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习感悟

时间:2019-05-15 09:5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针灸学习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针灸学习感悟》。

第一篇:针灸学习感悟

深度针灸

针灸,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接触,才知其深远,无论是针灸发展的历史还是经络穴位排布与主治,每一个问题都值得去探索、去研究。下面就几个问题进行了介绍,其中有我感兴趣的,有我解答的疑惑,也有我对针灸的一些看法。

一、再论宋金元时期的针灸学术 宋金元时期是一个医学流派纷呈,学术思想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无论是针还是方都在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北宋,最重要的创举就是铸造“铜人”和编写《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这些在书中有介绍,然而关于南宋的针灸学发展却提及较少,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南宋的情况。

南宋,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推进了南方的医学文化。庄绰著《灸膏育腧穴法》,本书介绍了唐代孙思邈、宋代王惟一以及其他各家的取膏育俞穴法,收录在《西方子明堂灸经》中。窦材编写的《扁鹊心书》,提倡多壮灸法。史嵩将家藏的《灵枢经》公开印行,使一度濒于失传的经典得以重新引人重视。王执中编著《针灸资生经》。闻人省年编《备急灸法》一书,介绍痈疽、疗疮、腹痛、泄泻等二十种病症的灸治法。金元时期,除了何若愚的子午流注针法,马丹阳的“天星十二穴”,窦汉卿的“八脉交会穴”,滑寿的《十四经发挥》,还有一些其他医家也使用针灸。金代张元素,取五输穴治疗伤寒、中风大接经治疗学说(该法是治疗中风病的一种方法,即针刺十二井穴,以沟通十二经脉气血,使十二经脉气血阴阳交注正常运行。)、取同经原穴治疗脏腑病、重视特定穴的放血疗法与灸法。张从正,字子和,师从刘河间,著有《儒门事亲》,主攻法治病,多用泻血法。李杲,号东垣,师从张洁古,著《脾胃论》,也用针法,多宗《内经》。明·高武在《针灸聚英》中辑“东垣针法”。罗天益,字谦甫,师从李东垣,后又从窦汉卿学针法,在所著《卫生宝鉴》中兼有针灸的内容,可见当时医家对针灸应用的重视。

二、穴名解

三百多个穴位对于我们来说要记住着实有些困难,而对穴名的阐释可以很好的让我们记住这些穴位以及他们的功能,而从富多彩的解穴内容同时可以让我们见证古人在穴位命名上的无限智慧。介绍几个有特色的穴位以帮助记忆吧。

至阳穴穴

至阳穴是督脉的穴位,主治黄疸、胸胁胀满等肝胆病症;咳嗽,气喘;腰背疼痛,脊强。它同时也是治疗疟疾的要穴。至阳的穴名与其所在部位和作用有关。至者达也,又极也。如四时节令,夏至为夏之至极,冬至为冬之至极。人身以背为阳,而横膈以为阳中之阴,横膈以上为阳中之阳。阳中之阳,即阳至也,故名“至阳”。又可意为督脉之气上行至此,乃由阳中之阴达于阳中阳,即背部阴阳交关处也。凡属寒热交争症,多先取此穴,以扶正气之阳,却病邪之阴,俾收汗出而解之效。譬如阴阳交争之际,势均力敌,各不相下,阳方突得生气增热之助,犹生力军突来增援,则阳之为胜,必可知也。故疟疾多取此。因本穴旁平膈俞,则知其内应膈肌也。

神阙穴

神阙穴为任脉之穴,这个穴位所在部位十分特殊,位于脐窝中央,这个穴位一般不针,而是多用艾条灸或艾柱隔盐灸。

本穴在脐,脐为先天之结蒂,又为后天之气舍,此间元气常存。在内景接近大小二肠,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两肠俱关于化。即大而化之之谓神也。《藏》曰:“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门,出入中门,示显贵也。人身以神志为最贵。本穴为心肾(心藏神、肾藏志)交通之门户,故称“神阙”。

三、针灸指力的练习

老师曾在课上讲过练过气功的人的指力,对下针时的感觉,以及患者的得气与否,疗效等也许会有帮助,经过我的查找,原来国学大师教授早期就是采用医武兼修的学习方法, 为其卓越的针灸功底奠定扎实的基础。

贺教授认为针灸医生必须练气,强调“练针必先练身,练气后而运针”。如能练好气,掌握运气,针灸临床事半功倍。否则,疗效的取得将大打折扣,不会武术气功的针灸医生经过多年的临床也会有气的产生,但是需要的时间会很长。贺老练气讲究首要是调息,需腰挺胸直,盘腿屈膝,静坐而心宁意静,眼观鼻,鼻观心,徐徐吐纳,由浅入深,气入丹田。日久必能体能充沛,运气自如。

