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山钨矿床找矿方法与技术(综合勘查技术与方法报告)(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4 05:2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香炉山钨矿床找矿方法与技术(综合勘查技术与方法报告)(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香炉山钨矿床找矿方法与技术(综合勘查技术与方法报告)(范文模版)》。

第一篇:香炉山钨矿床找矿方法与技术(综合勘查技术与方法报告)(范文模版)

前 言

现代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人们加速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利用。任何一个矿床从发现开始,通过各种技术方法的应用和发展,对其研究不断深入,香炉山钨矿床就是其中之一。当然,伴随着研究的加深,还有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各种相关知识进行修正、补充和提高。赣西北地质大队于20 世纪70 年代在普查中发现大型隐伏矿体,1988 年提交矿区详查地质报告,初步探明C级WO3 储量21 万余吨(谢军等,1998)。陈耿炎(1990)曾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作过初步探讨,并认为矿床的形成与香炉山岩体的岩浆活动有关。香炉山钨矿床目前勘探已控制的矿体共50多个,其中产于接触带的5个,内接触带9个,外接触带36个。以编号为1W的产于接触带的矿体为主矿体,其WO3资源/储量达20多万吨,其次为外接触带的4W和内接触带的5W矿体,其储量均大于五千吨。周贤旭(2006)、刘勇(2010)等学者通过对香炉山地区成矿控制因素分析, 认为香炉山特大型钨矿外围具备找大矿的条件, 并依据成矿控制主要因素在找矿远景区的具体体现, 提出了在徐家岭、张天罗、大岩下等多处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区。对张天罗、徐家岭及大岩下等较重要的找矿前景区进行详细分析。

本文通过阅读大量前人文献,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分析香炉山钨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背景,详细介绍综合勘查技术(物探,化探,遥感)在香炉山钨矿床中的应用及所获得的找矿标志,分析该矿床的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遥感特征,并结合这些方法所提供的地质信息,以地质理论为基础,综合分析利用综合勘查技术所获得的特征,分析锡铁山铅锌矿床成矿作用过程和成矿规律,最后根据相似类比原则,以理论找矿为指导,提出具备生成香炉山钨矿的地质构造、含矿建造,同时为该矿床在进行地质方法、地球化学方法和地球物理方法等找矿工作时指明找矿方向。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香炉山钨矿处于九江坳陷与九岭隆起的交界地带,香炉山—观音堂背斜南西倾伏端。矿田地处九宫山隆起的西段(图1-1),属扬子古板块的江南地块东南缘组成部分。

图1-1

1.1 区域地层概述

区域出露地层有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如图1-2)。主要岩性由含碳硅泥质灰岩、灰质泥岩和条带状泥质灰岩组成,结构致密,条带—层纹状构造发育,岩石普遍角岩化,区内岩浆活动强烈,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出露于矿区的东北部,并向南西沿背斜倾伏端缓倾下插,顶面呈波状起伏。

1.2 区域地质构造

区域构造表现为:基地褶皱主要以由中元古代浅变质岩系组成的、以近东西向紧密同斜褶皱与近南北向褶皱叠加干涉式为特征,盖层构造以近东西向复试褶皱和滑脱构造系统为主体构造型式。

1.3 区域岩浆岩

区域岩浆岩主要有区域岩浆岩主要有晋宁早期“S”型花岗岩、燕山期“I”型和“S”型花岗岩。岩体在地表与震旦—寒武纪地层接触,接触带的碳酸盐岩、碎屑岩受蚀变强烈,形成宽300~500m 的矽卡岩带,还叠加有云英岩化、钾长石化、硅化、萤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和碳酸岩化。钨矿体主要赋存于背斜倾伏端,沿中寒武统杨柳岗组含碳泥岩泥灰岩与花岗岩接触带的矽卡岩带分布,共发现50 个矿体。

图1-2 江西省香炉山钨矿区地质图

Q-第四系;Є3-寒武系上统;Є2-寒武系中统;

-香炉山

细粒花岗岩;-细晶岩;辉绿岩;F2-构造;V2-钨矿脉

第二章 矿区地质概况

2.1 地层

出露地层主要由震旦系下统莲沱组(Z1 l)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南沱组(Z1n)冰碛砾岩与含屑砂质泥岩, 上统陡山沱组(Z2d)含炭含硅泥岩、灯影组(Z2dn)含炭含泥硅质岩夹硅泥质灰岩, 寒武系下统王音铺组(Є1g)含磷含钒炭质页岩、观音堂组(Є1g)含炭泥岩, 寒武系中统杨柳岗组(Є2y)含钙泥岩夹泥质灰岩, 寒武系上统华严寺组(Є3h)条纹条带灰岩等组成(图2-1)。

图2-1

2.2 岩浆岩

岩浆岩为燕山晚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伴生脉岩。岩体侵位于香炉山——太阳山背斜核部,与背斜形态基本一致, 伴生的脉岩有细晶岩、辉绿岩, 分布在香炉山——太阳山背斜的南北二翼, 北北东——北东向成群产出, 倾向南东为主, 倾角> 70度,长数百米, 宽2-25 m。

2.3 构造

构造表现以香炉山——太阳山为中心的宽缓型倾伏背斜构造, 呈北东向横贯矿田区, 向西倾伏, 倾伏角10-25度,两翼岩层倾角10-35度。南翼略陡, 核部产状近乎水平, 倾角小于10度。震旦系构成核部, 翼部由寒武系构成。由于花岗岩体侵占核部, 上述地层岩石均遭热变质, 转变为角岩或角岩化岩石, 控制着矿田和矿床地质形态。其次在北东向构造基础上叠加了一系列北北东--近南北向次级背斜、向斜构造, 主要有张天罗背斜、横山向斜、郑家背斜、坡塘背斜、大坳岭向斜、郑家源背斜等(周贤旭, 2006)。矿田断裂构造主要有北北西、北东向两组及层间破碎带。相关研究表明, 北北东--北东向断裂倾向北西西, 局部反倾, 倾角45-88度,走向长30-90m, 宽0-20 m。构造面平直、弯曲并存, 局部见角砾岩, 属压扭性, 此组断裂常被后期脉岩(辉绿岩、细晶岩岩脉)充填, 有些细晶岩边缘尚见与之有成生联系的小钨矿体和铅锌银矿体;北北西向断裂倾向北东, 局部反倾, 倾角47-84度。走向长60-70m, 断裂带宽0-15 m, 断面缓波状, 常见压碎岩、透镜体, 属张扭性。

层间破碎带主要发育在接触带外侧, 且多被矿体取代。远离接触带矿体的层间破碎带保存较好,岩石破碎, 发育破劈理、透镜体,有较强的矽卡岩带,还叠加有云英岩化、钾长石化、硅化、萤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和碳酸岩化。层间破碎带对矿床成生的贡献, 较上述两组断裂更大, 是矿区主要的控矿构造。

2.4 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有云英岩化、硅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等。前者蚀变强烈,与白钨矿关系密切。其余蚀变与硫化物矿化有关。云英岩化广泛发育于接触带上的细粒花岗岩中,其次在矿体中,以接触界面为中心, 向内、向外由强变弱, 成生了数至30余米厚的从英岩化带。云英岩化带在背斜核部岩体隆凸处最厚, 翼部渐薄, 面形展布。自钨矿与蚀变成生的白云母和石英紧密共生, 矿体最厚、矿石品位最高的地方,云英岩化最强烈、蚀变厚度最大。白钨矿伴随云英岩化晶出, 是矿掖与围岩反应的同阶段产物。

云英岩化参与了晚期成岩作用,使边缘相细粒花岗岩的斜长石降低,故定型于云英岩化阶段的白钨矿矿床,是紧随花岗岩成岩作用的岩浆期后产物,成生时序略晚于花岗岩体,同属燕山运动晚期的产物。

2.5 地质背景的成矿意义

背斜构造为花岗质岩浆侵入、定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对矿液活动起到了极好的屏蔽作用。花岗质岩浆侵入,提供了矿质,生成了接触带构造,强化了背斜构造虚脱空间,为矿液的析出、运移创造了有利环境。钙硅角岩层间和粒间空隙发育,促沉剂(钙质)丰裕,成为白钨矿载体。角岩化岩石及原岩结构致密,不利矿液扩散,起了屏蔽作用,矿床就是在这种地质背景下形成的。

2.6 矿床特征

矿床经详查属超大型规模。主矿体(1 号)呈似层状产于岩体倾伏前缘的顶部,长1250m ,沿倾斜延展576m,厚2.55~45.59m,倾角10~25度,埋深40~300m。矿石以矽卡岩--白钨矿组合为主,矿石矿物除白钨矿外,还有黑钨矿、磁黄铁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辉钼矿、辉铋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透辉石、石榴子石、透闪石、符山石、石英、长石、方解石。白钨矿呈它形粒状,粒径多在0.05~0.15 mm 之间,具浸染状、条带状构造。全区矿石平均含WO3 0.74 %,并伴生有铜、铅、锌、铋、金、银、镓等有益组分(江西矿床发现史编委会,1996)。(1)矿体特征 a.接触带矿体:

为矿床最主要的矿体。钨矿储量占矿区钨矿总储量的85%。产于以背斜核部为中心的接触带上(图2-2), 为一似层状矿体, 走向长1800余米, 倾斜长400~1000多m,厚1~45m。矿体呈北东向展布, 顺着接触带缓慢尖灭。沿横向,以背斜核部为“ 分水岭”, 分别倾向北西和南东, 核部最厚,平均28.53m,冀部渐薄,平均7.8m。含矿系数为0.99。

图2-2 16线地质剖面图

1-泥质灰岩;2-花岗岩;3-白钨矿矿体;4-角岩带

b.内接触带矿体:

产于矿区西北面背斜冀部、接触带矿体之下, 离接触界面70-150m的捕掳体中。主要有3个近似平行的似层状一扁豆状矿体, 倾向北西, 倾角11-65度。单个矿体走向长500-800m, 倾斜长65-295m,厚2-10.13m。含矿系数为1.此类矿体钨矿储量占全矿区储量的10%。C.外接触带矿体:

产于离接触界面40-100m的围岩中,主要受层间剥离控制,多分布在产状较陡的背斜南东翼。有30多个矿体,多为小透镜体,单个矿体钨矿储量几十至千余吨。个别较大的矿体呈扁豆状产出。此类钨矿体储量仅为全矿区钨矿储量的5%。(2)矿石特征 a.矿石类型

矿石类型单一,几乎全为原生的钙硅角岩型白钨矿石;花岗岩型白钨矿石极少,矿石量不足全矿区矿石量的1%。b.矿石矿物组份及白钨矿特征

矿石矿物组份复杂,达58种。金属矿物主要为白钨矿,词为雌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少量黑钨矿、辉钼矿、辉铋矿、铋方铅矿、辉银矿等。主要脉石矿物有透辉石、石英、长石、方解石、透闪石等;次为石榴石、绢(白)云母、绿泥石、阳起石、白云石、萤石、硅灰石等。

