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科学下册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2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
3.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
2.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大小。
3.能够利用器物模拟出月球围绕地球转的原理。
4.能收集有关牛顿的科学故事并与同学分享。
科学知识:
1.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听取其他同学的看法和意见。
2.体会到任何科学认识都来源于科学实践,科学认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3.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愿意像科学家牛顿那样大胆想象,热爱科学研究。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牛顿的科学故事,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苹果落地的课件。
2.重力(地球引力)方向示意图,直尺。
3.装水的水瓶上系上绳子,火箭升空及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的录像或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课件演示、苹果落地。、提问:看到这一现象,你想到什么?
3.谈话:当科学家牛顿看到这一现象,他是怎么想的?由此他有了一个伟大的发明。
(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
活动一:了解牛顿研究地球引力的故事。
1.谈话:关于牛顿和“苹果落地”的故事,你知道吗?给同学们讲一讲。
2.学生讲各自收集的“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故事。
3.谈话:关于牛顿提出的两个问题:
“为什么苹果总是落到地上,而不落向天空?”
“假如苹果树非常高,一直顶到月亮,设想月亮就是棵高高苹果树上的一个苹果,它会不会落到地 1
上来呢?”
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合作交流、汇报。
活动二:认识重力的存在及其方向
1.谈话:牛顿经过反复思考,对此提出了令人信服的两个解释。
2.出示地球上物体重力的方向示意图,讲解牛顿的第一种解释。
3.讨论:重力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重力?
4.游戏:抓尺子(或铅笔)
①讲解游戏方法。
②学生活动。
③谈感受。
活动三:认识离心力
1.游戏:旋转装有水的瓶子。
①讲解游戏方法。
②学生活动、汇报。
③提问: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1.讨论:通过以上现象,你认为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2.谈话:正是牛顿的这个第二解释,才有了今天航天事业的发展。播放火箭升空以及人造卫星绕地飞行的录像或图片。
三、总结、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二篇: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教案,免费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A案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无处不在的力”单元中的第3课。本课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对力的现象(如浮力、水力、风力等)已有了初步认识,对研究性学习有了一定了解和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力,并获得有关力的初步概念,知道力的作用将引起物体哪些变化,同时,也为高年级进一步学习其他有关力的内容(弹力、摩擦力、反冲现象、力和机械等)打下基础。通过对科学家牛顿和力的单位“牛顿”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牛顿对地球引力的探索以及他在物理学尤其在力学研究中的地位,并由此实现《科学课程标准》中所制定的“通过科学教育使小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索,热爱科学,树立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目标。
本课的教学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 一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身边经常看到的现象中去认识和研究重力问题;二是让学生在玩中研究重力的平衡,由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教材在整个安排上没有过多的叙述,只是把它作为学生探究的一条路径,力求让学生自己通过交流、体验、讨论、动手做等一系列活动,去发现地球表面附近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地球与物体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力。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出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验物品、器材等,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同时,可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查阅资料等了解科学家牛顿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过程与方法
●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和研究重力问题; ● 会描述和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 能够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知识与技能
