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饭店员工离职率高的原因分析
酒店服务人员离职率高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摘要
酒店的人才是指服务于酒店,具备丰富的经验并掌握一定的服务技能和理念的核心员工,他们可以是酒店的术工人、高级服务员,也可以是领班或主管以上的管理员,这些人才是酒店创业和赖以发展的顶梁柱。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也得到越来越为重要的体现。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员工的流失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饭店业,流失者人数之多、频率之高、影响之深,已经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之一。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公务出差、外出旅行,因此酒店业的发展异常迅速。伴随酒店企业的迅猛发展,服务员的高离职率问题逐渐凸显,有的企业的离职率已经突破了警戒线。一份颇具规模的调查显示,企业中高达9成的人才想辞或跳槽,其中70%的人有过辞职或跳槽经历。服务员难招、“酒店人才荒”的消息见诸于网络、报纸等媒体。2006年以来,酒店企业从业人员的平均离职率达到了32.66%,酒店员工(即服务员)的离职率为27.14%。根据企业界的经验,雇员离职率保持在16%左右(淘汰辞退6%,辞职10%)比较合适,超过16%,会给企业带来许多不利影响。酒店员工离职包括两方面的现象:一方面是酒店从业人员流失到别的企业或公司,从事其他行业的工;另一方面是人才在各酒店之间流动。【1】
高离职不但会带来显性成本(如招聘、培训的花费,以及离职前后生产率的损失),而且会带来隐性成本(如低落的士气、企业声望的降低、职位链的损害、丧失的机会等)。国外的研究表明,在人才流失后,重新招聘和培训人员替代,其费用是维持原人才所需薪酬额的2.8倍以上。
关键词:酒店服务人员高离职率高的原因对策
一、酒店人才流失的原因
要解决酒店离职率高的问题,降低离职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我们有必要分析酒店人员离职率高的原因
原因一:薪水
薪水是决定服务员能否正式入行的主要原因.据相关资料统计.全国餐饮业服务员的平均工资在800~1200元之间.只有为数不多的高档次酒楼才在1500元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等级的薪水与社会进步的速度根本无法匹配.这就使很大一部分人都不愿意去做服务员。
原因二:升职机会
升职机会是服务员最期盼的事情.一方面可以提升他们的层次.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工资会有所增加。如果一位服务员在一家单位工作多年都得不到升职的机会,那她(他)会觉得没有发展空间,于是便会选择脱离这一行业.
原因三:企业氛围
现在稍微上一点儿档次的酒店.都讲究人性化管理.而企业做出的任何决策.都会影响到一些员工的去与留。
原因四:工作时间及劳动量
酒店是服务性行业,员工容易对长期的繁重服务工作产生厌倦,特别是酒店的人才,他们对工作期望值高,当酒店的一些岗位缺乏挑战性,没有发展机会,加上晋升通道狭窄、不确定时,他们会感到在酒店的职业生涯已经到顶,为求更好的发展而另谋高就。【2】
如今服务员工作时间拖得太长.特别是生意火爆时,劳动量进一步加大,这让大部分人.特别是80年代后的人难以接受.所以他们才会轻易就动摇.最终改做其他行业。
原因五:社会地位和就业途径
服务员是酒店业里的主力军.但是有些酒店人却把他们看成是最底层的人.这常常让他们产生自卑感.即便别人不说.自己也会觉得低人一等。可是现在做服务员的人.就连那些来自农村的年青人自尊心都很强.哪还愿意去做这种伺候人的活。加上现在其他行业跟酒店业相比.某些方面显然有优势。所以很多服务员都会选择转行。在许多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酒店行业是“侍侯人”、“吃青春饭”的,过了35岁,特别是女性,就必须面临转岗、转行的问题;这使许多年轻的酒店核心员工“身在曹营,心在汉”,当时机成熟,这些酒店的人才就毫不犹豫地辞职,进入其他公司或企业。【3】
原因六,大学生服务人员思想观念的不成熟
酒店管理专业的大专院校毕业生进入酒店后,流失率高。这涉及到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这些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定位方面存在着问题,与酒店职业人的价值观念、服务理念等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眼高手低”者、“好高骛远”者不少.缺乏吃苦耐劳、积累实践经验的思想准备,从而使自己失去继续工作的信心,导致人才流失到其他公司、酒店。另一方面,在专业、学历与实践经验之间,酒店似乎更注重后者,对新来的学生缺乏应有的重视,使之较难在酒店立足,更谈不上有所发展。由于缺乏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无疑加速了人才的流失。
【4】
原因七:国外酒店的竞争。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世界知名品牌的饭店管理集团纷纷登陆国内酒店业市场,中外酒店的人才竞争日益加剧。以上海为例,2002年上海虹桥万豪大酒店、上海瑞吉红塔大酒店、上海四季酒店的开业,曾一度掀起酒店管理人才竞争的浪潮,下半年开业的上海威斯汀大饭店和Jw明天广场又再次加剧了人才的流动;这些著名品牌:四季、假日、香格里拉、万豪等集团实行本土化人才策略,酒店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是他们挖掘的对象;但同时也出现了酒店人才浪费的现象,有的人才为了追逐高薪,不惜在外资酒店“高职低就”。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酒店对人才的培训和开发不足,存在着“只使用,不培养”的现象,如果有,大多也是酒店为了让员工拿职业资格证书之类的短期培训班,使得称职的酒店员工日益减少;加上酒店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要求上进的员工继续学习和深造,这些都使酒店难以造就一大批的专业人才;当发生一批核心员工同时流失时,酒店会措手不及,甚至发生恶性循环;所以,酒店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重视对员工的培养与开发,在对客人尽心尽职的同时,应提高对核心员工的重视,预先作好人力资源的发展与储备的规划工作。