白钨矿特征:灰白色,油脂光泽,无电磁性,他形粒状为主,半自形和自形次之,粒径0.04-3mm,一般0.1-0.6mm,单体填隙产出为主,部分与雌黄铁矿、黄铜矿等硫化矿物连生,紫外灯下发天蓝色荧光,摩氏硬度为4.5,比重5.959-6.077。c.矿石结构构造

金属矿物主要呈粒状结构和交代溶蚀结构。前者以他形为主,次为半自形、自形,填隙产出,硫化矿物粒径0.02-1mm,交代溶蚀结构主要表现为白钨矿等金属矿物普遍交代溶蚀透辉石等脉石矿物,早晶出的金属矿物又被晚晶出的金属矿物溶蚀交代,可见白钨矿被磁黄铁矿、黄铁矿等矿物交代,磁黄铁矿和黄铁矿被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交代。交代溶蚀程度不同,又表现为港湾状、残余状、筛状、环状等派生结构。此外硫化矿物间的共边结构也较常见, 有时也见白钨矿与磁黄铁矿呈共边结构。

矿石构造单一,白钨矿和金属硫化矿物均呈浸染条带一层纹状构造。其由金属矿物选择性地充填、交代以透辉石为主要组份的角岩而成(图2-3)。

图2-3 白钨矿矿石构造素描图

N-长英角岩;Q-含白钨矿石英;1-透辉石角岩; 2-长英质透辉石角岩;3-细晶大理岩;4-磁黄铁矿;5-白钨矿

其中常夹不规则的白钨矿团块硫化矿物团块,但不能构成独立矿石类型。围岩切层裂隙不发育,角岩型矿石内,极难见到金属矿脉,而花岗岩型矿石中,则常见到白钨矿石英微脉充填于各方向的节理中,有意义的是可见到有的矿脉并人接触界面和矿体内的层理中,而且矿脉及其两侧伴随有较周围更强的云英岩化。(3)矿物共生组合

金属矿物有3种组合:a.白钨矿(石英-白云母)组合;b.白钨矿一磁黄铁矿组合;c.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组合。白钨矿-磁黄铁矿组合较少见,它是过渡性组合。矿物组合间,表现为后一组合矿物对前一组合矿物的交代溶蚀。不存在间歇性截割或穿插关系。同一共生组合矿物,既有交代又有共结现象。上述情况反映了含矿热液性质和成矿元素在温度、压力衰减过程中的阶段变化特征。

(4)有益组份及其变化

钨呈白钨矿产出,黑钨矿极少。3类钨矿体WO3品位均在0.08-1.291%之间,矿化较均匀,接触带矿体82%、内外接触带矿体56-117%。接触带主矿体品位与厚度基本呈正相关。各类矿体除铜硫略高外, 其他元素均较低,且内接触带矿体的含量略高于接触带及外接触带矿体。

2.7 矿床成因类型

上述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特征分析表明,香炉山钨矿床属于典型的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矽卡岩型矿床。根据二长花岗岩钨含量<10*10(-6),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钨含量>50*10(-6)的特征,可以推测成矿物质钨主要来自于花岗岩。矿床是在花岗岩浆侵入至碳酸盐围岩地层并与之反应、引起围岩地层发生热接触变质和岩浆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的。矿床和矿石矿物共生组合和形成世代、交代次序特征表明,成矿作用阶段主要为矽卡岩阶段,其次为硫化物阶段。

(1)矽卡岩化成矿阶段:燕山期S型花岗岩浆沿断裂上侵到印支期形成的香炉山背斜中。接触带围岩地层受热而发生重结晶作用。由于温度和压力差的原因,岩浆期后的含矿热液大量聚积于接触带,与内外接触带岩石发生化学反应,发生矽卡岩化和云英岩化,并伴随着矿质沉淀——成矿作用。钨可能主要呈碱性络合物K2WO4形式存在。该溶液与方解石和透辉石等含钙矿物反应,就形成白钨矿。由于热液丰富,钙质围岩广泛,因此形成了大型的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

(2)硫化物成矿阶段:在白钨矿大量沉淀后,含矿热液演化为相对富硫且呈弱酸性。本阶段围岩蚀变表现为普遍的硅化、萤石化、绿帘石化和高岭土化等。在温度和压力衰减的条件下,硫化物及少量白钨矿发生沉淀,叠加于早阶段形成的白钨矿之上,形成含硫化物的白钨矿体。在热液作用的末期,普遍形成方解石化蚀变,而未见有用金属矿化。

第三章 成矿地质与地质找矿标志

通过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和找矿模式的建立,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查明工作区内的地层、岩石、构造与矿产的基本地质特征与关系,研究成矿规律并利用各种标志进行找矿。

3.1 地层控矿及地层标志

香炉山白钨矿床的重要控矿因素级为地层岩性。

指呈致密条纹条带状的含碳、硅、泥质岩类的不纯灰岩, 主要包括了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的寒武系王音铺组、观音堂组、杨柳岗组及震旦系陡山沱组、灯影组等地层。即地层岩性标志包括了上述5种地层岩性状态。一方面对成矿热液起到了屏蔽作用,促使成矿作用更加充分;另一方面,为白钨矿的形成提供钙质,不纯灰岩是白钨矿的有效沉淀剂。矿区工业矿体均产于花岗岩与不纯灰岩的接触带或者接触带附近的层间破碎带中。

于是不纯灰岩是岩浆和矿液的有利屏蔽层,也是白钨矿成矿的有效沉淀剂,可作为地层标志。

3.2 构造控矿及构造标志

矿田内构造较为发育, 香炉山--太阳山背斜及其伴生的层间滑脱构造,为岩浆侵入和矿液“运移”和“存储”提供通道和空间,导致岩体和矿体形态与背斜形态基本吻合。

但从一些前人的分析结果显示, 区内地表与钨矿关系较为密切的主要为褶皱、北东向断裂及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三种, 因此预测研究仅提取该三类(组)构造作为致矿地质异常的构造标志状态。

从构造分析的角度出发, 找矿信息量也反映地表构造对角岩型白钨矿床矿化的控制十分重要, 尤其是北东向断裂构造、香炉山背斜、层间滑脱构造及其次级褶皱的褶皱轴,它们是岩浆与矿液运移存储的有利空间,可作为构造标志找矿。

3.3 岩浆岩标志 矿田内岩浆岩较发育, 经过强烈分异的富含W的燕山晚期S型花岗岩侵入于本区构造空间,生成了接触带,同时生成了成矿能量、矿液及成矿元素。

但通过本区的成矿环境、成矿机制及矿床(体)的分布规律, 认为区内的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与矿产的形成关系密切, 因此预测时对岩体标志的提取可选择了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的分布特征状态作为致矿地质异常的岩体标志。

此外燕山晚期SJ型花岗岩石成矿母岩,是成矿能量、成矿物质和成矿介质的来源,可指示找矿。

3.4 围岩蚀变标志

矿化蚀变带在本区十分发育。区内发育热接触变质和热液蚀变两种变质作用,与成矿关系密切。在岩体与碳酸盐岩、碎屑岩接触带发生矽卡岩化,形成似层状覆于岩体顶面宽50-200m的矽卡岩带,向外围和上方逐步减弱为矽卡岩化和角岩化带并基本保留原岩特征。在外接触带中主要形成了透辉石、黑云母、长石、石榴子石、红柱石、符山石、绿帘石、阳起石、透闪石等矽卡岩矿物,岩石具细粒变晶结构,条纹条带状构造。在内接触带中,热液变质作用主要表现为云英岩化、硅化、绿泥石化、萤石化和高岭土化等。这些内外接触带的热变质作用与成矿关系密切。其中矽卡岩化和云英岩化是钨矿成矿阶段的主要蚀变,硅化、绿泥石化、萤石化和高岭土化等蚀变作用是石英--硫化物阶段的产物。它们与成矿密贴相关,都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3.5 热变质作用标志

岩石地层均遭热变质作用, 使原岩转化为各种角岩及角岩化岩石, 并具面(体)形变质分带。其中以透辉石--黑云母变质带的找矿标志尤为重要,次为透闪石--绢云母变质带,因此本次预测只考虑前者对成矿(找矿)指示作用,既只把透辉石--黑云母变质带地质标志状态作为致矿地质异常的蚀变标志。

3.6 地质找矿方法

地质找矿方法是最原始、最直接的找矿方法,它包括砾石找矿法、重砂找矿法、地质填图法、矿床模式法。

钨矿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较稳定,可利用其中的砾石找矿法和重砂找矿法来进行找矿。

砾石找矿法:矿体原生露头被剥蚀风化后,可产生大小不等矿砾,这些矿砾在重力、水流及冰川的搬运下,沿一定的地形运移,其分布范围远远超出了原来矿床的范围,利用这种原理,沿沟底山坡、水系或冰川活动地带追索矿砾,达到寻找矿床目的的方法。

重砂找矿方法:是以各种疏松沉积物中的自然重砂矿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实现追索寻找砂矿和原生矿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地质找矿方法。

关于本区此两类方法的运用资料暂且未搜集到勘探记录,但方法适其使用。

第四章 地球物理方法及找矿标志

地球物理找矿也称地球物探矿(物探),是以物理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结合地质学的特点,进行研究某些特殊地质体的地球物理场或某些物理现象(如地磁场、地电场、放射性和重力场),并进行区分矿和非矿地质体的地球物理异常,进而达到找矿目的。通过地球物理场的研究,用以寻找盲矿体或隐伏矿体是发挥物探的特长。特别是随着物探技术的发展和物探与地质结合对异常解译能力的提高,使用物探或物、化探配合,能有效地寻找隐伏矿体和盲矿体、追索矿体的延伸、圈出矿体空间位置。物探方法特点:

1、物探方法的实施首先将地质问题转化成地球物理探矿的问题,才能使用物探方法去观测。在观测取得数据之后(所得异常),然后通过综合研究,并根据地质体与物理现象间存在的特定关系,把物探的结果转化为地质的语言和图示,从而去推测矿产的埋藏情况与成矿有关的地质问题。

2、物探异常具有多解性,产生物探异常现象的原因,往往是多种多样的。这是由于不同的地质体可以有相同的物理场,故造成物探异常推断的多解性。所以工作中采用单一的物探方法,往往不易得到较肯定的地质结论。一般情况应合理地综合运用几种物探方法,并与地质研究紧密结合,才能得到一些推断性的结论。