针灸的具体操作必然要有手及指的功力。手指的指力如何,有关进针顺利与否和患者疼痛程度,手指的灵巧度则关乎手法操作。一般针灸医生的持针操作主要是运用拇指、食指和中指,贺老十分强调此三指的练习。手指的力度练习方法主要是拇指的练习,身体立于桌旁,双手拇指指肚并列放置桌边,两拇指距离与两肩关节宽度相等,拇指关节横纹与桌角成45°,用力下压,不分时间地点随时练习。中指和食指的练习与拇指相同,日久功成,操作自如,进针如飞,如与运气结合可充分调动内气。贺教授进针之快号称飞针法,又称无痛进针法,其操作令观者目不暇接。无论何种皮肤可轻松进针,患者不痛不出血。手指的灵巧度练习方法主要是拇指、食指自然弯曲,将拇指指肚与食指近指尖端的指横纹桡侧面接触,两指接触力度相当,轻触捻转,捻转频率一致。每分钟250次以上。长久练习手指灵巧软如棉,强劲硬如铁,操作如绵里藏针,外柔内刚,有利于各种补泻手法的操作。应用运气与针刺操作结合是贺老治疗难治之症的方法之一。

四、针灸操作中的禁忌

针灸操作虽然相对安全,但是有些穴位也是十分危险的,如风府、哑门操作不好会伤及延髓。在我国唐代王熹对针刺疗法持反对态度:“经云:针能杀生人,不能起死人。若欲录之,今并不录针经,唯取灸法”王熹之所以反对针刺疗法,也是唯恐出现针刺事故(“恐伤性命”)。所以针灸操作的禁忌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现将操作技术层面的针灸部位禁忌分述如下:(一)脏腑针刺禁忌

《内经》特别强调不得刺伤体内脏腑,伤之每成死症。《素问·刺禁论篇第五十二》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明确提出了内脏是人体的要害部位,针刺时必须认真对待。

针刺伤及内脏将产生严重的后果,在短期内导致死亡。胸部隔肓的上面维持生命活动的心、肺两脏,在针刺时应当慎重,否则会给人体造成伤害。针刺胸部,由于操作不当,发生不良反应,从“喘逆仰息”“咳”等临床症状来看,应为误刺肺脏之后发生气胸。“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素问·刺禁论篇第五十二》现代针灸一般通过针刺少腹之前排尿的方法来预防刺伤膀胱。

(二)神经中枢针刺禁忌

《内经》己经注意到误刺脑部和脊髓神经中枢的严重后果: “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素问·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刺脊间中髓为伛。”《素问·刺禁论篇第五十二》(三)周围神经针刺禁忌

某些部位特别是头面部,神经比较密集或较粗大,误刺就可能会损伤神经,导致不良后果。

(四)大血管与小血管针灸禁忌

古代冶金技术的制出的针具,由于材料及工艺等原因,针身大都比较粗,因此针刺时必须注意避开血管,尤其是大血管或重要部位的血管。否则,可能导致出血死亡、肿、哑等事故;如果刺伤小血管,可以导致瘀血为血肿。

(五)关节腔针刺禁忌

刺中关节腔,如节液流失,将导致关节屈伸不利,跛足等医疗事故。预防针灸意外最重要的就是医生提高自己的医德修养和医术水平,良好的医德才能真正的重视病人的需要,尊重人的生命;而医术的提高是对他人对自己负责的表现。此外,还应注意针具的消毒,避免传染。当然,病人一定要配合医生,听医生的要求,这样才能避免相关事故的发生。

五、激光针灸

在美国,针灸治疗使用实际的针具进行针刺的很少,大部分都是采用激光进行针灸的。激光针灸一直是我最感兴趣的问题,它是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医的结合,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谈一下激光的治疗原理。

从物理方面看,激光照射主要是通过热、力、电几种效应来调节机体的反应。激光照射时的压力作用,大致有光压、散射力、气化反冲压力和膨胀力、激光超声波压力和电致伸缩压力等几种。激光照射过程中有传热特性,包括多层结构模型,一维瞬态温度分布规律等。激光照射时还有电磁效应,由于穴位处细胞的电可兴奋性,可把细胞膜等效为电路来研究。

从生理方面看,激光主要可能有以下几种作用,如肌皮神经的作用,影响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神经递质释放等;大脑皮层的刺激可能是激光针灸治病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激光针灸可能通过

调节体内激素的分泌,调节淋巴系统如巨噬细胞生长、阿片肽系统等来调节机体免疫;激光穴位照射可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发育。

目前临床上的激光针灸治疗仪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配穴的问题,针刺力度的标准问题,针刺手法,针刺深度的量化都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

第二篇:针灸感悟

针灸学梳理与感悟

针灸是一项传统的治疗方式,是迅速却实时可达到效果且非常简便的一种医术。它利用调节虚实平和阴阳的作用,供经络运行,气血通畅,从而缓解、治疗疾病。

从小我就对中医非常感兴趣,其中,针灸是最让我好奇的。我一直不能理解,小小的一根针是怎么救治病人的。直到我来到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针灸,才拉开它神秘的面纱。我认为针灸治病的根本是通过针灸的刺激,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刺激是外因,而真正起作用的是人体这个内因。这就使得针灸有非常大的因人而异性。因为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我们必须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的方式治疗。

因为针灸疗法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特点,现在针灸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

