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学实习总结
wo实习总结
经过这段时间在银行、证券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的实习,我从客观上对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自己也更加充分地理解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学到了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内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以及各种业务情况等。
交通银行,是中国早期四大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早期的发钞行之一,现为中国五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一。它既是百年金融品牌的继承者,又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先行者。交通银行在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中实现了六个“第一”,即即第一家资本来源和产权形式实行股份制;第一家按市场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设置机构;第一家打破金融行业业务范围垄断,将竞争机制引入金融领域;第一家引进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并以此规范业务运作,防范经营风险;第一家建立双向选择的新型银企关系;第一家可以从事银行、保险、证券业务的综合性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改革发展的实践,为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金融改革起到了催化、推动和示范作用。
交行的优势特点主要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完善的公司治理,健全的机构网络,先进的经营管理,优质的金融服务,良好的财务状况。交行的经营范围和服务业务主要有: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等。在交行的实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银行结算是连接资金和经济活动的纽带,是实现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对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效益,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银行对结算进行了改革,加强了管理,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不少银行、城市信用社和企业存在着不讲信用,不执行结算纪律,结算秩序混乱,结算速度慢,在途时间长的状况,影响了银行的信誉。如何实现结算秩序的根本好转,树立良好的银行信誉,是当前金融工作中非常突出的问题。除此之外,我还对更多与金融有关的实物有了具体的认识。关于银行卡,它分为借记卡和贷记卡,即储蓄卡与信用卡,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信用卡可以透支。交行工作人员还向我们推荐使用交行网银以及手机银行,网银不需用U盾,手机银行也有无卡取款的功能,十分便利。在实际实习中,我还学到营业中的礼仪也十分重要,它包括四大内容:1.解决客户问题2.营业中分流客户3.维护大堂秩序4.有良好的服务态度。现如今,中间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也是衡量银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个人理财业务就是其发展中间业务的重头戏,所以个人理财业务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银河证券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于2007年1月26日发起设立的全国性综合类证券公司。公司被亚太著名金融杂志《金融亚洲》、《亚洲货币》同时评选为2006-2007财年“中国内地最佳经纪业务机构”、“中国内地最佳债券承销机构”和“2007年度中国最佳债券承销商”。它有优越的发展前景,遍布全国的营业网
点、丰富完整的金融产品平台、庞大的客户群体、不断创新的技术手段均确立了它在国内经济业务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公司以雄厚的资金实力、一流的人才队伍、丰富的专业经验、稳健的经营作风,为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
实习时,我们了解了它的主要业务,有证券经济,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等。公司的占地面积不是非常大,但是每天经过它的金钱量已经过亿。证券公司是一个交易的中间平台,是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是完整的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和调节货币以及资金的运动,而且它对整个经济的运行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实践中,我学到许多新的专业名词,如空方:对后市不乐观,正在卖出股票的投资者;多方:对后市乐观,正在买入股票的投资者;建仓:一般是指大的投资者分阶段、分价位有计划地大量购入股票;等等。期间,我对基金的认识也得到很大的提升。上市型开放式基金,同样属于开放式基金。投资者既可以在代销机构也可以在二级市场(股市)进行交易。也就是说,既可以申购赎回基金份额,也可以买卖基金份额。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中,基金的买入和卖出与股票的买入和卖出是一样的,所有的交易是在投资者之间进行的,基金公司并不参与。也就是说,你是从别的投资者手中买入基金份额,不想要的话再卖给别的投资者。再说得明白点,如果没有投资者想卖出自己手中的基金份额,你是无法买到的;如果没有投资者想要买进基金份额,你手里的基金也是卖不掉的。
“股市多风险,入市需谨慎”。股票的风险是多样的,所谓风险,是指遭受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就证券投资而言,风险就是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从风险的定义来看,证券投资风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的可能性损失;另一种是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的购买力的可能性损失。从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来看,证券投资风险可分为市场风险和非市场风险两种。市场风险是指与整个市场波动相联系的风险,它是由影响所有同类证券价格的因素所导致的证券收益的变化。经济、政治、利率、通货膨胀等都是导致市场风险的原因。
虽然投资证券有一定的风险,但通过专业性的分析大多数是可避免的。我觉得选择股票首先应该从以下标准考虑:1.公司成长性是否高,产品是否被市场广泛地接受并应用;2.公司的管理水平如何,是否有品牌优势;3.公司的业绩如何,是否为绩优股。当我选择的股票满足上述的标准时,我会坚定地买入并持有它们。当我买卖股票的时候,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到以下几点:1.相信自己的分析与选择。2.要冷静地分析市场的变化。3.要做到快,准,狠。股票不单是钱的“游戏”,更是人的心理“游戏”,所以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工作人员还告诉我们,金融行业是不会退出潮流的,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和金融机构商业化经营程度的不断加深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的涌入和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将改变单一的国家垄断模式,金融组织体系会因此而加强,所以他告诉我们金融行业的前景非常好,社会地位也相当高。
在保险公司的实习体验与在银行和证券公司的实习体验都不同。
保险是个特殊的行业。它对工作人员与客户的交流要求很高,还还要求工作人员接触实际,了解社会,增强劳动观点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因为人身保险的推销工作有一些特点,第一,推销工作具有服务性,表现为,在客户购买保险之前,应根据客户的需要,帮助客户设计保险方案,选择适当的险种;客户购买保险之后,根据保险需求的变化和新险种的出现,帮助客户调整保险方案,确保其财务稳定。第二,保险工作需要丰富的知识。它不仅仅是一份合同,更是一个家庭经济计划。它牵涉到法律、医学、税金、金融投资、社会学方面的知识,还要考虑到客户的家庭情况、收入状况、心理能力和消费习惯等等。第三,工作灵活自由,人身保险推销工作可由员工自行选择工作时间、地点以及对象,按照个人计划自行安排。第四,推销工作还有独特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要领。所以,各个保险公司都十分重视保险推销人员的培训与开发。
在实习过程中,我知道了要融入这个行业,必须培养从事经纪中介工作的业务能力,了解并熟悉保险代理人的日常业务和工作流程,学会进行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解决经纪中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虚心学习,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在实习中拜广大工作人员为师,虚心学习他们的好品质、好作风和好的工作方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合格的经济工作者,培养艰苦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热爱专业、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做保险代理人首先是做人。我们同客户打交道,首先要诚信,要善于与人沟通,这样客户才会信任我们。只有“人”做好了,保险才能做好。
