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星级连锁酒店发展现状分析
11级旅游管理
我国星级和连锁酒店的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在欧美发达国家,酒店业是一种发展得相当成熟且非常成功的服务经营模式。但在我国还仍然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无论从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规模来看它都不太成熟。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星级和连锁酒店已成为酒店业发展的一个热点领域。酒店业的发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也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星级酒店、连锁酒店、发展现状、策略
中国酒店业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一轮景气周期,固定资产普遍估值溢价,外加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节事活动带来的“美好”预期。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各大城市迎来了高星级饭店项目的建设热潮。
2003年—2008年5年间,全国挂牌五星级饭店数量增长了一倍多(122%)。北京挂牌五星级饭店的数量从2003年年底的29家,增长到2008年年底的52家。上海挂牌五星级饭店的数量从2003年年底的20家,增长到2008年年底的37家。据国家旅游局统计,近3年(2006-2008年)全国星级饭店数量整体年均增长率为6%,而五星级饭店数量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5%。截止2013年1月16日,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发布显示全国五星级酒店的数量已达到721家,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五星级酒店建设不再局限于一线城市,而是向二三线城市扎根,甚至扩充到县域城区。
在酒店业的迅速发展中,星级和连锁这两大酒店类型是两颗耀眼的明星。但是他们的发展现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星级酒店的发展中有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管理机制不灵活
社会大众餐饮可以依据社会消费者的需求开设不同风格的餐馆,面积小但是品种全,不需要拥有统一的社会目的,自己的餐馆自己主导,因此不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经营思想,不需要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而星级酒店餐饮仅仅是酒店众多部门之一,在酒店里还设有休闲娱乐部、客房部等在内的其余营业部门,传
统的理念会让许多人都觉得在酒店里最主要的盈利部门是客房部,最省心的还能获取高额利润的部门是休闲娱乐部,但是最不省事且利益微小的却是餐饮部,这也使得众多酒店的高职位管理者不看重餐饮部,于是就不能及时发现餐饮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不能及时解决问题。
(二)人事管理方面,尤其是激励机制运行得不是很好。
在当前全国的星级酒店里,大部分酒店是国有企业,缺乏吸引优秀人才的管理经验。在对星级酒店中发存在这样的现象,就是相同的工作但是薪金不一样,在我国部分星级酒店的厨房的工作员工中,大多数厨师是这个酒店以前的老员工,他们是依照国有企业旧的人事体制领取工资的,而其他的一些新来的厨师人是按照新的人事体制用高薪聘请来的,这样就导致在一个酒店一个相同的工作环境下,同一个工作岗位的职工工资却有着二至三倍的差距,因此许多老的厨师工作情绪激动,浪费食材、消极工作的事情时有发生。这样的事情在许多酒店中存在,只是事情发生的程度不一样而已。
(三)酒店的餐饮特色不突出
在很多酒店高层管理者的意识中,客房是第一位的,餐厅是第二位的,餐厅是为住店客人服务的,只要能满足客人的最基本的就餐需求就可以了。因此在餐厅发展的经营思想上,主要是满足绝大部分人的需要,符合众多人的口味,所以致使了目前许多星级酒店餐饮的特点是面积大、东西多,昂贵的鲍鱼龙虾可以有,价格低廉的几块钱的小咸菜也有,但就是没有餐厅自己的特色菜,同一个品种的菜品在所有的酒店都是同样的口味,最后会使得许多顾客不来餐厅吃饭,住在酒店的人员也都纷纷出去吃。
(四)硬件配置老套和不实用
我国的许多家星级酒店是在上世纪90年代建立的,至今,尽管许多酒店进行了相应的装修改造,但是大体的框架还是没变的,和人们想象的星级酒店餐饮条件有着天壤之别之差,造成消费者不再希望来此就餐。
面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哪些解决措施呢
(一)合理定位
经过市场研究,选定目标市场,增加宣传力度。星级酒店餐饮需要清楚知道自身的市场目的,依照市场目的的经济情况以及消费方式来最终完善餐饮商品的价格
(二)建立品牌理念
(三)满足顾客的多种需求
(四)提供标准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五)采取灵活的经营方式
(六)加强星级酒店餐饮的管理
(1)培养专业人才 人才是关键。当今星级酒店餐饮人才短缺,必须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才会有更强的竞争实力。星级酒店餐饮人才分为三个方面,也就是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人才培养可以借助外力,也可以自身培养。
(2)构建奖罚制度以及创新厨房工资运
(3)培养高素质的服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行机制
(4)建立品牌的竞争意识
而对于连锁酒店,又有哪些问题呢?
1、缺乏行业标准
我国连锁酒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经营模式。中国加入WTO之后,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型酒店进入中国市场,开展连锁经营。在中国市场上,他们开始了一轮“圈地运动”,这使得国内的经济型酒店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3、许多经济型连锁酒店管理经验不足,人力资源不足
相对于外资同行,本土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瓶颈是专业化人才短缺。人才的欠缺主要是中小酒店经理人的欠缺,没有系统的规范的经理人的教学和培训程序,使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经济型酒店发展中的一大困难。
在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本土的经济型连锁酒店虽然累积了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但是与国外一些成熟品牌相比不足之处任然很明显。如在成本控制、服务质量、培训机制、物流配送、企业文化等方面都需要继续改进。
4、经营理念创新不足,企业文化建设缺乏
把“低价”作为经营理念,导致了价格上的恶性竞争,整体盈利水平下降。同时,没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企业文化,也使得整体行业竞争力不足。
5、同质化竞争,差异化不明显
经济型酒店在物业上多选择以租赁和改造旧有楼房等运营模式,将现有烂尾楼物业或居民楼直接改造成经济型酒店,这种模式易被大部分经济型酒店所采用。但是这样的模式过于单一,容易被复制,极易形成经济型酒店间同质竞争。
另外,我国经济型酒店各个品牌之间尽管有所差距,但其提供的具体服务都是大同小异的,都是通过控制成本,去除华而不实的大堂、娱乐休闲、餐饮等豪华配套设施以及配套人员,以优惠的价格来吸引对价格较为敏感的人群,这其中存在着严同质化现象。
一、我国连锁酒店的发展策略
1、建立宏观调控机制,加快行业标准制定
政府相关旅游管理部门应积极建立和完善经济型酒店管理制度,从宏观上引导和控制不同档次酒店的发展。及时发送酒店档次、规模等方面数据,以使投资者对行业和政府态度有明确了解。
政府的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力量尽快出台《经济型饭店行业规范》,提高行业门槛,对经济型酒店公共空间设施、客房数、基本服务等进行规范,以有利于整个经济型酒店行业的健康发展。
2、注重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管理者在管理经济型酒店中,要立足品牌和特色策略,谋求特色发展,品牌效应。经济型酒店品牌的树立能够引发顾客的消费偏好,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和对品牌的忠诚度。
