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针灸读书笔记
针灸读书笔记
——《陆瘦燕朱汝功:针灸带教录》的读书报告
1.书名:《陆瘦燕朱汝功:针灸带教录》
2.作者:陆瘦燕、朱汝功
3.来源:图书馆
4.内容概要:
全书分为学研带教录和临床带教录两部分,针灸学研带教录篇从经络学说、经气、十二经脉、腧穴、针刺手法、灸法等方面,引经据典,主要阐述了针灸学的基础理论;针灸临床带教录篇结合教学、临床与科研,对针灸治疗相关疾病的研究与报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5.评价:
这本书是为纪念陆瘦燕老师一百年诞辰经整理而成的。作者,陆瘦燕老师在针灸学术上有很深的造诣,学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立异,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流派风格。朱汝功老师是陆瘦燕的夫人,也是陆氏针灸流派的共创人。这些论著从研究针灸古籍文献出发,作者结合临床体会,或作校注评述,或作理论探讨,或作实验研究,或作临床经验总结,内容广泛,丰富多彩,概括了当时针灸流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医疗经验。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前面的针灸学研带教录篇中比较基础的部分,其中阐发的理论让人读后心中豁然开朗,给我们学习针灸学带来很大的启迪和帮助。
6.感想:
经络学说的探讨及与针灸疗法的关系中,解释了十二经脉同名经相接、奇经八脉功能等问题,深化了经络理论,读后让人眼前豁然开朗。对经气的探讨解释了经气的含义,深入发掘了《内经》《难经》的相关理论,同时联系了十二经脉标本根结的理论,诠释了针灸学中某些要穴的意义,对临床中很多有关的问题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十二经脉病候分析引用古籍中的内容从病机、证候类型、临床表现等方面对十二经脉进行了有关病理的诠释。腧穴的命名叙述的仅仅是腧穴命名方法和依据的概况,而一些原本义深难懂的穴位经陆老剖析,恍然大白。五腧穴的意义及其应用经详细的阐发极大的补充了我们教材上的知识,而且对临床应用很有参考价值。针刺基本手法、辅助手法、补泄手法、复式手法组合与应用、灸法都是陆老多年临床研究实践的经验心得,以古籍为依据,经分细析,作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金针赋》增注是陆朱二师在精研、解剖、深究赋文全意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是当代注释最全面、最深刻的作品。
针灸临床体会点滴是就毫针、温针、五行学说在针灸临床上应用的一些问题,阐发的个人体会。经络“导气”针法(行气法)的感觉循行与多方位经穴肌电测绘之临床观察是关于行气感觉具有客观指标的科研总结。“烧山火”“透天凉”手法临床效果的初步观察,两种针刺手法对体温和某些体液成分的影响,都是临床实验的统计资料是对“烧山火”“透天凉”两种手法的作用及原理的研究和阐发。切诊在针灸临床上的运用,陆老根据古代文献记载,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除切寸口脉以外,还应切肾间动气、虚里之脉、冲阳、太冲、太溪等脉,丰富了切诊的内容,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示。最后是针灸对一些临床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涉及的病症有面瘫、哮喘、目疾、肿胀、弊病、腰痛、麻风、食管癌、胃癌、小儿偏坠证、怔忡、痿病。分别论述了这些病症的病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针灸治疗的理论和操作、疗效的观察数据统计、分析讨论等内容,是陆老和朱老经验总结。
这部专著代表了他们成熟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读后受益匪浅。书中的理论和临床经验都是对我们已经学习的针灸教材的全面补充,让我对针灸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临床应用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是一本很值得推荐的针灸学参考读物。
第二篇:针灸读书笔记(范文模版)
针灸读书笔记
——《陆瘦燕朱汝功:针灸带教录》的读书报告 1.书名:《陆瘦燕朱汝功:针灸带教录》 2.作者:陆瘦燕、朱汝功 3.来源:图书馆 4.内容概要:
全书分为学研带教录和临床带教录两部分,针灸学研带教录篇从经络学说、经气、十二经脉、腧穴、针刺手法、灸法等方面,引经据典,主要阐述了针灸学的基础理论;针灸临床带教录篇结合教学、临床与科研,对针灸治疗相关疾病的研究与报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5.评价:
这本书是为纪念陆瘦燕老师一百年诞辰经整理而成的。作者,陆瘦燕老师在针灸学术上有很深的造诣,学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立异,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流派风格。朱汝功老师是陆瘦燕的夫人,也是陆氏针灸流派的共创人。这些论著从研究针灸古籍文献出发,作者结合临床体会,或作校注评述,或作理论探讨,或作实验研究,或作临床经验总结,内容广泛,丰富多彩,概括了当时针灸流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医疗经验。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前面的针灸学研带教录篇中比较基础的部分,其中阐发的理论让人读后心中豁然开朗,给我们学习针灸学带来很大的启迪和帮助。6.感想:
经络学说的探讨及与针灸疗法的关系中,解释了十二经脉同名经相接、奇经八脉功能等问题,深化了经络理论,读后让人眼前豁然开朗。对经气的探讨解释了经气的含义,深入发掘了《内经》《难经》的相关理论,同时联系了十二经脉标本根结的理论,诠释了针灸学中某些要穴的意义,对临床中很多有关的问题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十二经脉病候分析引用古籍中的内容从病机、证候类型、临床表现等方面对十二经脉进行了有关病理的诠释。腧穴的命名叙述的仅仅是腧穴命名方法和依据的概况,而一些原本义深难懂的穴位经陆老剖析,恍然大白。五腧穴的意义及其应用经详细的阐发极大的补充了我们教材上的知识,而且对临床应用很有参考价值。针刺基本手法、辅助手法、补泄手法、复式手法组合与应用、灸法都是陆老多年临床研究实践的经验心得,以古籍为依据,经分细析,作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金针赋》增注是陆朱二师在精研、解剖、深究赋文全意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是当代注释最全面、最深刻的作品。
针灸临床体会点滴是就毫针、温针、五行学说在针灸临床上应用的一些问题,阐发的个人体会。经络“导气”针法(行气法)的感觉循行与多方位经穴肌电测绘之临床观察是关于行气感觉具有客观指标的科研总结。“烧山火”“透天凉”手法临床效果的初步观察,两种针刺手法对体温和某些体液成分的影响,都是临床实验的统计资料是对“烧山火”“透天凉”两种手法的作用及原理的研究和阐发。切诊在针灸临床上的运用,陆老根据古代文献记载,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除切寸口脉以外,还应切肾间动气、虚里之脉、冲阳、太冲、太溪等脉,丰富了切诊的内容,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示。最后是针灸对一些临床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涉及的病症有面瘫、哮喘、目疾、肿胀、弊病、腰痛、麻风、食管癌、胃癌、小儿偏坠证、怔忡、痿病。分别论述了这些病症的病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针灸治疗的理论和操作、疗效的观察数据统计、分析讨论等内容,是陆老和朱老经验总结。