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近一个多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
实习中有苦有甜,平坦的大道上多个门槛是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这个门槛也许是障碍也许是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门票。
第二篇:金融学 毕业实习总结
金融生产实习
2011-2012年第二学期
管理与经济学院经济系
10级金融学二学位
指导教师:赵敏学生姓名:张旭远
学号:200910405215日期:2012-6-
3实习总结
在毕业在即时候的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金融业务摆到一起时,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走向工作岗位、进入社会正是另一阶段学习的开始。毕业实习是大学课业里最后的一门课程,也是正式步入社会前对四年大学学习的一次检验。本次实习的方式主要是听讲座,看为主,为期五个周。
这次实习,除了让我对金融行业主要就业方向基本业务有了一定了解,并且能进行基本操作外,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收获颇大。此次毕业实习是我步入社会前的一个平台,为我今后踏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首先感谢太平保险给我这个机会让我来到这个集体,在公司为期一个天的实习是我走出校门,踏入社会的第一步,这个阶段是我从学生步入职场的重要的过渡,对我来说有很大帮助,为我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这几年大学里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再学习。虽然这次实习的业务多集中于比较简单的前台存贷款业务,但是,这有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金融业务的流程,使我在金融单位的基础业务方面,不在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我觉得在学校和单位的很大一个不同就是进入社会以后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要对自己办理的业务负责。如果没有完成当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那职员必须得加班;如果是不小心弄错了钱款,而又无法追回的话,那也必须由经办人负责赔偿;如果业务不精通,损失的不仅是你更是顾客们的宝贵时间
其次,我觉得工作后任何人都必须要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并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做一行就要懂这一行的行规。在这一点上我从实习单位同事那里深有体会,比如,有的业务办理需要身份证件,虽然客户可能是自己认识的人,他们也会要求对方出示证件,而当对方有所微词时,他们也总是耐心的解释为什么必须得这么做。现在银行已经类似于服务行业,所以职员的工作态度问题尤为重要,这点我有亲身感受。人总免不了丢三落四,身份证没带又赶时间,因为没能办理而愤愤不平,粗言秽语的会一大堆。难免会点燃无名之火,硬碰硬到底谁怕谁?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心中有准则能约束自己。职业准则不允许你这样,也不能够如此。之前在柜台实习时,也发现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比如:对待客户的态度,首先是要用敬语,如您好,请签字,请慢走;其次与客户传递资料时必须起立并且双手接送,最后对于客户的一些问题和咨询必须要耐心的解答。这使我认识到在真正的工作当中要求的是我们严谨和细致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发展。
最后,在这次实习里每一位给我们做过演讲的人,你们都是我的老师。我虚心学习经验,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多思考,多总结,多请教,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积极性。我觉得到了实际工作中以后,学历并不显得是最重要的,主要看的是个人的业务能力和交际能力。我深刻的体会了这一点。学历只是一张证书、只是代表你接受的文化教育的程度,但并不能完全的展现个人。以实际说话,也许你能说出很多新兴词汇,可是顾客不懂,那你就算不上是个优秀的员工。实习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多月,但是我感觉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我要感谢我的信用社的老师们,当我在业务上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教他们时,他们都会悉心帮我解答,使我大大提高了对信用社务的熟悉程度,这对我的实习经历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我体会到,将我们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与更多的实践结合在一起,使一个专科生具备较强的处理实务的能力与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才是我们实习的真正目的。
第三篇:金融学总结
金融学总结
第一章.货币概述
1.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根源于商品,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自发的产生。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2.货币的类型:实物货币(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与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的货币,但实物携带不便、不能分割易磨损)、代用货币(一般形态是纸质的凭证亦称纸币,成本低,避免流通中的磨损和有意切割,降低运送成本)、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通常由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期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包括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
3.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应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
4.货币的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亮的大小事,发挥价值尺度职能。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流通的媒介,就执行流通手段职能。③贮藏手段。当货币由于各种原因退出流通界,被持有者当做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就停止流通,发挥贮藏手段职能④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单反方面转移时,执行者支付手段职能。⑤世界货币。随着贸易的发展,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着世界货币职能。
5.铸币是指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并标明面值的金属货币。
6.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造的铸币。特点是自由铸造、无限法偿、磨损公差。
7.辅币的特点:限制铸造、有限法偿、自由兑换
8.无限法偿: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
有限法偿:每一次支付行为中使用辅币的数量受到限制,超过限额的部分,受款人可以拒绝接受。
9.“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10.金本位制又称金单本位制,它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其主要形式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11.现代货币制度主要特征:
各国的本位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纸币在本国范围内有无限法偿
不和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不能兑换成任何贵金属
纸币通过信贷程序发放
流通中的货币不仅指现金,也包括银行存款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1.信用:已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
2.信用的特征:价值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以相互信任为基础;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3.信用制度,即为约束信用主体行为的一系列规范与准则及其产权结构的合约性安排。主要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
4.商业信用:主要类型有赊销、分期付款,预付贷款,补偿贸易。优点:调节资金余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节约交易费用、加速商品流通。局限性:严格的方向性、产业规模的约束性、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
5.消费信用方式:赊销方式、分期付款方式、消费贷款方式
