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民祭黄帝

时间:2019-05-13 22:3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阳节民祭黄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阳节民祭黄帝》。

第一篇:重阳节民祭黄帝

本报讯(记者 赵丽莉)农历九月初九(即公历10月11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记者昨日获悉,省台办、省公关协会和黄陵县政府将在这天举办“龙腾中华、情系两岸―――乙酉年重阳节海内外中华儿女恭祭轩辕黄帝大典”活动。此次大型民祭活动,组委会面向全社会公开遴选民间主祭人的活动还在进行中,有意参与者可拨打88618567联系。

第二篇:《黄帝》解说词

大型史诗纪录片《黄帝》解说词1-6集

大型史诗纪录片《黄帝》介绍一部追溯人文初祖的宏伟巨制一幅再现史前文化的时代长卷一次解析神秘传说的传奇之旅一面凝聚华夏儿女的精神旗帜影片简介:

本片由《出世》、《北融》、《南合》、《治世》、《寻道》、《永生》六集组成,展现了人文始祖黄帝的历史篇章。《黄帝》的拍摄历时半年、走遍全国40余省、访谈学术及社会近百位名人,运用大量的史实资料与艺术再现相结合,把蕴藏在陕西黄帝陵背后的历史、文化以及黄帝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通过黄河、长江流域的考古发现和专家论述,结合自然科学的研究结果,同时结合动画、再现、后期合成技术,全景式深入展现在黄帝时代,中华文明诞生之时的情形,并在五千年文明的追述回望中,刻画出那些影响后世和谐思想的智慧先驱。

【第一集 出世】5000多年前,地球上的面貌,和现在大不相同。那时,全球范围的人类都在北纬30度线附近活跃着。

古埃及人、古印度人、古巴比伦人,在丰饶的河水边,开启着他们各自文明的传奇。5000多年前的古中国,也正经历着中华文明开创的传奇时代。

据说一个叫黄帝的伟大英雄,起始了世界东方这片土地上,众多的伟大创造,他在史前的两次大战之后,组成了一个庞大的部落联盟,这个部落联盟,形成了中国的雏形。

今天,地球上逾五分之一的人,把黄帝奉为共同的祖先,称他为人文初祖。

这是现今已知年代最久远的黄帝形象,出现东汉时期。在这些画像砖出现之前,有一个人试图用文字真实地描摹黄帝。

他就是中国2000年前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

司马迁曾亲自巡游各地,考察古老文献中记载的历史事件。

黄帝,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第一个人。

司马迁认为,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名叫轩辕。

1000多年前的学者认为,黄帝叫轩辕,是因为他发明了车。

轩,是木车上的栏杆,辕是前面驾车的木杆。

而司马迁的记载中说,黄帝居住在一个叫“轩辕之丘”的地方,所以黄帝叫轩辕。

司马迁距离传说中的黄帝,已经过去了近3000年,是传奇还是神话,在司马迁的笔下,黄帝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出生就很有灵性,不久就开口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后广博透彻。

在司马迁的记载中,黄帝从出生一刻起就异于常人。

晋代《帝王世纪》,还这样描述了黄帝降生时的情景。

据说黄帝是有熊氏少典的儿子,母亲叫附宝。一天晚上,附宝看到北斗七星天枢星周围,起了一道电光,因而怀孕。24个月以后生下了黄帝。黄帝出生之时,紫气满屋。

也许一个普通人的生死,注定会遗忘在历史中,而一代伟人的生死,总会被长久传颂,总会被赋予一些神奇的力量。

人类早期渔猎游牧的生活是不稳定的,先祖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对自然环境依赖性很强,细微的环境变化都可能使古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那时孩子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而黄帝,是那个时代的幸运儿。

上世纪50年代,在陕西西安郊外的半坡,出土了一座大型史前村落遗址。

在这个距今5600-6700年之间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儿童的瓮棺葬。

这些精美的陶盆,就是小孩瓮棺的盖子。有学者认为,陶盆上的这个图案,是祖先祈求护佑的图腾。

也许正是史前儿童如此高的死亡率,加重了司马迁对天生聪颖、健康的黄帝,异于常人的描绘。

循着司马迁的笔触,在他身后的2000多年里,对黄帝神奇经历的探索和发现,从未间断。而最震撼的一次发现,发生在100年前。但这一次,不是由一个中国人完成的。

公元1921年,这个瑞典人——安特生,在这里看到了这种美丽的陶器。一次伟大的文明探索开始了。

这些考古证据,就像一把打开历史时空的钥匙,让久远的黄帝时代,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这些文明的遗迹在传递着什么信息,我们要怎样把这些文明证据与黄帝相连?