这部专著代表了他们成熟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读后受益匪浅。书中的理论和临床经验都是对我们已经学习的针灸教材的全面补充,让我对针灸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临床应用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是一本很值得推荐的针灸学参考读物。篇二:读书笔记:针灸六绝
针灸六绝:神经病针灸现代疗法 主编:高维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神经科主任 脊柱检查:
望诊:背腰部有不同形状的咖啡色斑点——多是神经纤维瘤 或 纤维异样增殖综合症;腰骶部汗毛过长、皮肤色浓——多为先天性骶锥裂;腰部中线软组织肿胀——多为硬脊膜膨出。
特殊检查:
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扣顶试验):正坐,医生压患者头顶,并控制颈椎在不同角度下按压(或扣击),如果引起项痛和放射痛为阳性,说明颈神经根受压。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患者颈部前屈,医者一手抵住患者头部,一手握腕部,反方向牵拉,有疼痛或麻木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受压。
高血压:
毫针:组1:曲池、足三里;组2:合谷、太冲
两组交替使用,使针感传向远端。
艾灸:足三里、绝骨、太冲、三阴交
电针:曲池(正极)、丰隆(负极)
密波,30分钟。
出针后30分钟降压效果最显著,每次可持续2小时。脑血管病/失眠/帕金森病等:
电针:风池(正极)、供血(负极,在风池下1.5寸,平下口唇/颈第2、3椎间)同侧连接,疏波30分钟。
电针方2:通天透承光(正极)、风池(负极)
有效率可达70%。
颈椎病/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等脊柱及其造成的神经病: 夹脊电针疗法:病变阶段的夹脊穴3对
导线左右连接,选疏波30分钟。篇三:《针灸大成》读书笔记2 《针灸大成》读书笔记
《针灸大成》是一本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流传广泛,本书是由明代杨继洲原著、靳贤补辑重编,一共10卷。它总结了明代以前中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尤其是收载了众多的针灸歌赋。为后世的针灸学者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我粗粗的对前四卷做了阅读。在第一卷《针灸方宜始论》篇中以“同病异治”的疑问引出了“因地制宜”的观点。它论述了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对人的影响及其所产生的疾病。认为医生必须注意这些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刺腰痛论》篇中,按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奇经八脉之分类法,分别阐述腰痛点在不同经脉的征候、特点及当取之腧穴及针刺方法。《刺要论》篇中叙述了针刺深浅的要领,指出病有表里之分,针刺也有深浅之别,但都应刺至其应刺的部位,不能针刺的过深,过深就会损伤内里五脏之气;也不可过浅,要是打不到应刺的深度,就会使气壅滞不行,气壅则邪易乘虚而入。掌握不住刺深刺浅的要领,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酿成大害,伤动了五脏之后必然酿成大病。所以,告诉了我们在各个针刺穴位上要详尽熟悉,不仅如此,施针之前也必须辨清病位的深浅。在《刺禁论》中主要阐述了禁次的部位及该处可能出现的后果。比如:误刺中心的,一天之内即可死亡,出现的征兆是嗳气;误刺中肝的,五天左右即可死亡,出现的征兆是自言自语;误刺中肾的,六天左右即可死亡,出现的征兆是喷嚏;误刺中肺的三天左右即可死亡,出现的征兆为咳;误刺中脾的,十天左右即可死亡,出现的征兆为吞咽;误刺中胆的,约一天半即可死亡,出现的症状为呕吐。另外施针时必须避开动脉搏动处,避免刺伤动脉导致出血。本篇后一部分相继提出了在大醉、大怒、大劳、大饥、大渴时,皆不可刺的原因。此篇还介绍说四季不可刺、五度不可泻、死期不可刺。最后阐述了五脏及胃、膀胱发病的症状及其死期,并阐述诸病依次相传的规律和可刺于否的原则。
第二卷《通玄指要赋》中总结了50多种疾病针灸治疗时的取穴经验。共用了腧穴43个,肘膝以下的五腧穴占大多数。在这篇赋中所录疾病以五官科的各种疼痛症为最多。其中一则讲虚与实,作者提到虽然古人曾说所有的疼痛症状可以认为是实证,所有的痒麻症状都可以认为是虚证,但这是不全面的,也有感到疼痛的疾病患者是体虚气弱的人。所以不能偏执的推断,仍旧要认真的推究其病原,辨清是内伤还是外感,其中再“实者泻之,须者补之。”因感风寒,中暑湿的这些属于实邪,这些疾病是从外而入于内的。而经常忧虑,心血不足的这些内伤所致的虛邪,这些邪气是自内而出于外的。在进行针刺时可以就其本经,取井荥俞原经合,行子母补泻之法是很重要的。
卷四《九针论》论述了九针的依据及其与自然界相应的理论,并联系到人体的脏腑以及九针的形态特点和临床上的运用。第一针比作天,第二针比作地,第三针比作人,第四针比作四时,第五针比作五音,第六针比作六律,第七针比作七星,第八针比作八风,第九针比作九野。
的意见,对描述部分化繁为简,点到为止。对计量单位如针灸深度,艾灸状数等问题,杨继洲慎重的利用手中资源对比分析,写上他认为最合理的答案,并简要叙述取舍理由。我认为杨在这些问题上的行文,充分体现了他忠于临床的精神。与古书相比较,他的文字没有过多的“训诂”式语言,对于不肯定的地方,他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也贯彻积极求证的行动;故我认为这是他学术上最具魅力的闪光点篇四:针灸大成读书报告
班级:中医七年制2班 姓名:刘婕 学号:200914570072 谈补泻
补泻的内化——《针灸大成》的读书报告
书名:《针灸大成》
作者:明·杨继洲原著,靳贤补辑重编
来源:医药书店
内容概要:
本书由明代杨继洲原著,靳贤补辑重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刊行。共10卷。该书除了集中反映了太医杨继洲的针灸临床经验之外,还广泛采集明万历以前的针灸文献,所述内容十分广泛,首论《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的论述,其次有针灸歌赋选、经络腧穴、刺法针法、灸法、针灸证治、杨继洲医案和小儿按摩法。而使本书具有鲜明的临床实用特征,其间不乏作者的精辟论述,对明以后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针灸临床的必读之书,在当今仍不失为一部具有启发实用作用的临床针灸参考书。评价:
本书作者在书中两种思想一是:“医之为道,变通虽存乎人,而本源必资于学,使斯世果得其精。”望医者能精细研读本书,体会其中的针灸理论及方法来精通针灸,灵活变通以医治百姓。二是:“医关民命,其道尚矣。顾古之名医,率先针砭,精其术者,力起沉疴,见效捷于药饵。”要求医者精通针灸之术,在针灸治疗病证擅长的方面发挥最好的疗效,给患者带来最大的帮助。
本书在表达思想的特别之处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文与注释相得,文字与图谱相辅。
我最喜爱的部分是卷之四写补泻的篇章,本部分收集了各著作中有关补泻的精华部分,涵盖了所有有关补泻的观点、操作方法、和临床经验。不同的著作为我们对补泻概念和得气的理解做了很好的阐述。下面谈谈我对本部分的理解与感悟。