3、每种物探方法都有要求严格的应用条件和使用范围。因为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自然地理条件因地而异,影响物探方法的有效性。

结合前人资料,前人物探工作主要为重力、磁法,电法工作,现做简要概述。其中尤以磁法找矿作为重点讲述。

4.1 重力勘探

重力勘探是物探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利用地壳的各种岩体、矿体间的密度差异所引起的地表的重力加速度值得变化而进行地地质勘探的方法。本区对于重力勘探方面暂时没有过多的勘探记录。

4.2 电法勘探

勘探电法是以岩、矿石的电学性质(如导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与这些电性差异有关的(天然或人工)电场获电磁场分布规律来查明地下构造及有用矿产的一种物探方法。包括电阻率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等。

4.3 磁法勘探

磁法勘探是以地壳中各种岩、矿石间的磁性差异为物质基础的,由于岩、矿石间的磁性差异将引起正常地磁场的变化(即磁异常),通过观测和研究磁异常来寻找有用矿产或查明地下地质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

本区在航磁方面有所应用:

矿田航磁磁异常分为三个区,即I区--紊乱磁场区、II区--规则异常区、III区--平稳磁场区。平稳磁场区与紊乱磁场区交接部位对应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按照本区主要的控矿构造,可知上述磁场的交接处可以作为成矿预测的标志。据此,可以通过提取出平稳磁场区与紊乱磁场区之间的磁异常0值等值线,分析计算出其与钨矿化的关系密切程度。

通过一些试验表明,成矿有利信息量的大小可以反映出不同地质标志状态对角岩白钨矿化的关系密切程度或者控矿作用大小,它们依次是物探磁异常0等值线的75m缓冲区(0.5934)>透辉石--黑云母变质带(0.5383)>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0.4840)>构造(0.4053)>地层岩性(0.3558)。上述关系表明,若利用物探磁异常0等值线的75 m 缓冲区作为标志, 指示角岩型白钨矿化的富集或异常地段是有效的。

第五章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及找矿标志

地球化学找矿是以地球化学理论为基础,以现代分析技术和电算技术为主要手段,通过系统从各种天然物质(如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植物、水和空气等)中系统采集样品,研究元素或其它地球化学指标的空间分布,发现异常,分析测试样品中某些地球化学特征数值(如指示元素的含量,元素比值等),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便发现地球化学异常,并通过对地球化学异常的解释评价而进行的找矿方法。

5.1 岩石地球化学找矿

是通过测定元素在岩石中的分布模式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在前苏联和中国也称原生晕测量。以岩石为采样对象,通过研究岩石中化学元素分散、集中所形成的地球化学特征来进行矿产勘查的一种地球化学方法。

针对香炉山白钨矿床来说,矿床(矿体)在形成过程中,或多或少有部分成矿元素与挥发组分一起向围岩汇总扩散,尤其是在原生矿体的顶部,容易形成成矿元素晕圈。在有原生矿体存在的地段,其顶部围岩原生晕异常明显,无矿地段不显示原生晕异常。因此,岩石地球化学找矿标志是一种间接的找矿标志。

5.2 土壤地球化学找矿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是对土壤(主要是指残坡积物,但也包括塌积物,风成物,冰碛物等)中元素的含量进行系统的测定,研究元素在土壤中分布、分配和变化的规律,以发现土壤中与矿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来找矿,以及解决某些地质问题和其它问题。就是要在发现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地段中,识别出与矿床有关的次生晕,进而达到寻找矿床的目的。

此矿田发育有19个形态各异、方向不一的Cu, Pb, Zn, Ag, As, B ,iW, Sn, Mo 等元素土壤地球化学组合异常, 预测时采用了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Cu, Pb, Zn, Ag, As, Bi,W, Sn, M o元素异常(不同定量状态)的标志状态分析计算出其与钨矿化的关系密切程度。可以推断松散层覆盖下的岩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范围,追索各种地质体的界线,确定断裂构造的具体位置。

通过次生晕的研究,不仅可以确定矿床的具体位置,追索并圈定隐伏矿体的分布范围,指导探矿工程的布置,并可预测隐伏矿体的矿石类型和矿化的大致规模。

5.3 同位素年龄测定法

(1)采样位置

用于同位素定年的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全岩和矿石样品,均采自香炉山钨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1′51.3″,北纬29°17′22.8″.其具体采样点标注于图2。岩石为灰白色、细粒块状结构,主要由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和黑云母组成。副矿物以钛铁矿为主,次为锆石(具浑圆状和自形柱状多种形态)和磷灰石,前人初步认为其花岗岩类型属S型重熔花岗岩。在同一岩体的不同空间部位采集7个标本样品作为测年对象,矿石样品以矽卡岩—白钨矿组合为主,矿石矿物除白钨矿外,还有黑钨矿、磁黄铁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透辉石、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绢(白)云母等。在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从矿石样品中分选出纯净的白钨矿物及其共生的石英矿物作为矿床定年的对象。样品采集时主要考虑的是岩体定年,因此,能挑选白钨矿单矿物的矿石样品偏少,但可作为参考。

(2)运用的分析方法:

a.Rs--Sr定年分析方法:

全岩和石英矿物Rb--Sr 等时线年龄测定方法采用李华芹等(1998)所报道的流程。Rb、Sr 含量及同位素比值采用同位素稀释法和质谱直接测定。全部化学操作均在净化实验室内进行,与样品同时测定的Rb--Sr 全流程空白为0.3ng ;当样品中Rb、Sr 含量低于10-6 量级水平,均做了空白校正。上测定结果如下表1

b.Sm--Nd同位素分析方法

采用J.M.C(Nd2O3)标准物质监控仪器工作状态,用Sm--Nd 年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4419)监控分析流程,全部化学操作均在净化实验室内进行。与样品同时测定的Sm、Nd 同位素分析的全流程空白为(5~8)×10-11 g ;143 Nd/ 144 Nd 同位素比值测定所产生的质量分馏效应用:46 Nd/ 144 Nd = 0.7219 进行校正。测定结果如下表2。

(3)对所测的全岩样品的值进行拟合得出了良好的线性关系,得出如下的Rs--Sr、Sm--Nd等时线 图

1、图2:

图1

(4)测定结果:

上述测定结果表明,对于香炉山矿区同一矿石中共生的两种矿物,采用不同的定年方法,在测定实验误差范围内获得了基本一致的年龄结果,既白钨矿Sm--Nd等时线年龄为121±11Ma(95 %可信度),石英矿物Rb--Sr 等时线年龄为128±3Ma(95 %可信度)。147 Sm/ 144Nd-143Nd/ 144Nd 和87 Rb/ 86 Sr-87 Sr/ 86 Sr比值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完全可满足构成等时线条件,其测定结果还是可信的。据此可以推测,香炉山白钨矿床形成的时间域应该在120Ma~130Ma,即相当于早白垩世晚期。该矿床的白钨矿及其共生石英矿物的等时线年龄与区内花岗岩岩浆侵位所发生的时间(126.2 ±2.6Ma。95 %可信度)有明显的耦合关系,表明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的花岗岩岩浆作用有关。

上述结果也初步显示,赣北的钨矿与赣南的钨矿在成矿时代上有所区别。大量的资料表明,赣南主要钨矿的成矿时代不只是燕山晚期的白垩纪(如荡坪钨铍矿130.5Ma,李华芹等,1993),更多的是出现在燕山早期的侏罗纪(陈毓川等,1989;王登红等,2007;刘善宝等,2007),如大吉山(150.4Ma)、漂塘(150.2Ma)、淘锡坑(154.4Ma。陈郑辉等,2006)等。总体上,侏罗纪在赣南以钨矿为主,在赣北则以铜多金属为主, 包括德兴铜多金属矿床(157 ~170Ma)和永平铜矿(155Ma);白垩纪在赣南以多金属矿化为特色,如铜坑嶂钼矿(134Ma。许建祥等,2007)、岩背锡矿(128Ma,梅玉萍等,2007),在赣北则出现钨矿,除香炉山之外还有阳储岭(134Ma)和大湖塘(143.9Ma)等。

但是,对于赣北浮梁青术下钨矿、东乡枫林钨铜矿及皖南际下钨矿的成矿时代还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层控型矿床,有的认为是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型(陈毓川等,1989),还需要深入研究。

第六章 综合信息找矿

综合信息模式找矿方法是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具体的自然景观,运用MapGIS 处理的地质、物理、化学等矿产信息为主线,综合各种勘查技术的应用前提,合理的配合使用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提供各种找矿信息,提高找矿研究程度,已达到找矿目的。

6.1 综合信息找矿背景

赣北香炉山地区是赣北重要的钨多金属矿集区之一。20 世纪80 年代,赣西北大队在赣北香炉山地区找到了江西省最大的超大型矽卡岩(角岩)型白钨矿床,提交WO3金属量21.8万t,WO3品位达0.64%。之后矿区外围找矿工作从未停止,但收效甚微。2004 年,该队开展“江西省修水县香炉山钨矿外围钨多金属矿资源前景预测研究”工作,在充分分析研究区内以往地质、物探、化探成果和最新找矿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区内各类异常信息进行处理(刘勇、周贤旭,2010),重点解剖香炉山特大型白钨矿床,重新系统建立了矿集区构造控矿模式、蚀变分带模式、成岩成矿模式及综合找矿模型。突破矽卡岩白钨矿床钨矿体主要受岩体及寒武系不纯灰岩接触带控制的思路,认为矿体产出受接触带+ 层间破碎带的联合控制(图1),同时,控矿层位由原来单一的∈2y 地层扩展为∈2y,Z1 l,Z1n,Z2d,Z2dn 等多层位,圈定了香炉山—张天罗、上坳岭—横山、大岩下三个找矿靶区,预测可新增WO3资源量20 余万t。图1

刘勇、周贤旭等人针对对香炉山钨矿床做了此方面的研究,是以香炉山钨矿田的地质、物探、化探、矿产等综合信息图为基础, 以运用MapGIS 处理的地、物、化、矿产信息为主线, 综合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运用特征分析数理统计方法, 划分出成矿可能地段、找矿可行地段及找矿有利地段。以成矿条件有利程度、找矿信息的强弱、预测依据可靠程度及各类信息的提取、关联、转换、合成, 按找矿优度及找矿序率, 划分预测靶区。

6.2 综合信息找矿步骤及结果分析

1.进行数据的准备与建库:(1)数据准备

数据库的空间范围为X:323 900 0-324 600 0、Y: 385 320 00-385 440 00,建库比例尺为1:2.5万。地质底图为香炉山地区1:2.5万地质图;物探、化探资料数据来源于1970年代中期至1980 年代末期区域物探、化探资料。各矿床、矿(化)点资料来源于相应矿区或工区的各类地质报告。另外部分资料来源于一定项目的野外调研和勘查成果。(2)建库内容。