学了大半个学期,我已经对针灸学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了解到针灸学既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又有自身独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内容十分丰富。它包括经络和腧穴两大理论部分。这就要求我必须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经脉的循行规律及分布特点。熟记每条经的具体循行路线及主治概要等有关知识。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才可能看到针灸学的大门。然而理论部分是最为基础的,针灸学的技术部分也极为重要,是操作性很强的技能。指力的练习等均至关重要。最后,感悟也很重要,是否得气,行针手感等都需要切身体会。这都依赖于平时的练习。

为了练习,我买了针包和针,开始用针包练习时,针很难扎入,即使进入也很容易弯掉。于是,我不断练习,终于能轻松将针扎入不可不弯针。与此同时,理论的学习也在进行中。

首先是经络。它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经络系统是由经脉与络脉相互联系,彼此衔接而构成的体系。它将人体的组织器官、四肢百骸联络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经气的活动,调节全身各部的机能,运行气血、协调阴阳,从而使整个机体保持调和相对平衡。十二经脉是其中的重点: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六条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条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阴经从头走足,手三阳经从足走胸腹。其中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阴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心胸交接。奇经八脉指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它们既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又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然后还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等重要经脉。

第二,是腧穴。它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他的发展经过了既无定位又无定名的最初阶段;发现有些腧穴有确定的位置和主治病症并给与位置的描述和命名的第二阶段与定位、定名、归经的第三阶段。其中,经脉的分经主治规律极为重要。

特定穴则是针灸临床最常用的经穴,其中包括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10类。

五输穴包括井、荥、输、经、合。井穴分布在指或趾末端,为经气初出。荥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为经气开始流动。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为经气渐盛。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之前臂、胫部,其经气盛大流行。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其经气充盛且人和于脏腑。“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原穴是脏腑的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络穴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个腧穴,称为络穴。原穴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脏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络穴除可治疗其络脉的病症外,又可治疗表里两经的病症。临床上常把先病经脉的原穴和后病的相关表里的经脉络穴相配合。

郄穴是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共16个。背俞穴为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募穴则是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是下合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汇聚的8个腧穴称为八会穴。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同的8个腧穴,均位于腕踝部的上下。

有六十六穴歌:

十二经脉循行规律,例如: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横出腋下,下循臑内前廉,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这些原文容易记忆,不仅让我们知道了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部位、规律,而且能容易的理解穴位的治疗和归经。然后是穴位的记忆,包括本经有多少穴位、穴位的名称、定位、本经经脉主治病症。此外,记忆穴位时还应结合书后的针灸图谱,这样记忆更加深刻。对于那些容易弄混的穴位要着重记忆,尤其要记忆的是那些重点穴。

刺灸法也是针灸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需要实践的部分。各种进针手法,行针手法都是实践中必不可少的。得气,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针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不仅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借此判断疾病的预后。我认为得气是针刺时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病人和医生均可清楚感受到。再看补泻手法,基本的有捻转、提插,其它有疾徐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平补平泻等。我们需结合实际情况判断补泻,灵活运用各种补泻手法治疗疾病。一些复式补泻手法如烧山火、透天凉,现在会做的人已经很少的,我更觉得自己应努力练习。

灸法主要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已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它能温经散寒,扶阳固脱,

第三篇:学习针灸的感受

学习针灸的感受

药学102

042010208

一个学期的针灸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其实一直到结束了我才发现,针灸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只怕是以后都没有机会学了,如果选修课可以把相同的学科能多选几次该多好啊。一直觉得针灸很神奇,用几根小针扎几下就好了,也很佩服扎针人的功夫,下手真准啊,还要记那么多的穴位,真不容易。

针灸是中国人的一项伟大发明,她之所以吸引人们长达几千年,并能穿透不同文化几起几落,说明她有着神奇的魅力和价值。针灸的历史悠久,据考证,它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制度时期,但针刺疗法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砭石”的出现;灸法则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学会用火以后。由于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广泛的适应证,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极少副作用,而广泛的被人们接受。远在唐代,中国针灸就已传播到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保障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针灸是学习中医者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能熟练把这门技艺运用到临床,为患者们减轻病痛的折磨。随着中国历史的不断推进,针灸在中国这片大地上生根发芽,最终成熟,至今我们还有很多前人留下的针灸文献,足证针灸学的累累硕果,现今针灸也后继有人,一批又一批的医学生继承和发扬了针灸这一祖国的遗产。

本学期的针灸学习已经进入尾声,在学习过程中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我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是对针灸的好奇与迷惑。虽然针灸很出名,但我以前从没尝试过这种治疗方法,不了解它的疗效和作用原理,甚至对针灸还存在一定的恐惧感。针灸真的能治病、保健吗?它的原理是什么?可是针灸这种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法之所以能延续至今,而且被世界认可,一定具有其积极地作用。针灸还是未来的中医工作者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值得我们中医学生学习和研究。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开始了对针灸的初步学习,也逐渐揭开了针灸的神秘面纱。通过一段时间的初步学习,我进入了对针灸认识的第二阶段,了解与认同。知道了针灸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机理,学习了腧穴的定位和主治,加深了我对针灸的认同。进行了简单的针刺、艾灸、拔罐的手法后,对针灸的恐惧感也彻底消失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研究下去的兴趣。

