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留学申请及职业发展

时间:2019-05-13 22:4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融业留学申请及职业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融业留学申请及职业发展》。

第一篇:金融业留学申请及职业发展

一、美国的金融专业与中国人的认识不同

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选择商科的占了80%,而其中又以金融为最热门的专业,大约占一半左右。

中国人一谈到金融就是货币银行、国际金融,所以很多学生家长都容易误认为金融属于文科,学起来相对容易。但事实上,美国的金融教育跟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在美国的金融学主要都是学习和研究金融市场,包括股市、债券衍生工具,公司财务(资本结构、收购)等等,而所谓的国际金融则更多属于经济学。这些是具有实操性的课程,并且所有的金融问题早已经数字化和量化,课程要学习很多大量的数学和统计方法。因此,如果学生对数字不敏感,或者数学功底差,那么学起来可能会很吃力,甚至半途而废。

所以,文科的学生可以申请金融专业,但是对学习的难度要有心理准备;同时要学好数学,没有学过相关课程的学生,一定要副修一下。

另外,还有一个叫“金融工程”的专业,许多人都把它算在金融专业里,实际上,那是一个理科的专业,没有非常强悍的数学和计算机编程能力的人根本不要去想。这就像电脑应用软件(WORD)和操作系统的差异。

二、美国的金融专业的学位设置、细分方向、申请难度

1.金融硕士(MF/MSF)--纯金融类的硕士

Master in Finance(MF)或Master in Science in Finance(MSF)

1)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公司金融,投资管理,股票分析等方面。

MF: focus on corp.fin, investment management, stock analysis etc.2)申请难度

MF: easy, no background requirement, anyone can take it.Sometimes they also teach everything from derivative to fixed income, but that’s kind a of general education(启蒙教育,或者叫金融扫盲)

3)适合人群

I think what most of the finance “Lovers” on CD think of“finance” is supposed to be MF/MBAF.Its also most suitable for liberal arts background(文科和经济,“学经济的,你们是文理兼修,我知道,暂时委屈一下”)students to study, especially consider the math education level in china's economics, finance, business major.4)就业前景

General financial Skills position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rp,but mostly the future Career is, IBD(I mean the investment division in IB), Big 4, corp fin, any general financial skills position.Someone(especially MBAF)with good background and great interest can also take general positions in derivative and fixed income, like sales.这个是大部分人定位的program。但是如果想申请美国,很遗憾,美国前20多名的商学院是不开设这种program的,他们只有MBA和PhD。美国开设MSF的最好的学校是Princeton(他们叫MFin),这个program超难申请,开设这么多年

来,只从中国大陆录取过1个本科应届生,而其他都是有多年工作经历的。再往下,开设MSF的最好的学校大概是Boston Colleg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in St Louis,他们排名大概是30上下,然后再往后,基本上50名以后的学校才会逐渐开设MSF。这是美国,加拿大和英国有些当地的好学校开设MSF,例如Queen's,LSE,Oxford之类。

总结:门槛低,就业也不错,但是未必适合中国学,因为在找工作时外国人倾向于让你做技术方面的事情。开设的学校比较多,但是顶尖的少,对找工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工商管理硕士--金融方向(MBA、MBAF)

MBA in Finance

MBA program with concentration in Finance(MBAF)

MBAF: basically, the same as MF.基本上与MF相同

2)研究方向

MBA的金融细分方向

3)申请难度

Easy

4)适合人群

The same as MF

5)就业前景

The same as MF

6)录取要求

The same as MF

3.金融学博士PhD in Finance:

金融学博士是世界上最难申请的program,如果你想去好学校,特别是美国牛校,那么你要注意了。每个商学院每年只招2-6个金融PhD,而申请人通常有上百个,而且大部分要么有很牛的工作经历,拿过美国牛校的数学、统计硕士,参加过很多国际学术会议,做过很多国际项目,有很多篇paper发表在国际杂志上。所以说,如果你觉得你不能比这些申请人更牛,就去定位排名低的学校,或者其他国家吧。

三、申请要求:

(一)申请材料:

推荐信、CVessay。ESSAY每个学校要写2-5篇,300-500字,一般每篇要写1周,申请6个学校,就需要5个月。

(二)语言考试:

GMAT、TOEFL;少数学校接受GRE

GMAT满分800分,申前50要700分以上;TOEFL申前50,要100以上。如果成绩差一点,要加保底学校。

(三)工作经验

必须要求有工作经历,银行,信托,证券,咨询,中金(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如果刚毕业,也要有实习经历,2-3个,并且是金融相关领域。

(四)可以申请金融的专业:

国贸;科学类(物理,化学)--前提是数学要好;数学类(计算机,经济,工程,金融,数学),辅修了商科,有工作经验。有的学校规定申请者一定修过以下课程:会计,经济,金融,Statistics。

国贸专业可以金融和会计。

四、职业发展

虽然最近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但是学过政治经济学的同学们都知道,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正说明了金融对于世界经济的重要性。举个例子,就像手机,用的好可以联络感情,弄不好就是手雷,但现在没有手机的人,你觉得正常吗?我们大家都知道金融的重要性。

留学的专业选择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国内读大学/研究生时的专业和最终的职业选择很可能不一致,但是留学的专业选择就不一样了,如果不能做出好的选择,浪费的时间、精力和MONEY几乎是无法弥补的。

但留学专业选择是个非常难的事情,谁也无法确切的肯定。一般是结合个人的喜好和对未来发展的大致判断。我们都知道,华尔街所代表的美国金融行业,是经历了近100年的发展才形成了现在的局面的,而世界经济已经从单纯的实体经济,发展到了以金融为桥梁和纽带的多元化经济时代。现在中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假设发展速度比美国华尔街快一倍,那也就是在未来的40-50年内,中国的金融行业将一直是持续发展当中。虽然,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会带来一些影响,但是这种趋势是必然的。50年以后,这世界是啥样,我想现在谁也不知道,但是那时我们大家基本上也就退休了。

