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帝故里模拟讲解
(1)黄帝故里
天地玄黄,东方曙光,文明始祖,中华炎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请允许我代表神州旅行社,欢迎各位来到古都新郑观光游览。我是大家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郝;这是我们的三好司机李师傅,他呀,长相好,脾气好,驾驶技术更好。有一首歌曲叫《常回家看看》,有一种渴望叫常出去转转,说白了就是旅游。身处红尘闹市,天天听噪音,吸尾气,忙家务,搞工作,柴米油盐,吃喝拉撒,真是操碎了心,磨破了嘴,身板差点没累毁呀!不如,让我们到青山绿水中陶冶情操,到历史名城去开拓眼界,在寻幽探胜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吧。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我们能相聚在这小小的中巴车里,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啊!初次见面,没什么好送的,就一人三千万吧。大家要不要?这一千万呢,是千万要平安,二千万呢,是千万要开心。三千万呢,是千万要发财!今天我们驱车前往的是中华圣地----黄帝故里,请大家坐稳扶好,注意保持车内卫生。相信有我这个郝人的陪同,大家一定会玩的开心,游的尽兴.!
利用乘车的这段时间,我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新郑和黄帝故里的概况。
新郑市隶属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可以用五个字概括它的特色,那就是——中、通、古、丰、美。“中”是指新郑的地理位置,它处于中州之中,北临郑州,南接许昌,东依开封,西面洛阳。“通”是说新郑的交通优势明显,这里有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和京广铁路,还有新郑国际机场。“古”是说新郑为古城,它被认定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华第一古都”。这里有裴里岗文化、炎黄文化,还有郑韩文化。“丰”,是说新郑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比如,新郑特产——鸡心小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过呢,有机会我请大家品尝哦。“美”则是说新郑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有黄帝故里,始祖山,郑王陵,欧阳修墓等。
黄帝故里是中华寻根圣地,国家AAAA级景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庄子曰:“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氏,有熊国国君,生于新郑北关的轩辕丘,长于姬水河畔,后改姓姬。黄帝率领先民们一统天下,务农桑,兴医学,制舟车,服衣裳,创文字,定历律,由野蛮步入文明,称为中华第一大帝,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万姓同根,根在人祖。如今的黄帝故里已经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灵故乡、寻根拜祖的民族圣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一年一度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堪称为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饕餮盛会。正如《黄帝颂》里所唱的,薪火相传,盛世未央,华夏各族,中原家乡…新郑拜祖,弥之高仰,同根同源,龙族荣光。
游客朋友们,现在距黄帝故里还有5分钟的路程。有句话说得好,红旗飘飘跟党走,蓝旗飘飘跟着导游走。待会到了景点,请大家跟着我的导游旗走。这跟着导游走,吃喝啥都有,问啥啥都会,走着还不累。好了,黄帝故里到了,请大
家依次下车。
4分40秒
叶落兮归根,故里兮牵魂。黄帝故里位于新郑市轩辕路,占地100余亩,始建于汉代,历代都有修复,明朝时在祠前建轩辕桥。清朝康熙年间,新郑县令徐朝柱在祠前立了“轩辕故里”碑。为缅怀始祖功德,新郑市人民政府对黄帝故里景区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黄帝故里共分五个区域:广场区、故里祠区、鼎坛区、艺术苑区、轩辕丘区。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中华姓氏广场。该广场建于2007年,呈正方形,边长130米。四周种植的是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大家知道总共有多少棵水杉呢?对了,960棵。这960棵水杉,象征着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日夜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子民。
穿过广场,我们来到了故里祠。大家看一下,这对看门兽是什么动物呢?对,它是石熊。看门兽一般多选狮子,取庄严、威武、平安吉祥之意,这里为什么把熊作为镇祠之兽呢?因为在五千多年前,有熊部落生活的新郑一带,有很多熊。熊在当时是一种很威武、强悍的动物,有熊部落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拜,就把它当作自己部落的图腾。
这是鼎坛区,有九鼎,黄帝宝鼎居中,高6.99米,直径4.7米,重24吨,全部由青铜铸造而成,称为“天下第一鼎”。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大殿。这里敬奉的就是轩辕黄帝塑像,威武、庄严、神圣而睿智。上面的匾额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的题词“人文初祖”。在大殿四周的墙壁上有8幅壁画,生动的展示了黄帝一生的丰功伟绩,我向大家介绍其中几幅重要的壁画。
大家请看第三幅,黄炎结盟,黄帝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与炎帝三次交战,打败了炎帝,使其归顺于已。炎黄部落和睦相处,结为联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
第四幅,征战蚩尤。黄帝联合炎帝平定蚩尤,建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古都。相传黄帝于甲子元年二月二日正式登基。“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就源于此。黄帝建都以后,升起了象征各族统一的龙旗。这龙图腾是各部落图腾的统一体。之后,龙即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黄帝在位百年,死于荆山(河南灵宝),葬于桥山。相传黄帝和炎帝的后裔,共发展了853个姓氏。后世子孙共尊黄帝和炎帝为祖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这个土丘就是黄帝的诞生地---轩辕丘,当然是象征性的。黄帝纪念馆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呈人字形,就好像从地下长出来一样,寓意为黄帝出生地。
游客朋友们,下面为自由活动时间,一个小时后在大门口集合,请记住我们的车牌号,豫H888,我祝大家发发发。
时间过得真快,今天的旅程马上就要结束了。所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虽然有些不舍,但还是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刚见面时小郝很大方的送大家一人三千万,临别之即,也别怪小郝吝啬,一人再送三元吧?一元呢,是原谅的原,有什么不周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原谅,二元呢,是团圆的圆,祝大家合家幸福团团圆员。这三元呢是,财源的源,祝大家心想事成财源滚滚!最后,祝大家归途愉快,一路顺风。谢谢!
4分47
第二篇:新郑黄帝故里导游词
新郑黄帝故里导游词(沿途;1350字)
(欢迎词)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河南参观旅游。我是来自郑州AB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A,大家可以直接称呼我为小A。坐在我旁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陈先生,此次的黄帝故里之旅将由我和陈师傅来共同为大家提供服务,希望大家能够在整个旅程中玩的开心、玩的舒畅!
(旅程安排)今天我带大家到新郑黄帝故里观光游览,咱们走京珠高速,在新郑下高速,就到了黄帝故里。中午在新郑大酒店就餐,晚上5点返回郑州。
(河南概况)
大家远道而来,想必对河南不甚熟悉,我们来简单认识一下河南: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而得名。远古时代,河南是一个水草丰美、大象出没的地方,所以河南简称“豫”,即多象之州的意思。大禹将天下分为九州,因豫州位于九州之中,又得名中州。河南平原居多,又称为中原。自古以来,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逐鹿中原”的说法。河南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亿人,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
(地名由来)
现在我们进入新郑市界。新郑是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姬静把他的弟弟姬友封到了镐京附近的咸林,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华县东北,国号为“郑”,这是“郑国”之名的由来。郑国是西周时期分封的重要姬姓诸侯国之一,姬友为郑国第一个国君。公元前782年,后来,周宣王死后,他的儿子周幽王继承了王位,姬友看到周幽王骄奢淫逸,政治腐败,为了自身的安全,就把他的部族、财产慢慢的迁移到了洛水以东的郐国,也就是现在的新密市附近。后来他乘机灭掉郐国,建立新的郑国。为了区别陕西的旧郑,就把这个地方命名为“新郑”。
1994年这里撤县建市。2006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并被评为中国最有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强之一。
(新郑枣树)
新郑有“中国第一枣乡“之称,俗话说”灵宝的苹果,潼关的梨,新郑的大枣甜如蜜”。请大家往路右边看,会发现田地里有很多枣树,而且枣树的根部都比较雍肿。早在春秋郑国时期,就有新郑种枣树的记载。千百年来,枣农为了获得丰收,就总结出了一个经验,每到春暖花开时节,就拿斧头将根部砍几斧头,这样营养就能充分聚集在树枝,结出的果实就能甜似蜜。
数典不忘祖,叶落要归根,中华民族是崇本尊亲,求本追根的孝道民族,近年来,黄帝故里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新郑市去轩辕路,占地面积100余亩,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曾经毁建,明清修葺,清朝康熙54年,新郑县令徐朝柱立有“轩辕故里”碑。景区2000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河南省新郑古为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皇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庄子曰“世之所高,莫若黄帝》”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郑州市等各级政府和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大力支持下,新郑市人民政府对黄帝故里景区进行了重建。重建后的黄帝故里,每年吸引着亿万华人前来拜谒我们的祖先——轩辕皇帝。为什么我们有自己的姓氏?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为什么我们确认轩辕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始祖?那么今天让我们走进我们祖先的故乡,来寻找答案吧。
(下车前的安排)
朋友们,黄帝故里停车场到了,下车之前再次提醒大家,我们的旅游车是蓝白相间的宇通车,车牌号是豫A12345,我们的导游旗是黄色的,我的手机号是12345654321.。11点30半我们在这里集合。请大家关好车窗,携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做好下车准备。
黄帝故里导游词(景点;1536字)
各位朋友:我们脚下站立的正是亿万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新郑黄帝故里。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中华姓氏广场。这里共有被称作是“活化石”的水杉960棵,象征着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日夜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子民说到形式广场,不能不提到让我们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姓氏,姓氏起源很多,并不断发展,历史上我国曾出现过的姓氏有2.3万多个,已经普查到的姓氏有4000多个,起源于河南的约1800个。在前100个大姓中,起源于河南的有73个。万姓同根,根在人祖。史载,黄帝族后裔繁衍600多个姓,炎帝族繁衍247个姓氏,炎黄二支与其它民族融合中总共发展到8000多个姓氏。因而,从姓氏上说,后世子孙共尊炎黄为祖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世纪宝鼎)
矗立黄帝故里祠后的这个气势恢宏、硕大无比的鼎叫黄帝宝鼎。它通高6.99米,重24吨,直径4.7米,全部由青铜铸造而成,比进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广东肇庆青铜鼎还高出0.39米,重8吨,一度成为“天下第一鼎”。
史书记载,黄帝最早铸宝鼎,使鼎由炊器变为国家礼器。
此后,历代帝王都把鼎视为神器、国之重器。凡宗庙活动、国家大事,皆行鼎祭。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鼎,逐渐变成为国君、各级官员的专有礼器,所谓“钟鸣鼎食”即是此意。鼎的多少,成了身份、级别和地位的标志,成了人与人,家族与家族,国家与国家,礼尚往来的信物。
这尊黄帝宝鼎,采用的是8000年前我们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鼎形式,为圆鼎。鼎腹有九龙,寓示九洲,龙首有宝珠,象征国家之光;鼎足为熊足,寓意黄帝立国于有熊。黄帝宝鼎周围的八个小鼎,4圆4方,通高1.25米,兽面纹饰,分别代表仕、智、爱、丰、安、嗣、寿、财之意。在这里,您可以自己选择鼎而许下自己美好的心愿。(皇帝纪念馆)
游客朋友们,现在呈现在您眼前的,就是黄帝纪念馆。黄帝纪念馆外观是黄帝时期人字形大房子造型,在设计上采用了地穴覆土式建筑样式,寓意轩辕之丘,并分为上下两层,如同从地下自然生成。馆内布置有黄帝文化艺术陈列,墙壁上刻有古朴的岩画、雕塑,突出浓厚的“根”文化氛围。纪念馆内外分别塑有两尊手持宝剑、凛然端坐的黄帝雕像,高度均为5.9米,寓意为九五之尊。馆外雕像为玻璃钢制成,馆内雕像为紫铜铸成。
纪念馆屋顶两侧壁画是四灵象,也就是上古的四方神。它们分别是青龙、白虎、玄武和朱雀,相传青龙是东方太昊的丞相,白虎是西方少昊的丞相,朱雀则是南方炎帝的丞相,而玄武是北方颛顼的丞相。他们后来被人们尊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守护神。在这里,他们都是轩辕黄帝的守护神。你们瞧,中央的麒麟身的龙图案,就代表黄帝。
纪念馆内的大型榕树根雕,称“中华根脉”,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大团结、大联合、大发展。中华根脉强壮有力,源远流长。两支粗大的主根,一支象征黄帝族,一支象征炎帝族。根雕中央刻有六龙戏珠,象征炎黄子孙心向始祖,根在黄帝故里。众多茂密的根系层层交织,象征着炎黄子孙血脉相连,根连根,心连心,团结一心,风雨与共,傲然雄踞于世界之东方!中间这颗宝珠,是黄帝宝珠,社稷之光,严冬能给人民带来温暖,盛夏给人以凉意,黑夜给人以光明。它是以黄帝不朽民族精神,永远光芒四射,造福千秋万代。
走进大厅,厅内两侧是客家文化展。“客家人”是汉民族的重要民系,是炎黄子孙的优秀儿女。历史上,他们由黄(河)淮(河)之间,迁居闽、粤、赣、蜀、黔、滇、台、港、澳等地。有的又乔迁海外,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庞大族群,对所在地区或国家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帝故景区从1990年正式开放以来,每年三月三举行拜祖大典期间,来自海内外的华人华侨,便汇聚到这里寻根拜祖,他们在这里焚香叩拜,以寄托对祖先的绵绵情思、崇高敬意和美好祝愿。
有坑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关于黄帝故里景区就给您介绍到这里。下面是自由活动时间,两个小时后我将在停车场恭候大家,谢谢!
第三篇:黄帝故里景区导游词
黄帝故里景区导游词(之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游客:
热诚欢迎您前来中华圣地、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黄帝故里景区参观考察,并拜谒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卓越辉煌。战国时代,《庄子·盗跋》篇说:“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在中国历史上,上自夏商周,下至元明清,莫不尊祀黄帝为始祖,莫不称自己是黄帝的后裔。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有熊国国君,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五千年前,中华始祖轩辕黄帝生于新郑北关的轩辕丘,长于姬水河畔,在新郑率领先民们一统天下,而后务农桑,兴医学,制舟车,服衣裳,创文字、定历律,由野蛮步入文明,真正成为中华第一大帝。后世为纪念黄帝功德,汉朝时,人们在轩辕丘上建造黄帝故里祠,此后历代都有修复;明隆庆四年(1570年)进行了修葺,并于祠前建轩辕桥;清康熙五十四年,新郑县令许朝柱于祠前立“轩辕故里”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至2002年、2003年,新郑市人民政府先后对其进行了修缮和扩建,使得这里成为亿万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
轩辕丘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新郑市区旧城北关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景区面积已达到近百亩,主要由轩辕广场区、轩辕故里祠区、黄帝鼎坛区、轩辕丘区四部分组成。景区布局突出了“中华之根”这一主题:广场区小桥、流水、奇花异草、古树翁郁;祠殿区古朴肃穆,供奉轩辕黄帝及其两位夫人;鼎坛区雄伟壮观,有甬道铭文、民族图腾柱、文化长廊、客家第一步等景观,构成了一幅立体的雄浑的历史画卷;轩辕丘区气势宏伟,庄严神圣,有造型独特的黄帝纪念馆。其中故里祠区,是整个景区最古老的部分,它始建于西汉时期。
树高千尺总有根,河流万里必有源。我们10多亿炎黄子孙的“根”在哪里?根,就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那么,就让我们怀着“高山仰止”的心境,来踏着远祖的脚印,遍寻自己的祖根吧!
