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械运动的描述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研究“神舟”八号绕地球飞行时,飞船可看做质点
B.研究“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天宫”一号可看做质点
C.研究火车通过路旁的一根电线杆的时间时,火车可看做质点
D.研究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情况时,电子可看做质点
2.如图1-1-2所示,质点由西向东运动,从A点出发到达C点再返回B点静止.若AC
=100 m,BC=30 m,以B点为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建立直线坐标系,则:出发点的位置为
______m,B点位置为______m,C点的位置为______m,A到B位置变化为______m,方向______,C到B的位置变化为______m,方向______.
3.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于2011年8月23日在中国深圳胜利闭幕,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取了75枚金牌、145枚奖牌的优异成绩,名列金牌榜首,在下列比赛项目中,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的为()
A.健美操B.花样游泳C.跳水D.田径长跑
4.我们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时,总是相对一定的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说“日落西山”,是以山为参考系的B.我们说“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C.坐在火车上的乘客看到铁路旁的树木、电线杆迎面向他飞奔而来,乘客是以他自己为参考系的D.参考系必须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其他物体
5.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位法国飞行员在2000 m高空飞行时,发现座舱边有一个与他几乎相对静止的小“昆虫”,他顺手抓过来一看,原来是一颗子弹.这个情景是因为()
A.子弹静止在空中 B.子弹飞行得很慢C.飞机飞行得很快 D.子弹与飞机同方向飞行,且飞行速度很接近
1.2时间和位移
1.第三十届奥运会开幕式将于2012年7月27日晚20时12分(伦敦时间)在伦敦举行,所有比赛历时17天.以上记录的数据分别指的是()A.时刻和时间间隔B.时间间隔和时刻C.都是时刻D.都是时间间隔
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等于其路程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小于路程
3.下列物理量中是矢量的是()A.质量B.路程C.位移D.时间
4.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间 B.1 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
C.手表上指针指示的是时间D.“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指的是时间
5.一个人晨练,按如图1-2-14所示走半径为R的中国古代的八卦图,中央的S部分是两个直
径为R的半圆,BD、CA分别为西东、南北指向.他从A点出发沿曲线ABCOADC行进,则当他走
到D点时,求他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为多少?位移的方向如何?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有关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B.平均速度等于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C.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2.在下面的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有()
3.2012年1月9日,长春选手梁文豪在全国冬季运动会短道速滑
男子500米决赛中以42秒59的成绩获得金牌,梁文豪之所以能够取得
这个项目的冠军,取决于他在500米中()
A.平均速率大B.到终点的瞬时速度大C.起跑时的瞬时速度大D.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4.下面列举的几种速度中,指瞬时速度的是()
A.某同学百米赛跑的速度是9 m/sB.汽车以40 km/h的速度通过飞云江大桥
C.汽车经过路标时的速度是90 km/hD.子弹在枪管里的速度是400 m/s
5.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 m/s,那么这个物体()
A.在这一时刻之前0.1 s内位移一定是1 mB.从这一时刻之后1 s内位移一定是10 m
C.从这一时刻起10 s内位移可能是50 m
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匀速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000 m路程所需时间一定是100 s
6.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可知
A.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末甲、乙两质点相距
m
7.在北京奥运会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以9秒69的成绩轻松夺金;在男子200米决赛中,以19秒30夺金,成为双冠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博尔特在100 m比赛终点时的瞬时速度为10.32 m/sB.博尔特在200 m比赛中的速度始终为10.36 m/s
C.博尔特在100 m比赛中的平均速度为10.32 m/sD.博尔特在200 m比赛终点时的速度可能为10.10 m/s
8.如图,为甲、乙两物体的x-t图象,则()
A.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若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则一定会相遇
C.在t1时刻甲、乙两物体不会相遇D.t2时刻甲、乙相遇
9.A、B、C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x-t图象如图1-3-11所示,则在0~t0这段时
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A的位移最大B.质点A的路程最小C.三质点的平均速度相等D.三质点平均速率相等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关于加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就是增加出来的速度B.加速度的大小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大小
C.加速度的大小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D.物体有加速度,速度不一定增大
2.关于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的方向C.当物体做加速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B.加速度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D.当物体做减速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3.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1-5-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0 2C.4~6 s内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减小D.0 4.关于速度、速度的改变量、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不等于零,但加速度可能等于零B.物体的速度改变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物体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大D.物体的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5.物体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在运动过程中的任意1 s内,物体的A.末速度是初速度的2倍B.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 m/s C.初速度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D.末速度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6.在下面所说的物体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B.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 C.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不为零 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当物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减小 7.