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秋文,解析资源勘探中地质岩心钻探技术的应用3000

时间:2019-05-13 22:5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3-19,秋文,解析资源勘探中地质岩心钻探技术的应用300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3-19,秋文,解析资源勘探中地质岩心钻探技术的应用3000》。

第一篇:03-19,秋文,解析资源勘探中地质岩心钻探技术的应用3000

解析资源勘探中地质岩心钻探技术的应用

摘要:资源勘探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勘探作业关系着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地质勘探科研人员在不断努力下,研发很多新技术和新工艺,当前岩心钻探技术水平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且在资源勘探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地质岩心钻探技术的发展现状,阐述了资源勘探中地质岩心钻探技术应用的重要性,针对这种技术在实践资源勘探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能帮助相关技术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该技术的技巧,能更好地实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资源勘探;地质岩心钻探;钻探技术;技术应用

地质岩心钻探技术是目前所有钻探技术中水平最高、应用最广的一种新工艺,这种地质钻进工艺能从地下取出实物岩矿样品,从古至今,人们都没有放弃对这项技术的研究。尤其是在当前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这种技术研究成果也越来越推陈出新。在当前社会不断向前进步的背景下,要实现我国经济的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要提高我国资源勘探技术水平,而地质岩心钻探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决定着地质勘探的质量和效率。因此,研究岩心钻探技术在地质资源勘探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相关科研人员应该重视技术的应用研究,提高技术在实践中的实施力度,以充分发挥该技术的实际价值。

一、地质岩心钻探技术

地质岩心钻探技术是利用钻进机直接钻到地下一定的深度,从而获取矿样和岩心等,将样品作为重点的试验和研究对象,并以此作为参考勘探地区的标准。地质勘探技术在我国投入使用的从十九世纪开始,当时我国在地质勘探上所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靠进口,缺乏自主研制。随着我国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这种

技术的研究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在钻探技术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成就。地质岩心钻探技术在我国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国地广物博,但是矿产资源远远不如世界上其他国家,甚至矿产资源供应比较紧张。因此,只有提高地质岩心钻探技术水平,最终才能提高技术的应用价值,以加强我国钻探水平的快速发展。地质岩心勘探技术在我国资源勘探中的应用已经取得非常满意的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地质岩心钻探技术在资源勘探中的应用成果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地质钻探技术在资源勘探中的应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目前我国已经发现170种矿产资源,其中150多种已经被勘探并利用,在开采这些矿产资源时,都利用过地质岩心钻探技术,为了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提供重要的支撑。

(一)矿产资源开发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钻探工作总量约达到我国国土面积的17万㎡,但是,这个阶段地质资源勘探主要是靠引进先进的技术为主,很多都是使用国外自带的钻探设备。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政府越来越注重科技研究,随着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截止至2002年,我国采用自制地质钻探技术钻探国土资源共计10万多㎡。在2002年以后,政府再次加大投入力度,对全国资源勘探做出一个计划调整,进一步加大对地质勘探扶持资金的投入,在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钻探工作量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与2002年相比,钻探总量上升23.56%百分比。

(二)实践成果

经过我国科研人员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我国矿产资源勘探事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并且勘探技术水平也进入一个新阶段。我国地表以及浅部矿产资源开发已经得到很好的利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此外,这种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不仅表现在矿产资源发开面积方面,同时,表现在固体工业矿体勘查深度推进上,钻进机机械设备质量和钻进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我国钻进机能钻进的深度已经达到1500m左右,其主要以我国在全国危机矿山找

矿活动中为主,采用ZK2402型号的钻进机,找到矿产资源共760多万t,钻孔20多个,总钻进深度达到13980m,本次钻探活动取得的效果非常理想。

三、岩心钻探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岩心钻探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表现在矿产资源开发和勘探方面,同时,还体现在地质灾害勘探方面,尤其体现在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方面。

(一)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方面的应用

某工程项目在5年时间内,钻探深度达到5158m,该工程目前已经顺利完工,在钻探过程中,采用组合式钻探技术,并且由专业的工作队伍制定灵活的双孔方案,钻进机采用超前孔小直径取芯钻进方法。最终在精心的努力下,将新型钻进技术体系引用到实践活动中,从井底动力驱动的冲击回转取心钻探中,用硬岩大直径长井段扩孔钻进技术、LBM-SD泥浆体系,小间隙固井以及活动套管技术,在为期1341天时间内,完成钻进深度达到5014m。在钻探监测中,建立并应用了“崩滑体监测新技术与系列仪器开发”以及“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自动化”系统,对该地区的地质条件进行很好的监测与管理,采用QXY-5型钻孔倾斜仪器,实现对地质变动情况的自动化监测。

(二)效果分析

上述工程中应用到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并且最终建立了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系统建立并在多年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系统中的自动监测能自动报警,一旦发现紧急情况,系统中的报警器就会自动响起,此时,在监测室中的工作人员就应该根据系统提示,马上观察异常情况,并且及时采取积极的措施和方法,尽量将灾害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岩心钻探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其钻探技术水平高,提高整体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节约大量劳动力资源,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也不会很大,在确保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情况下,还能减少工程钻探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实现更加优质高效的开采和生产。总之,岩心钻探技术在资源勘查中的应用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如资源勘查、国家重大科研工程、地质灾害监测以及预警和治理中的应用,这些方面都离不开钻探技

