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艺术团改革(五篇)

时间:2019-05-13 22:28: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艺术团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艺术团改革》。

第一篇:重庆艺术团改革

重庆“一团一策”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本报重庆8月3日电(记者崔佳)盛夏的山城,暑热难耐。重庆演艺集团总裁张乐却顾不上休假避暑,忙着组织公司的演出团队加紧排练。“8月中旬上海世博会‘重庆演出周’有我们的曲艺和杂技节目,9月我们还要推出一台大型文艺晚会《红岩三叠》。”张乐说,尽管很忙很累,但大家心情愉快,“两年之内我们有信心成为重庆一流、西部知名的演艺企业!”演艺集团发展壮大,是重庆市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果的一个例证。作为全国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地区,重庆市认真贯彻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坚定不移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重庆在探索创新中不断优化改革方案,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重庆市有歌舞团、川剧院、歌剧院(交响乐团)、杂技艺术团、曲艺团、越剧团、京剧团、话剧团等8家市级文艺院团。如何从本地实际出发,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加快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重庆市提出了“一团一策”分类实施组建演艺集团等改革方案,并不断细化完善。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改办主任樊伟介绍,最终确定的改革方案包括四种类型:一是通过整合资源推进改革,将重庆杂技艺术团、重庆市曲艺团、重庆市越剧团3家院团与重庆市演出管理处(公司)全部资产合并,整合各类艺术资源和市场要素,组建成立了重庆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实施4家单位转企改制;二是依托文化旅游资源推进改革,将重庆市京剧团、重庆市话剧团人财物整体划入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依托文化旅游,深化剧团资源与红色资源的整合,实施转企改制;三是加快转企院团的公司制改革,重点是推动重庆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改进经营方式,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艺术创作和生产机制;四是深化事业体制院团的机制改革,重庆市川剧院、重庆市歌剧院(交响乐团)暂时保留事业体制,实行企业化经营,在面向市场、面向群众中增强活力、改进服务。

重庆在投入保障中不断完善配套政策,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政策保障是关键。为平稳推进改革进程,重庆市委、市政府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措施,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在社会保障、人员分流安置、财政投入、资源配置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改革配套政策,有效地解决了“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为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提供了政策保障。按照“老人老政策、新人新办法”的原则,转制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按有关规定移交其他机构管理,离退休待遇政策和经费渠道不变;转企后新进人员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一律参加企业养老保险;完善人员分流安置政策。针对文艺院团普遍存在的底子薄、包袱重、市场发展能力弱等问题,重庆市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力度,真正实现了财政投入“不减反增”。每个院团转制时,市财政一次性给予400万元改革配套经费,用于解决院团改制遗留问题和添置必要的演出设备,保障院团的后续发展。重庆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在活力焕发中日趋显现改革成果。“2005年,我们全年演出收入仅270万元,到2009年全年演出收入达1050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也从2005年的1.6万元,增加到了现在的3.4万元。”谈起转制前后的变化,重庆市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欣深有感触。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说,改革让重庆市国有文艺院团发展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面向市场谋发展、服务群众求效益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增强,艺术生产力得到解放,演艺领域焕发创新活力。重庆市话剧团、重庆市京剧团以转企改制为契机,紧紧依托红色资源,加大艺术创作力度,启动了话剧《红岩歌声》、《辛亥大都督》,京剧《金锁记》等一批剧目的二度创排。其中,展演剧《红岩风》目前已在重庆公演了10场,受到广泛好评。

第二篇:重庆户籍改革

重庆户籍改革:推动重大理论创新

2010年8月15日,重庆在全国率先全面启动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并计划在2011年实现300万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到2020年新增城镇居民1000万,城镇化率由现在的29%提高到60%改革目标。尽管是一个单项改革,但却触及到我国社会一系列深层问题。随着重庆户籍改革方案的完善,不仅一些改革难题逐渐被破解,而且也推动了改革中重大理论的创新

消灭城乡差别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无论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还是实现更加宏伟的和谐社会目标,都必须以消除我国社会二元结构为前提。说我国社会二元结构支撑了城乡两种完全不同的保障福利体系,那终究还是表象。我国社会二元结构,在本质上维系的是一个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农产品非市场定价的、保证城镇居民基本生活和粮食安全与稳定的社会目标。社会二元结构,是我国农民贫困的制度根源,在社会进入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时候,必须坚决拆除。但是,如果来得太猛,让农产品一下子完全实现市场定价,完全消除劳动投入到工业,与投入到农业之间的巨大差距,这不仅不可能,还必然危及普通城镇居民基本生活,影响社会稳定。重庆户籍制度改革,其一是将户籍改革与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同时纳入城镇化过程这样一种渐进方式,通过放开城镇户口和不断增加城镇人口、减少农业人口,最终实现农民占有的农业资源和经济收益成倍增加;其二是通过农民转市民的过程,运用土地市场机制,积极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其三是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和投入力度,逐渐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最终通过劳动力在城镇与乡村之间的自然选择和流动实现城乡一体化。总之,不打破城乡户籍分割壁垒,不撤销社会二元结构,就不可能实现我国农业由非市场模式向市场模式之间的转变;不完成农业向市场化机制与模式的转变,不仅无法在理论上解释“刘易斯拐点”在我国产生的可能性,而且,更不能最终建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能够消除城乡差别,使农民致富的制度体制与机制。从这一角度讲,重庆户籍改革,已经为我们描述了一条解决我国“三农”最深层次社会问题的理论与现实路径。

