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苹果为什么落地》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苹果为什么落地》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通过孩子的探究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重力。本课设计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课前感知常见的力。
本课课前活动安排让学生玩纸飞机,在玩前先让学生思考:怎样让飞机飞得高,飞的远?引导学生在发言中意识到:要想使飞机飞的高需要给它一个向上的力,要想使飞机飞的远,需要给它一个向前的力,从而为学生课上探究苹果落地的原因做了铺垫。
2.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
无论是地球引力还是重力,都是非常抽象的。就是由于孩子天天生活在地球的引力中,才对身边的现象习以为常,认为就应该是这样,而忽略了对现象的思考。在和学生的接触中发现学生对苹果落地的现象有所了解,也知道是地球引力的缘故,但地球引力究竟是怎么回事却解释不清楚。
《苹果为什么落地》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苹果为什么落地》是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的内容。本课主要探究由地球引力而产生的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在实验、探究和交流中,逐渐认识到“重力”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实验的能力。从教学方法上看,主要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暗箱类事物”的科学探究历程,让学生意识到从事物内部探究事物的本质是最可靠、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
本课分两部分展开。第一部分:让学生设计“苹果落地”的模拟实验,深入探究物体落地的原因。学生在抛一抛、提一提、试一试等一系列活动中,可以观察、体验、感受到地球引力的存在。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和体会。初步认识到这些现象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逐步揭示苹果落地的原因,认识到物体落地是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所造成。教科书中还介绍了重力及其方向等,使学生对重力的概念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二、教学设想
根据对教材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尽管本课第一课时应开展实验探究,但实验探究并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探究的手段。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科学探究意识。因此,思维互动多、想象能力训练多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特点。结合《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本课教学主要体现了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对于科学探究性学习来说,猜想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思维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活动的基础就
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猜想与假设活动就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要研究的问题经过思维的冲突与再加工活动。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第一课时的实施应围绕“猜想与假设”,让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事实——整理事实——形成认识”的过程,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谈话导入,实验探究。导入时教师以谈话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学生的思维,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学生通过听科学家的故事,围绕苹果落地提出相关问题,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由于学生的认识均来源于生活,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应是在原有生活经验基础上的自主建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类似“苹果落地”的现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思维的空间由狭小的课堂扩展到大自然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习自主设计“苹果落地”的模拟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动手做,在动手做中获得直观感知经验,是原有生活经验的提炼与升华。教师引导学生“动手之前先动脑”,在制定计划的前提下,避免活动的随意性。第一部分的设计,总的思路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尽可能多地收集事实,为下一步的猜想做好铺垫。在讲解中,教师要作为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应该参与到各小组讨论中,与学生共同观察、共同发现、共同探究,对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评价记录。
第二部分:讨论猜想,得出结论。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实验中的现象与发现展开激烈的讨论,产生思维上的互动,学生的发现是多
种多样的,教师都应予以认可,并引导学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重大发现,使学生围绕这些争论的焦点自由猜想,设计相关实验证明猜想的正确性。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思维的特点。
第三部分:提出问题,猜想辩论。在已有探究成果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围绕重力提出多种有趣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失重后人类生活情况,如“人跑步会飘浮起来,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感觉一样。假如用地球上的习惯姿势写字,整个身体就会被笔尖支撑起来,如果用力过度,也会使你不由自主的转换角度。”这样既密切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超越了生活实际,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大有裨益,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的预见性。
第四部分:总结。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简要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提出关于科学探究的要求(如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大胆猜想,积极动脑,大胆实践,去探索科学的奥秘),渗透了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实施过程
(一)、谈话导入,实验探究
师:在上一章节中我们就认识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是他发现了白光是有七种单色光组成的,这是谁啊?
生:牛顿。
师:大家回答得非常正确,牛顿从小就注意认真观察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他非常善于问题。(出示牛顿树下思考图)传说在三百年前 的一天,牛顿正在苹果树下看书,忽然树上一个苹果落到地上,使牛顿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同学们猜一猜,他想到了什么问题?
生:苹果为什么落地?
生:苹果为什么向下落,不往天上飞?