术,其在工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作用,占据着决定性的地位。所以,我国科技技术人员应该一如既往,深入研究核心技术,尽快实现产品的自主化和特色化,以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岩心钻探技术一直是我国非常重视的科研技术,其勘探技术能直接从地下中提取样品。目前,随着该科研的不断深入,科技发展也逐渐推动着钻探技术走向成熟,钻探技术的发展为我国资源勘探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其在实践中的推广具有自身一定的优势,地质资源勘探方式更加准确和可靠。并且其不仅在地质资源勘探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在很多领域也得到大力的推广,如地质灾害监测或预警等,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地质岩心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相关科研人员重视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张金昌.地质岩心钻探技术及其在资源勘探中的应用[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9,08:1-6.[2]冉恒谦,张金昌,谢文卫.地质钻探技术与应用研究[J].地质学报,2011,11:1806-1822.[3]张林霞,李艺,周红军.我国地质找矿钻探技术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2,02:1-8.[4]杨剑英.地质岩心钻探技术及在资源勘探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7:12.[5]龚建林,刘海,邓修国.浅谈地质岩心钻探在资源勘探上的应用[J].门窗,2012,10:229+232.[6]马占和.地质岩心钻探技术及其在资源勘探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13:229.

第二篇:浅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浅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由于近几十年我国工业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石油消耗量很大,原本储量十分丰富的石油资源慢慢变少。丰厚油层将很快开采耗尽,贫瘠的油层将成为将来发掘和开采的重点。因此,较高的石油勘探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发展[1]。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是通过物理的方法勘探地质的机构和处理矿物开采问题的一种措施。它的研究基础是地下岩石的各种物理性质,如密度、导电性、弹性模量、放射性等参数。它利用不同的方法和设备,检测地下某些物理场的不同特点,分析、研究所获得的资料数据,分析地质的结构和矿产在地下的分布等状况[2]。本文将通过文献检索分析的方法阐述物探技术的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寻找解决相应问题的方案。

1、物探技术的发展历程

地球物理学是上个世纪前期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物理、数学、力学与地质学等学科[3]。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我国的翁文波与赵仁寿等最早使用物探方法勘探石油。四十年代中期翁文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使用重力测量石油的勘探队,赵仁寿在五十年代初建立我国第一个用地震方法探测石油的勘探队。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继西部地区之后,我国东部也相继创建了一些地震勘探队伍。六十到七十年代我国成功研制自主开发的模拟磁带仪,并发展了多次覆盖技术。七十年代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数字化的地震仪。九十年代,我国已经成功利用三维资料连片技术提高资料的品质,从而发现了塔里木盆地和准葛尔盆地中的一些油田。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软硬件日渐成熟,本世纪物探技术发展相当迅猛,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VSP地震技术、多波勘测等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石油勘探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有些公司提出应该大力开展开发高原地区油田、二次开发油田、开发海外油田等项目。这是未来发展的尝试,但也同时存在较多问题。

2.1 复杂陡坡结构

复杂陡坡结构主要存在于新疆库车和塔里木盆地的西南地区,沿着准噶尔盆地的南部边缘,在四川的大巴山地域和柴达木盆地的北部等地方存在。这些区域是“稳定西部和促进海外业务”战略的关键地方。这里主要的问题是地形复杂,海拔变化大,岩石比较复杂,低电阻间隔。此外,地下构造的复杂性,构造反转、走滑断层组合等造成地震波传播很难把握。尽管技术研究已经完成了好几年,地震剖面材料和地质模型经常很难很好地匹配。

2.2 复杂的地形地貌、地层圈闭

层位困储备出现在浅地层和中级深度渤海湾、部分松辽、鄂尔多斯、塔里木、准噶尔、吐哈、柴达木、三湖、四川盆地,以及其它区域的中亚、亚太、非洲大陆。在这些地区进行开采对我国石油资源的储备增长是必要的。这里要解决的问题是厚层砂表面和黄土、厚风化带、复杂和异构的沉积层、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薄储集层。高分辨率地震数据不能识别单个储层厚度小于3m的薄层。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这里的挑战是在中国西部地区提高地震资料主频10赫兹和在东部地区增加10到15赫兹,从而达到增加地层圈闭的钻井成功率20%目的。

2.3 其他问题

除了上述存在的问题外,由于老油区岩性复杂、深层勘探比较困难,在这里发现新的石油储备难度比较大。此外,由于老油区剩余的石油分布比较杂乱,油藏勘探比较困难,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也非一件易事。由于种种问题的存在,对物探技术有了更多的要求。首先要求新的物探技术有对更复杂地区的探测能力,其次需要仪器的构造要有更高的精度和分辨率,此外,要对所收集的信息有较强的处理能力,对剩余的石油分布可以进行动态的检测。

3、解决复杂问题的物探技术介绍

3.1 海域物探技术

海底储存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但由于海底地形比较复杂,在海底得到的数据往往比较糟糕。信噪比很低、相位的连续往往中断、能量阻尼比较大、反射差等一系列问题一直以来很难得到完满解决。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数据的来源和信号的处理两方面着手。先前使用的海底测量电缆往往比较短,大部分不足5000m。由于长度不足,海底的信号往往不能很充分的接收。加上数据的处理技术不好,造成所形成的模拟形态发生变形,不能真实反映相应地区的地质状态。如果采用长度较大的电缆,便可以获得质量更高的信号,信噪比比较大。在处理数据时,采用分频去噪的方法,并采取措施消除海底因不平造成的影响。这样,便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更能反映真实的地质形态[4]。

