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递罪》有感

时间:2019-05-13 21:4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递罪》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递罪》有感》。

第一篇:读《递罪》有感

读书心得

读《递罪》有感

永兴县教育局局李小平

虽然我不认识曾锦春,但多年前我对其有着很好的印象,因为我一个在乡下工作许多年的亲戚,通过一个在郴州的朋友找他,他一个电话便把我亲戚调到城里了,我亲戚并没有送什么给他,觉得他仗义、肯帮忙,是个好人。直到他被抓,特别是读了《递罪》后,才知道他的庐山真面貌——十恶不赦大贪官。

《递罪》是作家罗昌平先生描写郴州腐败窝案的一部反腐力作,书中对郴州市委书记李大伦、原市长周政坤、原市纪委书记曾锦春等的贪腐行为作了详尽的描写。

郴州官场这部贪贿“连续剧”,有杀一儆百的权魔、巨贪,也有治罪三分的贪内助,他们欠下的冤孽债和应得的报应,都一一得到了报应。特别是2010年12月30日,当正义的枪声响起,曾锦春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原市委书记李大伦也被判处死缓,原市长周政坤被判处无期,其他随案拖出来的贪官也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对郴州腐败窝案中的腐败分子,本人最感兴趣的是曾锦春,作为纪委书记的他,本应去惩治腐败现象,维护党纪国法,维护正义,做法律的守护神,而他却带头腐败,执法犯法。他是如何走上不归路的?我始终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这本书。

书中披露了一个记者在曾锦春行刑前与他的对话,首次也是最后一次向外界披露了他腐败渐变的心路历程。曾锦春说:“我的确 1

有罪,我现在是知罪、认罪、悔罪。我是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才落到今天的下场。”我相信曾锦春这最后的忏悔是他发自内心的,是真实的。但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晓知今日,何必当初!真应了那句古话: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书中描述,曾锦春出生在嘉禾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里兄弟姐妹多,小时候吃过很多苦,后来发奋读书考上了大学,工作后,不懈努力,一步步走到最后的领导岗位,是很不容易的。他在当纪委书记之前,也确确实实是在拼命工作过,为党和人民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最后却晚节不保,成了人民的罪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呢?作者在书中分析得一针见血,许多腐败分子走上腐败之路,根本的原因就是思想发生变化、出现偏差。想升官发财,想光宗耀祖。虽然他们在写文章,在台上讲话时经常说自己要为人民服务,但其思想上还是想发财、想升官。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尤其是一个领导干部,有了这种思想,不出问题才怪!从近些年来查处的一些大要案来看,很多腐败分子的生活经历和环境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想升官发财。

曾锦春也不例外,他走上腐败之路原因有许多,但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他的思想与人生观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去为人民服务,而是去捞取好处,头脑里想的是升官发财。当信念发生改变的时候,贪婪的邪恶念头便像洪水猛兽般不可阻止,他肆无忌惮利用手中监督干部的权力,大肆贪赃枉法,“双规”变成了他手中违法敛财的工具。巧的是,事物的发展往往遵循着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结束的规律,曾锦春是从滥用“双规”作恶害人开始的,到他自己被“双规”告终,因果循环,他吞食了自己酿下的苦果。

记得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大门上曾挂着一副对联,写着: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此联表达了学校培植革命力量的宗旨,不为升官发财,而是甘为革命事业献身。我想,这副对联在今天对我们的领导干部仍有警醒作用。的确,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作为共产党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如果只想升官发财,那就是与党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就会走向人民的反面。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曾锦春正是因为思想发生了偏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从而导致他不惜铤而走险,贪赃枉法,最终身败名裂,还丢了卿卿性命,实在令人叹息!习近平同志说:“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领导干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使领导干部面临的挑战和考验越来越大。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崇高理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尽心尽力干好工作”。这一讲话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希望我们的公仆们都能牢记党的宗旨,当好人民的服务员,切不能重蹈曾锦春之流的覆辙。

希望那些有着和曾锦春一样思想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不要怀着任何侥幸的心理,趁早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否则,不管你是谁,曾锦春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第二篇:读人罪有感2

