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州遵义汇川区打造宜居城市建设美好家园
贵州遵义汇川区:打造宜居城市 建设美好家园
贵州遵义汇川区本着‚科学统筹谋划,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着力完善城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味,确定了‚拓展北部,改造旧城,发展集镇,建设新村‛的工作思路,强势打造全国宜居城市,建设美好家园。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城市发展坐标
科学规划谋发展。充分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作用,立足‚三高‛(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坚持‚四性‛(合理性、超前性、配套性、特色性)和‚人为本、居为先、产发展‛原则,彰显红色旅游和遵义民居特色风格,切实做到规划一片,建成一片,成熟一片,见效一片。完善机制促发展。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强化规划的行政法规效力和监督规划方案的落实,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使规划编制和修编逐步走向程序化和制度化。近年来,区财政投入资金300余万元,编制完善了片区修建性详规、控制性详规和城市景观设计,完成了全区交通网络规划和小城镇建设规划,使城市建设工作有章可循。
精细管理助发展。初步建立一体化运作的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有效整合现有城市管理力量,做到管理目标明确、责任到位、整体联动、提高效能。一是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调度会议,研究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加强沟通联系,形成管理合力。二是建立城市管理竞争激励机制。实行部门工作实绩与奖惩挂钩,对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和管理部门予以表扬、奖励,对工作开展不力的管理部门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三是建立突发事件预警应急机制。遇到突发事件,城管、建设、工商、交通、公安等有关部门快速反应、相互协调、相互联动,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启动‚数字城管‛管理新模式,促进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与协调。平安创建,筑牢城市和谐稳定防线
建立宣传长效机制造氛围。立足‚三抓‛,开展宣传工作。一抓入户率。按照‚街不漏巷、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定期召开‚平安创建‛和全区综治工作会议,对平安建设工作进行再宣传、再安排,再部署,不断进行强化,大力提高入户率。二抓知晓率。不断丰富宣传内容,扩大宣传广度和深度。通过永久性宣传牌,公益灯箱广告、选派宣传小分队进村入户等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三抓参与率。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建立排查整治长效机制促和谐。一是强化政治安全隐患清理排查工作。加强情报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相应奖惩机制,对@轮功等邪教组织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摸清重点危安人员真实情况,建档立卡,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工作,严防从事任何不法活动。二是强化社会安全隐患清理排查工作。发挥好群防群治力量,建立健全基层治安防控网络,形成大联防加小联防的格局。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深入开展
打击‚两抢一盗‛、毒品专项斗争,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强化信访安全隐患清理排查工作。建立区级信访矛盾协调指挥中心,建立矛盾纠纷信息预警机制和综合法律服务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四是强化公共安全隐患清理排查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开展安全生产、交通、消防等专项整治活动,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民生建设,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功能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完成了高坪、北关、团泽等薄弱学校改造,正有序推进上海路小学、市府小学修建,优化充实了城区教育资源,进一步解决了进城务工子女就学问题,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继续推进团泽职教中心建设,力争遵义职校申报全国1000所示范中等职校成功,逐步优化教育结构。正在精心准备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等场馆建设的前期工作。
实施住房保障工程。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建设力度,积极推进茅危房改造工程。目前新舟三区经济适用房、高桥水泥厂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以及遵义磷肥厂廉租房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经济适用房约17.1万平方米,廉租住房约2.2万平方米。实施好1400户农村茅危房改造。强化公共卫生服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抓好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监督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社区卫生院建设进程,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