3.2 油区高精度地震技术

在油区,由于已经存在的油田对地震技术往往造成干扰。此外,由于不停地开采作用,地下的石油分布也相应发生动态变化。这就造成了油区开采难度比较大。

要解决油区石油勘探问题,有公司提出如下措施:(1)延时三维数据采集;(2)小接收器地面测量;(3)基于岩性和油藏动力学的安放位置设计;(4)高精度静态修正;(5)区域联合处理;(6)叠前数据储层特征描述;(7)考虑地层倾角,适当扩大面元,合成统一剖面,提高地震分辨率。这些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3.3 复杂地区地震技术

在地形复杂地区,如我国柴达木盆地附近,石油储存量比较丰富,比较有希望探测出石油分布。然而,由于地势起伏比较大,地表受到比较高的侵蚀,施工非常困难。此外,即使测得数据,信号处理也比较困难。为解决复杂地区的石油勘探问题,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1)利用精度较高的卫星遥感数据,更好地设计探测系统;(2)更详细地勘察地表的形态;(3)根据不同的地表形态使用不同的激发参数;(4)采用宽线技术,更好的采集数据,提高信噪比。利用本项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数据质量,基本模拟真实的面貌。

4、结语

在石油勘探过程中存在如复杂陡坡结构、复杂的地形地貌、地层圈闭、油区探测困难等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数据的发展找到一些相应的方式去解决。如加长测量电缆的长度,利用延时三维数据采集信息,利用三维技术对数据进行高精度修正,采用宽线技术,用各种方式进行数据处理,提高信噪比等,最终合成贴合实际的图像。

参考文献

[1]周涛.浅谈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展[J].中国科技纵横,2011(14).[2]牛欢,胡涵等.地球物理勘探在油气开采技术中的应用及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3]滕吉文.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的发展空间与自主创新[J].石油物探,2007:46(3):13.[4]张春贺,乔德武等.复杂地区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集成[J].地球物理学报,201154(2).

第三篇:煤矿井下地质取芯钻探技术在矿井生产补充勘查中的应用探讨

煤矿井下地质取芯钻探技术在矿井生产补充勘查中的应用探讨

李吴波

(重庆一三六地质队,重庆 渝北401147)

摘要:本文论述了煤矿井下地质取芯钻探技术在打通一煤矿西区生产补充勘查中的应用原理,并对其应用现状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以此为基础,阐述了其应用的可行性、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推广的意义和发展前景展望。

关键词:矿井生产补充勘查、煤矿井下地质取芯钻探技术:现状:可行性:推广意义

松藻矿区打通一煤矿隶属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前松藻矿务局),原属煤炭工业部全国统配煤矿,亦为原煤炭工业部树立了全国15个标准化样板矿之一,现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大型矿山。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0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180万吨/年,该矿山所产原煤供重庆洛璜电厂,精煤供重庆电厂用的电煤,现为我市煤炭系统中产量最大、开采技术、装备水平和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矿山1。

1概况

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为满足重庆市经济发展对电煤的需求,拟将打通一煤矿设计生产能力由现在的150万吨/年,技改扩能为240万吨/年,净增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其西区作为技改扩能非常重要的接替采区,采区设计生产能力100万吨/年2。据1994年4月原四川煤田地质局一三六地质队提交的《重庆松藻矿务局打通一煤矿下水平生产补充勘探地质报告》,该采区6#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7#煤层为大部可采煤层,8#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根据矿井瓦斯鉴定资料,6#煤层瓦斯含量低,为不突出煤层;7#和8#煤层为突出煤层,故在西区选择6#煤层作为保护层开采较为理想,不但可以减少防突工作量,而且也为加快采掘推进速度、提高产量,实现技改扩能奠定基础;其中西区6#煤层设计包括西2602、西2604、西2606、西2608、西2610五个工作面、面积79.93万平方米,煤炭资源量约100万吨,并把西2602工作面作为首采工作面开采2。

2006年5月开始了西区西2602首采工作面的布置工作,随着西2602工作面井巷工程的施工,揭露的6#煤层厚度及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煤层大面积出现夹矸,夹矸最厚点达0.9m,并有向南西方向延伸扩大的趋势,故查清6#煤层的厚度及结构变化情况,不仅关系到该区近100万吨煤炭资源的回采问题,而且关系到7#和8#煤层突出煤层能否得到解放而开采的问题。为此,打通一煤矿在井下采用了无岩芯钻探的勘查手段施工了10个钻孔对6#煤层进行探查,由于技术手段等因素的限制,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后经松藻煤电公司和打通一煤矿研究决定必须加密西区6#煤层的生产补充勘查,提高其控制程度,勘查手段为煤矿井下地质取芯钻探,同时聘请煤田地质勘探专业队伍重庆一三六地质队作为技术协作单位,共同承担煤矿井下地质取芯钻探技术的应用研究。

2井下钻探工作

2.1井下钻探工作现状

煤矿井下钻探技术应用极为广泛,主要应用在瓦斯抽放孔、控制煤层层位的地质孔、溜煤眼大直径孔(孔径1.0m)等,但是井下施工一般均采用无岩芯钻探技术。采用此技术进行井下生产补充勘查,对煤层赋存控制程度较差,要达到对局部可采的6#煤层的厚度和结构变化情况的控制,必须进行取芯钻探,因受井下施工环境、钻探设备等条件限制,重庆地区还无此项技术,就是全国也未见同类技术应用成功的相关报道。