这是一篇读了让人感到沉重、纠结又有切肤之感的小说,虽然作者在“创作谈”中自言故事有现实原型故事,不过其终究属于一个小概率事件,因而带有一定的戏剧性,但小说所探讨的话题却让我们每一个当代人感到与自己相关。这是一个跨越二十年而且相对复杂的故事,不过作者并没有采取太过花哨的手法(仅仅使用了一个插叙),然而,正是平淡的现实主义笔法,赋予这部有深厚生活基础与明确社会指向的中篇以扎扎实实的感染力。应该说这篇小说的容量是很大的,它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当下很多现实社会问题,如城市管理问题与城管执法暴力、下岗职工生存、高考制度、城乡差异、官场等级、普遍的社会歧视、计划生育、农民工社会保障、监管缺失、行政对法院的干涉等很多容易引起大家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但应该指出的是,作家的笔从未停留在这些现象之上,并未为了写实而写实,也没有简单地指责社会的痼疾和体制的不合理。作家的眼光指向了被裹缠在这些令人焦虑的问题中的人,作家的笔穿透了现象,对在病态中生存挣扎的人性投去了深深的一瞥。背靠道德,他质问的对象不是现象中的责任,他审判的是现象内外、四面包围当中的复杂人性与荒唐人生。二十年前,赵城冒充同村的陈责我上了大学并在随后的日子里平步青云,成为了一个有着美满生活的优秀 “法官陈责我”。二十年后,“小贩陈责我”(真正的陈责我)因为摆摊与城管产生矛盾,最终冲动之下谋害了一个刚入职不久的城管队员并因之被捕入狱,面临法律制裁,而主审法官恰好就是“法官陈责我”。围绕这个有隐情的案件,被害城管队员吴用、“小贩陈责我”以及他的“义务”辩护律师韦工之、“法官陈责我”的舅舅陈庚银、“法官陈责我”的妻子名记者杜梅等人依次登场,他们各自的工作生活环境也有限地暴露在了读者面前。小说中的两个“陈责我”、陈庚银、杜梅甚至吴用都犯下了一定的错误,但是作家把每一桩“罪”背后的无奈与被动、当事人悔恨与自我救赎的努力都揭示出来,推己及人地全面展示了各自的片面正义之合情理性,从而排除了让读者做出简单绝对的道德单向审判的可能。对人性的拷问主要体现在“法官陈责我”及其妻子杜梅的困境中。类似萨特的小说,“法官陈责我”(赵城)被抛入了一个表面上看来十分被动的处境(境遇),他先后被抛入“贫穷落后而毫无前途的农村”、“成绩优秀但高考失利”、“主审小贩陈责我案件”、“遭受韦工之的要挟”等处境,他面临着“从固定的农民命运中突围”、“从第一次突围失败(高考失利)中突围”、“从道德自我谴责中突围”、“从被韦工之的要挟中突围”四个突围的抉择。在那个时代,通过上大学走出农村从而实现对僵化命运的突围几乎是每一个农家子弟最大的梦想,也是唯一的途径,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在赵城在得知真相后依然选择接受,这种“突围”构成了赵城的“原罪”。赵城为此做出的赎罪决定是做一个正直的法官,然而他的良知使他的痛苦、自责并不能真正的解除,直至他再次面临“小贩陈责我”的案件,这既是道德最切近的逼问也是一个实现道德突围的机会。如果念及道义,“法官陈责我”有两个选择,他或者可以直面这个事实,通过彻底的赎罪而实现自我的脱罪,但同时他也将毁掉一大批无辜者(如他的妻儿、陈庚银的儿女)的生活,或者他可以接下这个案子并做出适当的从轻判决,但媒体和“人肉”又难保他能全身而退,那时他将面临更大的危机。两难之中,“法官陈责我”选择了另一种“突围”,即在韦工之的胁迫、诱惑下,他回避了“小贩陈责我”的案子,也打算用金钱来换取一点安宁,但突发的袭警事件让“小贩陈责我”被重判死刑,使“法官陈责我”在事实上再次放逐了道义,“法官陈责我”悔无可悔。作者用“小贩陈责我”的不得不死否决了“法官陈责我”打了折扣的忏悔。悔无可悔的“法官陈责我”在再次放逐了道义之后,更加远离了道义。他不再推掉应酬,当韦工之把银行卡递过来,陈责我长叹了一声之后,他知道自己已经陷入又一个更难突围的包围圈,更严重的是,他可能会逐渐适应道义缺失的生存,不安感的淡漠将掏空突围的动力,原罪感的冷漠使他可能最终不再想突围了。所以,“小贩陈责我”之墓也是“法官陈责我”之墓。