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2010年教师入编《教育理论》模拟试卷
2009--2010年教师入编《教育理论》模拟试卷
时间:2010-5-28 12:27:33 点击:312
核心提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 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为重点。A.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B.全面发展C.和谐发展D.德智体全面发展2.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的提出者是()。A.斯皮尔曼B.瑟斯顿C.卡特尔D.加德纳...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 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A)为重点。
A.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B.全面发展
C.和谐发展D.德智体全面发展
2.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的提出者是(C)。
A.斯皮尔曼B.瑟斯顿C.卡特尔D.加德纳
3.《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C)。
A.直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
4.下列心理现象中只有(D)属于认识过程a
A.情绪B.兴趣C.能力D.思维
5.下列(D)属于条件反射。
A.眨眼反射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D.信号反射
6.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B)。
A.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B.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C.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D.教育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7.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8.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9.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皆是(D)的绝好写照。
A.情境B.激情C.应激D.心境o.会骑自行车的人有利于学习骑摩托车,这主要是受(C)影响。
A.变式B.定势C.正迁移D.负迁移
11.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C)决定的。
A.科技发展B.社会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2.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这是(A)现象。
A.同时对比B.相继对比C.视觉障碍D.感觉适应3.我国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D)。
A.个别教学B.小组教学C.道尔顿制D.班级授课制4.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要求贯彻(A)。
A.量力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巩固性原则5.“一道闪电“、“一声雷鸣”易引起人的注意,这是(B)引起的。
A.刺激对比B.刺激的强度
C.刺激新奇D.刺激物的运动变化6.下面哪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B)。.
A.人的心理是稳定不变的B.情绪唤醒水平与认知操作效果呈倒“U’’字模式
C.气质在个性中是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D.概念形成主要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7.教师期待效应是由(C)研究发现的。
A.皮格马利翁B.勒温C.罗森塔尔D.夸美纽斯8.人生来就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C)。
A.动机B.能力C.气质D.性格9.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D)
A.讲授B.演示法C.实验法D.发现法O.学生学习了m(a+b)+=ma+mb后,错误地得出lg(a+b)=lga+lgb,这是学习迁移中的(B)。
A.正迁移B.负迁移C.特殊迁移D.逆向迁移1.小明写了保证书,保证严格遵守《学生守则》,上学不迟到。可是冬天一到,天气一冷,小明又迟到了,教师对小明进行教育应以(D)为开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B)。
A.1 9 8 6年B.1 9 9 3年C.1 9 9 5年D.1 9 9 8年3.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D)。
A.寻求认可定向阶段B.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C.遵守法规定向阶段D.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4.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属于(B)。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行动研究法5.在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中,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A.传授基本体育知识与技能B.提高运动水平
C.增强学生体质D.培养体育人才6.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的姓名,但确实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C)。C)。
A.重现B.保持C.再认D.遗忘7.老师提出“砖头有何用途”时,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回答,这是(C)。
A.动作思维B.习惯思维C.发散思维D.形象思维8.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
A.学校文化从其形式上来看,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制度文化
B.循序渐进原则中的“序“包括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
C.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选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D.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9.曾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如果给他十几个健康的婴儿,他可以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医生、律师或是乞丐,无论他们的出身及种族是什么。他完全否认遗传的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可以造就一切。这位心理学家属于下列(B)心理学流派。
A.精神分析学派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D.认知学派o.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C)。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 4分)
1.“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从教师专业素养的角度简评这一观点。
2.结合课堂教学谈谈“变式”在学生概念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为什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4.在教学中,为什么要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交替的规律?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5分。共1 7分)
1.根据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论,中学生和小学生面临的主要危机各是什么?因而,教 育工作者在教育中应注意哪些方面,如何去做?
2.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分析一些中学“轰轰烈烈的校园艺术节、活动纷呈的公开课、扎扎实实的知识教学、加班加点的课外辅导”这一现象-。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 3分,共2 6分)
1.地理课上,为了使学生理解有关经纬线的概念和意义,某老师说:“在浩瀚的太平洋 上,一艘远洋轮船出现了故障,在自救无果的情况下,船长拿起电话,向总部求救。假如你是船长,你怎么说呢?“
一学生作打电话状:“喂,总部,我们出事了,快来救我们。”
“我是总部,请报告你们的位置。”教师追问。
该生迟疑了一F,小声回答了一句“我们在太平洋上。’’
他的回答引起哄堂大笑。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笑呢?”