第一石坊??
它是由香港中华民族国际友好协会为庆祝2000年4月2日举行的中华民族子孙龙禧千年黄帝故里寻根拜祖大典而修建的。牌坊,是门洞性的建筑物,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建筑。“文治武功何彪炳,艰难缔造五千年”,它立于祠前,提醒人们,永世不忘黄帝功德。此牌坊为四级六柱坊,高11米,宽17米。坊额上雕有黄帝像,横额和楹联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题写。
外联为“依具茨溱洧起波涛,滨颖淮有熊降轩辕”。它诗情画意地表达了新郑作为黄帝出生地的地理和历史。
新郑,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豫西山区向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地貌山岭、岗丘、平原兼而有之,河流湖泊密布,是十分有利于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具茨”指位于新郑西南的具茨山,“溱洧”指流经新郑的两条古老河流,即溱水和洧水;“滨颖淮”指新郑地处淮河、颖河流域,有熊指新郑在黄帝出生时期为有熊国。
内联为“始祖功德盖天地泽披九洲,华夏文明灿古今誉播八方”。它高屋建瓴地表明了黄帝的丰功伟业,天地难以负载其德,九州永远铭记他的恩情;由黄帝肇始的华夏文明,光耀古今,天下共仰,骄傲地跻身于世界文明之列。
横额“中华圣地”,意为黄帝的诞生地,是中华儿女心中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的圣地。乾坤浮雕盘
石坊后的乾坤浮雕盘,是博大精深的黄帝文化的一个具象,为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大发明之一。中间的金属指针,叫日晷,是古人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在日晷外侧,为太极图、四灵像、八卦、十二生肖和二十八星宿等中国古代文化符号。它融天文、地理、历史、哲学、宗教、科技于一炉,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第二石坊??
第二石坊为三级四柱坊。其楹联引用了孙中山先生的“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中的前两句。孙中山先生首举义旗,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这位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如此高度评价轩辕黄帝,其意义尤为深远。《祭黄帝》诗,高度地赞扬了轩辕黄帝及所创造的非凡业绩,表述了黄帝开创中华文明史,在世界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坊额上的“轩辕故里”四个字由国家原领导人薄一波亲笔题写。
轩辕桥??
是古轩辕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为拜谒始祖轩辕黄帝,在祠前专门修建的。原桥为明“隆庆四年”即公元1570年所建。桥东侧,有阴刻篆文“轩辕桥”三个字,西侧的古砖上,刻有“许州造砖户王仲”的字样。由于朝代更迭、历史变迁和地形地貌的变化,此桥被沉埋地下多年。2002年3月,新郑市决定恢复轩辕桥这一景观,在开挖新桥桥基时,正巧与古桥址相合。说明从古到今,轩辕子孙的心是相通的。新修的这座轩辕桥,长12米,美观、典雅,如长龙卧波,横跨于姬水河上。
姬水河??
这是一条象征性的姬水河。真正的姬水河,在市区西南10公里,发源于具茨山,流经新郑南部,汇入淮河。春秋《国语·晋语》云“昔少典娶有虫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意思是说,黄帝和炎帝为兄弟俩,黄帝因成长于姬水,而姓姬,炎帝因成长于姜水,而姓姜。
古枣树??
新郑是大枣的故乡,枣文化历史悠久。在距今8000多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枣核化石。据说枣子的大规模栽培,最早是从黄帝时开始的。新郑西北一带,多沙地。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农书《齐民要术》上说:“旱涝之地不任耕稼,种枣则可矣!”大约黄帝最早发现了这一作物的生长特点,又发现大枣不仅可以鲜食、干食,还可药用,所以,就在他的故里大种起枣子来了,使有熊国成为大枣之国。目前,枣树已成为新郑的市树。
这是一棵千年古枣树,远远望去,发现树干像是插在一个大花瓶之中。你看,枣树靠近底部的那段树干,格外粗壮,圆溜溜地,像不像大“花瓶”?花瓶上,还有斑斑驳驳的纹路。这是新郑人特有的栽培技艺,当地人称作“开甲”,是一种增产的办法。每年枣树花期的5月下旬到6月下旬,枣农都要用斧背砸伤树皮,形成斑痕,减少养分的向下输送,以集中供给果实,使之结果又多又甜。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齐民要术》上就有“反斧斑驳椎之”的记载!我们应当向祖先的勤劳智慧致敬!
新郑枣,皮薄、肉厚、核小,吃起来特别甘甜。我们这儿有一句话:一天三颗枣,红颜不见老。到新郑来,不尝尝新郑红枣可算是一种遗憾。
黄帝故里景区还有一种特色树种——银杏树,又叫公孙树、白果树,传说黄帝的父亲姓公孙,因为他曾亲自栽培此树,所以后人又称之为“公孙树”。
国槐,又称黄帝槐,是有熊国的特色树种,沉稳坚毅,顶天立地,是新郑人民性格的像征。
轩辕黄帝之碑??
“夫天地悠悠,生生灭灭,而亘古及今其名不泯并受后世尊崇者,其行必有殊勋,其品必有盛德。念我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惟我始祖炎黄二帝其可当之„„”。该碑于2002年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敬立,中国著名碑文专家、河南省文史馆研究员李铁成撰文。行文庄重酣畅,意境高古,高屋建瓴阐述了轩辕黄帝生于新郑,带领臣民,告别蛮荒,创造发明,设官司职,扩土开疆,一统中华的不朽功业。
TOP
黄帝故里景区导游词(之二)
故里祠门口??
大家看一看这对看门兽是什么动物?我国大多庙宇和祠殿前一般都安放狮子,寓庄严、威武、平安吉祥之意。但这里却把熊作为镇祠之兽。这是因为在五千多年前,新郑一带的中原地区,有很多熊。熊,是一个很威武、强悍的动物,黄帝父亲少典氏领导的部落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拜,就有熊作为自己部落的图腾。后人为纪念黄帝的根基有熊氏部落,特在黄帝故里祠前塑了这对石熊。
故里祠前厅??
这前厅的四周图画是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央视直播的掠影,这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拜祖盛典。下面我们就要进入黄帝故里遗祠,里面供奉着我们炎黄子孙的伟大始祖轩辕黄帝和他的两个夫人嫘祖和嫫母。
故里院??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整个景区的核心部分——故里祠。我们看到的大殿和东西配殿始建于汉代,以后历代都有修复,最后一次修复是在90年代初。轩辕黄帝作为中华人文初祖、中华开国的第一大帝,是五帝之首。在我国,“五帝”有几种说法,比较普遍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与黄河中上游文化同时发展起来的,还有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长城外的红山文化等,共同创造了古代文明。在漫长的岁月中,各地区的先民逐渐融合成统一的民族。在各族不同的宗祖神中,黄帝是最为杰出的一位,世代为人们所敬仰,人们一直把他敬若神明,历代的贤达人士和平民百姓都来此寻根问祖,烧香还愿。至今在西配殿山墙上还留有为修复大殿时留下的功德碑。这其中最著名的还有林则徐拜祖碑。提到林则徐,我们都知道他是近代的民族英雄。他什么时候来拜谒过始祖呢?这还要追溯到道光十七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1837年,林则徐擢升湖广总督到广东赴任时途径新郑,在当时新郑县令李丞的陪同下拜谒了始祖。林则徐之所以能取得虎门硝烟的成功,是和他拜始祖分不开。
大殿??
这里敬奉的就是轩辕黄帝的金身塑像。上面的匾额,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的题词“人文初祖”。殿内四周的壁画,生动地展现了黄帝一生的丰功伟绩。
[黄帝诞生]五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在嵩山东麓新郑一带,居住着一个以熊为图腾的有熊氏部落,其首领为少典,从居住在河洛一带(今洛阳地区)的有娇氏部落,娶了一位名叫附宝的女子,在轩辕丘产下一子。因出生于此,而取名轩辕。传说,一天,少典的妻子附宝,到郊外祭神,此时正是阳春三月,风和日丽,突然间,乌云翻滚,天昏地暗,继而电闪雷鸣,如同白昼,就如同一条巨龙,绕北斗而降,把附宝惊倒在地,电闪雷鸣过后,已是星斗满天,附宝觉得头晕目眩,发现自己怀了孕,阅二十四月,生帝于轩辕之丘。画上面的那位男子就是黄帝的父亲少典,女的就是黄帝的母亲附宝。据史书记载,“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年后,宽厚仁慈,见识渊博,善恶分明,深得部族拥戴,继任有熊氏部落首领。
[创造舟车]黄帝修德治兵,创造舟车。这个是民用车,可以乘坐人和工具,中间的是指南车,上面按装着一个木头人,无论车行至什么方向,木头人的手都始终指向南方。这里是打造的各种兵器和民间用具。这个是训兽的场面,原来动物都是野生的,通过训练,大型动物用来作战,小的动物就在家里饲养,中国最早的家禽饲养就是从黄帝开始的。最上面是我国最早的船只。当时人们用石头把大圆木中间凿空放在水里,用来载人载物。
[黄炎结盟]当时居住在陈丘(今河南淮阳)一带的神农氏炎帝部落势力强大,各部族都听从他的号令。到了黄帝时代,炎帝领导的神农氏部落逐渐衰落,部族之间不断发生磨擦,甚至互相侵伐掠夺,侵占土地,抢劫财物,虏杀人口。炎帝不能禁止,人民生活不得安宁。而黄帝修德治兵,制造舟车,以道义促使部落之间相安友好,以武力征伐强暴,制止侵略。许多部落慕其威望,前来通好,仰仗归从。当时炎帝侵凌周围部落,黄帝率有熊部落的军队在阪泉(今河南扶沟县,一说河北涿鹿)与炎帝经过三次激烈的交战,打败炎帝,使之归顺于已。从此后,炎黄部落和睦相处,结为联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
[征战蚩尤]当炎黄结盟之时,东方的九黎族部落兴起,强悍凶横,炼铜制作兵仗刀戟大驽,侵略其它部落,其部落首领蚩尤更是凶神恶煞,每次出征前都身披斑斓虎皮,头带双角铜盔,所向披靡。其他部落闻听蚩尤到来,皆惊魂落魄,溃散四逃。黄帝九次与蚩尤交战而不能胜,就联合以熊、罴、貔、貅、豹、虎为图腾的六个部落,会合炎帝部落在涿鹿郊野与蚩尤展开决战。传说,蚩尤有八十一个弟兄,个个铜头铁额,英勇善战,又惯使刀戟弓驽等兵器,炎黄兵卒战胜不过。这蚩尤在作战中还能够喷雾,使人迷失方向。为了彻底打败蚩尤,黄帝即命风后造指南,以示四方,破蚩尤大雾,依风后《握奇经》设八阵,经“五十二”战,蚩尤大败,逃至中冀(今河北冀县),被黄帝手下大将应龙擒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涿鹿之战”。至今在河南新郑风后封地风后岭一带还存有风后遗址及唐代军事家独孤及的《风后八阵图记》。
[建都有熊]黄帝战胜蚩尤之后,又挥师北上,驱赶走向南方扩张的荤粥族,天下有不顺者,进行征伐,然后班师回有熊新郑,诏告天下,并在西泰山(今新郑龙湖镇)大会诸侯,定鼎建都(河南新郑),举行开国大典,各部族首领共尊黄帝为天子。黄帝划野分州,封官司职,设三公(风后、天老、五圣)、六将(常先、大鸿、大隗、力牧、太山、应龙)、史官(苍颉、沮涌),设左右左右太监,监于万国。其疆域东至于海,西至陇右,北达燕山,南抵长江,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版图。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黄帝王朝,有熊国都新郑,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都,被史学家称之为“中华第一古都”。相传黄帝于甲子元年(公元前2697年)二月二日正式登基。此后中国民间“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就源于此。
[高擎龙旗]黄帝统一万国部落以前,以熊为图腾,统一天下以后,采用有代表性的部族图腾特征,荟萃成新的图腾——龙,作为有熊帝国的族徽和旗帜。它由熊的头、马的嘴、蛇的体、鹿的角、鱼的鳞、虎的掌、鹰的爪、蚩的尾等组成。龙是各部族大溶合、大团结的产物,因此五千年来,炎黄子孙把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最吉祥、最嵩高的保护神,鼓舞我们不畏难险,勇往直前,振兴中华。自古以来,人们把做为最高统治者的帝王称为真龙天子,称帝王的身体为龙体,穿是龙袍,住的是龙宫,后人是龙子龙孙、龙的传人。
黄帝定都有熊以后,致力于各民族的繁荣与发展,他选贤任能,设官司职,治理天下,“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备的部落联盟体制,也就是现代国家的原型。其所辖区域东至于海(渤海),南抵长江,西及崆峒(甘肃陇右),北至河北燕山,初步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
[开发农牧]黄帝总结神农氏炎帝时代的生产经验,祭祀天地百神,划野分州,计田设井,教男子因时播种五谷蔬菜、驯养畜禽,解决人们吃饭问题;教女子在家养蚕、抽丝、织帛,解决人们的穿衣问题。中国几千年男耕女织的生活状况,也就从黄帝时期开始了。
[肇造文明]黄帝和他的臣下有许多发明创造。如发明创造房屋(宫室、銮殿、庙观、城池)、衣裳(布帛、丝绸、冠冕、足履)、车船(战车、指南车、记里鼓)、阵法(风后八阵)、兵器(弓箭、弩、刀、盔甲)、音乐(箫、琴、钟、鼓、号角、磬)、文字、算术、历法、图画、医药、祭祀、婚丧、铸铜等等。按照世界古代文明四大标准:文字、城堡、铜器、祭祀等,黄帝时代都已发明创造,使中国与埃及、巴比伦、印度比肩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黄帝时代所创造的文明,四五千年相传不衰,至今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还享用着它的福荫。因而,黄帝被奉为中华人文始祖。
黄帝在位百年,死于荆山(河南灵宝),葬于桥山。相传黄帝有25子,得姓者14人,分为后世各国,不断繁衍,并同其它部族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由众多民族相结合的中华民族。据史书记载,黄帝族后裔在各地先后建立了70多个国家,繁衍了600多个姓氏,炎帝族在各地先后建立了20多个国家,繁衍247个姓氏。黄炎二支发展到853个姓氏,在与其他民族融合中总计发展到8000多个姓氏。因而,后世子孙共尊黄帝和炎帝为祖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东配殿??