“法官陈责我”的妻子、著名记者杜梅一直生活在一个比较顺利、优越的环境中,这使她能够长久地保持一份理想主义的情怀,并且对自己的道德坚守能力充满了自信、认为自己的个人生活充满了和谐而没有对抗,直至她面临一场良心的考验,即亲情爱情与正义公平之间的两难抉择,最根本的是她能否坚持自己理想主义的人生价值。杜梅的理想主义是可贵的、可敬的,但同时也是脆弱的,它处于各种机谋的隐隐约约的四面包围之中,她简单的理想主义与自认为“和谐”的生活表象纯粹是一种上帝的疏忽和命运的开恩,简直无法复制。杜梅自以为自己有着强大的道义坚守力,但她终究也未能超越所有各有其合理性的顾虑去捍卫更高的价值,像“法官陈责我”一样,在道德的坏运气面前,她没能做到“六亲不认”。因此,她认为自己犯下了罪孽,辜负了自己的理想,所以她选择了辞职、离婚、远行,我们似乎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自我放逐,是一种赎罪。在小说中,没有一个人是完全无辜的,也没有一个人是彻底的坏人,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罪而担责,可每一个人都有理由为自己的罪辩护。但作者的笔并没有因为对人生的不得已之全面理解与同情而失去批判力度。即便罪可以不断的往前追溯其根源从而推卸原发性的责任,但罪人其实也完全有机会让罪在自己手上中止,所以作家并没有让无条件的人道主义同情淹没自己的道德态度,小说的结局,作家让杜梅的离婚和“陈责我”的墓碑暗示了作者的态度:即便罪责不完全由我所造,即便这罪孽中充满了不得已与其他善良的顾忌,即便犯下的罪孽难以赎净,但不去赎罪甚至继续犯罪却是不可原谅的。“法官陈责我”的职务是一个有深意的象征,“法官”中介着“罪与罚”,法官本应该是纯洁无暇的代表着绝对正义,否则无以对别人宣判,所以如果连“法官”都无法逃脱罪,那没有人可以自言无辜。片面的正义,也就是普遍的罪孽。在这个故事中,作者通过“法官陈责我”、杜梅以及陈庚银等人的处境和选择,通过一场场道德的自审与自辩,向我们展示了在艰难和无奈中,人性的弱点是如何被各种各自片面正义的因素所绑架、放大从而背弃了道德,犯下了罪孽,使人生一步步走向不可控和不可爱。作者似乎在暗示我们,负有“原罪”的人,从犯下的第一桩罪起就陷入了无尽的困境,从困境中突围的代价往往是牺牲自己曾经最珍视的东西,而突围的结果却是滑稽的进入另一个围城,每一次突围都陷入新的罪。在当下社会,个人的救赎似乎遥不可及。法官陈责我、杜梅都是一些成功人士、中上层人士,他们的突围都失败了。同时,小说中的一些巧合、细节,似乎在告诉我们那些“不成功”的人、底层人士在突围失败后的惨重代价。“小贩陈责我”在第一重突围失败后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做了木匠。在随后的生涯里因为职业原因而慢慢地得了职业病丧失了劳动能力,为了供养两个儿女上学而只能靠摆摊,最后因不堪城管的暴力执法与羞辱而采取了暴力措施,最终被判处死刑。从穷人的农家子弟、不公平的制度受害者、木匠到职业病患者、小贩,“真陈责我”的每一次突围都未能最终解救他的苦难,反而使他陷入一个更艰难的境况。尤其是他被执行死刑后,他的儿子落榜去打工,仿佛“小贩陈责我”的命运在他的下一代开始循环。读到这里我不禁想问,怎么打破这种恶性的循环?打破这种“代代相传”的被侮辱与被损害? 有意思的是,“小贩陈责我”想通过不得已的暴力来捍卫尊严,但首先他不可能伤到真正的决策者因而也无法真正触及体制,而直接的执法人员的权益并无保障,他们是“临时工”,跟“小贩陈责我”一样都处于社会的底层,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幅不合理的体制让底层之间自相残杀的惊心动魄的惨状。更令人痛心疾首的是,案件的受害者是一个刚入职不久的大学生吴用,而吴用的父母亲都是下岗工人,是母亲用摆摊的钱供吴用上了学、考了事业编制、进入了体制,所以吴用一直对小贩抱有极强的同情心,反对城管的暴力执法,他为了提倡文明执法而“破例”上街,反而被他想用文明去尊重的人所杀,这构成一个极大的讽刺。读到这里,我不禁想问:“为什么是吴用”?就像为什么不能让杜梅置身事外?为什么不能给理想主义一点喘息的余地? 作者不给我们一点喘息、一点温情、一点逃避的空间,他把悲剧写成了毫无出路的绝对悲剧,警示着我们:这个社会乃是理想主义者的坟墓。甚至是改良主义者的坟墓。这似乎暗示着我们面临的新的改革将是一场无比艰难的斗争。2014年10月31日