黄帝时代融合了数千年原始文明的发展和积累,进入了一个文明集成的时期。

文明的起源多么的不可思议。

中华文明自黄帝开启,自黄帝汇集绽放。

从古代文献和现代考古实证中,我们试图破解5000年前的文明,进入黄帝的生活,进入中华文明起源的时代。

历史记载,黄帝发明了釜甑,一种用来蒸煮食物的陶器。

在今天陕西半坡遗址中,人们发现了距今6000年的釜甑。

1978年,甘肃天水大地湾出土了距今7800年的建筑遗迹,最令人吃惊的是,地面成分和今天的混凝土十分相似。

不论黄帝是不是真的发明了舟车,这只出土于浙江河姆渡的独木,确实已有了7000年的历史。

这是古人在7000年前用鹤骨制作的笛子,已经有了七个音阶的区分。

经过残留物检测,这只7000年前的陶罐里,有多种药物的成分。

有学者相信,这些5000年前的刻画符号,就是中国文字的雏形。

【第二集北融】司马迁,陕西省韩城人。如今,他的祠堂墓葬孤傲地耸立在家乡一座险峻的山梁上。犹如他生前的境遇,更像是这位刚正不阿、秉笔直书的史学家性格的写照。

2100多年前,当司马迁开始撰写被后世尊为中国第一部信史的《太史公书》时,世间关于黄帝的事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司马迁删剪掉了各种矛盾和离奇的故事,只保留下他认为最可信的内容。

黄帝之时,炎帝的影响和势力开始衰落。各个部落趁机作乱,相互混战,百姓因此遭殃,而炎帝却没有能力平息战乱。于是,黄帝站出来平定四方、安抚百姓、发展农耕,许多部落前来归顺。炎帝不满,炎黄二帝因此在阪泉大战,以黄帝获胜而告终。

司马迁生活在西汉时代,要比左丘明晚数百年。他解释了炎黄大战的缘由和经过,却删减掉了左丘明对炎黄二帝本是同胞兄弟的表述。

那么,炎黄子孙这个名字到底从何而来?两位先祖刀兵相见,又如何共同缔造出一个华夏民族的呢?

虽然,现代的史学家认为,炎帝和黄帝是两个部族首领更迭承继的名号,可能更接近历史的真相,但是,并没有否认炎黄二帝血缘上的关系。

在今天的陕西宝鸡有一座炎帝陵,世代流传着炎帝的传说。有学者认为,从炎黄故事流传和遗迹分布地点如此相近来看,即便不是兄弟,他们也应有联姻,或是相同的祖先认同,是血缘亲密的两个部族。

血脉相连的两个兄弟部族却又兵戈相向,司马迁的记载会是炎黄历史的全部真相吗?背后会不会还有着司马迁所不知道的原因呢?

【第三集南合】没有人知道他们真实的样子,但他们却散发着永久的魅力。

在这座东汉时期武氏家族的小祠堂中,四十多块画像石刻在这里静默了千年。

这是迄今为止,对那个时代的英雄们,最久远的刻画。

这是一个怎样的群体,今天的人们,谁也不知道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那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年代,更没有人了解当时完整的情景。但循着文明进程的脚步,人们在疑惑、欣喜的交替往复中,依然能触碰到曾经真实的片段,和先祖们曾经真实的体温。就如同黄帝战蚩尤充满玄幻的情节一样,虽然一切云遮雾障,但面对这些被传诵了千年的神话,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从没有放弃过对那个群体的猜测,还有,对中华文明诞生那一刻面容的探寻。

在人类生存的这颗星球上,或许是巧合,古文明的出现,都与河流息息相关。

无论是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诞生的古巴比伦文明,还是印度河、恒河成就的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孕育的中华文明,都是如此。

传说中的炎黄大战结束后,两个部落结为同盟。炎帝部落先进的农耕技术被黄帝部落学习、吸收,一个更为强大、完整的华夏集团很快形成。

与此同时,以泰山为中心的东夷集团,还有覆盖今天河南省中部、南部以及洞庭、鄱阳两湖等地的黎苗集团,也相继形成。这其中,黄帝统领的华夏集团最为强大,其次就是东夷集团蚩尤统领的九黎部族。

在那个相对封闭的时空中,从一开始,这三大集团就依托黄河、长江等水系,不断地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文化。今天的人们大多认为,黄帝统领的华夏部族主要生活在黄河中上游地区,就是今天的陕西、河南等地;而蚩尤的九黎族部落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今天的山西、山东等地。这个距离在史前时代是交流的巨大阻碍。

对于黄帝战蚩尤,因为缺少记载和考古实证,太多环节都扑朔迷离、难以定论。双方为何而战,大致有物候变迁、权力之争和资源之争等几种相互关联的推想。

【第四集治世】由于全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化,中国黄河流域的气温,在5000年前左右的时候开始下降,亚热带气候的温暖湿润,逐渐被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寒冷、干旱所取代。

今天,生活在黄河两岸的人们,已经适应了这样的气候,并通过农业技术的改良,不断把粮食产量推向新高。

不过,5000多年前,我们祖先们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还相对落后,对于环境的变化还不能够很快地适应。一旦遭遇极端天气,人们就会陷入混乱和疾苦中。

苦难,同样是人类文明诞生与发展的动力。在中国很多古典典籍中都有这样一句话:黄帝作井。认为黄帝是最早带领百姓挖凿水井的人。井的出现,不但拯救了备受干旱折磨的史前百姓,而且,对于中华文明的诞生来说,更是影响深远,意味深长。上世纪中叶,考古学家在距离山西省襄汾县不远的陶寺村发现了一处面积达到了280万平方米的史前遗迹。追溯其年代,最少可到4300年前。考古学家们在这个遗址中发现的文明迹象让人确信,中国这个古老国度的诞生,远溯到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绝非空想。

就在陶寺遗址,考古学家曾经找到过一口古老的水井。深达10余米,井的底部有圆木搭建的护壁框架,还堆积着大量汲水陶壶的碎片。

在中国,至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水井,是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中,它出现的年代,可能会比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还要古老,距今至少5700年。

