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 - 副本

时间:2019-05-15 15:1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省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 - 副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省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 - 副本》。

第一篇:河南省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 - 副本

河南省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A.教育内容C.教育目的B.教育质量D.教育方针

2.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规范的因素是()

A.主观能动性C.遗传素质

B.学校教育D.社会教育

3.主张教学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训练学生思维形式的教育理论,被称为()

A.传统教育论C.实质教育论

B.现代教育论D.形式教育论

4.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称为()

A.意义学习C.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D.探究学习

5.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

A.人格C.学习策略

B.学习方式D.认知方式

6.学习中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都属于()

A.逆向迁移C.顺应迁移

B.重组性迁移D.同化性迁移

7.一般认为,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哪一阶段的表现()

A.认知阶段C.依从阶段

B.认同阶段D.同化阶段

8.衡量师德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是()

A.热爱学生C.为人师表

B.爱岗敬业D.团结协作

9.“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主要内容是()

A.教书育人C.廉洁从教

B.献身教育D.为人师表

10.《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属于()

A.教育规章C.地方性教育法规

B.教育法律D.教育行政法规

11.因校舍使用不当或失修造成房屋倒塌,造成学生伤亡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应追究()

A.行政法律责任B.民事法律责任C.刑事法律责任D.违宪法律责任

12.提问导入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是()

A.设计好问题C.选择好提问对象

B.选择好提问时机D.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表述

13.微格教学有许多特点,但最能体现微格教学含义的是()

A.训练单元小C.训练程序合理

B.反馈及时准确D.利于综合创新

14.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强调无私奉献和重视德育的享用功能是矛盾的B.要开放德育的边界

C.德育应以知识为主,辅以少量德育实践

D.现代网络技术的虚拟性降低了德育工作的效果

15.优秀班主任应首先立足于增强()

A.教学意识C.成就意识

B.育人意识D.创新意识

1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

A.教学方法C.教学媒体

B.教学设计D.教学研究

17.中学阶段为培养学生独立地研究问题、获得知识、发展各种能力,教学中应多选用()

A.探究的方法C.直观的方法

B.活动的方法D.讲授的方法

18.成功教学法主张对学生实施()

A.终结性评价C.鼓励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D.鉴定性评价

19.采取频繁的反馈和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评价,这属于()

A.诊断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D.绝对性评价

20.教学研究中,实验法的种类很多,教学实验一般采用()

A.创新性实验C.实验室实验

B.验证性实验D.自然实验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学生思想品德的心理结构要素有()

A.道德认识

B.道德行为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E.德育内容

2.资源管理策略包括()

A.学习时间管理

B.学习环境的设置

C.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

D.学习工具的利用

E.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3.依法执教的基本道德要求是()

A.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C.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D.增强法律法规意识

E.自觉提高个人修养

4.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有()

A.社会组织

B.行为

C.物

D.自然人

E.精神产品

5.教学技能作为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A.熟练性

B.习惯性

C.机械性

D.完善性

E.自动性

6.属于口语表达修饰要素的有()

A.语音

B.语速

C.声调

D.节奏

E.词汇

7.中学共青团活动的特点是()

A.严肃性

B.鲜明性

C.灵活性

D.创新性

E.自愿性

8.学生管理的原则包括()

A.开放性原则

B.激励性原则

C.主体性原则

D.联动性原则

E.全员性原则

9.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主要有()

A.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C.教师自身的特点)(D.学生的可接受性

E.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10.按评价的参照系来划分,教学评价方法的类型主要有()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相对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E.个体内差异评价

三、判断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的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2.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大学堂。()

3.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

4.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

5.将新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称为组织策略。()

6.低智商的人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7.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称为 程序教学。()

8.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9.教师职业劳动的实质就是教书育人。()

10.特定程序法律优于一般程序法律。()

11.教育单行法律是根据宪法和教育基本法制定和调整教育事业的某些方面或某一部分教育关 系的法律。()

12.课后作业必须和课堂教学一起进行设计。()

13.教师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在体验的基础上的自然的流露。()

14.团员数在2人以上的班级即可设立班级团支部。()

15.德育过程中应少讲德育的“享用”功能。()

16.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

17.选择谈话法和自学法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18.实践性强、难度大的内容以及初步概念的引入课不适宜运用尝试教学法。()

19.发现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

20.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设计研究方案。()

四、简答题(本题共6 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含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的教育专业索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简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

性特点。

3.简述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二是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三是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

4.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a.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b.自我意识增强;c.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d.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a.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b.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5.什么是体态语言?它有什么特点?

