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金融业发展状况

时间:2019-05-13 01:2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扬州金融业发展状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扬州金融业发展状况》。

第一篇:扬州金融业发展状况

扬州金融业发展状况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堪称现代经济的核心。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该国金融业发展状况的影响,而金融业的发展又受制于政府经济管理政策的选择,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对金融业的管理来间接影响经济发展。由此可见,研究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制定发展的优化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经济、金融、扬州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 financial sector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be called the core of modern economy.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heavily influenced by the country's financial development, the impact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was subject to the choice of the government's economic management policy, so the government can manage the financial sector indirectly affect economic development.Thus,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the formulation of development of the optimization program is very important.Key words:economyfinanceYangzhou

1引言: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坐落于扬子江边古运河畔的扬州,已经有着近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唐朝的“扬一益二”,清朝的“两淮盐课甲天下”都是繁盛扬州的一个缩影,见证者扬州的辉煌历史。但是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我们要正视现实,正视放在扬州面前的诸多机遇与挑战。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如今在扬州的是怎么一个发展状况,在扬州的腾飞中又将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2扬州经济发展状况

2.1整体的经济发展状况

据资料显示,扬州市2006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100.16亿元,人均地区生 1

产总值为24543元。2007年,扬州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311.8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9419元。而到2008年,一直七月份,扬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就达到了1290.20亿元。并且,众所周知,2008年是有着金融危机大背景的一年。此外,扬州还具备更深入发展的强劲动力。据2006年相关资料显示:基础设施建设强势推进。沿江高等级公路全面建成通车,扬州二电厂二期扩建工程3号机组并网发电,水电气热等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编制了沿河开发总体规划。安大公路三垛以南段贯通,先导段建成通车。各开发园区、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加快。“八区二园”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和外贸出口分别占全市的81.9%和84.2%。新增省级开发区3个。扬州出口加工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封关运行。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成功举办2006“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赴欧美、日韩、东南亚和港台、京深沪杭等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推介活动,有效拓展了客商源、信息源、项目源。围绕项目落地和投产达效,加强配套服务、跟踪督查,提高招商项目成功率。全年注册外资实际到账7.61亿美元,增长44.7%。新批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75个。新增民资注册资本215亿元,增长30%。实现外贸出口23.6亿美元,增长23.9%,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占48%。完成外经营业额1.25亿美元,增长20%。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市县域经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7亿元;完成财政收入85.7亿元,增长28.3%。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县域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13.4:56.2:30.4调整为11.7:58.1:30.2。特色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已逐步形成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制造、电工电器、服装加工等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0%。

2.2扬州金融业的发展

2.2.1扬州金融业发展状况

伴随着扬州经济的快速的发展,金融业也在活跃的发展着。据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年末扬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2538440万元,年末扬州个金融机 构贷款余额为7507716万元。2008年金融业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37.1亿元,增长15.1%。金融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551.91亿元,同比增长23.8%;储蓄存款余额为899.1亿元,增长25%。人民币贷款余额为889.4亿元,增长20.3%。保险业经济补偿功能得到较好发挥。全年保费总收入43.65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全年保险机构共支付各类赔款5.99亿元,比上年增长39.1%。2009年第一季度全面促进信贷快速增长的“组合拳”举措初显成效,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扬州市信贷增长迅猛,不少企业感到了实实在在的“春暖”。来自人行的最新统计显示,到3月末,扬州市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902.15亿元,比年初增加319亿元,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6.17个百分点。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104亿元,比年初增加202亿元,同比多增161.97亿元,是去年同期的5.88倍,是去年全年信贷增量的1.35倍,创历史新高。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7.02%,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9.2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扬州的金融业有着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到2006年底,扬州保险市场正式开业的保险公司有21家,已经有19家公司加入行业组织,成为扬州市保险行业协会会员单位。2006年,全市产寿保费总收入为30.86亿元,同比增长14%;保险深度为

2.8%,保险密度为673.9元;支付各类赔款5.40亿元,同比增长37%。2006年,全市财产险保费收入5.81亿元,比上年同期净增保费1.22亿元,增长26.6%;赔案53031件,支付赔款4.14亿元。其中,车险保费收入4.02亿元,增长29.5%;

企财险保费收入5578万元,增长17%;家财险保费收入586万元,下降33%;责任险保费收入1606万元,增长1%;保证险保费收入199万元,下降8%;工程险保费收入306万元,增长58%;其他险保费收人6438万元,增长73%。

2.2.2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过去的日子里,扬州的金融业取得了取得了诸多发展,但是依旧存在的些许问题。银行业,在扬州很少可以看到建、交、中、工、农五大行以外的股份制银行。这种情况既不有利于资金的扩充,也不利于银行之间的竞争同时还不利于银行对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优化。保险业,扬州市保险业发展满足不了扬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除了与社会公众对保险认知度不高有关,还与一些保险公司的诚信缺失有关。“一是保险业务员卖保险时说得天花乱坠,导致顾客误解,最终对保险公司不信任;二是有些保险公司在理赔过程中,让顾客吃了不少苦头。”市保险行业协会负责人说。因此,保险公司加强诚信建设很重要。,同时也存在这样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一是个人代理人素质有待提高;二是公司竞争主要停留在保费规模和人员增长的层面,服务和业务品质等长远竞争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追求规模,不求效益的粗放型经营,特别是不断抬高手续费等恶性竞争行为有待治理,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投诉现象还有发生,售后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保险公司和业务员的社会接受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行业整体形象仍需努力改善。

3谋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3.1银行业

3.1.1优化服务

积极支持辖内银行、邮储机构优化机构设置,完善网点布局。大力引进中、外资银行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支持组建专业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鼓励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创造条件开展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十一五”期间,引进3-5家机制灵活、竞争力强、充满活力的中、外资银行来扬设立分支机构。市区、江都、高邮、宝应等农村信用联社改建成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积极争取商业银行来扬设立金融功能性服务中心、配套服务中心。通过建立合作办、签订合作协议等形式,密切与尚未在我市设立机构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的沟通联系,吸引来扬投放贷款、开办业务。