“太平洋那么大,到哪里去找呢?“学生回答说,“应该报告船的准确位置。”
于是老师把“如何在地球上确定某一位置’’的问题抛给学生来探讨。在讨论中,学生们从探讨如何描述自己的座位,到街道门牌号;从电影院上的座位号,到平面直角坐标系„„就这样,关于经纬线、经纬网的概念和意义被学生们理解了。
(1)该老师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哪个教学原则?试结合本案例谈谈该原则的贯彻
要求。
(2)在该案例中,教师是如何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的?
2.下面这位老师用自己的爱心为学生创造了特殊的体验成功的方法。
一天上课,他向学生提问,突然发现班上那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也跟着大家举起了手。老师心中一喜,就让这个孩子起来回答问题,谁知他却一个字也答不上来。下课后,他把这个孩子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孩子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我老不举手,同学们会笑话我的。”孩子的回答使这位老师陷入了深深的歉疚之中。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自尊,这种自尊容不得老师忽视。于是,他与这个孩子悄悄约定:今后,老师提问时,如果你会,就举左手;不会,就举右手。以后,每当这位学生举起左手时,老师就争取机会让他答题;当他举右手时,就不让他答题。一段时间后,这个成绩最差的学生变得开朗了,成绩也一天天提高。
请对这位老师的做法加以评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C4.D5.D6.B7.A8.A9.D1 O.C1 1.C1 2.A1 3.D14.A1 5.B1 6.B1 7.C1 8.C1 9.D2 O.B2 1.D2 2.B2
3.D2 4.B2 5.C2 6.C2 7.C2 8.A2 9.B30.C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专业知识: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实践知识、文化知识。(2分)
(2)专业能力:“智如泉涌“是对教师专业知识、能力的高度概括。(2分)
(3)专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行可以为表仪者”是对教师专业道德的高度概括。(2分)
2.答案要点:变式指在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时,要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的属性。(2分)变式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区别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如果教学中充分运用变式,学生就能够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在教学中如果没有充分运用变式,学生就会把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当做本质属性,从而造成对概念的不正确、不全面的理解。(2分)(结合教学实际共2分,可酌情给1~2分)
3.答案要点: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
(1)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组成的。道德认知是关于是非、好坏、善恶的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人的道德的形成离不开道德认知,一定的道德品质总是要以一定的道德认知为前提。(1分)
道德情感是指按照一定的道德观念去评价他人品行,或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情绪体验。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道德认知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人们在认识社会道德现象、进行道德评价或采取道德行为时,总会伴随种种情绪体验。(1分)
道德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克服内外障碍去完成预定的道德行为,实现一定道德动机的过程。人的道德行为是一种自觉的意志行动过程。人在确立目的、采取某种道德行为的过程中,各种愿望、意向或动机之间常常会发生矛盾而需要内部的调节与控制。在这里,道德意志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分)
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支配和驱使下采取的行为。道德行为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的外部表现。一个人的道德只有通过经常性而不是偶然性的道德行为才能证明,因而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评价一个人的品德如何,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1分)
(2)思想品德的发展是各构成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是道德行为的先导。道德情感是道德认知在内部升华为道德信念,在外部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也是产生道德动机和需要的基础,起着中介的作用,是一种
内部驱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根除不良习惯,是学校德育最重要的任务。(2分)
4.答案要点:教学中,学生如果完全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易产生疲劳和注意的涣散,从而难以长时间地坚持学习。但学生也不能单凭无意注意来学习,因为任何学科的内容不可能都是有趣和吸引人的,必须通过有意注意来协调活动,才能完成好学习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2分)
就一堂课来说,上课一开始,学生的注意还停留在上一堂课或课间活动上,需要通过组织教学来引起学生对上这堂课的有意注意;接着,让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发生兴趣,产生无意注意;随后,根据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之后,再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直观教学和有趣的谈话来引起无意注意。这样,既能使学生保持长时间稳定的注意,又能减少学生学习时的疲劳,增强学习的效果。(4分)
三、论述题
1.答案要点: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论,第四个阶段为6~1 2岁,属于小学阶段,儿童主要面临的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他们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而学生成人后对于学习和工作的态度都与这个阶段所获得的勤奋感有着密切的关系。(1分)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体验通过艰辛努力获得好成绩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对于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落后和不