而且,金融行业是经济领域里的高端人才。无论将来形势如何,高端人才始终都是最抢手的。

从目前前来咨询和办理美国留学的情况来看,美国金融行业景气度下降的现场并未影响留学生选择金融专业的热情。

在美国的就业前景:CHICAGO 和NY以金融著称,MA(麻省,东北大学在波士顿,)的就业率最高。

事实上,美国和世界金融行业现在处于一种恐慌之中,人们担心上实际20-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会再次出现。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正是由于以前的教训,这一次,美国和各国政府都大幅度投入救市行动。现在的预计是,这次经济危机会持续1-2年,再悲观一点,也就是3年。如果你现在或是近1-2年去学金融专业,等到经济形势好转,你正好毕业,这样的职业前景还是比较好的。

美国经历了许多次大大小小的经济危机,所以他们的习惯是,在经济危机时到大学里充电学习,等到危机过去,正好出来就业。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时机的重要性,对于那些我们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要学会用巧妙的方法规避。

以金融领域最热门的职业--金融分析师为例,根据美国劳动局的数据显示,2007

年金融分析师有221,000个职位,其中大部分任职于总部设在纽约市或其他主要金融中心的金融机构。40%的金融分析师工作在金融和保险业,包括证券和商品经纪人,银行和信贷机构,保险运营商。其他的在私营企业和政府工作。虽然美国经济现在进入缓慢的增长期,但是金融分析的职位需求增长依然高于平均水平,为37%,而且是未来10年增长幅度最快的10种行业之一。收入方面,2006年的数据显示年薪达到美金$66000,最高的收入可以接近15万年薪。金融分析师是属于工作强度比较大的工作,而且可能需要经常外地出差,去拜访一些公司以及潜在的投资者,而且争分夺秒,通常压力都比较大。很多工作很可能在business hour以外的时间去完成。

当然,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华人在华尔街的圈子中,真正能从事核心业务的人绝对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人从事的是一些基础的岗位,如分析师、数据处理等。

在中国的就业前景:

1.中国的金融机构

中国的金融市场在逐渐开放,虽然现在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不是很多,但以后逐渐增多,而且中国的金融行业服务比较落后,以后会加大改革的步伐。

现在,金融专业学生的出口除了个别的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办事处或者有限的几个分行以外,主要的出口渠道还是集中在几大商业银行,而目前的国有银行已经是机构臃肿,所以在短期内市场需求不会大旺盛,但是长期来看,有着更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交融人才,是国内银行发展必需要吸引的。

但是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国内金融机制的改革,民营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也会在增加,受过比较好的金融专业教育的学生,将会有很多的发展机会。香港贸发局一项研究报告认为,现时在内地营业的142家外资银行,大部分在两年内获利或达到收支平衡。报告认为,内地未来经济发展带动的资金需求,将为外资银行带来庞大的业务机会。相应地,金融专业的人才将会得到重视,其市场价值将更好地体现。

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商业媒体,都需要这样的人才。

2.大型商业机构

随着中国商业机构的发展,更多的公司将会上市,对于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的人才是最需要的。

3.个人理财市场

而在我国的情况是,据麦肯锡2006年的一项调查资料表明,中国的个人理财市场将增长到570亿美元,专业理财将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金融业务之一,中国的金融分析人员有20万人的缺口,以此看来,前景还是相当乐观。

“美国金融市场正经历着一场寒冬。走在华尔街的街头,你会看到四处都是捧着纸盒离职而去的昔日雇员们。有媒体报道,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已有20%的华尔

街员工失去了工作。相信这个数据还在继续扩大。”

Sophia继续分析道,如果说这场危机仅仅停留在金融领域还好些,但是事实上金融领域的危机正向其他领域蔓延。很多非金融领域的企业也因为融资出现问题不得不通过裁员降薪等方式来求得短期的自保。根据美国政府统计,今年有超过60万人失去工作。“如今美国本土人的就业都成为问题了,那么对于留学生来说更是难觅容身之地了。”

Sophia还告诉记者,她的一位在华尔街小有成就的朋友告诉她,在华尔街华人圈子中,真正能从事核心业务的人绝对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人从事的是一些基础的岗位,如分析师、数据处理等,而实践证明,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这部分工作又是被裁员最多的地方。而且,据了解,连一些美国知名投行人士都半年以上没有工作了,如今危机还没有见底的迹象,逃离华尔街是个不错的选择。跟她一样怀着梦来美国留学的人不少,但是很多人在认清目前的形势后,都选择回国发展了。

金融专业就国际学生而言,金融分析专业与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不同,它的hard skills不论在哪个国家都可以通用,同时该专业的国际学生在美国不仅就业率高,薪水高,而且还相当受人尊重。

买方的分析师通常任职于互惠基金、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又或者一些非营利的组织机构,例如:获得大量捐款的大学、医院等等。他们的工作就是为这些机构的投资组合做出一个合理化的投资建议和策略。

相对应的,卖方的分析师就要帮助证券交易商、投资银行去销售他们的产品。

特许金融分析师

不少同学报读金融专业是为了成为“金融分析师”,那么到底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职业?它要求报读者具备怎么样的素质?未来的就业前景是如何呢? 稍后也会讲到。

特许金融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简称CFA®),是国际通行的金融投资从业者专业资格认证。

The MSF is not a CFA review program but The MSF will help you to build a solid foundation in finance that will help to prepare you for the CFA。positions:Financial analysts,Hedge Fund Managers,Consultants

什么是金融分析师

金融分析师,简单来说就要给公司或者个人提供相应的投资或者投资策略的指导。他们需要为一些有资金作投资的公司和机构分析其他企业经济表现和财务状况,要收集市场信息,并且做出有效的分析和建议。通常他们都在投资银行、证券行,互惠基金公司、商业媒体等地方工作。为了要对公司的价值和盈利做出准确的评估,他们需要研读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分析相应商品的价格、销售、成本、税率等等,他们还要经常与公司的管理人员会面,以便于他们考量公司管理的有

效性以及对公司的前景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金融分析师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买方和卖方。买方的分析师通常任职于互惠基金、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又或者一些非营利的组织机构,例如:获得大量捐款的大学、医院等等。他们的工作就是为这些机构的投资组合做出一个合理化的投资建议和策略。相对应的,卖方的分析师就要帮助证券交易商、投资银行去销售他们的产品。