通过读本书的补泻部分,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补泻的基本原则“虚者实之,满者泻之,菀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即“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难经本义》又补充说“不虚不实,以经取之”。其中详细形象地论述了各种补泻的方法:迎随补泻、徐疾补泻、开阖补泻、捻转补泻、胡子补泻、及刺灸时应注意的问题和临床补泻方法的操作。如“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强调了形与神兼备时即内外之气相合时留针治疗效果最佳,否则适得其反,故形备神未备时勿急于治形。除此之外我还学到了新的认识,如“不实不虚,当以经取之”,“春夏刺浅,秋冬刺深”,“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能知迎随之气,可令调之,调之之方,必在阴阳”。以及刺灸井穴的方法,母子补泻的方法。“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有见如入,有见如出”等。最重要的是读本书帮助我解决了针灸学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即呼吸补泻时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法的原因:“泻实者,气盛乃纳针,针与气俱纳,以开其门如利其户,针与气俱出,精气不伤,邪气乃下,外门不必,以出其实,摇大其道如利其路,是谓大泻。”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的原因:“呼尽纳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其气以至,适而自护,候吸 引针,气不得出,各在所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总之,读《针灸大成》一书使我受益匪浅,望广大针灸爱好者、学习者精心研读这本书。篇五:针灸学习心得microsoft word 文档
针灸学习心得
今年八月分参加了单位组织的学习培训,在哈尔滨中医药大学二院学习了半个月,在某老师的带领下,我对针灸推拿有了新的认识,收获了很多,也有很多的感触,现将我学习的体会总结如下,希望自己能不断的成长,成为患者满意的医生。针灸疗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针灸疗法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与信赖,针灸疗法的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达到刺潋神经并引起局部反应,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第四,医疗费用经济;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这些也都是它始终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原因。
在临床工作了七年,总感觉自己的医术不够精湛,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今年八月跟随某老师学习,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用自己多年的丰富针灸临床经验,对每一个穴位一一解释,列举大量实际生活中,各种疾病在针灸临床中的治疗,让我解决了很多疑点和难点。我们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时刻记住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感谢某老师对我的孜孜不倦的教导和指导。
我们应该经常像别人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使自己芝麻花花节节高,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
通过这次学习还使我明白了要想成为人们的好医生,除了具有精湛的医术外,还要学会与人合作。我们无论生活、工作、娱乐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配合与合作,当医生更是如此。一个医术再高明的医生,也必须要有其他医护人员的配合才能完成各项医疗任务。所以,一个人如果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他不仅在事业上不会有所建树,甚至连适应社会都会感到困难。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在于人品的优劣,因此,一个人要想立足社会,有所作为,就必须学会与人合作。我会不断的努力,为人民,做好一名康复医者,有一个好的人品,好的医德。
第三篇:针灸 工作计划
针灸 工作计划
新学期伊始,针推学术部在总结上一年的工作之余,已经致力于新一轮活动的计划和筹办,针灸 工作计划。在接下来的一个学期的时间里,针推学术部将主动创新,积极发挥和提高学术部承办和组织学术活动的作用,借着90年校庆和针推学生会工作重心向学术方面发展的契机,为同学们营造一个更活跃的学术氛围,以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精神文化生活,启发同学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学术部对本学期的工作做了整体的规划和调整,现具体安排如下:
一:针灸推拿学院第二届学生科研创新基金课题招标介绍会(3月16号)
为提高针推学院的学术氛围,我部门于本学期特举办第二届创新课题招标会。但考虑许多同学,尤其是一年级同学,对本次招标的目的,意义及流程和操作情况尚不了解。因而准备于下周举行关于“创新基金课题招标”的介绍会,以详述招标的流程操作,让更多同学加入活动中来。
二:针灸推拿学院第一届学生科研创新基金课题招标结题报告会(3月底 暂定)
简要介绍:
根据《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学生科研创新基金实施与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经学院组织专家初审和终审,并由学院领导批准,2010资助的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第一届学生科研创新基金课题的14项社会科学类创新实验项目、6项自然科学类创新实验项目,将于2011年3月底结题,工作计划《针灸 工作计划》。
三:针灸推拿学院第二届学生科研创新基金课题招标开题报告会(4月初 暂定)
简要介绍:
本招标以提高针灸推拿学院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中心,旨在增强我院的学术氛围,提高学生的科技、学术水平,拓宽学生科研思路,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创建优良学风,建立良好的学生学术创造体制和环境,培养优秀中医药科研创新型人才。
课题作品要求以学生为主设计,独立完成,并要求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理论性和现实意义。选题采取以专家推荐课题和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的形式,由参赛学生独立撰写课题标书,以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理论性和现实意义为基本标准。提倡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资源共享优势,跨学科、跨校区地开展合作研究。立项资助的研究项目必须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学术思想,立论根据较充分,研究内容和目标明确,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可行,一般在半年或一年内可望取得研究结果或论文。
课题立项分成自然科学类论文、发明制作及社科类调查报告两类。
四:系列讲座(4月份 暂定)
简要介绍:
活动目的:以讲座的形式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中医,营造学院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同学的角度出发,办大家想要的讲座。
四:针灸推拿学院针灸基础知识技能操作大赛初赛和决赛(5月份 暂定)