足,不能一味地批评,而要多鼓励。对于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要特别注意培养其自信心,引导他们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努力学习。而当这些学生获得了一定的进步后,一要及时表扬、鼓励,使其充分体验此时内心所获得的快乐。(2分)
“勤奋与自卑“的这一阶段是自我发展的决定性阶段。儿童已经开始意识到进入了社会.老师和同伴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校生活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凶此,小学老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老师对待自己的态度而感到自卑。(3分)
其中第五个阶段为1 2~2 o岁青少年期(中学阶段),是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矛盾。在这个阶段,由于身体的发育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个体开始追溯自己的过去,设计自己的未来,思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也考虑别人怎样看待自己,并见诸行动。他们通过这样的整合过程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意识,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逐渐形成自我同一性的人格特征。(2分)教师应与青少年学生多沟通、交流,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良好的教育建议会帮助学生成功地获得角色同一性。(2分)
2.答案要点:
(1)新课程认为学生应在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活动与教学活动与知识传递,都具有价值,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关键要看能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不可将其片面地割裂来对待。
(2)新课程一个基本的理念: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生主动学习。在当代信息社会中,知识以几何级数增长,课程的价值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习。正如陶行知所说:“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注重单一的知识的灌输,学生
只是知识的存储器,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差,主动学习能力差,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人才需求。
(3)活动课程理论的精髓是根据儿童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儿童主动参与,形成儿童的知
识、情感、价值观以及个性化的发展。活动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把活动本身当做目的,为活动而活动,甚至将活动简单地理解为学生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搞搞校园文化艺术节。在活动的过程中,并没有精心地指导全体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活动课程作为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理念与方法,在中国大群体班级实施的过程
中,会有一个教师与学生逐渐探索、适应的过程,改革的路必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的支持与理解。
(4)新课程提出了多元评价观,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价值观的全面评价,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应注重发展性评价,以评价促发展。当前,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校与家长的评价观滞后,仍以学生单一的认知(学业成绩)评价为标准,以终结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单一维度评价教师与学生,与新课程的评价观相违背。评价对教育教学活动起着指挥棒的作用,评价观的偏离必然导致教师教育观的偏离以及教师教育 教学活动的迷茫,以至教学实然层面上仍以知识灌输的讲授式教学为主,课外加班加点。答对每个要点给1.5分;联系中学实践能对要点进行合理阐述的给4分。
如果没有按要点作答,但能作出较合理分析的,可酌情给分。
四、案例分析题
1.答案要点:(1)突出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1分)
贯彻这一原则要求做到:
①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组织好启发性的教学过程。(1分)
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思维的积极性。(1分)
③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团结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1分)
(2)教师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
①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感受。(1分)
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留下选择的余地,因材施教。(1分)
③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也可不按照参考答案要点作答,但要能作出较合理的分析)(1分)
答对每个要点给1分,共7分;联系案例能对要点进行合理阐述的给6分。如果没有按要点作答,但能作出较合理分析的,可酌情给分。2.答案要点:这个案例可从儿方面来分析: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来看,学生有自尊的需要,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接受或认为自己无能,他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学习。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首先要使学生感到自已.是被接受和被尊重的。(3分)
从自我效能感的角度看,学生只有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和信 心,增强自我效能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3分)
此外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应成为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并创设一个安全、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的学习氛围,对每个学生都要表现出真诚的关注和接纳。(3分)
联系案例能对要点进行合理阐述的给6分。
如果没有按要点作答,但能作出较合理分析的,可酌情给分。
第二篇:教育理论入编教师招聘判断
【判断】
1.“教学做合一”中教和学都是以做为中心.(√)
2.“研究性学习”的明显特征是教与学.(×)(杜威认为,采取从做中学的方式,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
4.“学习愿望”取决于学生的天赋才能.(×)P61(学习愿望并不取决于学生的任何天赋,而是在日常劳动中、在克服困难中逐步培养出来的一种品质.)