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改善城乡医疗卫生状况。积极推动创业就业。建立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基金,完善了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海尔配套工业园、061基地闲置厂房等资源建立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目前,已经有18家企业入驻该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解决了200余名返乡农民工就业或创业。
绿色工程,增加城市环境生态要素
抓好节能减排工程。稳步推进农村沼气池建设,有效解决农村用能问题和养殖粪便污染环境问题。2009年,区财政将投入50万元修建沼气池2500口。如董公寺镇金星村依托养殖场修建200平方米大型沼气池将解决50户农户生活需要。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整治力度。组织区内12家规模以上水泥生产企业实施了节能减排和环保达标技改工程,由以往的旋风除尘和水磨除尘改为过滤式脉冲大布袋除尘,大大地降低了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同时,完成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能耗企业——富国铁业有限责任公司炼铁生产线的关闭工作。
抓好环境绿化工程。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果木林、水土保持林,恢复植被,增强水土涵养能力。抓好造林绿化,完成天保工程封山育林5000亩以及退耕还林验收不合格的4000亩和荒山造林不合格的5270.3亩进行补植补造和树种结构调整。结合10万亩风景林补植补造和‚四在农家‛绿化美化示范点建设,完成义务植树及社会造林20万株。开展好长春路以及小街小巷绿化亮化工程。
抓好环境整治工程。启动董公寺垃圾中转库及公厕,泗渡、板桥垃圾中转库、人民路中转库、水果市场中转库建设工程。完成珠海路公厕建设工程。加大大街小巷和城郊结合部环境整治力度和市政设施维护力度,确保市容环境干净整洁。
人文素养,奏响城市文明和谐乐章
着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宣传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抓好未成年人教育阵地建设,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深入开展‚整脏治乱‛和‚公民道德工程——‘满意在汇川’主题创建活动‛;大力普及文明礼仪,努力提高全民素质。办好市民学校,加强市民教育,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积极发展公益文化事业。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面免费开放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加快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启动完成高坪、泗渡、板桥、团泽综合文化站建设,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260户。积极开展深入农村、社区、部队、工地放映电影工程公益性活动。
大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加大‚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争取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和农村社区体育健身设施。打造城市社区体育‚亮点工程‛,同时结合‚四在农家‛创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断深入开展,在农村大力开展参与性强适合农村特色的群众体育活
动,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健身活动。认真筹办第三届‚多彩贵州‛中国•贵州•遵义‚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掀起新一轮全民健身高潮。
第二篇:建设美好乡村打造幸福家园
建设美丽岔河打造幸福家园
今年来,我镇围绕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要求,积极推进“三新”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聘请专家对镇区主干道进行高端规划设计,结合万顷良田、城乡挂钩规划新建岔河新区东陈示范小区,突出重点落实3个村32个点村庄环境整治措施,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一、彰显个性,特色规划
我镇立足省级重点中心镇、洪泽县域副中心定位,从扬州设计院聘请专家,对振兴路、淮宝路、凤凰街等三条镇区主干道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分三年进行综合整治、立面改造,加入古元素,体现水乡风情古镇特色。从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请来专家,修编岔河镇集镇总体规划和岔河新区东陈示范小区规划,按照省市创建要求和验收评分标准,结合村庄不同的地形地貌、庄台特色,高起点编制西城省三星级“康居乡村”整治规划。
二、整建结合,形象提升
一是快速推进新市镇改造。按照“一步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我镇今年重点对振兴路进行通街立面改造,该路段总长3200米,西首为欧式风格立面改造,中间设计为浅色调仿古建筑,东部为深色调仿古建筑,风格中西结合,色调浅深渐进。一期欧式立面改造工程长800米,投资95万元,主要是平底、喷漆,对墙柱、屋檐、窗户进行修补或更新,目前已经完成建设。二期立面改造工程投标工作已结束,9月10日进场施工,计划投资400万元。二是稳妥推进新社区建设。结合万顷良田项目建设,以节约集约用地和利于产业发展为原则,高起点规划布局岔河镇新区东陈示范小区。该小区位于镇区西部浔河路以南,328省道