师:你们的想象非常大胆,我们这节课就重点研究苹果为什么落地。(板书课题)
2、师:要想研究科学现象,单凭苹果落地的一个现象来研究行不行?
生:不行。
师:我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像苹果一样落地的现象? 生:把足球踢起来,足球会往下落。拧灯泡,一不小心灯泡落到了地上。
师:真不错,这位同学玩足球,玩出科学来了。
生:下雨时,雨点从天上落到了地上。向远处扔石头,它会落到地上。喝水时,一不小心水会流下来,落到地上。
生:秋天到了,杨树的叶子落到了地上。下冰雹时,冰雹落到了地上。打篮球时,我一拍球,它弹起来了,后来又落到地上了。运动员跳高时,跳过杆去又落地上。
3、师:刚才我们都是说出了生活中像苹果一样落地的现象,你们能不能利用你身边的物体,设计出苹果落地的模拟实验?
生:能。
(学生将书本说着手中的笔抛出然后落下。)
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认真观察,讨论这些落地现象有什么共同点?如物体位置、状态、受力等。)
(二)、讨论猜想,得出结论
1、师:我发现同学们在实验探究中热情很高,大家一定会有不少的收获,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生:用手拿着课本然后松手,发现它会落到地上,笔袋或者笔,也是落下来的。
3、师:我们回忆一下,在三年级学过哪些“力”? 生:拉力、推力、摩擦力。
师:非常棒,大家记忆力非常好。在学习拉力、推力、摩擦力的时候我们知道了力都有什么,哪两个要素?
生:力有大小。生:力有方向。
师:非常好,力有大小和方向(板书:大小
方向)那么重力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呢?
生:竖直下落。
师:十分正确,在地球上,无论什么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垂直地心的。(板书:竖直向下)
(三)、提出问题,猜想辩论
师:对于重力,我们还有哪些问题想研究? 生:怎样知道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师: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学习。
生:如果地球上没有重力,会怎么样?
师:同学们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让我们围绕失重问题自由猜想。(学生自由猜想,师巡回指导。)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好不好?
生:好!
(学生自由发言,跑步:人会飘浮起来。睡觉: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感觉一样。踢足球:足球会飞离地球。喝水:水是飘在半空中的。交通:现有的交通秩序被打乱,如汽车一开就飘走了,会发生许多交通事故。)
(四)、课堂评价,总结结课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在今天这节课中,老师也有收获,老师为同学们大胆猜想,积极动脑而感到高兴和自豪。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保持与发展这种良好的研究状态,努力学习,深入探究,大胆实践,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苹果为什么落地》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讲授、实验、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猜想、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有一定的问题,有待于在今后开展猜想教学时改正,具体反思如下:
1、教学本课第一课时的成功之处在于贯彻了“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科学探究思想,打破了教科书编排的内容,创造性地突出了“科学猜想”这个环节。在日常的生活中和学习中,往往因为要研究的事物信息还不充分而经常要靠猜想解决问题,寻找深入研究的途径;在科学课中,科学探究既是学习方式,又是课程目标,而猜想正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根据的猜想,使判断建立在实验探究等有效事实的基础上。教师抓住有关内容或有利时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大胆猜想或假设,既培养了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
2、教学本课第一课时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讲的稍多,学生说的偏少,师生互动多,生生互动少,组间互动少。由于本课是以科学猜想为主题的思维训练课,所以教师应正确把握师生角色,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在质疑、争论中主动参与、发展、探究和知识建构。教师不能牵着学生走,而应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并加以适当的引导,以保证探究的效果。再者,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应贯穿教学的全程,力求评价方式多元化。
3、通过教学本课,对于科学猜想环节,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要根据已有知识进行猜想,并对初步提出的猜想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建立假设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我们必须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的过程,为自己的假设说明理由是暴露学生思维过程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提出假设的能力还不够,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的知识,鼓励他们大胆去想,让学生懂得假设应有理有据。(2)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依据国家制定的科学课程标准,设计出科学活动的主题,在科学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然后引导学生设计相应的实验,并亲自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假设。(3)良好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对教师所教的科学课程产生兴趣,消除焦虚等心理负担,积极主动性得到发挥,敢于做出假设。(4)培养小学生的猜想与假设,不仅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还应该培养他们大胆的探索和批评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