2.2前期准备工作

2007年3月10日重庆一三六地质队接受任务后,立即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项目实施进行了论证,并到井下实地进行了考察。得出目前井下使用的ZYG-150型钻机配上经改制后的取芯设备在井下施工是可行的。钻探过程中穿过突出煤层垮孔和瓦斯喷孔等难题,采用套管隔离技术是可以解决的。

3月26日,根据《矿井地质规程》有关规定,重庆一三六地质队完成了打通一煤矿西区6#煤层生产补充勘查设计,钻探设备及其取芯器和隔离设备导管等的改造和设备到场的准备工作。

2.3煤矿井下地质取芯钻探施工

3月29日,在重庆一三六地质队钻探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施工队对钻探设备进行了组装和清理,并详细了解了煤矿井下地质取芯钻探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并于当日夜班在西2#瓦斯巷开孔施工西1-1钻孔。在重庆一三六地质队钻探技术人员和打通一煤矿地质、钻探施工人员的共同配合下,井下地质取芯钻探获得成功。所采取岩(煤)芯结构清楚,易分辩,达到勘查目的。由于该项目工期紧,井下实行三班作业不间断施工。本次共施工钻孔9个,孔深最大的为西1-8孔,终孔深度为77.3m,一般为65m左右,井下共施工17d。施工期间,大部份钻孔均都能正常穿越7#、8#煤层,然后采取6#煤层煤芯。在未进行瓦斯抽放区域8#煤层有轻微喷孔,唯有西1-5孔,穿过8#煤层段垮孔,经反复间隙洗孔,最终成功采取了6#煤层煤芯。

由于本次勘查目的是确定6#煤层的厚度和结构,因此,所有钻孔在6#煤层底板之下均采用无岩芯钻进施工,采取岩芯段仅为6#煤层及其顶、底板岩层,经统计,9个成孔共21回次取芯,由于该区域7#煤层至6#煤层间距变化较大,控制实际取芯工作难度较大,造成了个别孔取芯回次最多达5次,一般1~2回次就能达到设计目的,由于钻机和施工条件的制约,每回次取芯施工时间正常为2~3小时,如果遇喷孔、垮孔时,施工时间更长,在无其它因素影响情况下,一般一个孔2~3个小班就能施工完成。

2.4施工原理

煤矿井下地质取芯钻探技术的施工原理是通过在矿井底部(底板)已形成的巷道内,根据设计需要布置钻孔,由下往上穿过各岩、煤层,对意欲开采的煤层岩(煤)芯进行取芯钻探,通过采取的岩(煤)芯,直按判断煤层的厚度及结构变化等情况,得出煤层的厚度及结构变化情况等,最终得出煤层在该区域内是否具有开采价值的结论,达到矿井生产补充勘查的目的。

2.5钻探工程质量评述

2.5.1钻探工程质量

西区共完成钻孔9个,即西1-1至西1-9号孔,按《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和本次勘探设计要求,从以下风上方面进行了验收:

⑴钻孔必须按照设计中的位置、倾角、终孔层位及终孔深度组织施工,经验证,除西1-1号孔倾角与设计相差1°、西1-

7、西1-9号孔位置因井下条件限制有所调整外,其余各孔与设计要求相符,均不影响钻孔验证和资料使用。

⑵钻孔施工期间必须按规定收集相关参数并整理成图,经验证,各孔均与设计要求相符,并整理成图。

⑶6#煤层采取煤芯段,每回次进尺不得大于取芯管长度的90%,煤芯采取率必须大于75%,并保证煤芯完整、无污染。经验证各孔与设计要求相符,采取率为80~100%,平均91%。综上,本次西区南部共施工9个钻孔,均满足设计要求,评定为合格

2.5.2地质资料编录

本次地质资料编录严格按《勘查设计》和矿井地质规程要求进行。各钻孔的原始记录和数据编录齐全、准确、真实可靠,并进行了原始资料检查审核工作。经校对已施工的西1-1至西1-9号钻孔编录资料均能满足本次工作要求。

2.5.3钻探成果与井巷工期程揭露验证

西2602工作面西部施工有西1-

1、西1-

2、西1-3号孔,钻孔揭露煤厚分别为0.30(0.20)

0.50m、0.78m、0.80m1。经验证实际揭露钻孔相邻点煤厚分别为0.20(0.15)0.55m、1.05m、0.90m,煤厚实际误差均在10%内,由此可见钻孔采集的煤厚、结构等资料是真实、可靠的,其勘查成果可作为矿井生产设计依据。

3煤层对比分析

3.1煤层变化与预测

椐本次西区南部施工的西1-1至西1-9号9个钻孔1和原地勘孔及西2602工作面巷道揭露煤厚点分析。按公司确定的采高1.2m内,煤厚>0.6m(满足矿现阶段原煤灰分指标不超限)的原则,西区南部6#煤层从西2602回风巷切割巷交点以东225m至330m开始由西向东南方向形成了一个面积约12.15万平方米的似“漏斗型”影响条带。该条带在西2602工作面影响宽度约为60~75m斜联贯工作面中部,影响条带在东部变宽,(西区6#煤层轨道巷附近),最宽处为500m,影响西2602、西2604、西2606、西2608工作面东部区域,并与横贯井田中西的6#煤层薄化带成为一个整体。除此薄化带之外,其它区域经分析预测6#煤层厚度均达到可采规定,可以布置工作面开采。其中西2602、西2604、西2606、西2608工作面大部可采,西2610工作面全部可采。

