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本要求(共)
针灸推拿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要求
一、知识要求(1)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医学知识以及主要的现代医学基本知识;(2)掌握针灸、推拿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3)具有运用针灸、推拿处理临床各科疾病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中医学,尤其是针灸、推拿学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能力要求
(1)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医学知识以及主要的现代医学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针灸推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3)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
(4)熟悉其他康复治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
(5)具有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态度和蔼,体魄强健,有持久耐力。
(7)具有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和医疗纠纷协调能力。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标准修业年限为三年。学生提前修满规定的学分,平均绩点达到2及以上,且已找到工作,可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的时间一般为半年。在规定的学习时限内达不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可以延长学习时间,但延长时限一般不超过两年。
四、主要课程 中医学基础、中药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西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神经病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康复医学、小儿推拿学。
五、职业素质结构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始终以防病治病、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为己任。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和社区群众健康利益,较好利用可用资源达到康复的最大效益。
3.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善于与病人、家属、同事等沟通与合作。4.树立终生学习观念,具有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的基础。
5.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真理,对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主动获取各专业信息、适应能力及分析批判的精神。
第二篇: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选择的典型性;
(1)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重点分析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2)分析教学内容的的前后关联性。2.教学对象分析
(1)分析学生的情感特点和认知特点;(2)分析学生已具备的与本课相联系的知识与技能、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生活经验等;
(3)分析学习本课存在的困难点。3.教学环境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或者是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并说明选择理由。
二、教学目标 1.一般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表述。也可以兼顾不同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采用不同的表述形式。
例如: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目标有四项: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有五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2.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全面:三维目标不能丢项,即使不写明三项的标题,也要包含三个层面,不能有项目的缺失(或按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2)恰当:符合实际,学生能力可及,每项行为目标的水平规定得恰如其分;体现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与学生已有知识的一致性,与前后教学活动的连贯性。
(3)具体:目标要求指向明确,表述清晰、具体,尽量以外显行为表述教学目标。
(4)准确: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表示目标行为的词语要体现学科特点,内涵准确,语言表述规范,不能出现混淆。
三、教学重点、难点
在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教学重点、难点一定要与三维教学目标相对应,不能缺项;
(2)教学重点:一般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确定的;教学难点:一方面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是以各教学环节标题为基本框架,把教学基本过程用图式的方式恰当的表示出来。其中各教学环节的小标题要推敲、提炼,能表达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基本内涵,主体部分可以展开、延伸,能体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的基本思路。流程图要简捷、凝练,立意鲜明、重点突出。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说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设计意图。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以书面语言为主,说明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
2.教学结构要清晰,层次要鲜明,逻辑关系准确; 3.体现教学过程的基本措施,具有可操作性;
