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社会道德现状的调研报告及建议

时间:2019-05-13 21:2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国社会道德现状的调研报告及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国社会道德现状的调研报告及建议》。

第一篇:关于我国社会道德现状的调研报告及建议

关于我国社会道德现状的调查报告及建议 社会道德联系着整个人类社会,从这一池水里又可以窥见世界风云。也许当我们纵观历史,放眼世界,并且初步地把握了道德进步的规律之后,就能更科学、更理性地看待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形势。

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直线的,特别是在每次社会转型之时,往往都要经历一番“道德的阵痛”。从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的出现,曾经发生过的“从纯朴的道德高峰上跌落下来”;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出现,又一次的道德滑落,都使人体会到了这一点。处于19世纪中期的马克思感慨地说:“在我们这个时代,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 恩格斯从1844年9月开始,在21个月的时间内调查研究了英国的状况,包括工人阶级的道德状况。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里,他揭露当时的英国“到处是骗局”,食品(糖、茶、咖啡、烟、面粉)、烟草、衣服、磁器,商品的质和量,都充满了欺骗,秤和尺的不准。社会上出现了“每一个人在追逐私人利益时的这种可怕的冷淡、这种不近人情的孤僻”。“每一个人的这种孤僻、这种目光短浅的利己主义是我们现代社会的基本的和普通的原则”。

一、我国社会道德状况在总体上获得巨大发展进步

1.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的变革,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德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注入了持续的动力。第一,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为全社会打下了共同利益的坚实基础,从而使社会共同利益成为中国社会道德的利益基础。决定道德性质的直接基础是利益关系。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全社会始终得到倡导和坚持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其利益基础正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共同利益。私有制作为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废除,使没落的旧道德特别是自私自利的道德原则,丧失了赖以存在的根本制度基础和利益基础。这是中国道德发展史上翻天覆地的大变革。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使多种经济成分得到迅速发展,多种经济利益得以普遍实现。不可否认,受私有经济成分发展的影响,受市场经济利润至上、等价交换等原则的影响,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道德观念和行为确实有了更加顽强的表现。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从社会主流

1道德来看,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仍然是中国社会道德的主旋律,其最深厚的根据,就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了社会共同利益的基石。同时,过去实行单一公有制时造成的利益“大锅饭”局面和平均主义道德弊端,得到了根本改变,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统筹兼顾,有了更大的伸展和实现余地,按劳分配原则获得了有力的道义支撑,自私自利并没有重新成为社会普遍的道德原则。

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不断改革完善的过程中,不断变革的道德,也给予经济发展以强有力的助推作用,与中国经济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革命性的思想解放和制度创新,既对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产生了剧烈的冲击,也催生了与时代的发展进步相适应的新道德观念和新道德规范。新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更新了传统的观念,激励着人们勇于变革、勇于进取、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在不断破除不符合时代精神的陈规陋俗的进程中,不断为人们的行为确立新时代的准则。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为全社会打下了共同道德价值的坚实基础,使以人为本和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社会道德的基本价值取向。

中国共产党诞生90多年来,自身进行了许多重大变革,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如

一、坚定不移。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为本,都是中国共产党为自身设立的最根本的道德价值目标、道德价值尺度和道德建设的核心。党的这种道德价值目标和道德价值尺度,已成为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天经地义的神圣道德观。

第三,马克思主义为灵魂的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建立,从精神道德的意义上说,在于使人民群众通过认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通过认识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将不断改造自身并升华自身的精神道德境界的客观规律,培育出对人类现实生活和未来前途充满正义、向善和光明憧憬的高尚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道德学说,本质上是以真善美的价值目标激励人们为创造和建设新社会奋斗的实践理论,帮助人们站在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层面,把人类的终极价值、至善目标和解脱苦难的希望,寄托在人民大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自身的伟大社会实践中。中国人民正是在实践马克思主义精神道德学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人格和精神境界,不断建设真善美的新社会和新生活。

2.在新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基础上生长起来的崭新道德,以及不断开展的群众性道德建设活动,又反过来为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营造了良好的精神道德环境,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动力。

第一,经济的发展进步和道德的发展进步之间存在的作用和反作用的相辅相成关系,决定了经济的发展进步,决不可能建立在社会道德总体滑坡的基础之上。一个伟大的事业,总是伴随着相应高尚的道义基础。党在领导人民建设新社会新生活的进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尤其是思想道德建设,用先进的道德思想武装人民,用高尚的道德精神激励人民,用优秀的道德榜样引导人民。

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明确提出了“五爱”的社会公德规范。从上世纪60年代起,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了学习雷锋和焦裕禄的活动。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都坚持对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成就作出新概括、任务作出新部署。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十四届六中全会分别通过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决议,集中阐述和部署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战略任务。党中央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制定下发了世界政党史上第一部由执政党制定的专门部署道德建设工作的文件《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党的十六大以来,思想道德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以及深入贯彻落实,使全社会在思想道德建设上更加自觉自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伟大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和全社会重视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新的里程碑。