避免城镇化过程中的城市“贫民窟”现象

重庆户籍改革,1000万农民转市民,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新的城市贫民群体,产生“城市病”。特别在我国城乡长期分割、经济差距悬殊、城镇就业矛盾突出、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有限的社会背景下,这一问题会变得更加突出。重庆户籍改革,坚持科学发展观,一方面,通过深思熟虑,以农民工为户籍改革和城镇化的突破口,将那些已经在城市生活多年,经过市场证明具有城镇就业竞争能力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培训新生代农民工,清理与废止对农民工带有不平等和歧视性的政策制度,进一步涵养农民工,使农民转为市民的城镇化过程,变为他们不断提升和获得城市生活与竞争能力的过程。按照这样的思路推动的户籍制度改革,就能够有效地避免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

怎样看待农民手里的土地权利

户籍制度改革,首先涉及的理论问题,就是农民的承包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林地使用权等三项保障性权利与城镇保障待遇取得的关系问题。即人们形象比喻的:农民变市民,放弃与保障相关的三项土地权利,同时获得城镇居民在住房、养老、医疗、教育、就业、社会救济等六个方面的权利。就是社会上常说的脱去三件“衣服”,再穿上六件“衣服”。二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这涉及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即农民以生存保障为基础无偿取得的承包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林地使用权,是否真正属于农民。如果按照农民取得权利时的社会保障理念,因为土地是农民的生存需要,因此才无偿地提供给农民,现在你变为市民了,所有的生存需要都由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给覆盖了,如果再不交出土地,不就重复享受了吗?这就不公平。一些学者之所以坚持享受城镇保障待遇必须同时放弃农村土地权利的观点,其逻辑基础也在于此。这虽然从理论上讲并没有错,但它却是过去社会二元结构的逻辑。改革开放之前的我国社会二元结构,农村集体土地的确是严格按照农民生存保障价值目标进行的制度设计,并奉行着“需要就是权利”的社会保障制度理念和平等原则,集体成员一出生就享有保障性权利,譬如当年的基本口粮,一旦去世或不再是集体成员就丧失权利。这种价值目标的制度,在当时土地作为农民唯一生存依赖的社会环境下,可以说是最好的制度设计。而现在改革开放已经历30多年,城乡分割已被打破,农民生存依赖的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效率价值观念已成为社会主导,原有集体土地制度的生存保障价值目标与现行社会需要的农村土地制度效率价值目标已形成尖锐矛盾,二者不可能兼顾。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理论怪圈,就在于:当强调农民生存保障时,就会拿老制度理念与规则说事,当强调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时,又拿市场经济理念与规则说事。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制度逻辑,用其中的任何一种制度逻辑去评价另一项制度,都只能得出一个错误结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等党和国家关于农村土地制度的现行政策与原则,表明我国实际上已经选择了农村土地制度的效率价值目标,放弃了过去制度的生存保障价值目标。农民手里的三项土地使用权,不仅已经在最近一轮土地承包时,固化给

了现在拥有土地的农民,而且通过《物权法》形成了农民长期稳定的私权。农村集体土地,不再肩负对农民直接的生存保障社会功能,这已经是一个事实,并非理论。2005年我们在制订《重庆市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时,经调查统计的重庆新增无地农民已经超过400万,那时重庆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才仅仅过了8年,即便现在又增加了更多的新增无地农民,也并没有出现农民生存社会问题。可以预见:在现有制度下,新增无地农民比例还会逐年提高,最终必然形成种地农民并非最初土地承包人的现实。这一事实,既说明我国构建农村土地市场效率法律制度机制的社会条件已经完全成熟,也证明党和国家稳定农民土地权利关系,明晰农民土地用益物权的政策与立法判断准确。这就是我们现在正在运行的制度逻辑。按照这样的制度逻辑,重庆户籍改革明确规定:农民转市民享受城镇居民保障待遇和城镇居民应有权利,是没有附加条件的,是不与放弃农村土地权利挂钩的。农民在农村的土地使用权,早已在法律上固化成了一项独立的财产权,怎么处置,什么时候处置,均由农民自己决定。那种将农民变市民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权利与放弃农村土地财产权利挂钩的观点,不仅是以一个已经过时的制度规则在评价现在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制度,而且事实上也是对重庆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误读。因为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社会可以无视那些考大学出来现在已经身为处长或者大学教师的人仍然拥有承包地,却不能容忍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多了一项保障性权利呢?这本来是一个长期未能讨论清楚的深层次理论问题,重庆的户籍改革,不仅在理论上把它说清楚了,而且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将这一理论用于了户籍改革的社会实践。农民土地用益物权独立地位得以真正确立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涉及的另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就是农民手中的承包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林地使用权等土地物权的独立法律地位问题。按照《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的规定,这些土地使用权都是独立的物权。但在我国特有的土地公有制背景下,它们的独立性始终难以完全实现。因为在传统民法的土地所有权理论中,上述三项权利是由所有权派生的,它没有处分权,所有权人随时可以控制和制约它。受这种根深蒂固理论的影响,才在譬如国家征收农民承包土地时,承包土地使用权人始终没有独立的谈判地位和独立签订土地补偿协议的主体资格。户籍制度改革,当农民转市民,想通过土地市场处置自己的土地财产权时,是否还要经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同意?土地使用权人能否以自己的名义独立签订合同?处置宅基地使用权或者承包土地使用权获得的收益是否可以完全归农民个人等等,都是需要在理论上说清楚的重大问题。重庆户籍改革,将农民手里的承包土地使用权等土地财产权,完全作为一项独立私权,交由农民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自由处置,所获收益归农民所有。