简要介绍: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临床医技大赛(包括了推拿技术、针刺、还有医案分析),展示针灸推拿的独特魅力,并为各学院的同学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切磋技艺的平台,提高同学们把医学理论应用到临床实践上的能力。
第四篇:针灸实验报告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针灸治疗学》实验实训报告 篇二:实验针灸学重点总结
1、实验针灸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主要开展针灸理论、针灸作用规律、针灸作用机制和针灸应用技术等相关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针灸学科一个新的分支;也是研究针灸神经生物学机制的重要基础。
2、得气:是指针刺穴位后产生的经气感应。
3、循经感传现象:是指以针刺、低频脉冲电等方法刺激穴位时,人体出现酸、麻、重、胀等特殊感觉,从被刺激的穴位开始,沿着经脉循行路线传导。
4、经穴-脏腑相关:反映了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的一种双向关系,即脏腑生理或病理改变可通过多种形式反映到体表的相应穴位上;刺激体表穴位又可对相应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5、牵涉痛:是指当某一内脏器官有病变时,患者除感觉患病器官的局部不适或疼痛外,尚可在远离该器官的体表某部皮肤或深部组织发生痛觉过敏。
海氏带:当一些内脏器官患病时,往往在相关部位的皮肤出现痛觉过敏,这种痛觉过敏的皮肤部位即称为海氏带或痛觉过敏带。
6、穴位功能特异性:是指穴位与非穴位、不同穴位之间在主治和功能作用上所存在的差异。
7、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对穴位进行针灸刺激时,针灸效应的发生、发展呈现一个渐进的时间过程,分为潜伏期、上升期、高峰期和下降期。
时效曲线:用直角坐标图表示针效与时间的关系。
8、针麻诱导期:在实施针麻手术之前,对选定的穴位预先进行一段时间针刺刺激,至镇痛效果达到可以手术这段时间。(一般在25~40min左右)
9、针刺耐受:是指由于长时间针刺或反复多次针刺后,针刺镇痛效应降低的一种现象。
10、针刺后效应:停止针刺后继续存在的针刺效应
11、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它包含痛感觉 和痛反应两个成分。
痛阈(或痛反应阈):是指从刺激开始到引起疼痛感觉或运动反应的最小刺激量。耐痛阈:是指能耐受疼痛的最大刺激量
12、针刺麻醉:是指用针刺止痛方法来预防手术中的疼痛及减轻生理功能紊乱,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施行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
13、吞噬能力:指100个白细胞中吞噬细菌的白细胞所占的比例。
吞噬指数:指100个白细胞中,能够吞噬细菌的白细胞所吞噬细菌的平均个数。
针灸作用:针灸的镇痛作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作用和对失调的脏腑器官功能的调整作用。
第一章针灸作用的基础研究
第一节:
1、穴位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感受刺激、反应病症
2、穴位感受器的特点:(后面要加具体的内容)1穴位可以感受多种形式的刺激,2穴位对不同形式的刺激有不同的适应性,3穴位对不同形式刺激的感觉阈不同
3、穴位病理反应的表现形式:感觉异常、组织形态改变、生物物理特性改变
5、得气机制:针感的形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通路、脑内通路几个环节。手下感的实质:穴区肌肉轻微的紧张性收缩。
手下感机制:针刺信息由外周传入神经通路进入中枢,经中枢整合调制后,一方面形成针感,另一方面通过脊髓?-传出系统随躯体神经到达相应支配区穴位下的肌梭,引起梭内肌收缩和肌电发放,以及局部肌纤维收缩,后者经针柄传于施针者指下,从而形成沉紧的手下感
1、循经感传的基本特征:1循经扩布,2趋向病所,3宽度和深度不均,4感觉性质多样,5慢速传导,6双向循行和回流现象,7可以阻滞,8影响脏腑功能活动
2、常见的经络现象及其特点:
常见的经络现象
(1)生理现象——循经感传现象
(2)病理现象——循经性感觉障碍和可见的经络现象:①循经性感觉障碍;②可见的经络现象:循经性皮肤病、循经性皮肤血管神经性反应
特点:(1)循经感传现象基本特征:1)循经扩布;2)趋向病所;3)宽度和深度不均;4)感觉性质多样;5)慢速传导;6)双向循行和回流现象;7)可以阻滞:①机械压迫②局部降温③局部注射普鲁卡因和生理盐水,亦称张力阻滞④皮肤触觉刺激⑤外加磁场刺激
第三节:
3、牵涉痛特征:
①牵涉痛出现的部位,多发生在与病变器官同一神经节段的皮节区或肌节区。
②牵涉痛一般均为可逆,当去除内脏病变后,其牵涉痛也随之消失。③皮肤过敏带不仅对接触、压迫、牵引等出现感觉过敏,而且皮下组织硬度也发生变化,有时用手可以触到有结节和条索状物等,有的还可见皮肤变厚的现象。
④皮肤过敏带的毛细血管出现循环障碍,如发生痉挛等,从而引起局部缺血。
5、神经节段性分布与穴位主治功能的关系 1)躯干部经穴主治功能与神经节段的关系
分析任脉、督脉、胃经、膀胱经、肾经和脾经位于颈部、上胸部、下胸部和腰骶部经穴的主治病症,可发现其有明显的神经节段性。从神经解剖学分析,人体躯干部穴区所属神经节段与其主治内脏所属神经节段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7、远距离取穴可以用“中枢汇聚理论”解释。
8、胃耳反射:传入神经—迷走神经;传出神经—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中枢神经—下丘脑后外侧区
第二章 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与影响因素
1、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1整体性,2良性、双向性,3功能性、早期性
2、针灸作用的影响因素:1个体差异,2穴位功能特异性,3得气,4针法灸法的刺激参数,5时间因素
3、穴位功能特异性的表现(举例):p76
5、艾灸的刺激参数及临床意义:p86①灸温:温度幅值、温度升降速度、温度作用面积②艾灸壮数、③每壮的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④灸量、⑤灸时、⑥灸质
第三章
1、疼痛特点:①痛觉不是一个独立的单一感觉。(而是和其他感觉糅合在一起组成一种复合感觉。)②痛觉伴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构成相当复杂的心理活动。③疼痛还具有“经验”的属性。④能引起痛觉的刺激多为伤害性刺激。
疼痛分类:(根据疼痛的性质): ①刺痛:又称快痛、第一痛。其特点是痛觉清晰、尖锐,定位明确,迅速发生又迅速消失,引起较弱的情绪变化,常伴有受刺激的肢体出现保护性反射。
②灼痛:又称慢痛、延缓痛、第二痛。其特点是痛觉缓慢形成,持续时间较长,定位较差,呈烧灼感,使人不易忍受,常伴有情绪反应、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变化。③酸痛、胀痛、绞痛:其特点是痛觉难以描述,定位差,难以确定痛源部位。伴有内脏反应和躯体反应,以及较强的情绪反应。
2、常用体外致痛物质(七种):k+、h+、组织胺、乙酰胆碱、5—ht、缓激肽、sp
3、闸门控制学说的中心思想(p111):刺激皮肤发生的传入神经冲动进入脊髓后,被引进三个系统:闸门控制系统,中枢控制系统,作用系统。这三个系统协同作用才能产生痛感觉和痛反应。
4、针刺镇痛的一般规律: ⑴针刺镇痛作用的性质:具有以下特点:①针刺既能镇急性痛,又能镇慢性痛;②针刺既能抑制体表痛,又能减轻乃至消除深部痛和牵涉痛;③针刺既能抑制痛感觉,又能减低疼痛的情绪反应;④针刺既能减低痛觉分辨率,又能提高报痛标准。
⑵针刺镇痛作用的强度:在适宜的针刺刺激条件下,针刺可使正常人痛阈和耐痛阈提高,达到65%~180%。
⑶针刺镇痛的空间作用范围:针刺具有全身性的镇痛作用,但穴位与针刺镇痛部位之间有相对的特异性。
⑷针刺镇痛作用的时程:在人体从针刺开始至痛阈或耐痛阈升高至最大值一般需20~40min,继续运针或通电刺激可使镇痛作用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停针后其痛阈呈指数曲线形式回复,半衰期为16min左右。