虽然,黄帝是不是水井的最早发明者至今无法证实,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水井在黄帝时代已经出现并渐渐普及。水井不但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抗旱手段,而且,由此诞生了一种土地管理手段,井田。宋代的史学家郑樵认为,开创设立井田的人就是黄帝。黄帝把围绕水井平均划分出的土地分给八家耕种,不但避免了因分配不均而引起的争端。而且,邻里之间存亡相守,互相扶持,相互通婚,形成了性情可亲的淳朴民风。井田,大概是中华大地上最早出现的一种社会治理手段,直到今天,我们经常使用“井井有条”这个成语,以形容某人做事有条理,有法度。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史前时代,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第一要素,管理好水源的分配与使用,就几乎完成了治理社会的大半任务。换言之,管不好水,那对部族的其它管理,都无从谈起。

因此,千百年后,中国的周王朝继续沿用了围绕水井划分土地的方法,这就是著名的“井田制”,据说,周王朝的建立者还是黄帝的嫡系后人。殷商王朝比周王朝更古老,那时出现的甲骨文中就有了“井”字,它大概是甲骨文中最形象、最容易识别的字之一,3000年来它都没有改变。

【第五集寻道】这是位于甘肃平凉的崆峒山。

相传,统一各部的黄帝,为求天地之道,特亲临此山,向隐居于此的智者广成子请教。在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庄子》中,有这样的记载: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崆峒山上,故往见之。这里的“黄帝问道处”,也在种种传说的熏染中,散发着旷古神话的浪漫。

但当我们真的走入那段历史,却发现,一切绝不像神话传说那般轻松、惬意。

距今5000多年前,建立不久的华夏部落联盟并不是风调雨顺、天下太平。

灾难、疾病和饥饿经常困扰着他们,脆弱的文明也时刻面临着毁灭的危险。这一切,使得人们对大自然的了解,变得更加迫切。他们相信,天地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客观自然规律,顺应它才是生存的根本。

在黄帝时代,人们敬畏大自然,白昼轮转不息的太阳,夜晚盈缺相乘的月亮,还有缓慢转换的星辰,这些都让先祖的心中充满了疑问。于是,观测天象,便成为了先祖们寻找自然规律的最直观手段。

相传,黄帝组织了天象官进行天象观测,并进行记录和研究。当时的人们,已经试图将年、月、日等计时单位进行编排,以便记录和计算较长的时间序列,这被后世叫做历法。5000多年前,温饱问题始终是摆在先祖们面前的头等大事。随着生产方式由游牧转向农耕,制定历法尤其显得重要,它是指导农耕的关键。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如果不按历法耕种也不可能收获粮食,远古时期更不能例外。可以推测,制定历法应该是古时人们探寻生存之道的首要步骤。

1976年8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调研,在一位老乡家暂住时,无意中发现这家人所用的历法和现在的公历大不相同。从老乡那里得知,这是从祖先那里传下来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当《十月太阳历》的发现被公之于众时,引起了各国人类历法学家的关注。经研究,古代彝族的《十月太阳历》可能始于10000年前,比古巴比伦、古埃及、墨西哥及印度的《太阴历》都要先进。这个历法能简明计算日、月,并准确区分季节变化,有些甚至都优于现行公历。史学界研究发现,5000多年前,彝族也是黄帝部族的一支。因此,黄帝时代的历法,应该和《十月太阳历》,有着极为近似或是互通的微妙关联。通过对日月运行规律的观察总结,具备历法思想和初步实践的黄帝时代,令后人充满想象。

相传,为了给历法创建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黄帝命羲和观测太阳的运行,令常仪观察月亮的阴晴圆缺,臾区观察星宿的运行规律。这些观测结果,还需要加以归类计算。据说,古人又从音律中受到启发,开始了算学,隶首承担了这个角色。黄帝的史官大挠,发明甲子记日。甲子,也就是后来的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甲子一周是六十,可以连续不断地计算时日。

最终,在黄帝的授命下,一位叫容成的智者,将各部族的历法进行调整,建立了一种全新的阴阳历法。他将一次月圆周期称为月,同时设置闰月,以调节、对应一个太阳回归年的天数,这就是史料所载的“调历”。然而,有关黄帝时代的历法,我们现在仍然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古人为了寻找到自然运行的规律,应该做过许多思索与实践。

2004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在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考察时,发现了一个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该观象台呈半圆形平台,中心是观测点,沿东南至东北方向,立有13根夯土柱子,形成了12道缝隙,观测点处在半圆形平台中心位置。在观测点上,透过缝隙可以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的那一刻。如果观测到出升的太阳正处在缝隙正中,则是陶寺历法中某一特定日子。考古学家根据遗址复原了这一观象台,1号缝尚未发现观测功能。从2号缝往北至12号缝,恰好观测到上半年太阳的运行,时间由冬至到夏至。从北往南又可观测到下半年的时节,一年内共可观测到20个时节,即一年有二十个节气。

专家在实地模拟观测后,与现行农历比较发现,节气时令的精度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据专家的初步结论,该观象台形成于距今4100多年前,这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只有几百年的时差。

从距今10000多年的《十月太阳历》,到距今4100多年的陶寺古观象台,历法的传承和发展,在中华大地上从未间断。位居其中的黄帝时代,虽尚无直接考古实证,但其具备相对完善的历法思想,绝不是虚无神话。

