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矿产普查与勘探读书报告-现代勘查技术、方法在现代矿产勘查中的综合应用
《矿产普查与勘探 》课程读书报告
----现代勘查技术、方法在现代矿产勘查中的综合应用
一、地质勘查技术体系的构成现状[5]
勘查技术根据其研究对象、工作目的、技术实质及管理范畴可划分为五大门类十大专业。即物化探类(含物探、化探、遥感三专业)、探工类(含钻探、坑探二专业)、测绘类(含测量、制印二专业)、实验测试类(含岩矿分析与鉴定二专业)、以及地质勘查电算技术类。
1.物探技术:
在探测方法方面现已形成七大系统与系列,即区域重力调查、第二代航空物探、井中与地下物探、海洋物探等技术系统及油气勘探、固体矿产找矿、水工环物探等技术系列。在仪器设备方面已建有十数家地勘仪器制造厂,可批量生产各类物探仪器,满足了国内勘查行业的需要。国际常规类型我们均有,且已更新3代至5代。在作用与贡献方面至今已获得数量颇为可观的重大地质找矿效果,探测出数以百计的油气构造、数以千计的矿产地、数以万计的供水井位,而且还完成了难以计数的工程勘测项目。同时解决了诸多大地构造和基础地质问题。
2.化探技术:
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首先六种方法即水系沉积物、土壤、岩石、地植物、水化学、地气等测量技术业已建立,并取得发展与提高。其次在应用方面,除用于地质找矿之外已有成效的用于环境地质、农业地质、污染监测、考古勘察、医学地质等多方面。第三,化探技术进步方面亦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研究并推广了一套山区、干旱区、高寒区、岩溶区等特殊景观区化探技术;区域化探样品分析方法、质量监控、标准样制备和测试方法技术;用于检查异常的Au、Cu等野外现场分析技术等。
3.遥感技术:
自5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航摄像片进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以来,地质遥感技术飞跃进步,包括可见光、红外、微波等多波段成象的现代遥感技术已广泛用于区调、成矿远景预测、国土与农业调查、水工环地质普查等多方面,特别是城市遥感综合调查(如北京8301工程)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陆续引进德国RMK航空摄影设备、美国航空数字多光谱扫描仪、航空定量双道红外扫描仪及地面处理设备,并引进了陆地卫星多光谱仪拷贝底片资料。MT图象与sPOT图象已推广应用。我国也自行研制了JHY型机载航空红外扫描仪,开发和推广了微机图象处理系统和相应的处理软件。
4.钻探技术: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钻探技术进展很快。岩芯钻探已推广了绳索取芯金刚石钻探,并朝着多种钻探工艺配合的方向发展。冲击回转钻探、定向钻探、反循环钻探、坑道钻探、复杂岩层钻进技术等都取得了成效。泥浆体系从高固相转为低固相、从单一无机为主转为高分子为主。,地勘水泥和惰性堵漏材料也已得到推广。钻探技术已用于陆地区调与普查、能源与固体矿产、地热与建筑基础等勘探;水域里的滨海钻探、深海钻探和极地钻探等,以及地下坑道中仰孔、斜孔钻探等。
5.坑探技术:
勘探掘进即凿、装、运综合机械化程度已有相当大的提高并形成作业线。勘探坑道软弱围岩盯注、锚、喷加固支护技术和独立长巷通风技术,以及坑道内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等皆已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中型液压凿岩机的消化吸收良好并已在生产中推广使用,同时还积极推广了“新奥法,’(NATM)施工掘进技术。近些年来小断面竖井机械化作业线及井深17om掘进技术、小断面斜井机械化作业线及井深450m掘进技术、吊罐天井掘进技术、光爆及新型爆破器材等先进技术,都取得较好成果。坑探技术已在探矿、采矿、水利、交通、地下工程建设等多方面应用,特别是在隧道、涵洞、地铁、地下公路、地下储物库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6.测量技术:
地质勘查测量技术方法水平提高与发展速度很快,地形测量由平板仪测图为主发展到航空摄影测制(应用航片测制大比例尺1:1000一i:10000图件提高工效2倍、成本降低1/3),推广光电测距技术使测量工作比原来提高工效3倍,且可节约一半人力,航空与海洋勘测已应用先进的无线电定位与卫星定位GPS技术等,陆地GPS也已试用。目前地勘行业中测量专业分布在各个部门,从事地勘测地、地形测量、工程测量、海洋测量、城市测量、矿山测量等,同时也进行地质灾害监测,地面沉降与地震形变监测等多项工作。
7.制印技术:
地质制图与印刷技术已趋于正规化和规范化。多色印刷新技术已使落后的“氨熏兰晒”成为历史。应用航空航天遥感信息编图和计算机辅助制图以及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新技术已列到工作日程上。另外也研究成功解象力强、储存方便、适于印刷精细地学类图件的PS感光预制版,并研究出PS版再生技术使成本大幅降低。网点菲林减色印刷图件提高了效率。同时也研究成功电子分色激光扫描,这是对工艺繁杂的彩色印刷的重大改革,获日内瓦国际发明与新技术展览会奖牌,这项技术的应用使各省区地质图件印刷积压问题得到解决
8.岩矿分析技术:
近年来分析技术发展很快,地矿行业已建立起方法较为齐全的实验测试技术体系。其中卓有成效的有区域化探主、次、痕量元素分析系统,超痕量Au分析方法、15个稀土元素分量测定方法,非金属矿的物化性能测定方法等。油气勘查的实验测试技术也具有较高水平。络合滴定法、光度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等都大步提高,极谱仪、光焰光度计、原子吸收光度计等已经普及。并部分配置了石墨原子吸收、X荧光光谱仪、等离子直读光谱仪等大型设备。
9.矿物鉴定和加工技术:
由于岩矿鉴定技术的全面提高导致矿产分选和综合利用水平大幅度的提高。这方面首先是显微镜法、费氏旋转台法、油浸法及矿物分选的重液分离、磁性分离法等普及最早。后来又发展应用X光衍射粉沫法、差热分析法、透射电子显微镜等鉴定技术。并且也引进与研制了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红外吸收光谱、穆斯堡尔谱、顺磁共振谱、四圆单晶X光衍射仪、同位素质谱仪等现代技术和设备。矿物分离分选技术业已应用磁流体分离、静电分离、高频与中频介电分离等多种先进技术。磁团聚重选新工艺使效率提高数十至数百倍。另外,由于查清矿物组成与赋存状态,推进矿产综合利用,使“一矿变多矿”、多种矿产综合采选与冶炼。低品位金矿堆淋技术也已通过试验,开始应用。
10.地勘电算技术:
1984年地矿部召开电子计算机应用工作会议,推动了电算技术大发展。现在物探、化探、遥感、数学地质、探矿工程、测量制图、水文地质,以及科研管理都已用上微机。目前地质勘查中应用电算主要是进行数据处理(包括物化遥资料解释推断、地矿信息定性定量分析、地质作用过程数学模拟等)、图形图象处理、数据管理(如各类数据库、检索系统等以及建立勘查专家系统等
二、勘查技术体系发展方向
尽管我国勘查技术发展提高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还有相当差距,主要是高新技术发展缓慢,突破性独创技术较少,设备仪器更新换代周期较长。但是,只要地勘行业各单位领导给予重视,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新工艺必然迅速得到开发与推广。可以预料今后发展方向如下。
1.物探方面:
第一是研制一批新型设备(如超导磁力仪、微伽重力仪、探地雷达、岩性探测仪、大功率TEM系统等);第二是发展一批实用的方法技术(如VSP技术、AvO技术、CT技术、X光检测技术、压电与压磁技术等);第三是开发一批资料处理和解释成图软件。
2.化探方面:
第一是研究地气法和寻找深埋矿床方法,以及扩大化探在农业和环保方面的应用研究;第二是探索特殊矿种(如铂与铂族元素等)分析方法、多元素野外现场快速分析方法与轻便设备;第三是编制各种地球化学图件(分幅、分省、分成矿区、分不同景观单元)。
3.遥感方面:
第一开展窄波段波谱和成象波谱应用研究、热惯量制图研究、微波窗口理论研究;第二发展航空热红外扫描、多光谱扫描、侧视雷达的应用;第三推广模拟阴影图象、人工视差立体象对、多变量比特累加图等程序,推广图象变换程序(如蒙塞尔变换、霍夫变换等)。
4.钻探技术:
第一研究科学深钻工艺及装备、海底与极地冰层地质钻探工艺及装备第二开发大直径深尺工程施工钻探(直径150一200cm、深100一200m)技术与设备;第三推广受控定向钻探技术(大斜度、长距离)、双管反循环取样钻技术、泥浆净化与处理技术、新型高效护孔与堵漏等。
5.坑探技术:
第一开发喷硷机械手的程控技术及设备、新型高效大冲击凿岩工具、有毒有害矿种遥控掘进技术控制爆破技术等;第二发展短浅坑道液压与无轨凿装运机械化作业线与复杂地层掘进技术及设备;第三扩大推广“新奥法”掘进工艺,尤其软弱围岩复杂岩层中应用。
6.测量技术:
第一发展全天候、短观测时、无须站间通视的全球定位系统;第二开发利用轻型飞行器进行大比例尺航摄以对矿区勘测与环境监测;第三研制特种精密仪器以对地壳形变、岩层移动、地基倾斜、地应力变化、精密工程进行观测研究。
7.制印技术:
第一努力改革成图工艺实现制版软片化;第二发展正射投影技术以制作信息丰富、立体感强、易判图识别的影象地图;第三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推广减色印刷、电子分色、电子挂网、微机控制印刷新技术、扩大PS版应用等。‘
8.岩矿分析:
第一开展超痕量的稀有分散元素、贵金属元素、气液包裹体中有关化学成分测定技术与岩矿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第二探索能源矿产中有机成分测定、离子探针、超细磨等技术与装备;第三推广岩矿全分析、多元素同时分析、离子色谱、原子荧光等分析方法。
9.岩矿鉴定:
第一加强探索对岩矿表面物化性能与工艺性能测定技术研究;第二开展对矿物新材料的测定技术、细菌冶金技术、煤歼石开发利用新技术等的开发工作;第三普及低品位金矿堆浸技术、磁团聚重选工艺及设备、矿物学找矿和化学物相找矿技术、非金属深加工工艺。
10.电算技术:
第一建立完善地矿信息系统(包括全国级物化探异常、航磁、区重数据库);第二探索开发找矿模型库、方法库(含专家系统),并与数据库形成三库一体化;第三发展推广各类工作站逐步组构全国地矿网络,促使勘查技术实现管理和办公自动化。
三、GIS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1]