二、酒店人才流失的应对策略
1、建立酒店人才数据库
根据酒店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发展部应建立酒店的人才需求系统,定期调查本行业的人才供求状况,以确定酒店未来需求的人才数量;通过职位分析,对现有的员工进行“盘点”,建立酒店员工数据库,其具体内容包括:经历、学历、家庭背景、培训情况、技能证书、职业兴趣、特长、曾取得的荣誉与惩罚情况、主管的评价等等。它是对员工竞争力的反映,可以判断哪些员工有潜质,可以成为人才的培养对象,或调到其他合适的职位上;这样,可以保证酒店空缺的岗位有相应数量的员工来填补,重要的是合适的人才来填补。同时,依据酒店职业人的标准确立什么样的员工是酒店的人才,他们应该是具备“特殊”素质的员工,他们有“特殊”的思维方式、工作态度和心理素质,对酒店文化有认同,一切为客人着想,有潜能,经过磨练后,能迅速成长、独当一面的可塑之才。然后,分析员工的素质与数量是否与酒店的业务相匹配、人才供给的内部开发及外部招聘比例等。
2、实行“管理练习生”制度,构建酒店内部人才晋升梯队根据人才流动状况,酒店应针对流动性大的岗位、关键岗位,比如领班、主管、部门经理等,提前作好人才的补充计划工作,创立通畅的人才晋升梯队。在酒瞎内建立“管理练习生”制度,凡是酒店的员工,只要具备中专(含高中、中技、职业高中或职业中专等)及以上学历和一定的技术水平(操作技能比赛前15名)、工作表现优良(曾获“优秀员工”称号,多次受到客人表扬)的员工,允许参加酒店组织的管理练习生考试(每年一次,口试与笔试),合格者均可成为酒店的管理练习生,并享受一定的特殊津贴,可以优先参加酒店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和外出学习、考察等的机会。一旦酒店有管理人员离职,他们即可根据职位逐级提拔任用。对暂时不具备实行管理练习生制度的酒店而言,可以针对一些重要的、管理层的岗位建立“后续人才晋升制度”,比如,对客房部表现出色、有发展潜质的楼层员工,在酒店淡季时,适当地挑选出来在本部门顶岗培训一段时间,基层员工学做领班,领班学做主管,等等,学完后,继续回原岗位,虽然他们不能享受管理人员的待遇,但可以让他们换与管理人员相类似的制服,例如,将员工制服的领结换成管理人员制服的领带,并让他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辅助管理人员做一些工作,当有管理人员离职时,这些员工就能立马上任。如此,在每一个部门都建立起这样的人才晋升梯队,将会极大地激发广大员工积极进取的热情,酒店也会培养出一大批中坚力 量,这些人才对于稳定员工队伍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对酒店员工实行绩效管理,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建立酒店的绩效考评体系,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通过对酒店的各个岗位进行科学的职位分析,使每一个员工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并有明确的业绩目标规定,根据目标和业绩的完成情况,对员工的服务能力包括工作态度、服务技巧、沟通能力等进行科学的评价,以提早发现优秀人才和不合格的员工,从而确定员工的合理安排,如对优秀人才选拔任用,对欠佳者进行培训,对不合格者凋岗或辞退,这样,汰弱留强,实行酒店内部的竞争机制,给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4、成为大专院校的实训基地,作好酒店专业人才的接续工作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大专院校学生,是酒店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后酒店发展的生力军。酒店可以与这些院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为学院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使学生能在实践中磨练成长。另一方面,酒店可以根据实习生的工作情况、学习态度、领班的评价等建立后备人才数据库,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挑选到适合酒店的专业人士,特别是本专业的大专毕业生。同本科生比,大专生的就业定位相对准确、服务意识较强、操作技能熟练、对岗位的期望值较低等特点;与中专生比,他们的文化素养、外语能力、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更胜一筹。大专生有不断积累经验以获得晋升机会的专业思想准备,他们符合了酒店人才的素质要求,是酒店的培养对象。例:2002年,杭州国际假日酒店与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校企合作,首批学生在各部门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习,通过考评,酒店对一部分学生表示了留用意向,这些毕业生将成为该酒店人才的后备力量。
5、提高酒店对员工的责任心
酒店关注的大多是它对客人的责任,往往较少考虑它对员工的责任与忠诚。倘若酒店只
是把人才当作花钱雇来的打工仔,对其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或者只想让其多贡献,少获得,对他们的就业安全、职业生涯、个人发展缺乏考虑,如果这样,只要有可能或条件具备,他们就会选择往外跳,甚至带动一批骨干员工一起行动,使酒店措手不及,损失严重。酒店应该不断加强对人才的责任心,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管理当局经常与员工进行零距离沟通,使其获得平等的尊重,并能及时反馈有关信息,消除误解与排解压力。
2)通过有效方式,不断创造有魅力的岗位,让员工能尽量做自己想做的工作,以发挥他们的才智,使其拥有成就感。
3)让员工能感到酒店无微不至的、家庭般的关怀,力求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
4)让努力为酒店工作的员工得到物质上的丰厚报酬、精神上的荣誉与奖励。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将员工利益与酒店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员工在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工作时,酒店的利益也最大化了。这样,才能收获员工对酒店的热爱和忠诚,有效减少人才的不合理流失对酒店造成的损失。【5】
参考文献
【1】郭春林,尹洪炜.论现代酒店餐饮业的人力资源管理【J】.科技资讯,2007.12.
