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难题学生用

时间:2019-05-14 07:4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机械运动难题学生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机械运动难题学生用》。

第一篇:机械运动难题学生用

机械运动专题

1、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A.甲上升,乙下降 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

2、长200米的列车用120秒匀速通过1.6千米的长桥,列车运行的速度是[ ] A.11.7米/秒

B.15米/秒 C.13.3米/秒

D.1.7米/秒

3、小船往返于沿河的甲、乙两地。若河水不流动,往返一次需要时间t1,若河水流动,则往返一次需要时间 t2,则 [ ] A.t1=t2

B.t1>t2 C.t1

D.由船速和水速决定 4.人在地球上看到月亮从云中穿出,这种情况下的参照物是[ ] A.地球

B.人

C.月亮

D.云

5、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 ] A.竖直下落

B.斜向东下落 C.斜向西下落

D.斜向南下落或斜和北下落

6、河中有一漂浮物,甲船在漂浮物上游100米处;乙船在漂浮物下游100米处,若两船同时以相同速度去打捞。则[ ] A.甲船先到

B.乙船先到 C.两船同时到

D.无法判断谁先到

7、甲、乙两车并排停在车站。后来,坐在甲车内的小张看到窗外的树木向西移动;坐在乙车内的小李看到小张不动。那么由此可知[ ] A.甲车向东开动,乙车不动 B.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西开动 C.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大地为参照物 D.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他自己为参照物

8、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 [ ] A.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心脏跳动一次 C.人正常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呵欠

9、某商场的自动扶梯在0.5分钟内,可以把站在扶梯上的顾客送到二楼。如果扶梯不动,人走上去需要1.5分钟,那么,当人沿着开动的自动扶梯走上去,需要的时间[ ] A.2分钟

B.1分钟 C.0.375分钟

D.0.5分钟

10、某同学晚上仰头看着月亮行走时,看到月亮会跟着自己向前走,不走时,月亮也不动,这时,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附近的房子

B.人自己 C.月亮

D.漂动的云

11、一列客车做直线运动,第一秒内前进1米,第2秒内前进2米,第3秒内走3米,„„则此车的运动是[ ] 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前3秒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匀加速直线运动

12、一皮带传动装置如图2—6所示,则大轮上a点的速度和小轮上b点的速度相比有[ ] A.Va>Vb

B.Va

13、做机械运动的物体是[ ] A.铁锅生锈

B.田里玉米长高 C.水蒸发

D.地球绕太阳公转

14、一辆汽车以V1的速度行驶了1/3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2=20千米/小时跑完了其余2/3的路程,若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27千米/小时,则V1的值为 [ ] A.90千米/小时

B.56千米/小时 C.35千米/小时

D.32千米/小时

15、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甲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路程上分别以40千米/小时和6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时间内分别以40千米/小时和6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和的关系是[ ] A.V甲=V乙

B.V甲>V乙 C.V甲<V乙

D.无法判断 16.请根据图2—7所示,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 [ ]

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 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C.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D.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

17.一列火车以10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内一乘客以2米/秒的速度从车头方向走向车尾方向。若乘客走了24秒,则在这段时间内人相对于地面走的距离为 [ ] A.48米

B.240米 C.288米

D.192米 18.某一学生在运动会上掷铅球,成绩是12米,那么铅球通过的距离[ ] A.等于12米

B.大于12米 C.小于12米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9、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枫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中所涉及的“卧看满天云不动”是因为()

A、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 B、诗人的浪漫情怀所致 C、云本来就不动 D、云向西运动 20、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

A.竖直下落

B.斜向东下落 C.斜向西下落 D.斜向南下落或斜和北下落

21、小王和小李站在匀速前进火车的车厢两头,小王站在车厢前头,小李站在车厢的末尾.用玩具手枪对射.假如他们用的是相同的玩具手枪,又同时开枪,则()

A.小王先中弹

B.小李先中弹

C.两人同时中弹

D.都有可能

22、在一条公路上,某公安警察骑摩托车以90千米/小时的速度追赶他前面的距60千米的载有走私货物的卡车,摩托车追了135千米终于追上了卡车,卡车的逃跑速度应是()

A.50千米/小时

B.45千米/小时

C.40千米/小时

D.12.5千米/小时

23、河中有一漂浮物,甲船在漂浮物的上游l00m处,乙船在漂浮物的下游l00m处,甲、乙两船与漂浮物在同一直线上,并以相同的速度打捞,则()