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动校企联合加强与院校的合作。通过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一方面有利于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储备新生力量。管理培训生制度是酒店行业快速培训人才的有效方法之一,酒店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每年有计划地从应届毕业生中挑选优秀人才,进行针对性地培训与教育,实习轮岗制度,丰富其实践经验,再经过1—2年的综合培养后晋升为中层管理人员。此外,由于酒店行业员工流失率高、薪水低,酒店应适当地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为员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酒店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经济的发展中酒店业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事物都是在发展中逐渐完善的,我相信酒店业的发展也会不断完善。
第二篇:我国零售连锁药店发展现状分析
本文作者(梁小丽),请您在阅读本文时尊重作者版权。
我国零售连锁药店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 目的 对近年来我国连锁药店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我国连锁药店的现状进行分析。方法 对大量相关数据进行调配统计和整理,对我国现在医药行业情况和影响药店经营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连锁药店已经成为我国药品零售行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保持着旺盛的成长势头,同时连锁药店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结论 如何提高连锁药店的运营效率,如何借鉴快速消费品行业成功的经验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关键词】 连锁药店;现状;发展
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连锁药店应运而生,并且蓬勃发展起来。众多医药大企业和上市公司通过兼并收购等方法,占领中心城市和农村市场,从而扩大经营规模,提高自身竞争力。在人均收入增加、消费升级、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农村消费增加、城市医保支出增加等需求长期向好因素的作用下,我国药品连锁业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时期。据有关专家统计,未来2~3年之后,将会有70%以上的药房纳入药品连锁企业的轨道。那么我国药品医药连锁企业该如何克服不良因素,把握时机,迎接挑战,并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发展战略就成为当前迫切的任务[1]。现在从以下几方面就我国连锁药店的现状加以描述。连锁企业发展状况:扩容迅速,集中度提高
我国零售药房的基本模式为:一是零售单体,二是零售连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连锁药店从规模和品质上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药店的集中度显著增强。据统计,2004年连锁经营企业前10名的门店总数为8573个,2007年达到19508个,增幅为127.55%。2004年连锁直营企业前10位的连锁药店门店总数为3779个,2007年达到7035个,增幅为86.16%。其中排名前30名的连锁企业拥有直营门店11307家,占前10位的60.72%[2]。
可见,在短短的几年内,我国连锁药店数量呈几何递增,目前我国连锁药品零售网点共有超过23万家门店,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约有1700家,拥有65000余家门店平均门店数约38家,占总数的28.26%。同时从销售额方面来看,2004年我国零售门店全年总销售额为600亿元,其中连锁药店实现232亿元,约占总数的1/3。前十名的门店达到97亿元,占总零售额的1/6左右。年销售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四家,占前10 名的2.58%。2006年我国零售门店全年总销售额为916亿元,2007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其中2006年连锁药店前100名实现450亿元,约占总数的49.12%;前十名的门店达到131.28亿元,占总零售额的14.3%左右。年销售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12家,占前10名的28.66%。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药品市场的销售将达3600亿元,若以零售药店的份额占30%左右来计算的话,药店的药品零售额将超过1500亿元。加上多元化的销售,3000亿人民币的药店市场是如此地诱人,零售药店的高速成长性不容置疑[3]。目前药品连锁企业核心竟争力分析
2.1 规模经济形成的价格优势 在当今的药品消费市场上,价格因素依旧是影响消费行为的最敏感因素。由于大型连锁药店具有区域性的销售优势,也就具备了足够的与厂方谈判的筹码,凭借规模优势在采购时对生产企业也有更多的选择,也就使得自己的终端价格更具竞争力。与单体药店相比,连锁药店更具规模效应;与医院药房相比,连锁药店供应链更短,更具成本优势。因而这种集团采购从根本上把连锁药店从单体药店的起跑线上提高了一大截,以低价进入市场,进而占领市场,挤垮单体药店,挤垮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医疗机构,是连锁药店成功的核心因素。连锁药店相较单体药店在价格方面的韧劲、实力和优势已经呈现得非常明显。
2.2 行业标准快速形成,行业壁垒不断提高 药品零售业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日益健全,提高了进入这个行业的许可条件,没有过硬的素质是进不来的。国家将GSP认证提高到准入资格的高度,迫使很多单体或不合标准的药店退出竞争或关店转业,或成为更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吞并整合的对象。根据 GSP的要求,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必须有与其销售规模相适应的配送中心,必须统一采购统一配送。一个符合GSP标准的配送中心耗资巨大,按年销售额4个亿计算,即硬件部分投入即需要上千万,再加上信息配套软件、符合标准的人员成本,零售连锁企业仅在配送中心一块即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也就形成了一种资本性的壁垒。同时这也意味着,进入连锁药店行业的企业在资金上都具有一定的实力,意味着业内的竞争升级后仅仅通过资金比拼就会非常激烈。中国零售药店发展到了一个发展性的历史阶段,而这个阶段也是零售连锁药店需要持续发展和壮大的瓶颈阶段。
2.3 专业化服务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保证人体的用药安全,在零售药房必须开展“药学服务”。随着消费者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以及国家对药店专业服务的相关规定陆续出台,药学服务已经成为药店之间争取消费者的重要手段。
“药学服务”就是指药师以患者或消费者为中心,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面对面的、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与信息,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从而实现提高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药学服务”对于提升零售药店在医疗保健体系中的作用和从业人员专业水平,提高药品零售企业在市场中的竟争力,促进我国药品流通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把“药学服务”落到实处,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倡导了“优良药房工作规范”(GPP),这就要求药师从后台走向前台,直接面对消费者。药店正在逐渐由以药品为中心实现向以消费者服务为中心的转移,把药店的便利、医生的专业、护士的爱心集于一体,药师和消费者的关系也应由过去的买卖关系转为信任、合作关系,同时对药店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4 信息系统建设与供应链管理 连锁零售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不是在一个真空环境下进行的,受到上至制造商,经销商,供应商,下至门店收货,顾客送货服务等一系列外部环境的支持和协助管理。供应链管理(SCM)是把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在一条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都整合在一起,优化配置人、财、物等诸多因素,使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变成增值的产品,送达到有消费需求的消费者手中。为了满足消费者千变万化的需求,同时也为了合理地调整资源、处理好商业企业与代理商、供应商等贸易伙伴的关系,众多的商业企业正在实施供应链管理。连锁药店的物流建设要求有相对先进并且符合GSP标准的配送中心,面向所辖门店进行配货率为10%的物流服务,这对于减少中间环节造成的供应链管理困难有极大帮助。另外,实现全面连锁,尤其是对经营网络广泛的连锁企业来说,信息系统建设上要达到一定水平,目前国内的大型连锁企业均已引入或者自行开发适合本企业情况和发展的信息系统,建设网站,将物流与门店经营联系起来。市场趋势