【2】刘文斌.基于酒店“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构建【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3】朱慧。“精神按摩”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新课题【J】.上海商业,2005.11.
【4】罗霞.年轻雇员离职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2006.
【5】匡家庆.和谐管理理论对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4.
第二篇:小企业离职率高原因和解决方法
小企业离职率高原因和解决方法
在本案例中的现象存在于很多小公司中,有很多小企业老板施行“人治”,并且有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比如:
(1)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责不清晰,导致一些工作好几人做,有的工作没有人来做;
(2)不重视员工的培训,认为是浪费时间,或者担心员工培训完后离职后,是在为他人培训;
(3)员工全凭老板的主观进行考核;
(4)薪资制度不合理,并且薪资总是晚发,也没有任何解释;
(5)几乎没有什么福利;
(6)员工加班,但没有加班费,为义务加班;
(7)工作氛围压抑,老板脾气不好,动不动发火、骂人;
(8)老板任人为亲,多个岗位安排自己的亲戚;
(9)老板对任何人都不信任;
(10)老板管理每个人,要求每个人都向其汇报工作,主管层放权太少;
„„
试想,在这样的企业中,员工怎能安心的工作,离职率高是肯定的,所以,HR管理者就在不停的招人和办理员工离职。
通过上面的情形我们可以得出问题的原因,类似这样的小企业在“职责、制度、流程、培训、考核、薪酬、文化”等方面设计的不合理。
一般来说,如果按照正常的思维考虑,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就要一步的设计职责、流程等,可是如果我们花了一段时间设计后,老板可能一点也不采纳,或者对设计的方案不理睬,或者说这些东西没有用,这些都让HR管理者一筹莫展,那我们应该怎么处理才合适呢?
推荐一些思路:
1、了解老板的心思:
也就是说,HR管理者首先要了解老板的思维和想法,有些老板,就是不愿意给员工加工资,给福利,想使用廉价的劳动力。
2、招聘:
(1)增加招聘渠道,加大招聘力度;
(2)在面试时,招聘一些抗压力强的员工,这样这些员工可以更长的时间待住;(3)突出公司的亮点,仔细找找公司的好亮点,比如,员工可以学东西,同事关系好,地理位置好,工作时间短等等,以便可以吸引员工:
3、工作中:
在工作中,同事要相互进行帮助,比如一位同事挨了老板的骂,大家不要看笑话,而要敢于在老板面前为这位同事说好话,或者在事后安慰这位同事;
在平常的工作中,大家相互的提醒和帮助,已共同提升工作质量,减少老板的批评。
4、本职工作
就是作为HR管理者把自己基本的人事工作做好,比如考勤记录、薪资核算、人员档案等要做好,不要让老板在这些面上的、基本的地方找茬。
5、说服老板:
在工作中,逐渐赢得老板的一些信任,慢慢的向老板提建议,逐步改善一些不合适的地方。
在这样的公司中,HR管理者会能得到很多挫折和锻炼,能在这样的公司中生存,出来后,就是高手!
第三篇:员工离职原因分析
员工离职原因分析
企业越来越强调员工忠诚的塑造,重视通过种种手段予以保证核心员工的留驻。但是,总是会有人对企业的现状不太满意,一个行动就是选择离职。适当的员工离职率对于企业发展和保持活力是有益的,过于频繁的离职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稳定发展,反映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员工管理和沟通方面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现实工作中,离职率过高的现象在企业中并不少见。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考虑,流失人才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使企业高层管理者能够对较高离职率的原因做出准确判断的关键。从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对造成企业较高离职率的原因和应该采取的对策进行研讨。1企业员工离职率高的原因
企业员工的离职率应有一个合理的界限,大多数学者认为10%左右为宜。但目前有许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人员的离职率却远远高于10%。很多人认为,企业离职率高的原因是因为工资水平低或者没有必要的劳动保障,但事情并非那么简单,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个人与组织融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匹配达成同化的过程。整个过程可以用下图来表示,但当某一环节发生错误,两者目标产生分歧,从而累积了一定程度的矛盾和冲突时,员工的离职行为就发生了。
产生冲突造成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有:
1.1人员聘用上采取宽进宽出的方法
宽进宽出往往是招聘工作不细致的直接结果。招聘工作不细致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岗位的任职条件缺乏明确的认识。一个岗位的任职条件基本应该包括学历、工作经验、知识技能、个性特征等条件。任职条件的确定需要借助于工作分析,但相当多的企业没有开展这项工作。(2)对应聘者的甄选方法单一,面试凭印象。许多企业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仅仅采用面试一种手段,没有根据岗位要求编制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面试题目。(3)招聘工作的简单化与制式化造成把关不严,选人不准。
1.2没有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