A.甲船先到

B.乙船先到

C.两船同时到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4、有一列夏令营的队伍,长360米,以36米/分的速度沿一条平直的公路匀速前进.有一位同学以3米/秒的速度由队伍的末尾跑到队伍的前头传递消息,立即又以同样的速度返回队伍的末尾.则此同学往返共需时间为()

A.200秒钟

B.240秒钟

C.250秒钟

D.300秒钟

25、小船往返于沿河的甲、乙两地,若河水不流动,往返一次需时间t1,若河水流动.住返一次需时间t2,则t1与t2的大小关系是()

A.t1=t2

B.t1>tC.t1<t2

D.由水的流速和船速的大小确定

26、下图是空中加油的情景,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A.以加油机自己为参照物B.以受油机为参照物 C.以地面为参照物 D.三种说法都不对

27、“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28、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年轻时有一次访问德国,当地一名数学家在电车上给他出了一道题:甲、乙两人相对而行,相距50千米。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甲带一条狗,狗每小时走4千米,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走,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走,这样持续下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时,这条狗一共走了()(A)50千米(B)40千米(C)30千米(D)20千米

二、填空题

1.甲、乙二人进行百米赛跑,甲到达终点时,乙还距终点10米。若让甲从起跑线后退10米,甲、乙同时起跑,则先到达终点,要让甲、乙同时起跑,同时到达终点,则乙应从起跑线前移_______米。

2.一条船在静水中航行,通过1000米用400秒,若该船在流速为1.5米/秒的河中顺水航行,则通过1000米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秒。

3.某段铁路由长度为L的铁轨一根接一根地铺成。一列火车在匀速前进,车内一位旅客要测量火车的运动速度。他测出了火车经过铁轨接缝时连续发生N次振动的时间间隔为t,则计算车速v的关系式v=__________。

4.一列客车长200米,以20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长300米的货车,货车速度36千米/小时,那么坐在客车窗口的乘客看见货车从他眼前通过的时间是_________秒。

9.甲、乙两列火车,车长分别为L1和L2,在相邻的两条轨道上,甲车以速度v1向东匀速行驶,乙车以速度v2向西匀速行驶,则甲、乙两列火车相遇到离开所需时间为__________。10、2011年11月3日凌晨,我国自主设计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安全对接,携手遨游太空,如图1所示,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____________的,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

11、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_______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运动.1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8甲、乙),其中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____。

三、计算题

1.某工厂每天早晨都派小车按时接总工程师上班。有一天,总工程师为了早些到工厂,比平日提前1小时出发步行去工厂。走了一段时间后,遇到来接他的小车才上车继续前进。进入工厂大门后,他发现只比平时早到10分钟。问总工程师在路上步行了多长时间才遇到来接他的汽车?设人和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一静水湖的南北两岸,有两只船同时相向开出,各以其速度垂直于湖岸匀速驶向对岸。两船在离北岸800米处迎面相会,相会后继续驶向对岸。靠岸后立即返航,两船又在离南岸600米处迎面相会。若不计两船靠岸时间,求湖宽。

3、某船在静水中航速为36千米/小时,船在河中逆流而上,经过一座桥时,船上的一只木箱不慎被碰落水中,经过两分钟,船上的人才发现,立即调转船头追赶,在距桥600米处追上木箱,则水的流速是多少米/秒?

4、某人身高1.7米,为了测试路灯的高度,他以路灯正下方沿平直公路以1米/秒的速度走开。某时刻他的影长为1.3米,再经过2秒钟,他的影子长为1.8米。路灯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5、一队伍(纵队)长120米,正以某一速度匀速前进。现因有事传达,一通讯员从队尾跑到排头后立即掉头以大小不变的速度从排头跑回队尾。已知在这一过程中队伍前进了160米,求通讯员在这一过程中往返共跑了多少米。

6、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v2,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汽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1,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求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第二篇:用幽默化解难题

用幽默化解难题

威廉•D•埃利斯

在面对生活中较为激烈的冲突时,我们中有许多人因采用直截了当的回击而败下阵来,而来点幽默,也许就能使我们赢得胜利。就拿我的一位年轻朋友来说吧,他因上班迟到,收到了一份最后通牒。就在这之后不久,他又在上班的路上遇到了交通堵塞。尽管萨姆以往迟到了总会有个正当的借口——家里有人得了重病——可是这次,他认定这个惯用的借口再也不会奏效了。他的上司也许正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在演练着开除他的演说词了。

