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针对农民看病难会议发言
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李书记与自治区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在南宁检查医药卫生工作,就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等情况进行调研。他强调,要修订和完善医改工作实施方案,完成医改工作目标,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百姓享受更多实惠。
李书记一行先后考察了南宁市金陵镇中心卫生院和青秀区建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到一处,李书记都和卫生部门负责人、医院医务人员详细交谈,了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开展、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情况,了解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设备使用、医务人员配置及待遇情况。
在金陵镇中心卫生院,李书记在门诊大楼、药房、住院部认真查看,还跟一名王姓住院患者亲切交谈,询问他在卫生院看病是否方便,看病收费贵不贵,新农合补偿兑现情况等。王同志说,“在金陵卫生院看病很方便,医生态度好,收费也便宜,医药费大部分可以报销,附近的农民很满意!”李书记听了非常高兴。他要求金陵镇中心卫生院建立科学规范的医务人员业绩考核机制,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端正医德医风,对医生的处方进行监督,避免小病开出大处方的不当行为,让老百姓从医改中真正得到实惠。
在青秀区建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了解到该中心主动为辖区居民建立《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并对建档居民进行积极有效的健康管理时,李书记对此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医改的目的,就是为了减轻群众的医疗卫生负担,并提供更多的公共卫生服务,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必须扎实推进。要逐步解决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落后、医疗水平不高等问题,在加大资金和设备投入同时,通过建立激励机制,鼓励自治区、市、县医院的优秀人才、先进设备和技术进入乡镇、村屯等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传、帮、带”的长效帮扶机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亟待解决
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亟待解决大集乡委员活动组反映:“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当前农民群众生活一种负担。首先,农村医疗资源不能满足需要。当前,旨在为农民提供医疗服务的乡镇卫生院,由于医疗设施落后,医务人员水平偏低,农民光顾的不多,出现“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状况。由于城里优质医疗资源紧张,常常又遇到挂号难、候诊时间长、检查预约等候天数多、住院床位紧缺、手术排期长等问题,造成看病成本上升,所以不少农民感叹“看病难、治好病更难”。其次,行业的不正之风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当前,群众普遍反映当前药价贵,不合理检查多,住院“门槛费”高。“做个阑尾炎、白耕一年田”,“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的说法并不夸张。还有,在个别医院,一些医生不是“为医用药”,而是“为药而医”,开大处方、乱检查,联合起来抵制“中标药”,排斥低价药,最终将负担转嫁到患者身上。因此,多数农民对待生病的态度是“小病拖,大病挺,实在挺不住了才去医院”,不少农村重症病人甚至放弃了救治。再次,新农保的大病救助机制还不够完善。已实施多年的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尚未完善,对大病的救济能力仍不理想,农民尚难于利用新型合作医疗的优越性,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烦恼。
建议:
一、从政府层面考虑:
①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加强对药品、医疗服务的价格监管。规范医院、医生的医
疗和用药行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药费用。
②增加财政投入,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转,彻底改变以药养医,以病人养医的现状,改变医院以经济效益第一的管理方式。
③延伸服务范围,开展医疗服务进农村、进社区:大力发展社区卫生,逐步构建分工合理,协作密切,运转协调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将小病、慢性病、健康保健等工作量给值得群众依赖的社区卫生机构。实行社区首诊负责制和双向转诊制度,加强社区医疗和医疗保险的紧密联系,提高社区医疗的保障程度。定期不定期组织医疗专家和骨干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服务站进行义诊、咨询和巡回医疗以及业务讲座、技术指导培训
二、从医院层面上考虑:
①在财政不能完全保证医院经费的情况下,医院要牢固树立卫生服务为人民的宗旨,社会效益第一,兼顾经济效益,在此指导下增收节支。
②坚决杜绝不规范医疗行为,严禁临床促销,临床促销是推销虚高药价的药品行为,不仅滋生医药腐败行为,更增加了看病贵的问题。
③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制定学习培训制度,提高治愈率,减少患者查治支出。医院要不断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医风、高尚的医德。医务人员要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尊重患者的想法,打消患者的顾虑,努力让患者获得身心健康。
④制定全国医疗网络的联动制度,在医疗技术水平范围内使各地方病人按医疗网络转诊,减少患者流动而使费用下降。
三、从医生个人的层面上考虑:
医疗费用支出,药品使用,医技检查,都是医生实施的结果,而医生才是控制医疗支出的真正守门人,只有医生具有良好的医德,树立社会效益第一,经济利益第二的观念,才能使医疗费用真正下降,否则要降低医疗费用只能是空话。加强医德修养教育,把医德修养教育,控制医疗费用作为医院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使医生真正在治疗中用最合理的药物对病人进行治疗。
第三篇: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一定缓解
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一定缓解