3.1 医药分业 虽然进展缓慢,但呼声强烈,这是大趋势。2008年新一轮的医药改革方案出台,为药品行业带来更大的发挥空间。一旦医药分业的全面推行与实施,零售药品销量会迅速增长,据有有专家预测,将来可能会有50%以上的药品将通过零售渠道售出,零售渠道之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3.2 老龄社会 按国际通行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7%时,即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2005年65岁以上人口己达7.13%,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伴随人口老龄化,老年疾病增加,势必对药品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时对药品零售终端的便利程度、价格敏感程度都将提高。
3.3 农村市场 2007年随着医改方案出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正在各地推广,农村市场医药消费的巨大潜力正在逐渐显现。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3.59%,需要大量供应方便、质量保证的零售药店。随着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加大、“新农合”的推进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药品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但是农村药品消费市场要求品类构成属性更简单、更集中,这对品类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3.4 自我药疗 由于人们的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医药知识的大力普及人们自我保健、自我药疗观念的逐步形成,越来越多的人把到药店购药作为首选。过去90%的药品在医院流通,如今已有30%~50%的药品通过零售渠道到达消费者手中,这说明:药店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药店能为顾客提供方便,并获得信任。也就是说药品零售终端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程度大大提高,某一产品的市场发展也更受到终端实现程度的控制[4]。
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65%的患者会先采用自我药疗的方式处理疾病;23%的普通药品消费者和29%的经常性购买者认为症状比较严重时才会上医院就诊。大多数消费者对“小毛病”会尝试自我药疗,如感冒、皮肤疾病、胃肠道不适等症状较轻微的常见病,一般都到药店买药,对照自己的病症,在药店药师的指导下,吃点药就解决问题了,其比例均超过75%。由于现代卫生保健的概念在我国发生了根本改变,人们由过去单纯依赖国家转变为“是个人的权利与责任”,由被动转为主动积极参与,自我药疗己成为人们医疗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结
中国连锁药店从区域上经历了从东南兴起,到华东、华南、西南、华北、东北、西北的快速扩张。从发展阶段看,经历了从初创期、快速成长期、跨区域连锁发展期、集中度提高期,以后将进入全国性连锁药店发展期,连锁药店已经成为我国药品零售行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连锁药店有四种类型存在,即:平价连锁药店、全国性连锁药店、跨区域连锁药店和地市连锁药店并存的格局[5]。药店盈利水平提升问题一直贯穿药店发展的始终,医药零售行业内部竞争压力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左右和影响着零售药店的发展。突破零售药店盈利水平困境和扩大零售企业的经营规模将成为零售药店发展非常明显的趋势。但由于零售连锁的规模和赢利水平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完成,接下来更加激烈的行业竞争才刚刚开始。一方面,药品零售企业竞争会更加激烈,企业必须在规模和赢利水平上有所突破,因此最终的生死决战一触即发;另一方面,药店真正意义上的连锁以及规模壮大与横向联系、合作、联盟的策略日趋明显,连锁药店只有把规模和网络做大才可以争取到更大的发言权,才有可能得到更多的价格优惠和更多的服务支持,而这也是今后连锁药店谋求盈利的必然战略选择。
参 考 文 献
[1] 曹荣桂,张滨.2007年中国连锁药店发展概况.中国药店,2007,(7):150-190.[2] 刘杰.2004-2007年连锁药店数量增长情况.中国医药导报,2007,(11):55-90.[3] 朱长洁.连锁企业发展一般状况.中国医药经济技术研究网,2008,3.[4] 张明.药品零售发展的驱动力及影响.中国投资资讯网,2007,12.[5] 刘牧樵.医药零售行业的相应调整.产经视点杂志,2008,5(3):30-55.
第三篇: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发展策略的分析
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发展策略的分析
苏玉珠 朱晨阳
2013-3-19 14:33:05 来源:《中外企业家》2012年第12期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型连锁酒店在我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随着国外的一些知名酒店旗下的经济型酒店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我国的一些知名的酒店集团,如锦江之星、如家快捷酒店等,也不甘落后地力求在经济型连锁酒店的竞争市场上抢占先机。在论述经济型连锁酒店发展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发展策略,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经济型连锁酒店又称为有限服务酒店,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房价便宜、功能简化且服务良好。经济型连锁酒店的服务模式为“B&B”(住宿+早餐)。经济型连锁酒店是指一些知名品牌的酒店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在全国各大城市所开的分店,有着一整套完善的预定系统和一定的酒店订阅源,卫生服务指标合格,但是比星级的宾馆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是由于地域经济的发展的不同,也会在定价上有一定的差异。因为经济型连锁酒店的性价比比较高,所以一般是出差或者旅游的好选择。
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起步的比较晚,1998年,锦江之星经济型连锁酒店成立后,我国的经济型连锁酒店才开始了其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之后,我国渐渐地成立了一些经济型连锁酒店,如如家快捷酒店、7天连锁酒店等,它们的发展情况良好。但是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发展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从经济型连锁酒店市场来看,我国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在统一化、标准化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发展壮大。
一、制约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因素的分析
1.过于传统的管理体制
由于传统管理体制和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对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的经营十分不利。如果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只想着自身利益,而一哄而上,盲目连锁,就有可能造成各个连锁店都得不到足够的市场份额,因此而形成我国很多经济型连锁酒店“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情形,各个酒店都很难有更大实力去为自己扩大规模,经济型连锁酒店虽遍地开花却难以实现它应该得到的经济效益。在经营的过程中只重形式,不重实质,只是在各个酒店品牌的店名、装修上进行“统一”,在起着关键作用的经营管理上仍然自顾自地走着传统的单店操作之路。因此许多经济型连锁酒店有连锁之名而无连锁之实,这就极大地制约了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的规范、健康发展。
2.产品的差异化
