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最新实践 答案(98分)(5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22:4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最新实践 答案(98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最新实践 答案(98分)》。

第一篇: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最新实践 答案(98分)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最新实践 答案(98分)

1-5:ABBAB

6-10:AABAA

11-15:AAABB

16-20:AABBB

21-25:CBBAD

26-30: BCBAC

31-35: ADBCB

36-40 DCBCA

41:ABCD 42:ACD 43:ABCD 44:ABC 45:ABCD 46:BCD 47:ABCD 48:ABCD 49:ABCD50:ABCD

第二篇:2013年证券业后续培训--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最新实践 98分

2013年证券业后续培训—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最新实践答案(98分)判断:1—5ABBBB,6—

10、AABAA11—

15、AABBB16—20、AABBA 单选:21—

25、CBBAD26—30BCBAC,31—35ADBCB36—40 DCBCA 多选:41,ABCD42, ACD43,ABCD44,ABC45,ABCD46,BCD 47,ABCD48,ABCD49,ABCD50,ABCD

第三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家有针对性地出台了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加大科技投入、改善民生、稳定出口等多项政策,一揽子计划已经对遏制经济快速下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9年3季度GDP增速从1季度的6.1%及2季度的7.9%进一步加速至

8.9%,全年GDP增速保8已无太多悬念。

回顾2009年经济形势可以发现,在外需疲弱不振、消费作用仍有限的情况下,扩大投资成为我国刺激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投资的高增长成为我国抵御金融危机保增长的主要动力。统计数据显示: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主导的投资贡献了2009年前三季度GDP增长率7.7%之中的7.3个百分点。

而推动投资迅猛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于扩张性的信贷政策和财政政策。从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第三季度,国家已先后下达了四批共3800亿中央投资,配合地方政府投资和大量信贷资金投放(2009年1-11月我国新增信贷投放9.21万亿,超过2007年和2008年的新增信贷投放之和),有力地带动了地方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

综合而言,2009年经济的企稳回升,政策刺激性的反弹起到主要作用,其持续性成为一大问题。那么,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状况会如何?总体而言,我们认为2010年中国GDP增幅会高于2009年,估计为9-9.5%,但增长后劲不足,呈现“倒V”型的走势。至于经济政策方面,此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强调“明年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明年的经济政策定下基调。但是我们认为保持政策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政策的力度和节奏需要调整,以避免明年经济过热及由此引发的通货膨胀。

一、投资回落,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

在国际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和国内现有政策取向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仍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在基数效应、政策刺激力度有所调整,以及中央可能遏制地方政府投资膨胀势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10年投资增速出现回落,但由于中长期投资项目的惯性等因素,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在27%左右,仍处在较高水平,考虑价格因素,实际投资增速有所放缓。

1.政府刺激投资的政策将继续推动投资增长

2010年,相关投资政策的贯彻落实将使相关项目投资显著增加,促进投资增长。首先,4万亿投资计划中,2010年还有将近6000亿元的中央政府财政投资,将带动另一轮的全社会投资。其次,钢铁、石化、轻工、装备制造和汽车等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新能源发展规划等先后出台和实施,将对相关产业投资起到刺激作用。再次,2009年5月27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下调了城市轨道交通、煤炭、机场、港口等部分行业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等政策效应会在2010年持续显现。

2.中长期贷款的资金将继续支撑项目投资

2009年是投资大幅增长的一年,而大量项目投资的款项依赖于政府财政和银行信贷,由于目前项目贷款主要为中长期,2009年1-11月,我国中长期贷款占比已高达54.7%。为确保经济刺激计划中重大投资项目的资金供给,我们预计2010年信贷结构将出现重大变化:即短期贷款(尤其是票据贴现融资)增长速度将会放缓,同时中长期贷款将继续保持扩张,全年信贷总量增长虽会趋缓,但仍保持高位。在信贷资金的支持下,投资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