第三篇:读《望春风》有感:罪恶之花

罪恶之花

——读《望春风》有感

子夕

《望春风》榜单中我读的第四本书,也是四本中读起来最令我满意的一本。

同其他三本一样,《望春风》描画的也是一副乡村画卷。刚看到开头的时候我是有些失望的,总觉得最近乡村题材的书是在是太多了,看得有些腻味了。但好在这本书没有局限于乡村的“质朴”.书中第一部分以一个总起的位置描写了所有人看似错综复杂的关系,第二部分再以单个人物为单位进行关系的拆解。第三部分则可以看做一个后续。虽然第一部分看似复杂、冗长,但坚持读到后面这分冗长就会变成连续爆炸的烟火,接二连三的炸出绚烂的花朵。

相比《慈悲》、《山中的糖果》,格非老师的写作更胜一筹。前二者只是单单写出了质朴感,格非老师却以一个中年人的身份描写出了乡村人的那种愚昧偏见和七情六欲。相较之下,前二者就显得青涩很多。

在格非老师生动详细的描写手法下,这个乡村里的农作物、花鸟和人物都栩栩如生。连我这样一个没有农村经验的读者都仿佛置身在那个愚昧却自然的村子里。

这是一个我不理解的世界。我不明白为什么农村里的出嫁和出轨可以互不影响地存在。

这个村子里,嫁娶是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而不是二人情意所在。而出轨则是家常便饭。但从来没有人反思过自己的感情问题,也不去追求真正的“爱”.是不是因为那个年代的农村就是这样的呢?因为物质的匮乏,成家就变成了保障物质的一种手段。或者是类似于春琴那种“算命”的结果。不管是哪一种,在我看来都很可悲。春琴和“我”的感情还算是在正轨上,但那时的他们早已迈入黄昏,文中对他们二人的感情发展也并未做太多详述,所以我也不好说这两个人究竟是真爱呢,还是亲情。

这个村子里的出轨故事太多,男人女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这些都让我瞠目结舌,无法理解。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正面的夫妻榜样的话,或许朱虎平算是一个。

所以,婚姻忠贞之外的情欲就成了书中的一大亮点。作者用直白的语言描写女人的身体,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描写情欲之事。这种感觉就好像挠痒痒,时而找对了地方,时而隔靴搔痒。进退之间,作者掌控自如。不会低俗,也不会虚情假意。这是我认为精彩的地方所在。他所披露的那种情感很真实,也很负罪。

要说情欲,王曼卿这个人物不可绕过。

在同彬的眼里,王曼卿是一个欲望女神一般的存在。哪怕是多年后,和两个莉莉都有过感情之后,他还是会啧啧回忆王曼卿的身体。

在《曼卿的花园》一节中,作者这样描写道:

到了每年的三四月间,在春风的梳拂下,那株海棠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开放。花苞初呈秾丽的胭脂色,丝丝缕缕,有一种黯然神伤的幽逸。但空濛的春雨很快将它的颜色洗淡,绽放出一派饶有风韵的粉白。花瓣层层叠叠,累累纷披,在初生柔叶的映衬之下,独立斜风细雨,瞻望四方,蹙然有思。

当然,赵锡光先生家的庭院中不光有海棠。

每到盛夏七月,绚丽的大烟花迎风怒放之时,那些妖冶多姿的绛红色、紫色或白色的花朵,挤挤攘攘,织成一块色泽斑斓的云锦。这些传说中的销魂之花,仿佛一心要为自己洗去莫须有的恶名,使出浑身的解数来涂脂抹粉,顾盼之间,流波横溢,摄人心魄,为这座古旧、冷清的院落平添一抹活泼的明丽。