5.《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是魏书生的成果.(×)叶澜
6.1910年,陶行知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教育系.(×),应为文学系P2
7.1914年8月,陶行知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读教育科学,成为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教授的学生.(×)
8.1939年7月,陶行知在南京创办了一所难童学校——育才学校.(×)
9.1939年7月,陶行知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一所难童学校——育才学校.(√)P3 10.1943年,陶行知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口号.(√)P13
11.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是杜威的思想.(×)应为叶澜
12.采取“从做中学”的方式,不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P108(杜威认为,采取从做中学的方式,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3.传统课堂中教师常常与学生保持互动,为学生协调环境.(×)(建构主义课堂)
14.传统课堂中课程活动主要依赖于教科书和练习册.(√)
15.创造教育就是手和脑共同进行的教育.(×)
16.创造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和核心.(×)应为生活教育
17.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18.当儿童的心还没穿上冷漠的冰冻的铠甲以前,每一个不及格的分数都会使儿童感到痛苦,对他来说都是一场莫大的灾难.(√)
19.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是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形成的.(√)
20.杜威重视活动课程,主张用活动课程来取代学科课程.(×)杜威并未明确地提出“活动课程”这一概念
21.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22.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内在建构性”的学习观.(√)
23.多元智能理论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学生实现由善于解答问题向善于解决问题转变.(√)
24.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特别关注学习者个体智能差异对教学的意义.(√)
25.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就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和体验到取得胜利的欢乐.(√)P62
26.儿童的道德的成熟性、‘成年性’,在决定性地程度上取决于对待劳动的态度,更准确地说,取决于劳动在精神生活中的地位.(√)
27.个人只有在积极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时候,才成其为个人;而社会只有在积极适应个人、满足个人需求的时候,才成其为社会.(√)
28.个性化的老师,个性化的学生,才能创建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P206
29.合作学习从本质上是与小组学习一样的.(×)
30.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1.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媒体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32.建构主义课堂中课程的展示由部分到整体,重点为基本技能.(√)
33.建构主义课堂中学生主要以小组方式学习.(√)
34.建构主义强调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
35.建构主义认为,就个体所获得的知识而言,只能以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
36.建构主义认为,就个体所获得的知识而言是预先确定的.(×)
37.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38.教师确实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泉源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这个领域就是智力发展.(×)
39.教师应该每周五天每日、每时、每刻都在教德育.(√)P118
40.教师在学校中是要给儿童强加某些概念,或形成某种习惯,(×)
41.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智育的主要目的——发展智力.(√)
42.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43.教育的目的在过程之中,而不在过程之外(√)
44.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45.考试不过是用来测验儿童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力,并表明他在那种场合最能起到作用和最能接受帮助的.(√)
46.课堂教学不能是教师的表演,不能是事先预设程度的再现,更不能是教师的“满堂灌”,学生的参与是激活其思维的基本前提.(√)
47.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
48.课堂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生命经历,充满着师与生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49.抠好课本是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通过阅读而做好准备的注意力)
50.乐学与开发潜能是一双同胞姐妹,读诗背诗与写诗也是一脉相承的.学习主体乐学,潜能才能真正开发,才思方可尽情挥洒;腹有诗书经伦,才能够妙笔生花.(√)
51.离开阅读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一所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52.李镇西认为一个真正的反思型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
53.李镇西认为语文是一门解放心灵、唤醒自我、发展个性的“人学”.(√)
54.理想的课堂,切忌过度的“分析主义”,把完整的知识肢解得鸡零狗碎,把字、词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割出来,学生得到的只是被肢解的知识,而不是真正的整合知识的智慧.(√)
55.理想的课堂,切忌过度的“整体主义”,把完整的知识肢解得鸡零狗碎,把字、词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割出来,学生得到的只是被肢解的知识,而不是真正的整合知识的智慧.(×)
56.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57.没有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学生,也没有一个学生适合每一种方法.(√)
58.每个人的各项智能是孤立存在的.(×)
59.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环境.(√)
60.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科学发展观就包含了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61.如果你不能引导年轻人去获得这种幸福,那你就等于什么也不会做.(√)P55
62.上课、评分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P54(不要让上课、评分)
63.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
64.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改造与发展.(√)
65.实现转型,是中国学校21世纪初变革的基本走向和关涉全局的基础性核心任务.(√)P204
66.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关心年轻一代的健康,体育的首要任务是增进学生的运动技巧.(×)
67.苏霍姆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学习学习法更多的是一种教学和学习法,和新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是一样的(×)
68.陶行知,原名文浚,后改名知行,再改名行知.(√)
69.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分别是: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教学做合一.(×)
70.陶行知的主要教育实践是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
71.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有助于造就能思索,能建设的人”.(√)
72.陶行知认为,一个好校长也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
73.陶行知认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74.陶行知认为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75.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76.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77.陶行知是我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78.陶行知在创办晓庄师范时创造的“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在全国的二十多个省市中广泛推行.(×)
79.陶行知主张:学的方法根据教的方法,教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P7
80.魏书生科学管理思想体系是由科学的计划立规系统、监督检查系统和总结评价系统构成的.(√)
81.魏书生认为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品质.(√)
82.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是课堂教学生活的创造者,都是课堂教学的资源,因此课堂教学交往实际上是师生共享智识的过程.(√)
83.校长要有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要做民主的倡导者和领导者.(√)
84.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应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P259
85.新课改在课程评价方面,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86.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
87.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
88.兴趣已经激发起来的标志,就是课堂上出现热烈的气氛.(×)
89.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
90.学生的“学习愿望”跟学生的意志领域没有任何关系.(×)
91.学习、上课、完成作业、经常得到分数,——这一切应当成为用来衡理、评价一个人的唯一的、概括一切的尺度.(×)
92.学习过程是以人的个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93.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94.学校的重心是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在其他你高兴的任何地方,惟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
95.学校科目联系的真正中心是科学,文学,历史,地理.(×)
96.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学校的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P68
97.要想成为有尊严的人,就应该选择有创造性的职业,并以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98.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P109
99.阅读能改变人生,阅读会提高人文素养,阅读与民族精神的振兴、人类文明的延续无不有着密切的关联.(√)
100.在创办晓庄师范的过程中,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理论加以改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101.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完全没有必要进行教学目标分析.(×)P191
102.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103.在教育过程中儿童与教师之间的接触更亲密,从而使得儿童更多地受到教师的指导.(√)
