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形成的历史根源
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形成的历史根源、根本症结与现实困境分别是什么?
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人民进行捕鱼、采药、避风、休息等活动的场所。钓鱼岛在明代就已经被中国人民发现、利用和命名。《更路簿》、《顺风相送》等中国古籍完整记载了中国渔民在此海域的航线。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一直承认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但是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在战争尾声时,日本于1895年1月14日通过内阁会议决定,声称钓鱼岛为“无主地”,在钓鱼岛建立标国标,正式划入日本版图。由于但是的清政府在与日本的战争中战败,并没就钓鱼岛进行正式的海域划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了日本的领土范围,这两个公告明确确定的日本领土范围是明确的,其中根本不包括钓鱼岛。
二战后,出于冷战和国家利益的考虑,美国政府在制定对日政策的过程中单方面与日本签订的条约或协定在中日钓鱼岛问题上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日本图谋钓鱼岛主权时常常援引这些所谓“依据”。冷战结束至今,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随着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调整发生了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日本攫取钓鱼岛的野心,来自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的“美国因素”值得关注。钓鱼岛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署归还冲绳协议(《关于琉球诸岛及大东诸岛的日美协议》)。其内容之一为,自条约生效之日起,美国将琉球群岛和大东群岛的一切权利移交给日本。美国以日本拥有“施政权”为由,把联合国交付美国托管之琉球行政权交予日本管理。在该条例中,美国错误的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归于日本拥有“施政权”范围。
1978年中日签署和平友好条约。邓小平副总理表示,钓鱼岛问题可留日后慢慢解决。中国政府明确宣布,搁置(钓鱼岛)主权争议,留待子孙后代解决。
这个荒凉的小岛,钓鱼岛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中日的领土争议这么简单的事了,其中还掺杂这很多因素。“美国因素”的介入将成为未来影响中日钓鱼岛争端解决一个重要变量。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本应当由中、日两国自己解决,而现实的情况是,“美国因素”已经渗入其中。美国深谙钓鱼岛对中、日两国的价值,其主权的继续悬置,既可以防止中、日两国走得太近,又可以让美国处于随时介入的有利地位。
就日本而言,日本想要显示自身在东亚的霸主地位,并且看重钓鱼岛的资源和战略价值。而中国想要冲出第一岛链,而且不可能放弃钓鱼岛的资源和战略位置,同时也通过这个问题与台湾积极接触。另外一个重要的国家美国,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希望巩固美元的经济霸权地位。
中国现在的资本储备和外汇储备要远远高于美日,一旦开战这些储备将再次流回美联储。另一方面海战也不是解放军的强项,而且面对如此争端,解放军陆军的发挥空间极小,日本还有美国的支持,因此一旦就钓鱼岛问题发生战争,日本的损失也是很小的。与此相反,中国不但改革开放的成就全部落空,而且一切战略目标将得不到实现。而且中日爆发局部争端也是美国所想看到的,美国不但能够以此为原因增援日本来直接削弱中国。而且还能用受到威胁为借口继续向亚太地区出售武器。
第二篇:钓鱼岛主权与权益争端发展趋势
钓鱼岛主权与权益争端发展趋势
大纲
一、钓鱼岛主权归属背后的美国因素 1.战后美国获取了对钓鱼岛的托管权
2.1972年美国将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移交日本 3.目前美国明确支持日本对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
二、中日海洋权益争端与大陆架法案 1.我国黄海、东海大陆架被占情况 2.大陆架法案 3.中日海洋权益争端
三、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进入新阶段 1.民间自发与政府声索 2.舆论造势与外交谴责 3.执法对峙与军事互动 4.搁置争议与承认争议 5.军事摩擦与战争端倪
知识点汇总
原理和观点
K01:美国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保持中立,但是在行政管辖权问题上,支持日本拥有的实际控制权
K02: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拥有广阔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然而在海洋权益开发问题上,我国与周边根据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其中,与日本在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上的争议尤其突出
K03:中日钓鱼岛争端已经进入新的阶段,甚至出现了军事摩擦,但是通过战争方式解决钓鱼岛主权争端,对于中日双方都不可取,我们仍然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钓鱼岛争端
正文
一、钓鱼岛主权归属背后的美国因素
日本驻美国大使佐佐江贤一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政府对于日本政府推进钓鱼岛(日称“尖阁列岛”)“国有化”一事是知情的,但当时并没有反对。佐佐江指出,“尖阁问题是日本和中国的对立,美国‘没有特定立场’的表态并不是中立的意思”。佐佐江强调,“美国明确表达了尖阁问题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这一立场”,“如果出现武力冲突或威胁的时候,不可能是中立立场的对应”。如果中国“攻击”钓鱼岛,美军会根据《美日安保条约》出动军队。佐佐江贤一郎的这段表述印证了: 40年来,美国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一直持模糊立场,在行政管辖权问题上,支持日本拥有的实际控制权。中国真正实现从宣誓主权到拥有实际控制权的过程中,美国这个障碍是绕不开的。
