观、生活方式的改变,来促进生态文明的进步,这样讲就完整了。而且这与我们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更加的契合。生态文明的提出,让我们对社会主义文明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它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明的一个创新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建设、生态文明极为重视,可以说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度,他在不同的场合,发表了各种各样的讲话,尤其在去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系统阐述了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重大理论成果也由此确立。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集中体现在“六项原则”上。就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地,这一思想集中体现为“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下面,我们主要探讨其中的部分思想和内涵。
(一)“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生态是文明的基石。生态一旦被破坏,再好的文明也将难以维持下去。这是从大的方面来理解的,纵观我们人类成长的历史,有很多典型事例可以为我们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和文明间的兴衰关系”提供有益的启示。比如,我们众所周知的“四大文明古国”,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无一不发源于水量丰沛、森林茂密、田野肥沃、生态良好的地区。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印度文明是印度河-恒河流域孕育的馈赠,古中国是长江黄河孕育的中华文明。正是先有“生态兴”,勤劳智慧的古国人民才得以在此基础上创造出闻名世界的繁荣胜景和灿烂文化,即“文明兴”。但是为什么发展到今天,有的文明却消失匿迹、不复存在了呢?如,古巴比伦文明,到现在为止,只能是活在人类的历史上。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古巴比伦人对森林大肆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沙化;另一方面,古巴比伦人只知道引水灌溉,不懂得如何排水肥田,由于缺少排水系统,致使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下水位不断上升,给这片沃土罩上了一层又厚又白的“盐”外套,使淤泥和土地盐渍化。生态的恶化,终于使古巴比伦葱绿的原野渐渐褪色,雄伟的神庙和美丽的花园也随着马其顿入侵者的重新建都和人民的被迫迁移而坍塌。再如,我们的古楼兰,楼兰古国的遗址在今新疆罗布泊西北岸。楼兰这座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边陲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的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根据权威专家分析,楼兰的消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而导致的,楼兰人盲目的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土壤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终因断水而被废弃。又如,塔克拉玛干沙漠蔓延湮没了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沙漠的扩张毁坏了敦煌古城,黄土高原因为过度垦荒导致水土流失、沟壑纵横,等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应该说数不胜数。但无论是哪种文明的消失,背后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生态环境的衰退引发了文明的危机,最终导致了文明的消退。这也都证明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深刻道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也写道过: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对此,他深刻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所以,人类文明要想继续向前、推进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好“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并将其置于文明根基的重要地位。其实,在我们国家的发展中,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发展模式加剧了资源供需矛盾,自然环境不堪重负,优质生态产品总体短缺,生态环境成为国家发展的短板,也成为人民生活的痛点。在不少地方,老百姓以前盼温饱,现在盼环保;以前求生存,现在求生态。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才将生态文明建设定性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根本大计,足以体现出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深邃历史观和长远的战略眼光。(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
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相信很多同学都知道,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两山论”思想。“两山论”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来的,发展到今天,已经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涵。它的重大意义就在于,生动形象、入目三分地阐明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如何正确认识“两山论”思想呢?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还是需要转化为金山银山?其实,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绿水青山可以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只有“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没柴烧”,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时,是在浙江省湖州市的安吉县,多年来,安吉县也是按照“两山论”的引领一路走了过来,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了呢?前段时间,我专门安排有关同志到安吉县蹲点学习,了解到了不少东西。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以前的安吉是浙江省20多个贫困县之一,为了加快发展,走上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路子,相继开办了一批造纸、化工、建材等企业,GDP一路高长,但对生态造成了巨大破坏,被国务院点名批评、黄牌警告。后来,安吉县痛定思痛,不惜断腕对全县污染企业进行强制治理,关停污染严重企业33家,特别是关闭了当时全县第一利税大户,占县财政1/3左右的孝丰造纸厂,第二年财政收入就锐减7000多万元,这对于当时财政总收入仅1.46亿元的安吉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考验,更是巨大的压力。一系列关、停、并、转的措施,让安吉的发展速度停了下来,也很快拉开了与周边的差距。但他们很清醒,也认识到,生态环境是安吉最大的资本和优势,唯有转变观念,才能另辟蹊径;于是在2000年,安吉县果断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这在当时“唯GDP论”的时代里无异于是一个“异类”,安吉承受了包括来自于上级在内的各方面思想压力、来自于执政一方的考核压力。但是,他们没有放弃、没有动摇,而是顶住各方面的指责,毅然决然扛起“生态立县”大旗。在2003、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调研安吉,提出了“两山”思想,为安吉“生态立县”战略吃了定心丸。十几年来,安吉牢记总书记嘱托,秉持“宁可不要金山银山,也要守住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共享“两山”转化成果,实现了从环境污染负面典型到生态文明样板示范的蝶变,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产业发展道路。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4.32亿元,财政总收入80.0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92亿元;今年财政总收入有望过1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近70亿元。现在的安吉产业体系,基本没有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全部都是生态绿色产业。比如,一产方面,有“一片叶子、一根竹子”,叶子是白茶,竹子是毛竹,撑起了安吉的农业产业;二产方面,重点是绿色家居、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三产方面,主要是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民宿旅游、健康养老、休闲运动,201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50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24.74亿元。