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的难题
问题一:
错别字超多。词语贫乏,常词不达意或用词错误。
主要原因:
1、三年级学生识字量、词语积累量本来就少,这是客观原因;再加上葛阳这边的家长大都不太注重孩子的学习,整个假期真正能学习的孩子没几个,这样一个暑假下来基本上把一、二年级的大部分字词给荒废了。
2、学生阅读量极少且根本没有收集、积累字词的意识和习惯。
3、学生有粗心马虎以及懒惰、应付的思想。反正写了,交上去就行。
主要对策:
1、印发一二年级生字词,利用三周时间熟读、抄写。通过强化把遗失的都尽量捡回来。
2、再次教给学生识字记字的方法。特别是根据形声字的造字规律来记忆和辨析字词的方法。
3、人手一本字典词典,要求不懂的字一定要询问同桌或老师,最好是老老实实查字典,否则错一字要在专门的错字改正本上认真写对5次,再错要写10次。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要让他记住正确的字形,更是要让他养成细心写好字、负责写对字的习惯,杜绝学生偷懒应付的思想。对进步显著的则及时予以表扬。
4、归类歼灭。主要是一些粗心马虎就容易写错的字,比如常错加尾巴的字(如武、试、展、丧等);易多加(少写)一点的字;易多加(少写)一横的字,等等。
5、让学生自改、互改错别字。
6、引导学生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我要求学生留心积累课文和优秀作文里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批阅,并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学以致用。如第六单元的作文要求是向同学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有一些同学写的是南宁动物园。我就引导他们在写动物园里的海豚海狮表演时,仿照《24 香港,璀璨的明珠》里关于海洋公园的描写来写。有一些同学写武鸣、南宁的夜景,那该文第5段(灯的海洋)也是一个很好的参照。
问题二:
语句不通顺,表意不清楚。常常不点标点符号或用错标点符号。
主要原因:
1、壮语环境影响很深,学生普遍缺乏汉语语感;
2、学生没有掌握标点符号知识。
主要对策:
1、充分利用早读和课文教学,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读准确,读流利,培养语感。
2、明确并严格检查背书任务。我坚信:背书是培养、内化语感最有效的手段。
3、印发并学习常用的标点符号用法。学习本册选读课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对学生掌握标点也很有帮助。
4、指导学生“我手写我心”。只有让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有了真情实感,才更易于清楚通顺地表达出来。此外,一般我都是让学生先说后写,再改再写。大部分学生能在组内或班内把自己当次的作文内容清楚通顺的说出来,写出来了,再抄到作文本去。
5、指导学生自改互改。我认为:自改互改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学生不断提高作文能力的过程。找出并改正错别字和病句是目前我对学生自改互改作文的两点基本要求。依目前来看,经过大半个学期的训练,我班大部分学生还是可以胜任的。
问题三:
1、不懂得布局谋篇,没有分段意识。一篇作文就是一段或乱分段。
2、不懂得根据主题选材,叙事流水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主要原因:
由写话到作文,跨度太大。学生只有写话的片段意识,没有作文的整体意识。
主要对策:
1、让学生明确写话和作文结构上的区别。这个不难,拿出来一比较,很多学生都懂得作文至少要比写话多个开头、结尾。再跟学生说说开头结尾的一些写法就可以了。
2、教学生写作文提纲,让学生仿写并掌握一般作文的结构和写法。三年级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总——分——总”的作文结构。所以我就引导学生在写人写事和写景写物的作文中应用这种结构来写三段作文或四段作文。如第二单元的作文训练是写身边熟悉的一个人,学生大都写《我的妈妈(或爸爸、同学等)》,我就引导学生第一段写人物的外貌,概述人物特点;第二段、第三段根据那个人的特点先写一个中心句(如“我的妈妈很勤劳”、“我的妈妈很爱我”等等),再根据中心句选材叙事;第四段作总结、赞美等。再如第六单元的作文:写自己去过的地方,很多学生写花花世界或动物园,我就引导学生第一段写花花世界或动物园的地理位置、总体印象或去那里的时间等等。第二第三段同样先根据花花世界或动物园的特点如美丽、有趣等写一个中心句,再根据中心句进一步生动描写。最后一段进行总结、赞美等。通过几次这样的作文训练,培养了学生作文的结构意识和根据中心选材的意识。目前我班学生已能自如的运用以上结构来写人写事,写景写物。也许有些老师会认为我这样做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网上也常有让三年级学生自由写文的观点,但我认为仿写是作文的必经步骤,创新也是要先有一个基础作平台的。何况三年级的作文本来就处于起步阶段呢。
3、通过课文和范文的教学,教会学生“看”优秀作文。很多学生看优秀作文,仅仅是看里面写了什么什么事,是否有趣。最多再抄写一些优美词句,完了——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我常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感知体会并尝试分析课文和《新语文阅读》、《同步作文指导》里优秀作文的结构、选材、写法,并让学生口头或书面仿写,强化学生“看”文的能力。
问题四:
作文素材极其贫乏,所写内容基本相同,大多叙述无味不生动。
主要原因:
1、学生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不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闪光的东西。
2、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
主要对策:
1、引导学生写日记。农村孩子的生活面虽然相对较窄,更没有互联网和百度去开阔视野,但他们生活在美丽的田野山村,每天往返于村庄校园,嬉戏于田间地头,偶尔还有摸虾打雀的勾当,并不缺乏鲜活的人和事,每天写一个生活里的新发现或闪光点,写一个自己特有的经历和情感体验,就能为作文积累不少鲜活生动的素材。