第二,社会主流道德舆论和主流道德观念积极、进步、向善。对社会整体道德质量的更高标准,对国民道德素质的更高要求,对社会向善价值追求的更紧迫期待,对社会各色各样败德行为的更严厉谴责,都深刻揭示了全社会道德状况向善前进的大趋势。对人的正当利益的肯定、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人的个性的肯定、对人权的肯定;改革开放意识、进取竞争意识、自由民主意识、公平公正意识、和谐包容意识、生态环保意识等的增长,无不是社会主流道德舆论和主流道德观念积极、进步、向善的表现。

第三,社会道德建设领域大大拓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以及经济道德、公共道德、新闻道德、生态道德等各个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道德建设的触角,日益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延伸,道德调节社会关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加深。

第四,社会道德榜样的层次愈加丰富多样。道德模范的层次更加丰富多样,对人的道德评价的尺度也更加丰富多样。从雷锋到郭明义,从焦裕禄到杨善洲,这些精神道德上一脉相承的道德榜样所践履的主人翁责任意识、无私奉献精神和坚守品格,始终代表着我们这个时代普通群众和领导干部道德风貌的主流。

第五,道德理论发展进步。我国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越来越系统化、规模化和科学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指导全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支撑。

事实证明,我国道德的发展进步,在总体上是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同向的,道德建设的成就,在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一系列检验社会道德状况的关键时刻,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和证明。

二、我们面临的道德考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这些考验,也必然会在道德领域表现出来。

1.我国社会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

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于一些时段、一些领域和一些人群。

第一,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于一些时段。我国道德领域出现受到普遍关注和产生广泛争论问题的时期,集中表现在改革发展的节点时期,比如,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初期,实行商品经济制度的初期,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期等。新的政策特别是新的制度体制推行的初期,常常也是新旧社会规范(法律、行政和道德等)冲突的时期,旧规范往往失范,新规范尚待建立。

第二,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于一些领域。一是与市场经济联系紧密,容易发生权钱交易和容易受到金钱腐蚀的领域,是腐败、诚信等问题多发易发的重灾区。二是现有道德严重失范的领域,比如,公共道德领域问题多发易发,一个重要原因,是现有道德所调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人群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从农民到城市新市民;从单位人到社会人;从体制内的人到体制外的人;从国有制的人到个体、私营和外资等多种所有制的人等。

第三,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于一些人群。一是一些官员道德缺失。突出表现在少数官员弄权谋私、钱权交易、贪污腐化等。这些人的败德行为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最大。二是一些企业和商人道德缺失。突出表现在诚信缺失、坑蒙拐骗、制假贩假等。三是一些文化名人道德缺失。突出表现在沽名钓誉、抄袭剽窃、低俗炒作等。四是一些公民道德缺失。突出表现在不守公德、见危不救、以怨报德等。

正是这些局部的、少数社会成员的败德现象,无形中给民众带来了极大的道德压力和心理暗示,很多人因此认为社会正在逐渐滑向一个低信任度和缺德的深渊,进一步加剧了人们评价社会道德状况的悲观、消极情绪。

2.出现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一,道德发展滞后性的原因。道德的发展轨迹和经济的发展轨迹是同向的,但决非简单同步。旧的道德观念将长久地影响人们,而新的道德观念转换成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行为规范,往往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既是宣传思想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工作,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艰巨任务。

第二,体制机制不完善的原因。在我国社会大变革、大转折、大发展的时期,道德问题往往折射的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体制机制问题。比如,最为群众诟病的一些官员贪污腐败的问题,虽然表现为官员的败德,但深层次的重要原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钱权交易多发频发,而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却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比如,屡屡引发国内外关注的社会诚信缺失的问题,虽然表现为一些企业和商人的败德,但深层次的重要原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风险急剧加大,而社会征信等信用体系依然缺失。比如,遭致普遍抨击的见危不救、不守公共秩序等问题,虽然表现为一些社会成员公德失范,但深层次的重要原因,是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文化向“陌生人社会”文化不断转变,而社会控制和约束体系逐渐弱化。比如,让人忧心忡忡的仇官仇富现象,虽然表现为一些社会成员的非理性心态,但深层次的重要原因,是社会收入差距拉大、贫富不均造成的社会心态失衡甚至扭曲。

第三,法治和德治还不完全相适应的原因。社会上确实存在重法治轻德治的倾向,甚至有人对德治很反感,认为德治就是人治,德治是法治的对立面。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当前败德行为的代价过低,并与违法行为代价过低的情况交织在一起,这是导致许多道德问题持续产生的重要体制机制原因。

回顾几十年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所走过的道路,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正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尽管偶有滑坡,但是我们正在不断制止滑坡的情况下

坚持爬坡。一方面成绩巨大,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另一方面,问题和困难还有不少,任重道远,我们还要谦虚谨慎,做好工作。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们国家的道德状况一定会越来越好。

第二篇:社区社会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社区社会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居民对社区服务、社区安全、居住环境、文化生活、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社区建设的任务越来越重。为了进一步加大社区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促进我县城市化建设进程,全面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推动城市三个文明建设,强力推进街道社区各项工作上台阶,创特色、争一流。为了进一步深化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意见,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我就当今社区社会的管理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走访、征求建议和意见、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充分听取驻区单位和居民不同意见。调研期间共走访驻区单位5个,居民16户50人,外出参观学习2次。在此基础上,本人经过认真梳理、总结,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社区工作人员基本信息