上司确实如此。萨姆9点35分走进了办公室。办公室里如同更衣室一般安静,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地工作。萨姆的上司朝他走了过来。突然,萨姆强作欢笑,猛地伸出手来,说道“你好!我是萨姆•梅纳德,我现在申请在35分钟之前刚刚空出来的那份工作。疾足者能先得吗?”全屋里的人哄堂大笑。上司忍着笑,走回自己的办公室去了。萨姆运用了唯一能获胜的工具——笑声,保住了他的那份工作。

在处理我们生活中难以应付的局面时,幽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但却又常常被忽视了的手段。它可以用来解决分歧、表示道歉、说“不”、进行批评、让别人根据你的要求做事又不丢面子。对于某些工作来说,幽默是唯一能获胜的工具。它是讨论敏感话题的一种办法。在讨论太敏感的话题时一本正经地对话,可能会引起激烈冲突。例如,许多人都认为电视喜剧演员,如今为了种族间和宗教间的相互包容所起的作用,比其他任何论坛的人都更大。

幽默通常是防止小误会升级到大问题的最佳方法。最近,我的一位邻居在妻子开车送他去机场的路上,与她发生了一点口角。上了飞机后,他感到很痛苦,知道妻子也很难过。当他妻子两小时后回到家时,接到了一个长途电话。“受话人‘Mrs.I.A.Pologize(夫人,我道歉)’,”接线员拖长声音说道,“名字的拼写为P „。”一眨眼功夫,电话线两端的人的整个一天由阴转晴。

一位思维敏捷的英国女主人举行一个正式晚宴,宴请八位贵宾,希望取得他们对一个大型慈善活动的赞助。那时英国盛行简朴,所以她派孩子们端菜送饭。她知道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当他儿子像走钢丝一样小心谨慎地端进一只很大的烤火鸡时,真的发生了一件事情。男孩很顺利地用胳膊肘推开餐厅的双开式弹簧门,但是门又反弹了回来,把鸡撞到餐厅的地板上了。

那男孩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客人们盯着自己的盘子看。女主人只是转过头来,微笑着对儿子说道:“不要紧,丹尼尔,把它捡起来,拿回厨房就是了。”——她吐字非常清楚,所以儿子会领悟她所说的意思,——“把另一只拿来。”

一个眼神,一句幽默,饭桌上令人脸红的尴尬场面很快就变成了心照不宣的乐趣了。

幽默之所以能消除敌意的对抗,其力量在于无言的承诺:“我的朋友,你让我脱身,我也让你走人。”其诀窍就是权当你的对手是心怀好意,微微一笑——适可而止。擅长此道的加拿大总督罗兰•米切纳,去视察一所公立学校时,遇到了正在罢工的维修工人设置的一条气势汹汹的纠察线。如果他从纠察线前退缩回去,就会严重损害总督府的形象;如果他越过这条线,可能一下子就会让政府陷入棘手的劳工争端问题。

他在考虑这事的时候,更多的罢工工人聚集起来,拦住了他的去路。突然,他脸上的那一点灰白胡子向两边微微一翘,像柴郡猫一样咧嘴笑道,“你们都出来看我,真是太好了!”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回响,“谢谢你们。我们可以进去了吗?”纠察线向两边分开了。当纠察队员们开始咯咯笑的时候,总督正迈着大步,轻快地踏上了学校的台阶了。

以后当你陷入有关种族问题的尴尬境地时,借鉴欧洲共同市场的外交代表们的作法。在历史进程中,几乎每一个成员国都曾遭到至少一个其它国家的入侵或背叛,所以共同市场之间的相互和谐必须不断地得到巩固。有一种方法就是对民族特征的调侃。最近,一位刚到共同市场布鲁塞尔总部的代表自我介绍说他是瑞士(无海之国)的海军部长。大家听了都笑起来了。

这位瑞士代表反嘲道,“嗨,为什么不行?意大利(无财之国)不是还有财政部长吗?” 当然,幽默通常不仅仅只是笑笑而已。当幽默以更为巧妙的形式出现时,就具有特洛依木马的特性:没人会提防它;我们接受它,只是因为它看上去有点像个小小的木制玩具。然而,它一旦进来了,就能在城市内引起改革、反叛和抵抗。例如,有人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人挡住了德军的占领,除了英勇的英国皇家空军以外,还有英国式的幽默也起了很大作用。举一个例子就足以说明问题:这个著名的故事说的是一位妇女在伦敦遭轰炸期间,最后被人费力地从被炸成瓦砾的家中救了出来。当问她“你丈夫在哪儿?”时,她掸掉满头、满胳膊的砖灰,回答道,“正在利比亚打仗呢,那个胆小鬼!”

