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大《农村政策法规》答案
《农村政策法规》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注:由于辅导时间极其有限,作业不能讲解了,只能给出参考答案,学员对照课本并参考本参考答案给出的提示完成形成性考核册的作业,此作业可作为考试复习的参考。《农村政策法规》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法 p7页中下部
2.农业p8页中上部
3.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p15上部
4.农业产业化经营 p21最下部
5.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p59最下部
6.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p70中上部
二、单项选择题
1、C2、A3、C4、D5、B6、A7、B8、B9、C10、D
三、简答题
1、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是什么?P11中部
2、农业发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12-14页
(一)至
(五)黑标题
3、我国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包括哪些内容? P28中部
4、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p35-37页黑标题
5、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的特点是什么? P44 最上部的小标题开始(1-4)
6、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有哪些途径? P71四个黑标题加必要的说明。
四、论述题
1、谈谈你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政策沿革的认识p3四个阶段(黑体字)
2、你认为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中存在哪些问题?
参考P26四个方面
(1)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够完善。
(2)农产品流通形式和营销主体单调,不够灵活,信息不够流畅。
(3)没有有效建立起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中间环节多,费用高,地区封锁保护主义严重。
(4)农产品进口预警制度和进口损害救济制度建设不够完备。
《农村政策法规》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农民专员合作社 p77下部
2、财务会计制度p103中上部
3、农民专业合作社清算p110中上部
4、农产品质量安全p117中下部
5、市场准入 p123中部略靠上
6、农产品标识是指用来明示农产品属性的信息标志。它包括农产品的产地、价格、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是消费者识别和选择农产品的重要信息。
二、单项选择题
1、A2、B
3、D4、B5、B6、C
7、A8、A9、A
10、B
三、简答题
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立法目的 p802、《农民专业合作社》规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登记文件有哪些?p943、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条件和成员结构是怎样的?
成员条件 p95 下部,成员结构p88上部。
4、农民专业合作社破产时,与成员已经发生交易但尚未结清的款项如何处理?
破产财产在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应当优先清偿与农民成员已发生交易但尚未结清的款项。
5、农产品质量安全基本制度有哪些内容构成?p121-122共9项
6、建立农业生产资料许可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P129中部第二自然段。
四、论述题
1、谈谈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从P115开始至P116四
项黑标题及其标题下面的必要说明。
2、结合实例分析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立法规制的必要性。P150
《农村政策法规》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自然资源 p154下部
2、耕地
耕地是指主要用于种植小麦、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耘的土地,地是支撑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土地资源。
3、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p157下部
4、林业碳汇 p166下部
5、森林采伐限额 p175(林采伐限额等同于年森林采伐限额)上部
6、草畜平衡
是指为保持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在一定时间内,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通过草原和其他途径获取的可利用饲草饲料总量与其饲养的牲畜所需的饲草饲料量保持动态平衡。
二、单项选择题
1、A2、C
3、B4、B5、D6、C
7、D8、C
9、A
10、B
三、简答题
1、《土地管理法》规定的确保耕地不减少的措施有哪些?p1582、森林的种类有哪些?不同种类的森林在采伐方式上有什么要求?
森林的种类有哪些?p165。
不同种类的森林在采伐方式上有什么要求?
防护林只许进行更新性质的采伐;用材林的采伐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择伐、皆伐和渐伐方式;经济林的采伐应当申请采伐许可证;薪炭林的采伐应当申请采伐许可证;特种用途林中的国防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只准进行更新性质的采伐,特种用途林中的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严禁采伐。
3、草原规划的原则有哪些?p180中上部
4、渔业资源增值保护的措施有哪些?p1875、农村公共事务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P192黑标题加必要的陈述。
6、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践意义是什么?p197-198
四、论述题
1、结合本地实际谈谈如何加强农村公共事务管理。
参考:p192
1、民主化管理
2、法制化管理
3、p193 法制化管理的具
体要求。(四条)
本题目不要求统一答案,各抒己见,围绕选举权、被选举权、知情权、监督权等等发表个人的看法。
(附参考内容,不要抄袭,不作为统一答案)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完善村级民主法制建设领导机构
(1)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健全民主法制建设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充分发挥作用;(2)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列入工作目标,做到与各项工作、项目同时布署、同时规划、同时实施;(3)乡党委、政府领导在各项工作实行挂钩联系、责任分工时要把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工作纳入其中,做好指导工作;(4)在考核村委会各项工作指标的同时,也要对民主法制建设情况进行考核,督促该项工作的落实。
(二)认真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要建立《村党总支议事规则》、《村民议事制度》、《村民自治章程》、《村两委干部带头学法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规章制度》,健全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等自治组织,正确处理相互关系。村委会要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在乡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廉洁奉公,热心为村民服务,增强党的观念,自觉接受村党组织的领导和群众监督,凡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事项,尤其是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都要依法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逐步规范村级重大事务民主议事、决策的范围,程序和方法,保证村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治作用,保障村民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积极推进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建立健全村干部任期、离任审计制度和过失责任追究制度,使村干部切实受到教育和约束。发挥好“民主理财日”“民主议政日”等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形式的作用。
(三)加强法制教育,加大普法力度,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
要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农村改革、稳定,发展的实际,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特别要宣传党的关于家庭联产承包,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宣传宪法,农业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宣传农业生产与流通,税费改革,家庭婚姻,计划生育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动员和组织干部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着重培养权利义务一致的法治观念,增强农村干部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法制宣传教育要与公民道德教育相结合,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纳要》,使二者互为促进,提高干部群众法制道德水平。
(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村治保会、调解委员会作用,加强矛盾纠纷调处,积极疏导民事纠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坚决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一般事情不出村,化解不稳定因素。建立健全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体系,加强社会治安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以村委会为中心,设立社会治安联防中队,各村小组相应成立治安巡防队,形成一支由村、组、户联防互防的打、防、控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农民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2、结合本地实际谈谈你对村民委员会选举的看法。
参考课本201页内容,自主发挥。
《农村政策法规》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参考答案
1、政府该如何履行土地管理职责参考 p157—p161页,6项黑体字措施。
第二篇:农村政策法规历年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法(狭义):
答:狭义的农业法,指农业法典,即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对于农业领 尸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农村土地:
答: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3、土地整理
答:是以工程技术手段及相应的政策措施,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的改善,对土地利用方式和占用现状进行调整与治理,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的措施与手段。
4、建设用地
答: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和军事设施用地等用地。
5、开垦土地:
答:是指以垦殖为目的开发土地,即开垦荒地为耕地用于农作物的种植。
6、草原载畜量:
答:是指在一定放牧时期内,一定草原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原生产力及保证家 正常生长发育时,所能容纳放牧家畜的数量。
7、自然资源
答: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自然要素。如土、水、矿物、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阳光、空气等等。
8、消费者:
答:是指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经营者所提供的商品或接受经营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市场主体。
9、人生权:
答:是指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能分离的非财产权利。
10、所有权:
答:是指所有人依法可以对物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11、继承权:
答:是指公民享有的依照法律规定或遗嘱指定而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民事权利。
12、物权:
答:是指权利主体直接管理和支配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13、用益物权:
答:是指权利主体直接管理和支配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14、耕地:
答:是指人们经常进行耕耘并能够种植、生长各种农作物的土地。
15、渔业:
答:是指捕捞、养殖和加工水生经济动植物区的水产品的产业。16.农业
答: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17、代理
答: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18、定金
答:是指当事人一方在合同成立后、履行前,依照约定时间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以作为合同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抵作价款或者收回。19.要约
答:是—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刘方当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20、监护
答:是指为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由具有监护资格的特定的自然人或组织予以监督、保护的制度。
21、遗嘱继承:
答:是指按照被继承人生前所立合法有效遗嘱继承遗产的继承方式。
24、义务教育:
答: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2、民事法律关系:
答:是指民法所调整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包括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3、民事法律行为:
答: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民事主体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
25、村民自治决策权:
答:就是村民会议对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拥有直接决定权
26、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答:是指在满足人口及国民经济发展对耕地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断增长的条件下,耕地数量和质量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
27、农业产业化经营:
答: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他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与连接,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确立农业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将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等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把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联结成为社会化、专业化的规模生产,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产品多次增值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
28、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答: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决策以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
29、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答:是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农业生产设施和其他公共财产为基础,主要以自然村或者行政村为单位设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经济组织。30、农村土地家庭承包
答:是以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产家庭为单位,人人有份的土地承包。
3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答:是指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承包方将其所有的承包经营权的部分或者全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于第三人的行为。
3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包
答:是指承包方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与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成员,由受让方对承包方承担约定的义务,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
33、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
答:是指承包方将全部或者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彻底让渡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该农户与发包方确立新的承包关系,原承包方与发包方在该土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
34、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
答:是指承包方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与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第三人,由第三人作为受让方对承包方承担约定的义务,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
35、土地经营权互换:
答: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种或者各自需要,经过承包方之间自愿 商一致,将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互换。
二、简答题
1、如何减轻农民负担? 答:〈1〉禁止非法收费、罚款、摊派;
〈2〉不得向农民集资和非法在农村进行达标升级、验收活动; 〈3〉不得违法摊派税款及以其他非法方法向农民征税;(4〉不得对农村中小学生非法收费
〈5〉不得侵犯农民在土地征用、占用时的合法利益; 〈6〉不得强制农民接受服务。
2、如何解决农村人地矛盾的问题? 答:(1)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这是我国保护耕地的基本方法。《土地管理法》规定了新增加的土地用途管理制度、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等措施。
(2)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耕地总量不减少,是指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的综合措施,保证我国现有的耕地的总面积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具体办法包括保持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实行省级政府负责制等。
3、节约使用土地的措施有哪些? 答:〈1〉非农业建设要节约使用土地;〈2〉禁止破坏耕地
〈3〉禁止在基本农田上挖搪养鱼和发展果业; 〈4〉制止闲置、荒芜耕地的行为;〈5〉重新利用被占用耕地地表耕作层的土壤。
4、共有的特征。
答:(1)共有的主体是多个公民、法人或其他主体;
(2)共有的客体即共有物是特定的物,它可以是独立物,也可以是集合物;
(3)共有人对共有物按照各自的份额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或者平等地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4)共有不是一种独立的所有权类型,而是一个所有权归几个人享有的权属状态。
5、我国农业税制改革的实施步骤。
答:第一步,取消农业特产税,将原有的农业特产税分并人农业税;逐步减征农业税,五年内取消农业税。
第二步,通过对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的农产品征收增值税的方式,部分转移原来的农业税负担;采取同一规范的进项抵扣办法实现部分转移。
第三步,对农产品加工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6、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答:〈l〉建立农业资源区划和监测制度
〈2〉保护耕地质量
〈3〉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沙化土地 〈4〉保护森林资源。
〈5〉保护草原资源。
〈6〉保护渔业资源
〈7〉保护农业生物物种资源。〈8〉保护农业环境
7、如何理解农业产业化经营?