金石社区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75万平方米,拥有居民住宅楼54栋、2070套房,目前已入住居民1992户即5132人。

金石社区现有在编工作人员7人,挂职干部1人,村官1人,劳动保障站3人。社区党支部现有党员130人(含预备党员3人),下设党小组13个,党小组长13人。居委会下设居民小组20个,居民代表51人,楼栋长20人。

金石社区物业:工作人员75人,其中园区主管1人,报修统计员1人,维修工2人,保安19人,园区保洁11人,楼栋保洁21人(公益岗),新市区养路保洁20人。

二、近年来社区工作运行情况

(一)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金石滩街道办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辛勤工作,办事处现有15间办公用房,一大间集体办公用房和一间会议室,办公设备基本维持正常办公运转。金石居委现有办公用房7间,会议室1间,建有社区支部办公室、警务室、计生卫生服务站、低保工作站,但距一个标准社区“四室三站一场”还相差甚远。

(二)整合资源,合理划分社区

金石滩街道办根据县委、县政府相关规定,与民政局一同按照“管辖区域与户数适当、界线明确、区域相对集中,资源配置相对合理,功能相对齐全”的原则,将辖区划分为2个社区居委会(金石社区、金海人家社区),9个居民小区。

(三)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金石滩街道办共有50名在职干部职工,由于年龄、文化结构的参差不齐,加之人员来自四面八方,缺乏社区工作经验,制约着社区工作的快速发展。为了全面提高社区工作效率,办事处狠抓干部自身教育,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促进的工作方针,组织全体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和外出参观考察,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干部对社区工作的认识,开拓了视野,明确了工作思路,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社区各项功能逐步趋向完善

社区的功能就是服务社会、服务居民,充当城市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金石滩街道办根据工作实践,逐步探索理清了以县委政府领导,街道社区主办,社会各方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总体工作思路和管理格局;全面完善社区各项功能,社区党建、社区精神文明、社区治安、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计生、社区保障等机制运转良好,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功能,基本达到社区服务的要求,健全了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了“平安社区”、“文明和谐小区”系列创建活动。强化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美化家园,爱护环境,极大的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推进了社区共驻共建工作,合疗、卫生、救助制度得到健全,社区旧貌得到改变,实现了社区资源共享、快速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工作任务繁重

1、金石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尚未到位

通过调查发现,金石社区居委会的功能当前还未能突破办理政府行政事务为主,办理社区事务为辅的现状,还习惯于上级领导布置什么就干什么,工作中表现较强的依赖性,自主性、自治性没有得到体现。一是社区自治的任务与工作要求有距离。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工作应有三方面内容,即:首先要做好社区服务,但实际上社区服务做得极少或是空白;其次要做好社区事务的民主决策与管理,但实际上的效果不明显;第三是丰富社区教育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但实际上文体活动多,教育活动少。二是社区居委会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政府的腿”。《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了社区居委会有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管理工作的职责,具体规定了必须要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社区治安、公共卫生、优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和青少年教育等有关工作。通过调查,以上这些职责应该是金石社区居委会通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形式开展的,但是大多数情况是金石滩街道办事处要求金石社区居委会替政府部门填表格、建档案、出具证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同时政府部门临时性的统计、调查任务也都通过金石滩街道办事处落实到金石社区居委会来执行。这使得金石社区居委会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协助政府部门的工作上,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被行政化所覆盖。

我结合工作对50人进行了调查,当问到居委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时,有35人回答是代表政府的机构,只有10人回答是代表居民的,还有5人不清楚。在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有“吃人俸禄,为人分忧”;“拿政府的薪水,替政府干活”的思想。在金石滩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中绝大多数都认为金石社区居委会是金石滩街道办事处的下属单位,理所应当地完成金石滩街道办事处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2、金石社区事务缠身,工作任务繁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量的“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大量农民进入城市生活、本地农民失地流向城市,流动人口的大量进入城市,使金石社区居委会面对复杂众多人口而发生的各项管理工作和事务数量增加、难度加大,“小社区,大社会”的模式,增加了金石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强度。

(二)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不足

一是发挥自身职责,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经费较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社区居委会负责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维护居民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调解民间纠纷,协助政府或派出机构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在当前形势下,金石社区居委会还要做好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组织社区文体活动、美化社区环境等工作,这些都需有必要的经费作保障,否则很难形成居民的广泛参与和工作效果。

二是日常办公经费紧张。在各项工作中,召开会议、报送信息和数据,建立台帐等文件资料的办公消耗,加之金石社区居委会自身水、电、暖以及电话费,一年就得需要6000元左右。日常的上网费和消耗,一年也需要5000元。政府部门部署的工作大多要求制度上墙,制作展板,每年此项支出至少4000多元。

在社区居委会经费方面,我区规定每个社区居委会每年1万5千元。各街道办事处统筹部分外,社区居委会实际的使用只有4000-8000元,业务经费严重不足。

(三)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较低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社区协管员待遇较高,如劳动、城管、矫正、治安协管员等都是由劳动部门安排的失业人员,工资比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高,不仅发工作服,而且遇年节还有福利。而社区专职工作者都是经过招考和居民选举形成,心理反差大;二是社区专职工作者的付出与回报差距较大。社区专职工作者承担的工作繁重,但扣除三险个人负担部分后,每个人只有800-1000元月收入,直接影响了积极性,影响了金石社区管理工作的成效。