● 知道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到的地球引力叫重力; ●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 使学生从小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学伊始,可组织学生到室外活动,学生按要求分小组进行投掷纸飞机、原地跳高、抛掷物体等活动。
1 请学生描述自己的活动。
2 在描述的基础上提出:“为什么所有的物体都要落到地上?” 3 学生展开讨论,提出各种假设。
4 提问: 你知道牛顿和苹果落地的故事吗?(学生回答)
5 日常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呢?(学生谈自己看到的现象)【评析】导入是探究活动的开始,也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关键。本环节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到室外活动,亲历各种活动过程,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自己去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提出“为什么所有的物体都要落到地上”并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思考和自由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揭题,告诉学生:“大科学家牛顿就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顺势引出科学家牛顿及本课研究的课题——重力问题。
二、引导学生研究有关“重力问题” 1 谈话: 关于重力,你想知道些什么? 2 提问: 你们准备怎样研究呢? 3 学生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4 交流实验、观察结果。
【评析】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环节将“测一测各种物体的重力”调整为“我想知道的重力问题”的目的就是想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像科学家那样研究自己想知道的问题。例如:重力有方向吗?如何测重力的大小?如何找物体的重心?怎样的物体站得更稳?假如离开了地球的吸引会怎样„„ 让学生通过预测、假设、实验、记录、交流、辩论等方式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使学生从小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研究重力的平衡
1 观看杂技演员“走钢丝”的录像或图片。
2 讨论: 为什么走钢丝时杂技演员手里要拿根长竹竿? 3 提问: 你能用蛋壳做个不倒娃娃吗? 4 制作“不倒娃娃”活动。
5 交流、汇报在制作过程中的发现与问题。6 师生小结。
【评析】科学教育的内容离不开生活实际,科学教育活动必须从实际出发。本环节是以小制作的形式进行的,选择制作“不倒娃娃”,一方面是想给学生更多的乐趣。因为制作材料“蛋壳”是学生司空见惯的,只是平时没有留意它,所以我们选用这种为学生熟悉的材料;另一方面也是想让学生明白,假如你能留意发生在身边的事,假如你在发现的基础上能做个细心人,假如你能多问几个为什么,那么,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也许就存在于你的不经意之中。
四、课后延伸
1 继续研究“自己想知道的”问题。2 查阅有关牛顿的故事。
【评析】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不能光靠课堂上的三四十分钟,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课外延伸不但是课堂知识的消化与巩固,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好途径。
教学片断赏析
“导入新课”教学片断
(学生在室内用纸制作飞机、火箭后,按小组到室外进行掷纸飞机、掷纸火箭、原地跳高、抛掷球等活动)
师: 同学们在室外活动时看到了哪些现象?
生: 有的纸飞机会拐弯,有的会直飞„„但不管怎样,最终都是落在地上。生: 我发现如果是顺风的话,纸飞机会晚些落地;若是逆风,落地会早些。生: 我猜想纸飞机落地的快慢可能跟飞机的形状有关,阻力大的落地快,阻力小的落地慢。
„„
师: 除了掷纸飞机,你们在别的活动中有什么发现吗? 生: 不管你在哪里跳、从哪里跳,最终都要落地。
生: 我发现胖的人体重重,跳不高,落地快;瘦的人跳得稍高些,落地也稍慢些。
生: 我发现跳的高矮还跟人的力气、穿的鞋子是否有弹性有关。
生: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肌肉弹性好,所以跳得比较高,落地也慢。„„
师: 向空中抛掷物体呢?
生: 重的物体落地快,轻的物体落地慢。生: 抛得高落地慢,抛得低落地快。生: 不管怎么抛,最终都落地。
师: 你们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发现有什么共同地方吗?
生: 所有物体不管你怎么抛、怎么扔,人怎么跳,都会落到地面上来。师: 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生: 墙上的石灰时间久了会剥落在地上。生: 白色垃圾——塑料袋被风吹起后也会落地。生: 秋天的叶子也会落在地上。生: 雨水是从空中落下来的。生: 熟了的苹果也会往地上落。„„
师: 为什么所有的物体都要落到地上呢?
生: 因为地球上有引力。地球上的引力能把地球上的一切物体牢牢地吸引住,使得人或物体无法摆脱。
„„
【片断评析】这是本课的导入部分,教学内容是从学生进行的各种活动导入,选择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掷纸飞机、往高处跳、抛掷物体等活动,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兴趣参与,激起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热情。
实践证明,学生亲历各种活动过程,能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亲自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并能像科学家那样去关心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生活中的奥秘。