图1-5-5中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甲的加速度等于乙的加速度 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 8.某物体沿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1-5-6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前3 s内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 B.第5 s内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C.第6 s内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 D.第6 s内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9.如图1-5-7所示,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1、t3两时刻对应的纵 坐标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t1、t3两时刻速度相同 B.t2时刻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 C.t1、t3两时刻加速度等值反向 D.若t2=2t1则可以求出物体的初速度为8 m/s 10一物体做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m/s 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m/s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211.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那么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速度不断增大,到加速度减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做匀速运动 B速度不断减小到零,然后反向做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 C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减为零时,速度减小到最小,而后做匀速运动 D速度先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直到静止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章末综合测试 1.在下列比赛项目中,运动员可以视为质点的是()A.花样游泳 B.马拉松比赛C.艺术体操 D.蹦床 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位移的大小一定相等 B.2012年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中肯尼亚黑马卡麦斯·皮特以2小时07分37秒获得冠军,这里2小时07分37秒表示时刻C.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称为速率D.速度不变的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二人均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行走,若以甲为参考系,乙可能是运动的B.甲、乙二人均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行走,若以乙为参考系,则甲是静止不动的C.两辆汽车在公路上沿同一直线行驶,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若观察结果是两辆车都静止,则选用的参考系必定是其中的一辆车 D.两人在公路上行走,速度大小不同,方向相同,则选择其中的一人为参考系,两人都静止 4.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是()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15.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单向运动小球的路径每隔 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1-3所示,则小球在1~6 cm过10 程中的平均速度以及在3.5 cm处的瞬时速度分别是()A.0.25 m/s,0.17 m/sB.0.17 m/s,0.25 m/s C.0.17 m/s,0.17 m/sD.0.17 m/s,无法确定 6.如图1-4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的初速度都为零 C.在t1时间内两物体平均速度相等D.相遇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7.一足球以8 m/s的速度水平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 m/s的速度反向踢出,已知踢球时间为 0.2 s,则在这段时间内,足球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 A.20 m/s2B.40 m/s2C.60 m/s2D.100 m/s2 8.如图1-5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则在图中给出的该质点在前3 s内的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9.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1-7所示,下列 描述中正确的是() A.第1 s内和第2 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B.第1 s内和第2 s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第2 s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D.第3 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同 10.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初速度v0>0,加速度a>0,当加速度a的值由零逐渐 增大到某一值后再逐渐减小到零,则该质点() A.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B.速度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C.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D.位移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11升降机提升重物时重物运动的v-t图象如图1-10所示,利用该图象分析并求解以下问题: (1)物体在0~8 s的时间内是怎样运动的? (2)0~2 s与5~8 s内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是多少? 12.如图1-11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x-t图象,根据图象,求: (1)第2 s内的位移,第4 s内的位移,前5 s的总路程和位移. (2)各段的速度. (3)画出对应的v-t图象. 第三章 运动和力 3.1机械运动 上海市向东中学 王奕磊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运动和力”这一章的第一节,是为以后学习“匀速直线运动”打基础的。同时也是本章学习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关系的基础。更是高中学习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体会到选取参照物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选取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观察、实验、讨论的过程中建立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感受到事物的相对性。 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运动的概念并不陌生,但是,“怎样描述运动?为什么要选取参照物?怎样选取参照物?”这都是学生以前未考虑过的问题,通过观看图片、分析讨论,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参照物对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意义。通过实验,感受通常研究机械运动选择参照物的方法。通过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知道参照物选取得不同,物体运动的描述就不同,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时不存在的(4)会用身边的物体进行实验,研究物体的运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建立参照物的概念 (2)掌握通常情况下研究机械运动选择参照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机械运动的问题,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2)通过讨论“选择不同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认识到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进而体验事物的相对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参照物的概念 2、难点: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四、教学资源 1、实验用小木块、长纸条 2、PPt课件 五、教学设计思想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神州十号成功发射的视频,并由此引出本节的课题。