以东,振兴路以北,兆庆路以西,占地160亩,拟安置东陈村万顷良田拆迁户、城乡挂钩拆迁户共300多户,计划投资3100万元。建设和完善高品味的浔河路社区,融幸福小区、淮宝花苑、银河小区等三个居民小区为一体,整合资源,完善基础功能配套和管理服务,加快整体建设进度。目前幸福小区已建成390户,在建50户;淮宝花苑规划建设别墅47幢,已建成和在建36幢,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银河小区建成和在建房屋67幢,建筑面积13400平方米。三是积极推进康居乡村创建。投资80万元对西城居委会进行水泥路铺设、河塘整治、河道疏浚、污水处理、菜园格式化等,全面拆除各类违章建筑,乱搭乱建、破败空心房和废弃的猪圈、禽舍,以白色为主色调,对建筑物外墙立面、屋面进行粉刷出新,使村庄建筑外观风格一致,美化绿化,提升全村整体居住环境和水平。
三、立足机制,长效管理
在加强新市镇、新社区建设的同时,扎实抓好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截止2013年3月底,我镇共投入280万元,对13个村41个点进行了农村环境整治,年底将再投入120万元对3个村32个点进行环境整治,重点是拆除猪圈厕所,清运垃圾和杂物,砍伐杂树,清理河塘漂浮物等。并建立健全机制,推进长效管理,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巩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我们将以此次观摩为契机,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扎实推进,确保完成县委县政府交给的任务,努力将“三新”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推向更高水平,向上级领导、岔河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岔河镇人民政府
2013年9月12日
第三篇:建设宜居城市追逐梦想家园
建设宜居城市追逐梦想家园
——应城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纪实
何红霞
沐汤池温泉,游矿山公园,品蒲骚文化,看膏都盐海,魅力应城,应来之城。
每一座城市都有她的梦想家园,每一座城市都有她的幸福坐标。应城人用智慧建设宜居城市,用激情追逐梦想家园,用汗水浇铸幸福坐标。10余年创卫,10余载艰辛,应城人用创卫的彩笔描绘出了一幅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美丽画卷。应城,乃蒲骚故地。南朝•宋孝武帝建元年建县,因地处要冲“应置城为守”而得名;应城,位于江汉平原中部,是全国优质米生产基地、商品粮大县,也是国家重点农业综合开发区之一,有“鱼米之乡”之美誉;应城,处于武汉城市经济圈之中,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汉渝铁路穿境而过,三峡铁路、汉宜公路、武荆高速横贯市境。1986年撤县建市翻开了发展崭新的一页。20多年来,应城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连续五届获得湖北省文明城市、卫生城市,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是湖北省唯一获得长安杯的县市。
城市是经济的载体,更是人们宜居的家园。
在对美好家园的憧憬中,应城市委、市政府顺应民心,抓住机遇,果断决策,于1995年作出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决定,从此便开始了创建卫生城市的奋斗历程。“创卫绝不是为了追求一个称号、一块牌子,而是一项民心工程、一项惠民工程。这是优化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综合能力、提升城市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实力雄厚,生态宜居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的需要。它是应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城人民的迫切期望。”1995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之后,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向高标准的卫生城市冲刺的号召,一场以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文明素质为突破口的全民创建高标准省级卫生城市攻坚战在应城拉开帷幕。目标明确,方能有的放矢;机制健全,才能卓有成效。应城市制定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总指挥长的创卫指挥中心。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创建工作。总指挥长与委员单位负责人签订创建目标责任书,指挥部与各部门实行包保责任制,全力推进创卫工作。建立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条促块保的创卫机制,形成市、街道、社区、单位四级联动的创卫体系和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始终保持了重点突出、扎实推进、全面达标的良好工作态势。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树立市民良好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理念。向各中小学印发《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在各级医院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将健康教育融入医疗、护理工作之中;在门诊部及住院病区,设立健康教育专栏,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及亲属进行健康教育;在社区,乡镇开展形式多样义诊活动;各新闻媒体设立健康教育专栏,紧密结合卫生防病工