104.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P5
105.在新一轮课改中,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首先必须摆正和处理好的一对关系.(√)P261
106.在行为自律中,主要做到:语言自律、仪表自律和交往自律.(√)
107.真正的阅读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P71
108.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得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P44
109.智能是动态的、发展的,它的形成既有先天的成份,又有后天教育的痕迹.(√)
110.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品质,即具有为人们贡献自己知识的愿望、勤劳以及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美感.(√)
111.最好的和最深刻的道德训练,恰恰是人们在工作和思想的统一中跟别人发生适当的关系得来的.(√)112杜威重视活动课程,主张用活动课程来取代学科课程。(×)
判断
1.“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正确
2.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学校的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正确
3.课堂教学不能是教师的表演,不能是事先预设程度的再现,更不能是教师的“满堂灌”,学生的参与是激活其思维的基本前提。正确
4.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错误
5.自然界里没有一个这样的人,我们有权利说他是“无论干什么都不行”的人。正确
6.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正确
7.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
8.学习过程是以人的个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错误
9.学习、上课、完成作业、经常得到分数,——这一切应当成为用来衡理、评价一个人的唯一的、概括一切的尺度。错误
10.学校科目联系的真正中心是科学,文学,历史,地理。错误
11.离开阅读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一所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正确
12.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正确
13.1939年7月,陶行知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一所难童学校——育才学校。正确
14.当儿童的心还没穿上冷漠的冰冻的铠甲以前,每一个不及格的分数都会使儿童感到痛苦,对他来说都是一场莫大的灾难。正确
15.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正确
16.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正确陶行知的主要教育实践是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正确陶行知认为,一个好校长也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正确
19.李镇西认为一个真正的反思型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正确
20.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是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正确
21.教师确实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泉源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这个领域就是智力发展。错误
22.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就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和体验到取得胜利的欢乐。正确
23.杜威重视活动课程,主张用活动课程来取代学科课程。错误
24.校长要有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要做民主的倡导者和领导者。正确
25.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环境。正确
26.建构主义课堂中课程的展示由部分到整体,重点为基本技能。错误
判断2
27.学习过程是以人的个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错误
28.陶行知在创办晓庄师范时创造的“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在全国的二十多个省市中广泛推行。错误
29.陶行知主张:学的方法根据教的方法,教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错误
30.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媒体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正确
31.建构主义强调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正确
32.1910年,陶行知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教育系。错误
33.当儿童的心还没穿上冷漠的冰冻的铠甲以前,每一个不及格的分数都会使儿童感到痛苦,对他来说都是一场莫大的灾难。正确
34.考试不过是用来测验儿童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力,并表明他在那种场合最能起到作用和最能接受帮助的。正确
在行为自律中,主要做到:语言自律、仪表自律和交往自律。正确
35.1914年8月,陶行知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读教育科学,成为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教授的学生。错误
36.教师确实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泉源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这个领域就是智力发展。错误
37.在教育过程中儿童与教师之间的接触更亲密,从而使得儿童更多地受到教师的指导。正确
38.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品质,即具有为人们贡献自己知识的愿望、勤劳以及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美感。正确
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正确
40.合作学习从本质上是与小组学习一样的。错误
41,阅读能改变人生,阅读会提高人文素养,阅读与民族精神的振兴、人类文明的延续无不有着密切的关联。正确
42.1939年7月,陶行知在南京创办了一所难童学校——育才学校。错误
43.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正确
真正的阅读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正确
45.魏书生科学管理思想体系是由科学的计划立规系统、监督检查系统和总结评价系统构成的。正确
教师应该每周五天每日、每时、每刻都在教德育。正确
47.阅读能改变人生,阅读会提高人文素养,阅读与民族精神的振兴、人类文明的延续无不有着密切的关联。正确
48.魏书生认为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品质。正确
49.陶行知,原名文浚,后改名知行,再改名行知。正确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正确
判断3
51.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正确
教师确实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泉源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这个领域就是智力发展。错误
53.教师应该每周五天每日、每时、每刻都在教德育。正确
54课堂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生命经历,充满着师与生生命的涌动和成长。正确
55.上课、评分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错误
56教育的目的在过程之中,而不在过程之外 正确
57.《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是魏书生的成果。错误
58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正确
59.陶行知在创办晓庄师范时创造的“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在全国的二十多个省市中广泛推行。错误
60.陶行知是我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正确
6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错误
62.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错误
63.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完全没有必要进行教学目标分析。错误
64.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是杜威的思想。错误
65.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正确
66.儿童的道德的成熟性、‘成年性’,在决定性地程度上取决于对待劳动的态度,更准确地说,取决于劳动在精神生活中的地位。正确
67.建构主义课堂中学生主要以小组方式学习。正确
68.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正确
69.阅读能改变人生,阅读会提高人文素养,阅读与民族精神的振兴、人类文明的延续无不有着密切的关联。正确
70.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正确
71.创造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和核心。错误
72.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关心年轻一代的健康,体育的首要任务是增进学生的运动技巧。错误
73. 理想的课堂,切忌过度的“整体主义”,把完整的知识肢解得鸡零狗碎,把字、词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割出来,学生得到的只是被肢解的知识,而不是真正的整合知识的智慧。正确
74..最好的和最深刻的道德训练,恰恰是人们在工作和思想的统一中跟别人发生适当的关系得来的。正确
75.学校的重心是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在其他你高兴的任何地方,惟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错误
第三篇:教育教学理论模拟试卷
(第二卷)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A.生产劳动 B.模仿C.语言 D.动物本能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 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6.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示范性 B.复杂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二、境空题
14.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
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15.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
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16.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依据。
17.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18.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和注入式。
三、简答题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四、论述题
21.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第三卷)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 B.《中庸》C.《论语》 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
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 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
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