答: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其他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与连接,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确立农业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将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成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等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把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联接成为社会化、专业化的规模生产,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产品多次增值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8.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内涵是什么? 答:〈1〉统筹城乡生产力布局,提高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2〉统筹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3)统筹城乡就业,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4〉统筹城乡社会事业,提高农村教育、卫生和文化水平〈5〉统筹城乡投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保护力度。
9、义务教育实施的保障措施是什么? 答:(1)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包括全日制小学和普通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初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各种形式简易小学或教学点、盲童学校、聋哑学校、弱智儿童辅读学校、工读学校等。
(2)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设置应有利于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3〉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省级政府制定学校的经费开支定额,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开 主标准、教职工编制标准等。
〈4)义务教育的经费。地方各级政府负责筹措义务教育学校的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5〉义务教育的师资。
10、简述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答:〈1〉鼓励晚婚晚育。
〈2〉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3〉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4〉少数民族地区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 委会制定。
11、《婚姻法》第18条规定,为夫妻一方财产的情形有哪些?
答:(1)一方的婚前财产;
(2)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3)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父或妻一方的财产;(4)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5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12、结婚的禁止条件有哪些?
答:(1)禁止直系血亲结婚。直系血亲范围具有包括父母子女之间,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之间,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
(2)禁止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具体包括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之间,堂兄弟姐妹之间,叔、伯、姑和侄女、侄子,舅、姨和外甥女、外甥。
(3)禁止患有一定疾病的人结婚。
13、村民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答:(1)选举权。具体权利有推选权、提名权、举报权和罢免权。(2)决策权。具体权利有知情权、提议权、决定权。
(3)管理权。具体权利有对管理者的选举权,教育权,服务权。
(4)建章立制权。
(5)监督权。具体权利有村务监督权、查询权、反映权、审议和评议权、批评和建议权
14、村民自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民主原则。民主原则要求:村民在权利上具有平等权;村民自治在范围上具有广泛性;村民自治在参与上具有直接性;村民自治在效力上具有效益性。
(2)自治原则。自治原则体现于:村民自己办理自己的事;村民实现各种自治权利;村民中绝大多数人的自治。
(3)法制原则。一是依法推进,日益完善;二是依法建制,以制治村;三是依法办事,有序运行。
(4)党的领导原则。坚持党的领导,接受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发展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村民自治的,保证农村长治久安。
15、财产所有权的内容?
答:(1)占有权。是指对财产实际控制的权利。占有权分所有人占有和非所有人占有。(2)使用权。是指为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按照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对财产进行有效地利用的权利。
(3)收益权。是指在物上获取经济利益的权利,它是所有权的一种独立权能。(4)处分权。是指对财产依法进行处置的权利。包括事实上的处分(消费)和法律上的处分(转让)
16、财产所有权的概念和内容?
答:(1)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2)财产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17、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
(4)诚实信用原则;(5)公序良俗原则。
18、简述民法保护财产所有权的方式。答:〈1〉请求确认所有权
〈2〉请求返还原物 〈3〉请求排除妨碍 〈4〉请求停止侵害 〈5〉请求恢复原状 〈6〉赔偿损失。
19、简述我国森林、林木、林地的权属及形式?
答:(1)森林、林木、林地的权属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2)森林、林木、林地的权属有三种形式:
一是国家所有权;
二是集体所有权;
三是个人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20、简述森林的种类? 答:〈1〉防护林,是指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术和灌术丛。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以生产竹林为主要目的的竹林。(3〉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 木。
〈4〉薪炭林。是指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术。
〈5〉特种用途林。是指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
21、简述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实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一方面为了保护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为了保障草原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草原法》的规定,应当划分为根据《草原法》的规定,应当划为基本草原实施严格管理的草原有: 〈1〉重要放牧场;(2〉割草地;
(3〉用于畜牧业生产的人工草地、退耕还草地以及改良草地、草种基地; 〈4〉对调节气候、涵养水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具有特殊作用的草原;〈5〉作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草原(6〉草原科研、教学实验基地;
〈7〉国务院规定应当划为基本草原的其他草原。
22、草原权属的形式有哪些? 答:〈1〉国家所有权。《宪法》第9条第一款规定:“草原属于国家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国家所有的草原,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 〈2〉集体所有权。《宪法》规定,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草原,属于集体所有。〈3〉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等对于草原的使用权。《草原法》第10条规定“国家所有的草原,可以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等使用。”
23、草原统一规划应当遵循的原则。
答:(1)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草原的可持续利用;
(2)以现有草原为基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3)保护为主、加强建设、分批改良、合理利用;(4)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
24、我国渔业生产方针是什么?
答: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
25、捕捞权的取得方式有哪两种? 答:〈1〉特许取得。在通常情况下从事捕捞业,须取得有关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特别许可。《渔业法》规定:国家对捕捞业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 〈2〉自由取得。从事娱乐性游钓业以及在尚未养殖、管理的滩涂手工采集零星水产采集业,不需特许即可自由获得捕捞权,只是该渔业权的行使应受政府管理的一定限制。
26、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占垦平衡。任何依法进行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占多少耕地就负责开垦多少耕地,不仅数量相同,还要质量相当。
〈2〉开垦验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开垦耕地计划,监督占用耕地的单位按照计划开垦耕地或按照计划组织开垦耕地,并进行验收。
27、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分别是什么?
答:(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2)农村社会发展目标是“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28、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答:〈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2〉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
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
〈3〉农村社会发展目标: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29、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30、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责? 答:(1)为成员提供生产、产品营销、市场信息、技术、业务培训等多方面的服务。
(2〉发挥协调和自律作用。
(3)代表本行业提出农产品贸易救济措施的申请。
31、农产品行业协会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1〉行业协会是非经营性的社团组织,要进行社团法人登记
〈2〉协会是以某种农产品为纽带组织的,不是综合性的;
〈3〉协会一定要依法成立。
〈4)协会一定是由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愿依法成立的,不是也不应当是官办的。
32、依照《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宣告失踪应当具备什么条件? 答:〈1〉自然人下落不明满2年;
〈2〉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3〉由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宣告。
33、简述我国《民法通则》对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 答:〈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十 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 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34、《农业法》对农业财政投入水平是如何规定的? 答:国家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农业法》关于农业投入的水平是与国家财政收入水平相联系。财政收入可以划分为经常性预算收入和建设性预算收入,为便于对农业财政投入进行监督,《农业法》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35、简述《土地管理法》中征地补偿的内容? 答:〈1〉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标准。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
〈2〉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标准。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
〈3〉征用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征用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规定。
(4)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其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36、目前我国农村卫生工作面临的五大问题?
答:(1)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一些重点传染病、地方病发病率高;
(2)农村卫生投入不足;
(3)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差,高素质人才匮乏;(4)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滞后,机构管理水平低;
(5)农村合作医疗面临许多问题,一些地区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日益突出。
37、农民全家迁入小城镇后承包地应当如何处理? 答:〈1〉精神:《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对进镇落户的农民,可根据本 人意愿,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也允许依法有偿流转。
〈2〉规定:《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6条第2款规定: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按照承包方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权或者允许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38、农村土地承包中如何保护妇女的承包权益? 答:〈1〉《农村土地承包法》在总则第6条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承包中应当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剥夺、侵害妇女应当享 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2〉为保护出嫁、离婚、丧偶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0条规定:必须确保农村出嫁妇女的一份承包地。
妇女结婚的,嫁人方所在地应当优先解决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
妇女离婚或丧偶的,如果仍在原居住地生活,原居住地应当保证该妇女有一份承包地;如 果迁到别处,新居住地应为妇女解决一份承包地。
39、《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答:〈1〉维护农衬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
〈2〉规范和调整土地承包经营关系;〈3〉保障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40、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基本原则?