可以说,这是对《物权法》确立的承包土地使用权等独立物权的最彻底、最完全的体现和实践。这种改革实践,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非私法性的本质认识,而且也首次确立了解决集体土地所有权与承包土地、宅基地、林地使用权相互关系的理论基础。

破解城市化用地与耕地保护难题

城市化过程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这个阶段的城市用地扩张,是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因此,在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背景下,满足城镇化过程的城市用地基本需要,与耕地保护形成了尖锐的矛盾。重庆户籍制度改革,计划到2020年实现1000万农民有序、稳定地融入城镇,在重庆农民人均占有宅基地达250多平方米情况下,仅此一项释放出来的存量建设用地,其价值和意义就不容低估。这些建设用地,无论是用于复垦耕地,还是用于城市发展需要,其本质都是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因此,户籍改革与城镇化过程,也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土地潜能发掘的过程。

户籍制度改革,是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一个方面,因此,重庆在对存量土地盘活整治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了与农村土地交易所和地票交易改革相统一综合措施,不仅开创了一条“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有效路径,而且还建立了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的城郊农村土地资源性利益与边远农村土地利益调节共享机制。

第三篇:重庆户籍改革调查报告

重庆户籍改革调查报告

概况

从2010年8月开始,作为中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庆市以解决农民工城镇户口为突破口,开始全面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力争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这被认为是中国大城市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藩篱为目标,有组织地向农民敞开胸怀,使农民能够没有顾虑地带着足够财富和尊严进城。户籍改革目标

2010―2011年,重点推进有条件的农民工及新生代转为城镇居民,解决户籍历史遗留问题,力争新增城镇居民300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由目前的29%上升到37%,实现转户人口在主城、区县城、三级城镇体系的合理布局。

2012―2020年,通过系统的制度设计,建立完善土地、住房、社保、就业、教育、卫生支撑保障机制,进一步放宽城镇入户条件,力争每年转移80万―90万人,到2020年新增城镇居民700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提升至60%,主城区集聚城镇居民1000万人,区县城集聚城镇居民600万人,小城镇集聚城镇居民300万人,形成合理流动、权益公平、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体系。

转户条件

按照宽严有度、分级承接原则,适度放宽主城区、进一步放开区县城、全面放开乡镇落户条件,积极引导本市籍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落户,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居民整户转为城镇居民。

(一)主城区。

1. 本市籍农村居民在主城区务工经商5年以上,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申请在合法稳定住所迁移入户。

2. 本市籍农村居民购买商品住房,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迁移入户。

3. 本市籍农村居民投资兴办实业,3年累计纳税10万元或1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在合法稳定住所迁移入户。

(二)远郊31个区县城。

1. 本市籍农村居民在远郊31个区县城务工经商3年以上,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申请在合法稳定住所迁移入户。

2. 本市籍农村居民购买商品住房,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迁移入户。

3. 本市籍农村居民投资兴办实业,3年累计纳税5万元或1年纳税2万元以上的,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在合法稳定住所迁移入户。

(三)其他乡镇。

本市籍农村居民本着自愿原则,可就近就地转为城镇居民。

(四)其他规定。

1. 本市籍农村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夫妻投靠、年老父母投靠子女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可迁移入户。

2. 城镇年老父母身边无子女,其本市籍农村子女可投靠迁移入户。

3. 本市籍优秀农民工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不受居住时间限制。

转户好处

(一)转户居民退出承包地,可以按照本轮土地承包期内剩余年限和同类

土地的平均流转收益标准得到相应补偿。

(二)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房的,将获得3笔补偿资金。一是参照同时

期区县(自治县)征地政策对农村住房及其构附着物给予的一次性

补偿。二是参照地票价款政策给予的一次性宅基地使用权补偿。三

是参照地票价款政策给予的一次性购房补助。

(三)在住房方面,可申请公租房居住,条件成熟时,还可以登记为购买。

同时,鼓励转户居民购买普通商品房,符合条件的可纳入廉租住房

保障。

(四)在养老方面,可参加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到年龄后可领取每月至少500元养老金。

(五)在医疗方面,可自愿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享受相应医疗保障。

(六)在教育方面,转户居民子女可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就读城市学校,享受与现有城镇学生的同等待遇。

(七)在就业方面,劳动年龄段的转户居民可以享受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

培训,自主创业可以享受城镇创业扶持政策,就业困难人员还可以

享受“一对一”的就业帮扶,以及公益性岗位的托底安置政策。

(八)在社会救助方面,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可按规定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进展情况

2010年7月28日,重庆户籍制度改革正式启动。

2010年8月15日,重庆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启动,首日超过10万人咨询。2010年8月24日,重庆已有3.42万余名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整户转户7213户,平均每天转户1426人。

2010年8月31日,重庆已办理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4.47万余人,整户转移9528户,平均每天转户约1445人。

2010年9月7日,重庆共有5.8万农民转为城镇居民。重庆市户改办统计数据显示,户籍改革实施以来,共转户5.8万余人,整户转移1.3万余户,平均每天转户1542人。

2010年9月11日,重庆转户农民66654人,平均每天转户2300名左右。其中,转到主城区接近1.5万人,占22.1%;转到区县城的接近1.9万人,占28.5%;转到镇的3.3万人,占49.5%。