3.社会投资会有所复苏,但仍不稳定

2009年,在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下,非国有经济投资加快表明企业投资信心在恢复,非国有经济投资者投资信心恢复突出表现在房地产投资上,2009年1-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投资增长速度平均每月加快1.6个百分点。但民间投资仍有待观察。首先,明年出口虽然会出现反弹,但力度不大,我们估计有5-10%的增幅,这不足以支持大量企业进行新一轮大的投资;其次,2009 年1-11 月,虽然销售面积增长了53%,但开发投资仅为17.8%,投资观望的情绪依然严重。

二、外需改善,但贡献力度有限

2010年中国外需将轻微改善,2010全年的出口贸易额增长5%-10%,进口增长10%左右。外贸对GDP的影响也将由负转正,预计出口将带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分月度数据看,考虑到季节性和基数的因素,2010年各月的进出口增长率将表现出先高后低的状况,但波动相对较小。总体而言,外贸形势的持续回暖有赖于全球经济恢复和调整的步伐,2010年的外贸总额难以达到2008年的水平,外贸仍将处在低水平复苏的状态。

1.世界经济的复苏有利于我国出口的反弹

据IMF的预测,明年全球经济向好,其11月1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收缩1.1%后,2010年将增长3.1%。报告预计美国、欧元区、英国和日本2010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为1.5%、0.3%、0.9%和1.7%。但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仍在,复苏的过程可能是缓慢的,可能面临刺激政策作用效果边际递减以及高失业率的威胁。并且,经济危机的爆发改变了主要发达国家居民的消费习惯,调整失衡的全球经济模式和体系需要时间。因此,尽管明年我国的出口会出现一定的增长,但与过去的高速增长仍有一定的距离。在全球经济没有新的发展动力之前,我国出口的增长仍是低水平恢复性的增长,2010年的出口总额很难回到2008年的高峰水平。

2.贸易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等因素将影响出口的改善幅度

贸易政策的调整方面,我国针对出口增速放缓而采取的出口退税率调高政策,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很小,我们认为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只是减轻了企业的税负,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增加产品的需求。在世界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将进一步加大中国出口恢复的阻力。如美国的轮胎特保案基本上使中国的轮胎难以进入美国市场、欧盟继续对中国的皮鞋征收反倾销税。

人民币汇率方面,在严峻的外贸形势下,我国的汇率基本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制度。由于美元的持续走软贬值,人民币兑其它主要货币(如欧元)则出现贬值的情形,引起了其他国家的高度抗议,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剧。但我们认为,政府对于人民币的升值将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升值的时间和力度取决于外贸复苏的状况。考虑到目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我国出口的现状,2010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仍维持稳定的可能性比较大,升值在下半年的可能性较大,但升值的幅度不会很大,预计不会超过5%。

三、消费持续增长,贡献不断加大

受消费信心回升、消费刺激政策的持续、收入政策的改革以及收入绝对水平上升等因素的影响,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超过2009年,我们预计2010年社会品零售总额增速约为17%-18%,但由于物价涨幅的提高,消费实际增长将会略低于2009年,实际增速约为13%-16%。

1.城市化进程为国内消费提供持续动力

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对消费增长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据测算,当前一个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大体相当于三个农民的消费;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100~12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3倍,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今后几年中国城市化将会进一步加快,将带动周边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此外,农民进城打工将进一步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地区转移,这将促进部份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推动其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变化。

2.收入绝对水平上升、消费刺激政策持续及收入改革政策的深化

2010年,消费刺激政策将持续,如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等等,并且,2010年居民收入分配改革将继续深化。在初次分配上,明年政府将缩小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就业人员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在二次分配上,有望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完善个税制度等。同时,2009年城镇和农村居民前三季度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均高于2008年;国民经济逐步回暖,消费信心逐步增强;以及资本市场回暖,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等因素也有利于促进消费。

四、货币政策方向不变,但力度可能减弱

2010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在年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得到明确,但根据对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形势的预测,我们预计2010年的货币政策将“名松实紧”逐步渐进的退出,在调控效果上逐步回归中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政策的收紧,2010年货币政策仍然相当宽松。