GIS已在地质矿产勘查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许多瞩目成果。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早在1985~1989年就将其应用于地质矿产调查和填图。目前,澳大利亚开始利用计算机笔记本以数字形式采集野外地质数据,建立有关数据库,借助ArcInfo与ArcViewGIS编制第二代地质图件。建成中国金矿大型数据库,对中国大地构造1~3级单元按最新研究动态进行划分并建立属性表,结合其他成矿信息,进行成矿GIS分析,预测区域成矿靶区。在国内,原地矿部系统许多单位已购买一些MAPGIS,GIS已开始普遍应用于地质调查。此外,还有一些利用国外GIS进行矿产资源研究与建立地学多源信息系统的新成果。例如,中国地质科学院方一平等建成1∶500万中国矿产资源数据库,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吴仲煌将GIS应用于矿产资源区域评价,福建地勘局数据信息中心对GIS数据(数值、文字、图层等)采集、建库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全面研究。上述三个成果主要基于ArcInfo与ArcView GIS平台。此外,我国已建成1∶5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可以预言,今后几年内会有更多GIS地质应用成果面世。总而言之,借助GIS,基于大量综合信息,可进行空间采样,对构造演化、火成活动、沉积相、矿产形成等作时空和多元统计分析,进行成矿预测和指导矿产勘查,模拟区域地质演化。在数据量充裕前提下,GIS分析具有定量、定时、定位的特点,可给出动态(不同时间于不同位置)结果。借助深部与时间数据,GIS分析实际可拓展到四维空间。在一个地区,依据所有已知地质资料建立的图形、图像、数据库,实际乃该区域地质工作的总结,有关GIS分析结果则代表该区现阶段较为客观的总认识。重要的是,所有按GIS分析要求格式化数据极易被将来新的数据充实,并按所有掌握数据再次进行新的分析,形成新的成果。
四、地质三维可视化的应用领域[2]
固体矿产的地质勘探是一个长时间的研究和生产过程,涵盖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成矿预测等诸多领域,一般要经过成矿研究、地质普查、详查勘探等过程。地质三维可视化可以应用于整个过程,尤其是可延伸至矿山开发、管理等阶段。
成矿分析、地质普查阶段
随着地质勘探工作的深入,地表的矿产资源一般都已经发现,故现在的地质勘探是寻找地下盲矿体,它埋藏于地下一定深度内,这类矿产的成矿预测必须利用反映地下矿体的多种资料,包括地层、岩性、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进行成矿预测。以往的成矿预测研究方法是研究者在纸面上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现在三维可视化技术为成矿预测综合分析提供了一个平台,可以在三度空间中分析各种资料及其异常特征,对这些资料进行叠加运算、缓冲区分析等,寻找它们与成矿的关系,建立成矿模型,更好地进行成矿预测。在对所有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对成矿最有利的地段,布置普查钻孔,设计普查钻孔的位置、深度,提高普查钻孔的见矿概率,以便节约勘探资金,根据钻孔的见矿概率来提高对矿体成矿规律的认识,更好地进行成矿分析。如笔者近几年应用澳大利亚maptek公司的Vulcan软件对铅锌矿体进行三维可视建模,直观明了地展示地下铅锌矿二、三维形态,为研究矿体的空间展布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
勘探阶段
勘探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合理地布置钻孔,减少勘探成本,二是建立钻探数据库,合理地进行地质解释,圈定矿体,进行储量计算,提交高级别的储量。在以往许多地质勘探过程中,常常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由于钻孔布置过密,导致勘探成本加大,施工期延长;二是刚好相反,钻孔布置过稀,导致钻探工程不能完全控制矿体,影响提交储量的级别,需要补充勘探,延长施工期。在三维矿山GIS中,对这种矛盾的解决是利用普查阶段得到的普查工程数据,建立矿体的粗略的三维模型,把矿体分成矿房大小的小块,应用品位估算方法粗略估算各小块的品位,由于工程数量较少,将会有许多小块没有工程控制,不能进行品位估算,只有在这些部位补充布置钻孔才能得到完整的品位估算结果,这种利用矿业三维GIS进行详查阶段的钻孔优化布置方法既经济又高效。在钻探施工过程中,利用三维矿山GIS采集勘探数据,包括钻孔、浅井和竖井、探槽、坑道编录数据、地质测量的数据、地层记录数据、岩矿分析化验数据、物探化探测量数据、地震测量的数据以及其它探测和调查数据,建立矿区勘探数据库;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下进行地质解释、矿体边界的圈定,实现地质体的三维重建和可视化,建立复杂而又不规则的地质体三维模型,应用地统计方法进行矿体储量计算,得到矿体的品位分布规律和储量
[1]
。如澳大利亚普莱塞尔公司在陕西八卦庙金矿的补充勘探是在澳大利亚surpac软件的指导下完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经济评价阶段
在矿山三维GIS中,矿体的品位模型是基于矿房的模型,并且矿房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改变。由于每一个矿房都有品位,整个矿体的矿石量、金属量也容易计算,这样,对矿体的经济评价就变得比较容易。同时,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可以改变矿体的边界品位,重新圈定矿体,重新计算矿体的平均品位、矿石量、金属量,进行不同市场情况下的矿山经济评价。
采矿设计阶段
国内常用的采矿设计一般是基于CAD的设计,CAD软件可以对均匀材质的实体和相对规则的三维实体建模,而对于矿体这样复杂、多变的实体,根本无法表达和操作。随着矿山三维GIS的功能完善,复杂矿体的三维模型的建立在技术上成为可行,这样真正进行地下三维可视化设计也成为可能。可视化采矿设计就是应用三维实体模型技术,建立矿山的数字模型,在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基础上完成采矿工程布置、方案优化、进度计划编制等采矿设计。顾名思义,可视化采矿设计就是在采矿设计或生产过程中,能即时看到设计对象的结果和效果,实时交互地修改设计对象。并且可以实时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迅速得到满意的结果。而不象以往传统的设计程序那样需要很多的人力、专家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检查设计结果或计划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而且不能定论设计方案或计划方案是否最优。在利用可视化采矿设计进行设计时,检查(或审检)人员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去检查那些繁杂的对象关系及细节,因为所有的对象或工程都清清楚楚地跃于眼前,细节及相互间的关系也一目了然。设计人员可以把主要精力用在整个系统的合理性和最优性的分析上,也就是说,只考虑关键的属性、参数,如果它们合理、正确,则结果是正确,而无需质疑细节和误差。这样大大地提高了设计产品的质量、水准及速度,减少了设计上的失误和错误,避免了大量的重复设计和修改的工作量。
[7]矿山的生产管理
在矿山采矿过程中,出矿品位是最主要的参数,也是采矿生产计划所关心的主要参数,它关系到矿山的生产配矿,在矿山三维GIS中,已经估算了每一个矿房的品位,而且该品位的估算精度将随着矿山开采的进展,矿体模型的完善而越来越高,因此生产计划中将要开采的任何位置的矿石品位、矿石量、金属量可以直接从计算机中得到,矿山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将要开采的矿石品位等特征来计划矿山采矿配矿的工作。如中国江西铜业公司应用三维可视化软件进行矿山采矿配矿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赵鹏大.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 [2] 金性春.板块构造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3] 候德义,刘鹏鄂,李守义,等. [M].矿产勘查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4] 阎葆瑞,张锡根.微生物成矿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 董月华.遥感地质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6] 赵鹏大,李万亨.矿床勘查与评价[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
[7] 赵鹏大,胡旺亮,李紫金.矿床统计预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8] 彭文能,刘小雅,罗文强.地质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
第二篇:矿产普查与勘探读书报告-现代勘查技术方法在现代矿产勘查中的综合应用
《矿产普查与勘探 》课程读书报告
----现代勘查技术、方法在现代矿产勘查中的综合应用
一、地质勘查技术体系的构成现状[5] 勘查技术根据其研究对象、工作目的、技术实质及管理范畴可划分为五大门类十大专业。即物化探类(含物探、化探、遥感三专业)、探工类(含钻探、坑探二专业)、测绘类(含测量、制印二专业)、实验测试类(含岩矿分析与鉴定二专业)、以及地质勘查电算技术类。1.物探技术:
在探测方法方面现已形成七大系统与系列,即区域重力调查、第二代航空物探、井中与地下物探、海洋物探等技术系统及油气勘探、固体矿产找矿、水工环物探等技术系列。在仪器设备方面已建有十数家地勘仪器制造厂,可批量生产各类物探仪器,满足了国内勘查行业的需要。国际常规类型我们均有,且已更新3代至5代。在作用与贡献方面至今已获得数量颇为可观的重大地质找矿效果,探测出数以百计的油气构造、数以千计的矿产地、数以万计的供水井位,而且还完成了难以计数的工程勘测项目。同时解决了诸多大地构造和基础地质问题。2.化探技术:
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首先六种方法即水系沉积物、土壤、岩石、地植物、水化学、地气等测量技术业已建立,并取得发展与提高。其次在应用方面,除用于地质找矿之外已有成效的用于环境地质、农业地质、污染监测、考古勘察、医学地质等多方面。第三,化探技术进步方面亦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研究并推广了一套山区、干旱区、高寒区、岩溶区等特殊景观区化探技术;区域化探样品分析方法、质量监控、标准样制备和测试方法技术;用于检查异常的Au、Cu等野外现场分析技术等。3.遥感技术:
自5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航摄像片进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以来,地质遥感技术飞跃进步,包括可见光、红外、微波等多波段成象的现代遥感技术已广泛用于区调、成矿远景预测、国土与农业调查、水工环地质普查等多方面,特别是城市遥感综合调查(如北京8301工程)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陆续引进德国RMK航空摄影设备、美国航空数字多光谱扫描仪、航空定量双道红外扫描仪及地面处理设备,并引进了陆地卫星多光谱仪拷贝底片资料。MT图象与sPOT图象已推广应用。我国也自行研制了JHY型机载航空红外扫描仪,开发和推广了微机图象处理系统和相应的处理软件。4.钻探技术: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钻探技术进展很快。岩芯钻探已推广了绳索取芯金刚石钻探,并朝着多种钻探工艺配合的方向发展。冲击回转钻探、定向钻探、反循环钻探、坑道钻探、复杂岩层钻进技术等都取得了成效。泥浆体系从高固相转为低固相、从单一无机为主转为高分子为主。,地勘水泥和惰性堵漏材料也已得到推广。钻探技术已用于陆地区调与普查、能源与固体矿产、地热与建筑基础等勘探;水域里的滨海钻探、深海钻探和极地钻探等,以及地下坑道中仰孔、斜孔钻探等。5.坑探技术:
勘探掘进即凿、装、运综合机械化程度已有相当大的提高并形成作业线。勘探坑道软弱围岩盯注、锚、喷加固支护技术和独立长巷通风技术,以及坑道内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等皆已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中型液压凿岩机的消化吸收良好并已在生产中推广使用,同时还积极推广了“新奥法,’(NATM)施工掘进技术。近些年来小断面竖井机械化作业线及井深17om掘进技术、小断面斜井机械化作业线及井深450m掘进技术、吊罐天井掘进技术、光爆及新型爆破器材等先进技术,都取得较好成果。坑探技术已在探矿、采矿、水利、交通、地下工程建设等多方面应用,特别是在隧道、涵洞、地铁、地下公路、地下储物库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6.测量技术:
地质勘查测量技术方法水平提高与发展速度很快,地形测量由平板仪测图为主发展到航空摄影测制(应用航片测制大比例尺1:1000一i:10000图件提高工效2倍、成本降低1/3),推广光电测距技术使测量工作比原来提高工效3倍,且可节约一半人力,航空与海洋勘测已应用先进的无线电定位与卫星定位GPS技术等,陆地GPS也已试用。目前地勘行业中测量专业分布在各个部门,从事地勘测地、地形测量、工程测量、海洋测量、城市测量、矿山测量等,同时也进行地质灾害监测,地面沉降与地震形变监测等多项工作。7.制印技术:
地质制图与印刷技术已趋于正规化和规范化。多色印刷新技术已使落后的“氨熏兰晒”成为历史。应用航空航天遥感信息编图和计算机辅助制图以及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新技术已列到工作日程上。另外也研究成功解象力强、储存方便、适于印刷精细地学类图件的PS感光预制版,并研究出PS版再生技术使成本大幅降低。网点菲林减色印刷图件提高了效率。同时也研究成功电子分色激光扫描,这是对工艺繁杂的彩色印刷的重大改革,获日内瓦国际发明与新技术展览会奖牌,这项技术的应用使各省区地质图件印刷积压问题得到解决 8.岩矿分析技术:
近年来分析技术发展很快,地矿行业已建立起方法较为齐全的实验测试技术体系。其中卓有成效的有区域化探主、次、痕量元素分析系统,超痕量Au分析方法、15个稀土元素分量测定方法,非金属矿的物化性能测定方法等。油气勘查的实验测试技术也具有较高水平。络合滴定法、光度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等都大步提高,极谱仪、光焰光度计、原子吸收光度计等已经普及。并部分配置了石墨原子吸收、X荧光光谱仪、等离子直读光谱仪等大型设备。9.矿物鉴定和加工技术:
由于岩矿鉴定技术的全面提高导致矿产分选和综合利用水平大幅度的提高。这方面首先是显微镜法、费氏旋转台法、油浸法及矿物分选的重液分离、磁性分离法等普及最早。后来又发展应用X光衍射粉沫法、差热分析法、透射电子显微镜等鉴定技术。并且也引进与研制了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红外吸收光谱、穆斯堡尔谱、顺磁共振谱、四圆单晶X光衍射仪、同位素质谱仪等现代技术和设备。矿物分离分选技术业已应用磁流体分离、静电分离、高频与中频介电分离等多种先进技术。磁团聚重选新工艺使效率提高数十至数百倍。另外,由于查清矿物组成与赋存状态,推进矿产综合利用,使“一矿变多矿”、多种矿产综合采选与冶炼。低品位金矿堆淋技术也已通过试验,开始应用。10.地勘电算技术:
1984年地矿部召开电子计算机应用工作会议,推动了电算技术大发展。现在物探、化探、遥感、数学地质、探矿工程、测量制图、水文地质,以及科研管理都已用上微机。目前地质勘查中应用电算主要是进行数据处理(包括物化遥资料解释推断、地矿信息定性定量分析、地质作用过程数学模拟等)、图形图象处理、数据管理(如各类数据库、检索系统等以及建立勘查专家系统等
二、勘查技术体系发展方向
尽管我国勘查技术发展提高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还有相当差距,主要是高新技术发展缓慢,突破性独创技术较少,设备仪器更新换代周期较长。但是,只要地勘行业各单位领导给予重视,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新工艺必然迅速得到开发与推广。可以预料今后发展方向如下。1.物探方面:
第一是研制一批新型设备(如超导磁力仪、微伽重力仪、探地雷达、岩性探测仪、大功率TEM系统等);第二是发展一批实用的方法技术(如VSP技术、AvO技术、CT技术、X光检测技术、压电与压磁技术等);第三是开发一批资料处理和解释成图软件。2.化探方面:
第一是研究地气法和寻找深埋矿床方法,以及扩大化探在农业和环保方面的应用研究;第二是探索特殊矿种(如铂与铂族元素等)分析方法、多元素野外现场快速分析方法与轻便设备;第三是编制各种地球化学图件(分幅、分省、分成矿区、分不同景观单元)。3.遥感方面:
第一开展窄波段波谱和成象波谱应用研究、热惯量制图研究、微波窗口理论研究;第二发展航空热红外扫描、多光谱扫描、侧视雷达的应用;第三推广模拟阴影图象、人工视差立体象对、多变量比特累加图等程序,推广图象变换程序(如蒙塞尔变换、霍夫变换等)。4.钻探技术:
第一研究科学深钻工艺及装备、海底与极地冰层地质钻探工艺及装备第二开发大直径深尺工程施工钻探(直径150一200cm、深100一200m)技术与设备;第三推广受控定向钻探技术(大斜度、长距离)、双管反循环取样钻技术、泥浆净化与处理技术、新型高效护孔与堵漏等。5.坑探技术:
第一开发喷硷机械手的程控技术及设备、新型高效大冲击凿岩工具、有毒有害矿种遥控掘进技术控制爆破技术等;第二发展短浅坑道液压与无轨凿装运机械化作业线与复杂地层掘进技术及设备;第三扩大推广“新奥法”掘进工艺,尤其软弱围岩复杂岩层中应用。6.测量技术:
第一发展全天候、短观测时、无须站间通视的全球定位系统;第二开发利用轻型飞行器进行大比例尺航摄以对矿区勘测与环境监测;第三研制特种精密仪器以对地壳形变、岩层移动、地基倾斜、地应力变化、精密工程进行观测研究。7.制印技术:
第一努力改革成图工艺实现制版软片化;第二发展正射投影技术以制作信息丰富、立体感强、易判图识别的影象地图;第三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推广减色印刷、电子分色、电子挂网、微机控制印刷新技术、扩大PS版应用等。‘ 8.岩矿分析:
第一开展超痕量的稀有分散元素、贵金属元素、气液包裹体中有关化学成分测定技术与岩矿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第二探索能源矿产中有机成分测定、离子探针、超细磨等技术与装备;第三推广岩矿全分析、多元素同时分析、离子色谱、原子荧光等分析方法。9.岩矿鉴定:
第一加强探索对岩矿表面物化性能与工艺性能测定技术研究;第二开展对矿物新材料的测定技术、细菌冶金技术、煤歼石开发利用新技术等的开发工作;第三普及低品位金矿堆浸技术、磁团聚重选工艺及设备、矿物学找矿和化学物相找矿技术、非金属深加工工艺。10.电算技术:
第一建立完善地矿信息系统(包括全国级物化探异常、航磁、区重数据库);第二探索开发找矿模型库、方法库(含专家系统),并与数据库形成三库一体化;第三发展推广各类工作站逐步组构全国地矿网络,促使勘查技术实现管理和办公自动化。
三、GIS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1] GIS已在地质矿产勘查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许多瞩目成果。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早在1985~1989年就将其应用于地质矿产调查和填图。目前,澳大利亚开始利用计算机笔记本以数字形式采集野外地质数据,建立有关数据库,借助ArcInfo与ArcViewGIS编制第二代地质图件。建成中国金矿大型数据库,对中国大地构造1~3级单元按最新研究动态进行划分并建立属性表,结合其他成矿信息,进行成矿GIS分析,预测区域成矿靶区。在国内,原地矿部系统许多单位已购买一些MAPGIS,GIS已开始普遍应用于地质调查。此外,还有一些利用国外GIS进行矿产资源研究与建立地学多源信息系统的新成果。例如,中国地质科学院方一平等建成1∶500万中国矿产资源数据库,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吴仲煌将GIS应用于矿产资源区域评价,福建地勘局数据信息中心对GIS数据(数值、文字、图层等)采集、建库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全面研究。上述三个成果主要基于ArcInfo与ArcView GIS平台。此外,我国已建成1∶5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可以预言,今后几年内会有更多GIS地质应用成果面世。总而言之,借助GIS,基于大量综合信息,可进行空间采样,对构造演化、火成活动、沉积相、矿产形成等作时空和多元统计分析,进行成矿预测和指导矿产勘查,模拟区域地质演化。在数据量充裕前提下,GIS分析具有定量、定时、定位的特点,可给出动态(不同时间于不同位置)结果。借助深部与时间数据,GIS分析实际可拓展到四维空间。在一个地区,依据所有已知地质资料建立的图形、图像、数据库,实际乃该区域地质工作的总结,有关GIS分析结果则代表该区现阶段较为客观的总认识。重要的是,所有按GIS分析要求格式化数据极易被将来新的数据充实,并按所有掌握数据再次进行新的分析,形成新的成果。