第二篇:四年级科学下册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1教学反思 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无处不在的力 3.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伴着新课程的推进,课堂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学生由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由不敢发 问到善于质疑,课堂也由寂静无“声”变为生动有“声”。这节课充分体现了科学课“做、中、学”的思想,设计思路简洁明了、教材重组适当合理,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新理念。教学中,两位老师都很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并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儿童语言及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求知欲极高的学习状态中,同时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结构的事实性材料,重视创设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情景、小游戏,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在学生汇报时适时地进行质疑问难,在这种“质疑问难”的情境下,我们感受到“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难住”。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发现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我想作为教师,不仅要满腔热情地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还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质疑 问难,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思辨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呢? 首先要培养良好质疑的习惯。教学是师生信息相互传递的可控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随时把自己的疑难 问题提出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予疏导、释疑、解惑,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可以通过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给学生讲清质疑的重要性。如:牛顿从质疑苹果为 什么会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等等。另外还可举些身边的例子说明,为学生提供榜样。2.认真对待学生的质疑。对于学生的质疑,把哪怕问的问题再简单、再奇怪,教师 都要根据情况认真作答或是课后给予作答,并抓住这一关键时机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应该怎 样分析题意,怎样问才有意义。3.学生质疑,学生析疑。让学生质疑成为教学的引线,教师因势利导及时组织讨论。如张健老师在学生活动回报并画出物体运动轨迹图后,让学生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此时就有学生提出,这些物体为什么都是最终往下落的?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意义,正好引起了下文地球引力和物体重力的问题的研究。然后张老师抓住这个珍贵的教育契机,将问题留给学生小小组讨论。最后学生得出结论:“正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使物体具有重力。”这位学生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和老师的肯定。如此一来,极大地诱发了同学们的质疑意识。
其次要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教师要教态亲切和蔼、面带微笑,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在 课堂教学中敢于质疑的往往是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而大多数学生却保持沉默,不是他们不善于发现问题,而是没有提问的勇气。为此,我经常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开展“我来当小老师” 的活动,让课堂提问由教师过渡到学生。实践证明学生对于解答同伴提出的问题远比教师提 出的问题来得积极和喜悦的多。在活动中我把更多的关注给了平时不善于发言提问的学生,只要他们能简单的提问,就毫不吝啬地给予热情洋溢的表扬,此时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 起来,同学们也
情不自禁地为他们骄傲、鼓掌。像这样成功的体验,不仅让他们有了质疑的 勇气,更树立了对学习的信心。
最后要创设巧妙的质疑情境,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学生不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是他们不会或不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因素去构设问题。这时,教师应当巧妙地设置质疑的情景,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善于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源。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问题惊讶开始的。”“质疑”闪烁着孩子智慧的火花。“质疑”作为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应该说是课堂的闪光点。人常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但是我相信,只要正确地面对学生的“质疑”,定会让课堂“此时有声胜无声”。
第三篇: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苹果为什么落地》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苹果为什么落地》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以“苹果为什么落地”为载体,引入本课学习探究的目标,向学生渗透地球引力的知识,是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重力,通过观察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而发生的现象,让学生感受地球引力的存在,启发学生提出和思考一些关于地球引力方面的问题,同时让学生了解重力及重力的方向,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广泛联想的习惯及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教学目标:
1、能通过对周围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保持与发展对身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兴趣,善于猜想,乐于合作交流。
3、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重力。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得出重力及其方向。教学难点:
利用活动的方法来研究重力及其方向。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毽子、小篮球、乒乓球、以及学生自带文具 演示材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来交流交流,你们平时都收到过什么样的礼物?(生自由回答)今天,老师也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想送给大家,是什么那?看!(出示问号),老师把这份礼物送给大家,同学们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送给大家这样一份礼物?