金融分析师普遍专注于特定行业,地区或产品类型。举例来说,他们可能会集中于公用事业行业,拉丁美洲,或期权市场。规模较大的公司还会把职能更加地细划,以便于他们的分析更有针对性。在指定领域范围内,分析师评估目前商业圈子的趋势、产品销售和竞争程度。他们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时刻关注一些有可能影响到他们投资的规定与政策。一些经验丰富的分析师,我们所称的投资组合经理人,会带领一个分析师的团队指导公司选择正确的产品、行业、地区投资组合。还有一些金融分析师,叫做评级分析师,主要是评估那些发行债券的公司或者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在此评估的基础上,评级分析师会做出一个系统评级以帮助决定是否把它们纳入投资组合。

所必需具备的资质

从事这个行业当然要具有学士学位,且很多人都会有专门的金融硕士学位或者MBA学位,由于这个行业的专业性,金融分析师还要不时地参加培训和一些讨论会以了解最新的信息和业界的发展情况。对于金融分析师来说,优秀的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是必不可少的,还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复杂的金融概念和战略决策,他们也必须非常自信、成熟、主动去搜索可靠的信息、熟悉经济、税法以及货币市场的运作。同时,他们还应该非常习惯且擅于使用电脑以及数据软件。所以申请金融专业的学生,数学与计算机成绩优秀,有一定的优势。

金融业监管机构(Financial Industry Regulatory Authority,FINRA)是证券业的一个主要的发牌机构。根据具体工作性质的不同,需要有不同的执业牌照,但买方的分析师需要执照的可能性比较小。大部分执照都需要有雇主的赞助,所以员工刚毕业进入到公司工作的时候并不需要这些认证,经验丰富的人转换到另外一家金融机构时,就需要提交执照给新的公司去更新。虽然认证并不是必须的,但是很多雇主都会建议雇员去参加,因为可以提高专业水平。最为我们所熟悉的就是CFA牌照(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要获得此认证必须拥有学士学位,在相关领域有四年的工作经验并且通过三门考试。首次考试是每年测试两次,而第二次和第三次的考试分别是每年测试一次。考试的范围覆盖的内容有:会计,经济学,证券分析,金融市场和文书,企业融资,资产估值,投资组合管理。随着所负责规模更大、更重要的产品升迁,有可能管理一队金融分析师,最终,他们有可能成为投资组合经理人或基金经理,负责他们的公司或基金投资组合。

第二篇:金融业发展和改革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和科学发展观后,编制的第一个金融业中期发展改革规划。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我国金融业发展改革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明确金融工作重点。制定和实施好这一规划,对于深化金融改革,促进我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发挥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五”期间

金融业发展改革成就显著

“十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改革成就十分显著,金融业发生历史性变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迈出重大步伐,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行情,股吧)、中国银行(601988行情,股吧)、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行情,股吧)相继进行股份制改革并成功上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全面推开,取得阶段性成果。实施正确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改善信贷结构,努力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成功实施,成效显著。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全面加强,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地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取得初步成效。银行、证券、保险业分业经营体制进一步健全,不断拓宽服务领域,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力度加大,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大中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多数达到8%。金融业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调节经济运行和实施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二、“十一五”时期

金融业发展改革面临新形势

金融业发展改革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金融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国际收支不平衡,流动性过剩矛盾突出。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不健全,结构不尽合理,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直接融资比重低,城乡、区域金融发展不协调,对“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相对薄弱。金融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运行效率不高。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经营机制尚未根本转变。金融法制和监管还需完善,金融业发展的信用环境有待改善,维护金融稳定任重道远。

金融业发展改革面临新形势。金融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各国金融市场联系更加密切,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金融创新日新月异,综合经营趋势不断发展,各行业之间相互渗透。国际金融竞争日趋激烈,资本跨境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需求日益增加。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后,金融业竞争更加激烈。在这一新形势下,我国金融业既有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处于重要的转折和发展时期。

指导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

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和部署,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着力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和制度建设,着力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着力加强金融调控和监管,显著增强我国金融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主要目标。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创新金融产品,不断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需求。进一步推进金融业市场化改革,构建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创新机制。完善调控机制和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币值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健全产权制度和股权结构,加快转换经营机制。进一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显著增强我国金融业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和城乡、地区金融布局。进一步健全金融法制,依法强化金融监管,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金融业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金融人才战略,满足日益发展的金融创新对金融人才的需求。

四、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健全货币政策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继续运用数量型调控工具,扩大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使用范围,加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力度。加强本外币政策协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以及金融监管的协调配合,促进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改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和国债收益率培育为我国短期和中长期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疏通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与信贷市场的利率传导渠道,构建完整的金融市场收益率曲线。稳步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定价机制,提高定价能力。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坚持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宽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的汇兑限制,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强短期资本流动管理,防范短期资本冲击。按照依法合规、有偿使用、提高效益、有效监管的原则,探索和拓展外汇储备的使用渠道和方式。大力培育和发展外汇市场,夯实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基础。

五、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全面提升金融业竞争力

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逐步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支持为“三农”服务的金融组织创新,加快创建由农村信贷市场、农产品期货市场、农村保险市场等组成的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

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巩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601328

行情,股吧)的改革成果。按照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原则,加快中国农业银行改革。深化股份制银行改革和推进城市商业银行重组改造。

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按照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商业化运作原则抓好国家开发银行改革的实施工作。推进中国进出口银行改革。改革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功能定位和运作机制,完善粮棉油收购融资,积极开展有资本金约束的、与“三农”相关的业务。

推进非银行金融企业改革。信托投资公司要办成提供资产管理、财务顾问等服务的专业化理财机构。发挥金融租赁公司在企业技术更新、设备改造和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商业银行参股或设立金融租赁公司。规范发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住房金融、汽车金融、货币经纪等其他专业金融企业。具备条件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加快向有业务特色、运作规范的商业性金融企业转型。

稳步发展多种形式中小金融企业。在加强监管和保证资本充足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适应特定对象和提供特色服务的中小金融企业。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服务。