然后展示搭载神舟十号火箭发射时的一组照片,让学生观察发表意见,归纳图片展示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展示有关的视频让学生观察感知有关的机械运动,并进一步用语言描述看到的运动画面,从而强调机械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通过完成学习活动卡上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引导学生明确木块的运动是相对纸条还是相对桌面而言的,由此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分组模拟机械运动,使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是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办法是让学生设计一些活动来模拟机械运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当中与机械运动有关的现象,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六、教案示例 (一)情景引入 在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成功发射并且在太空中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它的成功发射与对接不但使我国的航天事业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充分显示了我国的经济技术与国防实力。 接下来我们所看到的就是搭载神舟十号的火箭离开地面驶向太空的一个壮观景象。【播放视频1】那么今天我们所研究的就是有关物体的运动。 (二)新课教学 1、机械运动 问题1我们来看几幅图片,从这副图片中能否看出火箭是运动的?那么从这三副图片中能否判断这个火箭是运动的呢? 讨论1那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大家可以讨论下回答老师。 结论:从这三副图片中,黄色箭头表示的是发射架的位置,蓝色箭头表示的是火箭的位置。从这三幅图片中可以明显看出火箭相对于发射架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可以说火箭做了机械运动。 讨论2那么到底什么是机械运动呢? 结论:机械运动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活动1在观看的过程中仔细观察你看到了哪些运动的物体,并用语言挑一个画面描述一下。并写在笔记本上。 【播放视频2】从中我们看到了哪些运动的物体? 2、参照物 接下来我们拿出活动卡,阅读活动卡42页上的活动。完成这样两个问题:(1)如何在纸条和桌面上做好标记? (2)第1、第2两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回答问题后,完成实验 活动2将小木块放在长纸条上,在桌面上作好标记,记下小木块在桌面上的位置,同时用笔描出它在长纸条上的位置。 步骤1缓慢地拉动长纸条,观察小木块分别在桌面上和长纸条上的位置变化。小木块是否运动了?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步骤2较快地抽动长纸条,观察小木块分别在桌面上和长纸条上的位置变化。小木块是否运动了?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实验结论: 讨论3我们来分析下实验结论,为什么在同一个实验中木块会出现不同的运动方式呢? 结论:相对于的物体不同,它的运动情况也不同。那么我们就把在木块运动时的纸条和桌面叫做参照物 讨论4那么到底什么叫参照物 结论:参照物定义: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问题2刚才的实验当中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替代木块来进行实验呢? 问题3那么实验当中我们还做了标记,为什么要做标记,不做不行吗? 练习1在课本57页上思考与练习,在这些情景当中找出相应的运动物体和参照物,并填写在书中的表格内。 活动3学生模拟表格当中的情景 3、运动与静止的归纳与总结 【播放视频3】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讨论视频中的物体的运动情况是静止还是运动?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问题4你觉得运动和静止有什么特点吗? 结论: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要选择一个参照物来说。除了研究对象本身以外,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相同可能不同。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用来判断物体A是否在运动的物体B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3.1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用来判断物体A是否在运动的物体B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第一章机械运动 1.甲、乙两人坐在行驶的轮船的船舱里,甲认为自己是静止的,理由是相当于船舱里桌椅等物体的位置没有改变;乙认为自己是运动的,理由是相当于岸上的建筑物的位置是改变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正确,乙错误B.乙正确,甲错误C.甲、乙都不正确D.甲、乙都正确 2.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 B.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时间越短 C.速度大的物体运动一定快 D.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长 3.(不定项)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或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4.请将下面的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5.一列火车长200m,穿过一个长1960m隧道用了2min;然后用这个速度通过一个长3400m的大桥,这列火车通过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6.(2016·广东)小明骑车在某段平直的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共用时12s。如下图所示是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小明在t=7s时刚好到达这段路程的中点。 求:自行车在0~7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 第1节机械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说到运动,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运动着,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没有运动,也就没有我们。下面这段录像是我在我们家的阳台上拍下来的一段公路上的情景,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放录像资料) 在这段录像中。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常见的运动中的第一节——机械运动 二、新课教学 (一)机械运动 1、提出问题:在刚才我们观看的录像中: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你是如何判断汽车、自行车、人是运动的?如何判断楼房、树木、地面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 1 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2、总结归纳:在物理学里,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板书)。 (二)参照物 1、平常我们观察物体是否运动时是相对于什么物体而言的呢? 请同学们观察课件:(1)小孩在公路上跑步。(2)飞机在空中飞行(3)汽车在公路上行驶(4)小船在河水中行驶 小结:我们判断上述物体的运动时,是它们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它们是运动的 2、当我们座在行驶的汽车里,观看车外的景物时,会有什么感觉? (1)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录像,这段录像是我乘校车回密云的途中拍下来的一段。(2)同学们在乘车的时候是否也观察到过同样的现象呢?(3)为什么树会往后退呢? 小结:座在行驶的汽车里,观看车外的景物时,景物相对于观察者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观察者认为树往后退。 