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钻杆的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时间:2019-05-13 22:5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石油钻杆的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石油钻杆的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篇:石油钻杆的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石油钻杆的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1、石油钻杆的发展

人类利用工具钻探而获取资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1世纪,那时人们利用竹木做工具,以人畜为动力,冲击钻凿盐井,并利用伴随开采出来的天然气煮盐水获得食盐。这些最早用来钻井的竹木可以称作第一代钻杆。20世纪初,利用钢铁工具和设备,以蒸汽机作动力,开始了顿钻打井,当时的钻探工具可以称得上是第二代钻杆。

真正意义的钻杆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那时利用钻头钻取岩屑,利用钻杆传递扭矩和泥浆液,钻井速度和深度也大大提高。到了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钻井进入自动化阶段,同时对钻杆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时期到现在使用的钻杆称为第三代钻杆。

由于水平井、深井和超深井、大位移井等钻井技术的应用,钻井成本和钻井风险也在不断提高,传统意义的钻杆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第四代钻杆正向着高强度、高韧性、智能化、数字化、防腐蚀、安全环保等方面发展。

2、钻杆的生产现状

世界上著名的钻杆生产厂有美国格兰特钻具公司(现已被美国国民油井公司收购)和法德合资的瓦姆公司,两家的生产能力约占全世界的一半。国内具有代表性的钻杆生产企业有上海宝钢、江苏曙光格兰特钻杆有限公司、渤海能克钻杆有限公司等。近几年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钻杆用量和价格也随之上涨,山西风雷钻具有限公司、无锡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华实海隆石油装备有限公司、江阴德马斯特集团等也加入了钻杆的生产行列,普通钻杆已经完全替代了进口,并形成了一定的出口能力。

20世纪70年代,加压气焊及闪光对焊技术用于钻杆的修复和生产,这两种焊接方法的工艺参数不易控制,容易在焊接过程中使粒状或块状氧化物和硅酸盐类非金属夹杂物残留在焊缝中,形成致命的浅平微坑状焊接灰斑缺陷。存在灰斑缺陷的钻杆在使用中极易导致早期脆性断裂,远不能满足钻井要求,因此,这两种焊接方法很快被淘汰。摩擦焊作为一种新型焊接方法,具有加热时间短、热影响区小、焊接质量稳定、高效环保等特点,很快在钻杆生产中得到应用。

3、钻杆的生产工艺

我国的钻杆生产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钻杆的生产大致包括三个部分:管端加厚、工具接头加工、摩擦对焊及后续处理。

3.1管端加厚

石油钻杆的管体材料是低碳合金钢,连铸连轧的圆钢坯经过大型回转炉加热后进入延伸机、芯棒自动穿孔机成型,再次加热后进行内外径精整,矫直进入墩锻工序。由于石油钻杆的焊缝部位是使用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无缝管在焊接前要对管体的两端进行管端加厚,以增加厚度来提高薄弱部位的强度,使焊缝部位的整体强度大于管体的整体强度。根据管径不同一般分为内外加厚、内加厚、外加厚3种型式,其中以内外加厚型式为主。管端加厚的过程首先是对无缝管的管端进行加热、均热;其次是用液压或者气动的方式对管端进行墩打,外表面靠模具成型,内表面靠温度梯度自然成型;最后对整个管体进行热处理、矫直、无损探伤检查。管端加厚管的关键技术在于内表面过渡带的成型,因为这个部位在使用中最薄弱,受力最复杂,大约有70%的事故都发生在这个部位,所以对钻杆的质量举足轻重。

3.2工具接头加工

工具接头的材料一般采用中碳合金钢,毛坯经过加热后分三次冲压成型,经过正火后进行机械加工。首先对毛坯进行内孔、外圆、端面的车削加工,其次是对接头进行调质热处理以获取综合的力学性能,最后对接头进行螺纹加工,螺纹部分要进行镀铜或磷化处理,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粘扣现象。

接头质量的好坏在于热处理和螺纹加工这两个关键工序。热处理组织直接影响接头的各项力学性能,所以先进的钻杆厂采用全自动连续可控气氛保护加热,油质或水基淬火剂淬火,接头加热过程中采用还原性气氛保护,保证了工件不氧化、脱碳和渗碳。接头淬火和回火后,逐个进行表面硬度检测和磁粉探伤。热处理之后进行螺纹加工,钻杆螺纹是粗牙锥形螺纹,在钻杆的连接过程中,螺纹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螺纹加工大都采用高精度数控机床进行,对加工出的接头逐个进行螺纹紧密距、螺距、锥度、牙高等参数的测量,以保证螺纹扣型和精度要求,从而有力保证了钻杆接头的连接性能。

3.3摩擦对焊及后续处理

钻杆的摩擦对焊是整个钻杆生产的重要一环,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几乎所有的钻杆厂都采用全自动摩檫焊机,并配备焊接参数监控装置,对焊接过程中的摩擦时间、摩擦压力、顶锻压力、顶锻时间和缩短量等参数进行自动监控和记录,从而保证焊缝质量。焊后需把焊接毛刺去除,对焊接热影响区进行调质处理,对焊缝进行无损探伤检查。其中焊缝的调质热处理至关重要,几乎全部厂家都采用中频加热方式进行,并对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保温时间、淬火时间等参数自动记录。这种焊缝热处理的优点是:加热热影响区窄,加热时间短;焊区组织均匀稳定,性能可靠;焊区表面的残余应力小。