推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规范和创新发展。全面落实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规范运作的基本制度。支持合规证券公司通过多种途径充实资本,支持证券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新型盈利模式。按照分类监管原则,推进证券、期货行业集约化发展,形成规模不等、经营特色各异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体系。

建立现代保险企业制度。巩固已上市保险企业改革成果。深入推进中国再保险、中国太平洋保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保险企业改革。积极引入境内外战略投资者,逐步形成国有、民营和外资优势互补、相互竞争的多元化保险机构体系。鼓励发展养老、健康、责任等各类专业保险公司。拓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管理范围。

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逐步给予外资金融企业国民待遇,建立金融服务不正当竞争调查和处置机制。鼓励外资金融企业在中西部、东北地区开展金融服务,积极引进有助于为中小企业、“三农”提供特色服务的外资金融企业。拓宽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的人民币融资渠道,发挥境内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支持有条件的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开展国际竞争。加强国际金融交流与合作。

六、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优化金融结构

积极发展货币市场。促进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短期融资券市场、商业汇票市场的协调发展,增强流动性管理功能。积极发展货币市场基金,注重发挥货币经纪公司等中介机构作用。

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增加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等外汇市场主体,逐步放宽外汇交易的实需限制,发展货币掉期、期货和期权等外汇衍生产品,加强交易系统、清算制度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多层次外汇市场体系。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公司)债券市场。建立健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债券发行

机制,逐步创造条件最终实现注册制发行。打破各类合格机构投资者投资债券的限制。大力发展企业(公司)债券市场,发展住房抵押证券、项目支持证券等资产证券化市场,探索发展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市政项目收益债券。

构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互为补充,安全、高效、相互联通的债券市场。提高不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间的转托管效率,扩大跨市场交易的债券品种,促进债券市场互通互联。

稳步发展股票市场。巩固和发展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成果,继续深化股票发行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发展主板市场。积极探索发展创业板市场,构建场外交易市场,逐步形成各层次市场间有机联系的股票市场体系。加快完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各项配套政策,积极稳妥地扩大产业投资基金试点,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丰富商品期货市场。重点发展能源、金属、农畜产品等战略性资源商品的期货品种系列,逐步发展商品期权交易,增强我国对国际大宗商品定价的话语权。

培育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按照先易后难、风险可控的原则,逐步建立场外市场和场内市场并重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利率互换等债券衍生产品,开发权证、股指期货等股票衍生产品,研究推出以银行贷款和企业(公司)债为基础的信用衍生工具。发展黄金期货。加强对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管理。

大力发展保险市场。大力发展保障型产品,稳步发展投资型产品,探索发展衍生型产品。重点发展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完善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探索保险机构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效方式。大力拓展高科技、项目融资、消费信贷、出口信用和货物运输等领域的财产保险业务,探索建立国家政策支持的巨灾保险体系。发展和规范各类保险中介服务。

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交叉销售、相互代理等多种形式,开发跨市场、跨机构、跨产品的金融业务,发挥综合经营的协同优势,促进资金在不同金融市场间的有序流动,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整体效率。

七、提高金融监管能力,维护金融稳定

健全金融监管法律框架。按照我国国情和国际监管趋势,健全覆盖面广、操作性强、鼓励金融创新的金融监管法律框架。加快制定涉及金融信息安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相关法律。健全借贷法规,规范民间借贷。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完善金融主管机关的行政决策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监督检查机制。

加强金融风险监管。加大对银行业信用、市场和操作风险的监管。严格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考核,为全面实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创造条件。实施以净资本为核心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风险监管制度。以加强保险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深入推进对保险企业治理结构和市场行为的监管。强化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开展有效的国际监管合作。

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着力加强鼓励金融企业开拓业务和自主创新的监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机构之间以及同中央银行、财政部等宏观调控部门的协调机制。理顺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等各类金融业务的法律边界,强化按照金融产品及业务属性实施的功能监管。发挥金融行业自律组织作用。加大公众和媒体监督的力度。

健全存款人、证券投资者和被保险人保护制度。加快设立功能完善、权责统一、运作有效的存款保险机构,实行与风险挂钩的差别费率和有限赔付制度,赋予存款保险机构履行职责的相应权限,及时处置风险,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完善证券投资者保护和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和被保险人权益。

规范金融企业市场退出机制。严格按照市场化原则依法处理有问题的金融机构。积极发挥存款保险等市场化风险处置机制的作用,最大限度降低金融稳定成本。选择适合国情的金融企业市场退出模式,建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相衔接的接管、重组、撤销、关闭和清算制度。建立市场退出问责制度,防范道德风险。

加强维护金融稳定的基础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和完善对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的监控、评估和预警体系。健全金融风险应急处理机制。对使用中央银行最终支付手段的金融机构,依法加强监督检查。

八、加强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保障金融运行

不断完善支付体系建设。加快完善以中国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为基础,票据支付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境内银行间外币支付系统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支付清算网络体系。健全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体,支付清算组织为补充的支付服务组织体系。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支付创新和防范支付风险、科学高效的支付结算法规与监督管理体系。

加快征信体系建设。以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快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及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继续推进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培育市场、维护安全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征信法律体系,推动征信行业标准化建设和加强征信市场管理。加强征信和相关金融知识宣传,促进良好社会信用环境的形成。

增强金融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制定银行业的客户信息、支付清算、财务信息等行业标准,建立安全高效的银行信息网络。建立和完善以身份鉴别、授权访问和跟踪审计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网络信任体系,保障信息传输、使用和存储安全。加大金融行业信息安全监管力度,防范系统性信息技术风险。

依法推进各项反洗钱制度和网络建设。以银行业为重点,全面加强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的反洗钱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将特定非金融机构纳入反洗钱监管范围。加强对异常资金流动监控,遏制洗钱及相关犯罪。积极参与反洗钱国际合作及有关国际规则的制定。

加强其他金融基础工作。做好货币发行、金银管理、国库经理等金融基础工作。健全会计、统计、审计等基础制度。完善金融市场的登记、托管、交易、清算制度。

九、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金融人才建设

大力实施金融人才战略,造就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职业金融家。健全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积极运用市场机制选聘熟悉现代金融制度、擅长管理、职业操守良好的优秀人才充实金融企业管理层,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目标管理,实施与绩效挂钩的薪酬分配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金融职业培训,健全金融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职称系列,完善资格认证制度。