《史记》记载,黄帝时代的人们已经学会按照节气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全力以赴的劳作,并有节度地使用水、火、木材等各种财物。

相传,黄帝不仅让他的臣子们观测天象,还要求他们观察花草、树木、水等周围一切自然现象。他们把产生并孕育生命的神奇自然称为“天”,认为人做任何事都应该循乎自然的“天”行事,这一思想被后世称作“天人合一”。

【第六集永生】今天,地球上有十几亿人把黄帝尊为共同的祖先。每年的清明节,来自全球各地的华人代表,都会在这里聚集,对这位先祖进行祭拜。这种国家级别的祭祀,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

这处举行公祭大典的地方,古代称为桥山。据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去世后,就被葬在了桥山。

这是一个在世界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人文景象,今天的人们,祭拜着以黄帝为代表的先祖,万众一心的磁力,却源于5000多年前,源于那个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这片山丘,古称釜山。相传黄帝、炎帝、蚩尤携众部落首领,在此会盟,制定了古称“合符”的盟约。“华夏部落联盟”,由此诞生。早期国家和集权政治的雏形,和包容万物的精神境界一起,成为了中华文明强有力的保护体。这也使黄帝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站在了中华文明坐标的起始点上。从这一刻起,闪烁在中华大地上的文明之光,开始汇集成推动历史前进的坚实力量。交融、学习、互助、创新,成为闪烁在那段文明初创时期里,最温暖的光泽。

我们可以想象,这位教人盖房的建筑师,来自炎帝部落;这位给其他部族演示取火方式的年轻人,应该来自燧人氏的部落。类似的场景,在500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时空里,一定不止一次的上演过。因为,如果缺失了这段令人充满想象的历史阶段,中华文明,便不可能在短短的1000多年后,经尧舜禹、夏商周,迅速走向成熟。更不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个个脱胎于黄帝时代智慧核心的伟大思想,横空出世,恩泽千秋。

以黄帝为代表的那个时代,是中华文明的源起,更是一段真实上演的传奇。有华人的地方,大多都有经营这类器物的市场或是店铺。中国人对玉器的喜爱,由来已久。内敛、谦逊的隐喻象征,始终散发着中国万年玉文化既亲和又神秘的魔力。

当下的人们恐怕很难想象,这件温润的玉鸟,是5000多年前先祖们留下的作品。人们推测它可能是古人尊奉的一种神鸟。

这是一件新石器时代的玉璧,直径达到了39.4厘米,它可能是世界上已知资料中最大的玉璧。这件玉璧,一定见证过一次规模盛大的祭祀。或许今人对黄帝所有猜想与疑问的答案,就封藏在它无言的记忆中。

这件镂刻着龙纹的汉代玉璧,与早期用来祭天的玉璧不同,更多地采用了浮雕、透雕工艺。在这件玉璧的上下两端,分别刻着“长”、“乐”二字。故后人谓之“长乐玉璧”。

如此精巧华美的玉璧,却远不及与之同期、同名的一座宫殿的威名。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营建长乐宫,并由此开启了引领全球的城市建造历史。

从汉长安城到唐长安城,从元大都到明清两朝的北京城,相通的建筑理念,相同的礼治传承,砖瓦错落间,静默着匆匆数千年的传承与荣耀。

这些壮美画卷的肇始,不是秦汉唐宋,也不是夏商两周,而是更遥远的那个生产力低下,物质生活匮乏,但却英雄辈出的传说时代。

这是位于河北迁安的轩辕村。这里的村民大多以“轩辕”为姓,并口耳相传着久远的黄帝渊源。

类似这样的地方,全国还有多处,黄帝在此建城、生活的相同传说,也使这些地方,有了一个相同的统称——“黄帝城”。

从甘肃的大地湾遗址到山东的大汶口遗址,从陕西的姜寨遗址到辽西、内蒙古一代的红山遗址,充分说明黄帝时代的先民,不但掌握了初步的建城理念与技巧,而且还能广泛地运用于实践。在逐渐成熟的建城规制导引下,一座座初具规模的城市,遍布中华大地。

这是黄帝时代,或者说距今500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时空里,比较普遍的一类生活器物。

相传,黄帝始设陶正之官,专司制陶。

在这些陶器的底部,大多都留有这样的经纬线条,应该是当年承托陶器的纺织物留下的。结合其它考古发现,专家认定,那个时代的先祖,一定掌握了纺织,虽然缺少完整的文物实证,但这件汉代文物足以说明,如果没有远古先民最初的发明创造,后辈子孙的传承实践,便无从谈起,更不可能诞生如此精致的绝代风华。

就像这一个个华丽转身的器物,延续着先祖的创新精神,合于实用、合于自然的智慧和审美追求,始终致敬着5000多年前,那个以黄帝为代表的文明源起的时代。

第三篇: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逢称为“重九”,所以叫重阳节。民间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今年的10月17日是重阳节,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我校开展了尊老、敬老、孝老、助老主题活动。

10月15号早上,我校利用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讲话,向全体同学介绍了重阳节的习俗,并发起尊老、敬老、孝老、助老倡议。

随后,各班班主任召开以“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为”主题的班会,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为你身边的老人送一句温馨祝福的话,帮他们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以此来尽一份晚辈的孝心。开学后,许多学生把他们的假期生活中有益义的事说给老师听,其间,为老人做的好事也让学生们津津乐道,在这之中也正凝聚了他们对老人的一片孝心。学生们积极发言。