4、钻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4.1焊接飞边的去除

钻杆在摩擦焊接过程中会形成内外飞边,其中高钢级钻杆由于公接头内径小于管体焊接部内径,给去除内飞边造成很大困难。传统机床车削由于接头内径的限制,车床刀杆直径小易造成加工时刀杆振颤,严重影响了加工质量与效率。目前,多数厂家采用冲切方式去除内飞边,加工效率较高。由于冲头型式、冲切时机、冲切力大小等因素影响,有时会造成冲切时毛刺划伤管体内壁或在内壁粘连等现象,影响了钻杆的正常使用。

4.2抗硫钻杆的应用

硫化氢腐蚀造成钻杆失效的事故已经很多了,国内的钻杆厂家也已经研制出抗硫钻杆,但现在还没有得到推广用。归纳有两点:①抗硫钻杆的价格贵,大约是普通钻杆的2倍。因为抗硫钻杆材料特殊,生产工艺复杂,造成价格居高不下。②强度有待提高,在含硫环境中

钻井,钻杆钢强度越高,受腐蚀破裂危险性越大。

4.3强度与韧性

在钻杆的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常常遇到强度与韧性的矛盾。现在打井过程中,多数井眼不是竖直的,斜井、水平井的应用越来越多,在“狗腿”部位钻杆受到交变应力的作用,韧性差,很容易发生断裂或刺穿事故。面对这样的矛盾,生产厂开始尝试开发新的钢种,通过改变钢的成分和组织来增加强度和韧性,如添加金属钼。

5、钻杆生产的前景及发展方向

5.1智能钻杆

智能钻杆是由美国格兰特公司首先开始研制的,他们在军方的资助下,在钻杆接头部植入芯片,通过钻杆将打井过程中的地下信息传递到地面,由地面上的仪器在线分析以提高打井的效率。准确地说智能钻杆是一种可通过钻井过程中钻杆的连接,以实时方式利用井下控制工具将高精度数据提供给司钻的一种新系统,这项技术的研制将是石油技术史上又一次技术革命。格兰特公司利用该技术在美国本土4口油井上进行了试验,取得了一定经验。众所周知,钻井时井下状况异常复杂,传输系统要经受高温、高压、地磁等干扰考验,所以此项技术还处于试验阶段,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还需要时间。

5.2铝合金钻杆

虽然铝合金钻杆已经制定了GB/T20659—2006《铝合金钻杆》,并于2007年5月1日颁布实施,但国内还没有一家钻杆生产企业可以制造铝合金钻杆。铝合金钻杆用于石油工业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绝大多数经验来自俄罗斯和周边国家。它的优点是:在强度相同的情况下,重量仅为钢钻杆的一半,因而在设备、动力、运输和劳力方面都可大大节约,由于壁厚的增加,使耐磨性增强,寿命延长,铝合金钻杆的寿命几乎是普通薄壁钢钻杆的两倍多;铝合金钻杆有较大的回弹力,因而其抗冲击能力增加,从而改善了钻头在井底的工作条件,使寿命延长;抗腐蚀性强,除不易氧化外,还不易受酸性物质的侵蚀,在酸性井(含H2S和CO2等)使用可节省大量费用。其不足之处是屈服强度相对较低,特别是在高温情况下,屈服强度将急剧下降;壁厚要比钢钻杆厚,造成水马力下降。我国的塔里木油田由于勘探开发的需要,近期向俄罗斯订购了两套铝合金钻杆,除价格贵外,采购也非常困难,需承诺不用于军事行业。从目前塔里木油田的使用情况看并不理想,其主要缺陷是强度低。

5.3抗腐蚀钻杆

随着钻井深度增加,复杂地层不断出现,特别是含S地层和含CO2地层的增多,给钻井安全带来了考验,特殊的油气田迫切需要抗腐蚀的钻杆。

CO2的腐蚀主要是CO2气体溶于钻井液后形成酸性介质,对钻杆产生电化学腐蚀。CO2含量高的油气田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北部,我国的江苏地区也有CO2含量高的油气田。日本的JFE钢铁株式会社针对这样的油气田率先研制出JFE-13Cr马氏体不锈钢钻杆,产品不但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卓越的抗腐蚀特性,而且还具有良好的低温韧性。

H2S气体的危害要远远大于CO2,H2S气体在溶于钻井液后形成弱酸并释放出H+,H+浓度增大后会渗透到钻杆内部形成“氢脆”使钻杆的冲击韧性大大降低,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然断裂,危害性非常大。H2S气体还是一种有毒有害气体,人在少量闻到时会产生恶心、头晕、眼痛等症状,大量的H2S可以致人死亡。我国的H2S气田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在四川的开县和河北的赵县都曾发生过因井控不当,造成H2S气体泄露危害周围村民致死的事故。所以说研制和应用抗S钻杆成为减小钻井风险、保障生产安全的必然趋势。以前我国使用的抗S钻杆主要是从美国格兰特公司和德国曼内斯曼公司进口,近几年我国的钻杆生产企业也在开发研制抗S钻杆,代表的厂家有渤海能克钻杆有限公司和上海宝钢。抗S钻杆的研制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原材料自身的特性出发,开发新钢种,如添加能有力对抗S的Cr和Al等元素,减少对抗S不利的Mn和Ni等元素,进一步提高钢的纯净度。另一方面是从热处理工艺入手,相同化学成分的钢材,通过不同的热处理条件可以获得不同的金相组织以达到抗S的目的。

随着我国高酸性气田的逐步开发和钻井技术的进步,空气钻井和欠平衡钻井等技术被大量应用,抗腐蚀钻杆的需求越来越多,国内各油田迫切需要“经济型”的抗腐蚀钻杆。

5.4高强度钻杆

目前API系列钻杆强度最高的是S135级,但随着钻井深度的不断增加,对钻杆强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已研制成功9000m钻机,需要相应强度的钻杆与之配套,2007年在塔里木完钻的塔深1井井深高达8400m。在这样的情况下,油田需要V150级甚至V170级的钻杆来提供更大的动力,从而满足石油勘探超深井的钻井需要。