十、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是国家在金融领域依法行政、履行金融管理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据,提出的各项发展和改革目标属于方向性、预期性目标,主要通过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加以实现。各级政府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要根据规划提出的发展和改革目标,全面履行职责,制定和落实支持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保障措施,为规划实施创造良好的法治、体制、政策和市场环境。

第三篇:首都金融业发展情况

首都金融业发展情况

“十一五”时期,首都金融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切实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京发„2008‟8号)等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战略部署,在国家金融业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过程中,首都金融业注重把握首都金融发展的战略定位,努力发挥在国家金融体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注重契合首都发展需求,努力推进金融创新发展;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努力汇聚高端金融要素;注重加大金融工作力度,努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实现了首都金融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

——金融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约11%,2010年达到1838亿元。金融业总资产增长了近四倍,超过60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法人金融机构数量翻了一番,达到550余家。金融从业人员达到26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居各行业之首。

——现代金融体系建立健全。银、证、保机构协同发展,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蓬勃发展,创业投资机构、股权投资机构不断集聚,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稳步发展。43家外资法人金融机构入驻,外资参股或合资金融机构达到180余家。金融要素市场建设取得突破。

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试点稳步推进。中国技术交易所等国家级交易平台占据了金融要素市场的制高点。北京产权交易所成为全国第一大产权交易市场。

——金融有力支持首都发展。“十一五”时期,金融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4%。2010年金融业实现三级税收占全市的34.9%。本市社会融资规模五年间翻了两番,直接融资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北京地区A股上市企业达到165家,位居全国第三。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的力度持续加大。“一卡通、一网通、一费通”便民支付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金融改革创新实现多项突破。加快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已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金融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初步建立“九农”金融服务体系。科技信贷专营机构、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中心、绿色金融服务中心等在全国率先设立。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集合债券在全国首批发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信用保险及贸易融资、保险资金投资养老社区建设、保险资金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公积金贷款投资保障房建设试点等产品和服务创新取得全国首批试点资格。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0年当年结算量在各试点地区中位居首位。

——金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市委、市政府发布《一系列政策措施,基本建立起促进首都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政府服务首都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健全。金融业发

展的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金融功能区建设持续推进。金融信息环境与社会信用环境进一步优化,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金融安全稳定环境进一步优化,有效处置市属风险类金融机构。金融高端人才引进和金融文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首都金融影响力显著提升。北京汇集了全国60%的金融资产、40%的清算业务、60%的上市公司总股本和60%的债券市场融资额,决策监管、资产管理、支付清算、信息交流、标准制订等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不断强化。在京开展业务和活动的国际金融机构与国际金融组织共有400余家。区域金融合作不断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持续加强。北京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排名由2007年的第35位提升到2010年的第16位。

伴随着我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地位的不断上升,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在承接国际高端金融要素转移、提升中国金融话语权和软实力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经济转型发展的加速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将进一步提高对金融服务的要求,我国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和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将进一步丰富完善。首都金融业将立足自身发展条件,着眼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顺应国家金融改革创新趋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可以预见,未来几年,首都金融业在创新发展、增强影响力、提升软实力等方面将向更高的层次跨越,向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迈出坚实的步伐,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第四篇:加快现代金融业发展(本站推荐)

加快现代金融业发展

宜昌要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必须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抓住资本市场加速发展的有利时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创新金融发展理念

树立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的理念。确立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先导的价值观,注重发挥金融配置资源、调节经济、服务发展的功能,加快经济的货币化、信用化、金融化进程,形成价值流导向实物流的超前定位范式,使金融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助推器和引致经济发展的放大器。

树立把金融业作为重要的现代产业来发展的理念。树立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龙头产业的理念,把金融业作为独立的产业来整体、系统地规划和研究,增强全市金融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构建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做大做强区域性金融产业。

是树立金融业全面发展的理念。树立金融产业全面发展的理念,就必须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及其他金融业态的同步发展,真正建立起资本市场、保险市场与货币市场协调发展,全面、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树立金融引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要深刻认识到,“从紧”不是抑制发展而是促进科学发展,不是一味限制投资,而是通过优化信贷结构,抑制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从而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新契机。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契机,引导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加速金融体制改革

以建设现代银行制度为目标,继续支持各类银行深化改革。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将改革引向深入,将股份制改革的成果落实到增强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竞争力和效益上去。

把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作为金融工作的重点,健全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要把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做为重点,把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同时支持邮政储蓄银行在广大农村拓展业务。要大力引导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金融资源向农村配置,鼓励发展各种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民间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

大力优化银行业格局。大力优化银行结构,一方面加快市商行改制步伐,提高市商行竞争力;另一方面,大力引进外地各类型商业银行,探索发展乡村银行等新型金融组织,改善银行业整体结构,提升宜昌银行业经营水平,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

优化资本市场结构

大力推动本地企业上市。应当抓住有利时机,支持已上市企业扩大股票市场融资比例,迅速做大做强;建立对未上市股份制企业的培育和辅导机制,帮助它们尽快进入资本市场;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实现中小企业创业板上市的突破。

着力发展债券市场。要尽早研究资本市场的发展态势,密切关注国家在发展债券市场上的政策走向,大力支持和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通过公开发行债券融资。

用力拓展保险市场。首要的就是要提高市场主体的经营水平,促进保险业主体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经营水平和实力;其次,要加强保险教育,增强市民保险意识;同时,要大力培育保险中介,逐步形成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协调发展的模式。

开发金融特色产品

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必须坚持人性化、个性化、特色化和社会化的原则。必须以客户为本,充分体现消费者需求,直接服务于公众需求最强烈的领域;既要注重吸纳性和移植性的产品创新,更要注重原创性的金融产品创新;要促进金融产品创新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积极开展投资咨询、项目评估、市场调查、信息分析等多方面配套业务,不断拓展金融业务的广度和深度。

要把优化银行网点布局作为重要载体。应当对全市银行业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和整体规划,引导各类银行合理布局,增加业务多样、产品丰富的精品网点和便利快捷的自助银行,拓展农村金融网点覆盖面,促进全市银行业经营水平的整体提高。