具体而言,我们预计:1.市场的流动性依然十分充裕,2010年我国的M2 增速为18%-20%,M1的增速为17%左右。2.银行新增贷款的发放速度将会从今年异乎寻常的高位上有所减缓,从而使2010年我国新增银行贷款将收缩至5-7万亿元;3.中国人民银行将在2010年

上半年实施更积极的公开市场操作,同时可能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防止信贷增长过快;

4.首次加息在明年年中前不会出现,下半年基准利率可能上调25个基点左右,但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可能先于加息。5.通胀温和可控,2010年我国CPI增速在3%左右,但资产价格上涨将成为调控重点。

五、财政收支矛盾仍突出,赤字保持较高水平

年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积极财政政策的定调,明确了以保增长为目标的财政支出仍保持着重要地位,我们预计2010年财政支出压力不会有明显的缓解,财政支出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但可能将重点从促进投资转移至扩大消费上。而财政收入方面,在2009年的低基数、宏观经济环境好转的正面影响下,我们预计2010年财政收入增幅可能有所回升,但受减收政策因素持续至2010年、消费税改革增量调整(成品油税费改革和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效应的减弱、非税收收入增幅趋稳的作用下,幅度不会太高。

总体来看,2010年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财政赤字继续保持较高水平。我们预计2010年财政赤字仍可能维持在9500亿左右,占GDP比重为2.4%左右。

第四篇: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内河航运展开的新形势

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内河航运展开的新形势

摘要: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内河航运展开的新形势,提出了新河运的内涵以及缔造新河运的方法、方法和需要注意的疑问,对将来内河航运的展开具有指导意义。

要害字:内河航运 供应链 清洁动力 信息技术

河运具有其他运送方法不可比较的优势,首要体现在: 一是内河航道不占地或少占地,节约了许多土地资源。二是能耗小、污染轻,在应对气候变暖、展开低碳交通运送体系中发挥了严肃作用。三是运量大,缓解了公路、铁路运送压力。四是本钱低,可以吸引工业沿江、沿河调集。

河运优势的逐步闪现,推动各地把加快河运展开摆在了更加出色的方位。上海、重庆、广西、贵州、山东等省(区、市)成立了推动内河水运展开缔造的领导小组,统筹推动河运展开,调和处置河运展开中的疑问,有力保证了《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航运展开的定见》的贯彻落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浙江、山东等省(区)联络当地实习专门编制出台了地区性“十二五”内河水运展开计

划。

1、新时代呼叫新河运

金融危机凸显了中国经济展开方法落后的敌对和疑问,暴露了中国工业规划和经济规划不合理的“软肋”。加快经济展开方法转变,一定程度上将对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发作抑止作用,关于动力原材料的需要增速必将放缓,低附加值的加工商品运送需要也将受到影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响。

在这种情况下,河运是继续走粗豪式展开的老路,仍是沿着打造低碳供应链网络和供应疏通、高效、安全、绿色的概括交通运送效力体系的方法前瞻性地策划新方向呢?

将来的河运不一样于传统的河运,这里称之为“新河运”。由于新河运,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没有经验可学习的崭新的内河运送方法,如何计划缔造,就需要我们再思考、再晓得、再探求。

2、新河运的内涵

与传统河运比较,新河运首要有四大区别:传统河运以运量和吞吐量至上,新河运认为总量当然重要,规划更重要,需要注重运送质量;传统河运不注重科学展开、安全展开,新河运走的是疏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经济展开之路;传统河运注重运送计划和物质财富的添加,新河运以人为本,在注重物质添加的一同也注重人的精神财富和社会效益的添加;传统河运仅注重优化水运效力环节,新河运更注重低碳供应链的延伸、运送组织功率、公司自组织性,以及供应链的标