四、地质三维可视化的应用领域[2] 固体矿产的地质勘探是一个长时间的研究和生产过程,涵盖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成矿预测等诸多领域,一般要经过成矿研究、地质普查、详查勘探等过程。地质三维可视化可以应用于整个过程,尤其是可延伸至矿山开发、管理等阶段。成矿分析、地质普查阶段 随着地质勘探工作的深入,地表的矿产资源一般都已经发现,故现在的地质勘探是寻找地下盲矿体,它埋藏于地下一定深度内,这类矿产的成矿预测必须利用反映地下矿体的多种资料,包括地层、岩性、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进行成矿预测。以往的成矿预测研究方法是研究者在纸面上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现在三维可视化技术为成矿预测综合分析提供了一个平台,可以在三度空间中分析各种资料及其异常特征,对这些资料进行叠加运算、缓冲区分析等,寻找它们与成矿的关系,建立成矿模型,更好地进行成矿预测。在对所有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对成矿最有利的地段,布置普查钻孔,设计普查钻孔的位置、深度,提高普查钻孔的见矿概率,以便节约勘探资金,根据钻孔的见矿概率来提高对矿体成矿规律的认识,更好地进行成矿分析。如笔者近几年应用澳大利亚maptek公司的Vulcan软件对铅锌矿体进行三维可视建模,直观明了地展示地下铅锌矿二、三维形态,为研究矿体的空间展布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勘探阶段
勘探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合理地布置钻孔,减少勘探成本,二是建立钻探数据库,合理地进行地质解释,圈定矿体,进行储量计算,提交高级别的储量。在以往许多地质勘探过程中,常常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由于钻孔布置过密,导致勘探成本加大,施工期延长;二是刚好相反,钻孔布置过稀,导致钻探工程不能完全控制矿体,影响提交储量的级别,需要补充勘探,延长施工期。在三维矿山GIS中,对这种矛盾的解决是利用普查阶段得到的普查工程数据,建立矿体的粗略的三维模型,把矿体分成矿房大小的小块,应用品位估算方法粗略估算各小块的品位,由于工程数量较少,将会有许多小块没有工程控制,不能进行品位估算,只有在这些部位补充布置钻孔才能得到完整的品位估算结果,这种利用矿业三维GIS进行详查阶段的钻孔优化布置方法既经济又高效。在钻探施工过程中,利用三维矿山GIS采集勘探数据,包括钻孔、浅井和竖井、探槽、坑道编录数据、地质测量的数据、地层记录数据、岩矿分析化验数据、物探化探测量数据、地震测量的数据以及其它探测和调查数据,建立矿区勘探数据库;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下进行地质解释、矿体边界的圈定,实现地质体的三维重建和可视化,建立复杂而又不规则的地质体三维模型,应用地统计方法进行矿体储量计算,得到矿体的品位分布规律和储量[1]。如澳大利亚普莱塞尔公司在陕西八卦庙金矿的补充勘探是在澳大利亚surpac软件的指导下完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经济评价阶段
在矿山三维GIS中,矿体的品位模型是基于矿房的模型,并且矿房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改变。由于每一个矿房都有品位,整个矿体的矿石量、金属量也容易计算,这样,对矿体的经济评价就变得比较容易。同时,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可以改变矿体的边界品位,重新圈定矿体,重新计算矿体的平均品位、矿石量、金属量,进行不同市场情况下的矿山经济评价。采矿设计阶段
国内常用的采矿设计一般是基于CAD的设计,CAD软件可以对均匀材质的实体和相对规则的三维实体建模,而对于矿体这样复杂、多变的实体,根本无法表达和操作。随着矿山三维GIS的功能完善,复杂矿体的三维模型的建立在技术上成为可行,这样真正进行地下三维可视化设计也成为可能。可视化采矿设计就是应用三维实体模型技术,建立矿山的数字模型,在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基础上完成采矿工程布置、方案优化、进度计划编制等采矿设计。顾名思义,可视化采矿设计就是在采矿设计或生产过程中,能即时看到设计对象的结果和效果,实时交互地修改设计对象[7]。并且可以实时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迅速得到满意的结果。而不象以往传统的设计程序那样需要很多的人力、专家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检查设计结果或计划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而且不能定论设计方案或计划方案是否最优。在利用可视化采矿设计进行设计时,检查(或审检)人员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去检查那些繁杂的对象关系及细节,因为所有的对象或工程都清清楚楚地跃于眼前,细节及相互间的关系也一目了然。设计人员可以把主要精力用在整个系统的合理性和最优性的分析上,也就是说,只考虑关键的属性、参数,如果它们合理、正确,则结果是正确,而无需质疑细节和误差。这样大大地提高了设计产品的质量、水准及速度,减少了设计上的失误和错误,避免了大量的重复设计和修改的工作量。矿山的生产管理
在矿山采矿过程中,出矿品位是最主要的参数,也是采矿生产计划所关心的主要参数,它关系到矿山的生产配矿,在矿山三维GIS中,已经估算了每一个矿房的品位,而且该品位的估算精度将随着矿山开采的进展,矿体模型的完善而越来越高,因此生产计划中将要开采的任何位置的矿石品位、矿石量、金属量可以直接从计算机中得到,矿山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将要开采的矿石品位等特征来计划矿山采矿配矿的工作。如中国江西铜业公司应用三维可视化软件进行矿山采矿配矿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参考文献:
[1] 赵鹏大.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 [2] 金性春.板块构造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3] 候德义,刘鹏鄂,李守义,等. [M].矿产勘查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4] 阎葆瑞,张锡根.微生物成矿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 董月华.遥感地质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6] 赵鹏大,李万亨.矿床勘查与评价[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
[7] 赵鹏大,胡旺亮,李紫金.矿床统计预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第三篇:磁法勘探的技术与其在铁矿勘查中的应用(模版)
磁法勘探的技术与其在铁矿勘查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通过阐述磁法勘探的特征,分析磁法勘探在铁矿勘查中的作用,对磁法勘探在铁矿勘查中的应用展开探讨研究,旨在为相关人员基于磁法勘探的特征、磁法勘探在铁矿勘查中的作用的磁法勘探的技术与其在铁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磁法勘探;铁矿;勘查
引言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国家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铁矿属于国家经济建设中十分重要的支柱物资,显著经济层次情况便是现如今铁矿精粉价格不断高涨,在投资行业的表层情况则为对铁矿勘探和开发几近疯狂的资金投入[1]。现阶段,铁矿资源开采力度不断加强,铁矿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情况,要求不断对矿产资源开采方法予以改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变得愈来愈重要,由此可见,研究磁法勘探的技术与其在铁矿勘查中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磁法勘探的特征
磁法勘探存在以下几点特征:I.实用性,在对磁法勘探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其会遭受其他外界地质工作客观因素所影响,好比物探施工铺设电极、揭露施工用地等,有着较好的实用性。II.有效性,铁矿资源有着较强的磁性,经对磁法勘探的应用能够有效区分各个区域的磁性不同情况,判断磁性铁矿的投影区域,可见磁法勘探属于铁矿勘查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技术方法。III.经济性,经对磁法勘探所得成果的验证解析,可很大程度上掌握铁矿资源的空间赋存情况,为开采方开展后续工作提供经济便利。
2.磁法勘探在铁矿勘查中的作用
2.1面积性测量,寻找“靶”区
经对铁矿资源工作区域展开相应比例的面积性磁法勘探技术的应用,根据铁矿资源工作区内实际地质特征,对磁法勘探所获取的信息展开定量、定性解析,按照全面分析成果寻找到深入地质工作的“靶”区,同时采取揭露施工进行有效验证。
2.2井下测量,指导生产
经对铁矿矿区或者已控制铁矿矿区磁测资料的解析,对局部周围展开磁法勘探工作,对矿体深部以及区域隐伏盲矿体资源展开勘查探测控制,提升矿体资源存储量,给予铁矿开采方充足的资源储备,延长铁矿矿区服务总时长。
2.3测量与参数测定
测量作用包括井中测量、梯度测量等,前一种测量属于地面磁测向矿井下的延伸,属于铁矿勘查中一种十分有效的勘探方式,尤其可全面利用未见矿孔,为地面磁测发挥补充功效;后一种测量属于一种特殊的地面磁法勘探方式,经收集各种矿区高度上的磁性参数,通过对垂直方向上磁参数转变特点的观察研究,判断铁矿空间、规模及埋深等情况,为深入地质勘探工作提供有效保障。磁参数测定服务于准确解释地面磁法勘探,通过对铁矿资源工作区域铁矿石及其他围岩标本展开磁参数测定,测量了解铁矿资源与不同围岩相互磁性所存在的区别,经对磁性矿体磁化强度的反演计算,同时根据实际地质状况全面定性、定量介绍地面磁法勘探工作获取的磁异常[2]。
3.磁法勘探注意事项
为了使磁法勘探更好的为铁矿勘查所用,在看重磁法勘探工作过程中,应当关注以下注意事项:I.结合勘探目标及铁矿资源工作区域磁化特点,按照设施设备工作能力,科学选取磁测参量,尽可能选取具备独特磁异常判断解析的磁参量。II.磁法勘探技术在铁矿勘查中的应用,受铁矿资源有着较高磁异常幅值反映影响,磁干扰情况往往极易获知,但同样存在相应的干扰情况值得注意,勘查期间需要关注铁矿资源工作区域景观、地质情况,防止浅源等相关干扰,好比建筑物、地下管线及高压线等。III.对异常点进行二次测量,以达到甄别磁异常可能性的目的,针对异常区域区域展开加密测量,提升磁异常测量信息,确保异常形态的全面、完整性。