在人才市场谋求职位的人,绝大多数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不但看重物质待遇,更看重在新的岗位上能否得到发展。而能否得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企业是否有一个合理的、明确的晋升制度;
(2)企业能否为员工不断提供培训机会,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很快,不学习就会落伍,甚至被淘汰。如果企业做不到上述两点,员工会感到自己在这个企业中没有前途,甚至担心自己的位置有一天被外来的人员代替,于是产生另谋出路的念头。
1.3缺乏优秀的企业文化
很多人是感觉到自己难以融入这个企业而选择离开,主要是因为企业的文化不统一,整个企业没有一个统一的良好风气。沟通与协调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工作交流少,相互合作少,一些有助于工作的信息未能很好地共享,从而使员工感觉自己好象很孤立,好象和这个企业没有什么关系一样。
1.4员工对企业的前途缺乏信心
曾经有报纸针对“求职者偏爱什么样的企业”这一问题做过调查。在对1217人的,选择“企业有发展前途”的人最多,占总人数的22.84%。优秀人员更看重自身才能是不是能在企业得到充分的发挥,有自己
创造施展才能的空间。他们不仅看重其现有的工资福利,还看重企业的发展,一个新员工来到企业一段时间后,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了解对这个企业的前途作出判断。如果他认为这个企业没有前途或自己在其中没有发挥空间时,很可能会作出辞职的决定。
除上述一些原因外,个人收入分配不公,奖惩不当,考评晋升不公正,企业人际环境等也是造成企业员工离职的原因。
2企业员工离职率高的后果
2.1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工作正常进行
员工非正常离职的成本到底有多大?美国《财富》杂志曾研究发现:一个员工离职以后,从找新人到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薪水的1.5倍,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员工欲离职前一段时期士气低落绩效不佳花费成本,招募新人需要成本,训练新员工接替上手需要成本,万一员工带走技术与客户,投奔到竞争对手那里则是更大的成本损失。而掌握核心技术的员工离职,企业可能无法立刻找到可替代的人选,可能导致企业关键岗位的空缺,这势必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甚至可能对企业形成严重的损害。
2.2影响企业的凝聚力
日本企业的管理实践证明,共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核心)对于企业凝聚力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企业优秀人才的流失,经常会在其他员工中引起强烈的心理冲击,这会导致员工对领导管理能力的怀疑,导致内部人心涣散,从而削弱和影响企业的凝聚力和人员的士气,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在离职率高的企业,不断有老员工离开新员工进来,员工之间很难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形成适应性企业文化,就很难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2.3优秀人才的流失
一个企业里,往往越是市场上短缺的人才越容易流失。通常,在人员离职率高的企业,技术开发人员、中高级管理人员流失的现象比价严重,这无疑削弱了这些企业的实力而增强了竞争对手的实力。可以说,能否留住优秀人才时一个企业能否保持长期稳定发展、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3应采取的对策
3.1改变宽进宽出的方式,严把员工进入关
(1)规范甄选面试流程,开展工作岗位分析,制定岗位规范。有了岗位目标说明书,就有了明确、具体的岗位任职条件,才可以根据岗位需要条件有针对性的筛选应聘简历,确定考试、面试的范围。(2)改进面试,采用多种甄选方法。比如,采用结构化面试与非结构化面试相结合;设计好面试评价表;采用多轮面试或评价小组面试,避免个人主观因素影响。(3)可采用传统的知识测试和近年国内流行的心理测试。总之,在招聘阶段就要在充分沟通与面试的基础上,尽可能消除或减少雇用双方的目标差异,严把员工进入关,从而将员工的离职率在引进人才的第一步就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
3.2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
(1)建立合理的晋升制度。当一个管理岗位或中高层次岗位出现空缺时,应实行内部优先。在全球一些知名企业,如宝洁公司,中层以上的管理者都是从内部提拔。这样,会给下属员工很强的工作动力,他们会认为在公司里做出的任何贡献都是有机会使自己得到晋升与回报。这样,他们才会更加安心的留在企业中,全心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2)开展员工发展规划。许多企业抱怨内部没有优秀人才,只得从外部招聘。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企业在留住人才与培养人才方面做的不好。要想培养人才必须有一个人才培养规划,只有预先培养人才做好充足的人才储备,才能避免人才短缺。
3.3实现企业文化的同化
企业文化好比人的个性,说明“在我们企业里是如何行事的”,从而使本企业具有一系列区别于别的企业的特征。员工的高离职率往往直接起因于个体价值观和组织价值观的正面冲突。因此,使员工和企业树立起一致的价值观,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方面的导向培训和组织价值观熏陶,十分必要而迫切。(1)推广“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原则,适度放下决策权,强调团队建设和工作自主,尽可能凸现个体在团队中的作用,适度淡化管理者的作用,从而使两者逐步趋于平衡。(2)个人职业生涯与组织生涯的逐步同化。组织应该为员工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使这种规划和组织发展生涯相协调。