供奉的是黄帝的元妃,也是他的第一夫人。她是我国古代最早养蚕织丝的人和中国古代杰出的女性代表。《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宋《通鉴外记》说:“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为纪念嫘祖功德,历代封建王朝都设先农坛供奉她,敬奉她为“先蚕”。嫘祖生昌意、玄嚣,五帝中的颛顼、帝喾及夏、商、周、秦都是她的后代。
关于嫘祖发明抽丝养蚕,还有一个动听的故事。相传,嫘祖十五六岁时,在山上摘桑椹吃,看到一枝干桑枝上吊着几个枣样大小的东西,有白色的,有黄色的,非常好看,就摘下来带家玩;玩腻了,就随手扔到了屋角的破筐子里了。第二天早晨醒来,她听见屋里扑扑棱棱响,走过去一看,见那个破筐子沿上有几只飞蛾,正扇动着翅膀爬,一爬过去就繁下一串串的籽;又过了不知几天,她又去看那筐里的飞蛾,飞蛾不见了,筐子里却生了许多蚂蚁大小的虫,有白色的、有黄色的,非常好看。她想:这小虫是从桑树上摘下来的,兴许它一定吃桑叶。她就把筐子端出来,把它撒到桑树上。谁知到桑椹红的时候,桑叶吃光了,桑枝上挂满了各种颜色的茧,有白色的,有黄色的,非常好看。一下子摘了九大筐!她想这些东西煮熟后肯定很好吃,就把它放在锅里煮,谁知煮了一会儿,用根小木棍一挑,不一会就缠了好多好多闪光发亮的丝坨坨。后来,她就把这些丝织成了衣服,穿在身上,漂亮极了!村上的姑娘媳妇们见了都跟着学了起来。后人不忘嫘祖的功德,就在家里的织布机上,敬着嫘祖的牌位,称她为“先蚕娘娘”。
据史书记载,轩辕黄帝共有四位夫人,第二位是方雷氏,第三位是彤鱼氏。
西配殿??
西配殿供奉的是黄帝的第四位夫人。这位娘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织布工具“织机”,后人尊她为“先织嫫母”。她是中国远古时代最丑陋最贤慧的一位女子。据史书记载,嫫母相貌奇丑。《列女传》说:“黄帝妃嫫母„„甚丑而最贤。”《丑人篇》说:她是黄帝时代极丑的女人。她的前额和鼻子像秤锤,身体像个黑竹箱。黄帝为什么要选一位最丑的女子为妻?传说,建国之初,各部族经常抢夺俊男美女,往往引起部族之间的冲突。有人主张用暴力加以制止。黄帝不赞成采用暴力,可是又想不出好办法。一日他到野外视察,在河边见到一位十分丑陋的女子,与之交谈,觉得她聪明贤慧,就把她选为妃子,并通告各个部落。各部落首领以为黄帝定是选了美女天仙,都纷纷前来祝贺,谁知一见,都“哇——”的一声惊呆了。轩辕黄帝在这方面真是给我们做了表率,以后抢婚的事大大减少。嫫母非常贤慧精明。她用松香、硫磺和木炭发明了火药。她见嫘祖种桑养蚕缫丝,就昼思夜想,发明“织机”,解决了用蚕丝织帛问题。后来嫘祖随黄帝南巡而死,黄帝立嫫母为正妃,使其掌管宫室,外出监护于道。嫫母生苍林,其后代北狄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祖先。
第四篇:黄帝故里详细解说词
编写:樊战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游客:
热诚欢迎您前来中华圣地、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 单位、郑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黄帝故里景区参观考察,并拜谒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卓越辉煌。战国时代,《庄子·盗跋》篇说:“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在中国历史上,上自夏商周,下至元明清,莫不尊祀黄帝为始祖,莫不称自己是黄帝的后裔。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有熊国国君,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五千年前,中华始祖轩辕黄帝生于新郑北关的轩辕丘,长于姬水河畔,在新郑率领先民们一统天下,而后务农桑,兴医学,制舟车,服衣裳,创文字、定历律,由野蛮步入文明,真正成为中华第一大帝。后世为纪念黄帝功德,汉朝时,人们在轩辕丘上建造黄帝故里祠,此后历代都有修复;明隆庆四年(1570年)进行了修葺,并于祠前建轩辕桥;清康熙五十四年,新郑县令许朝柱于祠前立“轩辕故里”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至2002年、2003年,新郑市人民政府先后对其进行了修缮和扩建,使得这里成为亿万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
轩辕丘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新郑市区旧城北关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景区面积已达到近百亩,主要由轩辕广场区、轩辕故里祠区、黄帝鼎坛区、轩辕丘区四部分组成。景区布局突出了“中华之根”这一主题:广场区小桥、流水、奇花异草、古树翁郁;祠殿区古朴肃穆,供奉轩辕黄帝及其两位夫人;鼎坛区雄伟壮观,有甬道铭文、民族图腾柱、文化长廊、客家第一步等景观,构成了一幅立体的雄浑的历史画卷;轩辕丘区气势宏伟,庄严神圣,有造型独特的黄帝纪念馆。其中故里祠区,是整个景区最古老的部分,它始建于西汉时期。
树高千尺总有根,河流万里必有源。我们10多亿炎黄子孙的“根”在哪里?根,就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那么,就让我们怀着“高山仰止”的心境,来踏着远祖的脚印,遍寻自己的祖根吧!
第一石坊
它是由香港中华民族国际友好协会为庆祝2000年4月2日举行的中华民族子孙龙禧千年黄帝故里寻根拜祖大典而修建的。牌坊,是门洞性的建筑物,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建筑。“文治武功何彪炳,艰难缔造五千年”,它立于祠前,提醒人们,永世不忘黄帝功德。此牌坊为四级六柱坊,高11米,宽17米。坊额上雕有黄帝像,横额和楹联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题写。
外联为“依具茨溱洧起波涛,滨颖淮有熊降轩辕”。它诗情画意地表达了新郑作为黄帝出生地的地理和历史。
新郑,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豫西山区向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地貌山岭、岗丘、平原兼而有之,河流湖泊密布,是十分有利于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具茨”指位于新郑西南的具茨山,“溱洧”指流经新郑的两条古老河流,即溱水和洧水;“滨颖淮”指新郑地处淮河、颖河流域,有熊指新郑在黄帝出生时期为有熊国。
内联为“始祖功德盖天地泽披九洲,华夏文明灿古今誉播八方”。它高屋建瓴地表明了黄帝的丰功伟业,天地难以负载其德,九州永远铭记他的恩情;由黄帝肇始的华夏文明,光耀古今,天下共仰,骄傲地跻身于世界文明之列。
横额“中华圣地”,意为黄帝的诞生地,是中华儿女心中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的圣地。
乾坤浮雕盘
石坊后的乾坤浮雕盘,是博大精深的黄帝文化的一个具象,为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大发明之一。中间的金属指针,叫日晷,是古人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在日晷外侧,为太极图、四灵像、八卦、十二生肖和二十八星宿等中国古代文化符号。它融天文、地理、历史、哲学、宗教、科技于一炉,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第二石坊
第二石坊为三级四柱坊。其楹联引用了孙中山先生的“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中的前两句。孙中山先生首举义旗,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这位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如此高度评价轩辕黄帝,其意义尤为深远。《祭黄帝》诗,高度地赞扬了轩辕黄帝及所创造的非凡业绩,表述了黄帝开创中华文明史,在世界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坊额上的“轩辕故里”四个字由国家原领导人薄一波亲笔题写。
轩辕桥
是古轩辕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为拜谒始祖轩辕黄帝,在祠前专门修建的。原桥为明“隆庆四年”即公元1570年所建。桥东侧,有阴刻篆文“轩辕桥”三个字,西侧的古砖上,刻有“许州造砖户王仲”的字样。由于朝代更迭、历史变迁和地形地貌的变化,此桥被沉埋地下多年。2002年3月,新郑市决定恢复轩辕桥这一景观,在开挖新桥桥基时,正巧与古桥址相合。说明从古到今,轩辕子孙的心是相通的。新修的这座轩辕桥,长12米,美观、典雅,如长龙卧波,横跨于姬水河上。
姬水河
这是一条象征性的姬水河。真正的姬水河,在市区西南10公里,发源于具茨山,流经新郑南部,汇入淮河。春秋《国语·晋语》云“昔少典娶有虫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意思是说,黄帝和炎帝为兄弟俩,黄帝因成长于姬水,而姓姬,炎帝因成长于姜水,而姓姜。
古枣树
新郑是大枣的故乡,枣文化历史悠久。在距今8000多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枣核化石。据说枣子的大规模栽培,最早是从黄帝时开始的。新郑西北一带,多沙地。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农书《齐民要术》上说:“旱涝之地不任耕稼,种枣则可矣!”大约黄帝最早发现了这一作物的生长特点,又发现大枣不仅可以鲜食、干食,还可药用,所以,就在他的故里大种起枣子来了,使有熊国成为大枣之国。目前,枣树已成为新郑的市树。
这是一棵千年古枣树,远远望去,发现树干像是插在一个大花瓶之中。你看,枣树靠近底部的那段树干,格外粗壮,圆溜溜地,像不像大“花瓶”?花瓶上,还有斑斑驳驳的纹路。这是新郑人特有的栽培技艺,当地人称作“开甲”,是一种增产的办法。每年枣树花期的5月下旬到6月下旬,枣农都要用斧背砸伤树皮,形成斑痕,减少养分的向下输送,以集中供给果实,使之结果又多又甜。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齐民要术》上就有“反斧斑驳椎之”的记载!我们应当向祖先的勤劳智慧致敬!
新郑枣,皮薄、肉厚、核小,吃起来特别甘甜。我们这儿有一句话:一天三颗枣,红颜不见老。到新郑来,不尝尝新郑红枣可算是一种遗憾。
黄帝故里景区还有一种特色树种——银杏树,又叫公孙树、白果树,传说黄帝的父亲姓公孙,因为他曾亲自栽培此树,所以后人又称之为“公孙树”。
国槐,又称黄帝槐,是有熊国的特色树种,沉稳坚毅,顶天立地,是新郑人民性格的像征。
轩辕黄帝之碑
“夫天地悠悠,生生灭灭,而亘古及今其名不泯并受后世尊崇者,其行必有殊勋,其品必有盛德。念我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惟我始祖炎黄二帝其可当之„„”。该碑于2002年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敬立,中国著名碑文专家、河南省文史馆研究员李铁成撰文。行文庄重酣畅,意境高古,高屋建瓴阐述了轩辕黄帝生于新郑,带领臣民,告别蛮荒,创造发明,设官司职,扩土开疆,一统中华的不朽功业。
黄帝故里景区导游词(之二)
故里祠门口
大家看一看这对看门兽是什么动物?我国大多庙宇和祠殿前一般都安放狮子,寓庄严、威武、平安吉祥之意。但这里却把熊作为镇祠之兽。这是因为在五千多年前,新郑一带的中原地区,有很多熊。熊,是一个很威武、强悍的动物,黄帝父亲少典氏领导的部落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拜,就有熊作为自己部落的图腾。后人为纪念黄帝的根基有熊氏部落,特在黄帝故里祠前塑了这对石熊。
故里祠前厅
这前厅的四周图画是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央视直播的掠影,这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拜祖盛典。下面我们就要进入黄帝故里遗祠,里面供奉着我们炎黄子孙的伟大始祖轩辕黄帝和他的两个夫人嫘祖和嫫母。
故里院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整个景区的核心部分——故里祠。我们看到的大殿和东西配殿始建于汉代,以后历代都有修复,最后一次修复是在90年代初。轩辕黄帝作为中华人文初祖、中华开国的第一大帝,是五帝之首。在我国,“五帝”有几种说法,比较普遍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与黄河中上游文化同时发展起来的,还有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长城外的红山文化等,共同创造了古代文明。在漫长的岁月中,各地区的先民逐渐融合成统一的民族。在各族不同的宗祖神中,黄帝是最为杰出的一位,世代为人们所敬仰,人们一直把他敬若神明,历代的贤达人士和平民百姓都来此寻根问祖,烧香还愿。至今在西配殿山墙上还留有为修复大殿时留下的功德碑。这其中最著名的还有林则徐拜祖碑。提到林则徐,我们都知道他是近代的民族英雄。他什么时候来拜谒过始祖呢?这还要追溯到道光十七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1837年,林则徐擢升湖广总督到广东赴任时途径新郑,在当时新郑县令李丞的陪同下拜谒了始祖。林则徐之所以能取得虎门硝烟的成功,是和他拜始祖分不开。
大殿
这里敬奉的就是轩辕黄帝的金身塑像。上面的匾额,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的题词“人文初祖”。殿内四周的壁画,生动地展现了黄帝一生的丰功伟绩。
[黄帝诞生]五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在嵩山东麓新郑一带,居住着一个以熊为图腾的有熊氏部落,其首领为少典,从居住在河洛一带(今洛阳地区)的有娇氏部落,娶了一位名叫附宝的女子,在轩辕丘产下一子。因出生于此,而取名轩辕。传说,一天,少典的妻子附宝,到郊外祭神,此时正是阳春三月,风和日丽,突然间,乌云翻滚,天昏地暗,继而电闪雷鸣,如同白昼,就如同一条巨龙,绕北斗而降,把附宝惊倒在地,电闪雷鸣过后,已是星斗满天,附宝觉得头晕目眩,发现自己怀了孕,阅二十四月,生帝于轩辕之丘。画上面的那位男子就是黄帝的父亲少典,女的就是黄帝的母亲附宝。据史书记载,“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年后,宽厚仁慈,见识渊博,善恶分明,深得部族拥戴,继任有熊氏部落首领。
[创造舟车]黄帝修德治兵,创造舟车。这个是民用车,可以乘坐人和工具,中间的是指南车,上面按装着一个木头人,无论车行至什么方向,木头人的手都始终指向南方。这里是打造的各种兵器和民间用具。这个是训兽的场面,原来动物都是野生的,通过训练,大型动物用来作战,小的动物就在家里饲养,中国最早的家禽饲养就是从黄帝开始的。最上面是我国最早的船只。当时人们用石头把大圆木中间凿空放在水里,用来载人载物。
[黄炎结盟]当时居住在陈丘(今河南淮阳)一带的神农氏炎帝部落势力强大,各部族都听从他的号令。到了黄帝时代,炎帝领导的神农氏部落逐渐衰落,部族之间不断发生磨擦,甚至互相侵伐掠夺,侵占土地,抢劫财物,虏杀人口。炎帝不能禁止,人民生活不得安宁。而黄帝修德治兵,制造舟车,以道义促使部落之间相安友好,以武力征伐强暴,制止侵略。许多部落慕其威望,前来通好,仰仗归从。当时炎帝侵凌周围部落,黄帝率有熊部落的军队在阪泉(今河南扶沟县,一说河北涿鹿)与炎帝经过三次激烈的交战,打败炎帝,使之归顺于已。从此后,炎黄部落和睦相处,结为联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
[征战蚩尤]当炎黄结盟之时,东方的九黎族部落兴起,强悍凶横,炼铜制作兵仗刀戟大驽,侵略其它部落,其部落首领蚩尤更是凶神恶煞,每次出征前都身披斑斓虎皮,头带双角铜盔,所向披靡。其他部落闻听蚩尤到来,皆惊魂落魄,溃散四逃。黄帝九次与蚩尤交战而不能胜,就联合以熊、罴、貔、貅、豹、虎为图腾的六个部落,会合炎帝部落在涿鹿郊野与蚩尤展开决战。传说,蚩尤有八十一个弟兄,个个铜头铁额,英勇善战,又惯使刀戟弓驽等兵器,炎黄兵卒战胜不过。这蚩尤在作战中还能够喷雾,使人迷失方向。为了彻底打败蚩尤,黄帝即命风后造指南,以示四方,破蚩尤大雾,依风后《握奇经》设八阵,经“五十二”战,蚩尤大败,逃至中冀(今河北冀县),被黄帝手下大将应龙擒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涿鹿之战”。至今在河南新郑风后封地风后岭一带还存有风后遗址及唐代军事家独孤及的《风后八阵图记》。
[建都有熊]黄帝战胜蚩尤之后,又挥师北上,驱赶走向南方扩张的荤粥族,天下有不顺者,进行征伐,然后班师回有熊新郑,诏告天下,并在西泰山(今新郑龙湖镇)大会诸侯,定鼎建都(河南新郑),举行开国大典,各部族首领共尊黄帝为天子。黄帝划野分州,封官司职,设三公(风后、天老、五圣)、六将(常先、大鸿、大隗、力牧、太山、应龙)、史官(苍颉、沮涌),设左右左右太监,监于万国。其疆域东至于海,西至陇右,北达燕山,南抵长江,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版图。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黄帝王朝,有熊国都新郑,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都,被史学家称之为“中华第一古都”。相传黄帝于甲子元年(公元前2697年)二月二日正式登基。此后中国民间“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就源于此。
