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械运动教案
教学设计
课题: 机械运动
一、设计理念
以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基于初一学生的实际以及与机械运动相关的学习任务,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通过问题引导和实验探究让学生能解释机械运动并学会使用公式解决机械运动中一些简单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要讲的机械运动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第二册第二章第二节,是初中科学教材中有关于运动的第一课,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的是一个启蒙的作用。从教材的安排顺序上来看,本节课首先介绍机械运动的概述和分类,再引出本节课的重难点——速度公式,为学生以后对运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对运动这方面的知识掌握甚少,逻辑思维能力也还不是很强。但他们经过初一第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和探究能力,并且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本节课将采用问题引导和实验探究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说出机械运动的几种分类,并能使用速度公式解决简单的运动问题。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对比分类和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并能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养成实验探究的科学性思维,感受实验探索的乐趣和运动在生活中的地位。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参考系的概念,运动的简单分类 教学难点:利用实验探究得出速度公式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验探究法
七、教具
多媒体图片以及动画、实验器材(小车等)
八、课型 新授课
九、课时 1课时
十、教学过程
1、运动和静止
首先提出问题:马路上的人看见车上的人在动,车上的人觉得是马路上的人在动,那么,到底是谁在动呢?让学生思考并相互讨论。引入参考系的概念,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提问几个相关问题加深理解。
2、机械运动的分类
让学生观看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提问两者的区别。协助学生得出机械运动在这方面的分类。
再让学生观看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动画,让学生根据类比的方法讨论得出机械运动在这方面的分类。引出速度的概念以及匀速和变速的区别。
3、速度和平均速度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导出速度公式及单位间的转换 讲解教材中的例题
提问学生在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公式是否适用? 提出平均速度的概念,并解释平均速度公式
讲解相应例题,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并能区分速度与平均速度。
十一、练习设计
1、小明坐在火车上看见树木在向后运动,他选取的参考系是_
2、小明骑着自行车匀速行驶,在30秒内驶过了60米得距离,问他的速度是_米∕秒 课后习题、作业本上对应的题目
十二、板书设计
略
十三、教学反思
略
第二篇:机械运动教案
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
第1节机械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说到运动,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运动着,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没有运动,也就没有我们。下面这段录像是我在我们家的阳台上拍下来的一段公路上的情景,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放录像资料)
在这段录像中。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常见的运动中的第一节——机械运动
二、新课教学
(一)机械运动
1、提出问题:在刚才我们观看的录像中: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你是如何判断汽车、自行车、人是运动的?如何判断楼房、树木、地面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 1 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2、总结归纳:在物理学里,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板书)。
(二)参照物
1、平常我们观察物体是否运动时是相对于什么物体而言的呢? 请同学们观察课件:(1)小孩在公路上跑步。(2)飞机在空中飞行(3)汽车在公路上行驶(4)小船在河水中行驶
小结:我们判断上述物体的运动时,是它们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它们是运动的
2、当我们座在行驶的汽车里,观看车外的景物时,会有什么感觉?
(1)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录像,这段录像是我乘校车回密云的途中拍下来的一段。(2)同学们在乘车的时候是否也观察到过同样的现象呢?(3)为什么树会往后退呢?
小结:座在行驶的汽车里,观看车外的景物时,景物相对于观察者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观察者认为树往后退。
3、请同学们观察一幅图片,思考问题:(1)图片:
(2)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3)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小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板书)
4、请同学们看课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指明所选择的参照物是什么?(1)汽车在公路上的运动(2)两个小孩跑步(3)在河中行驶的小船
2(4)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
5、请同学们观看初中物理上的视频资源《运动的描述、参照物》 小结:关于参照物,必须弄清楚以下四个问题:
(1)我们说一个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首先要确定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2)参照物只是被选做标准的物体,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
(3)不同的物体做参照物,判断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4)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不能以这个被描述的物体为参照物。(5)观察者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时,可以以观察者自己为参照物。(6)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一般以地面或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三)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1、确定参照物
2、确定研究对象
3、判断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1)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则研究对象是运动的(2)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改变,则研究对象是静止的 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包括距离的改变和方位的改变两个方面。
(四)歌曲欣赏并回答问题:
1、观看录像欣赏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电影《闪闪的红星》主体歌
2、回答问题:
(1)“小小竹排江中游”,竹排的运动是以谁为参照物?(2)“巍巍青山两岸走”,青山走是以谁为参照物
三、知识应用,考考你:
(一)练习题:
1、坐在运动着的汽车上的乘客,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则路旁的树是______,乘客是_____。
2、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上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3、一树叶落于河水中,并顺水流而下,如果说该树叶是静止的,则是以为______参照物。
4、夜晚,月亮在云间穿行,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5、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6、地面上的树木以太阳为参照物,它们是__。
7、甲、乙两同学并肩行走,如果用路旁的树做参照物,两人都是______的;如果用乙同学做参照物,甲同学是______的。
8、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乘客是______的,路旁的孩子说他是______的。因此一个物体的运动、静止是______的,取决于所选的______。
9、滑雪运动员看见两旁的大树飞快地向后退,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观众看见滑雪者飞速前行,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10、人坐在气球的吊篮里,当气球升空时,以气球为参照物,人是______的。
11、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以地面为参照物,同学是______,以太阳为参照物,同学是______的。
12、某同学站在运动的电梯里,如果以他所在的电梯为参照物,则他是_____的。
13、大型运输机长途飞行时,有时要进行空中加油,在空中加油的过程中,加油机相对于运输机应是相对______的。
14、地球同步卫星,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______。
15、煤厂在制作蜂窝煤时,制好的蜂窝煤是用传送带将其从机房内送到机房外面的,传送带在传送蜂窝煤的过程中,若以传送带为参照物,蜂窝煤是______的。
16、以同样快慢,沿同一方向运动的联合收割机和卡车,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是______的;以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______的。
(二)歌曲欣赏:
1、“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句话描述的是谁在运动,是以谁为参照物?同学们如果答对了,老师就把这首歌送给大家。
2、活跃课堂气氛,欣赏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四、课堂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1、机械运动
2、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五、作业:以不同的物体做参照物,观察自己身边的物体的运动。
大城子中学
初二物理
廖秀平
第三篇:机械运动-教案
第三章 运动和力 3.1机械运动
上海市向东中学