6.国际信用类型:出口信贷、银行信贷、市场信贷、国际租赁、补偿贸易、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7.信用的经济职能: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将社会资金利润率平均化、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运行、提供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综合反映国民经济状。
8.信用工具,亦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自金融同时所欠发的、证明债券或所有权的各种据偶法律效用的凭证。几种典型的信用工具:①票据:商业票据(商业期票、商业汇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银行票据(银行本票、银行汇票),支票②信用证③信用卡④股票⑤债券(政府债券(公债券、国库券)、公司债券、金融债券)。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偿还性、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信用工具的价格:①股票价格:股票行市=预期股息收入/市场利率②债券价格:债券转让的理论价格=债券票面金额×(1+票面利率×实际持有期限)
9.金融衍生工具: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的信用工具。其功能有:转移价格风险、形成权威性价格、提高资产管理质量。
10.利息的分类:①按计算日期不同: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②按计算方法不同,单利、复利③阿爸性质不同,名义利率、实际利率④按管理方式不同,固定利率、浮动利率⑤按形成方式不同,官方利率、市场利率⑥按所处地位不同,基准利率、市场其他利率
11.费雪效应:当语气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储蓄减少而投资增加,如果金融市场是一个不受控制的完全竞争性市场,结果是利率上升;而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时,储蓄增加而投资减少,结果则是利率下降。这种预期通货膨胀变化因其利率水平发生变动的效应称为费雪效应。(纯实物分析)
12.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供给Ms是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因此,货币供给独立于利率变动。货币需求L则是内生变量,取决于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公众的流动性拍你好冬季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交易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无关,投机动机形成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比。用L1表示交易需求,L2表示投机需求,则L1(Y)为收入Y的递增函数,L2(i)为利率i的递减函数。货币总需求可表示为L=L1(Y)+L2(i)。然而,当利率下降到某一水平时,市场就会产生上升的预期,这样,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达到无穷大,这是无论中央银行供应多少货币,都会被相应的投机需求所吸收,从而使利率不能继续下降而“锁定”在这一水平。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问题。流动性陷阱相当于货币需求险种的水平线部分,它使货币需求线变成一条折线。
13.IS-LM框架下的利率决定理论:当投资于储蓄相等时,实体经济部门达到均衡。即I(i)=S(Y)①以IS曲线代表投资等于储蓄时的收入(Y)与利率(i)点的组合轨迹,则IS曲线上任一点,实体经济部门均处于均衡状态。②以LM曲线代表货币供求均衡时收入(Y)与利率(i)点的组合轨迹,则在LM曲线上的任一点,货币部门均处于均衡状态③只有当实体经济部门和货币部门同时达到均衡时,整个国民经济才能达到均衡状态。在IS曲线和LM曲线向教室,均衡的收入水平和均衡的利率水平同时被决定。
14.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①宏观调节功能(积累资金、调节宏观经济、媒介货币向资本转化、调节收入分配)②微观调节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
第三章 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买卖金融工具以融通资金的场所或机制。特性:交易对象具有特殊性;交易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同一性;交易价格具有一致性;交易活动具有中介性;交易双方地位具有可变性。
2.金融市场的分类:①短期/长期②直接/间接③一级/二级④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证券市场、保险市场⑤现货/期货⑥有形/无形⑦综合/单一⑧国内/国外。一级市场:(发行市场、初级市场)通过发行新的融资工具以融资的市场。二级市场:(次级市场、流通市场)通过买卖现有的或已经发行的融资工具已实现流动性的交易市场。
3.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交易主体(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供应主体、需求主体)、交易对象(货币资金)交易工具(信用凭证/信用工具/金融工具)、交易价格(资金价格、证券价格、外汇价格、黄金价格)
4.金融市场的功能:资本积累、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反映经济
5.货币市场:短期借贷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短期债券市场、回购市场、CDs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
6.同业拆借市场: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临时性资金村头调剂的市场(狭义);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广义)。特点:进入市场的主体有严格的限制;融资期限较短;交易手段比较先进;交易额较大;利率由供求双方议定。
7.回购市场:按照交易双方的协定,有卖方将一定数额的证券卖给买方,同时承诺若干日后将该种证券如数买回的一种方式。
8.CDs:是商业银行改善负债结构的融资工具,其流动性为它的发行和流通提供了有力保证。特点:不记名,课转让流通;金额固定,起点较高;必须到期方可提取本息;期限短,一半在一年之内;利率有固定,也有浮动。
9.资本市场:①股票市场:股票发行市场、股票流通市场。股票的特点:长期性、流动性、风险性、投机性。②长期债券市场。影响长期债券发行价格的因素:市场利率、市场供求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财政收支状况、货币政策、国际间利差和汇率的影响。股票的价格=奶奶收益/市场利率;中长期债券价格=本本利和/(1+市场利率)n
10.金融工具的特点:偿还性、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
11.证券的交易方式:现金交易、信用交易、期货交易、股指期货交易、期权交易
第四章 金融机构
1.金融机构的基本类型:存款机构、投资性金融中介机构、于恶性的储蓄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
2.金融机构的功能:接受存款、经纪和交易功能、承销功能、咨询和信托功能
3.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中央银行(四种形式: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二元的~、跨国~、准~),商业银行,各类专业银行(特点:专门性、政策性、行政性)(主要种类:开发银行、投资银行、进出口银行、储蓄银行、农业银行、住房信贷银行),非金融机构(保险公司、退休或养老基金、投资基金、邮政储蓄机构、信用合作社),外资、合资金融机构。
4.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政策信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第五章 商业银行
1.善业银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而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是现代金融体系的主体组成部分。
2.商业银行性质:专门经营货币信贷的赢利性的金融企业。
3.商业银行的职能:①信用中介: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将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起来,通过资产业务,将所集中的资金 运用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去。(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济活动特征的职能)②支付中介: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我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③信用创造④信用中介⑤金融服务
4.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①建立原则:竞争、稳健、适度。②形式:单元制、分行制、持股公司制、连锁制。
5.商业银行的业务:①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股本、盈余、债务资本、其他资金来源),各类存款(火气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商业银行的长、短期借款。②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证券投资业务。③中间业务:商业银行从事的按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6.银行资本的作用:①吸收银行经营的意外损失,保护银行正常经营②提供经营启动资金③为银行拓展新业务提供资金④有助于公众树立对银行的信心
7.银行资本的类型:股本、资本盈余、未分配利润、补偿性准备金、附属债务