[高擎龙旗]黄帝统一万国部落以前,以熊为图腾,统一天下以后,采用有代表性的部族图腾特征,荟萃成新的图腾——龙,作为有熊帝国的族徽和旗臶。它由熊的头、马的嘴、蛇的体、鹿的角、鱼的鳞、虎的掌、鹰的爪、蚩的尾等组成。龙是各部族大溶合、大团结的产物,因此五千年来,炎黄子孙把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最吉祥、最嵩高的保护神,鼓舞我们不畏难险,勇往直前,振兴中华。自古以来,人们把做为最高统治者的帝王称为真龙天子,称帝王的身体为龙体,穿是龙袍,住的是龙宫,后人是龙子龙孙、龙的传人。
黄帝定都有熊以后,致力于各民族的繁荣与发展,他选贤任能,设官司职,治理天下,“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备的部落联盟体制,也就是现代国家的原型。其所辖区域东至于海(渤海),南抵长江,西及崆峒(甘肃陇右),北至河北燕山,初步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
[开发农牧]黄帝总结神农氏炎帝时代的生产经验,祭祀天地百神,划野分州,计田设井,教男子因时播种五谷蔬菜、驯养畜禽,解决人们吃饭问题;教女子在家养蚕、抽丝、织帛,解决人们的穿衣问题。中国几千年男耕女织的生活状况,也就从黄帝时期开始了。
[肇造文明]黄帝和他的臣下有许多发明创造。如发明创造房屋(宫室、銮殿、庙观、城池)、衣裳(布帛、丝绸、冠冕、足履)、车船(战车、指南车、记里鼓)、阵法(风后八阵)、兵器(弓箭、弩、刀、盔甲)、音乐(箫、琴、钟、鼓、号角、磬)、文字、算术、历法、图画、医药、祭祀、婚丧、铸铜等等。按照世界古代文明四大标准:文字、城堡、铜器、祭祀等,黄帝时代都已发明创造,使中国与埃及、巴比伦、印度比肩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黄帝时代所创造的文明,四五千年相传不衰,至今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还享用着它的福荫。因而,黄帝被奉为中华人文始祖。
黄帝在位百年,死于荆山(河南灵宝),葬于桥山。相传黄帝有25子,得姓者14人,分为后世各国,不断繁衍,并同其它部族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由众多民族相结合的中华民族。据史书记载,黄帝族后裔在各地先后建立了70多个国家,繁衍了600多个姓氏,炎帝族在各地先后建立了20多个国家,繁衍247个姓氏。黄炎二支发展到853个姓氏,在与其他民族融合中总计发展到8000多个姓氏。因而,后世子孙共尊黄帝和炎帝为祖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东配殿
供奉的是黄帝的元妃,也是他的第一夫人。她是我国古代最早养蚕织丝的人和中国古代杰出的女性代表。《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宋《通鉴外记》说:“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为纪念嫘祖功德,历代封建王朝都设先农坛供奉她,敬奉她为“先蚕”。嫘祖生昌意、玄嚣,五帝中的颛顼、帝喾及夏、商、周、秦都是她的后代。
关于嫘祖发明抽丝养蚕,还有一个动听的故事。相传,嫘祖十五六岁时,在山上摘桑椹吃,看到一枝干桑枝上吊着几个枣样大小的东西,有白色的,有黄色的,非常好看,就摘下来带家玩;玩腻了,就随手扔到了屋角的破筐子里了。第二天早晨醒来,她听见屋里扑扑棱棱响,走过去一看,见那个破筐子沿上有几只飞蛾,正扇动着翅膀爬,一爬过去就繁下一串串的籽;又过了不知几天,她又去看那筐里的飞蛾,飞蛾不见了,筐子里却生了许多蚂蚁大小的虫,有白色的、有黄色的,非常好看。她想:这小虫是从桑树上摘下来的,兴许它一定吃桑叶。她就把筐子端出来,把它撒到桑树上。谁知到桑椹红的时候,桑叶吃光了,桑枝上挂满了各种颜色的茧,有白色的,有黄色的,非常好看。一下子摘了九大筐!她想这些东西煮熟后肯定很好吃,就把它放在锅里煮,谁知煮了一会儿,用根小木棍一挑,不一会就缠了好多好多闪光发亮的丝坨坨。后来,她就把这些丝织成了衣服,穿在身上,漂亮极了!村上的姑娘媳妇们见了都跟着学了起来。后人不忘嫘祖的功德,就在家里的织布机上,敬着嫘祖的牌位,称她为“先蚕娘娘”。
据史书记载,轩辕黄帝共有四位夫人,第二位是方雷氏,第三位是彤鱼氏。
西配殿
西配殿供奉的是黄帝的第四位夫人。这位娘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织布工具“织机”,后人尊她为“先织嫫母”。她是中国远古时代最丑陋最贤慧的一位女子。据史书记载,嫫母相貌奇丑。《列女传》说:“黄帝妃嫫母……甚丑而最贤。”《丑人篇》说:她是黄帝时代极丑的女人。她的前额和鼻子像秤锤,身体像个黑竹箱。黄帝为什么要选一位最丑的女子为妻?传说,建国之初,各部族经常抢夺俊男美女,往往引起部族之间的冲突。有人主张用暴力加以制止。黄帝不赞成采用暴力,可是又想不出好办法。一日他到野外视察,在河边见到一位十分丑陋的女子,与之交谈,觉得她聪明贤慧,就把她选为妃子,并通告各个部落。各部落首领以为黄帝定是选了美女天仙,都纷纷前来祝贺,谁知一见,都“哇——”的一声惊呆了。轩辕黄帝在这方面真是给我们做了表率,以后抢婚的事大大减少。嫫母非常贤慧精明。她用松香、硫磺和木炭发明了火药。她见嫘祖种桑养蚕缫丝,就昼思夜想,发明“织机”,解决了用蚕丝织帛问题。后来嫘祖随黄帝南巡而死,黄帝立嫫母为正妃,使其掌管宫室,外出监护于道。嫫母生苍林,其后代北狄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祖先。
黄帝故里景区导游词(之三)
甬道铭文
这青石甬道,别具匠心,称得上是一部中国通史史纲。青石板上潺潺流水,正如孔老夫子所说,逝者如斯天,不舍昼夜。漫漫五千年的历史,三皇五帝到于今,表明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强不息,国运绵长。无论顺历史长河由远到近,还是溯历史长河追忆往昔,对这一伟大民族五千年的重大事件、沿革变迁、英勇奋斗、英雄辈出、民族融合、科技发达、教育昌盛、文化璀璨,你都能留下深刻印象。
客家人脚印
青石甬道两旁有三排硕大的脚印。这是谁的足迹呢?请看这五个篆字“客家第一步”,哦,你明白了,这是客家人远离故土,情意难舍,一步一回头留下的。
说起客家人,他们本是中原人,司马氏统治的西晋,实行分封制,成为后来的“八王之乱”的祸根。“八王之乱”先后闹了16年,使中原地区的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再加上上层统治阶级大谈玄理,清淡误国,终于引发末年的“永嘉之乱”,匈奴族灭亡了西晋。之后,中原地区五湖十六国战乱频凡,民不聊生。于是许多人为躲避战乱,纷纷居家南迁,从中原分别迁到广东、福建、浙江、台湾等地,有的辗转去了东南亚地区。为了和当地人相区,他们自称为客家人。客家人根在河洛,源于炎黄,虽客居他乡,仍念念不忘桑梓,深深眷恋故土。改革开放以业,海内客家社团不断组团到黄帝故里寻根拜祖。特别是2003年10月27日,来自海内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客家乡亲回到黄帝故里,参加了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根在中原”拜祖大典。这在海内外引起了很大轰动。甬道铭文,详细记载了客家人的五次南迁历史。
民族图腾柱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著名歌星宋祖英唱的那首《爱我中华》曾无数次地拨动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弦。甬道铭文两侧的10个柱子叫民族图腾柱。上面镌刻着中华56个民族的族名、族徽、中英文简介。中华56个民族大都血肉相连,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如满族的祖先是女真族,女真的祖先是东胡,东胡的祖先是鲜卑,鲜卑的祖先是黄帝曾孙帝喾之子厌越。蒙古族的祖先是匈奴,匈奴的祖先是古鲜卑的一支,祖先是黄帝之孙悃。回族的祖先是安息族,安息的祖先是黄帝之孙安。藏族的祖先是羌族的祖先是舜之子,也是黄帝后裔。维吾尔族的祖先是敕勒族,敕勒族的祖先是匈奴,也是黄帝后裔。高山族的祖先是百越人,越人的祖先是夏代少康子于越,也是黄帝后裔。苗族的祖先是黄帝孙禺号。瑶族、壮族、侗族、傣族、布依族出自百越;傈僳族、纳西族、哈尼族、基诺族、拉祜族、彝族、白族出自羌族。其他布朗族、崩龙族、景颇族、阿昌族或与百越,或与羌族有渊源。各个民族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流动迁徙,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建设着我们这个富饶而美丽的中华大家园。
黄帝宝鼎
矗立黄帝故里祠后的这个气势恢宏、硕大无比的鼎叫黄帝宝鼎。它通高6.99米,重24吨,直径4.7米,全部由青铜铸造而成,比进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广东肇庆青铜鼎还高出0.39米,重8吨,一度成为“天下第一鼎”。
史书记载,黄帝最早铸宝鼎,使鼎由炊器变为国家礼器呢。《史记·封禅书》说:“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帝五世纪》说:“(黄帝)得宝鼎,兴封禅。”封,是祭天;禅,是祭地。黄帝领导制作铜鼎礼器,用以祭祀天、地、人。祭天,是乞求风调雨顺;祭地,是企盼五谷丰登;祭人,是祭祀祖先,希冀子孙绵延昌盛。这体现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我们的始祖就已懂得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必须和谐。此后,历代帝王都把鼎视为神器、国之重器。凡宗庙活动、国家大事,皆行鼎祭。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鼎,逐渐变成为国君、各级官员的专有礼器,所谓“钟鸣鼎食”鼎之多少,成了身份、级别和地位的标志,成了人与人,家族与家族,国家与国家,礼尚往来的信物。古代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候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平民百姓是不能用鼎的。
这尊黄帝宝鼎,采用的是8000年前我们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鼎形式,为圆鼎。鼎腹有九龙,寓示九洲,龙首有宝珠,象征国家之光;鼎足为熊足,寓意黄帝立国于有熊。
黄帝宝鼎周围的八个小鼎,4圆4方,通高1.25米,兽面纹饰,分别代表仕、智、爱、丰、安、嗣、寿、财之意。游客可依自己愿望选鼎而许下自己美好的心愿。
中国鼎文化源远流长。鼎作为中国最早的礼器,是礼仪的标志物,是礼仪文化的象征,是以礼仪治国的一种集中体现。鼎,最初用来作为炊器,造饭煮肉,后来亦作为葬器、刑具(鼎镬)、香炉。随着历史沿革,使用的范围愈来愈广,文化内涵也愈来愈丰富,先是抽象为立国重器,喻为政权,如定鼎、问鼎;天下局势,如鼎立、鼎足;形容盛大,如鼎盛、鼎族、鼎姓;表示显贵,如鼎贵、鼎辅、鼎臣;标明第一,如鼎甲、鼎元;气象更新,如鼎革、鼎新等等。
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特征。我国向联合国总部就赠送了一尊宝鼎。北京,也特立了世纪宝鼎。这是中华鼎文化在历史新时期的表现。
鼎坛长廊
炎黄子孙,不忘始祖。鼎文化区两侧,是两道文化氛围十分浓厚的碑刻艺术长廊。用行草隶篆、乃至甲骨文、钟鼎文等书体,集中展示了当代海内外炎黄子孙中的名人、大家,歌颂始祖黄帝的楹联。或歌颂始祖功德,或心系轩辕热土,或抒发圣地情怀,或展望民族未来。天地人、诗书画,笔端流露的,是每个炎黄子孙的悠悠爱国之心和拳拳报国之情。东边亭子里的碑刻,就是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拜祖纪念碑。
黄帝像前
这个广场叫拜祖广场,可容纳1万多人在这里同时拜祖。郑州市人民政府、新郑市人民政府等单位,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拜祖活动。而2006年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第一次升格为主级主办,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罗豪才参加,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恭读拜祖文,每内外近万名嘉宾参加了这次拜祖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国际频道、河南卫视直播,在全球亿万华人中引起巨大轰动,被媒体誉为本最大的一次华人盛典。
为什么要在农历三月三拜祖呢?据说,这天是黄帝统一中华,成就伟业的吉日。从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为相开始,郑国这里便兴起了三月三拜祖先活动,以表达对轩辕黄帝的崇敬之情,一直沿袭至今。为适应全球华人寻根热的不断升温,新郑市人民政府从1992年开始,便每年举办以寻根拜祖、经贸洽谈为主题的拜祖活动,吸引了海内外大批炎黄子孙。目前,拜祖大典已成为河南省重要的旅游节庆活动,海内外华人的盛大节日。
近年来,在这里出现许多很神奇的事,2002年3月,当黄帝宝鼎从洛阳运抵此安装到鼎坛上时,哪天是晴空万里,突然大风起兮云飞扬,天空隐现黄帝像; 2003年10月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前落成。据说,黄帝像从北京运抵这里时,天空正下着小雨,当黄帝像安放到位时,天空突然雨霁支收,彩虹贯天,霞光万丈。在场的老人说,这是黄帝显灵了;2006年3月31日,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当徐光春书记恭读完拜祖文,《黄帝颂》的合唱声响起时,黄帝故里上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这吉祥的象征,令中外贵宾感到无比神圣和惊喜。可谓彩炼当空舞,万众齐欢腾。4月9日,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总策划、中央电视台张晓海一行到黄帝故里上香还愿,黄帝故里上空再次出现了彩虹。大典中出现彩虹奇观,对此,郑州大学物理工程系的智老师解释说,彩虹产生的基本原理是因为光的折射和散射。雨后放晴,天空中残留小水珠,光的折射作用,使人们在特定仰角观察天空,会常看到彩虹。但只要具备形成条件,正常天气也可形成彩虹。不过,从河南的地形地貌特点来看,正常天气出现的几率极小,可以说黄帝故里出现彩虹堪称奇观。有人说这是真正的天人合一:大典展盛世和谐,彩虹降人间吉祥。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中华盛典,我们景区于每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及初一、十五等吉日都举行隆重拜祖仪式。景区根据游客的捐资数额及要求,随时为其举行规格不等的拜祖仪式。仪式开展以来,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好评。目前拜祖仪式成为景区一个重要品牌。凡省里、郑州市有重大活动都安排到新郑参加拜祖仪式。
黄帝故里景区导游词(之四)
轩辕丘
巍巍具茨,泱泱姬水,轩辕之丘,天降帝胄。这个高大的土丘,就是象征性的轩辕黄帝的诞生地——轩辕丘。传说,黄帝母亲附宝在此游玩,突然感光受孕,孕24月,才生下轩辕黄帝。关于轩辕丘的确切位臵,史书、碑刻也多有记载:晋代《天下名胜志》说:“新郑县城内有轩辕丘。”清嘉庆二十八年和民国十九年《密县志》记载:“密县大隗镇3里许,有‘七圣庙’,新郑轩辕丘距此四十余里。”实际上,轩辕丘是以轩辕故里为中心绵衍数十里的大土丘。
此土丘下,有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轩辕黄帝纪念馆,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其造型为仰韶时期即黄帝时期的大房子造型,房子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呈巨大人字型,好象是从地底长出来一样,寓意为黄帝出生之地。
黄帝纪念馆内
[四灵象]屋顶两侧壁画为四灵象,也就是上古的四方神。它们分别是青龙、白虎、玄武和朱雀,相传青龙是东方太昊的丞相,白虎是西方少昊的丞相,朱雀则是南方炎帝的丞相,而玄武是北方颛顼的丞相。他们后来被人们尊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守护神。在这里,他们都是轩辕黄帝的守护神。你们瞧,中央的麒麟身的龙图案,就代表黄帝。
[蟠龙榕树根雕]纪念馆内的大型榕树根雕,称“中华根脉”,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大团结、大联合、大发展。中华根脉强壮有力,源远流长。两支粗大的主根,一支象征黄帝族,一支象征炎帝族。根雕中央刻有六龙戏珠,象征炎黄子孙心向始祖,根在黄帝故里。众多茂密的根系层层交织,象征着炎黄子孙血脉相连,根连根,心连心,团结一心,风雨与共,傲然雄踞于世界之东方!中间这颗宝珠,是黄帝宝珠,乃社稷之光,严冬能给人民带来温暖,盛夏给人以凉意,黑夜给人以光明。它是以黄帝不朽民族精神,永远光芒四射,环球同此凉热,造福千秋万代!
