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播真情、奉献爱心——难忘的支教经历
这是我帮一位仙游一中同学打印的,她要把这篇老师的文章给大家看。
传播真情、奉献爱心
——难忘的支教经历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仙游县钟山中学的林其刘老师,去年8月底受学校委派,做为莆田市第九批圤宁支教队的一员,我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偏城中学支教。在这一学期的支教生活里,虽然没有经历惊天动地的故事,但却了解到西部学生的实实在在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传播真情、奉献爱心》——难忘的支教经历。
记得去过宁夏支教的一位老师说过这样的话:
有一种地方,没有去过你就无法想象那里的艰难;
有一种生活,没有体验过你就无法了解那里的贫苦;
有一种眼神,没有遇见过你就无法感受那种求知的渴望;
有一种感动,没有经历过你就无法理解人生的伟大„„。没有去过那里的人是很难体会这四句话里的含义,现在就让我来为大家讲述这里的贫苦与艰难。
在祖国的腹地大西北——宁夏南部山区的有一个西海固地方,它是宁夏南部山区8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总称,包括西吉、海原、固原、红寺堡等县市。我们所支教的西吉县更是这个地区最为贫困的一个县。
西海固地区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评为“地球上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其原因大致上是拜上天所赐:
1、这里的海拔在2000-2300米左右,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在5℃左右。(我市年平均气温20℃左右)。可以说一年下来只有冬季和秋季,冬季时间又特别长,过年前后,这里的最低温度可达零下20-30度,可以说是天然的冰箱,而这样的寒冷要持续到今年的五一左右。给大家举些例子吧,我们把洗好的衣服挂在户外,五分钟后衣服下面就有长长的冰柱了,早上起来有时也会发现水桶、脸盆里的水都会结冰,而前一天刚刚浸过水的拖布已经变成一块硬石头了。为了御寒,我们会在屋内生炉子,煤灰满屋飞,还会塞鼻子,手一摸都是黑色的粉末。
2、干旱少雨、严重缺水。这里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300毫米,而年均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以上。
(我市年平均降水量在1900mm左右)但奇怪的是当地很多地名、村镇都给人以水草丰茂的感觉,如:小河桥、水洼、红井、龙池、贾塘、双河„„甚至有个地方直接就叫“大水坑”。实际上,这些地方都干涸得一无所有。当地人饮用的是地下水和地窖水。地下水即井水,但这井水是苦涩又带点咸味,每次洗完手都发现手指是皱巴巴的,水中有许多白色的沉淀物,水浇开或沉淀以后就更明显了。当地人说这是硬水,饮用这种水不容易消化,也就不容易饿了。也许大家会觉得这样挺好的,省了吃饭的时间也节约粮食,但长期饮用这种水会导致胆结石,当地老师在一次体检中发现有80%的人得了胆结石。而对于大部分农民来说他们饮用的是地窖水,地窖水是人们在自己家的附近挖一个大地窖,下雨时雨水顺着挖好的渠道流入,下雪时把雪扫入,把水源积累下来后经过沉淀、过滤后再使用,这样的水不但肮脏,而且来源非常不稳定。因此这里的人都视水如命,把一滴滴混浊、咸苦难咽的地窖水看作是最宝贵的财富了。
3、贫穷,由于自然灾害多(主要有旱灾、沙尘暴、霜冻、病虫害等导致农作物收成低。当地流传一句这样的话:十年九旱,还有一年病虫害)。大西北地广人稀,周边都是黄土高坡,人们为了养家糊口,只有扩大种植面积,不断开垦山峰,因此当地农田一般为梯田式。一户农民家至少有十几亩地,最多的也有一百多亩,这么多的土地需要在家务农的人起早贪黑地干活,这也让我在真正意义上理解什么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使是这样,但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降十量越少,农作物产量越低,人们越贫困。加之当地农民思想观念仍是多子多福,这也更加剧了他们的贫穷。
