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情况暨一号文件落实情况的汇报材料
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情况及“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汇报s0100
去年以来,邓州市大力宣传贯彻两个“中央一号”文件和~年“省委一号”、“市委一号”文件精神,狠抓了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现代化中等城市),“三抓”带动(抓优势农户、抓经济能人、抓企业家)、“四轮”驱动(中小企业、城镇建设、市场流通、特色农业),走好“三条路子”(工农互动,走农区工业化路子;城乡互动,走城镇化路子;经济生态互动,走可持续发展路子),实现了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09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农业总产值7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8元,同比增长19.7%,粮食面积213万亩,总产达69.4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跨入全省10强,全国200强县市行列。现就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和“中央、盛市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邓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
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辖29个乡(镇、办),572个行政村,总面积2294平方公里,耕地240万亩,人口1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7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86万,按现有土地承载能力计算,农村需要劳动力约30万人,除去现有30万外出打工人员,尚有近30万人亟待转移。去年以来,邓州市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督、农民受益”的原则,突出培训,狠抓输出,打造品牌,从而使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年我市承担“阳光工程”项目培训任务1500名,实际培训农村劳动力1500名,转移1358人,培训转移率达90.5%。~年我市承担“阳光工程”技能培训2000人,引导性培训4000人,目前已召开会议,对培训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已认定的10家培训机构正在填写上报项目申请书,项目招投标工作将在近日举行。预计7月上旬可全面启动今年的“阳光工程”工作。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成立了“阳光工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亲自抓。农业局一名副局长和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2、落实措施,强力推进。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劳动力培训工作,先后下发了《邓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通知》(邓政[~]18号)、《邓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农业局等部门~—2010年邓州市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邓政办[~]39号)文件、《邓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邓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邓政文[~]37号)文件。制订了《“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和《管理细则》,从而形成了由农业局牵头,财政、劳动、教育等有关部门参与配合,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每月定期召开有培训单位参加的工作现场会,由各单位汇报本月工作进展情况,介绍本单位在培训输出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由市“阳光工程”办公室归纳整理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制订下步规划。在召开现场会的基础上,定期编制简报,印发给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及各乡镇办。
3、强化监控,确保效果。我们严格按照“阳光工程”的操作规程,实施监控。首先,实行招生汇报制。培训基地每招一个专业或一期新生,必须及时报“阳光工程”办公室,“阳光工程”办公室对招生简章、收费标准、合同等进行审查,对不按规定招生的限期改正;其次,实行月报制。每月月底,培训基地要按时上报培训台帐和就业台帐,同时汇报下步培训计划,培训措施。第三,实行点名制。培训基地自开学之日起五日内,由“阳光工程”办公室派专人进行点名,每次点名情况都有培训基地负责人签名备案,并以此做为拨付经费的一项重要依据。第四,实行跟踪服务。“阳光工程”办公室根据培训基地提供的培训就业台帐,定期进行电话采访,并记录在案。第五,严格奖罚。“阳光工程”办公室规定,对培训基地实行硬性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搞好监控,如培训转移率不低于85%,达不到这个指标,按比例扣减补助资金。对于培训转移速度慢的基地在11月上旬调减培训指标,分配给转移培训工作好的基地。
“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邓州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邓州市已把劳务经济列入中心工作之一,“四大家”各抽出一位领导分管此项工作。目前,我市劳务经济专题工作会议已经召开,市劳务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劳务经济服务中心已经成立,并制订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意见》和《邓州市劳动力培训工作方案》。从6月20日开始,全市举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劳务经济宣传月活动,可以说,邓州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热潮已经形成。
(二)存在的问题