(丁国芳杨静娟)
3、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B案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无处不在的力”单元中的第3课,课题本身就是一个吸引了几代人的科学故事。因此,无论是编者还是教者,肯定都希望把这节课上得精彩,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材首先从苹果为什么落地的故事入手,引导学生探讨了“人跳得再高总要落回地面”、“水总是往低处流”,从而认识重力(地球引力)的存在;然后是测量重力的大小;最后研究重力的应用。其中用测力计测定力的大小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使用测力计的技能,为下一节课定量研究“摩擦力的秘密”打好基础。
地球引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那么为什么要等到牛顿思考苹果为什么落地才逐渐揭开其中的秘密呢?如此抽象的现象,真的就可以把学生带入科学的殿堂吗?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对我们能够有所启发的问题。为了避免枯燥乏味,我对教材稍稍作了一点变动:第一课时研究重力和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第二课时学习使用测力计测定重力。前者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后者重在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探究活动就比较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也有利于保持学生的研究兴趣。
为了使探究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除了要设计好探究活动以外,还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如下材料:
1 牛顿研究苹果为什么落地的动画课件。画面突出了苹果成熟后脱离枝条落地的过程,背景故事突出了牛顿通过研究苹果落地作出的贡献。
2 研究重力的材料:纸团、小皮球、制作重垂线的重物和线。
3 研究生活中平衡现象的材料:重力玩具、制作重力玩具的牙签和弯头吸管。我发现用牙签和弯头吸管可以很容易做成一个重力玩具,只需将两根吸管短的一头上下重叠,再用牙签从中间部位插进去,把它们连在一起,就可以使它们成为一个好玩的重力玩具了。(如图:)
4 测力计、和测力计匹配的轻小物体。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过程与方法
● 能利用纸团等简单材料研究重力现象;
● 会制作简单的重力玩具; ● 会使用测力计测定重力;
● 能主动交流、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规律。知识与技能
● 认识能证明地球引力存在的现象,知道地球引力的方向是向着地心的; ● 知道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量; ● 初步了解一些平衡现象,知道一定的平衡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仔细观察研究就能有所发现; ● 意识到身边的科学现象之间是有联系的;
● 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 养成认真观察、记录的好习惯。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播放课件: 牛顿研究苹果为什么落地的故事。
2 提问: 苹果是因为牛顿坐在树下才掉下来的吗?人人都有可能看见苹果从树上落下来,为什么只有牛顿才会去研究这个现象呢?
3 学生讨论、交流。
【评析】科学教育并不仅仅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这些东西终究是要被学生所遗忘、所抛弃的,而良好的科学态度将永远留在他们的心中,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本环节提出的问题,并不期望激起学生多大的共鸣,只是为了不让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一句空话。
二、玩纸团、皮球,认识地球引力
1 谈话: 今天我们也要来研究苹果为什么落地的问题,苹果可以用纸团、小皮球来代替。请大家注意观察,积极思考,看谁的发现多。
2 小组实验: 抛掷纸团、小皮球。3 讨论交流。
4 提问: 如果在空中直接放手的话,纸团、小皮球这些物体落下来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5 小组实验: 做个重垂线观察地球引力的方向。
6 讲解: 刚才我们发现,无论怎么抛掷纸团、小皮球,最后它们总是要竖直落到地面上的。是什么力量把它们拉到地面上的呢?三百多年前,大科学家牛顿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终于弄清了这个问题,原来这是地球引力的作用!(板书:地球引力)
7 课件: 地球引力(讲解概念、方向)。8 提问:
(1)人跳起来后为什么总是会落回地面?(2)水为什么总是往低处流? 9 全班讨论、交流。10 小结。
【评析】掌握科学概念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过程,它受到学生认识水平的限制,我们不必去追求定义的完整性。比如,“相互吸引力”的意义我们就完全可以不作探讨,随着学生认识的提高,这是可以不断充实的。
探究也不是科学学习的惟一方式。“地球引力”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并不是学生经验里已有的认识,或者说即使知道地球引力的名称也并不真正理解它的意义,只有通过必要的讨论、讲解,才能帮助他们形成初步的科学概念。
三、玩重力玩具,研究平衡现象 1 玩铅笔: 怎样才能让它立在桌上?
2 提问: 为什么铅笔笔尖朝下放不稳,倒过来就可以立在桌上呢? 3 播放课件: 这些物体(电风扇、公共汽车站牌、遮阳伞等)为什么不容易倒? 4 讨论交流。
5 谈话: 原来这都是因为我们身边所有的物体都要受到地球引力吸引的缘故,所以头重脚轻的物体放不稳,而上轻下重的物体则不容易倒。如果我们把铅笔横过来,你可以把它平稳地放在瓶盖上吗?
6 学生实验、汇报。
7 谈话: 我们发现铅笔放在瓶盖上,要两边一样重才能放稳。(出示重力玩具)玩过这样的玩具吗?
8 活动: 玩重力玩具。
9 提问: 这些东西为什么不会倒下来?它们身上有什么秘密呢? 10 讨论研究。
11 谈话: 你们想自己做一个这样的玩具吗?桌上有一些牙签和吸管,我们先来试试吧!