预设:生:问号可以帮助我们开发智力。(说的真好)
生:老师想让我们带着问号上课,积极思考问题。
师:真不错,我们想到一块了。(同学生握手)看到老师送的这份礼物,在课堂上你们有没有礼物想送给老师呢?
(学生自由发言,如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等。)
师:同学们的礼物我收下了,老师希望你们在这节课上能够大胆想象,积极思考。因为提出疑问,解决疑问这就是科学探究,许多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就是从问号开始的。大家准备好上课了吗?
(二)创设情境
师:(出示牛顿像)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科学家吗? 生:牛顿
师:真棒!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牛顿。牛顿从小就注意认真观察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他非常善于问问题。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发生在牛顿身上的故事,出示牛顿树下思考图)同学们猜一猜,他想到了什么问题?
预设:(生:苹果为什么落地?生:苹果为什么向下落,不往天上飞?)师:真聪明,老师发现你们已经具备科学家的头脑了,牛顿也是这么想的,大家也这样大胆的想一想,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预设:(生:我认为,天空中有一种压力,把物体给压下来了。生:我认为苹果肯定是受到地球吸引力,才会落在地上。)
师:恩,你的猜想真大胆。我们这节课就重点研究苹果为什么落地?(板书课题)
(三)依据事实,进行猜测
师:要想研究科学现象,单凭苹果落地的一个现象来研究行不行?我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像苹果一样落地的现象?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
预设:(生:秋天到了,杨树的叶子落到了地上。生:石头掉到水里,会沉下去。生:下冰雹时,冰雹落到了地上。生:打篮球时,我一拍球,它弹起来了,后来又落到地上了。)
师:同学们都非常善于观察,说出了生活中这么多像苹果一样落地的现象,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图片,咱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师:这些物体为什么会落到了地上呢?莫非真的像刚刚那位同学猜想的那样具地球有引力吗?要想验证刚才那位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办(做实验)老师给同学们准备好了实验材料,请小组长打开实验材料袋,将材料放在桌子上并摆放整齐。谁来介绍一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哪些实验材料?你们能不能利用这些材料,设计出苹果落地的模拟实验,去验证和感受地球是不是真的存在引力?(能)
(四)模拟验证,揭示结论
师:好,看样子同学们信心十足啊。下面小组之间先讨论一下,你们如何来做这个模拟实验?实验时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生讨论)师:我们来交流一下。
设计实验时应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安全,同学之间不要争抢实验材料。
生:小组同学要团结合作,合理分工,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师:老师把同学们的建议归纳了一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能做到吗?看到不少同学都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去探究答案了,心动不如行动,抓紧开始你们的合作探究吧。
(各小组学生自由活动,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认真观察,人人体验,全面表述,讨论这些落地现象有什么共同点?如物体位置、状态、受力等。)
师:我发现同学们在实验探究中热情很高,相信大家一定会有不少的收获,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各小组发言
1、设计实验方案
(1)、老师给同学们准备好了一些实验器材,请同学们利用这些材料,设计出实验方案。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出可行实验方案。组长把各组的实验方案记录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实验方案。
2、实施探究:
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实验。
3、汇报交流
(1)、组长展示实验记录表并汇报。
(2)、师:刚才各组汇报了自己的发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牛顿的发现是什么:在地球上或地球附近,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出示课件)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地球引力)师:当这些物体脱离手后,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谁能概括一下我们的发现? 高山、石头在这种力的作用下?
生:高山、石头等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也受到来自地球的力。师:你们的表达非常准确,谁能概括一下我们以上研究的成果?
(二)研究重力:
三、拓展延伸,应用创新:
1、提出问题: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但是假如有一天地球引力消失了,世界将会怎样?