学生们一起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老师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为你身边的老人送一句温馨祝福的话,帮他们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以此来尽一份晚辈的孝心,鼓励学生做家务,照顾老人,帮老人洗脚。

其间,为老人做的好事也让学生们津津乐道,在这之中也正凝聚了他们对老人的一片孝心。

我校举行了手抄报评比活动。浓浓的敬老情跃然纸上!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认识到,爷爷、奶奶老一辈人为儿女、为社会奉献了很多,一生非常不容易,应该得到晚辈们的尊敬和爱戴,学生们立志一定要从小做起,尊重、孝敬老人,做美德少年。为营造和谐社会,创造幸福家庭奠定基础。

第四篇:舍得黄帝颂

《舍得.黄帝颂》

《舍得.黄帝颂》中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纪念酒,邀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帝王黄瓷文化研究专家——李余孟先生亲自担纲设计与制作,以抽象的轩辕黄帝为造型,继承古代珍贵帝王黄瓷制作工艺,历经三百多道复杂流程,提取拜祖大典标志图腾龙纹等元素为纹饰,再经以贴金、描金、烫金、烤金、雕金等五大“金绘”工艺,创作出明亮华丽、金碧辉煌、高贵大气的“轩辕酒瓶”,象征着黄帝在天、福佑中华、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同时也使此款纪念酒更显珍贵。

纪念酒收藏价值亮点

1.道尊五行,福佑万代。

《舍得.黄帝颂》中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纪念酒,其整套包装及配套设计,汲取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精髓,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之设计创作理念,邀请周易大师严格按照周理五行之要义,遵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之法理,从材质到造型,从颜色到尺寸,都经过严密的推算和论证,从而创造出此套集镇宅、纳福、庇佑、转运、展示、收藏、理财与一体,集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实用价值于一身的珍贵传世之宝,可谓道尊五行,福佑万代。

《舍得·黄帝颂》中华黄帝故里拜祖纪念酒作为收藏级酒品,集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实用价值、投资价值于一身。包装设计巧妙,独具匠心,极为考究。因藏品的特殊性,其保养与储存也区别于其他物品。

香樟木酒匣宜阴湿,忌干燥,特别不宜受到曝晒,在室内摆放时忌对空调出风口或对流风直吹。平时要注意保护表面涂料,每隔三个月,用少许木蜡擦拭,不仅增加藏品美观,而且保护天然木质。香樟木表面质地偏软,表面易被划伤成沟槽、窝坑,因此摆放时要远离尖锐物体,避免大力度碰撞。同时要防止酒精,香蕉水等溶剂的接触。否则会使其表面长„伤疤‟。需要清洁表面污垢时,可用轻度的肥皂水洗净,干燥后上蜡,以恢复原貌,切忌用汽油,煤油,松节油等溶剂性液体擦。

轩辕酒瓶采用帝王黄瓷工艺和材料烧制,为瓷中珍品,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本藏品配套的香樟木酒匣是轩辕瓶最理想的保存、储藏、鉴赏器具。

底座澄泥砚,不论在藏品整体收藏或分开陈列时都应将酒瓶与澄泥砚整体摆放,澄泥砚应避阳光直射,否则砚质会出现干燥的迹象,日晒过久砚匣也易干裂。不可使砚接触金属及玻璃等器物;从藏品包装取出或放入都应轻拿轻放切不可用金属物撬弄,以免损伤砚体。为保护澄泥砚,其本身已涂蜡,可长久陈列珍藏。

“中华祖土”放置于精美木盒中,应不定时晾晒,保持干燥,以免吸附空气中湿气变潮,影响香樟木酒匣而变形。2.中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发行的首款纪念酒

中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其影响不仅享誉国内且远及全球华人世界。为了更好的传播黄帝文化和拜祖大典的精神,本次发行的《舍得.黄帝颂》中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纪念酒,属于组委会官方授权发行的首款拜祖大典纪念酒,而且面向全球仅发行2697尊,收藏意义重大!3.发行数量稀缺,永不再版,收藏升值潜力巨大!

本次发行的纪念酒不仅主题鲜明,文化内涵深厚,而且发行数量极为稀缺,面向全球仅发行2697尊(纪念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黄帝出生于公元前2697年),且永不再版。加上拜祖大典组委会及国家政要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赠送、名人名家收藏、各地博物馆及个人或收藏机构收藏、拜祖大

典期间贵宾馈赠等,目前全球剩余可发行量已不足1800套。按目前的发行量及高端名酒价格走势,借助在全球影响力越来越强大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这款纪念酒的升值潜力和空间将会空前巨大。

4.三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

产完美结合,连珏打造绝世珍品

2008年,舍得酒传统酿造技艺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同时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供酒底座采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黄河澄泥砚打造。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通过多年拜祖大典的举办,舍得酒已连续5年成为拜祖大典的指定贵宾用酒。今天,此款纪念酒的推出,成功的把两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完美的结合起来,从而必将成为留给后人的绝世珍品。

5.中国首届酿酒大师亲手勾调,首创中国白酒华魂香型

鉴于对《舍得.黄帝颂》中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纪念酒的高度重视,已过花甲之年的中国首届酿酒大师、全国劳模、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得者、全国第九、十届人大代表李家顺先生再度出山,传承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舍得酒传统酿造技艺,施展震撼世界的秘酿绝学,利用仅存于泰安作坊的900年唐代稀世古窖,提取1992年的20年原酒精华,亲手勾调出2697尊全球限量版纪念酒。同时,李家顺大师结合黄帝拜祖大典及中国五千年酿酒文