8.商业银行经营原则:①盈利性:银行利润=利息收入+其他收入—利息支出—其他支出—税收。②流动性原则。③安全性原则。(衡量盈利水平的标准:利差收益率=(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盈利资产; 银行利润率=净收益(净
利润)/总收入;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资本盈利率=净收益/资本总额。衡量流动性的指标:现金资产率=现金资产/流动资产(储备资产); 贷款对存款的比率=贷款/存款;流动性资产对全部负债(贷款)的比率=流动性总产/全部负债(贷款总额);超额准备金;流动性减易变性负债;资产结构比率=流动性资产/非流动性资产; 存款增长率减贷款增长率。衡量安全性的指标:贷款对存款的比率;资产多资本的比率;负债对流动资产的比率;有问题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率)
9.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资产管理理论(商业贷款理论、资产转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特点:综合性、适应性。遵循原则:总量平衡、结构对称、分散性。管理方法:缺口管理法、利差管理法、系统管理法)
第六章 中央银行
1.央行产生的经济背景: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银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央行产生的客观要求:政府对货币财富和银行的控制;统一货币发行;集中信用的需要;建立票据清算中心;统一金融管理
2.中央银行的类型:单一型、复合式、跨国型、准央行型
3.央行的性质: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地位的特殊性: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者,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重要工具,政府在金融领域的代理,在国家控制下的一个职能机构。业务的特殊性:不以盈利为目标,而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服务。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发行的货币,同时也接受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管理的特殊性:是行政管理机构,但不仅仅凭行政权力,更多的是采取综合行政的、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
4.央行的职能:①发行的银行: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制定货币发行的规定及其保证制度;发行的银行券是筹集资金的主要来源。②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管理政府资金;为政府提供信用;代表政府管理国内外金融事务③银行的银行:保管和调度一般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作为最后贷款人的银行;作为最后清算人的银行④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的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监督和管理金融业
5.关于加强中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的认识:①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②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表现在多方面: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权直接受制于中央政府;行为目标的多重性,难免与货币政策目标发生一定的冲突;再贷款供应和外汇占款弱化了中国人民银行的信用独立性。③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央银行维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工作效率,更好的实现中央银行保持货币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在这方面,中央政府与中央银行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
第七章 货币需求
1.货币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
2.货币需求的分类:微观/宏观;名义/真实
3.费雪交易方程式:MV=PT中:M表示货币的数量,V表示货币的流通速度,P表示物价水平,Y表示交易总量。并得出:V是由制度因素决定,可是为常数;T与产出水平保持一定比例,相对稳定;因此,P和M的关系最重要。结论:要使价格保持给定水平,就必须使货币量与交易总量保持一定比例。
4.剑桥方程式及其货币需求方程:Md=KPY。Md—货币需求量,P—物价水平,Y—总收入,PY—名义总收入,K—PY与Md的比,即一年中人们愿意以现金余额方式持有的货币量占商品交易量的比率。
5.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M=PT/V。M—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P—商品价格和水平,T—流通中的商品数量,PT—商品价格总额,V—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
6.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包括:持币的交易动机、持币的谨慎动机和持币的投机动机,相应地人们持币的需求包括:货币的交易需求、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在这三种需求中,一般假定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是加性可分的,谨慎需求由于不宜单独分离出来,分别归结到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之中,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由下列两个部分组成:M=M1+M2=L1(Y)+L2(r)其中M1表示加以冬季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是收入Y的函数;M2表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r的函数;L是流动性偏好函数,因为货币最具有流动性所以也就相当于货币需求函数。曲线L1与利率无关,所以是一条与货币需求横轴垂直或与利率纵轴平行的直线。但L2则与利率有关,利率越高,货币需求越少;反之,利率越低,货币需求越多,所以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L1与L2曲线相加为货币总需求曲线。图中表明:①既然L因收入多少而增减,那么L曲线也应随着收入变化而移动。②当利
率降低到某一低点后,货币需求就会变得无限大。这好似,没有人会愿意持有债券或其他资产,之愿意持有货币。这就是著名的“流动性陷阱”。当利率降至r0是,货币需求曲线变成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变得无限大。
7.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M/P=(Y, W, rm, rb, re, 1/P·dp/dt, U)M-个人财富持有者持有的货币量,即名义货币需求量;P-一般物价水平;M/P-个人财富持有者持有的货币所能支配的实物量,即实际的货币需求量;Y-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收入;W-物质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rm-预期的货币名义收益率;rb-固定收益的债券收益率;re-非固定收益债券(股票)的收益率;1/P·dp/dt—预期的物价变动率,即实物资产的名义报酬率;U-货币的效用以及影响此效用的因素。这个公式认为:①Y作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收入多货币需求具有重要作用,进而推测货币存量与Y的壁纸是相对稳定的,所以货币需求也是稳定的。②rm表示货币民意收益率。说明货币主义考察货币的口径已大于过去各学派对货币考察的口径。
第八章 货币供给
1.货币供给:是指一国在某一时间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量,她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给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2.货币供给模型: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基础货币(Ms=mB)
3.原始存款: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派生存款: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
进过派生过程可能形成的最大存款总额=原始存款/必须保存的最低准备金率;派生存款总额=可能形成的最大存款总额-原始存款额
4.不能创造存款货币的两个特例:全额现金准备制度;现金放款。
5.产生多倍存款的过程:
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一笔原始存款由整个银行体系运用扩张信用的结果,可产生大于原始存款若干倍的存款货币。此一扩张的数额,主要决定于两大因素:一是原始存款量的大小;二是法定准备率的高低。D=A×1/r.D代表存款货币最大扩张额;A代表原始存款量;r代表法定准备金率。
6.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限制因素。⑴法定存款准备率rK=1/r(K银行体系创造存款的扩张乘数)⑵现金漏损率c D=A×1/(r+c)⑶超额准备金率e D=A×1/(r+c+e)⑷定期存款准备金对存款创造的限制K=1/(r+c+e+rt·t)rt·t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