1、由于邓州市财力有限,致使“阳光工程”办公经费落实不足,办公条件有待改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2、由于“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刚刚起步,管理和培训单位缺乏经验,致使工作中存在不规范现象。如培训时间不足,培训对象不够准确,培训与市场需求衔接不够紧密等。
(三)下步工作打算
1、以规范操作为重点,加强全过程监管服务,认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阳光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2、以“阳光工程”为引导带动,采取政府财政补贴等措施,调动方方面面的办学力量加入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来,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输出质量。
3、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阳光工程”的重视和扶持力度,使其在劳务经济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掀起邓州劳务经济新热潮。
二、~年、~年“中央一号文件”及~年“省委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
&nbs
p;~年以来,我市把”三农“工作当作全市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和~年“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贯彻活动
邓州市委、市政府对落实“中央一号”和“省委一号”文件高度重视,行动迅速,精心组织,采取得力措施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年、~年先后两次抽调干部1766人,分别派驻29个乡(镇、办)的578个行政村,开展“中央一号文件宣传周”活动。主要负责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宣传落实好“中央一号”、“省委一号”文件,并发放“中央一号”和“省委一号”文件有关宣传资料。二是走访贫困户,并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三是通过调查研究,制定所包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公路建设规划。
(二)积极落实支农政策,全面兑现惠农政策
为确保国家支农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市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具体负责免税和直补政策的落实。为了保证粮食直补发放到户,市政府多次抽调纪检、监察、农负办、农税办等有关人员,分赴全市29个乡镇督促检查落实。~年降税后,亩均减税25.9元,人均减免42.1元,全市总计减税5800万元;在减税的基础上粮食每亩补助11.18元,全市补贴2489万元;同时,认真做好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补贴工作,全市补贴金额达20万元。~年全省开始免征农业税,我市免除农业税1.35亿元,并对种粮农户进行补贴的政策不变。至5月底前,我市粮食补贴资金2508万元已全实到户;又经多方筹集大型农机补贴30万元,退耕还林补贴345万元,已全部到位,良种补贴项目已基本得到省农业厅确定,预计补贴500余万元。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坚持多措并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去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积极谋划思路,制定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培育壮大林、牧、烟、棉为主的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全市优质麦种植已发展到135万亩,粮食产量连续两年创历史最高水平;林业产业异军突起,目前全市林业总面积达47万亩,板材加工企业103家。林业产业化的格局已初现雏形。畜牧、棉花、烟叶等产业均保持快速增长。二是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围绕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按照“城乡一体,优势互补,以城带镇(乡)促城”的思路,做强做优做美市区,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和重要举措来抓,制定出台了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细则》,在鼓励各类人员创办民营企业、扶持科技型民营企业、规模项目占地优惠等方面进一步作出了明确规定,彻底放开放活。为扶优扶强,我们选择了六和饲料公司等规模骨干企业,实行重点扶持,挂牌保护。四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实施了送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和“绿色证书”培训工作。在全市农口系统抽调百名技术人员分包100个村,开展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近几年,全市培训绿证学员1.3万人,这些学员已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领头人。
(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一是抓好村村通工程。全市规划村村通油路工程435个行政村1399.99公里。计划今年完成全部路基工程,铺油或修筑水泥路面800公里以上,~年完成所有遗留任务。目前,全市已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3674.909万元,已处理路基1278公里,已修通328.6公里(其中:水泥路178.5公里,沥青路150.1公里)。二是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今年计划投资7000万元,用于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新增旱保1.3万亩,小流域治理60平方公里,节水浇灌1.5万亩,新增除涝5.6万亩,解决人畜吃水1.1万人。三是投资400万元用于农村电网改造。四是实施村村上网工程。全市已发展农村电话11.96万门,578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电话;宽带可接入行政村145个,光纤可覆盖行政村318个,可拨号上网的行政村545个,通过整合广电、电信网络资源,电信、电视、计算机、远程教育四网融合,预计年底可实现村村上网。五是积极发放小额贷款,加大对农民的资金扶持力度。我们积极协调市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农民“不用请、不用送,只凭一张信用证”,即可申请到小额贷款。到目前,我市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1亿元,支持农户8000户,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的资金难问题。