2010年9月18日,全市统筹城乡农转城150618人,其中整户转移22403户,平均每天转户3074人。转入主城九区的有35590人,占23.6%;转入远郊31区县城的有36569人,占24.4%;转入其他乡镇的有78459人,占52%。9月13日,市户改办通报农转城的数据为6万人。两组数据对比显示,从9月14日至9月18日的5天时间里,共有9万人农转城。

2010年10月11日重庆市户改办昨天通报了全市“农转城”户籍制度改革最新进展情况,截至昨日(10日)下午5时,全市已转户30.8万余人,整户转户5.6万余户,平均每天转户5506人。

2010年10月23日全市共办理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410373人,整户转移82326户,其中10月17日至23日办理农村居民转户51736人,整户转移11546户。平均每天办理农转城7391人。

2010年10月25日,全市共有42.8万人从转为城市户口。

2010年11月4日。全市共有52万人从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

2010年11月25日,全市已有82万农民工转户入城。说,现在重庆每个派出所都在紧张地进行转户工作,每天有1万人进城。按这个速度,预计年底有超过100万农民工能转户进城。

2010年12月9日,市户改办通报,全市累计办理“农转城”居民突破100万人大关,其中整户转移23万余户,平均每天转户8600余人。

2011年1月9日,据重庆两会报道目前已吸引145万名农民自愿转户,重庆户籍制度改革自去年8月15日启动以来,农民转户总量加速上升,尤其是去年11月中旬以来,日均转户达到1.5万多人,单日转户人数最高超过2万人。

2011年2月9日,该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转城人数达1616802人,整户转移达408892户,平均每天转户9083人。

2011年4月20日,全市农转城1805480人,平均每天转户7251人,完成第一阶段转户目标的53.4%,基本实现改革预期。

2011年4月30日,重庆全市共有1914173名农村人口在户籍改革中转为城镇居民,日均7391人。其中,农民工及新生代群体转户88.9万人,占46.4%,另有39.3%约74.8万人转户为农民工带动父母、子女转户,及自愿就近就地转户的农村居民。

2011年8月17日电,重庆从去年8月15日启动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以来,已累计有223万农民转户进城,户籍城镇化率从改革之初的29.2%上升至35.4%。户籍制度改革实施一年来,重庆平均每天有6116名农民自愿转户进城,农民整户转移达到57.4万户。

2011年10月,重庆开始在全国率先进行户籍制度改革,一年多来,这个西部直辖市已有260多万农民主动转户进城,这其中主要的转户人群是农民工及其家属。

2011年12月2日,重庆綦江县三角镇农民胡本华从重庆市副市长童小平手中接过城镇居民户口簿,将户籍转入北部新区。胡本华成为重庆从去年8月启动户改以来,第300万名自愿转户进城的“新市民”。

2011年12月22日,从去年8月开始,我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大规模的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入户条件,为农村人转户进城大开方便之门。一年多过去,全市“农转城”转户人数超过310万人,平均每天6299名农村居民转户当上城里人。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8.6个百分点,达到37.8%。

调查结果

总的来讲,户籍制度改革开局不错,虽然难度很大,但是总体进行顺利,整体局势较好。转户人口无论从年龄段、区域分布和产业布局来看,和之前设想的大体一致。这是城市化进程中非常好的一次组织和调动。这充分说明这项改革是有群众基础的,是符合城市发展要求。这项制度能够逐渐实现农村城市化。

户籍改革制度实践的意义

当前,现在户籍制度已经不适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进户籍改革制度势在必行。

一、有利于维护农名工的合法权益,惠及民生。户籍差异影响了社会公平。推进户籍改革制度,赋予有条件的农名工城镇居民身份,有利于实现同工同权,是农名工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待遇。

二、有利于促进城市人口聚集,加快城镇化建设。

三、有利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四、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盘活城乡资源。

五、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力提升,繁荣农村经济。

户籍改革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把改革风险降到最低。

二、进一步改革公共财政体制为改革提供支撑。

三、进一步为改革营造宽容的条件。

总结

户籍改革制度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系统工程,重庆虽然刚刚起步,但是赢得的群众的支持,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更加注重加大宣传力度,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要一更加宽广的包容心,多做正面宣传,共同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良好的氛围。

第四篇: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章程.doc.deflate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大学生艺术团(以下简称艺术团)以促进高校艺术素质教育、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为己任,坚持专业性提高和群众性普及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将培养艺术人才、营造艺术氛围、创作艺术精品有机结合。

第二条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由若干团队(舞蹈队、合唱队、曲艺队、礼仪队四个分队,办公室、剧务部两个职能部门)组成。

第三条 大学生艺术团的宗旨是:大力建设校园精神文明,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倡导高雅艺术,全面提高我院学生的人文素质。

第四条 大学生艺术团的基本任务是:积极开展各类有组织、有意义、有层次的文化艺术活动,选拔优秀学员,通过学院组织的各种形式提高学员的文化艺术品位,进而带动全院整体文化层次。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五条 艺术团是在院团委直接领导下的一个集美育教育、素质培养和艺术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组织。

第六条 艺术团组织机构设置:

(一)聘请相关的艺术指导;

(二)设艺术团团长;

学生文化艺术修养,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为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打造学院品牌,提升学院的声誉。

第九条 大学生艺术团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各个分队、职能部门具体工作: 1.舞蹈队

工作简介: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艺术团舞蹈队是艺术团中的重要分队之一,主要承接学校大型晚会的演出,并且代表学校参加各类市级比赛和演出。舞蹈队平时坚持每周一次的定时训练,加强队员的基本功底。舞蹈队每学期至少排演1个大型的群舞,以及多个不同类型的舞蹈,并根据需要编排伴舞,以满足学校各种比赛及晚会的需要。同时,根据学校其他社团或者机构的要求,排演节目。2.合唱队