2、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写景叙事。此外,上次视频指导听了袁志勇老师的讲座,他说的:把没有声音的写成有声音的,把没有形状的写成有形状的,把没有颜色的写成有颜色的,把没有温度的写成有温度的,把单音的写成双音的,我认为这种方法也很好,目前正在尝试之中。
3、撰写鼓励性评语并及时展示表扬学生写出的优美句子、生动素材,优美文章。
4、鼓励学生从事情的整体布局构思和拓展事件的具体内涵上创新,这是袁老师在上次的视频指导中说的,也是我下一步工作的设想。
以上几点做法,在作文教学指导中实际上是既综合运用又各有侧重的。初期主要是解决字词句问题,后期主要是侧重结构、选材和写法方面的指导。另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课文教学与作文指导的时间分配与相互促进问题等等。总之,作文教学博大精深,以上这些,只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摸索,对象也仅限于葛阳小学三年级学生,虽然经过大半个学期的实践,自我感觉目前我班学生的作文已经好多了,至少有点文章的样子了,学生也不再怕写作文了。但这些做法妥否,或者还有其它更多更好的办法,还望各位同仁和专家批评指教。如果本文能对大家的作文教学有一点点的帮助,那我就心有所安了。
第二篇:机械运动难题学生用
机械运动专题
1、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A.甲上升,乙下降 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
2、长200米的列车用120秒匀速通过1.6千米的长桥,列车运行的速度是[ ] A.11.7米/秒
B.15米/秒 C.13.3米/秒
D.1.7米/秒
3、小船往返于沿河的甲、乙两地。若河水不流动,往返一次需要时间t1,若河水流动,则往返一次需要时间 t2,则 [ ] A.t1=t2
B.t1>t2 C.t1 D.由船速和水速决定 4.人在地球上看到月亮从云中穿出,这种情况下的参照物是[ ] A.地球 B.人 C.月亮 D.云 5、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 ] A.竖直下落 B.斜向东下落 C.斜向西下落 D.斜向南下落或斜和北下落 6、河中有一漂浮物,甲船在漂浮物上游100米处;乙船在漂浮物下游100米处,若两船同时以相同速度去打捞。则[ ] A.甲船先到 B.乙船先到 C.两船同时到 D.无法判断谁先到 7、甲、乙两车并排停在车站。后来,坐在甲车内的小张看到窗外的树木向西移动;坐在乙车内的小李看到小张不动。那么由此可知[ ] A.甲车向东开动,乙车不动 B.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西开动 C.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大地为参照物 D.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他自己为参照物 8、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 [ ] A.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心脏跳动一次 C.人正常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呵欠 9、某商场的自动扶梯在0.5分钟内,可以把站在扶梯上的顾客送到二楼。如果扶梯不动,人走上去需要1.5分钟,那么,当人沿着开动的自动扶梯走上去,需要的时间[ ] A.2分钟 B.1分钟 C.0.375分钟 D.0.5分钟 10、某同学晚上仰头看着月亮行走时,看到月亮会跟着自己向前走,不走时,月亮也不动,这时,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附近的房子 B.人自己 C.月亮 D.漂动的云 11、一列客车做直线运动,第一秒内前进1米,第2秒内前进2米,第3秒内走3米,„„则此车的运动是[ ] 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前3秒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匀加速直线运动 12、一皮带传动装置如图2—6所示,则大轮上a点的速度和小轮上b点的速度相比有[ ] A.Va>Vb B.Va 13、做机械运动的物体是[ ] A.铁锅生锈 B.田里玉米长高 C.水蒸发 D.地球绕太阳公转 14、一辆汽车以V1的速度行驶了1/3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2=20千米/小时跑完了其余2/3的路程,若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27千米/小时,则V1的值为 [ ] A.90千米/小时 B.56千米/小时 C.35千米/小时 D.32千米/小时 15、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甲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路程上分别以40千米/小时和6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时间内分别以40千米/小时和6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和的关系是[ ] A.V甲=V乙 B.V甲>V乙 C.V甲<V乙 D.无法判断 16.请根据图2—7所示,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 [ ] 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 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C.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D.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 17.一列火车以10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内一乘客以2米/秒的速度从车头方向走向车尾方向。若乘客走了24秒,则在这段时间内人相对于地面走的距离为 [ ] A.48米 B.240米 C.288米 D.192米 18.某一学生在运动会上掷铅球,成绩是12米,那么铅球通过的距离[ ] A.