3.1.2积极改革创新

积极推进金融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激发银行机构增添活力。鼓励银行机构以市场为导向、需求为基础,创新发展“普惠性金融”业务,不断开发金融新产品、新服务。建立差别化的小企业授信、授权机制,提高审批效率。大力推广应收账款质押、存货质押、保兑仓、联保贷款等业务。积极争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抵押融资的办法和途径。开发农民创业贷款、农民建房按揭贷款等适应农民创业和城镇低收入家庭消费需求的金融产品。加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宣传,改进和完善农民工金融服务工作。充分运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积极发展网上交易和远程业务,推进银行卡联网通用,丰富银行卡功能。

3.1.3加大信贷投入

各银行机构要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信贷方针,正确处理好落实宏观调控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突出金融服务重点和地方经济特点,切实加大有效信贷投入,优化信贷结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要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支持,加大对高效农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等信贷投入,健全农户贷款工作机制,完善和推广农户联保贷款,创新适应农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十一五”末,全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户有效建档面达100%,有效农户贷款满足率达90%以上;二要进一步加大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全力拓展县域信贷市场,合理调整、适度下放贷款审批权限,鼓励县域贷款快速增长,力争三年内县域贷款增量实现翻一番,县域贷款余额占比达50%;三要进一步改进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市各商业银行要建立专门机构办理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把中小企业贷款作为未来发展新的增长点,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授权授信制度、信用评级制度及贷款操作流程。未来三年中小企业贷款保持20%的年增长率。市区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对银行机构发放的市区微小企业贷款的新增部分,按省财政给予风险补偿额的50%进行配套补偿;四要进一步增加对沿江开发和园区建设的信贷投放,合理引导金融资源向沿江开发和园区建设集聚,帮助园区建设载体提高融资能力,加强和改善对园区企业的金融服务;五要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信贷投放,对投资量较大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实行银团贷款,集中投放,提高效率。

3.2保险业

3.2.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引导保险业启动保险人才建设工程,着力培养优秀的经营管理队伍、专业技术队伍、市场营销队伍和行业监管队伍,积极引进保险产品开发、精算、投资、风险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人才,进一步深化人才体制改革,优化人才配置结构。进一步提高保险行业吸纳再就业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扶持保险教育培训,完善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制。鼓励大专院校开设保险学专业,引导保险企业设立保险专业奖学金,加强教育与保险业的合作与交流,为保险业的发展培养各类优秀的专业人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积极的、内涵丰富的企业文化品牌战略,以有效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3.2.2加快保险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保险从业人员诚信教育,培育行业诚信文化。建立保险征信和评价体系,逐步将保险从业人员的执业信息纳入个人联合征信系统,强化失信惩戒机制,严厉打击欺诈误导,弄虚作假等各种侵害投保人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推进保险业诚信建设。

3.2.3加强保险行业自律

健全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维权、协调、交流、宣传的作用,规范保险行业经营行为,进一步完善代理人违规黑名单制度,促进规范有序竞争,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结合开展整顿规范行业或企业自办保险行为,逐步规范行业自保、互助合作保险等组织形式。建立保险纠纷快速处理机制,切实保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扬州统计年鉴》.《扬州统计年鉴》编委会

[2] 饶余庆.《货币银行学》.经济出版社,1985年

[3] 杨永华.《 服 务业 质 量 管 理 》.海天出版社,2000年

[4] 蓝松.《 保 险 概 论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

[5] 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第二篇:我市金融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我市金融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 左志锋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在资源配置、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至为重要的作用。2011年2-3月份,我们对全市金融机构进行了走访,对娄底辖区内所有县市区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通过听取当地领导对金融工作介绍以及各县市区财金办关于金融工作的相关汇报,实地查看了一批优质企业,广泛获取了各方面信息,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市金融业发展现状

(一)存贷余额稳步增长。截至2010年底,全市各项存款余额655.75亿元,比年初增加71.58亿元,增长12.25 %;各项贷款余额399.32亿元,比年初增加61.27亿元,增长18.13%,加上表外资金支持,全年共新增贷款116.65亿元,比年初增长34.5%。

(二)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全市金融市场规模不断壮大,结构日趋合理,金融体系逐渐趋于完善。一是市场体系相对完整。我市目前已大体形成了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地方银行金融机构、证券、保险、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等多层次机构并存、功能互补的金融市场体系。二是组织体系逐步健全。我市已初步建立起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功能较为齐全的金融组织体系。目前招商银行、华融湘江银行已确定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娄星区农信社改制组建娄底农商行的工作正加紧进行;全市证券期货保险业发展迅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当前全市证券公司营业部8家,期货公司营业部2家,保险机构19家。同时,其他类型金融机构还包括小额贷款公司2家,融资性担保机构12家,全市担保行业协会也即将组建。三是监管体系日趋完善。市金融工作办协同市人行、娄底银监分局,监管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同时加大对保险证券业的监管服务以及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规范整顿工作,有效维护了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三)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我市金融工作注重把抓好日常监管与防范金融突发事件紧密结合起来,把金融垂直监管与地方协调服务结合起来,初步建立起维护金融稳定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有效维护金融稳定。全市所有县市区全部达到市级金融安全区标准,冷水江市成为全省第四个省级金融安全区。目前正推动娄星区、双峰县等积极创建省级金融安全区。

二、我市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调研中我们感到,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态势,我市金融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金融总量相对偏小。2010年全市各项存款总额在全省占比为3.94%,居市州排名第11位;各项贷款总额在全省占比为3.47%,居市州排名第7位。目前我市尚无本土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有限。金融资产总量偏小,尤其是资本市场融资规模偏小,是我市金融业竞争力不强的主要表现,这也说明当前我市金融业还不能完全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融资结构不尽合理。从金融主体看,目前银行业是我市金融业的绝对主体,证券、保险等产业发展仍不够充分,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产业相对滞后。同时我市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创新,我市以银行信贷为主体的间接融资占比过大,直接融资规模偏小,融资结构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民间融资亟待规范。民间融资快速增长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很大一部分不规范融资行为。有部分投资公司参与非法集资,吸取当地资金流向外地,导致储蓄存款快速下滑,构成了对正规金融业务的挑战。加之目前民间融资游离于金融监管范围之外,容易引发债权债务纠纷甚至滋生违法行为,危害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恶化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亟待加以规范引导。