我国的一些经济型连锁酒店产品的提供商大同小异,相互之间没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存在着很大的可替换性,这是我国现存的很多经济型连锁酒店很大的缺陷。因为各个酒店之间的产品的差异不大,顾客就会在选择酒店的时候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在这样的情况下,酒店就很难拥有固定的、忠实的消费群体。因此,每个经济型连锁酒店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必须面对的就是对产品的设计进行改进,例如国内的一些以旅游者为客源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就应该加强客房的服务以达到顾客对舒适度的要求,同时提供早餐服务,取消一些例如商务中心这类不必要的服务设施。以商务散客为主要客源的经济型酒店,就应该在酒店中加强商务中心的功能,而取消如健身中心和餐厅的服务,集中资源来满足商务客人的需求。应该对酒店产品设计有针对性的改进,否则国内经济型酒店在经过井喷式增长,达到一定数量以后,市场的竞争必定会加剧。
3.形象的差异化——品牌战略
形象差异化是指通常所说的实施品牌战略和CI战略而产生的差异,酒店通过实施品牌意识和成功的CI战略,可以使酒店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从而使消费者对该酒店产生偏好,一旦消费者需要时,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该酒店。在差异化的营销战略下,品牌的差异化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与认同,这样得到满足的消费者会产生品牌忠诚,从而建立起稳固的品牌偏好。
在我国经济型酒店行业中,缺少的是群体意义上的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品牌,我国三星级以下的经济型酒店长期以来都是以单个的个体的形式存在,没有形成规模,相互之间主要是靠价格高低来进行竞争,因此整体的实力都不强、效益较差。然而,对于经济型酒店来说,规模是基础,品牌形象高于有形资产。只有在若干个知名品牌的旗下聚集了一定规模的企业群,才能够说我国的经济型酒店已经发展得相对比较成熟了。
4.自身实力的欠缺
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经济型连锁酒店常常面临资金不足,分点设置缓慢的局面,即使是开设了一些连锁经营店,但是由于自身经济实力的制约,从而使我国大多数的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制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专业化人才的缺失。以往我国的酒店人才都是按照高档酒店的服务要求培养出来的,无法适应经济型连锁酒店的一人多岗、一职全能的技能要求。对于经济型连锁酒店来说,很少有既能精通连锁经营,同时又掌握酒店管理的人才。而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的经营人才的缺乏就直接成为制约酒店统一化、标准化经营的直接因素。
二、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发展的应对策略
1.加强酒店的舒适度,提供优质的服务
酒店主要是让出游的旅客进行放松、休息的地方。因此,酒店整体的舒适度必须能够吸引人。首先旅客住着舒服,这样能使酒店有好的口碑,其次,也要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这就要求酒店要在服务人员的要求上统一化,为在经济型酒店住宿的人员提供良好的、堪比星级酒店的优质服务。满意的舒适度和优质的服务是经济型连锁酒店深入人心的重点。这样能使经济型连锁酒店在市场上拥有一批忠实的顾客。通过以上的方式使得经济型连锁酒店占领当前的目标市场,同时也能让经济型连锁酒店得到长期的发展。
2.建立、保持并加强同顾客的良好关系
对经济型连锁酒店而言,必须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并将此观念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同顾客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在产品开发、价格定位等方面,例如华天在业内首先推出的橙子双间、苹果单间、家庭房特色服务,专门开发针对记者、营销人士、旅游爱好者的主题服务店,这些都能促进了酒店的发展。虽然经济型酒店讲究成本控制,但是这与以消费者为中心并不冲突。有了明确的产品的定位,就能拥有忠实的顾客群,才能使顾客与酒店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3.培养专业人才
国外的经济型连锁酒店有多年的发展历史,有着成熟的发展模式、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和人才储备。因此我国的一些经济性连锁酒店为了提高自身的实力,提高对酒店的人才的培养,可派出一部分酒店工作的优秀人员到国外进行学习、交流,或者可通过加盟外资经济型酒店来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引进国外先进人才。以尽快实现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的标准化、统一化、专业化经营。
4.在酒店中建立产权、责权分明的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产权、责权分明的产权制度也就是说通过建立合同、或者其他形式上的法律关系,让酒店的管理者不越权经营,各个管理者明确自己的经营职责,让总店和分店之间有着明确的权益关系。使总店和分店之间经营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使总店、分店及其管理者都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进而推动酒店的发展。
5.树立全球化的战略管理理念
从国际酒店集团的发展进程来看,集团化与国际化是高度相关的,而国际化又是与客源流向相关的。我们要融入到跨国旅游企业集团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学习成功的国际酒店集团的商业运作和内部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智慧,结合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的变化进行持续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可以说,随着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的发育和壮大,中国酒店业采取更高级形式的跨国经营,在酒店产业全球化的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完全有可能的事。
三、结论
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发展现在正处在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时期,这些问题的出现一定是和行业发展的速度相对而言来看待的。与盲目推崇经济型酒店项目相比,现在的市场已经开始进入比较理智的时期了。也就是说,经济型酒店行业已经开始从一个充满机遇的黄金时期进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了。综上所述,我们只有不断改善我国当前经济型酒店固有的模式,利用其整体的市场需求、酒店自身发展现状、营销现状等进行归纳整理,全面地利用高效的发展策略方针来指导未来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因此,始终保持着经济型连锁酒店发展的动力,完善发展策略是经济型酒店发展的实际要求。
第四篇:浅谈酒店连锁经营现状
浅谈酒店连锁经营现状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进入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的持续稳定,人们的收入稳步提高,消费水平不断上升,我国的旅游事业也呈现出迅猛扩张之势,极大的促进了饭店业的飞速发展。据最新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已有160余家饭店管理公司,星级旅游饭店10481多家,星级饭店集团化程度达到9.63%。
一、我国酒店连锁经营现状
1、中国在世界酒店业中的位置
中国的酒店业和许多其他产业不同,他们从改革一开始就接触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模式,这是一个和世界高度接轨的行业。那么,目前中外酒店业的运营情况以及中国酒店业在其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呢?从一些酒店经营分析报告中可以看到,人均拥有客房数量最多的国家是澳大利亚,每1000人拥有客房数量达到了38间;美国的客房数量也较多;相比较而言中国的人均客房数量就比较少,不过仅北京地区而言,每1000人拥有客房数还是达到了9间。对于全球酒店业经营形式,集团大多采用连锁经营的形式,我国的酒店集团也在不断借鉴国际酒店的经营方式。最后从酒店财务收支结构和财务风险等方面看,我国的酒店业还不够规范,在产业结构、运营效率、盈利水平、可持续运营等方面均存在较大问题,面对境外资本的加速进入,亟待进行产业内部的调整升级和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
2、国内酒店市场的统计分析