体态语言是指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代替语言,借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广义而言,体态语言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和四肢所表达的意义;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体态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其特点有:辅助性、习惯性、真实性、可塑性。

6.中学共青团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团的基础知识的教育。(2)党的基础知识的教育。(3)爱国主义教育。(4)基础文明教育。(5)爱校教育。(6)“做人”的基本道德的教育。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小王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一所高级中学,工作踏实肯干,但是不久他却发现同事和学生都自觉不自觉地疏远他,他感到很苦恼。后来才明白原来是由于自己不修边幅,个人卫生方面也不太注意,常常被同事和学生视为另类。他感到十分迷惑,“我把课讲完讲好不就行了?吃什么穿什么这不是我个人的私事吗?”

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小王的做法和想法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1)小王的做法和想法是错误的。(2)小王违背了为人师表这一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3)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步态手势、面部表情、服饰仪容等方面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师在风度方面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语言文明、举止端庄、礼貌待人、仪容整洁大方。

2.某初中一三班学生甲和学生乙因贪玩上网,上学迟到了半个小时。班主任王老师非常生气。对他们进行了严厉批评,并责令他们写检查,不准进教室上课。两个学生趁王老师不注意跑到学校附近的小河洗澡,结果学生甲溺水而死。

请问:王老师应负什么法律责任?说明理由。

【答案要点】(1)王老师应负行政和民事法律责任。(2)王老师对学生批评教育是应该的。(3)但擅自决定学生停课,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属违法行为。(4)王老师的行为是学生甲死亡的一个条件,应负一定的法律责任。⑤王老师的行为不是导致学生甲死亡的必然原因。因此不负刑事责任。

六、论述题(本题共3小题,第1、2小题每小题13分,第3小题12分,共38分)

1.试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这一德育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

(一)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二)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爱护、尊重与信赖学生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品德,也是教好孩子、获得所期望的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2)严格要求学生。教育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以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教育者对学生提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2.如何运用记忆的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只答要点,没有论述扣5分)

3.试述成败归因理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即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同时又力所能及,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心理学家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非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形曲线,即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动机水平适中时的学习效率最高。动机过强或过低,都不会激发高效率的学习活动。(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以后的行为及动机,因此,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在学生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客观正确地进行成败归因。

一、单项选择题(20×1分)

1.C 2.B 3.D 4.B 5.D 6.D 7.C8.B 9.D10.D11.C12.A13.A14.B15.B16.A

17.A18.C19.C20.D

二、多项选择题(10×2分)

1.ABCD 2.ABCDE 3.ABCDE 4.BCE 5.ABE 6.BCD 7.ACD 8.BCDE 9.ABCD10.CDE

三、判断题(20×1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

16.√17.√18.√19.×20.×

第二篇:2013年河南省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3年河南省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多选或不选得0分。1.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

A.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B.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C.存在主义教育思想D.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2.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4.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

A.顿悟过程B.同化和顺应过程C.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D.试误过程 5.对多元智能理论贡献最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A.加德纳B.皮亚杰C.西蒙D.比纳 6.对不同的刺激产生不同的反应是()

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 C.刺激反应D.机械反应 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 D.孩子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8.当代教师的质量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方面

A.政治素养 B.教育素养C.专业素养D.道德素养 9.()是指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行为的价值所做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教师对自己行为价值的自我意识。

A.教师良心 B.教师道德C.教师荣誉 D.教师义务 10.下列不属于教师礼仪的特点的是()A.广泛性B.率先性 C.示范性D.整体性 11.我国的教育法规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性质的B.私人性质的C.资本主义性质的D.原始性质的 12.教育法规的基础和灵魂是指()