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
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
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①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②创办业余党校;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④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
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第四卷)
一、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 B.备课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A.唐代 B.清末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 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
论主张。
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
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
系。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
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三、简答题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
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②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③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
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
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第五卷)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
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
A.教科书 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
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
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
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A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B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
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
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
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第六卷)
一、选择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
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 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
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A.连续性 B.创造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
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
第四篇:【2014教师招聘】教育理论模拟试卷1(含答案)
2014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模拟试卷
(一)一、单项选择题
1.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B)。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
2. “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这正是(C)的“教育学”思想超出他的前人和同代人的地方
A.培根B.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 3. 以下属于赫尔巴特的著作的是(B)。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人的教育》D.《教育漫话》 4.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是(A)。A.教育B.教学C.管理D.科研
5.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任何一种人物一一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B)。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6. 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这(C)的观点。
A.宗教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个人本位论D.文化本位论
7. 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D)教育。
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
8. 《颜氏家训》是以下哪位教育家的著作?(B)A.颜元B.颜之推C.颜真卿D.颜回
9. 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A)。A.孔子B.孟子C.墨翟D.苟子
10.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这是(B)。A.系统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1.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A)。A.班主任B.班委会C.共青团D.少先队 12.下列属于墨家主张的是(B)。
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4.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德莫克里特 15.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
A.保罗?朗格郎B.罗杰斯C.索尔蒂斯D.布鲁纳
16.在教学测验中先后两次用同样的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其结果前后一致,表示分数的稳定和可靠,这即是良好测验的(B)。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
17.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C)。A.白板说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D.实质教育派 18.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A)。A.颞叶B.枕叶c.布洛卡区D.顶叶
19.“十年离别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这是一种(D)。A.再认B.有意再现C.直接再现D.间接再现 20.狂喜、愤怒、恐惧和绝望等是一种(A)。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 21.自我遵循的原则是(B)。
A.快乐原则B.现实原则C.道德原则D.利我原则
2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遵循了人的发展的(D)。A.阶段性B.不平衡性C.顺序性D.个别差异性
23.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杠杆的力臂原理,而后他们学习滑轮,知道定滑轮实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种同化模式属于(B)。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24.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元是(B)。A.概念B.命题C.表象D.图式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有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代号填入右边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2分)
25.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 是(ACD)。
A.认知领域B.日常生活领域C.情感领域D.动作技能领域 26.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BCD)。A.四书B.文法C.修辞D.辩证法
27.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A.重视个别差异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D.重视能力的培养 28.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ABCD)。
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29.下列属于内部感觉的有(CD)。
A.肤觉B.平衡觉C.嗅觉D.运动觉 30.意志的品质包括哪些方面?(ABCD)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解析]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掌握、运用的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纯客体。它是教育过程中传递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2. C[解析]在康德看来,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
3. B [解析]夸美纽斯创作了《大教学论》,福禄贝尔创作了《人的教育》,洛克创作了《教育漫话》,《普通教育学》是赫尔巴特的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4. A[解析]教育是个体的社会化和个体的个性化相结合、发展的过程。5. B[解析]华生是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的代表。
6. C[解析]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令人自身完 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7. D[解析]古代雅典教育以培养身心和谐的公民为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灵活、人性化。
8. B[解析]略
9. A[解析]出自《论语》。
10.B[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A [解析]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
12.B[解析]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有教无类是孔子的主张;《学记》认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复归人的自然本性是老子的主张。13.A [解析]“建国君民”主要是指政治方面的内容,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14.A[解析]苏格拉底是最主要的代表。
15.A [解析]“终身教育”这一专门术语,最早是由法国职业教育理论家保罗?朗格郎于1 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二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上首次提出的。16.B[解析]略
17.C[解析]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师、教材那里转移到儿童身上就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18.A [解析]视觉中枢位于枕叶内,听觉中枢在颞叶内。
19.D[解析]间接再现是指通过中介性联想方能唤起过去的经验,“称名忆旧容”,这
是 通过名字间接再现旧面孔。
20.A[解析]激情是一种猛烈、迅速爆发、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21.B[解析]自我遵循的原则是现实原则。
22.D[解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教育心理学中的意义就是每个学生都有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或者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遵循了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23.B[解析]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后,将杠杆的力臂原理归入了自己的认知结构,然后学习滑轮,将滑轮的原理归入到了已知的力臂原理,这是一种下位的学习。24.B[解析]命题是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元,用来表述一个事实或描述一个状态,通常 由一个关系和一个以上论题组成,关系限制论题。