3.4重视员工的培训
培训和开发是降低员工离职率的法宝之一。对北京、上海和深圳人才市场的最新调查表明,组织提供给员工的培训机会和“再学习”机会是影响员工离职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培训开发的实施,可以保证员工和企业发展的同步,可以使员工感受到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增强归属感。制度化的、经常化的培训可以使员工的素质不断提高,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3.5使员工树立对企业前途的信心
除了确定濒临倒闭、没有前途的企业外,员工对企业前途缺乏信心,应当从管理上找原因。看看是不是宣传的不到位,员工并不了解企业现行的发展状况;看看该企业是不是个人决策的企业,企业的兴衰系于经营者一身,无疑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针对这个问题,应采取下列措施:(1)开办内部刊物,宣传企业文化,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取得的成就。(2)推行民主管理。比如建立企业发展部、企业策划部之类的职能部门辅助经理决策,或者合理授权,让有能力有思路的员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发展中来。
第四篇:员工离职原因分析
员工离职的原因,其实不外乎是二个1.薪水 2.成就感。
所以分析原因可以由以下几个方向去思考-
1.分析离职人员的职务和职等。最好分成行政、车间(那个生产部门:分装。前置。加工或工种:普工。车工。针工。焊工等等。)、后勤
2.整理每个单位的离职比例(记得用比例不要用人数。比如一个部门有200个人离职2个,跟20个人离职2人,那个情节是不一样的哦。),针对离职比例比较高的,进行优先检讨。最好找出过去几年的同期的离职比例。这样就可以比较出来是否真的离职率增加,还是正常的流动。
3.然后针对有明显异常离职率的单位,进行二项了解:(1)是否该单位的薪资标准低于市场(2)单位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是否正常,是否受爱戴。
第一部分 新进及基层员工离职的分析
基层员工、新进员工有职业生涯规划者凤毛遴角,对于职业规划的四个平台,行业没见识,企业不了解,老板不认识,唯独职位可有限的选择。所以员工离职与职业规划没有直接的关系。根据对离职人员(4位组装员工、2位面油员工、1位车间员工,数据有限,其中纰漏在所难免,恳请指正)的谈话分析,新进员工与基层员工离职原因如下:
一、薪酬低
据调查基层员工离职,估计80%以上源于薪酬。
1、深圳市关外最低工资标准是900元/月,根据法律规定,无论采用计时或计件工资,均不能违反最低工资标准。新进人员时薪2.5元左右,老员工时薪4.5元左右(深圳市最低时薪5.17元)。
(1)新进员工按日薪计30元/天,新进员工工作时间12小时/天,时薪2.5元(包括加班),而一位2007年3月入厂的员工,每月正常工作28天,每月正常工作10小时,月工资1200元,时薪4.3元(包括加班)
(2)如此低廉的工价是很难留住员工的。
2、计件工资工价不透明
(1)员工对工价一知半解,就会凭着自己的理解猜测,以至于误解、歪曲********的计件工资工价,甚至演变成流言蜚语。有数位离职员工抱怨,主管工价表与大组长工价表、组长工价表各不相同,最终员工判定工厂所定之工价高于实际工价,从而怀疑干部所定工价的公正性。正是由于员工对工价的不甚了了,导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传说”。
(2)员工补贴之评定,据离职员工反映,组装部门以评点方式评定(从5—12点不等),面油部门以评级方式评定(从A—E级不等)。员工对此种等级的评定也颇有微词,如有位离职员工干脆说:以亲疏论等级。离职员工所吐露地此种心声,也反映对补贴评定缺乏透明性,因为无知而不满,因为不知而反补贴等级评定想像成“不公正”。
二、对工作没兴趣
1、新进员工刚入职,对岗位、同事均感到很陌生,有些许胆怯与不安。如有位离职员工反映由于得不到有效地指导,边看边做,害怕出错,压力很大,高度紧张,对工作岗位产生恐惧心理。有位2009年2月28日入职的员工反映初来乍到,不认识同事、也没有朋友,很狐独,用他自己的话:人际关系不和谐。这种对岗位的恐惧和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强化员工心理的不安全感,导致对工作没兴趣,萌生离职之意。
2、小组长为什么不愿培训新员工呢?技术能手为什么不愿意培训生手呢?没有相应的培训机制是根本原因。车间一般采取小组长带学徒的性质,由于对小组长缺乏激励,小组长指导、培训“学徒”的热情不高,甚至有“教会徒弟,锇死师傅”的忧虑。有的小组长对“学徒”不仅排斥,而且有劝退之意。
3、员工在内心的不安全感与其它员工的劝退之声的双重自我强迫下,很容易离职。
三、劳动保障不完善
1、职业危害1 ·
(1)家具厂的职业危害,一是粉尘;二是油漆;三是机械伤害。员工对粉尘与油漆非常担心,其中一位离职员工说“家具厂都是老同志,我还比较年轻,不想落下一身病”,一面油的员工说“我们是用命在赚钱”
(2)实木车间是没有吸尘设备的。员工几乎没有接受职业病的防治培训,如油漆和粉尘,机械伤害,工伤报告也是千篇一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比较薄弱。
2、只有工作没有休息,有的员工一个月没有一天休息。有位离职员工说:来了个把月,连坪地镇上都没去。员工在工作的同时也期望有适当的休闲生活,有张有弛才是生活之道,有张无驰就如同高压的弹簧,是会绷断的。
四、工作没盼头
1、车间冗长的管理体制,让员工一眼望不到头。生产主管---车间主管---大组长---组长---小组长---员工,最底层员工欲与公司管理层沟通就如同穿山越岭
一样艰难。层级多,层层上报,层层下传,信息或者指令到了接受者已不是本来面貌。机构臃肿与效率低下是同意词,就如一头长颈鹿,长长的脖子,制约大脑的反应速度。效率低下则人浮于事,不公平随之而来,导致员工离职。
2、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新进员工“行与不行”小组长说了算,员工“行与不行”组长说了算,我们相信小组长与组长是正直的,不过管理不能建立在正直的基础上,一旦干部品德不正;或品德虽正,但疏忽大意了;或品德也正,也认真负责,可是能力所限,不公正、不公平产生了,根据“晕轮效应”原理,此种不公正、不公平终于引发员工离职。