1.战后美国获取了对钓鱼岛的托管权
1943年11月,蒋介石赴埃及开罗参加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议。根据美国外交档案,会议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支持中国收复台湾,并与蒋介石提及琉球问题。蒋介石答称,“中国很愿意同美国共同占领琉球,并根据国际组织的托管制度,与美国共同管理该地”。蒋介石后来做出解释:“惟琉球可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此由余提议,一以安美国之心,二以琉球在甲午以前已属日本,三以此区由美国共管比归我专有为妥也。”
1947年4月,联合国通过《关于前日本委任统治岛屿的协定》,把北纬29度以南的琉球群岛和钓鱼岛列屿交给美国托管。1947年10月18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张群在国民参政会驻会委员会作关于军事政治方面的报告:“本人认为,琉球群岛前途的解决,不外乎中国收回,或中美共管,或联合国托管三种方式。政府对这个问题正密切注意,无论如何必须反对该群岛归还日本。”然而,美国则根据1947年4月联合国通过的《关于前日本委任统治岛屿的协定》,将中国对钓鱼岛的管辖权排除在外。至此,中国不仅没有恢复对钓鱼岛的主权,甚至连管辖权也没有因日本的战败而恢复。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从此被搁置了。
2.1972年美国将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移交日本
1971年6月17日,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反对,与日本政府签约《返还冲绳协议》即《关于琉球诸岛及大东诸岛的日美协议》,并于1972年5月15日,将琉球群岛和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移交日本。根据台湾解密档案披露:“美方认为,归还日本者,仅为钓鱼台(台湾称钓鱼岛为钓鱼台)的行政权而非主权,美方在管理琉球行政权时,钓鱼台即作为其中一部分,所以在归还琉球群岛时,将钓鱼台一并归还;但美国政府对外声称,这并非表示美国政府认定钓鱼台或琉球的主权应归属日本,有关主权的争议,应由当事国(地区)自行处理,美国不介入。”
“美国主要的理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攻下琉球后,驻琉球陆军第9军下达第3号行政命令,将北纬29度以南、东经123度以东,过去属于冲绳县范围的区域,划归美国行使军事占领,其中包括钓鱼台。”
美国近期解密了乔治·华盛顿大学国家安全保障公文馆存档的两份绝密级文件,分别是中情局(CIA)1971年5月撰写的局势报告《尖阁诸岛争端海底的石油波涛汹涌?》和备忘录《尖阁诸岛纷争的政治意义》。文件形成于日美1971年6月17日签署返还冲绳协定前夕。美国当时夹在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极为困扰。美国最终虽是将岛屿交给了日本,但其机密文件中却明确了美国的中立:“尖阁虽然归还日本,但不意味着美国在(领土主权)主张上有任何立场。”经过内部博弈,最终尼克松政府敲定的立场是,把尖阁诸岛交还日本,并不意味着美国对日本的主张采取了某种态度。美国在主权归属上保持中立。
美国国务院于1971年10月声明:“美国认为,把原从日本取得的对这些岛屿的行政权归还给日本,毫不损害有关主权的主张。美国既不能给日本增加在它们将这些岛屿行政权移交给我们之前所拥有的法律权利,也不能因为归还给日本行政权而削弱其他要求者的权利。”
美国这个看似手续上合法的过程,实际上属于将钓鱼岛管辖权私相授受。琉球群岛(包括钓鱼岛)在1971年同意交付日本,并没有取得当时联合国中国代表——中华民国的同意。美国所依据的《旧金山和约》并没有中国的参与,美国对钓鱼岛领土的安排违背了《开罗宣言》与《波茨坦公告》对日本领土表述的原则。
3.目前美国明确支持日本对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
2012年随着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升温,美国国会调查局(CRS)将1996年报告修改后,于2012年9月末重新出版了一份题为《钓鱼岛纠纷:美国条约的义务》的报告。该报告显示,美国政府委托国会批准1972年与日本签署的《返还冲绳协议》时表示:“将钓鱼岛行政权转交给日本,并不意味着对该岛屿的主权主张有任何倾向。”“但《美日安保条约》的适用对象确实包括钓鱼岛。”因为《美日安保条约》规定其适用对象为“日本拥有行政权的地区”。
2012年12月5日,美国参议院在全体会议上表决通过了2013财年(2012年10月~2013年9月)国防授权法修正案。该法案明确写到将钓鱼岛作为《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的适用对象。法案强调,钓鱼岛“处于日本的实际控制之下”。反对试图通过“武力威慑和动武”来解决领土主权问题的举动。该法案将在经过与众院协商,由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后正式成为法律。2013年1月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3《国防授权法案》上签字,美国《2013财年军费预算案》正式生效。至此,钓鱼岛“处于日本的实际控制之下”在美国有了法律效力。
二、中日海洋权益争端与大陆架法案 1.我国黄海、东海大陆架被占情况
我国在黄海、东海大陆架权益争端问题上与日本、韩国、朝鲜都存在争议领土,总面积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
2.大陆架法案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法律意义上的大陆架: ◆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
◆最远不超过350海里或2500米等深线外100海里
◆从领海基线起,到大陆边外缘距离不到200海里,扩展到200海里 大陆架法案的权利包括:
◆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 ◆如果沿海国不勘探大陆架或开发其资源,任何人未经沿海国明示同意,均不得从事这种活动
◆有权在大陆架上建造人工岛屿、设施
◆对200海里以外大陆架上非生物资源开发应缴付费用和实物 ◆别国有权在大陆架水域及上空行使及铺设海底管道、电缆 3.中日海洋权益争端