2、猜想假设。请同学们大胆猜一猜。(多生说)
3、生自由猜想。(跑步:人会飘浮起来。睡觉: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感觉一样。踢足球:足球会飞离地球。写字:假如用地球上的习惯姿势写字,整个身体就会被笔尖支撑起来,如果用力过度,也会使你不由自主的转换角度。交通:现有的交通秩序被打乱,如汽车一开就飘走了,会发生许多交通事故。)
4、师:同学们,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吃饭、喝水、走路,任何一件事情都离不开重力。但是有的时候人们又要克服重力的作用。课下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1)人们是怎样利用和克服地球引力的?(2)了解有关失重方面的知识。
四、课堂评价,总结延伸
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2、师总结: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知道了重力是自然界中一种很普遍的力,地球上以及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这种力的作用.在今天这节课中,老师也有收获,同学们送给我一份珍贵的礼物,那就是大胆猜想,积极动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保持与发展这种良好的研究状态,努力学习,深入探究,大胆实践,去探索科学的奥秘!板书设计: 苹果为什么落地 地球引力
重力
方向:
第四篇:《苹果为什么落地》科学教学设计
《苹果为什么落地》教学设计
奎文区德信现代学校
张宏丽
一、游戏导入,揭示题目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请几名同学来做个游戏。要求:四名同学排成一排,老师喊“开始”,一起原地往上跳,并且比一比看谁跳得最高。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幻灯)咱们班谁跳得比较高?
预设:为什么不能跳得再高些?为什么我们不能停在空中?为什么落地?(板书)
那么,我们能不能来猜测一下为什么我们会落到地上? 生:因为有地球引力。
师:大家知道,很多年前,是谁发现了地球引力吗? 生:牛顿。
师:谁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讲。(出示视频)板书(苹果)
牛顿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一天傍晚,牛顿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在他的身边。他觉得很奇怪,心想: 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呢? 一定是因为它熟透了,他想,可是,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去,也不向左、向右抛开呢?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又反复地观察,研究,终于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苹果为什么落地,探讨地球引力方面的知识。(幻灯片)
二、引导学生质疑
师:关于“地球引力”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呢?(幻灯片)预设:
“什么是地球引力?”、想要知道什么是地球引力,我们得先证明地球引力存在。只要我们证明了地球引力存在,自然就知道了什么是地球引力。
“地球引力的大小”、“ 地球引力的方向会怎样?”如果没有重力会怎样?……
地球引力的作用是什么?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归纳为 “地球引力?”
“地球引力的方向是?”(板书)
今天我们就同学们提出的这几个问题一起来探讨。
三、试验探究
(一)如何证明地球引力存在?
下面我们来通过实验一起研究一下地球引力存在吗?
科学家在做实验前都会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请小组同学动手之前先动脑,利用自己桌上的实验材料开动脑筋想一下一下如何证明地球引力存在?
小组合作。
师:同学们的实验方案都很充分。那么同学们在实验之前,大家
先思考一下,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预设:
1、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碰到自己或其他同学。
2、先进行分工,有负责记录的,有负责做实验的,其余同学观察,及时填写试验记录单。
师:老师这里也给大家一点温馨提示。(幻灯片)(2)动手实验
师:方案制定完毕,也知道注意事项,请同学们开始实验,并及时填写试验记录单。
(3)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做实验都非常认真、有序。下面请各小组分享一下你们的试验方法和发现。(到前面来展示)
预设:
小组:我们用线拴住一个钩码,用剪刀剪断细线,钩码落到桌子上,说明了钩码受到地球的引力。
小组:把沙包抛向高空,毽子落到地上,说明毽子受到地球的吸引。
(4)小结:试验中,我们用各种各样的试验材料做实验,现在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我们得到的结论?
预设:生:所有物体都受到地球吸引。(幻灯片)
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地球上或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板书:重力)
师:老师这里有一桶水,请问它受到重力吗?怎样感受它的重力呢
请一位同学感受一下。这个橡皮有重力吗? 师:它俩谁受得重力大?
“重量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就大”我们知道力都有单位,重力单位是用他的发明者的名字“牛顿”来命名的。
(二)、探究重力的方向
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有没有留意观察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生猜测。
(斜着向下,竖直向下,弯着向下)
师:大家都很善于思考,重力的方向到底是怎样的?我们通过一个游戏来验证一下好吗?做游戏时,一边做,一边观察,看看你能不能发现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下面请同学们听清游戏规则:(幻灯片).一个同学垂直捏住直尺的上端,将直尺举到高处,静止。其他同学把手作虎口状,放到尺子的周围。
2、拿尺子的同学喊口令“开始”,松手,让尺子自由下落。3.看在哪一个位置能抓住尺子,感受重力方向。小组分组做游戏。
师:同学们做游戏都做得很带劲。那在这个游戏中,你发现了重力方向是怎样的?(到前面来展示。)
预设:
师:在尺子的底部,那从方向上说是怎样的? 说的更具体一些呢?尺子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竖直向下。
同学们地球是个球体的,我们一般怎样来区分上下?