5.5复合材料钻杆

由于钻杆在使用中对腐蚀性、冲击韧性、钻杆质量等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人们开始关注非钢钻杆的开发。复合钻杆通过在卷筒上缠绕碳纤维然后应用一种环氧基复合材料覆盖并密封而成。目前生产复合钻杆的成本大约是常规钢钻杆的3倍,但其优势在于质量轻,具有高强度质量比,超高的抗腐蚀能力和抗疲劳能力。阻碍复合材料钻杆推广的原因在于:复合钻杆的壁厚可能要达到常规钢钻杆壁厚的2倍,这将明显降低钻杆的内径从而导致压力损失。

5.6内平外加厚钻杆

由于塔里木油田的钻井需要,塔里木工程技术部牵头,委托宝山钢铁公司、渤海能克钻杆公司、西南石油学院共同合作开发出新型内平外加厚钻杆。顾名思义,它是改变原有过渡带的形式,降低内过渡,增大外过渡。

它的优势在于:通过改变过渡带形式降低管端加厚的加工难度,减小应力集中和内过渡缺陷,通过增大接头水眼和加厚区尺寸,降低泥浆水马力损失,提高循环效率,通过采用特殊材料,增加了钻杆的综合力学性能。此类钻杆在塔里木油田井上试验效果良好,今后将会大面积推广。

5.7双台肩钻杆

API标准接头外径和螺纹形式一定的条件下,母接头的抗扭强度不变,公接头的抗扭强度随着水眼尺寸的增大而减小。在钻杆强度设计中要求接头与管体的抗扭强度比大于0.8,为了满足这一要求高钢级钻杆的接头水眼尺寸都较小,最终造成钻井过程中水马力损失增大,影响泥浆循环的矛盾。双台肩钻杆的主要特点是较API标准钻杆多了一个副台肩密封面,由于它具有接头水眼尺寸大,抗扭强度为普通接头1.3~1.4倍的特点,因此,双台肩(DSTJ)钻杆可以有效地解决钻杆抗扭强度不足的问题。

6、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难度不断加大,对钻杆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呈多元化发展。我国的钻杆生产经历了十几年的研发试制,制造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开始能够自主研发新产品,相信不久的将来国产石油钻杆产品一定能跻身世界前列。

第二篇:我国清洁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清洁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通过总结我国自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以来,清洁生产工作取得的进展和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别分析了在工业清洁生产工作中企业、政府、以及工作人员的问题与开展农业和第三产业的清洁生产工作的必要性。从工业、农业、第三产业三个方面,分析了未来几年我国未来清洁生产工作的发展趋势与工作重点。分别从宣传、技术支持、政府法规政策体系、激励约束机制、延伸生产者责任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分析了清洁生产工作在工业上的发展趋势,和清洁生产工作在农业、第三产业进行的必要性与前景趋势。阐述工作对中国环保事业的重大意义,最后也预测未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能会带来的新污染。

引言:据《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披露,我国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形势严峻。在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较差和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9.6%。依据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2012)对SO2、NO2、PM10、PM2.5、CO和O3六项污染物进行评价,74个新标准监测实施第一阶段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仅为4.1%,其他256个城市执行空气质量旧标准,达标城市比例为69.5%。近年来,中国虽然在增大环保投资、建设污染控制和处理设施、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行环境立法控制和改善环境污染问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通过十多年的实践发现这种仅着眼于控制排污口末端,使排放的污染物通过治理达标排放的办法,虽在一定时期内或在局部地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未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1]。这也说明: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不能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对企业来说,也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额外负担。为了克服末端治理的弊端。只有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设计、原料选择、生产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清洁生产,从源头预防和消除污染,生产过程中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和交换利用,有效协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矛盾,从而达到从根本上防治污染的目的。我国清洁生产的现状

自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清洁生产的政策措施,将清洁生产作为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工业领域清洁生产推行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断出台清洁生产的政策文件。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对推行清洁生产做了整体部署,提出了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提高清洁生产的整体水平,加强企业制度建设、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完善法规体系、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推行清洁生产工作的领导等重点任务。在总体部署下,出台了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包括《工业清洁生产推行“十二五”规划》、《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技术导则》、《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以及数十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等清洁生产标准[2]。

二是不断强化清洁生产的基础工作。建立了冶金、化工、轻工、有色、机械等行业清洁生产中心及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服务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组建了“国家清洁生产专家库”,为清洁生产审核、评估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将清洁生产与污染物减排、重金属污染防治相结合,积极推动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培训和审核,并取得积极进展。据不完全统计,23.4%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责人接受了清洁生产培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

三是进一步加大科技对清洁生产的支撑力度。发布了3批《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以目录为指南,引导冶金、机械、有色金属、石油和建材等重点行业的企业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和科技专项,积极支持重污染行业开展清洁生产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利用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支持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应用示范和推广。电解锰、铅锌冶炼、电石法聚氯乙烯、氮肥、发酵等行业重大关键共性清洁生产技术产业化示范应用取得进展,为全面推广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我国清洁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带动下,工业领域清洁生产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总体看,我国清洁生产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对清洁生产认识的高度不够。一些地方对清洁生产的本质认识不够清楚,没有完全认识到清洁生产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清洁生产工作更注重在大型企业开展,忽视了中小企业。企业普遍缺乏依法实施清洁生产的主动意识,对源头预防、过程控制的清洁生产理念认识不够,重末端治理。有些企业虽然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但流于形式,没有按审核意见实施,或者是部分实施,即着眼于眼前利益,倾向于选择投资小的无费或低费方案,对资金实施效果更好的中费和高费方案不愿投入,直接影响了清洁生产审核的效果。从总体看,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方案实施率不高,仅为44.3%,其中,中高费项目的实施率仅为41.7%。