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拥有广阔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然而,在海洋权益开发问题上,我国与周边国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其中,与日本在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上的争议尤其突出。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中国在东海的大陆架自然延伸到冲绳海槽,从中国的领海基线量起,大陆架的宽度超出了200海里。也就是说,中国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有权拥有从200海里到350海里大陆架的正当权利。2012年12月,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提交了东海外大陆架划界案。此次提交东海部分海域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案,是中国政府基于这一客观事实及国际法对沿海国大陆架权利的相关规定做出的决定。
然而,日本在东海专属经济区划分问题上并没有采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大陆架原则,而是采用了中间线原则。日本认为,在东海海域中日双方共处一个大陆架。根据共处一个大陆架,日本要求根据大陆架海域的宽度,中日双方一家一半,即所谓中间线原则。日本政府的这一立场,完全无视东海大陆架底土的差别,中国东海大陆架的底土属于泥沙结构,而冲绳岛的底土属于沙砾结构,中日双方各自的大陆架,交汇于冲绳海槽,自然界限十分明显。
2012年9月16日,中国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司长邓中华,就我国政府决定向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东海部分海域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中国在东海的大陆架自然延伸到冲绳海槽,从中国的领海基线量起超出了200海里。”
2012年12月14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代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秘书处提交了东海部分海域二百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划界案。该划界案指出,地貌与地质特征表明,东海大陆架是中国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冲绳海槽是具有显著隔断特点的重要地理单元,是中国东海大陆架延伸的终止。
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称,在2013年7月15日至8月30日于纽约召开会议时,中国提出的东中国海大陆架外部界限划界案将会成为他们考虑的临时议题之一。
日本政府不顾中国在东海海域的主张,坚持中间线原则,在东海海域设立“防空识别圈”西南区。“防空识别圈”西南区包括了冲绳地区、日本西南岛屿及东海地区,是一个巨大的五边形,其最西部距离中国大陆东海海岸线仅130公里,最南部与中国台湾地区的“防空识别圈”呈重叠状态。在中国东海专属经济区内的“春晓”、“平湖”、“八角亭”等油田上空经常会出现日本军方的巡逻机。日本政府的这些举动,不仅无视中国在东海地区的正当权利,也使得本来就很复杂的海上权益争端变得更加复杂化。
近期,中国海监运-12巡逻机,中国军机相继在我东海钓鱼岛海域进行正常巡逻执法。日本以中国飞机进入所谓“防空识别圈”西南区为由,起飞F-15战斗机进行拦截,使中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和东海海域权益争端再度升温。
三、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进入新阶段
随着日本政府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的挑衅步步升级,中国政府对日本政府挑衅行为的不断回应,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已经无法回到日本所谓“购岛”之前的“搁置争议”时期,中日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的争端,客观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民间自发与政府声索
2012年4月,石原在事先没有向议会介绍的背景下发表购岛方案,开始发起筹款浪潮。日本东京都为“购买”钓鱼岛三岛开设的募捐账户,按照当时的捐款速度,总金额很有可能超过所需资金。根据日本时事通讯社一项舆论调查显示,58%的日本人支持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主导的“购买”钓鱼岛计划,反对者比例为18.2%。
日本的“购岛”行为,激起中国各界的强烈反对。香港保钓协会为此发起保钓行动。启丰二号船开赴钓鱼岛,香港保钓人士一部分人在北京时间8月15日14时30分许成功登上钓鱼岛。香港保钓船船长谈登岛时激动落泪地说:“10多年来终于成功。”船员表示,在钓鱼岛会做五件事:插旗;唱国歌;放置中国制造电视剧和收音机接收中国广播;拆日本灯塔;拾石头。
日本的海上保安厅对保钓船强行拦阻,并对我保钓人士以“非法登陆钓鱼岛”,然后“非法入境”为由进行扣押,然后带到那霸。15日下午,日本一般民众也不停打电话抗议说:“这就是日本软弱外交导致的结果”,也有人说:“请好好守卫日本的国土。”
8月16日,北京、上海、山东等地民众采取行动,抗议日本抓扣中国保钓人士。一组民间保钓人士当日中午携带国旗、高音喇叭到日本驻华大使馆门前呼喊“放我同胞”、“钓鱼岛是中国的”等口号,抗议日本抓扣中国保钓人士。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16日打电话给日本外务省常务副外长佐佐江贤一郎,再次就日本非法抓扣中国公民及船只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敦促日方立即无条件放人放船,要求日方确保中方人员的人身安全、尊严和基本权利。中国已多次重申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主权的立场。
保钓行动中国政府公开表态,并重申中国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的严正立场。中国大陆的保钓格局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官方成为保钓的绝对主力,中日围绕钓鱼岛全面博弈,已不再是民间船只过去的那种保钓水平。
2.舆论造势与外交谴责
2012年9月11日上午11时许,日本政府与钓鱼岛所谓“土地权所有者”栗原家族正式签署了岛屿的“买卖合同”,“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三个岛屿,将其“国有化”,购买金额为20.5亿日元。”