准化、智能化和柔性化。

1、以需要为主导构建恰当超前的河运体系

新河运是一个新理念,不只需要理论上的探求和立异,更重要用新理论指导新河运计划、缔造和展开,通过实习不断丰富和展开新理论,这样循环往复,并在每一次抵达对新河运的更高晓得,推动新河运由初级到高级展开。中国作为生齿大国和经济大国,在新的国际比赛和调规划转方法的形势下,其疏通、高效、安全、绿色的概括运送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足商场需要,然后前进效益和下降物流本钱。向以低碳物流供应链为中间的新河运转型应从三个纬度来完结:一是商品纬度,由装卸仓储向拆装包装、加工、展示、生意、研发、配送、捷运等业务延伸;二是商场纬度,向周边区域、省市、全国甚至全球延伸;三是运营处置纬度,从外延方式向内涵展开转变,从粗豪型向集约化转变,从只注重货品吞吐量向培育港口物流展开业转变,从码头营运商转向港口物

流集成经销商转变。

4、以清洁动力为燃料构建新河运运送体系

尽管水运具有显着的节约资源、环境友好、节能减排的比较优势,可是由于计划较大,其消耗资源、动力、排放污染物和CO2的总量仍不容忽视,展开与运用绿色船舶,下降船舶能耗,成为中国绿色水运展开的基础和条件。交通运送部提出的船舶运送节能减排方针是,2015年与2005年比较,营运船舶单位运送周转量能耗下降15%,单位运送周转量CO2排放下降16%。在缔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布景下,河运计划仍将不断扩大,为减少河运展开对环境、资源、动力和生态等的不良影响,新河运对推广运用LNG等清洁动力、码头岸电、展开绿色船舶提出了火急需要。

5、以信息化物联网为抓手前进物流功率

以低碳物流供应链为中间的新河运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的支撑。运用以信息技术和物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方法习气社会对新河运物流效力速度、安全、可靠、低本钱、低排放的需要,也是习气现代物流展开的重要方向之一。展开新河运需要建立“大物流”理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两头的经济效益都受到不一样程度的损害。这个疑问仍然值得研讨或

探求处置的方法与方法。

在职业处置中如何完结政府有些的有用处置疑问。关于绿色船舶或低碳船舶,政府有些处置的重点是在造船环节仍是运营环节,不一样政府处置有些之间的联络该如何调和?再如政府在供应链和概括运送等方面大约首要管啥,如何才华做到有用处置?

如何处置好技术立异和作用转化疑问。科技立异是新河运展开的要害,是新河运构成商场比赛力的源动力。在中国,造船业与航运业,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前史缘由构成了切开,航运业自身大多时分更为注重商场绩效,却忽略了技术投入,短少长时间展开的战略眼光,尽管大型航企旗下也有船厂,但更多时分是将其作为盈利有些看待,而非作为完结航运立异的“战略基础力气”。

第五篇: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一高管薪酬改革的做法与启示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一些国家企业高管薪酬改革的做

法与启示

摘要:2008年以来,世界一些国家相继推出对企业高管限薪或减薪等措施。本文对这些国家在企业高管薪酬改革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建立科学合理的高管薪酬制度提供借鉴。

关键词:金融危机;高管薪酬;收入分配;经济刺激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一些国家的企业高管薪酬以惊人的速度攀升,据研究机构Corporate Library的一份报告,2006年标准普尔500强公司总裁平均薪酬为1506万美元,比2005年增长11.5%。根据世华科盈对全球19810家上市公司78372位高管的2007薪酬数据分析显示,在薪酬总额超过100万美元的11871位高管中,金融业占26.3%;在薪酬总额超过500万美元的1672位高管中,金融业占34.8%;薪酬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金融业占37.6%;薪酬总额4000万美元以上的高管中有52.2%来自金融业。面对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尤其是企业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的情况下,一些企业高管的天价薪酬也备受指责,其合理性日益受到质疑,高管薪酬制度改革的呼声也日渐高涨。事实上,高管薪酬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和约束职业经理人的经营活动,从而降低两权分离导致的代理成本。但在现实情况下,如果相应的薪酬机制不合理,薪酬不仅不能降低代理成本,反而会成为高管“掏空”上市公司和侵占广大股东利益的一种手段。为此,一些国家相继出台措施,加强对企业高管人员的薪酬监管和改革。