第二部分 新进及基层员工留人策略
SOHO潘石屹曾言:留住人才,一是企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另一个就是提供比较好的收入,保持薪酬待遇的竞争性。前者指事业留人,后者指待遇留人。如果转换潘石屹的表达方式,对于新进基层员工,留住人才,一是企业提供了员工生存的条件,二是企业也提供了员工发展的机会。
一、完善薪酬系统
薪酬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外部竞争性,内部公平性。深圳特区改革开放已30年,工人阶层对行业薪酬已有基本的掌握,某企业薪酬在本行业是否具有竞争性,工人阶层是略知一二的。无论你是否严格规定薪酬保密,企业内部员工的沟通是无法禁止的,无谓没有“不通风的墙”,企业内部薪酬是否公平,员工是基本清楚的。想当然的以为员工不知外部薪酬的行情,不知内部薪酬标准,是掩耳盗铃的行为,1、薪酬外部竞争力
建议所有员工工资以深圳市最低工资标准为起薪,保证所有员工(包括计时与计件员工),时薪超过5.17元,加班按《劳动法》计算。
2、薪酬内部公平
(1)建议********向计件制员工公布计件工资工价,公开进行补贴标准评定的办法,并公开进行评定。
(2)建议设置对工资异议的渠道,如有异议可向生产厂长投诉,对厂长处理不服可以向生产总监申诉。
3、薪酬向核心员工倾向
薪酬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使企业能够将组织的有限资源聚焦于对组织核心人力资源的投入,同时能兼顾企业多数人的公平。
(1)生产部评定价值高的岗位(市场紧缺工种,招聘比较困难;或者技术工种,更换人员生产成本高,如主机手;职业危害大,许多人不愿从事的职业,如喷油;)报********总监批准,********办公室备案。
(2)生产部制定报酬倾科的办法(计时可按时薪、计件可按工价),报********批准,********办公室备案,以留住相应工种的员工。
二、提升员工工作热情
基层员工以诚实劳动获取报酬为目的,所采访5位离职员工可全部归于此类。新进员工期望迅速从生手转化为熟手的角色,基层员工期望能迅速掌握一门技能或技术,以获取更高报酬。无论生手到熟手的角色转化,还是掌握一门技能或技术,均需迈过“培训关”、“评定关”。
1、建议制定岗位技能评定办法,公开进行评定。比如熟手、主机手、副机手的评定办法(如:包括笔试、实操),评定程序。相应工种还可以评定技术员、技师、师傅等级别。
2、强化对生手和技术工种的培训
(1)建议对现存的“学徒制”培训进行机制化建设,可由生产部与********办公室联合制定培训管理办法。
(2)现在车间的小组长(或者主机手等技术工种作业员)就相当于“师傅”,“师傅”培训“学徒”后,对“学徒”进行考核以评定其为“熟手”,或“主机手”或“副机手”等,如未评定为“熟手”,或“主机手”或“副机手”等,则该“学徒”需继续培训,至到为“熟手”,或“主机手”或“副机手”等或者淘汰(两次为限)。
(3)“学徒”出师(经过评定)后,公司根据出师人数、评定之级别,发给相应的讲师费(也可称教育费或培训费)。具体运作可在“培训管理办法”中规定。当然也可“培训管理办法”中规定,受培训的员工的最低服务年限,以从制度上制约员工离职。
(4)此种机制,一可使师傅悉心教导,使学徒尽快出师,以获取报酬;二可使学徒受到工作甚至生活上的关怀,避免工作上的不安全感与生活上的孤独感;三可使学徒迅速得到提高,转变为“熟手”或“主机手”等。
三、完善劳动保障
生命健康与精神自由的保障,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对员工的基本保障。苛刻地甚至恶劣的劳动条件,是对员工人权的漠视甚至是侵犯,是为基层员工所不耻的。,员工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某些不公道的工厂,只能选择敬而远之。
1、建议每周给员工一天假,可以与亲朋好友交流感情,可以见识一下深圳的发展奇迹,可以休闲轻松。
2、建议建立完善的职业危害管理体系,降低职业病与工伤发案率
(1)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如入职前体检(公司负担费用),职业危害工种定期体检、委托健康监护等。
(2)职业卫生安全教育,如职业危害工种、设备操作规程等教育训练,使员工明白相应工种的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3)职业病、工伤技术控制措施落实,如吸尘设备、防工伤技术,劳动防护用品等,从技术层面防止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
(4)建立职业危害管理体系,如推行ISO18000。
四、完善现场管理体系
1、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工作效率
2、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建议对于工价、技术等级评定等公平透明。
3、定期座谈会,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
(1)新员工班组欢迎会,新员工入职第一天由主管安排早会介绍老员工给新员工认识,全体老员工鼓掌欢迎。
(2)新员工谈心会,新员工入职一周内由主管组织一次谈心会,帮助新员工解决存在的工作与生活上的困难。
(3)员工圆桌会,每月********组织高层主持无直接主管参加的圆桌会,员工畅谈工作与生活的感受,舒缓员工情绪。
五、********办公室加强招聘中的过滤和后勤保障
1、招聘中的“过滤层”。不成功的招聘必为员工流失留下了隐患;招聘到合适的员工对留住人才有着重大的关系。招聘方面缺乏规范的流程与有效的选拔方法,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过滤层”,选拔出合适的人才,员工流失率高在源头上的原因。从招聘实践中可以粗略的得出结论,内部员工介绍的人,流失率较低。建议将内部员工介绍作为招聘的正常渠道,在人事行政中心的招聘制度中明文规定。
2、新进员工入职后按《********培训管理办法》进行培训。使员工尽快适应公司文化。
3、后勤保障有力。提高食堂满意度与宿舍舒适度
第五篇:员工离职原因分析
优秀员工不顾我们的挽留,翩然而去;潜力员工不顾我们的期待,悄然远去;甚至重点培养的员工,也不顾我们的重托,撒手而去,留给HR们无尽的懊恼和叹息。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迫使我们的优秀员工扔下我们撒手而去呢?