答:(1)坚持土地的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原则;(2)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的原则;
(3)保护农民承包土地的权利原则。
4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答:(1)耕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
(2)草地的承包期限为30至50年;(3)林地的承包期限为30至70年;
(4)种植特殊林木的林地,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承包期还可以延长。
4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有哪些? 答:〈1〉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
〈2〉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和农业用途
〈3〉流转的期限应当限定在承包期内
〈4〉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
〈5〉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
4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有哪些? 答:〈1〉使用承包地的权利
〈2〉生产经营自主权 〈3〉产品处置权
〈4〉收益权
〈5〉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权
44、土地承包经营权包括哪些具体的权利? 答:(1)使用承包地的权利;(2)生产经营自主权;(3)产品处置权;(4)收益权;
(5)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权。
45、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1)适用敢包地的权利,即实际利用承包地的权利。承包方有权依法适用承包地,在承包地上进行耕作,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2)生产经营自主权。承包方有权在承包地卜依法自主组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自主决定种植什么作物、种植多少作物等,不受其他组织和各人的于涉。
(3)产品处置权。承包方有权自主处置自己生产的产品,出售产品的数量、价格、方式等,发包方不得干涉。
(4)收益权,即获得收益的权利。承包土地上产生的合法收益,包括出售农产品的收入、上地承包经营流转的收益以及其他收益,归承包方所布,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剥夺。(5)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权。
46、家庭承包的特征?
答:(1)承包方是特殊主体。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产。
(2)承包关系期限长。耕地、草地、林地的家庭承包分别为30年、30年至50年、30年至70年的承包期限。
(3)承包经营权具有物权属性。承包经营权的取得方式和经营权的内容均由法律规定;承包方可以直接行使承包经营权并取得收益;承包方享有基于承包经营权的请求权,有权排除他人对其行使承包经营权的干涉。
(4)适用的原则是以公平原则为主。
47、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的特点是什么? 答:(1)承包方是特殊主体
在家庭承包方式中,发包方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是村民自治组织,而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2)承包关系期限长
为了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对耕地、草地、林地的家庭承包分别规定了30年、30年到50年、30年到70年的承包期限。(3)承包经营权具有物权属性
首先,承包经营权的取得方式由法律规定;其次,承包经营权的内容由法律规定;第三,承包方可以直接行使承包经营权并取得收益;第四,承包方享有基于承包经营权的请求权,有权排除他人对其行使承包经营权的干涉,使承包经营权具有了对世权的性质。(4)适用以公平为主的原则。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我国的林业建设方针? 答:我国林业建设的方针是:“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所谓“以营林为基础”,把营林、造林工作作为林业建设的基础,把培育、发展森林资源放在林业建设的首位。
所谓“普遍护林”,是指要提高全社会的护林意识,每一个社会成员要履行保护森林资源的职责。
所谓“大力造林”,在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培育新森林资源,扩大森林面积。所谓“采育结合”,把采伐森林和培育森林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
所谓“永续利用”,在合理利用森林的基础上,通过培育新的森林资源,使森林资源保持平衡及稳定的发展状态,达到能连续不断地满足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须要。
2、试论述物权和债权的区别。
答:(1)物权调整的是财产归属关系,反映静态的财产关系;债权调整的是财产流转关系,反映动态的财产关系。
(2)物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债权的专利主体和义务主体都是特定的。
(3)物权的权利主体无需借助义务主体的行为就可实现其权利,物权是支配权;债权的实现要借助于义务主体的为或不为,债权是请求权。
(4)物权的同一标的物上不能存在多项内容相同且互相抵触的物权;债权的同一标的物可以存在多项内容相同的债权,债权具有相容性。
(5)物权具有追及效力和优先效力;债权原则上不具有追及效力,无优先效力。3.如何改革我国的城乡就业制度? 答:〈1〉尽快实施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制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统一、有序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另一方面大力降低农民的进城门槛。
〈2〉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总量。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行办法就是进行分工分业就业。〈3〉重视农民的非正规就业,引导其向正规就业转化。政府应当努力提供更多的非正规就业部门和岗位,逐步取消歧视性制度规定。
〈4〉扩宽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中的就业渠道。在改革乡镇企业弊端的前提下,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再次创业的突破口,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5〉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一方面要将农村义务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根据农民的意愿、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开展多 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
〈6〉政府要为劳动力提供转移就业的服务。4.论述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 答:〈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人多地少,特别是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少、耕地总体质量差、耕地退化严重、耕地后 备资源匮乏是我国耕地资源的显著特点。人增地减的趋势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 大问题的严峻挑战。因此,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和中华民族生存安危的大事,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各级政府应当依法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 土地的行为。
第一、各级政府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 第三、实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 第四、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第五、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
第六、维护排灌工程设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止土地荒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和污染土地
第七、县、乡政府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
5、《土地管理法》中征地补偿的内容?
答:(1)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标准。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
(2)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标准。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而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则按照被征用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用单位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
(3)征用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征用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规定。
(4)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其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6、《农业法》是从哪些方面保护农民权益的? 答:〈1〉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使用权。稳定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
〈2〉减轻农民负担。采取禁止非法收费、罚款、摊派,不得向农民集资和非法在农村进行达 标、升级、验收等制度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
〈3〉农村公共事务管理中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农业法》从筹资筹劳和村务公开两个方面进行了规定。
〈4〉农民在出售产品和购买生产资料时的利益保护。《农业法》规定,农产品收购单位在收购农产品时,不得压级压价,不得在支付的价款中扣缴任何费用。
〈5〉农民权益的行政保护。
〈6〉对农民权益受损时的行政和司法援助。7.政府在土地管理方面的责任是什么? 答:〈1〉各级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 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必须采取措施,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耕地总量减少的,由国务院责令在规定期限内组织开垦与所减少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
〈3〉实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 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4〉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 耕地的80%以上。
〈5〉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6〉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维护排灌工程设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止土地荒漠化等。
〈7〉县、乡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等综合整治。
8、试评述我国渔业资源增殖保护的主要措施? 答:〈1〉禁止性行为的规定。禁止性行为的规定主要有,禁止破环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 对渔获物中幼鱼比例的限制;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内销售非法捕捞的渔获物等。
〈2〉确立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制度。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制度有益于水生动植物种群的繁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强调水生野生动植物的重点保护。〈4〉渔业资源环境的保护。
9、如何正确认识农业法与农业政策的关系? 答: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 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 动。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 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政策的法律化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任何法治国家的法律基本特征之一。法律是提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法律的本质特征。而统治阶级的意志,在上升为 法律规范之前,就是表现为权力内容的政策。
在法律与政策的关系上,一是党的政策指导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党的政策决定法 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方向,法律是根据党的政策制定的,是党的政策的定型化、条文化、具体化。二是由于法律是一种国家意志,具有普遍约束力,党的政策体现为法律后,就具有国家意 志的属性,以权利和义务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各种组织和全体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三 是由于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的属性,这就使党的政策的实施,不仅可以得到党的纪律保证,而 且还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证。四是法律具有稳定性,党和国家的政策表现为法律,可以保持相 对的稳定。
无论是从依法治国的主体来看,还是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来看,农业法制建设 在国家法制建设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行依法治国,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党 中央的领导下,将党的政策主张,通过立法形式上升为法律,使党的主张与人民的意志以法律 的形式统一起来。农业法的修订就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是这方面立法实践的一个典型。
10、试述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内涵。答:〈1〉统筹城乡生产力布局,提高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内容是促进生产力在城乡地域空间上的合理分布、组合和 配置。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和政府调控经济的管理职能,建立一种全新的机 制,开通城乡生产要素市场。
〈2〉统筹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一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二要适应城市产业升级的大趋势,主动接受城市产业转移, 实现梯次发展。三要围绕农民生产生活和农产品流通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3〉统筹城乡就业,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把农民就业问题的着眼点从局限于农村内部转移到放眼城乡全局,实行城乡统筹,把转移 渠道从局限于乡镇企业拓宽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相结合;把转移方式从局限于就近改移改变到 就近转移与跨越城乡、跨越省际相结合的道路;把转移领域扩大到产业转移与区域并重上来, 走多渠道、多途径的路子。
〈4〉统筹城乡社会事业,提高农村教育、卫生和文化水平。
各级财政都要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的投入。进一步理顺农村义务教育 管理体制,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5〉统筹城乡投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保护力度。
一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变城市倾斜为农 村倾斜。二是深化农衬金融改革,增加对农业和农材的信贷支持。三是改进农业补贴方式,改 暗补为明补,变补流通环节为补生产环节,逐步建立农民收人直接补贴制度。11.如何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答:(1)老年农民的养老问题。
解决养老问题,一方面应当由农民家庭本身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靠自身的经济力量来解决一部分。另一方面国家作为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承担者,应当担负起解决养老问题的绝大部分责任。
(2)农村医疗问题。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卫生筹资的重要渠道,它是否健全,将会影响到农村居民的健康保障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农村医疗保障体制,首先要继续走合作化的医疗保健道路。合作医疗保险组织应该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其次应当加强初级卫生保健制度建设。第三应当加强相关配套制度建设。配套制度的建设,一方面包括与农村医疗保健相关的法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包括对医疗工作人员的配套服务建设,再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地区,进行医疗制度改革的探索,引进保险机制。(3)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
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工程和最低纲领;是对传统农村社会救济制度进行制度创新的迫切要求;是维护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权利,是避免农村产生两极分化的有效途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以省为主体,中央财政给予一定的支持。各省可以设立不同的保证线,发达地区可以高—些,贫困地区可以低一些。具体标准要参照当地居民维持最低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支出来确定。
12、义务教育实施的保障措施是什么?
答:〈1〉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包括全日制小学和普通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初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各种形式简易小学或教学点、盲童学校、聋哑学校、弱智儿童辅读学校、工读学校等。
〈2〉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设置应有利于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3〉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制订类学校的经费开支定额,学生人均的公用经费开支标准、教职工编制标准和校舍建设、图书资料、仪器设备配置等标准
〈4〉义务教育的经费。地方各级政府负责筹措义务教育学校的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
〈5〉义务教育的师资。实施义务教育,必须建设一支质量合格、结构合理并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13、如何解决农村教育的发展问题?