这些就是我们支教的地方——宁夏西吉县的自然条件了,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是“穷山恶水”。那么当地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又是怎样的呢?当地人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大部分家庭的年均收入仅有2000多元。这笔钱维持整个家庭的生活都不够,更别说供给孩子念书了。我被安排到西吉县的偏城中学任教,这所学校有近600多名师生,80%以上是回族。学校从教学设施到学生上的校服都是希望工程或是其他的渠道捐赠过来的。刚到学校的时候,偏城中学的校长很感慨地对我说:这里的教育只能用三个“苦”,当初我并没有太多的在意。可是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以及家访等,更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三个“苦”。
那里的学生每天一般只吃两餐,学校没有食堂,早餐一般不吃饭;中午吃的是从自己家带来的馍馍(即面粉制作的饼,有点像窝窝头,一点儿味道也没有),然后到学校唯一的水龙头前喝点冷水就算是一餐了;晚餐有些学生到家属院打一盆的面条
吃,有些就吃从家里带来的土豆(马铃薯、洋芋)、甚至有些学生一天下来都是吃馍馍,偶尔还会看到一些学生拿着包方便面坐在宿舍门口啃,这样就又是一餐。可以说他们的饮食根本无法考虑营养,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足够了。我问过几个学生,他们每周的生活费用不到三块钱,每学期的生活费用只要60元左右就够了。而我们同学们吃一次肯德基,过一次生日,请一次客,就差不多是西部学生一个学期的全部费用了。有的同学一年的零用钱就相当于那里的一户人家的全年的总收入啊。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学生们很早就陆续起床了,在路灯下晨读,傍晚教室灯亮之前,总有学生在教室外,借着天边最后一丝光线朗读;晚自习下课后,还有些学生仍拿着书在路灯下苦读。去年12月底的一天凌晨,我被冻醒了,刚起来想把炉火生旺一点,不经意间,透过结着冰花的玻璃窗,隐隐看到不远处厕所外面昏黄的灯光下,3个小姑娘蜷着身子在读书。当时刚刚凌晨4点,外面气温零下10℃。我不知道她们在读什么,但我知道她们为什么而读。因为读书,是改变他们命运的最大希望。
都说国庆节、五一节是旅游的黄金周,但对于那里的孩子来说是最辛苦的日子了,五一正好是土豆播种的季节,十一收获。所以这两个节日学生不但不能休息,甚至还要多请假回家一起下田干活,天黑回家都是累得倒头就睡。
学校虽然有宿舍,但有些学生家离学校很远还是这么来回奔波,只为了省下住宿费而已。学校的宿舍一学期60元,就是这一点点钱,对有些家庭来说都承担不起。而住宿生又是什么情况呢?他们的被子都是单薄的,也没什么取暖设备,甚至有些宿舍的人为了节省煤炭费,整个冬天都没有烧炉子,他们只得蜷缩着熬过一个又一个冰冷的晚上,冬天就这样在寒冷中度过。给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个夜晚,我快要休息了,两个学生敲开了我宿舍的门,他们问:“老师,你这里有没有热水?”当我说有后,他们从身边拿出了一个热水袋告诉我,由于天冷,他们被冻得睡不着,只好来我这里要一点热水回去暖身体。想想也是,我的床底铺着电热毯,身上盖着两张被子,屋子里烧着煤炉,就是这样,半夜里我还是常常被冻醒,更别说是他们了。
我带的班级中,发现有好几个学生都是二十岁左右,有个叫马虎的十九岁的学生,还在读八年级。有一次跟他聊天时,我问他为什么年龄这么大了还在念初中,他很不好意思地告诉我,他家庭很贫困,母亲早已亡故,兄弟姐妹多,爷爷奶奶又重病在床,全靠父亲起早摸黑地干活赚钱供养几个子女读书。他是在实在没钱读书的情况下出去打工,一年后用所赚的钱回到学校来继续念书,之后读书又没钱了,又再去打工,接
着赚了钱再回到学校,如此几次,所以年龄才会那么大还没读完初中。
有一天晚自习后,班上的两位学生过去找我。我请他们到屋里坐他们也不敢进,只是站在门口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老师,我们的馍馍吃完了,我们都一天没吃东西了,您能借给我们一块钱买包面吃吗?”我立即给他们一些零钱,并拿出鸡蛋、方便面给他们,以解决温饱的问题。当时感觉心里特别难受,想想我们这边的学校食堂里每天都是剩饭剩菜,大家平常吃饭也很挑剔,可西吉那些孩子却连肚子都填不饱„„曾去支教过的一位老师给我们讲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去家访的时候,穿了一双在县城花了39元买的皮棉鞋。在学生家里,当他脱掉皮棉鞋上炕的时候,学生家长指着他那双新买的皮棉鞋说,娃你要好好念书,长大了就能像老师一样穿上皮棉鞋。一双39元的皮棉鞋对一个城里孩子来说,算得了什么呢,可它却是西部贫困山里孩子家长一辈子的心愿,希望自己孩子将来有一天穿上一双皮棉鞋。就是这一双鞋告诉人们当地有多穷啊,而他们又多么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相比之下,我们有些同学们脚上、身上穿的名牌鞋子和衣服,一身的服饰则值几百块钱哪!