化内涵,创作出了独具特色的华魂香型,让业内专家学者叹为“绝无可及”!此后,李家顺大师再也没有调制出同样风格的酒体来,此款《舍得.黄帝颂》中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纪念酒被世人誉中国白酒酿造艺术中的《兰亭序》。6.李家顺酿酒大师首次亲笔签名,创作珍贵“绝版酒”

《舍得.黄帝颂》拜祖大典纪念酒创作成功后,国家首届酿酒大师李家顺老先生决定,把自己的亲笔签名烧制在此款纪念酒的瓶身上。这也是60多年来李老先生唯一,恐怕也是最后一款烧制亲自签名的“绝版酒”了!7.酿自900年稀世古窖,提取1992年原酒精华,打造憾世液体黄金!名酒以其品牌的高知名度、文化和酿造工艺的稀缺独特性、产品质量的保障性,投资升值的稳定性,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液体黄金”。

舍得酒作为中国五大高端白酒之一,是中国生态酿酒领袖品牌,无论从品牌、品质、工艺、文化、科技成果等一直处于中国白酒的领先行列,深受众多高端消费群的青睐。多年来一直处于快速稳健的升值状态,每年升值至少30%以上。而此款纪念酒更是特别采用了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中国食品文化遗产”的于泰安作坊仅存的900年唐代稀世古窖,再提取1992年的20年原酒精华,酿造出集文化稀缺、品质稀缺、产量稀缺、工艺稀缺为一体的“极品液体黄金”。8.精工打造珍贵香樟木酒匣

香樟木是传统的名贵木材,木质细密,有天然的美丽纹理,质地坚韧,不易折断,也不易产生裂纹,是自古以来雕刻工艺的首选材料。香樟木散发出特殊的浓郁的香气,经年不衰,具有防虫防蛀、驱霉隔潮的功效。毛、皮、丝、麻等高档衣物以及字画书籍放入其中,物品不但不生虫、不发霉,而且还能染上芳香的气味。

纪念酒匣采用珍贵香樟原木为材料,通过木器工艺大师遵循98道工序,以古代传统木器工艺精雕细琢,打磨抛光,方成一件古朴自然、厚重大气的精美酒匣。酒匣不仅利于长期封藏保存拜祖大典纪念酒,更是纪念酒的直接陈列供奉装置,是集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实用价值于一身的“贵器”。9.中华名砚与供酒台的巧妙结合

澄泥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唐宋时期更被尊为“砚中之首”。澄泥砚以沉淀在华夏民族母亲河千年黄河渍泥为原料,经特殊炉火烧炼而成,质坚耐磨,观若碧玉,抚若童肌,储墨不涸,积墨不腐,厉寒不冰,呵气可研,不伤笔,不损毫,倍受历代帝王、文人雅士所推崇,唐宋皆为贡品。武则天、苏东坡、米芾、朱元璋均有所钟。

为更好的提升《舍得.黄帝颂》中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纪念酒的艺术收藏价值和陈列效果,经组委会同意,特采取了中国国礼指定产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澄泥砚为载体,澄泥砚供酒台不仅本身具备砚台的实用性,而且巧妙的设计成为纪念酒的供奉台,起到提神纪念酒整体形象与气势的陈列作用,更是承载了华夏民族母亲河的千年脉动与呼吸,通过名酒与名砚的结合,凝聚了中华文化的精神与寄托。10.中华祖土——来自中华圣地始祖山

始祖山,原名具茨山,是中华文明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建都、发迹之地;是黄帝文化遗址、古迹的集中点;是几千年来炎黄子孙登山朝圣、寻根拜祖的民族圣地。始祖山处于中州之中、中原之中、中国之中,是中字的发源地,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酒撒黄土,是中国自古以来祭拜追思先祖神灵的庄重仪式,作为拜祖大典的纪念酒,对于先祖之土的需求与珍视,成为整套藏品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为此,组委会特为每尊纪念酒从中华圣地始祖山的轩辕庙,采集了被誉为“中华祖土”的珍贵古土,放置于精美的木盒中,以供全球各地的华夏子孙及收藏者“睹酒思祖,纳土念根”。此中华祖土每盒均由始祖山中华圣地建设促进会提供的收藏证书。11.连续五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指定贵宾用酒

舍得酒以其高超的酿酒工艺、深厚的文化底蕴、极致的酒品品质赢得了

拜祖大典组委会的青睐,已经连续五年成为大典的指定贵宾用酒。此款纪念酒的推出,不仅是拜祖大典本身的文化载体,也是对连续五年成为大典指定贵宾用酒的荣誉纪念。双重的纪念意义,注定了《舍得.黄帝颂》中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纪念酒必将成为两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诞生的盛世之花,从而享誉后世万代,成为面向全球传播“和平、和谐、和睦”拜祖大典精神的永恒文化代表。12.珍贵帝王黄瓷工艺,独创“轩辕酒瓶”设计