A.教育计划B.教育发展 C.教育政策D.教育惩罚 13.下列有关听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听课者在听课之前不必设定具体的目的和任务

B.听课是教师、教研人员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经常性的工作任务 C.听课是一种客观的实践性活动,但是影响听课活动的主观因素很多 D.听课是教育行政和教学业务部门检查、指导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 14.下列不属于教师常用文体写作的是()A.教案B.听课笔记C.教学笔记D.操行评语 15.了解学生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有()

A.观察法B.书面材料分析法C.谈话法D.调查法

16.在班级管理中,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方法是()A.谈话法B.说理法C.情感激励法D.实践锻炼法 17.“分析教材、把握三点”中的三点是()A.重点、难点、知识点B.重点、难点、易错点 C.重点、知识点、关键点D.难点、易错点、关键点 18.教学起点的确定()

A.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利益和学校的荣誉

B.与学生的学习利益和学校的荣誉没有直接的联系 C.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作用的发挥和教学的有效性 D.与教学的有效性没有直接的关系

19.在自然科学中运用最广的一种教学方法是()A.实验法 B.实习法C.练习法D.欣赏法 20.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

A.积极作用B.影响作用 C.制约作用D.导向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2分,选错、多选、少选或不选得0分。1.我国普通中学教育的任务是()

A.培养专门人才B.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

C.培养特殊专长学生的职能D.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力量 2.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应考虑()

A.判断时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方面B.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 C.心理健康只是一种状态D.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3.教师职业道德主要包括()

A.道德理论 B.道德原则C.道德规范D.道德范畴 4.学校规章制度建设的要求是()

A.整体性原则 B.重点突出原则C.适量适度原则D.全面性原则 5.属于了解学生的方法的是()

A.调查研究法B.教学反馈法 C.资料分析法D.摸底测验法 6.教案的基本内容包括()

A.概况B.教学过程C.板书设计D.教学后记 7.一个良好班级的形成应具备的因素有()

A.选拔、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B.对全班同学提出班级建设目标 C.制定班规并认真贯彻执行 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8.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

A.思想品德素质 B.知识和能力素质 C.身体心理素质D.较高的综合素质 9.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A.谈话法B.实习法C.练习法D.实验法 10.以直观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

A.练习法B.演示法C.参观法D.实习法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l分,共24分)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请将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号。错误的打“×”号。1.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2.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建立了班级领导核心。()

3.教育目的是整合所有具体的教育评价标准的精神内核,也是教育评价的最高准则。()4.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由美国的柯尔伯格提出来的。()5.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没有动机学习便不能发生。()6.按照马斯洛的动机作用观点,教师在自尊水平低的学生中灌输为学习本身的满足而去学的做法是不可能成功的。()

7.心理学家认为,动作技能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系列刺激反应连锁形成的过程。()8.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9.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其核心是要有公而忘私的高尚品格。()10.教师职业范畴包括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荣誉等。()

11.教育立法是指由特定的立法主体按照一定的立法权限和程序所从事的制定教育法的活动。()

12.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惩罚为主、教育为辅的原则。()13.我国教育政策实施的主要渠道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

14.课堂实施的课程只有变成学生习得的课程,才是真正有效的课程。()15.课堂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集中注意、引发兴趣、进入课题。()16.教学口语的辅助性口语有表情和动作。()

17.学生管理目标是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的集中反映。()18.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因素。()19.学生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复杂性。()20.没有方法的教学是不存在的,关键在于选用什么样的方法。()