第三阶段是对针灸的熟悉与掌握。对一些针灸方面书籍的浏览使我更加了解针灸。治疗不同病证的穴位配伍及一些经验取穴,让我由衷的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渐渐的欣赏这种起源于中国的古老文化。现在的我已经找到适合自己的针刺方法,并能熟练的掌握补泻手法。但我知道这些远远不够,还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和积累临床经验,这都需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能熟练运用针灸。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我充分意识到针灸知识的繁杂,穴位的定位、主治都是我们要记住的东西当时着实让我觉得很头痛。不过老师这学期新启用的教学顺序(先讲定位再讲主治特点)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同一部位的不同穴位往往主治病证相同或相似,所以一旦明确了定位,主治病证也就不难记了。而且老师还让我们总结了腧穴定位和主治,这也对我们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记忆,只有亲手写一遍,才能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本学期的针灸实验课让我收获颇丰,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练习针灸的平台,由开始的“下不去手”到后来的“得心应手”,每个同学都在改变。同学间的互相联系也体现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学期末的扎针和点穴考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好的检验了我们的实际操作水平。光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想要真正掌握针灸这项技能,必须靠亲自动手。虽然我们的实验课考试已经结束,但我不会抛弃针灸的平时练习,只有勤练习,在将来的临床中才能熟练运用。老师在课上讲针灸知识的同时还给我们讲了好多临床知识,通过他描述的各类型案

例,再结合课堂上的知识,我们能更好的理解针灸、运用针灸。虽然本学期的针灸学习已经结束,但我知道我们还只是刚刚入门,还有更深入的知识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习、研究。现在还有部分人不承认针灸,可能因为其理论知识的不完整,但我相信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会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针灸,认同针灸。

针灸是中国千年文化过程的产物,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维和文化精华,涵纳着大量的实践观察、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艺,凝聚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应该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而且将它们发扬光大。作为未来的医者,让针灸事业中医事业更加欣欣向荣是我们的责任,并且让所有人体会到中医的博大精深。

第四篇:《针灸》课程梳理与感悟(中医专业)

针灸课程梳理与感悟

班级:10级中医七年制一班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针灸课程的学习到现在已经一大部分过去了,这门课程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散中有收。学习腧穴的时候觉得知识内容特别零散,但是归经非常明晰,其主治病症大都为局部病症及所循经脉的病症,时常总结与梳理有助于这门课程的理解与掌握。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这门学科的性质与特点。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法灸法及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中国是针灸医学的发祥地,针灸的发展可以用三本书来进行概括与总结,《黄帝内经》是其第一次大总结,《针灸甲乙经》是其第二次大总结,此书也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针灸大成》是其第三次大总结。经过三次大总结,这些文献汇编了历代诸家学术观点、实践经验,现如今针灸学日益完善,近年来国外也兴起了针灸热。我们作为中医院校的学生更应该学好针灸,勤于实践,熟练地掌握针灸操作技术,将国粹发扬光大。

本书将所有内容分为三篇,上篇针灸理论,中篇针灸技术,下篇针灸应用。因为这三部分内容不同,所以我采用的学习方式也有所不同。在这里我将分篇梳理一下知识要点。

在针灸理论这部分的学习中,我采用总分总的学习模式进行掌握知识点。也就是说在掌握总论部分的基础上再学习与记忆各论部分,最后再将零碎的知识点汇总融会贯通以加强记忆与掌握。

首先我们得熟知经络系统的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筋经,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十二经脉左右对称的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其属络表里关系与脏腑器官联络也是很重要的一块知识点,对于这部分的掌握有助于后面分经学习的理解。

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还循胃口——喉咙。

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入下齿中、夹口、鼻。

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起于鼻入上齿,还口夹唇,循喉咙。

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流注心中——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上肺——挟咽,系目

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抵胃——循咽,至目内外眦,入耳中,抵鼻

足太阳膀胱经—— 属膀胱,络肾——起于目内眦,至耳上角,入络脑

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上贯肝——循喉咙,挟舌本入肺中,络心

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

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系耳后,出耳上角,入耳,至目锐眦

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起于目锐眦,下耳后,入耳中,出耳前

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挟胃,注肺——过阴器,连目系,环唇内

除此之外,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也有一定规律,其循行走向总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其交接规律是: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②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③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奇经八脉,也是比较重要的经脉,它指别道奇行的经脉,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八条,故称奇经八脉。奇经八脉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表里配偶关系,但与奇恒之腑联系密切。奇经八脉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其二,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筋经、十二皮部这几部分的内容较少,在了解了这些基本框架知识内容之后,还得清楚其作用及临床运用。经络的主要作用有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抗御病邪、保卫机体。临床应用主要体现在说明病理变化、指导辨证归经、指导针灸治疗这三方面。

腧穴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程最主要也最重要的部分,主要包括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其主治特点主要表现在近治、远治、和特殊作用三方面,腧穴的主治有分经主治和分部主治两大规律,大体上,四肢部经穴以分经主治为主,头身部经穴以分部主治为主。