3.3与原地勘报告对比分析

西区生产补充勘查查明了6#煤层薄化影响范围,现控制的薄化影响条带与原地勘报告推断的西区6#煤层结构有一定的出入(原地勘报告推断的西区南部6#煤层全区可采,煤层结构简单),经分析造成这一误差的原因有:

⑴本井田是以主采煤层8#煤层作为主要勘探对象,按勘探规范其布孔线距与钻孔密度是能满足8#煤层赋存状况需要的。

⑵相对不稳定的6#煤层原有的勘探布孔密度不能控制6#煤层局部变化情况,造成6#煤层厚度及结构在该区域失控。

⑶井下前期实际揭露煤厚点非常巧合地都表现为其厚度均在可采范围之内,对工作面后期进入造成一种煤层厚度、结构均正常的假象2。

通过本次生产补充勘查和井巷工程揭露,弥补了原勘探报告的不足,为西区6#煤层下一步开采提供了地质技术依据。

3.4储量估算

鉴于西区南部煤层为缓倾斜煤层,煤层倾角为8°,煤层储量按设计的工作面采高计算。扣除煤层薄化影响区域后,W2602至W2610工作面面积为59.55万平方米,煤层平均厚度0.7~0.8m,资源储量类别为2S11,储量估算量为78.5万吨,可作为设计依据1。

4结论

4.1西2602及邻近工作面6#煤层可采性分析

本次在西区南部施工9个钻孔和原施工的钻孔及巷道收集的煤厚点控制揭露的6#煤层由西往东形成一个似“漏斗形”1影响条带与原地勘报告提供的西区6#煤层的结构有一定的出入,但其影响条带仅占西区南部6#煤层面积的15.2%。通过煤矿井下地质取芯钻探,控制了影响条带的展布方向和影响范围,探明了西2602、西2604工作面,控制了西2606、西2608和西2610工作面可采区域内的煤厚变化,西区南部6#煤层大部区域厚度均在0.80m以上,可进行布置开采。另西2606、西2608和西2610工作面底部瓦斯巷抽放系统布置出来后,可布孔进一步证实其推断的可靠性。

4.2经济评价

在煤矿井下地质取芯钻探技术未成功应用之前,要达到同样的目的,只有通过钻机从地表钻孔,每个地表钻孔要钻进600~800m才能达到目的层,且钻孔工期长、成本高、不易达到实际需要的控制点数,矿井原有的井下钻探技术无法采取岩(煤)芯,仅凭地质人员根据经验判断煤厚及结构是不可靠的。而煤矿井下地质取芯钻探技术成功应用之后,直接利用抽放

钻机在瓦斯巷由下向上穿过8#煤层直接钻达6#煤层,可采取岩(煤)芯,单孔最大深度各77.3m,而且每个孔的花费不到1万元的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与达到同样效目的的地表钻孔费用比较,其仅占1%左右)。每个孔工期最多为2天,施工时间短,工程量相对较小,容易组织实施,且能满足宏观判定煤层厚度及结构的需要,同时还查明了西区6#煤层赋存状况,为扭转生产被动局面奠定了基础。

4.3煤矿井下地质取芯钻探技术的可行性及推广应用的意义

4.3.1可行性

在无同类技术参考的前提下,经课题组近两个月在地面综合分析研究和井下反复试验,调整设计参数,不断改进设备性能,克服了井下钻孔过松散煤(岩)层的垮孔,目的层位难控制,遇瓦斯压力增大的顶、卡钻,上下钻具难度大等困难后,顺利完成打通一煤矿西区南部9个地质钻孔的钻探任务,成功采取6#煤层及顶、底板岩(煤)芯21回次,采取率平均达91%以上,满足了宏观判定煤层厚度及结构的需要,标志着煤矿井下地质取芯钻探技术应用成功。证实了煤矿井下常规抽放钻机配上经过改制的取芯设备是能够完成井下岩(煤)芯取芯钻探任务的,这项技术在煤矿井下实施是可行的。

4.3.2推广应用的意义

煤矿井下地质取芯钻探技术在打通一煤矿应用成功,改变了过去井下钻探无法采取岩(煤)芯,仅凭经验判断煤、岩层厚度,资料可靠性不高的被动局面,为矿井井下煤层勘查和地质构造勘查提供了新的地质勘探手段,提高了地质资料的可靠程度,对矿井生产、安全决策都将起到深远的意义。这项技术在煤矿井可根据不同的勘查目的,选择不同的钻探方式,即部分取芯或全程取芯。施工时间短,可操作;工程量相对较小,仅占地表钻孔费用的1%,因此,这是一项费用低,见效快,安全可靠的实用技术,可在公司各矿推广应用,为矿井增产创效、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地质技术支持。

4.4煤矿井下地质取芯钻探技术的发展展望

本次煤矿井下地质取芯钻探技术的成功实施,在重庆松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和打通一煤矿尚属首次,施工期间有重庆一三六地质队专业钻探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讲解,解决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诸多技术问题。为了今后能在矿井继续开展此项工作,我们对整个取芯钻探设备调试、保养以及工艺流程进行了录像和拍照,并请钻探技术人员对矿钻探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故煤矿井下地质取芯钻探技术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不断总结经验,为处理矿井类似问题打下坚实基础,由于技术在煤矿是首次应用成功,尚无任何规范参照执行,主管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编制一部煤矿井下地质取芯钻探技术操作规程,供井下施工人员学习、执行。