一、外因
1、求职高峰期诱使员工离职。每年春节后的前两三月,即是员工求职的高峰期,一年过去,企业要发展,人员要调整。于是很多企业都集中在此时大量补充人员,因此,人员需求量较大,求职者在此时也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大量的求职机会将会诱使员工勇敢地选择跳槽。
2、企业互挖墙脚唆使员工离职。很多企业,为了使自己在新的一年中有更好的发展,在春节前即开始着手挖同行或其它企业的墙脚,而员工一般在春节前不会离职,因为还有年终分红要拿,“不拿白不拿,拿了不白拿”,春节后,年终奖在手,一旦有更好的企业向他们抛来橄榄枝,就会无所顾忌地选择跳槽。
二、内因
影响员工流动的内在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日积月累的,重点归纳为以下几条:
1、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是否有好的企业文化,是否有好的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企业的影响力。没有影响力的企业很难有号召力,而没有号召力的企业,自然也不会有强的凝聚力。在世界名企诸如通用、微软等,每一家企业都有它独特的企业文化。而国内众多优秀企业也同样如此,比如说海尔文化、万科文化,它们都成为了求职者趋之若既的品牌文化。
2、企业发展前景。一个优秀的或渴望发展的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关注。只有企业发展了,员工才会有发展,企业前景暗淡,员工看不到前进的方向,就会对企业失去信心,而对企业没有信心的员工,选择离职当是迟早的事了。
3、企业薪酬水平。在面试时,众多的求职者在谈到择业标准时基本上都会谈到三点:a、工作开心;b、大的发展空间;c、好的薪酬待遇。
可见,不管你承认与否,薪酬水平已经成为影响求职者择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每到年底,企业要总结,员工也要总结;企业要盘点收获,员工也要盘点收获。从马洛斯的需求层次论也将生存需求排在了首位。所以,企业只有具备了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才可能有效地留住员工。
实际上,影响员工流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外因相对次要,也能很好地得以解决,而真正影响员工流动的关键因素还是内因,只有解决好了内因,才能有效防止和解决员工流动问题。
一、创建核心企业文化,营造好的文化氛围
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不是一天两天都能建立起来的,它需要集众家之所长,日积月累,再从中提炼,独树一帜,这样营建的企业文化才是经得起考验的,也才是有价值的。
二、给员工一个发展的空间和提升的平台
较大的发展空间,给员工以希望,给员工以动力。没有希望,看不到前景的企业,是无论如何也激不起员工的工作热情的,这样的企业也不可能让员工安心留在公司工作。要给员工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提升的平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鼓励员工通过正当竞争上岗。
2、对在本岗位已经有不俗表现、能力已超越本岗位要求的员工,但暂时又还没有更高一层级的岗位空缺时,不妨对员工辅以平级轮岗,用新的岗位,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激起员工的工作热情。
3、给员工提供足够多的培训机会。
三、企业领导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毋庸置疑,领导人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公司的发展。同样,领导人的人格魅力及管理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团队的稳定性。中消研与企业员工接触交流较多,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条:
1、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2、别说员工的不是,尤其是在背后。
3、别轻言承诺,但一旦承诺,风雨不改。
4、敢于承担责任,更敢于为员工承担责任。
5、记住,员工是对的,员工没做好不是员工不优秀,而是我没给员工足够的支持。
6、对将要离职的员工,别对他另眼相看,别把他当小偷。
四、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
1、首先,调查清楚同行薪酬水平。
2、对骨干员工或重要岗位员工,要舍得付高薪。
3、奖惩分明、重奖重罚。
五、强化对离职后的员工管理
1、把离职后的员工也当成一种财富、一种资源。
2、员工离职后,常打打电话,欢迎他常回家看看。
3、别说“好马不吃回头草”。
三、实例分析
三年前我进入一家AUDITING FIRM,BIG FIVE之一。同时进入公司的有约60人,均分入4个部门。我进入的是DEPB,由于业务扩大,从原来的DEPA分离出来,原部分保留为DEPA。
当时DEPA 和 DEP B 规模相同,简单描述如下:高级经理1人(部门经理),经理5~6人,SENIOR SATFF10人,JUNIOR STAFF22人。
三年后,业务继续扩大,而在1999~2000忙季过后,DEPA只剩下高级经理2人(部门经理1人),经理B人,SENIOR STAFF6人,JUNIOR STAFFA5人,由于人力匮乏,不得不与DEPB重新合并成GROUP1。
而DEPB有高级经理2人(部门经理1人),经理6人,SENIOR STAFF A0人,JUNIOR STAFF A5人。尤其与我同期进入公司的,目前尚留在公司的(级别应为SUPERVISOR SENIORSTAFF中的较高级,每年递升一级,由最初级别至此需3年),DEPA剩3人,DEPB有9人。
问题:两个组织的员工流失率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哪些因素在起作用?
1、两个组织有先天的不同吗?