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表声明:“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13亿中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是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的严重践踏。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中国政府严正声明,日本政府的所谓‘购岛’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丝毫改变不了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丝毫改变不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中华民族任人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政府不会坐视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中方强烈敦促日方立即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不折不扣地回到双方达成的共识和谅解上来,回到谈判解决争议的轨道上来。如果日方一意孤行,由此造成的一切严重后果只能由日方承担。”
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彦2012年9月24日前往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有关钓鱼岛及独岛的主权争端,在一般性辩论上发表演说,呼吁遵照“法的支配”原则依照国际法来解决领土领海问题。
中日双方政府间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与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和1978年缔结和平友好条约谈判过程中,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着眼大局,就“钓鱼岛问题放一放,留待以后解决”达成重要谅解和共识的立场,有了本质的变化。
3.执法对峙与军事互动
为了有效维护国家主权与海洋权益,中国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及时发表了《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的声明》,并派出执法船开始在钓鱼岛海域进行执法。2012年9月14日清晨,中国海监50、15、26、27船和中国海监51、66船组成的2个维权巡航编队向着钓鱼岛驶去。8时30分许,中国海监15船则驶达离钓鱼岛1.55海里处。12月13日10时,中国海监B-3837飞机抵达我钓鱼岛领空,与正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的中国海监50、46、66、137船编队会合,对我钓鱼岛开展海空立体巡航,体现了中国政府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管辖,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海洋权益。
与此同时,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9月11日就日本政府实施所谓钓鱼岛“国有化”公开表态,中国政府和军队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我们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留采取相应措施的权力。”耿雁生强调,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强烈反对,悍然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严重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军队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
国防部长梁光烈在与美防长帕内塔共见记者时说,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日本政府非法“购买”钓鱼岛。我们外交部多次发表声明希望日本政府纠正错误做法,我们也非常关注事态发展,也保留我们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权利。我们还是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来妥善解决这一问题。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要“建设崭新国家”,并要设立“领海侵犯罪”,以“防范”中国公务船等进入钓鱼岛海域。“必须强化领土和离岛的防卫”,对于“侵犯”钓鱼岛12海里的外国船只予以“坚决驱逐”。“务必采取万全姿态严防中国公务船及巡逻机侵犯日本海空”。
日本政府2013年1月25日上午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决定修改现行的《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计划于6月份提出中期报告,并争取在2013年制定出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安倍新政权认为日本周边安全保障环境发生变化,谋求扩充自卫队人员编制、装备和预算,这些将在新的《防卫计划大纲》中得到反映。
中日双方的执法对峙与军事互动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4.搁置争议与承认争议
钓鱼岛主权争端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形成的原因十分曲折复杂。多少年前中央决策层就已经看到彻底解决主权问题的难度。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时曾经问周恩来总理:“对钓鱼岛问题怎么看?”,周恩来总理回应说“现在谈这个问题不好”。田中当时亲口说“以后再说”。这是中日领导人对钓鱼岛主权搁置争议的共识与默契。后来邓小平访问日本时,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回答:“我们这一代不够聪明,钓鱼岛的问题留给后人解决。”同样表明中国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的“搁置争议”立场。由此,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中国处理海上主权与权益争端的基本国策。