12 学生制作重力玩具。13 小结。
【评析】正如上面所说,掌握科学概念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通过牛顿的故事,以及对重垂线的观察,学生对地球引力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只是一种间接的感知,终究是肤浅的。让他们玩重力玩具、制作重力玩具,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去直接体会地球引力的存在,去利用、驾驭地球引力。在这个主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才会自觉地接受地球引力的概念,并进行意义建构把它纳入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 谈话: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像牛顿一样研究了地球引力,还制作了一些小玩具,谁愿意把自己制作的玩具给大家演示一下?
2 学生演示。
3 提问: 这些玩具为什么不会倒下来呢? 4 学生讨论、汇报。5 小结。
二、学习使用测力计 1 谈话: 我们身边的物体都是有重量的,都要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因此,在科学上我们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叫重力。一个力总是有方向和大小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也就是向着地心的。那么,它有多大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呢?
2 讲解: 每个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测力计测量出它们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出示测力计)这就是测力计。请各组同学取出桌上的测力计观察一下,它由哪些部分组成?力的单位是什么?想一想,它为什么可以用来测量重力?
3 小组观察、讨论。4 小结。
5 讲解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注意最大测量范围、指针调节零位的问题)
三、练习使用测力计
1 谈话: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使用测力计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测一测我们平时常见的物体,请大家注意选用合适的测力计,同时做好测量记录。下面开始吧。
2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安排15分钟左右,注意要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实践一下)
3 汇报交流。4 小结。
四、总结(略)
【说明】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使用测力计。任何一种技能的形成都要经历初步感知——反复练习——形成技能的过程。教师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讲解示范准确扼要,点拨指导及时有效,又不能越俎代庖,应该充分相信学生。学生测量能力的培养有一个从弱到强的过程,或许他们在测量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但他们自己肯定可以解决。如果学生测量的结果有偏差,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不要盲目追求结果的统一,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片断赏析
“玩重力玩具,研究平衡现象”教学片断 师: 我们都从文具盒里拿出一支铅笔来,试试看,怎样才能让它立在桌上?(学生实验)
师: 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 铅笔只能倒过来放。
生: 铅笔尖那一头是不能立在桌上的,没削的那头才行。生: 短的铅笔很容易就立在桌上了,长的要小心一点才能立住。„„
师: 大家观察很仔细,说的也不错。下面我们来看看电脑里的一些问题并进行思考。
(播放课件: 不容易倒的物体)
师: 这些物体都是我们平时比较熟悉的物体,它们都不容易倒。它们为什么不容易倒呢?
生: 电风扇下面有个大铁块。生: 它们下面都有个重东西。
生: 我们家的电风扇刚买回来时我搬过,下面的铁很重,管子什么的都很轻。
师: 大家都认为是上面轻下面重的缘故。那么,你们可以把铅笔横着平放在瓶盖上吗?
(学生实验,基本上都在试着调节左右位置)
师: 成功了?老师发现大家都在左右移动铅笔,你们为什么这样做啊? 生: 这样两边一样重了,就不会掉下来。
师: 大家发现铅笔放在瓶盖上,要两边一样重才能放稳。其实这都是因为地球引力的缘故。两边一样重实际上就是两边受到的地球引力一样大了,这时就能平衡,如果一边大一边小,就不能平衡,地球引力就会把物体拉倒。
师(出示“不倒翁”): 玩过这个玩具吗?它可是怎么弄都不会倒的?知道为什么吗?我们来研究一下。
(分发各种重力玩具,小组研究,教师巡视指导)师: 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些玩具不倒的秘密了吗?
生: 我发现这个玩具鸟的嘴这边很重,尾巴那边是很轻的,拿在手里感觉怪怪的。
师: 放在桌子上看起来挺好玩的,对吧? 生: 这个“不倒翁”里面有重的东西。
生: “不倒翁”里的重的东西是放在下面的。我以前跟我哥哥一起做过,放的是橡皮泥。就是不知道这个“不倒翁”里面放的什么。
师: 很好,亲自做过了知道的就多了。看来我们以后也要像陈飞一样多动手啊。
生: 这个小人手里握住的东西也是很重的。
师: 我这里有两根吸管、一根牙签,我们就用它们来做一个小人。看看我们能不能做出一个不会倒的小人,好吗?