纪念酒酒瓶采用尊贵的帝王黄瓷工艺设计并烧制。黄瓷是有色瓷器中最难烧制的品种之一,工艺过程极为复杂,其成品号称瓷器中的帝王。帝王黄瓷以明亮的力量,代表鲜明的、放射光芒的色彩,具有光明、华美、富丽等意义。黄釉瓷器在古代更是帝王和皇家专用瓷,决不许民间使用。即使在叛乱不断的嘉靖时期,也严禁民间使用,民窑即使可用金彩,也不可以用黄釉瓷。

舍得酒公司及品牌简介

舍得酒业位于千年酿酒古城——四川射洪。射洪为巴蜀腹心,是中国高端白酒的核心产区之一,2010年世界侏罗纪大会举办地。

舍得酒前身为“射洪春酒”,起源于汉代,唐宋年间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剑南道贡献朝廷的烧春酒。唐时“射洪春酒”已负盛名,诗人杜甫赋诗赞曰“射洪春

酒寒仍绿”、“蜀酒浓无敌”,“浓无敌”在蒸馏酒技术尚不发达的古代代表了一种较高的水平。此后,射洪春酒历经宋、元、明、清历代的传承和改进,集酿酒工艺之大乘,是为今日舍得酒。始建于明代的 “泰安作坊”被列为首批中国食品文化遗产(全国仅5家),被誉为中国白酒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和典范。

在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首届中国酿酒大师、公司董事长李家顺先生的领导下,舍得酒业胸怀产业报国之志,以打造“中华第一文化酒”为己任。舍得历时20余年,耗资逾20亿创建了中国首座酿酒工业生态园,造就酿制顶级白酒不可复制的微生态环境。10万吨金属粮仓、环保制曲车间、水处理设备、陶坛储酒库等多项现代化酿酒设施、设备领先中国白酒业。公司科技实力、人才储备位居行业前列,拥有科技部命名的全国酒类行业首家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评委、品酒师20余人。2006年,《舍得系列酒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公司累计为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捐资捐物2.6亿元,荣获“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2008年,舍得酒荣膺“中国驰名商标”。

第五篇:黄帝故里欢迎词

黄帝故里欢迎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

首先呢,我以南阳美玉的典雅,信阳毛尖的回甘,白象方便面的鲜美,双汇火腿肠的芳香,龙门的豪情,牡丹的富贵,少林寺的博大,黄帝故里的厚重,代表着河南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厚重,美丽的河南。大家远道而来,辛苦了。我是你们的导游员XX,大家可以叫我小王,今天为大家一起服务的还有我们的司机李师傅,别看我们的李师傅年龄不大,但是有十分丰富的驾龄,大家尽可以安心放心。有需要的地方您尽管提出,我们会尽力解决,您的满意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在此,预祝本次旅途愉快顺利。

今天我带领大家去新郑黄帝故里寻根拜祖,我们由郑州出发,走京珠高速,在新郑市下高速,就到达我们的目的地黄帝故里。在京珠高速沿途。大家可以看到,在这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两旁,种植着我们河南的一大特产—红枣。请大家仔细看,您会发现那里种了组多早熟,然而这些枣树的根部都非常地臃肿,这是为什么呢?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新郑种枣树的记载。千百年来,枣农为了获得丰收就总结出了一个经验:每年在春暖花开季节,就拿斧头在枣树的根部砍几刀。这样结出的枣儿又大又甜。枣不仅有营养和药用价值而且能美容养颜延年益寿,还是绝佳的礼品,有兴趣的朋友可带些本地的特产给亲人朋友。

新郑市隶属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有着极其优越的区位优势。至于我们的市情,我想用以下五个字概括就再贴切不过了,那就是——中、通、古、丰、美。

“中”呢,是指我们新郑的地理位置,处于中州之中,北临郑州市区,南接魏都许昌,东依七朝古都开封,西面九朝古都洛阳。

“通”呢,是指我们新郑市的交通优势非常明显,境内有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和京广铁路纵贯其中,还有我们中原最大的国际机场——新郑国际机场。

“古”是说我们新郑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它不仅被命名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还被中华古都协会认定为“中华第一古都”。这里不仅有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裴里岗文化和5000多年前的炎黄文化,还有2700年前的郑韩文化。

“丰”,是指我们新郑市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及矿产资源。大家来看窗外,那大片大片的绿林就是我们的新郑枣林了,新郑特产——鸡心小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品尝过,有机会我请大家吃哈。我们新郑种枣历史悠久,在裴里岗就出土了堪称最早的炭化枣核。在古枣园里有棵古枣树王树龄竟达600多岁。

“美”呢,则是说我们新郑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除了黄帝故里,还有始祖山,郑王陵博物院,欧阳修墓,郑风苑等著名景点。我们新郑也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除了高原以外,平原、丘陵、盆地、山地俱全,也正是这多种多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我们这个城市的“人杰地灵”。

好了,大家来看前面,这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是著名的古城墙也即我们市区北门的主要标志——郑韩故城了。

我们现在已进入了市区,距我们的目的地——黄帝故里还有5分钟的车程。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新郑市区轩辕路,占地面积100余亩,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目前正在积极申请AAAAA景区。早在2000年就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遭战火毁坏,明清时修葺。近年来,新郑市人民政府对黄帝故里景区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黄帝故里景区共分五个区域:广场区、故里祠区、鼎坛区、艺术苑区、轩辕丘区。

好了,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现在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和贵重物品跟我下车。黄帝故里欢迎词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中华姓氏广场,广场是2007年新建的,是一个长宽各130米的正方形广场,广场上种有960棵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象征着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日夜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子民。