一、一些国家企业高管薪酬改革的做法

(一)实施限薪和减薪计划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瑞典等国家先后对部分企业强制实施了高管薪酬限制措施。其手段主要包括直接控制薪酬水平、指导和帮助处理鼓励过度风险倾向的激励性支付问题、督促监事会更加尽职参与高管薪酬政策制定的过程及更严格和透明的高管薪酬披露要求等。德国除限制高管人员的工资外,对奖金、期权发放和行权、离职费也进行限制,并对接受注资或出售问题资产银行的高管提出50万欧元的年薪上限和其他限制;美国政府在推行金融业救助计划时,规定参与企业的高管年薪不得高于50万美元;瑞典在推出2000亿美元银行担保计划时,要求参加计划的银行必须限制主要高管人员的薪酬。在这种状况下,部分企业也自主降薪。如,德意志银行前10位高管主动放弃了2008奖金,瑞士银行2008年11月17日宣布取消该行级别最高的12位高管2008年的奖金;美国国际集团宣布取消7位高管2008年的年底红利;欧美多家金融机构,包括苏格兰皇家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等也取消或削减了高管年终奖金。此种前所未有的全球行动在很大范围内改变了薪酬惯例,推动了企业高管薪酬制度改革进程。

(二)调整薪酬策略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企业业绩大幅下滑,短期现金压力增大。为此,多数企业不得不调整薪酬策略。如,一些企业在高管薪酬制定和薪酬数据披露时,越来越重视和发挥市场与股东的作用,不仅强调高管薪酬激励必须基于公司绩效,同时许多企业还采用了保守的薪酬策略。据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2009年对欧洲市场高管薪酬实践的一项调研显示,芬

兰、法国、德国、荷兰、瑞士和英国等国家至少有70%以上的公司称其高管基本薪酬定位于市场中位值,而仅有不超过20%的公司称其高管基本薪酬定位高于市场中位值。

(三)完善薪酬激励和约束机制

给高管薪酬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和约束职业经理人的经营活动,从而降低两权分离导致的代理成本。为此,一些国家对高管薪酬激励和约束机制进行了一定调整。一是更注重长期激励。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更多企业减少了短期现金激励,高比例地使用股权激励等长期激励工具。如,美林证券员工绩效薪酬组成由2006年的75%为现金、25%为股票转变为2007年的60%为现金、40%为股票;摩根大通银行将高级管理人员奖金的现金部分降低了25%;瑞士联合银行规定员工现金奖金不得超过750000美元,剩余部分将通过股票奖金的形式实现,且只能在一年内行权。二是长期激励计划多元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企业调整了长期激励计划,从侧重单一股权方式转变为投资组合方式。如,长期激励计划中使用股票期权的公司比例正逐步减小,而限制性股票和业绩奖励工具的使用则逐步增多。同时,为适应组织不同层面员工的需要并激励员工,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逐步使用两个以上的长期激励计划。三是递延高管的现金薪酬。为强化高管薪酬与业绩及公司战略的关联性,越来越多的公司将高管薪酬进行了递延,甚至部分采用了强制性递延。如,威达信集团(简称MMC)对其旗下奥纬咨询(Oliver Wyman)的高管薪酬规定了期限一般为3至4年且为分次行权的递延。美世咨询2008年对13家金融服务机构进行的薪酬调整的调查显示,有46%的公司关注强制性奖金递延计划。其中,15%的公司计划在2008年当年即改变或新设计强制性奖金递延计划,8%的公司计划在2009年采取此动作。另外23%的公司表示有此设想但还未有实施计划。