四、改进对策与建议

(一)应积极为金石社区居委会减负

1、是理顺区街关系。要按照“条专块统”的原则,对专业性比较强的由开发区委办局在金石滩街道设站(所),实现条条上的一专到底。金石滩街道主要是代表政府履行块块上的综合管理职能,具体讲就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区政府的授权或者有关职能部门的委托,使金石滩街道具有综合协调权、处置权等,从而有效地行使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职能,对地区社会治安、市容市貌、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达到高效的管理。

2、是理顺街(部门)居关系。理顺关系要改变过去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成为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社区居委会的任务。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城市管理四级网络中的一个网格,而不是一个“级”,这个理念是理顺街居关系的基础,必须牢固树立。按照政事分开的思路,将金石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工作进行梳理,做到“两个明确”:即明确哪些属于街道(部门)的工作,哪些属于社区的工作;明确哪些是政务性工作,哪些是事务性工作。在此基础上,属于街道的工作,街道(部门)无权向社区摊派;属于社区的工作,社区有责任完成;对需要社区协助办理的工作,要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履行正式的授权手续。

3是明确社区功能定位,发挥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一要搞好社区服务。主要是抓好四项服务:即抓好社区安全服务,保持社区的长治久安;抓好社区的文化服务,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抓好社区的健康服务,培养居民良好的生活习惯;抓好社区生活服务,解决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立社区的长效服务机制,实现政事分开,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社,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居民需要与否、居民满意与否、居民拥护与否为社区服务的唯一宗旨,来推动社区服务。二要保证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权得到有效行使。这个权力能不能落实,关系到社区建设的成败。社区自治权应主要体现在社区民主决策权、社区管理权、社区财务自主权、社区依法协管权以及社区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权上,只有把这五项权力真正落到实处,金石社区居委会才能真正从大量的政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也才能真正把社区服务搞起来。

(二)多渠道解决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

目前的金石社区居委会经费由金石滩街道办事处统筹安排,这虽然有利于基层社区管理工作的协调统一,但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石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得金石居委会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和制约,难以解决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制约居民对居委会的认同和归属,因此必须采取多渠道保证居委会业务经费。

1、金石社区居委会建立单独帐户并全面安排,使其工作正常运转,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2、要动员发动辖区单位资源共享、共建共驻,各社区要协调辖区单位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把社区各种各样有形的、无形的资源开发出来。

3、金石社区居委会采取多种形式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建立自身的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组织,在有偿或低偿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增强自身实力。

4、政府要加大金石社区业务经费的投入力度,在现有每年每个社区1万5千元基础上提高到3万元。

5、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政府部门和街道经批准需要社区协助的工作,要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三)努力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待遇

按照市人事局、市民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发文精神,结合区域实际,调整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在提高月工资的基础上,可由区政府或办事处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年终奖励,同时,按照劳动法规定缴纳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切实解决委员会工作人员的实际困难,保障委员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总结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大力加强社区建设,推动城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协调社区不同利益群体关系,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大连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广大地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大连农村新社区建设,使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提高,给广大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解析的金石社区,虽然不能代表全市新社区中心建设的整体,却反映了大连的基本现实。各地情况差异,发展程度不同,新社区建设措施和做法也不尽一致,但进展情况却令人感动振奋。

大连市于XX年6月17日启动全市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在市民政局全面布暑安排下,按照农村社区服务服务中心实施统一设计和标准。即每个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五百平方米以上,建设标准每平方米不少于1000元。提升服务中心“一场九室二市”功能。其中有村委会办公室、党员和村民综合活动室、警备室、文化阅览室、医疗卫生室、农村物资超市、日用百货超市、司法调解室、学龄前儿童教育室、体育健身室、村级档案室、室外文体活动场所等。齐全周到的服务功能将为广大农民提供贴心的服务。大连新社区建设正在储能蓄势,必将大踏步前行。

第三篇:农村社会养老现状调研报告

我县属偏远山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全县人口56.4万人,城镇人口8.5万人,农村人口占83%,全县60岁以上的老年人5.518万人,占全县人口9.9%。由此可见,我县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赡养矛盾也日益突出,农村社会养老已成为政府面前一个重大社会现实问题。

一、农村社会家庭养老现状

我县农村社会养

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集中供养,县内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建有光荣院、老年公寓、福利院、敬老院、五保之家37所,供养老人1480人;二是分散供养,以传统家庭养老为主。2009年4月,我们深入茨岩塘镇进行调研,通过调查,子女孝顺老人基本上能履行赡养义务的占60%;赡养问题上争争吵吵有分歧、有矛盾的或尽赡养义务有困难的占30%;不尽赡养老人义务的占8%;因赡养问题引起纠纷,告状诉讼的有2人。上述情况说明,政府组织办光荣院、福利院、敬老院、五保之家养老有限,满足不了社会老人需求;“养儿防老”已难适应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需要。