(学生制作,教师注意观察并及时给无从着手的组一定的指导)师: 你们的小人做成功了吗?它为什么不容易倒呢? 生: 因为吸管重,牙签轻。生: 我不同意,吸管也很轻的。生: 但是吸管有两根呢,而且那么长。
生: 过超说的是对的,牙签做的小人身体轻,两根吸管做的身体重,也是上面轻下面重,而且跟“不倒翁”一样,摇来摇去总是下面重。
师: 说的非常好!„„
【片断评析】教师有意识地从学生玩过无数次的竖铅笔开始和他们一起研究平衡现象,又收集了许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平衡玩具,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让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学生亲自制作平衡玩具,能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精心选择教学材料,用材料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是这个教学片断的亮点所在。
(万云立)
3、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C案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力”单元中的第3课。本课通过组织学生对生活中类似苹果落地等现象的分析,认识一种常见的力——重力。
本课教学内容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认识重力,重力是普遍存在的。教材以常见的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人跳高总要落地等现象,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从而发现地球都要吸引它周围的物体,认识什么是重力,并且举出更多的例子说明重力是普遍存在的。第二部分,研究重力,学会测量物体的重力。学生要学会用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并认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不同的物体重力大小是不同的。第三部分,研究有关重力平衡的现象。通过类似独脚小人站立瓶盖的活动,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物体的平衡与重心的高低有关系。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 能搜集相关证据说明重力是普遍存在的; ● 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 ● 能通过游戏对物体平衡现象进行研究。知识与技能
● 认识重力是地球对它周围物体的吸引力; ● 认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 了解物体的平衡与物体重心的高低有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会到每一项科学发现都离不开生活; ● 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重力,重力是普遍存在的
1 游戏: 请同学们全体起立,做原地跳高动作,比一比谁跳得高。2 学生活动。
3 提问: 同学们跳得真高啊!有谁能跳起来而不落下去吗?为什么人跳得再高,总要落回地面呢?
4 学生讨论并回答。
5 提问: 你能举例说明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有吸引力吗?这个吸引力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
6 学生讨论、交流。7 学生汇报。
8 小结: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有吸引力,它能把这些物体拉向地面,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我们把这种力叫做重力。重力是普遍存在的。
【评析】本课采用游戏方式导入,一方面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科学学习;另一方面能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体现“做中学”的思想,并进一步体会到科学来源于生活,身边处处有科学。
二、研究重力,学会测量物体的重力
1 提问: 各种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一样吗?怎样知道物体受到的重力有多大呢?
2 学生回答。
3 讲解: 我们通常使用测力计来测量物体的重力。重力的单位用牛顿表示,符号为“N”。
4 学生用测力计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大小。
【评析】能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是《科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科学能力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本环节通过指导学生使用测力计对身边的常见物体进行测量,一方面,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熟悉并正确掌握使用测力计的方法;另一方面,能使学生通过测量对生活中各种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逐步形成感性认识——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是不同的。
三、研究有关重力平衡的现象
1(教师出示修改过的“不倒翁”)谈话:同学们一定都玩过“不倒翁”吧!老师这个“不倒翁”怎么不灵了?你能帮我找出原因吗?
2 学生研究、讨论。3 学生回答。
4 提问: 如果把“不倒翁”里的重物放在其他位置,行吗?请同学们试一试。5 学生实验。
6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7 小结: “不倒翁”不倒是因为它重心低的缘故。看来物体的平衡与它的重心高低有关,重心越低就越容易平衡稳定。
【评析】这里教师并没有采用教材给出的“独脚小人”的活动,而是选择了学生平时比较熟悉的“不倒翁”,因为它更贴近儿童生活,学生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且它还有利于学生对重心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1(出示“独脚小人”)提问:你们能使“独脚小人”平稳地站立在瓶盖上吗?
2 学生活动。教学片断赏析
“认识重力,重力是普遍存在的”教学片断
师: 同学们请全体起立,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大家站在原地,用力向上跳,比比谁跳得最高?
(学生活动)
师: 同学们跳得真高呀!有谁能跳起来而不落下去吗? 生(齐声): 没有!
师: 为什么人跳得再高,总要落回地面呢? 生: 因为我们人很重。生: 因为人是有重量的。生: 因为地球对人有引力。
生: 这个力叫地球引力,我是从课外书上看到的。生: 我还知道这个地球引力是由牛顿发现的。
师: 回答得真不错!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有引力吗?