作和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普及健康知识;公共场所设立电子屏幕和公益广告宣传健康教育内容;广泛张贴禁烟标识,开展控烟工作。目前,全市中小学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健康行为形成率为70%,企业职工相关知识知晓率达80%,社区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为80%。
随处可见的创卫公益广告激励市民参与创卫、保护环境;电视台、电台时时传递着创卫的声音;单位、街头、社区处处流动着清扫保洁的身影;无论酷暑还是寒冬,穿梭于大街小巷劝导不文明行为的志愿者,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应城是我家,创卫靠大家”不再是一句口号,已成为了人们的自觉行为。改造升级农贸市场既是推进食品放心工程的重要举措,更是百姓的呼声。市级领导亲自挂帅包片,商务、工商、规划、建设、城管、卫生等部门派驻专人,各负其责,改造设施、整治秩序、规范管理,为老百姓打造了舒适安全的购物环境。
应城市委、市政府还筹集资金,对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进行综合治理。完善排水管网、安装路灯、整治道路、改造旱厕……如今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路通了,灯亮了,环境好了,老百姓笑了。
强化城市管理,对乱停乱放、乱写乱画、违章搭建、广告店招、脏车入城、建筑工地、废品收购、烧烤摊点、家畜家禽等进行专项整治,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工作环境。
按照“打造亮点,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分层推进”的工
作思路,应城市采取打造示范街道、实施网格化管理等多种举措,依法加强公共卫生、食品卫生管理,全面开展“五小”行业整治。在依法关停50多家“六小”企业的同时,市直机关单位对城区低收入“六小”行业经营户进行对口帮扶,先后帮扶一批 “六小”单位整治达标。
民以食为天,打造食品安全城市,是科学发展的最好体现。健康第一位,构建疾病防控体系,是关注民生的详细行动。如果说健康教育、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城区除四害、居民社区以及城乡结合部卫生整治,是构筑市民健康、安定生活的城堡,那么创卫就是给城堡筑起了坚固城墙。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卫生监督体系,为老百姓编织出严密的安全卫生防护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计划免疫和疾病防控以及除四害组织管理体系,构筑起一道预防消除疾病的强大屏障;不断提高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的质量和覆盖率,使传染病的流行没有了生存的土壤。与此相关的服务性公共场所各项卫生制度完善健全,城区各类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率、卫生知识培训率和传染病患者的调离率均达100%,从业人员健康证发放率达到100%,“五病”调离率100%。近年来,应城市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先后投资数亿元实施城区河堤路面硬化、城乡结合部路段路灯安装、污水管网配套、供水管网改造等工程。完成富水河二桥维修加固工程、富水河一桥、马堰畈一桥拆除重建工程和195.5公里的通村公路建设及汉宜西线路面大修工程,投入3亿元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完成了近
万米的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建成了新的垃圾处理场;完成了城区主要街道路面沥青黑化及下水道改造;实施了城区环卫基础设施配套改造,完成了自来水水厂扩建,配套完善了城区供水管网,城市供水率达100%;完成了天然气入城工程;开通了城市出租车,更新了公汽营运车辆,保证了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5.73标台;完成了10座旧危桥改造任务;城市文化、娱乐、教育、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休闲广场等群众文体活动阵地建设日趋完备;汤池温泉景区成为国家4A风景区;市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正式投入使用。
市容卫生、网格化管理、责任追究问责、举报投诉监督管理、市级领导联系社区和机关单位对口联系帮扶社区等一系列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推动城市步入常态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从根本上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
人间万事出艰辛,历尽天华成此景。68万应城人民,用智慧和汗水构筑他们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理想家园;用热情和激情描绘出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描绘出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第四篇:建设宜居城市 打造魅力资兴
建设宜居城市 打造魅力资兴
资兴市城市建设发展纪实
近年来,资兴市委、市政府围绕“两城建设,郴资融城”的城市发展战略,以开展“城市提质攻坚大会战”、“城市管理提质年”活动为契机,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胆魄,大手笔、大气派架桥修路、扩街盖楼、完善设施……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城市综合功能日臻完备,市民居住条件不断提升,最佳人居环境芳姿凸现。站在千佛塔之巅放眼四望,眼前的一切让人耳目一新,林立的高楼取代了昔日低矮破旧的平房,宽阔笔直的马路抹平了昔日的泥泞与曲折,绿色渲染的现代化公园毗邻而接,山与水的交融勾勒出了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一处处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一座座塔吊直指云霄,就像一支支如椽巨笔,浓墨重彩地描绘着资兴最新最美的图画,酣畅淋漓地记录着资兴快速前进的铿锵步伐。自“十一五”以来,资兴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设上始终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精致、典雅、独特、生态、宜居、宜游”的城市建设特质和建设独具魅力山水名城的要求,高标准规划、高速度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益经营,拓城、造市、增绿、添景,使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居环境极大优化,城市品位和形象显著提升,实现了郴资融城,大幅度拉开了城市框架,建成区面积拓展