⑸针刺镇痛作用的影响因素:针刺镇痛作用主要受到个体差异、时间因素、刺激参数等的影响。
5、针麻特点:①使用安全,适用范围广。②患者处于清醒状态,便于与医生配合。③生理干扰少,利于术后恢复。④简便、经济、便于推广。
作用:①辅助镇痛作用,②镇静作用,③抗内脏牵拉反应作用,④抗创伤性休克作用,⑤抗手术感染作用,⑥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的作用,⑦促进创伤修复的作用。
★缺陷/局限性(针麻“三关”):镇痛不全、不能完全抑制内脏反应、肌肉松弛不够。
6、针刺镇痛的作用原理:
一、针刺镇痛的外周机制:
1、针感感受器的兴奋,2、针刺信号的外周传入纤维(针刺传入主要由躯体感觉神经中的ⅱ类、ⅲ类纤维传导。)
3、同神经电针镇痛的外周机制。
二、针刺镇痛的中枢机制:(论述题)第四章 针灸的免疫调节作用
1、举例针灸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肿瘤免疫、白细胞、巨噬细胞免疫等):
⑴针灸对白细胞的调节作用:针灸可以调节外周血白细胞的数量和吞噬功能。
①针灸对白细胞数量的调节:例如针灸正常人的足三里、合谷、内关,可使血中白细胞总数上升,并以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为主,而淋巴细胞比例下降。
②对白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针刺足三里或合谷穴,均能提高白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
⑵针灸可以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例如针刺老年大鼠双侧足三里和关元穴,能使老年大鼠肝内巨噬细胞在数量上增多,体积上增大,吞噬功能增强。
⑶针灸对肿瘤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例如电针荷瘤大鼠足三里、合谷和三阴交,可以提高cd4+细胞数量和cd4+/cd8+比值下降
3、针灸的抗炎作用(三个方面)(论述题):(1)对渗出的影响:针灸可抑制炎症过程中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减少炎症渗出物;减轻炎症灶白细胞浸润;改善炎症局部微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减轻炎性水肿。(2)对变性的影响:针灸可控制和缩水炎症灶坏死面积,延缓和防止坏死的发生,从而减轻炎症的变性病变。(3)对增生的影响:针灸可促进细胞的修复再生和瘢痕化进程;在促进肉芽组织形成的同时抑制其过度增生。
第五章 针灸对各器官系统功能的调节(论述题)
1、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①改善脑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②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③改善脑电活动,④抑制免疫炎性反应,促进内皮细胞的修复,⑤保护受损神经元(a、降低自由基水平,b、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作用,c、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d、抑制钙超载)
2、针灸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①影响血糖水平(双向调节)、②影响血脂水平(降低)、③改善胰岛素抵抗、④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a、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异常,b、改善神经病变)
3、针灸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针刺内关穴可以改善急性心肌缺血①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脏泵血功能,②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状态,③调节心电活动,改善心电图指标,④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⑤调节血管活性物质。
4、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①改善肺功能,②对多种炎症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③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④调整免疫功能
第六章 科研方法
1、医学研究的分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2、医学研究的基本程序:①提出问题,确定选题,建立假说;②查阅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③科研设计;④观察实验与验证;⑤整理资料,实验结果的分析;⑥撰写论文与发表。
3、选题的原则: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适用性、可行性、效能性。
基本程序(了解):1提出问题、2查阅文献、3建立假说、4确立选题、5选题的说明
5、实验设计的三要素:研究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
四原则: 对照原则、随机原则、重复原则、盲法原则篇三:实验针灸学实验
第二章 实验针灸学实验
实验一 动物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方法。
【实验对象】
2.0~2.5kg健康家兔。
【实验材料】
兔台、动物秤,手术刀、手术剪、止血钳、注射器、镊子、玻璃分针。
【实验步骤】
1.称重:用动物秤称重,以千克(kg)计算。2.麻醉:以20%氨基甲酸乙酯按5ml/kg的标准,于耳缘静脉注射,实行全身麻醉。应注意:
(1)在实验中,常选用耳外缘皮下静脉进行注射,拔去耳背外缘部分的毛,用手指轻弹血管,使静脉扩张。
(2)术者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静脉近心端耳部,使静脉充盈,另一人用拇指和无名指固定兔耳的远端,并把住头部,避免家兔躁动。
(3)术者手持注射器,尽量在血管的远侧端,与血管的角度呈15度左右,将针头刺入静脉。然后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中指将针头夹持固定在耳上,另一手缓缓推动注射器筒芯,将药物注入静脉。
(4)如果注射阻力较大或出现局部肿胀,说明针头没有刺入静脉,应立即拔出针头,在原注射点的近心端重新刺入。
(5)在进行静脉注射时,首先需将注射器内的空气驱尽,以免将空气注入静脉形成气栓。
(6)此外,注射速度应尽量缓慢而均匀,以免扰乱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而致家兔死亡。3.手术:
(1)将麻醉后的家兔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
(2)于颈部正中,上腹部及大腿内侧剪毛。
(3)在颈部沿正中线切开皮肤5~7cm,用止血钳于正中线分开肌肉,暴露气管,在气管两侧可见到与气管平行的左右颈总动脉,伴颈总动脉而行有神经束,其中包含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及减压神经。(粗细: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减压神经)
要点:①分离颈神经时用左手托起颈部,使颈部组织充分暴露。②用止血钳、玻璃分针轻轻剥离组织,然后用四根线分别将颈总动脉、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减压神经作以标记。
(4)于剑突下3~4cm纵行切口,剥离空肠。