三、贯彻落实“市委一号”文件情况
今年以来,邓州市在贯彻落实“中央一号”和“省委一号”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贯彻落实了“市委一号”文件,大力推进了邓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狠抓基地建设,形成适度规模
邓州市把搞好生产基地建设作为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前提和根本,集中精力抓基地、强支柱、兴特色。~年夏收优质专用小麦135万亩,总产达4.5亿公斤,“双低”油菜17万亩,总产0.25亿公斤,秋播优质专用玉米20万亩,优质脱毒红薯15万亩。种植棉花45万亩(其中彩棉2万亩),花生55万亩,.芝麻10万亩,蔬菜61万亩(其中小椒35万亩,莲菜2万亩),烟叶5万亩,药材4万亩,已发展林地47万亩,其中速生杨树37万亩,畜产品产量达13.87万吨(肉8.5万吨,蛋5.1万吨,奶0.27万吨)。
(二)面向市场,培植壮大龙头企业
邓州市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当作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全力培植壮大和引进新的龙头企业。一是做大做强现有龙头企业,主要有南阳金星啤酒有限公司、正兴纺织有限公司、邓州金叶公司、久友面粉有限公司等,扶持其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创新,提高其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能力。二是大力培育有雏形、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如油料加工企业邓州市永盛油脂公司、饲料加工企业六和饲料有限公司等,通过企业产权制度
第二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情况暨一号文件落实情况的汇报材料
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情况及“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去年以来,邓州市大力宣传贯彻两个“中央一号”文件和2005年“省委一号”、“市委一号”文件精神,狠抓了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现代化中等城市),“三抓”带动(抓优势农户、抓经济能人、抓企业家)、“四轮”驱动(中小企业、城镇建设、市场流通、特色农业),走好“三条路子”(工农互动,走农区工业化路子;城乡互动,走城镇化路子;经济生态互动,走可持续发展路子),实现了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200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09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农业总产值7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8元,同比增长19.7%,粮食面积213万亩,总产达69.4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跨入全省10强,全国200强县市行列。现就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和“中央、省、市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邓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
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辖29个乡(镇、办),572个行政村,总面积2294平方公里,耕地240万亩,人口1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7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86万,按现有土地承载能力计算,农村需要劳动力约30万人,除去现有30万外出打工人员,尚有近30万人亟待转移。去年以来,邓州市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督、农民受益”的原则,突出培训,狠抓输出,打造品牌,从而使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4年我市承担“阳光工程”项目培训任务1500名,实际培训农村劳动力1500名,转移1358人,培训转移率达90.5%。2005年我市承担“阳光工程”技能培训2000人,引导性培训4000人,目前已召开会议,对培训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已认定的10家培训机构正在填写上报项目申请书,项目招投标工作将在近日举行。预计7月上旬可全面启动今年的“阳光工程”工作。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成立了“阳光工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亲自抓。农业局一名副局长和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2、落实措施,强力推进。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劳动力培训工作,先后下发了《邓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通知》(邓政[2004]18号)、《邓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农业局等部门2004—2010年邓州市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邓政办 [2004]39号)文件、《邓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邓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邓政文[2004]37号)文件。制订了《“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和《管理细则》,从而形成了由农业局牵头,财政、劳动、教育等有关部门参与配合,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每月定期召开有培训单位参加的工作现场会,由各单位汇报本月工作进展情况,介绍本单位在培训输出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由市“阳光工程”办公室归纳整理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制订下步规划。在召开现场会的基础上,定期编制简报,印发给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及各乡镇办。