当生活把我们逼到绝境中时,我们首先要问的一个问题或许就是,“我们可以用笑声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肩负重任之人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重大问题——而且通常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美国陆军参谋长乔治•C•马歇尔将军努力让当时尚未准备好的美国参加二战时,在就哪一方面最需要支持这一问题上,他遭到了最高统帅的激烈反对。马歇尔觉得我们最需要的是高度机械化的地面部队,而海军出身的罗斯福总统则认为我们主要的需要是一支强有力的海军部队,另加一支大规模的空军部队。在与总统越来越激烈的争论中,马歇尔据理力争,并开始酝酿更强有力的反驳。最后,在一次异常激烈的会议上,一贯板着脸的马歇尔挤出一丝笑容,笑着说道:“总统先生,您最好还是不要把海军说成‘我们’,把陆军说成‘他们’吧。”

罗斯福从眼镜上方审视了一下马歇尔,然后突然大笑起来。很快,他更加客观地研究了马歇尔的建议,终于采纳了加强地面部队这一方案。

有时候,幽默不仅仅能避免争论,挽回面子或者保住工作;它还能挽救生命。维克托•弗兰克尔是个精神病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囚禁在一个德国的集中营里。随着幸存的囚犯人数越来越少,囚犯的生活条件越来越恶劣,弗兰克尔和他最亲密的难友极力寻找办法来求生。在这些侮辱人格的集中营中,除了营养不良、劳累和疾病以外,因绝望而自杀是最大的杀手。

作为一个精神病学家,弗兰克尔知道幽默是人最好的求生武器之一,因为它能让人远离恐怖,即使是片刻的远离也好。于是,弗兰克尔制定了一条规则,他和他的朋友每一天必须编造一个有趣的轶事讲给对方听,特别是讲一些他们获得解放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受到这种藐视一切的笑声的感染,其他人都被吸引住了。一名饥饿的囚犯预言说将来他可能会出席一个盛大的正式宴会。当汤被端上来时,他会打破礼节,哀求女主人说,“从最下面捞吧!”

如果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幽默能成功地运用的话,那么你我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不能用它来解决的呢?

第三篇:机械运动作业

第一章机械运动

1.甲、乙两人坐在行驶的轮船的船舱里,甲认为自己是静止的,理由是相当于船舱里桌椅等物体的位置没有改变;乙认为自己是运动的,理由是相当于岸上的建筑物的位置是改变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正确,乙错误B.乙正确,甲错误C.甲、乙都不正确D.甲、乙都正确

2.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

B.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时间越短

C.速度大的物体运动一定快

D.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长

3.(不定项)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或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4.请将下面的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5.一列火车长200m,穿过一个长1960m隧道用了2min;然后用这个速度通过一个长3400m的大桥,这列火车通过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6.(2016·广东)小明骑车在某段平直的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共用时12s。如下图所示是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小明在t=7s时刚好到达这段路程的中点。

求:自行车在0~7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第四篇:机械运动教案

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

第1节机械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说到运动,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运动着,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没有运动,也就没有我们。下面这段录像是我在我们家的阳台上拍下来的一段公路上的情景,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放录像资料)

在这段录像中。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常见的运动中的第一节——机械运动

二、新课教学

(一)机械运动

1、提出问题:在刚才我们观看的录像中: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你是如何判断汽车、自行车、人是运动的?如何判断楼房、树木、地面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 1 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2、总结归纳:在物理学里,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板书)。

(二)参照物

1、平常我们观察物体是否运动时是相对于什么物体而言的呢? 请同学们观察课件:(1)小孩在公路上跑步。(2)飞机在空中飞行(3)汽车在公路上行驶(4)小船在河水中行驶

小结:我们判断上述物体的运动时,是它们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它们是运动的

2、当我们座在行驶的汽车里,观看车外的景物时,会有什么感觉?