21.教学方法始终应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与学生学的方法,是二者的有机统一。()22.愉快教学法是上海特级教师倪谷音首先倡导的。()23.运用练习法就是让学生多做各种类型的题。()24.群体教学是初级的集体教学形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2.简述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3.简述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内驱力。4.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5.简述自主学习能力指导的要求。6.简述课堂提问的涵义及基本要求。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学教师范某某在网上发帖详细叙述了自己在地震中弃学生而逃的经历,从此得名“范跑跑”。有人认为;范某某身为一名教师,紧急关头应先保护学生,才能对得起人民教师的称号。并形容他为汶川地震中“最无耻的教师”。但也有人认为不应该对他过于苛求,毕竟老师也是普通人,遇到危险保护自己是人的本能,而且范某某在网上公开自己的所作所想,至少说明他是一个诚实的人。勇于直面自己的人。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来说,你对此有何看法? 2.某学校教师李某因对学校乱收费不满,向有关部门如实反映了学校存在的问题。该校领导一气之下,取消了李某的专业技术职务,并且说他是精神病,不安排教学任务给李某,并强行将其送往精神病医院治疗。请依法分析教师李某和学校的行为。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联系实际,论述家庭、社会、学校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以及促进三者结合的方法。2.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参考答案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

(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2.【答案要点】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答案要点】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是学习的内部动机。(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4.【答案要点】

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5.【答案要点】

自主学习能力指导的要求有:(1)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

(2)帮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3)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4)提供适当的练习机会;(5)采取多种指导方式。6.【答案要点】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问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1)合理地设计问题;(2)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3)要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6)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案例分析题 1.【答案要点】(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改)》提出,教师应具有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

(2)材料中的“范跑跑”明显违背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求。在危难之时,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如何疏散学生和如何营救学生,而不是逃跑。2.【答案要点】

(1)李某的行为符合《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有权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李某如实反映了学校存在的问题是依法行使其权利。

(2)根据《教育法》第29条,学校有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义务。《教师法》第36条这样规定:“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国家工作人员对教师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①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②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③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2)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①互相访问。②通讯联系。③召开家长会。④在学校中组织家长委员会。⑤举办家长学校。(3)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内容和方式:①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使学校与学生主要居住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②学校系统与宣传部门建立联系,共同开展一些对学生有益的活动。③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建立和保持经常性的联系。④学校与社会专门性的社会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⑤学校有选择地与有关工矿、企业、村镇、部队等建立联系。(4)一般来说,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协同和配合中,学校应起主导作用。2.【答案要点】

(1)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2)在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并订出周密的计划;(3)有计划有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5)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6)指导学生做好观察的记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第三篇:河南省2008年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小学试卷A

河南省2008年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试卷(A)

(使用范围:小学教师资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多选或不选得0分

1.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洛夫D.康德

2.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

A.授受关系B.相互促进关系C.平等关系D.心理关系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师问题B.学生问题C.教育过程D.学习过程

4.自我意识的最原始状态是【】

A.心理自我B.社会自我C.安全自我D.生理自我5.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会谈法

6.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是 【】

A.勇于实践B.严谨治学C.勇于创新D.更新观念

7.教师对本职工作的伟大而感到光荣的道德情感是【】

A.自尊感B.自豪感C.正义感D.幸福感

8.近代教育立法以来最早出现的教育部门法是 【】

A.义务教育法B.高等教育法C.职业技术教育法D.教师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 【】

A.当地教育行政部门B.当地政府C.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D.当地教育督导组织

10.教师从探讨题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从而导入新课的方法是【】

A.直接导入B.问题导入C.审题导入D.情境导入

11.从巩固所学知识出发设计的提问是 【】

A.理解提问B.回忆提问c.分析提问D.综合提问

12.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

A.探究学习B.合作学习C.自主学习D.主动学习

13.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是指教师的【】

A.专业理想B.专业情操C.专业发展D.专业自我1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旁人可以插话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教学技能训练方法是【】

A.介入教学B.教育教学实习C.微格教学D.模拟教学

15.班主任利用精神和物质刺激,使学生产生追求班级德育目标的心理,并发挥自身潜力向着目标奋进的德育管理方法是 【】

A.陶冶法B.评价法C.激励法D.规章制度法

16.我国最早的革命儿童组织是 【】

A.抗日儿童团B.少先儿童团C.劳动童子团D.共产主义儿童团

17.情境教学法的核心是 【】

A.激发学生的情感B.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C.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D.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18.教学方法体系中运用最多、最广的方法是 【】