答:(1)在国家宏观教育政策中突出农村教育的地位。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应当正视农村教育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难题,有针对性地突出农村教育的地位。(2)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运用财政转移支付的功能使我国的公共教育投资向农村倾斜。
(3)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重视农村教育的质量。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生的师生比,增加农村儿童接受教育的机会。(4)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重视农村成人教育。
(5)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降低其对农村教育的负面影响。
第三篇:农村政策法规作业答案
农村政策法规作业(一)
一、你是如何认识《农业法》及其基本原则的?
农业法和农业的概念:
农业法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业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包括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地方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布的规范农业经济主体行为和调控农业经济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狭义的农业法则仅是农业法典,即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对于农业领域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在本章中,我们主要研究狭义的农业法中的有关问题。
按照农业法的规定: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农业法的基本原则:、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的原则。
1993 年农业法就规定了“保障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的立法宗旨,并确立了“国家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2002 年修订的农业法在 1993 年农业法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规定以“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为立法宗旨,同时规定“国家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
长期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整个农村基本政策的核心内容。而农村土地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制度,则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以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为核心,保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2002 年全国人大专门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法》。
在农村以公有制为主体,主要表现在,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实行农民集体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耕地的 90% 以上是农民集体所有的。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在农村主要是坚持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绝不允许土地私有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是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绝不是私有化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要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小城镇建设为契机,在坚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维护农户的市场经营主体地位,放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3、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
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基本含义是:第一,他们可以依法充分地行使自己的财产权和其他各项权利,满足自己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需要。第二,当他们的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有权通过行政的或者司法的救济手段,获得国家的保护。第三,任何侵害他们权利的违法行为人,都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科教兴农的原则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也明确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实行农科教结合,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注重人才培养,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根本途径。在农业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逐年下降不可逆转的情况下,要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走农业、科技、教育相结合的道路,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针的目标是: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发
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能源,以满足逐年增长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七个方案领域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管理;加强食物安全和预警系统;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和生产要素组合;提高农业投入和农业综合生产力;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可持续性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乡镇企业和建设农村乡镇中心。
二、见教材P12~P13,1——8
三、简单介绍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决策以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有关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规定是农业法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农业法第五条规定,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四、我国目前农产品流通存在那些问题?
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流通信息不畅,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大。市场调节的关键是全面、准确、快捷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络系统。近年来,农业部加快推进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全国的大中型商业企业普遍实现了联网或建立了企业网站,但这些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系统对于农产品流通来说还存在信息不集中、农民和商户用不上、信息质量低等问题,从而导致我国农产品流通只能接受市场的自发性调节。二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滞后,功能作用难以有效发挥。我国农产品流通已形成以批发市场为枢纽的流通体制,目前全国有农产品批发市场4500多家,但这些批发市场大部分是在农产品供求追求数量扩张阶段建立的,已远不能适应现在供求质量提高新阶段的需要。三是流通的农产品质量偏低,食用安全缺少保证。
五、你认为我国目前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完备吗?你有何建议?
根据《农业法》的规定,我国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加强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农业法》对国家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做了明确规定,并要求加强对用于农业的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监督管理和审计监督。2、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除国家财政投入外,通过信贷资金、其他社会资金和外资对农业进行支持,鼓励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增加农业投入。、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要加强农村信用制度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金融支持。、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要逐步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鼓励开展商业性农业保险,扶持互助农业保险。、在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相衔接的前提下,明确了促进农产品出口的扶持措施。、鼓励和支持开展农业信息服务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7、扶持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贸易,采取措施保持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之间的合理比价。、做好防灾、抗灾和救灾工作。、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
应该说我国目前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是比较完备的,问题是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能把各项措施认认真真的落实到实处。
农村政策法规作业(二)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条对耕地、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分别作了不同的规定。耕地的承包期限为 30 年,草地的承包期限为 30 年至 50 年,林地的承包期限为 30 年至 70 年,种植特殊林木的林地,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承包期还可以延长。作出这种区分,主要是考虑不同性质土地的投资收益期限差别较大。
二、见教材P44~P54自行组织整理。
三、见教材P67~P72自行组织整理。
四、按照《森林法》,森林是如何划分的?
按照《森林法》第四条的规定,森林具体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五类。、防护林,是指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按照本条第一项的规定,防护林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护岸林、护路林以及农田防护林、牧场防护林。2、用材林,是指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上用材林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4、薪炭林,是指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特种用途林,是指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
五、草原利用的主要制度有哪些?、草畜平衡制度
草原载畜量是指在一定放牧时期内,一定草原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原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时,所能容纳放牧家畜的数量。一般来说,草原的载畜量是根据草原的面积、牧草产量和家畜日采食量来核定的。根据适宜载畜量和实际饲养量之差,可以得出草畜是否平衡的结论。
落实草畜平衡制度,一方面要通过采取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牲畜舍饲圈养、提高牲畜出栏率等措施,减轻天然草原的放牧压力,逐步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人工草地、饲草饲料基地建设,不断增加饲草供应量,并通过改良牲畜品种、优化畜群结构、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等措施,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牧民的增收。概括来讲,就是应当从增草增畜、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入手,从根本上扭转超载过牧的局面,最终实现草畜平衡。
另外,《草原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对割草场和野生草种基地应当规定合理的割草期、采种期以及留茬高度和采割强度,实行轮割轮采。这也是为了实现草畜平衡而采取的一个措施。、建设征用使用草原和临时占用草原
因建设征用集体所有的草原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交纳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另外,因建设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还应交纳草原植被恢复费。草原植被恢复费是一种资源补偿性质的费用,国家将采取 “ 取之于草用之于草 ” 的原则,利用所收取的草原植被恢复费,用于恢复草原植被。草原植被恢复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和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临时占用草原是指因建设项目施工、地质勘察以及部队演习等需要,如地质普查、勘探石油、兴建地上线路、铺设地下管线、各种工程项目施工堆料、拉运物资通道等占用草原二年以内,既不需要改变草原用途,也不改变草原所有权和使用权。根据《草原法》第四十条的规定,需要临时占用草原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临时占用草原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并不得在临时占用的草原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占用期满,用地单位必须恢复草原植被并及时退还。
农村政策法规作业(三)
基层农村民主法制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抓好基层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开展好民主法制示范村的创建活动,2007年3月至5月,我们组织了司法、派出所、政府办工作人员组成调查组,先后三次深入到者太乡三卡村进行实
地调查,通过采取座谈、走访等方式,初步了解了该村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现状及特点
三卡村位于者太乡西北部,地处云南、广西、贵州三省五县(广南、丘北、师宗、西林、兴义)交界处,辖20个村小组(三卡,落角、大湾)等,共769户,总人口3794人,居住着汉、壮、苗、彝四种民族,农民收入主要依靠饲养牛、猪、家禽和种植水稻,包谷、生姜、桐果等,2004人均纯收入为548元。该村地处边僻,交通闭塞、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较低,法制观众淡薄,生活还比较困难。2004年至今一直被列为重点扶贫村。该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一)基层政权组织机构健全。该村有村党总支和村委会,两委组织都经民主选举产生,村两委班子分别由党总支书记、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各5人组成,班子工作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二)建立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各岗位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设有简易的村务公开栏,通过该窗口栏目基本能做到不定期在向村民公布村务、财务收支及计划生育工作等情况。
(三)村干部和群众在强烈渴望上级给予项目扶贫的同时,更希望能知法懂法用法和依法治理,渴求社会治安状况好转,社会稳定、安居乐业。在调查和座谈的过程中,从干部和群众的语言中流露出了因不懂法而在日常生活和生产经常过程中经常吃亏甚至在不知不觉中造成违法犯罪,遇到纠纷不知如何打官司等不懂依法维权的苦处。因此,村民在渴求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更迫切希望法律知识在农村得到普及。
(四)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农副产品价格不断上升,群众收入也随之提高,但是由于该村地处三省五县交界处,地理位置特殊,外地往来人员较多,加之长期以来很少开展综合治理工作,社会治安较为混乱,治安、刑事案件时有发生,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村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迫切要求建立一个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网络,各村村民小组建立一支巡防队伍,让群众加入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去,保一方平安,为脱贫致富奔小康营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主制度尚未健全,村民自治氛围没有形成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该村的村民大会只在每届村委会换届时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也很少召开,村民参政议政、民主决策和议事程序不规范。干群之间缺乏经常性沟通交流,群众缺乏知情权,同时,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村委会虽然建立了村民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村民议事制度等规章制度,但还不够系统和规范,并且,现有的规章制度也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另外,该村无依法治村规划,《村规民约》中一些规定也流于形式,如《村规民约》规定:村民对自家饲养的牲畜看守不力损害其他农户庄稼,每损毁一株,赔偿人民币2元,但在实际操作上却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村务公开制度不健全、及时,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相差甚远。
(二)村民法律意识低,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依维权
村委会没有成立普法领导组织,普法工作尚未纳入班子的议事日程,无农民普法学校,未建立学法“中心户”、“培养知法懂法明白人,学法用法新户主”制度,村民只是单纯地通过日常身边发生的一些案例和电视里播放的节目一知半解地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因此,经常出现因不懂法而发生一些不应发生的事,如该村岩畔村小组一姓王农户家耕牛被盗,其私自调查认为是邻村的杨某所为,就邀约其亲戚朋友将杨某强制押到其家里,非法逼供,控制杨某人身自由并与对方写下保证书互相承诺,结果造成了违法犯罪事实。又如,安马小组一农户在经济来往中别人赊欠物款时未立依据,至使资金多年无法回收,欲用法律手段解决又因无效有依据,缺乏法律依据,眼看自己的血汗钱难以收回,该农户心急如焚,欲哭无泪。
三、主要体会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和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推进我国民主政治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证农民当家作主,增强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提高农村依法治理水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三卡村民主法制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今后工作中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完善村级民主法制建设领导机构
1、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健全民主法制建设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充分发挥作用;
2、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列入工作目标,做到与各项工作、项目同时布署、同时规划、同时实施;
3、乡党委、政府领导在各项工作实行挂钩联系、责任分工时要把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工作纳入其中,做好指导工作;
4、在考核村委会各项工作指标的同时,也要对民主法制建设情况进行考核,督促该项工作的落实。
(二)认真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要建立《村党总支议事规则》、《村民议事制度》、《村民自治章程》、《村两委干部带头学法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规章制度》,健全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等自治组织,正确处理相互关系。村委会要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在乡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廉洁奉公,热心为村民服务,增强党的观念,自觉接受村党组织的领导和群众监督,凡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事项,尤其是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都要依法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逐步规范村级重大事务民主议事、决策的范围,程序和方法,保证村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治作用,保障村民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积极推进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建立健全村干部任期、离任审计制度和过失责任追究制度,使村干部切实受到教育和约束。发挥好“民主理财日”“民主议政日”等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形式的作用。
(三)加强法制教育,加大普法力度,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
要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农村改革、稳定,发展的实际,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特别要宣传党的关于家庭联产承包,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宣传宪法,农业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宣传农业生产与流通,税费改革,家庭婚姻,计划生育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动员和组织干部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着重培养权利义务一致的法治观念,增强农村干部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法制宣传教育要与公民道德教育相结合,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纳要》,使二者互为促进,提高干部群众法制道德水平。
(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村治保会、调解委员会作用,加强矛盾纠纷调处,积极疏导民事纠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坚决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一般事情不出村,化解不稳定因素。建立健全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体系,加强社会治安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以村委会为中心,设立社会治安联防中队,各村小组相应成立治安巡防队,形成一支由村、组、户联防互防的打、防、控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农民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第四篇:农村政策法规试题及答案(定稿)
农村政策法规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狭义的农业法,指农业法典,即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对于农业领 尸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 莲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3.草原载畜量,是指在一定放牧时期内,一定草原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原生产力及保证家 正常生长发育时,所能容纳放牧家畜的数量。(4)共有不是一种独立的所有权类型,6、义务教育实施的保障措施是什么?