[客家文化展]大厅内两侧为客家文化展。“客家人”是汉民族的重要民系,是炎黄子孙的优秀儿女。历史上,他们由黄(河)淮(河)之间,迁居闽、粤、赣、蜀、黔、滇、台、港、澳等地有的又乔迁海外,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庞大族群,对所在地区或国家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远去了的秦汉烟云,黯淡了的两晋星光,未能使他们淡忘祖先;洋装虽然穿在身,但他们依然是一颗中国心,一颗怀乡的心。黄帝和炎帝的血脉,将永远连接着华夏子孙的情缘。
[宫内浮雕]大家看楼下四周的墙壁上,有8幅画像石,是仿岩造型的浮雕图。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一个门类的画像石,是在石面上刻制形象,多为平面浮凸形式,但也有线刻法的。绘画史专家们认为,画像石与商周铜器纹样和秦代瓦当、空心砖,有岩明显的继承关系。我们统观这8幅图,画面宽广,构图严谨,线条清晰,人物众多,场景宏大又重点突出。每幅都有明确的主题和深刻寓意。画工们运用传统的浅浮雕和线刻手法,力求准确把握物态、质感、运动状态。特别是在处理宏大的场面时,驾驭空间,统一布局、安排物象,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岩画通过描绘黄帝传说故事,展示了轩辕黄帝出生、创业、肇造文明的历程。
第一幅,黄帝出生:相传,轩辕黄帝诞生那天,新郑溱洧河间,两条巨龙盘旋于空中,彩霞满天,凤凰云飞,鸟兽欢腾,普天同庆。这幅浮雕,就表现了黄帝出生的情景。上面的蛇身龟头,通过神化的形式,象征黄帝出身不凡。而龟即天yuan(上元,下龟),郭沫若认为,是轩辕族的族徽。
第二幅,黄帝率七圣拜大隗:《庄子·徐无鬼》中记载了黄帝率七圣拜大隗的故事。相传,黄帝曾率方明、昌寓、张若、昆阍等六人到今天新郑的具茨山,拜访一个叫大隗的人,求教治国兴邦的道理。路上,他们遇着牧马的童子,就向他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回答说:知道呀。又问:你知道大隗在哪里吗?答曰:是的。黄帝感到奇怪,就随口问他,怎样治理天下?那位牧童说:治天下和我牧马一样,除去害群之马就是了。黄帝钦敬称谢。到具茨山,见到了大隗,黄帝交谈了牧童的见识。大隗说:治天下要知天下,治军要知军情,如同牧童牧马,他查到了马群中有害群之马,便要除去。他又说,治天下者要访天下,知民心者得天下。后来,黄帝采用了大隗的建议,在与蚩尤大战中获得了胜利。
这幅浮雕,就展现了黄帝迷路和牧童交谈的情景。上面有一个夸张的月亮的图案,月亮里一个蟾蜍。
第三幅,黄帝拜华盖童子:华盖童子是谁?相传华盖童子是一位出身于华阳城,常在始祖山顶修德行道的老人,是黄帝的父亲少典的好友。他曾获健身宝物,终日修炼,年过六旬,须发皆白,却精神焕发,鹤发童颜,人称“华盖童子”。他一贯关心黄帝统一中华之大业,不断指点黄帝逢凶化吉,反败为胜,并为黄帝培育了两位得力的助手——玄女和风后。后来,黄帝大功告成,组织绘了华盖老人遗像,授为神芝图,选定三月三日,登山祭拜华盖老人,这幅浮雕就是黄帝拜华盖老人的场景。上面有一个夸张的太阳图案,里面有一个叫金乌的神鸟。
第四幅,黄帝大战蚩尤:这幅浮雕讲的是黄帝大战蚩尤的故事。浮雕上头像为蚩尤图像。
第五幅,升龙旗,兴龙的传人,黄帝灭蚩尤,统一天下之后,立都有熊(今河南新郑),综合各部落的图腾,创制了象征各部落大统一的图腾——龙。几千年来,“龙”,便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炎黄子孙也被称为龙的传人。
第六幅,获宝鼎,迎日推策:《史记》中记载“黄帝获宝鼎,迎日推策,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也。”当年黄帝统一万氏部落、建都有熊之后,为表彰功臣、名将的功绩,铸造了一座铜鼎,在具茨山顶迎日峰上举行集会,发布政令,并且举荐风后、力牧、常先、大鸿分工督察九州,治理天下。至今,始祖山上还留有风后顶、大鸿寨、力牧峰、常先口、大鸿屯兵处、力牧台、迎日推策处等遗址。迎日推策,就是迎向太阳,观测天象,掌握规律,推算季节时日。
第七幅,地划九州,分封诸侯:黄帝统一中华之后,诸国和睦,在祭祀天地神灵的封禅大典中,各方都来参加。黄帝顺应天地的法则,阴阳的变化,奉行养生送死的制度,研究国家存亡的道理。因而将中华版图划分为九州,分封给诸候,使各部落安居乐业,发展生产,和平相处。他自已因为享有土德的祥瑞,所以号黄帝。
第八幅,黄帝选贤妃:传说中黄帝有四位妃子,一位是正妃嫘祖,另一位是嫫母,还有两位是女节和彤鱼氏。刚才我们在黄帝故里祠内已经介绍过了,黄帝选妃,不是以貌取人,而是以德才选人。这幅浮雕就反映嫘祖和嫫母种桑养蚕,织丝纺帛的情景。
第九幅,告别蛮荒,肇造文明:黄帝时期总结前人经验,按时种植百谷草木,驯化鸟兽昆虫,认真研究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以及水流、土石、金玉等状况,勤思考,多实践,多倾听,勤观察,节约使用水火等材料,成功地开发农业,发展牧业,建筑宫室,制造工具,烧陶造箭等,使中华大地早早地告别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成为世界上最早建立农业文明的国度。上面的陶器,为仰韶时期“人面鱼纹”彩陶。
[黄帝铜像]黄帝像上面的苍穹圆形图案,为古代天文图,是根据河南安阳出土汉代壁画而绘制的。像下面的拜台,装饰有伏羲八卦图。
这尊始祖铜像,为轩辕黄帝的中年坐像,威武、庄严、神圣、睿智、深邃、慈祥。像重6吨、高5.9米。黄帝像后面的背景图案为九大行星图,一条巨龙腾空而起,象征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历代文献展]赫赫始祖,轩辕黄帝,中华之魂,民族之根。关于黄帝生于河南新郑轩辕丘,历代史书多有记载。战国《竹书纪年》曰:“黄帝轩辕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汉代《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集解》引:“皇甫谧曰:(黄帝)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宋代《太平御览》、《册府元龟》、《通鉴外纪》等皆云黄帝居有熊国轩辕之丘。明代《大明一统志》、《河南通志》说:“轩辕丘在新郑县境,古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生于此故名。”清代《大清一统志》、《开封府志》、《新郑县志》、蒋廷锡《(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刘统勋等编著的《御批历代通鉴辑览》皆记述:“轩辕黄帝氏,少典之子,母曰附宝,见电光绕斗感而有孕生帝于轩辕之丘(在今河南开封府新郑县),故曰轩辕氏„„。国于有熊(即新郑)。”民国年间《辞源》、《中国人名大辞典》、台湾《中文大辞典》、《最新世界名人大辞典等》也都记述黄帝生于河南新郑的轩辕丘。应当说,从战国到近代的史书、碑刻,对黄帝原籍新郑,多有记载,言之确凿。1992年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确认河南新郑是轩辕黄帝故里、故都。正如当今著名的碑文专家李铁成先生所述:“新郑乃有熊氏故墟,有轩辕之丘,故为黄帝故里。此史有明载,地有确迹,代有传述。”现在我们还要加一句,叫“天有感应”。
[海内外炎黄子孙拜祖展]黄帝故景区从1990年正式开放以来,得到了中央、省、郑州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热切关注。中央政治局常委、原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中央军委副主席曹刚川等领导,都亲临黄帝故里视察指导。这里展出的就是各级领导、海外炎黄子孙的视察或拜祖图片。
每年三月三举行拜祖大典期间,来自海内外的华人华侨,便汇聚到这里寻根拜祖,他们在这里焚香叩拜,以寄托对祖先的绵绵情思、崇高敬意和美好祝愿。真可谓:春潮涌动柳色新,轩辕故里拜帝君,年年花开多烂漫,岁岁赤子常光临!
第五篇: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沿途讲解词
乙未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沿途讲解词
【欢迎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美丽郑州,来到祖根地、孕育华夏文明的黄河岸边,来到轩辕黄帝故里,寻根拜祖!
我叫 XXX,是乙未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讲解接待员,很荣幸为大家作随车讲解服务。今天各位所乘坐的是XX号车,全程将由我为您提供服务,由于今天参加活动人员较多,请您在活动结束后还回到我们这部车上来,我们会认真清点人数;请各位随身保管携带好您的证件,大典现场是凭证出入。为了保证我们的活动安全顺利地进行,请各位进入现场时不要携带箱包、打火机、瓶装水等危险物品,现场实行严格的安检,并且活动现场禁止吸烟。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我们今天的拜祖活动的行程是这样为您安排的………………(介绍活动行程)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们河南,地处中原。中原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发源地,5000年前,轩辕黄帝出生、创业、建都于郑州的新郑,天下龙的传人同宗、同祖、同源。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俗话说“三月三,拜轩辕”,每年的三月初三,成千上万的炎黄子孙都会汇集到轩辕黄帝的故里,朝拜轩辕黄帝。
我们现在就乘车由市区去往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现场,大约需要1个小时的车程。在这里给各位嘉宾简单介绍一下郑州市的基本概况。【郑州市情】
2600年前,郑州人就以“东道主”自称(见《左传·僖公三十年》,这是郑大夫烛之武为退秦师对秦穆公说的话,就是在今天的新郑说的)。2500年前,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子产(公孙侨)就提出,宾馆要做到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他说,如果客人到了宾馆,有了回家一样的温暖感觉,那么,这个国家就会有很多朋友。虽然“东道主”、“宾至如归”这些话,都是在当时的外交场合说出来的,但它表明当时郑州地区的文明发展状况。今天,我们郑州人这个“东道主”当得如何,各位来到郑州是否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就请您实地检验一下我们的工作吧。
大家都知道,来到河南,最能代表河南地区方言的一个字,就是“中”。许 1 多人来到郑州,学说河南话,学的第一个字就是“中”!