生: 跳高运动员跳得很高,但他还是要落在垫子上。
生: 体育课上我们把排球打得很高,最后它还是要落下来,说明排球也受到了地球引力的影响。生: 炮弹打得再高,最后还是落在地球上,说明炮弹也要受到地球的引力。生: 苹果成熟后,会自己从树上落下来,大科学家牛顿就是通过这个事情发现地球引力的。
师: 说得很对!你了解得真多,看来多读课外书是大有好处的。生: 我来说,水总是由高处往低处流,说明它也受到了地球的引力。生: 老鹰不管用多大的力也飞不出地球周围,说明它也受到了地球的引力。生: 对,还有飞机。
生: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刚才他们说老鹰、飞机飞不出地球周围,是因为受到了地球的引力,我也同意。但是,火箭、航天飞机不是已经飞出地球,飞到月亮上去了吗?它不就没有受到地球的引力吗?
师: 对呀!这个问题问得好。谁能告诉他?
生: 不对,它们也受到地球引力,只是它们产生的升力超过了地球对它们的吸引力,所以可以飞到月亮上去。
师: 你回答得真棒!确实火箭、航天飞机也受到地球的引力。那你们说地球引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生: 地球引力的方向是向下的,因为各种物体都是往下落的。生(齐声): 对。
师: 同学们,通过大家的热烈讨论,我们发现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都有引力,它能把这些物体拉向地面,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我们把这种力叫做重力。记住:重力是普遍存在的。
【片断评析】本环节首先由游戏导入。游戏带有“玩”的色彩,又与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关系,它是活动方式而不是目的,既要让学生“玩”得开心,也要让他们在游戏中有所发现。接着是学生的讨论和辩论。讨论和辩论是学生日常学习活动中常见的方式,可以作为某些专题研究活动的主要教学类型。这里,教师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讨论和辩论,营造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同时又可以对别人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从而激发了他们交流的意愿,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在本环节中,提出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现象和提出火箭、航天飞机问题的两位同学令人欣赏,他们热爱科学,敢于提问的精神正是本次科学课程改革所追求的。
第三篇:四年级科学下册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1教学反思 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无处不在的力 3.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伴着新课程的推进,课堂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学生由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由不敢发 问到善于质疑,课堂也由寂静无“声”变为生动有“声”。这节课充分体现了科学课“做、中、学”的思想,设计思路简洁明了、教材重组适当合理,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新理念。教学中,两位老师都很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并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儿童语言及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求知欲极高的学习状态中,同时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结构的事实性材料,重视创设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情景、小游戏,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在学生汇报时适时地进行质疑问难,在这种“质疑问难”的情境下,我们感受到“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难住”。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发现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我想作为教师,不仅要满腔热情地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还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质疑 问难,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思辨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呢? 首先要培养良好质疑的习惯。教学是师生信息相互传递的可控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随时把自己的疑难 问题提出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予疏导、释疑、解惑,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可以通过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给学生讲清质疑的重要性。如:牛顿从质疑苹果为 什么会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等等。另外还可举些身边的例子说明,为学生提供榜样。2.认真对待学生的质疑。对于学生的质疑,把哪怕问的问题再简单、再奇怪,教师 都要根据情况认真作答或是课后给予作答,并抓住这一关键时机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应该怎 样分析题意,怎样问才有意义。3.学生质疑,学生析疑。让学生质疑成为教学的引线,教师因势利导及时组织讨论。如张健老师在学生活动回报并画出物体运动轨迹图后,让学生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此时就有学生提出,这些物体为什么都是最终往下落的?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意义,正好引起了下文地球引力和物体重力的问题的研究。然后张老师抓住这个珍贵的教育契机,将问题留给学生小小组讨论。最后学生得出结论:“正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使物体具有重力。”这位学生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和老师的肯定。如此一来,极大地诱发了同学们的质疑意识。
其次要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教师要教态亲切和蔼、面带微笑,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在 课堂教学中敢于质疑的往往是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而大多数学生却保持沉默,不是他们不善于发现问题,而是没有提问的勇气。为此,我经常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开展“我来当小老师” 的活动,让课堂提问由教师过渡到学生。实践证明学生对于解答同伴提出的问题远比教师提 出的问题来得积极和喜悦的多。在活动中我把更多的关注给了平时不善于发言提问的学生,只要他们能简单的提问,就毫不吝啬地给予热情洋溢的表扬,此时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 起来,同学们也
情不自禁地为他们骄傲、鼓掌。像这样成功的体验,不仅让他们有了质疑的 勇气,更树立了对学习的信心。
最后要创设巧妙的质疑情境,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学生不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是他们不会或不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因素去构设问题。这时,教师应当巧妙地设置质疑的情景,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善于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源。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问题惊讶开始的。”“质疑”闪烁着孩子智慧的火花。“质疑”作为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应该说是课堂的闪光点。人常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但是我相信,只要正确地面对学生的“质疑”,定会让课堂“此时有声胜无声”。
第四篇: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苹果为什么落地》教案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苹果为什么落地》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对课前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采用简单的仪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感觉重力的存在,做好简单的记录。
2、能用测力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并作简单记录;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重力,会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理解重力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善于猜想,乐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乐于合作、积极交流、敢于质疑、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课型:新授 三:重点:认识重力 四:教具:苹果、小球、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你喜欢春天吗?谁能来说一说春天有什么变化?