经国家统计局确认的统计结果表明:2003年,我国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全面快速增长,国际国内旅游业收入达5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3%,高出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3个百分点。尤其是入境旅游人数达97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99%。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8.7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01%。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这些数字的极大增长,以及在短短的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外资酒店从无到有、直至发展至上百家,这不能不说明中国酒店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在过去的几年中,亚洲一直是构成中国客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来华市场的64%。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来华客源中增长较为瞩目的是由商务和休闲客人组成的市场。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为国内饭店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
3、酒店连锁集团在国内的经营情况
目前国内的酒店管理的形态主要有下面三种:一是国际管理饭店,他们是由国际饭店管理公司管理或挂牌的酒店;二是国内管理饭店,即由国内饭店管理公司管理或挂牌的饭店;三是业主自行管理,该类酒店未加入任何连锁管理品牌的独立运营饭店,业主自行管理或自行组织管理团队进行管理。其中饭店管理公司在国内存在如下4个层次:外国管理公司10余家,港澳及中资外籍公司约30家,国家旅游局批准的40家,工商局批准但未在国家旅游局备案的约60家。这一百多家公司共管理着大约400-500家饭店.从对国内部分酒店经营抽样统计汇总看,目前国内在高端的4-5星级饭店中,接近一半的酒店有酒店管理集团进行不同层次的连锁经营,跟业主自行管理相比,他们在客房的平均入住率上在五星级酒店上要高出9个百分点左右,在四星级酒店上要高出5个百分点左右;在平均净房价上,在五星级酒店上要高出200元左右,在四星级酒店上要高出150元左右;在每间客房税务及折旧前收益相差很大,在五星级酒店上,每间客房平均相差3万元以上,四星级客房相差2.5万元左右。可见,酒店的连锁经营给酒店带来的效益是比较可观的。随国内酒店业的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业主自行管理的酒店数量会进一步锐减,而成为连锁酒店成员。同样,通过数据也可以看出,国际饭店管理公司管理的饭店,无论在入住率、净房价、每间客房税务及折旧前收益等指数都要比国内饭店管理公司管理的饭店要好,在市场竞争中优势是比较明显的。
4、我国酒店连锁经营运作中可能存在的缺陷
(1)规模太小难以实现规模效益
从国际定义可以看出,连锁经营以规模取胜。门店越多,商品经营成本就越低,产品就越具有竞争力。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来看,一般开业23年内达到13家左右的门店数量,公司开始体现规模效益。但是酒店属于资金和劳动力高度密集型的企业,国内多数连锁酒店企业网点规模小,而且常常只有酒店不见网络,分散经营成本较高,规模效益没有得到发挥。
(2)连而不锁、管理规范化程度低
组织形式的联合化和标准化是连锁经营的前提条件。只有对门店实行统一采购配送,统一经营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服务规范,才能体现连锁经营的优势。如果只有相同的店名店貌而没有标准化的商品和服务,那就是连而不锁。在体现连锁经营重要特征的统一性上,许多企业重形式轻内容。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曾对国内32家特许经营企业进行过调查,调查发现,有30%的企业没有加盟手册,20%的企业没有运营手册,即使有运营手册也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由于连锁经营业的统一性特点,很容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块牌子倒了则所有的牌子全倒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将会给连锁经营企业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3)没有建立信息化的物流配送系统和实时管理系统
从世界顶级连锁经营企业沃尔玛的经验来看,有效的物流配送是保证公司达到最大销售量和最低成本的存量周转及费用的核心。比如麦当劳认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它的配送体系。而我国大部分连锁经营企业没有真正建立与其经营相适应的高效配送中心。即使部分企业有配送中心,自动化水平也很低,在和供货商直接联网方面基本处于空白。有资料表明发达国家连锁企业的配送比例一般为80~90%,而我国仅为30%~40%。可见,配送效率低、配送品种少、价格高等问题比较明显。
(4)缺少资金和人才
从业界发展情况来看,国内酒店业从八十年代才开始起步,目前在规模和资金上和均无法与国外酒店巨头相比拟。而就人才和经验而言,我国连锁经营人才也奇缺,主要是缺乏专业人
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这成为了我国连锁酒店进入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
(5)传统财政体制和流通体制的制约
我国目前实行的财政分税制,缺乏跨地区的完善透明统一的纳税手段和网络化的纳税系统。我国目前连锁分店在当地都需注册登记并具有法人地位,这就产生了分店对当地政府照章纳税的合法性问题。一般来讲直营分店没有独立的财务权,而是由总部统一核算。这样就造成了跨地区跨部门办店的利益分配矛盾。连锁企业的跨地区经营往往会造成地方利益的冲突,在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不顾连锁企业的规模,只在各部门内部实行封闭式经营。由于各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是自行其是、各立山头、形成条块分割。行业界限明显的连锁企业如不打破传统的行业管理体制,各部门内盲目连锁只能造成在有限的区域内的过度竞争,形成重复投资,白白浪费有限的资金。
二、我国酒店集团未来连锁经营战略
1、全球化视角下的战略管理
在酒店业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快速变化的今天,酒店的管理者必须考虑超越现在和企业之外的问题:客源市场的消费模式是否变动?政府的产业政策对我是否有利?替代型和互补型的厂商的发展战略和市场策略是什么?二年以后、五年以后、甚至更长时期以后我的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还需要什么资源?等等。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将导致中国酒店管理的重心从“策略”到“战略”的转移。策略层面的管理行为正在成为常识和常规,而战略层面的管理行为则成为“企业家”的分水岭。没有战略层面的管理,中国的酒店企业也可能有一时的红火,但是不能保证其长期稳定的成长,也不能保证人力资源、营销网络等方面的良性运作。
2、发展跨国经营
从国际酒店集团的发展进程来看,集团化与国际化是高度相关的,而国际化又是与客源流向相关的。就目前而言,中国酒店集团要不要搞跨国经营?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如何搞?我想主转自http://要是融入、学习和创新。即融入到跨国旅游企业集团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学习成功的国际酒店集团的商业运作和内部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智慧,结合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的变化进行持续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可以说,随着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的发育和壮大,中国酒店业采取更高级形式的跨国经营,在酒店产业全球化的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完全有可能的事。
3、致力于复合型酒店集团的建设
复合型酒店集团,在市场中具体表现为酒店集团与其它酒店集团或非酒店业企业集团通过资产融合、法人持股、人员派遣、市场契约等方式构成的集团有机体。其中各集团之间不存在支配与被支配关系,而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援的关系。对于中国酒店集团来说,在新的一个世纪里,要设法通过证券、基金、金融等市场平台,寻求与民用航空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之间的产业互动,或者相互持股,或者战略联盟,或者共用网络等方式形成产业集群,从而在产业互动过程中加速酒店集团的生长与发育。
三、个案分析(开元酒店集团连锁经营概况)
开元旅业集团从一家政府招待所起步,在十年时间内发展成一个大型旅游集团,目前是一家以旅游酒店业为主导产业,同时经营房地产开发和金融投资,跨区域发展的股份制企业。共拥有下属企业19家,资产13亿多元,为浙江省最大的旅游集团之一。开元旅业集团的发展,是以酒店业务发展作为主线展开的。这一过程基本可以用“单体=》多家=》集团”的发展路径表示。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导致了公司管理模式的相应变化,并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对开元酒店集团连锁经营价值链分析主要可从硬件建设、服务项目的提供、营销体系的支持、人力资源、技术发展与创新等五方面进行,从中可以看出开元酒店连锁经营在现阶段发展的基本运作模式。