二是清洁生产没有全面展开。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数量比例偏低,从全国范围来看,共发布了5批全国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公告,2005年以来,全国共有17862家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评估验收。已经公布的强制性审核企业的总量还比较少,有的省份累计公布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数量,占符合《重点企业清洁生产行业分类管理名录》企业的比例不到十分之一。

三是清洁生产科技开发投入不够,重金属污染减量、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和主要污染物削减等领域缺乏先进有效的技术。同时,成熟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不够,制约了清洁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

四是政策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的一些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如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清洁生产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推广机制等有待健全;同时清洁生产推行过程中,尚未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大量消耗资源的产品和包装物强制回收目录和具体回收办法还没有出台。五.清洁生产技术性指导文件尚不完善 虽然国家已经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清洁生产标准但与之相匹配的清洁生产审核指南、清洁生产最佳可行性技术导则等指导性文件较少。企业在实施清洁生产过程中缺少技术支撑。六。政策扶持力度仍需加强,无法调动企业积极性。

目前自愿执行清洁生产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很少原因之一是因为企业节能环保意识薄弱另一方面是政府在节能减排技术投资、改造的扶持力度不够配套法规实施细则及相关制度等仍需完善。因此提高政府政策引导将对清洁生产工作的推广起到关键作用[3]。

七、农业、服务业推行清洁生产进度缓慢。

目前,中国清洁生产工作仍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农业和服务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开展缓慢,尤其是服务业是能耗大户,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少之又少。在农业领域,清洁生产推行速度较为缓慢,农业面源污染仍很严重[4]。问题解决方案与发展趋势

一生态工业园建设是企业良性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清洁生产的推进,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单个企业内实现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减排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达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所以企业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突破单个企业的范围,走企业集群之路,建立生态工业园,实现区域层次上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是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它模仿自然生态系统,在地域相近的企业群落、工业基地或工业园区层次,通过企业间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基础设施和其他设施的共享建立工业系统的代谢关系和食物链,形成物质和能源的最优利用和高效产出,减少废物排放并最终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系统。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刚刚起步主要体现在对原有高新科技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态化改造上。目前已建成生态工业园还处于生态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当前目标是统一建设中水设施、集中废弃物处理、集中供暖、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等。存在的问题是: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和工业代谢关系,园区内企业资源相关度不高、集聚经济效益较差、综合环境治理不善、园区运行缺乏协调性等。虽然距离理想的“企业内减污降耗、企业间资源能源接替使用、最终实现园区内资源消耗最小化和零排放”的理想目标还很遥远,但这种模式无疑是实现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和有效途径。

二、工业企业清洁生产任重道远

工业系统是开展清洁生产的重点领域,要想进一步推广深化工业企业清洁生产,还须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1、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教育调动最广大公众的力量发起绿色消费运动,并协同政府的绿色采购行为、企业合同方的压力以及社会团体的力量,共同营造推动企业清洁生产的社会环境。

2、技术方面,必须加大对科技进步的投入,进行清洁生产相关技术支撑体系的科研攻关,将清洁生产共性技术、通用技术的自主研发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在科技项目中优先安排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之间、产学研之间联合攻关广泛开展与国际组织、金融机构及有关国家和地区在清洁生产领域的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尽快出台不同行业的清洁生产相关技术标准、审核指南和评价指标体系等技术性文件,定期发布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导向目录,加强对企业清洁生产实践的技术指导。

3、进一步健全法规政策体系,用法规和行政手段规范清洁生产行为,提高审核工作质量,建立清洁生产方案实施的监督和质量保证体系,保障清洁生产的实施效果。

4、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诱导和鼓励企业自愿参加清洁生产审核包括设立清洁生产专项基金,为环保项目创建投融资渠道,设立专项贷款,减免税收,对通过“环保产品标志”等评定的清洁绿色产品实行优质优价,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5、加强中介机构监管,规范中介机构清洁生产咨询服务行为,通过选聘推荐方式建立中介服务诚信体系,规范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引导咨询服务市场健康发展13。

6、延伸生产者责任,即不仅要求企业对其企业行为给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影响负责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还要对其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负责并在产品使用完后将其收回,将清洁生产的内容扩展到消费领域,进一步降低企业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也符合循环经济“再循环”、“再利用”的原则。

三、农业开展清洁生产前景广阔

目前的常规农业同样存在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生产率低下的问题, 所以要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也必须要发展绿色农业, 推进清洁生产向农业领域扩展。要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支持农、林、牧、渔业及其延伸产业之间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及产业生态链等方式形成产业共生体系, 促进现代农业向“生态、安全、优质、集约、高效”发展。近年来, 在建设新农村、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如在适宜地区试行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种养联动等资源节约型生产模式, 其中以沼气利用为纽带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集种、养、沼气生产为一体, 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生产绿色农产品、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优质清洁能源一举多得,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农业开展清洁生产大有可为, 前景广 阔。

四、第三产业开展清洁生产势在必行

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更造成了该行业进行清洁生产的紧迫感。因此,急需开展服务业清洁生产工作并首先对如何在服务业开展清洁生产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目标在总结前期第二产业清洁生产的成果基础上,针对城市化率较高的北京、上海等地,将清洁生产的重点从工业向服务业转移。研究服务业清洁生产的内涵、实施程序和范围,制定服务业清洁生产的标准和审核指南,以及清洁生产审核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本项研究的重点。在此基础上,扩大第三产业推行清洁生产范围一是重点行业全面推行,如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餐饮业宾馆、酒店等、旅游、娱乐、公共建筑等二是一般行业抓重点企业或重点项目推行清洁生产三是其他行业、企业如消耗很小、污染很小或无污染的企业可按自愿协议方式推行。