各自作为承担相同性质业务的4个部门之一,公司对这两个部门有着完全相同的目标要求,DEPA 和DEPB具有近似的组织结构(包括管理层)、人力资源和工作内容。同时,公司具有成熟的组织理念和管理风格,各个部门被要求作为一个完全的接受者,须承袭公司的整体风格。
DEPA和DEPB仅承担任务目标。而员工的薪金及福利、培训、后勤保障均由公司负责,除了由各部门决定员工职位升迁(一般每年一次,而且员工职位升迁各部门比例基本相同)以外,员工物质所得基本与各部门没有关系。换言之,DEPA 和DEPB作为正式组织的各种要素是完全相同的。
员工基本也是同质的。我们将议论的目标锁定在前面提及的这一批SUPERVISOR。当时新进员工分部门时采用的是随机的方法,基本上两部门的员工均是新鲜出炉的大学生,有着基本相同的教育背景、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至此可知,这两个组织在设计层面上完全相同,非制度因素导致了两个组织的不同结局。(比较而言,国营企业的累累沉疴则可以完全认为是制度因素。对国营企业管理种种不值得讨论。)我们可以设想由于人的因素导致了组织运行的偏差。
以下部分试图探讨这些人的原因。这些原因可能并不绝对构成是因。
2、部门经理对组织的影响
DEPB的部门经理为人谦和宽容,做事实际,业务水平较高,颇受员工拥戴。各级经理和STAFF均能
自由与之交流,包括工作与生活,甚至以一种比较随便的态度。这在等级比较严格的专业公司殊为难得。而DEPA的部门经理只操英语,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更深的交流。此人性情殊于常人,脾气难以琢磨,难以被STAFF认同。DEPA始终难以养成统一的风格,处在比较尴尬的境地。概括言之,这个部门气氛沉闷,各级经理和STAFF日常处事小心谨慎。
由于领导者的个性原因,领导方式不同,影响了各组织的风格养成。DEPA压抑的气氛,会促使员工产生离开这个部门的想法。
3、工作内容对组织的影响
DEPA的客户基本属于国际大客户,诸如MOTOROLA,SIMENS,NESTLE等。对于是JUNIOR STAFF而言,其所参与的工作简单、重复,员工业务水平难以得到提高。而且这种工作年复一年重复,不太会发生新的变化。这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员工求新、求变化、求成长、求成就感的心理需求。
而DEPB的客户群主要是一些小型JV,银行和上市公司,客户类型在几个部门中是最多的,新客户每年在增加。对这些客户提供专业服务比较具有挑战性,在工作过程中员工获益多多,业务水平提高较快,有利个人成长,工作的完成带来的成就感比较高。
对于整个公司而言,DEPA的工作处于守成的态势,DEPB的工作处于创业的态势。两种不同态势对工作中的年轻人心理影响不同,守成一方容易产生不能满足而厌倦而离去的想法。
4、几个小集体对组织的影响
DEP B中存在几个比较重要的非正式组织。其中一个形成于新员工培训,在工作中又得到成员补充,包括两位经理和本文讨论对象中的多人(约6~8人,占新进员工的1/B)。这个小集体主要因谈得来而形成,日常的“非正式组织”活动也仅表现为一起吃工作餐,偶尔工作之余聚聚会,打打球。然这群人特色比较明显。其成员个性鲜明,为人正直,比较具有亲和力,业务能力相对强,工作角色(所承担的某专业方向工作)比较重要,在DEP B中影响力颇大。而且这个小集体中愿意扎根于北京(我们公司大多辞职的人是出国读书)的较多,以生活中的乐趣为重,在北京生活的满意度比较高,形成共同的感受:“在北京这样生活也不赖”。一定程度抵销了这个小集体中某些人出国读书的心理倾向。又由于很具开放性,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非组织中的本部门其他人员(工作关系)。
这个小集体塑造了DEP B的风格。
这里还要讲到一个特殊的人。他处于这个小集体的核心,特殊所在好似顽童侠客。这个人从不回避工作中的冲突,而且总是以激烈的方式解决。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些工作中的冲突事件(针对工作中的上下级关系),而事实上他又颇受各经理器重。一定程度上他成了某一类代言人:STAFF对抗经理对抗某些不合理的陈规陋习以获取STAFF和经理之间的心理均势。在这种等级森严的公司下对上的斗争成功往往给人较大心理安慰,有利于和谐气氛的培养。这一点我认为比较重要。
而在DEPA中我们没有看到这样明显的非正式组织。
5、个人行为的诱导效应
我们公司离职的员工70%以上是为了出国读MBA或其他经济类专业。然对于新进员工来说,可以区分为三类:从进公司就铁心出国的(公司暂为栖身之地);出国是一种选择的;不准备出国的。公司给予员工的满意程度很大程度影响了第二种人的选择,这是我们在二、三、四点中所讲到的。
而第一种人也给第二种人较大影响,更大是第二种人对第二种人的影响。
DEPA中铁心出国的人有三个人,已出;DEPB中有两人,已出。但是DEPA中第二种人群体较大,在其中第一个得以出国之后的很短时间之内,连续发生三人辞职为出国做准备。
DEPB中第二种人目前尚无一人得以成行。
我认为某些组织成员的行为对其他人有重要的诱导作用。
6、几点想法
作为一个管理者,要重视组织成员心理的变化。为平常之,为和谐之,应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让一个组织的生活如同河流,保持流动和变化,可不时投进几块石头,让他出现波纹。至少不能出现一团死水,比如夫妻的生活,平淡的日子要常出新意;
要常做管道清理工的工作,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而且让员工确信意见能达到终端;精神的宽容,精神的自由;
认识到非正式组织不仅仅是存在,而且是半壁河山,譬如私营经济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