1到22平方公里。
科学规划,依托功能分区,勾画城市发展蓝图
始终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科学、超前、权威”地谋划资兴的发展。围绕“南延西进,北提东优”的城市发展方向定位,立足资兴山水融城的城市特色和魅力,实行“专家为主、依法运作、群众参与、反复论证”的决策模式,按照“便民、利民、乐民”的要求,统筹谋划城市各项建设,充分体现科学性、超前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突出地域性、彰显高品位,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执行一道令”的要求,严格落实规划确定的“四线”,增强规划的权威性、稳定性,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紧紧围绕“一主二线三圈多片”工作思路,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2009年-2020年)修编,同时完成东江湖旅游文化主题公园规划、东江行政组团概念性规划、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公交专项规划、城市环卫专项规划、城市绿地规划及新农村建设规划,确保了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指导性。进一步明确了东江新城的城市性质和战略地位以及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城建问题,为把东江湾打造成为资兴的“城市客厅”和“旅游名片”提供了科学依据。新修编的城市规划区总用地面积203.1平方公里,总规控制用地34.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0.52平方公里,唐鲤东组团用地21.4平方公里,设计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28万人。
科学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按照“建设全国一流县级城市”和“打造独具魅力的山水名城”的建设思路,全力推动以“山水宜居”为核心的精品城市建设。近三年来,累计投资达10.8亿元,新修铺张城市道路面积26万平方米,完成人行道升级改造6.9万平方米。2011年,启动城市提质攻坚大会战,安排项目重点11个,其中城市道路提质工程4项,投入资金达3亿多元。先后完成了资兴大道、晋宁路、阳安路提质改造、城区防洪、给排水、天然气管网、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抓好了东江大道拓宽改造、华润A厂运煤通道、车站南路、高山东路等道路建设;启动了东江镇东滩组、何家坪组等城中村改造项目;统筹推进了房地产开发、保障性安居工程、城中村及棚户区改造,大力提高了城市现代化综合服务功能和环境质量。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了一大批高品位的房地产项目在东江湾拔地而起,水岸豪庭、金康广场、碧水云轩二期、旺角龙庭、拉菲山庄、宏景小区、汇源名坻、中泰广场、鸿都商业城等已全面开工,锦绣东江、桂园山庄、湘中城市广场等部分开工;立足和发挥东江湖、小东江、东江湾、百里丹霞等独特的山水优势,进一步加强沿江风光带、湘南植物园建设,推进了秀流公园扩容提质和狮子山森林公园、青鲁塘公园规划建设,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13%,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整体提升。
科学管理,创新监管模式,营造整洁有序环境 我市在城市管理中突出和谐的城市管理理念,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和人性管理。创新提出了“前臵设防、重心下移、全面提升”的城市管理思路。前臵设防,控违源头化。尽可能实施未建先止、未为先止、未违先止三个关口到位,从源头上解决城市管理难的问题;重心下移,管理网格化。实行路段管理责任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并按照路段管理要求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进学校、进门店”三进活动,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由单一部门管理逐步向全社会“共建、共管、共享”转变;全面提升城市品味化。创建市容示范路晋宁路、资兴大道及郴州大道资兴段,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提升整体城管执法水平,实现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开展了以“和美资兴、幸福家园”为主题的演讲、摄影、书法、歌唱等一系列比赛,进一步激发了资兴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启动了“城市提质管理年”活动,重拳出击,强化综合环境整治,开展了全力打造示范路、集中整治占道经营、集中整治占道经营、规范工地渣土管理等一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已建设大型广告牌17块,文化墙700米,取缔煤坪1个;统一设计安装门店招牌115块,整顿汽车修理厂16家,钢材销售加工店6家,治理车辆乱停乱放60余辆次,查处违章车辆45辆次。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岁月匆匆,弹指间沧桑巨变;征程不悔,发展中高歌猛进。资兴,这座充满生机、活力与希望的魅力之城,五年的时间,发生了日新月异的跨越式转变,刷新了美丽的城市4
梦想;正如一个美丽的青春少女阔步走来,带着独特而辉煌的生命色彩!