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逐步退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并将占主导地位,其中具有经济增长辐射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将是重点发展的龙头产业。传统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将会逐渐降低,但是必须认识到,高科技并不是清洁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会带来新的污染尤其是以移动通信、计算机及网络、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等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不低于传统产业,对此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已有深刻的教训,因此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尤其不能低估芯片业对环境的巨大负面影响,这是未来清洁生产中要解决的新的问题。

总之,清洁生产是一个动态、相对的概念,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持续推 进,会对清洁生产提出新的内容和要求,清洁生产没有终极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全社会持续不懈的努力。

[1] 彭晓春谢武明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M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社2009120 [2]作者:王煦 中国工业领域清洁生产现状与问题 中国经济新闻网 2014-12-05 09:33:42 [3][4]作者:孙晓峰 李键 李晓鹏 中国清洁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 [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0年11期 35卷11期 P186—188

第三篇:两岸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形势与政策教育论文

两岸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姓名:赵程程

班级:服表111 学号:2011313380117

【摘要】海峡两岸关系在近十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两岸关系的发展却并不顺利,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僵局依然没有打破,原本存在于两岸有一定

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曲折震荡中变得逐渐清晰并走向对立的两面,两岸的主要矛盾也由“正统”之争演变成统、独之争。特别是近几年来,因台湾当局政策的变化导致两岸在一些重大政治立场上的原则分歧更为突出,两岸关系重趋于紧张,两岸的经济关系也朝着更加合作的方向不断发展。本文主要分析现阶段两岸现状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并对未来两岸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作一简要的展望。

中台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湾自唐时称其为“琉球”就隶属于朝廷,后经历几朝,一直是以朝廷马首是瞻,直到1624年荷兰进据台湾,后来郑成功率领明朝后裔收复台湾。1683年,郑克塽归顺清朝政府,台湾进入清治时期。1895年,由于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台湾割让给日本,成为日本的一部分。日本人征服居住于台湾东部和中央山脉的原住民,成为第一个有效完全统治全岛的政权。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战败。自该年秋天起,台湾即为中华民国有效统治的领土、且为1950年起中华民国政府所实际管辖的主要国土。自1895年起的116年,台湾与位于中国大陆的政府只有4年的政治关系,而与此有所联系的中华民国已于1949年12月将中央政府迁至台北市。台湾与澎湖、金门、马祖四地公民自1991年起以选举决定全数中华民国国会议员法定席次、1996年起即直接选举产生中华民国总统。与台湾从无实质行政关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称拥有其主权。此外,台湾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也是主争议产生的原因之一。

两岸关系近年来趋于缓和,从江泽民提出的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把握了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展现了与时俱进的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前瞻性,已经并将继续对两岸关系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台湾问题已经存在半个多世纪,暂时分离不仅直接影响干扰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且给两岸带来巨大的伤害,尤其是“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更是导致两岸

中国人为之付出了高昂的政治、经济代价。同时,两岸关系发展的实践,告诉人们两岸交流和合作给两岸同胞带来的利益和好处,在祖国大陆的积极推动下,迎来了每年人员来往超过300万、两岸经贸超过300亿美元、两岸同胞认识差距不断缩短的可喜局面。这一成就说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悠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所有中国人的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2010年是两岸关系稳步推进,两岸协商取得重大突破,两岸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的一年。一年来,祖国大陆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12月31日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导权,务实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在两岸双方和海内外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两岸制度化协商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两岸沟通与交流渠道日益多元,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教交流迈向新层次新水平;尤其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和生效,为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奠定了基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对于增进同胞亲情、繁荣两岸经济,维护战略机遇期、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峡两岸关系在近十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两岸关系的发展却并不顺利,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僵局依然没有打破,原本存在于两岸有一定模糊空间的一些问题,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曲折震荡中变得逐渐清晰并走向对立的两面,两岸的主要矛盾也由“正统”之争演变成统、独之争。特别是近几年来,因台湾当局政策的变化导致两岸在一些重大政治立场上的原则分歧更为突出,两岸关系重

入谷底,但于此同时,两岸的经济关系也朝着更加合作的方向不断发展。

有利条件:台湾经济需求于大陆。随着两岸实现了“三通”和两岸包机直飞,两岸人民之间的旅游,慢慢的促进了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经济发展迅速加快。在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各国经济出现了负增长,唯有中国经济平稳增长,也可以说台湾是借着大陆的肩膀生存下来的。也可以说现在的台湾越来越离不开大陆的保护。

主要障碍:利益集团的利益。比如:美国需要一个地方来制约大陆的发展。封锁大陆的海上军事力量监控阻止大陆的发展和军事 他需要的是一个分裂的

而不是一个强大的统一的中华民族和他争世界霸主的地位。两岸注定要统一,但是是一个长期而又漫长的道路。

作为大陆人民很大部分的人都是希望台湾能平稳收回,但是肯定也有一部分人漠不关心这类问题。面对台湾民众,似乎回归大陆与不回归大陆这个问题上分歧很多,还是有很多台湾民众是不希望台湾回归大陆的。就马英九上台所对大陆的表示上来看,他也未必能有台湾是否独立还是回归祖国的决定权。

台湾问题的解决是需要条件的,最重要的条件是获得民众的支持。而获取民众支持的最佳手段就是以民生为本,更加深入扎实地做好争取台湾民心的工作。台湾人民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也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力量。只有使台湾广大民众深刻认识到“台独”的危险性,认识到“台独”与他们自身的利益,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背道而驰,促使广大台湾民众自己站出来反对“台独”,才能取得遏制“台独”的更大效果。