工作简介:合唱队,作为大学生校艺术团的分队之一。对内,合唱队配合艺术团其他分队,组织参与校内各项演出。对外,合唱队代表学校参与各级举办的比赛与演出。3.曲艺队

工作简介:曲艺队旨在培养语言艺术、乐器演奏等方面的人才,内容涵盖主持、朗诵、话剧、乐器演奏、戏曲等成分。曲艺队对成员自身要求严格,需具备较好的形象与气质,拥有切实的兴趣、标准的普通话以及过硬的技术。艺术团将给队员争取更多的表演机会,让同学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训练成果。

(2)负责演出前后物资的调用和保管,做好演职人员、相关工作人员的衣食住行等日常事物的管理。

(3)保管艺术团演出道具、服装、发饰、化妆品等物品,并对服装、化妆品等进行维护和保养。

(4)在演出时,演员的化妆由剧务部全权负责。

第十条 大学生艺术团以学院领导的决策方针为导向,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并增强教育意义。分阶段性的在学院内以及社会中组织活动,在重大节日期间组织相应的纪念活动。

第四章 艺术团人员选拔

第十一条 凡拥有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学籍的本科学生,承认本章程者,不分民族、性别、宗教信仰均为可以成为融智学院艺术团成员。

第十二条 艺术团成员录用原则:

(一)自愿报名,面试考核,择优录用;每学年新生进校后招聘新成员,经考核合格后,填写登记表,成为艺术团一员。

(二)每学年各个分团、部门负责人结合日常训练,演出的表现向上级反映,不定期的进行人员调整。

(三)除艺术团每学年常规招新外,如有学生希望加入艺术团,需上交申请书,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破格录用。

(四)艺术团团长上任时为其颁发聘书,各分队队长、职能部门

(五)积极参加艺术团所举办的各项活动。

第六章 奖 惩 制 度

第十五条 对干部的奖惩

艺术团各负责人进行日常记录与期末考核两部分:日常记录主要包括例会情况、活动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情况等,为考评的主要组成部分;期末考评在日常记录的基础上进行评定。

(一)考核结果将作为评选优秀艺术团干部的主要依据,并作为培养大学生艺术团后备干部的依据之一。

(二)办公室将优秀艺术团干部登记材料送往所在系,作为考核和评优评奖依据,填写申请表,并向个人发放“优秀艺术团干部”荣誉证书。

(三)艺术团团长每学期综合测评为2.5分,各分队队长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加2分。

第十六条 对干事的奖惩

艺术团对干事考核分日常记录与期末考核两部分。日常记录主要包括干事例会情况、值班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情况等,为干事考核的主要组成部分;期末考核在日常的基础上进行评定。

(一)考核结果将作为评选优秀艺术团干事的主要依据,并作为培养大学生艺术团后备干部的依据之一。

(二)办公室将优秀艺术团干事登记材料报送所在系,作为考核与优

(二)未履行请假手续或没有特殊情况缺席而补假的,均做无故缺席一次处理;

(三)无故缺席例会、排练及活动次数达2次者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其评优资格,无故缺席例会、排练及活动次数达3次者,免除艺术团相应职务。

(四)各成员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迟到或早退。

(五)需请假者应在会议、排练前1小时请假,否则视为无效。

(六)各成员一个学期内请假次数不得超过2次。

(七)对于紧急会议无故不参加者予以团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取消其评优资格。

(八)不得无故迟到,迟到15分钟当缺席处理,迟到2次算一次缺席。

第八章 大学生艺术团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艺术团档案的管理方法,为艺术团工作提供咨询和参考,保障决策科学化,给今后的工作提供必要依据和经验教训;为了加强对大学生艺术团成员相关档案的管理工作,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档案及相关材料,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本文所指档案是艺术团各项工作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各种材料,其形式分为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其内容包括会议记录、人事材料、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外来函件,活动照片及底片、活动策划书、活动经费预算表、日常评议、奖惩情况、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

第五篇:改革试点丨重庆篇

改革试点丨聚焦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试点之三:重庆篇

夏阳(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同仁: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受邀参加第十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并就我院关于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的试点情况与大家进行交流学习。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进行汇报我们院的情况。

一、我院实施改革的背景。我院所处的渝中区是重庆的“母城”,全区水陆域面积为23.7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2万,流动人口约1 0 0万人次。我院在编干警160人,平均年龄36岁。在实施分类管理改革前,我院实行“承办人建议、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审批”三级审批的办案模式,但随着检察职能的精细化和刑事案件的高发态势,三级审批的模式已难以适应检察工作发展的新形势,推进改革势在必行。2002年我院被最高检确为全国首批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单位,我院踏上了改革探索的征程。2013年底,我院又被最高检确定为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试点单位,在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基础上,继续推进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试点工作。

二、改革试点的情况。一是实行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我院将检察人员分为检察官、检察事务官、检察行政人员三大类。我们又依照改革要求将检察人员分为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三大类,实行检察官员额制。根据我院出台的《检察官选任管理办法》,直接任命或选拔任命了41名检察官,占我院总人数的33%;检察辅助人员81名,占检察人员总数的53%;司法行政人员22名,占检察人员总数的14%。