3、强化监控,确保效果。我们严格按照“阳光工程”的操作规程,实施监控。首先,实行招生汇报制。培训基地每招一个专业或一期新生,必须及时报“阳光工程”办公室,“阳光工程”办公室对招生简章、收费标准、合同等进行审查,对不按规定招生的限期改正;其次,实行月报制。每月月底,培训基地要按时上报培训台帐和就业台帐,同时汇报下步培训计划,培训措施。第三,实行点名制。培训基地自开学之日起五日内,由“阳光工程”办公室派专人进行点名,每次点名情况都有培训基地负责人签名备案,并以此做为拨付经费的一项重要依据。第四,实行跟踪服务。“阳光工程”办公室根据培训基地提供的培训就业台帐,定期进行电话采访,并记录在案。第五,严格奖罚。“阳光工程”办公室规定,对培训基地实行硬性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搞好监控,如培训转移率不低于85%,达不到这个指标,按比例扣减补助资金。对于培训转移速度慢的基地在11月上旬调减培训指标,分配给转移培训工作好的基地。
“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邓州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邓州市已把劳务经济列入中心工作之一,“四大家”各抽出一位领导分管此项工作。目前,我市劳务经济专题工作会议已经召开,市劳务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劳务经济服务中心已经成立,并制订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意见》和《邓州市劳动力培训工作方案》。从6月20日开始,全市举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劳务经济宣传月活动,可以说,邓州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热潮已经形成。
(二)存在的问题
1、由于邓州市财力有限,致使“阳光工程”办公经费落实不足,办公条件有待改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2、由于“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刚刚起步,管理和培训单位缺乏经验,致使工作中存在不规范现象。如培训时间不足,培训对象不够准确,培训与市场需求衔接不够紧密等。
(三)下步工作打算
1、以规范操作为重点,加强全过程监管服务,认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阳光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2、以“阳光工程”为引导带动,采取政府财政补贴等措施,调动方方面面的
第三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情况暨一号文件落实情况的汇报材料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情况暨一号文件落实情况的汇报材
料
文章标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情况暨一号文件落实情况的汇报材料
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情况及“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去年以来,邓州市大力宣传贯彻两个“中央一号”文件和2005年“省委一号”、“市委一号”文件精神,狠抓了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建设经济强
市、文化名市、现代化中等城市),“三抓”带动(抓优势农户、抓经济能人、抓企业家)、“四轮”驱动(中小企业、城镇建设、市场流通、特色农业),走好“三条路子”(工农互动,走农区工业化路子;城乡互动,走城镇化路子;经济生态互动,走可持续发展路子),实现了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200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09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8元,同比增长,粮食面积213万亩,总产达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跨入全省10强,全国200强县市行列。现就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和“中央、省、市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邓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
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辖29个乡(镇、办),572个行政村,总面积2294平方公里,耕地240万亩,人口1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7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86万,按现有土地承载能力计算,农村需要劳动力约30万人,除去现有30万外出打工人员,尚有近30万人亟待转移。
去年以来,邓州市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督、农民受益”的原则,突出培训,狠抓输出,打造品牌,从而使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4年我市承担“阳光工程”项目培训任务1500名,实际培训农村劳动力1500名,转移1358人,培训转移率达。2005年我市承担“阳光工程”技能培训2000人,引导性培训4000人,目前已召开会议,对培训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已认定的10家培训机构正在填写上报项目申请书,项目招投标工作将在近日举行。预计7月上旬可全面启动今年的“阳光工程”工作。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成立了“阳光工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亲自抓。农业局一名副局长和专职工作人员