1、硬件建设的分析
开元酒店管理公司,具备提供国内一流水准酒店所必要的管理、营销、客房预订服务的知识和经验。连锁系统所能提供的服务将在管理合同签订之前进行介入。在酒店的地段、地点选择上,按《项目定位功能规划建议报告》体系进行评估,并提供给业主主要意见。在设备的配置、功能布局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酒店的布局上,管理公司会按《工程设备标准与产品模式》标准提出设计要求。同时管理公司通过与美国WATG公司、贝尔高林设计公司等国内外一流的酒店建筑和室内设计专家的合作,使酒店的概念设计与策划,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和国际化的现代设计理念。在酒店的识别体系上,管理公司有严格标准的《开元酒店VI手册》,并将《酒店VI考核评分标准》与总经理的绩效考评挂钩,严格控制酒店的对外宣传、形象策划等,保证酒店连锁的统一形象。而且,作为对外统一宣传的宣传册、形象广告都由管理公司市场部门统一监制,这从制度上保证形象识别的统一。
2、服务项目的提供
开元酒店管理公司能根据酒店管理的经验和要求,编制出产品部门的管理模式与标准,如财务、餐饮、房务、工程、市场、康乐《管理模式与标准》,涵盖酒店的各个部门,完成了连锁管理作业体系,达到管理酒店的管理模式与标准作业的统一。
在经营模式的设计上,目前,开元酒店根据市场情况,设计出大客房、大餐饮和大康乐的经营模式,这与国际酒店有明显的不同。首先,开元酒店连锁定位是中等城市的高档酒店,规模一般都是300间客房以上、四星级以上,配备齐全的餐饮、娱乐、会议设施;其次,酒店的餐饮规模都较大。目前,开元酒店的餐饮营业额占整体收入的43%左右这与其他酒店连锁有显著的区别。一般酒店连锁公司都重视客房,而开元在餐饮的成功经验使得连锁的酒店都重视餐饮的经营,2003年开元酒店的餐饮收入达2.3亿元,位居浙江省餐饮行业收入第二位。“餐饮、娱乐聚人气、打品牌,客房收效益”,由此而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开元产品特色。
在利润管理方面,开元酒店有中央财务控制系统即结算中心,统管现金流和利润流。
3、营销体系的支持
开元酒店管理公司可以为连锁酒店提供品牌广告、公共关系及沟通、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项支持,但与国际酒店连锁集团相比,这一项仍处在起步阶段。
4、人力资源
开元酒店连锁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相对来说是走得比较超前或是说做得较好的一块,与国际酒店连锁集团相比而言,目前建立的开业支持体系、人才招募体系、中高层培训体系已形成了完善的人力开发和支持链。
首先,在人才招募体系上,已经有成熟的任职标准体系和职务说明书,并有较宽泛的人力招聘渠道,集团内部的接班人计划的实施也为酒店连锁扩张提供中高层的人才保证。
在开业支持上,有协助保证制度来支撑。同时,开业培训清单、开业物购清单、开业流程清单、开业设备技术清单从开业的四个方面形成独特的支持保证,管理公司各职能部能提供专业训练培训保证。
在培训上,管理公司编制了《培训管理手册》,系统地策划集团培训,并编制了四级培训课程大纲和课目。
5、技术发展与创新
开元酒店连锁是注重技术发展与创新的。开元酒店在其成长的经历中,一直注重集团内技术的共享,如每年会举办技术比武,探索创新发展;集团成立诸如餐饮研究、培训俱乐部等多个柔性组织,来进行技术的研讨和学习,酒店管理公司一直在扮演着技术发展的引导者的角色。
低成本运作是开元酒店营运成功的一大优势,中央采购在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及时成立了配送中心,对大宗产品和常用品进行集中配送,有效地降低了成本,避开采购风险。
配送中心还与多家供应商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如棉制品、客房一次性用品、酒水、饮料、陶瓷用品等,与国内一流的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控制价折和质量。
开元酒店与一些规范性的酒店连锁系统相比较,在技术顾问、内部控制、法律、标准检查以及母公司的监督与控制这些方面相对较完善,这也是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所注重的一些方面,但在现场营业顾问以改善利润以及重新装修方面的顾问就显得有些不足。
独立的财务会计检查制度是开元连锁酒店的一大特色,开元酒店的财务控制是直接受集团直线控制,且财务总监级管理人员也有集团直接任免。独立的检查、审计管理从根本上保证了财务的完善,降低财务风险。在内控上,每年二次的内控检查报告制度、离任审计制度、定额审批制度等从多个方面来构筑开元酒店连锁财务管理体系。
内部报告体系也是开元酒店的一大特色,酒店管理公司形成虚拟的垂直管理体系,各酒店的部门总监每月的月度报告都要上交公司总监审阅,每月酒店的报告也按统一的格式上报管理公司,而管理公司的月度工作有《管理月报》下发与各酒店进行沟通。
开元酒店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连锁酒店服务质量的保证。管理公司建立了规范的《产品最低标准》与检查标准,并按五级分级系统进行分类管理。
通过开元酒店连锁经营的价值链分析,可以从中发现开元酒店的连锁从体系上是基本建立起来了,在硬件特色上取得领先优势是开元连锁酒店成功的基础,但在品牌、营销体系上还很薄弱,没有形成一个有机体。跟国际上成熟的酒店管理公司相比,其连锁经营的模式趋向与管理合同的输出,在开元酒店品牌尚缺乏市场美誉度、忠诚度的特点下,是适合其现阶段的生存和发展的。
四、总结和展望
在本研究中,我具体分析了国内酒店连锁经营的基本现状,但由于大多数的国内连锁酒店的内部运营资料并未公开,且其它国家酒店业相关资料也不易取得,所以能探讨的范围相对较小,但希望通过对开元酒店连锁经营的个案分析,为国内酒店连锁经营者提供一些借鉴。同时,从理论的角度,对国内酒店未来连锁经营做了一定的探讨,建议可以将执行全球型策略与多国型策略的酒店集团在经营绩效、竞争策略、管理模式等各方面与国际连锁酒店集团作横向比较,进行更深入的后续研究。
上一篇论文: 国外酒店人性化管理的启迪
参考资料: http://
第五篇:毕业论文----我国连锁企业物流现状分析
我国连锁物流企业现状分析
目 录
摘要...............................................2 关键词.............................................2
一、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3
1、物流基础设施的能力大大提高,国际物流量快速增长 3 2、物流质量有所提高,物流效率有待改善...........4
二、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5
三、现阶段连锁企业多渠道的物流及构造...............7 1.生产企业参与的分销物流......................7 2.批发商参与的代理物流。......................7 3.零售企业的物流配送..........................7
四、物流配送已经成为保证连锁体系正常运营的基本条件.8
五、案例..........................................10
六、我国物流发展现状与趋势.......................11 结束语............................................12 参考文献..........................................14
我国连锁物流企业现状分析
摘要:连锁经营已经成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但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配送还十分薄弱,甚至成为制约连锁企业发展的“瓶颈”。对我国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课题,是连锁经营企业发展迫切需要认识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物流产业的发展 连锁现状分析
我国连锁物流企业现状分析
我国连锁物流企业现状分析
一、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中国物流业也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一样有了较大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运行机制;加强了对交通、通讯等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与物流相关的交通运输、信息通讯、仓储、包装和配送等各行业都有较快的发展。
1、物流基础设施的能力大大提高,国际物流量快速增长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目前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已通过市场解决,物资流通市场主体向多元化发展。过去从事物资流通的企业已经脱离了计划体制的束缚,大步走向市场经济的海洋,初步形成一支社会化、专业化的产业队伍,并建立了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城乡一体的流通网络。网络规模居世界第2位。数字数据网总容量达到46万个端口,已具备提供现阶段国民经济信息化所需要的通信能力。1997年,全国各类消费品市场总数已达87000个,其中批发市场14000