中新网9月23日电 中国卫生部农卫司司长杨青23日谈及“新农合制度到底给农民办了哪些事”这一问题时表示,建立了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首先,建立了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杨青说,十年前我们刚起步,起步的时候只有7000多万不到8000万的农民参加了这个制度,到2008年的时候,91.5%的农民参加了这个制度,一般一个制度到90%以上就是基本覆盖。可以看出,短短的几年时间,已经有超过8亿农民参加了这个制度,那就说明农民非常欢迎这个制度。现在我们的参合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因为这个制度是自愿的,实际上都达到96%、97%了,但是我们觉得稳定在95%,这个制度就是很了不起了。
杨青指出,在医保制度来说,咱们全国有13亿人,但是有8.3亿的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制度,这对我们医保制度而言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在全世界来说也是一个最大的医疗保障制度。
杨青强调,我们这个制度还是自愿的,以前农民还不太相信说:能给我办实事吗?那时候县委书记、县长要亲自动员挨家挨户给农民做工作,那是在2003年刚启动的时候,现在村医喊一嗓子三天之内钱就交上来了。
第二,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杨青说,十年前农民看病是自费的,参合费用从最初农民个人出10块钱,到现在农民最多出60块钱,而报销比例到去年能报销70%(政策范围内),今年要做到报销75%左右。也就是说农民看病确实得到报销了,如果没有好处农民是不可能参加这个制度的。
第三,带动农村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杨青说,参合的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以后有了实际的支付能力,小病就不会拖了,有了大病他敢到医院看病了,所以他对医疗机构服务的利用率提高了。对此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和2008年相比,2011年农村居民两周未就诊比例从12.4%下降到6.1%,这是全世界通用的指标,说白了就是到医院看病的利用率高了。农村地区15分钟可到达医疗机构住户的比例从75.6%提高到80.8%,那就是说我们基层有医疗机构给他们服务了。
第四篇:清欠农民工工资会议的发言
清欠农民工工资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近年来,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已经成为关系经济振兴与发展,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关系政府形象、关系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社会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十分重视。下面我就工会如何在清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发挥作用,谈谈几点想法。
一、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发挥工会组织在清欠工作中作用
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地有关工作部署,把清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摆上重要位置,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千方百计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农民工是工人阶级队伍的新成员,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大部分集中在建筑、餐饮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干的是苦、累、脏、差、险、重等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低的廉价体力活。关心农民工的生产生活,突出解决他们工资被拖欠问题,是各级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县委、县政府要求工会协助政府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是县委、县政府对广大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的关怀、对农民工的关爱,是对工会组织的高度信任,也是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完善清欠工作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密切工会与广大工人阶级新成员的联系,巩固党领导的工会在工人阶级中的影响,对于进一步体现工会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和扩大工会根基,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基层工会组织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省的指示精神,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清欠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行动起来,配合政府把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新的成效。
二、充分发挥工会维权职能,真正把清欠工作落到实处 代表和维护好工人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也是工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全县各级工会组织要把做好清欠农民工工资工作作为今冬明春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维权职能,协助政府如期完成农民工工资清欠任务,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清欠工作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工会宣传阵地的作用,组织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咨询活动,大力宣传配合政府做好清欠农民工工资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工作内容,宣传有关法规和政策,宣传农民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把宣传活动开展到农民工集中的建筑工地、劳动力市场、职业介绍培训机构等场所,送法上门,帮助农民工学法、知法、用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畅通投诉通道,认真受理农民工的诉求。以受理解决农民工工资为重点,建立与政府相关部门及时联系、协同处理的工作机制。各基层工会组织要多深入到农民工中去,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让广大农民工高兴、愉快地回家过年。