二是充分赋权予检察官。1.厘定了《检察官职权》。详细列明了247项权力清单。近三年来,我院刑检部门19名检察官共依法独立作出批捕决定4592人和起诉决定6413人,分别占批捕人数的96.7%和起诉人数的93.5%。2.将部分终局性的案件处理权适当赋予检察官。2014年,主要是将部分不批捕权和否起诉权下放至检察官行使。

三是制定了检察官办案组织岗位职责规范。1.规定了检察长、检委会委员等具有较高法律职务的检察官应当以亲历性方式参与一定数量的案件办理。2.明确了业务部门主任检察官的岗位职责。3.强调了检察官在阅卷、讯问犯罪嫌疑人、法律文书审核、案件汇报、普通程序出庭等关键诉讼节点的亲历性。4.分清了检察官和检察辅助人员的岗位职责。

四是建立了检察官晋升及监督考核机制。首先,出台了《检察职务晋升办法》,严格规范法律职务晋升工作,在《检察官法》规定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检察员的任命条件,严把检察员质量关。近三年,我院仅任命了6名检察员,基本实现了新任检察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其次,出台了《检察官评价暨执法档案管理办法》,确立了以法律素养、办案禽邑力、职业操守为内容和以检察官互评为机制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了以办案记录为载体的检察官执法档案。其三,制定了《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暨人员分类管理绩效考核办法》,根据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的不同岗位职责,明确各岗位的执法标准和责任,实行奖惩制度,有效增强各序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改革试点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一是关于检察长和检委会的职责定位问题。目前改革就检察权在检察长或检委会与之间的运行关系进行了较大调整,赋予了检察官更大自主权。在赋予检察官更大执法办案自主权的背景下,检委会或检察长的工作职责应当从对案件的审批决定转移到亲自办理本区域内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和保证法律、政策在本区域准确适用上来,减少个案干预。同时,让其丰富司法经验在对检察官指导和监督中充分发挥作用。

二是关于内设机构整合的可行性问题。从我院改革的实践看,内设机关整合与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且强行整合内设机构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行政事务无人承担。从目前的的现实情况上看,检察机关并非纯粹的执法办案单位,日常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政治学习、培训交流、行政管理等事务,一旦取消内设机构,上述事务将无法落实。第二,对内影响晋升。在单独的检察官职务晋升序列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内设部门机构负责人几乎是干警唯一的晋升通道。相较于党政机关而言,检察干警的晋升本来就比较困难。试点一开始,就将干警本来就狭窄的晋升通道几乎完全堵死,影响干警参加改革的积极性。第三,不符合检察分工专业化的方向。

另外,关于检察官等级待遇的问题。根据最高检试点方案,主任检察官享受本院内设部门正副职领导待遇,也只是正副科级待遇。同时,我们建议通过行政级别解决检察官的职级待遇不符合检察职业特点和司法规律。谢谢!

钟勇(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各位领导、专家、检察同仁大家好,2005年根据最高检的要求在重庆市院指导下,我院进行了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此次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试点工作,我认为是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科学分类人员。2005年试行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时,我院将检察人员划分为检察官、检察官助理、检察行政人员。此次按照要求将检察人员重新划分为主任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这种划分更加科学合理。目前我院共有在编干警133人,从人员分类来看院领导8人,包括两名专职检委会委员,占6%;主任检察官30人,占22.6%;检察辅助人员78人,占58.6%;行政人员17人,占12.8%。人员各项比例符合最高院改革试点要求。

二、稳定内设机构。2005年试行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时候,根据突出司法属性、淡化行政色彩的原则,我院将内设机构整合为三局两部一室六个部门,即:职务犯罪侦查局、刑事检察局、诉讼监督局、政治部、检察事务部、检察长办公室。2011年按照重庆市检察院的要求设立了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局,最终形成了四局两部一室的机构设置。同时在四个业务局和检察长办公室设立了若干主任检察官办案组织,每个办案组织设主任检察官一名、检察辅助人员二到三名,由于内设机构设置符合改革试点要求,所以此次我们没有进行变动。

三、权限有放有收。2005年试行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时候,我院对检察官进行了大胆授权,如批捕权、起诉权等。从九年的实践看,总体效果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经认真研究,此次对主任检察官的权限进行了完善,有放有收。

四、理论业务关系。2005年试行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时候,我院对检察长、检察官、检察官助理、检察行政人员的关系进行了界定,此次改革试点对这些关系进行了重申和完善,主任检察官独立办案、独立负责、独立决定,遇到重大复杂疑难和有影响的案件,主任检察官不能决定的时候可以提请主任检察官联席会议,进行研究提出参考意见,确实无法决定时由分管检察长决定或者提请检察委员会研究决定。

五、加强监督制约。2005年试行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时,我院制定了内勤管理办法、检委会办公室工作细则等,建立了命案审查制等机制,此次为了加强对主任检察官的监督又出台了检察官执法办案监督办法,进一步完善了检委会监督、检察长监督、业务部门负责人监督、案件管理中心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办案组织间监督、办案组织内部监督等监督措施,同时每年随机抽取两名主任检察官向区人大常委会作述职报告,接受外部监督,形成了内外结合、点线交叉的全方案监督制约模式。

六、强化机制保障。按照最高检试点方案,主任检察官享受内设部门正职或者副职领导待遇,目前,我院30名主任检察官中有副调研员5名、正科22名、副科3名。今年又向区委提出了增加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经书面提获得同意。至此,我院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由17名增至40名,同时还向区委提出享受部门政策待遇及副调研员的主任检察官应占主任检察官总数的1/4,因此副调研员的名额由原来的5名增加为8名。