4.做好“整合点”设计,在相应的教学环节中,应明确媒体的形式、题目或内容。
“整合点”设计的建议:在一节课的设计过程中,首先将各种教学条件拿掉,只考虑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情况,并假定教学条件只要想到就可以实现,在此基础上构思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构思了教学过程之后,分析每一个教学步骤(环节、活动)有效的支撑方式,系统分析信息技术、常规教学手段两种支撑方式的优势与劣势,从而确定出一节课的所有整合点;确定了一节课的所有整合点之后,针对每一个整合点,系统研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整合点困难的方法;根据一节课中每一个整合点的解决方法,选择或开发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和软件,并将为一节课中所有整合点所开发或选择的教学资源及软件集成为该节课的课件。
5.在说明 “教学设计意图”时,要突出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整合点”诊断与分析。说明在某一教学环节中,为达成某一教学目标、完成某项教学任务时,利用信息技术的哪些功能特点,实现有效支撑,可以达到怎样的预期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学设计排版格式要求 1.标题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其中课题名称加书名号。2.标注单位和姓名用宋体小四号字居中,单位与姓名间空两格。
3.正文宋体小四号字,1.25倍行距,段前、段后0.5倍行间距。
4.标题序号依次为一,(一),1,(1),①等。具体要求如下:
(1)一级标题顶格,宋体四号字加粗;
(2)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字加粗,编号括号后加“顿号”为错误,如:“
(一)”为正确,“
(一)、”为错误;
(3)三级标题小四号字加粗,编号后的“圆点”要求为全角,加“顿号”为错误,如:“1.”为正确,“
1、”为错误;
(4)四级(四级以下)标题宋体小四号字,其中四级标题序号中的括号为中文全格(英文排版例外),如:“(4)”为正确,英文版式“(4)”为错误;
(5)标题一般末尾不加句号,序号后面的文字是说明内容的,不做标题看待,使用句号。
5.图片不能过大,图片标题为宋体小四号字在图片下方居中。
6.表格的标题为宋体小四号字在表格上方居中;表格内文字标题、内容为宋体五号字,单倍行间距。
7.对正文进行说明用“小括号”,宋体小四号字;教学设计意图用“中括号”,楷体小四号字,可放在相对应的教学环节之下。
第三篇:2012韩国留学基本要求
2012韩国留学基本要求
一、韩国留学的基本要求
1、学历要求
韩国只接受高中及同等学历以上的留学生赴韩留学,也就是说留学生必须在本国国内接受过12年以上的正规教育。
2、年龄要求
韩国对留学生的年龄要求在17到25岁之间,同时留学生还要满足毕业为超过3年的要求。
3、费用要求
韩国留学的费用大约为一年4到6万人民币,这一数字包含了留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
4、韩国留学的语言要求
韩国对留学生的语言要求不是很高,即使留学生没有语言基础也可以通过语言课程来进行弥补。一般来说韩国方面会要求留学生申报一年的韩语课程,课程学习完毕后进行语言测试达到申报本科学校的语言级别,即可开始韩国大学本科课程的学习。
二、韩国留学的各阶段要求
1、韩国的本科要求
到韩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如果申请本科课程则要满足年龄在18到25岁之间、高中毕业和韩语通过三级考试这三个标准。
2、韩国的研究生要求
韩国的研究生课程要求留学生满足年龄在18到27岁之间、本科毕业和韩语三级或托福550分这三个标准。
3、韩国的博士要求
韩国大学对申请博士课程的留学生没有年龄限制,只要留学生为硕士毕业,并且通过韩语三级或托福达到550分都可以申请博士课程。
韩国留学申请过程中,留学生如果韩语不能达到要求,那么可以选择先在韩国大学进行语言学习,在经过考试合格后再进入相应的课程学习。
三、申请条件
1、攻读本科学历:高中毕业的外国留学生,年龄18—25岁,通过韩语三级考试可以申请韩国大学本科专业。
2、攻读研究生:具有本科学位的外国留学生,年龄18—27岁,通过韩国语三级或托福成绩550分,可读研究生专业。
3、攻读博士:具有硕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没有年龄限制,通过韩国语三级或托福成绩550分,可申请博士课程。
四、韩国留学费用学费(每学期)
国立和公立大学本科生120万韩元(7300元人民币)-170万韩元(10300元人民币)左右;研究生165万(10000元人民币)-200万韩元(12100元人民币)左右。私立大学:本科生250万韩元(15100元人民币)-300万韩元(18200元人民币)左右;研究生300万(18200元人民币)左右。
一般韩国人公认的最好的三所大学是汉城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中国学生要想读这三所大学,需要韩国语三级以上和专业考试。一般被录取的成功率不是很高。语言学院的学费是比较昂贵的,而且持有语言签证的学生如果在韩国得不到延期,只能回国重新申请。
庆熙大学有一个非常着名的专业:观光与酒店经营专业。目前该大学的语言学院面向中国学生招生,但要入读大学专业,则需要韩国语三级以上和综合考试。庆熙大学语言学院学费较高,加之食宿,一年总费用大约6万元左右。
中央大学是一所综合大学,该校的艺术大学在韩国是首屈一指。
第四篇:实验教学基本要求及规范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及规范(试行)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实验教学(含计算机上机课)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建立良好的实验教学秩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保证高素质创新人材的培养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成学生合理的知识和智能结构,启迪学生严谨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运用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较为完整、系统地了解科学实验和工程技术实践的主要过程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第三条 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实现人材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实验教学必须不断吸收和引进科学发展和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深化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优化实验内容和结构,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扩大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比例,建立科学、先进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实行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
二、实验教学计划与实施
