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神疾病医学鉴定调查提纲1
安康医院精神疾病鉴定调查提纲
一、被鉴定人姓名、别名、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职业、职务、家庭出 身、本人成份、民族、政治信仰、籍贯、详细地址、工作单位、现押何处。
二、被鉴定人的家庭主要成员及社会关系与被鉴定人相处关系如何,对其有何影响。这种相处有否转变,何时转变,家庭的生活来源及生活状况。
三、被鉴定人的父母双系三代何人患神经精神病、主要症状、诊断及病情转归,家族有否自杀、犯罪及性格特殊者,其具体情况如何?
四、被鉴定人父母是否近亲婚配,母孕期及出生情况,幼年身体及智力发育情况。有何绰号,其原因,父母教育方式与长辈及同辈相处关系。
五、何时上学,学习成绩,学习效率,喜欢和讨厌哪门功课,其原因;有无逃学、留级、升换学校情况及其原因,与同学、老师相处关系。
六、何时、何地、何种方式参加工作,任何职务,劳动态度,工作效率,人际关系及作风。以往有无错误或犯罪行为,有何奖惩,受何挫折,调离职情况及原因。
七、婚姻经过,何时何种方式结婚,夫妻感情、生育情况。被鉴定人对配偶及其子女的态度如何,有否离婚、丧偶、再婚,其原因如何,对其有何影响,有否婚外性行为,具体情况如何。
八、既往患过何种主要疾病,若有脑炎、脑膜炎,脑外伤、中毒、高血压、抽搐及其他神经精神疾病,其患病的时间、原因、症状、诊病经过及目前病情,记述更应详尽,凡门诊、住院者病历应有复制件。1
九、个性特征如何,包括兴趣爱好、脾气性格、生活习惯、特殊嗜好、性格的描述,如敏感多疑、胆小孤僻、活跃急躁、犹豫不决、果断等,何时何原因发生转变,如何转变的,有无怪癖。儿童少年时有否危害社会的行为,如偷窃、出走、斗殴、性犯罪及其他劣迹。
十、申请鉴定的原因及事件(案件)发生的情况和处理经过。
十一、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包括言语、思想、举止、习惯,其具体表现。有何特殊情况,与以往有何不同,如怀疑精神异常,其发生的时间、原因、具体表现,演变过程,治疗情况,如就诊住院者,应复制门诊住院病历。关押期间的精神状态。
十二、委托鉴定的目的和要求。
十三、主办人姓名、职务、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
十四、送鉴单位公章。
注:
1、委托鉴定机关应根据“提纲”要求向被鉴定人所在单位、领导、同
事、邻居、朋友及其他知情人广泛收集,尽量具体,最好有实例。
2、要求先搞调查笔录,然后整理成书面材料,一式两份与被鉴定人有
关的所有案卷及本人书写的文字材料一并交鉴定所。
联系地址:济宁市济岱路1号,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
第二篇:精神疾病鉴定
精神疾病鉴定
“精神病鉴定”,是指运用司法精神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法律有关的精神状态、法定能力(如刑事责任能力、受审能力、服刑能力、监护能力、刑事责任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监护能力、被害人自我防卫能力、作证能力等)、智能障碍、精神损伤程度等问题进行鉴定,精神疾病鉴定。
目录
鉴定简介
鉴定标准
鉴定对象
鉴定内容
百分网鉴定简介
“精神病鉴定”,是指运用司法精神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法律有关的精神状态、法定能力(如刑事责任能力、受审能力、服刑能力、监护能力、刑事责任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监护能力、被害人自我防卫能力、作证能力等)、智能障碍、精神损伤程度等问题进行鉴定。
民法通则第13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行政处罚法第26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3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鉴定材料《精神疾病鉴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应予处罚。”
百分网鉴定标准
精神病鉴定的目的在于确定行为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判断有无责任能力。对精神病的鉴定首先是从临床精神病学的基础出发,全面检查分析,确定有无精神病,同时从法律的角度确定犯罪时的精神状态及严重程度和它与犯罪的因果关系两方面考虑。
具体判断标准如下:
1.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一个人虽患有精神疾病,但如果仍有辨认自己行为的能力,还是要负相应的刑事责任。
2.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即虽可能有辨认能力但丧失了控制能力,其行为已无法受到主观意识的支配和控制。
3.必须是在发生危害行为的当时处于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状态。
4.在精神疾病的间歇期或是疾病缓和期出现危害行为的,因其精神活动已恢复正常,即不能评定为无责任能力。
5.处于智能缺损状态,即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状态,应当在一定程度上负刑事责任。
百分网鉴定对象
对可能患有精神疾病的下列人员进行鉴定