安吉的发展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除了安吉,还有淳安县,淳安县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八八战略”的基层起源地,多年来,淳安县也是坚定不移践行“两山论”思想,走出了一条立足生态优势的绿色发展之路。淳安就是千岛湖的所在地,可能有的同学也去过,对淳安也有一定的了解。原来的淳安不像安吉那样贫困,原先的淳安县是很富裕的,是浙江省的甲等县,后来,为了建设我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淹没了2座县城、5个集镇、30万亩良田和绝大部分基础设施,255家企业外迁,29万群众远离故土、背井离乡,淳安由建库前的浙江省甲等富裕县变成了建库后的贫困县,老百姓对此曾“恨之入骨”,坊间流传过这样的说法“要想富先炸库”。既然贫困就要谋发展,当时的淳安也把矛头指向了工业,提出了“工业兴县”的口号,但是,经过七八年艰苦卓绝的发展,淳安大型工业项目没有发展壮大,梦寐以求的工业体系没有建立,工业发展成效微乎其微,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系列环保问题。经过一段时期的反思,淳安上下痛定思痛,摒弃了过去“唯GDP论”的思想,把发展理念转换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上来,提出了“以湖兴县”的发展思路,围绕千岛湖,放大水优势,着力发展旅游特色产业,把旅游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首位经济,探索出了独特的千岛湖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实现了由“唯工业论”向“唯两山论”的转变,现在淳安的旅游总收入占据经济总收入的半壁江山。在这一过程中,为保护好千岛湖,淳安县提出了“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决不在产业结构调整时接受污染转移、决不在招商引资中降低环境保护门槛”的“三个决不”的原则;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在年财政收入仅有不到20亿的情况下,累计投入100亿元,通过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涵养水土、保护生态,把一个当年水土流失严重、到处荒山秃岭的库区,变成了如今山清水秀、环境一流的千岛湖。现在,“坐拥千岛湖,是淳安人的幸运;守护千岛湖,是淳安人的历史责任”已经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现在的淳安,到处充满生机与活力,县城虽小,但环境承载力却大的惊人,虽然是县城,其活力甚至强于地级城市。现在的淳安群众,对千岛湖变成了“爱之愈切”。无论是安吉还是淳安,都用实实在在发展实践,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也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也能推动一个地方实现高质量发展。所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
为什么说生态环境成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要从经济领域切入。人们要过上更好的生活,就必须发展经济,过去我们都普遍认为生产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的活动才是经济活动,才是发展。但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的需求呈现多元化、高标化,除了对农业品、工业品、服务产品有需求外,还需要生态产品,需要清洁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舒适的环境。过去之所以没有将这些生态产品定义为产品,没有将提供生态产品的活动定义为发展,是因为在工业文明之前以及工业文明的早期,生态产品是无限供给的,是不需要付费就可以自然而然得到的。但是,现在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灾害频发,清新空气、清洁水源、舒适环境越来越成为稀缺的产品。特别是因为生态环境恶化产生严重后果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比如: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再如,1952年发生在伦敦的烟雾事件,相信不少同学也都知道这件事,在当时应该说也是轰动全球的,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大气污染,空气中二氧化硫混入了黑烟,停滞在地面,充斥了整个伦敦。由这两件事件可以联想到近年来世界各地频发的雾霾天气,远的不用说,就说我们国家,雾霾天气近年来几乎年年发生,躲都躲不掉,它就是环境污染导致的产物,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危害民众健康,引发交通事故,大家都是学医的,雾霾的危害肯定要比我清楚。我国每年因为大气污染而引发疾病的不再少数,导致死亡的更是不少,这就是因为破坏环境而导致的血淋淋的教训,是需要付出生命代价的。除了以上两个事件,与之并存的还有其他八件环境污染事件(马斯河谷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日本水误事件、神东川的骨痛病、日本四日市事件、日本米糠油事件、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印度博帕尔事件),这十大事件并成为“20世纪世界十大污染事件”,这十大污染事件让近3000万人直接受害,死亡人数也数以万计。又如,水质的污染、酸雨的产生、疾病的传播、土质的沙化,等等,都是因为人的破坏行为而使生态环境恶化,导致了各种危害的发生。尤其是对于疾病来讲,大家应该也都清楚,生态环境的好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很多疾病都是因为污染而造成的,这点不用跟大家多说。通过刚才我举的这些例子,大家也都有切身的感受,环境问题最终的承担着、受害者都是人民群众。所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已经成为了最基本的民生。我们国家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也开始凸显,已经成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实际上是强调要从民生改善与人民福祉的角度去改善生态环境。可以说,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决定着民生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民生。必须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增长点。这也突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四)“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
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由于气候和地形的差异,不同区域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这些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环境、人文条件。“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是指不同立地、水分条件下森林、农田、湖泊和草原各种生态系统在合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下形成的统一体。一个区域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支撑和环境保护,而且这些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农田主要提供人类的食物,健康的农田生态系统的维持,离不开森林、草原和湖泊所提供的优质环境和对气候变化缓解的作用,山水的保护是所有生态系统维持的根本。这就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举个例子,内蒙古草原大家都很熟悉,是咱们国家最佳的天然牧场之一,一提到内蒙古,可能大家就会联想到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群马驰骋,牧民们载歌载舞,蒙古包里还不时响起委婉动听的马头琴声。这样的场景非常的漂亮、非常的震撼。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内蒙古草原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其中生态环境的问题成为了草原最大的短板和痛点:中部、东部地区草原面积呈现减少趋势,草原植被平均高度、牧草产量持续下降;同时,矿山开采、旅游无序开发、过度放牧等问题突出,造成草原严重破坏。近年来,为了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内蒙古也下了不少功夫,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他们的方式方法也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其中,生态环境的“分头治理”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极大的教训,所谓“分头治理”,大体的意思就是种草的只管种草、护田的单纯护田,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概念提出后,他们也对自己的方法进行了自我反省,“分头治理”的教训他们也总结了几点:其一,就是没有全面考虑一个区域的总体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其二,就是没有整体考虑一个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没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其三,就是各部门的工作没有合作和衔接,各行其是,造成了很大浪费,生态治理效果不明显。