等于12米 B.大于12米 C.小于12米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9、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枫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中所涉及的“卧看满天云不动”是因为() A、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 B、诗人的浪漫情怀所致 C、云本来就不动 D、云向西运动 20、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 A.竖直下落 B.斜向东下落 C.斜向西下落 D.斜向南下落或斜和北下落 21、小王和小李站在匀速前进火车的车厢两头,小王站在车厢前头,小李站在车厢的末尾.用玩具手枪对射.假如他们用的是相同的玩具手枪,又同时开枪,则() A.小王先中弹 B.小李先中弹 C.两人同时中弹 D.都有可能 22、在一条公路上,某公安警察骑摩托车以90千米/小时的速度追赶他前面的距60千米的载有走私货物的卡车,摩托车追了135千米终于追上了卡车,卡车的逃跑速度应是() A.50千米/小时 B.45千米/小时 C.40千米/小时 D.12.5千米/小时 23、河中有一漂浮物,甲船在漂浮物的上游l00m处,乙船在漂浮物的下游l00m处,甲、乙两船与漂浮物在同一直线上,并以相同的速度打捞,则() A.甲船先到 B.乙船先到 C.两船同时到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4、有一列夏令营的队伍,长360米,以36米/分的速度沿一条平直的公路匀速前进.有一位同学以3米/秒的速度由队伍的末尾跑到队伍的前头传递消息,立即又以同样的速度返回队伍的末尾.则此同学往返共需时间为() A.200秒钟 B.240秒钟 C.250秒钟 D.300秒钟 25、小船往返于沿河的甲、乙两地,若河水不流动,往返一次需时间t1,若河水流动.住返一次需时间t2,则t1与t2的大小关系是() A.t1=t2 B.t1>tC.t1<t2 D.由水的流速和船速的大小确定 26、下图是空中加油的情景,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A.以加油机自己为参照物B.以受油机为参照物 C.以地面为参照物 D.三种说法都不对 27、“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28、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年轻时有一次访问德国,当地一名数学家在电车上给他出了一道题:甲、乙两人相对而行,相距50千米。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甲带一条狗,狗每小时走4千米,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走,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走,这样持续下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时,这条狗一共走了()(A)50千米(B)40千米(C)30千米(D)20千米 二、填空题 1.甲、乙二人进行百米赛跑,甲到达终点时,乙还距终点10米。若让甲从起跑线后退10米,甲、乙同时起跑,则先到达终点,要让甲、乙同时起跑,同时到达终点,则乙应从起跑线前移_______米。 2.一条船在静水中航行,通过1000米用400秒,若该船在流速为1.5米/秒的河中顺水航行,则通过1000米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秒。 3.某段铁路由长度为L的铁轨一根接一根地铺成。一列火车在匀速前进,车内一位旅客要测量火车的运动速度。他测出了火车经过铁轨接缝时连续发生N次振动的时间间隔为t,则计算车速v的关系式v=__________。 4.一列客车长200米,以20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长300米的货车,货车速度36千米/小时,那么坐在客车窗口的乘客看见货车从他眼前通过的时间是_________秒。 9.甲、乙两列火车,车长分别为L1和L2,在相邻的两条轨道上,甲车以速度v1向东匀速行驶,乙车以速度v2向西匀速行驶,则甲、乙两列火车相遇到离开所需时间为__________。10、2011年11月3日凌晨,我国自主设计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安全对接,携手遨游太空,如图1所示,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____________的,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 11、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_______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运动.1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8甲、乙),其中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____。 三、计算题 1.某工厂每天早晨都派小车按时接总工程师上班。有一天,总工程师为了早些到工厂,比平日提前1小时出发步行去工厂。走了一段时间后,遇到来接他的小车才上车继续前进。进入工厂大门后,他发现只比平时早到10分钟。问总工程师在路上步行了多长时间才遇到来接他的汽车?设人和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一静水湖的南北两岸,有两只船同时相向开出,各以其速度垂直于湖岸匀速驶向对岸。两船在离北岸800米处迎面相会,相会后继续驶向对岸。靠岸后立即返航,两船又在离南岸600米处迎面相会。若不计两船靠岸时间,求湖宽。 3、某船在静水中航速为36千米/小时,船在河中逆流而上,经过一座桥时,船上的一只木箱不慎被碰落水中,经过两分钟,船上的人才发现,立即调转船头追赶,在距桥600米处追上木箱,则水的流速是多少米/秒? 4、某人身高1.7米,为了测试路灯的高度,他以路灯正下方沿平直公路以1米/秒的速度走开。某时刻他的影长为1.3米,再经过2秒钟,他的影子长为1.8米。路灯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5、一队伍(纵队)长120米,正以某一速度匀速前进。