1.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被害人
2.民事案件的当事人
3.行政案件的原告人
4.违反治安管理应当受拘留处罚的人员
5.劳动改造的罪犯
6.劳动教养人员
7.收容审查人员
8.和案件有关需要鉴定的其他人员
百分网鉴定内容
刑事案件中,法医精神病鉴定包括
1.确定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种精神疾病,实施危害行为时的精神状态,精神疾病和所实施的危害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无刑事责任能力
2.确定被鉴定入在诉讼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诉讼能力。
3.确定被鉴定人在服刑期间的精神状态以及对应当采取的法律措施的建议。
民事案件精神疾病司法鉴定
1.确定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种精神疾病,在进行民事活动时的精神状态,精神疾病对其意思表达能力的影响,以及有无民事行为能力。
2.确定被鉴定人在调解或审理阶段期间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诉讼能力。
3.确定各类案件的被害人等,在其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的精神状态,以及对侵犯行为有无辨认能力或者自我防卫,保护能力.4.确定案件中有关证人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作证能力。
第三篇:精神疾病鉴定规定
精神疾病鉴定规定
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卫生部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
1989年7月11日颁布 1989年8月1日实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中华人 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及其他有关法规,为司法机关依法正确处理案件,保 护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规定,精神疾病鉴定规定。
第二条 精神疾病的司法鉴定,根据案件事实和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作出鉴 定结论,为委托鉴定机关提供有关法定能力的科学证据。
第二章 司法鉴定机构
第三条 为开展精神疾病的司法鉴定工作,各盛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地 级市,应当成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负责审查、批准鉴定人,组织技术鉴定 组,协助、开展鉴定工作。
第四条 鉴定委员会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司法、卫生机关的有关 负责干部和专家若干人组成,人选由上述机关协商确定。
第五条 鉴定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设置若干个技术鉴定组,承担具体鉴定工 作,其成员由鉴定委员会聘请、指派。技术鉴定组不得少于两名成员参加鉴定。第六条 对疑难案件,在盛自治区、直辖市内难以鉴定的,可以由委托鉴定 机关重新委托其他盛自治区、直辖市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第三章 鉴定内容
第七条 对可能患有精神疾病的下列人员应当进行鉴定:
(一)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被害人;
(二)民事案件的当事人;
(三)行政案件的原告人(自然人);
(四)违反治安管理应当受拘留处罚的人员;
(五)劳动改造的罪犯;
(六)劳动教养人员;
(七)收容审查人员;
(八)与案件有关需要鉴定的其他人员。
第八条 鉴定委员会根据情况可以接受被鉴定人补充鉴定、重新鉴定、复核鉴 定的要求。
第九条 刑事案件中,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包括:
(一)确定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种精神疾病,实施危害行为时的 精神状态,精神疾病和所实施的危害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无刑事责任能力。
(二)确定被鉴定人在诉讼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诉讼能力。
(三)确定被鉴定人在服刑期间的精神状态以及对应当采取的法律措施的建议。
第十条 民事案件中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任务如下:
(一)确定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种精神疾病,在进行民事活动时 的精神状态,精神疾病对其意思表达能力的影响,以及有无民事行为能力。
(二)确定被鉴定人在调解或审理阶段期间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诉讼能力。