第四条 实验教学计划是专业培养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各教学院应按专业培养计划的制订原则与要求来制定(修订)实验教学计划,教务处负责审定和管理。经教务处审定编印的各本科教学计划中所反映的实验教学计划,是学院相关实验教学中心(室)开展本学期实验教学活动的法定依据。
第五条 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要体现具有高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需要。相同(近)学科的实验课程应进行重组和优化,组成实验课群,建立循序渐进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完整、系统、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计划要有实验教学的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和开课时间等,以便实验课程的教学组织与安排。
第六条 独立性较强且学时较多的实验课应独立设课,每24学时实验课计1学分,最小学分单位0.5学分。教学实验项目根据所需学时一般按2学时为最小基本单位。
第七条 专业培养计划中设置的实验课程,都必须制定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是进行实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应明确规定:
1.本课程实验教学在专业人材培养中的作用; 2.本课程实验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3.学生掌握的实验技术及基本技能;
4.实验项目的选定,包括实验项目名称,应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类型,每组人数。
5.采用的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6.实验教学质量的考核方法。未独立开设的实验课,其实验教学大纲作为课程教学大纲的子大纲附于课程教学大纲之中。第八条 实验教学大纲的制定(修订)由各分院、实验中心(室)组织人员制定(修订),并组织专家论证,经教务处批准后实施。实验指导教师要根据大纲制定出详实的指导计划(即授课计划),并相应写出实验指导教案。
第九条 基础或覆盖面大的技术基础实验中心(室),实验教学大纲应根据所承担课程在各专业培养计划中的作用,分大类或分层次提出不同的训练目的与要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多模块地组合实验题目,形成不同专业的实验内容体系。
第十条 实验项目要按层次设置:基本型实验教学(包括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提高型实验教学(包括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等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各实验中心(室)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占计划总学时30%以上设计性和(或)综合性实验,逐步实现实验室的开放式教学。
第十一条 实验中心(室)必须建立建全实验项目卡片。实验项目卡片是实验教学的重要资料之一,是实验开出的基本依据。
第十二条 实验课程应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用高质量的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也可根据课程自身特点和要求组织有丰富实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编写实验教材。实验教材的编写列入学校教材建设的范围,按照教材建设有关管理办法执行。实验教材或指导书基本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任务、原理、方法步骤和实验原理等。实验教材内容应与理论教学内容相结合,以适应当代科学与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
第十三条 实验教学应按计划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实验项目的增减,实验内容和分组人数的变化,应由实验中心(室)开学初提出书面申请,经各分院主管领导审查同意后,报教务处审批。各实验中心要根据全院课程表编制实验课程表,并根据实验课表和教学计划编制出实验课程分组实验安排表,经系部同意后报实验主管部门备案。
三、实验教学过程与质量监控
第十四条 各分院、实验中心(室)应根据教学计划和(或)教务处下达的下学期实验教学任务书,于期末前具体落实教学任务。
第十五条 各分院、实验中心(室)应于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将本单位本学期所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的详细安排,包括课程名称、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和学分、教学专业和班级、教学日历、课表与任课教师安排汇总报教务处。
第十六条 实验中心(室)应根据教学任务安排,认真准备和按时开出实验,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净化实验教学环境和教学场所是育人的需要。各实验室内部要布局合理,整洁卫生,配套设施(实验台、凳、黑板、器材、规章制度等)力求标准化和规范化,墙面无污损,通风设备完好,各项指标达到标准。
第十七条 实验中心(室)要加强管理,合理配置实验教学设施,及时维修仪器设备,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保证教学需要,提高资源效益。实验设备应保证:基础实验课应达到一 人一组;技术基础课(含专业基础课)达到两人一组(特殊设备除外);专业课达到开出实验的基本要求,原则上每组人数不应超过4人(特殊设备除外)。
第十八条 实验教学人员在实验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实验指导教师配备:原则上各类实验课15~18名学生配一名实验指导教师(特殊实验必须同时多名指导的除外)。
第十九条 学生要听从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严肃认真地进行实验,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第二十条 建立建全实验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和管理制度。每个教学实验室都要设置《实验教学日志》,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结束后,必须如实记录实验准备、学生预习和实验教学进行情况,明确实验教学质量责任。定期组织专家对实验课教学质量进行听课检查,并认真填写《实验课听课表》;组织参加实验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由学生填写《实验课学生调查表》,对实验室和实验指导教师进行实验教学质量测评与监控。
四、实验教学人员资格与职责
第二十一条
实验指导教师包括实验主讲和实验指导人员,任职资格为:
1.实验主讲人员应由副教授或高级实验师及其以上职称的有实验教学经验的人员担任,能够统筹、协调和指导实验指导人员各教学环节的工作。
2.实验指导人员可由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教师和专职实验技术人员担任。