现因有事传达,一通讯员从队尾跑到排头后立即掉头以大小不变的速度从排头跑回队尾。已知在这一过程中队伍前进了160米,求通讯员在这一过程中往返共跑了多少米。 6、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v2,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汽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1,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求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学生作文的六大难题 1.立意难—作文偏题、跑题,内容平庸俗套。 2.下笔难—根本不知道作文写什么,无从下手。 3.思路难—不知从何写起,写了上句没下句。 4.语言难—想到了写不出,辞藻伐善(夸耀自己的长处)绘不出。 5.提高难—写来写去,有量无质白忙活。 6.高分难—通篇无亮点,平淡无味分不高。 中南大学学生破解世界性数学难题 2011年困扰了数学界20多年的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被中南大学2008级本科生刘嘉忆攻克了!在数理逻辑学术会议上,刘嘉忆作为亚洲高校唯一一位代表在会上作了40分钟报告,“西塔潘猜想”是处于数理逻辑领域中的核心位置。解决了这一难题,就能促进反推数学和计算性理论方面的研究。 2010年8月,酷爱数理逻辑的刘嘉忆在自学反推数学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这个问题,并在阅读大量文献时发现,海内外不少学者都在进行反推数学中的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的研究。这是由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于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猜想,10多年来许多著名研究者一直努力都没有解决。 同年10月的一天,刘嘉忆突然想到利用之前用到的一个方法稍作修改便可以证明这一结论,连夜将这一证明写出来,投给了数理逻辑国际权威杂志《符号逻辑杂志》。 今年5月,由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逻辑学术会议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还是大三学生的刘嘉忆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报告了他对目前反推数学中的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的研究。刘嘉忆的报告给这一悬而未决的公开问题一个否定式的回答,彻底解决了西塔潘的猜想。 9月16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数理逻辑学术会议上,云集了来自欧美的许多数理逻辑专家、学者。大会邀请了12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刘嘉忆作为亚洲高校唯一一位代表在会上作了40分钟报告。他在数理逻辑方面的研究成果,让与会专家、学者对这位来自中国的“80后”投上赞许的目光。 得知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后,我很好奇什么是西塔潘猜想,于是查找了关于西塔潘猜想的相关资料。西塔潘猜想是由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一个反推数学领域关于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证明强度的猜想。拉姆齐二染色定理以弗兰克·普伦普顿·拉姆齐正式命名,1930年他在论文On a Problem in Formal Logic(《形式逻辑上的一个问题》)证明了R(3,3)=6。 拉姆齐二染色定理(Ramsey Theorem for Pair)用非形式的语言可以叙述为任何一个对边进行2-染色的含(可数)无穷个顶点的完全图都有一个单一染色的含有无穷个顶点的子完全图,而弱柯尼希定理(Weak König Lemma)则是说任何一个(可数)无穷二叉树都有一条无穷长的路径。这两条都是二阶算术中的陈述,说的是一个类中满足某种性质的子集存在,可以粗暴地认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在表现或者替代二阶算术中的选择公理(Axiom of Choice)(一般的“Axiom of Choice”可对超出可数无穷多的对象进行选择)。 在反推数学中,研究的其实是二阶算术的各个子系统以及它们的强度关系,而最重要的是被称为 Big Five的五个子系统 RCA 0 , WKL 0 , ACA 0(后面两个与本猜想无关,故不列出)。其中 WKL 0 是基本系统 RCA 0 添加弱柯尼希定理的系统,而 RCA 0 添加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系统被称为 RT2 2(不在Big Five,类似还有 RT3 2,在此不表)。经过若干数学家的研究,他们发现了一些子系统间存在强弱的比较关系:和 RT2 2 形式接近的 RT3 2 比 ACA 0 要强(其实一样),而 RT2 2 则不比 ACA 0强,(ACA 0 比 WKL 0 强是基本的)等等[1],从这些结果,他们隐约认为 RT22 和 WKL 0 的强度是可以比较的,1995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在一篇论文[2]中发现WKL_0并不强于 RT2 2,于是他猜测可能 RT2 2 要强于 WKL 0。这一猜想引发了大量研究,困扰了许多数学家十多年之久,直到刘嘉忆的出现,他证明了 RT2 2并不包含 WKL 0,从而给该猜想一个否定的回答。 我还查阅了一些关于反推数学的资料。反推数学是数理逻辑的一个小分支。在上世纪80、90年代,反推数学还比较活跃。上一个十年中,有些衰落。目前,又有了一点生气。现在,全球研究人员估计超过二十人。国内南京大学对反推数学有研究。反推数学大致是这样的:通常的数学大致是从公理到定理的研究,而反推数学则是从定理(陈述)到公理的研究,二者正好方向相反。举一个可能有些不恰当的例子,如果知道 X = 3 这一条件,那么我们可以推出 X^2 = 9,这就是通常的数学。