A.实验法B.实习法C.讨论法.D.讲授法

19.教学设计首先应考虑的因素是 【】

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方式D.教学时间

20.在教学活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计划、方案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属【】

A.诊断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准备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2分,错选、多选、少选或不选得O分。

1.我国小学德育的目标有【】

A.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C.培养学生的自我敦育能力

D.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E.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

2.下列选项属于认知策略的有 【】

A.计划策略B.监视策略C.调节策略D.复述策略E.组织策略

3.教师良心的特点有 【】

A.公正性B.综合性C.稳定性D.内隐性E.广泛性

4.我国教育法规的形式渊源主要有 【】

A.宪法B.教育法律C.教育行政法规D.教育行政规章E.地方性教育法规

5.教育技能训练应遵循的原则有 【】

A.目的性原则B.分解性原则C.示范性原则D.反馈性原则 E.训练与自我完善原则

6.课堂板书的特点有 【】

A.超越性B.实践性C.艺术性D.直观形象性能E.高度概括性

7.了解学生常用的方法有 【】

A.实验法B.谈话法C.观察法D.调奄法E.书面材料分析法

8.少先队活动的原则有【】

A.全面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实践性原则D.趣味性原则E.自主性原则

9.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有【】

A.学校的校风和班风B.学生的年龄特征C.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D.教学的目的和任务E.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10.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有【】

A.方向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E.可行性原则

三、判断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判断下列命题正误,请将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号,错误的打“×”号。

1.建立一定的组织结构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2.课外活动包括选修课和自习课。()

3.研究性课程重研究过程甚于重结论。()

4.原型内化是心智技能形成的重要阶段。()

5.对同一问题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表示思维的变通性越高。()

6.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人才。()

7.热爱学生、严谨治学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是评判教师行为价值和整个教育价值的基本标准。()

8.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9.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10.教育立法必须从本国的国情出发,不能借鉴外国教育立法的经验。()

11.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都是由国家权力机关按法定程序制定的。()

12.日常口语具有随意性和偶发性,教学口语具有规范性。()

13.自主学习时,教师就应放手不管,让学生自由探究学习。()

14.教态语表达具有连续性的特点。()

15.课堂倾听技能要求教师在倾听过程中只通过表情或简单的肢体语言与学生交流而不发表任何评论。()

16.教学案例可以虚构和臆造。()

17.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18.少先队队员应为7周岁剑14周岁的少年儿童。()

19.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原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20.非正式群体是以个体的志趣、爱好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松散群体。()

21.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22.讨论法的特点是教师问学生答。()

2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24.教学行动研究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四、简答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小学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有哪些?

2.学校教育影响人的发展独特功能是什么?

3.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教学措施有哪些?

4.怎样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5.学生管理的任务是什么?

6.教学目标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 O,共20分)

1.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卢嘉锡,20世纪30年代曾兼任省立埂门中学的数学教师。有一天,一个学生对他说:“卢老师,我有一道几何题做不出米,帮我解答一下好吗?”卢先生一看题目,似乎很简单,可一时又做不出米,于是对学生说:“我留着做做看。”课后在图书馆里,卢先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新出版的一本外国杂志上找到这道难题的答案。原来,这是该杂志的悬赏题目,是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那个学生找来给卢先生做,是有意为难他。卢先生知道后,尽管

有些生气,但还是心平气和地向学生详细介绍了解题的方法和具体过程,直到那个学生完全弄懂为止。接下来,卢先生又诚心诚意地对学生说:“闽南有句老话,叫‘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我现在虽然教你们,但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也不懂,需要更进一步学习。”学生听了人为感动。

请运用所学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卢先生的言行进行分析。

2.小芳今年12岁,在村里的小学上五年级。一天,爸爸突然对她说:“明天你不要去上学了,到小卖部帮你妈赚钱吧!”小芳听后伤心地哭了。她想念书,但她又不能不听爸爸的话,只好不去学校读书了。老师了解到小芳的情况后,找到了小芳的爸爸,劝他让小芳继续上学。小芳爸爸说:“女孩子比不得男孩子,读书多了也没什么用,还不如早点打工挣钱呢!再说了小芳是我的女儿,让不让她上学得由我说了算。”