3.首次上岗主讲或指导实验的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必须试讲和试做实验,提供教案、试作记录和实验报告等材料,分院、实验中心(室)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指导实验。
4.实验教师任课须由本人提出申请,实验中心(室)选聘。第二十二条
实验指导教师职责:
1.努力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书育人,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因材施教,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材培养,以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2.要按教学大纲要求认真备课并写出实验教案。实验教案包括:实验的目的与要求,实验的原理或理论基础,实验的难点及易出现的错误,需要演示和规范基本操作,仪器设备出现异常和处理方法等。
3.实验前要与实验技术人员一起做好实验仪器设备、材料和教学资料的检查和准备工作,并进行预实验,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4.每班学生第一次上实验课前,负责宣讲实验守则和有关规章制度及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安全、纪律教育。
5.提前一周将实验项目通知学生,并布置预习任务。实验前要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报告,未预习或未达到预习效果者不准参加实验。
6.严密组织实验教学过程,实验中认真巡查学生操作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发,认真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态度和记录情况,进行必要的实验操作示范指导,检查学生的实验原始记录,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学生实验的原始记录指导教师要有记载,以便批改 实验报告时进行核对。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不得擅离实验室或从事与实验指导无关的事情(如批改作业和实验报告等)。
7.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搞好实验室整理和卫生工作,会同实验技术人员切断有关的电源、水源、气源,关好门窗,做好安全工作,认真并准确填写《实验室工作日志》。
8.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做好实验成绩的考核和登记,写出实验评语。批改和给出评语的实验报告要在一周内反馈给学生。不合格的实验报告退回重做;对抄袭他人者应予查处。
9.实验课程结束后,两周内将学生实验课成绩一式四份交实验中心(室)。
10.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更新陈旧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第二十三条
实验技术人员职责:
1.积极参加实验中心(室)的建设和管理,认真完成实验中心(室)主任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2.掌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相关实验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方法,努力提高实验技术水平。3.积极参加实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能够协助实验教师或独立完成学生实验技术、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使用的指导工作。
4.实验技术人员要按照实验教学计划,按时完成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药品、材料、试剂配制和仪器设备等的准备)。
5.实验过程中实验技术人员不能擅自离开岗位,要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和试剂等实验用品出现的问题,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并作好实验后的整理、检查和验收工作。
6.作好仪器设备维护、保养、送检、报修和一般修理工作,保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7.负责制定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并做成实验台卡片便于学生阅读。8.做好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配件、器材、低值易耗品、材料、说明书及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作到帐、物、卡相符。对进实验室的学生要把责任落实到人(如实验用品、仪器、仪表、玻璃仪器、实验台、实验凳等均要编号,按实验组落实到每个学生)。负责损坏丢失赔偿的收缴工作。每学期结束后作好仪器设备、材料的清理和核对工作。
9.负责新进仪器设备的验收、安装、调试工作。及时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和编制仪器设备的信息管理软件,落实计算机管理制度。
10.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学生实验后要与实验教师交接,检查值日生的工作情况,使环境清洁、物品摆放整齐;认真检查水、电、气是否关闭;及时与实验教师沟通并记好实验室工作日志,方可离开实验室。
11.努力完成实验中心(室)主任交给的实验技术管理和实验室开放管理工作。
12.填好实验技术人员工作日志,包括工作内容、安全、环境检查情况及中心建设情况等。
五、实验考核与成绩评定 第二十四条
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1.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尊重指导教师,服从安排,自觉维持实验教学秩序。2.上实验课应提前预习,并写出预习报告,经实验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准进行实验。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独立完成规定实验内容,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做好实验记录。4.按教师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完成实验报告交指导教师批改。实验报告内容一般包括:实验目的,简明实验原理,所用仪器设备及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解释与分析讨论。
第二十五条 实验课必须进行考核,学生实验成绩合格后,才能获得该课程学分。1.单独设立的实验课考核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评分,考核内容应包括基本理论、实验原理和实验两部分。其考核成绩单独记载,考核不及格的实验课,必须重修,并在学籍处理时计入不及格课程门次总数。