突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点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当务之急是积极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起包括政策性担保、多元化投资的商业担保以及再担保公司构成的信用担保体系,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增强担保功能,通过信用担保分散和化解银行信用风险;其次是通过建立起担保公司、中小企业协会、银行三位一体的担保平台,将协会会员的互助性担保、担保公司的市场性担保和政府的政策性支持紧密结合在一起,较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适宜的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吸引金融资源进入的最重要“资源”。

一是增强全社会诚信意识,树立“诚信宜昌”的良好形象。通过政府、银行、企业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建、共享一个诚实守信、人人有责的健康金融生态环境。二是积极推进征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逐步建立信用评价制度机制,为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三是加快完善市场主体信用管理制度,发挥信用制度在规范市场行为、防范金融风险中的积极作用。四是继续推进“最佳金融信用县市”建设,争取各县市区全部进入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行列,确保宜昌“A级信用市州”称号。(作者系宜昌市副市长)

第五篇:中国金融业发展概况

中国金融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增加,金融规模明显扩大,各种不同性质的银行机构遍布全国,承担着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职能,保险机构从小到大、证券机构从无到有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初步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功能比较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优化资源配置、支持经济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多种性质的银行机构在创新中发展,银行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一)现代银行体系基本确立

我国银行业从原来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发展到已拥有近万家法人性质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既有商业银行,又有政策性银行;既有大型商业银行,又有中小商业银行;既有主要服务于城市的城市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又有主要服务于农村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既有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又有如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既有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又有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银行业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也不断丰富和完善,从简单的存、贷、汇业务,到现在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传统银行业务模式发生重大转变,金融超市功能开始逐步显现。与30年前相比,我国银行业组织体系更加健全,机构种类更加丰富,市场竞争更加充分,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二)银行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资产总量快速增加。从资产规模上看,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我国银行业资产总量不过数千亿元;30年后的今天,我国银行业资产总量已经超过50万亿元,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100多倍。

资产质量不断提高。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已从1978年的3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8%左右,其中已股改国有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仅为2%左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银行的平均水平。

资本充足情况明显改善。我国银行业从原来的资本严重不足,甚至为负值,经过不断深化改革,目前已达到8.4%左右的资本充足率平均水平,其中已股改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平均达到了12%左右;到2007年底,资本充足率达标的银行已有161家,达标银行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80%。

(三)银行改革不断深化

银行改革始终伴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并成为银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经过30年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中央银行管理体制改革迈出关键性步伐,以“一行三会”为主体新的央行管理体制初步确立。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稳步推进,重新迸发出勃勃生机;股份制银行和政策银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农村信用社改革全面推开,并取得阶段性成果。适应市场化、国际化要求的商业银行体制基本确立,市场化程度大幅提升。通过引进各类资本对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实现了银行业产权的多元化;现代公司治理机制逐步建立健全,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流程银行建设得到有力推进,业务流程全面优化;内部控制机制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显著提高;科学激励约束和绩效考核机制逐步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和合理、有效的薪酬分配机制不断完善,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

(四)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

利率市场化是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1993年,我国明确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1995年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并从“九五”计划的第一年起开始付

诸实施:国家开始将一些资金置于货币市场中,通过市场机制来确定其价格,实现资金定价的市场化,其中二级市场先于一级市场;存款利率改革先放开大额、长期,对一般存款利率是实行严格管制的;贷款利率改革走的是逐渐扩大浮动幅度的路子;在本、外币利率改革次序上,外币利率改革先于本币。

(五)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成功实施

1979年以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逐渐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向市场管理过渡。到1993年前,已经基本建立健全了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外汇管理模式。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逐步完善外汇经营管理组织体系,二是实施了外汇管理条例及一系列实施细则,三是实行外汇上缴与留成制度,建立外汇调剂市场,四是对人民币汇率不断进行改革,市场化程度提高。

从1994年开始,我国进行了新一轮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实现人民币可兑换奠定了基础。一是实现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二是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逐步实现经常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三是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保持合理及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改革是继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针对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形势需要,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我国汇率形成机制迈向市场化的又一重大改革。与此同时,结合新汇率制度的运行特点和市场主体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汇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新体制运行以来,人民币汇率小幅双向波动,市场弹性不断增强,保持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1996年底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目前正在进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系列改革。在实践中我国资本账户下的大部分资本项目已有相当程度的开放。

(六)金融宏观调控成效显著

银行业的快速发展使金融宏观调控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金融宏观调控从中国实际出发,针对不同时期经济和金融形势特点,运用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灵活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例如,在1992-1996年经济严重过热时期,人民银行采取了包括提高利率、开办保值储蓄、调整信贷结构和投向、加强金融监管等在内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从而使国民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再如,在1998-2002年经济趋冷时期,人民银行采取了包括引入公开市场操作、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等在内的积极货币政策,在保持币值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又如,在2003-2007年经济出现偏热时期,人民银行根据宏观经济和物价形势继续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当调控货币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在总量上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注重加强预调和微调,既支持了经济增长,又防止了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从2007年下半年起,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人民银行又及时采取了从紧的货币政策。

(七)银行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坚持金融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基本指导方针,不断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银行业服务国民经济的功能进一步提升,作用进一步突出。30年来,我国银行业提供的贷款基本上满足了社会对资金需求,信贷结构和质量不断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金融主力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金融需求的变化,努力提供便利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金融创新步伐加快,服务充分性不断提高。充分发挥银行业在宏观调控中的独特功能,在历次宏观调控中有效发挥了金融杠杆作用,有

力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银行业作为金融业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显著提升。

二、保险业得到快速发展,不断取得历史性跨越

30年的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也为我国保险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保险市场只有一家公司经营,全部保费收入只有4.6亿元。2007年,全国保险机构达到120家,总资产达到2.9万亿元,实现保费收入7036亿元,市场规模增长1529倍,我国已逐步成长为新兴的保险大国。

(一)保险业地位不断提高

整体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全国实现保费收入7036亿元,是2002年的2.3倍,超过1980年到1999年20年全国保费收入的总和。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2.9万亿元,是2002年的4.5倍。