二、多项选择题
25.ACD[解析]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26.BCD[解析]略 27.ABCD[解析]略
28.ABCI)[解析]这四项均属于我国教育体制中的层次分类。
29.BD[解析]内部感觉是指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主要有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肤觉和嗅觉属于外部感觉。
30.ABCD[解析]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四个方面。
第五篇:教师入编考试教育理论常考知识点总结
1常用德育原则
导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5)因材施教(6)课堂与生活相结合(7)长善救失(8)灵活施教(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2.导向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3.疏导原则的贯彻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的贯彻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5.长善救失原则的贯彻要求
(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6.说服法的基本要求
(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7.一堂好课的标准
(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6)组织严密(7)气氛热烈 8.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9.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
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10循序渐进原则的贯彻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1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12.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记忆口诀12
13谈话法的基本要求(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小结。14外铄论代表人物 荀子、洛克、华生
15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高尔顿、霍尔、董仲舒
16.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a.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b.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
限;c.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d.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e.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17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a.创设问
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b.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c.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d.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8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d.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e.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19新课改师生观(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a.尊师爱生b.民主平等c.教学相长d.心理相容
20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a.了解和研究学生b.树立正确的学生观c.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d.树立教师威信e.发扬教育民主f.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21儿童权利公约a.无歧视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22教师职业素养
a.道德素养b.知识素养c.能力素养d.心理素养e.身体素养 23如何树立教师的威信
a.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b.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c.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d.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e.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24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方针
a.优先发展b.育人为本c.改革创新d.促进公平e.提高质量
25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轲(孟子)26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
27教学原则
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 28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1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2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 3教学原则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记忆技巧:直起弓,寻找一英(因)里外的狐狸当粮食。
4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案例)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5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锻炼法、陶冶法、品德评价法。6教学方法a语言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b直观性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c实践性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d研究性教学方法:讨论法、发现法 7布卢姆与布鲁纳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8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简答)a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b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c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9外铄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 10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高尔顿、霍尔、董仲舒。记忆技巧2:记忆技巧2:内(内发论)服威(威尔逊)力大格(格塞尔)外爱11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简答)a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b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c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d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e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1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a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b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c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d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3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简答)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d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e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
行者
14德育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导向性、疏导性、课堂与生活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15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a尊师爱生b民主平等c教学相长d心理相容
16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简答)a了解和研究学生b树立正确的学生观c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d树立教师威信e发扬教育民主f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17儿童权利公约a无歧视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18教师职业素养(简答)a道德素养b知识素养c能力素养d心理素养e身体素养
19如何树立教师的威信(简答)a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b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c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d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e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20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方针a优先发展b育人为本c改革创新d促进公平e提高质量
21课程资源的开发(简答)a开展社会调查,跟踪社会发展动向,具备专业知识、技能,有效参与社会生活。b观察学生日常活动,反思个人工作历程,寻找有效课程资源。
c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d研究学生的共性和个性特征,了解其所需知识和技能,确定制定课程计划的基础。
e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f建立课程资源数据管理库。记忆技巧:一批有个性的学生在校外实施社会调查活动建立了数据库。(个性-研究学生个性和共性;校外-校外资源;实施-实施条件;社会调查-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观察学生活动;数据库-建立数据库)
22CIPP评价模式-斯塔弗尔比姆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成果评价
23.社会经济对教育的制约(简答)a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变化,人才的规格;
c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4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简答)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25学校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简答)a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b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c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6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a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b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c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d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7教师专业发展包含的内容a专业理想的建立