(四)完善高管薪酬监管机制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一些国家企业高管薪酬的监管漏洞。一是高管自定薪酬现象普遍。目前大多数公司高管的薪酬机制、薪酬标准及支付依据仅由薪酬委员会及其委托的咨询机构专家们确定,不需股东大会批准,一般股东只知公司披露的情况而并不知更进一步的情况。同时,由于现行信息披露和做账方式很难让股东及时准确地了解公司真实情况,股东们虽有权“用脚投票”,但并不能加以有效的干预和控制。二是薪酬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目前,大多数公司的高管薪酬与公司的利润不相匹配,没有与企业经济效益紧密相联。三是高管薪酬支付条件过于宽松。在高管的短期和中长期激励中,公司的短期效益可让高管们拿到高额奖金或分红,大量的股票期权安排又让直接掌握内部信息的高管具有选择行权时机的充分自由度,甚至让高管在公司危机尚未显现时有机会套利,而丰厚的离职金和退休福利也不会因为在职时的决策失误对公司长期业绩的滞后影响受到什么损失,这一切使高管各项薪酬的支付条件过于宽松。面对上述种种监管漏洞,各国对高管薪酬的监管不断加强,披露准则也不断严格化。美国、英国、瑞士、法国和德国都开始逐渐实施高管薪酬控制,并加强高管薪酬的披露要求。其中,美国开始处理鼓励过度风险的激励性支付问题、实行薪酬回溯、限制金色降落伞支付和限制高级行政人员的税务免除额等;英国IIF(国际金融机构)明确指出薪酬应取决于一定时间后风险调整后的绩效,并且FSA(金融服务监管局)对好的或坏的薪酬政策高度标准化,财政部要求对激励政策和薪酬举行听证会。

上述一些国家的企业对高管薪酬的监管与改革措施,一方面,充分彰显了各国政府、企业高管与全民共度金融危机的决心,极大地提振了全民共克危机的士气;另一方面,有助于高管薪酬制度走入合理化轨道,充分调动高管积极性的同时缩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当然,目前采取的限薪措施和企业自主降薪行动只是临时的短期行为。事实上,高管薪酬制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尤其要结合各国国情和企业

发展状况,按照科学化、市场化原则,健全薪酬运行机制,确保高管薪酬制度的科学化、合理化。

二、对我国的启示

为规范企业高管薪酬,尤其是国有企业的高管薪酬,国家相继出台一些措施。如,2004年6月,国资委就出台《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规范高管薪酬。但由于我国仍处于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上企业形态复杂,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千差万别,导致我国高管薪酬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据2001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我国国有企业高管的收入形式以“月薪和奖金”为主,89%的国有企业高管年薪在10万元以下,其中2万元以下的占43%左右,2万元到4万元的占27%左右,4万元到10万元的占19%。2002年,我国开始推行国有企业高管年薪制,规定高管年薪不得超过职工平均工资的12倍。当年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平均为15.7394万元,较上年12.66万元增长24.32%。2003年,国内上市公司高管年薪排前9位的均超过100万元,国有企业高管年薪平均增长26.7%。2006年首次出现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水平高于民营企业的现象,国有企业高管最高年薪均值涨到了344887.35元,中国银行董事长年薪为152.377万元、行长年薪为152.8657万元,民营企业高管年薪则为316803.96元。到2007年,国有保险公司、银行高管年薪均上升到百万元以上,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平均为54.8285万元,比上年增长57.15%,其中董事长年薪的增幅达74.1%,不兼总经理的专职董事长年薪增幅高达91.49%。对此,2008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对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提出了公开质疑,国有企业高管薪酬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面对日趋高涨的高管薪酬和“天价”薪酬的出现,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下,一些企业高管在经营业绩下降的情况下,依然拿着比上年增加许多的薪酬,不得不让人们对企业高管薪酬的合理性产生疑虑,加之美欧国家也相继出台高管减薪、限薪措施,我国有关高管薪酬制度的改革也被提上日程。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2008年12月15日召开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明确要求:央企要减薪不裁员,歇岗不失业。同时还强调,如果企业要降薪,首先就应降负责人的薪酬,然后才能开始考虑降职工的薪酬。财政部也于2009年1月24日下发通知,要求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规范薪酬管理,合理控制各级机构负责人薪酬,并提出国有金融企业负责人最高年薪为税前收入280万元人民币的薪酬“红线”。这些措施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社会团结,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但由于我国仍处于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市场化程度较低,企业形态复杂,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千差万别,导致我国高管人员薪酬问题积重难返。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高管人员的不合理高薪也不是一句减薪作罢,对高管薪酬的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因此,我国应充分利用金融危机这个机遇,不断完善收入分配体系,健全公平合理的薪酬机制和激励机制,以保证企业高管人员薪酬制度的科学化、合理化。为此,应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对我国企业高管薪酬制度做以下方面的改革。