三、我市金融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综合我们的调研分析,我市金融业发展面临三大机遇和三大挑战。

三大机遇:

一是我市融资需求旺盛给金融业带来发展机遇。从全市宏观形势来看,我市正处在“四化两型”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必将催生出一批优质企业和优质项目,加之2011年我市计划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将形成较为旺盛的金融需求,为全市金融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我市产业集群建设为金融业发展提供的良好发展基础。我市经开区、万宝新区等产业园区积极对接长株潭并做好产业配套,传统优势产业集群的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引进培育,必将催生出一批优质融资主体。我市十大产业集群的培育为全市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必将推动我市金融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金融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政策机遇。“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将着力构建和完善中央地方两级金融监管体系,理顺金融发展权利和监管责任。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和国内外金融机构对娄底经济金融发展的关注度、认同度不断提高;“3+5”城市群建设这块金字招牌,带来了先行先试的重大机遇;国家中部崛起战略规划,明确提出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这无疑为我市金融业加快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外部条件。三大挑战:

一是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带来的挑战。从国际形势来看,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当前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中东和北非局势的不确定性、以及日本海啸地震冲击、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资产泡沫、货币升值等不稳步、不确定因素较多,世界经济恢复增长动力不足,复苏形势十分复杂,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也对加强金融市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使的货币政策面临诸多两难。从国内政策来看,2011年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提出要把好流动性总闸门,引导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在总量规模受限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信贷投放面临更大的政策压力和宏观风险,这必将对我市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增加相当的难度。

二是区域竞争压力增大带来的挑战。对接融入长株潭对娄底当前和长远的发展将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要考虑到长株潭特大城市群快速发展产生的巨大“回波效应”或“极化效应”可能导致对我市发展的“抑制性覆盖”,出现“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困境和尴尬。加之 “3+5”城市群中其他兄弟市州在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同时,必然会竞相出台扶持金融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重大举措,大力发展地方金融业,力争在新的一轮竞争中率先确立自身的竞争优势。我市当前面临激烈的区域竞争,金融业发展赶超进位面临挑战。

三是我市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带来的挑战。与长株潭等市州相比,我市经济总量的相对不足,使我市在引进金融机构、享受金融改革先试权和提升金融规模等方面都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的相对不足对我市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从我市当前经济结构来看,我市属资源型城市,工业增加值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二产业贷款占比高达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大企业信贷集中度高,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明显不足,总体需求旺盛与需求结构不理想的矛盾,加大了我市金融业兼顾执行国家政策、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与谋求自身发展的难度。

四、对策与建议

支持我市金融产业做大做强,加大金融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我们认为应重点在扩大融资规模、引进金融机构、培育地方金融产业、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等五个方面加大力度,主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金融意识,制定中长期金融业发展规划。一是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网站广泛宣传金融知识,有计划地开展主题宣传月活动。同时对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开展金融知识培训,形成正确的金融意识,必须始终坚持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发展原则,既要强调当前我市金融总体发展不足或“滞后”,也应尽力避免不顾实体经济实际需求而去简单模仿与照搬发达地区的最新金融产品技术。二是根据国家、省金融产业政策和规划,结合我市发展实际, 采取政府主导、专家团队运作、社会各界参与的方式,开展《娄底市金融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提出娄底金融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二)加大信贷投放,确保合理融资规模。一是引导驻娄金融机构正确解读国家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意图,鼓励驻娄金融机构积极向总行、省行反映我市企业资金需求,争取上级行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认同,最大限度争取有利于我市经济发展的信贷政策和规模。二是支持和鼓励银行类金融机构运用联合贷款、搭桥贷款、银团贷款等方式引进异地资金来满足娄底辖区内的资金需求;全面推广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解决好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难问题。三是加强政银企对接,把银行关注度高的项目和涉及地方发展及民生的项目统筹安排,统一向银行推介。四是加大调度考核力度。制订出台《娄底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评分细则》,构建考核评价体系,量化考核指标,实施按月调度,完善考核奖惩约束机制;同时适当扩大奖励范围,将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机构等纳入考核当中。

(三)引进和培育各类境内外金融机构。完善政策措施,着手制订出台我市新设金融机构奖励办法,同时要取得市委、政府领导对引进新设金融机构工作的认可和支持,请市委、政府领导到金融监管部门、商业金融机构总部或区域总部走访联络,促进政银合作,吸引更多金融企业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或新组建金融机构。一是引进成长性好、经营有特色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来娄设立分支机构,目前重点做好招商银行、华融湘江银行等的入驻工作。二是吸引境内外保险机构来娄发展,同时高度关注和重视国家日益放开保险资金投资范围的有利形势,制订出台鼓励险资入娄的优惠政策,积极跟踪中国人寿100亿险资对湖南投资的相关事宜,抢占地方政府引导险资投入的先机。三是在推动证券期货机构发展本身业务的同时,重点引导和组织证券期货机构与企业的互动对接,充分发挥证券机构的优势,推动企业上市进程。同时重点跟踪动力煤、焦炭商品期货交割库设立的政策动向,探索争取立项在娄底设立动力煤、焦炭商品期货交割库的相关调研准备工作。

(四)培育本土金融主体,构建地方金融体系。一是积极推进小额贷款公司组建。稳妥有序地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2011年拟成立5家,以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同时建立和实施小额贷款公司分类评级制度及行业年审制度,加强日常监管、专项检查和行业自律机制建设,并对其运行情况进行评估。二是试点组建村镇银行。各县市区要有针对性地加大与主发起行的联络与洽谈力度,力争双峰、新化两地今年村镇银行组建有实质性突破。三是健全地方融资性担保体系。坚持规范与发展、整顿与扶持并重的原则,着手组建娄底市担保行业协会,开展再担保机构组建的可行性调研,大力推进地方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努力建设富有成效的地方融资性担保体系。四是支持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以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经营机制转换、遗留问题解决为要求,支持农信社大力依法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今年全市农信社要全面启动改革工作,力争娄底农村商业银行于明年春节前挂牌开业。全市要在2012年底前按中国银监会三年行动规划纲要(2010-2012)全面完成农信社改制改革工作。