第十一条 确定各类案件的被害人等,在其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 的精神状态,以及对侵犯行为有无辨认能力或者自我防卫、保护能力。
第十二条 确定案件中有关证人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作证能力。
第四章 鉴定人
第十三条 具有下列资格之一的,可以担任鉴定人:
(一)具有五年以上精神科临床经验并具有司法精神病学知识的主治医师以上 人员,鉴定材料《精神疾病鉴定规定》。
(二)具有司法精神病学知识、经验和工作能力的主检法医师以上人员。
第十四条 鉴定人权利
(一)被鉴定人案件材料不充分时,可以要求委托鉴定机关提供所需要的案件 材料。
(二)鉴定人有权通过委托鉴定机关,向被鉴定人的工作单位和亲属以及有关 证人了解情况。
(三)鉴定人根据需要有权要求委托鉴定机关将被鉴定人移送至收治精神病人 的医院住院检查和鉴定。
(四)鉴定机构可以向委托鉴定机关了解鉴定后的处理情况。
第十五条 鉴定人义务
(一)进行鉴定时,应当履行职责,正确、及时地作出鉴定结论。
(二)解答委托鉴定机关提出的与鉴定结论有关的问题。
(三)保守案件秘密。(四)遵守有关回避的法律规定。
第十六条 鉴定人在鉴定过程中徇私舞弊、故意作虚假鉴定的,应当追究法律 责任。
第五章 委托鉴定和鉴定书
第十七条 司法机关委托鉴定时,需有《委托鉴定书》,说明鉴定的要求和目 的,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被鉴定人及其家庭情况;
(二)案件的有关材料;
(三)工作单位提供的有关材料;
(四)知情人对被鉴定人精神状态的有关证言;
(五)医疗记录和其他有关检查结果。
第十八条 鉴定结束后,应当制作《鉴定书》。《鉴定书》包括以下内容:
(一)委托鉴定机关的名称;
(二)案由、案号,鉴定书号;
(三)鉴定的目的和要求;
(四)鉴定的日期、场所、在场人;
(五)案情摘要;
(六)被鉴定人的一般情况;
(七)被鉴定人发案时和发案前后各阶段的精神状态;
(八)被鉴定人精神状态检查和其他检查所见;
(九)分析说明;
(十)鉴定结论;
(十一)鉴定人员签名,并加盖鉴定专用章;
(十二)有关医疗或监护的建议。
第六章 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评定
第十九条 刑事案件被鉴定人责任能力的评定: 被鉴定人实施危害行为时,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由于严重的精神活动障碍,致使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为无刑事责任能力。被鉴定人实施危害行为时,经鉴定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为具有责任能力:
1.具有精神疾病的既往史,但实施危害行为时并无精神异常;
2.精神疾病的间歇期,精神症状已经完全消失。
第二十条 民事案件被鉴定人行为能力的评定:
(一)被鉴定人在进行民事活动时,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由于严重的精神活 动障碍致使不能辨认或者不能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为无民事行为能力。
(二)被鉴定人在进行民事活动时,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由于精神活动障碍,致使不能完全辨认、不能控制或者不能完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为限制民事行 为能力。
(三)被鉴定人在进行民事活动时,经鉴定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为具有民事 行为能力:
1.具有精神疾病既往史,但在民事活动时并无精神异常;
2.精神疾病的间歇期,精神症状已经消失;
3.虽患有精神疾病,但其病理性精神活动具有明显局限性,并对他所进行的 民事活动具有辨认能力和能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
4.智能低下,但对自己的合法权益仍具有辨认能力和保护能力的。
第二十一条 诉讼过程中有关法定能力的评定
(一)被鉴定人为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致使不能行使诉讼权利的,为无诉讼能力。
(二)被鉴定人为民事案件的当事人或者是刑事案件的自诉人,在诉讼过程中 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致使不能行使诉讼权利的,为无诉讼能力。
(三)控告人、检举人、证人等提供不符合事实的证言,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致使缺乏对客观事实的理解力或判断力的,为无作证能力。
第二十二条 其他有关法定能力的评定
(一)被鉴定人是女性,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在她的性不可侵犯权遭到侵害 时,对自身所受的侵害或严重后果缺乏实质性理解能力的,为无自我防卫能力。
(二)被鉴定人在服刑、劳动教养或者被裁决受治安处罚中,经鉴定患有精神 疾病,由于严重的精神活动障碍,致使其无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为无服刑、受劳 动教养能力或者无受处罚能力。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1989年8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医学伦理学提纲