小芳爸爸的说法对吗?为什么?老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请运教育法律知识进行分析。

六、论述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各15分)

1、论述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

2、论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四篇:2009年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试卷小学

2009年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试卷(小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A、专业教育B、中等教育C、基础教育D、职业教育

2、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学生自己设计单元活动并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道尔顿制B、小队教学C、特朗普制D、设计教学法

3、面对问题情境儿童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是()A、场独立型B、沉思型C、场依存型D、冲动型

4、耶克斯—多得森定律表明,学习效率与动机水平之间存在()A、倒U型关系B、正U型关系C、线性关系D、平行关系

5、会骑自行车的人在学习骑三轮车时会受到干扰的现象属于学习的()A、定势B、技能C、正迁移D、负迁移

6、在道德修养方法上,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教育家是()A、孟子B、孔子C、墨子D、荀子

7、教师的根本职责是()

A、热爱学生B、严谨治学C、为人师表D、教书育人 8、1995年我国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属于()

A、教育行政规章B、教育行政法规C、部门教育规章D、政府教育规章

9、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而必备的最基本的权利是()

A、科学研究权B、获取报酬权C、教育教学权D、民主管理权

10、教学技能发展的最高形态是()

A、教学技巧B、教学技艺C、教学艺术D、教学自动化

11、课堂教学中最简单、最常用的课堂导入形式是()A、直观导入B、实例导入C、直接导入D、游戏导入

12、教师通过语言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分析、论证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是()

A、讲述B、讲读C、讲解D、讲演

13、教师用总结性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再现一节课,从而结束课堂教学的结课方式是()A、归纳结课B、拓展延伸结课C、比较结课D、活动结课

14、让优秀教师作说课示范并进行课堂教学,然后组织教师进行评议的说课类型是()A、研究性说课B、示范性说课C、检查性说课D、评比性说课

15、通过创造美的情景来感染和熏陶学生,促进他们形成一定品德的班级管理方法是()A、说理法B、情感激励法C、实践锻炼法D、创新管理法

16、少先队干部的选拔是由()

A、班主任指定任命B、队员竞选产生C、队员民主选举D、队员协商决定

17、尝试教学法的核心是()

A、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B、激发学生的情感C、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D、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18、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是()A、教学计划B、课程标准C、教学大纲D、教材

19、小学各科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A、参观法B、实验法C、练习法D、实习法 20、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是()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鉴定功能D、改进提高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课程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核心课程D、研究型课程E、融合课程

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

A、问题的特征B、已有的知识经验C、定势D、功能固着E、相似性

3、职业道德的特征有()

A、系统性B、科学性C、稳定性D、具体性E、适用性

4、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专有的权利有()

A、免试入学权B、社会实践权C、结社和文体活动权D、就近入学权E、不交学费权

5、备课的内容主要有()

A、备课程标准B、备教材C、备学生D、备教法E、备学法

6、课堂对话的特点主要有()

A、民主性B、生成性C、多边性D、倾听性E、开放性

7、少先队文化内容的层次是()

A、少先队组织管理文化B、少先队活动文化C、少先队礼仪文化D、少先队辅导文化E、少先队理论文化

8、同辈群体的特征有()

A、关系的不平等性B、价值的趋同性C、交往的自愿性D、关系的平等性E、群体的凝聚性

9、运用范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具有()A、基本性B、基础性C、范例性D、引导性E、发展性

10、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A、演示法B、参观法C、讨论法D、练习法E、实习法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4分)

1、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着重培养儿童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2、构建学习社会的理想是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3、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活动()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5、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自律发展到他律的过程()

6、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7、严谨治学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

8、教师的天职是传授知识()

9、我国教育法规仅适用于公布后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实()10、3至10岁儿童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11、学生的考试分数属于学生的隐私,学校有权拒绝学生监护人了解其分数的要求()