(1)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录像,这段录像是我乘校车回密云的途中拍下来的一段。(2)同学们在乘车的时候是否也观察到过同样的现象呢?(3)为什么树会往后退呢?

小结:座在行驶的汽车里,观看车外的景物时,景物相对于观察者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观察者认为树往后退。

3、请同学们观察一幅图片,思考问题:(1)图片:

(2)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3)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小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板书)

4、请同学们看课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指明所选择的参照物是什么?(1)汽车在公路上的运动(2)两个小孩跑步(3)在河中行驶的小船

2(4)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

5、请同学们观看初中物理上的视频资源《运动的描述、参照物》 小结:关于参照物,必须弄清楚以下四个问题:

(1)我们说一个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首先要确定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2)参照物只是被选做标准的物体,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

(3)不同的物体做参照物,判断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4)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不能以这个被描述的物体为参照物。(5)观察者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时,可以以观察者自己为参照物。(6)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一般以地面或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三)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1、确定参照物

2、确定研究对象

3、判断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1)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则研究对象是运动的(2)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改变,则研究对象是静止的 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包括距离的改变和方位的改变两个方面。

(四)歌曲欣赏并回答问题:

1、观看录像欣赏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电影《闪闪的红星》主体歌

2、回答问题:

(1)“小小竹排江中游”,竹排的运动是以谁为参照物?(2)“巍巍青山两岸走”,青山走是以谁为参照物

三、知识应用,考考你:

(一)练习题:

1、坐在运动着的汽车上的乘客,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则路旁的树是______,乘客是_____。

2、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上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3、一树叶落于河水中,并顺水流而下,如果说该树叶是静止的,则是以为______参照物。

4、夜晚,月亮在云间穿行,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5、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6、地面上的树木以太阳为参照物,它们是__。

7、甲、乙两同学并肩行走,如果用路旁的树做参照物,两人都是______的;如果用乙同学做参照物,甲同学是______的。

8、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乘客是______的,路旁的孩子说他是______的。因此一个物体的运动、静止是______的,取决于所选的______。

9、滑雪运动员看见两旁的大树飞快地向后退,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观众看见滑雪者飞速前行,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10、人坐在气球的吊篮里,当气球升空时,以气球为参照物,人是______的。

11、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以地面为参照物,同学是______,以太阳为参照物,同学是______的。

12、某同学站在运动的电梯里,如果以他所在的电梯为参照物,则他是_____的。

13、大型运输机长途飞行时,有时要进行空中加油,在空中加油的过程中,加油机相对于运输机应是相对______的。

14、地球同步卫星,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______。

15、煤厂在制作蜂窝煤时,制好的蜂窝煤是用传送带将其从机房内送到机房外面的,传送带在传送蜂窝煤的过程中,若以传送带为参照物,蜂窝煤是______的。

16、以同样快慢,沿同一方向运动的联合收割机和卡车,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是______的;以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______的。

(二)歌曲欣赏:

1、“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句话描述的是谁在运动,是以谁为参照物?同学们如果答对了,老师就把这首歌送给大家。

2、活跃课堂气氛,欣赏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四、课堂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1、机械运动

2、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五、作业:以不同的物体做参照物,观察自己身边的物体的运动。

大城子中学

初二物理

廖秀平

第五篇:机械运动-教案

第三章 运动和力 3.1机械运动

上海市向东中学

王奕磊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运动和力”这一章的第一节,是为以后学习“匀速直线运动”打基础的。同时也是本章学习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关系的基础。更是高中学习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体会到选取参照物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选取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观察、实验、讨论的过程中建立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感受到事物的相对性。

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运动的概念并不陌生,但是,“怎样描述运动?为什么要选取参照物?怎样选取参照物?”这都是学生以前未考虑过的问题,通过观看图片、分析讨论,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参照物对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意义。通过实验,感受通常研究机械运动选择参照物的方法。通过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知道参照物选取得不同,物体运动的描述就不同,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时不存在的(4)会用身边的物体进行实验,研究物体的运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建立参照物的概念

(2)掌握通常情况下研究机械运动选择参照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机械运动的问题,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2)通过讨论“选择不同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认识到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进而体验事物的相对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参照物的概念