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2、落实措施,强力推进。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劳动力培训工作,先后下发了《邓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通知》(邓政[2004]18号)、《邓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农业局等部门2004—2010年邓州市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邓政办[2004]39号)文件、《邓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邓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邓政文[2004]37号)文件。制订了《“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和《管理细则》,从而形成了由农业局牵头,财政、劳动、教育等有关部门参与配合,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每月定期召开有培训单位参加的工作现场会,由各单位汇报本月工作进展情况,介绍本单位在培训输出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由市“阳光工程”办公室归纳整理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制订下步规划。在召开现场会的基础上,定期编制简报,印发给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及各乡镇
办。
3、强化监控,确保效果。我们严格按照“阳光工程”的操作规程,实施监控。首先,实行招生汇报制。培训基地每招一个专业或一期新生,必须及时报“阳光工程”办公室,“阳光工程”办公室对招生简章、收费标准、合同等进行审查,对不按规定招生的限期改正;其次,实行月报制。每月月底,培训基地要按时上报培训台帐和就业台帐,同时汇报下步培训计划,培训措施。第三,实行点名制。培训基地自开学之日起五日内,由“阳光工程”办公室派专人进行点名,每次点名情况都有培训基地负责人签名备案,并以此做为拨付经费的一项重要依据。第四,实行跟踪服务。“阳光工程”办公室根据培训基地提供的培训就业台帐,定期进行电话采访,并记录在案。第五,严格奖罚。“阳光工程”办公室规定,对培训基地实行硬性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搞好监控,如培训转移率不低于85,达不到这个指标,按比例扣减
补助资金。对于培训转移速度慢的基地在11月上旬调减培训指标,分配给转移培训工作好的基地。
“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邓州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邓州市已把劳务经济列入中心工作之一,“四大家”各抽出一位领导分管此项工作。目前,我市劳务经济专题工作会议已经召开,市劳务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劳务经济服务中心已经成立,并制订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意见》和《邓州市劳动力培训工作方案》。从6月20日开始,全市举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劳务经济宣传月活动,可以说,邓州12全文查看
第四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情况暨一号文件落实情况的汇报材料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情况暨一号文件落实情况的汇报材
料
“>
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情况及“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去年以来,邓州市大力宣传贯彻两个“中央一号”文件和××年“省委一号”、“市委一号”文件精神,狠抓了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现代化中等城市),“三抓”带动(抓优势农户、抓经济能人、抓企业家)、“四轮”驱动(中小企业、城镇建设、市场流通、特色农业),走好“三条路子”(工农互动,走农
区工业化路子;城乡互动,走城镇化路子;经济生态互动,走可持续发展路子),实现了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同比增长,粮食面积万亩,总产达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跨入全省强,全国强县市行列。现就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和“中央、省、市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邓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
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辖个乡(镇、办),个行政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万亩,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万,按现有土地承载能力计算,农村需要劳动力约万人,除去现有万外出打工人员,尚有近万人亟待转移。去年以来,邓州市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督、农民受益”的
原则,突出培训,狠抓输出,打造品牌,从而使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年我市承担“阳光工程”项目培训任务名,实际培训农村劳动力名,转移人,培训转移率达。××年我市承担“阳光工程”技能培训人,引导性培训人,目前已召开会议,对培训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已认定的家培训机构正在填写上报项目申请书,项目招投标工作将在近日举行。预计月上旬可全面启动今年的“阳光工程”工作。
(一)主要做法
⒈加强领导,健全机构。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成立了“阳光工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亲自抓。农业局一名副局长和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⒉落实措施,强力推进。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劳动力培训工作,先后下发了《邓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通知》(邓政