(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大企业上市培育扶持工作。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资本市场的若干意见》(湘政发〔2010〕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制订出台《娄底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资本市场的实施意见》。一是认真研究创业板市场的最新动态、加快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前期准备步伐,给予上市专项基金扶持引导和产权明晰、改制重组等税费减免支持,尽快形成一批拟上市企业梯队乃至上市企业的“娄底板块”。二是积极跟踪非上市公司代办股份转让试点的最新进展及我省建立OTC市场和企业股权融资项目资料库的相关信息,积极搭建金融机构及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与我市优秀中小企业和项目对接的平台。三是加大债券发行力度,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制订企业直接融资奖励办法,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以及中期票据,争取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等。四是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市场。尽快出台《关于促进我市股权投资业发展的意见》,完善工商登记、机构投资和税收等相关政策,推动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搞好股权投资与拟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对接,促进股权投资市场快速健康发展。同时探讨研究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大力发展和引进产业投资、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等各类基金或投资机构。

(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要以创建省级金融安全区为平台,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大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一要扎实推进“信用娄底”建设。加快联合征信体系建设步伐,归集统一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信用信息,实现信息库的互建共享。二要建立多部门工作协调机制,相关政府部门要积极协助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信用社做好收贷维权工作,严厉打击逃废债务等不法行为,确保金融机构依法维护金融债权,稳定地方金融秩序。三是完善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联系会议,开展担保机构信用评级,规范担保机构与银行、中小企业的业务合作,为担保机构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四是要科学界定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的边界和区别,依法处理具有非法集资特点的民间借贷行为。制订《娄底市非法集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周密防范和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行为。将娄底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生态城市,构建成区域“信用高地”和“资金洼地”。

第三篇:县金融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修改

****县金融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在资源配臵、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2年2月份,县政府办、金融办和人行****县支行组成调研组,对全县金融机构进行了走访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和查找资料等形式,广泛获取了各方面信息,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县金融业发展现状

(一)金融业发展规模

调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为止,****县共有金融机构21家,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7家,包括银行管理机构1家(人民银行),商业银行6家(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邮政储汇局),政策性银行1家(农业发展银行);小额贷款公司1家(荣源信昌小额贷款公司);投资公司1家(慧通投资有限公司);保险公司11家,其中人寿保险公司3家(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太平洋人寿),财产保险公司8家(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中华联合财险,平安财险,永安财险,大地财险,安邦财险,阳光财险)。全县银行营业网点共45个,从业人员480人,工行、农行、农商行、邮政储蓄等银行仍占主体地位,其营业网点占****县银行营业网点的95%。保险业共有11个营业部,保险从业人

员(包括营销员在内)约有1000人。

(二)金融运行情况

存贷款余额不断增长,存贷比逐年上升。据统计,2009年底,我县6家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4.2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6.82亿元,存贷比为31%;2010年底,各项存款余额为68.9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27.68亿元,存贷比为40%;2011年底,各项存款余额为92.3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37.33亿元,存贷比为40%。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县金融机构存贷款虽然都有所增长,但二者的增长幅度不平衡,存款余额逐年大幅上升,而同期贷款余额增幅相对较小,这一方面说明,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在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居民的储蓄愿望依然旺盛,制约了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政策的推行;另一方面说明,邮政储蓄部门和各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上划使大量资金流出县外,降低了贷款规模,削弱了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

2011年****县三家寿险公司和八家财险公司保费收入总额为1.4亿元,理赔总额为0.8亿元。其中人保财险和人寿保险是我县最大的财险和寿险公司,分别占财险和寿险市场份额的40%和50%。

二、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近几年来,****县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经济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货币信贷政策,加大信贷投入力度,突出

重点,以点带面,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有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以小额农贷为突破口,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为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县农村金融机构以小额农贷为突破口,立足“三农”、服务“三农”,基本上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促进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经济发展。2009-2011年农商行涉农贷款15.97亿元,帮助农户购买种子、肥料、农膜、农药、农机具等生产用品,同时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积极帮助农民发展高效农业,扶持了一批种植业、养殖业生产大户;并针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的实际,通过提供资金注入活力,支持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运销等行业,确保涉农贷款发挥助农、促农、富农实效。截止2011年12月31日,农行支农贷款全年余额达2860万元,主要用于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村办企业等。县农发行贷款2490万元,用于支持农村马铃薯、荞麦、油脂等加工企业。同时,加大对龙头农业企业、农业重点户、专业户的支持力度,一年来发放此类贷款6750万元。****邮政储蓄银行,3年来为农户贷款1.2亿元,支持养羊、养猪、大鹏蔬菜等。****县荣源信昌小额贷款公司,为农户贷款1174万元,其中种植业1042万元,养殖业715万元。

(二)以优良企业为助推点,做大做强企业。近年来,****县金融机构抓降、增效并驾齐驱,在努力抓降的同时,注重对效益好、守信用、符合产业政策或区域政策的行业与企业重点支持。

1、加大信贷投入力度。为响应“工业强县”的号召,****县金融部门集中信贷资金投向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等支柱产业。据调查统计,2011年,全辖区金融机构累计对重点优良企业投放贷款计5亿元,如:工行2009-2011年投放****县荣威实业公司1.5亿元用于新产品开发和流动资金需要;农行投放3000万元用于****君越实业有限公司的流动资金需要、两年累计投放大唐风力发电公司3亿元用于设备安装;农行投放合家福食品公司300万元,投放世全油脂公司450万元;县农商行支持热宝锅炉公司450万元扩大其生产规模,使其发展成为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小企业。

2、抓好开户、结算、咨询等相关金融服务。各金融机构信贷人员深人企业为生产经营出谋献策;对一些发展前景看好的私营企业提出了发展方向和规范台账的建议。如****县热宝锅炉机械制造公司为全县个私纳税大户,产品有销路,信用佳,但由于帐务不规范,银行掌握不了其真实财务状况,信贷投人举棋不定,在银行的建议和帮助下,目前该单位会计帐务均已按正规手续建立,很快获得了银行的支持。