二、农村家庭养老存在问题的原因

我们通过调查了和解,造成农村家庭养老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青年人结婚后与父母分居,另立门户已成为普遍现象,赡养老人意识逐渐淡薄;二是随着农村产业结构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不再是维系家庭的主要生产关系,一些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给身在农村的老年父母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三是随着人类寿命延长,独生子女通婚,造成一对夫妇上养四个老人,下养一个孩子的家庭单元结构(亦称4-2-1结构),使家庭经济上难以负担,生活照料、精神抚慰更难以顾及。

三、解决农村家庭养老存在问题的对策

解决农村家庭养老之忧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建议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农村社会家庭养老工作任务艰巨,我们必须认真加以对待和采取以下对策。一是要维护家庭养老功能,以法保障老人权益。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健康水平的提高,老龄社会的迅速到来,家庭养老功能也在不断弱化。因此,要加快社会养老制度建设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家庭养老永远是社会养老一个不可低估和取代的补充。所以,社会保障网络未健全之前,仍应要维护家庭养老功能,要通过加强道德教育,五好文明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上建立起尊老敬长的良好习惯,对无理不尽赡养义务,虐待老人的案件,要依法予以惩处,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大力推进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走靠自身养老的路子。人们生老病死是谁也无法回避的现实,根据农村养老的现状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老来难”已经成为农村一个十分突出的现实问题,过去子女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今后自己养自己是必然趋势,趁自己年轻有劳动能力的时候,为自己投一份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争得了养老的自主权,在你丧失劳动能力时,养老保障可以提供另一经济补偿,当家庭保障功能失效时,养老保险可以向你提供生活必须的费用,帮助安度晚年。三是办好老人公寓,托老所和福利院、敬老院,解决好老年对象的老有所养问题,使城镇年老退休不愿和子女一起生活的有了去处,农村无依靠的老年人可通过福利院、敬老院提供服务,使他安度晚年。

第四篇:社会调研报告,基层教育现状

单位代码11660单位名称重庆理工大学

论文题目:

基层教育发展现状及解决(浅析)

作者: 专业: 学号: 学院:

中 国  重 庆 2012年2月6日

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调查说明

调查目的:对我国基层教育的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对比城乡基层教育现

状,找出差距和问题所在。探究基层教育更好、更全面落实的方法及途径。

调查方式:进行随机访问,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和和电子文档。并在微博、论坛里

发起广泛讨论。

调查样本:在家乡边缘的小镇,随机采访越6-12岁学生,发放问卷20张。发电

子文档40份。回收问卷以及电子文档58份,问卷中未回答的问题视为“不能确切知晓”。采访中获得的信息以及回收的问卷全部有效。

1.基层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农村基层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教育。亘古不变是兴国安邦之大业。“民族大计,教育为本”,而基层教育,在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国家“软实力”的议题上更是显得格外重要;在我国,一个有着8亿相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的发展中大国,如若忽略或轻视基层教育,那么国家之前途何谈。

如今,国家经济腾飞,科研项目硕果累累。基层教育的普及与施行,可谓功不可没。纵观我国基层教育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它灿烂甚至是辉煌的业绩,然而,在当今时局,全球经济疲软,个别地区政局动荡不安。世界在不断“思考”并在“思考中变革”,我们的教育似乎停滞不前了。在人民素质与基层教育不再合拍之后,我们依然没能有大的迈进,自然问题就暴漏了出来。

面对不对称且“弊病缠身”的基层教育现状,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解决好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将成为衡量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教育部将“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列入头等工作,提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坚决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可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将是今后一段时期

里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06年“两会”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殷切关注,“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让广大农村的学子及家长们看到了“前路”希望的曙光。

2.乡村基层教育,与城乡学校现状:

伴随着我国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城市化化进程日益加快、原农村固有的人口不断向城市涌入,农村学校生源日益减少。与此同时,农村税费改革后,地方财政收入来源减少,而教师工资支出占地方财政较大份额,为减轻财政负担,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发展民办教育。在私校冲击、名校挤兑、国有教育主管部门不作为,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农村基层教育现衰落之态。

乡村小学条件相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没有显著变化。在我发放调查问卷的小学,一年级18名,二年级7名,三年级3名,四年级7名。说是全日制乡村小学,实际上只有1—4年级,全校也只有不到50名名学生。走在简陋的校长办公室旁,依稀只能看到一只钢笔,几张纸盒,一瓶老旧的钢笔水。

近期,中国农业大学的一则调查报告,引起了微博等新媒体和全社会的关注。农村生源10年来首次低于33%的消息。另外,根据据北京理工大学“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拥有的教育机会并不均等。农村孩子越来越难以考上研究型的国家重点高校,农村大学生主要分布在非重点的民办高校。阶层差距,正通过教育向下一代传递。纵观社会的现状。从一系列的利农、便农政策的陆续出台,我国的城乡差异似乎在不断缩小;年后“用工潮”的风起云涌,也让农民工们有了较以前更为丰腴的劳动报酬。农村人越来越有钱了,或者说,户口在农村的人越来越有钱啦。但是基层教育却没能紧跟农村人的口袋,有文化的人愈加有文化,没有文化的人也难以从生活中摄取知识,也没有这样的意识。所以人民素质的差距陡然加大。