(一)完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

企业高管薪酬的基本前提是“高风险、高收益”。因此,企业在制定高管薪酬时,应增强高管薪酬与绩效的关联度,实现企业业绩和高管薪酬付薪效率最大化。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浮动薪酬管理,发挥奖金的杠杆作用,通过浮动薪酬强化业绩导向。二是在短期内可将现金激励递延发放。当然,虽然递延奖金制度有利于股东,但影响了高管的利益,为此,在递延比例和期限方面应参照世界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但这种方式更适用于那些高管薪酬有充分竞争力且高管薪酬与利润密切挂钩的企业,一般企业应谨慎仿效。

(二)健全高管薪酬约束机制

对企业高管,不仅要有薪酬激励,还要有制度约束。为此,一是合理控制企业经营风险,并将风险因素纳入高管薪酬的考核指标体系内。可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及安全指标和必要的社会责任指标,作为评估高管业绩的内容。二是要建立高管薪酬披露机制,使高管薪酬进一步透明化。国家可要求企业在制定高管薪酬标准后,将其薪酬标准交由企业职工审议。这样,不仅避免企业高管薪酬由高管自己制定的弊端,更有助于增加高管薪酬的合理性。同时,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国资委和国有企业高管也应本着对公众负责、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尽快采取措施公布自身薪酬情况,为我国尽早建立公正合理的高管薪酬制度和实现高管薪酬公正、公平、公开创造条件。三是健全工资法律法规,使高管薪酬制度走入法制化轨道。美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由美国国会通过的国有企业专项法案进行规定。有鉴于此,要规范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防止其失控,我国也应以法制建设为切入点,由国务院乃至全国人大制定法律法规来进行强有力的约束,对高管薪酬的决定程序进行规范,改变目前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的行政考核办法,为职工赋权,大胆引入独立于利益之外的第三方全程审计监督机制,使国有企业高管薪酬透明化。

(三)完善市场化薪酬原则

从长期看,市场化是企业高管薪酬合理制定的趋势。市场竞争机制不仅有助于企业确立最合理的高管薪酬标准,更有利于公众对企业高管的能力和薪酬实施监督。为此,企业在制定高管薪酬制度时要通过比较方式,进一步明确企业高管薪酬水平以及竞争力情况。当然,在进行对比时,要综合考虑自身的行业特征、企业规模和绩效等多个因素,因为不恰当的对比群体往往会提供错误的信息并导致企业无法实现所期望的薪酬定位。因此,无论是高管薪酬评估还是高管薪酬确定,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需要参考更多的外部市场因素、成熟经验及周期性行业的做法,最终实现高管薪酬制度的科学合理。同时,只有坚持市场化、职业化的原则,才能使企业高管薪酬真正与其经营才干、经营绩效以及经营风险相匹配,从而做到让国家放心,让市场放心,让公众放心。

(四)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一些国家企业在治理结构方面的问题。如,董事会及薪酬委员会责任感的缺失,没有花费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高管薪酬方案的监督;非执行董事对复杂的业务缺乏了解,在风险管理方,缺乏专业知识,从而不能对公司运营实现有效的监督。因此,我国企业在制定高管薪酬制度时,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和结构,尤其要解决董事会、薪酬委员会监管不力的问题,做到企业治理结构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力争收到最佳的治理绩效。二是在制定企业高管薪酬标准时应坚持“权责对等”原则。如果企业高管没有尽到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经济责任及职业责任,而在我国这种与责任对称的高薪体系尚没有形成。尤其是垄断性国有企业,凭借垄断资源而获取垄断利润,其高管薪酬必须兼顾社会公平。

下载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最新实践 答案(98分)(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最新实践 答案(98分)(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