将地质找矿模型用GIS空间数据库表达出来。建库的内容包括:基础地质图层:建立各地质要素的点线面图层并赋以相应的属性;物异常图层: 航磁异常图;化探异常图层:Cu,Au,Ag,Pb,Zn,Sn单元素异常图。

2.进行找矿信息量的计算和结果分析:(1)原理和方法

信息量计算法也属于BAYES统计分析方法。其实质是用综合找矿信息量的大小来评价地质因素、标志与研究对象的关系密切程度。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如下:

式中I为A 标志j状态提供事件B(有矿)发生的信息量;P(B /A)为A标志j状态存在条件下事件B实现的概率;P(B)为事件B 发生的概率。

根据概率乘法定理, 上式可变为:

具体计算时, 总体概率用样本频率来估计:

式中N j 为具有标志值Aj 的含矿单元数;N 为研究区中含矿单元总数;Sj 为具有标志值Aj 的单元数;S为研究区单元总数。

然后计算每个单元中各标志找矿信息量的总和, 其结果反映各单元找矿远景的大小。

(2)综合找矿信息量计算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已准备的地质、物探、化探数据, 在MapG IS空间分析平台上的矿化区文件与地质标志状态区文件、研究区文件与地质标志状态区文件及单元格区文件前二种相交分析的结果区文件相交再相交分析, 得出在矿化区内各地质标志状态的区文件、各研究区内各地质标志状态的区文件(易文萍, 2006), 然后应用MapGIS平台分别统计分析出矿化区内和研究区各标志分布的单元格数。计算统计时, 进行逻辑二态变量取值, 用“1”表示地质标志存在, 用“0”表示地质标志不存在。

最后计算出各地质因素、找矿标志所提供的找矿信息量如下表6.1

表6.1 香炉山地区钨矿综合找矿信息量计算表

上述综合找矿信息量所反映的结果, 与成矿地质异常分析结果基本相符, 说明利用各种地质标志对本区角岩型白钨矿床的矿化异常的信息量, 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该区各种致矿地质异常对钨矿化富集的影响关系。所以, 可以利用成矿有利信息量定量研究有关角岩型白钨多金属元素的富集与成矿预测问题。

6.3 综合信息找矿意义

利用综合信息找矿方法, 并基于MapGIS平台进行大比例尺成矿预测是在充分收集以往地质、物探、化探、矿产等综合资料的基础上,运用M apG IS处理的地、物、化、矿产信息为主线, 从已知到未知, 综合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运用特征分析数理统计方法, 划分出成矿可能地段、找矿可行地段及找矿有利地段, 并以成矿条件有利程度、找矿信息的强弱、预测依据可靠程度及各类信息的提取、关联、转换、合成, 按找矿优度及找矿序率, 划分预测靶区。

其意义归纳如下:

(1)综合信息找矿是多年来行之有效的一种惯用找矿方法,其内容与形式也是随着现代地质科学的进步而丰富发展的,属于大比例尺成矿预测范畴,是运用众多地质专家总结出的一系列反映矿床空间组合的理论指导找矿的具体体现。(2)此方法简单易行, 其预测所圈定的找矿可行地段及找矿有利地段, 显示出一定的找矿潜力,是在已知矿床外围实现找矿突破的有效方式。

(3)其始终是发现新矿床,增加储量的主要途径,其方法简捷、经济而又科学。当现代成矿理论尚未取得重大突破之前,它依然是地勘队伍找矿的重要法宝。随着日臻完善的各种找矿技术方法的应用,使其收到更好的找矿效果。近年新发现的重要矿床,绝大部分是在已知成矿区(带)以及老矿山的深部和外围、或对老矿区(或矿点)重新再认识、再勘查的结果。

(4)综合利用各种找矿方法,进行有效的综合研究分析,将有利于以尽量少的勘查投入取得较好的勘查成果。

第七章 找矿前景和找矿方向

随着矿床的开采,揭露的地质现象越来越多,地质研究程度也不断提高,对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规律也认识的越来越深刻。由于相似地质环境下,应该有相似的成矿系列和矿床产出,相同的地区范围内应该有相似的矿产资源量,可以运用成矿预测的相似类比理论以及求异理论、定量组合控矿理论指导本地区深入找矿和其他相似地区的找矿。

7.1 找矿前景分析

(1)成矿地质条件

矿田内地层出露齐全、岩性各异, 各级构造发育, 岩浆活动频繁, 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地层出露有中元古界双桥山群, 上元古界震旦系, 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及志留系等。其中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系含W, Cu较高, 下震旦统岩组Pb, Zn较高, 下寒武统王音铺组炭质页岩中Cu,Sn,Mo,V较高, 为本地区主要的赋矿岩系。背斜构造及其次级北东向断裂构造不仅控制着地层的展布, 而且控制着岩浆的侵位, 是成矿热液运移的重要通道,为本区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特别是对矿床的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接触带及层间破碎带等对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等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为本区主要的储矿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尤其以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最为显著。它不仅本身富含大量成矿热液, 而且其夹带的巨大热能常常使成矿元素活化运移、沉淀成矿。区内绝大多数矿床(矿体)形成于岩体中或在其周围产出。

(2)工作程度高、资料丰富

矿田工作程度高,资料广,找矿信息多。区内做过大量矿产勘查工作, 形成了大量地质资料, 汇集了大量找矿信息, 为本次预测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但是以往工作相对来说,主要是针对点上,矿床点地质工作和研究程度较深,而“面上工作”相对较弱;参与工作的系统和单位众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资料信息相互交流和沟通不够,因此,制约了找矿工作的突破。(3)矿化信息

矿田内大——中型矿床分布密度大,物化探异常发育,特别是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及航磁异常点多面广,强度高或浓集中心明显,热变质作用、围岩蚀变和矿化普遍发育。

综上可见, 本区成矿地质条件好, 找矿信息丰富, 找矿前景广阔, 只要通过新的找矿思路, 运用新的找矿理论, 充分收集以往各项资料, 进行资料二次开发, 采用有效的勘查手段, 在该区再找到一些大型钨多金属矿床是有可能的。

7.2 找矿方向

通过对香炉山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系统总结了综合找矿信息和找矿前景的基础上,对香炉山深部及外围进行了成矿预测,并取得了以下几点找矿方向:

(1)本区有良好的背斜构造,富含钨、铋等成矿元素的燕山晚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层纹构造发育并且具变质晕圈的泥质灰岩,云英岩化为特征的围岩蚀变,以及差异明显的航片影像异常,可指导找矿。在矿区西部1-3km范围内,仍属于背斜倾末区,矿区以东背斜延伸数公里,此背斜核部及其附近,有多处找矿标志,有些地段的深部已经发现白钨矿矿体,成矿条件很好。赣北及其邻区有燕山晚期花岗岩侵入的正向构造区(带),亦是良好的找矿靶区。

(2)利用综合找矿信息量成矿预测方法, 并基于MapGIS平台进行大比例尺成矿预测是在充分收集以往地质、物探、化探、矿产等综合资料的基础上,运用M apGIS处理的地、物、化、矿产信息为主线, 从已知到未知, 综合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运用特征分析数理统计方法, 划分出成矿可能地段、找矿可行地段及找矿有利地段, 并以成矿条件有利程度、找矿信息的强弱、预测依据可靠程度及各类信息的提取、关联、转换、合成, 按找矿优度及找矿序率, 划分预测靶区。方法简单易行, 通过育才所圈定三个找矿可行地段及四个找矿有利地段, 显示出一定的找矿潜力。并根据找矿优度及找矿序率的大小, 排列出四个找矿有利地段的找矿潜力优劣程度, 其中与香炉山、张天罗、大岩下已有矿床相吻合, 说明该方法进行成矿预测是有效的。而在坡塘、上坳岭地区地质工作程度较低, 目前尚未实现找矿突破, 因此在今后的地质找矿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可望在该区实现地质找矿工作的新突破,以发现中--大型的钨多金属矿。

(3)对于赣北浮梁青术下钨矿、东乡枫林钨铜矿及皖南际下钨矿的成矿时代还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层控型矿床,有的认为是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型(陈毓川等,1989),还需要深入研究。但无论如何,赣北香炉山(及阳储岭)等大型钨矿白垩纪成矿时代的确定对于区域找矿也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意味着燕山晚期在赣北--皖南的确存在钨的大规模成矿作用(虽然比不上赣南),但在全国也是重要的;另一方面,对于燕山晚期的岩浆作用及其成矿效应就需要综合评价,不只是单独分析其铜(如德兴大型铜矿)、铅锌(如银山大型铅锌矿)、银(如冷水坑超大型银矿)、金(如金山大型金矿)、锡(如曾家垅大型锡矿)、锑(如宝山锑矿)的成矿潜力,还需要考虑钨的找矿前景,达到综合评价的目的。有的矿床本身就是钨和铜等有色金属伴生或共生的矿床(如枫林钨—铜矿),显示赣北地区良好的找矿前景及方向。

当然,更多悬而未解的问题有待我们运用各种新方法、新技术以及各种理论去回答并论证;更多未知的矿床等待我们综合利用各种地质找矿方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地球物理找矿方法、遥感找矿方法、工程技术找矿方法去进行预查、普查、祥查、勘探。

第八章 结束语

通过此次报告的编写,我真的受益良多。

选定香炉山钨矿床,也许只是偶然中被这个地方的名字吸引。然后我查阅了很多文献资料,即使真正与这个矿床相关的资料仅有5篇,但是相似类比理论告诉我们,矿床之间是具有相似性的,其他与之成因或者地质相关的同类矿床也对此矿床的分析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我查阅不少与之有关的资料并加以阅读、分析、归纳总结,对香炉山钨矿床有了很大的认识。

平时在课堂中,关于找矿的有些知识和理论、方法有点听不懂。首先是构造应力场分析在矿床预测的应用方面的一些概念模糊,其次最关键的是对于物探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方面仍然不是很了解,在此次报告中,一方面由于所阅读文献欠缺,另一方面,自己本身在物探方面不甚了解,提及的较少。但是总体上,通过这次报告,我对综合勘查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即使自己的能力有限,成果水平一般,我也获益匪浅。

通过报告的编写,我了解了各种勘查技术在香炉山钨矿床发现过程中的应用过程以及找矿工作的一般过程,即通过各种找矿技术方法,包括地质,物探,化探等,得到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信息,从这些信息中进行成矿信息的提取,然后进行矿化信息分析,剖析成矿地质条件,总结成矿规律,然后进行成矿评价,指导下一步工作。并且,值得强调的是,在应用综合勘查技术中,要以地质为基础,根据需要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分析信息的时候,要以地质理论为依据,这些方法所得到的结论都应该用地质理论进行解释。

当今社会找矿现状呈现的情况不容乐观,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利用加速增大,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及矿产品日益商品化,找矿难度的日益增大,找矿费用也在不断提高,但矿床的发现率不断降低,特别是大矿,富矿寻找难度更大。现今,我们找矿的工作重点,难点也在于已发现矿床的外围及深部,同时虽然我们找矿费用不断增大,但矿床的发现率却不断降低„„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改善,无疑,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求我们地质勘查人员应具备更强的业务素质,用更加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理论进行找矿勘查工作。所以,每时每刻,我们,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并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与此同时,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提取文献中的重要信息,并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当然,此次报告也为我将来的毕业论文或者其他论文的编写规范性奠定了基础,我知道了很多关于论文的一些知识。

最后诚挚的感谢李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教导,老师辛苦了!