(三)以消费信贷为开拓点,有效扩大内需。

****是榆林的西大门,辖内有太中银铁路、307国道、青银高速公路贯通,交通优势明显;便捷的公路、铁路网络,流动人口大量增

加,带动了全县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据统计工商银行2009年的个人贷款为2.3亿元,2010年为3.97亿元,2011年为5.8亿;2010-2011逐年增幅分别为72.6%和46%。其中,09年的综合消费信贷额为1.28亿元;2010年大幅增加到了2.7亿元,比2009年增加了111%,2011年综合消费贷款额2.8亿元;09年的住房消费信贷额为0.99亿元;2010年增加到了1.2亿元,2011年为2亿元。消费类市场的不断升温,有力的推动了我县经济的发展。

(四)以多元化服务为切入点,全力配合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工作。

l、充分发挥人民银行“窗口指导”和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做到以“政策吸引人,以感情留住人”,使客商感受到最佳的金融服务,在****投资称心和放心,人行****支行经多次深人细致的调查研究,就“创建金融110,建立服务监督机制”、“创建贷款项目荐贷台,建立信贷扶持机制”、“创建银企恳谈会制度,建立银企协作机制”等三方面内容,并在全县金融部门转发,受到了金融部门和客商的一致好评。

2、提供开户、结算、现金、咨询等便利服务。对引资企业关于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特事特办,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尽量提供方便和优惠。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在持之以恒搞好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同时,积极探索特色服务。例如县农商行注意对个体工商户

和小企业贷款的管理和服务,针对结算渠道单一结算手段滞后的实际情况,开通了大小额支付和农信银支付结算系统,实现了与商业银行资金结算的实时性,极大地提高了资金使用和流通效率;针对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在发展前期担保抵押“先天不足”的问题,不断拓宽信贷业务领域,开办了信用共同体、社团、房地产抵押、法人信用担保等灵活多样的担保抵押贷款,为一大批无资产抵押又无担保支持,但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打开方便之门,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三、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两难”局面难以改观。目前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的“两难”现状难以改变,从****县实际情况看,既有其自身的条件限制,又有一些外部的客观因素制约。

1、企业办理贷款担保难。目前,一些社会相关服务中介机构,评估、咨询等费用过高,导致企业贷款成本提高,影响贷款需求。据了解,目前,在****县办理贷款抵押登记收费的有房产、土地、工商、公证等部门,综合费率达5%。另外,在抵押收费高的情况下,有关部门还把抵押期限硬性规定为一年,迫使企业到期后不得不重新办理抵押手续,进一步加重了企业负担,故很多小企业望而却步。

2、受信贷集中管理模式制约。据调查,目前,县级国有商业银行全部实行贷款集中管理模式,上级行上收了支行部分甚至全部贷

款权限,支行无贷款审批权的占83%,除农村商业银行对个人300万以内,企业500万以内有审批权外,其他商业银行每笔贷款须经支行、市分行及省分行审批,甚至多达三、四级以上环节,正常的一笔贷款从申请到使用需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致使企业告贷无门或因贷款审批环节过多、期限过长,贻误企业资金需要。

3、金融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产生的负面效应。一是贷款只罚无奖,偏重强调贷款实行终身责任制,忽视对贷款发放的激励,对所发放的贷款一旦形成风险,就要追究信贷人员的终身责任,轻则扣罚奖金、工资,重则下岗清收或降职、撤职,对贷款的投放却没有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银行产生“惜贷、惧贷、慎贷”情绪,挫伤了县级支行信贷人员贷款营销积极性。

(二)商业银行贷款增量趋缓,市场份额下降。据调查,工行2009-2011年三年****存款余额分别为18.27亿元、23.22亿元和27.92亿元;而2009-2011年贷款余额分别为5.15亿元、9.9亿元和12.52亿元,其中2011年的存款余额占全市的12%,贷款余额仅占5%。市场份额逐年有所下降,表明银行对地方经济融资能力在逐年减弱。这与近几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变化不无关系。如各行实行信贷集中管理模式、支行贷款权全部上收及实施业务战略重点转移,从县级支行机构通过上存资金方式抽走了一部分资金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这些都导致了县城以下的中小型企业,在获取

银行信贷支持方面受到极大限制,严重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县域企业发展先天不足。一是经营管理水平差。大多数中小企业以家庭式经营,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经营管理比较混乱,会计报表资料残缺不全,银行很难了解企业经营的真实状况。二是经营效益差。不少中小企业自有资本金偏低,资产负债率较高,盲目上马,经营亏损严重,大多数不符合贷款条件。三是缺少银行贷款的抵押物。目前,中小企业短期经营行为十分严重,可供银行贷款抵押的资产很少。四是防范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市场经济千变万化,而许多中小企业天生就不足,加之规模又小,企业经历市场环境变化后倒闭的风险自然就高。

(四)保险行业产品单一,专业化程度较低。从调查情况来看,****县保险行业产品单一,例如大部分财险公司的主要业务是车辆保险,其它财产保险业务很少,人寿保险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医疗保险和理财保险等常规业务上,各新生的保险公司还没有形成人力资源的培养、储备、使用机制,传统的产险和寿险产品市场基本上已经饱和,潜在的新兴保险消费市场尚无能力问津,社会认知度不高,品牌优势不明显,使中小保险企业在起步阶段只能选择那些技术含量低和易上规模的险种切入市场,在个别险种上产生了“过度竞争”。在支持“三农”方面,目前只有人保财险涉足。

(五)金融机构“放”“防”难以协调,导致政银关系不顺。受管

理体制制约,目前县级金融机构在处理信贷投放力度与防范金融风险关系上显得左右为难,加之贷款收缩过快过猛,导致近年来银行对当地经济的支持力度减弱。随着县级支行对当地信贷投入逐年减少,政府自然对银行产生一些看法和不理解,对银行在当地的各项工作尤其是金融债权维护工作支持配合不够到位。