行业竞争力不断提高。30年来,保险业的体制机制、资本实力、人才队伍和技术手段发生了深刻变化,保险公司业务结构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在还有大批新公司尚未进入盈利期的情况下,初步统计,2007年全行业盈利633.4亿元。以中国人寿为例,其净资产收益率从2004年的5.1%上升到2007年的16.5%,基本达到世界领先的保险集团水平。

保险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和控制。改革开放以来,保险业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生命线,基本解决了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及时消除了保险业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风险隐患,建立并完善了化解保险风险的长效机制。目前,保险业整体偿付能力充足,不良资产率低于1%。总体而言,中国保险业成绩显著,取得了长足发展。

(二)保险行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改革开放来,保险业自觉将行业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增强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逐步成为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手段,成为支持投资、扩大消费和保障出口的重要因素,成为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力量,成为促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方式。

为经济社会提供保障力度不断加大。2002年以来,保险业累计赔款与给付7000多亿元。面对2003年的“非典”疫情和历次重大自然灾害,保险业勇担责任,为民分忧,较好地发挥了经济补偿功能。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承保6省(区)试点的政策性农业的主要作物面积1.4亿亩,占试点地区播种面积的70%。2007年全国共承保能繁母猪2888万头,占全国存栏总量的60%。在31个省区市累计为5000万人次的农民工提供了保险保障。在14个省114个县(市)参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在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为人民群众未来的养老和健康方案积累准备金1.9万亿元。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受托管理企业年金业务150亿元,占全部法人受托业务的90%。在支持国家“走出去”战略方面,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支持对外贸易与投资1000多亿美元,为5000多家企业提供了风险保障服务。

(三)保险监管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在保险监管方面,八、九十年代保险管理体制属“金融型”,即“银行管保险”。1980年保险机构恢复之初,仍然沿用1964年以来的建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直接属于中国人民银行,为局级专业公司,其管理体制也基本上沿袭50年代的总、分、支公司垂直领导形式。但是,随着保险机构的迅速壮大和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展,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独资的保险企业,其经营管理体制上“统得过死”、“责、权、利不清”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因此,1998年11月18日,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拆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后,成立了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保监会)。保监会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根据国务院授权对中国保险业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并实施市场监管。这是保险监管体制的重大改革,标志着我国保险监管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自保监会成立以来,它对中国保险业的规范发展

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三、证券机构从无到有,证券业在曲折中实现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证券业积极创新、从零起步,在满足企业和投资者的投融资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金融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必不可少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新兴产业。

(一)证券业的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30年来,证券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已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产业形态相对完整。2006年末,我国证券业总资产达1.1万亿元,从业人员近8万人,证券营业部近3000家,基金产品321只。投资银行业务、经纪业务、证券投资业务和基金理财业务分别为直接融资需求、交易需求和投资需求提供媒介服务,形成了直接融资的基本业务链条;各项业务已经延伸到了全国各地,完成了区域布局,组成了基本的产业元素。从业人员素质较高。截至2006年6月30日,获得证券业从业资格共161157人,其中获得证券执业资格7万人。另有75名香港专业人员获得内地证券从业资格。已注册证券从业人员68473人,占证券从业人员总数的89.8%。目前证券行业具有高管任职资格的553人,其中具有执业资格证书的371人,占总人数的67.1%;已通过了证券公司高管人员能力测试培训的314人,占总人数的56.8%。

产品性能基本合格。证券产品的性能表现在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三个方面。随着证券公司综合治理不断推进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证券公司的违规风险已经大大减少。基础性制度建设稳步推进,证券公司客户资产安全保障大大加强,客户保证金基本实现了独立存管,证券产品的安全性能大体合格。

(二)证券业改革不断取得进展

我国证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存在很多基础制度和生产要素的缺失,需要持续推进改革和创新,实现行业的规范发展。近20年来,证券业坚持了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如大力培育开放式基金,改善投资者结构;发挥主承销商勤勉尽责的作用,把好发行关;推行券商增资扩股的核准制,壮大机构实力;发展网上交易,扩大投资者规模;实施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化解行业风险,完善证券公司规范运作的基础性制度;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拓宽合规资金入市渠道等等,各项改革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现代企业制度架构已经成型。按照《公司法》要求,我国证券公司大都注册为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依照公司章程构建相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根据《证券公司治理准则》的要求,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标准,建立健全内部制衡机制,落实股东、董事、监事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并促使其正确行使权利。同时,按照《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以制度建设、机构设置和技术改进为手段,以客户资产管理和证券自营、资产管理、国债回购等业务为重点,以遵规守法和控制风险为准则,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与控制机制,为公司内部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随着证券市场的结构性调整和改革力度加大,证券公司经营和发展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迫切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为此,按照风险处置、日常监管和推进行业发展三管齐下以及防治结合、以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总体思路对证券公司实施综合治理。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基本化解了历史遗留风险,挪用客户保证金、挪用客户债券、股东及关联方占用、违规委托理财和账外经营等违规风险事项已基本清理完毕;2006年末,证券公司扭转了全行业连续四年亏损的局面,全行业财务状况创历史最好水平,初步形成了防范风险、促进证券公司规范发展的有效机制。

壮大机构投资者工作顺利推进。证券业始终把发展机构投资者作为战略性任务加以实

施,即使在市场最艰难的时期也从未动摇和犹豫。在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方针主导下,积极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稳步推进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试点和商业银行开办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出台了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直接投资股市的政策。市场最早只有封闭式基金,3年之后开放式基金被适时推向市场。之后不久,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系列基金、保本基金、开放式交易型指数基金(ETF)等也相继被引入市场,具有中国本土创新特色的上市开放式基金(LOF)也顺利诞生。基金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成功地实现了从封闭式基金到开放式基金、从资本市场到货币市场、从内资基金管理公司到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三大历史性的跨越,走过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历程。