另外得特别强调一部分内容就是特定穴,包括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分布在胸腹、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分布在四肢躯干部的八会穴、经脉交会穴等十类穴。在各论部分的学习中得注意其特殊治疗效果。

对于上篇部分的总括大概就这么多内容。

在分经掌握腧穴时,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背好每条经的循行原文或者记清楚其循行路线大致走向。在记忆腧穴时,我们应该注重循经路线图与文字的结合,以便掌握好每条经重点穴的定位,在此基础上掌握其主治病症。

由于腧穴数量太多,且有些穴并不是临床常用穴,所以在记忆过程中应该抓住重点,在这部分我们应该采用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方式来记忆以免造成混淆。所谓纵向记忆即分经记忆,横向即分部记忆。

下面我对这部分做个纵向总结。

手太阴肺经——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阳溪、手三里、曲池、肘髎、臂臑、肩髃、迎香。

足阳明胃经——承泣、四百、地仓、颊车、下关、头维、梁门、天枢、归来、伏兔、梁丘、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解溪、内庭。

足太阴脾经——隐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

手少阴心经——极泉、少海、通里、阴郄、神门。

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后溪、腕骨、养老、支正、天宗、颧髎、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攒竹、天柱、风门、肺腧、心腧、肝腧、膈腧、脾腧、胃腧、肾腧、大肠腧、膀胱腧、次髎、承扶、委中、膏肓、志室、秩边、承筋、昆仑、申脉、至阴。

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大钟、照海、复溜、大赫。

手厥阴心包经——曲泽、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手少阳三焦经——中渚、阳池、外关、支沟、肩髎、翳风、耳门、丝竹空。

足少阳胆经——童子髎、听会、率谷、阳白、头临泣、风池、肩井、环跳、风市、阳陵泉、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

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曲泉、章门、期门。

督脉——长强、腰阳关、命门、至阳、大椎、哑门、风府、百会、上星、水沟。

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下脘、中脘、膻中、天突、廉泉、承浆。

我所列出穴大都为老师上课讲的重点穴或临床常用穴,对于这些穴,我们应该加强记忆,不仅定位要清晰治疗效果也应熟记,这些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花大量的时间去巩固。至于横行记忆,我将人体大致分为头面部、前胸腹部、后背部、胳膊部、手掌部、大腿部、小腿部、脚部等几部分进行各经对比记忆,以头面部为例,我简要提一下。

头部穴:天柱、哑门、风府、风池、翳风、百会、率谷、上星、头维、头临泣。

面部:水沟、承浆、迎香、攒竹、睛明、承泣、四白、地仓、丝竹空、童子髎、颧髎、下关、听宫、耳门、听会、颊车。

就是这样,纵向理解掌握其主治病症等知识内容后之后,横向的定位对比记忆可以加深我们对归经的印象。

在分经掌握各腧穴后,应该回过头来整合知识,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总分总记忆模式,所谓总分总,也就是寓收于散之中,化整为零,合零为整。在此同时我们应该加强对某些学位的特殊治疗效果进行记忆,我觉得,想要学好针灸这门课程,高强度的记忆是必须具备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重复。

关于上篇的梳理与总结大致就这些内容。中篇主要介绍了针灸技术,分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主要包括针具与刺法的源流、灸法的起源与发展、刺法与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等三部分。各论的介绍主要包括毫针刺法、灸法、拔罐法、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头针、耳针等几部分操作手法、其中常用的手法为毫针刺法、灸法、拔罐法这三种方式,在这部分总结中,我将主要从这三种操作手法做以简单梳理。

第一、毫针刺法。

首先我们要了解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毫针刺法要勤于练习,指力大小、各种手法都得掌握,在施治时要恰当选择合适的毫针并做好消毒处理。对于患者,体位的选择,在施治的过程中也应注意,以便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刺入毫针时有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和针管进针法等手法,其中双手进针法包括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和提捏进针法。针刺的角度包括直刺、斜刺和平刺,至于深度则依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和部位等的不同而定。行针手法的基本手法包括提插法和捻转法,辅助手法包括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和震颤法。

值得注意的是,行针手法的操作必须建立在得气的基础上,得气后便可进行相关手法。补泻手法包括单式和复式两种。单式补泻手法主要包括捻转补泻,提插补泻主要手法和疾徐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平补平泻等其他手法。复式补泻手法包括烧山火和透天凉两种,烧山火为补法,透天凉则为泻法。在施治过程中,作为医者,我们必须考虑一些影响针刺补泻效应的因素,如机体的机能状态、腧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针具及手法等因素。掌握留针和出针的方法,对于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和预防。

第二,灸法。灸法的作用主要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淤散结、防病保健四个方面。灸法可分为艾灸和其他灸法。艾灸包括艾柱灸、艾条灸、温针灸和温针器灸。其他灸法分灯火灸和药物灸。在使用灸法时应该了解其注意事项,如施灸的先后顺序、补泻手法、禁忌及灸后的处理。