其实,“中”是中国古代一个十分重要的观念。它有中心、核心、中央的意思,也有平衡、和谐、不偏不倚、不过不及的意思。审美上,讲究中和;礼法上,讲究中庸。可见,人们对“中”的看重。我们的国家不就叫“中国”吗?今天河南话中的“中不中”,就是“行”或者“不行”的意思。
河南古称中州、中原。“中国”最早的称谓是指以嵩山为中心的郑州、洛阳一带。中华、华夏这些称呼都是指的这一带。因为古代人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嵩山在五岳之中,所以称为中岳。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就位于郑州的嵩山区域。“中州”最早的称谓,据说起源于夏王朝的缔造者大禹。大禹统一中国后,把天下分为九州(即豫州、荆州、扬州、徐州、青州、兖州、冀州、凉州、梁州——见《尚书·禹贡》),河南就叫豫州。因其处在九州之中,又称中州。后来,“中州”专指以郑州为中心的河南地区。俗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从战国时期以至秦汉,经魏晋唐宋,直到近代的中原大战、北伐战争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逐鹿中原”演绎了历代兵家定鼎中国的英雄神话。
郑州是中原的腹地,是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和夏代、商代曾经建都的地方,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在这里,曾孕育了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6000年前的大河村文化、5000年前的黄帝文化、4000年前的夏文化、3600年前的商都文化、2700年前的郑韩文化……这里诞生了著名的历史人物:人文始祖——黄帝,郑国名相——子产,法家集大成者——韩非,诗圣——杜甫,唐代诗人——白居易,建筑宗师——李诫。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使郑州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
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会员城市。
近代的郑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1923年,郑州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这次罢工,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伟大力量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在中国工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为了纪念此次大罢工,缅怀在“二七惨案”中牺牲的烈士,建有“二七纪念堂”、“二七广场”以及“二七纪念塔”,郑州因此以“二七”名城著称。
1948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1954年河南省省会由开封迁入郑州。从郑州走出来的我国著名作家魏巍说过:“打开历史的篇章,拂去岁月的风尘。”如果各位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感兴趣,您在这里,会一页一页地翻动着中华 2 民族鲜活的历史画卷。
在河南博物院,您可以听到8000年前的骨笛演奏出的悠扬韵律。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第一笛,也是人类最早的音乐之声之一。您在那里还可以欣赏到由河南出土的古代编钟仿品演奏的华夏古乐。
在新郑,您可以看到8000年前加工粮食的石磨盘和石磨棒,这是中原先民最早使用的粮食加工工具。对粮食的精细加工,昭示着人类文明的曙光。您还可以拜谒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5000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创业、建都于郑州的新郑,这里是黄帝的故里,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您可以站在黄河岸边的广武山上,观看波澜壮阔的黄河。刘邦、项羽曾在那里以鸿沟为界,演绎了激荡千秋的战争史诗。晋代的名人阮籍站在那里说了一句话:“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见《晋书·阮籍列传》)您知道“竖子”是指谁的吗?(注:“竖子”指刘邦,原文的意思是,世上没有称得上是英雄的人,才使刘邦这小子得享大名)。
来到郑州,您可以登上嵩山,去体味汉武帝登嵩山时听到“万岁”呼喊的盛况。1982年,一名叫屈西槐的登封青年,登上峻极峰顶,在一块大石头下,捡到一块黄片,上面有字。后经人鉴定,原来是武则天晚年派使臣胡超在峻极峰上投下的金简,通体黄金制作,上面刻有63个字,内容是武则天面对嵩山进行忏悔,希望嵩山山神除去她的罪名。如今,这块金简就藏在河南博物院。据记载,许多朝代都曾往嵩山投龙简,但现在还没找到。您如果有兴趣,不妨抽时间去找一找。
来到郑州,您一定要去少林寺。少林武术会让您感叹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名不虚传,少林禅宗会给您一些人生的启迪。有一副对联说:“问世间不二法门,千秋少林听禅唱。看天下第一名寺,万古嵩云起雄风。”你要到少林寺去一趟,才会对这副对联有真切的理解。
来到郑州,您还要到黄河洛水的交汇处。
史称古河汭(rui)地区的这里,印满了三皇五帝的足迹,充满了“河图洛书”和“太极八卦”的神奇,把中华民族的源头演绎得诡异绮丽,也开启了这里神采飞扬的历史。这里就是造就河洛文化的地方。在台湾、南洋一带,“河洛郎”是凝聚人心的一个词。从河洛走出去的英雄儿女,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他们叫“客家人”。而在今天,神奇的河洛文化发祥地上,留存着一个纵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这就是巩义的河洛康家。河洛康家原称康百万庄园,曾受慈禧太后封赐而名扬天下,是中国现存三大地主庄园之一,是中国“豫 3 商”精神的家园。
郑州全市拥有商城遗址、裴李岗遗址、北宋皇陵、轩辕黄帝故里、杜甫故里、潘安故里等历史名胜和文化古迹、各类文物古迹万余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0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5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8处,文物数量和规模居全国城市前列。
刚才,我给各位勾画的只是郑州历史文化和名胜景点的一个大致轮廓,为了让各位对郑州有一个概略的了解,下面,我给各位介绍一下郑州市的基本情况。
郑州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十省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岳,东、南接广袤的黄淮平原。郑州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电讯的中心。郑州市现辖6区4市1县,和郑东新区、郑州高新区、郑州经开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新郑综合保税区),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总人口930万,城镇化率68.2%。
2014年完成全市生产总值6800亿元,增长9.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33.9亿元,增长15.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贵宾,我们的车辆现在正行驶在去新郑的道路上,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我们的车队不再走高速,而是我们郑州市刚刚扩建重修的郑新快速路,往车窗外看,道路两边的绿化已经全部到位,这只是我们郑州市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部分。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使城市更好地发展,目前我们郑州市结合自身实际,率先走上了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发展的科学道路。
相信各位领导、各位贵宾也深有体会,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有经济学家估计,城镇化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以拉动居民消费总额增加1200亿元,城镇化将成为未来中国的经济引擎。
那么我们郑州市委、市政府也是经过认真研究讨论,明确了以交通道路、生态廊道、四类社区、城市组团起步区、中心城区功能提升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六项重点工作为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切入点。我们现在看到的道路两旁的绿化就是新型城镇化中一个重要工作生态廊道建设。做这一切的工作,是为了给全市人民提供一个好的环境,不仅仅是生态环境,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道路的建设、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社区、合村并城和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努力实现基 4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这几年,郑州都市区建设方面也是成果显著。前不久,郑州开展了 “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十大建设项目”评选活动,本次评选活动集中展示了郑州都市区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让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群众更直观地感受到以航空港实验区为统揽、以“三大主体”工作为依托的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带来的巨变,鼓舞了人心、凝聚了力量。活动自1月15日启动后,市民反响强烈,踊跃推荐40个候选项目。经候选项目征集、公众投票、专家评审、媒体调查、综合评定等环节后,郑州航空港实验区、郑州地铁1号线、龙湖、南水北调郑州通水、“两环三十一放射”生态廊道、27个区级综合性公园、十条市域快速通道、三环快速化、陇海快速路、高速公路出入市口上榜。2012--2014三年间,郑州都市区建设以大刀阔斧、势如破竹之势推进,涌现出一批支撑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众多惠及民生的大项目,为郑州今后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远发展奠定里程碑式的基础。相信过不了几年,通过我们政府的正确领导,工作的扎实推进,实现“富强郑州、文明郑州、平安郑州、美丽郑州” 的美好愿景就会实现。
今年郑州市经中央文明委复查审核确认,再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这也是继2011年荣获第三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之后,又一次荣获此项殊荣。
各位领导,在车辆行进中,你也通过车窗看到了郑州整齐宽敞的道路两旁花坛里那些鲜艳夺目的鲜花,那就是我们郑州市的市花,月季花。月季花原产于中国,蔷薇科,月季花期长达200天,每年从5月中旬开始,一直可延续到11月中旬,因此,得名“月月红”。1983年3月,月季被确定为郑州市市花。
郑州市市树为法桐。法桐对城市环境适应性特别强,具有超强的吸收有害气体、抵抗烟尘、隔离噪音能力,耐干旱、生长迅速。花期4~5个月,果9~10月成熟。在郑州长势良好,并为郑州赢得“绿城”的美誉。2007年9月,法桐被确定为郑州市市树。
郑州是全国自然资源储量丰富的城市。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铝矾土、耐火黏土、油石等36种,其中,煤炭探明储量50亿吨;耐火黏土储量1亿吨;铝土矿储量1亿吨,占全省储量的30%;郑州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花生、棉花、粮食和经济作物、苹果、梨、红枣、西瓜、柿饼、葡萄、大蒜、金银花、黄河鲤鱼等农副土特产品。中牟、新郑、荥阳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现代郑州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郑州已成为 5 中国重要的集铁路港、公路港、航空港、信息港为一体的综合性交通通讯枢纽,在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作用。是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随着合肥至太原、济南、万州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未来将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全国“米”字形高速铁路网。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开通国内外客货航线143条,覆盖了除非洲、南美洲以外全球主要经济体,1.5小时航程可覆盖全国2/3主要城市。郑州素有中国“铁路心脏”之称,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零担货物中转站。郑州是全国7个公路主枢纽之一,京珠、连霍高速公路以及国道107线、310线等在此交汇。4E级的新郑国际机场通达全国各大城市及香港、台湾、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开辟有至中东、北非、欧洲的国际货运航班,新郑国际机场的国际航空出口货运量位居全国前列。郑州是国家首批跨境电子贸易试点城市和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城市,随着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郑欧班列常态化运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的加快实施和肉类、药品、汽车等各类口岸及国际陆港功能的不断完善,郑州的交通物流优势更加凸显。
交通便利,促进郑州的商业服务业更为发达。郑州因商而兴,被人们称为“商城”。“商”在郑州有两个含义:
一、这里是3600年前商代的第一位国王商汤王的重要都邑,二、这里是重要的商贸城市。3000年前的商朝人非常善于经营,他们用南海的贝壳作货币,把铜矿、铁矿、黄金、绿松石、象牙买来,在郑州建造了多处大型手工作坊。商朝灭亡后,许多人仍然从事经营,以后人们便把经营的人叫“商人”。郑州,是商人、商业的起源地。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这里成为了中国商战的发源地。以亚细亚为代表的大型商场曾经引领了中国新的商业模式。随着国际商家的进入,原有的商业模式得到升级,以丹尼斯、大商集团、万达集团等为领航的新的购物中心不断建成运营,使得目前郑州的大型购物中心数量位于国内城市前列。除零售业外,郑州凭借其地理优势成为南北方重要的物流中心,华南商品通过郑州输往华北东北西北等地。以郑州火车站商业圈为代表的郑州国际小商品城等批发市场,是中国承接南北货物流通的重要窗口,以郑州陈寨为核心的农产品和花卉物流中心,其价格直接影响中国北方区域相关产品的价格。目前全市有商品交易市场近400家,已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服装、汽车、农产品、建筑材料等商品的集散中心。而位于新郑的华南城郑州市商贸物流业发展的“一号”工程,是全国第七座华南城, 6 打造集产品研发、发布、展示、定价等于一体的商品销售中心。
郑州金融业和会展业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已有近40家金融机构在郑州设立分支机构。郑州商品交易所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家期货市场,是中国目前三大商品交易所之一,与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共同影响着全球小麦的价格走势,被誉为“全球交易量增速最快的商品交易所”。郑州会展业素有中国“流动展摇篮”之美誉,拥有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中原国际博览中心、郑州贸易中心货栈等大型展览设施。
郑州是极具发展活力的城市。近年,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增强产业竞争力。近年来年,郑州全面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富士康、宇通、海马、东风日产、郑州日产、中国龙工、格力电器、旭飞光电、保绿能源等企业的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为全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
郑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在市区东部,建起了一座全新的水域靓城——郑东新区。郑东新区规划范围115平方公里,入住人口超过103万。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区出现在世人面前,如今的郑东新区已经成为河南省城市化的重要标志和展示城市新形象的“窗口”和“名片”。
在郑州市区的南部,目前正在崛起一个新的时代标志,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大“引擎”,在强大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下,未来10年,这里将是河南经济持续的热点,那就是在2013年3月7号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它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批复中指出:“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对于优化我国航空货运布局,推动航空港经济发展,带动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全方位扩大开放具有重要意义。”要求“努力把实验区建设成为全国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为中原经济区乃至中西部地区开放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是围绕郑州机场和综合保税区正在建设的一个新兴经济开发区域,是河南省改革开放的综合实验区,也是河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和高地,面积约415平方公里。战略定位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规划确定,实验区是郑汴一体化区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郑州航空港、综合保税区和周边产业园区,规划期为2013—2025年。
大枢纽、大物流带动现代产业集聚的效应也已显现。继富士康“苹果”生产线之后,酷派、天语、创维等14家智能手机生产企业入驻郑州航空港区,截至2013年底,富士康手机全年出货9645万部,约占全球智能手机产量的1/7。同时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规划的415平方公里范围内,森林绿地、绿化面积将超过30%,以及生态水系、路旁绿色廊道、公园绿地等将为区域内200万居民和产业职工提供宜居环境。未来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将是一个人才聚集、人和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航空都市。
今天的郑州,已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同时入选全国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国十大最佳投资环境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城市。
中原兴则中部兴,中部兴则中华兴。郑州市将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为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郑州的明天会更好,中原的未来将更加灿烂!