(5)于下肢股内侧纵行切口,剥离股动脉,坐骨神经。
(6)观察子宫(雌兔)。
4.处死:于耳缘静脉注射空气,造成气体栓塞致死。
【思考题】
1.在麻醉动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家兔耳缘静脉注射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二 针刺(灸)“素髎”穴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血压的调整作用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针刺(灸)“素髎”穴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血压的调整作用,进而理解“素髎”穴用于急救的部分机理,并掌握动物血压测量的实验方法。
【实验对象】
2.0~2.5kg健康家兔1只,雌雄不拘。
【实验材料】 digitallab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血压换能器、动脉插管、静脉套管、动脉夹、常用手术器械1套、20ml和5ml注射器、5号注射针头、艾条、兔台、量筒(100ml)、烧杯(500ml)、三通管、生理盐水、20%氨基甲酸乙酯、5%枸椽酸钠、纱布、棉球、缝线。
【实验步骤】 1.调整生理记录仪及血压换能器至正常工作状态。动脉插管通过一段胶管(不宜过长)与血压换能器相联,换能器另一开口与三通管联结牢固。经三通管向血压换能器压力仓及胶管和动脉插管中注人5%枸椽酸钠,勿使其中有气泡。2.取家兔1只称重,用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按5ml/kg剂量于腹腔注射麻醉。将家兔仰卧固定于兔台上,颈部及腹股沟部剪毛备皮。3.分离出一侧颈总动脉,长约2.0~3.0cm,穿入双股缝线,先于远心端结扎,用动脉夹夹住动脉的近心端,用眼科剪在动脉中部剪开一小口,用注射器注入少许5%枸椽酸钠,插入动脉插管,结扎固定。4.切开腹股沟处皮肤,切口2.0~3.0cm,分开肌肉,在股静脉下方找出较细、颜色淡红的股动脉,分离出股动脉2.0~2.5cm,穿双股结扎线,结扎其远心端,用动脉夹夹住其近心端,在其上用眼科剪剪一小口,注射入少许5%枸椽酸钠,插入动脉插管,结扎固定,以备放血。5.为防止实验过程中凝血,在耳缘静脉注入5%枸椽酸钠适量(1ml/kg)。约3分钟后,打开颈部动脉夹,记录一段正常血压为对照值。兔正常血压通常在13.3kpa(100mmhg)左右。6.待血压稳定后,迅速于股动脉处放血,使血压下降至6.6kpa(50mmhg)左右,立即停止放血,并量出其放血量,放血量约为体重的2%左右。7.待血压稳定在某一较低水平后,针刺(灸)“素髎”穴,观察并记录血压的变化。8.停针刺(灸)后观察血压变化情况15~20分钟。9.比较针刺(灸)后血压变化程度及持续时间,写出实验报告。
【注意事项】 1.注射麻醉药时,前1/2量可较快注入,待动物较安静后,后1/2剂量应缓慢注入。同时注意兔的呼吸情况,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注射。2.在分离颈总动脉时,小心勿损伤其附近的神经(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及减压神经),勿损伤通向甲状腺的血管。
3.注意动脉插管与颈动脉的位置,勿使其扭转而影响血压测量。4.气候较冷时,要有手术灯照射动物以保温。
【实验结果】
【思考题】
1.若欲验证针刺(灸)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血压的调整作用需注意哪些实验环节? 2.请设计一个验证穴位功能相对特异性和补泻手法效应差异性的针灸升压抗休克实验。
实验三 针刺对家兔心肌缺血性心电图的影响
【实验目的】
熟悉动物心电图描记方法,学会一种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复制,验证针刺“内关”穴对家兔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
【实验对象】
2.0~2.5kg健康家兔2只,雌雄不拘。
【实验材料】 digitallab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20%氨基甲酸乙酯,毫针,g—6805电针,兔台,手术器械一套。
【实验方法】
1.两只家兔一只作实验兔,一只对照,分别称重。2.将两只家兔以20%氨基甲酸已酯5ml/kg于腹腔麻醉后仰卧固定于兔台上。3.于家兔胸骨处剪毛。4.将黑色检测电极联于右下肢、白色检测电极联于左上肢、红色检测电极联于胸骨柄左侧1cm处。
5.将检测电极与微机连接,记录心电图(程序:开机→输入信号→选择通道3→心电图→描记心电图,增益选择、显速、参数设置视实验情况而定)。6.将实验家兔电针“内关”处理20分钟,于耳缘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5u/kg),于注射后1’、3’、5’、10’各记录数据一次,对照兔除不做针刺外,其他处理与实验兔相同。7.比较二者心电图变化之异同。
【思考题】
1.垂体后叶素导致心肌缺血的特点是什么? 2.为什么“内关”穴可治疗心肌缺血?
实验四 针刺对实验性肺水肿家兔呼吸状态的影响
【实验目的】
本实验在于了解哮喘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及针刺对其呼吸状态的影响。
【实验对象】
2.0~2.5kg健康家兔1只,雌雄不拘。
【实验材料】 digitallab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兔台、手术器械1套、气管套管、5ml和1ml注射器、20%氨基甲酸乙酯、50%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15mm毫针、缝线、棉球、纱布。
【实验步骤】 1.家兔称重后,按5ml/kg由耳缘静脉注入20%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家兔。2.将家兔仰卧位固定于兔台上,并在颈部、剑突下剪毛备用。3.作气管切开后插入气管插管;剑突下切皮,连接膈肌放电测量装置(注意:连结膈肌的针灸针互相不能接触)。
4.由呼吸和膈肌放电测量装置记录家兔呼吸运动正常值。5.由气管沿管壁缓慢注入50%葡萄糖注射液0.5ml/kg,分别记录注入葡萄糖后即刻,5分钟,10分钟时呼吸波形,观察其呼吸频率、幅度的变化;膈肌放电情况变化。6.针刺家兔的足三里穴,加电针5分钟后出针。分别记录行针时,取针后5分钟,10分钟的呼吸波形。
7.再次按半量注入50%葡萄糖注射液,记录数据变化。针刺家兔的合谷穴,持续运针5 分钟后出针。分别记录行针时,取针后5分钟,10分钟的呼吸波形。8.对比二穴对哮喘模型的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呼吸波形如接近正常状态时,可向气管内补注50%葡萄糖注射液0.5ml。
实验五 针刺不同穴位对小白鼠耐缺氧时间的影响
【实验目的】
针刺对能量代谢有明显影响。本实验在于观察针刺对健康小白鼠耐缺氧时间的影响以及不同穴位是否存在功能相对特异性。
【实验对象】
20克左右小白鼠9只,雌雄不拘。
【实验材料】
50ml广口瓶9只、15mm毫针6支、秒表9只、钠石灰、胶布若干。
【实验步骤】
1.小白鼠禁食12h。
2.在广口瓶内分别装入钠石灰2g,盖上盖子备用。3.9只小白鼠随机分为a、b、c三组,做好标记。4.实验时,分别将每只小白鼠用胶布固定在木制实验板上,a组小白鼠针刺双侧足三里穴,b组小白鼠针刺双侧环跳穴,手法以捻转为主,平补平泻,行针5分钟后拔针。c组为对照组,除不给予针刺外,余同针刺组。5.将上述处理后的每只小白鼠分别装入盛有钠石灰的广口瓶内,迅速盖紧盖子,立即用秒表开始计时。
6.随时观察瓶内小白鼠情况,发现小白鼠呼吸停止,立即按下秒表,记录死亡时间。7.从小白鼠开始装入瓶内至呼吸停止为小白鼠耐缺氧时间,比较各组小白鼠耐缺氧时间有无差异。或将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按上述实验分组后分别整理,以对小白鼠耐缺氧时间进行统计学的显著性检验。
【注意事项】
1.小白鼠装入瓶内后,瓶盖要塞紧,必要时用蜡烛熔化封住瓶塞四周,防止漏气。2.钠石灰要新鲜干燥。
3.每只小白鼠体重尽量相近,差异保持在±1g范围内。
【思考题】
针刺对小白鼠耐缺氧时间影响的可能机制是什么?