答:(1)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包括全日制小学和普通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初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各种形式简易小学或教学点、盲童学校、聋哑学校、弱智儿童辅读学校、工读学校等。
(2)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设置应有利于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2分〉。
〈3〉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省级政府制定学校的经费开支定额,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开 主标准、教职工编制标准等。〈2分〉 4.人身权,是指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能分离的非财产权利。
5.开垦土地,是指以垦殖为目的开发土地,即开垦荒地为耕地用于农作物的种植。
6.农 业 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决策以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
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
7.土 地 承包经营权转让,是指承包方将全部或者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彻底让渡给其他从
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该农户与发包方确立新的承包关系,原承包方与发包方在该土地上 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
8.耕 地,是指人们经常进行耕耘并能够种植、生长各种农作物的土地。
9.民 事 法律关系,是指民法所调整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包括财产关系和人 身关系。
10.消 费 者,是指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经营者所提供的商品或接受经营者所提供 的服务的市场主体。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1、如何减轻农民负担?
(1)禁止非法收费、罚款、摊派;
(2)不得向农民集资和非法在农村进行达标升级、验收活动; 〈3〉不得违法摊派税款及以其他非法方法向农民征税;(4〉不得对农村中小学生非法收费
〈5〉不得侵犯农民在土地征用、占用时的合法利益;(6〉不得强制农民接受服务。
2、如何解决农村人地矛盾的问题?
答:(1)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这是我国保护耕地的基本方法。《土地管理法》规定了新增加的土地用途管理制度、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等措施。(4分)
(2)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耕地总量不减少,是指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的综合措施,保证我国现有的耕地的总面积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具体办法包括保持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实行省级政府负责制等。
3、简述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答:实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一方面为了保护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为了保障草原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1分)
根据《草原法》的规定,应当划分为根据《草原法》的规定,应当划为基本草原实施严格管理的草原有: 〈1〉重要放牧场;〈1分〉(2〉割草地;〈1分〉
(3〉用于畜牧业生产的人工草地、退耕还草地以及改良草地、草种基地;(1分〉
〈4〉对调节气候、涵养水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具有特殊作用的草原;〈1分〉
〈5〉作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草原(1分〉(6〉草原科研、教学实验基地;〈1分〉
〈7〉国务院规定应当划为基本草原的其他草原。(1分〉 4.捕捞权的取得方式有哪两种?
(1)特许取得。在通常情况下从事捕捞业,须取得有关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特别许可。《渔业法》规定:国家对捕捞业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4分〉
(2〉自由取得。从事娱乐性游钓业以及在尚未养殖、管理的滩涂手工采集零星水产采集业,不需特许即可自由获得捕捞权,只是该渔业权的行使应受政府管理的一定限制。〈4分〉
5、简述共有的特征。
答:(1)共有的主体是多个公民、法人或其他主体;(2分)(2)共有的客体即共有物是特定的物,它可以是独立物,也可以是集合物;(2分)
(3)共有人对共有物按照各自得份额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或者平等地享有权利、承担义务;(2分)
〈4)义务教育的经费。地方各级政府负责筹措义务教育学校的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1分〉(5〉义务教育的师资。〈I分)
7.农 业 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1)农 村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3 分)
(2)农 业 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人和
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3分)
<3)农 村 社会发展目标: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 代化。<2分)21 1 9
8.农 产 品行业协会有哪些主要特点?
<1)行 业 协会是非经营性的社团组织,要进行社团法人登记;(2分)
<2)协 会 是以某种农产品为纽带组织的,不是综合性的;(2分)(3)协 会 一定要依法成立。<2分)
<4)协 会 一定是由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愿依法成立的,不是也不应当是官办的。<2分)
9.农 民 全家迁人小城镇后承包地应当如何处理?
(1)精 神 :《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对进镇落户的农民,可根据本
人意愿,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也允许依法有偿流转。<3分)(2)规 定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6条第2款规定:承包方全家迁人小城镇落户的,应当按 照承包方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权或者允许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5分)
10.简 述 我国森林、林木、林地的权属及形式。(1)森 林、林木、林地的权属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2分)(2)森 林、林木、林地的权属有三种形式:一是国家所有权(2分);二是集体所有权(2分);
三是个人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2分)。11.城 乡 统筹发展战略的内涵是什么?
·(1)统 筹 城乡生产力布局,提高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2分)(2)统 筹 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2分)(3)统 筹 城乡就业,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分)(4)统 筹 城乡社会事业,提高农村教育、卫生和文化水平;<1分)(5)统 筹 城乡投人,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保护力度。(1分)6.依 照 《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宣告失踪应当具备什么条件?
(1)自 然 人下落不明满2年;(3分)
<2)利 害 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3分)<3)由 人 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宣告。<2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如何理解我国的林业建设方针?
我国林业建设的方针是:”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1分〉 所谓”以营林为基础“,把营林、造林工作作为林业建设的基础,把培育、发展森林资源放在 林业建设的首位。(3分〉
所请”普遍护林“,是指要提高全社会的护林意识,每一个社会成员要履行保护森林资源的 职责。(3分〉
所谓”大力造林“,在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培育新森林资源,扩大森林面积。(3 分〉
所谓”采育结合“,把采伐森林和培育森林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3分〉
所谓”永续利用“,在合理利用森林的基础上,通过培育新的森林资源,使森林资源保持平衡及稳定的发展状态,达到能连续不断地满足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须要。〈3分〉 2.试论述物权和债权的区别。(l〉物权调整的是财产归属关系,反映静态的财产关系;债权调整的是财产流转关系,反映动态的财产关系。(4分)
(2〉物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债权的专利主体和义务主体都是特定的。〈3分)
〈3)物权的权利主体无需借助义务主体的行为就可实现其权利,物权是支配权;债权的实现要借助于义务主体的为或不为,债权是请求权。〈3分〉
〈4)物权的同一标的物上不能存在多项内容相同且互相抵触的物权;债权的同一标的物可 以存在多项内容相同的债权,债权具有相容性。(3分〉
〈5〉物权具有追及效力和优先效力;债权原则上不具有追及效力,无优先效力。〈3分〉
1.如 何 改革我国的城乡就业制度?