7.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⑴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变动的因素:存款准备金比率;流通中的现金量;中央银行对善业银行放款、贴现的松紧。⑵影响流通在商业银行体系外的现金量变动的主要因素:公众收入增加和消费倾向;物价变动状况;经济发展和体制变动情况;存款和先进比例的变化;信用展开程度
8.货币乘数: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m=Ms/B 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
m=[D/R(1+D/C)]/(D/R+D/C)D/R:准备存款比率D/C现金比重C通货R存款准备金D存款货币
9.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法定存款比率r,现金比率h;定期存款比率t,超额准备金率e。
10.m= 1/(r+c+e+rt·t)r法定存款准备率,e超额准备率,c现金漏损率,t可开列支票存款转为定期存款的比例,rt为这些定期存款而持有的准备比率
11.存款货币的制造过程:D存款总额 R原始存款 Rd法定活期存款准备金rd法定活期存款准备金比率⑴理想情况:R=Rd=D·rdD=1/ rd·R
⑵部分银行保有超额存款准备金ER= Rd+E= D·rd+D·e=D(Rd+e)D=1/(rd+e)·R
⑶银行贷款中有现金流失Kk:现金漏损率R=Rd+E+K=D·rd+D·e+D·k=D(rd+e+k)
D=1/(rd+e+k)·R
⑷银行贷款中有一部分转化为定期存款TR=Rd+E+K+Rt=D·rd+D·e+D·k+T·rt=D(rd+e+k+t·rt)D=1/(rd+e+k+t·rt)·R
12.货币供给量=m·B=(1+k)/(rd+e+k+t·rt)·R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两超过实际需要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2.通货膨胀的度量: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额平减指数
3.通货膨胀的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强制储蓄效应,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效应,资源配置扭曲效应,经济秩序与社会秩序紊乱效应
4.通货膨胀的成因:①需求拉动说:当经济中需求扩张超出总供给增长时所出现的过度需求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升、产生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②成本推进说:通货膨胀的根源并非总需求过度,而是由于总供给反面的生产成本上升所引起的。③供求混合推进说④部门结构说⑤预期说
5.通货膨胀的原因:用银行的信贷资金弥补财政赤字;银行的信用膨胀;基本建设投资过度;国际收支大量、长期顺差。
6.通货膨胀的治理:⑴宏观紧缩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⑵收入紧缩政策:工资管制,利润管制;⑶收入指数化政策⑷单一规则⑸增加供给
7.通货紧缩:社会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下跌的过程
8.衡量通货紧缩的标准:物价指数、货币供给状况、经济增长率
通货存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商品数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
商品价格=通货存量×货币流通速度/商品数量
9.通货紧缩成因:⑴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⑵经济周期的变化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⑷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⑸本币汇率高估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冲击⑹体制和制度因素⑺供给结构不合理
10.通货紧缩的治理:(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拉动内需;改革国有银行体制,提高金融体系效率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调控
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制度规定的综合。它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三大构成要素: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政策目标。
2.货币政策的内涵: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
3.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取的操作对象。特征: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抗干扰性
4.货币政策工具:㈠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⑴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由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一定的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比率以达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标。⑵再贴现政策:央行通过正确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投资成本,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⑶公开市场业务:忠言一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公布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㈡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㈢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工具(规定利率最高限额、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直接干预)、间接信用指导(道义劝告、窗口指导、金融检查)。
5.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管理当局确定货币政策后,从选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现实操作开始,到实现最终目标之间,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因果关系的总和。
6.货币政策时滞:亦称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或称货币政策时差。它是指货币政策从研究、制定到实施后发挥全部效果的时间过程。啊发生源和性质分类,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大类。内部时滞是指中央银行从制定政策到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两阶段)。外部时滞直至中央银行从采取行动到这一政策对经济过程发生作用所需要的时间距离(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两阶段)。
第四篇:金融学总结
第一章
1、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2、货币流通规律
一般的货币流通规律:
1、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需要量规律
2、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其需要量由下列三个因素加以决定:商品量、价格水平及货币流通速度。其中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是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指同一货币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媒介商品流通的次数。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M=PQ/V
纸币流通规律: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它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纸币流通规律是指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殊流通规律。其基本内容是:
1、流通中全部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2、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纸币发行总量
3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规定货币币材
2、确定货币单位
3、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第二章
1主要的信用形式:。按期限不同可分为短期信用、长期信用
按载体不同可分为口头信用、书面信用、证券信用
按信用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和民间个人信用。
2、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出售商品时,以延期付款的方式所提供的信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商品赊销赊购行为。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中的主体是企业
2、商业信用中的客体是处于再生产过程中的商品资本。
3、商业信用是商品买卖和货币借贷两种经济行为的统一体。