三、强化组织领导,努力形成清欠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 清偿拖欠的农民工工资,是工会切实担负起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重大职责。全县各基层工会要整合力量,积极主动配合政府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要配合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对企业使用农民工和支付农民工工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农民工集中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特别是建筑施工工地的劳动用工、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主动协调,及时与政府部门沟通联系和协同处理。要把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常抓不懈。要切实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最大限度地把进城务工人员吸纳到工会组织中来,更好地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总之,要通过做好清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努力达到“三满意”,即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让农民工满意;调动农民工积极性,推动企业发展,让经营者、投资者满意;促进改革发展稳定,让党和政府满意。
做好清欠农民工工资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全县各级工会要迅速行动起来,全力推进,切实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执行者,当好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积极维护者,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农民合作社发言材料
发展农民合作组织 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我们牢记党的宗旨和人民重托,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一体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把农民合作组织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抓手,在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创新基层管理模式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和积极实践,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全县各类农民合作组织达到540个,入社社员9.5万户,占全县农户数的54.7%。国内26个省、市4000多人相继来参观考察合作组织,对我们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在全国干部培训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教材中,以“从单打独斗到专业合作”为题,专门介绍了我县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的经验。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整合资源要素,发挥合作组织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引领作用 破解“三农”问题,核心在于农民增收。过去是一个农业大县,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必须立足实际、创新机制。我们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总结农民的致富经验,在全县大力实施“六进”致富工程,引导农民进社、进棚、进厂、进城、进店、进校,全方位开辟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和领域。尤其是把“进社”放在第一位,积极动员农村干部、能人、大户、龙头企业、流通部门等,整合土地、资金、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成立合作组织,将“单枪匹马”的农民融合到产业链、流通链、要素链、利益链等各个环节上,由“风险增收”变成“保险增收”,为农民增收撑起了“保护伞”、系上了“安全带”。今 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994元,增长23.1%。
一是引领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合作组织外联市场、内联农户的优势,培植产业,组建基地,挂靠龙头,不断扩大农业专业化生产规模,激活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覆盖全部主导产业、涵盖所有优势产品,成为联结千家万户的致富桥梁。目前,全县种养加合作社达到432个。今年上半年,种养加各类合作社实现经营收入32亿元,赢利4.3亿元,带动农民增收6亿元。我县通过与大学合作,建立了3万亩优质小麦基地,全部按“订单”进行销售。其抓“品种增效、规模增效、副产品增效、减支增效、加工增效、转化增值”六个环节,提高种粮效益、增加社员收入的经验,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是引领农民在创新经营方式中增收致富。土地是农民的财富和基本保障。做活土地经营文章,是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在继续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的过程中,我们顺应农民意愿,以合作组织为抓手,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创办合作社,探索出了新路子。我县按照“土地入股、规模经营、权益保障、收益分红”的原则,发起成立了有机蔬菜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平台流转土地,以社员合作形式进行生产经营,探索形成了以“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模式和“底金+分红+劳务收入”的收入分配方式为特征的“模式”。目前,合作社创办了蔬菜贸易公司,注册了“”牌商标,产品销售到欧盟、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蔬菜加工增值30%以上,社员不仅每年每亩土地分红1300元左右,而且每人还能通过务工获得6000--8000元的工资性收入。