【拜祖大典沿途】
拜祖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信仰的主脉,是植于民族灵魂的文化基因,是增强民族亲和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纽带。在中国古代文明演进过程中,从氏族部落社会时代一直延续下来的血缘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祖先崇拜,是自身保持绵延不绝、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拜祖的氛围感染力、礼制约束力、先祖精神的激励力,代代相传的传承力,是我们共同价值观建设的有效载体。慎终追远、寻根拜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更是维系民族团结、验证民族特征的显著特性,是中华民族信仰完全不同于西方信仰的显著特征。在中华大地,忘记祖宗被称为数典忘祖。黄帝是中华民族血脉之根、文脉之源、人文始祖,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华民族的先祖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崇高地位。中华5000年文明史,肇始于黄帝。中华民族的姓氏主要源于黄帝,司马迁从华夏大一统观念出发,将轩辕黄帝列为《本纪》之首。恭拜黄帝,古来有之,盛世官拜,乱世民拜,薪火传承,经世不断。民间自古就流传着“二月
二、龙抬头,三月
三、拜轩辕”的谚语。时至今日,全世界华人拜黄帝的传统持续不断,特别是近年来,持续升温,每年专程到河南黄帝故里恭拜黄帝的世界各地的华夏儿女、都在近百万人。
说到黄帝,大家都非常熟悉,也有些人会有一些疑惑,因为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许多地方都有关于黄帝的传说和一些特定时代的文化遗存。那么,郑州的黄帝文化又是怎样遗存下来的呢?现在,我给大家做简单介绍。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少典即有熊(今河南新郑)的国君。东晋学者王嘉在《拾遗记》中说,轩辕黄帝出自有熊之国。明代陆应明的《广舆记》说得更肯定,轩辕丘新郑,古有熊氏之国,黄帝生此因名。
黄帝生长于姬水,幼小时聪明伶俐,善言知礼,成年后博闻多识,明辨是非,继承父位,为有熊国国君。传说,九黎部落的首领蚩尤有81个兄弟,个个勇敢善战,凶猛无比,暴虐无道,兼并诸侯,所以,天下战乱不停,生灵涂炭。作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炎帝想加以制止,但被打得大败。炎帝无可奈何,求助于黄帝。黄帝联合熊、罴、貔、貅、貙、虎等各部落,与蚩尤战于涿鹿,合围蚩尤。碰巧连日大雾,军士昏迷,不能取胜。有人怀疑雾是蚩尤所作,将士十分恐慌。黄帝静想,独构巧思,造指南车来指示方向,蚩尤的兵士虽然凶猛,但是遇到黄帝的军队,他们无法抵挡,纷纷败逃。黄帝带领士兵乘胜追杀,蚩尤大败。
黄帝打败蚩尤后受到许多部落的拥护,被尊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以土德王天下,土属黄色,是农业的象征,所以,称为黄帝。通过这场战争,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从此融合在一起,势力更大,基本上控制了整个中原地区,初定了中国的规模。为了统一各部落,黄帝又将各部落的图腾特征,如马面、鹿角、蛇身、鱼鳞、鹰爪、凤尾等综合在一起,变熊图腾为龙图腾。后来,人们把合并后的炎黄部落,统称为华夏族。华夏族就是中华民族的前身。黄帝和炎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所以,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黄帝又全力整顿内治,始立制度,命风后为相,力牧为将。又命太山、苍龙、祝融、大鸿、后土诸贤,分授各职,治理天下。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亲自栽桑养蚕,教民纺织,人们称她为“嫘祖先蚕”。
当时,因渔猎业已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轩辕黄帝便教民及时种植五谷,保护草木生长,驯化鸟兽虫蛾。发展农业,就要知道天象,记住以往播种、收获的经验。一日,黄帝梦见两龙授图。于是,在河边斋戒祈祷,忽然,一条大鱼溯流而上,背负图文而来。黄帝颇得其中奥妙,并下设灵台,命羲和、常仪占卜日、月、星、风。始作甲子,使干支相配。命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在此之前,人类刚脱离兽类生活,吃生肉,穿树皮,没有衣服和熟食,往往生病夭亡。黄帝教民制作帽子,穿上黑衫子黄裤子,以象天地之色;观察草木之色,染成五彩花纹,以表贵贱等级,开创了我国最早的衣裳等级制度。又教人制作灶和甑,用烹煮的方法做成醴酒,从此,人们吃上熟食。为御寒避雨,黄帝创立宫室,从此,人们住上房子。为了医治百姓疾病,黄帝与岐伯相研作《内经》和各类处方药,人才得以长寿。四海之内,都感激黄帝的圣德。
相传,黄帝至首山采铜,八月既望鼎成帝崩。传说,葬在今天的陕西桥山。中国的姓氏都是有源流的,最早的源头追溯到太昊、少昊、炎帝和黄帝,他们的后裔不断分支,发展为更多的姓氏。黄帝后裔留传至今的姓氏最多,因为他的后裔长期统治中原地区或整个中国。如颛顼、帝喾、尧、舜、夏、商、周都是黄帝后裔,他们的后代所分支的姓氏都可以归入黄帝系统。黄帝本姓公孙,名轩辕,因长于姬水而姓姬。传说黄帝有25个孩子,得姓者有12姓,即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姑、儇、依。从黄帝时代到先秦时期,黄帝直系子族发展到101个属地(方国、诸侯国),共分衍出510个氏。《中原姓氏寻根》较详细地介绍了源于河南的106姓,其中有78姓都属于黄帝系统,这个比例很大。可见,中华民族历史5000年连绵不断,黄帝系统的族众发展壮大起到了很大的纽带作用。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三皇五帝”多集中活动在中原地区,并留下大量的活动遗迹。如,炎帝的后代曾在今河南境内建立许、谢、申、吕、焦等国,今南乐县境内有炎帝(赫胥)墓。黄帝部族的主要活动范围在河南,其“轩辕之丘”和“有熊之国”均在今新郑一带,新郑具茨山(俗称“始祖山”)存有大量该时期的岩画。灵宝境内有黄帝铸鼎原和黄帝陵、轩辕坛。此外,西华县有女娲城,开封市有苍颉造字台。商丘市有燧人氏墓、帝喾故里和阏伯台。阏伯即契,为商人的始祖。柘城县有古天子朱襄墓,淮阳县有太昊陵,巩义市有伏羲画卦台,上蔡县有伏羲画卦亭。辉县本名共,因共工氏在此活动而得名。台前县有蚩尤墓遗址,内黄县有颛顼和帝喾陵,俗称二帝陵。
夏、商、周三代以后,河南逐渐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据有关考古和文献资料证实,夏禹都阳城在登封市(告城镇一带),夏启都阳翟在今禹州市境内。夏王太康、仲康、少康、胤甲、孔甲等也都居住在河南境内,夏朝晚期都城斟寻在偃师境内,夏王桀居于此。郑州商城是商代早期的都城,安阳殷墟为商后期都城,朝歌(即今淇县县城)是纣王亡国之地。洛阳有西周成周城、东周都城。周代,河南地区有管、蔡、卫、宋、郑、江、黄、邓、许等数十个诸侯国。战国时期,魏、韩、楚曾建都于河南,其中韩、魏亡国于此。东汉、魏、西晋、北魏、隋(东都)、唐(东都)、北宋等多个封建王朝均建都于河南,所以,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这都充分说明了地处中原的河南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中原人向海内外大迁徙达5次之多,迁徙到南方的人口中,一部分形成了“客家人”。当今,客家人已有1.2亿人,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市、区)和台湾、香港,还有大批客家人出海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客家人自称祖根在中原。据初步调查了解,客家人有100多个姓氏,其中大部分姓氏是源于河南,根在中原。因此,河南是中华姓氏的主要发源地;中华人文始祖是中华万姓之源。
炎黄子孙不忘始祖,在黄帝故里景区拜祖广场上,每年农历三月三,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齐聚黄帝故里,心怀虔诚之心,在庄重肃穆的仪式中共拜人文始祖,纪念黄帝的创业之功,崇敬黄帝的创世之举,传承黄帝创造奉献精神,表达炎黄子孙心向始祖的共同心愿。三月三拜祖先,在新郑拜谒黄帝的习俗由来已久,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黄帝时期。黄帝去世以后,其臣左彻削木为黄帝像,帅诸侯朝奉之,从而开启了绵延数千年的祭祀黄帝历史。此后,拜祀活动盛世官拜,乱世民拜,从春秋时期郑国子产拜谒黄帝,到今天黄帝故里的拜祖大典,这个传统习俗已延续2000多年,被传承下来。黄帝故里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成为联系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轩辕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对海内外炎黄子孙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自1992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实行政府公拜以来,规格、规模越来越高。2006年,丙戌年拜祖大典升格为河南省政协主办,通过中央电视台现场进行了直播。仪式举行的过程中,天空还出现了彩虹,彰显大典展盛世和谐,彩虹降人间吉祥!从2006年到2014年,连续9年高规格拜祖大典,一年比一年隆重和精彩!先后有贾庆林、刘云山、李长春、刘延东、丁关根、张全景、顾秀莲、王光英、桑国卫、严隽琪、吴仪、王刚、孟建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走进黄帝故里、拜谒始祖轩辕黄帝。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经成为炎黄子孙追思先祖懿德的盛世庆典,成为全球华人寻根求源的重大节日。
每年的拜祖大典,台湾地区领导人也应邀虔诚拜谒人文始祖。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吴伯雄先生,荣誉副主席蒋孝严先生,副主席江丙坤、林丰正先生,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先生,中国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都曾先后莅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表达炎黄子孙回家的心情、心声和心愿,唱响同根同祖同源的时代主题。同根同族同源是维系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是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的思想基础;和平和睦和谐是顺应海内外同胞的心灵夙愿,盛世吉言。每年的拜祖大典九项仪程都会牵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肃立鸣炮,点响每一位炎黄子孙澎湃激昂的中国心;敬献花篮,献上每位炎黄子孙对始祖的敬仰之情;点火上香,行施拜礼恭祝祖国繁荣昌盛,家庭幸福平安;恭读拜祖文,文辞隽永,意义深远;吟唱颂歌,唱出炎黄子孙的爱国之心;乐舞敬拜,舞出中华民族的顽强拼搏;祈福中华,愿祖**亲更加强大,更加富强;天地人和,对祖国和平统一、世界和平和睦和谐的美好祝愿!2008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一年一度农历三月三拜祖大典的成功举办,黄帝故里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影响力日益扩大,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促进会,姓氏宗亲会,同乡会等各类华人华侨团体前来寻根拜祖。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以其独有的巨大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了海峡两岸和全世界华人的交流合作和发展,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在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汇聚了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在“维护好根,记住乡愁”方面发挥了重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连战先生在参加拜祖大典期间多次提及“两岸人民同根同祖、一脉相承,中原是所有中华儿女心灵的故乡”;吴伯雄先生前来参加拜祖大典时明确提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强调“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拜祖大典是中华民族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美好形式和选择,蕴含着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今年的拜祖大典有幸邀请了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担任主拜人,全国台联党组书记、副会长梁国杨先生担任主司仪,河南省政协叶冬松主席将继续作为大典的致辞人,台湾方面,国民党荣誉副主席詹春柏先生也应邀前来参加拜祖大典。去年,我们和台湾方面联合举办“同时同像同主题同拜黄帝”活 动,“同时”,即都在“三月初三”,“同像”,即恭拜的黄帝像,均取样于黄帝故里黄帝像,“同主题”,即拜祖均采用黄帝故里的“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拜祖主题。去年的三月三,在台北市中山堂前广场,举办了盛大的拜黄帝大典,所拜黄帝像,由台方提前来新郑取样,主拜人由台湾新党主席郁幕明担任,在海内外反响巨大。今年台湾将继续与我们联合在台北市中山堂前广场举办“同时同像同主题同拜黄帝”活动,主拜人由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担任,同时我们还将于其他有关地区互动,以研讨会、纪念会、座谈会等方式,共同礼拜黄帝。
央视将安排3个频道对拜祖大典进行重点报道和连线播出,河南卫视、郑州电视台,台湾东森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以及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新浪网、凤凰网等多家网络媒体将对大典进行全程直播,腾讯网届时开通拜祖大典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增强网上全民参与拜祖的互动性、便捷性。百余家电台、电视台、网络、报纸等各类媒体将对大典进行宣传报道,所以也请各位嘉宾心怀对始祖的崇敬缅怀之情,在典礼开始后注意保持自身良好形象和现场良好的秩序。
拜祖大典前后,电影《轩辕大帝》和动画片《黄帝史诗》等一批反映黄帝功德业绩等内容的文化、文艺作品将陆续播映。前期,我们面向全球华人征集歌颂黄帝功德的歌曲、微电影作品将进行评比出优秀作品,并上传到网络供嘉宾欣赏。大典期间,还策划组织了第九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第九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河南省国际友好城市合作交流系列活动、河南省精品剧目展演周、海内外华侨华人百人书画名家邀请展、河南省精品图书展销活动等一系列经贸、文化活动,也欢迎各位嘉宾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新郑市情】
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隶属省会郑州,区位交通优越,总面积873平方公里,总人口78.6万,其中建成区面积21平方公里,城镇人口25万。新郑是一座古城,拥有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和2700年的郑韩文化。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一统天下,播撒文明,掀开了中华文明的历史篇章,新郑由此被誉为黄帝故里、中华第一古都。
新郑是一座文化灿烂的名城。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春秋名相子产、战国思想家韩非、战国著名水利家郑国、汉代军事家张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宋代建筑学鼻祖李诫、元代天文学家许衡、明代名相高拱等历史名人,流芳千古,光耀史册。有裴李岗文化遗址、郑王陵博物馆、欧阳修陵园、郑韩故城等名胜古迹。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万余华人在新郑公拜轩辕黄帝,更被全球炎黄子孙传为佳话。
新郑是一座新城。中原地区最大的航空港——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坐落境内,新郑的交通地理位置堪称河南第一;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也从新郑这里过;郑州华信学院、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等十几家高等院校的入驻,为新郑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新郑的小枣、蜂蜜也是名扬天下; “白象”方便面、“好想你”枣片、“建喜”机制瓦等品牌享誉海内外,新郑烟厂、正龙集团、统一企业、达利园等企业产销两旺,增强了新郑经济的活力,综合经济实力连年位居全省各县(市)前列。新郑还是中国内地8个未来5至10年最具台商投资价值城市中唯一的县级市!