说到底,就是没有做到系统治理。内蒙古的生态治理问题只是一个个例,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长期以来,受持续增长的人口压力、高强度的国土开发建设活动、自然资源大范围开发利用等因素影响,我国部分地区生态系统退化严重。针对这些生态退化区域,国家相继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生态保护与建设重大工程,在提高林草植被、森林覆盖率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由于工程之间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谋划,存在着各自为战、要素分割、“各扫门前雪”、局地效果较好但整体效应弱的突出问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恢复和提升。这种问题不单单存在于我国,在国外,很多国家的生态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修复,都经历了从单一要素管理到多要素综合统筹的过程。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论断,既科学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唇齿相依的共生关系,又深刻揭示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的统筹优化对人类健康生存与永续发展的意义,更为生态环境的系统治理提供了科学的自然观和方法论。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思维,按照自然生态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以及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游,进行系统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在这里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要坚持“保护为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这里面有两层意思,第一层:要保护,就是更多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少一些开发,少一些建设,多一些保护,这层意思很好理解。关键是第二层,一定要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我举两个例子,第一个,复旦大学旁边原来有一个军用机场,现在变成了新江湾城。军用机场是日本人建的,日本侵略中国以后,第一时间修建了机场。后来国民党拿去了,再后来解放军拿去了,一直都是军用机场,所以,对外界它也是一直封闭。因为那块地很好,就在复旦大学旁边,所以九十年代末、2000年的时候,上海市政府看中了这块地,就跟部队谈,在崇明区拿一块地跟他换。封闭了几十年没有人进去,重新进去后看到了什么?飞禽走兽,里面有狐狸、黄鼠狼、老鹰、猫头鹰、蛇,等等,数也数不清。中央为什么强调要以自然修复为主?也就是说,人类的工程修得再漂亮,永远比不上大自然的杰作。不管什么土地,圈起来一百年不许人进去,它就是一片原始森林。现在有不少同学都玩抖音,前段时间有一段视频,我相信非常的火,抖音的标题是“假如人类突然消失,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虽然视频的内容没有进行过科学的论证,但是它的大概意思是没有错误的,其中有一个片段,当人类消失20年后,乡村道路将被杂草覆盖,50年后,像伦敦这样繁华城市的街道也将被野生植物占据,看不出道路的样子,人类留下的足迹,在1000年内也将消失殆尽,当然,不考虑化学、辐射成分,20万年之后,地球将再也找不到与人类挂钩的半点东西。这也就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不算什么。(五)“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种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说过: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只有施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最严格”表明了党和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和态度。为什么要靠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这是与我们的问题短板相适应的。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就是在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成本低而生态环境治理成本高、惩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力度小而生态损失大。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环境违法成本平均不及治理成本的10%,不及危害成本的20%,有的企业宁愿接受国家的处罚也不停止污染行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处罚的金额远远赶不上因污染行为所获取的利益。因此,环保执法也常常会陷入“排污—查处—罚款—继续排污—继续查处—继续罚款—再继续排污”的恶性循环。所以,建立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刻不容缓。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从2013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若干规章制度,比如,《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等等。尤其在2015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正式实行,这部法律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律,因为它新增了“按日计罚”的制度,即对持续性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按日、连续的罚款。这意味着,非法偷排、超标排放、逃避检测等行为,违反的时间越久,罚款越多。之前法律规定的针对环境违法的罚款,是一个定数,数额并不大,导致违法成本较低,不少企业因而怠于治污,新法施行“按日计罚”之后,罚款数额上不封顶,将倒逼违法企业迅速纠正污染行为。还有一个重要的条款,新的《环境保护法》作为一部行政法律,罕见地规定了行政拘留的处罚措施,对污染违法者将动用最严厉的行政处罚手段。新法规定:对情节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适用行政拘留;对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机构,规定承担连带责任。在上述探索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将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作为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任务。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必须“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必须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这样,我们就将“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据最高法院官方通报,自新环保法施行以来,截止到今年7月底,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108万件,审结103万件。通过具体案件的裁判,落实法律规定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违法成本,发挥司法的震慑作用,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维护了环境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唯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制度和法律保障。这里也向大家推荐一部电影,可能有的同学已经看过了,这部电影叫《可可西里》,看完以后,相信同学们会有很大的感触。(六)“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