而日本政府,不论是野田当局,还是安倍当局,在钓鱼岛问题上违背了中日老一代达成的共识,坚持强调称钓鱼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不存在主权的争议问题。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2年12月30日在接受TBS电视台采访时表示,钓鱼岛“主权问题”没有任何交涉的余地。这是安倍再次强调在钓鱼岛问题上,会坚守野田政府“钓鱼岛没有主权争议”的立场。
日本官方文件对中日老一代领导人谈话的外交记录只显示了田中角荣的提问和周恩来总理的回应,刻意把日方搁置争议这样的一段对话的后半段,即田中角荣当时亲口说的“以后再说”的回答删掉了。
为打破目前的僵局,中日友协会长唐家璇在题为《维护大局,管控危机——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长篇演讲中表示:“为了防止突发事件升级失控,影响两国关系大局,中日两国要做到‘三要三不要’:即,要承认争议而不要否认争议,要搁置争议而不要激化矛盾,要多做有利于稳定的事,而不要采取使事态复杂化和扩大化的单方面行动。”
日本前外交官孙崎享说:“要挽回中日关系不难,就是要回到日本与中国老领导人的默契上,中国是一个会尊重伟大领导人谈话的国家。”
2012年10月21日,日本副首相冈田克也在和歌山市发表演讲。冈田表示,“日本虽然与中国不存在领土问题,但有争议也是事实,双方必须通过对话解决现在的状况”。
2013年1月16日,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与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见面后召开记者会表示,自己在与贾庆林以及中国外长杨洁篪会面时都提出田中角荣时代中日建交时,就曾与中国达成一致要搁置争议,所以日本当局当前也应当承认主权争议。“日本政府的立场是认为不存在争议,如果日本政府不承认争议,就永远解决不了钓鱼岛的问题。”
2013年1月21日,日本公明党代表山口那津男访华前,在东京接受凤凰台记者独家专访时说:“双方的确有意见分歧,若分歧难以解决,就应当将来再解决。当前的一代,我们还没有解决‘尖阁’问题的智慧。”“双方立场不同,但即使双方讨论,也难以找到令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因此,应该安静搁置,这才是好的智慧。”
很显然,目前钓鱼岛主权的处理,中日双方已经从过去的“搁置争议”向“承认争议”再回到“搁置争议”方向发展。这是大势所趋,尽管目前日本政府不承认争议。
5.军事摩擦与战争端倪
随着钓鱼岛主权争端的持续恶化,日本防卫省已开始着手制定将陆海空自卫队力量整合为一体的“综合防卫战略”,以应对10至20年后有可能出现的新情况。虽然不排除俄罗斯和北朝鲜等国家在未来对日本发起攻击的可能性,但该战略主要针对的是中国。在防范中国时作出了三种假设:
◆尖阁诸岛受到攻击
◆尖阁诸岛和石垣、宫古两岛受到攻击 ◆在这些岛屿之外,台湾也受到攻击
2013年1月3日,日本自民党在制定2013政府预算相关会议上提出,为应对中国飞机巡航钓鱼岛领空及扩充军备,应将2013年防卫预算提升至4兆7000亿日元。防卫预算总额再提升1000亿日元,用于扩招自卫官和改装F15战斗机,以对应中国飞机巡航钓鱼岛领空。
1月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曾向内阁危机管理相关负责人木村敏郎下达指示,要求就强化钓鱼岛周边的“警备对抗措施”进行重新讨论。具体措施包括,如果空自战机向“入侵日本领空”的外国飞机通过无线警告未果,可向对方发射曳光弹进行“警告射击”;如果外国海军军舰不断在“日本领海”附近游弋,日海上自卫队可出动军舰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部署。尽管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称:“我完全不知道此事。”但是,日本要进行“警告射击”也绝非空穴来风。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公务船只和飞机在钓鱼岛海域和空域进行巡航,是中方行使管辖权的正常公务活动。中方一贯坚决反对日方在中国钓鱼岛海域和空域的侵权行为,对日方的升级行动保持高度警惕。”
据日本防卫省干部透露,航空自卫队1月10日中午时分发现数架中国战斗机等进入了东海上空的日本防空识别区,空自派出那霸基地的F-15战斗机紧急升空应对。中方飞机不久后飞出该区域,未进入日本领空。
中国军机首次出现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引起各界关注。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回答此事提问时明确表态:“当前中日关系陷入严重困难是日方一手造成的。据了解,中国军机在东海有关空域的飞行是例行的。中方坚决反对日方无端扩大事态、制造紧张。”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也证实了中国军机在东海有关空域飞行的事实。很明显,钓鱼岛的紧张态势已经升级。
新年伊始,中日关系未见起色,反倒笼罩战争阴影,中日及国际媒体成天以“中日对峙升级”、“钓鱼岛之战爆发的可能性有多大”作为头条新闻,一时间“中日接近交战边缘”的论调主导了舆论。一些中外国媒体对钓鱼岛事态紧张的后果也作出种种猜测,不少预测“钓鱼岛必有一战”,或由海空“碰瓷”转向局部战争。
刚刚卸任不久的日本前防卫大臣森本敏在日本电视台节目中表示,由于周边环境的变化,日本自卫队可能会不得不去做战后从未做过的事情,暗示日本可能将会卷入战争。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月21日指出:“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中方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意志和决心坚定不移。同时我们一贯主张通过对话磋商解决领土争端。中日之间就钓鱼岛问题保持着沟通。我们希望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切实地冷静对待,显示诚意,与中方相向而行,通过磋商找到妥善解决和管控问题的办法。”
综上所述,虽然钓鱼岛的紧张态势已经升级,甚至出现了一些军事摩擦迹象和战争端倪。但是,战争绝不是好事,中日交恶,谁也伤不起。通过战争方式解决钓鱼岛主权争端,对于中日双方都不可取,许多解决的条件尚不具备。就目前而言,“通过磋商找到妥善解决和管控问题的办法”具有实际操作意义。就彻底解决而言,需要更大的政治智慧和一个较长的过程。正如2013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时表示的,“中日互为重要近邻,邦交正常化40年来,各领域合作深度和广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有力促进了两国各自的发展。中国政府重视发展中日关系的方针没有变化。事实证明,两国间四个政治文件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应坚持遵守。新形势下,我们要像两国老一辈领导人那样,体现出国家责任、政治智慧和历史担当,推动中日关系克服困难,继续向前发展。”