综上所述,煤矿井下地质取芯钻探技术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新技术,它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它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吴波,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打通一煤矿西区南部6#煤层可采性分析报告[M],重庆,重庆一三六地质队,2007,2-5

[2] 赵忠宜,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打通一煤矿西区、西二区6#煤层生产勘探设计,重庆,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打通一煤矿,2007,1-5

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李吴波、出生年:1982年3月6日、技术职称:助工、通讯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龙溪镇花卉园西一路9号、邮编:401147、电话:***、023-61816793、传真:023-67915184、电子邮箱:cq136lwb_520@163.com。

第四篇:巨文芳《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章 教育技术前沿背景

通过体验“创客”、“慕课”“微课”、“英语流利说”……一系列“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新形式,让我们不得不感慨,“互联网+”时代真的来了。

二十一世纪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及学习,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如今充分使用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知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它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变得更高效、更有趣、也更开放,更让我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了如今教育的创新性。其中,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与课程的融合,以及与课堂的融合,都让我耳目一新。

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教育应充分认识这一变化,开掘资源优势,适当纳入课堂教学与管理体系,丰富课程内涵,优化教学模式。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这燎原之火也“烧”到了教育领域,“想学?随时都可以”使原本热度不断攀升的线上教育又再添了“新花样”。与传统的课堂教育相比,互联网的线上教育更多的是呈现出一种个性化的教育,慕课的出现打破了教师-学生二元教育生态,能够让学习者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互联网教育资源的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样,内容涵盖众多专业领域。线上教育虽然不能没有传统教育的直接性,但互联网的发展能够很大程度地弥补这种交互的缺陷。由此,趋之所需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派生出了慕课的子产物——微课。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普及实现了办公现代化,优化了课堂教学,为课堂带来更加实用的辅助作用。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科学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热潮中。

第二章 我校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

我校教师从“课堂教学”这个点上在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用创设情境,优化课堂结构,突出教学重难点,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显著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仅凭借本次的评教赛讲活动,就能“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了!

蒋明辉老师在讲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时,引用阅读资料和人类给地球带来危害的图片(被酸雨腐蚀的建筑物、丛林被砍秃,小鸟身上沾满了油渍污渍,北极熊妈妈拖尸,污染的河流中鱼类死去,孩子们在河里饮用污水、各种肿瘤病的出现,烟囱污染的天空),8张典型性的图片逐个列举展示,发散地从我们身边生活实际来谈环保,这一环节给予了学生开阔的思维空间,加上老师带有深情的配文呼吁,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了共鸣,因而“我们只有一个家园一一地球,精心保护它吧!”终于成了所有学生的呼声,把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让学生们从中受到情感上的熏陶,提高了人文素养。

在我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海底世界》公开课展示中,学生对大海还很陌生,我用了课件进行辅助教学,通过播放海底视频,欣赏关于海底世界的精彩画面,用海底世界情景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兴趣。不但使学生了解了有关海洋的知识,感触到海底的世界的美丽与神奇,还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更点燃了学生“求知的火花”,使课堂灵动起来。从而顺利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语文是做加法的艺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学会把课文读厚,善于读出文章背后隐含的东西,善于想象出文章可能牵连着的意蕴。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课件的展示为学生放飞思维搭建了一个自由的平台,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将静止的文字描绘成鲜活的画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丰富阅读体验,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从而使学生既真正地走入了文字之中,又自由地抒情于文本之外,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绵绵不绝的情感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文本,再加上课内课外一次又一次地朗读,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心灵的激荡,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所以,结合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特点,我觉得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运用,使学科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数学课上,庞兴鸽老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教课模式。虽然在实际操作演练中需要量角器参与到板书画图的讲解中去。但是,庞老师适时地使用了信息化教学资源,重点形象化,易于掌握,难点具体直观化,易于理解。从而使学生从多媒体课件连贯的动画性画图演示中生动、形象、直观的获取了知识生成的过程,让学生浅显易懂的掌握了量角器的使用步骤和具体操作方法,突破了重难点。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了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采取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方法,会使课堂沉闷、缺乏活力而效率低下。因此,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而新课程中的数学例题一般都有情境图,利用多媒体技术后,把我们的这些情境图变成“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的生动画面,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老师李妮在讲课中串入了英语歌曲,让学生感觉到了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在学习单词,句型这一环节时,她将抽象、凝炼的语言句式表达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课文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深入浅出,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年我们满腹抱怨,枯燥无味的课堂,总在一成不变地牢记英语单词,句子和抽象的无法理解的句型理论知识。当新的教学模式出现时,我们敏锐地觉察到过去存在的弱点和信息技术支持下生动,有趣的英语课堂的强反差,如今的英语课堂显然变得更加的富有人文性。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利用多种媒体组合,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参与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一点在英语教学中显得优为重要。

科学课上,信息化教学资源还可以把微观的、不易观察的数学问题及其本质动态地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创设一种生动、具体、现实的教学情境,创造愉快、和谐、乐观的教学氛围,充分挖掘科学与外部事物之间的联系与潜在美,增加科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校在全面贯彻落实金台区教体局“抓管理、促内涵、提质量”的目标下,在稳扎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形势下,正在不断地汲取新的教育信息方法和技术,紧随时代发展步伐坚定前行。