2.不单独设课的实验考核成绩,根据实验学时在课程总学时所占比重分别按10%~40%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实验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加课程考试,待补做合格后方能参加考试。
3.实验考核内容包括:1)实验预习;2)实验操作;3)实验记录;4)实验态度和表现:5)实验报告等。原则上根据上述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学生未取得1)~4)项成绩时,第5)项成绩无效。
4.实验中心(室)可根据课程要求和实验课程特点制定考核的具体实施办法,以确保实验教学质量。
第二十六条
实验课不及格者应重修,并按重修课程的规定执行。实验课程不得申请免修。
六、实验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
第二十七条
实验课程的建设应立足于实验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在掌握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础上,突出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达到人才培养总目标的要求。
教学分院、实验中心(室)实验课程建设应包含以下内容: 1. 改革与创新实验课程结构体系;
2. 设置与更新实验项目,适当反映本学科的新知识和新成就; 3. 编制和修订符合教学要求,形式规范的实验教学大纲; 4. 编写具有鲜明特色的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5. 改革与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广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6. 检查和监控实验课程教学质量;
7. 规划和建设实验仪器设备、教学场所等硬件设施;
8. 建立计算机管理数据库、基本信息计算机管理和网络系统,实现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 9. 健全各项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 10. 编制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计划及课程建设总结。
第二十八条
实验中心(室)应加强档案管理,建立健全实验教学档案。实验教学档案资料包括:
1. 实验教学计划(包括变动情况); 2. 历年教学任务安排表和课表; 3. 历年实验教学日历;
4. 历年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情况统计; 5. 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6. 实验项目卡片;
7. 实验试作、试讲记录与教案;
8. 实验设备改造及实验内容、教学方法更新和改革情况; 9. 实验教学检查和课程建设总结;
10.近三年来实验指导教师实验课记分册、学生成绩单和有代表性的实验报告,实验指导教师部分典型的实验教案。
第二十九条
各分院、实验中心(室)要重视和开展实验教学研究,组织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对实验课程体系与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方法、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机制、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的研制与开发等进行研究与探索,积极参与教学研究课题的立项、研究成果的鉴定和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十条
计算机上机课:
1、无论课内上机还是单独设置的上机课,都要保证上机课时,按授课计划严格执行。
2、上机课教师要有指导书和授课教案,在指导上机课班级多需分机房上课时,每个机房教研室都要按排指导教师,不得一个教师同时指导多个机房的上机课。
3、上机课中指导教师不得擅离指导机房或从事与上机指导无关的事情。
2004年3月1日制定
2005年7月10日第一次修订
第五篇:消防安全基本要求
消防安全基本要求
一、保障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畅通
生产场所人员集中,如果安全出口或通道堵塞,发生火灾时会使员工无法及时逃离火场,或相互挤踩,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因此安全出口附近和通道内不能堆放物品。
部分相关法规要求:
严禁占用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
严禁在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在工作时间内常闭式防火门应处于开启状态(公司的防火门为常闭式),防火卷帘下严禁堆放物品影响使用;
在工作时间内严禁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 不得有其它影响安全疏散的行为;
建筑物室内主要疏散通道宽度不得小于2米; 防火门应为外开式;
建筑物内同一楼层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楼梯不得少于2个; 不得改变防火门原有的防火、防烟功能; 应保障消防车通道畅通;
二、应急照明、应急指示标志应清楚明了
生产场所应急照明灯、指示灯平常应处于充电状态,不能关闭电源。部分相关法规要求:
应急照明灯、安全疏散指示标志严禁被遮挡、覆盖;
应急照明灯、安全疏散指示灯应处于充电状态,不能关闭电源; 应急照明灯、安全疏散指示灯应处于完好、有效状态;
应急照明灯、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安装在安全出口(防火门)上方和疏散通道及其拐角处墙壁上;
三、灭火器材应易于取用
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消火栓、灭火器、警铃按钮等)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
部分相关法规要求:
消火栓、灭火器不得被遮挡、压埋或圈占等影响使用行为或被挪作它用,正前面下方0.5-1.0m2范围内不得堆放物品;
应保障消火栓、灭火器在能正常使用的压力范围; 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1.5米,底部离地面不宜小于0.15米;
灭火器应设置稳固,其铭牌必须朝外且完整清晰;
灭火器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的地点,当必须设置时,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设置在室外的灭火器应有保护措施;
灭火器不得设置在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灭火器的配置应根据场所的火灾等级确定其数量,设有消火栓、灭火系统
2的场所,可按相关规定减少灭火器配置数量(一般要求30-50m配置一具4kg手提式灭火器);
一个灭火器配置场所内的灭火器不应少于2具,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不宜多于5具;
四、其它要求
严禁违章搭建和乱拉电线;
电源控制箱、配电箱正前面下方0.5-1.0m2范围内不得堆放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