王奕磊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运动和力”这一章的第一节,是为以后学习“匀速直线运动”打基础的。同时也是本章学习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关系的基础。更是高中学习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体会到选取参照物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选取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观察、实验、讨论的过程中建立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感受到事物的相对性。
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运动的概念并不陌生,但是,“怎样描述运动?为什么要选取参照物?怎样选取参照物?”这都是学生以前未考虑过的问题,通过观看图片、分析讨论,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参照物对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意义。通过实验,感受通常研究机械运动选择参照物的方法。通过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知道参照物选取得不同,物体运动的描述就不同,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时不存在的(4)会用身边的物体进行实验,研究物体的运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建立参照物的概念
(2)掌握通常情况下研究机械运动选择参照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机械运动的问题,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2)通过讨论“选择不同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认识到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进而体验事物的相对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参照物的概念
2、难点: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四、教学资源
1、实验用小木块、长纸条
2、PPt课件
五、教学设计思想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神州十号成功发射的视频,并由此引出本节的课题。然后展示搭载神舟十号火箭发射时的一组照片,让学生观察发表意见,归纳图片展示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展示有关的视频让学生观察感知有关的机械运动,并进一步用语言描述看到的运动画面,从而强调机械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通过完成学习活动卡上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引导学生明确木块的运动是相对纸条还是相对桌面而言的,由此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分组模拟机械运动,使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是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办法是让学生设计一些活动来模拟机械运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当中与机械运动有关的现象,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六、教案示例
(一)情景引入
在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成功发射并且在太空中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它的成功发射与对接不但使我国的航天事业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充分显示了我国的经济技术与国防实力。
接下来我们所看到的就是搭载神舟十号的火箭离开地面驶向太空的一个壮观景象。【播放视频1】那么今天我们所研究的就是有关物体的运动。
(二)新课教学
1、机械运动
问题1我们来看几幅图片,从这副图片中能否看出火箭是运动的?那么从这三副图片中能否判断这个火箭是运动的呢?
讨论1那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大家可以讨论下回答老师。
结论:从这三副图片中,黄色箭头表示的是发射架的位置,蓝色箭头表示的是火箭的位置。从这三幅图片中可以明显看出火箭相对于发射架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可以说火箭做了机械运动。
讨论2那么到底什么是机械运动呢?
结论:机械运动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活动1在观看的过程中仔细观察你看到了哪些运动的物体,并用语言挑一个画面描述一下。并写在笔记本上。
【播放视频2】从中我们看到了哪些运动的物体?
2、参照物
接下来我们拿出活动卡,阅读活动卡42页上的活动。完成这样两个问题:(1)如何在纸条和桌面上做好标记?
(2)第1、第2两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回答问题后,完成实验
活动2将小木块放在长纸条上,在桌面上作好标记,记下小木块在桌面上的位置,同时用笔描出它在长纸条上的位置。
步骤1缓慢地拉动长纸条,观察小木块分别在桌面上和长纸条上的位置变化。小木块是否运动了?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步骤2较快地抽动长纸条,观察小木块分别在桌面上和长纸条上的位置变化。小木块是否运动了?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实验结论:
讨论3我们来分析下实验结论,为什么在同一个实验中木块会出现不同的运动方式呢? 结论:相对于的物体不同,它的运动情况也不同。那么我们就把在木块运动时的纸条和桌面叫做参照物
讨论4那么到底什么叫参照物
结论:参照物定义: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问题2刚才的实验当中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替代木块来进行实验呢? 问题3那么实验当中我们还做了标记,为什么要做标记,不做不行吗?
练习1在课本57页上思考与练习,在这些情景当中找出相应的运动物体和参照物,并填写在书中的表格内。
活动3学生模拟表格当中的情景
3、运动与静止的归纳与总结 【播放视频3】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讨论视频中的物体的运动情况是静止还是运动?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问题4你觉得运动和静止有什么特点吗?
结论: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要选择一个参照物来说。除了研究对象本身以外,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相同可能不同。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用来判断物体A是否在运动的物体B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3.1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用来判断物体A是否在运动的物体B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第四篇:机械运动教案(最终版)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km dm cm mm um nm
12、换算关系: 1km=1000m=10m 1dm=0.1m=10m
31cm=0.01m=10m 1mm=0.001m=10m
-6-9
1μm=0.000001m=10m 1nm=0.000000001m=10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不要求估读。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 S 其他单位:分 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3、参照物 定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2)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3)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4)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三、运动的快慢
1、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v=s/t S----路程----米m 千米km、t-----时间----秒s 小时h v---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
3、公式的变形:s=vt
4、单位换算:1m/s=3.6km/h
5、物理意义:汽车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汽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15m
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值成反比。
7、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相等。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8、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运动,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
四、路程——时间图像:
力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同时在力的示意图上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11.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 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17.摩擦力的分向:与相对运动趋势和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18.压力、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或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力和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五篇: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2止的情况.
、知道机械运动、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能力目标:、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情感目标: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教法建议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 分析
一,机械运动
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
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参照物
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
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匀速直线运动
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
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 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