第三章 翻转课堂,自主学习,微课成果

“互联网+”技术的使用,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在时空、内容、方式等方面的局限。其实质,我们翻转的不是课堂,而是教学方式。它是对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有助于构建学生的学习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它是课堂的针对性和直接性与网络教育的趣味性相结合,把传统教育的实践性教学和线上教育的知识性教学相结合,促进认知和技能的整体提高;把课堂授课和课下的自主学习相结合,“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有效地起到了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微课作为学校的一种创新形式,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发展所需,具有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

头一次听到“微课”,是我在“名师大篷车”活动中,宝文理附小的安瑛老师的教学案例、微课案例成果展示中了解到的。上学期,我校的关顺嘉老师参加区上组织的为期一周的“微课”培训。回校后,分享了她的所获,我才进一步了解和操作使用了“微课”教学。

做微课,需要了解并掌握许多相关的软件,比如:PPT,录屏,截屏等。只有试过后才明白“看花容易绣花难”。初次尝试中,整个录制过程会出现太多意想不到的“意外”,重录了好多遍,好不容易呀!还有后期有时还需要做裁剪和修补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作文指导微课《小动物过冬》在学校获得了一等奖,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我会继续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录制更多的教学资源,促进和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第四章 信息化在我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当今社会日益信息化、网络化,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教学环境,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给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挑战,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信息化教学工具,成为新时期教师的“必修课”。

1、“家校通”

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家校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和便捷,“家校通系统”应运而生。它融入了电话移动短信服务,数据库,互联网,语音等多种IT技术。它所具有的全方位沟通的互动功能,为广大学生家庭建起与学校和老师之间的桥梁,使学校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工程迈上进了一大步。

在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手机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必备工具。随着手机APP的发展,它为我们提供了更为直观便捷的沟通方式。我们又将联系线路辗转到微信或者QQ上,每天的家庭作业会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学校的通知,学生的在校表现也都会及时的反馈给家长。

2、学科教学方面

(1)我校要求每位教师加入陕西人人通平台,让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不断充电。积极组织开展“一月一微课,一单元一优秀课件,一学期一课堂实录活动”,促进教师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致使教育教学资源成果颇多。还调动教师利用微信平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通过网络评课议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总之,我校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开发应用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给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落到了实处。

(2)每学期都要组织45岁以下的教师参加评教赛讲活动。本学期的评教赛讲定于10.11--10.25,内容分为说课、讲课、评课三项。在讲课环节,教师们都能展现新课程改革理念,注重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追求既生动形象又快节奏高效率的教学方式和效果。在本次的公开课展示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达到100%,课件制作精美新颖,做到图、文、声、像并茂,达到增大课堂信息量,有效的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反映出我校教师对先进教学辅助手段能够较好的娴熟的掌握和应用。

3、学校网络化硬件设施及其管理信息化

对学校管理实现目标管理的同时,还要做到学校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学校管理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首先要保证学校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就是从学校实际出发,确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融入信息技术理念的管理思想;其次是学校管理方法现代化。

(1)我校大力推进加强信息化建设,从2013年创立了校园网络平台,实现班班通工程。还为教师教育教学提供必要的教育性素材,包括课件、音乐、视频、图片等综合素材;课堂教学的实况录像,方便教师课件制作和教育教学探讨;还有教案电子档保存,以备节时省力循环使用和反复修改提升。在这几年的学习历练中,一批教师已经具备自主开发课件和制作课件能力,通过行动和反思来优化课堂教学,在深入研究“如何打造信息化的高效课堂”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推广经验。

(2)加强业务进修,主动关心国内外及周围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每周至少抽出几个小时,并通过多种途径,如学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等,汲取信息技术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就要求年轻教师要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会应用Word文档的编辑、图片的编辑、视频的编辑、Flash模板的制作、微课的制作,表格的应用等技能。

(4)十九大报告,全体党员及其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召开,通过电子白板屏,全体教师收看了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的报告。召开会议、举行各种大型的活动。如:诗文朗诵大会,文艺汇演等活动,就需要电子信息的支持。

(5)学校建设有自己的信息资源库。计算机网络教室、计算机资料及工作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管理中心、校园广播系统、学校安全监控系统等的建设和配备,无一能离开信息技术操作。

第五章 意义和展望

信息环境下学习的空间是开放和博大的,从信息化教学对未来教育的影响来看,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教学也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它实施的意义在于:为创新教育提供环境和保障;为人才培养提供条件和途径;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坚固的基础理论;为促进教育产业信息化发展提供极大机遇......信息化教学不是简单的利用计算机实现教学过程,而是借助多媒体电子设备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个人学习能力,让我们的视野更宽阔,观念更贴近时代气息。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也需要我们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这样更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更好地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加工与情感交流工具,使得被动接受的学生主动获取新鲜的知识,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一项辅助手段,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感受到教育教学工作的艰巨。如果没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单纯靠粉笔、黑板等教学工具来进行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是跟不上现代化教学的要求的,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育水平对教师来说势在必行。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对信息技术合理、深度的加以“融合”的能力。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巨文芳