第三篇:钓鱼岛争端问题
钓鱼岛争端问题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主权争议问题。今年以来,由于日本右翼团体多次登上钓鱼岛,修建非法设施和标记,再次挑起两国间这一争端。2010年9月7日上午10点15分左右,在钓鱼岛海域,一艘载有约15名船员的中国渔船被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冲撞。而后又与追踪的另两艘日本巡逻船中的一艘发生碰撞。日方登船检查并逮捕中方船长,从而再次掀起中日钓鱼岛权属争端。而至近年来关于钓鱼岛渔业权的争端也愈演愈烈,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钓鱼岛争端的产生与60年代末关于钓鱼岛附近蕴藏有大量石油的“埃默里报告”的发表有关。自那时起,中日双方在岛屿主权问题上互不相让,斗争日益激烈。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时代的到来,双方斗争更加尖锐。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我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处,距日本琉球群岛约73海里,但相隔一条深深的冲绳海槽,该地常年风大浪高,古代为航行者所忌,只有我国渔民顺水顺风,才有可能前往岛上及其附近海域从事采集野生植物和捕鱼等生产活动。钓鱼岛列岛系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三个小岛礁组成,总面积约6.3平方千米。其中,钓鱼岛最大,面积4.3平方千米,海拔约362米。东南侧山岩陡峭,呈鱼叉状,东侧岩礁颇似尖塔,岛上长期无人居住。
中国早在明朝就有关于钓鱼岛的历史文献记载,明清两朝政府一直视钓鱼岛为中国领土。直至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月,即甲午战争的前一年,慈禧太后还曾下诏书,将钓鱼岛赏给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作为采药用地。关于钓鱼岛自明代以来即为中国领土,这不仅是中国政府的立场,也是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教授经过严肃认真考证后得出的结论。井上清曾于1972年撰写了一部专著,题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他在书中指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经过查阅历史文献而断定: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而是中国的领土。正如井上清教授所云,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868年)以前,在日本和琉球,离开中国文献而独立言及钓鱼岛的文献,实际上一个也找不到。日本最早有钓鱼岛记载的书面材料当算1785年林子平所著
《三国通览图说》的附图“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然而,他也是以中国清朝康熙册封使徐葆光的《中山传信录》为依据的,该图也是采用中国的“钓鱼台”为岛名,并将钓鱼岛和中国福建、浙江用同一淡红颜色标出,而久米岛则同琉球一样为黄褐色,并照引徐葆光的话称,久米岛是“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1719年日本学者新井君美所著《南岛志》一书中提到琉球所辖36岛,其中并无钓鱼岛。1875年出版的《府县改正大日本全图》中也无钓鱼岛。
日本有人指出,中国出版的地图也曾使用过“尖阁列岛”或未标明钓鱼岛,以此作为日本领有主权的根据。在中国历史地图册上,清朝时钓鱼岛曾标明为钓鱼台,为今台湾沿用。在日军占领时期中国出版的地图上,钓鱼岛曾被迫改为“尖阁列岛”或未加以注明,例如当时上海《申报》出版的中国《新地图》便是如此。战后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个时期印制的中国地图,有的仍沿用或受其一定影响。例如,《中国分省地图》1956年第一版和1962年第二版均在地图集最后附加了一段说明:是根据抗战时期或解放前申报地图绘制。正是由于上述日军占领中国的历史原因,造成中国地图中关于钓鱼岛记述有不尽相同之处。这些只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历史的遗痕,而决不能证明日本对钓鱼岛等岛屿拥有主权。
为了证明自己行动的合法性,日本一再声称它是根据国际法上的“无主地占”原则行事的。从日本方面的资料来看,它确曾有过领有的企图。例如,明治十二年(1879),日本内务省地理局在其编纂出版的《大日本府县管辖图》中,首次将钓鱼岛等岛列入琉球管辖;明治十九年(1886),日本海军省水路局出版《寰瀛水路志》,将钓鱼岛、赤尾屿、黄尾屿划入日本洲南诸岛。但值得指出的是,这些领有企图存在明显缺陷:(1)这种企图的主体并非日本中央政府或内阁决议,因而并不代表国家行为;(2)当时中日琉球之争并未解决,中国清政府从未承认琉球归属日本;(3)这些企图具有片面性和不公开性。因而,这种领有企图在国际法上不具备实质意义。
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是中日双方之间的问题,没有中国的参与和同意,日本与任何第三方就此问题所作的安排都是无效的,并对中国没有约束力。其次,在战后领土归属问题上,日本只能严格遵守其在1945年接受的《波茨坦公告》及《开罗宣言》。美日之间的任何条约或协定不能变更钓鱼岛的地位。根据《波茨
坦公告》和《开罗宣言》的规定,日本在战后理应将包括钓鱼岛群岛在内的台湾附属岛屿一并归还中国,而根本不存在战后美日所谓的日本对钓鱼岛群岛享有“剩余主权”的说法。至于1951年的对日《旧金山和约》由于没有中苏等国的参加,因而是非法的。这一点,周恩来外长在同年9月8日的声明中早已指出过,而与此相关的1971年日美《归还冲绳协定》,也自然不能产生决定钓鱼岛群岛主权归属的法律后果。最后,美国也承认日美之间的条约和协定并不表示美国承认日本对这些岛屿享有主权。美国很早就声明,“把原从日本取得的对这些岛屿的行政权归还给日本,毫不损害有关主权的主张。美国既不能给日本增加在它们将这些岛屿行政权移给我们之前所拥有的法律权利,也不能因为归还给日本行政权而削弱其他要求者的权利。”直到1996年9月11日,美国政府发言人伯恩斯仍表示:“美国既不承认也不支持任何国家对钓鱼列岛的主权主张。”可见,美国政府也并没有因条约和协定而承认日本对钓鱼岛群岛拥有主权。
中日之间的钓鱼岛领土主权争议问题,本来是可以通过政府间坦诚、冷静、务实的协商加以处理的。但是,日本却不断有人在政府纵容下登岛建立各种标志,以显示日本拥有实际控制权,一次次刺激中国。日本一些官员把中国的钓鱼岛说成是日本的“私人用地”,日本政府对右翼团体活动无法干预。在中国看来,这等于是继续为日本右翼在钓鱼岛制造事端开绿灯,并潜含着要求中国政府承认钓鱼岛是在日本主权下“私人土地”的说法,中国当然不会接受!