“台独”势力猖狂进行分裂国家、分裂中华民族的罪恶活动,是不断造成台湾海峡紧张局势的根源,所以《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是完全必要的,非常及时的。还有在2010年两岸签订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取得了多项共识,从单向投资到双向投资,从单一形态到多元化形态,从内循环到产业链的合作,可以看出,两岸经贸合作将实现“大交流”的格局,经贸关系将更加紧密,更加相互依存。

从整体上来看,祖国大陆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和政策,都是为了鼓励发展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维护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实现国家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两岸同胞情同手足,血浓于水,任何挑拨都不能疏离我们的感情,任何力量都不能把我们分开。“台独”是对两岸和平的最大威胁。两岸同胞应该团结起来,反对一切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共同维护台湾海峡的和平,维护两岸关系大局的稳定。在新的历史时期,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增进了解,扩大合作,将为反对分裂、维护统一、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胡锦涛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感觉应该是对两岸关系发展最好的表态,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努力。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13

亿大陆同胞和2300万台湾同胞都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我们真心诚意关心台湾同胞,充分考虑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切实维护和照顾他们的正当权益。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将始终如一地履行对台湾同胞作出的承诺,既不会因局势的一时波动而有任何动摇,也不会因少数人的蓄意干扰而有任何改变。我们要最广泛地团结台湾同胞,团结的人越多越好。只有实现大团结,才能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对于那些曾经对“台独”抱有幻想、主张过“台独”甚至从事过“台独”活动的人,也要努力争取团结,只要他们回到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上来,我们都将热情欢迎,以诚相待。我们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活动违背了中华民族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强意志,是没有出路的,是注定要失败的。尽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还面临阻力和障碍,今后也难免会经历曲折和起伏,但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念坚定不移,决不动摇。

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支,同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海峡两岸应当在双方都体认的共同因素中去进一步沟通,寻找支点:如两岸都认为双方都有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民族认同的心理、恋土归根的意识、内聚凝合的情感、企求统一的愿望。这些精华的部分在海峡两岸的人民心中特别容易引起共鸣,无形中起到了两岸交流的桥梁作用。

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海纳百川的胸襟,打破不同文化间的隔阂,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了解,自觉地融入世界主流的文明当中并成为一个积极活跃的角色,这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但是无论怎样,两岸人民期待着祖国早日统一,因为人民一直期待着“和平”,我相信祖国统一的那一天肯定会来临。

第四篇: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由于物流是沿着供应链流动的,只要建立起供应链,在核心企业的运作下,物流自然而然地顺利进行。在我国特有的产业化条件下建立供应链,用供应链管理思想管理物流,不失为物流发展的一条新途径。本文阐述了我国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例如 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构建产业化模式下的供应链,提高物流技术水平,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词:物流、供应链、第三方物流引言

物流系统包括物资的流动、信息的流动和资金的流动,支撑物流体系的除物流搬运技术、管理工程、信息技术外,供应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物流过程是具有成本的。据统计,我国物流成本占据产品本身的40%左右,而经济较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只占其产品的25%左右。今天的物流系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快速响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使物流系统具有高度的敏捷性,降低成本除了相应的技术外,对其进行评估和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我国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不够

过去很长时期内,由于供给不足,难以有效满足生产、生活所需,为弥补供需缺口,国家主要致力于如何增加生产,而对流通领域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以投入领域为例,国内大部分资金投向了农业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的远远不足。对物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体系,而且这些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又大多侧重于工业产品物流,真正精通物流的却是凤毛麟角。

2.2物流主体发育尚不成熟

物流的有效运作必须依赖于多元化的物流载体。但现阶段,我国物流的运作载体比较单一,国有和集体性质的流通企业普遍背负着历史积淀的各类包袱,从执行调拨计划转向市场竞争有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缺乏竞争优势,其中己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从物流行业中退出。因而整个物流领域运作主体竞争能力弱的问题十分突出。

2.3供应链管理薄弱

由于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对象是沿着整个供应链的链条流动,物流的管理过程和供应链的管理过程难以截然分开。随着物流的发展,供应链的重要性日渐显露,供应链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物流的成本高低。而现阶段,我国建立的较为完整的供应链还不多见,加工企业和一些

第五篇:管理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管理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管理心理学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认为,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企业不断变革的情况下,组织变革、领导行为、激励机制和组织文化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新热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是:重视组织层面的变革研究,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更加关注国家目标。并提出了管理心理学研究的近期目标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建议。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发展趋势、组织变革、人力资源开发

一、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管理心理学在国外心理学界称之为组织心理学,在工商管理界称之为组织行为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的重要分支。20世纪初,泰勒(F.Talor)倡导的科学管理运动和闵斯特伯格(H.Muensterberg)开创的工业心理学是管理心理学形成的先驱,而真正推动管理心理学产生的是1927年由梅奥(Elton Mayo)领导的“霍桑实验”。直至本世纪60年代, 管理心理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支并被人们广泛地应用。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体、群体和组织等层面的人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它强调人的因素在管理环境中的作用。管理心理学一方面研究领导行为、管理决策、组织变革与发展、团队建设、沟通、激励和跨文化管理理论问题;另一方面,从个体差异的角度,来研究职务分析、人员选拔、培训、绩效评价和薪酬分配等理论和方法[1]。