但是如果我们知道 X^2 = 9 而要问什么条件可以保证这个结论成立的话,那么选择可就多了,X = 3 可以,X =-3 可以,X + 1 = 4,X-1 = 2等等也都可以,不过我们或许会特别注意 | X | = 3,因为感觉这样“不多也不少”,而其余的则感觉有所遗漏。容易发现 X = 3 和 X^2= 9 这两个陈述的蕴意是有所差别的,当然这也是有语境的,我们自然认定是在全体整数或者实数的范围中考虑的,如果我们是在正数的范围中考虑,那么那两个陈述的蕴意则恰好相当,没有差别。这个例子很简单,因为其中的陈述看起来很简单,它们的蕴意比较起来很容易。如果我们的陈述是实数的确界定理和闭区间套定理,那么要判断这两个陈述的蕴意就要麻烦一些,对于可能更复杂的两个陈述,判断起来则更不容易。可以说,反推数学就是要探讨(在一个基本体系中)一个陈述的精确蕴意(专业的词汇是证明论强度),既不能多一点也不能少一点。为求精确,最好还是用一些符号:存在一个基本体系 S 以及一个陈述 T(它不能被 S 所证),目标是要在 S 上添加适当的公理(也有可能是一些规则),使得新的体系S’恰好能证出T,“恰好”体现为一则 S’ 要能证出 T,二则同时 S 和 T 本身就蕴含 S’。 刘嘉忆受到国际数学界的高度认可后,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李邦河、丁夏畦、林群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中南大学的请求,向教育部写了“破格录取”推荐信。刘同学是一个只比我们大一届的学长,他的例子激励我们,如果肯下功夫,敢于尝试,我们就有可能收获意想不到的风景。 一、研讨内容: 第一部分:《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实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争议处理技巧 1.新劳动立法形势和经济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和疑惑;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形势下的应对策略和技巧; 3.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管理现状、问题及法律风险; 4.劳动合同订立中有哪些风险及如何有效控制; 5.不签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及相关法律条款在实际案例中的处理; 6.企业裁员、停产、倒闭中涉及的法律责任和法律风险; 7.常见劳动合同争议的规避方法及处理技巧。 第二部分:企业工资管理重点、难点及其争议防范与处理 1.《工资条例》立法动态,拟解决的工资分配中的主要问题; 2.《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工资、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时的劳动报酬、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的经济补偿及计算依据、劳务派遣和非法全日制用工人员的劳动报酬、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的法律责任等规定的解析与运用; 3.用人单位薪酬制度的调整及劳动合同必备条款中工资内容设计; 4.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人员的工资、休假、工时及加班工资的管理; 5.劳动者休假管理政策与劳动保障部门监督管理政策应注意的问题; 6.法律对加班有什么限制?超时加班的法律风险,加班违反工时制度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7.违法拖欠工资、克扣工资、加班费,延长工作时间等的法律责任及行政处理; 8.常见工资支付和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核定争议的类型、处理方法和技巧; 9.加班加点的工资计算口径与工资支付; 10.加班费的追索时效、举证责任与企业如何应对加班费诉讼; 11.薪酬设计中同工同酬的正确理解与风险控制; 12.企业加班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3.各类假期的规定与工资支付形式及其法律适用; 14.医疗期的规定及相关问题处理。 第三部分:《劳动合同法》调整范围员工的管理技巧及风险控制 (一)劳动关系的确认、劳动合同的签订与争议处理技巧 (二)劳动关系终止引发的劳动争议; 1.企业管理员工跳槽中的常见使用法律误区及应对技巧; 2.因除名、辞退等处分职工和企业辞退、裁减员工的常见使用法律误区及应对技巧; 3.劳动合同期限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中的法律风险防范及劳动争议处理; 4.劳务用工和劳务派遣用工中的法律风险防范与法律实务; 5.经济补偿金、赔偿金和违约金在离职员工管理中的运用; 6.商业秘密的保护条款的具体运用与防范员工跳槽而造成损失。第四部分:行政监督执法对企业用工的影响 1.政府行政部门对劳动争议的处理职责及方式; 2.劳动保障行政监督执法的重点和企业应对措施; 3.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和相应行政处理、行政处罚。 用人单位在劳动用工管理中主要法律责任、法律风险汇总解读及风险防范与应对 2010-04-01 14:15:29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一、劳动合同管理中的主要法律责任、法律风险及风险防范与应对 1、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必备条款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2、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给劳动者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3、用工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4、用工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 