(1)尽 快 实施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制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统一、有序的劳动
力就业市场,另一方面大力降低农民的进城门槛。(3分)21 20
(2)扩 大 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总量。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行办法就是进行分工分业就业。<3 分)
(3)重 视 农民的非正规就业,引导其向正规就业转化。政府应当努力提供更多的非正规就
业部门和岗位,逐步取消歧视性制度规定。(3分)
(4)扩 宽 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中的就业渠道。在改革乡镇企业弊端的前提
下,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再次创业的突破口,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3 分)<5)努 力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一方面要将农村
义务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根据农民的意愿、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开展多 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2分)
<6)政 府 要为劳动力提供转移就业的服务。(2分)2.论 述 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
(1)十 分 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人多地少,特别是
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少、耕地总体质量差、耕地退化严重、耕地后
备资源匾乏是我国耕地资源的显著特点。人增地减的趋势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
大问题的严峻挑战。因此,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
家发展全局和中华民族生存安危的大事,是我国的基本国策。(7分)
(2)各 级 政府应当依法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 土地的行为。<2分)
第 一,各 级政府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分)
第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1分)
第 三,实 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1分)第 四,实 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1分)
第 五,非 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1分)
第 六,维 护排灌工程设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止土地荒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和污染 土地;(1分)
第七,县、乡政府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综合整 治,提高耕地质量。<1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农 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 服务。
2。土 地 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指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承包方将其所向有的承包经
营权的部分或者全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与第三人的行为。3.耕 地,是指人们经常进行耕耘并能够种植、生长各种农作物的土地。
4.要 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 接受的意思表示。
5.义 务 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 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不 断 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
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
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10分)2.(1)适 用承包地的权利,即实际利用承包地的权利。承包方有权依法适用承包地,在承
包地上进行耕作,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生产经营活动。(2分)(2)生 产 经营自主权。承包方有权在承包地上依法自主组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自主决定
种植什么作物、种植多少作物等,不受其他组织和各人的干涉。(2分)(3)产 品 处置权。承包方有权自主处置自己生产的产品,出售产品的数量、价格、方式等,发包方不得干涉。(2分)
(4)收 益 权,即获得收益的权利。承包土地上产生的合法收益,包括出售农产品的收入、土地
承包经营流转的收益以及其他收益,归承包方所有,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剥夺。(2分)
(劝 土 地 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权。<2分)
3.(1)改 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草原的可持续利用;(3分)23 56(2)以 现 有草原为基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3分)(3)保 护 为主,加强建设,分批改良,合理利用;(2分)(4)生 态 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2分)4.(1)一 方的婚前财产;(2分)
(2)一 方 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2分)
(3)遗 嘱 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父或妻一方的财产;(2分)(4)一 方 专用的生活用品;(2分)(5 其 他 应当归一方的财产。(2分)
5.(1)民 主原则。具体内容包括村民权利平等、自治范围广泛、自治参与直接、自治效力有 效益。(3分)<2)自 治 原则。内容包括自己办自己的事、各种自治权利的实现、绝大多数人自治。(2分)
(3)法 制 原则。依法推进、依法建制、依法办事。(3分)(4)党 的 领导原则。(2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十 五 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
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
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3分)
政 策 的 法律化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任何法治国家的法律基本特征之一。
法律是提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法律的本质特征。而统治阶级的意志,在上升为
法律规范之前,就是表现为权力内容的政策。(2分)
在 法律 与 政策的关系上,一是党的政策指导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党的政策决定法
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方向,法律是根据党的政策制定的,是党的政策的定型化、条文化、具体
化。二是由于法律是一种国家意志,具有普遍约束力,党的政策体现为法律后,就具有国家意
志的属性,以权利和义务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各种组织和全体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三
是由于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的属性,这就使党的政策的实施,不仅可以得到党的纪律保证,而
且还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证。四是法律具有稳定性,党和国家的政策表现为法律,可以保持相 23 5 7
对的稳定。cs分,每小点2分)
无论 是 从 依法治国的主体来看,还是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来看,农业法制建设
在国家法制建设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行依法治国,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依法行
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党
中央的领导下,将党的政策主张,通过立法形式上升为法律,使党的主张与人民的意志以法律的形式统一起来。农业法的修订就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是这方面立法实践的一个典 型。(2分)
2.(1)老 年农民的养老问题。解决养老问题,一方面应当由农民家庭本身和农村集体经济
组织依靠自身的经济力量来解决一部分。另一方面国家作为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承担者,应
当担负起解决养老问题的绝大部分责任。(4分)<2)农 村 医疗问题。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农
村卫生筹资的重要渠道,它是否健全,将会影响到农村居民的健康保障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建
设农村医疗保障体制,首先要继续走合作化的医疗保健道路。合作医疗保险组织应该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其次应当加强初级卫生保健制度建设。第三应当加强相关配套制度建
设。配套制度的建设,一方面包括与农村医疗保健相关的法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包括对医疗
工作人员的配套服务建设,再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地区,进行医疗制度改革的探索,引进保险 机制。<5分)
(3)农 村 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健全和完善农村
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工程和最低纲领;是对传统农村社会救济制度进行制度创新的迫切要求;
是维护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权利,是避免农村产生两极分化的有效途径。农村居民最低
生活保障制度,应以省为主体,中央财政给予一定的支持。各省可以设立不同的保证线,发达
地区可以高一些,贫困地区可以低一些。具体标准要参照当地居民维持最低生活所需要的基 本支出确定。(6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农 村 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 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2.耕 地,是指人们经常进行耕耘并能够种植、生长各种农作物的土地。
3.渔 业,是指捕捞、养殖和加工水生经济动植物区的水产品的产业。
4.所 有 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可以对物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5.继 承 权,是指公民享有的依照法律规定或遗嘱指定而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民事权利。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8分)1.农 业 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是不 断 解 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
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人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
动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2.土 地 承包经营权的内容有哪些?(1)使 用 承包地的权利(2分)(2)生 产 经营自主权(2分)(3)产 品 处置权(2分)(4)收 益 权(1分)
(5)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权(1分)2122
3.《农 村土地承包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1)维 护 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3分)<2)规 范 和调整土地承包经营关系;(3分)
(3)保 障 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分)4.草 原 权属的形式有哪些?
(1)国 家 所有权。《宪法》第9条第一款规定:“草原属于国家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
有的除外。国家所有的草原,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3分)(2)集 体 所有权。《宪法》规定,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草原,属于集体所有。(3分)(3)全 民 所有制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等对于草原的使用权。《草原法》第10条规定:“国家
所有的草原,可以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等使用。”<2分)
5.简 述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1)鼓 励 晚婚晚育。(2分)
(2)提 倡 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2分)
(3)符 合 法律、法规规定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2分)
(4)少 数 民族地区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 委会制定。(2分)
6.我 国 农业税制改革的实施步骤。
第 一 步,取消农业特产税,将原有的农业特产税分并人农业税;逐步减征农业税,五年内取 消农业税。(3分)
第 二 步,通过对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的农产品征收增值税的方式,“部分转移”原来的农业
税负担;采取同一规范的进项抵扣办法实现“部分转移”。(3分)第 三步,对农产品加工实行消费型增值税。(2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试 评 述我国渔业资源增殖保护的主要措施。(1)禁 止 性行为的规定。禁止性行为的规定主要有,禁止破环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21 2 3
对渔获物中幼鱼比例的限制;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内销售非法捕捞的渔获物等。(5分)
(2)确立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制度。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制度有益于水生动植物种群的繁衍
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5分)
(3)强调水生野生动植物的重点保护。(3分)(4)渔业资源环境的保护。(3分)2.如 何 改革我国的城乡就业制度?(1)尽 快 实施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制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统一、有序的劳动
力就业市场,另一方面大力降低农民的进城门槛。(3分)(2)扩 大 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总量。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行办法就是进行分工分业就业。(3 分)(3)重 视 农民的非正规就业,引导其向正规就业转化。政府应当努力提供更多的非正规就
业部门和岗位,逐步取消歧视性制度规定。(3分)
(4)扩 宽 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中的就业渠道。在改革乡镇企业弊端的前提
下,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再次创业的突破口,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3 分)(5)努 力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一方面要将农村
义务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根据农民的意愿、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开展多 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2分)
(6)政 府 要为劳动力提供转移就业的服务。(2分)2124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农 村 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 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2.耕 地,是指人们经常进行耕耘并能够种植、生长各种农作物的土地。
3.渔 业,是指捕捞、养殖和加工水生经济动植物区的水产品的产业。
4.所 有 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可以对物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5.继 承 权,是指公民享有的依照法律规定或遗嘱指定而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民事权利。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8分)1.农 业 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是不 断 解 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
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人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
动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2.土 地 承包经营权的内容有哪些?(1)使 用 承包地的权利(2分)(2)生 产 经营自主权(2分)(3)产 品 处置权(2分)(4)收 益 权(1分)
(5)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权(1分)2122
3.《农 村土地承包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1)维 护 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3分)<2)规 范 和调整土地承包经营关系;(3分)
(3)保 障 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分)4.草 原 权属的形式有哪些?
(1)国 家 所有权。《宪法》第9条第一款规定:“草原属于国家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
有的除外。国家所有的草原,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3分)
(2)集 体 所有权。《宪法》规定,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草原,属于集体所有。(3分)(3)全 民 所有制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等对于草原的使用权。《草原法》第10条规定:“国家
所有的草原,可以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等使用。”<2分)
5.简 述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1)鼓 励 晚婚晚育。(2分)
(2)提 倡 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2分)
(3)符 合 法律、法规规定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2分)
(4)少 数 民族地区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分)
1.《 农 业 法》对农业财政投人水平是如何规定的?