号)、《邓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农业局等部门—年邓州市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邓政办号)文件、《邓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邓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邓政文号)文件。制订了《“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和《管理细则》,从而形成了由农业局牵头,财政、劳动、教育等有关部门参与配合,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每月定期召开有培训单位参加的工作现场会,由各单位汇报本月工作进展情况,介绍本单位在培训输出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由市“阳光工程”办公室归纳整理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制订下步规划。在召开现场会的基础上,定期编制简报,印发给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及各乡镇办。
⒊强化监控,确保效果。我们严格按照“阳光工程”的操作规程,实施监控。首先,实行招生汇报制。培训基地每招一个专业或一期新生,必须及时报“阳光工程”办公室,“阳光工程”办公室对招生
简章、收费标准、合同等进行审查,对不按规定招生的限期改正;其次,实行月报制。每月月底,培训基地要按时上报培训台帐和就业台帐,同时汇报下步培训计划,培训措施。第三,实行点名制。培训基地自开学之日起五日内,由“阳光工程”办公室派专人进行点名,每次点名情况都有培训基地负责人签名备案,并以此做为拨付经费的一项重要依据。第四,实行跟踪服务。“阳光工程”办公室根据培训基地提供的培训就业台帐,定期进行电话采访,并记录在案。第五,严格奖罚。“阳光工程”办公室规定,对培训基地实行硬性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搞好监控,如培训转移率不低于,达不到这个指标,按比例扣减补助资金。对于培训转移速度慢的基地在月上旬调减培训指标,分配给转移培训工作好的基地。
“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邓州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邓州市已把劳务经济列入中心工作之一,“四大
家”各抽出一位领导分管此项工作。目前,我市劳务经济专题工作会议已经召开,市劳务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劳务经济服务中心已经成立,并制订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意见》和《邓州市劳动力培训工作方案》。从月日开始,全市举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劳务经济宣传月活动,可以说,邓州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热潮已经形成。
(二)存在的问题
⒈由于邓州市财力有限,致使“阳光工程”办公经费落实不足,办公条件有待改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⒉由于“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刚刚起步,管理和培训单位缺乏经验,致使工作中存在不规范现象。如培训时间不足,培训对象不够准确,培训与市场需求衔接不够紧密等。
(三)下步工作打算
⒈以规范操作为重点,加强全过程监管服务,认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和不足,确保“阳光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⒉以“阳光工程”为引导带动,采取政府财政补贴等措施,调动方方面面的办学力量加入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来,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输出质量。
⒊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阳光工程”的重视和扶持力度,使其在劳务经济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掀起邓州劳务经济新热潮。
二、××年、××年“中央一号文件”及××年“省委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
××年以来,我市把”三农“工作当作全市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和××年“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贯彻活动
邓州市委、市政府对落实“中央一号”和“省委一号”文件高度重视,行动迅
速,精心组织,采取得力措施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年、××年先后两次抽调干部人,分别派驻个乡(镇、办)的个行政村,开展“中央一号文件宣传周”活动。主要负责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宣传落实好“中央一号”、“省委一号”文件,并发放“中央一号”和“省委一号”文件有关宣传资料。二是走访贫困户,并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三是通过调查研究,制定所包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公路建设规划。
(二)积极落实支农政策,全面兑现惠农政策
为确保国家支农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市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具体负责免税和直补政策的落实。为了保证粮食直补发放到户,市政府多次抽调纪检、监察、农负办、农税办等有关人员,分赴全市个乡镇督促检查落实。××年降税后,亩均减税元,人均减免元,全市总计减税万元在减税的基础上粮食每亩补助元,全市补贴万元;同时,认真做好良种补贴和大型农
机具补贴工作,全市补贴金额达万元。××年全省开始免征农业税,我市免除农业税亿元,并对种粮农户进行补贴的政策不变。至月底前,我市粮食补贴资金万元已全实到户;又经多方筹集大型农机补贴万元,退耕还林补贴万元,已全部到位,良种补贴项目已基本得到省农业厅确定,预计补贴余万元。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坚持多措并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去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积极谋划思路,制定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培育壮大林、牧、烟、棉为主的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全市优质麦种植已发展到万亩,粮食产量连续两年创历史最高水平;林业产业异军突起,目前全市林业总面积达万亩,板材加工企业家。林业产业化的格局已初现雏形。畜