四、发展对策与建议

支持我县金融产业做大做强,加大金融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我们认为应重点在金融机构考核机制、强化金融意识、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强银企、政企对接、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以及平衡银行对公业务等七个方面加大力度,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政府部门对金融企业的考核机制。县政府办、金融办等相关部门成立****县金融机构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对****县的金融企业从经营业绩、对县域经济的支持、支持“三农”等方面进行考核,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金融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经营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对考核结果进行奖惩,促进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更好的服务“三农”。

(二)强化金融意识,制定中长期金融业发展规划。一是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网站广泛宣传金融知识,有计划地开展主题宣传月活动。同时对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开展金融知识培训,形成正确的金融意识,必须始终坚持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发展原则,既要强调当前我县金融总体发展不足或“滞后”,也应尽力避免不顾实体经济实际需求而去简单模仿与照搬发达地区的最新金融产品技术。二是根据国家、省、市金融产业政策和规划,结合我县发展实际, 采取政府主导、专家团队运作、社会各界参与的方式,开展《****县金融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提出****金融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三)平衡银行对公业务。目前,我县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等开户行、工资等对公业务城区单位主要集中在工行,农村单位在农商行,对公业务分配的不平衡,严重制约了部分银行的发展。因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企业电子银行、单位存款业务、信贷业务、机构业务、国际业务、委托性住房金融、资金清算、中间业务、资产推介等方面进行平衡,促进各个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的支持。

(四)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大对县域中小企业的支持。贷款风险防范措施无力,是企业融资难的首要问题。要出台政策,改善环境,按照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相结合、政府支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开展担保与提高诚信相结合的原则,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对中小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规范财政制度,以及加快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建立,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担保难问题。政府要逐年增加现有担保机构担保基金数额,提高担保能力,扩大

担保范围,也便于金融机构贷款操作,满足企业信贷需求。要不断创新担保方式,允许农民以住宅、林权、土地使用权等有效权利作抵押,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五)加强银企对接,建立新型银企关系。金融机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贷款方式,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全县经济发展。要克服“零风险”的信贷意识,转变观念,积极开拓客户市场,加大对诚信企业、优势客户的信贷支持,发挥资金效益,提高银行自身的投资回报率。企业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从产品档次、开发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入手,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要规范经营,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提高企业的资信度,增强金融机构对企业投放信贷资金的信心;遇重大经营事项要及时与银行沟通,及时反馈信息,定期反映生产经营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发展策略等。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搭建平台,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等,为加强银企合作创造条件。

(六)加强银政沟通与合作,建立经济金融信息共享机制。要加强政府部门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建立经济金融发展协调机制,成立支持县域经济金融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经济金融联席会议,通报经济、金融情况,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磋商和协调。平常要建立和完善经济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县域经济金融信息双向交流,促进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一方面,县域经济主

管部门要及时向金融部门提供经济信息,包括资金需求信息、生产经营信息、市场信息;另一方面,金融部门要及时向县经济主管部门传导金融政策、金融产品和金融信息。要建立县域经济发展项目库,并及时向各金融机构发布,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

(七)强化金融部门内部管理,转变金融服务方式。金融部门要科学制定内部管理制度,防止无限扩大贷款风险的度,妥善处理发展和风险的关系。要积极向上级行争取,适度下放贷款管理权限,给县级行一定的经营自主权,以便其争取优质客户,扩大贷款市场份额。要转变金融服务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惧贷、惜贷行为。要改善信贷服务,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缩短贷款链条,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工作效率。要建立统一的适合县域经济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和授信制度,取消金融机构目前“各自为政”的信用评价办法,整合信用资源,加强征信管理。

第四篇:金融业发展和改革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和科学发展观后,编制的第一个金融业中期发展改革规划。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我国金融业发展改革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明确金融工作重点。制定和实施好这一规划,对于深化金融改革,促进我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发挥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五”期间

金融业发展改革成就显著

“十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改革成就十分显著,金融业发生历史性变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迈出重大步伐,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行情,股吧)、中国银行(601988行情,股吧)、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行情,股吧)相继进行股份制改革并成功上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全面推开,取得阶段性成果。实施正确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改善信贷结构,努力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成功实施,成效显著。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全面加强,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地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取得初步成效。银行、证券、保险业分业经营体制进一步健全,不断拓宽服务领域,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力度加大,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大中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多数达到8%。金融业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调节经济运行和实施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二、“十一五”时期

金融业发展改革面临新形势

金融业发展改革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金融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国际收支不平衡,流动性过剩矛盾突出。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不健全,结构不尽合理,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直接融资比重低,城乡、区域金融发展不协调,对“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相对薄弱。金融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运行效率不高。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经营机制尚未根本转变。金融法制和监管还需完善,金融业发展的信用环境有待改善,维护金融稳定任重道远。

金融业发展改革面临新形势。金融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各国金融市场联系更加密切,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金融创新日新月异,综合经营趋势不断发展,各行业之间相互渗透。国际金融竞争日趋激烈,资本跨境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需求日益增加。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后,金融业竞争更加激烈。在这一新形势下,我国金融业既有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处于重要的转折和发展时期。

指导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

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和部署,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着力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和制度建设,着力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着力加强金融调控和监管,显著增强我国金融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主要目标。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创新金融产品,不断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需求。进一步推进金融业市场化改革,构建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创新机制。完善调控机制和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币值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健全产权制度和股权结构,加快转换经营机制。进一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显著增强我国金融业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和城乡、地区金融布局。进一步健全金融法制,依法强化金融监管,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金融业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金融人才战略,满足日益发展的金融创新对金融人才的需求。

四、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健全货币政策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继续运用数量型调控工具,扩大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使用范围,加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力度。加强本外币政策协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以及金融监管的协调配合,促进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改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和国债收益率培育为我国短期和中长期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疏通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与信贷市场的利率传导渠道,构建完整的金融市场收益率曲线。稳步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定价机制,提高定价能力。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坚持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宽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的汇兑限制,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强短期资本流动管理,防范短期资本冲击。按照依法合规、有偿使用、提高效益、有效监管的原则,探索和拓展外汇储备的使用渠道和方式。大力培育和发展外汇市场,夯实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基础。