第一章 绪论
【1】道德 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并由经济基础决定,以善恶作为评价标准,以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作为评价方式,调节人类与各方面之间的利害选择,并追求自身人格完善的活动现象、关系现象、意识现象的总和。构成要素为道德活动、道德关系和道德意识。
【2】伦理学(ethics)是研究道德现象并揭示其起源、本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或科学
【3】医德(medical morality)是指医学实践或医学领域中特殊的道德。她是人类追求和实现健康利益的产物和反映,是医者以善恶为尺度,认识和调节医方与患方,医方与医方,医方与社会和生态之间利益关系的所有医德活动现象、医德关系现象、医德意识现象的总和。
【4】 医学伦理学 是以医德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是人类尤其是医者认识医德生活的产物。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理和主要准则,在解决医学实践中人与人、医学与社会、医学与生态之间的道德问题而形成的学说体系,是医学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属于应用伦理学的范畴。
【5】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1 医患之间道德现象 2 国际之间道德现象 3 医社之间道德现象 4 医学科研道德现象 5 生命道德现象
【6】结合医学伦理素质与临床决策的关系,谈谈为什么要学习医学伦理学 在现实中,医学决策不仅需要专业,还是极其复杂的思想、法律、伦理等人文或文化的决策。医学本性和现代服务特点都决定了医学伦理素质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而医学伦理素质又并非医学人才生而固有的,仅靠经验积累也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在养成医学伦理素质的过程中,学习医学伦理学是不可缺少的。
第二章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
【1】中外医德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各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各个阶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3】各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文献是什么?
中国古代医德思想:
(1)萌芽期 一些先进者试图用自然的方式研究健康和疾病问题 神农尝百草
(2)形成时期 此时思想家们侧重于人性、自然方面的探讨,为医学伦理思想注入了活力 《黄帝内经》;儒家称医术为仁术
(3)发展时期 此时医生社会地位较低,但是医学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东汉名医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隋唐名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
(4)相对完善时期 医学科技进步,同时在医药实践中丰富了医德思想
明 陈实功“医家五戒十要” 中国近代医德思想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医德思想 以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为特征,民族主义和人道主义相结合。
孙中山大学学医;秋瑾译述《看护教程》(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医德思想 朱德《怎样做一个红色医生》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我国现代医德思想
分三个阶段,建国后至文革前,文革中,文革后。
第一阶段: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体现和发展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德思想。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收到了玷污 第三阶段:医学伦理学得以复兴和发展
国外古代医德思想 古代东方
古埃及 奴隶主能享有好的医疗 印度内科鼻祖:闍罗迦,《闍罗迦集》 印度外科鼻祖:妙闻,《妙闻集》 最古老医学经典:《阿输吠陀》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内含医德规范 古代西方 古罗马
古希腊 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誓言》
希波克拉底誓言医德思想深刻丰富:强调尊重老师同行和医学传承
强调为病人谋利益
强调医生的品行修养
强调保守医学秘密 中世纪医德 医德也披上了宗教的外衣 迈蒙尼提斯,《迈蒙尼提斯祷文》