教育事也关乎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重点高校农村生源锐减,不仅关系到占绝对多数的农村人口的受教育问题,更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早在2009年,温家宝总理就提出要关注高校新生农村生源比例减少现象,当时,趁势提出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特别强调:要重视发展农村教育。

近期,温家宝总理在河北考察农村教育时强调,教育是农村的希望之路。农

民最需要学校,最需要教育,他们在享受教育方面应该有更多的权利。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学校是一个重要且不可替代的教育基地,一个人最初的十几年,花样且有着无限遐想的年华差不多,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因此学校教育也是我国基层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回顾一下我国教育制度的变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到现在的素质教育,都在不断的推陈出新。趋避就良。横向的说,我国的教育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基础教育落后状况。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旧中国学校分布不合理的状况,逐年加强对文教事业的投资力度,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教育,从而使学校的分布与城乡人口得到一定时期的“相对适应”。但是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升学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基层教育目标发生了严重的变差。“升学第一”逐渐取代了“人才第一,能力第一”的教育发展宗旨,“升学率:越来越像学校领导的“政绩工程”,成为他们晋升的一张塔牌。流弊所及,基层教育越来越背离教育的方针,许多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已发生变化。学校等级分化严重,教师劳动价值的不平等„„,这些都制约着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和“升学为第一目标”的思想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于是,为了达到升学目标,而采取的一切活动,不管是合理还是不合理的都在无形中得到了社会的较为普遍认同。教育部门、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也几乎都卷入了“升学唯一”的怪圈中。

3.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以及生源流失问题: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学校的“运营”环节上尤为重要。教师。虽不能动摇的学校是否“运营”,但却在根本上决定了学校“运营”的优良弊劣。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调查发现,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这一点在乡村表现得尤为明显。待遇低、福利少、条件差,加之高觉悟的,愿意深入农村从教的教师又很少,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也是我们国家教育系统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教育投入的逐年加大,这种分配不均的“鸿沟”便越来越深,难以逾越。城乡教育资源分配比例严重失调。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各个方面的差

距不容忽视。

在广大农村,生源流失、分配不均;把学校分为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生源的分配亦是按等级划分开来。而且有“路子”或有钱的家长,把子女送往重点学校,造成重点学校严重超编。而且很多学生家长及本人有相当的名校情节,甚至是不惜一切代价,定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名校,使得本地生源流失更为严重。

4.建议及解决办法:

在人才的培养与塑造中,基层的,启蒙式的教育至关重要。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一般都是在基层教育的进行中确立的。然而,基层教育的种种弊病,不只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舆论的正确导向和协助,更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如此才能促使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让我们国家的教育繁荣不衰。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制度、管理、协调等都应该是政府助力的。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优化教育环境,形成一种“齐抓同管共协调”的新局面。在基层一线教师的福利待遇上,要大幅缩小城乡教师待遇的明显差距。如此提高农村的师资水准。最后,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加强对基层教育的关注及帮扶力度。

综上所述,基层教育是培养与塑造人才的重要保证,没有基层教育的具体落实与稳定繁荣,就谈不上国家的兴旺与长治久安。虽然,就目前来说,我国基层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农村基层教育仍然比较为薄弱,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仍然较大,而且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应该引起社会广泛的、持续的、高度的关注。

第五篇: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建议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建议

摘要:近年来,我国涉及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消费者的生存权和健康消费权受到极大危害,食品安全已成为民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是食品安全工作的新起点,但仅有食品安全的立法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隐患及危害的问题。

关键词:食品安全 现状 建议 监管工作

食品质量安全, 即食品安全, 是指一个单位范畴(国家、地区或家庭)从生产或提供的食品中获得营养充足、卫生安全的食品消费以满足其正常生理需要。食品质量安全状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食品中各种危害物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程度。它是以确保食品卫生、营养结构合理为特征。食品安全监管,即国家职能部门对食品生产、流通企业的食品安全行使监督管理的职能。具体是负责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实施生产许可、强制检验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查处生产、制造不合格食品及其它质量违法行为。

一、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

1、食品原料方面

(1)、农产品违规使用农药。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大部分农作物都要使用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农药。虽然我国已对农作物施用何种农药做了明文规定, 允许使用的农药大都是高效低毒农药, 降解快, 对人畜危害性小。但一部分人为了降低成本, 为了获得更好的杀虫效果, 他们仍在违反规定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如甲胺磷、氧化乐果等。我国居民在日常膳食中的各类农药摄入量, 往往数十倍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仅农药六六六的摄入量标准, 中国就是美国的84 倍、日本的15 倍。据统计, 有38%的农产品有害物残留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部分地区蔬菜农药超标比例高达80%。

(2)、农产品过量使用化肥。许多人对农作物的种植缺乏科学知识, 盲目施用过量的化肥, 既造成土壤板结、土质变坏, 还造成农作物中硝酸盐过多。过量的硝酸盐在人体内易转化成亚硝酸盐, 进而合成强致癌物质亚硝酸胺。