七、严格人才选拔。按照最高检试点方案,结合队伍建设实际,在选拔任命主任检察官方面,我院规定新任主任检察官采取竞争上岗和选拔任命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主任检察官每年考核一次,任期三年,实行淘汰一次,如任期内不能胜任或者有违法违纪的行为,可及时免除主任检察官职务。

存在的问题,一是放权与能力不适应的问题。二是关于调动大多数人积极性的问题,衡量一项改革成功与否,就是看它是否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对主任检察官在职级晋升、机制保障上进行了倾斜,激发了主任检察官的工作乐趣,但有可能挫伤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的积极性,要最大限度地调动这些人的积极性。三是相关规定需细化。最后一个问题,我院治理的办法虽然详细规定了主任检察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但实践中可能会遇到个别主任检察官往往因案情复杂等理由将案件过多地提交主管检察长,从而推卸责任,责权利相统一难以落到实处。我相信通过此次高级检察院论坛取得的成功,专家指点,兄弟检察院好多做法、好多经验,存在的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谢谢大家!

程晋意(重庆市武隆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主持人,各位领导、专家,大家下午好!2013年12月以来,武隆县院认真落实最高检《试点方案》及政治部《指导意见》,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实施,新机构、新机制于今年8月1日开始运行。现从三个方面汇报:

一、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情况。首先,认真总结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奠定办案责任制改革试点的坚实基础。2004年12月,重庆市院确定我院为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试点院(40人)。取消原内设机构,设立检察事务部、政治部、检察长办公室、职侦局,选任7名直接对检察长(副)负责的独立检察官依法行使侦监、公诉、控申、民行、监所等5个部门的检察权。业务工作由“三级审批”变成了 “二级审批”的办案模式。特别是公诉部门一直实行主诉检察官责任制,凸显了检察官在业务中的核心地位,强化了司法属性,淡化了行政色彩,为本次试点提供了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扎实开展试点准备工作。一是专题汇报,成立了以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二是赴广东顺德、湖北随州、渝北、渝中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深入调研形成方案初稿。三是召开专家论证会,并有幸向检察业务专家专题咨询。四是方案经县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检察院初审,再经县委常委会审核同意后报批、报备。

第三,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实施,新机构新机制有序有效运行。一是思想发动充分,干警参与热情较高。二是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和组织调整相结合,体现了人力资源配置原理。三是助理检察员选任后经人大常委会法定程序任命为检察员,中层干部及主任检察官任用经县委政法委法批复,院内外认可度高。8月1日,新机构启动,新办案机制运行。方案实施和工作交接平稳有序,党组成员分工和专委联系工作同时进行调整,全院干警很快进入了新的状态。

二、主要内容及特点。第一,立足于为同等规模的县级检察院改革提供参考。我院在总体方案和实施办法上,充分体现高检和市检察院的要求,特别注重结合武隆小县小院(政法干警专项编制63人)的实际情况,立足于为全国相同规模的县级检察院提供借鉴。为此,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联合成立课题组,深入调研运行情况,持续跟踪问效。

第二,根据职权、职能类别和编制工作原理整合内设机构为“三部三局一队一室”模式。根据检察权的类别将七大具体业务部门整合为刑事检察局、职务犯罪侦查局、诉讼监督局;根据职能性质将综合管理部门整合为院务部、政治部、检务部,另按规定设置司法警察大队和监察室,成为 “三部三局一队一室”模式(主要内设机构只有6个),县编委给予充分肯定并印发正式文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综合部门称部、具体业务部门称局,在基层党政事业单位、法检两院及军队也在使用,很常用、易理解,也与法律监督地位相适应,便于与原有机构承接对应、与上级职能部门对口对接。二是院务部作为检察政务和检务保障部门,对应对口办公室、检察事务部等部门;“检务部”作为综合业务管理部门,吸收案件管理中心、检委会办事机构、检察长办公室、研究室的职能。二者称谓比较贴切、规范、名实相符,全面、准确地反映部门职能性质,符合机构设置原理。三是重庆的职务犯罪侦查局、其他省市及2004年重庆渝中区、渝北区改革试点的刑事检察局、诉讼监督局也已成共识。设置“捕诉合一”的刑事检察局,整合民行监所控申为诉讼监督局,对小院来说更是较好选择。三是保留司法警察大队,实行归队管理、统一派警,其人员作为检察辅助人员配属到其他部门工作。四是按规定设监察室,与政治部合署办公。

第三,所有业务部门配备主任检察官组成基本办案组织。在所有业务部门配备14名主任检察官, 任期三年,其中刑检5名,职侦4名、诉讼监督3名、检务部2名,每名主任检察官根据部门不同配备1—4名检察辅助人员,组成基本办案组织。如果案件大量增多、人员临时不足时,还可由检务部临时调配检察辅助人员。制定检察官权限分配方法,进一步放权于主任检察官,但授权比渝中区和渝北区小。在主任检察官与部门负责人关系上体现强化司法属性、淡化行政色彩化,但又不是去行政化,部门负责人不负责案件审核,但仍然负有行政管理和案件管理权责。

第四,具体实施上结合人员分类管理要求和现有人员结构素能情况。我们考虑了检察业务人员与检察行政人员的比例设置,检察业务人员占82.5%,行政人员占17.5%,主任检察官人数设置考虑了主任检察官人数加上检察长(副)和专委不超过编制总数的33%。其中刑检局、职侦局、诉监局等一线办案的检察人员力量。在实施中,除政治部主任、职侦局局长系党组成员外,刑事检察局、诉讼监督局的主要负责人由分管检察长兼任,另设副局长由主任检察官兼任。检务部作为综合业务管理部门,主任由检委会专职委员兼任,副主任由主任检察官兼任。