5、应签而未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6、劳动合同违法约定试用期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7、因用人单位过错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8、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9、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10、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11、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12、违法解除参加工会活动的职工及履行工会职责的工作人员的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13、违法解除或终止“三期”女职工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14、违法解除或终止患病职工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15、违法解除或终止工伤职工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16、违法解除或终止职业病职工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二、工资报酬管理中的主要法律责任、法律风险及风险防范与应对 1、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2、违法延长劳动者加班时间及未依法支付加班工资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3、连续拖欠或克扣劳动者工资二个月以上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4、支付劳动者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5、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又不依法支付年休假工资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6、未依法制定工资支付制度并告知劳动者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7、未以货币形式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8、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后未及时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9、未依法制作或者保存工资支付表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10、未向劳动者本人提供其工资清单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11、以现金方式支付工资,未将工资支付表提供给劳动者签收的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12、采取逃匿等方式拖欠工资,致使劳动者难以追偿其工资而引发严重事件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13、建设单位违法将工程发包、分包或者转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14、建设单位合法将工程发包、分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15、解除劳动关系的决定被裁决撤销或者无效欠发工资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16、合伙企业拖欠劳动者工资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17、租用场地、厂房的经营者拖欠劳动者工资逃匿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18、不具备用工资格的承包人拖欠或者克扣劳动者工资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19、用人单位合并或者分立前拖欠劳动者工资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三、社会保险管理中的主要法律责任、法律风险及风险防范与应对 1、未依法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及未依法申报缴费数额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2、瞒报工资总额或职工人数及骗取社会保险基金(待遇)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3、未按规定缴纳和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4、未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期间导致劳动者社会保险待遇损失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5、非法用工单位导致劳动者工伤及其他社会保险待遇损失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6、工伤认定中未依提供证据或提供虚假资料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7、为不符合参保条件的人员办理社会保险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8、以上法律责任中,工伤、医疗、养老、失业、生育五大保险的规定有何不同? 