刚才也已经讲过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生态环境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独占性,是与所有群体都相关的,这就决定了美丽中国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曾经有一位环卫工人讲过:“千人丢,一人捡,怎么能有干净整洁?”话很朴素,但是道出了人人参与的重要意义。当前,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并不全都是大工厂、大企业及其非法牟利性行为导致的,很多环境问题更是与群众的日常行为息息相关,比如,白色污染,俗称废塑料,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包装袋、吃快餐用的快餐盒、各类塑料瓶,也包括我们的医疗垃圾,等等,使用后被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给生态环境和景观造成污染。这种东西被乱扔乱丢到什么程度,据通讯报道,在今年5月份,一组探险团队在马里亚纳海沟潜水到了10927米处,在打破潜水最深记录的同时,也在海沟的底部发现了一个塑料垃圾。马里亚纳海沟什么概念?是目前人类已知的海洋最深处,在那里从来没有过人类活动,但是人类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影响到了那里,而这种污染的成因就是人类最看似平常的乱丢弃行为。据统计,人类每天产生的垃圾是非常惊人的,每天地球大约产生134万吨,而一年就是4.9亿吨,而且正以每年8.42%的速度在增长,如果这些垃圾不经过妥善处理,必然会让未来的人买单。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回收垃圾的能力越来越强,乱丢垃圾的现象也减少了,但是分类丢垃圾的意识还不行,只要丢到垃圾桶之中就不管了,这无形加剧了垃圾处理部门的工作量,所以“垃圾分类”这个概念已经提出来了,而且逐渐的在进入我们的生活。再如,我们的医疗垃圾造成的污染也是触目惊心,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在医疗活动产生的废物总量中,约85%属于一般无害废弃物,其余15%被认为可能属于传染性、化学性或放射性的危险物质。高收入国家平均每天每张病床产生的有害废物为0.5千克,而低收入国家平均为0.2千克。据有关部门推算,每年我国仅因住院产生的医疗废物总量在384万吨至960万吨,其中有害医疗废物量57.6万吨至145万吨。如此庞大的数量,如果医疗垃圾处理不当,更会引发难以想象的后果,而且,医疗垃圾不同于一般垃圾,它是有传染性、化学性或放射性的,所以,如果乱丢乱弃,将会引起难以估量的恶果。讲这些,主要是为了告诉同学们,头顶的蓝天、脚下的沃土、远处的山水、眼前的林木,良好生态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也需要每个人都有各尽所能的责任感。作为党委、政府来讲,就是要研究制定促进环境保护、低碳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作为个人来说,就是要养成环境保护、低碳生活方式,从我们身边的小事,一点一滴做起,节约能源,减少浪费,少消费或不消费高碳的产品。只要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把这些要求落实在具体的实际行动中,自觉履行环保这一基本义务,就能营造出一个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可供生存的碧水蓝天。以上是我跟大家分享交流的第一部分内容,下面,我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XX市是怎么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也就是我要讲的第二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XX实践,这部分,我简要说一下。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XX实践
大家都在XX学习生活,相信大家在报考医科大学的时候,也肯定会在网上搜搜XX这个地方,了解一下自己将要迈入的新城市,上学以后,在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候也会到市内的各个地方,特别是旅游景点上逛逛看看,对于XX或多或少的也会有一定的了解。XX是文化之城,在2007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生态之城,山好、水好、生态好,是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更是诚信之城,重礼节、讲信义、热情好客、忠诚可靠的品质,已经成为XX人干事创业的基石和底色。对于生态文明建设,XX市委市政府和XX人民历来是高度重视的,都列为头等大事,这么多年来,也是孜孜不倦予以追求的。尤其是近几年来,XX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优先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有效,污染治理成效初步显现,环保责任普遍增强,全市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市森林覆盖率保持全省内陆城市第一,全年“蓝繁”天数保持全省内陆城市第一。总投资XX亿元的“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也在扎实推进;仅去年冬天以来,XX城绿化就新植各类树木6.9万株。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几年,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我相信,未来的XX,活力将无限释放,必将成为水清、岸绿、景美、宜居宜游、舒适怡人的区域性生态高地。下面,我们探讨第三个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生担当。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生担当
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无论是毛主席的教诲还是总书记的希望,听来很是亲切。今天在座的都是大学生,是最具活力、最富激情的群体,更是推进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当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也明确了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作为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承载着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明传承的重大使命,肩负着为人民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职责,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理应有作为、有担当。而且,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要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列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时间表,根据时间推算,大家恰好是这一时期内的时代新人,将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骨干力量,所以,践行新思想、新理念,大家责无旁贷。那么,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中,作为大学生,应该怎么办?我给大家提几点要求。
1、希望大家要有一颗报国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学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关系祖国和民族未来。希望大家秉持一颗报国之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听党的话、跟党走,树立振兴中华远大志向,始终铭记国家培育之恩、父母养育之恩、老师教诲之恩,以青春梦想和实际行动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
2、希望大家要有一颗崇学之心。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不同的时间管理,结果却千差万别。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时间往往在不经意间消失了,真的不知道去哪儿了。最近有一个调查,看后令人担忧。这个调查说,有55.6%的大学生课余时间耗费在睡觉、发呆、无所事事上,仅有23.9%的大学生把课余时间用在泡图书馆和学习。不知道在座的同学是属于哪种情况。希望同学们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各种知识,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发奋读书,练就能担重任的过硬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材。因为大家都是学医学的,医学与生态环保息息相关,所以,也希望大家在抓好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在空闲时间,多看看生态文明方面的书籍,多了解一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现在起就树立大健康的意识,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为以后打好基础。
3、希望大家要有一颗尚德之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想,同学们不但要在学业上成为“学士”“硕士”“博士”,在品德上更要成为“学士”“硕士”“博士”。所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希望大家要立大德、讲公德、有品德,以大德铸魂、公德善心、品德润身,做一个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希望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爱护身边的环境,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志愿服务和生态文明创建等活动。尤其是,大家毕业以后将要进入各医疗医学机构,从事具体的医学行为,希望大家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履职尽责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为解决医疗环境污染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的就跟大家分享交流这么多,在这里还想跟大家说几句题外话。现在的XX正处在“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关键时候,这里的发展机遇一点不比外边少,发展环境一点不比外面差,发展空间也一点不比其他地方小,希望大家毕业以后,能够留在XX,在XX继续学习工作生活,让我们一起把XX建设的更加美好!