第五,试点过程中始终坚持完善检察组织体系与健全检察权运行机制相统一。我院认为在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框架下,检察权的运行是检察权纵向配置和横向配置的检察组织体系有机运行的结合。从纵向配置来看,检察长统一领导全院工作,检察长授权主任检察官行使检察权。从横向配置来看,检察长通过授权若干副检察长、分设若干内设机构并授权若干主任检察官行使相应的检察权,纵横交织形成检察组织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扁平式配置方式、大部制管理模式、多点式办案单元的检察权运行体系,从而构建权责明晰、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检察一体化格局,来更好地落实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

第六,新机构、新机制运行成效逐步显现。一是新人新面貌、新气象,精气神比较足、干劲比较大、积极性比较高。二是机构职能职责更加明确,一线办案力量得到加强。特别是检务部综合业务部门的管理、监督、服务三位一体的作用显现;刑事检察局的办案质量和效率有所提高;职侦局4个主任检察官分成2个大组,办案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三是执法办案责任更加明确,检察人员特别是主任检察官对办案质效及执法规范化更加重视。四是健全专门场所、设立检察庭,开展公开审查案件、公开宣告不起诉决定。五是选派主任检察官就近到全国模范检察院——重庆渝北区检察院刑事检察局挂职跟组办案,感到受益很大。

第七,试行检察官办案责任津贴制度并与绩效考核挂钩。鉴于目前现有津贴已有国家规定的检察官津贴、办案补贴、加班津贴,我院提出试行检察官办案责任津贴制度,主任检察官(不包括检察长、副检察长等领导)的责任津贴明显高于其他人员,考核合格后发放。

三、工作打算及思考建议。第一,坚持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试点与司法改革、法治建设新动向协调一致。坚持依法有序、积极稳妥,密切关注司法改革新动向,确保试点的正确方向。在先行先试中增强前瞻性,密切关注试点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在强化主任检察官主体地位、强化司法属性的同时,一方面加强领导和业务指导,注重发挥检委会决策咨询和主任检察官联席会议的业务咨询作用,切实提高办案水平;另一方面内设机构是检察权运行的载体,应当将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整合和检察权内部配置同等重视、同步进行,体现弱行政化而不是去行政化。内设机构整合及名称是检察权的外化形式,建议高检多指导,试点院之间多交流,加强这方面的调查研究。

第二,建立完善和落实配套制度机制。一是落实《关于成立主任检察官考评委员会的通知》的指导意见,探索切合检察人员实际、具有操作性的考评方法,试行主任检察官向人大常委会述职制度。二是进一步明确领导、指导、教育管理、监督和配合制约的权责,落实和健全检务公开和人民监督制度、办案责任制度机制体系。三是加强学习培训,继续选派人员就近到模范检察院、先进检察院挂职锻炼、跟组办案。四是加强职业保障,落实责权利统一,需要下一步落实检察官办案责任津贴,年终考核后会发放。

第三,进一步提升检察工作质效和水平,彰显试点工作实际成效。加强检察人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特别是进一步强化现代司法理念、改进司法办案方式,在推进司法过程公开、主任检察官亲历办案程序、注重运用司法技术等方面下功夫见成效,提高办案质效和水平,提高检察公信力,以检察工作的实际成效彰显改革试点成果。

最后,武隆县是一个人口小县,又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大县,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AAAAA景区”二块金字招牌,县委提出要建设“中国武隆公园”,检察院也担负旅游营销任务,欢迎各位到“中国武隆公园”走一走,看一看,谢谢!

下载重庆艺术团改革(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艺术团改革(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庆地票改革试验

    重庆地票改革试验 2007年,国家批准重庆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实现人、地有效联动。为此,我们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两大......

    重庆金融综合改革进展

    重庆金融综合改革进展 一、政策出台的背景、动因: 重庆市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集大城市、大农村于一体,为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和大库区”的格局,城乡差别显著,在某种意义上是......

    重庆群团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重庆群团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重庆市11月20日召开群团工作会议,全面启动群团改革试点工作。重庆市委要求群团组织创新联系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拓宽网上联系服务群众渠道,建立......

    2017年工会改革题库(重庆江津)

    2017年工会改革题库(重庆江津) 1.重庆市总工会实施 “起来”推动工会改革。(D).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五个 2.重庆工会改革试点在几个方面实现突破?(D)。 A.加强基层基础、改进......

    艺术团认识

    对组织部、纪检部、办公室人员的认识 一、 对组织部的认识如下: 简介: 组织部是学院党团共建工作的助手,也是学院团总支学生 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具体负责全院团支部的思想建......

    艺术团规章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团体名称为湖南软件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艺术团,由舞蹈队,合唱队,礼仪队三个队组成。 第二条:建筑工程学院艺术团受建筑工程学院团总支领导。 第三条:建筑工......

    艺术团工作总结

    校艺术团2012年度总结 新年将近,万物新生,2012年回首已逝,2013年翘首以盼。这一年里,我们有付出也有收获,有欢乐也有遗憾,有经验也有教训。这一年艺术团依旧本着“全心全意为同学......

    艺术团2009年度工作总结

    历史与社会学系艺术团2009年度工作总结时光荏苒,又是一个学年的结束。回顾我们历史与社会学系艺术团的这一学年的工作,一切依然历历在目。这一年中,艺术团给各位团员提供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