我国连锁物流企业现状分析
多个。作为流通领域的新型营销方式连锁商业和配送服务正在兴起,全国已有连锁公司1000多家,连锁经营网点达15000个。物资配送试点企业已扩大到40多个城市。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国际经济交往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快速增长,1997年全年进出口总值3250亿美元,居世界第10位。代表中国国际物流发展规模的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量在近几年平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在1997年首次突破千万TEU,达到1076万TEU。以沿海主要港口为中心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初步形成。
2、物流质量有所提高,物流效率有待改善
物流质量主要由物流时间、物流费用和物流效率来衡量。中国物流业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物流质量总体水平比较低。据有关资料介绍,工业生产中物流所占用时间几乎为整个生产过程的90%。在货物运输中,中国现行运输管理体制也制约了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高效衔接,一定程度上也减缓了物流速度。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运输费用在生产费用中因各部门产品对运输的依赖程度不同,其所占比重也不同。根据1992年国家投入产出表,运输邮电费用在农业生产总费用中占3.29%,在工业生产总费用中占7.15%,在建筑业中占8.63%,在商业饮食业中占14.98%,在其他服务部门中占7.8%。如果从物流业总体费用考虑,关资料显示,物流费用占商品总成本的比重,从帐面反映已超过40%。
我国连锁物流企业现状分析
二、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物流业经过近些年的加速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但是从现阶段看,由于我国刚刚告别短缺经济,人均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不断规范和完善,传统观念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模式还难免会对现代物流产生一定的阻碍,从总体上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物流效益不高、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很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 物流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需求约束。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全国来看,现代物流只是在少数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中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和边远省份,现代意义上的物流还未真正起步。即使是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物流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也还很低。据测算,目前我国企业的自有物流占整个市场规模的60~70%左右,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工企业对高效率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这也是当前制约中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2. 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方式还很有限,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尽管我国物流业近几年有了较快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也不尽如
我国连锁物流企业现状分析
人意。首先,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其次,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除少数企业以外,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包括传统的运输和储运等流通企业和新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都还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再次,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物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服务质量较低。更重要的是,企业缺乏通晓现代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员工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足,缺少市场开拓的主动权。3. 物流管理不统一,阻碍了全国性综合物流体系的建立。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打破传统的行业与区域限制,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刚刚起步,因此物流市场管理与行业管理还没有理顺,国家经贸委、交通部、铁道部、外经贸部、内贸局等各承担了一部分物流管理职能。从各地看,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因此,我国物流发展呈现出明显部门化、区域化特征,工业、商业、物资、交通等各自为政,都在上项目、抢市场,相互间协调性差,造成了资源浪费。这种局面
我国连锁物流企业现状分析
也造成了企业物流活动很难达到必须的经济规模和预期的投资回报,致使规模小、实力弱,增长乏力。
三、现阶段连锁企业多渠道的物流及构造
连锁企业的多渠道物流是现阶段我国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特别是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后,尽管进行了重组和改制,现阶段仍保留着原来批发一二级站的流通渠道,生产企业、批发商以及零售商在目前连锁企业中同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些连锁企业也部分尝试开展第三方物流。
1.生产企业参与的分销物流。
在我国的大型生产企业中,有许多建立了自己的分销体系,将分销渠道直接介入到连锁企业中,如大型电器厂家以及国外有实力的日化产品厂家。生产企业参与的分销物流在现阶段我国连锁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批发商参与的代理物流。
批发商包括某一厂家的总代理商、地区代理商和一般代理商等。批发商在进行商品交易的同时,基本上承担了商品送货的业务,有些批发商建立了自身的配送渠道,甚至还投资建立了大型的配送中心。提供物流服务是今后批发商的主要方面,也是批发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契机。
3.零售企业的物流配送。
我国连锁物流企业现状分析
在连锁企业中,几乎大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并参与有关物流配送的运作。随着我国连锁经营的不断发展,零售企业对物流配送越来越重视,并成为零售业物流配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成为我国零售业物流的主要课题。
构造:关于连锁企业物流的构造,可以从连锁企业物流的参与方、配送中心与仓库、信息系统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连锁企业物流参与者的构造。
1. 从参与连锁企业物流方面看,有生产企业、物流企业、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四方。
2. 生产企业物流的构造。生产企业一般是根据商品的属性、运输距离、自己的运输能力以及季节等条件安排有关物流的活动。最近几年,也出现了将物流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情况。
3. 物流企业的构造。目前,随着原有储运企业的改造以及新兴物流企业的出现,他们也将业务拓展到了零售领域,特别是连锁企业。还有一些原属于流通部门的运输和仓储部门,从整体业务中剥离出来独立经营,从事专业的物流服务。已经有一些物流企业介入连锁企业的物流业务,还有更多的物流企业计划并正在洽谈连锁企业的物流业务
四、物流配送已经成为保证连锁体系正常运营的基本条件
大部分连锁企业都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施行统一配送。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最新统计,2001年国内连锁百强企业当中,有