国外近代医德思想 人道主义成为医德义务的核心 2 个体规范与群体规范并重
国外现代医德思想 医德由义务论向公益论转化 2 医德对法律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4】医学伦理学的诞生与发展的主要标志(不明确)1946 《纽伦堡法典》为人体实验制定了基本准则 1948 以《希波克拉底誓言》为蓝本,颁布《医学伦理学日内瓦协议法》,是全世界医务人员的行为准则。
1964 《赫尔辛基宣言》 强调了人体实验的知情同意
1968 《悉尼宣言》 确定了死亡的道德责任和器官移植道德准则 1977 《夏威夷宣言》精神病医生道德准则
【5】生命伦理学诞生与发展的背景 1 权利和病人权利运动 2 卫生资源的公正分配 3 死亡标准和方式的变革 4 医学模式的改变 新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
第三章 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
人的生命论(生命理论)生命神圣论,生命质量论,生命价值论
医德本位论(医学伦理学理论)医学人本论,医学功利论,医学公正论 医患关系论(医学伦理学理论)医者义务论,医者美德论,患者权利论 生命神圣论 theory of sanctity of life 是强调人的生命价值至高无上,人的生命神圣不可侵犯的生命理论。生命质量论
quality 是主张以人的体能和智能等自然素质的高低、优劣为依据,来衡量生命存在对自身、他人和社会的意义,强调人的生命存在质量,从而给出相应对策的生命理论。生命价值论 theory of live-value 是主张以个人生命对他人和社会及自我的意义大小为标准确认其质量以及神圣性,从而作出相应选择的生命理论。
医学人本论 medical humanity 在医学利益关系中以人为本,是回答为什么应该将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为什么该同情、关心、尊重病人的医学伦理学理论。医学功利论
主张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追求最大多数的人最大幸福就是善,因此应以行为的效用作为道德评价标准。医学公正论 justice 强调健康公益,主张合理的兼顾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多元主体的健康利益、坚持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的正义性,坚持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的医学伦理学理论。
医者义务论deontology 是以一定医德规范的形式向医者提出职业伦理要求并约束其行为的理论。医者美德论 virtue 医者美德论是指以医学品德、医学美德为中心,研究和探讨医务人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医学品德或品格,医德高尚的医者及其医德素质是什么样的,如何养成与提升等问题的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仁慈,忠诚,严谨,公正。
病人权利论 right 在医学活动特别是在医患关系中,病人有权要求医方珍视自己的生命及其价值和质量,同情和关注自己,尊重自己的人格,维护自己的利益的医学伦理学理论。
第四章 医德基本原则与准则
【1】医德规范体系具有指导医德实践的重要作用 1 为医务人员提供行为准则,提升其职业精神 2 维护医疗关系中各方面的利益 3 提高医疗行业的社会信誉
【2】我国当代医德原则 1 防病治病 2 救死扶伤 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
【3】我国医德基本准则 1 以人为本,救死扶伤 2 严谨求实,精益求精 3平等交往,一视同仁 4 举止端庄,语言文明 5 廉洁行医,遵纪守法 6 诚实守信,保守医密 7 互尊互学,团结协作 8 乐于奉献,热心公益
【4】医德基本准则的实现 处理好亿的准则与技术规范的关系 2 处理好医德准则与医学法规的关系 3 处理好普适准则与医德情境的关系
【5】欧美生命伦理原则 尊重(自主)原则 尊重病人的生命、人格、隐私权、自主权及处理好相关的一些特殊问题。不伤害原则 医务人员的整个医疗行为中,无论动机还是效果都要避免对病人造成伤害。3 有利(行善)原则 把有利病人健康放在第一位并切实为其谋利益。4 公正原则 是形式公正和内容公正的有机统一,在基本医疗保健需求上保证公正的绝对性,人人同样享有。
【5】欧美四生命伦理原则的冲突
有利原则与不伤害原则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医务人员需要权衡对病人行善和不伤害病人之间的取舍。有利原则与尊重原则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医务人员合乎科学的选择与病人的自主决定相对立。公正原则与其他三个原则的冲突表现为:依据其他三项原则对某个病人进行积极救治的时候可能会损害他人及社会健康权益甚至威胁到另外一个人的生命。
一般情况下,要把有利原则放在优先地位考虑,其次是尊重(自主)原则、不伤害原则和公正原则。但是,基本的原则应用顺序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具体临床问题进行慎重选择。
第五章 医德基本范畴
【1】医德范畴与医德原则、医德准则有何区别?如何看待医德范畴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2】义务人员和病人分别有哪些道德权利和义务?道德权利和义务与法律权利和义务有何区别?