国家 逐 步 提高农业投人的总体水平。《农业法》关于农业投人的水平是与国家财政收人水平相联系的。财政收人可以划分为经常性预算收入和建设性预算收人,为便于对农业财政投
人进行监督,《农业法》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人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 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2.农 村 土地承包中如何保护妇女的承包权益‘!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 委会制定。(2分)
6.我 国 农业税制改革的实施步骤。
第 一 步,取消农业特产税,将原有的农业特产税分并人农业税;逐步减征农业税,五年内取 消农业税。(3分)
第 二 步,通过对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的农产品征收增值税的方式,“部分转移”原来的农业
税负担;采取同一规范的进项抵扣办法实现“部分转移”。(3分)第 三步,对农产品加工实行消费型增值税。(2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试 评 述我国渔业资源增殖保护的主要措施。(1)禁 止 性行为的规定。禁止性行为的规定主要有,禁止破环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
对渔获物中幼鱼比例的限制;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内销售非法捕捞的渔获物等。(5分)
(2)确立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制度。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制度有益于水生动植物种群的繁衍
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5分)
(3)强调水生野生动植物的重点保护。(3分)(4)渔业资源环境的保护。(3分)2.如 何 改革我国的城乡就业制度?(1)尽 快 实施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制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统一、有序的劳动
力就业市场,另一方面大力降低农民的进城门槛。(3分)(2)扩 大 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总量。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行办法就是进行分工分业就业。(3 分)(3)重 视 农民的非正规就业,引导其向正规就业转化。政府应当努力提供更多的非正规就
业部门和岗位,逐步取消歧视性制度规定。(3分)
(4)扩 宽 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中的就业渠道。在改革乡镇企业弊端的前提
下,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再次创业的突破口,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3 分)(5)努 力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一方面要将农村
义务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根据农民的意愿、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开展多 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2分)
(6)政 府 要为劳动力提供转移就业的服务。(2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农 业 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农民专
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其他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与连接,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确立农业主导产
业和主导产品,将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成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
种养加、产供销、贸工业等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把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联结成为社会化、专业
化的规模生产,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在更大
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产品多次增殖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
2、土 地 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承包方将其所享有的承包经营
权的部分或者全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于第三人的行为。
3.物 权,是指权利主体直接管理和支配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4.遗 嘱 继承,是指按照被继承人生前所立合法有效遗嘱继承遗产的继承方式。
5,义 务 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
(1> 《农 村 土地承包法》在总则第6条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妇女与男子享有
平等的权利。承包中应当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剥夺、侵害妇女应当享 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3分)
(2)为 保 护出嫁、离婚、丧偶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0条规定:必须
确保农村出嫁妇女的一份承包地。(3分)
妇 女 结 婚的,嫁人方所在地应当优先解决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1分)
妇女 离 婚 或丧偶的,如果仍在原居住地生活,原居住地应当保证该妇女有一份承包地;如
果迁到别处,新居住地应为妇女解决一份承包地。(1分)3.节 约 使用土地的措施有哪些?
(1)非 农 业建设要节约使用土地;(2分)<2)禁 止 破坏耕地;(2分)
(3)禁 止 在基本农田上挖塘养鱼和发展果业;(2分)(4)制 止 闲置、荒芜耕地的行为;(1分)
(5)重 新 利用被占用耕地地表耕作层的土壤。(1分)4。简 述 森林的种类。(1)防 护 林,是指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2分)(2)用 材 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以生产竹林为主要目的的竹林。(2分)
(3)经 济 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 木。(2分)
(4)薪炭林。是指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1分)
(5)特种用途林。是指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1分)
5.简 述 我国《民法通则》对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1)完 全 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十
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人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3 分)20 60
(2)限 制 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
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3分)(3)无 民 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2 分)
6.简 述 《土地管理法》中征地补偿的内容。
(1)征 用 耕地的土地补偿费标准。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 产值的六至十倍。(2分)(2)征 用 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标准。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 算。(2分)
(3)征 用 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征用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
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规定。(2 分)(4)地 上 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其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2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 农 业 法》是从哪些方面保护农民权益的?(1)保 护 农民对承包土地的使用权。稳定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
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4分)
(2)减 轻 农民负担。采取禁止非法收费、罚款、摊派,不得向农民集资和非法在农村进行达
标、升级、验收等制度增加农民收人,减轻农民负担。C4分)(3)农 村 公共事务管理中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农业法》从筹资筹劳和村务公开两个方面 进行了规定。(2分)
(4)农 因 在出售产品和购买生产资料时的利益保护。《农业法》规定,农产品收购单位在收
购农产品时,不得压级压价,不得在支付的价款中扣缴任何费用。(2分)
}J)农民权益的行政保护。(2分)
(6)对农民权益受损时的行政和司法援助。}}分)2061
2.政 府 在土地管理方面的责任是什么?
(1)各 级 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
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分)
(2)各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必须采取措施,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耕地总 量减少的,由国务院责令在规定期限内组织开垦与所减少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3 分)
(3)实 行 耕地占用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2分)
(4)实 行 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 耕地的80%以上。<2分)
(5)非 农 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 得占用好地。(2分)
(6)各 级 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维护排灌工程设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止土地荒漠化等。(2 分)(7)县、乡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等综合整 治。<2分)
第五篇:农村政策法规复习题附答案
1、农业法:广义的农业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包括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地方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布的规范农业经济主体行为和调控农业经济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按照农业法的规定: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3、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即“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
4、农村社会发展目标: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5、政策的法律化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任何法治国家的法律基本特征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将党的政策主张,通过立法形式上升为法律,使党的主张与人民的意志以法律的形式统一起来。农业法的修订就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是这方面立法实践的一个典型。农业法的多数条文,我们都可以在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文件中找到直接的依据。农业法的贯彻实施,必将有利于实现由主要靠政策指导农业,进一步向依靠政策和法律共同指导农业发展的转变,实现以行政手段管理农业,进一步向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管理农业的现代农业管理方式的转变。
6、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概念和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基本组织制度。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决策以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有关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规定是农业法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7、二轮承包和承包期三十年不变。
作为农村的基本经营体制,必须长期实行。而要坚持这个经营体制,就必须要赋予农民足够长的土地承包期,更要在承包期内确保承包关系的稳定。这里我就不展开论述了,我想广大学员比我的体会可能会更深刻。
8、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活动原则:
第一,加入自愿、退出自由。第二,民主管理。第三,盈余返还。
9、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
(1)为成员提供生产、产品营销、市场信息、技术、业务培训等多方面的服务。
(2)发挥协调和自律作用。(3)代表本行业提出农产品贸易救济措施的申请。
10、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其他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与连接,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确立农业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将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成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等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把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联结成为社会化、专业化的规模生产,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产品多次增值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
11、《农业法》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种植业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调整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防沙治沙工程,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加速营造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和薪炭林;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加快发展畜牧业,推广圈养和舍饲,改良畜禽品种,积极发展饲料工业和畜禽产品加工业;渔业生产应当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调整捕捞结构,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远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业。
12、农业法对国家农业财政投入水平的规定。《农业法》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13、如何减轻农民负担:
(1)禁止非法收费、罚款、摊派。(2)不得向农民集资和非法在农村进行达标、升级、验收活动。(3)不得违法摊派税款及以其他非法方法向农民征税。(4)不得对农村中小学生非法收费。(5)不得侵犯农民在土地征用、占用时的合法利益。(6)不得强制农民接受服务。
14、农村土地的概念《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15、家庭承包的特点:承包方是特殊主体;承包关系期限长;承包经营权具有物权属性;适用的原则不同。
16、承包方的权利 :使用承包地的权利、生产经营自主权、产品处置权、收益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权、承包方的其他法定权利。
17、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条对耕地、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分别作了不同的规定。耕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草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至50年,林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至70年,种植特殊林木的林地,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承包期还可以延长。作出这种区分,主要是考虑不同性质土地的投资收益期限差别较大。
18、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概念和形式。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承包方将其所享有的承包经营权的部分或者全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于第三人的行为。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形式可以是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
19、土地权利登记制度的类型:登记要件主义;地券交付主义,又称托伦斯登记;登记对抗主义。
20、其他方式承包的流转与家庭承包流转之间的区别:没有转包的流转方式、增加规定了抵押的流转方式、入股的方式可以更多。
21、自然资源包括哪些门类 :主要包括土地、水、气候、生物和矿产资源等五大门类。
按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性质为标准,可以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恒定性资源三大类。
22、耕地的概念:是指人们经常进行耕耘并能够种植、生长各种农作物的土地。
23、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是指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及当地人口和耕地资源状况,将质量好、产量高、生产潜力大且集中连片的耕地划为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一种耕地保护制度。
24、土地开发:是指人们通过劳力、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将土地由自然资源改造为经济资源。
25、开垦土地:是指以垦殖为目的开发土地,即开垦荒地为耕地用于农作物的种植。开垦土地是土地开发的一种具体行为。
26、占垦平衡:是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的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27、森林、林木、林地的权属:按照《森林法》第三条的规定,森林、林木、林地的权属有三种形式,即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个人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
28、森林的种类:按照《森林法》第四条的规定,森林具体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五类。
29、我国林业建设的方针:“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具体内容大家看教材。
30、草原的权属形式: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等对于草原的使用权。
31、草畜平衡制度
草原载畜量是指在一定放牧时期内,一定草原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原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时,所能容纳放牧家畜的数量。