师:看来大家都是爱观察的好孩子,善于观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许多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观察中得到启示。例如,(出示课件)中国古代科学家鲁班观察到带齿的野草发明了锯;英国科学家瓦特观察到热水汽顶起壶盖的现象,创造发明了蒸汽机;美国科学家莱特兄弟观察到在空中自由飞翔的蜻蜓,发明了飞机,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中,像科学家那样用思索的眼睛去观察,去探究,好不好?
(二)探索体验解决问题 认识地球引力: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秋天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到秋天的苹果园里去看看吧,(出示课件)你看到什么现象?(苹果落地了)(板书:苹果
落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出示课件)三百多年前,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也曾看到过这种现象,并且进行了深入探究。
师:其实,生活中类似的“苹果落地”现象还有很多,你知道吗?来,把你知道的说给大家听一听。生汇报。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些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图片,边看边解说)
师:看到这么多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它们为什么落地?)(补充板书课题)同学们真聪明,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也像科学家牛顿那样来探究这个问题。
2、猜想假设
为什么它们会落到地上,而不落向天空呢?请同学们大胆猜一猜是什么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它们都受到一种向下的力)
3、设计实验方案
(1)、老师给同学们准备好了一些实验器材,请同学们利用这些材料,设计出实验方案。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出可行实验方案。组长把各组的实验方案记录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实验方案。
4、实施探究:
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实验。
5、汇报交流
(1)、组长展示实验记录表并汇报。
(2)、师:刚才各组汇报了自己的发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牛顿的发现是什么:在地球上或地球附近,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出示课件)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地球引力)
认识重力:
1、同学们,还想不想再亲自感受一下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面,请大家提一提小桶,举一举哑铃(师演示),看看有什么感觉?做这个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2、组长领取实验器材。
3、学生汇报感受。
4、师生小结:我们提的小桶、举得组长领取实验器材。
哑铃受不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受)正是由于它们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才使我们的手感觉有一种力在向下拉一样,我们把这种力叫做重力。确切地说:“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出示课件)(板书:地球引力
重力)
探究重力的方向:
1、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发现我们班同学非常聪明,下面,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这是游戏装置,游戏规则是:(出示课件)每人两粒绿豆,分别放进漏斗里,不准捡掉落的绿豆,全部放完后请坐端正,表明你们的游戏已结束。哪组的绿豆落进锥形瓶最多,哪组就获胜。
2、组长领取游戏装置。
3、教师提出要求:做游戏之前,老师还有几个问题要说,请听好:大家要一边玩游戏一边认真观察、思考,注意玻璃器材要轻拿轻放,另外,不要碰到漏斗。
4、做游戏,师巡视。
师:好,请组长汇报你们组一共放进去多少绿豆?
组长汇报,5、听取获胜组的汇报,让他们谈有什么启发?
6、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实验又发现了重力的方向(板书:竖直向下)箭头
7、让学生重做以上实验,深刻认识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拓展延伸应用创新
1、提出问题: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但是假如有一天地球引力消失了,世界将会怎样?