实验六 针刺对家兔奥狄括约肌肌电的影响
【实验目的】
胆石症是常见急腹症之一,发病率较高。针刺“日月”、“期门”穴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调节胆囊、胆管运动和奥狄括约肌活动。本实验以奥狄括约肌肌电活动为指标,观察针刺对其调整作用。1.掌握奥狄括约肌肌电的记录方法。2.观察针刺“日月”、“期门”穴对家兔奥狄括约肌肌电的调整作用并进行比较。【实验对象】
2.0~2.5kg健康家兔1只,雌雄不拘。
【实验材料】 digitallab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兔台、30号1寸毫针、手术器械1套、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浓盐酸、液体石蜡。
【实验步骤】
1.家兔禁食18~20小时。2.兔称重,麻醉(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5ml/kg)后,仰卧位固定于兔台上,颈部、上腹部剪毛备用。
3.做气管插管手术,接人工呼吸机。4.在剑突下正中做8cm切口,暴露奥狄括约肌。用直径200μm铜漆包线2根,两端分别用细砂纸刮去漆膜约lcm长,端面用剪刀剪成斜面,横向穿过奥狄括约肌表面的浆膜层,反转后套人预先套在铜线上的塑料管内,向下推动塑料管接触组织,弯曲铜线以防止脱落。周围用消毒干棉球封盖,并滴加适量的37℃~38℃石蜡油。术后30~40分钟开始实验。肌电信号输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记录,定标电压1omm/1mv,纸速1mm/s,时标为10秒。5.标记正常奥狄括约肌肌电活动。6.针刺“日月”、“期门”穴(手法运针,平补平泻,每秒捻转1次)5分钟,观察肌电活动变化。
【注意事项】
1.导电极铜丝一定要处理好,两电极越近越好。地线置于切口皮下。2.注意防止动物挣扎导致电极脱落,一旦电极脱落,要重新安放电极,重新实验。3.如果奥狄括约肌损伤可影响实验结果。
【思考题】
1.正常家兔奥狄括约肌肌电有何特点? 2.针刺“日月”、“期门”穴后家兔奥狄括约肌肌电发生哪些改变,为什么?
实验七 针刺对家兔小肠蠕动的调整作用
【实验目的】
观察针刺“足三里”对家兔小肠蠕动的调整作用。【实验对象】
2.0~2.5kg健康成年家兔1只,雌雄不拘。
【实验材料】 digitallab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张力换能器、25mm毫针4支、万能支架、竹夹、双凹夹、兔台、手术器械1套、喇叭型玻璃管、20%氨基甲酸乙酯。【实验步骤】 1.取家兔1只,称重,耳缘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5ml/kg),仰卧固定于兔台。2.于剑突下2cm处向下切开皮肤肌肉3~4cm,暴露腹腔即可见小肠。选取蠕动状态好的一段小肠按下法固定。
(1)在此段小肠的两端(相距2cm左右)穿线,在两端中间,用小号手术带线缝合针穿过空肠浆膜及肠壁,留线一段。
(2)取喇叭管先把小肠一端丝线穿管缘孔结扎,再把小肠另一端丝线穿管缘孔结扎。同时将穿起空肠肠壁的留线悬于管中央,上接张力换能器。
(3)将喇叭管用木夹固定于万能支架上,调整好位置,使线垂直并避免碰在喇叭管壁上,保持一定紧张度。
(4)用纱布覆盖局部,同时用侧灯照射以保持体温。3.打开记录仪,记录正常肠蠕动曲线。待记录曲线较稳定后,进行下步实验。4.针刺双侧“足三里”穴,直刺1.5~2.5 mm。加电针,强度以下肢微动为度,留针10篇四:实验指导书--减少版(实验针灸学)《实验针灸学》实验指导书(供针灸学院针推专业五年制学生使用)
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
实验 针刺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血压的调整作用
(一)选定原则
休克是临床比较危急的问题,针灸急救时作用如何?为了观察针灸对休克调整作用,选择了此实验。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练习动物手术操作技术,学会动物休克的造模方法,验证针刺对血压的调整作用。
(三)每组人数 6-8人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
生物机能检测系统、家兔、兔台、颈动脉切开器械一套、眼科镊一把、眼科剪1把、注射器(10毫升、5毫升、2毫升各1支)、颈动脉夹、颈动脉插管、气管插管、针灸针、干棉球、纱布4块、生理盐水、20%乌拉坦、肝素等、垃圾袋、绳子
(五)实验步骤
1、动物抓取、称重:把家兔双儿置于右手手心,右手其余手指抓住耳后皮厚处,左手脱住家兔臀部,把家兔提起,放于婴儿称上称重。
2、动物麻醉:用生理盐水棉球轻擦耳缘静脉处皮肤,用注射器抽取乌拉坦,按照25mg/kg的剂量给动物麻醉。以动物的角膜反射、呼吸深度、腹壁肌肉的紧张度为观察指标,用棉絮查看动物的角膜反射、止血钳挟持四肢肌肉,待动物安静,呼吸平稳,角膜反射迟钝,麻醉成功。
3、动物固定(家兔):仰卧位把家兔四肢及牙齿都固定在动物实验台上。
4、气管插管:用剪毛剪剪去实验需要部位的兔毛,毛放入装有水的弯盘中。成员互相配合,两人分别用止血钳挟住颈部两侧的皮肤,用手术刀切开皮肤。若有血,用棉球、止血钳等止血。再颈部切开的基础上,逐层分离局部的组织,暴露气管长度约3-4cm,其下放置10cm长的丝线备用,气管倒“t”切口,插入气管插管,然后用丝线固定。
5、动脉插管:用手在颈部寻找颈总动脉,手感知到搏动处慢慢用止血钳剥离局部的组织,充分暴露视野,分离出颈总动脉约3-4cm,远心端结扎,近心端用动脉夹挟住,丝线放于动脉下备用。准备就绪,在远心端(第一次失败后,再
在切口的前方切开实验)用眼科剪剪一小口,用手术刀柄放置于动脉下方,手持动脉插管将其插入。
6、剪去切开腹股沟处皮肤毛,组员配合皮肤切口,逐层分离,找到搏动的股动脉,动脉插管(方法如颈总动脉),以备放血。
7、在三通管中注入肝素,打开动脉夹,向颈动脉插管中注入肝素,关闭动脉夹,把动脉插管和三通管连接,调整实验所需程序,记录正常血压约13.2kpa(100mmhg)后,在股动脉放血,血压降至6.6kpa(50mmhg),停止放血,并记录数值。
8、针刺“水沟”穴,留针15分钟,观察并记录血压变化。
9、停针后观察血压变化情况15-20分钟,比较针刺后血压变化程度及持续时间。
10、动物处死:耳缘静脉注射空气处死动物。
(六)注意事项
1、麻醉动物时,速度缓慢,严格控制剂量,待麻醉成功后再实验。
2、动脉插管时要仔细认真,以免造成家兔失血性休克。
实验 针刺对小鼠耐缺氧的影响
(一)选定原则
小鼠实验是走向工作岗位经常做的实验。针刺可以改善缺氧情况。为了了解针刺对缺氧的改善情况而选择本实验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熟练动物抓取,验证针刺对小鼠耐缺氧的影响。
(三)每组人数 6-8人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
广口瓶、钠石灰、小鼠、秒表、垃圾袋、针灸针、胶布、图钉
(五)实验步骤
1、小鼠禁食12小时:实验前通知动物房小鼠禁食12小时
2、在每个广口瓶装入2g钠石灰,密封备用。
3、小鼠抓取,称重:左手拇、食指提住小鼠后颈部皮肤,鼠体置于左手心中,将鼠尾巴用无名指和小指压在手掌上,用天平称重,两组小鼠的体重接近、性别相同。
4、小鼠随机分组2组,每组6只。
5、把小鼠用胶布和图钉固定在兔台上,一组针刺10分钟,另组除针刺外,其余操作同针刺组。
6、经过处理后,两组小鼠分别装入广口瓶,盖紧盖子,按下秒表,记录两组各自小鼠从塞入至死亡的时间。
7、比较两组的差异。
(六)注意事项
1、除针刺外,两组操作均相同。
2、钠石灰要新鲜干燥。
实验 针刺“内关”穴对家兔实验性心律失常疗效的观察
(一)选定原则
心律失常是临床多种病的并发症。针灸对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为了观察针刺对家兔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具体效果而选择此实验。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熟练动物抓取,观察针刺“内关”穴对家兔心律失常的调节作用。
(三)每组人数 6-8人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
生物机能检测系统、家兔、兔台、婴儿称、注射器(10毫升、5毫升、2毫升各1支)、针灸针、干棉球、纱布4块、生理盐水、20%乌拉坦、秒表、0.002%乌头碱生理盐水溶液、垃圾袋、绳子
(五)实验步骤
1、动物抓取、称重:把家兔双儿置于右手手心,右手其余手指抓住耳后皮厚处,左手脱住家兔臀部,把家兔提起,放于婴儿称上称重。
2、动物固定(家兔):仰卧位把家兔四肢及牙齿都固定在动物实验台上。3、410-(310)生物机能系统调制备用状态,动物四肢末端局部去毛,把测试夹夹在四肢末端,测定正常心电图,并保存。
4、家兔耳缘静脉注射0.002%乌头碱生理盐水溶液(1ml/kg),注射速度每分
(转载于:针灸实验报告)钟1ml,测定心电图,并记录出现心律失常的时间。5、6组中,3组针刺家兔双侧“内关”穴5分钟,平补平泻,观察心电图的变化,记录家兔恢复窦性心律的时间,计算出现心律失常到恢复窦性心律的时间;另3组针刺臀部非经非穴点,余操作均相同。
6、家兔处死。
7、统计结果并进行分析,并写出实验报告。
(六)注意事项
1、不可用麻醉剂麻醉动物。
2、注射乌头碱时速度要均匀。实验 针刺对小白鼠胃肠蠕动的调整作用
(一)选定原则