第三,拔罐法。罐的种类主要包括竹管、陶罐、玻璃罐、抽气罐,罐的吸附方法有火吸法、水吸法、抽气吸法,拔罐方法包括留罐法、走罐法、闪罐法、刺血拔罐法和留针拔罐法。采取不同的拔罐方法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

对于中篇的内容操作性强,所以在这部分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在平时强加练习,以助达到更好的施治效果。

课程第三部分也就是下篇针灸应用,治疗总论阐述了针灸治疗的原则、作用、针灸处方及特定穴的应用四大方面。针灸治疗原则包括: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三因治宜。针灸治疗作用包括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治疗各论详细阐述了头面躯体痛证、内科病证、妇儿科病证、皮外骨伤科病证、五官科病症、急症、其他病症等。详细介绍了每个证的概念特点、病因病机、辨证、主穴、配穴的治疗及其他的治疗。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应该在理解与熟记个腧穴的基础上灵活的进行记忆。

针灸课程到这里梳理部分大致总结完了,我的感悟在梳理的过程中也有所提及。针灸是一门需要大强度记忆的课程,有道“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只有在熟记腧穴定位与主治的基础上才能到得到很好地运用,所以在记忆数学的过程中我采用分经与分部两种记忆模式比较记忆,这样横纵对比记忆相对来说会记得比较清楚一些,这个是我个人经验,可能也会因人而异。

针灸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在掌握腧穴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熟练各种操作手法,毫针刺法中指力的练习我得加强,这部分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在临床中揣穴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在平时的练习中我有好几次都没有找到得气的感觉,“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得气在治疗效果上很重要,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强加练习。这些操作技能想要熟练的掌握必须做大量的训练,所以针灸不仅仅是我们这学期学习的内容,更是我们今后应长期学习与训练的内容。

现如今,针灸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我了解到近20年来,中国针灸医学已传至世界五大洲,中国针灸常常使外国人赞叹不已。针灸对人体几乎不会产生副作用,它是通过针刺或艾灸,来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只要不违反针灸治疗原则和操作规程,就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各国应将针灸医学作为现代医疗体系的一环,加以学习和应用。”因此,针灸将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作为一个中医的传承者,我们更应该学好、学精针灸,这样才能保持我国针灸医学的国际领先地位,在针灸发扬传承的这条路上,我们中医学子,任重而道远。

END

第五篇:针灸课程的梳理与感悟(终结版)

针灸课程的梳理与感悟

班级:10中医七年制二班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针灸学是以针灸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其刺灸的方法,是运用针和灸治疗疾病的一门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法灸法及针灸治疗,根据我近一个学期对针灸学的学习,以下对此进行梳理。

针灸学从产生到成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我国的原始时代就有对针灸的记载。例如“尝味百草而治九针”《黄帝内经》更是对针灸的用法及其治疗有了更加详细的记载。在石器时代,砭石成了制作针的主要的材料,后来才出现了精致的石针,骨针、竹针、金属针。灸法是在人们逐渐用火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更是经历了历史性的三次大总结。《黄帝内经》是对针灸的第一次大的总结。《针灸甲乙经》是对针灸的第二次大的总结。《针灸大成.》是对针灸的第三次大的总结。经历了数千年,针灸在医学界发挥了广泛的保健及其治疗作用。

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老师是从中篇开始讲起的,包括刺灸法总论和刺灸法各论。

主要讲的内容有

1、毫针的选择与检查

短的毫针一般的用于表浅的部位,做浅刺之用,长的毫针一般用于相对来说比较深的部位,例如腧穴、做深刺和某些横向透刺之用。毫针的号越大直径越小。在检查时要注意:针端正不偏,没有毛根,光洁度好,光中带圆,圆而不钝,锐利适度,笔直光滑富有弹性坚韧,针尖要牢固,针柄的金属丝要缠绕均匀,针柄的长短粗细要适中,便于持针。运针,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选择毫针的时候要根据病人的年龄、体质、形体的肥瘦、性别、病变的部位等因素综合考虑,刺的时候应该有部分针身露在皮肤外

2、消毒

除了对于患者的皮肤、医者的手指进行消毒、诊室进行消毒外、对于针具也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其消毒法方如下:

高压蒸汽灭菌,把毫针用布包好,放在密闭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灭菌,一般的压强在98~147kPa,115~123摄氏度的高温下,保持三十分钟以上即可

药水浸泡消毒

将针具放在百分之十五的酒精内浸泡三十到六十分钟

取出后用无菌巾或者是消毒棉球擦干即可

煮沸消毒法

一般的在沸水中煮15~20分钟即可。

患者体位的选择

有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等几种方法。对于初诊的患者常选用俯卧位,这样可以便于医生操作,同时使患者舒适持久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病重体弱的人或者是精神紧张的人常在用坐位容易使患者感觉到疲劳,往往会发生晕针。