【3】如何看待审慎、胆识、情感、理智、良心、荣誉及其对提高医务人员医学伦理素养的作用?
【4】目前医务人员面临的主要伦理冲突 1 病人权利与医务人员的义务之间的冲突 2 病人义务与医务人员权利之间的冲突 3 病人权利与医务人员权利之间的冲突 4 病人自身不同权利之间的冲突 5 医务人员自身不同权利之间的冲突 6 病人与病人的权利冲突 7 病人与其家属的权利冲突 8 医务人员自身义务的冲突
【5】处理伦理冲突的方法 走出片面的认识误区,避免片面或过激 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要树立“双赢”的价值观念 遵循化解冲突的原则:根本权益优先准则;价值合理优化原则;变通性操作原则;规范与智慧并存原则。坚守医学职业的良知
第六章 医患关系伦理
【1】萨斯-荷伦德模式
将医患关系归纳为三种类型: 主动-被动型
特点是病人到医院就诊,请求医师给予治疗,往往将自己置于被动地位,而医生掌握诊疗技术,接收病人的请求,往往处于主导地位。是一种不对等的医患关系 2 指导-合作型
病人在医患双方关系中有一定的主动性,医师也注意调动病人的主动性,医患关系较融洽。但医生仍处于主导地位,有权威性。这是构成现代医患关系的一种基本模式。共同参与型
病人能够主动与医生合作,主动参与诊断治疗,提供各种情况。【2】医患关系现状
首先、医患冲突不断发生,医疗纠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次、医患纠纷从以医疗技术纠纷为主转变为以非技术纠纷为主。最后、医患纠纷解决方式以非诉讼的方式为主,医闹现象愈演愈烈
【3】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完善和谐医患关系的制度设计。要彰显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健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卫生立法和执法建设 完善和谐医患关系的医院规章。强化医师职业伦理精神。重申医学目的,培育医患共情。重铸职业诚信,强化互信纽带。强调爱岗敬业,提升医者美德。强调团结合作,坚持共同提高。
第七章 预防医学伦理
【1】预防医师的伦理准则 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大卫生观” 2 对社会负责,坚持原则,秉公执法 3 合理兼顾个体人权和公众权益 4 树立崇高的献身精神
【2】我国公共卫生伦理准则 1 效用准则
恰当的公共卫生行动一定是社会净受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要实现最小可能伤害 2 公正准则
要分配公正,程序公正,回报公正。3 尊重准则 4 互助准则
【3】传染病防控伦理 严格执行隔离消毒措施和各项操作规程 2 坚持预防为主的积极防疫思想 3 尊重传染病病人的人格和权利 遵守国家法律规定,及时收集与上报疫情
【4】人类对自然的道德责任 1 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2 人与万物共尊 注重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代际公平4 人类合理节制自己的需求 5 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 临床常规诊治伦理
【1】首诊负责制的伦理意义? 【2】诊断伦理 及时诊断准则:医务人员力争尽早尽快对疾病作出分析判断 准确诊断准则:要树立科学的诊断目的,积极利用现实条件,严肃认真作出判断
【3】治疗伦理 有效准则 采用成熟可靠的临床技术,认真实施对疾病具有稳定、环节、转归效果的治疗措施的临床伦理准则。择优准则 择优准则是指认真仔细的选择使病人受益与代价比例适当的优化治疗措施的临床伦理准则。3 自主准则
医务人员要尊重病人的自主权。为病人的自主选择提供充分条件,正确对待病人的拒绝,拒绝病人的不合理要求。