这是曼卿和同彬云雨前对她家花园的描写。赵锡光(曼卿的丈夫)在花园里偷偷种了罂粟,那些销魂之花便是罂粟花。这罂粟花既像王曼卿,又像王曼卿和同彬的关系。

“仿佛一心要为自己洗去莫须有的恶名,使出浑身的解数来涂脂抹粉,顾盼之间,流波横溢,摄人心魄,为这座古旧、冷清的院落平添一抹活泼的明丽。”

不得不说,这样一个环境的铺垫实在是妙哉。就好像你还没有偷窥到房间内的事,就先闻到了那股罪恶的花香。

二人罪恶关系的开始,格非老师如此描写道:

她慢慢地转过身来,手里没有眼药膏,却捏着一把花剪刀。为什么说是花剪刀呢?因为两个半月形的剪刀把上,密密麻麻地缠着蓝颜色、绿颜色、黄颜色、红颜色的玻璃丝。大概是怕剪东西时硌手吧。我问她,拿剪刀干吗?她只是把头拼命地往后仰,咬着嘴唇,像笑不像笑,用极小的声音对我说:‘我要把你身上的小黄瓜剪下来。’我死死地箍住她腰。她的身体软塌塌的,脖子里全是汗。过了一会,她见我不吱声,突然又笑了一下,说:‘要不,剪舌头也行。快,把舌头伸出来!’我就闭上了眼睛,真的把舌头伸了出来。嗨,你猜她怎么弄?嗨,她把我的整个一条舌头,全都裹在了她嘴里……

同彬和“我”说,现在就是立刻让我去死,这辈子也值了。

罂粟花徐徐绽开,大红色的花瓣下,是黑不见底的花蕊。

噢,农村里不只种农作物,还可以种罂粟。

相比《北鸢》呢,格非老师的文笔更生动,也更真实。葛亮老师的书卷气太重,虽然很适合民国题材,但作为小说阅读起来还是累赘了点。

这本书的缺点呢,如其他读者所说,人物过繁,没有把每一个人物都树立起来,甚至记不住。故事很精彩,但是阅读后故事带来的反思和冲击还是小了点,浅了些。

第四篇:读《皮皮鲁与419宗罪有感》(最终版)

读《皮皮鲁与419宗罪有感》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骄阳小学三年级唐莉

今天,妈妈带我去博智书店去买了一本《皮皮鲁与419宗罪》,我拿回家就立即看了起来。

书中的主要人物有皮皮鲁、病菌老大袁猎猎、皮皮鲁的叔叔皮武和皮皮鲁的妹妹鲁西西。里面用66个故事来教育我们,让我觉得受益非浅。

打开书的第一页就是卡通式的地图,上面先用了简单的文字说明了一些故事的情节,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开始阅读。第一个故事是说一位德高望重的骨干教师居然私自扣押学生信件达378件之多!到了后来,病菌老大袁猎猎通过自己的那些细菌手下知道了后,告诉皮皮鲁马上让他的叔叔——检查院副院长带着他的一批手下来到了那所学校,把他当场逮捕下来,还把他所有私自扣留的那些信件一一缴获了。到了结尾,皮皮鲁又在那儿提醒我们:不要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252条:侵犯通信自由罪。看完之后,我紧接着看第二个故事。是说一个家长十分严厉地要求自己的儿子,动不动就打他。有一次,他考试只得了个第四名,他就让儿子先吃下试卷,然后让他脱光了衣服在冰天雪地里站台票了一个小时,最后又再接再厉打断了儿子的一根肋骨。后来在皮皮鲁的帮助下把父亲告上了法庭,最后法院判这位狠心的父亲两年的有期徒刑。后面的故事还有说故意伤害罪、伪证罪、遗弃罪、间谍罪……看完这一本书后,我感触很深,因为有很多人是只因为一念只差就把自己送进了监狱,永远和那铁窗为伴,误入歧途。所以,我又在电脑上写下了这一篇感慨……