(3)、滥用植物激素一些农户为了提高作物产量, 改进其外观品质, 滥用植物激素, 如胀大剂、催红剂、增甜剂等, 使作物中激素和稀土元素残留量大, 食用后可造成儿童早熟, 成人内分泌紊乱等。

(4)、兽药、复合饲料的滥用,造成抗生素、激素及其他有害物质在禽、畜的体内及乳制品、水产品中残留。

(5)、重金属在农禽产品中超标、超量残留。化学性中毒已占我国重大中毒性事件的40%以上,如有机磷农药中毒、毒鼠强中毒、瘦肉精中毒等。

2、加工制造方面

(1)、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了可供食品加工用的添加剂品种及其用量和在产品中的残留限量, 超量使用即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测, 曾有在面粉中超限量5 倍的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酞”; 在腌菜中超标准20 多倍的苯甲酸; 在饮料中成倍超标使用的化学合成甜味剂等。

(2)、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 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使用范围的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如: 熏蒸馒头、包子增白使用二氧化硫; 使大米、饼干增亮用矿物油; 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 延长保质期;

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块”等。

(3)、食品制造使用差、劣的原料。食品加工用原料质量差、劣, 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如: 用已霉变(含黄曲霉毒素)的大米加工米制品:使用病死畜、禽加工熟肉制品; 早餐摊点使用“地沟油”加工油炸食品等。更有甚者是生产假冒伪劣的食品造成众多消费者身亡。

(4)、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食品的原料和加工程度决定了它具备一定的微生物生长的条件, 加工制造过程和包装储运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食品中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生长。我国发生的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业中的食物中毒, 大多由微生物引起。在我国, 易造成食物中毒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 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每年都有发生, 尤其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更易发生此类中毒事件。

3、市场和流通方面

许多个体食品加工、制作点不经许可, 不受监督,随意布设, 给居民日常生活的饮食安全带来隐患。如:遍布城市的饮食摊点、农贸市场内的现场制作豆制品和熟食制品摊点等。这些摊点的经营者缺乏食品生产经营必须的职业素质, 缺少食品卫生知识, 不具备完善的生产手段和卫生保障, 生产的产品很难达到食品卫生要求。这些摊点的流动性强, 难于监管和控制, 是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和食物危害的主要根源之一。此外, 还有腐败变质的食品上市流通, 食用这些食品必然导致对人体的危害。比如, 变质的鲜奶、酸奶、鲜肉, 超过保质期的糕点、果汁饮料等。

4、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状况方面

在我国,转基因食品早已摆上了人们的餐桌,但从国内外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来看,转基因食品可能损害人类的免疫系统、产生过敏综合症或产生毒性,对人类和人体存在着未知的危害。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状

1监管体制尚有待完善

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一直为公众所诟病。多头执法,职责不清,管理出现真空地带,尤其是“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发生,引起整个社会的深刻反思。食品安全法确立了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但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监管体制改革尚未到位。省级机构改革正在进行,监管职能调整没有完成,大多数市、县级体制改革还未启动,给法律执行造成一定困难。餐饮服务环节划归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管理后,各地的监管队伍整合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地方采取了“委托执法”等临时性措施,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综合协调机制不健全。目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的工作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省、市、县尚未建立起强有力的工作机制。

(3)各监管部门的职责有待细化。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业态复杂,形式多样,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难以对各监管环节的具体事务作出详细规定,实际上依然存在监管边界不够清晰问题。例如,有的地方反映,在豆芽生产、生猪收购运输、超市现做现卖、餐具集中消毒、食品仓储和运输等问题上,存在管理部门不明确或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

(4)监管技术能力不足和检验资源重复配置、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同时存在。

2、法律体系的不健全性

我国虽然相继颁发了《食品卫生法》、《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但很不健全,主要表现为执法依据不充足、执法主体不明确,甚至出现法律监管的空白点。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时间不长,目前配套法规滞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不能满足监管工作的迫切需求。

3、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尚未统一

(1)、我国的食品标准,横向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等级,但是各标准之间存在着许多交叉、矛盾之处,常常令人困惑不解,令企业无所适从,给不良企业可乘之机,增加了政府部门的管理成本。比如,食品中重金属的含量,农业部门制定的标准与质监部门制定的标准就不同。同是黄花菜,根据不同标准却有着不同的命运,卫生部门说它不属于“干菜”,不得有二氧化硫残留,而根据质检、农业部门的规定,黄花菜又属于“干菜”,且明确了其二氧化硫残留标准。

(2)、一些标准过于陈旧,与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需求相脱节。以奶粉标准为例,奶粉品质是按氮的含量高低来评价的,目前奶牛每天的产奶量从过去的几十斤提高到100多斤,牛吃的还是草,产奶量提高这么多,奶的营养成分怎能达到原来的标准?难怪可以提高奶粉中氮含量的“三聚氰胺”能够大行其道了。

(3)、标准的缺失也使食品安全隐藏着风险。曾引起消费者恐慌的奶粉“苯甲酸”**即是标准缺失之祸,由于没有“苯甲酸”在乳制品中的含量标准规定,相关部门对奶粉检测中一直没有“苯甲酸”这一项。当发现这一物质会对人体,特别是婴幼儿产生危害时,随即引发消费者恐慌。