3、请同学们观察一幅图片,思考问题:(1)图片: (2)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3)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小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板书) 4、请同学们看课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指明所选择的参照物是什么?(1)汽车在公路上的运动(2)两个小孩跑步(3)在河中行驶的小船 2(4)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 5、请同学们观看初中物理上的视频资源《运动的描述、参照物》 小结:关于参照物,必须弄清楚以下四个问题: (1)我们说一个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首先要确定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2)参照物只是被选做标准的物体,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 (3)不同的物体做参照物,判断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4)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不能以这个被描述的物体为参照物。(5)观察者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时,可以以观察者自己为参照物。(6)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一般以地面或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三)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1、确定参照物 2、确定研究对象 3、判断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1)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则研究对象是运动的(2)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改变,则研究对象是静止的 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包括距离的改变和方位的改变两个方面。 (四)歌曲欣赏并回答问题: 1、观看录像欣赏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电影《闪闪的红星》主体歌 2、回答问题: (1)“小小竹排江中游”,竹排的运动是以谁为参照物?(2)“巍巍青山两岸走”,青山走是以谁为参照物 三、知识应用,考考你: (一)练习题: 1、坐在运动着的汽车上的乘客,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则路旁的树是______,乘客是_____。 2、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上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3、一树叶落于河水中,并顺水流而下,如果说该树叶是静止的,则是以为______参照物。 4、夜晚,月亮在云间穿行,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5、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6、地面上的树木以太阳为参照物,它们是__。 7、甲、乙两同学并肩行走,如果用路旁的树做参照物,两人都是______的;如果用乙同学做参照物,甲同学是______的。 8、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乘客是______的,路旁的孩子说他是______的。因此一个物体的运动、静止是______的,取决于所选的______。 9、滑雪运动员看见两旁的大树飞快地向后退,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观众看见滑雪者飞速前行,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10、人坐在气球的吊篮里,当气球升空时,以气球为参照物,人是______的。 11、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以地面为参照物,同学是______,以太阳为参照物,同学是______的。 12、某同学站在运动的电梯里,如果以他所在的电梯为参照物,则他是_____的。 13、大型运输机长途飞行时,有时要进行空中加油,在空中加油的过程中,加油机相对于运输机应是相对______的。 14、地球同步卫星,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______。 15、煤厂在制作蜂窝煤时,制好的蜂窝煤是用传送带将其从机房内送到机房外面的,传送带在传送蜂窝煤的过程中,若以传送带为参照物,蜂窝煤是______的。 16、以同样快慢,沿同一方向运动的联合收割机和卡车,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是______的;以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______的。 (二)歌曲欣赏: 1、“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句话描述的是谁在运动,是以谁为参照物?同学们如果答对了,老师就把这首歌送给大家。 2、活跃课堂气氛,欣赏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四、课堂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1、机械运动 2、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五、作业:以不同的物体做参照物,观察自己身边的物体的运动。 大城子中学 初二物理 廖秀平 教学设计 课题: 机械运动 一、设计理念 以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基于初一学生的实际以及与机械运动相关的学习任务,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通过问题引导和实验探究让学生能解释机械运动并学会使用公式解决机械运动中一些简单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要讲的机械运动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第二册第二章第二节,是初中科学教材中有关于运动的第一课,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的是一个启蒙的作用。从教材的安排顺序上来看,本节课首先介绍机械运动的概述和分类,再引出本节课的重难点——速度公式,为学生以后对运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对运动这方面的知识掌握甚少,逻辑思维能力也还不是很强。但他们经过初一第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和探究能力,并且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本节课将采用问题引导和实验探究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说出机械运动的几种分类,并能使用速度公式解决简单的运动问题。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对比分类和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并能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养成实验探究的科学性思维,感受实验探索的乐趣和运动在生活中的地位。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参考系的概念,运动的简单分类 教学难点:利用实验探究得出速度公式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验探究法 七、教具 多媒体图片以及动画、实验器材(小车等) 八、课型 新授课 九、课时 1课时 十、教学过程 1、运动和静止 首先提出问题:马路上的人看见车上的人在动,车上的人觉得是马路上的人在动,那么,到底是谁在动呢?让学生思考并相互讨论。引入参考系的概念,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提问几个相关问题加深理解。 2、机械运动的分类 让学生观看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提问两者的区别。协助学生得出机械运动在这方面的分类。 再让学生观看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动画,让学生根据类比的方法讨论得出机械运动在这方面的分类。引出速度的概念以及匀速和变速的区别。 3、速度和平均速度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导出速度公式及单位间的转换 讲解教材中的例题 提问学生在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公式是否适用? 提出平均速度的概念,并解释平均速度公式 讲解相应例题,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并能区分速度与平均速度。 十一、练习设计 1、小明坐在火车上看见树木在向后运动,他选取的参考系是_ 2、小明骑着自行车匀速行驶,在30秒内驶过了60米得距离,问他的速度是_米∕秒 课后习题、作业本上对应的题目 十二、板书设计 略 十三、教学反思 略第二篇:机械运动-教案
第三篇:机械运动作业
第四篇:机械运动教案
第五篇:机械运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