五、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全面提升金融业竞争力

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逐步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支持为“三农”服务的金融组织创新,加快创建由农村信贷市场、农产品期货市场、农村保险市场等组成的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

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巩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601328

行情,股吧)的改革成果。按照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原则,加快中国农业银行改革。深化股份制银行改革和推进城市商业银行重组改造。

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按照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商业化运作原则抓好国家开发银行改革的实施工作。推进中国进出口银行改革。改革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功能定位和运作机制,完善粮棉油收购融资,积极开展有资本金约束的、与“三农”相关的业务。

推进非银行金融企业改革。信托投资公司要办成提供资产管理、财务顾问等服务的专业化理财机构。发挥金融租赁公司在企业技术更新、设备改造和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商业银行参股或设立金融租赁公司。规范发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住房金融、汽车金融、货币经纪等其他专业金融企业。具备条件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加快向有业务特色、运作规范的商业性金融企业转型。

稳步发展多种形式中小金融企业。在加强监管和保证资本充足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适应特定对象和提供特色服务的中小金融企业。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服务。

推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规范和创新发展。全面落实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规范运作的基本制度。支持合规证券公司通过多种途径充实资本,支持证券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新型盈利模式。按照分类监管原则,推进证券、期货行业集约化发展,形成规模不等、经营特色各异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体系。

建立现代保险企业制度。巩固已上市保险企业改革成果。深入推进中国再保险、中国太平洋保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保险企业改革。积极引入境内外战略投资者,逐步形成国有、民营和外资优势互补、相互竞争的多元化保险机构体系。鼓励发展养老、健康、责任等各类专业保险公司。拓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管理范围。

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逐步给予外资金融企业国民待遇,建立金融服务不正当竞争调查和处置机制。鼓励外资金融企业在中西部、东北地区开展金融服务,积极引进有助于为中小企业、“三农”提供特色服务的外资金融企业。拓宽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的人民币融资渠道,发挥境内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支持有条件的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开展国际竞争。加强国际金融交流与合作。

六、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优化金融结构

积极发展货币市场。促进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短期融资券市场、商业汇票市场的协调发展,增强流动性管理功能。积极发展货币市场基金,注重发挥货币经纪公司等中介机构作用。

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增加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等外汇市场主体,逐步放宽外汇交易的实需限制,发展货币掉期、期货和期权等外汇衍生产品,加强交易系统、清算制度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多层次外汇市场体系。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公司)债券市场。建立健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债券发行

机制,逐步创造条件最终实现注册制发行。打破各类合格机构投资者投资债券的限制。大力发展企业(公司)债券市场,发展住房抵押证券、项目支持证券等资产证券化市场,探索发展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市政项目收益债券。

构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互为补充,安全、高效、相互联通的债券市场。提高不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间的转托管效率,扩大跨市场交易的债券品种,促进债券市场互通互联。

稳步发展股票市场。巩固和发展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成果,继续深化股票发行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发展主板市场。积极探索发展创业板市场,构建场外交易市场,逐步形成各层次市场间有机联系的股票市场体系。加快完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各项配套政策,积极稳妥地扩大产业投资基金试点,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丰富商品期货市场。重点发展能源、金属、农畜产品等战略性资源商品的期货品种系列,逐步发展商品期权交易,增强我国对国际大宗商品定价的话语权。

培育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按照先易后难、风险可控的原则,逐步建立场外市场和场内市场并重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利率互换等债券衍生产品,开发权证、股指期货等股票衍生产品,研究推出以银行贷款和企业(公司)债为基础的信用衍生工具。发展黄金期货。加强对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管理。

大力发展保险市场。大力发展保障型产品,稳步发展投资型产品,探索发展衍生型产品。重点发展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完善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探索保险机构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效方式。大力拓展高科技、项目融资、消费信贷、出口信用和货物运输等领域的财产保险业务,探索建立国家政策支持的巨灾保险体系。发展和规范各类保险中介服务。

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交叉销售、相互代理等多种形式,开发跨市场、跨机构、跨产品的金融业务,发挥综合经营的协同优势,促进资金在不同金融市场间的有序流动,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整体效率。

七、提高金融监管能力,维护金融稳定

健全金融监管法律框架。按照我国国情和国际监管趋势,健全覆盖面广、操作性强、鼓励金融创新的金融监管法律框架。加快制定涉及金融信息安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相关法律。健全借贷法规,规范民间借贷。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完善金融主管机关的行政决策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监督检查机制。

加强金融风险监管。加大对银行业信用、市场和操作风险的监管。严格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考核,为全面实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创造条件。实施以净资本为核心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风险监管制度。以加强保险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深入推进对保险企业治理结构和市场行为的监管。强化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开展有效的国际监管合作。

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着力加强鼓励金融企业开拓业务和自主创新的监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机构之间以及同中央银行、财政部等宏观调控部门的协调机制。理顺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等各类金融业务的法律边界,强化按照金融产品及业务属性实施的功能监管。发挥金融行业自律组织作用。加大公众和媒体监督的力度。

健全存款人、证券投资者和被保险人保护制度。加快设立功能完善、权责统一、运作有效的存款保险机构,实行与风险挂钩的差别费率和有限赔付制度,赋予存款保险机构履行职责的相应权限,及时处置风险,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完善证券投资者保护和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和被保险人权益。

规范金融企业市场退出机制。严格按照市场化原则依法处理有问题的金融机构。积极发挥存款保险等市场化风险处置机制的作用,最大限度降低金融稳定成本。选择适合国情的金融企业市场退出模式,建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相衔接的接管、重组、撤销、关闭和清算制度。建立市场退出问责制度,防范道德风险。

加强维护金融稳定的基础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和完善对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的监控、评估和预警体系。健全金融风险应急处理机制。对使用中央银行最终支付手段的金融机构,依法加强监督检查。

八、加强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保障金融运行

不断完善支付体系建设。加快完善以中国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为基础,票据支付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境内银行间外币支付系统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支付清算网络体系。健全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体,支付清算组织为补充的支付服务组织体系。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支付创新和防范支付风险、科学高效的支付结算法规与监督管理体系。