参考文献

[1]周贤旭.2006.香炉山地区找矿前景初步分析[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S1): 204.[2]赵鹏大.2002.“三联式”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J].地球化学,27(5):482-488.[3]郑玉清, 王建琼.2004.滇东地区铂无模型定量成矿预测与评价[J].地质与勘探, 40(3): 20-29.[4]刘勇,周贤旭.2010.基于MapGIS综合找矿细心香炉山钨矿田钨矿资源预测.东华理工学院学报.[5]杨明桂.2004.江西北部多属成矿地质[M].北京: 中国大地出版社.[6]易文萍.2006.MapGIS在地质成图中的应用--多种数据源套合成图[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S1): 207.[7]陈耿炎.1990.香炉山隐伏白钨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地质与勘探,26(6):15~20.[8]张家菁,梅玉萍,王登红,李华芹.2008.赣北香炉山白钨矿床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地质学报。[9]田邦生,袁步云.2008.赣西北香炉山钨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高校地质学报.[10]程超,兰晓平,吴水生,胡静云,林峰,彭府华,李庶林.2011.香炉山钨矿特大采空区地压微震监测技术应用研究.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1]尹贤刚,李庶林,黄沛生等.2006.微震监测系统在矿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26(1):65-68.[12]武耀诚,冯祖钧等.1982.南岭钨矿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的定量分析及矿床规模的统计预测.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13]朱焱龄,李崇佑,林运淮.1981.赣南钨矿地质[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4]黄步轩.1957.白钨矽卡岩矿床地質及其找矿勘探方法[J].地质与勘探(中文).[15]李惠,何厚强,金双明,张西平等.1987.赣南脉钨矿床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地质山勘探.[16]李崇佑,许静.江西及邻省钨矿成因类型[A].江西省地质矿产局.江西省地质局钨矿地质论文集.[17]许跃初,刘雨,孔树林.2007.广西大厂矿田矿床地质条件与成矿模式研究[J].矿业快报.[18]朱焱岭,李崇佑,林运淮.1981.赣南钨矿地质[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二篇:侦查技术与方法(范文模版)

并案侦查是公安机关在侦查破案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常规的重要的侦查措施之一。是指通过信息交流、分析判断、现场勘查、案情分析、初步侦查等方法和措施,认为在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发生的一系列案件,有许多共同之处,可能是同一个犯罪分子或同一伙犯罪分子所为,于是把这些案件串连起来,一井组织专案侦查,进行由此及彼,由一案挂多案的一种侦查措施。可

以实施并案侦查的条件很多,如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作案的时间、地点、环境,作案工具及手段方法,遗留痕迹特征等。[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并案的方法大体有三种,一是以人串案,“人”可指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也可以指被害人的特定性特征;二是以案串案,即几起案件类型相同、情节相似;作案目标、作案手段、作案过程有共同点。三是以物串案,即依据物证串案。根据现场遗留痕迹、遗留物、作案工具、赃物等与案件有关物品进行串案;根据当前刑事犯罪。特别是严重刑事犯罪的一些特点,犯罪分子大流窜、跨区域、连续作案,集盗、抢、杀人、放火等罪行于一身的特点。要求侦查人员在侦查实践中,注重串并案侦查,并敢于、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学会辩证思维。

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观点。这两个观点为我们准确、及时、大胆地实施并案侦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一、并案侦查是实施中发展的观点

犯罪分子并不是生来就是罪犯,他有一个成长、成熟的过程,其自然特征或体貌特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而改变。另外,犯罪分子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其生理、心理、习惯有相对的稳定性,其作案手段和方法会形成一种定势,有相对稳定的犯罪活动规律,但是犯罪分子特别是惯犯、累犯,他们在每一次作案后必然会有一个恢复心理平静、调整心理状态、揣摸作案手法、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他们为了提高下一次作案成功的把握性,增强逃避打击的能力总是尽量地克服一些心理定势,有意制造假象,干扰侦查视线。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国际间交流的进一步普遍和加深,犯罪分子犯罪方法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如某一犯罪分子在前几年采用踹门入室,“白日闯”盗窃作案,今天随着防盗门窗的普及,犯罪分子不得不研习技术开锁以达到作案目的。禁绝已久的毒品犯罪改革开放以后又死灰复燃,犯罪分子受高额利润的诱惑,由原来的盗窃抢劫等刑事犯罪变为毒品犯罪。如果一犯罪分子在前几年还只是小偷小摸的话,今天变成持枪抢劫、杀人越货的江洋大盗并不足为奇。犯罪的心理状态、方法手段等都有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犯罪分子在每一次作案得逞后,其犯罪欲望不断加强,主观恶习不断加深,犯罪能量步步升级。这本身就是一个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可见,无论是从案件还是案犯来看,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在侦查实践中要注意运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案件和案犯,成功地进行串并案侦查。

二、并案侦查实施中联系的观点

事物的相对稳定性体现了其自身的同一性,同一性是我们认识和区别事物的基础。系列性案件的犯罪主体是同一的,案件必然在某方面具有同一性即案件的不变性特征,这是串并案侦查的基础。不论是以人申案、以案串案还是以物串案,串的是“案”,案件与案件串起来的根据是案件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存在于案件的任何一个或几个环节中、通过认真细致地现场勘查,综合系统地分析判断,结合已经掌握的犯罪情报资料,找出案件之间的相关联的痕迹物证、手段方法、侵害目标、时间地点、主体特征等串案因素,这些相关联的因素是相对稳定的,依此进行串并案侦查并非难事。目前就串并案侦查中容易忽视的一个因素是案件之间的外在的联系。许多案件之间可供我们实施串并案侦查的相关联的稳定性的因素极少,本来应该申案分析、并案侦查的却没有实施,往往使我们错失破案良机。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完全相同的两起案件。侦查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案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善于发现案件之间的外在联系。

首先,要敢于善于跨案别实施并案侦查一些惯犯、累犯为了逃避打击,学会了许多反侦查伎俩,作案前化装改变性别形体,使目击者难以描述体貌特征;现场伪装破坏,遗留的有价值的相对稳定的痕迹物证极少。有的犯罪分子在甲地作案,乙地销赃,丙地匿藏。为了增加作案能量,有效逃避打击,往往要用盗抢来的钱款购买枪支弹药。案别不同,地区跨度大,很难实施有效的并案侦查。但是我们的思维是可以超越任何界限的,通过认真系统的案情分析,快速及时的信息反馈,综合运用各种侦查措施,运用辩证思维,发现案件之间的串联条件,实施并案侦查是完全可能的。

其次,犯罪分子虽然经过周密的谋划准备,但在作案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此时,犯罪分子可能会改变初衷,其结果是预谋的和已经实施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类案件。这就要求侦查人员不能只就案论案,要及时、全面掌握犯罪动态、犯罪信息,熟知犯罪情报资料,作到耳聪目明,头脑中要始终有专案意识。对于任何显性或隐性的蛛丝马迹要高度重视,“上纲上线”,不可轻易放过,错失良机。如某一派出所抓获一个人室盗窃的犯罪嫌疑人,派

出所的同志并没有轻易就案论案,因为在该地区不同时期连续发生几十起入室强奸妇女案件,影响极大。干警大胆假设,果断地将该犯罪嫌疑人向入室强奸系列案件上“靠”,结果一举侦破了此系列大案。审问得知犯罪嫌疑人尾随一单身妇女准备入室强奸,恰巧该妇女从后门出去了,犯罪嫌疑人便临时起意顺手牵羊,盗窃财物。

随着犯罪情报资料建设的不断完善,随着对新形势下犯罪的新情况新特点的认识的不断深入,随着侦查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各级公安机关的侦查部门对并案侦查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对案件在思想上和认识上的辩证思考。并案的思路进一步拓宽,通过勘查现场、现场访问;通过敌情交流和技术交流会议;通过分析检索犯罪情况资料;通过专门的调查研究;通过协查通报和通缉材料;通过区域性联防协作等方法串并案侦查,有效遏制刑事犯罪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笔者认为这也是“大刑侦格局”构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三篇:培训方法与技术

培训方法与技术

人员培训是一项在时间和金钱等各方面花费都比较大的工程,组织对不同人员的素质要求的抽高也有轻重缓急。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培训的投资效益,就必须根据组织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确定培训对象和选择培训方法和技术。好范文版权所有

(一)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是指员工不脱离岗位,利用

业余时间和部分工作时间参加的培训。这是企业应用最普遍的培训方式。有几种在职培训的方法可供选择:师带徒式的培训、工作岗位轮换以及岗位指导训练等。

(二)脱产培训

脱产培训是指员工离开工作岗位,去专门从事知识或技能的学习。它又分为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两种。无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脱产培训,下面的一些方法和技术都是在日常开展的培训工作中应用得比较广泛的,可供选择的。它们是:课堂教学、视听技术(电视、录像、电影、录音带)、计算机辅助指导、情景模拟、学术会议与讨论、角色扮演、案例研计、好范文版权所有高级游戏、讲座、多媒体技术、新员工培训学校等。

第四篇:田野调查技术与方法范文

田野调查技术与方法

一、调查的目的及其作用

简言之,田野考古调查就是运用一套适合本地情况的田野调查方法,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下发现更多的古代文化遗存,以利于更好地保护和研究。

田野考古调查主要是指对古代遗存的地面勘察,其基本目的就是发现古代遗存,特别是那些由于年代久远而被掩埋于地下的遗址。其作用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说:

1、考古调查是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准备阶段

我们在发掘一个遗址之前一般先要对这个遗址的年代、性质及堆积的情况有所了解,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发掘方案,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同样,要对其采取保护措施,亦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调查是发掘和保护工作的准备阶段。