生:把头上的方向叫“上”把脚底的方向叫“下”。(用娃娃展示)
师:那么,老师现在画一个圆,代表地球,再画一个小人,(正上方),同学们,我们知道重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那谁能来画一下重力的方向?刚才说了,小人的头部为上,脚为下。这个小人的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
如果小人在这个位置呢?(东面)其同学来画一下。头为上,脚为下,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
在西面
在正下方呢?(分别请同学画)
同学们,在地球,这个点叫做地心。你有没有发现重力方向除了是竖直向下的,还有什么特点?
现在我们通过直观的视频看一下。(视频)
师:现在我们得出了重力方向的特点。谁来总结一下? 师:重力的方向是向着地心的,即竖直向下的。
四、巩固应用
你能举出生活中能证明重力存在的例子吗? 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这样的例子。
五、拓展:
地球上任何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引力。假如没有了地球的引力,世界将会怎样?
生答。
师:同学们说的真对,当重力消失的时候,所有物体都会飘浮在半空中。这时啊,我们就处在了失重状态。同学们,想不想体会一下失重的感觉?这个愿望被了不起的航天员翟志刚替我们实现了。2008年9月27日,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骄傲的日子,这一天,神七飞天,举国欢庆,让我们再来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视频)
师:看了这个片断,你有什么感受?(能不能联系我们今天学习的重力谈谈?)
生:远离地球时,就没有重力了,所以会漂浮在太空中。师:其实,这就是失重状态。
师: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当翟志刚在宇宙中行走的时候,始终有一根钢索与飞船紧紧相连,这是为什么?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是啊,离开了地球,就意味着重力的消失,如果不加保护,那后果将不堪设想。那老师就有个问题不明白了,苹果受到地球的重力落到地上,雨雪也是由于受到地球的重力落到了地上,同样,神七飞船也有重力,它怎么就不落到地上,反而冲出了地
球呢?(慢、高 神秘的说)
生:飞船的推动力大于了地球引力。生:让地球没有引力就行了。
小结:同学们说得到底对不对呢?老师先卖个关子,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神七发射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同学们,你们太了不起了!说到了科学家们的心坎上了!(幻灯片)谁起来读一读?
要使一个物体离开地球,必须沿着地球引力相反的方向(即向上)对它加力,使它作加速运动,当它的速度超过11.2千米/秒时,就能冲出地球。原来是速度战胜了引力。
四、师:
1、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产生了“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并带着这个疑问进行大胆地假设、实验、分析、总结,作出了两个非常科学的解释,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学们在生活中也会对一些现象产生疑问吗?
2、愿你们能像科学家牛顿那样大胆想象,热爱科学研究。也希望爱动脑、乐于探索的你能在课后继续探索高科技的航天事业和苹果落地的关系。相信你也能像牛顿一样有伟大的发现!
第五篇: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苹果为什么落地》教案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苹果为什么落地》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对课前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采用简单的仪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感觉重力的存在,做好简单的记录。
2、能用测力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并作简单记录;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重力,会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理解重力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善于猜想,乐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乐于合作、积极交流、敢于质疑、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课型:新授 三:重点:认识重力 四:教具:苹果、小球、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你喜欢春天吗?谁能来说一说春天有什么变化?
师:看来大家都是爱观察的好孩子,善于观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许多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观察中得到启示。例如,(出示课件)中国古代科学家鲁班观察到带齿的野草发明了锯;英国科学家瓦特观察到热水汽顶起壶盖的现象,创造发明了蒸汽机;美国科学家莱特兄弟观察到在空中自由飞翔的蜻蜓,发明了飞机,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中,像科学家那样用思索的眼睛去观察,去探究,好不好?