就在我离开西吉回莆田的那一天下午,当我提着行李走在操场上时,一群学生围了过来,她们看着我说:“老师,您就要离开我们回去了,虽然我们相隔千山万水,请不要忘记我们,请千万不要忘记我们,你一定要回来啊!”然后,她们就用稚嫩的声音唱歌为我送行。我永远也忘不了他们当时的眼神,作为一名老师,我是永远不会忘记她们的,我一定要尽力帮助西部的贫困学生。
同学们,当你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的时候,你能否想象得到西部孩子们正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对着路灯苦读呢?当你们吃着香喷喷的饭菜时,你能否想象得到西部的孩子们正在啃着硬邦邦的馍馍喝着水龙头的冷水当饭吃呢?同学们,西部的孩子需要你们的帮助与支持,他们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奉献你们的爱心吧,给西部的孩子们一个较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撑起一片天空,走出生活的沼泽地,共同健康快乐地成长,共同享受和谐幸福的生活。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奉献一片爱心,让我们与爱同行!
谢谢大家!
第二篇:奉献爱心传递真情
奉献爱心传递真情
--------公司向地震灾区捐款特写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时间就像凝固了一样,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袭击了四川汶川,波及到大半个中国,从那时起所有人的心都紧紧揪在一起。面对灾难,多少人把牵挂和爱心尽快送到灾区人民的身边,多一点深情,多一份希望。温总理旰食霄衣的身影,军民团结抗震救灾的场景,一幕幕感动着中华民族每一寸土地。
这其中延长集团的干部职工们更是首当其冲。5月14日晚,接到延长集团公司党委开展抗震救灾捐款活动紧急通知后,兴化集团公司党政工领导十分重视,迅急安排党委组织部、工会办公室连夜电话通知各基层单位,布置捐款事宜。
5月15日晨曦微露,工会办和组织部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在办公楼前布置捐款现场,厂区广播里播报着灾区的近况,每一条信息都牵动着他们的心,他们没有一个人说话,埋头干着手里的活,心里默默祈祷着。7点30分捐款仪式还没有开始,综合管理部的马向农老师傅来了,他走到捐款箱前掏出500元投了进去,真诚地说:“希望一切灾难赶快过去。”8时整,向地震灾区捐款启动仪式正式开始,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范艾珍同志主持仪式并做了感人至深的动员讲话,号召广大员工积极行动起来,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向灾区人民送温暖献爱心。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志海同志,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团柱同志利用外出开会前的紧张时间,提前来到捐款仪式现场并带头捐款,其他的公司领导紧随其后。长长的人龙都是等待捐款的人,每个人手里捧着的都是一颗颗温暖的爱心。已经退休的王兴若、唐建安董事长人在外地也委托他人代为捐款;职校年轻老师吴科倾其所有将身上的所有钱全部捐出;女职工张惠萍捐款时说,要捐两份,昨天我的孩子一再嘱咐说捐款时别忘了他,他要为灾区的小朋友献爱心。就这样公司机关、技开部、情信处、运销、供应等单位366人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捐款34185.5元。仪式结束后还有职工络绎不绝地赶到工会办公室来
捐款,在工作人员在清点爱心捐款时发现了300元匿名捐款,人们无声地支持着灾区人民,热切盼望他们重建家园。
捐款启动仪式热烈而凝重,在那一刻人们感到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和无限的希望,使人们由沉痛变得坚强起来。