在中华姓氏文化中,万姓同根,根在人祖,中华民族的历史如同一棵枝叶纷繁的大树,但脉络清晰,每个姓氏都是这棵大树上的春华秋实,每个炎黄子孙都应该记住自己是这棵大树上的哪根枝条,哪片树叶,这就是修建中华姓氏广场的根由。历史上我国曾出现过的姓氏有2.5万个。已经普查到的姓氏有4000多个,起源于河南的有约1800个,在前100个大姓中,起源于河南的有73个。史载,黄帝族后裔繁衍600多个姓,炎帝族繁衍247个姓氏,因而,从姓氏上说,后世子孙共尊炎黄为祖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朋友们,咱们现在就要进入故里,故里祠中有前门,正殿,东西配殿。正殿中央供奉轩辕黄帝中年坐像,东配殿为黄帝的第一夫人先蚕嫘祖,西配殿为他的第四夫人先织嫫母。大家跟我来,大家看,这殿门的匾额就是原文化部部长贺敬之的题词“人文始祖”。请大家随我进殿,想必大家已被东西墙上的彩色壁画吸引了,大殿的八幅壁画生动地展现了黄帝一生的丰功伟绩,现在我向大家介绍其中几幅重要的壁画。

大家请看,第三幅----黄炎结盟,5000年前,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中华大地,氏族林立,大大小小的部落成千上万,当时居住在陈丘一带的神农氏炎帝部落,实力强大,各部族都听从他的号令,炎帝欺凌周围部落,黄帝率有熊部落军队在坂泉与炎帝经过三次激烈的交战,打败炎帝,从此以后,炎黄部落和睦相处,结为联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

矗立在我们面前便是中华姓氏鼎坛,这个气势恢弘、硕大无比的鼎叫黄帝宝鼎。鼎坛高

3.9米,宝鼎通高6.99米,重24吨,直径4.7米,全部由青铜铸造而成,比进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广东肇庆青铜鼎还高出0.39米,重8吨,为“天下第一鼎”。

轩辕丘巍巍具蒋,泱泱姬水,轩辕之丘,无降帝胄。这个高大的土丘,就是象征性的轩辕黄帝的诞生地———轩辕丘,丘下有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轩辕黄帝纪念馆,总建筑面积4000鑫平方米,其造型为仰韶时期即黄帝时期的大房子造型,房子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呈巨大“人”字形,好像是从地底长出来一样,寓意为黄帝出生之地。

黄帝纪念馆 纪念馆内为客家文化展、领导名人书法展、炎黄子孙拜祖展等内容地宫内

有8幅画像石,是仿岩造型的浮雕图,分别反映了黄帝出生、访贤问道、战蚩尤、升友旗‘铸宝鼎、分封诸侯、选贤妃、肇造文明等内容。位于地宫内的这尊始祖铜像,为轩辕黄帝的中年坐像、威武、庄严、神圣、睿智、,像重6吨,高5.9米,黄帝像后面的背景图案为九大行星图,一条巨龙腾空而起,象征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轩辕丘巍巍具蒋,泱泱姬水,轩辕之丘,无降帝胄。这个高大的土丘,就是象征性的轩辕黄帝的诞生地———轩辕丘,丘下有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轩辕黄帝纪念馆,总建筑面积4000鑫平方米,其造型为仰韶时期即黄帝时期的大房子造型,房子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呈巨大“人”字形,好像是从地底长出来一样,寓意为黄帝出生之地。

黄帝故里景区的参观活动到此结束,下面大家自由活动,最后,祝愿各位来宾在新郑期间游得开心,玩的顺心!愿始祖黄帝永远保佑名位来宾事业发达、合家欢乐。

下载重阳节民祭黄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阳节民祭黄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明朝黄帝简历

    明朝黄帝简历 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

    毕节民中第三党支部年度工作总结

    毕节民中第三党支部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第三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全体党员和教职工中有目的地开展各项活动,促进高二年级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党......

    《黄帝》教案(共5则范文)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的黄帝的丰功伟绩。 2.认识“础、虐、毅、擒、妄、伐、陵、缅”8 个生字,积累“奠基、暴虐、惨教学重点:课文的 3~4 自然段,理解黄帝......

    黄帝故里调研报告

    “黄帝故里”调研报告 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新郑市区轩辕路,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经毁建,明清修葺。明隆庆四年(1570年)于祠前建轩辕桥。景区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突出了中华民族寻......

    新郑黄帝故里导游词

    新郑黄帝故里导游词(沿途;1350字) (欢迎词)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河南参观旅游。我是来自郑州AB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A,大家可以直接称呼我为小A。坐在我旁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

    黄帝故里景区导游词

    黄帝故里景区导游词(之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游客: 热诚欢迎您前来中华圣地、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黄帝故里景区参观考察,并拜谒......

    黄帝故里模拟讲解

    (1) 黄帝故里 天地玄黄,东方曙光,文明始祖,中华炎黄。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请允许我代表神州旅行社,欢迎各位来到古都新郑观光游览。我是大家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郝;这是我们的三......

    黄帝故里导游词(最终5篇)

    黄帝故里沿途讲解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相遇,大家一路走来,旅途辛苦啦!首先,我代表我们XX旅行社,热烈欢迎大家到黄帝故里来旅游观光。我是咱们XX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