毫针刺法

包括进针的方法及其方向和深度

单手进针

进针手法

双手进针——指切进针、夹持进针、舒张进针、提捏进针

方向——①根据星期的需要决定针刺的方向,针尖应指向针感传导的方向

②根据补泄的需要——迎随补泄

③根据腧穴分布的部位——安全

深度——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部位来进行治疗。一般的身体累弱的、老人或者是小孩、阳病、新病、头面胸背的肉少的地方次的比较浅,与之相对的刺得比较深一些。

5行针的手法-

基本手法

①提插法

小幅度的提插可以行气、散气。指力一定要均匀,一般以3~5分为宜,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的角度和方向,幅度越大,频率越快刺激量越大,反之刺激量小。

②捻转法

不能向一个方向捻转,否则会造成肌纤维的缠绕。捻转的角度、频率、时间、根据病人的体质病情腧穴而定,一般的在180°为宜

辅助手法

对行针的基本手法进行补充。促使得气、加强针感

①循法

可以催气,一定要寻经而叩、轻叩,否则气血会散开

②弹法

再留针的过程中

手指弹针柄或者是针尾,而针身微微震动的方法,可以守气

催气

行气

③刮法

指腹自上而下

或者是自下而上刮动针身的手法

未得气的可以催气,得气的可以加强针感

④摇法

直立针身而摇动,加强针感

或者是卧倒针身而摇动,使得经气沿着一个方向传导

⑤飞法

针刺后不得气

拇指食指夹持针柄,捻搓数次

然后张开两指

一搓一放

反复数次

可以催气

行气

加强针感

⑥震颤

针刺一定的深度以后,小幅度的提插捻转使得针身轻微震颤

可以促使针下得气,增强震感

得气与否

得气

气至者如鱼吞饵之沉浮

气未至者如闲处

①可以调气

②与疗效有关

③窥测病情,判断预后

④是在临床中施行任何一种补泄手法的操作基础

不得气

①医生取穴不准

操作不当

②患者久病

正气已虚

毫针的补泄

——捻转补泄、提插补泄、疾徐补泄、迎随补泄、呼吸补泄、开阖补泄、平补平泄

还有的就是一些关于异常情况的处理

例如临床中会遇到的晕针

滞针、断针、弯针

血肿,遇到这些情况不应该慌乱

。为了做到不慌不乱

我们在进针之前必须对针具进行检查

熟悉人体的解剖标志

避开血管针刺,针刺过程中遇到阻力的时候不要强行进针,应该慢慢的拔出或者是改变方向

滞针的不要强行拔出。针具必须保护完好,不要触碰到尖锐的物体

不要受压

灸法

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

常用灸法——艾灸和其他的灸法。

艾灸又包括艾条灸、艾炷灸、温针灸、温灸器灸。

艾炷灸包括直接灸和间接灸

艾条灸包括悬起灸和实按灸

悬起灸包括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实按灸包括太乙针灸和雷火灸

直接灸包括瘢痕灸和无瘢痕灸

间接灸包括隔盐灸、隔蒜灸、隔姜灸、隔附子饼灸等

其他灸法包括灯火灸和天灸

②施灸的顺序——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阳部后灸阴部壮数先少后多,艾炷先小后大

具体以实际情况而定

③施灸禁忌———实热证、阴虚发热的不宜用;颜面五官等大血管处不宜用;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应使用。

拔罐

拔罐可以温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治疗疮疡,吸附毒脓

祛风散寒,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适用范围很广

常用的罐的吸附方法为火吸法中的闪火法

常用的拔罐方法有留罐法

走罐法、闪罐、刺血拔罐、留针拔罐等

其次讲的是中篇

开始的时候没有接触过穴位,老师教我们背诵特定穴歌包括五输穴歌、十二原穴十五络穴歌、十六郗穴歌、背腧穴歌、募腧穴歌、八会穴歌、八脉交会穴歌、下颌穴歌、交会穴歌。一开始什么也不知道

字勉强认识

具体穴位所在及其治疗作用是什么我是半点不知道啊。没什么兴趣所以记忆起来相当的难,介于尚老师每节课前都要提问特定穴歌。没办法

只能硬着头皮背喽,再后来我们开始学经络的循行及其穴位以后才知道“背多分”才是硬道理啊。如果想把穴位扎得很准确,必须了解腧穴的定位,也就是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主要有骨度分法,体表解剖标志法,手指同身寸法,以及简便定位的方法。只有把这些都掌握的相当的熟练,加强临床经验,运用到医学生活中去,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医生!

经络的作用——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防御外邪,保卫机体。

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

食指端交接

鼻旁交接

足大趾内端交接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商阳

迎香

隐白

心中交接

足小指端

目内眦交接

手小指端交接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阴心经

至阴

精明

少泽

胸中交接

无名指端交接

目外眦交接

足大趾外端交接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关冲

瞳子髎

大墩

肺内交接

十二经脉的气血循行流注

气血从中焦化生经过肺经,按照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与交接规律在脉中运行。

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脉为一身阴阳脉之海

。带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冲脉为血海、十二经脉之海。阴维阳维脉调节一身的阴经阳经之经气。阴跷脉阳跷脉调节人体的运动,司眼睑的开阖,奇经八脉的主要作用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重症肌无力的患者、面瘫的患者