【4】手术诊治伦理 手术前的伦理要求:确定手术治疗的充分性和必要性;保证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做好术前的准备 手术中的伦理要求:严密观察,处理得当;认真操作,一丝不苟;互相支持,团结协作。3 手术后的伦理要求: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努力解除病人的不适。
【5】康复诊治伦理 坚持生命神圣的伦理概念 2 坚持道义与自主的合理统一 3 坚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4 坚持心理与生理并重的目标
【6】心理诊治的伦理要求 保密尊重专业真诚
【7】急诊科伦理 分秒必争,全力以赴 2 常备不懈,沉着冷静 3 集思广益,团结协作 4 优化技能,强化功底 5 人性服务,呵护心灵 6 胆大心细,坚守慎独
【8】口腔科的伦理要求 夯实专业技能,切实关注病人 2 严守规章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3 普及防护知识,关注口腔健康 4 公正分配资源,真诚对待病人
【9】影像科伦理 高度负责,避免漏查错查 2 加强仪器维护,优化使用效果 3 尊重病人的人格,注重医患沟通
【10】麻醉科伦理要求
1术前伦理要求:全面查看病人,优化方案,亲切交谈,知情同意 2术中伦理要求:正确使用各项检测仪器,密切关注病人生命体征
3术后伦理要求: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帮助病人术后恢复;关怀体贴,心理疏导
第九章 临床典型问题伦理
【1】准医师的伦理角色定位 1 学生角色 医师助手的角色
【2】过度自我保护的危害 损害病人经济利益,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2 加大医疗风险几率,损害病人健康利益 3 损害医患信任,恶化医患关系 破坏医疗创新机制,阻碍医学科学发展
【3】医患沟通的伦理意义 实践“人是目的”的伦理价值 2 发挥道德情感的传递作用 3 推动人道主义精神的发展 4 促进医患双方道德境界的提升
【4】医患沟通的伦理准则 尊重有利公正诚信文明
第十章 生殖伦理
【1】医务人员在计划生育中的道德责任 1 树立科学的生育观和人口观 2 遵守和执行法律政策 3 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 4 贯彻知情同意准则
【2】消极优生和积极优生的伦理问题
消极优生主要措施:结婚管理,生育控制,生育保健 遗传咨询是指应求询者的要求,咨询医生提供给求询者或其他家庭成员的有关罹患遗传病的信息和知识,以便求询者自主决定采取有关消极优生措施。问题:首先,各方利益的平衡。要以求询夫妇的利益和需求优先
其次,咨询医生与求询者的价值观平衡
最后,保密与讲真话的平衡 2 产前诊断问题:首先,产前诊断后优生决策如何做出
其次,产前诊断能否进行性别鉴别
积极优生的问题:首先,积极优生是否可能
其次,积极优生是否应该
【3】辅助生殖技术(ART)临床生殖技术主要用于治疗不孕不育,因此被称为ART 我国ART应用伦理准则 1 有利于病人 2 知情同意 3 保护后代 4 社会公益 5 保守医密 6 严防商业化 7 伦理监督
【4】我国人类精子库管理伦理准则 1 有利于供受者 2 知情同意 3 保护后代 4 社会公益 5 保守医密 6 严防商业化 7 伦理监督
第十一章 器官移植伦理
【1】器官移植的概念 器官移植是将健康的器官移植到相应器官因致命性疾病而功能不可逆丧失的另一个人体内,使其重新拥有相应器官的手术治疗。
自体移植:器官供体受体是同一人
同质移植:供受双方有着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同卵双生)
同种异体移植
异种移植
【2】器官移植中的主要伦理问题 【3】简述我国器官移植的伦理准则 1 安全有效准则 2 知情同意准则 3 保密准则 4 公正准则 5 互助准则 6 非商业化准则