2、难点: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四、教学资源

1、实验用小木块、长纸条

2、PPt课件

五、教学设计思想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神州十号成功发射的视频,并由此引出本节的课题。然后展示搭载神舟十号火箭发射时的一组照片,让学生观察发表意见,归纳图片展示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展示有关的视频让学生观察感知有关的机械运动,并进一步用语言描述看到的运动画面,从而强调机械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通过完成学习活动卡上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引导学生明确木块的运动是相对纸条还是相对桌面而言的,由此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分组模拟机械运动,使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是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办法是让学生设计一些活动来模拟机械运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当中与机械运动有关的现象,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六、教案示例

(一)情景引入

在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成功发射并且在太空中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它的成功发射与对接不但使我国的航天事业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充分显示了我国的经济技术与国防实力。

接下来我们所看到的就是搭载神舟十号的火箭离开地面驶向太空的一个壮观景象。【播放视频1】那么今天我们所研究的就是有关物体的运动。

(二)新课教学

1、机械运动

问题1我们来看几幅图片,从这副图片中能否看出火箭是运动的?那么从这三副图片中能否判断这个火箭是运动的呢?

讨论1那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大家可以讨论下回答老师。

结论:从这三副图片中,黄色箭头表示的是发射架的位置,蓝色箭头表示的是火箭的位置。从这三幅图片中可以明显看出火箭相对于发射架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可以说火箭做了机械运动。

讨论2那么到底什么是机械运动呢?

结论:机械运动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活动1在观看的过程中仔细观察你看到了哪些运动的物体,并用语言挑一个画面描述一下。并写在笔记本上。

【播放视频2】从中我们看到了哪些运动的物体?

2、参照物

接下来我们拿出活动卡,阅读活动卡42页上的活动。完成这样两个问题:(1)如何在纸条和桌面上做好标记?

(2)第1、第2两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回答问题后,完成实验

活动2将小木块放在长纸条上,在桌面上作好标记,记下小木块在桌面上的位置,同时用笔描出它在长纸条上的位置。

步骤1缓慢地拉动长纸条,观察小木块分别在桌面上和长纸条上的位置变化。小木块是否运动了?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步骤2较快地抽动长纸条,观察小木块分别在桌面上和长纸条上的位置变化。小木块是否运动了?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实验结论:

讨论3我们来分析下实验结论,为什么在同一个实验中木块会出现不同的运动方式呢? 结论:相对于的物体不同,它的运动情况也不同。那么我们就把在木块运动时的纸条和桌面叫做参照物

讨论4那么到底什么叫参照物

结论:参照物定义: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问题2刚才的实验当中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替代木块来进行实验呢? 问题3那么实验当中我们还做了标记,为什么要做标记,不做不行吗?

练习1在课本57页上思考与练习,在这些情景当中找出相应的运动物体和参照物,并填写在书中的表格内。

活动3学生模拟表格当中的情景

3、运动与静止的归纳与总结 【播放视频3】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讨论视频中的物体的运动情况是静止还是运动?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问题4你觉得运动和静止有什么特点吗?

结论: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要选择一个参照物来说。除了研究对象本身以外,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相同可能不同。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用来判断物体A是否在运动的物体B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3.1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用来判断物体A是否在运动的物体B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下载机械运动难题学生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机械运动难题学生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械运动教案

    教学设计 课题: 机械运动 一、 设计理念 以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基于初一学生的实际以及与机械运动相关的学习任务,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通过问题引导和实验探究让......

    学生的难题

    问题一: 错别字超多。词语贫乏,常词不达意或用词错误。 主要原因: 1、三年级学生识字量、词语积累量本来就少,这是客观原因;再加上葛阳这边的家长大都不太注重孩子的学习,整个假期......

    用精细化化解作文难题

    用精细化化解作文难题的几点做法 作文与阅读并列为语文教学的双翼,而且作文还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可想而知。但众所周知作文难教,大部分学生都犯愁写......

    机械运动的描述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研究“神舟”八号绕地球飞行时,飞船可看做质点B.研究“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天宫”一号可看做......

    机械运动教案(最终版)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纳米km dm cm mm um nm 3-12、换算关系......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

    一列火车长200m,以20m/s的速度通过长1800m的铁路桥,这列火车通过大桥用了多少时间?已知一物体运动,前半路程速度为 速度?某船在静水中航速为36千米/小时,船在河中逆流而上,经过一座......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2 3 1 2止的情况. 3 、知道机械运动 、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能力目标: 、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

    八年级物理 机械运动 教案

    简单运动 【引入】 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在小学的语文课本里有这么一则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说的是战国时期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说:“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