4.磁法勘探在铁矿勘查中的应用
4.1设置观测站
以某一矿区设置观测站为例,选取相应比例尺展开布网工作,同时应用铁矿资源工作区域测量,经计算机电子追踪技术获取正确的三维立体图库。应用先进的磁力设备,最终通过微人机相互反演和磁化三维反演模型不同方式配合应用,实测铁矿资源数据,以获取良好的勘查成果[3]。
4.2勘查过程
在某铁矿选取GPS坐标定位、采用高精度质子核旋磁力仪展开勘测活动,在勘探期间就日变测量对测值展开校正,并展开综合评价、解析,以获取最终勘查成果。然后对矿体异常出剖面图及等值线平面图展开全面解析,同时布置钻孔对矿体突出位置展开验证,解析比较经钻孔获取的岩芯与异常判定结果,最终结果表示此种手段在这一矿区适用能够获取良好的成果[4]。
5.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国家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从而使得矿产资源开采力度不断加强,矿产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情况,要求不断对矿产资源开采方法予以改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变得愈来愈重要。磁法勘探属于一种得到长时间使用的物探方法,在地质领域已日趋完善,在矿产资源勘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对我国重要铁矿资源进行勘查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务必要结合我国实际地质情况,全面分析磁法勘探技术存在的不足,不断专研、研究,以使磁法勘探技术更好地为铁矿勘查所用。
参考文献:
[1]张卫东.磁法勘探在铁矿勘查中的应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3(03):264-266.[2]李才明,王兴军.应用地球物理重磁勘探教程[M].成都理工大学,2004,13(08):123-125.[3]管志宁.我国磁法勘探的研究与进展[J].地球物理学报,1997,14(S1):299-307.[4]于秀璇.磁法勘探的技术特点及在铁矿勘查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上月刊),2014,31(09):97-98,117.邮寄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黑龙江街23号,110032
李金龙,***
韩宝仁(1987-),男,汉族,内蒙古赤峰市人,本科,单位:辽宁省核工业地质勘查院,研究方向:物探。
第四篇:固体矿产勘查(核实)报告编制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及处理意见
《固体矿产勘查(核实)报告编制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及处理意见》
固体, 矿产, 勘查, 意见, 编制
各类矿产资源储量勘查(核实)报告编制的技术要求必须遵循国土资源部颁布的相关国标、规范与各项规定,执行中不能超越,也不能降低要求,否则都属质量低劣。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规定,各类勘查(核实)报告必须通过国土资源部或省级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评审、认定后,才算完成任务,如何符合国土资源部的相关要求,正是今天要交流的内容。对一份勘查(核实)报告,作为一个评估师最为关心的问题,正是报告编制人员应该特别重视的问题。我国自建立部、省级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简称:(评审中心)》以来,组织评审各类勘查(核实)报告,促使地勘行业和矿山企业执行国标、规范、规定,提交符合规范要求的矿产资源储量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现行国标、固体矿产勘查总则以及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各类矿产行业标准、规范、各项规定,是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制中必须遵守的准则。现仅对勘查(核实)报告在编制中,应该着重注意并解决处理的问题,谈几点意见,错谬之处敬请指正。第一部份:关于报告类型及报告名称方面
一、关于报告的分类问题
(一)、勘查类:
1、勘查报告:在获得探矿权以后,分别按照预查、普查、详查、勘探阶段要求,通过正规地质工作后编制的地质报告。提交:预查地质工作总结(或报告);普查、详查、勘探(普终、详终)报告。
2、补充勘查报告:在获得采矿权以后,在原采矿区范围边沿或深部,分别按照详查或勘探阶段要求,通过正规地质工作后编制的地质报告。
(二)、核实类:
1、核实报告:在获得采矿权以后,因资源储量整合、转让、拍卖或为了查明保有矿产资源储量,进行了一定的核查地质工作后编制的地质报告。
2、压覆矿产资源储量核实评估报告:对重要工程、水体、建筑物压覆,禁止开采范围内的资源储量,进行一定核查地质工作后编制的地质报告。
3、矿区资源储量分割报告:前期的完整矿区被分割成几个小矿区。
(三)矿山生产勘探报告:在勘查报告的基础上,经生产探矿加密控制,(存在有一定程度的核实作用)。
(四)闭坑(核消)类:
1、矿山闭坑(停采)报告:资源储量消耗枯竭,不能保证正常生产开采。
2、中段或部份资源储量核消报告:已开采部份或各类煤柱的核消。
二、各类报告的具体名称的确定问题
1、勘查类报告名称:即按探矿证上的项目名称+矿种+地质工作阶段名,作本次勘查报告的名称。
2、核实类报告名称:即按采矿证上的项目名称+矿种+“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作为本次核实报告的名称。
3、委托评审的核实报告名称:按委托文(或函)上的项目名称+矿种+“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作为本次报告的名称。
第二部份:各勘查阶段地质工作程度及主要地质工作任务方面
一、勘查阶段划分及地质工作程度问题:
1、预查阶段:全面收集区内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重砂等各项有关信息及成果(异常),运用成矿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选择有希望的地段,对异常进行查证;必要时投入少量工程进行追索、验证以及采集分析测试样品,对区内的成矿条件已有初步了解;对有代表性的物、化探异常进行了Ⅱ—Ⅲ级验证。
2、普查阶段:对成矿有利地段,通过对物、化探异常检查,按暂定矿床勘查类型,地
表有稀疏探槽(或浅井)揭露及少量浅深部工程验证,大致控制了矿体。
大致查明:矿石物质组份、矿石质量以及相应的初步综合评价;对物、化探异带进行了Ⅰ—Ⅱ级验证;大致了解水、工、环地质条件,并作初步评价;对矿石加工技术性能作了概略评述,并对矿石可选性能进行了类比研究。
3、详查阶段:在详查区,通过1/10000—1/2000的地质填图,基本查明区内的成矿地质条件,按初定矿床勘查类型要求的工程间距,使用各种勘查方法与手段,进行系统工程控制并取样分析、测试,基本控制主矿体的规模、形态、品位、产状;基本查明矿石的物质成份、矿石质量,并对共(伴)生矿产进行了相应综合评价;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初步确定主要含水层及水文地质参数,估算了矿坑涌水量;作了岩、矿石力学性质试验;对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进行了试验或研究。
4、勘探阶段:在详查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通过1/10000—1/2000的地质填图,按确定的矿床勘查类型,应用各种勘查方法与手段,进行工程加密控制。详细查明区内的成矿地质条件,按确定的矿床勘查类型要求的工程间距,使用各种勘查方法与手段,进行加密工程控制并取样分析、测试,详细控制主矿体的规模、形态、品位、产状;基本查明矿石的物质成份、矿石质量,并对共(伴)生矿产进行了相应综合评价;详细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确定主要含水层及水文地质参数,估算了矿坑涌水量;作了岩、矿石力学性质试验;针对不同矿石类型,采集有代表性的试样,进一步对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进行了试验或研究。
二、各勘查阶段主要地质工作任务问题:
1、预查阶段:初步了解资源远景;提供普查区;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参考资料。
2、普查阶段:作出初步评价;提供详查区;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基础资料。
3、详查阶段:作出是否具工业价值的评价;提供勘探区;为制定矿山总体规划及项目建议书提供资料。
4、勘探阶段:为矿山建设设计:矿山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矿山总体布置等,提供地质依据。第三部份:区域地质成果的使用方面
一、地层单位的变化问题:
新的区域地层年代表颁布实施后,随着新的地层专用术语的出现,不少沿袭多年的区域地层名称不能再使用了,在矿产勘查报告中应准确使用新的区域地层术语。
1、地质地层单位由原来的4级变为6级(宇、界、系、统、阶、亚阶),不再划分亚界、亚系、亚统。
2、地质年代单位也相应变化为6级(宙、代、纪、世、期、亚期),不再划分亚代、亚 纪、亚世。
3、原震旦系解体为南华系(峡东群)和震旦系(含陡山沱组和灯影峡组)。
4、石炭系两分,原太原组分芍平祠阶(C22)和太原阶(P11),本溪组划入上石炭统。
5、取消第三系(纪),分为古近系(纪)和新近系(纪)。
二、地层名称及代号问题: 原用名称及代号 现用名称及代号 原用名称及代号 现用名称及代号
上(晚)第三系(纪)N 新近系(纪)N 元古界(代)Pt 元古界(宙)PT
下(早)第三系(纪)N 古近系(纪)E 太古界(代)Ar 太古宇(宙)AR
太原组C3 太原组C22 上(晚)元古界(代)Pt3 新元古界(代)Pt3
中石炭统本溪组C2 上石炭统本溪组C21 下(早)元古界(代)Pt1 古元古界(代)Pt1
新生界(代)K2 新生界C2 上(晚)太古界(代)Ar3 新太古界(代)Ar3 无
显生宇(宙)PH 下(早)太古界(代)Ar1 古太古界(代)Ar1
第四部份:矿体地质方面
一、控矿工程质量问题:
1、槽探规格、见基岩深度;
2、坑探规格:沿脉、穿脉要求;
3、钻探工程质量:
1)非煤矿产按6个方面逐一叙述:岩矿心采取率、孔深校正、顶角方位测定、简易水文观测、封孔(水泥沙1:!:1)、原始地质资料记录;
2)煤矿按8个方面逐一叙述:岩心采取率、矿心采取率、终孔层位、孔深校正、顶角方位测定、简易水文观测、封孔、原始地质资料记录。