2、猜想假设。请同学们大胆猜一猜。(多生说)
3、生自由猜想。(跑步:人会飘浮起来。睡觉: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感觉一样。踢足球:足球会飞离地球。写字:假如用地球上的习惯姿势写字,整个身体就会被笔尖支撑起来,如果用力过度,也会使你不由自主的转换角度。交通:现有的交通秩序被打乱,如汽车一开就飘走了,会发生许多交通事故。)
4、师:同学们,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吃饭、喝水、走路,任何一件事情都离不开重力。但是有的时候人们又要克服重力的作用。课下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1)人们是怎样利用和克服地球引力的?(2)了解有关失重方面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苹果为什么落地
地球引力
重力
方向:竖直向下
七: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通过孩子的探究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重力。本课设计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课前感知常见的力。
本课课前活动安排让学生玩纸飞机,在玩前先让学生思考:怎样让飞机飞得高,飞的远?引导学生在发言中意识到:要想使飞机飞的高需要给它一个向上的力,要想使飞机飞的远,需要给它一个向前的力,从而为学生课上探究苹果落地的原因做了铺垫。
2.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
无论是地球引力还是重力,都是非常抽象的。就是由于孩子天天生活在地球的引力中,才对身边的现象习以为常,认为就应该是这样,而忽略了对现象的思考。在和学生的接触中发现学生对苹果落地的现象有所了解,也知道是地球引力的缘故,但地球引力究竟是怎么回事却解释不清楚。
第五篇:四年级科学下《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公开课教学设计
青山小学度第二学期四年级科学《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知道物体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总要竖直下落。【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
2、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教学重点】
1、认识到由于地球的吸引会使物体受到力--重力,重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产生的。
2、认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教学难点】
1、认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不管物体处在地球上什么位置,受到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球的中心。【教学准备】1.学生身边的任意文具。
2.课件PPT 【教学过程预设】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相信大家吃过苹果,你们是否高举苹果后又放开,苹果是向上飞还是向下落?(学生自由回答)提问:苹果为什么最终都要落到了地上,不会往上飞?这是为什么呢?
2、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4.板书课题: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出示课件01: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二)认识引力的存在
(1)活动:每位学生从自己身边找出一样轻便的东西,坐在座位向上抛出,观察体验物体会落地。(2)提问:物品总是要落到地面,这是为什么呢?(3)试解释、交流。2014-2015年(4)人物介绍。(出示课件02:艾萨克·牛顿)(5)出示课件03: 1.图片给我们展示什么?
2.苹果熟了,为什么总是落向地面? 3.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文内容(p45-p46页)。
(6)出示课件04:大科学家牛顿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见课本p45页)各自读一读,体会故事内容(7)对此牛顿提出了令人信服的哪两个解释?(谁来说一说)
(8)讲解:出示课件05:牛顿的第一个解释。(读一读体会。板书:地球有引力。)
地球有引力,地球的引力会作用于地球上的任何物品。像这样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我们称之为重力,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9)小结:不管有没有物体,地球的引力总是存在的。只要有物体存在,物体就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所以,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板书:地球有引力,物体受引力作用产生重力。)
(10)出示课件06:认识指向地心(读一读:树、下落的苹果、人、抛出的球,由于地球的引力而受到的重力的方向。)
(三)知识扩展
(1)下面请看几个物体下落的例。出示课件:
看课件07-10.抛出的球落到地面;
2.秋天树叶飘向地面; 3.潮湿衣服的水落到地面;
4.同位:做和重力“赛跑”的游戏--抓尺子。
(2)从抓尺子的游戏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看课件11:重力的存在、重力的方向、速度
(3)课件展示12-14(三个图片):关于牛顿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读一读)
1.来自于小时候玩过的游戏-------“旋转水桶”游戏
2.杂技演员紧紧握住系着两碗水的绳子,然后使劲地旋转水碗,当水碗旋转到一定速度时,水就一滴也不会洒出来了。
3.通过以上现象,你认为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通过以上现象,你认为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月亮就像这桶水,人就像地球,地球引力试图把月亮拉过来,但月亮的速度平衡了地球引力,所以月亮掉不下来。(4)展示课件15-17:中国的航天事业(两个画面)
(5)简述:因为地球是圆的,就像你水平扔出一块石头一样,用的力越大石头飞出越远,如果初速度足够大,石头可以飞很远很远,如果初速度再大点,地球的引力就无法拉住石头了,石头就会以螺旋形的轨道被抛出地球(原理就像洗衣机一样,依靠离心力)。宇宙飞船也一样,就是大一点的石头,它由航天飞机等运载上太空再组装,所以它本来就是在外层大气之上做圆周运动。这是如果飞船加速就会“飞出地球遨游太空”
(四)练一练(课件展示18-19)1.我会填 2.我会判断。
板书: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
↘
地球有引力
物体受引力作用产生重力
授课人:夏遵权
201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