普遍认为,21世纪管理心理学研究将面对的三大课题:面向全球竞争的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带来的全球化。在这种新型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的因素日益突出,如何搞好人力资源开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争中均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和国家医学院三院长于1997年发表的三院长联合声明“为21世纪做准备”,就把人力资源开发和科技管理决策的行为科学研究列入头等重要的研究课题。此外,管理科学本身的发展也迫切要求心理学家不断提供人们如何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变化的新知识,这显然需要我们从新的视角,开展新型的管理系统中的心理学问题研究。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管理心理学的兴盛也与国家的社会经济进步和改革成功息息相关。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已经告诫我们,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来缩短差距的“后发优势”已不复存在,国际竞争无非是在“天、地、人”三方面因素上的竞争,发展中国家在“天、地”两方面毫无优势可言,唯有充分调动“人”的因素,吸取我国发展“两弹一星”的成功经验,方可在新世纪的科技创新和经济竞争中确立自己的地位,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在关注国有企业组织变革和经济转型等紧迫问题时,我国政府非常关注人、群体和组织在适应变革中的心理学问题,因此,今年国家科技部已把心理科学列为21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由于管理心理学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直接攸关,其理论研究成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如,目前国家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 1

结构调整、住房制度改革、薪酬结构水平等重大管理决策,这些决策研究都有管理心理学者的参与和指导。因此,管理心理学作为基础心理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对于管理科学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 组织变革已成为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 这方面研究主要探索组织变革的分析框架、理想的组织模式、干预理论以及变革代理人的角色。Karl E.Weick & Robert E.Quinn(1999)研究发现,Lewin提出的传统的阶段性变革程序(即冻结—变革—再冻结)已逐渐被连续性变革程序(即冻结—再平衡—解冻)所取代,这种新的理论强调变革应是连续性、发展的、渐进的变革,尽管这些变革所进行的调整可能较小,但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组织的结构和战略,保障变革的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目的[6]。已经发现,就业安全保障、招聘、团队自主性管理,授权,培训,信息沟通等是促进改革和提高生产力的重要干预因素。

与组织变革密切相关的是领导行为研究,由于受权变理论的影响,近年来,先后出现了多种领导理论,如通路-目标理论、领导-参与模式、生命周期理论。目前最有代表性的是Fieldler提出的认知资源利用理论,它强调决定领导成效的关键与其说是领导个人的智力和才能,不如说是使认知资源得以利用的条件[1]。在组织变革中,管理决策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组织结构调整总是在一定的风险情境下进行。目前,从个体研究水平上,比较注重于决策和判断中所采取的认知策略和判断决策问题;在组织水平上的决策研究主要分析不同背景下的决策模式、权利结构和参与体制,并特别重视决策技能的开发和利用。

激励问题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过去曾产生了内容学派、过程学派和强化学派等有关激励的理论,目前,由于亚当斯(S.Adams)的公平理论对于薪酬设计的实际意义,仍受到普遍重视,此外,与激励问题密切相关的研究是有关工作承诺的研究,主要从工作价值观、职业发展、工作责任心、组织认同和对社会的态度进行研究,并探讨了组织承诺对离职、工作满意感、工作安全感、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组织承诺的形成规律[3]。

组织文化研究将组织文化定义为特定群体发展的、应用于外部环境和内部整合的基本假设形式,已成为教育员工以认知、思考和感知问题的实际方式, 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文化的特点、结构和运行机制上。团队主要研究团体的凝聚力、团队的构成,目标设定、团队内的关系、规范、角色、冲突和团队决策等[1]。还值得一提的是管理的跨文化研究, 这是适应跨国公司发展的新的研究方向, 最有影响的是关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国民特性对组织管理的影响研究,研究发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国人更愿意遵循平等原则来分配奖金,强调了管理方式必须适合中国的国情文化。综上所述,管理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

第一、组织变革和发展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

八十年代之前,管理心理学研究比较集中在个体理论的探讨,在激励理论、群体行为和领导行为理论的研究上产生了大量理论,进入八十年代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和经济结构调整,对企业重组、战略管理、跨国公司或国际合资企业管理的研究已呈现强劲势头,文化因素成为这类比较研究的关注热点。宏观的经济行为研究更加受到重视。把经济信心和经济预期作为对国家经济景气的良好预测源。目前,由于管理环境研究的复杂程度增加,促使研究的注意力全面转向整个组织层面,因为如果不从整体的角度来考察问题,不论是企业的结构调整、管理者的决策、员工的适应,还是跨国公司管理中的组织文化的建设、各种激励政策的制定,均无法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

第二、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

技术创新已成为下一世纪各国企业拓展市场、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在这个系统中,具有高水平胜任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的关键,因此,目前更加注意探索管理者决策、技术创新和员工适应中必须具备的胜任素质,更加关注如何充分地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科技进步和管理的复杂度对于员工素质提出息的要求,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研究的又一热点,研究由局部的、分散的研究转向整体系统的研究。目前,有关胜任特征评价、个体对于组织的适应性和干预问题的研究等人力管理管理问题正向纵深发展。

第三、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更加关注国家目标。

管理心理学在研究领域方面,更加重视突破传统框架,不断拓展研究的新领域。目前,管理心理学不同于其它心理学分支的特征是,在拓展研究新领域时,不仅有大量商业咨询机构处于市场经济利益的考虑,进行投入和资助,各国政府处于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国家安全和市场利益,也进行有计划的管理决策的行为科学研究。可以认为,管理心理学研究更加关注国家目标。总之,研究的新的热点在于:跨国公司和国际合资公司的比较研究、科技投入的行为研究、失业指导研究等,均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管理心理学家把组织作为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来看待和研究, 研究领域方面已突破传统框架, 涉及管理培训与发展、工作业绩评价、管理决策、组织气氛和组织文化、跨文化比较等新领域。

三、我国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进展和现状分析

从1978年开始,我国管理心理学者开始系统地引入国外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相继完成了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基本建设,在工作动机、领导行为、管理决策、价值观、员工培训、人员选拔和组织变革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与国外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家的跨文化比较合作研究,不仅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丰富了国际管理心理学的知识体系[3]。目前,我国管理心理学家在国际应用心理联合会担任领导职务,并主持或参与一些重要的管理心理学杂志的编辑工作,已在国际管理心理学界确立了自己的学术地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管理心理学的应用方面,根据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转型的需要,近年来在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干