行业监管和法制建设明显加强。1992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监管体制开始向集中监管过渡。1998年4月,国务院对证券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明确由中国证监会对全国证券期货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管。根据《证券法》规定,中国证监会在全国中心城市设立了36个证券监管局,作为证监会的派出机构,履行监管职责。至此证券业监管体系和职责已基本理顺,一个以中国证监会为核心,由各地派出机构、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等组成的覆盖全国统一的多层次监管架构初步形成。同时,出台了70余部与《证券法》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行业规章,《证券投资基金法》及6个配套规章也已经全部颁布实施;证券业协会累计发布协会章程和自律性规则43件,初步建立起行业自律框架;以《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为核心,各类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配套的、较为完善的证券业监管法规体系和自律规则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对从业机构与人员的资格准入、行为规范和主要业务环节等均有了明确的标准和制度,中国证券业开始全面走入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

(三)证券业的对外开放稳步推进

推动建立中外合资证券经营机构。严格履行加入世贸组织就中国证券业对外开放做出的承诺。截至2006年底,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已批准4家合资证券公司;设立21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直接从事B股交易的境外证券经营机构分别为39家和19家。不仅全面实现了证券业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同时推动了我国证券业对外开放。

认真实行QFII试点。为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证券业审慎试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已批准52家境外机构获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12家机构批准成为QFII托管行,其中5家为外资银行。这是在资本项目下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情况下,采取的开放证券业的过渡性措施,该项措施超出了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另外,2006年开始引进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CIIA)考试,促进我国证券业的国际化发展。

加强与国际组织交流与合作。我国与近30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证券期货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国际交流与跨境监管合作广泛。中国证券业协会与韩国证券商协会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定期互访,探索建立与其它国家证券行业协会开展长期深入合作的机制;先后加入亚洲证券论坛、亚洲证券分析师联合会、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协会、国际投资基金协会、亚太区投资基金年会等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机制;加强了与多国证券业界的联系。

四、金融行业稳步发展,金融创新引领金融业进步

金融监督管理不断加强。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金融宏观管理部门,除承担金融调控职能外,还承担了金融稳定、金融市场、支付结算、征信管理、反洗钱等监督管理职责。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分别履行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行业监管职责。中国人民银行、三家监管当局和财政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在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维护了金融体系稳定,促进了金融业稳健发展。

金融市场在创新和规范中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以货币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市场等为主体的、较为完整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

系。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金融市场产品创新明显加快,除了传统的金融工具外,ABS、MBS和CDO等银行类创新产品、开放式基金等证券类创新产品,以及与风险管理相关的金融衍生品不断涌现。金融市场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化,不仅包括商业银行、社会保障基金、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非金融机构,还引入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日益扩大,并在货币政策传导、资源配置、储蓄转化为投资、风险管理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金融改革进程加快推进。2003年以来,中国政府启动了新一轮的金融改革。目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历史包袱得到初步化解,经营状况开始好转,支持“三农”的实力进一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财务可持续能力显著增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开始发挥作用。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其他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与重组也在加快推进之中。

金融运行规则日趋健全。为适应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金融业稳健发展的需要,2003年12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同时,《证券法》、《保险法》、《票据法》、《信托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以及《破产法》等相关的金融法律法规也在制定和完善中。此外,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根据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实施审慎监管标准,制定了大量的金融业部门规章和规范、指导性文件,为金融业改革、开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制度保障。

金融业对外开放稳步推进。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按照承诺开放了对外资银行、外资保险公司的地域限制和业务限制,证券市场先后开设了针对外国投资者的B股市场,允许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在海外上市,允许中外合资企业在A股市场融资,并在A股市场实施QFII制度。截至2004年末,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7家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211家营业性机构,合格境外投资者队伍达到27家,中国境内外资保险公司达37家。此外,还开放了汽车融资金融服务,4家外资汽车租赁公司相继成立;扩大了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的比例,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引入了国际战略投资者。

金融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本建立了覆盖广泛、功能齐全的跨市场、跨境支付结算体系,人民币在香港和澳门实现清算安排。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资金交易系统不断完善,实现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券款对付(DVP)清算,为投资者提供了安全、高效、便捷的资金交易和清算服务。中央银行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的金融监控信息系统,支付清算、账户管理、征信管理、国库管理、货币金银管理、反洗钱监测分析、金融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等和办公政务实现了信息化。商业银行的综合业务处理、资金汇兑、银行卡服务等基本实现了计算机联网处理和数据集中处理,自助银行、网络银行、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结算等新型金融服务迅速发展。

金融业虽然得到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金融创新能力不足,总体竞争力不强;金融市场发展结构性失衡,直接融资比重低,城乡、区域金融发展不协调,对“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相对薄弱;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经营机制尚未根本转变等。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改革的深入,这些问题将会初步改善,金融业也会得到更好更快

下载金融业留学申请及职业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融业留学申请及职业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扬州金融业发展状况

    扬州金融业发展状况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堪称现代经济的核心。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该国金融业发展状况的影响,而金融业的......

    2014免费留学申请

    2014年英国留学申请季即将来临,大多数的同学早已准备好申请材料,自己DIY大学申请,那同学们在DIY申请的过程中该注意些什么呢?1、是否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 同学们要想保证DIY英国......

    留学申请

    名校申请之路--从大二开始规划 一、出国还是不出国 出国申请不是一个小工程,本科毕业之后的出路可以算得上是人生第一个重要决写。所以决定做这件事之前,我们应该先弄清楚为什......

    留学申请

    我们每个人在儿时,都曾拥有过伟大的梦想。只是不知道在成长岁月中的什么时候,被改掉了,被偷走了,或是因为我们给予的滋养不足,梦想的种子仍深深地埋在土里,难以发芽。 随着年龄的......

    留学申请

    Motivation letter To whom it may concern: I am a student from Kunm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my name is Grant and my major is marketing. During the......

    关于我市金融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金融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6年工作要点安排,我们财经工委在市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组织开展了全市金融业发展情......

    我市农村金融业发展情况汇报

    我市农村金融业发展情况汇报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力发展金融业是促进榆林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农村资金的供求......

    伊斯兰金融业及其发展特点[5篇材料]

    伊斯兰金融业及其发展特点 摘要 现代伊斯兰金融业(ISLAMIC FINANCE)始于20世纪70年,1975年,埃及成立了第一家伊斯兰银行.。近年来,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金融管理的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