第十二章 死亡伦理
【1】安乐死euthanasia 指在病人身患无法治愈的疾病、已处于不可逆的濒临死亡且备受剧烈疼痛折磨的状态之中,为消除其肉体和精神痛苦,应其要求,应用医学手段使其无痛苦地结束生命的死亡方式
【2】主动安乐死 主动结束生命或加速死亡
被动安乐死 是撤下生命支持,听任死亡 自愿安乐死
非自愿安乐死 均是有问题的 【3】故意杀人与安乐死的区别 1 两者出发点和目的不同 2 实施者不同 运用的手段和方式不同 4 性质不同,善与恶 5 主动方不同
【4】我国安乐死现况,目前义务人员应如何对待安乐死
目前我国法律尚未干涉的唯有严格意义上的病人自愿放弃抢救或治疗。1 必须严格掌握要求放弃抢救或治疗的病人的适应症:对疾病无法治愈、疼痛不堪忍受且无法解除的濒死病人才可考虑 2 必须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 3 必须充分尊重病人的自主权
【5】临终关怀的伦理诉求 1 理解临终病人的心里 2 保护临终病人的权利 3 优化临终病人的生活 4 关心临终病人的家属
第十三章 医学科研伦理
【1】医学科研伦理的基本伦理准则 1 热爱科学 2 实事求是 3 献身科学 4 团结协作 5 勇于创新
【2】人体实验基本伦理准则 1 人体实验必须具有正当的目的 人体实验必须合理保护受试者的权利 3 人体实验必须经过受试者的知情同意 4 人体实验必须恪守严谨的学风
【3】人体实验中知情同意的特殊保障 1 全面维护受试者的知情权 2 严格履行知情同意全部程序 3 正确对待代理知情同意 4 正确对待免除知情同意 5 正确对待社区知情同意 正确认识知情同意的免责功能
【4】伦理委员会的权限、职能及其伦理审查的主要内容
【5】动物实验有何伦理争议
赞同动物实验的观点:动物实验不仅有益于人类,也惠及动物。尽管一些实验动物被牺牲,但是研究成果会越来越多的有利于更多的同类和其他动物。
反对动物实验的观点:1 动物权利主义的观点:动物也是有生命的道德主体,人和动物有平等的权利。动物福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该尽量避免对动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反对和防止虐待动物,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
第五篇:医学鉴定申请
医 学 申 请 鉴 定
申请人:付满才
年龄:66岁
性别:男
鉴定目的:
申请人于2012年8月27日凌晨因腹痛送到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经医院急诊科和医院外一科的医生检查病因为胆结石。后于2012年9月5日在医院外一科作胆囊切除手术,在手术前,医生和主任明确知道病人有粘念,当时主任告诉家属有两个方案作胆囊切除手术:
① 首先做腹腔镜(微创),② 直接做传统手术;
(以上方案病人家属都同意,但是优先考虑腹腔镜)
在作胆囊切除手术的时候把申请人的肠子弄破了(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告诉申请人家属他们不小心把肠子弄破了,但是已经处理好),在2012年9月12日早上医生查房的时候发现病人腹部横向伤口有类似粪质的东西流出,后经检查,流出来的的确是粪便,就于当天下午(2012年9月12日)就在医院做了横结肠造瘘术,之后申请人一直留在医院内治疗,最后于2012年12月14日在医院作了“横结肠造瘘回纳术”。这样对申请的身体及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鉴定事项:
① 医院为申请人进行胆囊切除手术过程中存在医疗过错; ② 申请人在进行胆囊切除手术过程中存在医疗事故。
申请时间:2013年3月13日
申请人:付满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