【郑州街景】
(一)金水路
金水路为郑州市东西主干道之一,因与贯穿市区的金水河相伴同行而得名。分为金水东路、金水西路两段,中间由金水立交连接。金水立交是郑州市市区内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立交桥,加上绿化,总占地800余亩(绿化由北京林业大学设计)。
金水东路是老城区主干道金水路在东区的延伸部分,是郑州市向东接京珠高速公路的一条迎宾大道。道路两侧,有河南省人民政府、省国土资源厅等单位的办公楼,以行政办公项目为主。
金水西路是连接郑东新区、省级行政中心与西部市级行政中心的主要通道。而贯穿金水西路的“四桥一路”工程,是郑州市城区首个快速路网设施,1994年下半年沿路节点修建了紫荆山、新通桥、大石桥和河医广场四座立交桥和新通桥至大石桥之间的一条高架路,极大提升了城区东西双向的通行能力。
高架路立交桥,高干巨冠的法桐树,昼夜不止的车流人流,共同构成金水路的景观特征。
【金水河】
金水河是贯穿郑州市区东西走向的一条河流,全长28公里,其中市区段14公里。相传,早在27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郑国著名丞相子产,清正廉洁,造福百姓,死后无以为葬,古人重厚葬,百姓自发把金银珠宝送到其家,其子说我父生前不收,他死后我就更不能收取了,百姓就把这些金银投到子产家门前的河里了,在阳光下,金光闪闪,于是这条河就叫金水河了。
金水河在过去曾被人们称为“龙须沟”,郑州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对金水河的综合整治都非常重视,特别是199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水清、界明、常绿、景美”的目标,一次性投资1.6亿元人民币,对金水河市区段统一规划建设改造,共建成五大景区。第一景区为“序园”,其余四景区分别以“春、夏、秋、冬”四季为特色并融合所在区域的人文地理而赋予一个文雅而贴切的名字,分别是“黉墙凝翠”、“荫柯鸣蝉”、“平楚醉颜”、“寒河暖隈”。五个景区内又有隋河宋肆、子产祠园、无弦有音等20多个景点与之衬托。自1998年9月26日滨河公园建成以来,日游人量数以万计,金水河滨河公园已成为郑州市中部的一条贯穿郑州历史故事的生态型滨河公园,是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郑州建国饭店】
由北京首旅建国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在郑州管理的一家五星级豪华饭店。【曼哈顿商业时代广场】
曼哈顿商业时代广场,前身是郑州市最大的一个城中村——燕庄。燕庄在历史上是一个极不平凡的地方,1960年毛主席曾在此视察麦田,并留下了一幅珍贵的照片,至今这里还保留有毛主席视察纪念亭。1996年之前,这里是郑州市东部的一片农田;1996~2006年,这里发展成为了郑州市最大的一个城中村;2006年以来,经过城中村改造,规划、重建,现在已经形成郑州市一个新的商圈。
【中州皇冠假日宾馆】
中州皇冠假日宾馆是河南省第一家五星级旅游宾馆,自1959年建馆以来,先后多次接待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等重要贵宾,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和良好的声誉。
【紫荆山公园】
紫荆山系商代旧城址(亳都)的一部分,距今已有3600年历史,几千年来由于风沙堆积及洪水冲淹,大部分城墙已埋入地下,现在紫荆山和公园南山两处古城墙露出地表长度约1000米,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这里曾一度荒凉,新中国成立后,为保护商代遗址,1958年开始在此建园。经过大规模的挖湖堆山义务劳动和先绿化后美化的建园过程,使紫荆山公园的建设初具规模。
整个公园被金水河及道路自然分隔成东园、西园和南园三部分,1999年,西园经过升级、改造、扩建,成为人民群众日常集会、活动的紫荆广场。
【黄河水利委员会】
黄河水利委员会办公楼像一艘远航归来的白色帆船停泊在金水路北侧。黄委会是水利部在黄河流域和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内陆河区域内的派出机构,代表水利部行使所在流域内的水行政主管职责。黄委会在郑州设立,使郑州客观上成为黄河流域最具影响力的城市。
【大石桥】
位于铭功路北金水河上,北通南阳路,南到火车站,东西横贯金水路,是连接郑州西部南北交通的繁忙要道。
大石桥西侧是中国铁路京广和陇海两大干线并行处,这两条铁路干线在南部的正兴街交汇。20 世纪初,连接京汉、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核心十字枢纽,郑州火车站建成,郑州就成了中国交通运营总图中不断努力汇聚与扩散的城市。火 15 车给这座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契机。目前郑州火车站是中国最大的铁路客运中转站,郑州铁路东站是中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
(二)花园路
花园路北接郑州入市口和黄河景观带,南连城市繁华地区,是郑州南北向城市主干道之一,因直通黄河花园口而得名。
花园路两侧,有河南省人民会堂、河南省政协机关、河南省科技馆、河南省广播电视中心、郑州市动物园等单位。正道花园、中环百货、丹尼斯百货,以及大商新玛特总店都位于花园路中段,并以此初步形成了郑州市新的商圈。
【河南省人民会堂】
河南省人民会堂始建于1978年,每年的省委、省政府大型会议,人大政协“两会”及我省接待国内外文艺团体的演出多在此举行。
【郑州市动物园】
郑州市动物园是河南省唯一的一座专业性大型动物园,是河南省最大、最重要的野生动物迁地保护基地。1985年建成开园以来,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十佳动物园”之一。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河南省是中国农业大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河南省农科院的科技支持。位于花园路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综合排名为全国省级农科院第一名。
【河南电视台】
河南电视台成立于1969年,共开办卫星频道、都市频道、民生频道、法制频道、电视剧频道、新闻频道等9套电视节目,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影视等众多领域。其中的《梨园春》、《武林风》、《民星在行动》、《华豫之门》等节目在观众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好的收视反响。
河南电视台的标志形似一头大象,这是因为河南的简称:“豫”,“豫”在甲骨文中表现的就是一个人牵着一头大象,古代河南地区存在数量众多的象,而先人曾以狩象为生。
【河南电视台8号演播厅】
河南电视台8号演播厅是河南电视台投资1.5亿打造的中原首家五星级梦幻剧场。夜间全景演艺《大河秀典》是国内唯一,中原首部演绎5000年华夏文明与中原文化的大型全景旅游演艺秀,80分钟的演出浓缩华夏文明与中原文化经典篇 16 章,汇聚中原旅游“古”、“河”、“拳”、“佛”、“花”、“根”六大特色精华,被誉为“来河南必看的梦幻演出”,中原文化新名片,是您不能错过的“河南之夜”。
【黄河迎宾馆】
河南省黄河迎宾馆始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中共河南省委第三招待所。是河南省的政治接待中心、会务中心、休闲度假中心。这里曾先后接待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和一些外国政要、高级代表团。
(三)紫荆山路
与花园路相连,是郑州市区重要的南北向主干道,1997年、2001年相继打通至航海路。紫荆“中轴”商圈在慢慢兴起;裕鸿国际、华林新时代、方圆创世、紫荆尚都等住宅和写字楼项目点缀两旁;卜蜂莲花、大商新玛特紫荆山店等众多著名卖场安家于此。紫荆山路不但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承载着城市的中兴和未来。
【黄河博物馆(旧址)】
黄河博物馆成立于1955年,隶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作为世界上最早建立的水利行业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以黄河为主题陈列内容的自然科技类博物馆。曾接待了包括毛泽东、朱德等国家领导人。已于2012年9月开馆。
(四)中原路
中原路是郑州市西部一条重要的放射形东西向主干道,中原西路已打通至荥阳,有效地推进了郑州城市化进程。河南古称中原,郑州人民对中原这个地理和历史文化的概念情有独钟,除了道路以中原命名外,这条路旁边还有以中原命名的中原电影院、中原路小学、中原工学院。郑州市的一个行政建制区也以中原命名,这里是郑州市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所在地,市级行政中心。
【郑州大学】
新郑州大学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于2000年7月10日合并组建而成,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原路上为老校区,新校区在国家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
【绿城广场】
绿城广场是郑州市西区的中心广场,也是河南省的首个“示范广场”,绿城郑州的点睛之笔。这里是郑州市开展大型广场文化活动、集会、群众休闲、游乐的重要场所。
【裕达国贸酒店】
郑州裕达国贸酒店是1997年建成的一家五星级国际豪华酒店,高199.7米,由世界著名设计师李祖原先生设计。
(五)建设路
建设路是郑州市西部城区的一条东西向主干道。如果把行政机关密布的金水路比作郑州市的中枢神经的话,那么,把工厂林立的建设路看做郑州的脊梁则是毫不为过的。郑州,曾因为纺织行业发达而被称为“纺织城”,这“纺织城”的名称就是由建设路上的纺织企业而获得的。在建设路的北侧,一字排开矗立着五个国有大型纺织企业,是郑州工业化的象征。此外,沿路两侧,还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解放军防空兵指挥学院、碧沙岗公园等重要单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28年,其前身为原河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958年从开封迁入郑州。2000年随着河南医科大学并入新郑州大学,正式命名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该院为我国“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兵指挥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兵指挥学院是全军唯一的一所陆军防空兵中级指挥院校,隶属于总参谋部,担负着培养防空作战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重任。学院的前身是高射炮兵学校,创建于1949年。
【碧沙岗公园】
1928年冯玉祥将军为纪念所部北伐殉难官兵,在此择地建陵,以陵为园并亲笔题名“碧沙岗”(取自“碧海丹心,血殷黄沙”之意)为烈士安魂,以纪念那些洒碧血染黄沙忠心护国的将士,群众俗称碧沙岗为“老冯义地”。
【河南省工人文化宫】
新中国成立初期,郑州西郊是郑州的工业重地,坐落着全国赫赫有名的多家国有企业,为了丰富国有企业职工(尤其是棉纺工人)的业余生活和提供更好的服务,1956年建造了河南省工人文化宫,里面设有电影院、足球场、篮球场、图书阅览室等学习和娱乐设施。
(六)农业路
农业路是郑州市北部城区的一条东西主干道。始建于50年代,因位于市区北部农业耕作区,加之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均在此选址建设,故而得名。沿路单位有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博物院等。
【河南报业大厦】
河南报业大厦位于农业路东段,河南报业集团拥有十报四刊和两个新闻网站,分别为《河南日报》、《大河报》、《河南农村报》、《党的生活》、《河南画报》、《漫画月刊》,《新闻爱好者》和河南报业网,形成了中原地区最具辐射力的报业体系。
【文博广场(环保广场)】
文博广场原为郑州市园艺场生产用地,1998年市政府将其建成公共绿地。文博广场突出了中原的 “武”文化,十八罗汉雕塑形象逼真,形态各异。文博广场又称环保广场,广场内新增环保警世钟,整个设计寓意丰富,其中“两只大手”,一蓝一绿,象征着蓝色的天空和绿色的大地,人们和睦相处、共生发展,是郑州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的象征。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位于农业路中段,是现代化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该馆始建于1927年,现馆于1998年5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这里集中展示了黄河流域8000年间领先全国乃至世界文明的辉煌成就,目前馆藏文物约14万件。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创办于1912年,2009年11月成为全国第一所省部共建省属农业大学,是一所培养农业类优秀人才的学府。
(七)航海路
上世纪60年代初期,现在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时称“航校”),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3研究所(时称“海校”)建在这里,因此老百姓把这条路叫“航海路”。按照郑州市市政道路整体规划,航海路将成为一条郑州市东西向最长的快速通道。
【713研究所】
713研究所隶属于大型央企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国香茶城】
国香茶城是一座拥有特色建筑风格的茶文化主题公园,是集茶叶、茶具、茶饮品等系列产品的展示、配送、交易以及茶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茶叶园区。
(八)嵩山路
嵩山路,是郑州市西部交通网络中的一条重要南北干道。其名曰嵩山,体现了郑州市的地域文化色彩。嵩山位居我国五岳之中,是郑州市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而以“嵩山”命名的这条街道,则以科技文化设施较为集中而著名。沿路有郑州市规划设计院、郑州市建筑设计院、郑州工程学院和河南省图书馆、郑州市博物馆、郑州市科技馆、郑州市老年宫等。
【郑州市博物馆】
整体建筑为“问鼎中原”的创意,根据郑州出土的商代铜方鼎为建筑造型的原始基础,隐喻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哲学观念,感受郑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绵延悠久历史的博大精深。
【郑州市科技馆】
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益性设施,是对社会公众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基地。其整体造型如雨后春笋,象征着科技蒸蒸日上,目前已对青少年免费开放。
【河南省图书馆】
其前身是1908年河南提学使孔祥霖奏请创建的河南图书馆,1909年对外开放,1989年由郑州市优胜路迁入现址,是国家举办的综合性图书馆。
(九)文化路
文化路是市区内南北走向的一条主干道,因路两侧多为大专院校,故名文化路。两侧有郑州大学工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省冶金建材工业学校等众多大专院校。
【河南科技市场】
位于文化路与东风路交汇处的河南科技市场,是河南省第一家、中部地区最大的集科贸为一体的大型常设技术市场。在基础设施规模、进驻企业数量、年技工贸成交额、辐射面和知名度上都在国内八大常设技术市场及其他同类市场中名列前茅,被誉为“中原硅谷”、“河南的中关村”。
(十)郑汴路
郑汴路因向东延伸可达开封而得名。2001年郑州市政府对其实施的拓宽改造工程结束,使郑汴路成为双向10车道、中间不设任何收费站的宽阔大道,一条新路就这样将两个城市紧紧相连。郑汴路上有中原国际博览中心、郑州家电城、郑州家具城、英协花园、郑州建材大世界、中原陶瓷城等。
【中原国际博览中心】
中原国际博览中心,曾是河南省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展览基地。这里曾成功举办了“河南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糖酒交易会等数百次大型展览活动。
【郑州建材大世界】
郑州建材大世界因位于郑州城区的东部,故称东建材。它是中国中西部年交易额最高的建材、家居、装饰精品超市及与国际接轨的建材物流中心之一。它集经营管理、交易展示、电子商务等综合服务为一体,是新一代的休闲购物广场。
(十一)二七路
郑州二七路是郑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因直通郑州二七广场而得名。二七路自南向北有诸多大型商场和专卖店,如大商新玛特金博大店、郑州市百货大楼、大上海城、光彩市场等,郑州市人民公园和郑州市政协、郑州市公安局也在二七路上。
【郑州市人民公园】
郑州市人民公园是郑州市解放后兴建的第一个综合性公园,娱乐设施有摩天轮、过山车等。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灯会、郁金香展也都在这里举办。
(十二)中州大道
原为107国道,随着郑州城市框架的拉大,郑东新区的建设,新107国道已向东移了4公里并建成通车。中州大道全长27公里,分段进行绿化改造,绿化方案由德国设计,全程双向10车道~12车道,红线控制100米~120米,外部为单侧50米以上的绿化带。中州大道景观设计由文化、绿化、空间和科技4条轴线贯彻始终。中段按照“水域、绿野、商都”的规划构想,大道上将分别以代表“黄河之水”的波浪形灌木、代表“九州之根”的古树、代表“中华之源”的喷泉、代表“鼎立中原”的巨鼎雕塑组成文化轴线,来展示底蕴深厚的中原文化。今天的中州大道已经成为郑州的“香榭丽舍大道”、郑州市新老城区的分界线、城市的景观轴。
(十三)二环
二环路于2004年11月初步建成,是未来路打通后,桐柏路、农业路、未来路和航海路形成的四方形环道,全长30公里。如今这些路段已发展成为郑州繁华的商业区域之一。二环上现设有BRT快速专用道。快速公共交通系统(简称BRT)是目前世界上成功推广的一种新型公共交通措施,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快速公交系统被称为“地面上的地铁”。郑州快 21 速公交系统2009年5月正式启用。
(十四)地铁
2013年12月28日,郑州地铁一号线正式载客开通试运营,标志着郑州正式跨入崭新的地铁时代;三环快速路主体高架通车,设计双向6车道,时速为80公里。将成为中原地区第一个、中部6省第二个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投资4.98亿元新购进的500台宇通气电混合动力公交车已投入运营,在提高公交运营能力的同时,将对改善市区空气质量起到积极作用。新开通公交线路22条,优化中心城区公交线路30条,市域内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十五)郑州东站
郑州东站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之一,世界首座、规模最大的国家高速铁路枢纽站郑州东站位于京港高铁(京广深港高铁)客运专线,新欧亚大陆桥陇海线徐兰高铁客运专线,京昆高铁(郑渝高铁)的十字交汇处,2012年9月28日正式通车投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