指导老师:廖爱军

第五篇:读《心理罪之教化场》有感

读《心理罪之教化场》有感

这是我第一次看雷米大叔的作品。在看完这本书的第一章后,我就被它牢牢地捆绑了—在书店呆了一下午。

《心理罪之教化场》讲述的是一种另类的教化与救赎。

书中,在一些所谓“神”的操纵下将一个个普通的人变成一个个实验品,而目的就是从中得到真实的数据。而那些不知情的普通人被植入外部刺激后,却要忍受着一辈子实验产生的后遗症。如:永远丧失方向感,连在家门口都会迷路;如:看见毛茸茸的物品就会感到恐惧……你愿意一辈子都带着这些习惯吗?他们当然也不愿意!Z先生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他召集了当年深受毒害的人对实验者们进行复仇,于是T先生、Q小姐、J先生、F先生、L先生就这样被拴在一起,开始了他们疯狂的复仇,采用极端的方式是自己走出阴影。全书的最后,教化场在平静的通报中完结,离开的离开、判刑的判刑、自X的自X。

全书中我最喜欢的有两处,其中一处是方木展现他的微表情心理学: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人的右手为习惯手,那么当他沉思的时候,视线朝向左上方,是想起了经历过的事物;如果朝右上方,是再想像为曾见过的事物。如果眼球转向左下方,意味着他在想象声音;如果眼球转向右下方,意味着他在回忆某种视觉片段或者其他身体的感受。我回忆了自己的经历,惊讶的发现这完全符合。我对于心理学就是个小白,只在同学那里听过。我从不相信心理学真的可以读心,但当我看这段文章时,事实让我不得不相信。看来雷米大叔对于心理学颇有研究。

另一处则是方木的一处内心活动:这座城市,就是一座巨大的教化场。谁能拍着胸脯打着包票说,斯金纳想的中心思想没有渗透进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呢?!(呵呵)

我个人认为这本书非常的棒。整本书具有很强的悬念感,而且层层递进,将真相如抽丝剥茧般,一步步揭示出来。然而真相超乎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书中还有正常心理学与变态心理学的对比,两种不同的心理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别人,只不过一个带领别人走向光明,另一个带领别人走进另一片黑暗。这告诉我们应有正常、积极、乐观的心态。

综上所述,所以我极力推荐这本书,但这本书是更适合初高中学生阅读。

下载读《递罪》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递罪》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赎罪》有感:无尽的罪与赎

    无尽的罪与赎——读《赎罪》有感荒原苍狼我以为是在读一个故事,直到最后一页,才发现自己读的原来是另一个故事,一个无尽的罪与赎的故事,这就是我读完伊恩·麦克尤恩的名作《赎罪......

    观《罪与悔》有感

    观《罪与悔》有感2021年2月23日社区组织大家观看《罪与悔》警示片,观看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要加强学习、勤于学习,警惕各种错误思想观念的消极影响,及时防止和纠正一些苗头性、......

    观《第十三宗罪》有感

    观《第十三宗罪》有感前几天看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第十三宗罪》。初看名字仿佛是一个侦探片,看下去才知道是一部悬疑片。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的:埃利奥·布兰德是一个性格开......

    慢递[本站推荐]

    慢递 慢递是一种和普通邮局相同的信件投递服务,唯一的区别是,投递的时间由寄信人自己决定。慢递是一种类似行为艺术的方式,提醒人们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去关注自己的当下,目前......

    递签材料

    好多翻译材料需要自己做(翻译公司当然也能做,只是要花钱),法语的、英语的,一堆堆,不停的查字典。 眼睛盯着屏幕看得都眼花了。1两张冲洗近照3.5 cm x 4.5 cm白底彩色近照(近6个月内......

    读 有感

    今天我有一次读了.丑小鸭---它一生下来,因为长得很丑,人们和动物都不喜欢它.寒冷的冬天,它在森林里手尽折磨,后来它靠自己的努力,终于飞了起来.成为一只美丽,自由的天鹅!丑......

    读有感

    读西游记有感 西游记说的是唐三藏为普渡众生,踏上了西天取经的道路。在路上,他收下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位法力高强的徒弟,他们一路上为唐僧降妖除魔,尽心尽力保护唐僧西取真经,......

    读 有感

    贪心的人,通常的下场是惨不忍睹的,善良的人,总会得到一些好的回报;而受人唆摆的人,都是虚度人生,就像自己没有做过任何事一样,结局一般都不会提及这类人。《渔夫和金鱼》便是一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