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既然如此,面对历史留给中日两国的悬案,两国有识之士就应该共同思考,尊重历史与法理,拿出诚意与智慧,不使它继续成为可能恶化中日关系的不稳定因素,而争取和平地、创造性地解决这一问题。
第四篇:钓鱼岛争端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但是,日本方面无视大量历史事实,竟声称日本人古贺辰四郎在明治十七年(1884)发现该岛。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争端。钓鱼岛争端也就一直成为了中日两国关系的争议焦点。
2012年7月的日本购岛事件,掀起了钓鱼岛争端的又一次冲突。钓鱼岛争端,给原本就脆弱的中日关系增添了新的阴霾。
从西太平洋地缘政治来看,存在对立的两大力量:中国力量和美日台力量。对于后者而言,北起白令海峡,北方四岛,日本海,中经钓鱼岛和台湾岛,至南中国海和马六甲海峡,既是美国利益的包线,也是日本的利益生命线。
作为一个资源溃乏的岛国,日本的资源和贸易严重依赖于南下的海运,这条线路有两个关键而又脆弱的节点,一是钓鱼岛和台湾岛,二是南海。任何一点发生了政治格局的根本变化,都会对日本造成战略上的困境。日本要成为政治强国,影响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局势了,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一员,只有沿此路线南下。因此,对于日本,这条线既是一条生命线,也是日本实现军事政治强国之梦的起跑线。
然而对于中国,这条线距离中国沿海远者不过数百公里,近者不过百余公里,几乎将中国所有的出海口封锁得牢牢实实。在遭受攻击时,中国最富庶的东部地区将暴露在敌人的火力面前,无险可守。中国一万多公里的海岸线,与这条战略线几乎完全平行。在现代的军事斗争中,中国要确保国家安全,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就必须死守这条漫长的战略线,实施战略防御。而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世界大国,必然不能被锁在陆地上,走向大洋是中国不可逃避的选择。只有突破这条战略线,将海防线向外扩展,使战争威胁远离本土,才能够确保国家安全。于是,这条对于日本而言是必然牢牢控制的生命线和实现政治崛起的海上战略线,同时也成为中国确保国家安全的底线和实现海上强国梦想必须突破的战略线。
两个世界强国竟然被捆在了一条事关双方民族兴衰的战略线上。即使具有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机制,双方的冲突也很难避免。何况中日两国是数百年之宿敌,怀着对对方极度的不信任感,冲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最近消息称,日本政府为了加强监视中国在钓鱼岛附近海域的活动,2014的防卫预算将比2013增加2.8%,约为4.8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848亿)。这是日本连续两年增加防卫预算,对于军事部署强化军队,可谓不留余力。
安倍主导的日本内阁与极右翼势力在钓鱼岛问题上,对中国采取步步紧逼的策略,一边在强化钓鱼岛近屿的军事部署,一边在试图将钓鱼岛问题国际化,拉其盟国加入钓鱼岛之争的漩涡,并挑拨中国与其他邻国的岛礁争议制造事端。
对此,中国政府在捍卫钓鱼岛主权问题上的态度是明确的和一贯的,对日本政府一意孤行挑战中国主权底线的行为,中国政府和军队不可能一再忍让下去,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公布和空军进行首次空中巡逻,对日发出强烈信号等于向日本政府正式摊牌,中国军队绝不允许日本海警在中国防空识别区为所欲为,将日本海空力量彻底逐出钓鱼岛区域,是中国政府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的根本目的。
最近几年,中国军事实力尤其是海军大幅增长。因此,对于海上主权的维护也越发坚决。2013年11月23日,中国国防部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包含钓鱼岛附近相关空域。
中日在南海的军备竞争以及军事部署已经愈演愈烈,双方都到了骑虎难下的境地。然而一旦出现摩擦,在舆论的压迫下,势必采取报复反报复行为,到那时,中日或许都将身不由己的滑向战争的泥淖。
第五篇:结合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一篇关于中日关系及发展趋势的报告
对钓鱼岛主权问题及发展趋势的看法
钓鱼岛问题由来已久。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在甲午战争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但是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强迫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而攫取了台湾及附属各岛屿。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后,把台湾归还给了中国,却把台湾的附属岛屿钓鱼岛等私自交给了美国托管。1971年,美日两国在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私相授受,把钓鱼岛等岛屿划入归还区域。这一交易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并由此引发钓鱼岛主权之争。中日关系向来如平静的河流,表面上看似平静,在内部的暗涌不知会在何时喷涌而出,这个暗涌是迟早要发生的。而这次的中国渔船被日本巡逻船冲撞事件可以说是将暗涌喷涌到了人们的面前。日本人说他们有钓鱼岛的主权,我们中国人认为钓鱼岛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人为什么会这样处理钓鱼岛事件,这么坚持钓鱼岛是他们的呢,而中国人又有什么依据可以证明钓鱼岛是中国的呢,我们从以下几点来论证。
日本方面原因:日本政府处理钓鱼岛事件上的方式、方法,与日本这个民族的国民有必然的关系。日本这个民族,为了利益就必须不择手段。有一个美国学者曾经说过:日本作为一个民族,从来就没有讲过信用。言而无信,口蜜腹剑,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是日本在利益之争时的必然手段。日本国内危机重重,巨额国债如何清偿?新经济的引擎何在?国内失业率高居不下问题如何解决?还有老龄化社会对策?日本是否继续钻在美国怀抱里等问题,这些问题比对中国钓鱼岛问题严重多了,可日本领导人需要向国民、外界展示其硬汉形象,转移国内视线,日本为什么不去跟俄罗斯争夺所谓传统的“北方四岛”?只是看到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忍让,误认为中国领导人之间会出现意见不统一,自己有空子可钻。钓鱼岛事件体现了日本口蜜腹剑的民族性格。