同学们,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你们是令人羡慕的时代骄子,未来你们将在工作岗位上担当重任,你们将亲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与荣耀。希望你们坚持理想信念,为祖国、为人民脚踏实地、奋发进取,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今天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第三篇:走生态文明美丽发展之路
走生态文明美丽发展之路
编辑:admin 时间:2013-2-4 21:47:00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是全国原生态保存完好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将“生态立市”确立为五大战略之首,作出了创建国家级生态市的战略部署,提出坚持不懈地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和又好又快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的战略构想。
呼伦贝尔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的成就
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的特点。一是生态环境良好,生态质量较高。呼伦贝尔市素有“北国碧玉”和“绿色净土”之称。呼伦贝尔草原总面积 8.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大兴安岭森林作为我国北方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呼伦贝尔面积13万平方公里;河流、湿地星罗棋布,嫩江、额尔古纳两大水系,有大小河流3000多条,湖泊500多座;生物多样性丰富,生长着3000多种植物和400多种兽类和禽类。其完整的生态环境系统,是东北亚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乃至国家的重要的自然生态屏障,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二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导致生态环境脆弱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运动为呼伦贝尔草地脆弱性奠定了特殊的地貌格局和脆弱的地表物质基础;自然条件的严酷性、气候的波动性、使这一地区成为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带;虽然植被覆盖率高,净化条件好,但大部分草原地区降雨量小,且干旱多大风,腐殖土层薄,沙源丰富,植物再生能力低。随着近代以来对这里的开发,加剧了草原深林脆弱化的进程。因此国家把呼伦贝尔草原沙地治理区和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列为限制开发区域。从而也就决定了呼伦贝尔发展的要求比其他地区更高。
呼伦贝尔市建设生态文明的成就。一是坚持四退四进,全面实施生态建设工程。“退”,就是恢复自然生态,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一是退耕。二是退牧。三是退“伐”。四是退“小”。“进”就是发挥生态优势,发展新型特色产业,把更多的劳动力从原始粗放的种养业中解放出来,从对森林、草原、耕地的过度索取中解放出来。一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二是推进新型农牧林区建设。三是推进新型服务业。四是推进新型边境区域合作。入驻的一些大企业在利用俄蒙资源上取得新进展。
二是加强生态保护,构筑北疆绿色生态屏障。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管护、“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和保护、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多项工程。积极开展沙漠治理,据全国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通过大规模综合整治,呼伦贝尔沙化土地总面积比2004年缩减了36.4万亩;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比2004年缩减了 8.9万亩。有监测记录以来,呼伦贝尔沙地沙化土地面积首次出现缩减。
三是全力开展生态市创建设。为进一步发挥生态与资源优势,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保护生态环境,在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基础上,2006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生态市创建工作,编制了《生态市建设规划》,计划到2015年,实现国家级生态市的建设目标。2011年针对生态建设的实际,呼伦贝尔市提出以森林草原为基础,以市区绿化为核心,以道路林网为脉络,以森林产业发展为重点的创建森林城市的战略布局。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关于加强草原保护建设的决定》等多项政策措施。
呼伦贝尔市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难点
长期积淀的环境问题和新的环境问题并存的双重压力。纵观呼伦贝尔的发展历程,曾一度把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和资源供给作为发展的优先选择,逐步形成了以森林采伐、煤炭采掘、土地屯垦、逐水草养牧为主的资源依赖型经济。这种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的索取过大,草场承载量过大,导致草原退化;大兴安岭森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严重破坏。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呼伦贝尔生态资源相当丰富,但却处于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起步阶段,发展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虽然近年来呼伦贝尔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以煤炭、电力为主的资源型、能源型的产业结构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对资
源的依赖偏重,“原字号”产品和初级产品比重大,资源约束加剧,环境压力加大。
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和加快发展的态势并存的双重挑战。由于呼伦贝尔具有巨大的生态屏障作用,国家把呼伦贝尔草原沙地治理区和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列为限制开发区域,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生态保护责任重大。
而呼伦贝尔市仍处于欠发达地区,发展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虽然呼伦贝尔市经济多年保持较快增长,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总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但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在内蒙古自治区处于中低水平。因此,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有更大期盼,对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有殷切期盼。为适应人民的新期待,“十二五”期间,呼伦贝尔市提出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达到 2130亿元的目标,经济总量将有较大增长,能源、资源消耗还要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足的基本情况将不会改变。因此,经济社会发展与总量控制的矛盾仍然突出,生态文明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投入严重不足和科技支撑薄弱并存的双重困扰。呼伦贝尔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之所在,改善其生态环境质量,无疑是一项巨大的经济社会工程,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一个地区生态环境投入的多少,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承受力、资源环境约束力等因素。呼伦贝尔既是生态脆弱地区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承受力弱,没有外来资金,特别是国家资金的注入,难以开展大规模的生态重建和环境保护。虽然国家实施了天保工程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除去国家层面的补偿制度,当地政府又根据实际建立了一些奖励补偿制度。但保障水平偏低也是不争的事实,基本上是温饱型的保障。以治沙为例,随着治沙造林成本逐年提高,现在每亩治理成本已经达350元以上,而上级下达资金仅每亩100元,上级拨款不足,自有资金有限,导致治沙步伐缓慢。资金不足又导致科技支撑能力薄弱、作用发挥不够。缺乏必要的科技投入,缺乏先进的技术手段,以致生态治理效果不尽如人意,也成为严重制约生态建设的一个现实问题。