四、女职工、未成年工管理及招用童工的主要法律责任、法律风险及风险防范与应对 1、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劳动、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2、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或者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3、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4、安排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夜班劳动或者延长其工作时间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5、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少于90天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6、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1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7、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8、未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9、用人单位非法招用童工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10、安排未成年工或者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11、使用童工从事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五、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的主要法律责任、法律风险及风险防范与应对 1、未按规定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2、未按规定采取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3、未按规定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4、未按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及使用未经培训的劳动者从事高毒作业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5、未按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6、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未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况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7、未按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未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9、未按规定提供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病防护用品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10、未按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治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11、未按照规定报告职业病、疑似职业病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12、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13、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作业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14,解除或者终止未进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15、劳动者离职时,未如实、无偿提供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六、其他劳动用工管理中主要法律责任、法律风险及风险防范与应对 1、劳动规章制度违法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2、未按规定保存录用登记材料,或者伪造录用登记材料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3、未按规定建立职工名册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4、实施就业歧视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5、扣押劳动者身份证等证件及劳动者档案或其他物品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6、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7、提供虚假招聘信息及发布虚假招聘广告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8、招用无合法证件人员及以招用为名牟取不当利益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9、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违法派遣和用工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10、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违法用工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11、个人承包经营违法用工的法律责任及风险 12、在劳动争议处理中,拒绝提供属于用人单位掌管的证据的法律风险第三篇:学生作文的六大难题
第四篇:中南大学学生破解世界性数学难题
第五篇:劳动法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