4、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与预警基础有待加强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与预警工作基础薄弱,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有害因素的风险监测与评估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工作开展不平衡,与食品安全法确定的实施风险监测与评估制度还有较大差距。

5、企业“第一责任人”食品安全意识不强,政府的“站位”问题需要明确

一些食品生产经营及相关企业还没有按照法律的要求落实食品安全责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生产规范,健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产品召回、索证索票方面的制度,企业“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意识还不强。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实现所谓政绩,对有些企业产品质量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出了问题,能捂住就捂住,甚至动用权力对媒体进行干预,事情败露,象征性地处罚,草草收场。这不仅是对不良企业的纵容,也是对法律的践踏,对这股隐形的力量必须通过严格追究领导责任等方式加以遏制,否则,实现食品安全只是一句空话。

三、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建议

1、建立科学完整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

包括食品质量安全体系、检验监测体系、质量认证体系、科学技术体系、市场信息体系、配套服务体系、流通销售体系和法律法规监督体系。根据食品安全供应链原理,应建立起“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控制体系,即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存储、运输、销售和销费每个环节的监控。特别要加大对食品源头的监管和控制,加大对食品小作坊的监管力度。

2、制定和严格执行科学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

尽快建立由政府部门、行业机构、研究机构等组成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其预警和指导作用。针对我国农业、食品业特点,建立食品安全标准数据库。一方面有计划进行数据收集,收集我国食品卫生国家标准和相关数据,收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TE)、国际乳业联合会(IDF)等国际性组织的食品卫生标准和相关数据,以及收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卫生标准和相关数据。另一方面,建立农药、兽药、化肥和有关化工原料等使用登记备案制,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有关食品卫生数据的网络记录制,同时建立和完善食品污染物、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和食源性疾病报告体系以及动植物检疫防疫体系等,实现数据共享。执法部门才能够依法加大检验、检测的力度和市场监管的力度,确实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对有条件的企业,应加大HACCP(危险分析及关键控制点)

认证的推广应用,提高食品企业的加工质量。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一些“三无”(无卫生许可证、无生产许可证、无营业执照)企业,要坚决给予关停和取缔。

3、建立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和快速反应机制。

食品安全信息不畅、缺乏共享是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与有关单位如卫生部门、公安部门、工商部门等建立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和联动机制,建立警情体系,加强监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分析,提高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及时向公众布食品质量安全的有关情况和信息,通过预报“安全指数”,让消费者了解食品的安全状况,通过提供建议,指导消费者选择和食用健康安全的食品。

4、充分发挥食品质量安全的社会监督作用。

社会监督,包括消费者监督、社会团体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形式是目前我国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的重要措施。应充分发挥全社会参与,提高食品全过程中每个环节成员的负责意识,加强对危险因素的信息交流和安全知识的宣传。特别是要提高广大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增长公共卫生和营养知识水平,提高鉴别能力,更好地发挥参与食品安全的监督的作用。

5、从市场经济入手,探索食品安全的新途径

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组织行业协会制定行规行约,引导企业加强自律和履行社会责任。应当在全社会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让大家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而且关系到生产企业的命运和老百姓的就业,也关系到我国食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监督意识,媒体应在这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目前阻碍优质安全食品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因素是生产优质安全食品的成本大于收益,生产劣质产品的收益大于风险。从而使优质产品的生产者缺乏源动力,长期下去便会出现“以劣斥良”的现象。因此,一要在提高全社会诚信度的基础上,通过点对点的连锁配送进入超市,逐步建立质量信誉。二要提高质量认证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建立食品标签制,提高优质产品知名度。三要加大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经济处罚力度,增加不法商人的违法成本,遏制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确保食品的安全。

参考文献:

《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年第09期

《农产品加工》2008年07期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年01期

中国食品安全法治网

第一食品网

下载关于我国社会道德现状的调研报告及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国社会道德现状的调研报告及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教育现状社会调研

    农村义务教育主题调研报告 姓名:XXX 院系:XXX学院 组别:第X组 调研时间:XX-XX 调研背景: 中国在2008年9月1日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开启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新时代。几年来,义......

    关于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其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其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前言 调研时间:2014年01月11日-2014年02月20日 调研地点:乌鲁木齐 调研人员:刘帆 调研目的:了解在水资源的现状及其保护情况,分析存在......

    我国光电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我国光电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当前,全球光电子产业已经逐渐走出“低谷”进入复苏期。我国光电子产业的发展也正处于关键时期,产业链逐步完整,产业发展将进一步提速。我们都知道......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状研究

    论文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 适度 农民工 【论文摘要】作为社会稳定器和安全网的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 之一。文章通过特定的测定模型,计算出我国近几......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状研究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状研究.txt15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

    农村中小学生道德现状调研报告(精选五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村中小学生发育普遍提前,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因中小学生心理发育的滞后性与生理发育的超前性的矛盾,引发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方......

    大学生社会道德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道德现状调查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 大学生相对来说知识学的很多,而道德方面是否和他们的知识一样提高呢?寒假我对周围的大学生们做了一些这方面的了解。从总体上看,大学......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现状对策建议

    最新乡村振兴调研报告范文汇集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