针刺对小白鼠胃肠蠕动具有调整作用,通过本实验观察针刺对小白鼠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观察针刺对小白鼠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
(三)每组人数 6人/组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
小白鼠、淀粉、炭末、烧杯、天平、灌胃针头、注射器、小镊子、眼科剪、33cm直尺、图钉、毫针数支、胶布、蒸馏水、垃圾袋
(五)、实验步骤:
1、小白鼠实验前交待动物房禁食12h。
2、实验前先取淀粉、炭末、水适量,在酒精灯上烧成糊状备用。
3、将小白鼠尾端用胶布编号。
4、用注射器抽取淀粉炭末糊约2ml,给12只小白鼠用淀粉炭末糊灌胃后,将四肢末端用胶布固定,胶布留少许,用图钉穿过胶布,仰卧位将小鼠固定于兔台上。随机分成针刺组、对照组,每组6只。
5、针刺组,针刺小鼠双侧足三里、上巨虚穴,捻转为主,持续10min后拔针,对照组不刺激。
第五篇:针灸感悟
针灸学梳理与感悟
针灸是一项传统的治疗方式,是迅速却实时可达到效果且非常简便的一种医术。它利用调节虚实平和阴阳的作用,供经络运行,气血通畅,从而缓解、治疗疾病。
从小我就对中医非常感兴趣,其中,针灸是最让我好奇的。我一直不能理解,小小的一根针是怎么救治病人的。直到我来到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针灸,才拉开它神秘的面纱。我认为针灸治病的根本是通过针灸的刺激,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刺激是外因,而真正起作用的是人体这个内因。这就使得针灸有非常大的因人而异性。因为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我们必须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的方式治疗。
因为针灸疗法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特点,现在针灸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
学了大半个学期,我已经对针灸学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了解到针灸学既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又有自身独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内容十分丰富。它包括经络和腧穴两大理论部分。这就要求我必须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经脉的循行规律及分布特点。熟记每条经的具体循行路线及主治概要等有关知识。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才可能看到针灸学的大门。然而理论部分是最为基础的,针灸学的技术部分也极为重要,是操作性很强的技能。指力的练习等均至关重要。最后,感悟也很重要,是否得气,行针手感等都需要切身体会。这都依赖于平时的练习。
为了练习,我买了针包和针,开始用针包练习时,针很难扎入,即使进入也很容易弯掉。于是,我不断练习,终于能轻松将针扎入不可不弯针。与此同时,理论的学习也在进行中。
首先是经络。它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经络系统是由经脉与络脉相互联系,彼此衔接而构成的体系。它将人体的组织器官、四肢百骸联络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经气的活动,调节全身各部的机能,运行气血、协调阴阳,从而使整个机体保持调和相对平衡。十二经脉是其中的重点: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六条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条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阴经从头走足,手三阳经从足走胸腹。其中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阴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心胸交接。奇经八脉指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它们既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又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然后还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等重要经脉。
第二,是腧穴。它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他的发展经过了既无定位又无定名的最初阶段;发现有些腧穴有确定的位置和主治病症并给与位置的描述和命名的第二阶段与定位、定名、归经的第三阶段。其中,经脉的分经主治规律极为重要。
特定穴则是针灸临床最常用的经穴,其中包括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10类。
五输穴包括井、荥、输、经、合。井穴分布在指或趾末端,为经气初出。荥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为经气开始流动。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为经气渐盛。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之前臂、胫部,其经气盛大流行。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其经气充盛且人和于脏腑。“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原穴是脏腑的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络穴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个腧穴,称为络穴。原穴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脏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络穴除可治疗其络脉的病症外,又可治疗表里两经的病症。临床上常把先病经脉的原穴和后病的相关表里的经脉络穴相配合。
郄穴是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共16个。背俞穴为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募穴则是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是下合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汇聚的8个腧穴称为八会穴。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同的8个腧穴,均位于腕踝部的上下。
有六十六穴歌:
十二经脉循行规律,例如: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横出腋下,下循臑内前廉,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这些原文容易记忆,不仅让我们知道了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部位、规律,而且能容易的理解穴位的治疗和归经。然后是穴位的记忆,包括本经有多少穴位、穴位的名称、定位、本经经脉主治病症。此外,记忆穴位时还应结合书后的针灸图谱,这样记忆更加深刻。对于那些容易弄混的穴位要着重记忆,尤其要记忆的是那些重点穴。
刺灸法也是针灸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需要实践的部分。各种进针手法,行针手法都是实践中必不可少的。得气,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针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不仅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借此判断疾病的预后。我认为得气是针刺时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病人和医生均可清楚感受到。再看补泻手法,基本的有捻转、提插,其它有疾徐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平补平泻等。我们需结合实际情况判断补泻,灵活运用各种补泻手法治疗疾病。一些复式补泻手法如烧山火、透天凉,现在会做的人已经很少的,我更觉得自己应努力练习。
灸法主要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已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它能温经散寒,扶阳固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