4、在再生产周期的各阶段上,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3、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特点:
1、以金融机构为媒介。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债务人是企业及其他社会各阶层借款者
2、以货币形态提供,银行信用的客体是货币资本
3、在生产周期的各个阶段上,银行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往往不相一致。
4、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1、银行信用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商业信用的发展
2、从历史上看,商业信用是先于银行信用而存在的3、商业信用直接和再生产过程相联系,直接为企业资本的循环周转服务。
5、国家信用:以国家为一方所进行的信用活动,指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通过向社会发行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特点:
1、国家信用强调的是以政府作为债务人的借贷关系
2、国家信用的客体在一般情况下是货币
3、国家信用的动态与财政收支状况密切相关
6、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银行或其他机构(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特点:
1、消费信用具有特定的信用主体—消费者
2、作为消费信用的受信者,即接受信用的消费者,必须要有相应的消费行为,消费信用的提供总是消费品的销售紧密相连
3、消费信用的产生与消费者的收支状况密切相关
4、消费信用会使消费者形成提前消费的状态
5、消费信用与宏观经济运行具有同步性,即消费信用的扩大意味着消费规模的扩大,即预示着经济发展景气度的提高,反之,当消费信用萎缩,出现消费不足时,即预示着经济前景的悲观
7.消费信用的作用:
1、消费信用的发展扩大了需求,对生产有促进作用,刺激了经济发展。
2、消费信用可以调节消费,调节公众在购买消费品时在时间上和支付能力上的不一致。缓解消费者有限的购买力与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的矛盾。
3、消费信用的发展又为经济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容易造成需求膨胀,消费需求过高,生产扩张能力有限,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造成物价上涨。
第三章
利率的种类
1基准利率:指在多种利率并存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也就是说这种利率变动会引起其他利率相应变动。在利率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起着关键作用的利率。(重点)
2、固定利率:指在借贷期内不做调整的利率
3、浮动利率:是一种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
4、市场利率:随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就是市场利率。
5、名义利率是指在借贷契约或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率。不考虑物价变动影响。
6、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
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第四章
1、金融期服务业的特点
2、金融机构的职能
1、充当信用中介。金融中介机构是专业化的融资中介人
2、降低交易成本。金融机构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融资交易中的融资成本,通过规模
经营和专业化运作,可以合理控制利率,节约融资交易的各项费用支出,使交易成本得以降低。
3、提高融资效率。促进资金融通,加速资金周转,简化环节,节省时间
4、给社会提供支付机制。可以进行转账结算、电子划拨的支付工具(支票、银行卡)提供了支付便利
3金融机构的体系构成:一般构成: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4、中央银行:是各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中心和主导,是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
行。对内它代表国家对整个金融体系实行领导和管理,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实施宏观金融调控,是统制全国货币金融的最高机构;对外它是一国货币主权的象征
5、商业银行: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业,并为顾客提供多种服务,以利润为其主要经
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6、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那些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从事政
策性金融活动,支持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配合宏观经济调控的金融机构。
第五章
1、商业银行的类型:按经营模式,商业银行分为职能分工型银行和全能型银行。
2、商业银行的职能:
1、充当信用中介。
2、充当支付中介。
3、变社会各阶层的储蓄和收入为资本。
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3、商业银行的业务:
负债业务:即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业务,主要是存款和借入款。
资产业务:即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业务,主要是放款和证券投资。
中间业务:即商业银行不运用自身资金而替客户办理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佣金的业务
表外业务:指未列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4、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1、安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要求
2、流动性即清偿力: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现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
3、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性越高,获得利润的能力越强
5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1、安全性流动性是前提,盈利性是目的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三原则既有联系又有
矛盾。一般说来,安全性与流动性是成正比的而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成反比
商业银行要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其中,安全性是经营的前提,是实现盈利性的基础;流动性是实现安全性的必要手段;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目标,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而盈利性的提高又会促进安全性
第六章
1、中央银行的产生的必要性: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在资本长期发展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中央银行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产生:一是从众多的一般银行中逐渐分离出一家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二是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中央银行
2、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
1、统一发行银行券的需要
2、集中办理全国票据清算的需要
3、为商业银行提供最后的资金支持的需要
4、代表政府管理全国金融业务的需要
3、中央银行的类型:
(一)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
1、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2、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二)复合中央银行制度
(三)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四)准中央银行制度
4、中央银行的职能:1发行的银行
2、银行的银行(1)集中存款准备金(2)最终的贷款人(3)组织全国清算
3、国家的银行
第七章
1、金融市场的功能:
1、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功能
2、实施借贷资金转换的功能
3、引导储蓄转向生产事业的功能
4、为经济活动提供信息的功能
5、调节国民经济的功能
2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含义和特点
(1)资本市场: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金市场。
特点:交易期限长,流动性差,风险大。
交易目的:解决长期资金周转需要。包括证券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中长期借
贷市场。
(2)货币市场: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资金市场
特点:偿还期比较短,流动性比较高,风险比较小。