从日本国另一个方面来看,武士道造就国民性,危机意识与团伙心理导致的日本短视。而日本人自古就受到武士道文化的影响,几乎任何方面都被它所影响,武士道文化使得日本人重视集体,有双重性格,崇拜天皇,有危机意识,冷酷无情„„这些都是日本民族的特性。
从中国的角度说:我们有以下依据①在19世纪末爆发中日甲午战争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而中国发现“钓鱼岛”三字在历史文献中出现已有500多年。据史料记载,早在1372年,明太祖遣使杨载诏谕琉球时经过该地,经考察系无人居住且无任何他国标记,于是设大明界碑。我国明永乐元年(1403)出版的《顺风相送》已有钓鱼岛屿的文字记载。据历史记载:1556年,明政府任命胡宗宪为讨倭总督后,在他所编的《筹海图编》中把钓鱼岛屿列入福建省防区,受中国管辖。1893年,慈禧太后为嘉奖盛宣怀治病有功,特诏谕将钓鱼岛屿赏赐与他,以作采集当地草药之用。从钓鱼岛屿的最初发现到清末500年的时间,中国政府派使20余次进行巡察管辖。而且长期以来台湾渔民在钓鱼岛及附近海域从事捕鱼等生产活动,久而久之,钓鱼岛屿及附近海域成了台湾附属岛屿和东海渔场的一部分。由此可以看出,钓鱼岛屿很早就是中国的领土,受中国的治理和管辖,不属“无主地”。② 《马关条约》虽将其割让与日本,但
二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次坦公告》等国际会议及条约的规定,日本必须将其连同台湾岛、澎湖列岛归还中国。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1952年4月28日与当时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签订的和平条约中承认所有中日之间1941年12月9日之前签订的条约无效。③日本想要钓鱼岛是因为60年代末联合国一委员会宣布该岛附近可能蕴藏著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而日本急迫需要石油,但本土不产一滴石油,全部依靠从国外特别从中东进口,所以一听说靠近日本国土的钓鱼台列屿一带有这麽多的石油储藏,当然就要全力据为己有了。但是 以井上清为代表的一批日本历史学家一直认为,太多历史资料证明,钓鱼岛的确是中国领土,且此事实在甲午战争前为日本官方所承认。
从国际法角度来看:日本主张钓鱼岛屿主权不符合国际法。对钓鱼岛的主权归属,日本的立场是:钓鱼岛屿是“无主地”, 国际法意义上的“无主地”是从主权含义上界定为没有被任何国家管领。钓鱼岛屿早在明初就被中国发现并设置主权标识,直至日本1895年将其划入版图我国明清两朝及台湾的渔民们一直没有间断地在此行使主权和进行与主权相关的生产活动,其间已有500年的历史。所以,钓鱼岛屿不属于国际法意义上的“无主地”,日本发现该地并以“无主地”而取得主权的主张,是有悖国际法的。日本在战后发表《日本投降书》,接受了《波茨坦公告》规定的条件,无条件交还包括钓鱼岛屿在内的中国领土。却又在951年的美日《旧金山条约》和1971年《冲绳协议》认为钓鱼岛屿的主权是归他们的,根据国际条约中“禁止反言”的原则,即要求一国的言行前后一致,若其前后言行矛盾而损害相对人的利益,法律予以禁止。由此可以看出钓鱼岛是属于中国的。
中日双方对钓鱼岛主权问题的未来发展局势剖析
1.中日若发生战争对双方都是灾难
中日政府之间有两个字特别重要,就是默契。其实在钓鱼岛这个问题上,早在邓小平时就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中国这些年一直有保钓人士想登钓鱼岛,中国政府多数情况在阻止。我知道日本青年社在冯锦华登上钓鱼岛后也想去,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双方政府控制了这个地方的事态。
如果说中日争起来,最后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如果今天采取进攻性行为,就说明已经抛弃了当年的共识.其实双方也看不出这个问题能够在短时间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说归谁就归谁。从内心来讲,是希望中日两国友好的,同是亚洲两个大国家,如果说中日两个大国相斗,只会两败俱伤,不管是经济上的斗还是政治上的斗,走到最后最糟糕的是军事上的斗,不管是谁打败谁,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2.美国,无处不在的影子
中日之间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争议,美国是不可摆脱的一方因素,日本安保同盟之初,日本多次要求美国确认日美同盟包括西南诸岛,开始美国没有同意,后来日本不停追问,美国人放出一句话“当然包括所有的岛屿”。钓鱼岛问题跟美国人也有很大的关系,二战以后,钓鱼岛一直是美军的靶场,70年代的时候美国把钓鱼岛移交给日本。美国把钓鱼岛交给日本,当时美国国院发布声明移交的是行政管辖权而不是主权,日本队对钓鱼岛是行政管辖权而不是主权,这一点在那
时候已经明确了。这才有了目前的保持现状,如果谁再往前推进一步就是违反当初的协议。
3.长远来看,增强国家的实力更重要
在钓鱼岛的问题上,有一方因素不可忽视,那就是中日民间情绪。我们就看中国,民间人士情绪的反弹是很大的。专家认为这件事情可能导致中日民间互信可十年之内不会恢复。甚至有网友希望用武力,一劳永逸地解决钓鱼岛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要增加自己的实力,不仅是我们的军事实力,还包括我们在国际上的软实力,我们说服别人的能力,我们制度的提升度,把我们自己国家建得更好。钓鱼岛的事情我相信它会维持这样的状态很久,但是我们自己的国家要建设好,这是我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我们自己的强大,我们自己真正的内心的崛起,我相信到那时候无论是与美国也好,日本也好,任何一个国家也好,都能够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因为国家是我们自己的。
结束语:中国还需韬光养晦,更应有所作为。不可否认,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暂告收场,但两艘巨大的国家之船才刚刚开始迎头驶近,未来也许还要发生更大更强烈的碰撞。中国现阶段应通过“恩威并施”的两手,来影响“游戏规则”的变化。不但要化解危机,更要塑造态势,要变坏事为好事。
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今后注定要在坎坷不平的过程中艰难地推进下去。“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战胜易,守胜难”。大国崛起,难有一帆风顺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