呼伦贝尔市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
尽快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随着国家把呼伦贝尔草原沙地治理区和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列为限制开发区域,当地政府职能、经济发展和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突出表现在:一是当地经济发展和农牧民生产受到诸多限制,为生态保护与建设,当地政府和群众在发展经济方面做出了极大的牺牲,需要为他们的牺牲建立起稳定的保障机制。二是当地政府承担的生态保护与建设任务更加繁重,地方财政新增支出压力明显增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三是各级政府既要抓生态保护,又要在确保机构正常运转、社会稳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实现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任务非常艰巨。要妥善解决好这些困难和问题,在呼伦贝尔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自身努力的同时,必须依靠上级的大力支持,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尽快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尽快解决草原森林保护建设国家重点工程投入不足、补贴标准低、覆盖面小、内容较单一等问题。通过建立持久、稳定的长效机制,对呼伦贝尔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因生态保护丧失发展机会或增加的发展成本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有效解决这里面临的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经济发展间的矛盾,更好地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美丽与保护发展同行。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近年来呼伦贝尔一直致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大力推进发展模式的绿色化。良好的生态、丰富的资源,优美的环境是呼伦贝尔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是最重要的发展资本。要把生态保护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继续实施休牧、禁牧、轮牧等保护性措施,恢复生态环境。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做大做强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要把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通过减排严格控制“两高一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生产方式,努力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探索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发展路子。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包括碳汇交易、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以生态和节约资源、环境保护为主导的经济形态。
二是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产业的规模化。继续按照“点状布局、集约设置、深度转化、循环利用”的发展原则,加大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力度,工业进一步向园区集中,加快大园区建设;以严格的环境准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在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突出抓好一批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项目,加快培育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与电子信息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是努力提高产业结构的科学化水平。加快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注重发展生态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和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旅游休闲、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从而形成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信息业―生态服务业“四位一体”的生态产业和经济结构。
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一是建立有效的投入机制。鉴于呼伦贝尔是欠发达地区,生态建设中所需投资巨大和投资能力有限的矛盾还将继续存在,因此,必须确定国家投入为主、地方配套投资为辅的机制,争取国家较大的资金投入以获得显著的建设效益。
二是建立有效的投入激励机制。调动生态建设各参与主体及受益主体的积极性。进一步明确“谁建设、谁收益”的原则,出台明晰的产权制度和配套政策,鼓励和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投资于生态建设或与之相关的产业。
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和支撑,高起点地实施生态建设。加强对呼伦贝尔生态环境演变趋势和区域生态建设的研究,加强对退化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和恢复改良途径的研究,积极开展碳汇核算和碳汇交易研究,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生态建设质量和效益。
作者:陆玉敏
来源:《学习时报》
第四篇: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的小康之路
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的小康之路
“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民福祉,关乎名族未来发展大计”,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发在突出地位,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放在一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升格”,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顺应时代要求,民义呼唤,是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更加深刻的认识。因此,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是走绿色的小康之路的前提。
北京1个月内四次遭遇雾霾袭击,城区空气重度污染;南京破纪录的到达20多个污染天,9个大气监测点到达重度污染;安徽多滴浓雾弥漫,多条高速道路紧急封闭…….,在加上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等,这些严重的环境问题相继出现,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虽然我们已经作为了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经济水平飞速提升,但是我们却牺牲了环境,这充分暴露了我们生态理念的缺失和体制机制的弊端。相反,我们在看看国外发达国家是怎样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日本在1967年就制定并实施了《公害对策基本法》,用这个法案来明确国家、政府、企业和工团体对于防治污染的责任、措施和基本对策,相继又推出了了《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绿色采购法》等;美国在1970年推出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政策,还制定了《环保教育法》;瑞典也制定了《森林法》来规定了环境经济政策,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生态建设经验,并结合我们国家自身的条件和现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法体系。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社会秩序衡量的标准,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充分明确国家、政府、企业等机构对于防治环境污染的责任、措施和基本对策,必须从规范性、强制性上去要求各个机构和组织。