b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c专业能力的提高 d专业自我的形成
28影响学制的因素。a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b社会制度 c人口状况
d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
e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外国人结婚,生了个儿子遗传了利科老师原有的痣和青。29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a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b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c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d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 30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记忆技巧:我们思考:指甲剪是不是导体?学知识,提高智力。
31知识和智力相互转化的条件a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b必须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
c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d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32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33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c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d发扬教学民主
34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a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b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c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3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a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b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c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d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6文化的功能传承、选择、融合、创新
37一堂好课的标准(简答)a目标明确。b重点突出。c内容正确。d方法得当。e表达清晰。f组织严密。g气氛热烈。38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a现代教学的主体性,b现代教学的多样性,c现代教学的探究性,d现代教学的民主性,e现代教学的发展性,f现代教学的技术性
39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简答)a有效地说服 b树立良好的榜样 c利用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e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40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简答)a让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b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 c使学生理解所识记的内容并把它系统化
d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和表象进行教学
41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简答)a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b恰当安排复习内容 c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d复习方法多样化
42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简答)va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b丰富学生知识,扩大表象储备 c创设想象情境,引发想象
d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
43思维的培养(简答)A教材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B改进教学方法
a创设问题情境——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b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c有意识地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各种思维方法来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d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
e提高元认知能力,教会学生思维策略 44注意规律的应用(简答)A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a防止外部干扰 b讲究教学艺术
B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a增强学习自觉性 b培养学生意志力 c调动多种分析器 d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C两种注意交替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45情绪的成分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在行为
46情绪情感的培养(简答)a注重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感染力
b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增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c教会学生调节情绪
47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a要素主义:巴格莱德 b永恒主义:赫钦斯 c结构主义 :布鲁纳 d实用主义:斯宾塞 e泛智主义:夸美纽斯
48额叶、顶叶、颞叶、枕叶额叶——躯体运动 顶叶——躯体感觉 颞叶——听觉 枕叶——视觉
49讲授法的基本要求(简答)a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b注意启发。c讲究语言艺术
50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简答)a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b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c要善于启发诱导。d要做好归纳、小结
51教学评价的原则a客观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指导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52科学概念的掌握a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b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c充分利用“变式”。d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e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53运用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简答)a明确目的性;
b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c注意时机; d以诚待人。
54心理健康的标准(简答)a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b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c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d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e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f自我调控能力。
55班集体的基本特征a明确的共同目标
b健全的组织结构 c共同的生活和活动准则
d班级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56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简答)a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b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 c建立严明的班级纪律
d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e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7班级突发事件处理原则a有效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可接受原则; e冷处理原则。
58个案研究的特征a研究的独特性。b研究的全面性。c研究的代表性。
59美育的基本策略和方法a积极发掘校园环境的美育功能,美育与学校管理相融合,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b美育与德育工作相融合,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c利用课堂教学这一重要途径,实现课堂教学的审美化。
d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整合社区资源,促进美育发挥更重要的作用。e根据学生特点,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美育。
f开发校本课程,实施美育教育内容的多样化。
g充分发挥教师角色的示范作用。60良好性格的培养a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b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c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d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e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f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记忆技巧:被因材施教的典范许三(三观)多,融入集体,树立榜样,不断强化自己行为,最终提高了自我。61气质差异的教育a克服气质偏见b根据学生的气质特征因材施教c指导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调控d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记忆技巧:理解性记忆:(无好坏、有差异、需自知)气质无好坏——克服偏见;气质有差异——因材施教,职业指导;气质需自知——自我分析和调控
62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a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小学生: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以及教具的新颖具体(2)中学生:应注意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深度,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开动脑筋的智力活跃状态b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基础薄弱学生:(1)要帮助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2)还要鼓励他们参加课外活动,锻炼其能力,发现其特长。对于优秀学生:(1)拓宽知识面,防止自满(2)提供较难材料,引发独立思考,维持学习兴趣记忆技巧:两个关键词: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年龄分中小、知识分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