三是引领农民在创业就业中增收致富。促进创业和就业是持续增 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合作组织可以充分整合农村劳动力资源,是引导农民创业、解决农民就业的一条好路子。我们立足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合作组织和各类行业协会,着力为农村人力资源就业搭建平台。一方面,鼓励全民创业,支持有门路、有能力的创业能人,在发展特色产业中组建增收致富的“联合舰队”。围绕培育大枣、种子、蟋蟀、钢球、十字绣五大特色产业,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合作社或协会,积极为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特别是引导十字绣加工户和钢球生产企业分别成立了“县十字绣协会”和“县钢球行业协会”,这两个特色产业从业人员分别达到两万多人,我县被命名为“十字绣之乡”、“钢球之乡”。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探索建立了农民用工协会,让闲散农村劳动力“家门务工,就地挣钱”。我县村抓住附近工厂和火车站需用常年工、临时工的有利时机,成立“用工协会”,组织村里闲散劳力在就近帮工增加收入,已形成336人的专业用工合作组织,社员每天务工收入达到50—60元。
二、拓展服务领域,发挥合作组织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中的推动作用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社会管理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提高农民共建共享的意识,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此,我们积极探索,在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的同时,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把组建合作组织作为有效抓手,增强农民对自身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认识,提高农民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自觉性。
一是在农业生产领域自我服务。积极引导农民群策群力改善农村 生产条件,让农民在参与合作中服务自我、方便群众、有所作为、实现价值。我县村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实行统一耕播,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生产,同时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发展畜牧养殖、运输等其他产业。村由55户农民发起成立了沼气服务合作社,建立了四个专业服务队,主要帮助农户建沼气池,并负责维修、物料供应、技术咨询培训等工作。目前,该村已建沼气池67个,为周边乡镇农户建设沼气池271个。村民照明、洗澡、烧水、做饭都用沼气,不仅降低了生产费用,还大大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二是在社会事业领域凝聚民力。合作组织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作用越来越大。我县乡为保护70多公里的村村通公路,成立了公路养护协会,并划分成15个分会,分段承担清除路肩杂草、维护路坡、管护路边林网、制止超载超重车辆上路等管理任务,确保了乡村公路的完好、安全、通畅。该乡还成立了蓄水协会,引导群众自己管理引水工作,协会负责收水费,组织受益村的干部群众管理水渠,协商各村水量分配和引水时间,解决了以往群众争水、抢水引起的矛盾纠纷,实现了有序管理。
三是在社会管理领域强化自治。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我们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构建了党建、政法、综治、信访、群团“五位一体”的新格局,尤其是突显群众主体地位,把发展合作组织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协同力量,在平安建设中引导发展平安协会,培养农民的自我管理意识,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构建促进社会和谐的实体组织。目前,我县已建立村居平安协会、乡镇(街道)平安协会和行业平安协会109个。同时,创造性地开展了“两会一台”建设,即依托全县各村居、企事业单位治保主任、保卫科长,分别 成立治保主任协会、保卫科长协会,依托互联网在县公安局设立治安信息互动平台,架起了警民互动桥梁,实现了治安问题“早发现、早处置、早解决”。我县社会稳定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被表彰为建设先进县。
三、搭建公共平台,发挥合作组织在增强基层活力中的催化作用 农民合作组织不仅是农民与市场联接的桥梁,而且是农民与农村基层组织联系的纽带。我们采取“党组织引导搭台、农民群众唱戏”的方式,通过培育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解决党支部、村委会在管理、服务等方面“想做做不了、想办办不好”的问题,使合作组织承担起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经营职能,进而带动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合作意识、文明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我们不断探索加强合作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拓展党的工作的覆盖面。截止目前,全县合作组织已建立党组织17个,其中建立党总支1个、党支部16个。同时,村干部通过牵头创办合作组织,不仅体现了为社员服务的宗旨,而且有效地发挥了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在发展合作社中找到了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有效载体。目前,我县村级合作组织绝大多数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领办、创办或参与,成为带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领头羊”。
虽然我县在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与省、市要求相比,与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经验做法,提升发展境界,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再上新水平,为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