第二,增加生态文明建设投资力度,政府予以政策上支持。依靠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加大对环保的投资力度,相关政府部门要做好全方位部署,各级要予以全方位配合。
第三,大力推进生态经济,实现经济转型。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都是生态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要将过去高能耗、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低能耗、低消耗和低排放的“绿色”经济模式。生态经济带来的环保和经济的双效益,必将是未来全球经济的走向。
第四,重视培养和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规范公众行为。依靠政府的自身是不可能解决环境问题的,只有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达成共识,携手共进,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小康之路。即是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来达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好蓝图,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也是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五篇:实施生态文明战略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实施生态文明战略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侯君舒
(<前线>2008年第3期)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延庆县担负着保护首都生态环境和发展区域经济的双重责任。自2005年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2006年县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并全面实施生态文明战略以来, 全县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努力探索符合延庆实际的发展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生态文明战略的由来
延庆地处北京上风上水,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2000平方公里的延庆盆地自然条件非常独特,造就了延庆有别于其它区县、相对独立的小环境。
多年来,延庆县委、县政府发挥区位资源优势,不断探索符合延庆实际的发展道路。上世纪80年代,县委提出“冷凉战略”,打破常规,变劣势为优势,开辟了延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90年代,县委提出“三动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扬长避短建设旅游卫星城,迈出了延庆发展的新步伐。
进入新世纪以来,延庆县委不断更新发展观念,努力在首都发展大格局中寻找定位,在融入和服务国际大都市建设中谋求发展。2005年市委、市政府将延庆等五个区县确定为生态涵养发展区后,我们全面分析我县区域特点和基础条件,下决心发挥独特优势,实行错位竞争,走延庆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经过反复讨论,大家认为,农业文明以依附自然为特征,工业文明以征服自然为特征,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特征,生态文明时代即将到来。在集思广益、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我们把生态文明战略写入了“十一五”规划。
2006年底,县十二次党代会进一步强调全面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县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就是要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探索具有延庆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经济与生态有机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融、人与人和睦相处的生态文明社会,推动延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生态文明战略的探索实践
1.全面保护生态环境
进一步扩大生态优势。坚持环境立县,涵养首都生态,几年来全县林木绿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2007年达到70%,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高度重视湿地恢复保护工作,湿地保护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建成野鸭湖湿地博物馆,建设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投资6亿元实施46个工程项目,把妫水河流域852平方公里纳入治理和保护范围,提高官厅水库的入库水质。实施7项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示范工程,2006成
为我国北方地区唯一的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示范区。采取多种措施治理大气污染,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2007年达到76%,连续多年保持全市领先。全面提高环境管理水平,2006年在全国率先成为整个 行政区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县,2007年获得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运行国家示范区称号。
建设四大生态景观走廊。精心打造大地景观,相继启动妫河生态休闲走廊、官厅水库生态库滨带、北山生态休闲观光带、龙庆峡下游森林公园建设。基本建成30公里的妫河生态休闲走廊,提供人水和谐的生态景观和亲近自然的休憩空间;建设2.5万亩官厅水库生态库滨带,涵养水源、营造大尺度生态景观;连接北山诸多风景名胜,初步建成44公里长的北山生态休闲观光带;整治金牛湖湿地,完成龙庆峡下游1.3万亩森林公园建设。
建设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完成官厅—康西10万千瓦风力发电站一期工程建设。大力推广地热采暖,目前县城地热供暖面积占11%,2010年将达到30%。规划建设集研究、实验、科普、旅游为一体的中科院1兆瓦太阳能光热发电示范电站,填补国内空白。新安装太阳能灯1.5万盏,实现太阳能节电600万度。完成德青源养殖厂800万立方米的大型沼气发电循环利用示范项目,实现年发电1500万度;新建大型生物质气化站21处,推广普及生物质气化炉1.5万台,5700户农民用上了绿色能源,2.加快发展生态经济
着力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奶牛存栏量、蔬菜出口量、无公害农产品数量居全市第一,马铃薯种薯、花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全县58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食品认证,17万亩粮食作物、2.6万亩果树、5000亩蔬菜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系统推进有机农业建设,归原牌有机奶、前庙有机葡萄、大庄科有机蜂蜜和旧县有机蔬菜陆续投放市场,延庆成为首都新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农业与休闲产业、旅游经济的结合,重点建设了北山带13个观光果园,发展柳沟、里炮、岔道、香屯等一批生态休闲农庄。
积极发展生态友好型工业。引进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机叶片生产线等新能源技术项目,启动了新能源产业园建设。支持三吉利稀土等企业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加强工业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推广循环利用模式,创建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园。三年来工业产值年均递增25%以上,入库税收年均递增35.5%,工业效益稳步提高。
大力发展服务产业。抓住奥运契机,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八达岭、龙庆峡、康西草原三大景区升级改造工程,带动旅游产业升级。加快旅游度假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夏都会议中心、圣世苑酒店相继投入使用,完成八达岭温泉度假村改造。大力开发休闲度假市场,探戈坞音乐谷、长城脚下公社二期、建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休闲旅游文化项目进展顺利。2007年,全县接待游人1250万人次,旅游收入14.6亿元,旅游综合效益稳步提升,农民直接受益的乡村旅游成倍增长。
3.精心建设生态城市