牧、棉花、烟叶等产业均保持快速增长。二是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围绕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按照“城乡一体,优势互补,以城带镇(乡)促城”的思路,做强做优做美市区,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和重要举措来抓,制定出台了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细则》,在鼓励各类人员创办民营企业、扶持科技型民营企业、规模项目占地优惠等方面进一步作出了明确规定,彻底放开放活。为扶优扶强,我们选择了六和饲料公司等规模骨干企业,实行重点扶持,挂牌保护。四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实施了送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和“绿色证书”培训工作。在全市农口系统抽调百名技术人员分包个村,开展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近几年,全市培训
绿证学员万人,这些学员已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领头人。
(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一是抓好村村通工程。全市规划村村通油路工程个行政村公里。计划今年完成全部路基工程,铺油或修筑水泥路面公里以上,××年完成所有遗留任务。目前,全市已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万元,已处理路基公里,已修通公里其中水泥路公里,沥青路公里。二是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今年计划投资万元,用于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新增旱保万亩,小流域治理平方公里,节水浇灌万亩,新增除涝万亩,解决人畜吃水万人。三是投资万元用于农村电网改造。四是实施村村上网工程。全市已发展农村电话万门,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电话宽带可接入行政村个,光纤可覆盖行政村个,可拨号上网的行政村个,通过整合广电、电信网络资源,电信、电视、计算机、远程教育四网融
合,预计年底可实现村村上网。五是积极发放小额贷款,加大对农民的资金扶持力度。我们积极协调市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农民“不用请、不用送,只凭一张信用证”,即可申请到小额贷款。到目前,我市累计发放小额贷款亿元,支持农户户,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的资金难问题。
三、贯彻落实“市委一号”文件情况
今年以来,邓州市在贯彻落实“中央一号”和“省委一号”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贯彻落实了“市委一号”文件,大力推进了邓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狠抓基地建设,形成适度规模
邓州市把搞好生产基地建设作为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前提和根本,集中精力抓基地、强支柱、兴特色。××年夏收优质专用小麦万亩,总产达亿公斤,“双低”油菜万亩,总产亿公斤,秋播优质专用玉米万亩,优质脱毒红薯万亩。种植棉花万亩(其中彩棉万亩),花生万
亩,芝麻万亩,蔬菜万亩(其中小椒万亩,莲菜万亩),烟叶万亩,药材万亩,已发展林地万亩,其中速生杨树万亩,畜产品产量达万吨(肉万吨蛋万吨奶万吨)。
(二)面向市场,培植壮大龙头企业
邓州市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当作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全力培植壮大和引进新的龙头企业。一是做大做强现有龙头企业,主要有南阳金星啤酒有限公司、正兴纺织有限公司、邓州金叶公司、久友面粉有限公司等,扶持其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创新,提高其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能力。二是大力培育有雏形、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如油料加工企业邓州市永盛油脂公司、饲料加工企业六和饲料有限公司等,通过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加快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创新,使这些企业扩张规模,增强实力,成为拉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三是大力引进新兴龙企业。如彩棉加工的雪阳彩棉有限
公司,板材加工的北园胶合板厂、穰东纸业有限公司,新建秸秆发电厂等,这些企业的建立,开辟了邓州市农产品加工新领域。
(三)加大培育力度,完善市场体系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我们把培育和建设市场放在突出位置,做好了以下几点:从空间上,既立足本地市场,又开拓外地市场;从时间上,不仅瞄准农产品的现实需求,还研究和着眼于潜在的,预期市场需求趋势;从生产上,不仅根据需求的动态变化,主动调整产业结构,而且自觉追求技术进步,科学配置生产要素,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从增值上,突破了传统农业界限,摆脱对初级产品的依赖,通过深加工和销售活动,使产品增值和生产率提高,坚持既抓生产又抓流通,生产流通同步发展,依靠市场引导生产。一是依托区域优势,形成大市场格局。我们位于武汉—郑州—十堰和襄樊—南阳—老河口的中心位
置,具有“大小三角”区位优势。二是依托特色建市场。邓州农产品资源丰富,如小椒、优质麦、棉、油料,质量高,数量多,销售潜力大。建立了新风蔬菜大市场,火车站粮油批发大市场、小辣椒批发大市场等。第三是成立农产品销售协会,市委政府倡导的“三抓”战略,其中主要一项就是抓经济能人,通过抓经济能人,带动农产品销售。第四是健全农产品销售中心,在网上发布农产品信息,并收集农产品销售信息,指导销售。第五是市里聘请专家学者对营销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目前,已培训万人次,形成了全方位的销售大军。同时市委政府对营销大户,精神上给予鼓励,政策上给予支持,经济上给予扶持。近一年来,在民政局注册登记的专业协会已达多家。