与此同时,公司各基层单位积极响应公司党政工号召,踊跃捐款,党员干部带头,广大职工不甘落伍,工会干部带头捐款,截止下午6点共收到全公司3941人捐款,捐款金额231790.50元,创兴化建厂以来员工救灾捐款时间最短,金额最高纪录。兴化电视台迅速播放着这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不少职工捐款后,感到还未尽情,又一次赶到工会办补捐„„就这样,兴化3000多名职工情系灾区人民,尽自己所能奉献爱心,传递真情。
我们无法选择不让灾难发生
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灾难的态度
在灾难来临的时候
我们团结起来我们众志成城
伸出我们有力的双手
献出我们炽热的爱心
让真情常在 让坚强永驻
把悲痛的眼泪化为来春的花蕾
坚信吧 我们的家园 我们的祖国
明天一定会更加壮美
第三篇:传递真情 奉献爱心
传递真情 奉献爱心
航空交通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而地面服务人员就是这个窗口的美化师。要让旅客透过这扇窗口来感受社会的温馨和友爱,就需要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与汗水。格尔木机场地面服务人员始终坚持“用真心传递真情、用热心服务乘客”的宗旨。
2011年5月21日星期六,窗外飘着毛毛细雨,风凉飕飕的。格尔木机场地面服务人员范瑾为旅客们办理格尔木至西宁、西安的MU2280航班的乘机手续。
这时,看到机场急救中心王兰香大夫拿着血压测量仪急促地朝着咖啡厅休息室走去,后面紧跟着一个做着轮椅的旅客及其亲友。范瑾同志马上把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安排给其它的服务人员,走了过去。大夫说:“病人由于意外事故造成身体多处骨折”。王大夫给旅客量血压时,细心的范瑾看到这位特殊旅客坐在轮椅上很不舒服,表情很痛苦。此情此此景范瑾二话没说就推来我部门所保障病残旅客专用轮椅,小心翼翼的为这位特殊旅客换上,为他盖上毛毯,并给其亲友倒上开水,并且安慰他们不要太担心,一切都会好的。这一切忙完后,范瑾又为这位特殊旅客以及亲友办理了乘机手续。并特意把他的座位安排到离乘务员比较方便照顾的位置。旅客们看到范谨既要为其他旅客提供必要的服务,同时还要照顾这名特殊旅客,被她细心周到的服务感动了。MU2279航班已经抵达我机场,急救中心王大夫上机针对此特殊旅客的情况与机长沟通。给这位特殊旅客的运送做好了工作。广播通知由格尔木飞往西宁、西安的MU2280航班的旅客开始登机,这位特殊旅客在其亲友的和格尔木机场的地面工作人员陪护下上了飞机,然后工作人员并且与东航机上工作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当这位特殊旅客落座后,我们与他挥手告别,他和亲友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和真挚的感谢。虽然只是一个微笑,只是一句感谢的话语,但是令我们感到了无比的欣慰。
作为一名地面服务工作人员,范瑾结合自己岗位特色,给自己定了这样一条座右铭:“干一行就得把他干好、干得出色。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服务好在机场每一位旅客,把青春奉献给岗位,把温暖送给旅客”。工作中,她热心、诚心、爱心、耐心,真心地对待每一位旅客。长年累月,风雨无阻,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她会因为旅客的一个微笑而心感舒适,因为旅客的一句怨言和不满而心感难受,也正是这种朴素的荣辱感让她更好的用心的为旅客服务。
第四篇:爱心服务真情奉献
爱心服务真情奉献
----记捷龙公司优秀驾驶员黄荣荣同志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足迹书写着自己的历
史。
湖北捷龙交通运业有限公司的驾驶员黄荣荣同志,他自2003
年进入捷龙公司从事驾驶工作。
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却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塑造了一