认真落实新城规划。科学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布局,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防止低端产业导致外来人口集聚,为宜居城市建设打好基础。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县城主体高度控制在20米,保护城市天际轮廓线,以妫水河、三里河湿地保护建设为重点,建设城市生态景观,塑造山水相间的园林城市风貌。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县域骨干道路改造建设,实施八达岭过境线工程,完成110国道改造,彻底缓解延庆过境交通压力;完成康张路、香龙路、滨河南北路等建设,延庆盆地旅游交通体系初步形成。改造和新建41条市政道路,三年来新改建道路占县城路网的72%,县城道路框架基本建成。完善城市管网,三年来县城雨污分流率由12%提高到80%,管线入地率由6%提高到60%。加强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实施一批城市绿化美化工程,2006年4月被评为首批国家园林县城。
扎实开展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全县动员,全民参与,坚持点线面结合,开展组团式环境整治,农村脏乱差面貌有了根本改观。大力开展田园绿化和村庄美化,建成10个环境优美乡镇、376个环境达标村、53个绿化美化村。进一步完善“村扫、县运、县消纳”的长效运行机制,在妫河生态走廊沿线100个行政村率先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农村路、水、厕、灶、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新建第八中学,解决了5个东部山区乡镇600个孩子上学问题;改造6个乡镇卫生院,完成了154个村级卫生室的软硬件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2.9%;乡镇达标文化站建设率达100%,农村文化大院覆盖全县80%的行政村。
4.大力弘扬生态文化
区域发展突出生态文明理念。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强化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各级政府部门在编制规划、制定政策和作出重大经济决策的过程中,始终把生态环境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相结合,统筹考虑、协调推进。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生态科普教育活动。
经济活动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环保优先方针,明确提出开发利用土地必须考虑环境容量,选择工业项目必须提出污染排放控制指标,进行重大经济项目决策必须进行环境综合评估。积极培育以环境道德为主要内容的绿色企业文化,广泛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教育,引导企业把生态保护观念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使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和员工共同追求的目标。
日常生活倡导绿色健康的文明方式。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和文明生活,引导、鼓励广大消费者在生活中保护生态、减少污染、节约资源能源,在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爱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
三、生态文明战略的新图景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新的更高要求,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升华,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十七大召开后,延庆广大干部群众看到了建设生态文明更为广阔的美好前景。县委要求各级领导班子解放思想,抓住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的大好时机,以坚强的决心、更大的气魄进一步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开创延庆工作的新局面。
进一步实施生态文明战略,2008年加紧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三大重点任务。以创建全国生态县为龙头,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一是
加快建设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充分利用我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抓紧建设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狠抓关键项目,确保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2010年达到15%以上。二是打造生态精品。要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把四大生态景观走廊打造成全市生态建设的精品和亮点,带动沿线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完善区域功能,提升地区形象。三是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广泛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普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科学知识,营造有利于生态建设的社会氛围,努力使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2.完成迎奥运三大景区升级改造工程。抓住奥运契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展示延庆的美好形象,为奥运会成功举办做出延庆独特的贡献。确保奥运会前完成八达岭、龙庆峡、康西草原景区升级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景区环境,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旅游形象。以三大景区改造为龙头,依托四大生态景观走廊,发挥山川秀美和名胜古迹众多的资源优势,整合包装县域景点,精心设计旅游线路,连线成网,区域联动,挖掘区域特色,满足旅游休闲的个性化要求。同时,大力开展文明服务,提高旅游接待服务水平。通过三大景区改造,带动和促进服务产业全面升级,打造旅游品牌,提升地区形象,建设国际旅游休闲名区。
3、狠抓生态友好型产业十大重点项目。一是进一步推进有机农业建设,大力开展农产品有机认证,使延庆成为北京最大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二是抓好希森中联马铃薯种业研发和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分中心。三是打造北山带万亩葡萄长廊,建设庄园葡萄酒产业带。四是建设四海镇花卉生产一条沟,打造四季花海。五是完成德青源农业生态园二期扩建,建成亚洲最大的现代化蛋鸡养殖厂。六是抓好妫河生态走廊沿线种植结构调整,建设精品休闲观光农业区。七是抓好水峪温泉度假村一期工程建设,发展独具特色的高端旅游休闲产品。八是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中材科技风机叶片生产线二期建设。九是抓紧实施建筑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为国内外建筑大师创意设计和作品展示提供理想空间。十是完成中心市场升级改造,建设集购物、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大型体验式商业中心。
4、做好改善民生的五大重点工作。完成“五无”目标,切实改善民生,使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一是做好农民增收工作,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挖潜增收潜力,拓宽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完成好全国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县十九个具体项目,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障全覆盖、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社会救助全覆盖。三是建立住房保障制度,加快县城内旧村改造步伐,开展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努力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四是解决城市运行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巩固创建全国卫生县城成果,着力解决交通无序、出行拥堵、噪音扰民、社区物业管理混乱等突出问题。五是加快“村村通公交”建设步伐,增加运行线路和车次,年内实现所有行政村“村村通公交”目标,方便群众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