3)煤矿钻探后的测井问题:必测项目:自然电位(DZW)、视电阻率(DLW)、自然伽玛(HG)、人工伽玛(HGG)。
二、矿石质量的研究问题:
1、了解或查明矿石品位、矿物成份、化学成份、矿石结构构造、矿石工业类型、有益
有害组份、共伴生矿产;研究其含量及分布范围。铅薪钼等需要研究氧化层厚度指标不一样。
2、各勘查阶段各类化验、测试样品的采集。
1)普查阶段:采集基本分析样、少量化学全分析样、少量岩矿鉴定样、组合分析样,大致查明矿体的分布、规模、产状和矿石质量。
2)详查阶段:采集基本分析样、组合分析样、少量物相分析样、少量岩矿石力学性
质试验样,基本查明矿体的分布、规模、产状和矿石质量。3)勘探阶段:采集基本分析样、组合分析样、物相分析样、岩矿石力学性质试验样,详细查明矿体的分布、规模、产状和矿石质量。
3、各类样品:基本分析样、化学全分析样、光谱分析样、岩矿鉴定样、组合样、物相
分析样、岩矿石力学性质试验样、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样等,必须依据不同矿产特点、要求,说明采样方法,测试项目及要求。
4、小体重样的采集:矿石类型要有代表性,样品数量、规格及分析、测试要求;说明是否采集大体重样。
三、基本分析质量检查问题
1、及时提取内、外检样品,按主要矿种的基本分析项目进行化验分析;提取方法必须符合要求;
2、提取的内、外检分析样品数量、所占比例,必须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内、外验样品
数量分别是原分析样品总数的10%和5%,(金和铝土矿分别是7-10%和3-5%);外检样品数量不得少于30件;内生金属矿产的内、外检分析的承担单位,必须具有省级以上的认证资质。
3、内、外检分析结果的合格率名分别达到90%和80%,同时无系统误差。
4、对内、外检分析结果按DZ/T0130-94《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规定的
计算公式,计算相对双差值(S)及充许相对双差值(y值);然后可参考使用下表进行整理:
5、对系统误差显著性检验计算(即“t” 值)。
内、外检分析结果计算统计表 样 号 基本分析 外检结果 绝对误差 两次均值 双 差 值S 允许双差Y 是否合格 “t值”
原样号 密码号 TFe mFe TFe mFe TFe mFe TFe mFe TFe mFe TFe mFe TFe mFe TFe mFe
注:合格则(S ≤ Y)用“√” 表示;不合格(S > Y)用“×” 表示。
四、矿床及矿石氧化程度的研究问题:
1、一般内生金属矿床要求划分“三带”,实际多是划分两带:即原生带(含混合带)、氧化带,即可。灰钼矿回收十分困难,都没指标要求。
2、一般内生金属矿产矿石的自然类型:原生矿石(含混合矿石)、氧化矿石(氧化率大于30%),要求采样 通过物相分析取得相关资料,进行划分。
3、物相分析样的采集,可在化验付样中抽取,与基本分析同时进行(避免自然氧化),采集的样品必须系统并有代表性。
第五部份:关于矿石加工技术性能方面
一、各不同勘查阶段的选矿试验程度要求: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的试验程度必须明确,试验程度分五级:可选(冶)性试验、实验室流程试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半工业试验、工业试验。地质勘查阶段,一般最多做到半工业试验。
1、普查阶段:有类似矿石的进行类比研究;无可类比或新类型矿石,应进行可选性试 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
2、详查阶段:易选矿石可进行类比;一般进行可选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难选矿
石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饰面石材还应有代表性的试采资料;直接提供开发利用时,试验程度应达到可供设计的要求。
3、勘探阶段:对易选矿石作实验室流程试验;一般矿石作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难选
矿石和新类型矿石,必要时作半工业试验。
二、有关矿石可选性的问题
1、采集的样品及入选的试样必须具有代表性(矿石类型、入选品位、物质组份、样点分布等)。
2、作类比研究的矿石,类比条件必须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即:矿石类型、入选品位、物质组份),类比条件应充分且要求叙述清楚。
3、确定选矿试验流程,经选矿试验后的主矿种及顺便回收矿种的各项选矿指标。
4、明确提出对矿石可选性能的评价意见。
第六部份: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方面
一、水文地质工作问题
1、普查阶段:大致了解水文地质条件,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对开采条件简单的矿床,可与同类型矿山类比作评价,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应进行水文地质工作,了解地下水埋深、水质、水量。
2、详查阶段:开展详细水文地质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对矿床充水的主要含水层进行抽水试验,初步确定矿床充水的主(次)要含水层及其水文地质参数,估算矿坑涌水量,指出影响矿床开采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作出评价。
3、勘探阶段:对影响矿床开采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要详细查明,通过抽水试验获取计算参数,计算首采区、笫一开采水平的矿坑涌水量,预测下一开采水平的矿坑涌水量,对影响矿矿床开采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找出产生原因和形成条件,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治理措施。
大流量、大降深的孔组(群孔)抽水试验,应在地下水自然流场已经控制的条件下,布置在强富水地段。
观测孔的布置:控制不同的边界条件、来水方向、强径流带及各径流分区,并注意 在区域上的控制。
断裂带抽水试验,一般布置在主要井巷穿过主要断裂带的部位,或有重要意义的补给边界断裂两侧。
矿坑(矿井)涌水量预测(预算):估算第一开采水平正常和最大的矿坑涌水量,预
测下一开采水平或最低开采水平的涌水量。
对含水性弱的小型矿床(矿井)可以估算全矿床(全矿井)的正常和最大涌水量。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至中等的矿床(井田),区内或邻近有水文地质条件相似的生产矿井
时,可用比拟法估算矿床(矿井)涌水量。
二、工程地质工作问题
1、普查阶段:大致了解工程地质条件,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对开采条件简单的矿床,可与同类型矿山类比,对岩、矿石的力学性质作初步评价。
2、详查阶段:开展详细的工程地质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通过对矿体及围岩作
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初步确定矿体及围岩的岩体质量,指出不良岩层,指出影响矿床开采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作出评价。
3、勘探阶段:对影响矿床开采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要详细查明,通过对矿体及围岩
作系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预测不良工程地段和存在的问题,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治理措施。
初步划分矿区工程地质(或顶、底板)岩组,系统测定岩、矿石的力学性质;基本查明
断层破碎带、岩溶、风化带的分布。
对露天采场边坡的稳定性提出评价意见,调查老窿及采空区的分布,初步划分矿床工程地质类型。
三、环境地质工作问题
1、普查阶段:大致了解环境地质条件,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对开采条件简单的矿床,可与同类型矿山类比,对矿床的环境地质条件作初步评价。
2、详查阶段:开展详细的环境地质调查,指出不良环境地质现象,指出影响环境的主要地质条件及开采条件,对环境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作出评价。
地震评价意见,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提出本区设计基本地震重力加速度,抗震设防烈度; 一般矿产(非煤、非放射性矿产),详查阶段应开展放射性测量工作(即:顺便检查),以便了解矿石是否存在有害气体及放射性成份。
3、勘探阶段:对影响矿床开采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要详细查明,对矿山排水、开采区的地面变形破坏、矿山废水排放、矿渣堆放等,可能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调研,对放射性、有害气体、物质成份等危害性的产生和形成条件,找出产生原因和形成条件,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治理措施。
地震评价意见,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提出本区
设计基本地震重力加速度,抗震设防烈度;
对矿山开采及选矿对自然环境及地下水的影响进行评述;对开采后废石堆积对自然环境 及地下水的影响进行评述;
第七部份:各项勘查地质工作方面
一、矿床勘查类型的问题:
1、各不同勘查阶段对勘查类型的定名不同:普查阶段为“暂定”勘查类型;详查阶段
为“初定”勘查类型 ;勘探阶段为“确定”勘查类型。
2、对主要矿体仔细讨论: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内部结构复杂程度、矿石有用组份分布的均匀程度、构造复杂程度、厚度稳定程度等,最后按变化状况或类型系数和,定出矿床勘查类型。
二、工程间距问题:
1、按照勘查类型的要求,明确规范规定的探矿工程间距;同时,叙述实际形成各资源 储量类型的工程间距。
2、使用的工程间距务必与勘查阶段的要求,基本一致,允许工程间距有一定的变化,但不能影响达到相应勘查阶段的控制程度;
三、各勘查阶段所求的资源储量问题:
1、单个矿床、矿区、井田各阶段所求资源储量类别 阶段 概略研究 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 经济意义
预查(334)?
普查
(333)(334)?