种不平凡的敬业精神。
“助人为乐、助残扶弱”是捷龙公司对每位驾驶员的服务要求。
黄荣荣同志是“把旅客当做来访的亲人来照顾”作为他的服务宗旨。2003年9月26日早上,驾驶员黄荣荣驾车执行武汉至宜昌的营
运任务。车进汉口金家墩车站时上来一位老太太,孤身一人且未带任何行李,为方便照顾老人,黄荣荣同志特意安排其在前排坐下。在行驶过程中,他观察到老太太一路上不停地默默流泪。通过老太太与临座一女士的谈话,他了解到老太太家住孝感,老家宜昌,因与家人斗气,欲赴命故土。车到宜昌后,黄荣荣同志为她买来盒饭,并诚挚开导说:“您姓黄,我也姓黄,一笔写不出二个黄字,如果您没有亲人的话,就把我当作您的儿子”,在他的一再劝导下,老太太深为感动,放弃了轻生的念头。黄荣荣主动为其办理了返程免乘手续,返回武汉。
到站后,黄荣荣又自费安排老人住下,次日一早他赶到旅店为老人买好回孝感的车票,还赠送老人零用钱备用,并通知其家属到孝感车站接车。老人的安全回家令家属感激涕零,老人的老伴带着五十岁的儿子专程赶到武汉,送来大幅感谢信,盛赞驾驶员黄荣荣亲善和蔼的态度、细心周到的服务和热情无私的奉献精神。
把小小驾驶台视为社会大舞台,把自己当作捷龙企业形象的“一张名片”、“一扇窗口”。2010年10月的一天,黄荣荣同志,在汉阳客运中心站执行汉阳至武昌的接转任务,完成任务后,当他准备开车返回位于汉口金家墩总公司停车场时。细心的他发现站台上仍然站着三位乘客,便主动上前询问,得知三位外地旅客中途失误在汉阳下车,目的地却是到汉口金家墩的火车站,他热情免费送他们到汉口火车站,他诚挚待人的服务感动了旅客,旅客致电公司表扬武汉人文明、礼貌、热情,并称赞捷龙公司驾驶员服务好,态度更好!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11年1月2日、1月5日楚天金报、荆楚网相继以《司机拾金不昧万元现金送失主 荆州商人先忧后喜》《好师傅获拾金不昧证书》为题报道了一则拾金不昧的光荣事迹。主人翁正是黄荣荣同志,2010年的12月25日,黄师傅收班回总部停车场时,拾到乘客手包,手包内装有次日的飞机票和钱包,钱包中有8750元现金和四张银行卡,另外还有身份证等个人证件,“当时看到这么多钱,很惊讶,同时认为失主定很焦急,第一反应就是要尽快找到失主。” 事后黄师傅回忆说,检查完包之后,他根据包内名片上的电话,找到失主。失主感慨万分:间自有真情在,世上还
是好人多!在“万元现金归还荆州乘客”的报道刊发后,武汉市拾遗物品招领处专门为黄荣荣师傅颁发了武汉市市长阮成发亲笔签字的《拾金不昧荣誉证书》,以表彰黄师傅的高尚行为。
一粒砂中看世界,一滴水中见人生,黄荣荣就是这样在自己岗位上忘我地工作着。虽然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塑造了不平凡的敬业精神。
第五篇:扶贫济困送温暖 奉献爱心见真情
扶贫济困送温暖
奉献爱心见真情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构建和谐社会精神,响应渝中区“冬日捐赠”为灾区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的号召,市分行机关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截止14日,工会已将收到捐赠衣物1147件交到解放碑街道党工委做好发送准备。
真情相牵,爱心无价。分行机关全体员工积极踊跃参与,大家带着提着衣物,纷纷前来参加捐助,向灾区人民和困难群众献上一片爱心。有的同志因为出差等原因不能到现场捐助,就委托家人、同事代为捐助,有的同志和家人一起清洗、晾晒准备捐助的棉衣棉被。各部门各单位对捐助物品进行了整理、并分类打包。广大员工纷纷表示,要把为灾区人民和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作为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行动,为培育社会文明新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附表:分行机关各部门捐赠衣物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