2017年10月25日

第五篇:变频调速技术在电铲、钻机设备中的应用解析

变频调速技术在电铲、钻机设备中的应用解析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矿山开采所使用的设备也日益尖端化、自动化、信息化。而电铲、钻机作为矿山开采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将变频调速技术应用于电铲、钻机设备中无疑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的工作量,创造经济价值等都有极大的帮助。本文将针对变频调速技术在电铲、钻机中的使用现状,以及对其改进应用现状措施进行粗略的分析。以期进一步促进变频调速技术在电铲、钻机中的推广运用。

电铲、钻机大都被使用于大型矿山开采之中,这就要求有优良的电气传动系统,从而来确保大型设备如电铲、钻机等的高效率、高准确度的运作。同时这也对节约电能,提高经济效益起到巨大作用。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相关开采部门没能很好地利用变频调速技术在电铲、钻机中的运用。因此,有必要对相关使用现状予以关注,以期引起更多相关部门的重视。

变频调速技术在电铲、钻机设备中的使用现状解析

2.1变频调速技术在电铲设备的使用还不够广泛。我们知道,电铲是用于装载矿岩或煤炭的工具,它所面临的工作环境一般相对较恶劣,尤其是在.不好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过大的冲击载荷,有时还会出现堵转情况。因而,电铲对电气传动系统有较高的要求。例如要求电气传动系统的特性曲线的包络面积大,有足够的有用功率;且要求其有良好的调速性能,能四象限运行,能快速地进行加速、减速和反转等。而在我国广泛运用的直流调速电铲往往不能达到此种效果,而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就大大改善了这种现状。因其不仅能节约电能、使调速性能达到优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维护工作量等都有极大作用。但在实际运用中许多开采部门还不能很好地意识到这一点,对变频调速技术的推广也不能予以足够重视。

2.2变频调速技术在钻机设备中的推广应用还存在一定缺陷。钻机是一种在矿山开采中常用的穿孔设备。而将变频调速技术应用于钻机设备的使用当中无疑对节能,提高钻机的生产效率,降低维修工作量等都有极大益处。我国以往使用的钻机中的回转机构电动机安装在钻杆的顶端,工作条件比较恶劣,且所使用的直流电动机经常损坏,因而带来维修量大、维修难的问题,从而也就影响钻机的正常作业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采用经久耐用的交流型电动机取代直流电动机,用变频调速装置取代直流调速装置是现今钻机设备改进的一个方向。但是,现在的困境是许多部门不能投入一定的人力与物力、资金来改进钻机设备的局限性。这就导致变频调速技术的推广不普遍的现象。

2.3有关变频调速技术在电铲、钻机设备的推广使用的制度建设不完善,对变频调速技术的重视意识还不够强[3]。促进一项技术的推广所需要的不仅是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它更需要的时间。因此,要全面改变以往电铲、钻机设备的应用状态就需要相关的制度建设,将要求制度化,将规定科学、合理化。并且要加大相关部门及其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认识到对电铲、钻机设备技术的及时改进与更新的重要性。现实状况往往不如人意,变频调速技术在电铲、钻机设备的推广制度建设方面尚不完善,因而实际应用变频调速技术的普及面还不够广。

对进一步改善变频调速技术在电铲、钻机设备中的应用现状的解析

3.1加大推广变频调速技术在电铲、钻机设备中的应用力度。针对现在广泛存在变频调速技术推广应用不够普遍的现状,我们需要促进变频调速技术的相关知识的普及,对它的优良之处,如能大大节约电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操作人员工作量等相关优点加以普及;以及对有关变频调速技术最新应用进展予以宣传。从而大大改善相关开采部门对变频调速技术在电铲、钻机中应用的认识[4]。同时,我们也要善于比较,比较变频调速技术在电铲、钻机设备中得以应用后的改进情况,并及时总结相关经验,以便促进变频调速技术的不断提升。

3.2理论联系实践,将变频调速技术真正应用于电铲、钻机的实际运用之中。我们在明白有关变频调速技术的工作原理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将其投入实际操作当中。电铲、钻机是开采作业中的两个重要工具,为使其更好地开展工作,降低各项投入成本,这就需要利用到变频调速技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推广变频调速技术的最终目的是真正创造实际价值,将其投入电铲、钻机的实际应用中,从而提升经济与.效益。达到科技能带来无尽生产力的实际效用。

3.3完善变频调速技术在电铲、钻机中普及应用的制度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变频调速技术的推广应用过程中,也应注意规范使用技术,强调变频调速技术在电铲、钻机中的科学应用。对使用到变频调速技术的电铲、钻机设备的日常维护应合理,并要培养专门技术人才来开展维修工作,同时,要想变频调速技术得以长久应用就少不了相关工的不断改进与创新[5]。所以,相关开采部门应开创良好平台,促使更多的工对变频调速技术在电铲、钻机设备中的使用予以不断改造,争取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一个科学的制度建设。

变频调速技术的出现无疑符合时代要求,有关开采部门应加大变频调速技术在电铲、钻机设备中的普及应用力度,因其能进一步促进电铲、钻机的安全、高效、可靠、稳定的运作。从而降低整个工作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投入,达到最优的工作状态。上文里对变频调速在电铲、钻机设备中的应用现状解析并不全面,对进一步改善其应用现状的措施分析的也不到位。对这一课题的完善还需要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相信只要大家理论结合实际,并学会借鉴、改进,促使变频调速在电铲、钻机设备中的广泛应用将是一件较为容易的事情。

下载03-19,秋文,解析资源勘探中地质岩心钻探技术的应用3000word格式文档
下载03-19,秋文,解析资源勘探中地质岩心钻探技术的应用300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