详查
(332)(333)(334)?(122)(122b)
经济的
(2M22)
边际经济的(2S22)
次边际经济的勘探
(331)(332)(333)
(121)(122)(121b)(122b)(111)(122)(111b)(122b)经济的
(2M21)(2M22)(2M11)(2M22)边际经济的
(2S21)(2S22)(2S11)(2S22)次边际经济的
基建和生产矿山
(111)(122)(111b)(122b)经济的关停矿山(331)(332)(333)
3、预可行性研究的详查或勘探报告及可行性研究的勘探报告,也同时求相应勘查阶段 的资源量。
4、矿产开发项目未经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不可确定为次边际经济或边际经济的资源储量。
5、在详查、勘探阶段,不能求(334)?。
四、矿体的控制程度问题:
1、在对矿体控制的工程中,系统采集基本分析样,控制矿体顶、底板;
2、对边界的控制:各类矿产应考虑矿体边界、法定边界,实际圈定的资源储量一定按
相应类型的工程间距进行圈定;
3、以控制的工程间距为基础,加密工程估算探明的资源储量,可以成倍或不成倍加密;估算(331)、(111b)或(121b)。
4、以控制的工程间距为基础,放稀网度估算推断的资源量,放稀工程间距视矿体复杂程度,最稀不能超过控制工程间距的3倍;估算(333)。
5、地表工程与个别深部验证工程的间距,不大于相应控制工程间距的3倍,以验证工程与两旁邻近的地表工程连接,估算(333)。
6、当矿体出露地表时,地表工程间距应比深部工程间距作适当加密。
7、当矿体仅有地表工程时,最大推深不得大于矿体平面长度的1/4并且:沉积矿产不
得大于400m;内生矿产不得大于200m。均估算(334)?。
8、各类资源储量比例要求:非煤矿无明确比例;但详查阶段控制预可采储量应达到矿
山最低服务年限需要,最低服务年限由矿权人定;
9、勘探阶段探明的可采储量应满足矿山返本付息的需要。
第八部份:资源储量估算方面
一、资源储量估算范围问题:
1、严格依据省级或以上矿产资源管理部门颁发的探矿证或采矿证规定的范围,将矿体估算范围的各拐点坐标(直角坐标),标注在工程布置图及资源储量估算图上。
2、多个矿体(层),必须分别进行标注(直角坐标),同时在报告中于以叙述。
二、工业指标问题
1、各种类型的报告如果未进行预可研或可研,也无特殊情况,一律使用规范规定的矿床工业指标。
2、当各类指标略为低于规范规定的工业指标,经投资方书面表态并作明确承诺后,可以使用该指标。
3、煤矿勘查中明确了降低指标:可采厚度小0。1m的、灰份40-50%、硫份大于3%,可以使用,认为规范不禁止这种作法。
4、当各类指标高于规范规定指标,必须提交论证材料,并报省级或以上矿产资源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三、内生固体矿产矿体的圈定原则问题
1、大于边界品位的样品都可入圈矿体;圈定的矿体品位,在边界品位至工业品位之
间的矿体,简称“边界矿体”。
2、大于工业品位的矿体,简称“工业矿体”:在圈定单工程矿体的过程中,矿体顶与
底有连续多个大于边界品位而低于工业品位的样品时,允许带入小于剔除厚度的样品;
3、“工业矿体”中,厚度不大、分布零星难以分采的“边界矿体”,无须单独圈出;可合到工业矿体中,但不影响指标。
4、“边界矿体”与“工业矿体”一般不混圈;在资源储量估算时,必须分别单圈、单算,分别统计;
5、地表工程间距与沿脉坑道中两样线间距,小于或等于相应资源储量类型的工程间距
时,以工程间距的1/2圈定;大于相应资源储量类型的工程间距时,以相应类型的工程间距的1/2圈定。
第五篇:矿产勘查学--实习三、大黑山地区内--外生矿床远景区综合预测报告
实习三 大黑山地区内、外生矿床远景区的综合预测报告
一、概况
工作区地势南高北低,东南部博竹山海拔3 000余米,山谷低地海拔一般为1 000余米,一般山区海拔在1 400m以上。
区内水系发育,但多属间歇河,常年河以南盘江为主要河流,山间湖泊和水库较多,基本上能够满足工农业用水的需要。
工作区地处高原,气候温凉,坝区年平均气温20~22~C,最高达39~40~C,最低8~10~C。山区冬季最低气温为一2.4~10~C,常有霜雪。
交通尚便利,有铁路与外界相通,区内公路四通八达。
二、成矿地质背景
1.地层
区内沉积岩系广泛发育,占总面积的90%以上,除震旦系、志留系和白垩系缺失外,均有出露,其中三叠系分布最为广泛,详见矿产地质图和地层简表(表Ⅲ一2)。
2.岩浆岩
工作区内的岩浆侵入活动具有多期性特征,其中以燕山期的岩浆活动最为强烈。侵入岩主要分布在工作区的东南角及西南角。各侵入期及其主要岩体特征如表Ⅲ一1所列。其中,四角山、北炮台岩体绝对年龄经测定为91Ma~白沙冲、牛角寨岩体的绝对年龄经测定为62~72Ma。
燕山期各侵人体中副矿物普遍发育,含量较高者为钛铁矿、锆石、磷灰石,其次是独居石、磁铁矿。此外,博竹山岩体出现含量较高的绿帘石和电气石;四角山岩体具有多量的褐帘石、榍石和黄铁矿;牛角寨、白沙冲岩体发育较多的铌铁矿及萤石。燕山期锆石晶形特征为(100)柱面与(111)锥面组成的聚形。
喜马拉雅期侵人体中副矿物亦普遍出现,含量较高者为磁铁矿、榍石、锆石、钛铁矿、石榴石,其次第一亚期岩浆岩中还有方铅矿、褐帘石、锆石、铈磷灰石及烧绿石;第二亚期岩石中还有磷钇矿、辉锑矿、金红石及黄铁矿。喜马拉雅期锆石晶形特征为(110)柱面与(111)锥面组成的聚形。
3.构造
工作区处于川滇SN向构造和南岭EW向复杂构造带西缘地区的交接地带。区域构造由于经历了多期变动而极为复杂。EW向构造、SN向构造等自成体系(图Ⅲ一2)。
不同规模及时代的构造控制了相应的地层、岩体及矿产(床)的空间分布(附图2)。区域性断裂对热液矿床起着明显的制约作用,不同规模的断裂构造分别起到了导矿、运矿及容矿作用,决定了相应矿床(点)的空间定位。次级断裂、裂隙、层间错动及它们之间的复合交汇处,背斜倾没端的张性裂隙均为有利的成矿部位(图Ⅲ-2)。
三、控矿因素分析
3.1控矿地层特征
在中泥盆统东岗岭组的灰色灰岩、白云岩中,赋存铅锌矿体,属中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上二叠统的玄武岩组与茅口组的灰岩中存在铜矿床。
中三叠统个旧组上部灰岩,下部白云岩与灰岩互层,底部页岩夹灰岩,岩性差异很大,赋存铅矿床。
寒武系角岩与燕山期的花岗岩的接触带产出锡矿床,属高温热液型矿床。
3.2控矿构造特征
A1木羊铅锌矿:受地层及NNE向断裂控制。
A12和A13:在平行不整合面之上,后期有一条北东向逆断层,倾角59°,倾向向西北。A15桃树汞矿:位于一个北东向的褶皱中。
A16都比锑矿:前期被一条实测不明断层控制,后期位于一条西北走向,倾角82°,倾向北东的逆断层周围。
A17牛白铜矿:被一系列北东向逆断层控制。A21、A22、A23、A26:受控于花岗岩体。
A27、A28:受控于花岗岩体,一条北东向断裂和一条西北向断裂。A24:一条近东西向断裂控制。A25:受控于两条同期正断层。A29:受控于燕山期花岗岩体。
A30:受控于一条逆断层,北东向,倾角49°,倾向向东。
3.3控矿岩体特征
喜马拉雅期各侵入岩体中矿产丰富,细粒花岗岩中产出铅矿、钼矿,喜马拉雅前期发育的白云山岩株的霞石正长岩、碱性正长岩中的铌矿、钽矿,长岗岭岩株的霞石正长岩、碱性正长岩的铀矿、钍矿。
燕山期侵入体中粒黑云母花岗岩中产出锡、铅、锌、铜矿床,北炮台岩枝的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锡、铅、锌、铜矿床,四角山岩基的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呈铅、锌、钼矿化,侏罗纪博竹山岩基的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产出铅、锌、锡、钨、铜、砷矿床,所作底细粒花岗岩岩枝中发育铅、锌、锡、钨、铜、砷矿床。
四、找矿标志分析
4.1矿化特征(矿床、矿点)
大黑山地区矿产十分丰富,已发现有较多的矿床及矿点,以及各类矿产及具体矿床(点)基本地质特征。出现铅锌富集、锡富集、钨锡富集以及多金属矿床。(见:表Ⅲ-
3、表Ⅲ-3续)
表Ⅲ-3续
4.2重砂异常特征(重砂异常矿物组合)
大黑山地区经过自然重砂测量,圈出了W、Sn、Hg、Sb、Pb—Zn等17个相应矿物的重砂异常。每个具体异常的基本特征(面积、形态、矿物组合、矿物标型特征及重砂矿物含量等)(附图2,表Ⅲ一4)。
4.3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异常强度、元素组合异常)
工作区经过地球化学测量,圈出了Pb—Zn、Mn、Sb、W—Sb—Pb、Sn等20个金属量异常。各具体异常的基本特征(晕的面积、异常的主要元素组合及含量,伴生元素组合及含量等)(附图2,表Ⅲ一5)。
五、找矿远景区圈定
内生矿产主要受构造条件和岩浆活动的控制,以锡、铜、铅等多金属矿床为主,根据成矿的物质来源及成矿条件等信息进行分析,获得找矿远景区,及靶区如下: 1号靶区:Cu重砂异常,逆冲断层,Cu中型矿床发育,A级;