部选拔、管理决策、科技创新体系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航天员的模拟培训等前沿问题上,完成了一系列有较大影响的科研课题,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研究资源方面,我国管理心理学界已具备从本科生到博士后的管理心理学后备队伍的培养体系,研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部分来源于企业横向合作的投入。目前,我国管理心理学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第一、研究力量比较分散,在针对国际最新趋势和国家社会经济转型要求方面,缺乏较为系统的规划。

第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国家科技部虽然对于心理科学、特别是管理心理学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上有迫切的要求,但是,经费投入较少,使得一些重要的、涉及管理心理学长远发展的重要领域得不到必要的支持。比如,管理科学部主要资助有直接应用价值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项目,至今尚无有关管理心理学理论前沿研究的重大项目资助。

第三、实验室设备急待改善。管理心理学是一个研究人-团体-机器系统的综合学科,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于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新要求,急待组建现代化的管理心理学国家开放实验室,以缩短与国外管理心理学的差距。目前,国外很多管理决策实验、情境模拟评价和训练、大样本调查和数据处理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支持。应通过启动重大项目,组建适应跨世纪要求的管理心理学开放实验室。

四、我国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设想与对策

根据国内外工业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科技发展的国家目标,我们建议,应力争在2015年之前,把我国的管理心理学建设成在国际工业与组织心理领域有重要影响、对我国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基础学科。如果国家科技部和基金委能够资助3-5项重大项目,可以建立管理心理学国家级开放实验室,使之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基地、培养和造就管理心理学高级科研人才的基地。我们将充分利用我国管理心理学的整体学科优势,面向国际研究前沿和我国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国民经济发展和政府决策做出有重大影响的贡献。我们认为,我国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是:、社会经济转型中的组织变革与发展

全球化(Globalization)带来的社会经济转型的新要求,将是世界各国在下世纪面对的最主要的组织变革和人的适应问题。就我国而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面对组织结构调整和发展带来的系列管理心理学问题,具体包括组织环境特点和趋势分析、企业重组、发展战略、管理决策、技术创新管理等问题。

2、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与管理对策

根据高新技术发展和国际化竞争要求,探索新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形成从工作分析、选拔、培训、安置、激励、考核和流动的系统性机制。特别要研究职业企业家队伍的形成机制、激励机制、人的适应心理、职业发展与干预对策、巨复杂系统的管理控制等管理问题,形成一套从职务分析、胜任特征分析、培训需求评价、职业企业家选拔、智能模拟培训、组织学习到人员的安置和评价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3、组织文化与学习模式

为解决好转型期的组织管理问题,理顺各种关系,必须认识各个层次人员对新条件下的职业标准、人际关系、组织原则、分配原则等方面的接受与适应性,确立新的组织行为与文化的结构关系和影响因素。通过加强对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因素的研究, 揭示新型组织的文化特点、结构和运行机制,探索人们价值取向的变化趋势;通过开展管理的跨文化研究, 揭示东西方文化的异同, 探索新的激励机制和薪酬制度;通过组织学习模式,建构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模式。

4、经济心理与国家金融安全

重点探索新形势下人们的消费行为、社会保险、投资心理、经济信心与期望,影响投资扩大的心理学因素、建立社会稳定性预测和监控系统。此外,开展企业形象战略研究,探索面向市场的技术创新管理问题,在与发达国家企业现象战略模式比较研究之基础上,建构我国企业形象建设战略模式。

我国的管理心理学在面临世纪之交的时刻,即有机遇,又有挑战。为了促进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建议采取如下政策措施:

第一、政府应当加大对于管理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投入,通过重大项目的资助,可以稳定当前的科研队伍,同时吸引国外人才回国,采用多种方式为发展我国的管理心理学服务。目前,如果再不增加投入,大部分管理心理学专业人员,可能将大部分精力投入简单、重复的人事管理咨询服务,以解决生存问题。这对于学科发展,特别是基础学科建设,极为不利,应当避免。

第二、加强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基金委对于重大项目的投入的科学论证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特别要避免地方主义,各自为政。建议采用科学的项目投标、招标和过程管理方法,促进各部门的协同合作,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第三、政府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目标,适时组织重大管理决策项目,使管理心理学研究成果能够直接为政府决策服务。比如,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可以根据管理需要,及时启动应急项目,可及时收到良好的效果。第四、资助建立管理心理学国家开放实验室,改善科学研究条件;资助国际合作交流,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水平。

下载石油钻杆的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石油钻杆的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内外水表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水表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叙述了国内水表应用状况。对国内新型水表的发展以及国外水表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同时还对影响水表发展方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关键词:水表应用......

    中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大全)

    中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近20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际状况,预计在未来10年之内,我国保险业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保险市场体系化。经营......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快,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商品经济的主导因素已从商品的制造转移......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的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新的形势下,我......

    生物制药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生物制药技术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学生姓名 张溢峰班 级 生物技术132 专业名称生物技术 学院名称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教师 李文兰 提交日期 2016年1月15日......

    浅谈调味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调味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介绍了调味品的定义和分类,以酱油为例分析了如何采用现代食品技术改造传统调味品,最后分析了调味品的新需求与市场趋势。 关键词:调味品;......

    我国电梯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 国 电 梯 现 状 与 发 展 趋 势 电梯是垂直运行的电梯(通常简称电梯)、倾斜方向的自动扶梯、倾斜或水平方向运行的自动人行道的总称。我国电梯行业历经30年的发展,已成为......

    建材工业环保现状与发展趋势

    建材工业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发展展望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学院 材料0802 20081428 田春 摘要: 建材绿色化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是今后建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