2、考古调查是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

考古调查不仅仅是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的一个准备阶段,也是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有些情况下既使不发掘,只要调查工作做得细致、深入,也同样能够解决一些学术问题,特别是在宏观上讨论一个地区内的遗址密度所反映的诸如人类共同体的规模,不同时期人类活动情况的变化,及某种文化和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等问题时,考古调查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相比较,其优点是工作周期短,工作面积大,耗费资金少,其不足之处则是在获取资料方面,远不如发掘所获那样丰富和系统,因此由其所揭示的问题的深度也有局限,诸如遗址的文化性质、形成过程及系统编年等问题的解决都还有赖于正式的田野发掘。所以考古调查和发掘是田野考古中互为补充的两种研究手段。

二、考古调查的对象和分类

1、考古调查的对象

考古调查的对象是古代人们遗留下来的物质遗存及其相关的各种现象,具体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A 遗址 指古代人们从事生产、生活及各种社会活动,并以物质的形式保留下来的空间场所,是人们各种活动形成的遗迹,遗物的集合体,其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如居住址、城址、矿冶址、陶窑址、古战场、古道路、庙宇、石窟寺及墓葬等等。

B 遗迹 主要是指在遗址中由一次短期的人工行为造成的、固定的物质遗存。这里所谓的短期行为当然不是指几小时或几天,而是指人们一次性内容连续的工作结果。由此产生的结果也可能经过了多次后期修整和扩建,但其基本形态和功能都是第一次工作时就被确定了的,所谓固定的物质遗存是指这些物质形式一旦形成便不能随意搬动。如房屋(F)、窖穴、灰坑(H)、水井(J)、陶窑(Y)、墓葬(M)、石窟等等。

C 遗物 是指通过人工行为而生产、并被使用的、可以被移动的物体,如常见的石器、陶器、青铜器、玉器、瓷器等等。

D 遗痕,是指人们在活动过程中遗留在遗迹、遗物上的痕迹。如遗留在陶器上的指纹,地上的足迹,墙壁上的工具痕,道路上的车辙等等,它同时也是遗迹、遗物的一个构成部分。

E 自然遗存,这是权宜的称呼,其内容包括:人和动物的遗骸、粪便、植物、土壤、岩石等等,当然这些遗存多是存在于遗址中的,通过对它们的分析研究也能获得许多反映人类生活状能的信息。

2、考古调查的分类

根据调查的技术手段和调查对象的不同,考古调查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我们按调查目的的不同将考古调查分为下面两大类。A 普查

普遍调查的简称。是指对一个地区范围内所有古代遗存的调查。也常常被称作“文物普查”。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解调查地区内文物古迹的年代及分布和保存情况。多为配合文物古迹的保护和管理而进行,所以这类普查活动也多由各地的文物管理部门来组织实施。B 学术调查或称专题调查

这种调查是有明确学术目的的调查。调查对象的年代和类别多相对比较集中,出于不同的学术目的,还可以再细分为不同的类别。

A 区域性文化面貌的调查,这种调查多以自然地理区划为单元来进行。B 某类遗址或遗迹的调查,如城址、石窟寺、古代建筑、崖画等等。C 环境考古调查等。

调查目的和对象的不同,运用的手段方法也会有所区别,当我们以某种内容为主要调查目的时也不能完全忽视其它方面的内容,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三、考古调查的方法和技术

1、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①计划制定,在调查之前应该围绕调查的目的来制定出一份详细的调查计划书,以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区域范围,调查的时间、调查的手段和方法,经费的预算等内容。

②人员组成,国内的考古调查在人员配备方面一直显得很单纯,一般多是只由考古专业人员组成,近年来开始稍有改变,一些别的学科的学者开始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实际上在考古调查过程当中吸收别的学科专家参加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地理学、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方面的专家。这10 一点国外的做法值我们的借鉴,因为调查活动是一项集体工作,特别是对一些大规模的调查,人员组成尤为重要。

③资料准备,为减少工作的盲目性,调查之前必须做好资料的准备工作,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A 文献资料:这又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地区的古代文献,如地方志之类;二是该地区已往的考古文献,看看是否过去已有过考古工作。B 收集有关调查地区的地理生态情况,特别是古代的,以便自己尽可能地置身于古代的生态环境中来改虑问题。

C 地图对考古调查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大比例的地形地貌图,它可以帮助我们选择调查路线和重点调查地点,将调查发现的遗址标入地图,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古遗址的分布规律及其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关系。地图上的一些地名对我们的调查也常常会有很大的启发作用。现在有的工作渐渐开始利用航空照片,若有条件也可采用,若能判读航片,效果会更好。④ 物质准备

调查的对象不同,所需物质亦有区别,总而言之有以下几类物品是应该必备的:

A 调查工作所需器材,包括手铲、镐、铣、罗盘、皮尺、钢卷尺、海拨高度仪、三角尺、绘图小平板、绘图纸、调查记录表,笔记本、铅笔、橡皮、各种包装纸、包装袋、塑料袋、标签本、望远镜、照像机、三角架、暗袋、胶卷等。

B 生活用具和药品

C 有条件的话可配备交通工具、汽车、直升机之类,脚踏车也很有用。

2、考古调查路线的选择

依调查对象的不同,其路线选择的方法也各异。

调查地点和对象明确者自然不存在路线选择问题,直奔目的地便是。但到了目的地之后也还有个选择问题,一般情况下以先察看田边地头和沟坎断崖为好,农民在整修田地或耕作时往往会把地里拣出的瓦块陶片之类的东西扔弃在田边地头,我们可以根据这些遗物约略了解遗址的包含物并根据经验判断其时代。而沟坎的断面则可以提供遗址文化堆积的剖面,并时常可见到墓葬、灰坑、房屋等遗迹现象。如遗址上或附近有动土工程(砖瓦窑、水渠、屋基等等)时亦应仔细观察。

那么寻找和发现现遗址的调查路线如何选择呢?一般说来,遗址的分布是有其一定规律的。因为古代人们在选择居住地点时也要受自然环境以及主要经济活动和社会组织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史前社会,自然环境的作用尤为明显。人们总是尽可能地选择那些接近水源,又可免水祸,背风向阳,交通便利,可利用资源丰富的地点来居住。史前人的生产力水平远比现代低,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也相对要弱些。加上人口密度小等原因,所以他们选择居住地点的标准比现代要高。在自然环境变化不大的地区,史前或古代的遗址往往是和现代的村落交错或相迭分布的。从这种角度理解,我们可以选择以河流(特别是一些大河的支流)为主干线路,以河两岸的台地或阶地为主要调查面,又以现在的村落及其附近地区为主要调查点的调查路线。

但是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地区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人们选择居住地点的标准也会有所区别。如黄士高原地区的史前遗址多座落在今天距河床高数十米乃至上百米的顶上,其原因是河床不断下切的结果,是古今条件发生了变化。又如自然环境不同,黄土地区的史前遗址一般坐落在比较开阔的河流阶地上,既靠近水源又有可供从事生产活动的场地;黄河下游及苏北地区可能因河流常常汜滥的原因,遗址多位于高于今地面数十米的“固堆”上;江南因河湖密布,为避水患,遗址多位于一些被称为“山”、“岗”、“岭”的丘陵上;在一些沿海潮间带和湖畔则时常可见贝丘遗址和沙冈遗址。

总而言之,考古调查路线的选择要结合调查地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一方面要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仔细的分析,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利用以往已有的考古经验。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少走弯路。

3、遗址的发现和勘察内容

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以及利用遥感技术,航片判读等手段虽然都可发现遗址,但要确认,必须经过实地的勘察。在确定了一处遗址之后,需进一步勘察的内容至少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遗址的规模,也就是遗址的分布范围。常常用平方米或平方公里来表示。遗址规模的确定一般可根据地表遗物的散落范围及遗迹的分布范围来推测,若能和暴露的文化层相结合。其推测会更准确些,有时可借用钻探的手段,在推测的范围附近再打几个探眼,以进一步的验证。

②文化层堆积,通过暴露的断面观察了解文化层堆积的厚度、层位的堆积状况、不同地点的堆积差异和不同文化层的分布等情况,如果断面理想,观察仔细,有时可以起到正式发掘的效果。如果可供观察的断面较少且不理想,视调查目的之需要,也可采用钻探和试掘的方法,钻探一般只能了解文化层的厚度,技术高超者也能辩出层位来。但对文化层中的包含物则多不能了解。试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后面要介绍的“探沟法”,还有一种是利用现成断面进行解剖发掘。这两种方法除可以帮助了解文化层堆积的厚度和分层情况之外,还可进一步了解各文化层的年代(由包含物推测)。

③遗迹分布,对遗址性质的判断来讲,遗迹的分布是至关要紧的。一个遗址往往包括有居住区、墓葬区、作坊区等等,而这些遗迹往往是可以根据地区的踏察来发现的。暴露在断面上的遗迹现象一般比较容易辩认,有时根据地面遗物的采取也可以做出遗迹分布的推测。如破碎陶片和灰土常见的地点往往是居住区,和制作业有关的工具,半成品和废料较多的地12 方则很可能是作坊区;而墓葬所在的地方一般很少有暴露在外的遗物,如遇到完整陶器或有人骨的时候,则需格外仔细观察周围的情况,很可能附近就有墓葬或墓地。

④遗物采集,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通过对采集遗物的分析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遗址的年代,文化特征乃至遗址性质等问题。采集的对象包括人工遗物和自然遗物两部分。视目的之不同,采集方法亦可有所区别。归纳起来有下述几种:

A 全面采集,指对暴露在外的遗物无论其大小破碎程度,全部采集。据我所知,这种方法还很少被采用,一方面是做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则是对这样做的意义到底有多大,是否值得这一点还尚未被充分理解。

遗址上的遗物分布是平均的,一是数量的多寡不等;二是遗物的种类也可能多有不同,如果人为扰动不大的遗址,地面上暴露的遗物所反映出的差异很可能是反映了地下埋藏遗迹的功能的不同,据此可以初步判断遗址中日常生活区、作坊区、宗教活动区、墓葬区的分布情况。但是地面扰乱情况严重的情况下,采取这种方法后的分析结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采用这种办法以保存状况较好、地面上甚少干扰(建筑物等)、作业比较容易展开的遗址为好。进行全面采集时应将整个遗址区划为面积相同的网格,统一编号,然后分区采集,分别在图上和采集物上用图和文字标明采集地点,以避免发生混乱,便于以后的分析研究。

B 局部采集,这种方法的出发点和全面采集是一样的,其目的亦是想通过地表遗物的分布情况来了解地下遗迹的分布。其具体方法是在遗址上设立若干采集区,(采集区的面积和采集条件应尽量相当)并编号、绘图示意,然后全面采集各区内的遗物。