加快征信体系建设。以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快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及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继续推进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培育市场、维护安全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征信法律体系,推动征信行业标准化建设和加强征信市场管理。加强征信和相关金融知识宣传,促进良好社会信用环境的形成。

增强金融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制定银行业的客户信息、支付清算、财务信息等行业标准,建立安全高效的银行信息网络。建立和完善以身份鉴别、授权访问和跟踪审计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网络信任体系,保障信息传输、使用和存储安全。加大金融行业信息安全监管力度,防范系统性信息技术风险。

依法推进各项反洗钱制度和网络建设。以银行业为重点,全面加强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的反洗钱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将特定非金融机构纳入反洗钱监管范围。加强对异常资金流动监控,遏制洗钱及相关犯罪。积极参与反洗钱国际合作及有关国际规则的制定。

加强其他金融基础工作。做好货币发行、金银管理、国库经理等金融基础工作。健全会计、统计、审计等基础制度。完善金融市场的登记、托管、交易、清算制度。

九、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金融人才建设

大力实施金融人才战略,造就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职业金融家。健全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积极运用市场机制选聘熟悉现代金融制度、擅长管理、职业操守良好的优秀人才充实金融企业管理层,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目标管理,实施与绩效挂钩的薪酬分配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金融职业培训,健全金融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职称系列,完善资格认证制度。

十、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是国家在金融领域依法行政、履行金融管理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据,提出的各项发展和改革目标属于方向性、预期性目标,主要通过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加以实现。各级政府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要根据规划提出的发展和改革目标,全面履行职责,制定和落实支持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保障措施,为规划实施创造良好的法治、体制、政策和市场环境。

第五篇:首都金融业发展情况

首都金融业发展情况

“十一五”时期,首都金融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切实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京发„2008‟8号)等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战略部署,在国家金融业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过程中,首都金融业注重把握首都金融发展的战略定位,努力发挥在国家金融体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注重契合首都发展需求,努力推进金融创新发展;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努力汇聚高端金融要素;注重加大金融工作力度,努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实现了首都金融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

——金融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约11%,2010年达到1838亿元。金融业总资产增长了近四倍,超过60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法人金融机构数量翻了一番,达到550余家。金融从业人员达到26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居各行业之首。

——现代金融体系建立健全。银、证、保机构协同发展,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蓬勃发展,创业投资机构、股权投资机构不断集聚,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稳步发展。43家外资法人金融机构入驻,外资参股或合资金融机构达到180余家。金融要素市场建设取得突破。

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试点稳步推进。中国技术交易所等国家级交易平台占据了金融要素市场的制高点。北京产权交易所成为全国第一大产权交易市场。

——金融有力支持首都发展。“十一五”时期,金融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4%。2010年金融业实现三级税收占全市的34.9%。本市社会融资规模五年间翻了两番,直接融资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北京地区A股上市企业达到165家,位居全国第三。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的力度持续加大。“一卡通、一网通、一费通”便民支付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金融改革创新实现多项突破。加快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已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金融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初步建立“九农”金融服务体系。科技信贷专营机构、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中心、绿色金融服务中心等在全国率先设立。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集合债券在全国首批发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信用保险及贸易融资、保险资金投资养老社区建设、保险资金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公积金贷款投资保障房建设试点等产品和服务创新取得全国首批试点资格。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0年当年结算量在各试点地区中位居首位。

——金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市委、市政府发布《一系列政策措施,基本建立起促进首都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政府服务首都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健全。金融业发

展的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金融功能区建设持续推进。金融信息环境与社会信用环境进一步优化,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金融安全稳定环境进一步优化,有效处置市属风险类金融机构。金融高端人才引进和金融文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首都金融影响力显著提升。北京汇集了全国60%的金融资产、40%的清算业务、60%的上市公司总股本和60%的债券市场融资额,决策监管、资产管理、支付清算、信息交流、标准制订等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不断强化。在京开展业务和活动的国际金融机构与国际金融组织共有400余家。区域金融合作不断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持续加强。北京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排名由2007年的第35位提升到2010年的第16位。

伴随着我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地位的不断上升,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在承接国际高端金融要素转移、提升中国金融话语权和软实力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经济转型发展的加速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将进一步提高对金融服务的要求,我国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和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将进一步丰富完善。首都金融业将立足自身发展条件,着眼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顺应国家金融改革创新趋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可以预见,未来几年,首都金融业在创新发展、增强影响力、提升软实力等方面将向更高的层次跨越,向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迈出坚实的步伐,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下载扬州金融业发展状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扬州金融业发展状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概括分析我国金融业和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状况

    概括分析我国金融业和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状况 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金融业具有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

    加快现代金融业发展(本站推荐)

    加快现代金融业发展 宜昌要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必须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抓住资本市场加速发展的有利时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新金融发展理念树立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

    中国金融业发展概况

    中国金融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增加,金融规模明显扩大,各种不同性质的银行机构遍布全国,承担着吸收存款、发......

    金融业半年的基本状况总结

    金融业半年的基本状况总结 一、年上半年银行业基本运行情况及主要特点年上半年银行业总体经营良好,业务规模继续扩大,存贷款大幅上扬,中间业务快速增长,不良贷款持续“双降”,案......

    关于我市金融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金融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6年工作要点安排,我们财经工委在市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组织开展了全市金融业发展情......

    金融业留学申请及职业发展

    一、美国的金融专业与中国人的认识不同 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选择商科的占了80%,而其中又以金融为最热门的专业,大约占一半左右。中国人一谈到金融就是货币银行、国际金融,所以很......

    我市农村金融业发展情况汇报

    我市农村金融业发展情况汇报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力发展金融业是促进榆林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农村资金的供求......

    伊斯兰金融业及其发展特点[5篇材料]

    伊斯兰金融业及其发展特点 摘要 现代伊斯兰金融业(ISLAMIC FINANCE)始于20世纪70年,1975年,埃及成立了第一家伊斯兰银行.。近年来,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金融管理的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