落实草畜平衡制度,一方面要通过采取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牲畜舍饲圈养、提高牲畜出栏率等措施,减轻天然草原的放牧压力,逐步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人工草地、饲草饲料基地建设,不断增加饲草供应量,并通过改良牲畜品种、优化畜群结构、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等措施,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牧民的增收。概括来讲,就是应当从增草增畜、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入手,从根本上扭转超载过牧的局面,最终实现草畜平衡。
32、渔业 :是捕捞、养殖和加工水生经济动植物区的水产品的产业。
33、我国的渔业生产方针:《渔业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
34、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保护:保护渔业资源,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任务。《渔业法》第四章的有关规定,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1、禁止性行为的规定。
2、确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制度。水产种质资源是渔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渔业法》第二十九条的有关规定,有益于水生动植物种群的繁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强调水生野生动植物的重点保护。
4、渔业资源环境的保护
35、种子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规定:“本法所称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
36、实行种子生产许可证制度定义:就是指生产商品种子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持有有关种子管理机构核发的《种子生产许可证》,按照指定的作物种类、产地和规模生产。
37、种子生产许可证的领取条件:(1)具有繁殖种子的隔离和培育条件;(2)具有无检疫性病虫害的种子生产地点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采种林;(3)具有与种子生产相适应的资金和生产、检疫设施。(4)具有相应的专业种子生产和检验技术人员。(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38、假种子:是以非种子冒充种子或者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他种品种种子的;种子种类、品种、产地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的。劣种子:是指第一,质量低于国家规定的种用标准的;第二,质量低于标签标注指标的;第三,因变质不能作种子使用的;第四,杂草种子的比率超过规定的;第五,带有国家规定检疫对象的有害生物的。
39、种子生产经营概念:种子经营指生产出来的种子通过各种渠道到达使用者手中的全过程。
40、《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的领取条件
《种子法》和《许可证管理办法》,按照经营种子的类别、经营项目就《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领取的条件进行了规定。
申请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如下条件:
1、具有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2、具有能够满足检验需要的检验室,仪器达到一般种子质量检验机构的标准,有2名以上经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种子检验人员;
3、有成套的种子加工设备和1名以上种子加工技术人员。
申请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以外的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如下条件:
1、具有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2、有能够满足检验需要的检验室和必要的检验仪器,有1名以上经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种子检验人员。
实行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向农业部申请种子经营许可证种子公司,应当具备如下条件:
1、具有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2、有育种机构及相应的育种条件;
3、自有品种的种子销售量占总经营量的50%以上;
4、有稳定的种子繁育基地;
5、有加工成套设备;
6、检验仪器设备符合部级种子检验机构的标准,有5名以上经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种子检验人员;
7、有相对稳定的销售网络。
申请从事种子进出口业务的种子经营许可证,除具备相应条件外,其注册资本应达到1000万元以上。
41、种子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知晓权、自由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请求赔偿的权利。
42、植物新品种权授予的实质条件:即授予新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条件。
43、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表现形式:体制的二元性、经济的二元性、社会的二元性。
44、就业制度的改革的措施 :第一,要尽快实施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制度。第二,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总量。第三,重视农民的非正规就业,引导其向正规就业转化。第四,扩宽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中的就业渠道。第五,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第六,政府要为劳动力提供转移就业服务。
45、税收政策:第一步,取消农业特产税,将原有的农业特产税并入农业税;逐步减征农业税,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第二步,通过对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的农产品征收增值税的方式,“部分转移”原来的农业税负担。第三步,对农业品加工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46、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民法的调整对象:
1、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2、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47、物权是权利主体直接管理和支配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物权的特征:(1)物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而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2)物权的内容是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斥他人干涉。(3)物权的标的是特定物。(4)物权具有追及效力和优先效力。
48、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它是物权中最完整、最充分的权利。
49、债权的概念和特征: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在债的关系中,享有权利的人为债权人,负有债务的人为债务人。债权就是在债的关系中,债权人请求债务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债权与物权相比,债权具有以下特征:
1、债权调整的是财产流转关系,即反映动态的财产关系。物权调整的是财产归属关系,即反映静态的财产关系。
2、债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都是特定的,即债权是相对权,权利主体只能向特定的义务主体主张权利。而物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即物权是绝对权。
3、债权的权利主体必须借助义务主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而实现其权利,即债权是请求权。而物权的权利主体无需借助义务主体的行为就可实现其权利,即物权是支配权。
4、债权的同一标的上可以存在多项内容相同的债权,即债权具有相容性。而物权的同一标的物上不能存在多项内容相同的且互相抵触的物权。
5、债权的同一个标的存在数个债权时,他们的效力平等。而物权同一个物上存在多个物权时,各个物权的效力有先后之分,即物权具有优先性。
6、当债权和物权并存时,物权优先于债权。
50、人身权,是指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能分离的非财产权利。种类:人身权分人格权和身份权两类。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又包括生命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和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身份权又包括配偶权、亲权、亲属权、荣誉权。
51、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52、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53、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的基本特征(1)法人是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2)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或者经费;(3)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4)法人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活动。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①依法成立;②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③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④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同时产生、同时终止,两种能力在范围上一致。法人的行为能力通常由法人机关或者法人机关委托的代理人来实现。
54、相邻关系:是指两个以上互相毗邻的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动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因行使权利的延伸或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民法通则》 列举了相邻关系的几种主要情况:
(1)相邻一方因施工临时占用它方使用的土地,占用的一方如未按照双方约定的范围、用途和期限使用的,应当责令其及时清理现场,排除妨碍,恢复原状,赔偿损失;(2)一方擅自堵截或者独占自然流水,影响它方正常生活、生产的,他方有权请求排除妨碍;造成他方损失的,应负赔偿责任;(3)相邻一方必须使用另一方的土地排水的,应当予以准许;但应在必要的限度内使用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排水,如仍造成损失的,由受益人合理补偿。相邻一方可以采取其合理措施排水而未采取,向他方土地排水毁损或者可能毁损他方财产,他方要求致害人停止损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的,应当予以支持;(4)一方必须在相邻一方使用的土地上通行的,应当予以准许;因此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适当赔偿;(5)对于一方所有的或者使用的建筑物范围内历史形成的必经通道,所有人或者使用人不得堵塞。因堵塞影响他方生产、生活,他方要求排除妨碍或者恢复原状的,应当予以支持。但有条件另开通道的,也可以另开通道。(6)处理相邻房屋滴水纠纷的,对有过错依一方造成他方损害的,应当责令排除妨碍、赔偿损失;(7)相邻一方在自己使用的土地上挖水沟、水池、地窖等或者种植的竹木根枝伸延,危及另一方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应当分别情况,责令其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55、合同:是债的最主要的发生根据,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双方民事法律行为。
56、债的担保形式有五种,分别是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
57、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婚姻自由原则、一夫一妻制原则、男女平等原则、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原则、计划生育原则。
58、结婚的必备条件:(1)男女双方完全自愿(2)必须达到法定结婚年龄(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结婚的禁止条件:《婚姻法》第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
(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离婚的条件:婚姻法规定,诉讼离婚的法定条件是男女双方的感情确已破裂。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应当从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和有无和好的可能等方面综合考虑。《婚姻法》第32条第3款列举出导致夫妻感情破裂而离婚的几种具体情况:“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59、夫妻的财产关系可以选择法定夫妻财产制或约定夫妻财产制。夫妻可以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依照《婚姻法》第十七、十八条的规定处理财产归属。《婚姻法》第17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
(二)生产、经营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赠与所得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由平等的处理权。”第18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2、夫妻双方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3、夫妻双方有互相继承遗产的权利。
60、法定继承:是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范围、继承先后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等内容的一种继承方式。特征:(1)继承人范围法定。(2)继承人的继承顺序法定。(3)遗产分配原则法定。
61、遗嘱继承是指按照被继承人生前所立合法有效遗嘱继承遗产的继承方式。
遗赠,是指公民通过遗嘱方式将其遗产的一部分或全部与死后赠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个人的一种法律制度。
62、遗产的范围;“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1公民的收入;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7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63、公司是依照公司法组建并登记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合伙企业是指依照《合伙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盈利性组织。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税法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规定的有关调整国家在筹集财政资金方面形成的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承诺,是受约人做出的同意要约以成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工资是指企业、事业、机关、团体、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按照职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各种劳动报酬。
64、消费者是指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经营者所提供的商品或接受经营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市场主体。消费者的权利包括:保障安全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获得赔偿权、依法结社权、知识获取权、维护尊严权、监督批评权。
65、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土地管理法》第三条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一)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二)各级政府应当依法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66、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条件和要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指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用于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原有的建设用地和经批准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的农用地。
67、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具有以下的性质和特征:义务教育的全民性、义务教育的义务性、义务教育的免费性、义务教育的强迫性、义务教育的公共性、义务教育的基础性。
68、《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种类 :警告、罚款和拘留。
69、农村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晚婚晚育”,“晚婚”是指在法定年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婚龄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的基础上,男女青年超过法定结婚年龄3年以上初次结婚为晚婚;“晚育”就是适当地推迟婚后初育的年龄,即已婚公民达到晚婚年龄后初次生育子女的为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是指为有效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国家提倡小家庭规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夫妻”,含义为男女通过合法的婚姻组成的配偶,也就是说公民应当依法结婚后再生育子女。
关于第一款第二句,“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这是授权性规定,即本法规定国家基本生育政策,各地在此原则指导下,可以依据本地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实际情况以及人口发展状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关于第二款,“少数民族地区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依据各少数民族人口自然发展的实际情况,遵循中央对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政策的精神,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及全社会整体的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目标来考虑,制定较为灵活多样的少数民族生育政策。
70、村民自治的基本特征:村民自治的参与性特征、村民自治的自治性特征、村民自治的直接性特征、村民自治的时代性特征。
71、村民自治的基本原则:民主原则、自治原则、法制原则、党的领导原则。
72、村民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即村民的自治权利有明确规定,主要包括:选举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建制权。1.选举权:推选权、提名权、举报权、罢免权。2.决策权:知情权、提议权、决定权。3.管理权:村民管理权充分体现在选举权、决策权、监督权和建制权诸方面,这里主要讨论管理权的三个方面对管理者的选举权、)教育权、服务权、调解权。4建章立制权5.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