第五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汇报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汇报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对有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志愿的农民,由国家财政适当补贴,在输出地开展转移就业前的短期技能培训。简称为“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公开、透明、不搞暗箱操作,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XX年,我们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借鉴“粮食主产区”和粮食生产先进县这一金字招牌,结合我县历年阳光工程的实施走在全市先列的有利条件,在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努力,争取到XX人的培训任务。
一、严格遵循四项“管理办法”
即: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管理办法
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认定办法
XX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管理办法
XX省农村劳动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认定办法。
文件明确要求配套经费由部、省、市、县四级财政按1:0.5:0.3:0.2的比例进行配套。XX年国家安排我省阳光工程补助资金7200万元,人均补助310元,省财政安排1900万元,人均补助约80元左右。而我市、县配套经费至今只作出了承诺但暂未对现。为保证阳光工程的顺利实施,经我们同财政局协商,对今年的补助标准暂定为400元/人。补助经费由县财政及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建立专账,年底检查 验收合格后,由县财政专用账号支付给各培训基地,做到专款专用。
县财政给阳光办也解决了2万元的工作经费,虽然上级文件有明确规定,“按每500人安排1万元的工作经费”和“工作经费不足的,可从本级配套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工作经费,确保阳光工程实施”,但我们在自身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没有从县级配套经费中提取工作经费,虽然摊到每个学员身上很少,但我们觉得让农民学员多一分钱实惠也是减轻农民负担。
二、严格执行“五项制度”
1、公示制度。①培训基地公开招标 XX年3月20日 —25日我们在XX电视台向全县各培训机构发布了招标公告。收到了十余所培训基地的自愿申请,报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确定了XX等11所培训基地为我县XX年阳光工程培训基地。4月10日 —12日再次通过XX电视台向全县进行公示。8月27日 经过阳光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副县长xx审定同意,把3800人的培训任务分解到各培训基地,分别为XXXXXXXXXXX。8月28日 召开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负责人会议,把任务分解下去,实行“计划指导、动态管理”,签订实施协议。②阳光办制作公示牌,各培训基地制作公示栏,对阳光工程宣传的同时,及时公布学校收费标准,纳入阳光工程的学员名单,接受各方监督。
2、第一堂课制度。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通过招收“16—45周岁的农村户口”学员,展开为期20—180天的短期技能培训。开班时,必先向阳光办提交申报书,由阳光办联合财政局的工作人员到班上讲解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同时核实学员人数、身份,当场发放代金券由本人填写。到目前为止,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已申报24个班,累计上课20余堂,发放代金券2800张,发放阳光工程免费读本4000余册,减免学费112万元。
3、月报制度。每个月5号前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监管系统“学员信息管理”模块要求,把已培训完毕转移就业的学员,报送阳光工程办公室,阳光办通过电话抽查后,输入阳光工程监管系统,随时接受部、省、市阳光办的电话抽检。至目前,我们已上报完成转移的培训任务2100人,转移就业1785人,转移就业率为85%,符合上级规定的“达到80%以上的就业转移率”,预计在 12月30日 前能圆满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
4、档案管理制度。阳光办、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都做到有阳光工程专用档案柜,明确专用管理,配备电脑、电话、等数码现代设施。每个学员都一式二份的档案,由阳光办统一印制(代金券),档案后还要附身份证复印件、收款收据复印件、代金券复印件等,与申报书装订成册,专柜保存,便于上级检查验收。
5、检查验收制度。除随时接受上级阳光办的检查,同时我们按上级文件要求,每月要对各培训基地进行督查,不定期进行检查。在培训中检查培训成效,毕业后要通过就业场所核实和电话抽检,甚至上门作家访,以验证培训转移的真实性。年底由阳光办联合财政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填写检查验收表,财政通过专账拔付60%—80%的补助资金到培训基地,通过市、省阳光办组织的验收后,把余款付清。9月底我们联合财政对全县11所培训基地进行督查,发现有培训基地进度缓慢,管理松懈,按照上级管理办法的精神,对培训基地进行了动态调整,调整后的任务为:XXXXXXXXX。此次调整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培训基地的工作责任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对先期完成培训任务的培训基地进行动态奖励。
阳光工程是一项政策性强,社会影响大的惠民工程,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和农业局长都是项目的责任人,我们也深感责任重大。通过我们严格遵循四个管理办法和五项制度阳光工程,连一些培训基地的人都说“阳光工程好是好,就是最难实施”。听了这话我们感到很高兴,说明我们一是为领导站好了岗,二是为农民服好了务,树立了农业部门实干的好形像。今后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按照省阳光办确立的严抓、严管、严查的工作思路,认真对待阳光工程的各项工作,要以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切实履行职责,强化 责任,落实好党的惠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