2号靶区:铅、锌金属异常,重砂异常,逆冲断层;铅中型矿床发育,A级; 3号靶区:铅、钨、铌金属量异常,铅、钨中、小型矿床都发育,A级; 4号靶区:铜重砂异常,锡金属异常,发育锡、铌中、小型矿床,A级; 5号靶区:铌金属量异常,汞重砂异常,钼、铌矿点发育,B级; 6号靶区:Hg的重砂异常;逆冲断层,C级;
7号靶区:铌、铅金重砂异常,有铌矿点发育,逆冲断层,B级;
8号靶区:锡、钨金重砂异常,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入,存在中型锡多金属矿床,A级;
9号靶区:锡、钨金重砂异常,逆冲断层,发育中小型钨矿床,A级。
1、铜矿远景区
牛白铜矿远景区位于大黑山地区矿产地质图的西南部分,面积约45Km2,该区出露的地
层有T2g1,T2f 和N 等地层及二叠系未分玄武岩。地层呈NEE 向展布,其中铜矿产在二叠系未 分玄武岩和灰岩的接触处的裂隙内。圈定及定级依据:
(1)该区域发育与铜矿成矿相关的三叠系灰岩地层。
(2)该区域发育与铜矿成矿相关的二叠系玄武岩体,玄武岩体与灰岩的接触面积较大,形态极不规则。已查明的铜矿产在玄武岩体与灰岩的接触带裂隙中,故可以在接触带其他部 位寻找铜矿床。
(3)该区域断裂裂隙发育,发育NE 和NNE 向断裂,能为成矿热液的运移提供通道。已 查明的铜矿体是成矿热液沿裂隙富集沉淀成。断裂构造控制了铜矿的空间产出部位,所以 可在断裂发育的部位寻找铜矿。
(4)该区域有已知的铜矿床,发育两个大中型的铜矿床和一个铜矿点。区域内成矿地 质条件相似,故可在其他部位寻找铜矿床。
(5)该区域出现两个铜元素重砂异常(B3、B5),其中B5 黄铜矿和孔雀石含量为四级(100 颗左右),铜元素含量较高,成矿可能性很大。
(6)该区域岩浆岩体广泛发育,能提供充足的成矿热液来源。
(7)该区域地层未遭受或遭受弱风化剥蚀作用,有利于矿床的后期保存。(8)有铁路贯穿该区域,对矿床后期的勘探开采工作有利。
2、钨锡多金属矿远景区
位于莲花山—四角山一带,面积约300 km2。
(1)该区域已经查明存在两个大中型锡多金属矿床,区域内成矿地质条件相似,故发 育潜在矿体的可能性很大。
(2)该区域大面积出露与钨锡矿成矿相关的中上三叠统地层,岩性为灰岩和白云岩,易发生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型钨锡矿,部分地层经浅变质作用发生大理岩化和角岩 化。
(3)该区域内岩浆发生多期次侵位活动,形成燕山期中粒黑云母花岗岩以及喜马拉雅
期细粒花岗岩、霞石正长岩和碱性正长岩等多种岩浆岩体。岩体面积较大,与围岩接触带形 态多不规则,接触带大面积发生大理岩化和少量的矽卡岩化。已查明的钨锡矿均分布于岩体 与围岩的接触带,形成矽卡岩型和中高温热液型钨锡矿,故该区域成矿可能性很大,可推测 在接触带别的部位也有可能发育钨锡矿。
(4)该区域内发育多个NE 和NNE 向断裂构造,能为热液运移提供通道。
(5)该区域形成两个大范围的锡金属量异常(G12、G16),G16 异常区延伸较远面积较 大,Sn 最高0.1~0.2,可能潜在大中型钨锡矿。
(6)该区域未遭受或遭受弱变质作用,有利于矿床的后期保存。(7)该区域岩浆岩体广泛发育,能提供充足的成矿热液来源。
(8)该区域离双新市很近,人文条件很好,有铁路贯穿该区域,对矿床后期的勘探开 采工作较为有利。
3、A 级铅锌矿远景区
位于大黑山地区矿产地质图的西南角,面积约为250Km2 ,该区出露的地层有T2g1、T2g2。该区岩浆岩发育范围较大,有喜马拉雅期细粒花岗岩,喜马拉雅期霞石正长岩、碱性正长岩,燕山期中粒黑云母花岗岩,燕山期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印支期闪长岩、正长闪长岩等。圈定及定级依据:
(1)该区域大面积发育与铅锌矿相关的三叠系个旧组灰岩、白云岩地层。
(2)该区域大面积发育与铅锌矿相关的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花岗岩体。花岗岩体和灰 岩接触带面积大,形态多不规则,有利于岩浆热液与围岩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型铅 锌矿床
(3)该区域断裂裂隙发育,发育NE、NNE 和近SN 为岩浆热液的运移提供通道,有利于 成矿。
(4)该区域有已知铅矿床,发育一个大中型铅矿、一个小型铅矿和一个铅矿点。区域 内成矿地质条件相似,故可以再其他部位寻找铅锌矿。
(5)该区域围岩发生大理岩化,为铅锌矿床典型的围岩蚀变特征,预示该区域有潜在 的铅锌矿床。
(6)该区域三个铅金属量异常区(G11、G12 和G15),Pb 最高0.1,指示铅元素有可能 成矿。
(7)该区域地层未遭受或遭受弱风化剥蚀作用,有利于矿床的后期保存。(8)该区域岩浆岩体广泛发育,能提供充足的成矿热液来源。(9)有铁路贯穿该区域,对矿床后期的勘探开采工作有利
4、B 级铅锌矿矿远景区
位于大黑山地区矿产地质图的西北角,面积约为25Km2,该区出露的地层有D2p、D2d。
区内无岩浆岩出露,铅锌矿属于热液充填交代矿床,与岩体无关。区内构造发育,有三组 NE 向断层及一系列小断裂呈旋扭状延伸出图外。远景区圈定及定级依据:
(1)该区内的铅锌矿属于热液充填交代矿床,受构造控矿明显,而该区有三组断层及 多级断裂呈旋扭状,有利于含矿热液的运移及充填,故找矿潜力较大。(2)区内已发现一大型木羊铅锌矿,据就矿找矿来说,对找矿有利。(3)区内有明显的Pb 重砂异常,且分为四级,为矿异常。(4)该区随地处平原,交通便利,但面积小。
5、大黑山汞锑矿远景区 位于大黑山地区矿产地质图的中部,面积约为150Km2,该区出露的地层有C1、C2、C3、T2g1、T2g2、P1、P2l、T1γ、T1f 等。区内的岩浆岩体为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及玄武火山 碎屑岩,二叠系未分玄武岩。该区内共有四条断层,其中三条为NE 向逆断层,一条为NWW 向逆断层。
圈定及定级依据:
(1)该区出现了一个汞的矿化点和一个锑的矿化点。
(2)该区有两个汞的重砂异常区和两个锑的地球化学异常区,对找矿极为有利。(3)在区内受到NW 向和NE 向的深大断裂控制,有利于汞锑矿的成矿(4)区内为出露岩体,成矿热液性质不明,对找矿增加了难度。(5)区内交通没有其他远景区发育。
6、薄竹山钨锡多金属矿远景区
位于大黑山地区矿产地质图的东南角,面积约为150Km2,该区出露的地层有∈2,∈3,O1,D2p,D2d,C3 等。区内海山期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海山期细粒花岗岩。区内断裂构 造较发育,有一条NE 向断层,两条NW 向断层和一条近南北向断层。圈定及定级依据:
(1)区内一个已知小型的铅锌矿,主要产在花岗岩与围岩的接触带上,在该区内花岗 岩体与围岩接触广泛
(2)该地出露一个薄竹山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岩基以及细粒花岗岩的岩枝,可为内 生矿产带来成矿热液。
(3)在岩体的接触带上可见到大理岩化和矽卡岩化。
(4)该区已发现一铅锌矿矿点,一个锡多金属矿和一铅锌矿。(5)区内有钨锡铅汞金属的重砂异常及锡的地球化学元素异常。(6)该区域虽面积较大,矿种较多,但地处山区,交通不便。__
区内外生矿床主要以铝、锰沉积矿床为主,根据含矿岩系的分布及古地理控制因素等信 息进行分析,获得找矿远景区,及靶区如下:
C1号靶区:含控矿地层三叠系中统个旧组,含锰矿层,发育逆冲断层,有金属量异常,存在锰矿点铝土矿点,B 级;
C2号靶区:含控矿地层中三叠法郎组,含锰矿层,发育逆冲断层,大中型锰矿床,A 级; C3 号靶区:含控矿地层中三叠法郎组,含锰矿层,压扭断层发育,Mn 金属量异常,含 锰矿点,B 级;
C4号靶区:含控矿地层三叠系中统个旧组,底部含铝土矿层,逆冲断层,大中型矿体发 育,A 级;
C5号靶区:含控矿地层上二叠统龙潭组,海进岩系的底部含铝土矿层,逆冲断层,大中 型铝土矿体发育,A 级;
C6号靶区:含控矿地层上二叠统龙潭组,含铝土矿层,逆冲断层,大中型铝土矿体发育,A 级;
C7号靶区:含控矿地层上二叠统龙潭组,硅质岩中含铝土矿层,逆冲断层发育,发育中 型铝土矿床,A 级;
C8号靶区:含控矿地层中三叠法郎组,含锰矿层,逆冲断层,发育锰矿点,B 级。铝土矿远景区圈定及定级依据:
1)该区域有已知铝土矿床,发育一个大中型铝土矿床和两个小型铝土矿床。区域内成矿 地质条件相似,故推测在已知矿床附近的其他部位可能潜在其他铝土矿点。
2)该区域大面积发育与铝土矿相关的二叠系龙潭组地层,已知的铝土矿均呈似层状或透 镜状赋存与龙潭组地层中,故龙潭组地层的发育为成矿提供了大量的空间。3)该区域岩性古地理环境为滨浅海相,适宜成矿元素富集沉淀成矿。
4)该区域地层保存较好,未遭受剥蚀,适宜矿床的保存。同时,该区域断裂发育较少,对矿床破坏性较小,有利于矿床的后期保存。锰矿远景区圈定及定级依据:
1)中三叠统法郎组为锰矿的赋矿地层,而在该区法郎组地层较发育;
2)据大黑山地区的岩相古地理复原图可知该区曾位于滨海相,是锰矿沉积的有利地 段。
3)该区因工作量小,故只发现一小型锰矿床,但找矿潜力极大。4)该区面积较大,且靠近公路,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