交易目的:满足短期资金周转需要。包括票据市场(贴现、承兑)、拆借市场、定期存
单市场(CD)、短期债务市场、短期借贷市场、国库券市场
3、证券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
1、发行市场:(初级市场,一级市场)
(1)定义:是组织票据或证券等金融工具最初发行的市场。
(2)特征:1筹集新资金的场所,因而也被称为资金创造市场,是实现融资的市场。
2无固定集中的场所。3新证券的发行或由发行者自行组织,或由证券发行
中介机构提供发行服务
2.流通市场:
(1)定义:是对已发行票据或证券等金融工具买卖的市场,其主要功能是为金融资产提
供流动性
(2)特征:1为资金供求双方提供资金融通的便利,因此也被称为资金流动市场,不能
提供新的资金。2其主要场所是证券交易所,但也有场外交易。3证券交易
活动的主要操作者是经纪人和证券商。
4、证券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关系(重点)
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之间具有的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对金融市场
来说缺一不可。
(1)发行市场是流通市场存在的前提。
(2)流通市场是发行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八章
1、凯恩斯货币需求的三大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2、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3、货币供给的影响
(1)、居民持币行为(1)居民持币行为――通货比率C/D――货币供给量(2)对居民
持币行为从而对通货比率产生影响的因素有:财富效应;预期报酬率变动效应;
金融危机;非法经济活动
(2)、企业行为(1)经营的扩大或收缩。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会扩大货币需求与
供给。(2)经营效益高低生产规模不变时,经营效益好的企业,资金周转快,会减少对货 币供应的压力。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能促进货币供给的合理增长
(3)、商业银行行为:(1)调节超额准备金的比率。银行保有超额准备金越多,货币乘数
越小,货币供应量越小。(2)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商业银行增加向中央银行借款会扩大货币供应量,减少向中央银行借款会减少货币供应量
第九章
1、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过多而引起的纸币贬
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2、通货膨胀的类型:
(一)按产生原因不同可分为:需求拉上型 成本推动型 供求混合型结构型预期型
(二)按程度不同可分为:
1、温和的通货膨胀(爬行的通货膨胀、不知不觉的通货膨胀)
2、快步或小跑式的通货膨胀
3、恶性通货膨胀(极度通货膨胀、奔驰的通货膨胀或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
(三)按表现形式可分为:
1、隐蔽的通货膨胀(压制性的通货膨胀、被遏制的通货膨胀)
2、公开的通货膨胀(开放式的通货膨胀
3、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1、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通过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的办法来治理通货膨胀
2、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即抽紧银根的政策,提高利率,紧缩信贷,压缩社会总需求
3、实行工资—物价管制,主要针对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4、实施供给政策
5、收入指数化方案
6、进行货币
7、国际紧缩政策
4、通货紧缩:指一段时间内的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概
念)
5、通货紧缩的类型:轻度通货紧缩,中度通货紧缩,严重通货紧缩
6、治理通货紧缩的对策
1、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
2、改进汇率机制,真正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3、调整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范围,加大信贷资金的投入
4、加强金融机构的监管,建立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5、定期和及时地向社会披露财政货币政策信息,主动引导和影响公众对经济走势的预期
6、继续深化改革,为促进需求扩大和改善供给而清除制度障碍
第十章
1、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
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而最终达到的宏观经济目
标,也称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一)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目标: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稳定币值)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二)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保持
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2、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稳定
币值的关系,把经济发展速度掌握在适度的范围内。
3、防止单纯数量
型的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要有侧重点。
3、三大法宝的含义、特点
一般性政策工具:是指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且经常使用,能对整个经济运行发生影响,具有传统性质的货币政策工
具,也称为“三大法宝”
法宝
(一)存款准备金政策:
1、含义: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等债务
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强制性的要求商业银行按此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是最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2、调节过程为:紧缩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放松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3、作用:可调节货币供应量。
4、优点:对所有存款货币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量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
5、局限性:对经济的振动太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的工具。会影响公众的心理预期。不易把握货币政策的效果 法宝
(二)再贴现政策:
1、含义: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 率的办
法,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达到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目的2、包括两个方面:再贴现率的调整;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3、作用:1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和资金成本2可促进信贷结构的调整3可产生货币政策变动方向和力度的告示效应,影响公众的预期4可
以防止金融恐慌
4、优点: 1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2既可以调节货币总量,又可以调节信贷结构3局限性:其告示效应是相对的4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权不完全在中央银行5再贴现率的调整有一定的限度
法宝
(三)公开市场业务:
1、含义: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政策目标。
2、用于操作的对象有:政府债券、商业票据、中央银行的债券、外汇,存单等
3、公开市场操作的政策目的有两个:一是维持既定的货币政策,即保卫性目标。二是实现货币政策的转变,即主动性目标。
4、作用:
1、可调控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货币供应量
2、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
3、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效果
5、优点:
1、操作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
2、不会对经济产生过猛烈的冲击
3、可进行经常性的、连续性操作,具有较强的伸缩性;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可迅速进行操作6局限性:
1、作用细微,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弱。2需要以发达的证券市场为前提
第五篇:金融学总结
论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姓名:姚嘉燕专业:会计学学号:090801021032