12、备课的实质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背熟以便顺利的进行课堂教学()

13、教学强化是指教师通过一定方法促进和增强学生某一行为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教学行为()

14、“三字”(钢笔字,粉笔字,软笔字)“一话”(普通话)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

15、合作学习分组一般要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

16、教师成长档案袋并不是一种学习工具()

17、少先队在少年儿童集中地地方建立基层组织,并没有系统领导体制()

18、对学生进行管理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19、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不仅是被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20、少代会的代表是由学校综合学生各方面表现择优指定产生的()

2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学媒体将会逐渐取代传统教学媒体。()

22、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23、启发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

24、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小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2、小学德育过程中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有哪些?

4、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意义?

5、形成良好的班级必须做到哪些方面?

6、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某初中以为学生,成绩很差,还常常以各种恶作剧捉弄班主任,当该学生的家长决定让孩子停学就业时,班主任如释重负。事隔数年,班主任的电视机坏了,修理部派一名手艺高明的师傅上门修理,谁知这位师傅竟是当年的那名学生。学生很快修好电视,还对当年老师的教诲感激不尽,事后。班主任认识到“在教师看来已无可救药和毫无希望的差生中,还蕴藏着天才”

试运用所学的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

2、某日,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学校的音乐教室里上音乐课,音乐老师丁某弹钢琴时,坐在下面的王同学一直在说话,丁老师开始‘警告’王同学:“在课堂上不要讲话了,如果再讲话,就用胶带纸把嘴巴封起来.但9岁的王同学没有听老师的话,又开始自言自语,这回,丁老师火了,立刻站起来,走到王同学跟前,掏出一段封箱胶带纸贴在了他的嘴上。在场所有的学生一下子哄堂大笑,而此刻的王同学却泪流满面,痛哭不已。丁老师没有理会,继续上课。就这样,王同学被封住嘴巴上完了音乐课,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一路哭回了家。请用教育法律知识分析:

1当事人侵犯了学生的哪些权利?违反了哪些法律?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2本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2、试结合教学实际分析如何提高知识直观效果 参考答案 一单选

C、D、D、A、D、B、D、B、C、C、C、C、A、B、B、B、A、B、C、D 二多项选择题

ABD、ABCD、CDE、ADE、ABCDE、ABCDE、ABCDE、BCDE、ABC、AB

三、√×√√×√√×√√××√√√××√√××√√√

四、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3、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建立稳定而清晰地动觉

4、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5、选拔、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对全班同学提出班级建设目标 制定班规并认真贯彻执行 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6、目标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恰当 教学组织严密 教学效果优异

五、案例分析题

1、这一事件再次说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班主任的行为违背了依法执教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教师就要模范遵守《教师法》,《教育法》以及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依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班主任的行为违背了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

2、丁老师将学生嘴巴封住,其行为是体罚学生、侮辱学生人格,侵犯学生人身权的行为,同时也限制了学生上音乐课的自由,使学生无法参加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丁老师的行为违反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丁老师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教育法制教育,教师应认真履行教师的义务,依法采取积极地教育措施,不得滥用教育权侵犯学生的权益。

六、1敬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只答要点,没有论述扣7分,论述不充分扣1—6分)

2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只答要点,没有论述扣7分,论述不充分扣1—6分)

第五篇:教育教学理论模拟试卷

(第二卷)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A.生产劳动 B.模仿C.语言 D.动物本能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 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6.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示范性 B.复杂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二、境空题

14.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

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15.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

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16.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依据。

17.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18.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和注入式。

三、简答题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四、论述题

21.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第三卷)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 B.《中庸》C.《论语》 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

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 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

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

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

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

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①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②创办业余党校;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④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

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第四卷)

一、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 B.备课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A.唐代 B.清末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 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

论主张。

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

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

系。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

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三、简答题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

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②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③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

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

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第五卷)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

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

A.教科书 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

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

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A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B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

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

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

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第六卷)

一、选择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

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 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A.连续性 B.创造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

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

下载河南省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 - 副本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省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 - 副本.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