(二)探索体验解决问题 认识地球引力: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秋天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到秋天的苹果园里去看看吧,(出示课件)你看到什么现象?(苹果落地了)(板书:苹果
落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出示课件)三百多年前,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也曾看到过这种现象,并且进行了深入探究。
师:其实,生活中类似的“苹果落地”现象还有很多,你知道吗?来,把你知道的说给大家听一听。生汇报。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些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图片,边看边解说)
师:看到这么多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它们为什么落地?)(补充板书课题)同学们真聪明,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也像科学家牛顿那样来探究这个问题。
2、猜想假设
为什么它们会落到地上,而不落向天空呢?请同学们大胆猜一猜是什么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它们都受到一种向下的力)
3、设计实验方案
(1)、老师给同学们准备好了一些实验器材,请同学们利用这些材料,设计出实验方案。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出可行实验方案。组长把各组的实验方案记录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实验方案。
4、实施探究:
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实验。
5、汇报交流
(1)、组长展示实验记录表并汇报。
(2)、师:刚才各组汇报了自己的发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牛顿的发现是什么:在地球上或地球附近,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出示课件)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地球引力)
认识重力:
1、同学们,还想不想再亲自感受一下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面,请大家提一提小桶,举一举哑铃(师演示),看看有什么感觉?做这个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2、组长领取实验器材。
3、学生汇报感受。
4、师生小结:我们提的小桶、举得组长领取实验器材。
哑铃受不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受)正是由于它们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才使我们的手感觉有一种力在向下拉一样,我们把这种力叫做重力。确切地说:“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出示课件)(板书:地球引力
重力)
探究重力的方向:
1、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发现我们班同学非常聪明,下面,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这是游戏装置,游戏规则是:(出示课件)每人两粒绿豆,分别放进漏斗里,不准捡掉落的绿豆,全部放完后请坐端正,表明你们的游戏已结束。哪组的绿豆落进锥形瓶最多,哪组就获胜。
2、组长领取游戏装置。
3、教师提出要求:做游戏之前,老师还有几个问题要说,请听好:大家要一边玩游戏一边认真观察、思考,注意玻璃器材要轻拿轻放,另外,不要碰到漏斗。
4、做游戏,师巡视。
师:好,请组长汇报你们组一共放进去多少绿豆?
组长汇报,5、听取获胜组的汇报,让他们谈有什么启发?
6、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实验又发现了重力的方向(板书:竖直向下)箭头
7、让学生重做以上实验,深刻认识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拓展延伸应用创新
1、提出问题: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但是假如有一天地球引力消失了,世界将会怎样?
2、猜想假设。请同学们大胆猜一猜。(多生说)
3、生自由猜想。(跑步:人会飘浮起来。睡觉: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感觉一样。踢足球:足球会飞离地球。写字:假如用地球上的习惯姿势写字,整个身体就会被笔尖支撑起来,如果用力过度,也会使你不由自主的转换角度。交通:现有的交通秩序被打乱,如汽车一开就飘走了,会发生许多交通事故。)
4、师:同学们,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吃饭、喝水、走路,任何一件事情都离不开重力。但是有的时候人们又要克服重力的作用。课下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1)人们是怎样利用和克服地球引力的?(2)了解有关失重方面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苹果为什么落地
地球引力
重力
方向:竖直向下
七: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通过孩子的探究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重力。本课设计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课前感知常见的力。
本课课前活动安排让学生玩纸飞机,在玩前先让学生思考:怎样让飞机飞得高,飞的远?引导学生在发言中意识到:要想使飞机飞的高需要给它一个向上的力,要想使飞机飞的远,需要给它一个向前的力,从而为学生课上探究苹果落地的原因做了铺垫。
2.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
无论是地球引力还是重力,都是非常抽象的。就是由于孩子天天生活在地球的引力中,才对身边的现象习以为常,认为就应该是这样,而忽略了对现象的思考。在和学生的接触中发现学生对苹果落地的现象有所了解,也知道是地球引力的缘故,但地球引力究竟是怎么回事却解释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