金融学总结,这学期老师生动地给我们讲了金融学的意义,货币的起源,亚洲金融风暴和美国次级债危机的起因和过程,还讲了近几年非常热门的房地产行业的一些规则.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天天与金融打交道,大到买房买车,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些存在的大大小小的金融问题,都可以用我们所学的金融知识来解决,关键就是如何学会运用到生活中.2007年8月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美、欧金融市场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实体经济当中,且不断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扩散。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尚未完全放开,国内金融机构对海外金融市场的投资参与程度不高,因此,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直接影响十分有限。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次贷危机引发的美欧经济放缓甚至衰退,我国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特别是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货物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将首当其冲的受到负面影响。因此,次贷危机通过贸易渠道对我国经济的间接影响不容忽视。
一,出口市场多元化对美依赖减弱
改革开放以来,美国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2001-2007年我国对美出口额年均增长27.5%,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保持在21%左右,但近两年我国对美出口增速、比重均有所下降。2007年,我国对美出口2327.0亿美元,同比增长14.4%,增速比2006年下降了10.5个百分点,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9.1%,比重也下降了1.9个百分点。从月度走势看,2007年下半年对美出口同比增长11.5%,明显低于上半年17.9%的增速;2008年一季度,我国对美出口进一步放缓,仅增长5.4%。这说明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乃至其进口需求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
二,少数商品面临冲击
我国对美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机械电气类制品、家具玩具等杂项制品、纺织类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鞋帽伞类制品、塑料橡胶类制品、车船飞机等运输工具等7大类产品。2007年,上述7类产品共占对美出口总额的86.2%,仅机械电气类制品一类就占45.8%。从受次贷危机影响的程度来看,我国对美出口的大宗商品可分为以下3种情况:
一是纺织品、家具玩具为代表的日常生活用品。此类产品大多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弹性小,在社会消费能力普遍下降的情况下,美国消费者首先削减的将是高档消费品和奢侈品,而对普通日用消费品削减有限。同时,由于我国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部分消费者将可能放弃价格较高的名牌、高端产品而选择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二是机电产品为代表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此类产品以加工贸易为主,其中出口比重较大的家用电器、手机等消费类产品仍将在美市场占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自动处理装置、工业设备及零部件等部分中高端资本类产品对美出口可能会受到抑制。三是钢铁类产品为代表的基础工业产品。由于受次贷危机冲击最大的是房地产市场,因此与建筑行业相关的钢铁、金属制品对美出口所受影响最大。但由于这类产品多数属于我国着力控制的“两高一资”产品,已普遍加征了出口关税,因此其出口下降与宏观调控的方向一致,不会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影响。
从以上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对美出口的大多数大宗商品并不会因美国经济放缓而受到严重影响
三,是影响进出口贸易的潜在因素
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众多海外投机热钱涌入我国,以期在汇市、房市、股市中获取巨额利润。其中,进出口贸易渠道成为热钱进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多个研究机构的分析报告指出,我国巨额贸易顺差中有相当比重属于“高报出口、低报进口”涌入的热钱成分。但是,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国外热钱的流向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由于美国经济放缓,人民币兑美元加速升值,中美利差倒挂加剧,热钱涌入投机的动力仍在。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国内流动性的紧缩,金融市场压力较大,需要回收流动性,金融机构注资需求明显上升,这使得美国在国际上的部分热钱开始回流。与热钱涌入相似,我国境内美元热钱的流出同样会反映在经常项目账户上,如采用“低报出口、高报进口”的方式转走热钱,将对我国进、出口和贸易顺差的走势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并可能进一步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因此,在贸易渠道有效加强对投机热钱流向的监管,是十分迫切和重要的。
四,影响出口的不确定性较多
次贷危机碰倒了多米诺骨牌,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国际经贸环境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与次贷危机交织在一起,加大了我国出口走势的不确定性。一是贸易摩擦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和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我国与美欧等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发生,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07年,全球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近80起,特别是反补贴案件大幅增加。其中,美国启动案件数量居首,仅反倾销案件就达13起,占对我国反倾销立案数的21%。次贷危机的爆发使美欧经济下滑的风险明显增大,这可能促使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升温,使我国出口商品受到进一步不公平的打压。二是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涨。受全球范围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强劲、部分资源产品供给公司垄断以及航运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能源资源产品以及粮食、大豆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高位运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明显增加,而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增加也将向下游传递,这对纺织品等附加值较低、劳动密集型产品影响较大。此外,国际市场价格将通过贸易、金融等多种渠道影响国内市场行情。由于国内居民消费需求较快增长,同时流动性过剩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将使我国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大增,一些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将进一步削弱。三是美元持续疲软和人民币升值挤压出口利润空间。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资金市场调整及可能的货币政策的放松都会增加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并可能引发对华投资的新一轮高潮,将对人民币升值形成更大压力。但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也将使企业进口部分原材料、零部件的成本降低。
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动荡势必对我国经济特别是出口产生一定影响,但与入世之前相比,当前国内外经贸形势有明显的区别,我国在进出口贸易方式、市场分布、商品结构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应对国际经贸环境变化的能力已明显加强。同时外部需求下降和出口增长的适度减缓符合我国宏观调控的方向,有利于确保国内市场供应、稳定国内物价水平、缓解通胀压力和推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次贷危机也使我国们对国内外经贸环境有了更加客观、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为我国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金融体系监管等诸多改革方面提供了契机,并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加强海外市场开拓,提高国际政治和经济地位。总而言之,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乃至经济发展而言,既有不利因素的挑战,但也是改革发展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