我国连锁物流企业现状分析
80%的企业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的平均面积达到9693平方米。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91家超市公司,配送中心的平均面积为8359平方米。根据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对中国物流市场所做的调查,目前,我国商业企业的物流配送,有74%是由供货方完成的,13%的企业依靠第三方物流机构,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的企业仅占商业企业总数的13%,说明商业企业物流社会化程度不高,批量小、品种多、频度高、及时性强的零售企业还普遍缺乏有效的物流支持。
动向:连锁企业引入第三方物流。不久前,北京物美与和黄天百签署协议,由后者承担前者的商品配送服务。这一作法改变了国内连锁企业普遍采取的配送自营的方法,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在日本,大约有30%的连锁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社化的专业配送企业。目前,自营配送中心对我国大部分连锁企业来说,依然是最理想的商品配送途径,但随着社会专业物流企业的兴起和成熟,对于那些连锁企业自身无力解决或无力解决好的商品配送工作,甚至全部的配送工作交给专业物流企业,也会成为连锁企业的自然选择。现阶段连锁企业物流的课题:
1.对连锁企业物流的认识。现阶段必须加大力度解决对连锁企业物流的认识问题。对物流的认识与重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仅仅是重视并不一定对物流真正地认识,而认识了物流就可以真正地对其加以重视。
2.连锁企业物流的推进组织。连锁企业物流的推进组织可以从
我国连锁物流企业现状分析
“点”、“线”和“面”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所谓“点”是指企业,连锁企业物流涉及到的企业包括连锁企业自身、批发商、专业物流公司和生产商,这些企业在连锁物流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线”是指行业或商品供应链。从行业的方面主要考虑如何进行企业间的合作,如何实施共同配送以及如何建立增值网络等,还包括制定连锁企业物流的相关标准、规范和规则等。“面”是指整体的社会环境,包括政府的政策、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随着政府对连锁企业的重视与支持,对连锁物流的促进政策以及必要的计划与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五、案例
上海华联超市股份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上市的超市连锁企业,目前拥有818家连锁店,遍及全国13个省市,2001年的销售额达到85亿元。2000年8月,华联超市新建的桃浦配送中心开始启用,配送中心的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库存能力90万箱,日吞吐能力19万箱,可同时停靠80辆货运卡车,服务半径250公里,是目前国内连锁企业最先进的配送中心之一。该配送中心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1、该中心采用高层立体货架和拆零商品拣选货架相结合的仓储系统;
2、采用前移式蓄电池叉车、电动搬运车、电动拣选车和托盘,实现装卸搬运作业机械化;
3、拆零商品配货电子化。采用电子标签拣选系统,使用电子签设备。
4、采用无线通讯电脑终端和条码技术,从收货、验货、入库到拆零、10
我国连锁物流企业现状分析
配货,全面实现物流功能条码化与配送过程无线化;
华联先进的配送中心在保证店铺正常运营、降低物流成本和商品损耗、加速周转等方面显示出巨大优势,成为华联超常规发展的重要保证。华联配送也代表了目前我国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最高水平。
近年来,连锁经营已经成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但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配送还十分薄弱,甚至成为制约连锁企业发展的“瓶颈”。对我国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课题,是连锁经营企业发展迫切需要认识和解决的问题。
六、我国物流发展现状与趋势
1.物流需求快速上升,增幅明显高于经济增长。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表明,物流发展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约10%,2002年增长8%,经济总量首次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去年GDP增幅将达到8.5%,从而构成了强大的物流需求。统计测算表明,自1991年至2002年,反映物流需求规模的全社会物流总值从3万亿元上升到23.3万亿元,增长了6.7倍,年均以20.4%的速度递增,大大高于同期GDP15.4%(按现价计算)的年均增速。预计2003年社会物流总值将超过29万亿元,同比增长25%左右(见图1)。
我国连锁物流企业现状分析
2.物流需求弹性逐年增高,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物流的发展。从经济发展与物流需求的关系上看,1991年—2002年每亿元GDP带动的物流需求平均为1.73亿元。“八五”期间平均为1.57亿元;“九五”期间上升到1.71亿元;2001年、2002年进一步上升到2.03亿元、2.27亿元,2003年预计升至2.6亿元(见图2)。物流需求弹性系数12年间的平均值为1.4,“八五”时期平均为1.26,“九五”时期平均为1.35,当前约在2左右,这说明我国国民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拉动物流总值增长2个百分点(见图3)。这些数据均呈上升趋势,反映出我国的物流需求伴随经济增长是同步发展的。也说明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存在的问题:统计结果也反映出我国物流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当前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例较高,下降也较为缓慢,反映出我国物流效益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二是从物流总值的规模和速度大大高于物流增加值的事实,说明当前我国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发展相对缓慢。三是物流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处在粗放扩张阶段。
结束语:在实习工作中,我严格按照工作规程进行操作,在工作期间,虽然经常感到很苦,很累,但苦中有乐,累中有趣,也都表现的非常地积极努力认真。但我获益不浅,感慨良多。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其一,实习是个人综合能力的检验。要操作好生产线,除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功底深厚外,还需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操作 12
我国连锁物流企业现状分析
能力,应付突发故障的能力,对常用软件都能熟练操作,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另外,还必须有较强的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坚强的毅力。其二,此次实习,我深深体会到了积累知识的重要性。俗话说:要给单位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我对此话深有感触。这次实习,我操作的是生产的命脉,虽有一些计算机基础,但机械方面的知识很缺乏。有的还必须请教和自学一些机械基础。下班后,我们有时继续申请加班,向师傅学习。
再次,此次实习增强了我毕业就业的信心和勇气。我们在大学里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只是感觉不到而已。所以,我们有就业危机感是应该的,但不能过于自卑和担忧,否则会妨碍自己的学习。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多吸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自己有了能力,到时候才会是“车到山前必有路”。
我国连锁物流企业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1.吴清一.《物流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6年
2.张苏,詹荷生.《企业物流的战略发展》:物流服务.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3.吴耀华,李德军.《现代物流系统的布局与规划》.工程设计,1997年03期
4.薛威,孙鸿.《物流企业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