第五篇:打造生态正安,建设美好家园(演讲稿)
打造生态正安,建设美好家园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安场镇中心小学的赵永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打造生态正安,建设美好家园》。
世界文学大师雨果说:“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近年来,人类由于对环境不够珍惜,随心所欲,滥伐林木,滥建厂房,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各种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森林退化,沙尘暴扬,水土流失,洪水肆虐,火灾频发……空中烟囱林立,浓烟滚滚;河中死鱼漂荡,污水滔滔;地上垃圾遍布,废渣成堆……
人为地破坏环境,无异于自掘坟墓,早在1996年联合国环境署就曾发出警告:南极臭氧空洞正逐步增大,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皮肤癌发病率上升;1.2亿人口生活在混浊的空气里;12亿人口生活缺水;12%的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濒临灭绝;每年地表土壤流失200亿吨;森林以每年45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
不会忘记,98洪水横扫中国,使我们美丽可爱的家园满目疮痍;
不会忘记,08雪灾,交通瘫痪,电网损毁,农作物受冻,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生产;
不会忘记,西南旱灾水库露底、河水断流、农田龟(jun)裂、水井干涸,给城乡居民饮水带来困难,给工农业生产造成演严重威胁……
惊人的数字,吓人听闻的自然灾害,不禁令人毛骨悚然,这其实已向我们发出了严正的警告:如果只顾盲目地吮吸自然的乳汁,而不立即行动起来,投入保护环境、拯救家园的战斗,最终毁灭的将是我们人类。
身为正安人,我们是幸运的,同时又是幸福的。近几年来,我县紧紧围绕打造“绿色生态与特色经济强县”的目标,积极围绕 “四大产业”建设,狠抓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加强农村沼气池建设,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强化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绿色食品标志申报等工作,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不断加大城乡规划建设力度,新建污水处理厂,修建垃圾填埋
1场和日产二万吨的干法水泥厂,城市街道、休闲娱乐广场、公共绿地也不断增加,城市环境得到大大改善。结合新农村建设,推行沼气池“4321”模式,大力兴建“黔北民居”,加快乡镇集镇建设,在城乡推行清洁能源,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使我县城乡空气质量达到上级所规定的标准,森林资源逐年增长,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
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你会发现今天的正安更是山川秀丽,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旅游资源比比皆是:百里桐花、千倾茶园、万亩草场、天楼云海、顶菁日出、石笋凌霄、天池泛舟、南天一柱……无一不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农民的住居环境得以改善,一条条连户水泥路在阡陌交错,一幢幢极具民族特色的“黔北民居”闪亮登场,小青瓦、坡面屋、转角楼、雕花窗、白粉墙……无一不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正所谓:
庄稼翠绿
村落充满生机
笋干、茶叶、木瓜走向全国
青春农民
拨动着手机微机
乡村正在变成旅游休闲胜地
人们亲吻着新农村
千遍万遍举杯高唱——
打造生态正安
共建美好家园!
朋友们,为了让我们的家园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大自然少一点索取,多一点付出,为正安的明天更加美丽而努力吧!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