C 随机采集,这是现在调查中最常用的方法,因为简单、省力。但同样因为是随机的,所以采集到的东西就带有很大的偶然性。通常我们去一个遗址调查,总是先拣取保存较好,个体较大并具时代特征的遗物,如陶器的口沿和一些石器、骨器等。这虽然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该遗址的年代,文化特征等问题,但其资料的局限性很大,它只能证明该遗址有什么,而不能说明该遗址没有什么(小规模的发掘都有同样的问题)因此据此所了解的遗址内涵只能是粗浅的。

D 剖面采集,这是一种我认为比较好,但尚存争义的方法。若想对一个遗址的纵的方面(时间的延续)有所了解,除根据以往的考古经验对遗物进行观察分析而获取信息之外,进行剖面采集的方法是最理想的。当在遗址上遇到有较好的剖面时(堆积层位清楚,包含物丰富)可分层采集遗物,实际上是发掘的方法,即先分清层位关系,并绘出剖面层位图,然后逐层清理。所采集遗物也要正式编号。这种方法所采集的遗物因为有明确的层位关系,其研究价值和正式发掘物等同,而和由地表上采集者是不一样的。有一点需要说明的,就是根据一两个剖面所采集的遗物虽然也可能进行分期,但就整个遗址来说仅此还是远远不够的。

对采集的遗物要尽快地清洗、拼对、统计,并选出标本、绘图、照像,这些将在下面详细介绍。

采集的遗物一般应在现场就包装好,并在现场写上标签,以免和别的遗址的采集物相混。

⑤年代判断,这多半是根据采集遗物来进行的,有的剖面采集也可帮助完成这项工作,此外还有C14等手段所用测试称本的提供。这项工作不一定在田野阶段完成,但若能及时做到这一点,调查效果会更好。

⑥除上述几项内容之外,还有一点需格外强调的,那就是对遗址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的观察。因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行为必然会同周围的自然环境发生密切的联系,在现代考古学的研究中,考古学家们越来越自觉地把对环境的研究作为自己的任务,并把它作为聚落形态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遗址环境的调查大约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A 地形和地貌。即观察遗址周围的地形特征,看有无高山、河流,是平原还是丘陵,或为盆地等等,因为自古至今地形特征会发生一些或大或小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向有关的专家们请教,如果是比较晚近的时期发生的变化,可向当地的百姓打听亦可。

B 资源。是指对人的生活和生产有关的动植物和矿物资源的调查,土壤情况,主要栽培作物,附近是否有矿藏、岩石方面也应注意,因为和制作石器有关。这方面的调查最好还要采集土样,进行孢粉分析,这是了解古代环境最常用的方法。

⑦若有条件,能把对遗址所在地现代的生产、生活状况做一民族学或民俗学方面的调查也是有益处的。不懂现在也就不好理解过去,不懂过去,也不好理解现在。现代有些民族的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古代还是比较相近的,比较考古学研究中大量借用民族学材料的道理就在于此,不懂现在的稻作栽培方面的知识,如何去研究稻作起源的问题呢?生产工具方面的研究亦有同样的问题。

4、考古调查的记录

调查记录是整个调查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记录的准确、客观、细仔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分析研究。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已有一套比较周密的记录方法,其内容主要包括文字、绘图、照像三个部分。

①文字记录。只要是照像和绘图不能充分表达的内容,都应有详尽的方字记录,其内容通常以表格的形式填写,包括:调查日期、路线、人员、遗址名称、位置(经纬度)、高程、规模、周围自然环境、保存现状、文化层堆积情况(土质、土色、包含物)、遗物、遗物的分布,采集标本,年代及文化性质推测等等。表格的形式可视需要自行设计。文字记录的要求是详细、准确。②照像记录。其特点是真实,直观。一般可用彩色反转片和黑白片来拍摄(数码相机),用彩色负片也可以,有条件的话可以兼用,照像记录一般是拍摄遗址地形(所谓全景)、地层剖面,遗迹或遗物暴露、分布情况,若调查古建或石窟寺,照像记录就更为重要了。在拍照时应逐张登记所拍内容,时间及所用光圈、速度以积累摄影的经验,并避免遗忘或和别的内容相混淆。

③绘图记录。其内容约有以下几项

A 遗址位置图,可借用现成的地图来制作。现在一般各县均有分县地图、标遗址所在位置的时候这种图比较便捷(小区域位置)。

B 遗址地形图,有时候也可以借用现成的五万分之一的地形图(以万分之一的地形图最为理想),这种地形图属保密性质,有时借用比较困难,现在已比较容易获得,用起来比较方便。

C 遗址平面图,以1/1000或1/5000为宜,这种图多需实测,此图需反映遗址的范围,附近自然环境特征(河流、阶地、道路等)、现代地面标志物(农舍、电杆、窑场等),可观察到的遗迹、遗物的分布范围,钻探的位置,采集区的位置等。

D 遗迹平、剖面图,1/10或1/20的比例。E 断面的剖面图,比例同上。F 遗物图,1/1-1/4比例。

5、几种考古调查技术

①钻探 这种技术源于盗墓,其工具名“洛阳铲”,是洛阳的盗墓贼用来探寻古墓的工具。我们今天用这种工具的技术已相当的成熟,而且很普遍,可根据探出的土质、土色和包含物的不同,判断地下的堆积情况,对了解墓葬的分布,遗址范围和大型宫殿基址及文化层的堆积厚度等都有较好的效果。但不能据此了解细部结构,而且使用不当会对遗址造成破坏,进行钻探时要慎重,打过的探眼最好用石灰或砂土之类回填,以便区分和原地层的不同。探孔的分布可视需要而定,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梅花点”的布局,即在1平方米的范围内钻5个孔。

②航片判读 利用航空照片来发现古代遗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格林·丹尼尔把考古空中摄影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14年以前,当时人们认为空中摄影在记录已知的古迹方面具有辅助价值;第二阶段从1914年至1939年,采用精确定点垂直和倾斜角度拍摄,来寻找当时不为人所知的遗址,靠的是土壤、阴影和庄稼所显示出来的特征;第三阶段从1939年,即第二次大战开始,战争使空中摄影的范围大断扩大。这一阶段采用立体镜观察大面积范围内完整的垂直复盖区域。丹尼尔还说空中摄影已经成为考古发现和记录的一种主要工具。如果一名考古学者不能像看地图那样通晓航空照片所反映的内容,那么他就不能被认为受过全面的训练。我国目前的情况似乎还处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刚刚开始,还没有普遍展开。前者为一些大型发掘工地和揭露遗址的空中摄影记录,殷虚、偃师商城、唐长安城等均拍摄过这类照片。后者如宁镇地区土墩墓的调查。等。

③电阻探测 本是地质勘探的手段,其基本原理是:“在地面施加电压,通过测定电阻率,来寻找地下的遗迹。石头和粘土的电阻率是随孔隙中含水量而变化的,所以随着湿度的变化其电阻率就相应发生变化,如果地下遗迹是石质的,用这种方法就很好,据说对夯土之类也较敏感,具体操作方法请见参考书。

四、区域系统调查方法简介

系统区域调查(systematic regional survey),又称全覆盖式调查法(Full-Coverage Survey),有些中国考古学家将之译为“拉网式调查方法”。它是以区域聚落形态研究为目的的考古调查方法。与单纯的以发现考古遗址并一般了解遗址内涵为目的的传统调查方法不同,区域系统调查法强调的是对特定区域内不同时期、不同文化阶段之间聚落形态的变化过程进行动态观察和研究。现在,区域系统调查法已成为聚落考古和聚落形态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区域系统调查方法简史及其在中国考古调查中的实践

区域系统调查是聚落考古的必经步骤,20世纪40年代,戈登-威利秘鲁维鲁河谷的调查,揭开了聚落考古的序幕。1985年,在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召开的全美考古学会上,大家认为,区域系统调查不但为聚落形态的变迁,而且通过对遗址的等级状分布、遗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聚落中心的转移等现象的揭示,为进一步考察特定区域内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过程提供必要的依据。这次会议标志着区域系统调查法已经处于成熟阶段。

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考古学者与国外考古学者合作,开始将区域系统调查方法应用于中国考古学实践中,已有的案例可举以下数端:

中美洹河流域考古队;《洹河流域考古研究初步报告》,《考古》1997年10期;中国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人类学系:《河南颖河上游考古调查中运用GPS与GIS的初步报告》,《华夏考古》1998年1期;中美两城地区联合考古队:《山东日照两城地区的考古调查》,《考古》1997年4期;Gideon Shelach, 1998.A Settlement Pattern Study in Northeast China: Results and Potential Contributions of Western Theory and Methods to Chinese Archaeology, Antiquity 71, pp.114-127.《中国北方的一个聚落考古研究:西方理论与方法在中国考古学中的研究结果及启示》;陈星灿等:《巩义市聚落形态考古调查取得丰硕成果》,《中国文物报》1999年5月19日第一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16 南第一工作队:《河南灵宝市北阳平遗址的调查》,《考古》1999年第12期;内蒙古赤峰地区的调查等。区域系统调查的方法

所谓全覆盖与系统的含义:野外调查,覆盖面的面积要全面、系统,二是指记录的系统性(包括地图的和文字的)。

(一)调查准备:

(1)确定研究区域(一般是自然区域,或是流域或是盆地),重要的是这样的区域应该有比较好的考古学基础,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序列和文化分期比较清楚,这是开展调查和研究的必要基础。

(2)主要研究目的及相关问题的设计,应熟悉调查区域内相关资料及以往研究概况。

(3)调查出发点。研究区域一旦确定,就可以选择一处已知的较大规模的遗址,并以此为中心,向西周扩展调查的范围。

(4)熟悉陶片和对相关遗迹现象;

(5)季节的选择,最好选择在深秋与冬季。

(6)调查工具:(a)最重要的是1:10000以上的地图。(b)调查工具,主要有照相机、指南针、对讲机、GPS等;

(7)调查人员:对陶片有较高断代能力的专业人员及熟悉当地情况的文物部门的人员。

(二)调查方法

队员在规定的路线上,沿直线徒步前进,当间隔超过50米时,则以Z字形前进。其中一人持图,持图者除记录自己发现的遗存外,还要时刻注意其他队员所在的位置,相邻队员要互相协助,确定遗址的范围,通知相关的发现。到达调查线路的终点时,要在地图上记录每位队员所获得的信息。

分区采集遗物,田野中初步分析陶片,选择标本,进而在室内进行详细研究。遗物要分区采集(遗址代号、分区号、采集人姓名和日期等。)

对古地质地貌的调查;对现代手工业作坊的调查;对调查区域民俗习惯的调查;对对区域矿产资源的调查。

(三)与传统调查方法的微小差异:

(1)调查所发现遗址的绝对数量上,如山东两城镇地区的调查,其中80%的遗址是新发现的;内蒙古赤峰地区的调查,记录200处遗址,但只有20处是以前发现的;在巩义地区,三分之一的遗址是新发现的;辽宁一个调查先进县等等。(2)遗址的范围不是根据文化层的分布和遗址的隆起程度来确定的,而是根据陶片等遗物的分布确定的;分区记录方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于那些多个文化(期)共存的遗址,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每一个文化(期)遗存实际分布地区域。(石家河的调查:对石家河遗址群的分布、空间结构、功能结构和兴衰过程的新认识)。

(3)调查内容上的差异。

(4)最大的差异在于记录方法上的差异,调查的结果最终都要落实在地图上。一般来说,有几个文化或文化期,就有几副聚落分布图,如此,既能够从横的侧面上了解不同文化乃至不同文化期遗址的分布情况,也能够从纵的方面考察该地区从早到晚聚落形态历时的发展演变。为了便于考察聚落与聚落、聚落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聚落图要标出河流、山丘等明显的地理标志。

(5)调查结果的差异。如区域系统调查方法要得出:a区域内各文化时期聚落等级(聚落等级、面积幅度、遗址数量);b各文化阶段遗址的数量与面积统计表(遗址数量、总面积、平均遗址面积);c某一时期核心区域聚落群与外围区域聚落群的对比(总面积、不同等级、遗址面积、遗址数量),这些结果都是以往传统调查方法所不能作到的,同时在传统调查方法基础上所从事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研究所缺少的。

世界许多地区的考古实践证明,全覆盖式的系统调查对于研究复杂社会的发展演变过程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这种调查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探索地区内部和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必要经验基础。缺少通过系统区域调查所获得的反映聚落形态历时变化的考古资料,就不可能解决中国早期复杂社会的发展过程和中国文明特质这样的问题。

(四)区域系统调查方法在中国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

(1)如何确定遗址。一两块陶片是否是一个遗址?原生的遗址(石头)?从以往调查结果看,这些微量陶片的遗址大都分布在面积较大的遗址的周围,似乎暗示了这些微量遗物的遗留可能是过去人们在聚落以外空间内短期活动的遗留,有古人“活动范围”、“临时居住地”等方面地含义,因而往往具有特殊地含义。(遗址域catchment)所以,在调查到此类遗址时,一是要忠实记录,二是在研究相关问题时区别对待。

(2)如何确定遗址面积。区域调查方法根据陶片等遗物的分布来计算遗址面积,而按照我国传统做法,遗址的面积是以文化层或相关遗迹的分布来确定的。有些陶片可能是后人搬运的结果。如何统一这一问题尚需讨论。但一定要按照遗物的实际分布记录遗址面积。在同一标准下的记录,其对比意义是相同的。

(3)如何确定不同时期聚落的面积。田野调查中,有关地面所见与实际遗存埋藏状况关系的问题,一直是田野调查中讨论最多的问题。如何更好地确定两者地关系,方法很多,诸如用钻探方法等。

第五篇:库存预测方法与技术

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库存预测方法与技术

会务组织: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培训时间:2010年12月17-18日 北京

培训费用:2680元/人(包括授课费、讲义、证书、午餐等)

授课对象:高层管理者、生产计划人员、物流管理人员、采购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仓储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

培训目标:

·明确MRP的优缺点,学习如何有效的设置订购批量,更好的作好物料计划 ·掌握原材料库存控制的策略及不同物料库存管理重点

·了解库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库存的主要因素,明确如何从供应链管理整体角度去降低库存 ·掌握库存管理的核心“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明确不同库存管理系统的适用范围

·掌握安全库存、动态安全库存、安全时间的设置方法、分享不同企业设置安全库存的经验 ·掌握供应链管理下成品库存的管理重点,学习在需求波动下如何有效设置成品库存

课程背景:

库存是企业心中永远的“疼”,一方面大量的钱躺在仓库中睡大觉,另一方面却常常因缺货缺料等待而丢失客户!而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给企业库存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企业以最低的存货快速响应客户的要求。而实际工作中,计划与库存控制人员常常却面临:

·客户端需求常常发生波动,预测不准,供应商又不配合,怎样设计库存计划和库存水准?

·为什么精心设计的安全库存,往往不安全,不是积压,就是常常缺料?

·为什么上了ERP,物料计划还是不准,不是多余,就是短缺?

·为什么库存成本居高不下,怎样将躺在仓库的睡觉的钱变成现金?

·如何有效的平衡OTD(及时交货)与ITO(库存周转率)的矛盾?

·面临日趋严重的供应链的波动,如何有效进行库存控制? ·大量成品库存减少了应收帐款,在制品的积压又影响了生产效率,大量原材料又增加了应付帐款,如何有效的控制成品/在制品/原材料库存?

而库存问题的解决往往牵扯多个部门!而目前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产品多,客户需求变化大,老板又关注库存成本和库存周转,如何构建敏捷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体系成为企业的关注的重点。

传统的培训,只告诉您“道”,缺乏量化的工具,本次培训将道与术相结合,让您更理性的看待库存!生动的故事,大量实用案例,世界500强库存实践与您共享库存管理的奥秘!

课程大纲:

第一讲:当代库存管理的挑战是什么?

·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的区别是什么?

·库存管理对财务的影响

·部分跨国公司的库存水平

第二讲:如何准确订货以降低库存? 第一节:非MRP物料的订货方法

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独立型库品的两种订货方法

·定量(连续)订货管理法和定期(间断)订货管理法

·经济订货批量EOQ的两大成本关系 第二节:MRP物料的订货方法

·什么是制造资源计划(MRPII)? ·MRP 系统的订货方法

·物料需求计划的案例练习

第三讲:如何提高库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

·需求的两大预测方法

·平均值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和季节性指数法

·需求预测-时间序列方法的案例练习第四讲:如何正确设置和管理安全库存?

·什么是库存服务水平? ·如何计算安全库存和缺货成本? ·安全库存计算的案例练习

第五讲:如何对库存品项进行正确的分类? 第一节:原材料以及MRO的分类方法

·如何准确对生产性采购物品进行分类?

·Pareto(帕累托)分类法和ABC的分类? ·如何界定MRP采购风险的大小? 第二节:成品的分类方法

·产品组合中的八种角色

·产品库存策略

第六讲:如何做好订单导向型的库存管理?

·复合性采购计划制定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明确某生产项目的生产采购活动的结构层次图 第二步:明确各生产采购活动所需工期

第三步:推算每项生产采购活动的“最早时间” 第四步:推算每项生产采购活动的“最迟时间” 第五步:推算“最早时间”与“最迟时间”的时差 第六步:对“最初的采购期估计”进行调整 第七步:原始计划的优化

第八步:编制生产采购计划甘特图 第九步:生产采购计划的跟踪与调整

第七讲:如何提高仓储管理的库存实效性? 第一节:如何提高盘点的实效性

·为什么要盘点?

·如何确定盘点的频率,提高盘点的准确性? 第二节:如何降低仓储管理的损耗?

·仓储管理不当造成的损耗有哪些?

·DF公司的出场流程

·造成报废性损耗的缘由会有哪些?

·如何做好仓库的日常管理

第八讲:什么是“零库存”与VMI?

·JIT与JIC、MRP II 与 JIT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奔驰(MCC子公司)---Smart轿车的JIT供应链 第九讲:如何正确设置和管理库存网络体系?

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供应链网络的两种现状和挑战

·什么是越库管理?

·伊利集团的分销及库存管理信息系统 ·如何平衡库存的集中与分散策略?

第十讲:如何提高信息化对库存管理的作用? ·MRP II、DRP和ERP ·商品条形码和物流条形码

·射频识别技术 RFID与物流EDI ·雀巢与家乐福

讲师介绍:Johnson Zhang

张老师是改革开放后早期海归派讲师。1986年获美国Gerber公司的奖学金赴美国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密西州立大学)留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受聘于美国Heinz(亨氏)集团公司。

张老师曾先后受聘于美国亨氏公司、英国联合饼干公司、美国美赞臣公司等,曾任美赞臣公司的技术及运作总监。从2000年开始,张老师开始自己创业,从事于多行业的经营管理。所以,张老师既有世界500强企业职业经理人的丰富阅历,又有作为企业老板的心得体会。在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张老师曾接受过各种国际国内的职业培训。曾赴加拿大、美国、英国、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考察学习。

曾服务客户:百事可乐、美的公司、立白集团、西子奥的斯电梯、广州本田、广州统一企业有限公司、广州神州数码有限公司、广州屈臣氏集团、雪佛龙菲利普斯化工、立邦涂料广东有限公司、青岛马士基、珠海伟创力科技有限公司、厦门ABB开关等多家企业。张老师的授课富有很强的激情,现场感染力强,风趣,幽默,现场气氛活跃;思维敏捷,反应能力强,看问题较为深刻。

下载香炉山钨矿床找矿方法与技术(综合勘查技术与方法报告)(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香炉山钨矿床找矿方法与技术(综合勘查技术与方法报告)(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质勘查与深部地质钻探找矿技术探讨论文[共五篇]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迅速发展,矿藏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加剧,因此必须不断提高地质找矿效率,满足社会快速增长的资源需求。本文借鉴国外先进深部地质钻探找矿技术展开了具体论述,为我......

    开题报告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

    龙鱼养殖技术与方法

    龙鱼养殖技术与方法 龙鱼是很多观赏鱼爱好者的喜爱的鱼类,其长相像龙而得名,要饲养好龙鱼首先从基础开始饲养。 一、做好心理准备 龙鱼是大型观赏鱼,首先,你需要做好以下的准备......

    四维超声成像技术与方法

    四维超声成像技术与方法 作者:魏晓光来源:安太医院近年来计算机技术革命化的进步被融入超声诊断系统,使得三维容积成像的速度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得到了极大提高,目前已经发展到......

    第四篇 消防安全评估方法与技术

    第一章区域消防安全评估方法与技术要求 1、火灾风险评估分为以下四类:以某个区域为研究对象、以单体建筑为研究对象、以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大型公共活动为研究对象 2、评估......

    课堂教学技术应用方法与效果

    《情绪与健康》 课堂教学技术应用方法与效果 1.师生同唱《歌声与微笑》:【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烘托课堂气氛 2.让学生观看2010冬奥会女滑夺冠视频通过直观教学:【......

    《免疫学技术与方法原理》教学大纲.

    《免疫学技术与方法原理》教学大纲 主讲教师 张双民 齐浩 一、本课程目的和要求 《免疫学技术与方法原理》是为我院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选修课. 免疫学技术是当今生命科学......

    矿产普查与勘探读书报告-现代勘查技术、方法在现代矿产勘查中的综合应用

    《矿产普查与勘探 》课程读书报告 ----现代勘查技术、方法在现代矿产勘查中的综合应用 一、地质勘查技术体系的构成现状 勘查技术根据其研究对象、工作目的、技术实质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