都可能出现眼睑开阖失司。可以通过针刺阳跷脉或者阴跷脉或者是与之相关的穴位进行治疗。

经脉上特殊穴位的治疗作用

①手太阴肺经

尺泽——肺的实热证;孔最——痔疮;咯血;列缺——头面五官的病证;太渊——无脉证;鱼际——咽喉的病证;少商——开窍醒脑;咽喉的肿痛

②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清内热;合谷——配合内关使用;治疗各种汗证;曲池——治疗手臂的病证(两臂曲池妙);臂臑——目疾;迎香——鼻的病证

③足阳明胃经

承泣;四白;——目疾病;大迎---高血压;地仓;颊车——透刺治疗面瘫;天枢——配大横治疗便秘;归来——促排卵;粱丘——急性的胃病;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治疗肠痈;条口——透承山治疗肩周炎;肩凝症;足三里——保健;肠痈;肚腹的疼痛;丰隆——祛痰的首选;梅核气;便秘;癔病性的瘫痪;改善上肢的功能活动;解溪——面部的痉挛;小儿食积;足下垂;腱鞘炎;内庭——清胃热;口舌的生疮;牙痛。

④足太阴脾经

隐白——月经过多;崩漏;公孙——妇科病证;商丘——倦怠;嗜卧;三阴交——流产;活血化瘀;地机——痛经;阴陵泉——祛湿;血海——下半身的出血;大横——配天枢治疗便秘;大包——周身的疼痛

⑤手少阴心经

极泉——改善上肢的活动;通里——与舌的运动有关;阴郗——盗汗;神门——安神;少府——阴痒

⑥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乳汁少;回乳;后溪——落枕;养老——目赤目冥;急性的腰扭伤;天宗——乳房的病证;治疗肩疼;听宫——耳的病证

⑦足太阳膀胱经

因为是背腧穴作用的经脉相应腧穴治疗同名的脏腑的病证及其相表里的病证;

委中——腰背疼;委中配曲泽可以治疗热病;鼻炎;膏肓——治疗肺气虚;肺阴虚特别是肺结核的病证;贫血;各种虚劳病证;志室——同命门

肾兪补肾阳的不足;秩边——臀部及其下肢后侧面的疼痛;下肢痿症;承山、飞扬、昆仑——脱肛;痔疮;昆仑——后头疼远端的取穴标志;至阴——矫正胎位

⑧足少阴肾经

涌泉——高血压;大钟——老年痴呆;照海——滋阴;牙痛;咽喉的病证;复溜-——各种汗症;阴谷——阴痒

配少府;大赫——促排卵;

⑨手厥阴心包经

间使——行气;内关——心胸内关谋;治疗与心、胸、脑的病证;

⑩手太阳三焦经

液门——耳;外关——解表平风;支沟——胁痛;便秘;翳风——高血压;角孙——痄腮

(11)足少阳胆经

风池——祛风解表;治疗高血压;肩井-两足肩井松;风市——抗过敏;风疹;荨麻疹;阳陵泉——筋骨失养;光明——眼疾;悬钟——落枕;

(12)足厥阴肝经

大墩——疝气;曲泉——调节膀胱;至阳——黄疸;大椎——清热;哑门——舌头;百会——升举清阳;上星——鼻;素髎——抗休克;水沟——开窍醒脑提神;急性的腰扭伤;龈交——痔疮

最后讲的是针灸的治疗;包括针灸治疗身体躯干四肢、内外妇儿;五官、、急慢性病证等;鉴于针灸取材少;应用方便的特点所以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学好针灸将来就能治疗更多的病人;才可以将祖国医学发扬光大!

以上是我对针灸学所做的梳理与感悟。

END

下载针灸学习感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针灸学习感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感悟

    学习感悟 尊敬的团委: 在近期开展的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李长春在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读《可爱的中国》......

    学习感悟

    保育员参观学习体会 时代在发展,对保育员教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虽然我是一名高级保育员,我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做一名称职的保育员。 首先感谢后勤中心给了我读大专的......

    学习感悟

    习总书记《讲话》学习感悟 在认真学习了习总书记的《讲话》,感到自己对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深深地感受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没有结束,而是走到......

    学习感悟

    学习感悟 孙吴一小 孙艳华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今年的3月18日,19日我有幸见识了四位名师的当堂授课以及课后讲座.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名师讲课是一种艺术享受,......

    学习感悟

    学习《心理健康技能展示》有感 聆听了建华区四位老师关于《心理健康技能展示活动》的 比赛,我深受启发:他们激情昂然的演讲和轻松愉悦的活动课展示了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学习感悟

    课堂因学生而精彩,学生因老师而灵动11月16-17日,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研讨会,非常感谢学校领导能给我这次学习、成长的机会,在本次观摩......

    学习感悟

    学习感悟:去德国科堡医院进修学习习近平三月,无论在业务技术还是在医院管理、病人管理和质量控制诸方面都给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感触颇深,以下几个方面简要叙述:①德国医院的建......

    学习感悟

    学习胡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心得体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深深触动着我。“一个精神,三个必须,四点希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